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孔姓家谱

2孔姓家谱
2孔姓家谱

一、作者简介

王衍钊:男,汉族,中国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柳林镇张表村东街人,祖籍浙江绍兴,当代知名网络作家。

先后发表《新生活友情梦》《乡恋》《续<祝福>》《冬之感》《回眸往昔》《那夜,那月》《<乱世佳人>中斯佳丽的爱》《论曹操》《情系兰河》《又是杨柳青》《青春断想》《儿时的胡哨》《盼望》等作品。

二、具体内容

华胥氏

伏羲(配女娲)

少典

黄帝(姬轩辕)

少昊(又名玄嚣)

蟜极

帝喾(姬夋/姬夒/姬夔)

契(一作卨)

昭明

相土

昌若

曹圉

王亥(又名振,王恒之兄)

上甲微(简称微)

报乙

报丙

报丁

主壬(一作示壬)

主癸(一作示癸)

商王成汤(子天乙,又名子履,商朝开国君主)

太子太丁(子丁,又名子以跌)

商王太甲(子至)

商王太庚(子辩)

商王太戊(子伷)

商王仲丁(子庄)

商王祖乙(子滕)

商王祖辛(子旦)

商王祖丁(子新)

商王小乙(子敛)

商王武丁(子昭)

商王祖甲(子载)

商王康丁(子嚣)

商王武乙(子瞿)

商王文丁(子托)

商王帝乙(子羡)

宋微仲(又称微仲,本名子衍,微子启之弟,宋国第二任君主) ┃

宋公稽(子稽)

宋丁公(子申)

宋前湣公(子共)

弗父何(子何)

宋父周(子周)

世子胜(子胜)

正考父(子正)

孔父嘉(子嘉)

木金父(子木)

祁父(子祁)

防叔(子防,孔姓族人称他为“孔防叔”)

伯夏(子夏)

叔梁纥(子纥,孔姓族人称之为“孔纥”)

孔子(孔丘,山东曲阜人)

孔鲤………………孔子的第1世孙

孔伋………………孔子的第2世孙

孔白………………孔子的第3世孙

孔求………………孔子的第4世孙

孔箕………………孔子的第5世孙

孔穿………………孔子的第6世孙

孔谦(孔慎/孔顺)……………孔子的第7世孙

┣━━━━━━━━━━━━━━━━━━━━━━━━━━━━━━━━━━┳━━━━━━━━━━━┓

孔腾(次子) 孔鲋(长子) 孔树(三子) ┃┃┃

孔忠孔随孔藂(cong) ┣━━━━━━━━━━━━━━━━━━━━━━━━━━━━┓┃┏━━━━━━┫

孔武(长子) 孔安国(次子) 孔某孔臧孔某

┃┃┃┃┃

孔延年孔卬孔某孔琳孔某

┃┣━━┓┃┣━━┓┃

孔霸孔衍孔驩孔某孔黄孔茂孔某

┣━━━━━━━━━━━━━━━━━━┳━━┳━━┓┃┃┃

孔福孔捷孔喜孔光孔立孔吉孔宣

┣━━━━━━━━━━━━┳━━┓┣━━┓┣━━┓┃┣━━━┓

孔房孔某孔某孔永孔某孔某孔放孔元孔某孔何齐

┃┃┃┏━━┫┃┃┃┃

孔均(孔莽) 孔某孔尚孔奋孔奇孔寿孔建孔某孔弘

┃┃┃┃┃┃┃

孔志孔某孔某孔嘉孔仁孔某孔安

┣━━━┳━━┓┃┃┃┃

孔损孔恢孔澍孔某孔某孔丰孔某

┣━━━┓┃┃┃┃

孔曜孔旭孔某孔宙孔僖孔某

┣━━━━━━┓┃┣━┳━┓┏━━┫┃

孔完(长子) 孔赞(次子) 孔某孔褒孔谦孔融孔长彦孔季彦孔某

┃┃┃┃

孔羡孔郁孔猛孔某

┃┃┃

孔震孔扬(此支单列) 孔潜

┃┃

孔嶷孔竺

┃┏━━━━━━━━━━━━━━━━━━━━━┻━━┳━━━━━━━━━┓

孔抚孔恬孔冲孔奕

┃┣━━━┓┃┏━━━━━━┻━┓

孔懿孔愉孔祗孔偘孔伦孔群

┃┣━━━━━━━┳━━━━━━━━━┓┏━━━┫┃┃

孔鲜孔訚孔汪孔安国孔坦孔滔孔严孔沈

┃┣━━━━━━┓┃┃┃┣━━┳━━┓┃

孔乘孔晋孔靖(字季恭,以字行) 孔某孔混孔俟孔道民孔静民孔福民孔廞(xin)┏━━━━━━┫┃┏━━╋━━━━┳━━┓┃┃┏━━━━┫

孔景进孔灵珍孔祐孔山士孔灵符孔灵运孔道穰孔景伟孔幼孔琳之孔璩之

┏━━━━━━┫┏┻━┓┏┻━┓┃┣━━┓┃┃

孔文憘孔文泰孔某孔道徽孔谌之孔渊之孔琇之孔滔孔某孔瑶之孔邈

┃┃┃┃┃┃┣━━━┓

孔渠孔总孔臶(jian) 孔岱孔某孔华孔觊孔道存

┃┏━━━━┫┃┃┃┃

孔长孙孔稚孙孔虔孙孔范孔德仁孔佩孔长公

┏━━━━━━┫┃┃┃┃

孔嗣悊(次子) 孔英悊(长子) 孔奂孔祀孔某孔休源

┃┏━━━┳━━━┫┃┃┣━━━┓

孔德伦孔绍新孔绍安孔绍忠孔顶孔思政孔云童孔宗范

┣━━━━┓┣━━━┓┃┃

孔崇基孔子叹孔构孔桢文纲(唐朝僧人) 孔伯鱼

┃┃┏━━━┫┃┃

孔璲之孔贤(宁陵派) 孔若思孔仲思孔季诩孔德绍

┃┃┃

孔萱孔至(鲁山派) 孔昌寓

┃┃

孔齐卿孔祖舜

┣━━━━━━┳━━━━┓┃

孔惟晊孔惟昉孔惟时(郏县派) 孔齐参

┃┏━━━━━━┳━━━━━━━━┳━━━━┫

孔策孔全桢孔克符(河洛派) 孔克让孔述睿

┣━━━━━━┳━━━━┓┃

孔振孔拯孔郁孔敏行

┃┃┃

孔昭俭孔述孔望回

┃┃

孔光嗣孔桧(平阳派)

孔仁玉

┣━━━━━━━━━━━━━━━━━━━━━┳━━━━━┳━━━━━━┓

孔宜(长子) 孔宪(次子) 孔冕(三子) 孔勖(孔勗,四子)

┣━━━━━━━┳━━━━━━┓┃┃┣━━━━━┳━━━━┳━━━┳━━━━┓

孔延泽(次子) 孔延世(长子) 孔延渥(三子) 孔延之孔延龄孔道辅孔良辅孔延济孔彦辅孔延范

┃┃┏━━━┫┃┏━┻━┓┣━━━┓┣━━━┓

孔宗愿孔圣祐孔宗简孔宗亮孔宗旦孔宗翰孔舜亮孔宗寿孔宗哲孔宗英孔宗彀

┣━━━━━━━━━━━━┳━━━━━━━┳━━━━━━┓┏━┻━┳━━━┓┣━━━┓

孔若愚(三子) 孔若虚(次子) 孔若蒙(长子) 孔若拙(四子) 孔若升孔若谷孔若古(孔传) 孔若盤孔若璞

┃┏━━━━━━━┫┏━━━┳━━━┳━━━┳━━┻┳━━━┓

孔端立孔端操(次子) 孔端友(长子) 孔端己孔端守孔端位孔端植孔端隐孔端问

┃┏━┻━━━━━┳━━━━┳━━━━━━━━━━━━┓┏━━━┳┻━━┳━━┓

孔琥孔瑄(长子) 孔璠(次子) 孔瑱(三子) 孔玠(四子) 孔珦孔璹孔珉孔琬(临川) ┃┣━━━┳━━━━━━━┓┃┏━━┳━━╋━━┳━━┓

孔拂孔抟孔摠(孔詌,次子) 孔拯(长子) 孔搢孔撝孔撙孔摅孔抚孔掾

┣━━━━━━━┳━━━┓┃┣━━━━━━┓┃┏━━━╋━━━┓

孔元孝(次子) 孔元直孔元用(长子) 孔元恭孔元綋(次子) 孔元措(长子) 孔文远孔应选孔应发孔应达

┃┃┏━━━┫┏━┻━━━┓┣━━━━┳━━━━┓

孔之厚孔之全孔之昇孔之固孔万春孔万龄孔之绍孔之言孔之廉┣━━┳━━┓┣━━┳━━┓┃┃┏━━╋━━┓┏━━━╋━━━━┓

孔浣孔沂孔潾孔治孔澄孔济孔浈孔洙孔濂孔汮孔泗孔澜孔演孔津┃┃┏━━━┫┃┣━━┓┏━━━┫┃

孔思晦孔思诚孔思溥孔思俊孔攘孔思仁孔思义孔思桂孔思棣孔思许┃┃

孔克坚孔克忠

┃┃

孔希学孔希路

┃┃

孔讷孔议(南宗)

┃┃

孔公鉴孔公诚(南宗)

┃┃

孔彦缙孔彦绳(南宗)

┃┃

孔承庆孔承美(南宗)

┣━━━━━━━━━━┓┃

孔宏绪(长子) 孔宏泰(次子) 孔弘章(南宗)

┃┃

孔闻韶孔闻音(南宗)

┣━━━━━━━━━━┓┃

孔贞干(长子) 孔贞宁(次子) 孔贞运(南宗)

┃┃┃

孔尚贤孔尚坦孔尚乾(南宗)

┣━━━━┓┃┃

孔胤椿孔胤桂孔衍植(孔胤植) 孔衍桢(南宗)

┃┃

孔兴燮孔兴燫(南宗)

┣━━━━━━━━━━━━┓┃

孔毓圻孔毓埏孔毓垣(南宗)

┏━━━┳━━┳━━━┫┃┃

孔传钲孔传鋕孔传镛孔传铎(长子) 孔传钜孔传锦(南宗)

┃┏━━━┳━━━╋━━━┳━━━┳━━━┓┣━━━━━━━━┓

孔继涵孔继溥孔继泂孔继汾孔继涑孔继澍孔继濩孔继洙孔继涛(南宗)

┣━━━━┳━━━┳━━━┳━━━┓┏━━┻━┓┃┃

孔广栻孔广根孔广休孔广闲孔广权孔广棨孔广柞孔广槐孔广杓(南宗)

┃┃┃

孔昭焕孔昭熙孔昭烜(南宗)

┏━━━━━━━┳━━━┳━━━┳━┻━┓┃┃

孔宪增(次子) 孔宪圭孔宪均孔宪堃孔宪培(长子) 孔宪型孔宪坤(南宗)

┣━━━━━━━━━━┓┣━━━━━━┓

孔庆镕(孔宪培嗣子) 孔庆銮(此支单列) 孔庆仪(南宗) 孔庆镛

┃┣━━━━━━┓

孔繁灏(孔庆镕之子) 孔繁英(次子) 孔繁豪(长子,南宗) ┣━━━━━━━━━┳━━━━┓┃

孔祥珂孔祥玑孔祥璞孔祥楷(长子,孔繁豪嗣子,南宗)

┃┏━━━┻━━━━━┓

孔令贻(字谷孙) 孔令誉(孔祥玑嗣子) 孔令谟

┃┃

孔德成(1920-2008) 孔德垚(yao)

┣━━━━━━━━┳━━━━━━━┳━━━━━━┓

孔维益(长子) 孔维宁(次子) 孔维鄂(长女) 孔维懋(次女)

孔垂长

┣━━━━━━━━━┓

孔佑仁(长子) 孔佑心(长女)

【79世之后的辈分字: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 孔扬………………孔子的第21世孙

孔某

孔某

孔某

孔某

孔某

孔某

┣━━━━━━━━━━━━━━━━━━━━━━━━━━━━━━┓

孔某孔灵龟

┃┃

孔某孔硕

┃┃

孔某孔安

┃┃

孔某孔颖达

┃┣━━━━┳━━━━┓

孔某孔志玄孔志约孔志亮

┃┃┃

孔某孔惠元孔琮

┃┣━━━━━━━━━┓

孔务本孔立言(献县派) 孔慎言

孔如珪

┣━━━━━━━━━━━━━━━━━━━━━━━━━━━━━━━━━━━━━━━━━━━━━━━┓

孔岑父孔巢父

┣━━━┳━━┳━━━━━━━━━━━━━━━━━━━━━━━━━━┳━━━━━━━━━┓┃

孔载孔戣孔戡孔戢孔戵孔瑛(浏阳派) ┏━━━┻━━━━━━━━━┳━━━━━━┳━━━━━━━━┓┃┃

孔温质孔温孺孔温宪(南雄派) 孔温裕孔温业孔温谅

┣━━━━━━┳━━┓┣━━━━┳━━┓┏━━┫┣━━┓┃

孔绚(丹阳派) 孔纶孔纁孔纬孔绛孔缄孔纾孔续孔晦孔炅孔缋(临江派)

┃┃┣━━┓┃┃┃

孔崇弼(岭南派) 孔昌广孔还鲁孔后鲁孔昌序孔昌庶(洛阳派) 孔昌明

孔庄

孔承恭

------------------------------------------------------------------------------------------------------------ 孔宗翰………………孔子的第45世孙

┣━━━━━━━━━━━━━━━━━━━━━━━━━━━━━━━━━━━━━━━━━━━┳━━━┳━━━━━━┓

孔恂孔忱孔惇孔恢

┣━━━━━━━━━━━━━━━━━━━━━━━━━━━━━━┓┃┣━━┓┃

孔镗孔镐孔壎孔渊孔潜孔松

┣━━━┳━━━┳━━┓┣━━━━━┳━━┓┃┃┃

孔瑶孔玷孔玘孔琦孔珌孔琙孔璚孔琯孔灌孔班

┣━━━┳━━━━━━━━━━━━━━━━━━━━━━┓┣━━┓┃┣━━┓┃┣━━┓

孔权孔桸孔櫏孔搷孔掾孔挃孔捆孔招孔持孔摛孔挥

┃┃┃┏━━━┳━┻━┓

孔元楷孔元恩孔元顺孔元石孔元康孔元则

┣━━━━━┳━━━━┳━━━┳━━━┓┣━━━━━━━━┓┃

孔之温孔之廷孔之延孔之选孔之孚孔之英孔之某孔之文

┣━━━┓┃┏━━┫┃┏━┻┳━━┓┣━━┳━━┓┣━━┳━━┳━━┓┏━┻━┓

孔曇孔沼孔河孔瀚孔海孔湛孔淇孔汶孔洙孔湲孔涓孔溥孔澡孔滨孔濬孔泗孔淑孔注

------------------------------------------------------------------------------------------------------------ 孔舜亮………………孔子的第45世孙

┣━━━━━━━━━━━━━━━━━━━━━━━━━━━━━━━━━━━━━━━━━━━━━┳━━━━━┓

孔若升孔若谷孔若古(孔传)

┣━━━━━┳━━━━━┳━━━━━┳━━━━━┳━━━━━┳━━━━┓┃

孔端臣孔端愨孔端智孔端夫孔端义孔端节孔端直孔端朝

┣━━━━━┳━━━━━┓┃┏━━━┳━━━╋━━━┳━━━━━━━━┳━━━━━━━━┓

孔琇孔琚孔瑴孔璟孔瓒孔玖孔琰孔瑀孔琛孔环

┃┃┃┃┃┣━━━┓┃┏━━━━╋━━━━┓

孔接孔摭孔播孔掖孔掎孔挺孔换孔授孔抢孔捷孔掞

┃┏━━━━┫┏━┻━━┓┃┃┃┃┃

孔元让孔元灏孔元淳孔元孙孔元凯孔元达孔元佑孔元长孔元愈孔元善

┃┃┃┃┃

孔之深孔之寿孔之将孔之纪孔之纯

┣━━━┓┣━━━┓┏━━━╋━━━┓┃┃

孔演孔源孔溱孔渥孔汜孔涖孔淙孔洧孔浦

------------------------------------------------------------------------------------------------------------ 孔宗哲孔宗寿……………孔子的第45世孙

┣━━━━━━━━━━━━━━━┳━━━━┳━━━━┳━━━━┳━━━━┓┏━━━┻━━┳━━━━━┓

孔若冰孔若惠孔若采孔若时孔若晦孔若水孔若讷孔若陟孔若涉

┣━━━━━━━┳━━━━━━━┓┃┃┃┃┃

孔端懋孔端用孔端国孔端礼孔端樗孔端行孔端佐孔端方

┃┏━┻━┓┏━┻━┓┏━━━━━┳━━━┻━┓┏━━━┫

孔瓍孔琪孔瑞孔玭孔莹孔璪孔琏孔瑊孔璔孔瑁┃┏━━━━┫┏━┻━┓┃

孔搆孔执孔拭孔抪孔撢孔挌

┃┃┃

孔元祚孔元量孔元凤

┃┏━━━━━┳━━━┻━┓┏━━━┻━━━┓

孔之曇孔之景孔之是孔之著孔之柔孔之某

┃┏━━━━━┳━━━━┫┃┃

孔溕孔法孔沦孔湜孔滋孔洯

------------------------------------------------------------------------------------------------------------ 孔宗彀………………孔子的第45世孙

┣━━━━━━━━┳━━━━━━━━┳━━━━━━┳━━━━━━━━┳━━━━━━━━━━━┳━━━━━━┓

孔若冲孔若鼎孔若符孔若钧孔若师孔若初孔若鉴

┃┃┏━━━┻━━┓┃┏━━━┻━┳━━━━┓┏━━━┫

孔端穆孔端修孔端伟孔端思孔端委孔端肃孔端扩孔端甫孔端诚孔端颐

┣━━━┓┣━━━┓┏━━━┫┃┏┻━┓┃┃┏━━━┫

孔珍孔玙孔琇孔珦孔珂孔琢孔璘孔璐孔瑕孔傑孔瑾孔瑺孔瑭

┃┃┣━━┓┃┃┃┏━┻━┳━━┓┣━━━┓

孔扦孔鼒孔拓孔抑孔损孔绍庭孔抱孔提孔据孔拟孔摅孔抚

┣━━━━┓┣━━━┳━━━━━━━┳━━━━━━━━━━━━━━━┳━━━━━━━━━━━┓┃┣━━━┓

孔渊明孔汝文孔元伸孔元冲孔元敬孔元裕孔元正孔元质孔元祐孔元衹┏━━━━┳━━━┫┣━━━┓┣━━━┳━━━┳━━━┓┣━━━┳━━━┓┃┏━━━┳━━━┫

孔之威孔之严孔之肃孔之善孔之刚孔之谨孔之载孔之敏孔之熙孔之德孔之安孔之宁孔之祥孔之恭孔之才孔之泰┏━━━┳━┻┓┏━━┫┏┻━┓┏━━╋━━┓┏━┻┳━━┓┏┻━┳━━┳━━┓

孔渤孔测孔漷孔洊孔滔孔汎孔江孔汭孔瀛孔泽孔涣孔淳孔洵孔洛孔溉孔渡孔潝

------------------------------------------------------------------------------------------------------------ 孔元质孔元祐……孔子的第50世孙

┣━━━━┳━━━┳━━━━━━━━━┳━━━┓┣━━━┳━━━┳━━━┳━━━┓

孔之强孔之彬孔明之孔之进孔之容孔之谦孔之起孔之可孔之绪孔之忠

┃┃┣━━┳━━┓┃┣━━┳━━┳━━┳━━┓

孔濡孔泺孔淦孔渠孔泌孔汾孔淋孔浩孔汴孔津孔沔

------------------------------------------------------------------------------------------------------------ 孔之威………孔子的第51世孙……………………孔之肃孔之谨孔之敏孔之宁孔之祥

┣━━━┳━━┳━━┳━━┳━━┳━━┓┣━━┓┣━━┓┣━━┓┣━━┳━━┳━━┓┣━━┳━━┓

孔蒞孔潀孔溶孔洸孔淦孔派孔漳孔灨孔澈孔泳孔涇孔洽孔渚孔漕孔洁孔澜孔清孔澐孔澳孔策

------------------------------------------------------------------------------------------------------------ 孔宗愿………孔子的第45世孙

┣━━━━━━━━━━━━━━━━━┳━━━━━━━┳━━━━━━━━┓

孔若愚(三子) 孔若虚(次子) 孔若蒙(长子) 孔若拙(四子)

┣━━━━┳━━━┳━━━┓┣━━━┳━━━┳━━━┓┣━━━┳━━━┳━━━┳━━━┓

孔端立孔端禀孔端稚孔端弼孔端恪孔端裕孔端廉孔端本孔端申孔端中孔端常孔端美孔端孜

┃┣━━┓┏━━┳━━┫

孔琥孔珵孔琢孔浇孔璋孔珪

------------------------------------------------------------------------------------------------------------ 孔应选………………孔子的第50世孙

┣━━━━━━━━━━┳━━━━━━━━━━━┳━━━━━━━━━━━━━┳━━━━━━┓

孔谟孔煃孔昭孙孔学孙孔福孙(过继给孔应得)

┃┃┏━┻━━┳━━━━━━┓┣━━━┓

孔淮孔海孔淇孔瀛孔浒孔涓孔洧

┣━━━━┓┏━┻━┳━━━┓┃┋┃┃

孔思枢孔思荣孔思永孔思鼎孔思辅孔思远孔思森(孔灏第三子) 孔思机孔思构

------------------------------------------------------------------------------------------------------------ 孔宪圭………………孔子的第71世孙

孔庆鏻(孔宪圭嗣子)

孔繁渥(孔庆鏻嗣子)

┣━━━━┳━━━━┓

孔祥霦孔祥霖孔祥霂

┃┣━━━┳━━━━━┳━━━┳━━━━━┳━━━━━━━━━┳━━━━━┓

孔令仪孔令修孔令仁孔令佑孔令保孔令侃孔令健孔令佺

┋┏━━━┫┏━━━┳━━┻┳━━━┓┃┏━┻━┳━━━┳━━━┓

孔德囧(孔令仪嗣子) 孔德聃孔德闻孔德聘孔德再孔德世孔德宥孔德聪孔德冉孔德耿孔德鲁孔德宏

孔维棋

------------------------------------------------------------------------------------------------------------ 孔庆銮………………孔子的第72世孙

┣━━━━━━━━━━━━━━━━━━━━━━━━━━━━┓

孔繁洙孔繁沂

┣━━━━┳━━━━┓┏━━━━━━━┳━━━━━┫

孔祥棫孔祥榛孔祥楫孔祥桓孔祥桢孔祥棣

┏━━━━┫┏━━━━━┳━┻━━━━━━━━━━━━━━━━━━┓

孔令炜孔令焜孔令煜孔令灿孔令烜

┏━━━━┻┳━━━┓┃┏━┻━┳━━━┳━━━━━━━━━┓┣━━━┓

孔德垣孔德埏孔德堉孔德墉孔德埴孔德垲孔德坚(孔令誉嗣子) 孔德墴孔德堂孔德坊┃┃┃┃

孔维阳孔维航孔维众孔维群

┃┃

孔垂燊(shen) 孔垂滨

------------------------------------------------------------------------------------------------------------ 孔宪均………………孔子的第71世孙

┣━━━━━┓

孔庆鍸孔庆鏻(出嗣,孔宪圭嗣子)

孔繁准

┣━━━━━┓

孔祥采孔祥操

┣━━━━┳━━━┳━━━┳━━━┓

孔令猷孔令煦孔令鉴孔令熙孔令沅

┏━━━━╋━━━┳━━━┓

孔德埙孔德坦孔德周孔德箎(chi)

┣━━━━┳━━━┓

孔维镛孔维针孔维镠

------------------------------------------------------------------------------------------------------------ 孔宪堃………………孔子的第71世孙

孔庆銈

┣━━━━━┓

孔繁渥孔繁瀚

孔祥霂

┣━━━━━━━┳━━━━━━━━━━━━━━━━━━━━━━━━━━┓

孔令侯孔令伟孔令俊

┃┏━━┻┳━━━┳━━━┳━━━━━┳━━━┳━━━┓┣━━━┳━━━┓

孔德同孔德囧孔德冈孔德高孔德瀹(yue) 孔德靖孔德常孔德威孔德冕孔德纶孔德庸

宗亲交流会发言稿

宗亲交流会发言稿 【篇一:宗亲联谊座谈会总结发言】 宗亲联谊座谈会总结发言 各位宗亲: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中赶到县城参加这个会议!今天会 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中华xx宗亲联谊总会成立十周年庆典大会精神。主要目的是让我们团风分会在这次被总会评为先进集体的基础上, 再接再厉,把团风黄州地区的xx宗族事业做得更好。 这次会议是受总会有关领导委托召开的。总会联络部副部长善浩宗 亲今天特地赶来,给分会颁发先进集体奖牌,给绪富、协廷、公印 和我颁发先进个人奖章,并传达总会十年庆活动盛况。这既体现了 在座各位宗亲的辛勤付出,也体现了总会对我分会的鼓励与厚望。 团风分会成立于2004年5月,2006年6月分谱出版发行,是湖北 范围内机构成立较早、分谱发行较早的分会之一。这次家儒总会长 在总结中,专门提到团风分会的绪富会长,是一位70多岁的退休教师,没收宗亲一分钱,一个人编修一部《黄冈分谱》。现在绪富会 长驾鹤西去,我们要发扬老会长的敬业精神,让团风黄州地区xx宗 族事业薪火相传,不断发扬光大。 当前我们分会成绩显著,但面临的新课题也不少,急需大家共同努力,克难奋进。一是我们分会刚成立时叫黄冈县分会,后来黄冈县 一分为二,团风县这边的宗新联谊工作断断续续还有人在做,而黄 州区基本断了线。二是溢流河、但店乡的宗亲原来参加罗田县分会 活动,近年按照总会要求,归属到新区域所在地团风县分会。三是 随着绪富老会长的年迈多病和去世,以及部分分会老领导身体健康 状况,分会的总体工作处在下滑状态。因此,团黄地区宗族事业的 振兴与发展,还要寄希望于在座各位。 现根据刚才各位宗亲在发言中提出的意见和要求,按照总会实施 “三大任务”的总目标和这次总会十年庆典上的部署,就团风分会下 一步工作,提五点意见,供武山、义生两位拟任会长和在座各位顾问、副会长在研究工作时参考。 第一,筹备召开选举大会,完善分会组织机构。 当前面临黄州区宗亲事业的空白和本会会长职位的空缺,急需完善 分会组织机构。要把团风、黄州两地宗亲联合起来,更名为团黄分会。要深入到每个有邱姓的湾子,调查核实,摸清底数,包括迁往 外地的,争取一个不漏。每个湾子推选出一至几名热心宗族事业的

宗亲会会长讲话稿

宗亲会会长讲话稿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宗亲会会长讲话稿(一) 诸位宗亲: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今天,这里草木葱郁,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在入黔始祖宋节武大将军俸信公、妣田氏老府君及老太君坟前,贵州籍我任姓宗亲齐聚一堂,在此举行祭祀入黔始祖暨立碑仪式,告慰祖先英灵,缅怀祖先功绩,承接祖先恩泽,今天是宗史中的值得特别纪念的一天,今天我们的所作所为也必将在宗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近几年来,我宗族热心人士为宗族做了很多意义深远的工作:清理并修缮了多处祖坟,加强了各地任姓之间的往来联系,增补完善了宗谱这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事。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众多热衷于宗族事业的有识之士的辛勤努力,是他们汗水和智慧的结晶。从而为我任氏的团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今天,我们圆满完成对入黔始祖俸信公、妣田氏老府君及老太君的重建。这次祭祀的如期举行和墓碑的圆满落成,是我任氏诸位宗亲齐心协力,充分发扬孝念和奉献精神的结果,在此我们要特别感谢任明瑜、任明富、任明耀、任伯龙、任心良以及任贞廉、任永刚等组委会成员,他们为此次宗族大事不辞辛劳,奔走筹建,跋山涉水,废寝忘食,为我们成功树立祖先墓碑的同时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此,

我谨代表全体族人向你们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向参加此次盛典的诸位宗亲表示诚挚的问候! 俗话说,树高千丈必有根,江流万里必有源。自我始祖俸信公入黔数百年来,我贵州籍任姓在战火纷乱中流离辗转,在政权更迭中惶惶度日,在祖先的庇佑下顽强地生存,不息的繁衍,终于以盛族的姿态迎来了如今的盛世,迎来我任氏宗族发展的春天。祭祀先祖,为先祖树碑立传,就是要我们不忘先辈之精神,并使之在我辈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就是要我们油然而生宗族自豪感,从而生发巨大的宗族凝聚力;就是要我们永远记住宗族发展史,将我任氏宗族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只有这样,我任姓宗族的发展才能与时共进,才能与伟大的祖国一道奔向繁荣。 各位宗亲,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把握命运,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紧跟时代,只有勤劳勇敢才能成就伟业,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兴旺家族!让我们紧密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牢记祖先的功德和教诲,为子孙后世的家运昌隆和事业发达祈祷吧!我们祖先坟墓上的松柏,必将万世长青! 宗亲会会长讲话稿(二) 位宗亲尊长、众位来宾、朋友,大家好! 带着宗亲父老深深的重托与期望,凝聚着编修人员无尽的辛劳与汗水,马氏家谱业已功告垂成。今天我们在此举行盛大集会,喜贺家谱的诞生,并举行隆重的首发仪式。家谱自启动至今已历时一年。思惜抚今,感慨万千。这是凝心聚力,激奋精神,旺家兴国的一年;这

河东薛氏族谱

河东薛氏族谱 April 5, 1981 “第19世”薛宗庆编辑撰写 October 10, 2011 “第19世”薛文庆修正编辑 February 17, 2013 “第20世”薛豪技术处理 2013-2-17 [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目录 1前言 (1) 2台湾和祖先的简史 (2) 3薛姓宗族简史 (3) 3.1薛氏来源 (3) 3.1.1源自任姓 (3) 3.1.2妫姓后代 (3) 3.1.3外族改姓 (3) 3.2薛氏堂号 (3) 4吾族从哪来 (4)

1前言 “河东薛氏”“第12世”薛信,大约在公元1730年左右,从福建省漳州府海澄县搬到台湾北路台北府淡水县桃涧堡霄里社仔庄。 “第14世”以前,没有族谱留传下来,幸而“第15世”薛玉田留下手抄族谱3册。根据编者(薛宗庆)比较推测,其中一册(薛永生保存)最工整,可能是薛玉田抄给大哥(薛振带)留存;另一册(薛元法保存)较小、较简略,大概是薛玉田抄给二哥(薛振春)留存;而较完整的一册(薛凤兰保存)可能是薛玉田自己的;其中资料,大概是根据“第15世”以前的祖先口述记载而留传下来。 虽有3册族谱,但从“第15世”到现在(已经有“第22世”出生),子孙已较多,旧式手抄本不易增添,编者(薛宗庆)因此编撰族谱,首版印50本。其中可能所有错漏,敬请族人指正并提供数据,编者拟于1991年,即10年后修订族谱。“第19世”薛文庆(TEL: +88633672325, FAX: +88632209163, MOBILE: +886935007482, ADDRESS: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岛桃园县八德市大明街77号)于20年后,2011年重新修正族谱,编印60份。 附带一提,1971年岛内曾出版《薛氏族谱》。该族谱是由一位廖氏所编撰,但不包括“河东薛氏”在内。1972年,很多族人(包括编者)曾经预付给一位廖先生(住台北士林)编撰族谱费用数百元,经编者(薛宗庆)查访,廖君已在1976年过世。编者(薛宗庆)现已完成首版族谱,以后可不必依赖他人,更不必预付费用。今后族人若有生卒婚嫁,请填写在族谱内。子女出生后、命名前,请翻阅族谱,避免名字与祖先或族人一样,并联络编撰者,以便记入编辑者手中的族谱,以供其他族人查考及修订之用。

任氏家谱

任氏家谱.txt点的是烟抽的却是寂寞……不是你不笑,一笑粉就掉!人又不聪明,还学别人秃顶。绑不住我的心就不要说我花心!再牛b的肖邦,也弹不出老子的悲伤!活着的时候开心点,因为我们要死很久。请你以后不要在我面前说英文了,OK?任氏家谱.txt师太,你是我心中的魔,贫僧离你越近,就离佛越远……初中的体育老师说:谁敢再穿裙子上我的课,就罚她倒立。1806【河北卢龙】任氏族谱三卷(清)任保合纂、清咸丰六年(1856)钞本、河北卢龙县地名办、胶卷复制清咸丰六年(1856)钞本、河北卢龙县文 1807【江苏江都】任氏南渡分支、集族谱八卷、(清)任承烈纂修、清光绪九年(1883)铅印本、八册、历史所、注:任钦始修於明洪武三十年 1808【江苏江都】任氏南渡后分支、辑族谱八卷、(民国)任承铸主修、民国十九年(1930)活字本、十二册、历史所、注:任钦始修於明洪武三十年 1809【江苏如皋】任氏大宗谱续修如皋支系十二卷、(清)任大时等辑、任为霖等续辑、民国十三年(1924)石印本、十二册、北图、吉林大学 1810【江苏】无锡梁溪任氏宗谱二十卷、(民国)任鸿声等修、民国十年(1921)乐安堂活字本、二十二册、美国 1811【江苏宜兴】荆溪任氏家乘十二卷、(清)任道?修、清光绪十五年(1889)一本堂木刻本、三十二册、河北大学、注:朱仲始修於明景泰四年 1812【江苏】宜兴任氏家谱十六卷、(民国)任承弼编、民国十六年(1927)一本堂刊本、三十六册、南开大学、注:朱仲始修於明景泰四年,此为十三修 1813【江苏宜兴】任氏宗谱十六卷、(民国)任葆仁、张大龄等六修、民国五年(19l6)诒谷堂木活字本、北图、日本、美国 1814【浙江】萧山任氏家乘十六卷、(清)任以治等重修、清嘉庆十二年(1807)永思堂木活字本、十六册、日本、美国(有钞补) 1815【浙江】萧山任氏家乘二十卷、(清)任丙炎、任兰陔等修、清同治十二年(1874)永恩堂木活字本、北图、美国 1816【浙江】萧山埭湖任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清)任荣光等四修、清光绪六年(1880)永恩堂木活字本、四册、美国 1817【浙江馀姚】姚江任氏宗谱十二卷、(清)任开诚、任德增重修、清光给三十二年(1906)木刻本、十二册、河北大学、注:版心作《东山任氏宗谱》 1818【浙江鄞县】古堇任氏宗谱十六卷、(民国)任良球、张永睦纂修、民国十四年(1925)敦伦堂木活字本、十六册天一阁 1819【浙江鄞县】鄞南梅阳任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任尚修菜、任孝镛纂修、民国二十二年(1933)报本堂木活字本、八册、天一阁 1820【浙江嘉兴】任氏宗谱九卷首三卷、(民国)任松年等修、民国二十二年(1933)排印本、十二册、浙江图 (清)任昌运等纂、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1821【浙江海盐】任氏家谱五卷首一卷宗支全图三卷、 刊本、十册、上海图 1822【浙江绍兴】越城任氏家谱不分卷、(清)任元运编、清嘉庆元年(1796)序、清光绪七年(1881)重修、钞本、台湾、日本(有后人增钞)美国(有后人增钞) 1823【浙江鄞县】剡东乐安任氏宗谱五卷、(民国)任永谟重修、民国十五年(1926)木活字本、浙江鄞县图(存卷1一3)、浙江嵊县中爱、乡马鞍桥 1824【浙江鄞县】剡东方山任氏宗谱□□卷、民国十五年(1926)木活字本、浙江嵊县图(存卷4、5) 1825【浙江浦江】浦阳任氏宗谱□□卷、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重修刊本、浙江浦江县档(存卷7)

姓氏起源———任

任氏来源与分布 一、任(Rén)姓源出: 1、出自姬姓,为黄帝少子禹阳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所载,任氏是5000年前黄帝赐封的12个基本姓氏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据《姓纂》的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姓,一为任氏,六代至奚仲,封薛,魏有任座,秦有任鄙。”那位任姓的始祖,据考证是黄帝少子禹(禺)阳被封在任国,其后裔以国为氏。周朝时的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等10个姓氏,都是任姓后裔的封国,最初就是由任姓分支出来的。又据《左传》上有一句话说:“不敢与诸任齿”,其中所谓的“诸任”,指的就是这10个姓氏,可见得当时这10个姓氏与任姓的密切关系。 2、出自远古妊姓衍传,与女性妊娠有关,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人之所以得生,在于母亲妊娠,因生得姓。从母从女,为妊姓,后传为任姓。据《康熙字典》指出:“太任,文王之母”;又据《汉书》的《班婕妤传》上,也有赞美太任之辞说:“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这位周文王的母亲太任之为上古任氏之女,显而易见。 3、出自风姓,为太昊氏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氏之后,故都任城(在今山东省济宁一带),太昊就是上古的伏羲氏。任国在战国时

灭亡,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任氏。 4、出自其他改姓而来。如元代王倍子之宣,为避难改姓任,其后代亦称任姓。 5、据《魏书》所载,巴(即板木盾族)夷帅有任姓。 6、另外古代少数民族如西夏、明代哈尼族有任姓。 7、今瑶、回、满、蒙、土家、羌、水等族均有此姓。 《辞海》所提供的答案:“任姓之任,与任国之任,子孙皆以任为氏。”以上关于任姓姓源的考据,全部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数千年来的任姓,有黄帝的后裔,也有伏羲的后裔,他们有的是因被赐姓而得姓,有的是以国为氏。归根究底,所获的结论是:“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但在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任氏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任姓尽管得姓很早,但在发展中由于一直深埋不显,所以其早期历史一直很难让人知其详。上述各支任姓中,影响最大者是出自黄帝之后的一支。据某些任姓家谱记载,黄帝之子禺阳在得姓以后,六传至奚仲,再封于薛(今山东省滕县南)。春秋战国时,魏国有任座,秦国有任鄙,他们都是禺阳的后代,楚国有任不齐。可见在先秦时期,任姓已播迁于

全国各省任氏辈分收集

任氏家谱字辈派语汇编 1、重庆市云阳县任姓的辈分: 正大天开运,远兆国家庆, 名传先立德,太和必定胜。 2、湖北省赤壁市 奇,士,本,毓,佳,嗣,传,芳, 贤,能,立,作,声,名,显,扬。 3、贵州安顺任氏字辈 大,朝,永,清,礼,端,丛,本 4、山东省夏津县宋楼乡任堤村: 世传德书远泽延忠厚昌 宏观玉兴盛淳濮发在祥 敬顺伦尊贵告有继孝良 明秀君义清方廉续益强 瑞丰盈学志深正文国杭 云集霞彩荣固枝宪轩长

5、滕州市大康留村族谱 毓秀家声振世泽衍绪昌 俊茂崇良惠登荣富厚长 6、河南安阳县水冶镇的辈份: 一宗中正道 百紫守兴传 钟毓启世运 7、新乡卫辉大池山乡分支李家沟村 灵秀仲池山,泗续永泛延, 孝友家为政,勤俭力耕田。 8、河南孟津霞院任氏排行吉字: 光裕传宗训继述绍先功 克念家声振惟怀世德隆 9、新乡大任庄任氏辈分: 敏学善继祖,修德如传新,本立荣百世, 孝道耀万春,敬宗乐贤才,富贵永光临。 10、重庆市璧山县丹凤任家村、来凤虾子石任氏字辈排行: 朝可登金单,昌怀明国万; 永振家廷光大有,文传世代显荣华; 德广才能昭治化,学隆必定辅宗邦; 泰安富贵宏开远,聪敏贤良注纪纲; 尚存天理裕后久,福禄杰俊达钦乡; 超源祯祥辉先祖,孝义长兴扬建康; 倍豪风涌起神州,伟业奇功贯宇寰。 11、重庆市璧山县石院尖山子任氏字辈排行: 登弘金闻奇,应国福源祯; 廷政茂朝庆,昌万理琼兴。 12、重庆市璧山县登云里任氏字辈排行: 璧庆遵云贵,楚江永泰安。 13、重庆市合川区尖子山任氏字辈排行:

朝水兴德开传光,世代贤才继作荣宗邦。 14、重庆市丰都县与忠县交界处一带任氏字辈排行: 第一个字派: 远文鸣大国, 明德思忠泽, 本怀纪知心, 培玄如湖广, 可正已新云。 第二个字派: 远大起宗凤, 学正季昌明, 文违华国英, 吉地登可少, 余兴尚如林。 15、山西省孝义市高阳镇 毓圣成真体、子元朝玉廷、 家法宜世守,国泰志民宁。 16、四川省射洪县小榆坝任家岩辈分 元享利真明良万国安世大中山元 17、北京房山任家营村辈分为: 自、弘、天、景、硕、玉、永、国、文、廷、万、振、洪18、安徽濡湏任氏宗族【五知堂】无为皖江一带辈分排行: 天作善良世应其昌,克家俊士定国安邦, 立功修德宏正联芳,孔言可效忠恕为纲, 能尊先训永锡祯祥,光前裕后佑尔宗行。 19、四川省阆中市解元任氏 明代任亨泰之后,分居贵州,苍溪,陕西等地,有清代编辈分20字派: 三,安,元,廷,文。 天,开,华,祥,云。 熙,忠,万,贤,充。 昌,光,德,庆,明。 20、即墨任氏族谱:

宗亲联谊会发言稿.

宗亲联谊会发言稿 篇一:在宗亲会上的讲话 诸位宗亲: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今天,这里草木葱郁,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在入黔始祖宋节武大将军俸信公、妣田氏老府君及老太君坟前,贵州籍我任姓宗亲齐聚一堂,在此举行祭祀入黔始祖暨立碑仪式,告慰祖先英灵,缅怀祖先功绩,承接祖先恩泽,今天是宗史中的值得特别纪念的一天,今天我们的所作所为也必将在宗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近几年来,我宗族热心人士为宗族做了很多意义深远的工作:清理并修缮了多处祖坟,加强了各地任姓之间的往来联系,增补完善了宗谱这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事。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众多热衷于宗族事业的有识之士的辛勤努力,是他们汗水和智慧的结晶。从而为我任氏的团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今天,我们圆满完成对入黔始祖俸信公、妣田氏老府君及老太君的重建。这次祭祀的如期举行和墓碑的圆满落成,是我任氏诸位宗亲齐心协力,充分发扬孝念和奉献精神的结果,在此我们要特别感谢任明瑜、任明富、任明耀、任伯龙、任心良以及任贞廉、任永刚等组委会成员,他们为此次宗族

大事不辞辛劳,奔走筹建,跋山涉水,废寝忘食,为我们成功树立祖先墓碑的同时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此,我谨代表全体族人向你们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向参加此次盛典的诸位宗亲表示诚挚的问候! 俗话说,树高千丈必有根,江流万里必有源。自我始祖俸信公入黔数百年来,我贵州籍任姓在战火纷乱中流离辗转,在政权更迭中惶惶度日,在祖先的庇佑下顽强地生存,不息的繁衍,终于以盛族的姿态迎来了如今的盛世,迎来我任氏宗族发展的春天。祭祀先祖,为先祖树碑立传,就是要我们不忘先辈之精神,并使之在我辈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就是要我们油然而生宗族自豪感,从而生发巨大的宗族凝聚力;就是要我们永远记住宗族发展史,将我任氏宗族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只有这样,我任姓宗族的发展才能与时共进,才能与伟大的祖国一道奔向繁荣。 各位宗亲,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把握命运,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紧跟时代,只有勤劳勇敢才能成就伟业,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兴旺家族!让我们紧密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牢记祖先的功德和教诲,为子孙后世的家运昌隆和事业发达祈祷吧!我们祖先坟墓上的松柏,必将万世长青! 篇二:宗亲联谊座谈会总结发言 宗亲联谊座谈会总结发言 各位宗亲: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中赶到县城参加这个

寻找天下有情任,任氏家族请进,寻根问祖。

寻找天下有情任,任氏家族请进,寻根问祖。 一、溯源 任姓来源有六:1、出自黄帝的后代,为天子赐姓。2、出自黄帝少子禹阳后裔。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所载,相传黄帝少子禹(禺)阳被封在任国(今山东省济宁市),其后裔以国为氏。周朝时,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十国都是任姓后裔的封国。 3、由远古妊姓衍传。与女性妊娠有关,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 4、出自风姓。《通志·氏族略》记载,认为任姓子孙是太昊之后:为风姓之国,故址在今山东济宁一带,其后子孙以国为氏。 5、其他改姓而来。如元代王信之子宣,为避难改姓任,其后代亦称任氏。 6、少数民族改姓而来。据《魏书》所载,巴(即板木盾族)夷帅有任姓;另外古代少数民族如西夏、明代哈尼族有任姓;今瑶、回、满、蒙、土家、羌、水等民族均有此姓。二、播迁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任姓来源虽众,但数千年来中国的任姓,其来源考证,有两个不同的记载:一是《通志·氏族略》记载:任姓子孙是太昊之后;二是《唐书·宰相世系表》载之黄帝少子禹阳,受封于任,便以国为氏。也就是说,数千年来中国的任姓,有伏羲氏的后裔,也有黄帝的后裔。各支任姓中,影响最大者是出自黄帝之后的一支。据某些任姓家谱记载,黄帝之子禺阳在得姓以后,六传至奚仲,再封于薛(今山东滕县南)。春秋战国时,魏国有任座,秦国有任鄙,他们都是禺阳的后代,楚国有任不齐。可见在先秦时期,任姓已播迁于今湖北、山西、陕西等境。同时,还可以判定任姓早期是以山东为

其繁衍中心的,故任姓有以“乐安”为其堂号,其后遂成为当地一大郡望。战国时魏国(都今山西夏县)。据《史记·南越列传》载,秦始皇时置南海郡,治所在番禺县(今广东广州市),有南海尉任嚣,所以秦代已有任氏徙居今广东。 至汉时,任姓已散居于我国北方的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一带,南方则居四川、江苏、广东等地。可见,任姓在汉之前即已南迁。汉时有世居沛地(今江苏徐州)之任敖,其后有子孙迁陕西渭南。 三国以后,任氏分布更为广泛,如西晋任旭为章安人(今浙江临海),东晋任延皓为平州人(今山西太原)。魏晋南北朝之际,军阀混战,夷族入侵,中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任姓族人为避战乱,开始大举南迁至今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地。并有任姓人迁入福建。 唐时,社会稳定,政治清明,使留居河南、山东的任姓又兴旺起来。 南宋末期赵姓末代皇帝四处逃亡,元蒙古骑兵南下,使任姓逃难于我国南方各地。南宋有绍兴进士任文荐,为闽县人(今福建福州市),这说明至迟在宋代已有任氏迁闽。 元末明初,旱涝蝗疫施虐,农民起义军四起,造成中原、江南人口锐减,任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别迁于山东、河南、河北、

梁姓氏

通东梁姓人的来源 地方资料记载北宋末年,中原曹姓,季姓,任姓,姜姓,刁姓,李姓,梁姓等姓,举家携家谱典籍,随朝廷渡江南迁,成了住在江南的北方人.元末明初避战乱,又从金陵丶句容经常熟北渡,成了住在江北的江南人.有的直迁余西场,大多就近迁江边静海(今海门市府处),时常有坍江发生,这是一个渐进过程,静海人(江南的中原人)逐步北迁入通州境内.清中期静海乡全没入江中,静海人全迁入通州境.海门县治亦迁入通州境. 对于自己祖先如何到海门这个地方一直很模糊最近看了一些地方资料才终于弄清楚上面所说的余西古镇属于通州境内我们家族聚集的村庄(海门四甲东北部一带)在余西和余东的中间直线距离也就5公里历史上是先有余西而后有余东余西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宋代以后是通东地区比较繁华的集市有运盐河穿境而过直通扬州古镇因盐而盛因盐而衰余西曰“龙城”余东效之曰“凤城”余东的名字也是由余西而来‘余庆场之东’ 曹姓家谱记载他们的祖先是北宋开国大将曹彬目前我们梁姓家谱已经遗失如果如地方资料记载是北宋中原士族而且和曹姓移民路径一样的话我们祖先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北宋宰相梁灏在北宋梁灏一门是非常显赫的一门出过三个宰相还有‘父子状元’今祖宗墓地在山东东平的“梁林”家族墓地十分的气派有御赐的碑文和石像目前在海门的梁姓后人主要聚居在海门四甲“梁家店”“木童山”和货隆的“桥南”“永合”“闸林”“有余”等村有南到北分布而货隆的梁姓和四甲的都是一家(货隆成陆较晚居民大多北移过来)海门的移民分为两种一种是俗称的“江北人”另一种是俗称的“沙地人”“沙地人”其实是较晚一些的移民大部分是明末和清代江南经崇明岛移民我们梁姓是元末明初较早的移民之一“沙地人”中鲜有梁姓者早在近代以来由于海门北部一直比较贫穷有很多宗亲外出谋生散居在全国各地尤其上海比较多拿我的家族来说祖父兄弟四人有三个外出谋生三爷“兆周”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上海谋生初做学徒跟班汽车维修后做汽车配件生意并开办工厂四十年代后期家族生意最兴盛时在上海长沙武汉重庆均有商行“分号”并置办房产大爷“兆芝”解放前在一次去香港进货途中死于战乱死不见尸四爷“兆基”在长沙终老家族所有资产在解放后被共产党“公私合营”目前大爷三爷四爷的后代散居上海长沙成都南京宣州广州等地鲜有往来前几时有长沙宗叔志定回乡寻根对在外宗亲的一些信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019年任在百家姓中的排行榜-范文模板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任在百家姓中的排行榜 任姓是5000年前黄帝赐封的12个基本姓氏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本文由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任在百家姓中的排行榜,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旧百家姓排名:58 新百家姓排名:49 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五百十六万九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2%左右。 一、溯源任姓来源有六: 1、出自黄帝的后代,为天子赐姓。 2、出自黄帝少子禹阳后裔。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所载,相传黄帝少子禹(禺)阳被封在任国(今山东省济宁市),其后裔以国为氏。周朝时,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十国都是任姓后裔的封国。 3、由远古妊姓衍传。与女性妊娠有关,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 4、出自风姓。《通志氏族略》记载,认为任姓子孙是太昊之后:为风姓之国,故址在今山东济宁一带,其后子孙以国为氏。 5、其他改姓而来。如元代王信之子宣,为避难改姓任,其后代亦称任氏。 6、少数民族改姓而来。据《魏书》所载,巴(即板木盾族)夷帅有任姓;另外古代少数民族如西夏、明代哈尼族有任姓;今瑶、回、满、蒙、土家、羌、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二、播迁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任姓来源虽众,但数千年来中国的任姓,其来源考证,有两个不同的记载:一是《通志氏族略》记载:任姓子孙是太昊之后;二是《唐书宰相世系表》载之黄帝少子禹阳,受封于任,便以国为氏。也就是说,数千年来中国的任姓,有伏羲氏的后裔,也有黄帝的后裔。 各支任姓中,影响最大者是出自黄帝之后的一支。据某些任姓家谱记载,黄帝之子禺阳在得姓以后,六传至奚仲,再封于薛(今山东滕县南)。春秋战国时,魏国有任座,秦国有任鄙,他们都是禺阳的后代,楚国有任不齐。可见在

【吕氏】吕氏的简介和资料

【吕氏】吕氏的简介和资料 吕氏作品数:1朝代:宋代描述:历史发展姓氏源流源流一源于姜姓,出自帝舜晚年赐伯夷吕氏,属于以帝王赐氏、部族名、国名、居邑名为氏。其始祖为伯夷。相传上古部族首领神农氏炎帝,因居姜水流域,因以之为姓,称姜姓。帝舜时,姜姓后裔伯夷为掌管礼仪的秩宗,帮助舜治理部落联盟,很有政绩。禹代行天子时,伯夷尽心辅弼,成为禹之心腹,组成了一个彊域不过七十里地的侯爵国,伯夷是吕国第一代吕侯,为吕氏始祖。在夏商周时,吕国都是诸侯国。商末,伯夷后三十七世苗裔太公望吕尚辅助文王武王建立周朝,因功勋首封太公吕尚于营丘,曰齐国。后太公之子丁公吕及即位,春秋战国时代,古吕国和齐国并存了三百余年,到吕尚的第12世孙齐桓公吕小白时,楚文王发兵北上(公元前679年),借道南阳邓国,攻打南阳古申国。申国被楚国灭掉之后,位居申国以西的吕国人,惧怕楚国发兵来攻,一大部人东迁新蔡,建立了新的吕国,史称东吕国。南阳吕国被楚国灭亡后,吕国子孙均以故国名为姓氏,形成吕氏的主脉。到春秋末期吕侯支系孙吕尚所建的齐国被田氏家族灭亡后,其裔孙分别以吕、齐为姓氏,称吕氏、齐氏、姜氏等,散居于韩、魏、齐、鲁之地,史称吕氏正宗,是为南阳吕氏。吕氏族人大多尊奉伯夷为得姓始祖。据史载今河南安阳往北一

部分吕姓出自高姓。源流二出自姬姓魏氏。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外逃,追随人员中有个叫魏犨的人,又称魏武子。重耳回晋国当上国君后,便封魏犨为大夫、魏犨的儿子魏锜在吕、厨两地有...该诗人已经被529 人关注过历史发展姓氏源流源流一源于姜姓,出自帝舜晚年赐伯夷吕氏,属于以帝王赐氏、部族名、国名、居邑名为氏。其始祖为伯夷。相传上古部族首领神农氏炎帝,因居姜水流域,因以之为姓,称姜姓。帝舜时,姜姓后裔伯夷为掌管礼仪的秩宗,帮助舜治理部落联盟,很有政绩。禹代行天子时,伯夷尽心辅弼,成为禹之心腹,组成了一个彊域不过七十里地的侯爵国,伯夷是吕国第一代吕侯,为吕氏始祖。在夏商周时,吕国都是诸侯国。商末,伯夷后三十七世苗裔太公望吕尚辅助文王武王建立周朝,因功勋首封太公吕尚于营丘,曰齐国。后太公之子丁公吕及即位,春秋战国时代,古吕国和齐国并存了三百余年,到吕尚的第12世孙齐桓公吕小白时,楚文王发兵北上(公元前679年),借道南阳邓国,攻打南阳古申国。申国被楚国灭掉之后,位居申国以西的吕国人,惧怕楚国发兵来攻,一大部人东迁新蔡,建立了新的吕国,史称东吕国。南阳吕国被楚国灭亡后,吕国子孙均以故国名为姓氏,形成吕氏的主脉。到春秋末期吕侯支系孙吕尚所建的齐国被田氏家族灭亡后,其裔孙分别以吕、齐为姓氏,称吕氏、齐氏、姜氏等,散居于韩、魏、齐、鲁之地,史称吕氏正宗,是为南阳吕氏。

宗亲会会长讲话稿

宗亲会会长讲话稿 当代宗亲会组织,参加者实际上并不一定具有亲属血缘关系,而是借姓氏结成社会团体,以联络感情,求得团结,维护共同利益,共谋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团体。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宗亲会会长讲话稿,仅供参考。 宗亲会会长讲话稿(一) 诸位宗亲: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今天,这里草木葱郁,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在入黔始祖宋节武大将军俸信公、妣田氏老府君及老太君坟前,贵州籍我任姓宗亲齐聚一堂,在此举行祭祀入黔始祖暨立碑仪式,告慰祖先英灵,缅怀祖先功绩,承接祖先恩泽,今天是宗史中的值得特别纪念的一天,今天我们的所作所为也必将在宗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近几年来,我宗族热心人士为宗族做了很多意义深远的工作:清理并修缮了多处祖坟,加强了各地任姓之间的往来联系,增补完善了宗谱这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事。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众多热衷于宗族事业的有识之士的辛勤努力,是他们汗水和智慧的结晶。从而为我任氏的团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今天,我们圆满完成对入黔始祖俸信公、妣田氏老府君及老太君的重建。这次祭祀的如期举行和墓碑的圆满落成,是我任氏诸位宗亲齐心协力,充分发扬孝念和奉献精神的结果,在此我们要特别感谢任明瑜、任明富、任明耀、任伯龙、任心良以及任贞廉、任永刚等组委

会成员,他们为此次宗族大事不辞辛劳,奔走筹建,跋山涉水,废寝忘食,为我们成功树立祖先墓碑的同时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此,我谨代表全体族人向你们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向参加此次盛典的诸位宗亲表示诚挚的问候! 俗话说,树高千丈必有根,江流万里必有源。自我始祖俸信公入黔数百年来,我贵州籍任姓在战火纷乱中流离辗转,在政权更迭中惶惶度日,在祖先的庇佑下顽强地生存,不息的繁衍,终于以盛族的姿态迎来了如今的盛世,迎来我任氏宗族发展的春天。祭祀先祖,为先祖树碑立传,就是要我们不忘先辈之精神,并使之在我辈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就是要我们油然而生宗族自豪感,从而生发巨大的宗族凝聚力;就是要我们永远记住宗族发展史,将我任氏宗族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只有这样,我任姓宗族的发展才能与时共进,才能与伟大的祖国一道奔向繁荣。 各位宗亲,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把握命运,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紧跟时代,只有勤劳勇敢才能成就伟业,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兴旺家族!让我们紧密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牢记祖先的功德和教诲,为子孙后世的家运昌隆和事业发达祈祷吧!我们祖先坟墓上的松柏,必将万世长青! 宗亲会会长讲话稿(二) 位宗亲尊长、众位来宾、朋友,大家好! 带着宗亲父老深深的重托与期望,凝聚着编修人员无尽的辛劳与汗水,马氏家谱业已功告垂成。今天我们在此举行盛大集会,喜贺家

任氏家谱

任氏家谱 .txt点的是烟抽的却是寂寞……不是你不笑,一笑粉就掉!人又不聪明,还学别人秃顶。绑不住我的心就不要说我花心!再牛b的肖邦,也弹不出老子的悲伤!活着的时候开心点,因为我们要死很久。请你以后不要在我面前说英文了,OK?任氏家谱.txt师太,你是我心中的魔,贫僧离你越近,就离佛越远……初中的体育老师说: 谁敢再穿裙子上我的课,就罚她倒立。1806【河北卢龙】任氏族谱三卷(清)任保合纂、清咸丰六年 (1856)钞本、河北卢龙县地名办、胶卷复制清咸丰六年 (1856)钞本、xxxx文 1807【江苏江都】任氏南渡分支、集族谱八卷、(清)任承烈纂修、清光绪九年 (1883)铅印本、八册、历史所、注: xxxxxx三十年 1808【江苏江都】任氏南渡后分支、辑族谱八卷、(民国)任承铸主修、民国十九年 (1930)活字本、十二册、历史所、注: xxxxxx三十年 1809【江苏如皋】任氏大宗谱续修如皋支系十二卷、(清)任大时等辑、任为霖等续辑、民国十三年 (1924)石印本、十二册、北图、吉林大学 1810【江苏】无锡梁溪任氏宗谱二十卷、(民国)任鸿声等修、民国十年(1921)乐安堂活字本、二十二册、美国

1811【江苏宜兴】荆溪任氏家乘十二卷、(清)任道?修、清光绪十五年(1889)一本堂木刻本、三十二册、河北大学、注: xxxxxx四年 1812【江苏】宜兴任氏家谱十六卷、(民国)任承弼编、民国十六年 (1927)一本堂刊本、三十六册、南开大学、注: xxxxxx四年,此为十三修 1813【江苏宜兴】任氏宗谱十六卷、(民国)任葆仁、张大龄等六修、民国五年(19l6)诒谷堂木活字本、北图、日本、美国 1814【浙江】萧山任氏家乘十六卷、(清)任以治等重修、清嘉庆十二年(1807)永思堂木活字本、十六册、日本、美国(有钞补) 1815【浙江】萧山任氏家乘二十卷、(清)任丙炎、任兰陔等修、清同治十二年 (1874)xx木活字本、xx、xx 1816【浙江】萧山埭湖任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清)任荣光等四修、清光绪六年 (1880)xx木活字本、四册、xx 1817【浙江馀姚】姚江任氏宗谱十二卷、(清)任开诚、任德增重修、清光给三十二年 (1906)木刻本、十二册、河北大学、注: 版心作《xxxx宗谱》 18【浙江鄞县】古堇任氏宗谱十六卷、(民国)任良球、张永睦纂修、民国十四年

宗亲发言稿

宗亲发言稿 【篇一:宗亲会发言稿】 龙邑宗亲互访省亲座谈会发言稿黄姓是中华大姓,轩辕氏—黄帝的 直系后裔,四千多年前因功封国,以国为姓。历史悠 悠,族群浩浩;文化发达,理念超前;代出贤能,繁若燦星。就中 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后在1955 年所封将领中,就有大将黄克诚,中将黄新廷、黄火星、黄志勇以 及少将二十七人。黄氏一 门“八百进士三及第,十四尚书七封侯”之说所言不虚。自乾隆辛丑年,门立公一脉迁徙夔府以来,255年与湖南祖先失去联络,幸得益我族先 驱的不懈努力,才得以认祖归宗以及有今日回访省亲的故事发生。 万里相隔,百年思念,血脉相连,手足情深。感谢龙邑宗亲的牵挂,是你们胸有全族人,脚下走“真诚”,才有今日之盛会;是你们把 我黄氏族裔,紧密联系在一起,互关戚苦,共享荣耀;是你们这种 血脉亲情,激励着我夔府 公平黄氏的每一位族人,让我们感到“树高千尺问其根,水淌万里寻 其源”的来之不易。为 此,我赋诗一首为贺,来把亲人的寻根谒祖事迹永远记载。仲夏时 节探夔门,满江血脉人更亲;一夜飞渡跨湘渝,祖地青山看祥云。 门公大德垂千古,江夏高风铄古今,追思先贤情怀远,举杯畅饮慰 亲人。回访省亲座谈会会议流程安排时间:2013年7月13日上午10:30-11:30主持人:黄自立(公平黄氏家族秘书长)与会人员: 居住在公平的宗亲代表:(5人)龙邑黄氏宗亲代表:(5人)居住在县城的宗亲代表:(8-10人)会议地点:夔州宾馆20楼小会议室(宾馆提供果盘)会议议程: 1、主持人开场 10:35--10:40 2、族长黄建权致欢迎词10:42--10:55 3、公平宗亲代表致辞 10:57--11:00 4、龙邑宗亲代表致辞 11:02--11:15 5、公平黄氏长辈致期望辞 11:16--11:25 6、会议结束(与会人员到5楼1号房就餐)篇二:在宗亲会上的讲话诸位宗亲:

任氏宗谱编辑部主编组述职报告

任氏宗谱编辑部主编组述职报告 (按报告递交时间顺序排序) 一。任明先述职报告 任氏谱牒编纂委员会: 我自参加20xx.4.17曲阜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被选举为修谱主编组成员之后,能够践行诺言,以身作则,注意团结大多数主编组成员,同时坚持原则,坚决抵制不良行为,努力推动各项修谱事务,取得一定成效。现把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5月,根据平时所了解的情况和宗亲们的建议,倡议增加任毅、任玉魁、任玉新、任仲峰、任高宪等五名候补主编组成员。 二。5月,骑电动车到邻县走访两次,帮助三支共约一千余失联任氏找到根源。 三。6月,研读和整理皖南旌德任氏族谱,编辑《旌德谱要》数千字。 四。7月17日,骑电动车到邻县利辛、亳州谯城寻访,对成于光绪年间《乐安郡·任公家谱》手抄本进行拍照,为悬疑百余年的利辛张村和亳县任氏宗谱找到原始依据。

五。8月15日,到武汉参加"主编组修谱工作会议",总结前段修谱概况,调整主编组人员分工及相关方案。 六。8月18日,转赴阜阳,上午参加"阜阳会议".下午,主持原颍州、亳州、宿州三大支十余万任的宗支代表座谈会,讨论并制定今后协调步伐、协商修谱、统一世次等修谱提纲。 七。受有关宗亲的请求,协同主编组景章、任远、能坤等主要成员翻译、注释南韩三大支任氏宗谱序言共万余字,已定稿。 八。为给大范围联谱选择参照样本,联合任远。景章。能坤辑录、注释《旌德谱序》一万余字,现已基本定稿。 九。协同主编组景章、任远、能坤等主要成员,辑录、注释《如皋大宗谱要》万余字,现已定稿。 十。参加9月27日济宁祭祖活动;参与修谱代表座谈会。先后与向梅、远峰、定忠、祖军、孝和、万平、维国、宗玉、学信等二十余位各地修谱代表商谈有关事务;收集族谱四部并入库。 十一。根据湖南、江西两省尚未建立宗亲会的实际情况,经永强和向梅同意,由编辑部委托景章、能坤二位宗亲,先后对湘、赣各地宗支进行走访、拍照,有力地促使湖南编辑部的筹备组建工作。 十二。12月20日,联合任吉乐宗亲,促成本省南陵、无

任姓起源、任氏起源、任姓名人

一、溯源 任姓来源有五: 1、出自黄帝的后代,为天子赐姓。出自黄帝少子禹阳后裔。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所载,相传黄帝少子禹(禺)阳被封在任国(今山东省济宁市),其后裔以国为氏。周朝时,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十国都是任姓后裔的封国。 2、由远古妊姓衍传。与女性妊娠有关,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 3、出自风姓。《通志?氏族略》记载,认为任姓子孙是太昊之后:为风姓之国,故址在今山东济宁一带,其后子孙以国为氏。 4、其他改姓而来。如元代王信之子宣,为避难改姓任,其后代亦称任氏。 5、少数民族改姓而来。据《魏书》所载,巴(即板木盾族)夷帅有任姓;另外古代少数民族如西夏、明代哈尼族有任姓;今瑶、回、满、蒙、土家、羌、水等民族均有此姓。二、播迁 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任姓来源虽众,但数千年来中国的任姓,其来源考证,有两个不同的记载:一是《通志?氏族略》记载:任姓子孙是太昊之后;二是《唐书?宰相世系表》载之黄帝少子禹阳,受封于任,便以国为氏。也就是说,数千年来中国的任姓,有伏羲氏的后裔,也有黄帝的后裔。 各支任姓中,影响最大者是出自黄帝之后的一支。据某些任姓家谱记载,黄帝之子禺阳在得姓以后,六传至奚仲,再封于薛(今山东滕县南)。春秋战国时,魏国有任座,秦国有任鄙,他们都是禺阳的后代,楚国有任不齐。可见在先秦时期,任姓已播迁于今湖北、山西、陕西等境。同时,还可以判定任姓早期是以山东为其繁衍中心的,故任姓有以“乐安”为其堂号,其后遂成为当地一大郡望。 战国时魏国(都今山西夏县)。 据《史记?南越列传》载,秦始皇时置南海郡,治所在番禺县(今广东广州市),有南海尉任嚣,所以秦代已有任氏徙居今广东。 至汉时,任姓已散居于我国北方的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一带,南方则居四川、江苏、广东等地。可见,任姓在汉之前即已南迁。汉时有世居沛地(今江苏徐州)之任敖,其后有子孙迁陕西渭南。 三国以后,任氏分布更为广泛,如西晋任旭为章安人(今浙江临海),东晋任延皓为平州人(今山西太原)。魏晋南北朝之际,军阀混战,夷族入侵,中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任姓族人为避战乱,开始大举南迁至今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地。并有任姓人迁入福建。 唐时,社会稳定,政治清明,使留居河南、山东的任姓又兴旺起来。 南宋末期赵姓末代皇帝四处逃亡,元蒙古骑兵南下,使任姓逃难于我国南方各地。南宋有绍兴进士任文荐,为闽县人(今福建福州市),这说明至迟在宋代已有任氏迁闽。 元末明初,旱涝蝗疫肆虐,农民起义军四起,造成中原、江南人口锐减,任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别迁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陕西等地。 大约自清代开始,闽、粤任姓有徙居海外者,如新加坡现有任姓华人,并建立有宗亲组织。 如今,任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尤以河南、山东为多,两省任姓约占全国汉族任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 三、郡望 任姓在长期的繁衍过程中,形成的郡望如下: 1、乐安郡:东汉永元七年(95年)改千乘郡置国,治所在临济(今山东省高清县高苑镇西北)。三国魏改为郡,移治高苑(今山东博兴),南朝移治千乘(今山东广饶),隋初废。 2、东安郡:治所在今浙江富春县。

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从身边的历史说去 授 课 人:严桥中心学校 李日轩 地 点:化学实验室 执教班级:七(1)班 时 间:2017年5月16日星期二第 6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通过对家乡历史的认知了解、姓氏的由来和宗祠建筑风格的欣赏,进一步提高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几组学生的讲述和对历史图片、视频的欣赏,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历史信息的有效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身边的历史,增强学生的对家乡的热爱,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要点 教师:如何做到介绍家乡和历史的传承之间的有效联系,让学生树立对周边历史、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学生:通过实物找寻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的联系 教学手段 前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搜集整理相关资料 多媒体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历史?让学生广泛讨论后回答。 教师:其实“历史”不完全像大家说的那么的高,那么的大,离我们那么的远,历史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我们身边的历史, 我们脚下这块

土地的历史。 一山一水一座城 一山:“鸡毛燕”,这个严桥妇孺皆知的山名,相信很多同学都去过,对于它大家了解多少?“鸡毛燕”位于无为县北部与巢湖市接壤的严桥响山乡境内,呈北东走向,长32公里,宽15公里,海拔527.9米,为无为县境内第二高峰(最高峰三公山在无城西南51公里处,高675米),是严桥第一高山。山体两坡对称,中段最高。由砂岩、页岩、百云岩、石灰岩组成。据鸡毛燕山民所说,西楚霸王项羽曾在鸡毛燕顶上设帐招兵,至今仍保留霸王城的石圃遗址。(展示鸡毛燕图片) 一水:永安河,这条哺育了严桥人民的母亲河,默默不语,从我们的身边流过。对于它,同学们又知道多少?永安河为巢湖流域西河最大支流,流经无为县严桥、开城、襄安镇汇入西河。流域面积447.6平方公里,河道全长30.5公里。受益范围涉及严桥、红庙、开城、泉塘、蜀山和襄安等6个乡镇,人口约22.9万人,流域内总耕地面积27.8万亩。历史上,永安河洪涝灾害十分濒繁。经省厅批准,永安河被列入全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展示永安河照片)教师:面对永安河的现状,我们难道无动于衷、熟视无睹?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我们是否要保护这条母亲河 一座城:严桥名称的由来 教师提问:严桥的名称是如何而来?随意而为? 严桥镇--山城”严桥历史可溯至北宋咸平年间,时称小东庙,十来户的小村庄。抗战初,巢县一姓严商户来此卖盐,门前有口塘,为便于行人遂出资修了座石桥,由此,小东庙称严家桥。)))(展示小东庙图片)严桥老街呈带状,4米多宽的街石是大跃进老街改造时的遗存。改革开放后新建的街区长2000余米,有严红路、石凤路、银岗路三条县道穿过。街市繁荣,商贸活跃。严桥是皖江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严桥的沟岭村庄处处珍藏着抗战军事、抗战经济的遗存。溪涧里回放着战士英姿和涤洗绷带的身影,山谷间回荡着嘹亮军号和刺枪亮剑的喊杀声。 有以烈士命名的沈斌村和海云村,有团山李烈士纪念塔和三水涧新四军七师旧址与红庙新四军七师纪念馆可供瞻仰。(沈斌烈士塔图片)让我们大家为我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