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经典习题

物态变化经典习题
物态变化经典习题

物态变化经典题型

一.选择题(共72小题)

1.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55℃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成称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2题图

2.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盛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其主要成因是()

A.水的比热容较大B.水的凝固 C.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水的汽化3.天气炎热,小明在吃冷饮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凝固造成的 B.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液化造成的C.打开冷饮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升华造成的

D.吃冷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凝华造成的

4.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什么物态变化()

A.汽化B.液化C.熔化D.凝固

5.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清晨的雾消失了﹣﹣汽化 B.冬天地面草丛中出现的霜﹣﹣凝固

C.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液化 D.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升华

6.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海水淡化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方法之一.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先将海水中的水汽化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关于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先升华后凝华,先吸热后放热 B.先汽化后凝固,先放热后吸热

C.先汽化后液化,先吸热后放热 D.先汽化后液化,先放热后吸热

7 题图 8 题图 11题图

7.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吃冰棒解热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C.烧开水时冒“白气" 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8.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污染日益加剧,因此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熔化,后凝固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华,后凝华D.先汽化,后凝固

9.课本中想想做做的小实验﹣﹣纸锅烧水,把盛有水的纸锅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锅仍不会燃烧,这是因为()

A.纸的比热容大于水的比热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 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点C.水烧开后温度保持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点 D.纸不吸收热量,所以纸锅不会燃烧10.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为针状,有助于减少水分的()

A.蒸发B.升华C.液化D.沸腾

11.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1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冰冻的衣服晾干B.树枝上的霜 C.草叶上的露珠 D.湿手被干手器烘干

13.夏天从冰柜中取出冰棒,可以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产生,在冰棒包装袋外侧有一层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气"是水蒸气B.“白气"的形成需要放热

C.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白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14.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关于霜的形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 )

A.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B.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C.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D.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

15.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清晨的雾消失了﹣﹣汽化 B.冬天地面草丛中出现的霜﹣﹣凝固

C.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液化 D.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升华

16.冬季,在家里洗澡时会发现浴室墙壁上的镜子很快模糊起来,洗澡结束一段时间后,镜子又变得清晰.这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液化,镜面上水滴的汽化

B.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附近空气中的凝华,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

C.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升华

D.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

17.对以下自然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升华现象 B.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利用液化吸热降温

C.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 D.深冬时节,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

18.夏天从冰柜中取出冰棒,可以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产生

,在冰棒包装袋外侧有一层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水蒸气B.“白气"的形成需要放热

C.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白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19.下面关于冰箱的一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冰箱冷冻室内的霜是水凝固而成的

B.冰箱内壁上的很多小水珠是放进去的蔬菜溅上去的

C.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出现的白雾是空气液化而成的

D.冰箱的致冷剂应该在冰箱冷冻室汽化,在冰箱冷凝器液化

20.如图所示,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A.甲容器内的水先沸腾 B.乙试管内的水先沸腾

C.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D.甲容器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

21.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2.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B.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C.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会慢慢地熔化 D.水的沸点会低于或高于100℃23.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24.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A B C D

25.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用锅烧水时,当把火灭掉后水仍然沸腾,这是因为水温高于水的沸点

B.小孩高烧时用温水擦身体,这是利用蒸发吸热

C.寒冷的冬天,冰灯展时冰灯变小了,这是汽化现象

D.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过一会儿外皮上会有一层水珠,这是空气液化形成

26.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碗中液态氮沸腾,碗的外壁出现白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碗中液态氮放热 B.碗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

C.碗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 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A B C D

27.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做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A.沸点 B.熔点 C.温度 D.凝固点

28.用扇子分别给干燥的温度计和沾了水的温度计扇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干燥的温度计液柱不下降,沾了水的温度计液柱下降

B.干燥的温度计液柱下降,沾了水的温度计液柱不下降

C.干燥的温度计和沾了水的温度计液柱都下降

D.干燥的温度计液柱和沾了水的温度计液柱都不下降

29.很多宾馆的卫生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这里使水分快速蒸发的主要原因是()

A.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B.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30.戴眼镜的人在北方的冬天,从室外进入有暖气房间,往往镜面会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会儿,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31.如图所示,小玲在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烧开水时壶嘴中冒“热气”的情景.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9题图 31题图

A.“冷气”和“热气”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冷气”和“热气”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C.“冷气”形成的过程要放热,“热气”形成的过程要吸热

D.“冷气"是液化形成的,“热气"是汽化形成的

32.下列自然现象,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①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涓涓溪流;②夏天,从冰柜刚拿出的冰棒冒“白气”;

③深秋的早晨,漫天的白雾;④冬天,树上玲珑剔透的雪花.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3.某些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镀上去的原因是( )A.金属直接粘到玻璃镜头上去的 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D.金属直接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34.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小水珠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 D.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35.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升华 B.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汽化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 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凝华36.下列物态变化事例中,属于升华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B.清晨树叶上的露珠 C.灯丝用久了变细D.路面上的水被太阳晒干

37.如图所示,容器底部放水,水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如果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先沸腾,油然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 B.开始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C.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水先沸腾,最后同时沸腾

D.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部汽化以后,油才能沸腾

37 图 38图 40图

38.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沸腾过程不需要吸热B.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

C.两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相同 D.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低39.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会变得模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渐渐变得清晰.上述情景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都是液化D.都是汽化

40.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41.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A.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42.《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对公共建筑内空调设定的温度有明确要求。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你认为该《决定》对室内空调温度的设定要求是( )

A. 夏季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

B. 夏季不高于26℃,冬季不低于20℃

C。夏季不低于26℃,冬季不低于20℃ D. 夏季不高于26℃,冬季不高于20℃

43.在23℃的教室里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它的示数将( )

A. 立即上升B。先上升后下降 C. 先下降后上升 D. 一直保持不变

44.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B. 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C。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

D.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睛上会出现小水珠

45.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90℃,科考队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A。体温计 B. 煤油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水银温计

46.把一块0 ℃的冰投人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C. 冰和水的数量都没有变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47.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

A. 固态

B. 液态

C. 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48.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碗中液态氮沸腾,碗的外壁出现白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碗中液态氮放热 B。碗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

C. 碗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

D. 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49.2015年5月26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49题图 52题图 58 题图填空题14题图

A. 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B。沥青属于晶体

C. 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D。沥青被烤化时其温度降低

50.虽然夏天天气很热,但许多人还是喜欢洗热水澡,其主要原因是( )

A。热水具有消毒功能,能杀灭皮肤上的细菌

B. 热水洗澡后人体温度较高,能加快皮肤上水份蒸发吸热,使人感觉更凉爽

C。热水比冷水洗澡洗得干净 D. 热水洗澡暖和,不易引起感冒

51.炎热无风的夏天,小宇走在被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看见前面的路面己被一辆洒水车洒水淋湿了.他认为走在淋湿了的路面上一定比走在干燥的路面上感到凉爽,于是赶快走过去,结果在洒过水的路面上他却感到更加闷热了.你认为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A. 洒水后使附近的空气湿度增加,身上的汗液蒸发变慢

B。地面上的水使被反射的阳光增多,身体获得更多热量

C. 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后,内能增大,温度很高

D。地面上的水蒸发时把热量带到了人的身上

52.如图所示,在装水的大烧杯A中,浮着一个盛适量水的试管B,对大烧杯持续加热,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温度达100℃,则试管中的水()

A. 温度能达到100℃,也能沸腾

B. 温度能达到100℃,但不能沸腾

C。温度不能达到100℃,不能沸腾 D. 不能确定是否沸腾

53.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吃汤圆是我国南方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汤圆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用“小火”煮,水温不会变,但可以节能

B. 改用“小火”煮,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

C. 改用“小火”煮,可使水温下降一些,使汤圆不易煮烂

D. 改用“小火”煮,可以降低水的沸点,使汤圆熟得慢一些

54.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把它伸进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

B. 进行消毒

C. 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D。防止镜框受热,致使镜片脱落

55.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 B. “雪景”是卫生球凝固而成的

C. “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D. “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56.冷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浴室镜面“模糊”的原因是()

A。水发生汽化 B。水蒸气发生液化 C. 水发生凝固 D. 水蒸气发生凝华

57.对以下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冰挂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58.市场上有一种“55 ℃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 ℃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 ℃()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 C. 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59.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

A B C D

61题 A B C D

60.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先凝固,后升华B。先液化,后汽化 C. 先凝固,后蒸发D。先凝华,后升华61.如上图所示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62.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

B. 凝华

C. 汽化

D. 升华

63.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句话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是( )。

A。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的气温低 B。霜形成的温度比雪形成的温度低

C. 霜后的气温一定比霜形成前高,雪后气温一定比雪落到地上之前低

D。霜在地上形成,气温必在0 ℃以下,雪在高空形成,雪熔化后要吸热大量热,使地面降温64.文艺演出时,常在舞台上喷洒干冰,产生弥漫的白色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这种烟雾最可能是()。

A。某种燃烧物形成的烟气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 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D. 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吸热液化成的“雾”

65.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

A。内侧B。外侧 C. 内、外侧 D. 无法判断

66.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融化,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积雪发生了()

A。蒸发现象 B。升华现象 C. 凝华现象 D。凝固现象

67.今年春季,株洲持续了较长时间的“回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此现象属于( )

A. 汽化

B. 液化C。升华D。凝华

68.每年的3、4月份,广东都会遭遇几次“回南天”,墙壁挂满水珠。小红利用物理知识要求全家:吹南风时别打开窗户,等到吹北风时再开窗户。这是因为( )

A。冷干的南风遇到暖的墙壁液化成小水珠B。暖湿的北风遇到冷的墙壁液化成小水珠

C。暖湿的南风遇到冷的墙壁液化成小水珠 D. 冷干的北风遇到暖的墙壁汽化成小水珠69.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

A. 温度 B。熔点 C. 沸点D。凝固点

70.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B. 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

C。秋天,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 D。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固形成的

71.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B. 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

C. 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 D。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升华形成的72.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

B. 凝华C。升华D。汽化

二、填空题(共29小题)

1.家中烧开水时,喷出的热蒸汽比(同温度)开水烫伤人更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湖面上出现的雾气是细小的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用酒精给盛水的纸盒加热,水能沸腾,纸盒不燃烧,因为水的沸点___________纸盒燃烧的温度。

2.白炽灯泡的灯丝要选择金属钨,这是因为钨的_____高不容易熔化。用久了的白炽灯的内壁发黑,是因为钨在高温下_____后又_____的缘故(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3.国外研制出一种衣料,其纤维中添加了微胶囊,这种胶囊中所含的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在温度降低时会凝固。人们穿上用这种衣料做成的衣服,在气温降低时倍感温暖,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4.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容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____时会________热,使菜窖内温度不致太________。

5.时令蔬菜在运输过程中利用干冰_______ 来进行保鲜的。初春早上的“白气"是_______ 现象(以上填物态变化名称)。吃冰棍凉快是因为过程中冰棍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

6.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在常温下迅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为气体,________热量,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

7.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因为管内钨丝中的钨先________后________(两空均填“升华"“凝华”“汽化”或“液化”)而形成的。钨是晶体,它的熔点为3 410 ℃,则它的凝固点为________℃。8.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____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___热。

9.我国黑龙江省漠河镇冬天气温最低可达﹣52.3℃,这时河面全部结成了冰,但较深处的冰面下仍然有水,在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是_________℃,冬天漠河镇的气温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银的熔点为﹣39℃.)

10.冬天常见的霜,是水蒸气_________成的小水晶;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现象,过程需要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11.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熔化时_____________,但温度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12.实施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是:利用飞机在高空中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

___________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便_____________成小冰晶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三个空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3.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14.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_______,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________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以防冻土层融化。

15.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手会感到暖和;若用劲向手上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而更冷,这是什么原因?

16.夏天,一位同学发现自己家的自来水管在“出汗”,就是在水管外有许多小水珠,这位同学经过检查没有发现水管破损,请你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这种现象?

17.端午节,小施和小李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施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李则认为,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____________。请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在春天或秋天的清晨,有时会看到河面上方向上冒“白气”。请分析说明“白气"是如何产生的. 19.阅读下列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住在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鲜食物.当地居民发明了一种“沙漠冰箱”。它由一个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如下左图所示.使用时将食物和饮料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在两罐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就能起到保鲜作用。(1)经常在两罐间洒些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第______分钟记录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

(3)水的沸点是______℃.

(4)小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__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1.“白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小明为了探究“白气”生成的原因及成分,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21 题图 22题图

(1)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玻璃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___________.(2)如果这时在玻璃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玻璃片上有_____________,玻璃片的温度将会____________。

(3)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你想小明得到的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有两组同学分别使用了A、B两套装置(如图甲所示)来完成实验。(1)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 。

(2)如图乙所示,是A装置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_℃,此时水的沸点高于100℃,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加盖后使水上方气压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沸点升高。(3)如图丙是使用B装置同学绘制的水沸腾图像,从图像中发现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是:沸腾前是图丁中的________图

23.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22 题图 23题图

(1)当水温接近9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水沸腾时看到大量的“白气”不断地从烧瓶口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________而形成的.

(2)此时小明又想“研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于是他移走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丙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

24.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24 题图 25 题图

(1)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性质制成的.

(2)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________(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3)如图丙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__℃,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__min.

(4)通过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但要继续________热.

(5)该实验应选用_____________(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25.小云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

(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 ℃~120 ℃)、酒精温度计(-80 ℃~~60 ℃)、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________。

(2)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________;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________(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

26.在晴朗的冬日,突然,气温骤降,雪花飘飞,公路上水泥桥面结冰了,道路维护者迅速行动,“撒盐除冰”,这种除冰的原理是降低________;

某同学上网“百度”“盐水浓度与凝固点的关系”(见表):

分析数据得出简要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影《泰坦尼克号》较真实地还原了游轮在大海上撞到冰山后沉没的场景,该海域的海水可以看成4。3%的盐水,难怪许多落水者无法忍受寒冷,因为那里的海水温度约为____________.

27.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小姜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