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3.我们先看到了根

说课稿3.我们先看到了根
说课稿3.我们先看到了根

《我们先看到了根》说课稿

一、说教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引领学生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观察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并知道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熟悉的植物的变化过程进行教学,从根的生长,根的作用两方面,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在观察、预测、探究、分析、相互交流学习活动中,体会观察和研究方法,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认识植物的“模型”,为学生认识和研究其他植物奠定基础。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讲求实证的意识。

二、说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并且知道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2、通过观看讨论,让学生了解植物根的作用。

3、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的作用探究。

教学难点:根的作用探究。

三、说学法

用适宜的方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探究、合作的方法验证推测;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初步认识根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很大的作用,引入新知探究活动中。

2、观察活动

通过学生的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植物根的生长情况。

3、研究活动

通过观察、讨论、合作,初步认识根的作用,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4、拓展延伸

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掌握本节的科学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设计

《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提出本课的研究任务——植物根的生长变化和作用;问题提出后安排了第二部分探究活动——植物根的生长。这是一个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是前一课中学生观察的种子内容。因此前一节课的活动教师必须要组织好,并且教师自己也要跟着学生一起做实验;第三部分探究活动是研究植物根的作用。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供给学生思考植物根作用的路径。教师在组织学生研究根吸水的实验中既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很好的结合教材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有效的探究。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植物新生命的开始和种植我们的植物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对身边的植物并不陌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些。因此本课教学尽量丰富的教学资源,采用综合性学习手段,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实验的素养。 学习目标 1.知道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2.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3.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评价任务 1.通过观察认识植物根的生长特点。 2.通过实验认识植物根的吸水作用。 教学准备 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棵有根有叶的小

植物。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 2.生:思考后回答。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们种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 4.学生回答,师揭示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 二、观察植物根的生长 1.师:我们种下的四季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 2.生:观察自己在前几天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 3.师: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有什么发现呢? 4.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5.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三、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1.师: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 2.学生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4.师: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学生讨论后回答。(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6.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植物的根还有什么作用?实验步骤如下: 参看教材第8页内容,教师边讲边操作。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③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试管口塞上些棉花,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并在水面处做好标

6.1平方根第三课时教案

学科:数学授课教师:年级:七总第14课时课题 6.1平方根(三)课时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平方根的概念,明确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之间的联 系和区别; 2、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理解开平方运算 和乘方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使用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思考归纳 导入概念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这个数是多少? 学生思考并讨论,使学生明白这样的数有两 个,它们是3和-3.受前面知识的影响学生可 能不易想到-3这个数,这时可提醒学生,这 里的这个数可以是负数.注意中 括号的作用. 又如:,则x等于多少呢? 给出平方根的概念: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即:如果=a, 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例如:3的平方等于9,9的平方根是3, 所以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观察:课本中的两个图描述了平方与开平方互 思考题是引入 学生完成课本的填表练习 这个思考题是引 入平方根概念的 切入点,要让学 生有充分的时间 进行思考和体 验. 在等式中求 出x的值,为填 表做准备. 通过填表中 的x的值,进一 步加深时“两个 互为相反数的平 方等于同一个 数”的印象,为 平方根的引入做 准备. 教学中可以

为逆运算的运算过程,揭示了开平方运算的本质. 让学生体验平方和开平方的互逆关系,并根据这个关系说出1,4,9的平方根. 注意: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建立平方根的概念,先不引入平方根的符号,给出的数是完全平方数. 例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 100 (2)(3)0.25 建议教师要规范书写格式。规范书写格式 引导学生通过查 阅资料等方式, 了解平方根产 生发展的过 程.(通常称为 平方根.在研究 有关n次方根的 问题 3表示+3和 一3两个数.这 种写法学生不太 习惯,在以后的 教学中宜不断提 到。 讨论归纳 深化 概念按照平方根的概念,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下列 问题: 正数的平方根有什么特点?0的平方根是多 少?负数有平方根吗? 建议: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a中的a和x 的取值范围和取值个数得出. 根据上面讨论得出的结果填课本166页的表. 注:学生刚开始接触平方根时,有两点可能不 太习惯,一个是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即正数进 行开平方运算有两个结果,这与学生过去遇到 的运算结果惟一的情况有所不同,另 一个是负数没有平方根,即负数不能进行开平 方运算,这种某数不能进行某种运算的情况在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中一 般不会遇到(0作除数的情况除外).教学时, 可以通过较多实例说明这两点,并在本节以后 的教学中继续强化这两点. 引入符号: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可用表示; 正数a的负的平方根可用-表示.例如…… 思考:表示什么意思,这里的x可取什么 样 体会分类思想

《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反思.

《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反思 2010-06-30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反思1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观察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并知道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熟悉的植物的变化过程进行教学,从根的生长,根的作用两方面,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在观察、记录、预测、整理分析数据、相互交流学习活动中,体会观察和研究方法,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认识植物的“模型”,为学生认识和研究其他植物奠定基础。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讲求实证的意识。 相关专题:尚无数据 《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反思2 上完这一课,我体会到在教学工作中要有所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注重教学创新,教师的教学创新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得出新成果的一种教育手段,教育创新要有具体的实施目标,实施措施,不能搞教条主义,要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改革课堂教学。 教学中要有新观念,新方法,教法和学法要有自己的创新理念,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不满足于书本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科学课教学创新不《我们先看到了根》能离开基础知识的传授。 《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反思3 上完这一课,我体会到在教学工作中要有所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注重教学创新,教师的教学创新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得出新成果的一种教育手段,教育创新要有具体的实施目标,实

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先看到了根》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先看到了根》教 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 、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

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 2、生:思考后回答。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们种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 4、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 二、(观察活动)观察植物根的生长 、师:我们种下的四季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 2、生:学生观察自己在前几天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 3、师: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有什么发现呢? 4、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5、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三、(研究活动)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师: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七年级数学下册6.1平方根第3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6.1 平方根(第3课时) 教学内容 一、情境导入 思考: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这个数是多少? 讨论:这样的数有两个,它们是3和-3. 注意(-3)2=9中括号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1. 平方根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平方根.即:如果x 2=a ,那么x 叫做a 的平方根.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例如:±3的平方等于9,9的平方根是±3,所以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2. 观察 下图描述了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的运算过程,揭示了开平方运算的本质.根据这个关系说出1,4,9的平方根. 学生根据图中的关系回答. 例4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 100 (2) 16 9 (3) 0.25 (注意书写格式) 3. 按照平方根的概念,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1)正数的平方根有什么特点?0的平方根是多少?负数有平方根吗? (2)一个是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即正数进行开平方运算有两个结果,一个是负数没有平方根,即负数不能进行开平方运算,符号:正数 a 的算术平方根可用a 表示;正数A 的负的平方根可用-a 表示. 归纳: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而它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联系在于正数的负平方根是它的算术平方根的相反数,根据它的算术平方根可以立即写出它的负平方根.

三、小结 1.什么叫做一个数的平方根? 2.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有什么规律? 3.怎样求出一个数的平方根?数a 的平方怎样表示? 四、作业 教材P47、P48习题6.1第4、8、9、10、11、12题. 教学反思: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3课《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3课《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提出本课的研究任务:植物根的生长变化和作用。问题提出后接下来安排了大量主题研究活动1.植物根的生长。这是一个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是前一课中学生观察的种子内容。因此前一节课的活动教师必须要组织好,并且教师自己也要跟学生一起做实验。 2.研究根的作用。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供给学生思考植物根作用的路径。教师在组织学生研究根吸水的实验中要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很好的结合教材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有效探究。 【教学背景】 本课的教学,老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熟悉的植物的变化过程进行教学,从根的生长,根的作用两方面,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和研究。通过让学生在观察、记录、预测、整理分析数据、相互交流学习活动中,体会观察和研究的方法,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认识植物的“模型”,为学生认识和研究其他植物奠定基础。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讲求实证的意识。 【学情分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引领学生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 观察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 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 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过程, 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 ----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 并知道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 本节课教学设计, 主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联系学生熟悉的植物的变化过程进行教学,从根的生长,根的作用两方面,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在观察、预测、探究、分析、相互交流学习活动中,体会观察和研究方法,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认识植物的“模型”, 为学生认识和研究其他植物奠定基础。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学科

三年级科学下册 我们先看到了根 1教学反思 教科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我们先看到了根 上完这一课,我体会到在教学工作中要有所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注重教学创新,教师的教学创新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得出新成果的一种教育手段,教育创新要有具体的实施目标,实施措施,不能搞教条主义,要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改革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学中要有新观念,新方法,教法和学法要有自己的创新理念,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不满足于书本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科学课教学创新不能离开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有在充分掌握了基础知识的条件下,才能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当代科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发潜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创新能力。但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经验、知识构架的不同,还需要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创新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创新中注意层次,普遍开发。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和能力。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观察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并知道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熟悉的植物的变化过程进行教学,从根的生长,根的作用两方面,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在观察、记录、预测、整理分析数据、相互交流学习活动中,体会观察和研究方法,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认识植物的“模型”,为学生认识和研究其他植物奠定基础。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讲求实证的意识。

6.1平方根第三课时教案

学科:数学授课教师:年级: 704 班 课题 6.1平方根(三)课时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平方根的概念,明确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之间的 联系和区别; 2、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理解开平方运 算和乘方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教学难点 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使用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引入 (二)导入概念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这个数是多少? 学生思考并讨论,使学生明白这样的数有两个,它们是3和-3.受前面知识 的影响学生可能不易想到-3这个数,这时可提醒学生,这里的这个数可以 是负数.注意中括号的作用. 又如:,则x等于多少呢? 给出平方根的概念: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 根.即:如果=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例如:3的平方等于9,9的平方根是3,所以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 算. 观察:课本中的两个图描述了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的运算过程,揭示了 开平方运算的本质. 让学生体验平方和开平方的互逆关系,并根据这个关系说出1,4,9的平方 根. 注意: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建立平方根的概念,先不引入平方根的符号,给 出的数是完全平方数. 例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 100 (2)(3)0.25 思考题 是引入 学生完 成课本 的填表 练习

(三)例题讲解 (四)巩固练习 (五)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六)平方根的性质解;(1)∵(±10)2=100 ∴100的平方根是±100 课本练习 引入符号:正数a的算术方根可用表示;正数a平的负的平方根可用-表示. 思考:表示什么意思,这里的x可取什么值 答:a大于或者等于0 归纳: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0的平方根是0 负数没有平方根 规范书 写格式 (七)应用 (八)练习例3:课本第166页的例5,求下列各式的值。(1),(2)-,(3)(4), 课本练习 课堂小结1、什么是平方根 1、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2、平方根的性质 4、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 作业布置课本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平方根》第3课时参考教案

6.1平方根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平方根概念的形成过程,了解平方根的概念,会求某些正数(完全平方数) 的平方根. 2.经历有关平方根结论的归纳过程,知道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平方根的概念. 2.难点:归纳有关平方根的结论. 三、合作探究 (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 1.填空:如果一个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2.填空: (1)面积为16=; (2)面积为15的正方形,≈(利用计算器求值,精确到0.01). 3.填空: (1)因为1.72=2.89,所以2.89的算术平方根等于,=; (2)因为1.732=2.9929,所以3的算术平方根约等于,即≈. (二)什么是平方根呢?大家先来思考这么一个问题. (三)如果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9,这个正数是多少?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这个数是多少? 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类似,(指准32=9)我们把3叫做9的平方根,(指准(-3)2=9)把-3也叫做9的平方根,也就是3和-3是9的平方根(板书:3和-3是9的平方根). 我们再来看几个例子. (师出示下表)

同学们大概已经明白了平方根的意思.平方根的概念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是类似的,谁会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平方根? 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 大家把平方根概念默读两遍.(学生默读) 平方根概念与算术平方根概念只有一点点区别,哪一点点区别? 四、精讲精练 例1、求下面各数的平方根: (1)100;(2)0.25;(3)0;(4)-4; (1)因为(±10)2=100,所以100的平方根是+10和-10 (2)(±0.5)2=0.25,所以0.25的平方根是+0.5和-0.5 (3)0的平方是0,所以0的平方根是0 0的平方是0正数的平方是正数,负数的平方还是正数,所以任何数的平方都不会等于-4.这说明什么? 从这个例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稍停片刻)正数有几个平方根?0有几个平方根?负数有几个平方根? 小组讨论: 正数有平方根(板书:正数有两个平方根). 平方根有什么关系? 0的平方根有个,平方根是.负数平方根 大家把平方根的这三条结论读两遍. 精练 1.填空: (1)因为()2=49,所以49的平方根是; (2)因为()2=0,所以0的平方根是; (3)因为()2=1.96,所以1.96的平方根是;

我们先看到了根说课稿

《我们先看到了根》 说课稿 董封中心小学范军军 一、说教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引领学生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观察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并知道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熟悉的植物的变化过程进行教学,从根的生长,根的作用两方面,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在观察、预测、探究、分析、相互交流学习活动中,体会观察和研究方法,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认识植物的“模型”,为学生认识和研究其他植物奠定基础。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讲求实证的意识。 二、说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我确定的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并且知道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2、通过观看讨论,让学生了解植物根的作用。 3、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的作用探究。 教学难点:根的作用探究。 三、说学法 用适宜的方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探究、合作的方法验证推测;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初步认识根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很大的作用,引入新知探究活动中。

2、观察活动通过学生的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植物根的生长情况。 3、研究活动通过观察、讨论、合作,初步认识根的作用,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4、检测小结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掌握本节的科学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我们先看到了根》 教学反思 董封中心小学范军军根据我对教材理解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我设计了三个活动来完成本节目标,即导入活动、观察活动和研究活动。在导入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认识根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到底有哪些作用激发学生去探究的欲望;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先通过猜测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这是先长根还是先长茎和叶,进而通过观察去认识植物是长根再长茎和叶;在研究活动中,通过问题的设疑让学生先知道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进而观看视频,认识到根不仅有固定植物的作用,还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足和我本身的准备不充分,有些环节就一笔带过,如让学生猜测根、茎和中谁先长出来;学生的小组探究活动流于形式,只有及少部分学生能够说出来;课件在制作复制过程中出错;都是还不能真正调动起来学生的积极学习的兴趣等等。 上完这一课,我体会到在教学工作中要有所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注重教学创新,教师的教学创新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得出新成果的一种教育手段,教育创新要有具体的实施目标,实施措施,不能搞教条主义,要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改革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学中要有新观念,新方法,教法和学法要有自己的创新理念,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不满足于书本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科学课教学创新不能离开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有在充分掌握了基础知识的条件下,才能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当代科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发潜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创新能力。但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经验、知识构架的不同,还需要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创新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创新中注意层次,普遍开发。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自

我们先看到了根教案及反思

3、我们先看到了根 【教学背景分析】: 经过调查,大多数农村孩子(即使是城市孩子在开学初都有过在校园拔草的经历)都是拔过草或其他植物的,有着对根的初步认识,所以可以直接切入研究根的作用。。安排在学生杯子观察根发育实验发芽明显、凤仙花发芽后。大概在上次课10天后。(当然各地区根据当地温度,种植时期可灵活安排。如果当地气候比较冷,可把此项活动稍微靠后安排,先安排上后两个单元,也可以穿插上。)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菜豆或其他较大易发芽的种子,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评价:你怎样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水的重要作用?(要求能说出实验方法和数据)

教学建议:没有条件的学校做一组根作用的演示实验放教室里让学生观察也可以。在第一环节进行汇报植物的种子发育过程时可以讨论下学生种下了几粒种子,出苗的有多少,讨论下为什么有的种子没有发芽。引导学生要适量浇水,不能过多,过少,适当施肥。 布置作业:继续坚持观察凤仙苗的生长,进行记录,及时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我们先看到了根》的教学反思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观察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并知道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熟悉的植物的变化过程进行教学,从根的生长,根的作用两方面,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在观察、记录、预测、整理分析数据、相互交流学习活动中,体会观察和研究方法,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认识植物的“模型”,为学生认识和研究其他植物奠定基础。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讲求实证的意识。 上完这一课,我体会到在教学工作中要有所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注重教学创新,教师的教学创新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得出新成果的一种教育手段,教育创新要有具体的实施目标,实施措施,不能搞教条主义,要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改革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学中要有新观念,新方法,教法和学法要有自己的创新理念,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不满足于书本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年级科学下册 1.3《我们先看到了根》教案 教科版

3.我们先看到了根 【教材分析】 本课共两页,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提出本课的研究任务:植物根的生长变化和作用。问题提出后接下来安排了量大主题的研究活动一、植物根的生长。这是一个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是前一课中学生观察的种子内容。因此前一节课的活动教师必须要组织好,并且教师自己也要跟学生一起做实验。二、研究根的作用。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供给学生思考植物根作用的路径。教师在组织学生研究根吸水的实验中要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很好的结合教材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有效探究。 【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老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熟悉的植物的变化过程进行教学,从根的生长,根的作用两方面,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在观察、记录、预测、整理分析数据、相互交流学习活动中,体会观察和研究方法,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认识植物的“模型”,为学生认识和研究其他植物奠定基础。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2.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3.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和方法: 1.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作出有依据的预测,并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并能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难点: 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是采用讲授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 谈话: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 生思考后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们种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 揭示并板书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 二、(观察活动)观察植物根的生长 我们种下的四季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 学生观察自己在前几天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 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第三课我们先看到了根(说课稿) 教科版

我们先看到了根 一、使用教材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二、实验器材 自制教具:用一次性筷子模拟制作植物的根、自制营养水培溶液 实验器材:花盆、土壤、水槽、烧杯、摄像头、各种植物种子、量筒、芹菜植株两棵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 1、教材设计实验播种凤仙花的种子,观察其发芽先生长什么?此实验引发学生质疑:是不是所有植物的种子发芽都先长根?是不是所有植物的根都向下生长?根的生长方向会不会与种子种孔的方向有关?于是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实验材料结构化,实验方式结构化,最终证明无论是什么种子,无论怎么播种,都是先长出根,根总是向下生长。 2、教材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分析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这个设计不科学、不直观。我设计根的作用的模拟实验,突破难点。 3、改进教材设计的根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实验。用量筒替换试管,加入加了营养液的对照组进行实验,效果一目了然。 四、实验原则

结构化原则 五、实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2、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3、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过程与方法 1、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2、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3、根据已有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 4、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5、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2、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六、实验教学内容 探究种子发芽先生长什么?探究根的作用。

七、实验教学过程 ①课前实验,探究种子发芽先生长什么? ②课上交流课前实验现象及结果。 ③探究根的作用。 八、实验效果评价 1、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当学生看到凤仙花种子发芽先长出了根,与他们的预测大不相同时,他们不是盲目接受,而是提出质疑:是不是所有植物的种子发芽都先长根?是不是所有植物的根都向下生长?根的生长方向会不会与种子种孔的方向有关?这可能是教材编辑所没有预料到的,但这确实是教材的缺陷。 2、提升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解释质疑,对比和结构化的思想已经悄然根植于在他们大脑里。 【说课文稿】 在体验探究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我们先看到了根》实验教学说课 一、以学定教说策略 《我们先看到了根》一课,选自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先看到了根》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3、我们先看到了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 1、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 2、生:思考后回答。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们种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 4、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

二、(观察活动)观察植物根的生长 1、师:我们种下的四季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 2、生:学生观察自己在前几天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 3、师: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有什么发现呢? 4、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5、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三、(研究活动)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师: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4、师: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生:讨论后回答。(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6、师: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植物的根还有什么作用?实验步骤如下:参看P8页书上的内容,教师边讲边操作。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③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试管口塞一些棉花,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④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7、师:过几天,试管中的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 8、师:(总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作业布置】: 家庭实验:参看P8页书,制作一个“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实验装置,并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水量的变化。

三年级科学下册 我们先看到了根 2教案 教科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我们先看到了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并且知道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根的作用。 3.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指导观察种子萌发先长根的变化过程。 2.指导学生进行“根的作用”的实验操作。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自己准备一张大白纸 2.为每组学生准备:1支试管.植物油.带根的新鲜芫荽。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通过我们的精心培育,凤仙花的种子终于发芽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是怎样的? 2.板书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 (二)探究新知 1.指导学生认识植物根的生长 (1)思考:植物的根茎叶谁先长出?每粒种子都一样吗? (2)思考:根向什么方向生长?与种子放置的位置及方向有关吗? (3)学生思考并小组交流,并把交流结果写在大白纸上。 (4)让学生把自己精心种植在玻璃杯中的种子摆出来,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 (5)小组交流观察意见 (6)小组汇报: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与种子放置的位置没有关系。 2指导学生探究根的作用 (1)思考:平时浇花时,为什么常常把水浇在土壤? (2)学生思考并交流意见

(3)实验过程 ①在试管中装上适量的水,把新鲜的带根的芫荽插入试管中。 ②将芫荽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③在水面上滴几滴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上记号。 ④观察试管中水位有什么变化。 (4)实验操作: (5)汇报观察到的现:试管里的水变少了,水位下降了。 (6)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并汇报情况。 (7)到校园的生态园里,试着拔一棵野草,感觉很用力,什么原因呢? (8)学生交流分析情况。 (9)小结: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三)拓展延伸 1.在河堤旁、在戈壁滩上,往往会栽一些杨柳树,为什么? 2.在一些水土容易流失的河堤旁山坡上,为什么要提倡植树种草?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第三课我们先看到了根(说课稿) 教科版

我们先看到了根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一、使用教材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二、实验器材 自制教具:用一次性筷子模拟制作植物的根、自制营养水培溶液 实验器材:花盆、土壤、水槽、烧杯、摄像头、各种植物种子、量筒、芹菜植株两棵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 我们先看到了根1名师教案 教科版

我们先看到了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 1.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 2.生:思考后回答。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们种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 4.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 二、(观察活动)观察植物根的生长 1.师:我们种下的四季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 2.生:学生观察自己在前几天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 3.师: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有什么发现呢? 4.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5.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三、(研究活动)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师: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4.师: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生:讨论后回答。(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6.师: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植物的根还有什么作用?实验步骤如下: 参看P8页书上的内容,教师边讲边操作。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③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试管口塞一些棉花,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④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7.师:过几天,试管中的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 8.师:(总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作业布置】 家庭实验:参看P8页书,制作一个“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实验装置,并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水量的变化。 【板书设计】 3.我们先看到了根 固定植物 植物根的作用 吸收水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