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对配伍方剂汇总完美打印.doc

药对配伍方剂汇总完美打印.doc
药对配伍方剂汇总完美打印.doc

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一、用于心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心

清心泻火:石膏—栀子、连翘,如清瘟败毒散;

竹叶—石膏,如竹叶石膏汤;

栀子—知母,如消黄散。

清心解毒:黄连—黄芩、栀子,如黄连解毒汤;

连翘—木通、大黄,如洗心汤;

大黄—黄芩、黄连,如泻心汤;

连翘—牛蒡子、玄参,如普济消毒饮。清心凉血:犀角—生地、玄参,如清营汤;

赤芍—牡丹皮,如犀角地黄汤。

清心利尿:栀子—木通,如洗心汤;

滑石—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

木通—竹叶、生地。

清心止血:车前子—栀子、蒲黄,如秦艽散;

生地—犀角,如犀角地黄汤。

清心镇惊:黄连—朱砂,如朱砂散。

清心祛暑:香薷—柴胡、黄连,如香薷散;

滑石—甘草,如六一散。

清心洗痰:黄连—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

黄连—天竺黄,如天竺黄散。

交通心肾:黄连—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

温心壮阳:附子—肉桂,如回阳救急汤。

温心通脉:附子—干姜,如四逆汤。

温心止痛:附子—玄胡索。

和阳益阴:桂枝—白芍,如桂枝汤。

温通开窍:细辛—牙皂,如吹鼻散。

(三)补心

益气回阳:人参—附子,如参附汤;

黄芪—附子,如芪附汤。

补气养血:黄芪—当归,如当归补血汤;

党参—黄芪、当归,如通乳散。

益气止血:黄芪—地榆,如地榆合剂。

益气复脉:炙甘草—桂枝,如炙甘草汤。

益气止汗:黄芪—麻黄根、浮小麦,如牡蛎散。益气敛阴:人参—麦冬、五味子,如清暑益气汤。和营补血:熟地—当归,如四物汤;

白芍—熟地,如胶艾汤。

滋阴养血:干地黄—阿胶,如黄土汤;

麦冬—生地,如炙甘草汤。滋阴安神:生地—酸枣仁、麦冬,如天王补心丹;

五味子—苻神、远志,如养心汤。

滋阴降火:生地—熟地、黄连,如当归六黄汤。

二、用于肺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肺

清肺泻火:石膏—知母,如白虎汤;

黄芩—栀子,如润肺汤。

清肺止咳:石膏—麻黄、杏仁,如麻杏石甘汤;

石膏—杏仁,如麻杏石甘汤;

银花—款冬花、桔梗,如款冬花散;

前胡—紫苑,如滋阴定喘汤。

清肺祛痰:黄连—贝母、白矾,如白矾散;

知母—贝母,如二母散。

清肺解毒:板蓝根—马勃、玄参,如普济消毒饮;

银花—连翘、大黄,如消黄清凉散;

黄连—黄芩、栀子,如消黄散。

清肺解表:银花—连翘、荆芥,如银翘散;

桑叶—杏仁,如桑杏汤。

清肺利咽:牛蒡子—桔梗、甘草,如银翘散。

清肺止血:知母—侧柏叶、栀子,如十黑散;

黄连—白芨、阿胶,如白芨散。

清肺止痒:玄参—紫参、苦参,如五参散。

清肺排脓:苇茎—苡仁、桃仁。

泻肺行水:葶苈子—大枣。

(二)温肺

温肺发表:细辛—麻黄、干姜,如麻黄桂枝汤;

荆芥—防风,如荆防败毒散。

温肺止咳:麻黄—杏仁,如厚朴麻黄汤;

杏仁—桔梗,如发表青龙汤。

温肺化痰:干姜—细辛、半夏,如小青龙汤;

紫苑—苏子。

燥湿化痰:半夏—陈皮、茯苓,如二陈汤;

半夏—枯矾,如半夏散。

化痰降气: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如三子下气汤;

半夏—苏子,如苏子降气汤;

紫苑—白部、白前,如止嗽散。

宣肺利气:桔梗—帜壳,如荆防败毒散;

杏仁—陈皮,如发表青龙汤。

宣肺行水:麻黄—白术;桂枝—防己。

(三)润肺

润肺清热:知母—贝母、玄参,如知母散;

沙参—麦冬、天花粉,如沙参麦冬汤。

润肺生津:麦冬—生地、知母,如清肺润肠散;

麦冬—沙参、玉竹,如沙参麦冬汤。

润肺止咳:麦冬—杏仁、枇杷叶,如清燥救肺汤;

款冬花—紫苑,如黄柏散。

润肺化痰:百合—贝母、麦冬,如百合固金汤;

天冬—麦冬、瓜蒌壳,如理肺散。

润肺滋肾:生地—熟地、玄参,如百合固合汤。(四)补肺

益气敛肺:人参—五味子,如虚劳补阳散;

益气平喘:人参—麻黄、杏仁。

益气化痰:人参—贝母。

益气固表:黄芪—白术、防风。

补肺润燥:党参—沙参、制首乌,如五参散。

三、用于脾脏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温脾

温中祛寒:干姜—厚朴,如健脾散;

官桂—砂仁,如益智散。

温中行气:厚朴—青皮、陈皮,如厚朴散;

桂心—砂仁、陈皮,如桂心散。

温中止痛:丁香—吴萸,如丁萸理中汤;

砂仁—木香,如香砂散。

温脾止泻:肉豆蔻—诃子,如养脏汤。

温脾止血:附子—白术、灶心土,如黄土汤;

附子—炮姜炭。

温脾攻下:附子—大黄,如温脾汤。

温脾助阳:干姜—草果仁、附子,如实脾汤;

白术—附子,如术附汤。

(二)清脾

清热解毒:石膏—黄连、黄芩;升麻—玄参。

清热祛湿:黄连—黄芩、黄柏,如黄连解毒汤;

栀子—藿香;黄柏—苍术,如除湿壮筋汤;

石膏—苍术,如湿热吐草方。

(三)健脾

健脾除湿:苡仁—防已、陈皮,如滋补散;

茯苓—苡仁、大腹皮,如消肿利水散;

白术—茯苓,如四君子汤。

燥湿健脾:苍术—厚朴、陈皮,如平胃散;

槟榔—苍术,如麻黄桂枝汤;

苍术—神曲,如加味平胃散。

健脾行气:陈皮—青皮,如曲蘖散;

茯苓—枳壳,如和胃消食汤。

健脾破满:白术—莪术,如导水散;

白术—枳实,如枳实导滞丸。

健脾利水:黄芪—茯苓、防己,如防己散;

白术—茯苓、猪苓,如五苓散。

(四)补脾

补脾益气:党参—黄芪、白术,如扶脾散;

人参—白术,如四君子汤。

补中健脾:人参—白术、陈皮,如异功散;

白术—山药,如完带汤。

益气升阳:黄芪—升麻、柴胡,如补中益气汤。

益气温中:黄芪—桂枝;

人参—白术、干姜,如理中汤。

补中和胃:白术—砂仁、陈皮,如香砂六君子汤。益气涩肠:人参—肉豆蔻、诃子,如养脏汤。

四、用于肝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肝

清肝泻火:黄芩—栀子,如龙胆泻肝汤;

黄芩—生地、黄连,如黄芩散;

大黄—菊花、黄芩,如大黄当归散;

栀子—牡丹皮,如丹栀逍遥散。

清肝明目:菊花—木、车前子,如洗肝散;

青葙子—草决明、石决明,如青葙子散。清肝利湿:栀子—茵陈;龙胆草—木通、车前子。清肝熄风:羚羊角—钩藤,如羚羊钩藤汤;

全蝎—僵蚕、蝉蜕,如千金散;

蝉蜕—蚯蚓。

清肝止血:黄芩—大黄、栀子,如大黄当归汤。

平肝潜阳:钩藤—石决明、天麻;

白芍—龙骨、牡蛎。

(二)温肝

温肝散寒:吴萸—生姜,如四神丸。

温肝行气:吴萸—小茴香,如木瓜散;

高良姜—香附。

温肝清胃:吴萸—黄连,如木瓜散。

温肝舒筋:木瓜—苡仁、桂枝,如舒筋散。

(三)疏肝

疏肝清热:川楝子—玄胡索。

疏肝解郁:柴胡—白芍,如逍遥散;

柴胡—麦芽、陈皮,如和气饮;

枳壳—郁金;

柴胡—香附,如柴胡疏肝散。

疏肝行气:香附—枳壳,如柴胡疏肝散;

川楝子—小茴香,如金铃散;

川楝子—乌药、青皮;

白芍—陈皮、青皮。

疏肝利胆:柴胡—龙胆草,如龙胆泻肝汤;

柴胡—大黄、黄芩,如柴胡清凉汤。

疏肝理脾:柴胡—枳实、甘草,如四逆散;

柴胡—木香、陈皮,如和气饮;

香附—苍术。

疏肝和胃:柴胡—陈皮、半夏,如柴芍六君子汤。

疏肝养血:川楝子—地黄;

柴胡—当地如逍遥散。

疏肝活血:柴胡—桃仁,如血府逐淤汤;

川楝子—郁金。

(四)补肝

补血养肝:当归—白芍,如四物汤;

当归—枸杞子,如滋肾补肝散。

滋肝明目:山茱萸—枸杞子、菊花,如枸菊地黄丸。养肝滋肾:枸杞子—生地、菟丝子,如滋肾补肝散。强筋健骨:杜仲—续断、桑寄生,如独活寄生汤。和营缓急:白芍—甘草,如香连散。

五、用于肾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温肾

温肾壮阳:肉桂—附子、熟地,如桂附八味散;

补骨脂—巴戟天、葫芦巴,如血竭散。

回阳救逆:附子—干姜、炙草,如四逆汤。

温肾强腰:肉桂—怀牛膝、杜仲;

补骨脂—葫芦巴,如血竭散。

温肾纳气:附子—苏子,如三子下气汤。

补肾催情:菟丝子—淫羊藿、阳起石,如催情散。温肾缩尿:益智仁—山药、乌药。

温肾利水:附子—茯苓,如真武汤;

怀牛膝—车前子。

温阳发表:附子—麻黄、细辛,如麻黄附子细辛汤。温肾暖脾:补骨脂—肉豆蔻,如四神丸。

温肾暖胃:益智仁—官桂、砂仁,如益智散。(二)补肾

滋肾清热:熟地—地骨皮、柴胡,如熟地黄散。

滋肾益精:枸杞子—生地、菟丝子,如滋肾补肝散;

熟地—生地、山萸肉;

夏盆子—菟丝子、枸杞子。

补肾健骨:怀牛膝—熟地、巴戟天,如滋肾补肝散;

续断—巴戟天、杜仲。

补肾涩精:菟丝子—龙骨、牡蛎;

沙苑蒺藜—芡实、莲子,如金锁固精丸。滋肾泻浊:熟地—泽泻,如六味地黄丸。

滋肾润燥:肉苁蓉—当归、麻油,如当归苁蓉汤;

生地—玄参、麦冬,如增液汤。

六、用于胃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胃

清胃泻火:石膏—栀子、连翘,如清瘟败毒散;

石膏—知母,如白虎汤。

清胃解毒:升麻—黄连,如普济消毒饮;

大黄—黄连,如泻心汤;

石膏—黄芩、黄连,如石膏竹沥汤。

清胃生津:石膏—麦冬,如竹叶石膏汤;

升麻—生地。

清胃降浊:黄连—水竹茹,如连茹二陈汤;

黄连—半夏,如消黄益心汤。

(二)温胃

温胃散寒:砂仁—草豆蔻,如益胃散;

桂心—砂仁,如桂心散。

温胃行气:桂心—茴香、陈皮,如通灵散;

丁香—木香,如丁香散。

温胃和中:干姜—甘草,如理中汤。

温胃止吐:陈皮—生姜,如香砂平胃散;

干姜—半夏;

砂仁—陈皮、半夏,如香砂六君子汤。温胃活血:厚朴—当归,如温脾汤。

温胃攻下:桂枝—大黄,如透肠散。

(三)和胃

和胃降逆:半夏—黄连、竹茹,如连茹二陈汤;

木瓜—吴萸,如木瓜散。

消食导滞:山楂—神曲、麦芽,如曲蘖散;

半夏—神曲,如保和丸;

神曲—山楂、槟榔,如和胃消食散;

神曲—大黄,如三仙汤。

和胃止吐:陈皮—半夏,如二陈汤;藿香—半夏。和胃解表:藿香—苏叶

行气导滞:木香—槟榔,如木香槟榔丸;

陈皮—厚朴,如平胃散;

枳壳—神曲,如枳壳散。

(四)补胃

益气清胃:人参—石膏、竹叶,竹叶石膏汤。

生津养胃:沙参—麦冬、玉竹,沙参麦冬汤。

益气和胃:人参—白术、砂仁,参苓白术散;

人参—陈皮、半夏,如六君子汤。

七、用于胆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胆

清胆泻热:柴胡—龙胆草,如龙胆泻肝汤;

柴胡—黄芩、大黄,如柴胡清凉散;

赤小豆—连翘。

和解少阳:柴胡—黄芩,如小柴胡汤。

和解发表:柴胡—桂枝、白芍,如柴胡桂枝汤。和解攻下:柴胡—白芍、大黄,如大柴胡汤。

清胆退黄:茵陈—泽泻、猪苓,如茵陈五苓散;

栀子—茵陈、木通。

清胆和胃:竹茹—半夏、枳实,如温胆汤;

柴胡—半夏、生姜,如小柴胡汤。

利胆排石:茵陈—四川大金钱草、大黄。

(二)温胆

温胆退黄:附子—茵陈,如茵陈四逆汤;

白术—附子、茵陈,如茵陈术附汤。

八、用于大肠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肠

清肠祛湿:大黄—黄连、黄芩,如芍药汤;

黄连—黄芩、黄柏,如黄连解毒汤。

清肠止泻:黄连—木香,如香连散;

白头翁—苦参、黄柏,如白苦汤;

黄连—葛根、黄芩。

清肠行气:黄连—枳壳,如加味郁金散;

大黄—木香,如通肠芍药汤。

清肠攻下:芒硝—大黄,如大承气汤。

清肠止血:黄芩—地榆、槐花,如清肠饮;

槐角—生地、黄芩,如槐角丸;

槐花—地榆,如槐花散。

清肠活血:黄连—当归、白芍,如芍药汤;

大黄—桃仁,如通关散;

地榆—赤芍,如血痢方。

(二)温肠

温肠行气:官桂—木香、砂仁,如香砂散;

小茴香—青皮、陈皮,如橘皮散。涩肠止泻:罂粟壳—煨诃子,如诃子散;

乌梅—煨诃子,如乌梅散。

(三)攻肠

润下滑肠:火麻仁—当归、桃仁,如通关散;

火麻仁—杏仁、大黄,如麻子仁丸;

郁李仁—火麻仁。

攻肠逐水:大戟—甘遂、大枣,如十枣汤;

大黄—牵牛子,如大戟散。

攻下和营:大黄—白芍,如郁金散。

行气破满:木香—槟榔、山棱,如马价丸;

厚朴—枳实,如大承气汤;

乌药—大腹皮、枳实,如消胀汤。

润肠祛风:火麻仁—桃仁、防风,如通关散。

九、用于膀胱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热

清热利尿:竹叶—木通、生地;

滑石—甘草、泽泻,如止淋通关散;

栀子—大黄,如八正散。

渗湿利水:猪苓—茯苓、泽泻,如五苓散。

利水通淋:木通—车前子、滑石,如八正散;

石苇—灯草心、瞿麦,如利尿散。清热止血:栀子—小蓟、大黄;

生地—炒蒲黄、栀子。

利水坚阳:滑石—知母、黄柏如猪苓散。

通淋排石:海金沙—石苇、四川大金钱草。(二)温补

温阳化气:桂枝—泽泻,如五苓散。

化气坚阳:肉桂—知母、黄柏。

滋肾固浮:益智仁—乌药、桑螵蛸。

中药方剂组成、功效、主治[1]

中药方剂的组成、功效和主治 一、解表方 1、辛温解表方剂---麻黄汤、荆防败毒散、桂枝汤 1)麻黄汤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喘,苔薄白,脉浮紧。 2)桂枝汤 【组成】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功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证见恶风发热,汗出,鼻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缓。 3)荆防败毒散 【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甘草川芎 【功能】发汗解表,散寒除湿。 【主治】外感挟湿的表寒证。证见发热无汗,恶寒战抖,皮紧肉硬,肢体疼痛,咳嗽,舌苔白腻,脉浮。 2、辛凉解表方剂---银翘散、小柴胡汤 1)银翘散 【组成】银花连翘淡豆豉桔梗荆芥淡竹叶薄荷牛蒡子芦根甘草【功能】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证见发热无汗或微汗,微恶风寒,口渴咽痛,咳嗽,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黄芩党参 g 制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 【功能】和解少阳,扶正祛邪。主治少阳病。 【主治】少阳病。证见寒热往来,精神不振,饥不饮食,口干色淡红,脉弦。 二、清热方剂 1、清热泻火方剂---白虎汤 白虎汤 【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功能】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经证及气分实热证。证见高热大汗,口干舌燥,大渴贪饮,脉洪大有力。2、清热凉血方剂---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汤 【组成】犀角(水牛角)生地黄白芍丹皮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热入血分之各种出血证 3、清热燥湿方剂---白头翁汤、茵陈蒿汤郁金散 白头翁汤 【组成】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血痢 (湿热痢疾,热泄) 茵陈蒿汤 【组成】茵陈蒿、栀子、大黄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 郁金散 【组成】郁金、诃子、黄芩、大黄、黄连、栀子、白芍、黄柏 【功效】清热解毒,涩肠止泻 【主治】马急性肠炎 4、清热解毒方剂---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汤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功效】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热盛,疮疡肿毒 三、泻下方剂 1、攻下方剂---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 【组成】大黄、芒硝、积实、厚朴 【功效】攻下热结,破结通肠 【主治】结症,便秘 2、润下方剂---当归苁蓉汤 当归苁蓉汤 【组成】当归肉苁蓉番泻叶广木香厚朴炒枳壳醋香附瞿麦通草六曲【功能】润燥滑肠,理气通便。

药对配伍方剂汇总(完美打印)

滋阴安神:生地—酸枣仁、麦冬,如天王补心 丹; 五味子—苻神、远志,如养心汤。 滋阴降火:生地—熟地、黄连,如当归六黄 汤。 、用于心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心 清心泻火:石膏—栀子、连翘,如清瘟败毒散; 竹叶—石膏,如竹叶石膏汤; 栀子—知母,如消黄散。清心解毒:黄连—黄芩、栀子,如黄连解毒汤; 连翘—木通、大黄,如洗心汤; 大黄—黄芩、黄连,如泻心汤; 连翘—牛蒡子、玄参,如普济消毒饮。清心凉血:犀角—生地、玄参,如清营汤; 赤芍—牡丹皮,如犀角地黄汤。清心利尿:栀子—木通,如洗心汤; 滑石—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 木通—竹叶、生地。 清心止血:车前子—栀子、蒲黄,如秦艽散;生 地—犀角,如犀角地黄汤。 清心镇惊:黄连—朱砂,如朱砂散。清心祛暑:香薷—柴胡、黄连,如香薷散;滑石—甘草,如六一散。 清心洗痰:黄连—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 黄连—天竺黄,如天竺黄散。 交通心肾:黄连—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 温心壮阳:附子—肉桂,如回阳救急汤。温心通脉:附子—干姜,如四逆汤。 温心止痛:附子—玄胡索。 和阳益阴:桂枝—白芍,如桂枝汤。温通开窍:细辛—牙皂,如吹鼻散。 (三)补心 益气回阳:人参—附子,如参附汤;黄芪 —附子,如芪附汤。 补气养血:黄芪—当归,如当归补血汤;党 参—黄芪、当归,如通乳散。 益气止血:黄芪—地榆,如地榆合剂。 益气复脉:炙甘草—桂枝,如炙甘草汤。 益气止汗:黄芪—麻黄根、浮小麦,如牡蛎 散。 益气敛阴:人参—麦冬、五味子,如清暑益 气汤。 和营补血:熟地—当归,如四物汤;白芍 —熟地,如胶艾汤。 滋阴养血:干地黄—阿胶,如黄土汤;麦冬 —生地,如炙甘草汤。 二、用于肺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肺 清肺泻火:石膏—知母,如白虎汤;黄芩—栀 子,如润肺汤。 清肺止咳:石膏—麻黄、杏仁,如麻杏石甘汤; 石膏—杏仁,如麻杏石甘汤;银花 —款冬花、桔梗,如款冬花散;前胡 —紫苑,如滋阴定喘汤。 清肺祛痰:黄连—贝母、白矾,如白矾散;知母 —贝母,如二母散。 清肺解毒:板蓝根—马勃、玄参,如普济消毒 饮;银花—连翘、大黄,如消黄清凉 散;黄连—黄芩、栀子,如消黄散。清肺解表:银花—连翘、荆芥,如银翘散;桑叶 —杏仁,如桑杏汤。 清肺利咽:牛蒡子—桔梗、甘草,如银翘散。清肺止血:知母—侧柏叶、栀子,如十黑散;黄连—白芨、阿胶,如白芨散。 清肺止痒:玄参—紫参、苦参,如五参散。清肺排脓:苇茎—苡仁、桃仁。 泻肺行水:葶苈子—大枣。 (二)温肺 温肺发表:细辛—麻黄、干姜,如麻黄桂枝汤; 荆芥—防风,如荆防败毒散。 温肺止咳:麻黄—杏仁,如厚朴麻黄汤; 杏仁—桔梗,如发表青龙汤。 温肺化痰:干姜—细辛、半夏,如小青龙汤;紫 苑—苏子。 燥湿化痰:半夏—陈皮、茯苓,如二陈汤;半夏 —枯矾,如半夏散。 化痰降气: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如三子下气 汤;半夏—苏子,如苏子降气汤; 紫苑—白部、白前,如止嗽散。 宣肺利气:桔梗—帜壳,如荆防败毒散; 杏仁—陈皮,如发表青龙汤。 宣肺行水:麻黄—白术;桂枝—防己。 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浅谈方剂配伍

浅谈方剂配伍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方剂的配伍,实乃一种制方模式。方剂通过配伍,可以增强药物疗效,可调和药物偏性,可以监制某些药的毒性,可以适合复杂病情的需要等。方剂配伍的方法有:根据辨证和立法的要求,按药物的不同功用,分清主次,按君、臣、佐、使的关系配伍;根据药物的性味,按性味关系配伍。 【关键词】配伍理论;性味配伍;方剂;遣药组方 方剂的配伍理论,实乃一种制方模式,它是从众多方剂中总结出来的治疗规律,是历代医家临床遣药组方的经验凝结。方剂配伍有常用以下的方法。一是根据辨证和立法的要求,按药物的不同功用,分清主次,按君、臣、佐、使的关系配伍,互相辅助,互相监制,协调一致,以发挥治疗作用;二是根据药物的性味,按性味关系配伍。下面从君臣佐使配伍以及性味配伍来浅谈一下方剂配伍理论。 1 方剂配伍的历史沿革 方剂作为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形式,它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西汉以前,古人对中药的认识远不如今,将中药统称为“毒药”,

此时以单味药为主要的应用形式。如《五十二病方》中所收载的方剂,绝大部分是由单味药或两味药组成的,这一时期对于方剂的配伍意义方面阐述很少[1]。到了《黄帝内经》时期,对组方用药的配伍法度及禁忌作了一定的论述,首次提出君臣佐使的组方基本结构要求,书中记载方剂13首,其中6个为单方,剂型包括汤、膏、丸,方剂配伍理论始于《黄帝内经》。此时的中医药学仍处于重药轻方阶段[2]。 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其方剂在配伍应用及药物性能的加减变化上,具有严谨的法度,在药量、剂型、服法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飞跃[3]。自东汉到隋唐时期,方剂学己经融理法方药为一体,获得了蓬勃发展。宋金元时期,以金元四大家为代表的众多医家对中医方剂学的贡献颇多,张元素提出了“归经”、“引经报使”等理论,君臣佐使的理论得到了具体的运用,对于配伍规律的研究己经开始。明清时期,本草专著频频面世,方论蔚然成风,此时众多医家对于临床实用的方药配伍关系研究较为强调和重视,文献记载有关配伍用药规律探讨和临证经验内容丰富。 2 君臣佐使配伍理论 方剂的组成原则———君臣佐使,始见于《内经》,其设计甚为周密,既主次分明,配合严密,又相互兼顾、相互制约。针对证候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主要发病环节和次要发病环节,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选药配伍。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曰:“方制君臣,何谓也?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神农本草经·卷三》曰:“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宜,用一君,二臣,

五脏常用中草药 几种特效药 中药的命名 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五脏常用中草药+几种特效药+中药的命名+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五脏常用中草药+几种特效药+中药的命名+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2011-05-24 13:53:38|分类: 药.方 |举报 |字号订阅五脏常用中草药一肺脏 (1)肺气不足: 人参、黄芪、太子参、蛤蚧、五味子、胎盘。 (2)肺阴不足: 人参、西洋参、沙参、百合、生地、天门冬、麦冬、玉竹、阿胶、鳖甲。 (3)风寒束肺: 紫苏、荆芥、防风、苍耳、辛夷、细辛、杏仁、麻黄、。 (4)风热犯肺: 连翘、牛蒡子、浙贝、前胡、银花、菊花、桑叶。 (5)肺寒咳喘: 干姜、肉桂、细辛、半夏、紫苑、款冬花、白芥子、苏子、陈皮。(6)肺热咳喘: 贝母、石膏、葶苈子、黄芩、知母、桑白皮、竹茹、鱼腥草。

二心脏 (1)心气不足: 1 / 5 五味子,浮小麦、人参、党参、茯苓、甘草、桂圆。 (2)心xx: 大枣,人参、肉桂、桂枝、薤白、干姜、附子。 (3) 心血不足: 当归,白芍、熟地、阿胶、胎盘、制首乌。 (4)心阴不足: 枣仁,麦冬、生地、玉竹、百合、龟板、白芍、柏子仁、枸杞子。 (5)心神不安: 枣仁,柏子仁、夜交藤、龙齿、磁石、琥珀。 (6)心血淤阻: 丹皮,桃仁、红花、银杏、元胡、毛冬青、郁金、川芎。 (7)痰迷心窍: 郁金,远志、石菖蒲、冰片、麝香、苏合香、竹沥、牛黄。(8)心火亢盛: 黄连,麦冬、莲心、栀子、竹叶、牛黄、木通。三肝脏 (1)肝气郁结: xx,青皮、香附子、白蒺藜。

(2)肝xx: 石决明,珍珠母、龙骨、牡蛎、天麻、白芍、鳖甲、钩藤。 (3)肝火上炎: 2 / 5 xx,夏枯草、xx箱子。 (4)肝风内动: 钩藤,羚羊角、僵蚕、蚯蚓、天麻、全虫、蜈蚣。 (5)肝血虚弱: 白芍,当归、熟地、阿胶、枸杞子、制首乌。四脾脏 (1)脾胃湿热: 大黄、栀子、黄连、茯苓、白术、苦参、滑石、白鲜皮。 (2)脾胃虚寒: 干姜、肉桂、附子、良姜、吴茱萸、薯蓣、黄芪、人参、白术。(3)寒湿困脾: 半夏、陈皮、厚朴、白豆蔻、佩兰、藿香、砂仁、苍术。 (4)脾气下陷: 人参、黄芪、白术、补骨脂、升麻、诃子、柴胡。五肾脏 (1)肾阳虚: 破故纸、肉桂、附子、巴戟天、肉苁蓉、淫羊藿、仙茅、鹿茸。(2)肾阴虚: 山萸肉、玄参、熟地、旱莲草、女贞子、枸杞子、龟板、制首乌。

浅论我所认为的方剂配伍

浅论我所认为的方剂配伍(讲座作业)方剂学中,药物配伍是很难学会的。但不明配伍,便无法真正活用方剂,而无法活用方剂,终其一生或也不过才能达到《周礼》多言最下的医师的程度。而配伍方法,其实所需把握的就一个,即在谨察病机的情况下明辨药性,随证配伍以和为期。《内经》言: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李振华教授亦称:法无常法,常法无法。故配伍之法,无论方药抑或针推,总不外辨明邪之所处,适五脏六腑、精气神之性以调之,以和为期。 举个例子。比如说柴胡与芍药这一对药对,是疏肝的常用组合,亦是散中有收这一配伍方式的一种体现。老师解释时曾言:一升一降合肝之性,故可疏肝解郁。但为什么这一升一降就合肝之性可调肝疏肝了呢?就结合逍遥散来看看吧。肝属木,其性升发,故肝亦疏达不宜壅滞。肝藏血,木壅土滞,肝郁故能引起血、脾的功能问题。木郁化火,火性炎上,心主火,故肝郁也可有易怒、高血压等褚征。而其根在肝。故逍遥散主治肝郁血虚脾气弱主从疏肝入手。。而逍遥散调肝又由柴胡、芍药调畅肝之气。为什么要用柴胡升散?肝主升发故也。但另一方面,肝体阴而用阳,易偏亢旺,复况本肝郁即有上冲之势。故以柴胡升散肝气虽合肝郁之因,但这以升提更可助肝亢之势。故用芍药助敛肝阴,以阴涵阳,以预肝之易亢。两者相合,自无余弊。至于柴胡与芍药的用量配伍,则更可依肝性与其状态而定。若肝郁已亢,可加大芍药敛阴。若仅抑郁,无甚亢旺之象,反以木壅土滞肝木乘脾为重,则可小剂量补中益气汤重用柴胡、橘皮,再加点陈皮除湿醒脾又不引气下行(不若茯苓除湿而下行)。再加点橘梗引所补之气上行,助柴胡合肝气升发之性(橘梗可载药上行,上畅于肺,以其小量,以导气上行可也)。另再加点芍药,敛养肝阴,以复肝阴涵阳之本,以免诸药上散肝气之力甚大而肝阴不足反阳亢为患。 接下来再来看看桂枝汤中的配伍。桂枝汤寥寥几味药而为群方之祖,其配伍亦精妙矣。方中桂枝生姜相辅相成,桂枝芍药散中寓收等配伍方式我们都熟知。但若从病机适脏腑、精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清脏腑热之芍药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清脏腑热之芍药汤 芍药汤中用大黄,芩连归桂槟草香,清热燥湿调气血,里急腹痛自安康。 组成:芍药(30克)当归(15克)黄连(15克)槟榔(6克)木香(6克)炙甘草(6克)大黄(9克)黄芩(15克)肉桂(5克) 主治: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本方常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急性肠炎等属湿热为患者。) 用法:水煎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 芍药汤是重点方,Ⅰ类方。出自刘河间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它主治的证候,是湿热痢。湿热痢好发于一种,就是散在的,典型湿热痢往往是散在的。疫毒痢往往暴发,病势较急,症状较重。湿热痢它是由湿热病邪阻滞胃肠,在肠道搏结气血,腐败血肉,造成一种以腹痛、里急后重、便脓血为特征的。痢疾的基本表现是腹痛、里急后重、便脓血。所以气机阻滞反映不通则痛、里急后重,有气滞这个特点。而湿热搏结气血,气血瘀滞,腐败血肉,产生下痢脓血。由于湿热基本上叫湿热并重,所以用赤白相兼来反映它。脓血兼有或者赤白

相兼反映它。这反映了湿热痢疾一种特点。要说明它是湿热,从舌苔黄腻,小便短赤,肛门灼热。肛门灼热一般是胃肠道有热都容易发生。这是芍药汤的一个主治证候的病机分析。这里强调一个气血的瘀滞,引起的原因是湿热阻滞肠道。具体发生的一个机理,它是一个搏结气血,气血瘀滞,肠道血肉腐败,酝酿成脓血。所以治疗方面要考虑两个方面:一个针对湿热,清热燥湿,由于蕴结成毒,又要清热解毒,这是针对它这个引起的致病因素了。从病机来看,是一个气血不和,具体讲有气滞血瘀特点,那要调和气血。这个方从病机湿热壅滞,搏结气血,造成气血失调。所以功效来讲,清热燥湿,调和气血相结合。这个方清热解毒力量和治热毒痢像白头翁汤这类比,要相对小。所以它不是治疗热毒痢、疫毒痢,而是湿热痢。湿热痢往往是散在的,有没有热毒呢?有。它搏结气血,腐败血肉,就是热毒,有脓血了。但是热毒并不重,所以清热解毒的力量不重。而清热解毒,清热燥湿都有这个作用。像黄芩、黄连两善其功的,选择这类药物了。 “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这个治法对于解除这种痢疾病人,症状上产生痛苦,也就通过调气和血更有助于湿热的排出。这个是很有意义的,应该说是历史的一种进步,就是医学史上治疗痢疾的一个进步。芍药汤实际上是湿热为主,有气滞血瘀,多少也涉及

临床常用药物配伍禁忌

常见配伍禁忌(仅列举临床已经或可能发生的配伍) 1.米力农注射液/普南力康与速尿,布美他尼混和产生沉淀 2.盐酸尼卡地平与速尿配伍禁忌 3.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亚宁定不能与碱性液体混和,因其酸性物质可能引起溶液浑浊或絮状物形成 4.复合磷酸氢钾注射液与含钙注射液配伍时易析出沉淀,不宜配伍 5.胰岛素:注射用阿糖胞苷,盐酸多巴酚丁胺,盐酸多巴胺,地塞米松,甲泼尼松龙,氢化可的松,维生素c注射液,氨茶碱,奥曲肽注射液,速尿 6.维生素c注射液:不宜与碱性药物(如氨茶碱,碳酸氢钠,谷氨酸钠等)配伍,与维生素K1配伍,因后者有氧化性,可产生氧化还原反映,使两者疗效减弱或消失 7.丹参注射液,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丹参川芎嗪:与10%氯化钾注射液配伍禁忌 8.硫酸镁注射液:葡萄糖酸钙,盐酸多巴酚丁胺,氨茶碱,维生素K 9.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不得与维生素K1混合使用 10.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等b内酰胺类不能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体外混和,因为本品可使后者丧失活性 11.注射用亚叶酸钙不能与5-氟尿嘧啶混和,因可能产生沉淀 12.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不宜与碱性药物共同滴注,因可引起本品分解 13.注射用骨肽:不可与氨基酸类药物,碱性药物同时使用 14.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不可与其它任何注射液混和注射 15.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不应与维生素C,维生素K

16.酚璜乙胺注射液:可与维生素K注射液混和使用,但不可与氨基己酸注射液混和 17.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不能与PH大于6.3的其它溶液混和,因为PH的增加会产生氨溴索游离碱沉淀 18.注射用盐酸地尔硫卓:与其它药剂混和时,若PH超过8,本药可能析出 19.氯化琥珀胆碱注射液:本品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故不宜与硫喷妥钠混合注射20.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不得与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混合使用,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甲泼尼松龙,硫酸镁,葡萄糖酸钙 21.丹参川穹嗪注射液:不宜与碱性注射液一起配伍 22.安可欣与地塞米松磷酸钠,维生素C 23.苯巴比妥钠与酸性药物配伍有沉淀析出 24.依达拉奉与氯化钾注射液 25.肾上腺素不宜与碱性药物配伍使用,与胰岛素配伍时效降低 26.甲氧氯普胺与速尿,葡萄糖酸钙,碳酸氢钠,氟尿嘧啶,顺铂配伍禁忌 27.氨茶碱与胰岛素,维生素C,辅酶A,硫酸镁配伍禁忌 28.维生素K与盐酸多巴胺,雷尼替丁,维生素C,硫酸镁,艾诺吉配伍禁忌 29.速尿与二甲弗林,尼卡地平,法莫替丁,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甲氧氯普胺,维生素C,维生素B6,葡萄糖酸钙,米力农配伍禁忌 30.前列地尔注射液与酸性药物配伍有沉淀析出 31.氢化可地松:与葡萄糖酸钙,复合辅酶,碳酸氢钠,氨茶碱,硫酸镁,胰岛素配伍禁忌 32.地塞米松:硫酸镁,胰岛素,葡萄糖酸钙,复合辅酶,维生素B6,昂丹司琼,

中医内科方剂(含药物组成)

中医内科方剂(含药物组成) 一、感冒 1. 风寒证: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荆芥穗5 防风5 羌独活各5 柴胡6 茯苓6 甘草3 枳壳6 桔梗5 川芎5 党参6 薄荷3 2. 风热证:辛凉解表 银翘散连翘15银花15苦桔梗6薄荷6竹叶4生甘草5荆芥穗4淡豆豉5牛蒡子6 葱豉桔梗汤葱白(连须)五根淡豆豉12 桔梗、薄荷各5 连翘、淡竹叶各6 焦山栀9 生甘草2 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银花30连翘15香薷10扁豆10厚朴10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 参苏饮人参6紫苏叶6葛根6半夏6前胡6茯苓6木香4枳壳4桔梗4陈皮4炙甘草4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生葳蕤9生葱白6桔梗5东白薇3淡豆豉9苏薄荷5炙甘草1.5红枣2枚 二、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 止咳散桔梗9荆芥9紫菀9百部9白前9甘草3陈皮6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桑菊饮桑叶7.5菊花3杏仁6连翘5薄荷2.5桔梗6甘草2.5苇根6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 桑杏汤桑叶3杏仁5象贝3沙参6栀皮3香豉3梨皮3 4.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二陈汤半夏15橘红15白茯苓9甘草4.5 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5.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 清金化痰汤黄芩山栀桔梗甘草贝母知母麦冬桑白皮瓜蒌仁橘红茯苓 6.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泻白散合黛蛤散桑白皮15地骨皮15甘草3粳米一撮青黛8 海蛤散9 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沙参麦冬汤沙参15 麦冬10 玉竹10 生地10 桑叶10 天花粉生扁豆 三、肺痈 1. 初期:清肺解表 银翘散连翘15银花15苦桔梗6薄荷6竹叶4生甘草5荆芥穗4淡豆豉5牛蒡子6 2. 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 千金苇茎汤芦根10~20g冬瓜仁9~12g 桃仁3~9g 生苡仁9~15g 如金解毒散 3. 溃脓期:解毒排脓 加味桔梗汤桔梗甘草贝母桔红银花薏仁葶苈子白芨 4. 恢复期:养阴补肺 沙参清肺汤北沙参白芨生黄芪太子参桔梗甘草苡仁冬瓜子合欢皮 桔梗杏仁煎百合麦冬阿胶桔梗甘草杏仁、贝母、枳壳金银花、红藤、连翘、夏枯草 四、哮证 1. 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麻黄9射干9细辛6紫菀6款冬花6生姜9半夏9五味子6大枣3枚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浅论黄柏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

浅论黄柏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 黄柏,味苦,性寒,无毒,归肾、膀胱、大肠经。《神农本草经》谓黄柏:“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泻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珍珠囊》也云:“其用有六:泻膀胱龙火,一也;利小便结,二也;除下焦湿肿,三也;痢疾先见血,四也;脐中痛,五也;补肾不足,壮骨髓,六也。”由此可见,黄柏临床运用非常广泛,在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应用,现将其配伍意义论述如下: 1泻火坚阴 黄柏苦寒沉降,直入肾经,泻相火,清虚热,坚肾阴,用于肾阴不足之五心烦热,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等症。《内经》曰:“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本草要略》也云:“黄柏,味辛,性寒, 走少阴而泻火。今人谓其补肾,非也。特以肾家火旺,两尺脉盛为身热、为眼疼、为喉痹诸疾者,用其泻火,则肾也坚固,而无狂荡之患也。岂诚有补肾之功哉,故肾之无火而两尺脉微弱,或左尺独旺者,皆不宜用此剂。《内经》所谓强肾之阴热之尤可。此又不可不知。”故凡水亏阴伤导致肾火偏旺者,用之可泻火存阴。临床每与知母相配伍,共奏滋阴泻火之功。如治阴虚火旺的劳热骨蒸、足膝疼热、盗汗等症的大补阴丸,方中知母苦寒而润,上清润肺金,下滋清肾水,与黄柏相须为用,苦寒降火,保存阴液,平抑亢阳。如此类方还有《兰室秘藏》的正气汤、《婴童百问》的泻肾丸等。 2燥湿止痢

黄柏,又能入大肠经,苦以燥湿,寒以清热,善除大肠湿热以治热毒内陷大肠血分之热毒痢。《长沙药解》曰“黄柏泄己土之湿热,清乙木之郁蒸,调热痢下重。”在白头翁汤中,即取黄柏苦寒入大肠之经,清大肠湿热,助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正如汪昂在《医方集解》中所言“黄柏??并能燥湿止痢而厚肠。”《千金翼方》记载用黄柏与黄连、栀子合用,治妊娠及产后寒热下痢。此外芍药柏皮丸、黄柏丸等方剂均以黄柏配伍为主,以治热痢。症见下痢赤白,脓血相间,里急后重等,用于治疗现代医学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结肠炎等疾病。屈统红用白头翁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结肠炎。每日一剂水煎服,保留灌肠2 h每日2次, 10 d为一疗程。治疗42例,用药1~3个疗程,结果痊愈29例,好转13例,随访38例, 5例复发。 3 清热除痿 湿热下注, 流于下肢, 筋脉弛缓, 则病痿证。《丹溪心法》中二妙散为治痿证的代表方,方中以黄柏为主,《脾胃论》言:“本品除湿热为痿,救足膝无力,也除阴汗,阴痿。”与苍术相伍,清热燥湿,使热祛湿除,诸症自愈。故《本草逢源》强调:“黄柏苍术,乃治痿要药。”现代医学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表现为足膝红肿热痛,两足痿软无力,甚则筋骨疼痛。二妙丸对痛风有很好治疗效果,据研究黄柏与二妙丸的水提物840, 480 mg·kg - 1·d- 1口服7 d 对氧嗪酸钾盐诱导的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和正常小鼠表现出很强的降尿酸效果,且在上述剂量下有一定的抑制肝脏XDH和XO的能力,提示黄柏与二妙丸可能通过其他机制对高尿酸小鼠发挥降尿酸作用。

中药及方剂学笔记1

君臣佐使组方法则 1 君药: 一、方中君药治疗主证(主病)。 二、君药对其他药物起支配作用。 因此,君药的作用,药力一定要大。 药力判定公式:药力=药性+药量+配伍+剂型(用法)。 1.1量小力大者为君 如安宫牛黄丸,功能清热开窍、豁痰解毒,主治邪热内陷心包证。方中用牛黄与黄连、黄芩各一两清心火;麝香二钱五分开心窍。药力分析明显看出,一两的牛黄要比各一两的黄芩、黄连药力强。二钱五分的麝香也比各一两的黄芩、黄连、山栀、郁金药力强。故此方中应以牛黄为君药,麝香为臣药。同理,犀角地黄汤中君药也只能是一两的犀角而非八两的生地黄。 1.2量大者为君 如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方中柴胡与黄芩单味药力基本相等,而柴胡用量为八两,黄芩只用三两,故而应当以柴胡透泄少阳之邪为君,黄芩清泄少阳之热为臣。以此原则作为判定标准,炙甘草汤中的君药应当是一斤的生地黄而非三两的炙甘草。 1.3配伍后药力明显加大者为君 如九味羌活汤中,羌活、防风、苍术各用15 g,单从单味药力上看,三药并无明显差别。但羌活一味在方中与散风寒祛湿的细辛、白芷等药的配伍,使其去上焦与肌表风邪之力明显加强,故此方应以羌活为君药。 2 臣药 2.1 辅助君药治疗主证 一、药物都是靠本身的偏性来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尤其是君药表现得更为明显。但这些偏性又对人 体不利。因此,必须使用一定的药物来纠正君药的偏性,这是从侧面来辅助君药治疗主证。例如,逍遥散中取柴胡舒肝解郁、条达肝气为君,但柴胡的偏性是专于疏泄,而易劫肝血,故方中又配伍白芍药养肝血为臣,来纠正柴胡的偏性。二者相伍针对性地治疗肝郁血虚证。 二、君药在某一方面的功效尚嫌不足,这时就需要臣药来辅助其治疗主证,使君药治疗主证的作用得 以增强,可以理解为“相须为用”。如麻黄汤中三两麻黄开表发汗为君,但其只能开发腠理而不能调和腠理,故而配入二两桂枝透营达卫,这样一来就能切合病机。 2.2 臣药治疗兼证(主要兼证) 如痛泻要方主治痛泻,其主要病机是脾虚,故根据君药的定义,当以白术补气健脾燥湿为君。但同时还应兼顾肝郁病机,故配以敛阴柔肝止痛的白芍药为臣。 小結:君臣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如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二方皆以麻黄为君,但麻黄汤中由于臣药桂枝走表,因此麻黄就走表而发汗驱散风寒;相反麻杏石甘汤中由于臣药杏仁入肺,故君药麻黄入肺而止咳平喘的作用更加明显。君甘则臣酸,君淡则臣咸。 3 佐药 3.1 协助君药和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 称为佐助药 如桑菊饮中之芦根、连翘针对风热咳嗽之兼证,进一步起到佐药的协助作用。香苏饮中以陈皮为佐,就是协助臣药香附共奏理气和中之效治疗气滞兼证。

兽医临床常用药物的配伍

各类常用药物的配伍 抗菌药物合理配伍,可达到协同或相加作用,从而增强疗效;配伍不当则可发生拮抗作用,使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抵消,疗效下降,甚至引起毒副反应。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应掌握适应症,注意各个品种的针对性,争取协同联合,避免拮抗作用。现将常用的药物的配伍简介如下: 1、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钠合用有较好的抑酶保护和协同增效作用,青霉素类和丙磺舒合用有协同作用。与氨基糖甙类呈协同作用,但剂量应基本平衡。青霉素类不能与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等抗菌药合用。例外的是治疗脑膜炎时,因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而采用青霉素与磺胺嘧啶合用,但要分开注射,否则会发生理化性配伍禁忌。治疗脑膜炎也有用氯霉素与大剂量青霉素合用的,其给药顺序为先用青霉素,2-3小时后再用氯霉素。青霉素与维生素C、碳酸氢钠等也不能同时使用。 2、氨基糖甙类氨基糖甙类(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壮观霉素、安普霉素等)与β-内酰类配伍应用有较好的协同作用。甲氧苄氨嘧啶(TMP)可增强本品的作用。氨基糖甙类可与多粘菌素类合用,但不可与氯霉素类合用。氨基糖甙类药物间不可联合应用以免增强毒性,与碱性药物联合应用其抗菌效能可能增强,但毒性也会增大。链霉素与四环素合用,能增强对布氏杆菌的治疗作用;链霉素与红霉素合用,对猪链球菌病有较好的疗效:链霉素与万古霉素(对肠球菌)或异烟肼(对结核杆菌)合用有协同作用。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可与喹诺酮药物合用。链霉素与磺胺类药物配伍应用会发生水解失效。硫酸新霉素一般口服给药,与阿托品类药物应用于仔猪腹泻。 3、四环素类四环素类药物(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等)与本品同类药物及非同类药物如泰妙菌素、泰乐菌素配伍用于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时有协同作用,可降低使用浓度,缩短治疗时间。四环素类与氯霉素类合用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土霉素不能与喹乙醇、北里霉素合用。 4、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北里霉素等)与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嘧啶(SD)、磺胺间甲氧嘧啶(SMM)、TMP的复方可用于治疗呼吸道病。红霉素与泰乐

方剂学药物组成

解表剂 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 小青龙汤:麻黄桂枝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芍药甘草 银翘散:连翘银华桔梗薄荷牛蒡子竹叶芥穗淡豆豉生甘草 柴葛解肌汤:干葛柴胡黄芩芍药羌活白芷桔梗甘草生姜大枣石膏 败毒散: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生姜薄荷 泻下剂 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桃仁冬瓜仁芒硝 麻子仁丸:麻子仁芍药杏仁大黄枳实厚朴 温脾汤:大黄芒硝甘草附子干姜当归人参 济川煎: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 黄龙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当归人参甘草桔梗生姜大枣 和解剂 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大黄枳实芍药 蒿芩清胆汤:青蒿脑青子芩仙半夏淡竹茹赤茯苓生枳壳陈广皮滑石甘草青黛 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甘草茯苓薄荷生姜 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陈皮防风 半夏泻心汤: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甘草 清热剂 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半夏麦冬人参甘草粳米 清营汤:犀角生地元参竹叶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 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皮 凉膈散:连翘川大黄朴硝甘草栀子薄荷黄芩竹叶 普济消毒饮:黄连黄芩牛蒡子连翘僵蚕玄参马勃板蓝根橘红人参甘草桔梗升麻柴胡 仙方活命饮:金银花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白芷防风贝母天花粉穿山甲皂角刺甘草 导赤散:生地木通生甘草竹叶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当归柴胡甘草 清胃散: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 玉女煎:熟地黄生石膏麦冬知母牛膝 泻白散:地骨皮桑白皮甘草粳米 芍药汤:芍药当归木香槟榔黄连黄芩大黄肉桂甘草 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 祛暑剂 清署益气汤: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精米西瓜翠衣 补益剂 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 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柴胡升麻 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 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干地黄 一贯煎:生地黄当归身麦冬北沙参枸杞子川楝子 地黄饮子:熟地巴戟天肉苁蓉山茱萸石斛官桂远志茯苓附子菖蒲五味子麦门冬姜枣薄荷理气剂 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天台乌药散:乌药木香茴香青皮高良姜槟榔川楝子巴豆

浅谈吴茱萸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一)

浅谈吴茱萸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一) 【摘要】吴茱萸是临床常用药物,在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其主要配伍意义表现在通痹止痛、暖肝止痛、温脾暖胃、温肾助阳、温暖胞宫、温中止泻、降逆止呕、温脏杀虫、引火下行、佐制寒凉、引经报使等方面。 【关键词】吴茱萸;方剂;配伍的意义 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归脾、胃、肾经。《神农本草经》言其:“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其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在许多方剂中皆有配伍应用。现将吴茱萸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阐述如下。 1通痹止痛 寒邪伤于人体后,因“寒性凝滞”,痹遏胸阳,“不通则痛”,而导致胸部憋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等症。吴茱萸味辛,性热,辛热祛寒,温通行散,以收“通则不痛”之功。故《本经》言其止痛,《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亦言本品可用治:“胸中冷气闭塞而不利,……心气刺疼而不止。”如《圣济总录》之茱萸丸,即以本品配伍桂心、当归,以辛温散寒,通阳开痹而止痛,用治心中寒,心背彻痛等症。又如《明医指掌》治寒厥心痛之草豆蔻丸,亦取其散寒通痹止痛之用。 2暖肝散寒 《内经》曰:“肝主筋。”若寒凝肝脉,气机郁滞则可导致寒疝疼痛等症,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即强调“治疝皆归肝经”。又《仁术便览·疝病》也言:“皆以为寒。专主肝经。”然吴茱萸主入肝经,性味辛热,既可散肝经之寒邪,又可疏肝气之郁滞,故为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临证多用本品伍以川楝子、木香、茴香、桂心、生姜、清酒等辛散温通之药,以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3温脾暖胃 吴茱萸味辛性热,可入脾胃二经,以辛散中焦之寒而温暖脾胃。《神农本草经疏》曰:“凡脾胃之气,喜温而恶寒,寒则中气不能运化,……或为腹内绞痛,……(本品)辛温暖脾胃而散寒,则中自温,气自下,而诸证悉除”。 4温肾助阳 吴茱萸性味辛热入肾经,善祛肾经之寒。故《普济方》之吴茱萸丸即是以本品与蜀椒、干姜相伍则寒祛而气化得复,津液可藏,以治因寒客下焦而致小便多利者。药理研究证明家兔口服吴茱萸煎剂有利尿作用;健康人试服也有利尿作用〔1〕。笔者认为本品之利尿之功与五苓散之桂枝相同,因其性味辛热,又入肾经,可温阳化气以利水也。可见因吴茱萸可散肾经之寒而复肾阳气化之功,而可用于治疗因寒客下焦而致小便异常。 5温暖胞宫 女子胞是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若寒凝胞宫可致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等症。吴茱萸辛热可暖胞宫以祛其寒,如《金匮要略》之温经汤,即以本品为君,伍以桂枝、当归、芍药、阿胶、川芎等以温经散寒,祛瘀养血而疗诸证。据临床报道,刘氏以温经汤随症加减治疗寒凝胞宫型原发性痛经35例。总有效88.6%〔2〕。再如《仁斋直指方》之艾附暖宫丸亦是以其与艾叶、香附、续断、当归、川芎、肉桂、芍药相配,以暖胞温经调经,用治胞宫虚冷所致之带下白淫,倦怠无力,肚腹时痛,久无子息诸症。另外《妇人良方》之茱萸丸也以本品伍以川椒为丸以锦囊纳阴中,以令阴温,开子脏而治妇人阴寒,十年无子者。 6温中止泻 吴茱萸味辛苦性热,辛热散寒,苦温燥湿,故寒湿所致之泄泻亦可用之。《和剂局方》之戊己丸,以其与黄连、白芍相伍,用治脾受湿气所致泄利不止,米谷迟化等症。《医垒元戎》之小己寒丸,也以本品伍以苍术、艾叶、陈皮等以疗因脾胃积冷,中寒而洞泄倦怠,不思饮食者。《得配本草》亦言其与六神曲相伍可治暴泄不止。本品既入脾经又入肾经,与补骨脂、

中医药类方剂学期末考试考点

【选择或填空】【P3】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五十二病方》。 【P4】两汉时期:根据《黄帝内经》后人总结出了‘君臣佐使’的组方理论。 《伤寒杂病论》被称为方书之祖。 【P7】宋元时期:《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 明清时期:我国现存载方最多的方书《普济方》,第一部方论专著吴昆的《医方考》。 【P1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以法统方---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P14】七方: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种制方理论。 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对方剂以治法分类。 【p17】(多选)方剂药物配伍的作用:1,、增强药力,2、产生协同作用,3、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4、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5、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p20】(多选)方剂的运用变化:1、药味增减,2、药量增减,3、剂型更换。 【p30】麻黄汤:外感风寒表实证; 【p32】桂枝汤: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桂芍,姜枣合用调和营卫;‘为仲景方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p35】九味羌活汤:体现‘分经论治’思想代表方。 【p38】小青龙汤: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里饮证。 【p46】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甘草=1:2 【p51】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p58】大承气汤:主治1、阳明腑实证,2、热结旁流证,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p61】大黄牡丹汤: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p67】麻子仁丸: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症。(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p70】十枣汤:功用:攻逐水饮。 【p75】小柴胡汤:功用:和解少阳。主治:1、伤寒少阳证,2、热入血室证,3、疟疾、黄疸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者。 【p77】大柴胡汤: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p82】四逆散: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主治:1、阳郁厥逆证,2、肝脾气郁证。 【p84】逍遥散: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肝脾同治,气血并调)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p94】清营汤: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主治:热入血分证。 【p96】犀角地黄汤:主治:热入血分证。1.热扰心神,身热谵语,舌绛起刺,脉细数。2.热伤血络,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红绛,脉数。3.蓄血瘀热,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 【p98】黄连解毒汤:苦寒直折,清热解毒的基础方。 【p101】普济消毒饮:主治:大头瘟。 【p102】仙方活命饮: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 【p104】导赤散:主治:心经火热证。 【p106】龙胆泻肝汤: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主治:1、肝胆实火上炎证;2、肝经湿热下注证。 【p108】左金丸:黄连:吴茱萸=6:1 【p118】青蒿鳖甲汤:养阴透热。主治:温病后期,邪热内伏证,表现为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p121】当归六黄汤:主治:阴虚火旺盗汗。 【p125】香薷散:主治阴暑证代表方。 【p127】六一散:滑石:甘草=6:1 【p133】理中丸:主治:1、脾胃虚寒证;2、阳虚失血证;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 【p135】小建中汤: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p141】当归四逆汤: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治:血虚寒厥证。 【p143】阳和汤:主治:阴疽。 【p147】四君子汤:组成:人参(去芦9克)白术(9克)茯苓(去皮)(9克)炙甘草(6克)。功用: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症。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p149】参苓白术散: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虚湿盛证。

常用药物配伍

常用药物配伍禁忌列表:

喹诺酮类药物配伍禁忌: 喹诺酮类药物分为四代,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为第三代,常用药物有诺氟沙星、 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等。此类药物对多种革兰阴性菌有杀菌作用,广 泛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胃肠疾病、以及呼吸道、皮肤组织的革兰阴性细菌感 染的治疗。临床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不仅要注意胃肠道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 应,而且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列药物不宜与喹诺酮类药物合用: 1 含铝、钙、铁等多价阳离子制剂(如氢氧化铝、乳酸钙等)由于阳离子与喹 诺酮类药的4- 酮氧基-3 羟基发生络合反应,因此减少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 药时曲线下面积可减少98% ,生物利用度降低,所以两药应避免同时使用,若 需要连用时,可先服用喹诺酮类药物, 2 小时后再服用阳离子制剂。 2 维生素C 、氯化胺喹诺酮类药物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杀菌力最强,且不 易产生抗药性;在偏酸性时抗菌作用最弱,因此不宜与酸性药物合用。 3 利福平及伊曲康唑部分结核患者因多种原因可能容易并发真菌感染,因此需 要同时进行抗结核和抗真菌感染治疗。利福平是肝药酶促剂,能增强肝药酶的活 性,拮抗喹诺酮药物的活性,因此两药不宜合用。 4 双脱氧肌酐该药与喹诺酮类药物同时服用可增高胃内pH 值,从而降低喹诺 酮类药物在消化道的吸收。 5 铁剂铁剂的螯合作用和对消化道吸收能力的影响可降低喹诺酮类药物的生物 利用度。 6 胃肠道用药碳酸钙、小苏打、硫酸镁等药物,若与喹诺酮类药物同时服用, 可明显降低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 7 万古霉素万古霉素对喹诺酮类药物有拮抗作用,同时使用可降低喹诺酮类药 物的疗效。 8 嘌呤化合物如咖啡因、茶碱类药物等,喹诺酮类药物与此类药物联合应用时, 可降低其消除率,易增加咖啡因和茶碱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过 度兴奋。 9抗酸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及奥美拉唑等抗酸剂,对喹诺酮类 也有不利影响,特别是对环丙沙星,合用既影响其吸收又使其在肾小管中的溶解 度下降,易析出结晶损伤肾脏。 10 其它药物与口服抗凝血药物如华法令同时使用有增加出血的危险。依诺沙星 与布洛芬合用有引起惊厥的危险。司巴沙星与胺碘酮、阿司咪唑、卡普地尔、奎 尼丁、舒托必利、特非那定等联用有增加心律失常的危险。 青霉素配伍禁忌 青霉素类药物是临床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在严重感染或危重病的抢救中,常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因此应注意配伍禁忌。 (1)不可与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合用。因为红霉素等是快效抑菌剂,当服用红霉素等药物后,细菌生长受到抑制,使青霉素无法发挥杀菌作用,从而降低药效。 (2)不可与碱性药物合用。如在含青霉素的溶液中加入氨茶碱、碳酸氢钠或磺胺嘧啶 钠等,可使混合液的pH>8,青霉素可因此失去活性。 (3)青霉素在偏酸性的葡萄糖输液中不稳定,长时间静滴过程中会发生分解,不仅疗 效下降,而且更易引起过敏反应。因此青霉素应尽量用生理盐水配制滴注,且滴注时间不可过长。 (4)青霉素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一旦溶解即不断分解。其溶液放置的时间越长,分解

药对配伍方剂

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一、用于心脏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心 清心泻火药物配对: 石膏― 栀子、连翘,如清瘟败毒散;竹叶―石膏,如竹叶石膏汤; 栀子― 知母,如消黄散。清心解毒药物配对:黄连―黄芩、栀子,如黄连解毒汤;连翘― 木通、大黄,如洗心汤;大黄―黄芩、黄连,如泻心汤;连翘― 牛蒡子、玄参,如普济消毒饮。清心凉血药物配对: 犀角― 生地、玄参,如清营汤;赤芍―牡丹皮,如犀角地黄汤。清心利尿药物配对: 栀子―木通,如洗心汤; 滑石― 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 木通― 竹叶、生地。清心止血药物配对:车前子― 栀子、蒲黄,如秦艽散; 生地― 犀角,如犀角地黄汤。清心镇惊药物配对: 黄连― 朱砂,如朱砂散。 清心祛暑药物配对:香薷― 柴胡、黄连,如香薷散;滑石― 甘草,如六一散。清心洗痰药物配对: 黄连― 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黄连― 天竺黄,如天竺黄散。交通心肾药物配对: 黄连― 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温心壮阳药物配对:附子― 肉桂,如回阳救急汤。温心通脉药物配对:附子― 干姜,如四逆汤。温心止痛药物配对:附子― 玄胡索。1 和阳益阴药物配对:桂枝― 白芍,如桂枝汤。温通开窍药物配对:细辛― 牙皂,如吹鼻散。 (三)补心益气回阳药物配对:人参― 附子,如参附汤;黄芪― 附子,如芪附汤。补气养血药物配对:

黄芪― 当归,如当归补血汤; 党参― 黄芪、当归,如通乳散。益气止血药物配对: 黄芪― 地榆,如地榆合剂。益气复脉药物配对:炙甘草― 桂枝,如炙甘草汤。益气止汗药物配对: 黄芪― 麻黄根、浮小麦,如牡蛎散。益气敛阴药物配对: 人参―麦冬、五味子,如清暑益气汤。和营补血药物配对: 熟地― 当归,如四物汤;白芍― 熟地,如胶艾汤。滋阴养血药物配对:干地黄―阿胶,如黄土汤;麦冬― 生地,如炙甘草汤。滋阴安神药物配对: 生地― 酸枣仁、麦冬,如天王补心丹;五味子―苻神、远志,如养心汤。滋阴降火药物配对:生地― 熟地、黄连,如当归六黄汤。 二、用于肺脏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肺清肺泻火药物配对: 石膏― 知母,如白虎汤; 黄芩― 栀子,如润肺汤。 清肺止咳药物配对:石膏―麻黄、杏仁,如麻杏石甘汤; 石膏― 杏仁,如麻杏石甘汤;2 银花― 款冬花、桔梗,如款冬花散; 前胡― 紫苑,如滋阴定喘汤。清肺祛痰药物配对:黄连― 贝母、白矾,如白矾散; 知母― 贝母,如二母散。清肺解毒药物配对:板蓝根―马勃、玄参,如普济消毒饮;银花― 连翘、大黄,如消黄清凉散;黄连― 黄芩、栀子,如消黄散。清肺解表药物配对:银花―连翘、荆芥,如 银翘散; 桑叶― 杏仁,如桑杏汤。清肺利咽药物配对:牛蒡子―桔梗、甘草,如银翘散。清肺止血药物配对:知母― 侧柏叶、栀子,如十黑散; 黄连― 白芨、阿胶,如白芨散。清肺止痒药物配对: 玄参― 紫参、苦参,如五参散。 清肺排脓药物配对:苇茎― 苡仁、桃仁。泻肺行水药物配对:葶苈子― 大枣。 (二)温肺温肺发表药物配对:细辛― 麻黄、干姜,如麻黄桂枝汤; 荆芥― 防风,如荆防败毒散。温肺止咳药物配对:麻黄― 杏仁,如厚朴麻黄汤; 杏仁― 桔梗,如发表青龙汤。温肺化痰药物配对:干姜― 细辛、半夏,如小青龙汤; 紫苑― 苏子。燥湿化痰药物配对: 半夏― 陈皮、茯苓,如二陈汤; 半夏― 枯矾,如半夏散。化痰降气药物配对: 苏子― 莱菔子、白芥子,如三子下气汤;3 半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