两化融合体系记录簿表单

两化融合体系记录簿表单
两化融合体系记录簿表单

两化融合体系文件、记录目录

编号:BK-RH-04-001 A/0版

两化融合文件评审记录表

编号:BK-RH-04-002 A/0版

编制:

两化融合文件作废/销毁审批单

编号:BK-RH-04-003 A/0版

两化融合信息资源管理申请表

编号:BK-RH-04-004 A/0版

密码管理登记簿

编号:BK-RH-04-005 A/0版

编号:BK-RH-04-006 A/0版

编号:BK-RH-04-007 A/0版

需求提报表

编号:BK-RH-04-008 A/0版

项目试运行申请单

编号:BK-RH-04-009 A/0版

IT资产借用单

编号:BK-RH-04-010 A/0版

IT资产借用单

编号:BK-RH-04-010 A/0版

网络机房日巡检记录表

编号:BK-RH-04-011 A/0版日期:201 年月日巡检人:

数据分析报告

编号:BK-RH-04-012 A/0版

编制:审核:批准:

调整需求征集表

编号:BK-RH-04-013 A/0版

年度两化融合评测工作计划

编号:BK-RH-04-014 A/0版

评估/测量/考核计划

编号:BK-RH-04-015 A/0版

两化融合评估/测量/考核报告

编号:BK-RH-04-016 A/0版

绩效考核评定表

说明:1、请各单位根据被考核岗位的工作性质与目标,对每个考核指标项进行具体分解、量化,形成每个岗位的关键考核指标(KPI),;

2、在考核周期前期,推行组织/员工绩效承诺,使组织目标与个人计划相统一;

3、考评阶段,请切实开展双向沟通的绩效面谈工作,以帮助员工进行绩效改善。

纠正和预防实施计划

编号:BK-RH-04-018 A/0版

两化融合______年度内部审核计划表

编号:BK-RH-04-019 A/0版

两化融合内审日程安排表

编号:BK-RH-04-020 A/0版

两化融合内审检查表

编号:BK-RH-04-021 A/0版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教程文件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 编号: 版本: 编制: 审核: 批准: X年X月X日起实施 XXXXXX股份有限公司 受控状态:受控

目录0.1企业简介 0.2发布令 0.3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0.4两化融合方针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可持续竞争优势 5领导作用 6策划 7支持 8实施与运行 9评测 10改进 附录1组织结构图 附录2职能分配表

0.1企业简介

0.2发布令 公司各部门: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主要依据《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和修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是本公司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总纲要,既适用于本公司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保持,也适用于本公司向第三方申请认证注册的依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已经批准,现发布实施,全体员工均须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并追求持续改进得稳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确保在市场竞争中持续胜出。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的管理执行本公司《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 总经理: 日期:

0.3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为建立、实施和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不断打造公司信息化环境下的公司新型能力,实现公司持续稳定的竞争优势。经公司高层研究决定,任命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并授予以下职责和权限: 1、按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全面负责公司两化融合日常管理工作,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得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 2、提出两化融合相关的决策建议。 3、组织识别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及其目标。 4、统筹落实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策划、打造、保持、持续改进的过程,以确保其有效性。 5、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推动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优化、创新和变革,持续提升数据的开发利用能力。 6、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建议。 7、提升公司全员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意识。 总经理: 日期:

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控制程序教学内容

两化融合程序文件 评估与诊断控制程序 文件名称 管理单位文件编号文件版本A/00版文件管理员分管领导文件签发人 制/修订情况 制/修订次数制/修订主要内容制/修日期实施日期A/00 首次建立 1 目的 对两化融合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分析与诊断,以满足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为明确持续改进的重点和方向,特制定并执行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过程,定义了评估方法、评估实施,适用于本管理体系内所有部门与单位。 3 术语 两化融合发展阶段定义: a)起步建设阶段:企业已经开始建设两化融合基础设施和具备一定条件,但 其单项应用尚未开展或刚刚起步; b)单项覆盖阶段:企业具备了一定的两化融合基础设施和条件,单项应用对 企业业务覆盖和渗透逐渐加强,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综合集成尚未有效实现。 c)集成提升阶段:企业基础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单项应用基本成熟,综合

集成有效实现,但其协同与创新尚未有效开展。 d)创新突破阶段:企业基础建设趋于完备,单项应用和综合集成趋于成熟,且协同与创新得到有效实现。 4 职责 4.1信息化领导委员会 4.1.1负责评审《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4.2信息化管理中心 4.2.1负责编写《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4.2.2负责审核、汇总各部门上报的《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数据采集内容。 4.2.3负责组织编写、上报《两化融合现状评估报告》。 4.3各部门 4.3.1负责填写本部门《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5 流程图

主责部门 流 程 图 形成文件/记录 信息化管理中心 《两化融合评估指 标体系》 信息化管理委员会 信息化管理中心 各部门 《两化融合现状评 估报告》 信息化领导委员会 《两化融合现状评 估报告》 6 程序内容 6.1建立评估体系 6.1.1信息化管理中心应每年至少一次对公司两化融合现状进行评估。 6.1.2信息化管理中心负责按照GB/T23020-2013要求,制定公司《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从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等方面建立评估指标,报信息化领导委员会相关成员批准后开展评估工作。 6.1.3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应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以及数据采集项组成。一级指标应包含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依据公司业务现状、两化融合现状分别制定相对应二级、三级指标。 6.1.4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守系统性、可操作性、目的性的体系建立原则。 6.1.5《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文件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此): a)评估体系设计原则; 建立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采集数据 审查、汇总、分析数据 评估两化融合现状发展阶段 编写两化融合现状评估报告 审核、批准两化融合现状评估 发放至有关部门和领导 Y N 评审

01两化融合文件控制程序

xxxxxxx 两化融合 文件控制程序 编号:HL/GX/B/01-2014 版本:第一版,第0次修改1.范围 本控制程序规定了xxxxxxxx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工作中,各部门的职责以及主要工作流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控制程序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控制程序。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控制程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控制程序。 文件:指信息及其承载的媒体,女口:过程记录、规范、程序文件、图样、报告、标准。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它电子媒体,图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等的展现方式。 4.职责 4.1.两化融合联合工作组 ――统一指导和协调文件管理工作,对重要文件进行审查。 4.2.企管部 ――负责文件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 --- 负责建立并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清单; ――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档案管理; --- 负责建立公司规章制度体系并保持公司规章制度清单。

ff ――负责外来标准的收集、发放,负责管理类体系文件的归口审核、抽查监督。 43公司各部门 ——负责本部门职能范围内文件的编制、送审、监督检查执行。 5.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5.1.总体要求 5.1.1目的 文件控制是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制定、标识、修订、审批、发布、存储、查询、重用、归档、作废等整个生命周期的控制管理。通过建立文件控制程序,保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的可用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5.1.2相关要求 (1)文件在发布前均应经过批准,以确保文件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2)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重新批准。 (3)确保文件的名称、版本、编号、受控性质、和最新修改状态等得到有效的标识。 (4)确保在各工作场所,能从内网查阅或获得纸质的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5)确保文件保持完好、清晰,易于识别。 (6)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策划、运行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对其发放予以控制。 (7)作废文件均应撤出使用场所和现行有效文件数据库,如因其他目的而保留,应对其进行适当标识,防止误用。 52业务描述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申请表模板.docx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申请表 企业名称 法定代表人 / 负责人姓 名 组织机构代码 注册地址 单位性质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联系人 电话及手机 传真 截至上年末的主营 企 业务收入 业 管理体系已获认证基 情况 本 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邮政编码 员工总数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 □能源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信息技术服务 □其它 【注:简要介绍企业基本情况(企业组织架构、主营业务等)、两化融合基本情况、两化融 情 合管理体系贯标情况。 】 况 请在两化融合咨询服务平台()上进行评估,并填写评估结果: 评估时间 发展阶段 基础建设得分 单项应用得分 综合集成得分 协同与创新得分 竞争力得分 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分 评估总分 申请类型: □初次评定 □再评定 □其它 企 最高管理者 姓 名: 职 务: 业 申 管理者代表 姓 名: 职 务: 联系手机: 电子邮箱: 请 1)申请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范围和边界: 评 【注:从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所涉及的活动、组织单元和区域等方面来描述申请评定 的范围和边界。如位于 XXXXXX (地址)的 XXXXXXX (企业名称),与 XXXXXX 能力建设相关 定 的两化融合管理活动。 】 的 基 本 2) XXXXXX 能力所涉及的主要活动: 情 况

评定范围内涉及的员工总数:人 评定范围内涉及的场所: 序号场所名称及运营地址人数职能 1 2 3 4 5 评定范围内业务活动所属行业种类: □钢铁□有色□黄金□稀土□石化□化工□建材□民爆□机械□汽车□航空航天□船舶□机车车辆□轻工□纺织□食品□医药□烟草□电子信息□软件□通信□物流□商贸□建筑□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其他行业 接受贯标咨询的情况: □自行开展贯标 □聘请贯标咨询服务机构,共同开展贯标,贯标咨询服务机构名称: 企业的两化融合组织体系介绍: 【注:介绍企业两化融合的组织体系(如有,可附图),包括组织构成及其主要职责等。请 不要介绍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的组织体系。】

20两化融合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文件.doc

1.围 本控制程序规定了红领集团(以下简称“公司”)两化融合管理 体系管理评审的职责、管理活动的容和方法、检查与考核、报告与记 录等要求。 本控制程序适用于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活动。 2.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控制程序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控制程序。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控制程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控制程序。 管理评审:为了确定管理事项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 4.职责 4.1. 两化融合联合工作组 ——主持管理评审活动,批准评审计划和评审报告。 4.2. 企管部 ——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汇集评审所需资料;——负责报告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状况;——负责起草管理评审报告,评价改进 措施的效果;——负责报告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组织实施管理评 审计划及评审后改进措施效果的跟踪检查。

4.3. 公司各部门 ——负责提供评审所需资料,并实施本单位改进措施。 5.管理活动的容与方法 5.1. 总体要求 5.1.1目的 通过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定期评审,确保其适宜性、充分性及有效性,并评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调整的必要性。 5.1.2相关要求 ——管理评审基于两化融合管理评估与诊断结果、监视与测量结果、前期管理评审结果及改进措施执行情况,结合公司控制程序及相关标准要求开展,应充分考虑到可能影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外部环境变化。 ——管理评审时要考虑是否需要对两化融合管理方针和目标进 行修正。 ——管理评审要关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过程绩效。 ——管理评审要关注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5.2. 业务描述 5.2.1 评审准备 5.2.1.1 评审计划 根据两化融合联合工作组的指示,企管部在管理评审实施前两周拟定“管理评审计划”(见附录A),经企管部领导审核后,报两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两化融合匹配与规范控制程序

两化融合匹配与规范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通过匹配性调整实现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相互融合和动态匹配,并在公司建立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等文件的规范化与制度化机制,以确保匹配后的相关成果得以固化。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在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技术实现后相互间的静态和动态的调整及规范化和制度化确立和运行。 3 术语和定义 匹配与规范:指公司对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匹配性调整,以及有效匹配后,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4 职责 4.1两化融合领导小组 负责两化融合实施过程匹配与规范阶段重大事项的协调与决策。 4.2信息中心 两化融合匹配与规范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并保持《两化融合匹配与规范控制程序》;负责两化融合匹配与规范过程中的优化调整方案的论证评审、及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 4.3各部门 参与试运行工作;负责试运行期间的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技术实现优化调整方案的提出,以及参与方案论证和实施工作。

5 工作流程 6 过程方法及要求 6.1试运行 项目责任单位负责试运行的准备和相关工作,包括: a) 制定试运行策略方案,以及静态与动态数据的初始化准备等; b) 全面、有效收集各方反馈意见,识别问题或缺陷,并采取适宜的措施,确保其得到及时解决; c) 必要时,开展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和技术实现的优化调整,确保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实现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有效匹配; d) 应通过培训、人员调岗等措施,确保员工满足新的岗位能力要求。 信息中心对试运行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注:项目责任单位是指在项目立项前确定的项目建设单位。 6.2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调整 试运行期间发现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与信息系统和技术不匹配时,项目责任单位负责协调项目组进行梳理和论证分析,必要时提出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调整的方案,调整方案应按照《两化融合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控制程序》执行。 信息中心对优化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6.3 技术实现优化调整 试运行期间有技术实现优化的调整需求时,项目责任单位负责协调项目组梳理系统优化需求,必要时提出技术实现优化调整方案,详细说明需要增加的系统需求或需优化的系统功能,在进行技术优化方案实施前,应按项目要求履行变更管理的申请和审批流程,经评审、批准后方可进行实施。优化方案编制完成后,应报送信息中心。 信息中心依据项目组提出的优化方案组织相关部门对优化调整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和审批,调整方案获批后,由项目组组织实施。 6.4 岗位变更后能力匹配 试运行前,项目责任单位负责协调项目组对系统关键用户进行操作培训,并编制用户操作手册、系统配置及运维文档等,以确保岗位变更后职责与能力相匹配。 6.5 确立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文件规范 项目责任单位组织项目组将业务流程、组织结构、技术实现优化过程中需求调研、优化方案、实施结果、培训记录等按照规范的文件形式进行固化,按照纸质文档与电子文档相结合的方式,制定文件的标准格式及编号,并指导编制人员进行规范填写。 7 相关文件 无 8 相关记录 无

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策划控制程序

安徽**食品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ZY-IP-11 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策划控制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版本: A/0 2019年10月25日发布 2019年10月25日实施

1 目的 本程序制定目的是在两化融合实施策划过程中,明确界定两化融合需求和目标,充分考虑技术的基础性作用,制定实施方法和框架,使策划与两化融合方针保持一致,策划输出为《两化融合实施方案》。 2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中长期规划)的策划过程,定义了策划的方法、输入、输出、评审与批准、维护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GB/T23001-2017 《两化融合方针和目标》 4 管理职责 4.1两化融合领导小组:组织策划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活动,负责评审《两化融 合实施方案》; 4.2行政部:组织编制《两化融合实施方案》文件; 4.3管理者代表:审核并批准《两化融合实施方案》文件;审核并批准《两化 融合实施方案》文件的变更;策划具体工作的执行、监督和协调。 5管理程序 5.2策划准备 5.2.1策划组织 两化融合领导小组启动策划工作,管理者代表作为负责人组织并领导策划,规划未来中长期的两化融合实施。两化融合推进办公室人员,业务部门人员参与策划具体工作。 5.3策划输入 各业务部门应提供策划输入内容,作为策划的输入,提交人确保提供的内容完整性和准确性。策划输入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两化融合的方针和目标(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b)市场环境分析结果; c)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d)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取对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 e)外部技术发展趋势; f)业务需求和目标; g)技术、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现状; h)数据开发利用现状; i)基础条件和资源现状。

两化融合信息沟通与联络控制程序

两化融合信息沟通与联络控制程序 1. 目的 1.1为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反馈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立、实施、运行和改进工作 的相关信息,确保企业内外部相关方能够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适当的沟通,特制定本工作沟通程序。 1.2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两化融合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的信息交流,以及上述组织与公司各 职能部门、下属经营单位的协调沟通,与公司外部相关方的协调沟通。 2. 职责 2.1总经理应确保在企业内建立适当的协调沟通机制,营造良好的协调沟通环境,确保两 化融合管理体系在建立、实施、运行与改进的过程中,相关方充分参与体系讨论、问题反馈、经验分享等。 2.2管理者代表负责两化融合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以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相关职能部门、 下属经营单位单位、外部服务方等相关方在公司层级的协调沟通,确保协调沟通的适时性、有效性,并向总经理汇报沟通情况。 2.3两化融合领导小组成员应积极参与管理者代表发起的,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相关的协 调沟通活动,及时向总经理、管理者代表汇报两化融合工作情况,积极开展领导小组的各项协调沟通活动,并负责两化融合工作小组以及各自分管部门相关协调沟通活动的适时开展、有效进行。 2.4两化融合工作小组负责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立、实施、运行与改进过程中的问题、 经验进行收集整理,积极主持、开展工作小组、相关部门、外部服务方之间的问题研讨与经验分享,并就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当前开展情况及时向领导小组进行汇报,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2.5其他职能部门和经营单位积极参与相关的沟通活动,并对本单位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建立、实施、运行与改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经验进行必要的收集整理,及时与相关方进行必要的沟通协调。 3. 协调与沟通机制及要求 3.1协调沟通包括内部协调沟通与外部协调沟通,内部协调沟通指企业内部两化融合领导 小组、工作小组以及各职能部门、下属经营单位的协调沟通;外部协调沟通指企业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外部服务方的协调沟通。 3.2企业内部协调沟通包括但不局限于:研讨会、内审会、管理评审会、月例会、年度大 会、部门例会、电子平台、新闻、公告等。 3.3两化融合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根据管理体系建立、实施、运行与改进各阶段的具体情 况适时召开研讨会,研讨会采用不定期召开模式,对当前的工作开展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沟通交流。 3.4内审会、管理评审会具体执行参考《两化融合内部审核管理程序》、《两化融合管理评 审控制程序》规定执行。 3.5两化融合工作小组应当建立两化融合相关的月例会制度,或将两化融合相关议题纳入 信息化月例会讨论议题中。 3.6将两化融合相关讨论议题纳入公司已有月度例会讨论议题中,通过月例会对两化融合 工作阶段性进展进行把控。 3.7两化融合相关单位应建立例会制度,并将本单位两化融合工作开展情况纳入例会讨论 议题。 3.8两化融合工作小组应建立两化融合工作交流电子平台,平台可以为:QQ群、论坛分类 讨论区、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形式,平台成员包括两化融合领导小组成员、工作小组成员、各职能部门/经营单位相关人员以及外部服务方成员。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 编号: 版本: 编制: 审核: 批准: X年X月X日起实施 XXXXXX股份有限公司 受控状态:受控

目录0.1企业简介 0.2发布令 0.3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0.4两化融合方针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可持续竞争优势 5领导作用 6策划 7支持 8实施与运行 9评测 10改进 附录1组织结构图 附录2职能分配表

0.1企业简介

0.2发布令 公司各部门: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主要依据《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和修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是本公司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总纲要,既适用于本公司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保持,也适用于本公司向第三方申请认证注册的依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已经批准,现发布实施,全体员工均须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并追求持续改进得稳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确保在市场竞争中持续胜出。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的管理执行本公司《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 总经理: 日期:

0.3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为建立、实施和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不断打造公司信息化环境下的公司新型能力,实现公司持续稳定的竞争优势。经公司高层研究决定,任命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并授予以下职责和权限: 1、按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全面负责公司两化融合日常管理工作,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得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 2、提出两化融合相关的决策建议。 3、组织识别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及其目标。 4、统筹落实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策划、打造、保持、持续改进的过程,以确保其有效性。 5、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推动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优化、创新和变革,持续提升数据的开发利用能力。 6、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建议。 7、提升公司全员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意识。 总经理: 日期:

16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管理程序教程文件

16两化融合评估与诊 断管理程序 1.范围 本控制程序规定了青岛红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两化融合实施评估与诊断工作中.各部门的职责以及主要工作流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控制程序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控制程序。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控制程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控制程序。 评估与诊断:企业按照GB/T 23020-2013的相关要求,制定两化融合自评估体 系,并按照策划的周期开展整体性评估、分析、诊断的过程。 4.职责 4.1.两化融合联合工作组 负贵审核两化融合实施评估与诊断工作。 4. 2?企管部

负贵制定两化融合实施评估与诊断工作计划; 负贵组织开展两化融合实施评估与诊断工作。 4. 3?公司各部门 配合完成两化融合实施评估与诊断工作。 5.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5.1?总体要求 5.1.1目的 通过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定期评估与诊断,旨在评价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用于识别问题、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工作。 5.1.2相关要求 评估与诊断原则如下: 确保评估与诊断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评估与诊断工作由公司内部人员或公司聘请外部人员来进行。 5. 2?业务描述 5.2.1完善自评估体系 结合各部门意见和建议,企管部组织人员完善两化融合实施前制定的自评估体系,在保持评估框架总体不变的前提下,对三级指标及采集项进行细化完善, 每年确定两化融合管理评估与诊断年度工作计划。 5. 2.2问卷填报 信息中心组织指导各部门进行两化融合实施评估与诊断问卷填报,并对出现的各类问题和疑问进行集中讨论解决,确保填报数据全面、准确、真实。 5.2.3诊断分析 各部门根据两化融合实施自评结果,对照实施前的自评结果,从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匹配等方面,对两化融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

GBT23001-2017两化融合贯标全套程序文件与表格模板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 GBT 23001-2017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可持续竞争优势、领导作用、策划、支持、实施与运行、评测、改进的通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下列需求的(各类)组织: a)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和持续改进,打造信息化坏境下的新型能力;并且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b)通过内部或外部(包括评定机构)评定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证实其在信息化环境下具有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版本使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3000-2017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23020-2013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23000-2017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可持续竞争优势 4.1总则 组织应深刻认识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坏境变化,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打造信息化坏境下的新型能力,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4.2识别组织的内外部坏境 组织应识别与其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有关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确定。 注1: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及数字化、网路化、智能化所带来的影响。 注2:外部坏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国内外文化、法律法规、政策、客户需求、合作伙伴、市场态势、竞争对手、行业标杆、技术发展趋势等。 注3:内部环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组织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现状等。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进一步加强对两化融合相关的设备设施的管控,满足公司新型能力提升的需求,确保设备设施安全可控,特制定本控制程序。 本程序适用于对两化融合设备设施管理过程进行控制。 引用文件 QB/LHCW01.0—2014《两化融合管理手册》 术语 设备设施:设备设施是指工业通信网络设施、机电一体化和自动化生产线3.1 等加工设备、检测和监控设备,以及计算机、服务器等信息设备设施。 4 职责 4.1 设备科负责组织制定公司年度固定资产(动能类、结转类)投资计划;负责零星设备(除信息化设备)的采购招标、技术协议及合同签订;负责维护和升级改造两化融合相关的工业控制设备设施; 4.2企管部负责计算机和服务器等信息化设备设施的管理;负责编制年度信息类固定资产需求计划,负责维护和升级改造两化融合相关的设备设施;负责信息化维保服务的采购; 4.3采购部门负责信息化设备采购招标及合同签订; 4.4各业务部门负责按照业务需要提出设备设施的需求,参与到设备设施维护和升级改造过程,监控设备设施日常运行状态,保障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5 内容和要求 5.1 工业设备设施管理 5.1.1 设备设施投资管理 5.1.1.1 投资项目需求的识别 各业务部门根据生产管理的需要,识别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并编制次年度部门项目投资计划,提交设备科。 5.1.1.2 投资项目的计划及目标制定 设备科在接到各业务单位次年度部门项目投资计划后,应组织编制公司《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并纳入固定资产项目管理范畴按照Q/ CW n 12 .04—201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进行控制。 5.1.1.3 投资项目计划的评审及批准 设备科组织评审小组对《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进行评审,具体按照Q/ CW n 12 .04—201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要求执行。 5.1.1.4 投资项目计划的实施 设备科按照通过评审、批准的投资计划,组织项目签批,并组织实施,具体按照Q/ CW n 12 .04—201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要求执行。

两化融合_匹配与规范控制程序v2.0_20150203

两化融合管理程序文件 匹配与规范控制程序 文件名称 管理单位文件编号文件版本A/00版文件管理员分管领导文件签发人 制/修订情况 制/修订次数制/修订主要内容发布日期实施日期A/00 首次建立 1 目的 对优化后的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技术实现要及时进行试运行,确保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实现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有效匹配,达到业务需求与既定目标的相关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匹配与规范过程的职责和步骤,适用于本管理体系内所有部门或单位。 3 术语 业务流程:企业(或企业的一部分)在追求给定目标过程中,为了实现某一期望的结果,所执行的企业活动的部分有序集。 组织结构: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 4 职责

4.1 信息化领导委员会 4.1.1 负责审核信息化管理中心提出的《试运行技术调整方案》。 4.1.2 负责审核《试运行报告》。 4.1.3 负责审批《试运行方案》。 4.2 信息化管理中心 4.2.1 负责系统试运行期间部门的各项准备工作。 4.2.2 负责制定《试运行方案》。 4.2.3 负责涉及技术层面规范性文件的批准。 4.2.4 负责制定《试运行技术调整方案》。 4.3 项目组 4.3.1 负责制定培训计划。 4.3.2 负责实施培训。 4.3.3 负责编写和汇总《试运行评审报告》。 4.3.4 负责编写《试运行报告》。 4.4 项目领导小组 4.4.1 负责涉及组织结构方面规范性文件的批准。 4.5 相关部门 4.5.1 负责确认修订后的新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信息系统的规范性文件。 4.5.2 负责配合试运行的各项相关工作。 5 流程图

20-两化融合考核控制程序-0.0

Q/AB 中国A B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AB-LH-CX20-2021 两化融合考核控制程序 2021-01-01发布2021-01-01实施中国AB集团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前言 (3) 1 范围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术语和定义 (4) 4 管理职责 (4) 4.1 管理层 (4) 4.2 人力资源部 (4) 4.3 信息管理部 (4) 4.4 各部门 (4) 5 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5) 5.1 总则 (5) 5.2 考核的策划 (5) 5.3 考核实施 (5) 5.4 考核结果处理 (6) 6 报告、记录表格索引 (6) 附录A (参考性附录)两化融合考核计划 (7) 附录B (参考性附录)两化融合考核报告 (8) II

Q/AB-LH-CX20-2021 前言 本程序按照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依据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和公司《两化融合管理手册》中规定的要求起草。 本程序规定了公司两化融合考核的过程、方法、内容,旨在将两化融合评测与改进相关工作落到具体的部门和员工,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达到其预期结果。 本程序由中国AB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程序起草部门:中国AB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综管中心(人力资源、IT管理)。 本程序主要起草人:×××、×××。 本程序2021年1月1日首次发布。 审核:×××(管理者代表) 批准:×××(总经理) III

Q/AB-LH-CX20-2021 4两化融合考核控制程序 1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公司两化融合考核的过程、方法、内容,旨在将两化融合评测与改进相关工作落到具体的部门和员工,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达到其预期结果。 本程序适用于中国AB集团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绩效考核所涉及到所有部门及人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001-2017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 GB/T 23020-2013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 GB/T 23000-2017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 23002-2017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Q/AB-LH-SC01-2021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 Q/AB-LH-CX17-2021 评估与诊断控制程序 Q/AB-LH-CX18-2021 两化融合监视与测量控制程序 Q/AB-LH-CX19-2021 两化融合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3 术语和定义 3.1 绩效考核 指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部门及员工的工作行为及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的结果对部门及员工将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法。 4 管理职责 4.1 管理层 批准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并对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绩效进行考核。 4.2 人力资源部 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公司绩效考核制度体系,并组织对公司各部门两化融合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对各部门绩效考核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3 信息管理部 配合人力资源对公司各部门两化融合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 4.4 各部门 负责对本部门员工两化融合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

两化融合全套文件(手册+程序文件+表单)

两化融合全套文件(手册+程序文件+表单) 编号: 版本: 编制: 审核: 批准: X年X月X日起实施 XXXXXX股份有限公司 受控状态:受控

目录0.1企业简介 0.2发布令 0.3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0.4两化融合方针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可持续竞争优势 5领导作用 6策划 7支持 8实施与运行 9评测 10改进 附录1组织结构图 附录2职能分配表

0.1企业简介

0.2发布令 公司各部门: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主要依据《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和修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是本公司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总纲要,既适用于本公司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保持,也适用于本公司向第三方申请认证注册的依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已经批准,现发布实施,全体员工均须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并追求持续改进得稳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确保在市场竞争中持续胜出。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的管理执行本公司《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 总经理: 日期:

0.3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为建立、实施和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不断打造公司信息化环境下的公司新型能力,实现公司持续稳定的竞争优势。经公司高层研究决定,任命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并授予以下职责和权限: 1、按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全面负责公司两化融合日常管理工作,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得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 2、提出两化融合相关的决策建议。 3、组织识别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及其目标。 4、统筹落实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策划、打造、保持、持续改进的过程,以确保其有效性。 5、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推动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优化、创新和变革,持续提升数据的开发利用能力。 6、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建议。 7、提升公司全员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意识。 总经理: 日期:

01两化融合文件控制程序文件

1.围 本控制程序规定了xxxxxxxx集团(以下简称“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工作中,各部门的职责以及主要工作流程。 2.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控制程序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控制程序。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控制程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控制程序。 文件:指信息及其承载的媒体,如:过程记录、规、程序文件、图样、报告、标准。媒体可以是纸,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它电子媒体,图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等的展现方式。 4.职责 4.1.两化融合联合工作组 ——统一指导和协调文件管理工作,对重要文件进行审查。 4.2.企管部 ——负责文件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 ——负责建立并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清单; ——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档案管理; ——负责建立公司规章制度体系并保持公司规章制度清单。 ff——负责外来标准的收集、发放,负责管理类体系文件的归口审核、抽查监督。

4.3.公司各部门 ——负责本部门职能围文件的编制、送审、监督检查执行。 5.管理活动的容与方法 5.1.总体要求 5.1.1目的 文件控制是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制定、标识、修订、审批、发布、存储、查询、重用、归档、作废等整个生命周期的控制管理。通过建立文件控制程序,保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的可用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5.1.2相关要求 (1)文件在发布前均应经过批准,以确保文件的充分性和适宜性。(2)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重新批准。 (3)确保文件的名称、版本、编号、受控性质、和最新修改状态等得到有效的标识。 (4)确保在各工作场所,能从网查阅或获得纸质的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5)确保文件保持完好、清晰,易于识别。 (6)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策划、运行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对其发放予以控制。 (7)作废文件均应撤出使用场所和现行有效文件数据库,如因其他目的而保留,应对其进行适当标识,防止误用。 5.2.业务描述

01两化融合文件控制程序

01两化融合文件控制程序

xxxxxxx两化融合 文件控制程序 编号:HL/GX/B/01-2014 版本:第一版,第0次修改 1.范围 本控制程序规定了xxxxxxxx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工作中,各部门的职责以及主要工作流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控制程序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控制程序。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控制程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控制程序。 文件:指信息及其承载的媒体,如:过程记录、规范、程序文件、图样、报告、标准。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它电子媒体,图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等的展现方式。 4.职责 4.1.两化融合联合工作组 ——统一指导和协调文件管理工作,对重要文件进行审查。4.2.企管部 ——负责文件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 ——负责建立并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清单; ——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档案管理;

编号:HL/GX/B/01-2014版本:第1版,第0次修改——负责建立公司规章制度体系并保持公司规章制度清单。 ff——负责外来标准的收集、发放,负责管理类体系文件的归口审核、抽查监督。 4.3.公司各部门 ——负责本部门职能范围内文件的编制、送审、监督检查执行。 5.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5.1.总体要求 5.1.1目的 文件控制是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制定、标识、修订、审批、发布、存储、查询、重用、归档、作废等整个生命周期的控制管理。通过建立文件控制程序,保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的可用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5.1.2相关要求 (1)文件在发布前均应经过批准,以确保文件的充分性和适宜性。(2)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重新批准。 (3)确保文件的名称、版本、编号、受控性质、和最新修改状态等得到有效的标识。 (4)确保在各工作场所,能从内网查阅或获得纸质的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5)确保文件保持完好、清晰,易于识别。 (6)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策划、运行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对其发放予以控制。

两化融合匹配与规范管理程序

企业管理,人事管理,岗位职责。 XY XY/XG 2010-2015 版本号:A/0 两化融合匹配与规范管理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5-09-01发布2015-09-06实施 发布

1 目的 通过匹配性调整实现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相互磨合和动态匹配。建立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等文件的规范化与制度化机制,确保匹配后的相关成果得以固化。 1 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所有两化融合匹配与规范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管理职责 3.1 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批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匹配性试运行方案。 3.2 人事行政部 3.2.1 负责组织与业务流程调整、组织结构优化相关的信息化项目试运行准备工作; 3.2.2 负责组织协调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2.3 负责试运行的评估审核工作。 3.3 公司各部门 3.3.1 及时反馈试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3.2 参与试运行评审,提出完善意见和建议。 4 管理程序 4.1 总体要求 4.1.1 相关要求 4.1.1.1 公司在试运行(包括新旧系统切换、新系统上线、技术装备启用等)前,应制定试运行方案,明确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开展试运行,确保试运行期间企业正常运转。 4.1.1.2 公司应全面、有效收集各方反馈意见,识别问题或缺陷,必要时开展业务流程、组织结构或技术实现的优化调整,确保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实现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有效匹配。 4.1.1.3 公司在原有人员不能满足变更后的岗位能力要求时,应通过培训、人员调岗等措施,确保员工满足新的岗位能力要求。 4.1.1.4 公司应在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匹配性调整完成后,识别、确定并建立或修订管理、业务、岗位、技术等规范性文件。

两化融合新型能力策划控制程序

XXXXXXX有限公司 两化融合新型能力策划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XXXXX 总页数:3 版本:第1版 编制部门:XXXXX部 执行日期:20XX年XX月XX日 # 编制:

校对:管代审核:批准:

1目的 为了根据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和战略,明确策划与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及相对应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体系、新型能力目标的相关职责、流程和方法等,制定本程序。 2范围 适用于识别和确定与公司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与可持续竞争优势相对应的两化融合新型能力体系和新型能力目标的策划控制。 3定义 无 4职责 4.1总经理:负责批准公司战略、战略目标和新型能力策划报告。 4.2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策划与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和新型能力体系,组织对新型能力策划报告进行评审。 4.3体系管理部: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新型能力策划报告,负责保留相关文件化信息。 4.4其他业务部门:负责在各职责范围内提供新型能力策划报告输入信息。 5内容 5.1新型能力策划主线 确保新型能力策划结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公司依据“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新型能力体系--新型能力目标”的新型能力策划主线进行策划。 5.2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分析 5.2.1战略

战略是公司在现在和将来为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并实现持续成功而所需的公司全局规划和策略,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策划公司战略,经最高管理者批准作为公司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依据。公司发展战略应从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举措等方面进行阐述。 5.2.2公司所处内外部环境 影响公司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公司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公司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所带来的影响。这些因素需要考虑正面和负面要素或条件: a)外部环境应综合考虑:政治法律、国家政策、经济形势、社会文化、客户需求、 市场态势、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国内外行业标杆、技术发展趋势等。 b)内部环境应综合考虑:公司战略及战略目标,公司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管 理方针、现状等。 5.2.3分析方法 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方法可使用PEST(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波特五力模型、SWOT(优势、弱势、机会、威胁)、标杆对比、平衡记分卡等。 5.2.4可持续竞争优势分析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各部门通过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式,必要时引入咨询机构,以公司的战略为基础,采用一种或组合战略分析模型,综合考虑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分析出公司已有的优势、需要加强的优势、未来需构建的优势,形成与战略相匹配的差异化可持续竞争优势。 5.2.5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识别和确定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围绕公司战略,基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和确定当前需要构建或增强与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需求,包括已有的竞争优势、需要加强的竞争优势和未来需要构建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