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行测知识点的整理

部分行测知识点的整理
部分行测知识点的整理

行政能力测试

逻辑填空图像推理

言语理解与表达阅读理解数量关系数学运算判断推理定义判断

语句表达资料分析常识判断类比推理

逻辑判断

言语理解与表达

逻辑填空:

五种关系:

1;解释关系:语段中的某些词句对空缺处词语的含义进行了解释说明;

表同义互换:也就是说、或者说、即

表概括归纳总结说明的词:可见、因此、因而、所以判断的信息表论证的词:也是如此、即是例证、譬如

表解释说明的符号:冒号、破折号

含有代指的词:这、那、这些、这样

2;反对关系:语段中的某些词对空缺处的词语的含义进行反面提示;

转折词:虽然...但是、却、反而、然而、其实等

否定词:是...不是、不是...而是、并非、不能、不回

判断关系选择词:是...还是、与其...不如、或

变化词:从...到、过去...现在、直到...

3;并列关系:语段中的某些词句和空缺处所填词语为并列关系。二者存在语义相近、结构相当的关系;

表并列的关系词:和、与、既...又...

判断关系表并列打断符号:顿号、分好

相同或者相似的句式;

4;递进关系:语段中的某些词句与空缺处所填词语存在范围或程度上的阶梯差异;

判断关系:常见词语,如:甚至、更、还、以至、不仅、不但等

5;顺承关系:在描述一个连续的动作或事情时,常遵循一定的时间、空间或者逻辑顺序。成语陷阱:望文生义,对象误用,轻重失衡,社彩不符,语义重复。

阅读理解:

主旨观点题:

1:注意首尾句,首尾句常是文段的总论句,一般可以从首尾句得出答案。

2:通过文段中的关键词入手,关联词,强调词,高频词等。

文段中关联词重点提示作用:

转折关系出现虽然...但是/却...应当重点关注转折后的内容;

因果关系中出现因此、因为...所以...等关联词时重点关注结果,若出现之所以....是因为时则关注原因;

条件关系中出现只有...才...。除非、只要等关联词时重点关注条件,若出现无论...都...时则关注后面的内容;

假设关系中出现如果...那么...需要关注如果后面的假设内容;

强调词:应该、应当、务必、一定、必须、迫切需要、就是要、事实上、实质上、其实、真正、关键、重要的是、那就是、可见、总而言之、照此看来、这也就意味着、科学家相信、专家认为;

判断细节题:

无中生有:命题人根据材料中的某一信息凭空捏造出相似的信息作为选项以迷惑考生;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再原文中找到相应的一句或者根据原文推断出来,审读原文的每一个词和句前后的内在联系。

偷换概念:将题干中的词语偷换成相似的词语,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对象等具体内涵的一种设错方式。此类陷阱多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的选项中出现。对策:注意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选项的主语、谓语和原文是否一致。

以偏概全:个别失误替代一类失误或以事物的部分特征替代整体特征的一种设错方式,一般以更改主语、混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扩大范围来迷惑。对策: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面的修辞词和限定词。

混淆时态:将还没有发生的说成已经发生的,可能发生的说成必然发生的,不确定的说成肯定的一种设错方式。

推断下文题:根据已有文段信息来推知作者接下来要论说的文段信息的一种题型。

三种思路:关注尾句,锁定材料结构,排除信息;

关注尾句:提出一个概念、指出一种现象、提出一个问题。

锁定材料结构:对材料结构比较特殊的文段(对比、转折)则从材料结构入手。

排除信息:排除前文信息、排除本文信息、排除无关信息;

词语理解题:对代词的理解采取就近原则;

标题添加题:基本要求(题文一致、鲜明醒目、简洁快明、形象生动、夺人眼球、可读易懂)语句表达

语句排序题:关注首尾句、抓住关联词、注意代词、重点是逻辑顺序承启关系;

语句填充题:话题统一、前后照应、句式一致;

判断推理

图形推理

考查点可能叠加(一道题中可能考查两种或以上的规律);分类题、推断下一个图形题。

数量类:

点:考查各类交点的总数,内外图形的接触点。线:线条数,一般考查笔画数(针对汉字与英文字母),一笔画与多笔画。

判断一笔画的方法:(1)图形中奇点数为0或者2则可以一笔画出;(2)奇点数0以外数除以2所得到的的数为几则就是几笔画出;(3)多个连通部分组成的图形,分别计算然后相加;

点、线:图形点的个数;笔画关系;内外线条关系;图形线条数关系;

角:一般考查直角、钝角、锐角的数量、以及角的数量之和;

面:一般考查封闭区域(个数、相同封闭区域的个数、连接方式、形状等)、面积、立体图形中面的个数;

封闭区域的三种连接方式:以点相连,以公用线相连,通过一条线相连。

元素:组成复杂图形的不可分割的单个小图形;考查种类、个数、分部数、数量转换等;

结构类

对称性:中心对称或者轴对称图形;

曲直性:构成图形的线条为曲线或者直线的区别;

封闭性:图形的开放与封闭的关系既全是开发图形或者全是封闭图形或者间隔排列。

位置类:移动、旋转、翻转;规律可能成梯度,如(角度135、90、45等类似情况)

相对位置:侧重研究图形元素间存在的位置关系。结构位置(上下、左右、内外)排列(相对与相邻、相接与相离、透视与覆盖)平行垂直(立体中或者平面中的平行与垂直)相离、相交、相切(圆与圆与直线)图形中小元素在主题图形中的位置固定或者有规律;

图形叠加类

叠加类:两个图形的中心重合叠加,使之成为第三个图形,多以九宫格和类比型题考查,特点是部分结构相同,但不完全相同。叠加方法:直接叠加,去同存异,去异存同,自定义叠加(叠加后按照一定规律发生变化,经常出现叠加后阴影的变化(黑+黑=白+白等类似情况));

空间类

空间叠加:把平面展开图折叠成立体图形,或者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借助合适的方法,逐一分析选项排除即可。

解题排除方法:区分相对面与相邻面、小图形特征判定法(根据小图形的指向、线条交点位置、相接边来判断选项)二面定位法(假定其中两个面的方位正确,判断第三个面的方位是否正确来判断选项答案)

立体图形展开的11种方式:

图形推理题型

分组分类题:一般只考查结构类、位置类、数量类题型。思路:(1)以图形间的共同特征或者共有元素为突破口,猜想验证分类标准;(2)分析单个图形的外部整体特征和内在细节特征,然后用其它图形去匹配;立体图形的观察角度不同也肯能是图形分类的一种;

类比型题:解题思路(1)分析第一组图形内部的联系,运用与第二组图形;(2)纵向两组图形中相同位置的图形对应来看,综合比较寻找规律;

顺推型题:(难点)解题思路(1)从图形整体特征和构成元素出发,归纳图形之间的共同特征;(2)根据题干图形表现出的某种连续性规律延续得到下一个图形;(3)间隔排列,这类题通常给出5个图形,间隔出现某种规律,据此在选项中选择符合规律的图形;

九宫格题型:介于顺推型题与类比型题之间,拆分成这两类题型寻求答案。

图形阴影部分推理核心考点:

形状:(1)多个阴影部分的形状相同(2)阴影部分的形状与原图形相似;

叠加:阴影部分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叠加得到第三个图形;图形整体结构相同阴影部分存在差异。

面积:(1)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2)阴影部分的面积占原图形面积的比例;

个数:(1)阴影部分的个数相同或成等差数列(2)阴影部分的个数为奇数或者偶数;

位置的转化:阴影部分的移动、旋转、翻转;一般情况下阴影部分的个数不变,但移动或者旋转等后阴影可能重合导致个数变少(不会存在变多的情况)

变化:阴影与空白的变化;改变一个阴影部分的颜色后得到后一个图形;

组合变化:阴影部分与空白叠加后成某种规律的变化;

汉字与字母的核心考点:

笔画数、封闭区域数、部分数(部分数按是否连接计算)成等差数列或者相同;

结构:汉字的上下、左右、半包围、包围结构等(考查的较少)

汉字的相同部分:汉字中都含有某个相同的部分(求同思维)

字母的区直性:(1)字母均为直线或者曲线(2)直线字母与曲线字母交替排列,考查较少;字母顺序:字母之间间隔的字母数相等或者成某种等差变化(G、J、M之间相差2个字母)。注意:看见汉字字母首先注意笔画数!!!!!!

小图形核心考点:

数量转换:将小图形按照某种规律转换后的数量相等或者等差变化;特征:一般出现两种或者三种小图形,每个图形中都包含这些小图形。

图形部分数或者种类数:部分数或者种类数相等或等差变化;特征:图形一般由多个部分构成,各部分一般不相同;

相邻小图形的关系:相同或者个数相同;特征:图形均由各个部分构成,且图形间都存在相同部分;

相对位置:小图形处于特殊位置;特征:图形外部整体结构基本相似。但各个图形中的小图形互不相同

总体注意:线与点的个数、线与线的交点数(直线与直线、直线与曲线、重合部分的面积与大图形的面积比较,多存在与类比分类题等)

分析定义要点:题干中给出的定义仔细分析,判断选项中是否符合定义的要求,注意细节。归纳关键信息:当题目中所给定义只描述了具体实例或者过程,而没有明确要点时,需要归纳关键信息,筛选主要信息,类比选项与题干,注意细节与逻辑上的正确。

判断定义间的关系:题干中出现多个定义或者多种情况,则要看清楚理解所要考查的定义,避免出错。

选项内容的对比:对于选择不符合某某定义,可以直接对比选项结合题干定义,综合分析,得出选项正确答案。

具体考查类别:

心理学:心里学方面的定义普遍是描述或者解释某种心里过程,选项事例则相对具体,事例中会包含一定的感情色彩,不要被先入为主,情感所迷惑;观察选项之间的区别。

经济学:此类题目选项相对简短区别不大,需要对选项有一定的分析与理解,找出选项与题干的细微差别,从而判断出正确的答案,排除错误选项。

社会学:此类题目的选项事例和生活契合度较高,在不违背所给定义的关键信息前提下,可以代入生活经验或者自己对定义的理解,从而判断出正确选项,排除错误选项。

法律法规:此类题目一般会给出明确的定义,如法律条款中的定义,将选项与题干定义要点仔细对比进行答案的确定。

行政管理:与法律法规类相似,对选项与定义进行仔细对比。

语言文学:考查内容一般是曾经学过的或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只需要提取要点和归纳关键信息以不变应万变。

类比推理

考查题型

传统型:题干和四个备选答案分别为完整的一组词的题目;分两词型、三词型。

对当性:与传统型区别在于题干不存在完整的一组词,四个备选项给出了题干中缺少的词项。

核心考点

逻辑关系:词项的之间的集合关系(全同、包含、交叉、全异)、条件关系(注意区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关系)、因果关系(略);

语言关系:(1)语义关系,从词项入手,近义、反义、象征三个关系;(2)语法关系,词语的语法结构入手,主谓、动宾、并列、修饰四种关系;语义关系是考查的重点;

代入排除法:多用于对当型题型,把选项代入题干,使两组词关系最为相似即为正确。

遣词造句法:用于传统型题型,遣词法,题干中某些词语可以组词组,若选项中能套用这种组合方式构造新的词组即为正确(适用于两个词的题型);三个词时则用造句法。

横纵对比:某些题选项和题干的关系都比较相近,则横纵对比,全面比较,选出最优项。

考点:直言命题,复言命题,模态命题,智力推理;

直言命题:简单命题,断定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单句。

结构为:(量项)主项+联项+谓项

主项:主语。量项:量词。联项: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即是或者不是。谓项:直言命题中表示主项性质的部分;

分类:全称肯定命题:所有的A是B。全称否定命题:所有的A不是。

特称肯定命题:有些A是B。特称否定命题:有些A不是B

单称肯定命题:A是B 单称否定命题:A不是B

对当关系:不同直言命题之间在真假方面所存在的相互制约关系。

所有A是B 反对所有A不是B

推推

出矛盾出

有的A是B 下反对有的A不是B

所有A是B与有的A不是B;所有A不是B与有的A是B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所有A是B与所有A不是B是反对关系,必有一假,可以同假。

有的A是B与有的A不是B是下反对关系,必有一真,可以同真。

所有的A是B与有的A是B;所有的A不是B与有的A不是B为推出关系,同真同假。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

解题思路:题目给出一个直言命题时,判断选项与题干之间的关系。当题目中出现几个直言命题时,找到具有对当关系的一对命题,然后绕开这对命题的真假,判断其他明天的真假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改变前提中的联项或者主项与谓项的位置,从而推出结论,分为换质推理,换位推理两类。

换质推理:换一个说法,利用双重否定表肯定原则,将肯定命题用否定的方式表达出来。换位推理:倒过来说,交换前提中直言命题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从而推出结论的推理方法。有些A不是B。不能进行换位。

概念和三段论

四种概念:全同关系;真包含与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文氏图:略

所有A是B: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

所有A不是B:全异关系;

有的A是B: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与关系、交叉关系;

有的A不是B:真包含与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三段论推理

三段论的四种标准形式:

所有A是B,所有B是C,则所有A是C

所有A是B,所有B不是C,则所有A不是C

有些A是B,所有B是C,则有些A是C

有些A是B,所有的B不是C,则有些A不是C

三段论推理规则:

1:一个三段论中,有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概念,且每个概念分别出现两次。

2:一特得特;前提中只要有一个是特称命题(有些),则结论也为特称命题,两个前提不能都是特称命题;有些+有些不能推出任何结论。

3:一否得否;前提中只要有一个否定,则结论也为否定;两个前提不能都是否定命题。

三段论的结论问题:题干中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前提,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可以用文氏图解法(画图)

前提问题:题干中给出部分前提和一个结论,问要得到结论还需要补充什么前提。运用推理规则解题,主谓拆分法。注意:当题干中给出两个或以上前提和一个结论,要求补充前提时,说明题干中存在无用前提,具有迷惑性。

复言命题:是由两个或者多个单句通过联结词联结而成的命题。

分类:联言命题(p且q);选言命题(p或q;要么p要么q);假言命题(重点考查)

假言命题:带有假设条件的命题,通常包含两个肢命题,反映条件的肢命题在前,称为前件,反映结论的肢命题在后,称为后件。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P则q。

常见联结词:如果...那么...;只要...就...;若...则...;...必须...

推理规则:肯定前件则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

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肯前则肯后,否后则否前;顺肯,逆否;例如:如果天下雨,地就会湿。

前件的发生判断后件的发生,后件的发生不能判断前件的发生。

p真q假才为假;如果p,那么q成立,则,如果非p那么非q也成立。(2)必要条件假命题:只有p才能q;

常见联结词:只有...才...;不....不....;没有....就没有.....;除非....否则不.....

推理规则:否定前件则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则肯定前件;

否定后件则不能否定前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后件的发生决定前件是否发生,前件的发生不能决定后件的发生;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转换:如果p那么q=只有q才p;

只有p才q=如果q那么p;

智力推理

解题方法:

(1)假设、带入、排除法;

(2)题干中存在某个确定条件或比较特殊的条件及对象反复被提及时,则以此为突破口;(3)涉及多类主要元素的对应关系或需要表现出位置时间等关系时,则用图表来表示找到对应正确选项;

资料分析第一因素!!切记主要看清有用数据和无用数据;看清楚题目要求和时间。

两=基础数据求和或者作差=基础数据*率=基础数据÷率率=基础数据之比

基础数据关系核心公式:

设现期量为A;基期量为B;增长率为m%;增长量为X

基期量B = A÷(1+m%) = A-X 现期量A = B *(1+m%)

增长量X = B * m% = A-B = [A÷(1+m%)] *m% 增长率m % =[(A-B)÷B]*100%=[X÷(A-X)]*100%

比重关系核心公式:

设总量为A;分量为B;分量占总量比例为x%

比重x% = B÷A * 100% 分量B = A * x% 总量A = B÷x%

B占A的比重为b%,C占B的比重为c%则:C = A * b% * c% ;C占A的比重=b% * c%

基期量分量及增长量核心公式:

设现期总量为A,分量占比为b%,分量增长率为x%

基期量分量=(A*B%)÷(1+X%) 基期分量增长量= [A*b%÷(1+x%) ]* x%

基期总量核心公式:

设分量为B,分量占比为b%,总量增长率为x%则:基期总量=(B÷b%)÷(1+x%)

基期比重核心公式:

现期总量为A、增长率为a,分量为增长率为b%则

基期比重=B÷(1+b%) / A÷(1+a%) = B÷A * (1+a%)÷(1+b%) 手写版:

现期比重与基期比重的对比变化=B/A - B/A*(1+a%)/(1+b%) = B/A * (b%-a%)/(1+b%) 结论如下当b%>a%时,现期比重较基期上升;当b%<a%时,现期比重较基期下降;

倍数与翻番:倍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于比数大于基数的场合。

翻番大小是以2n变化的;A翻n番=A*2n

倍数与增长公式:某指标现期量比基期量增加了x,增长了y倍,则:基期量=x÷y

指标a,b分别比基期增长了x%、y%;则:

基期倍数关系为:a÷(1+x%) / b÷(1+y%) = a/b * (1+y%)/(1+x%)

增长量倍数关系为:a*x%/(1+x%)÷b*y%/(1+y%) = a*x%/b*y% * (1+y%)/(1+x%)

基期平均数及大小比较

某指标现期总量为A,总数为B,分别增长a%、b%

基期平均数=A÷(1+a%)/B÷(1+b%)

现期平均数较基期变化=(a%-b%)/(1+b%)

当a%>b%时,现期平均数较基期上升;

当a%<b%时,现期平均数较基期下降;

加权平均数与增量

某总量的分量A 1、A 2,分别增长x%,y%,则现期总量较基期的变化幅度z% A 1 + A 2

Z% = A 1 + A 2 — 1 当x=y 时,x=y=z

1+x% 1+y%

当x >y ,且A 1/(1+x%)大于A 2/(1+y%) 时,z 偏向x ,在(x+y)/2 ~ x 之间;

A 1/(1+x%)小于A 2/(1+y%) 时,z 偏向y ,在y ~ (x+y)/2之间;

当x <y ,且A 1/(1+x%)大于A 2/(1+y%) 时,z 偏向x ,在x ~ (x+y)/2之间;

A 1/(1+x%)小于A 2/(1+y%) 时,z 偏向y ,在(x+y)/2 ~ y 之间;

隔年增长:反映不相邻两期指标的增长情况,通常中间相隔1期

假设第N 年某指标为A ,同比增长m%增速同比增长n 个百分点则:

隔年基期量= A ÷(1+m%) 隔年增长率 = (1+m%)*(1+m%-n%)-1

1 + (m-n)

(m-n)是N-1年对N-2年的同比增长;

年均增长

假设某指标初始值为A ,第N+1年后为B 则

年均增长量m=(B-A)/n 年均增长率x =1/-n B A

当年均增长率x <10%且选项差距较大时,可直接利用公式x=n

A B 1-来估算; 资料分析中的计算技巧

反算法:题干要求满足某条件的指标个数,通常是指两数之比或增长在某个范围的条件,且给出的比值较简单易算;化除为乘,检验”>”"<”关系是否成立,然后计数。

首数法:选项的首位或者前两位数字各不相同,通常于一步除法,分母有效数多于三位时,四舍五入保留前三位,分子不变;例:25637÷35.266≈25637÷35.3=7XX

尾数法:选项尾数各不相同,通常用于简单加减运算中,几个数和的尾数与尾数相加;相减,尾数不够时,先借位再相减。

有效数字法:有效数字较多,选项有一定差距,一般在复杂的乘除法运算中使用;一般在第三位有效数字上四舍五入,遇到5或接近5时,减除法取舍同向变化,加乘法取舍反向变化。 运算拆分法:适用于简单的A*B ,A*(1+x%),A ÷B 形式;将列式中数据拆分成两个或以上便于计算的数的和或差的形式,在计算得到答案,误差较小,精准度较高。

同位比较法:相同位置上比较数字大小;A ÷B 型,将分子或分母存在倍数关系或近似倍数关系的先同化或近似同化后在做比较。A*B 型略:

差分法:手工版:

常用列式速解技巧

B A 型、%%1x x a ?+、%

1%1a x y b ++?、皆可以实用错位加减法; %x b ?型,选项差值比较大,且b 和x%的有效数字位数均较多时,使用有效数字法; x%接近某特征数字时,使用特征数字法;

选项差值较小且x%是三位以内有效数字时,使用运算拆分法;

行测知识点数量关系汇总【精品】.pdf

数量关系 一、数量思维 1.选项关联:不是填空题 注意观察选项之间的倍数关系。 2.代入排除: 应用范围:多位数范围、不定方程问题、同余问题、年龄问题、周期问题、复杂行程问题和差倍比问题,优先代入整数选项。 3.整除思想:必须将题目式子转化成 A =B ×C 两两相乘的形式 整除判定法则:①拆分法517=470+47;②因式分解 6=2×3 ;③常用的 2、3、5、7、11和13 整除判定法则。 4.特值思想: 数字特值:题目没具体数字,只有相互比例关系等,常用于计算题、浓度问题、工程问题或行程问题。 数字特值计算题优先考虑-1,0,1,工程与行程等问题优先考虑最小公倍。 图形特值:比如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 5.奇偶特性:题目中出现平均、总和、差,尤其是不定方程的时候 奇偶判定:①加减运算:同奇同偶比得偶,一奇一偶只能奇; ②乘除运算:一偶就是偶,双奇才是奇。 二、基础代数公式和方法 1.基础代数公式: 完全平方:(a ±b)2 =a 2 ±2ab +b 2 平方差: a 2 -b 2=(a +b )×(a -b ) 完全立方:(a ±b)3 =a 3 ±3a 2 b +3ab 2 ±b 3 立方和差: a 3 ±b 3 =(a ±b)(a 2 ab +b 2 ) 阶乘: a m ×a n =a m +n a m ÷a n =a m -n (a m )n =a mn (ab)n =a n × b n 2.常用方法: 公式法(记住常用的公式) 因子法(整除特性结合) 放缩法(用于判定计算的整数部分) n 1-n 32=1n!)(?????

构造法 特值法 三、等差数列 1.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通项公式:a n =a 1+(n -1)d 求和公式:s n = =na 1+ n(n-1)d 项数公式:n = +1 等差中项:2A =a +b (若a 、A 、b 成等差数列) 2.若m+n =k+i ,则:a m +a n =a k +a i 3.前n 个奇数:1,3,5,7,9,…(2n —1)之和为n 2 四、等比数列 1.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通项公式:a n =a 1q n -1 求和公式:s n = (q ≠1) 等比公式:G 2=ab (若a 、G 、b 成等比数列) 2.若m+n =p+q ,则:a m ×a n =a p ×a q 3.a m -a n =(m-n)d =q (m-n) 五、周期问题 一周7天,5个工作日。一年平均365天(52周+1天),闰年366天(52周+2天)。 心竺提醒:闰年: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平年365天,365÷7=52…1 大月31天,小月30天,平月(2月)28或29天。 2 12) (1n a a n +?d a a n 1 -q q a n -11 ·1) -(n m a a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 华图教育任莉 判断推理的四个模块图形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都是国考行测中必要的几个内容,上一次已经为大家总结了图形推理的一些知识点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那么接下去我们接着来汇总逻辑判断中的一些相关内容。逻辑判断是判断推理中最难的一个模块,常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翻译推理、分析推理、真假推理、日常推理、论证类,这里主要为大家总结前三个模块。 (二)逻辑判断 (1)翻译推理 判定:题目中出现逻辑关联词 解题思路:先翻译后推理 四个翻译:1、如果......那么......... 如果就,前推后(前半句话推后半句话) 替代关联词:只要...就,必须,离不开,凡是...都,为了...一定,要想...就 2、只有......才...... 只有才,后推前 替代关联词:除非...否则不,...是...必不可少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是... 基础/保障/前提,不...不... 3、...且...(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 翻译为A且B,全真才真,一假即假 替代关联词:一边...一边,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同时,又...又 4、...或...(至少一个存在) 翻译为A或B,一真即真,全假才假 替代关联词:也许...也许,和...中至少一个,和...不能同时,和...不都是 其中或关系里面存在一个否一规则:即否定一个,肯定另一个 两个推理:1、逆否等价命题(A→B等价于-B→-A) 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肯后否前不必然,但有一个可能性结论 2、摩根定律

-(A且B)等价于-A或-B -(A或B)等价于-A且-B 负号进去“且”变“或”,“或”变“且” (2)分析推理 判定:给出一组对象以及若干信息,对象与信息进行匹配。 思路:先判定题干,为题干信息肯定还是题干信息真假不定,然后用方法 方法:1、题干信息确定(题干给出的内容可以直接用,给出的信息全部都是确定的) a、排除法 适用条件:题干信息确定,且选项信息充分(选项给出了题干所有的匹配情况,否则为选项信息不充分) 如何解题:读一句有效信息,排一个选项 b、最大信息优先(出现2次或者2次以上为最大信息),以最大信息最为作为突破口 2、题干信息真假不定(题干给出的内容有真有假,不能全部直接拿来用) a、确定信息优先(通过题干的推理,可知的正确信息) 在用确定信息优先以及最大信息优先的方法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两种方法:列表法以及假设法 列表法:要求将对象写在竖列,减少错误率,横行用来写其他信息 假设法:要求从假设次数最少的情况进行假设,加快解题速度 (3)真假推理 判定:题干给出多个论断,但提问方式一般都是只有一句真话(假)则...... 解题思路:先找矛盾关系,然后看其余,再找反对关系,然后也看其余。 1、矛盾关系(此起彼伏的关系,只存在两种情况) 主体相同,话题一致才能得出矛盾 矛盾关系特性:必然存在一真一假 矛盾的表现形式:a、是与不是 b、所有的是与有的不 c、有的是与所有的不 d、A且B 与-A或-B,A或B 与-A且-B e、A→B与A且-B

2020年国考常识判断历史知识点总结.doc

2020年国考常识判断历史知识点总结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部分历史方面考点确实很繁杂,需要花时间逐一梳理清楚,今天想带领大家一起来复习一下中国古代史中夏、商、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部分考点。 考点一: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王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组建军队、修建城堡、宫殿,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标志中国进入奴隶社会。 考点二:商朝:定都亳,中期盘庚迁都于殷。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殷墟的发掘,确证了其存在。商朝青铜器的冶炼与制造都相当成熟,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考古学家从安阳的小屯村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汉字的结构在甲骨文中已经基本形成。商代甲骨文兼有象形、会意、形声、假借、指事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考点三:西周:周武王发动牧野之战,打败商朝,建立西周。西周的国家实行分封制。西周政权实行著名的两都制度。西周实行井田制。青铜农具使用比商代更为广泛,排水与引水技术掌握较好,农作物中桑麻瓜果都有栽培种植。手工业部门多,分工比商代更细,有百工之称。西周继续商代的传统,使用贝币。 考点四:公元前771年,西方民族犬戎趁周朝内乱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后世又将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

考点五:春秋五霸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七雄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考点六:战国时期三次著名战役:桂陵之战,交战国为魏、赵、齐,围魏救赵马陵之战,交战国为魏、齐、韩,减灶计长平之战,交战国为秦、赵,纸上谈兵。 考点七: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 考点八:春秋战国时期医学和天文物理成就:扁鹊四诊法战国时期《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著作;《墨经》与小孔成像,是物理学成就。 预测考法: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答案:选B。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 做题小技巧:此题极易选西周。其实国考题不难,但是考查得非常细致,一定要在复习历史知识的时候分清楚一个事物到底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

行测常识常考知识点

行测常识常考知识点 1.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2. 庐剧为安徽省著名地方剧种,它是以大别山和淮河一带的山歌、民歌、门歌、花鼓灯等民间歌舞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其创作、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称“庐剧”,已有近200年历史。 3. 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立法主体共有四类: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4.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实施行政许可的结果是,相对人获得了从事特定活动的权利或者资格。 5. 《行政诉讼法》第32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6. 《行政诉讼法》第19条规定,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 7. 我国民法通则将法人分为两类:一是企业法人;二是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这是根据法人设立的宗旨和所从事的活动的性质所进行的分类。社会团体法人是指由自然人或法人自愿组成,从事社会公益、文学艺术、学术研究、宗教等活动的各类法人。社会团体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如人民群众团体、社会公益团体、学术研究团体、文学艺术团体、宗教团体等。 8. 行政监察是国家行政系统内部由专门监察机关实施的,对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以及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廉政、勤政和执法状况进行监督检查的一种职能活动。纪检委是负责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0. 恩格尔系数是反映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都是股票价格指数 11.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基尼系数都超出0.4。 12.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 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说明这个家庭经济越富裕。反之,如果这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大,就说明这个家庭的经济越困难。 13. 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称画为“丹青”。本题选C。“墨宝”指宝贵的字画,也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或画。“金石”: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竹”: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14. 在建国初期的50年代,为了根治淮河水患,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在大别山区修建了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磨子潭四大水库。 15. 南非加入BRIC(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成为BRICS,成为金砖五国 16. 2011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推动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总结:指数

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总结:指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指数的概念,指数表述的是本期值和参考值之间的百分数关系,反映的是数据的变化情况。简单的来说就是以上一期值为100,本年该指标具体值为A,上年为B,则本年的指数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2000年,北京市旅游收入为1000万元,2001年北京市旅游收入为1200万元,那么根据公式2001年的指数为。接着我们来看一下指数的常见考点。 (1)判断实际值的增减性 指数>100:表示现期值相比基期值增长了。若2020年西安市旅游收入指数为112,这就意味着西安市2020年的旅游收入比2019年增长了。 指数<100:表示现期值相比基期值下降了。若2020年西安市旅游收入指数为92,这就意味着西安市2020年的旅游收入比2019年减少了。 指数=100:表示现期值相比基期值不变。若2020年西安市旅游收入指数为100,这就意味着西安市2020年的旅游收入与2019年相同。 (2)利用指数求倍数 倍数=指数÷100 例1、2019年北京市旅游收入指数为105,这意味着北京市2019年的旅游收入是2008年的1.05倍。2019年北京市的旅游收入值为6224.6亿元,则2018年北京市的旅游收入值为。 (3)利用指数求增长率 增长率=(指数-100)%,表示与上一期相比的增长率。 例2、2019年北京市旅游收入指数为105,这意味着北京市2019年的旅游收入比2008年增长了5%。 (4)指数作差求幅度变化 例3、2019年北京房价指数为118,上海房价指数为105,北京的房价增长速度比上海快多少?

【解析】2019年北京市的房价增长速度为18%,上海市的房价增长速度为5%,则北京的房价增长速度比上海快18%-5%=13%,即13个百分点,而118-105=13,可以理解为指数作差读作百分点,本质是在问增长速度的比较。 (5)用指数求隔年倍数及隔年增长率 隔年倍数=后几年指数/100之积 隔年增长率=后几年指数/100之积-1 例4 2012年-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表(北京) ①、求2019年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是2018年的多少倍? ②、求2019年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比2018年增长百分之几? 【解析】①、1.061×1.066 ②、1.061×1.066-1 行测类比推理常考考点:职业关系 如果给你两个词,让你分析这两个词的关系,我相信,在不同人的眼里,答案肯定不完全相同的。然而现在,在这些不同的答案里面,正确的思路却往往只有一种——出题人想的那种。所以我们在做类比推理的时候,思考的方向必须契合出题人命题方向,必须尽量往常考考点上靠。具备这样的思维方式,是做好题目的关键。 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类比推理中的一个常考考点——职业关系。 职业关系是类比推理中的经验常识类考点。考查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各方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工作职业、工作地点、工作用具、工作内容、工作产出、服务对象等。 我们通过下面这些例题来说明一下: 【例1】作家:读者 A.售货员:顾客 B.校长:教师 C.官员:改革 D.经理:营业员

行测备考指导:2020国考行测常识总结

行测备考指导:2020国考行测常识总结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行测科目中的常识部分复习的 时候应当怎样抓住重点和趋势呢?结合今年来的行测常识考试,对这 个部分的考试内容和方式作出了如下的总结和预测,与大家分享: 1.常识判断部分总题量稳定在20—25题之间(题量不固定,如2011年是20题,12年是25题,2013年又是20题),考查内容也 无新的变化涉及到经济、法律、地理等多学科知识。从近两年行测 常识判断真题来看,经济、法律、地理、科技、人文部分的题量总 和相对稳定,为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的常规考点。 2.科技、人文、管理知识的比重增加。科技常识增幅显著,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年增加了3题。考点与科学发展前沿紧密相连,很 多试题结合生活现象出题,因此考生应注意挖掘表面现象的深层科 技知识。人文、管理类知识也有所增加,对这两类知识的考查体现 了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考试对公职人员文化及管理知识水平的重视。 3.经济、法律知识所占比重减少。经济常识的考点与时下热点经济问题相关,例如“紧缩性货币政策”;而且常考点也有变化,由常 考的民法、行政法、诉讼法转移到了2011年的宪法、行政法、法理 学乃至法制史等方面的内容。 4.常识判断部分的整体难度基本持平,但综合考查趋势明显。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不仅需要注意知识点获取的广度,而且还需要有深度,同时要密切关注社会时事热点,紧跟时代步伐,了解更多时政 和科技知识,提高常识判断部分的得分率。 5、考察的目的指向性更加深化,考单纯记忆的少,考常识运用 的多。考试很少再出到“最XX的什么是XX”,“第一个XX的是XX”之类的简单的靠常识记忆的题目。更多的要求在对常识进行记忆的 基础之上,运用常识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或者是运用常识解决 某个现实问题。比如,现在类似于“生活妙招”(例如:2012年考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总结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4) 工作效率=工作量一工作时间;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 则一共有N (a-1)人。 =MK N 外圈人数=2M+2N-4 N 排N 列外圈人数=4N-4 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⑵ 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人,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面有(M-1) (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 )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M N 层。 三、植树问题四、行程问题 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 追及问 题:追击距离=(大速度一小速度)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 速度+小速度) 流水行船型: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 船速-水速。 顺流行程=顺流速度X 顺流时间=(船速+水速)X 顺流时间 逆流行程=逆流速度X 逆流时间=(船速一水速)X 逆流时间 火车过桥型: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 、工程冋题 工作量=工作效率X 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一工作效率; 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 二、几何边端问 题 (1)方阵问题: 1. 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 最外层人数= 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 2 =(外圈人数* 4+1) 2 =甘 (最外层每边人数) (最外层每边人数—1)X 4 (最外层每边人数) =(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X 层数X 4二中空方阵的人数。 2-(最外层每边人数-2X 层数)2 8人。 3. N 边行每边有a 人, 4. 实心长方阵:总人数 5. 方阵:总人数=N 解:(10 — 3) X3 X4 = 84 (人) 人,后面有(N-M 人 线型棵数=总长/间隔+1 单边线形植树: 单边环形植树: 单边楼间植树: (1) (2) (3) (4) (5)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棵 数=总长间隔+ 1; 棵数=总长间隔; 棵数=总长间隔一 1;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总长=(棵数-1 ) X 间隔 总长=棵数X 、可隔 总长=(棵数 +1) X 间隔 2倍。 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 剪绳问题:对折N 次,从中剪M 刀,则被剪成了 ( 2N X M + 1)段 ⑴路程=速度X 时间;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 2v 1v 2 V 1 V 2 X 相遇时间 X 追及时间 X 背离时间 (2)

(完整版)部分行测知识点的整理

行政能力测试 逻辑填空图像推理 言语理解与表达阅读理解数量关系数学运算判断推理定义判断 语句表达资料分析常识判断类比推理 逻辑判断 言语理解与表达 逻辑填空: 五种关系: 1;解释关系:语段中的某些词句对空缺处词语的含义进行了解释说明; 表同义互换:也就是说、或者说、即 表概括归纳总结说明的词:可见、因此、因而、所以判断的信息表论证的词:也是如此、即是例证、譬如 表解释说明的符号:冒号、破折号 含有代指的词:这、那、这些、这样 2;反对关系:语段中的某些词对空缺处的词语的含义进行反面提示; 转折词:虽然...但是、却、反而、然而、其实等 否定词:是...不是、不是...而是、并非、不能、不回 判断关系选择词:是...还是、与其...不如、或 变化词:从...到、过去...现在、直到... 3;并列关系:语段中的某些词句和空缺处所填词语为并列关系。二者存在语义相近、结构相当的关系; 表并列的关系词:和、与、既...又... 判断关系表并列打断符号:顿号、分好 相同或者相似的句式; 4;递进关系:语段中的某些词句与空缺处所填词语存在范围或程度上的阶梯差异; 判断关系:常见词语,如:甚至、更、还、以至、不仅、不但等 5;顺承关系:在描述一个连续的动作或事情时,常遵循一定的时间、空间或者逻辑顺序。成语陷阱:望文生义,对象误用,轻重失衡,社彩不符,语义重复。 阅读理解: 主旨观点题: 1:注意首尾句,首尾句常是文段的总论句,一般可以从首尾句得出答案。 2:通过文段中的关键词入手,关联词,强调词,高频词等。

文段中关联词重点提示作用: 转折关系出现虽然...但是/却...应当重点关注转折后的内容; 因果关系中出现因此、因为...所以...等关联词时重点关注结果,若出现之所以....是因为时则关注原因; 条件关系中出现只有...才...。除非、只要等关联词时重点关注条件,若出现无论...都...时则关注后面的内容; 假设关系中出现如果...那么...需要关注如果后面的假设内容; 强调词:应该、应当、务必、一定、必须、迫切需要、就是要、事实上、实质上、其实、真正、关键、重要的是、那就是、可见、总而言之、照此看来、这也就意味着、科学家相信、专家认为; 判断细节题: 无中生有:命题人根据材料中的某一信息凭空捏造出相似的信息作为选项以迷惑考生;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再原文中找到相应的一句或者根据原文推断出来,审读原文的每一个词和句前后的内在联系。 偷换概念:将题干中的词语偷换成相似的词语,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对象等具体内涵的一种设错方式。此类陷阱多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的选项中出现。对策:注意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选项的主语、谓语和原文是否一致。 以偏概全:个别失误替代一类失误或以事物的部分特征替代整体特征的一种设错方式,一般以更改主语、混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扩大范围来迷惑。对策: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面的修辞词和限定词。 混淆时态:将还没有发生的说成已经发生的,可能发生的说成必然发生的,不确定的说成肯定的一种设错方式。 推断下文题:根据已有文段信息来推知作者接下来要论说的文段信息的一种题型。 三种思路:关注尾句,锁定材料结构,排除信息; 关注尾句:提出一个概念、指出一种现象、提出一个问题。 锁定材料结构:对材料结构比较特殊的文段(对比、转折)则从材料结构入手。 排除信息:排除前文信息、排除本文信息、排除无关信息; 词语理解题:对代词的理解采取就近原则; 标题添加题:基本要求(题文一致、鲜明醒目、简洁快明、形象生动、夺人眼球、可读易懂)语句表达 语句排序题:关注首尾句、抓住关联词、注意代词、重点是逻辑顺序承启关系; 语句填充题:话题统一、前后照应、句式一致;

2020年国考行测中治世类知识点汇总

2020年国考行测中治世类知识点汇总 【导读】欢迎加入江西华图国考交流群:179722490,关注江西华图官方微信(jxhuatu),了解更多资讯信息! 治世,儒家的政治概念,意为太平清明之世,与“乱世”对举。中国历史上的治世颇多,本篇就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人文考点中重要治世的相关知识点。 考点一:文景之治: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汉朝建立之初,采取了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这也是道家思想第一次登堂入室。文景时期,继续推行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了两大措施,分别是“轻徭薄赋”和“与民休息”。 考点二:光武中兴: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 考点三:明章之治:指是东汉继光武中兴之后,汉明帝、汉章帝统治时期出现的“大治”景象,此间把东汉推向了鼎盛,同时明章二帝时期的一些做法,对整个东汉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考点四:元嘉盛世:元嘉期间,宋文帝在继承和延续宋武帝刘裕生前推行的多项改革政策的基础上开创的一个盛世,因其政治较为清明,又努力推行繁荣经济文化的各项政策,从而出现了短期内经济终于有所恢复,人民生活较为安定的政治局面。 考点五:开皇之治:是指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在北周的基础上开创的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局面。隋文帝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分裂的中国,结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鲜卑化政策,将被改成鲜卑姓的汉人大臣以及府兵将领(以及其所辖府兵)恢复汉姓。隋朝在选官上废除九品中正制,设立分科考试制度选拔官员;在官僚制度上采用五省六曹制,后改称五省六部制,为唐代三省六部制之蓝图。 考点六:贞观之治: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 考点七:开元盛世:唐玄宗登基以后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任用贤能姚崇,宋璟等,改革官职,整顿吏治。政治上,改革机构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重用贤臣,修订律法。经济上,制订经济改革措施。打击豪门士族,解放劳动力,改革实施封制度,增加政府财政收人,减轻人民负担,打击佛教势力,大力发展农业。军事上,对兵制进行改革,在边境地区大力发展屯田,扩张疆域,在东北设置了靺鞨都

2020年河南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考点汇总(最新)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了2020年河南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考点汇总,供大家的参考。 【篇一】2020年河南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考点:法律常识 一、民法典的重要意义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1954年首次启动算起,中国的民法典编纂之路已经走了整整66年。它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堪称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二、民法典的主要内容 民法典是一部民法大全。分为7编加附则,一共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三、民法典与现行民事法律的关系 民法典施行后,现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将被替代。 四、专家解读民法典(草案)七大亮点 1.见义勇为免责 规定: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解读:

现实中因救人反被告的事件多次发生,“扶不扶”“救不救”一度困扰公众。民法典草案明确了侵权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责任,同时也明确了见义勇为者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有助于杜绝“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 2.小区共有场所收入归业主 规定: 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业主的共有部分产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属于业主共有。 解读: 小区电梯广告、外墙广告收入归谁?物权法的规定并不明确,引发了一些矛盾纠纷。民法典草案明确,利用小区业主共有场所产生的收入属于业主共有。这将发挥定分止争的作用,维护业主合法权益。 3.禁止高利放贷 规定: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解读: 近年来,“校园贷”“套路贷”等频发,高利贷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民法典草案禁止高利放贷,表明了国家鼓励人们投资实体经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因高利放贷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4.保护个人信息 规定: 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完整版)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 1.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外圈人数÷4+1)2=N 2 最外层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1)×4 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2 =(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8人。 3.N 边行每边有a 人,则一共有N(a-1)人。 4.实心长方阵:总人数=M ×N 外圈人数=2M+2N-4 5.方阵:总人数=N 2 N 排N 列外圈人数=4N-4 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10-3)×3×4=84(人) (2)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人,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面有(M-1)人,后面有(N-M )人 (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N M -层。 总长/间隔+1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1)单边线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2)单边环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 总长=棵数×间隔 (3)单边楼间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4)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2倍。 :对折N 次,从中剪M 刀,则被剪成了(2N ×M +1)段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 2 12 12v v v v + (2)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追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追及时间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背离时间 (3)流水行船型: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顺流行程=顺流速度×顺流时间=(船速+水速)×顺流时间 逆流行程=逆流速度×逆流时间=(船速—水速)×逆流时间 (4)火车过桥型: 列车在桥上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所用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速度=(桥长+车长)÷过桥时间

行测常识判断(科技篇)

行测常识判断(科技篇) 在行测考试中,常识判断部分相对于其他板块而言最大的特点是涉及面广,测查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题目难易区分度明显,考生知识结构背景不同,擅长的方向不同,于是总会遇见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中公教育对常识判断部分中的科技常识高频考点进行了整理汇总,供广大考生参考. (1)自然科学:是形成体系的关于自然界的知识,它是由一系列概念、假说、原理、定律所构成的知识体系,它的诞生是16~17世纪间的事。 (2)复合工具:人类经过长期摸索,发明了用绑扎、粘合等方法,使以不同材料制成的几个部件组成一件工具,这就是“复合工具”,例如使石斧装上木柄,它的效能就好得多。弓和箭是旧石器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复合工具,它的出现大约在一万多年之前。 (3)自然哲学:是古希腊人的聪明才智在理性思维方面的表现。自然哲学就是研究自然界各种问题的学问。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丰富多彩,与后世自然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4)毕达戈拉派的自然哲学:古希腊以毕达戈拉为代表的派别认为,作为万物本原的应当不是任何一种具体的物而又为万物所具有、可以准确认识的东西。他们说这种东西就是“数”。数不仅是万物的本原,而且决定着万物的性质和状态,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都服从数。数其实只是物的属性,毕达戈拉派把物和数的关系弄颠倒了。 (5)四根说:是古希腊的恩培多克勒的哲学观点。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水、火、土、气这四种基本物质所构成,有如画家用几种颜色就能描绘出绚丽多彩的图画那样。四根说也就是早期的元素说。 (6)种子说:是古希腊的阿那克萨戈拉的哲学观点。他认为构成万物的是无限小的,种类又是无限多的“种子”。一些物由同类种子构成,另一些物则由多种类种子所构成,种子的结合与分离就是万物的变化。实物有生有灭,而种子则是永恒的。阿那克萨戈拉的说法比前人更进了一步。 (7)原子论的自然哲学:原子论是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最大成就之一。创始人是留基波,主要阐述者是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这个派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是肉眼看不见的物质微粒,其自身是密实的,不可分割的。它在种类上和数量上都是无限的,永恒的运动是原子的本性,自然界中的一切变化的实质就是原子的聚散和原子的运动。整个世界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古希腊原子论是现代原子学说的前身。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上课讲义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 整理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 1.能被2,3,4,5,6,整除的数字特点。 2.同余问题。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1,除以6余1,这个数字是?(4,5,6的最小公倍数60+1) 3.奇偶特性。奇±奇=偶奇±偶=奇偶±偶=偶奇×偶=偶奇×奇=奇偶×偶=偶;例:同时扔出A、B两个骰子,两个骰子出现的数字的奇为偶数的情形有多少种? 解析:偶×偶 C3.1*C3.1 + 奇×偶C3.1*C3.1+偶×奇C3.1*C3.1=27; 4.一个数如果被拆分成多个自然数的和,那么这些自然数中3越多,这些自然数的积越大。例如21拆分成3×3×3×3×3×3×3,比其他的如11×10要大。 5.尾数法。 ①自然数的多次幂的尾数都是以4为周期。3的2007次方的尾数和3的2007÷4次方的尾数相同。 ②5和5以后的的自然数的阶乘的尾数都是0。如2003!的尾数为0; ③等差数列的最后一项的尾数。1+2+3+……+N=2005003,则N是(); A.2002 B.2001 C.2008 D.2009 解析:根据等差公式展开N(N+1)=......6,所以N为尾数为2的数,所以选择A。 ④在木箱中取球,每次拿7个白球、3个黄球,操作M次后剩余24个,原木箱中有乒乓球多少个? A.246 B.258 C.264 D.272 解析:考察尾数。球总数=10M+24,所以尾数为4,选C。 6.循环特性的数字提取公因式法。

200820082008=2008×100010001(把重复的数字单独列出;列出重复次数个1;在这些1之间添加重复的数的位数-1个0) 7.换元法,整体思维。 8.等差数列。a1+a5=a2+a4; a11-a4=a10-a3; 9.逻辑推断。例:一架飞机的燃料最多支持6小时,去时顺风1500千米/时,返回逆风1200千米/时,飞多远必须返航? A.2000 B.3000 C.4000 D.5000 解析:中间值为3小时,但顺风时间<3,逆风时间>3;即去<4500,返回>3600,所以只有C项符合。 8.排列组合。 ①定义:N(M)-有序排列->排列问题;N(M)-无序排列->组合问题; ②计算方法:分类用加法,分步用乘法; ③调序法:顺序固定为题。例如6名学生站队,要求甲、乙、丙三人顺序不变,排法有多少种?解析:A6.6÷A3.3 ④插空法:如上题。第一名学生有4种选择,第二名有5种选择,第三名有6种选择,所以答案120。 ⑤插板法:适用于分配问题。例:10台电脑分给5个同学,每人至少一台,多少种分法? 解析:10台电脑9个空,在9个空中选4个板即可分成5份,所以C9.4即是答案。 ⑥其他公式:Cn.m=An/m!(n.m为下标n和上标m) Cm.n=C(n-m).n 9.集合问题。集合是无序的。 ①▲A+B=A∪B+A∩B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1.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 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2.庐剧为安徽省著名地方剧种,它是以大别山和淮河一带的山歌、民歌、门歌、花鼓灯 等民间歌舞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其创作、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称“庐剧”,已有近200年历史。 3.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立法主体共有四类: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代 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4.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 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实施行政许可的结果是,相对人获得了从事特定活动的权利或者资格。 5.《行政诉讼法》第32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 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6.《行政诉讼法》第19条规定,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管 7.我国民法通则将法人分为两类:一是企业法人;二是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 这是根据法人设立的宗旨和所从事的活动的性质所进行的分类。社会团体法人是指由自然人或法人自愿组成,从事社会公益、文学艺术、学术研究、宗教等活动的各类法人。社会团体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如人民群众团体、社会公益团体、学术研究团体、文学艺术团体、宗教团体等。 8.行政监察是国家行政系统内部由专门监察机关实施的,对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以 及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廉政、勤政和执法状况进行监督检查的一种职能活动。 纪检委是负责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 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0.恩格尔系数是反映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 指数都是股票价格指数 11.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 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基尼系数都超出0.4。

行测常识题库:基本法律常识汇总

行测常识题库:基本法律常识汇总 通过最新天津公务员大纲解读可以了解到,公务员考试行测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天津中公教育整理了天津公务员考试题库供考生备考学习。 (一)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了利益。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有四个:一方获得利益;他方受到损失;获得利益和受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没有合法根据。 (二)无因管理 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自愿管理他人事务或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行为。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有三,即为他人管理事务,有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没有法定的约定义务。 (三)要约和承诺 要约是指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所作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人称为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人则称为受要约人或相对人。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的法律效力在于一经承诺并送达于要约人,合同便告成立。 (四)善意取得 善意取得,指受让人以财产所有权转移为目的,善意、对价受让且占有该财产,即使出让人无转移所有权的权利,受让人仍取得其所有权。善意取得既适用于动产,又可适用于不动产。善意取得中的受让人需是善意的,不知出让人是无处分权人,否则不构成善意取得。善意取得基于占有的公信力,旨在维护交易安全。 (五)行政处罚的种类 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六)行政复议机关 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知识点全整理

进行这次整理得原因有二:一就是经过跟一些考友得交流发现,之前得帖子里面有一些错误,有可能给大家得复习造成麻烦,因此对目前发现得错误进行了改正。二就是不久前找版主申精得时候,版主说排版不够规范,比较零散,因此重新调整了一下字号与缩进。其实内容没有新东西,瞧过之前帖子得朋友可以不用再瞧这个了。?当然,错误还就是难以避免,如果发现有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一、逻辑层次与核心?行测逻辑与管理类联考逻辑差别不大,基本就是以概念→命题→推理→论证得层次来展开得.其中概念构成命题,几个命题构成推理,若干推理形成论证。因此,我们要从最基本得概念开始认识,逐步了解整个逻辑体系得大厦,这样学来得逻辑知识才就是牢固得。逻辑瞧似或高深、或绕弯,其实有两个核心技能如果掌握好,基本平踏所有问题。这两个技能就就是:矛盾判断与假言推理。相关知识会在后面介绍.?二、概念?概念就是逻辑得基本元素,离开概念,一切逻辑无从谈起。概念得逻辑定义就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得思维形式。用我们听得懂得话说,它就是一个名词或者一个短语。例如:苹果、月球、外星人、已故得美国总统、在比利时买巧克力得人等等。?关于概念,重要得知识就是它得外延与内涵。概念得内涵就是指思维对象得本质属性,也就就是我们从概念得字面上能够得到得信息。例如“月球”这个概念得内涵就就是太空中每个月绕地球转一圈得那个自然天体。概念得外延就是指所有具备这一本质属性得事物,从另一个角度描述,如果把概念瞧做一个集合,那么外延就就是这个集合内得所有事物。例如“苹果”这个概念得外延包括红富士、国光、熟透得苹果、未成熟得苹果等

等所有具备苹果本质属性得事物。?概念得内涵与外延之中,更加重要得就是外延,因为它与行测逻辑所要考察得推理密切相关。 三、命题?命题就是对思维对象就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所做得判断。因此命题又称为判断、断定,其实都一样。总而言之,它就是一个陈述句,或者反问句。例如:?钓鱼岛就是中国得固有领土。 难道中国梦就是不可能实现得吗??(一)逻辑变项 命题得思维对象称为命题得“主项”,如上述命题中得钓鱼岛、中国梦;具有或不具有得性质称为命题得“谓项”,如上述命题中得中国得固有领土、不可能实现得。可见,命题得主项、谓项各就是一个概念。我们将主项与谓项合称为“逻辑变项"。?(二)逻辑常项?逻辑常项就是命题中表达逻辑含义得词语,分为三种:联项、量项与模态。?联项就是指命题得性质,即肯定或否定.任何一个命题都有联项,如:?中国人就是很没道德得。(联项为就是)?逻辑判断并不难做。(联项为不)?马加爵杀人啦!(虽然字面上没有体现,但联项明显为就是)当命题复杂一点得时候,就要对数量上做一个限制,这就就是命题得量项,量项分为三种:全称、特称与单称。如:?所有中国人都就是很没道德得.(量项为所有,全称) 有些中国人就是很没道德得。(量项为有些,特称)?讹诈彭宇得那个老太就是很没道德得。(只说了一个人,单称) 当命题更加复杂得时候,还要对断定得强度做一个说明,即模态.模态也分三种:必然、可能与现实。如:?可能所有中国人都就是很没道德得。(全称可能肯定命题)?可能中国人就是很没道德得.(可能肯定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