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瓷器鉴定的要领(免费版)

元明清瓷器鉴定的要领(免费版)
元明清瓷器鉴定的要领(免费版)

元明清瓷器鉴定的要领

【孙瀛洲】

(一)造型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

仿制古陶瓷,往往得其形似而失其神华采,能效其隽秀,未必能学其古拙。因为一件器物的创作,与当时人们的博中生活习惯、审美标准以及技术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陶瓷器在纹饰、胎釉等方面均能博体现各时代的特色,但造型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若能善于识别其形中博状和神态,就可以在鉴定工作中掌握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

观察器形首先要华对历代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陶瓷器的形状,大体是古时简朴,随同时代的演进而渐趋繁复博华。以元、明、清三代造型而论,元代造型大多较为钝重稚拙,无论青、白瓷器都比中物一般宋、明瓷器显得突出。尤其是日常应用的坛、罐、瓶、壶及盘、碗等一般物中器物,常见有相当大的器形。例如传世的元青花与釉里红大碗有口径达42厘米,博华青花和釉里红大盘的口径也在45~58厘米左右。由于胎体厚重,烧制不易,难免有翘棱博物、夹扁、凹心、凸底等变形的缺陷,因而过去文献多有元瓷粗率之论,其实这是不博够全面的。元瓷纹饰之丰富多采,固不侍言,即以大盘造型而言,十二瓣板沿花口的多是花博口花底(口、底均为十二瓣花形),足见当时制作认真,虽底足之微也不轻易放过华。此种作法到明代永、宣以后便不复见(永、宣只见有花口花足的把碗和博华中型碗、洗,而无花足盘)。

永乐时一般盘、碗的底心也多是外凸内凹,圈中足较元代放大,显得格外平稳。特别是胎土陶炼精细,造型轻重适宜。永乐时期另有一华物种纯白脱胎带暗花的器皿,胎体非常轻薄,清代人形容它曾有所谓“只恐物中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诗句。这种“薄如卵幕”的瓷器,造型精美,都是盘中博、碗之类,后世虽有仿作,但在暗花纹饰的技巧上仍有所不及。宣德瓷器的造型种类更加繁中华多,无论盘、碗、杯、壶、罐、瓶等制作都非常精致,而且能独出心裁,锐意创新,如物中“无挡尊”可称是空前之作,除乾隆时曾经仿制外,后世很少有此种仿品。目华中前传世品中常见的永、宣时期造型有:鸡心碗、花浇、僧帽壶、长圆腹执壶(流口为葫芦形华)、天球瓶、扁腹绶带葫芦瓶、四季委角兽耳瓶和菱花式洗、菱花式把碗等。至成化时中物期在瓷质方面精益求精,造型唯重纤巧,而且也无大器。弘治传世瓷器虽物华不多,但以黄釉双耳罐、碗著称于世。正德时期最突出的造型有笔架、插屏、墩式碗、华博磨盘式香盒、七孔出戟圆腹高足瓶等。嘉、万以后造型渐趋复杂,在器形上有很多中博创新之作,文献上有所谓“制作益考,无物不有”的记载。只以文具一项来说,就有笔架、物中笔盒、笔洗、水丞、砚台、颜色碟、颜色仓(俗称温盂)、印盒等多种多样。更有大鱼博物缸、大罐、大瓶、大盘(嘉靖黄地青花大盘口径有达80厘米

的)等,器物博形之巨尤胜过元代;其他如镂空瓶、壁瓶、捧盒、方斗杯、灯台、绣墩等不胜华博枚举。可以说在风格上厚重古拙与轻盈华丽兼而有之,只是比起永、宣、成时期的作品来未华物免粗制滥造。

清代无论在器形或种类方面均显著增多,并且制作精巧。物华其中以康熙时期创新之作独树一帜。琢器中如琵琶尊、马蹄尊、象腿尊、凤尾尊、观音尊、中太白尊、苹果尊、杏叶尊、棒棰瓶、布布橙、倒载、柳叶以及凸腹花觚等都是物中前代少有的器形。雍正时期在器形的创作方面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双陆尊华博、三羊尊、虬耳尊、鹿头尊、络子尊、牛头尊、蒜口绶带如意尊、撇口橄榄瓶物中、太白坛、菊瓣盘等。尤其是所仿宋代名窑及永、成瓷器不仅胎釉、纹饰维妙中华维肖,而且在造型上更足以乱真。乾隆时期比较突出的造型有转颈瓶、转心瓶、转带瓶华博、花篮、扇子及书式印盒、书式金钟罩等。这一时期无论创新、仿古都达华到了高潮,所仿铜、石、漆、玉、竹、木器以及象生物品均十分相似。到了嘉庆、道光华博以后,则大多因袭旧制,很少见有创新之作。造型从精美蜕变为粗笨,已逐渐失去物博前期的优秀传统。例如玉壶春瓶的造型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区别并不显著中,以后渐渐变得笨拙,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竟变成短颈丰腹的矮粗形式,造型博物远不及以前那样精美秀丽了。

知道了元、明、清瓷造型的基本特点物博之后,进而还需掌握观察造型的方法。一般首先要注意口、腹、底三部分。很多同类的物器皿乍看外表极为相似,仔细观察这三个部分,便可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明代中华物期瓶、壶、罐一类的琢器造型,多在腹部留有明显的接痕,而清代以后制品由于旋削细物致,此种接痕多不明显。如此所谓一线之差,往往在断代辨伪的工作中起着相当重中物要的作用。又如元代大盘盘身弧度较小而浅,明代永、宣大盘盘身弧度稍大而微深,前华中者底小,后者底大。特别是永乐造型,无论大小盘、碗多是器心下凹,器底心凸起,而华且足内墙向外稍撇,较外墙约矮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其他如明末清初许多民窑盘、碗中博底常有明显的轮状旋削痕(即所谓“跳刀”),而在官窑瓷器中则极为少中物见。至于康熙大盘有些是双圈底,民窑三彩平底器物下面多有“麻布纹”,也博华是当时造型上比较常见的特征。文物工作者在鉴别新旧真伪时每以这些作物博为一部分依据。

有些时代接近或后世所仿前代的精品,由于纹饰画法和华胎釉原料前后相似,常常很不容易区分。例如永、宣青花撇口碗多在碗里绘三中华层纹饰,碗外绘四层纹饰,而且乍看胎釉也大致相象,都是撇口圈足。然而如仔细加以华对比,便会发现他们之间的重要区别在于碗腹下部收敛程度有所不同,即永乐碗腹较丰满,华博宣德碗腹微削。雍正时期所仿的成化青花撇口碗,也是在造型上存在着碗中博腹微削的缺点。这些细微的差别,是根据实物仿制时,因成型、烧窑等技术条物中件所限,或偶然忽略而造成的破绽(仿品的器形往往与真品器形或多或少都有博所区别,因仿制时虽按真品原器制造,在未烧前与真器原形尽同,但经过高温烧成后,物博其形与真器原形在某些地方就有差别。这可能是由于原料的配制和提炼的精粗不一致,物华而经高温后纵横收缩膨胀的结果,为鉴别器形的关键)。至于有些仅凭

传中博闻或只靠臆测而制成的仿品,如后世所仿的各式各样的所谓“永乐压手杯”之类,在造型上中华更是愈变愈奇(自嘉、万间开始越仿越大,甚至后来的已不成杯而变为大碗),只要见过真博物的实物,自然就不致妄断臆测。

(二)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纹饰与色彩

陶瓷器上的华物纹饰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由于绘瓷原料与技术的不断丰富和改进物中,无论在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方面都有其不同时期的水平和特点,因而也成为中华划分时代、鉴别真伪的一条有力线索。

大体说来,瓷器纹饰的发展过程不外华中是由简到繁,由划印贴刻到雕剔描绘,由单纯一色到绚丽多彩。例如元瓷上惯用的变形物中荷花瓣(俗称“八大码”)图案,就是在晋瓷纹饰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尤其元代青花、釉物中里红等釉下彩的出现,开辟了瓷器装饰的新纪元,打破了过去一色釉的单调局面。明、中清以后各种色彩的发明更丰富了瓷器的装饰,而每一种装饰方法的出现都有其产生、成长、中博发展过程,因此也可据以推断器物年代的远近。如早期的青花、釉里红因为尚未充分掌华中握原料的特性,所以在元代制品中颜色美丽的较少,而且釉里红中常有色调灰暗或变为华物绛褐或灰黑色甚至流散的缺点。但大部分成熟的元代青花、釉里红纹饰布华物局都非常美观,图案不仅重视主次协调,而且惯用多层连续的花边纹饰,无论山石、花物中卉多在外留有一圈空白边线不填满色,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至明代中期以后中此种画法渐绝,虽间或采用,但为数不多。此外由于原料成分的限制,在博华画法上也各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如元末明初有些使进口青料的瓷器,虽以颜色浓艳渲赫一时博华,但色调极不稳定,很不适于画人物,因而在元代纹饰中画人物的较少,也有华博所谓“元代人少,永乐无人,宣德女多男少”的说法。至于成化斗彩,虽然色泽鲜明,中晶莹可爱,却也受原料和技术的限制而有所谓“花无阴面,叶无反侧”的缺点,而且画华博人物不论男女老少,四季均着一单衣,并无渲染的衣纹与异色的表里之分。类似这些就物中表现为纹饰上的时代特征,往往为后世仿品所忽略,倘能加以注意,自然中博对于鉴别真伪会有一定的帮助。

另外,在施用的彩色方面也可以找到一些时代上博中的区别,如根据现在掌握的实物资料看,成化彩绘中没有黑彩,当时除用釉下钴画中华蓝线外,还用红、赭色描绘轮廓线。假如我们遇到一件釉上黑轮廓的成化彩瓷博华器,就应该怀疑它是不是真实可靠,因为黑轮廓线的应用最早不超过正德博初期。其他如粉彩的出现,现知不会早于康熙晚期,当然也很难令人相信施有粉彩的仿明瓷物中器不是赝品了。

至于乾隆时期由于大量使用洋彩,并且吸取了西方纹饰图案的装饰方中博法,有些作品但求笔法线条精细与纹饰奇异,从而有部分花样失掉了固有的民中物族风格。这种瓷以乾隆中期以后的制品较多。其他如明代正德时期的官窑瓷器中多博中有用阿拉伯文字作装饰的。清代外销瓷器中也有画着西洋纹饰

图案的,都物华是比较别致的一种装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用文字作为瓷器装饰的特华中点上,明、清两代制品仍有所不同。如明代瓷器有写梵文、经语、百福、百寿字的物博,而用大篇诗、词、歌、赋以及表、颂等作装饰文字的则是康熙时期的创作。例如“赤”、“腾王阁叙”、“前后出师表”、“圣主得贤臣颂”等,此种只有文中博字而无图画的器皿历朝很少仿制。物壁赋

明确这一点,对判断时代和辨别真伪的具体工作华,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根据纹饰的笔法同样也可看出时代特征。物中例如康熙瓷器由于当时对绘瓷方法十分重视,因而官、民窑瓷器在这方面的成就都非常中物可观,而且瓷器上的图案纹饰多是模仿名画家的笔法。只以画树方法而论,康熙枝干喜中用披麻皴,显得老笔粉披、奔放有力,而雍正彩所绘枝干只是描绘皴点,博物工力虽细,但笔力纤弱,索然乏味。若能仔细从它的起落转折等处看清笔法,自然物中会有助于我们的鉴定工作。至于明、清官窑纹饰多较为工整而板滞无力,民窑纹饰物则气韵生动而粗放不羁,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特点。不过,在官窑中又有所谓“钦限、部博物限”之分,民窑瓷器中往往也有近似官窑的作品,这种以清代带私家堂款者居多。物中

提到官、民窑瓷器,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所谓“官窑龙五爪,民窑龙中物三爪或四爪”的问题。这种封建社会的典型纹饰,一般说来固然也提供给我们一条博华判断真伪和区分窑口的线索,然而并非是绝对的。相反,在民窑瓷器中既有五爪龙中物的纹饰,而官窑瓷器画三爪、四爪龙的作品也不是没有的。例如“宣德官窑青花海水龙纹天中博球瓶”及大量的“康熙官窑青花鱼龙变化折沿洗”等均画三爪龙,“康熙博官窑绿地素三彩云龙纹文具盒”画四爪龙。而元代民窑青花纹器皿则三爪、四爪、五爪博者均有,并且明、清民窑瓷器中也不乏此种例证。

官窑瓷器上的纹饰往往还与当时最中物高统治者的爱好和意愿分不开。如明嘉靖皇帝迷信道教,于是多喜用八卦华、仙、云鹤一类的图案作装饰。清道光皇帝嗜爱鸟、犬、草虫,因而这一博类的画面也出现得较多。又如清代有赏赐瓷器之风,举凡雍、乾、嘉、道、咸五朝皇帝所赐中物群臣的瓷器,照例是以白地青花莲为主要纹饰,并以海水纹饰绘瓶口者为博华多(此种赏瓶通身共有九层花纹)。使用这种纹饰的含义,据说是表示为官以中物清(青、清同音)白为重,莲是廉(莲、廉同音)洁,海水是象征四海升平之中博意。其他如一桶(统)万年(万年青)、二蟹(甲)传芦(胪)、三羊(阳)开泰、四十六华博子、五伦图、六国封相、七珍、八宝、九莲登、百福、百寿、红蝠(洪福)齐中华天等,类似这些充满封建迷信色彩的纹饰,在明、清瓷器上出现的很多,如能进一华博步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对于我们掌握其发展规律大有裨益。

此外,如某些常用的瓷中华器纹饰在同时代的银器、漆器、铜器乃至织绣等方面得到有力旁证的事例也屡见不鲜。若能华博举一反三,互相印证,往往能发现时代特征,找出共同的规律,而对于历代瓷

器纹饰中华博较为突出的时代特征尤其需要了如指掌。例如元瓷的变形荷花瓣和山石花朵不填满色的华中画法,永、宣瓷的牵牛花与海水江芽,正德瓷的回文的行龙穿花,嘉、万华瓷的花卉捧字和道教画,康熙瓷的双犄牡丹和月影梅花,雍正瓷的过枝花与皮博球花,以及乾隆瓷的万花堆和锦上添花等纹饰,在决疑辨伪中有重要作用。

总之,观物中察瓷器纹饰既要考虑到它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色到多彩的发展过程,也要留意博其题材内容、笔法结构以及时代风格和所用材料,并且多参考其他旁证,方可得出初步认识中,当然还不能执此一端即轻下结论,因为后世利用所谓复窑提彩、旧胎刻填加彩、加暗花等华种种手法制成的仿品,往往足以乱真。必须进而结合其他方面的特征,作全面的分析研究。华博

(三)掌握住明、清两代款识的规律

根据款识以定瓷器之新旧真博中伪,是鉴别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今日的传世品和仿品以明、清两代瓷器居多,物华而明、清官窑绝大部分都有年款,并且各有其特征。只以明代款识而论,就有所谓中华“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一类的说法。因博物此研究各代款识,首先要注意其笔法,如横、竖、撇、捺、勾、挑、点、肩等八笔的特华物征,都须认真加以领会和对比,以有助于识别真伪。由于每个人的书法不同,写官华中窑款的字体又必须经过选择,具有一定的水平,因而写仿款的人势必谨慎地摹仿,博华惟恐有不似之处。既然过于谨慎,就难免失于局促,笔法也不容易自然生动。这种破绽,只物中有多结合实物反复印证方能看出。

然而,只靠这一方面的研究仍嫌物博不足,尤其是元代以前瓷器并无正式官窑年款。虽然根据文献记载,北宋曾有物博带“景德年制”四字的瓷器,但未见实物。只见过耀州窑有印着“大观”、“政和”字物样的碎片,元代也只有带“枢府”、“太禧”以及干支的器皿,且为数甚博华少。明清两代纵有款识,而晚清及民国所仿字体十分逼真,极难识别,必华须同时详较其字体及位置,方不致发生错误。例如永乐年款以现有实物来说,只见到圆器上物有四字篆款写、刻或印在器里部的中心,而文献上还有六字款的记载,但无实物,并且在琢博物器上也未见过带年款的器皿,不过仿器却有四字或六字楷、篆字款写在器中华里或底足、口边的。又如宣德款所谓“宣德年款遍身”的说法。普通多在底足中心中物或圆器里心与口边,或琢器的口、肩、腰、足一带。甚至个别还有双款(如合欢盖盒、文具华博盒等在盖里和底足均有年款)。这类款识有竖款也有横款,六字款多而四字款少。至于嘉靖华物年款的排列方式较前复杂,除单行横款、双行直款外,尚有环形款,十字款(即上物博下左右写)等。诸如此类,都需要进一步掌握其规律。

大致说来,在字体方中面明代多用楷书款(只有永乐、宣德、弘治和其他等少数例外);清代顺华治、康熙二朝亦为楷书盛行期(康熙篆书款尚不及百分之一),雍正则楷书款多于篆书款,物博由于乾隆开始篆书款渐多于楷书款,嘉庆以后篆书款遂成为主流,直到清末才又恢复以中华楷书款为主的趋势。

而明、清两朝的楷书款与篆书款书法上也各有其不同的风物华格,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了。

其次还应仔细观察款色。例如明、清瓷器款识多物中以青花为主,明代款的青花颜色若用放大镜照视,多是深厚下沉,清初仿品也大致如此。道物华光以后的仿品青色则散涣,而且浅淡上浮。尤其是宣德款色往往在同一器物上呈现黑、物中蓝、灰等几种颜色,这一点虽不美观,但是后世绝难仿效的特征。自明正德至清代末期中的款色增加甚多,有红、绿、黑、蓝、紫、金等色,并且也使用了刻、雕、印华博、堆等方法,然而仿制品在款色与刻、雕、印、堆的方法上并未减少。只有认物真加以区分,方可看出因用料和技术不同而各有其书法特点,同时由此也可大体判断其时代物博真伪和瓷质优劣。例如康熙青花款的“康”字多用半水(水)或楷水(水华博),很少写成泰水。但是堆料款“康熙御制”的康字却受原料特性与边框的限制,物华不易舒展,又如乾隆时期以前多用青花款,其后多用抹红款,而且清代康博中、雍、乾堆料款的瓷器绝大部分是官窑中的精品。

在用字和写法乃华至字数方面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例如明代官窑有的题某某年制,有的题华中某某造,而清代官窑却一概都用“製”,还未发现有用“造”字的。其他如宣德的博华“德”字心上不写一横,成化的“成”字有所谓“成字一点头肩腰”的特征,万历的“萬”博字也有羊字头与艸字头的不同,以及写“康熙御制”四字款的瓷器90%以上为当物中时新制的精品等等,这些都是鉴定工作中值得注意的地方。

明、清博瓷器除一般的官窑款外,民窑瓷器中带年款的也不在少数。但大都是景德镇所制,其他博地方窑写款的极为罕见。除上述记年款识外,还有所谓堂名款(中和堂、慎德中华堂)、殿名款(如体和殿、储秀宫)、轩名款(如宜古轩、尘定轩)、斋名款(如华博拙存斋、乾惕斋)、吉言款(如万福攸同、德化常春)、赞颂款(如万寿无疆中华、洪福齐天)、陶工款(如吴为、崔国懋)、珍字款(如珍赏、珍玩、奇华物石宝鼎之珍)、用字款(如上用、公用)、干支款(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辛中物丑年制)、供养款(如“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村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中华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得一元中物帅打供。”“皇清康熙甲子岁仲秋日吉旦供奉普陀禅院圣佛前。”)等等。

总之物华,观察款识既要注意其笔法、字体、位置、款色和字数、结构等各方面,也应当知道同博华一时款识笔法早、中、晚期仍有不一致的地方,只是在风格及色调上不失其时代特征。因此华物务必互相印证,稍有可疑之点,便应作进一步的推敲和研讨。何况仿品中尚有新物旧款与真物坯假彩等手法,主要仍须根据造型,其次要参考纹饰、胎釉等各种特点,物华如此步步深入,才可能具有比较可靠的辨别能力。

(四)细致观察胎釉物华的特征

由于时代和地区不同,在胎釉成分和烧造方法上也或多或少有着博比较明显的差别,因此在鉴别

一件陶瓷器时决不能离开这方面的细致观察。

密等几方面的特物观察古瓷的釉质,一般要注意其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以及气泡的大小、疏博物

征。如旧瓷多有所谓“莹光”或“酥光”一类的光泽,这种深厚温润的物华釉光是由于年深日久而自然形成的。新瓷则多具有炯炯刺目的“火光”,华中但是有些仿品经过茶煮、浆沱、药浸、土埋的方法加工处理后,也可以将中博此种“火光”去净(如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即能找见破绽和不自然的光泽物博)。相反地,一向被妥善保藏的旧瓷,有些从未启封而保存至今,一旦开箱其博光泽依然灿烂如新(如遇到此种崭新的旧瓷,须从器形、釉质、色彩、纹饰、款识等几华博方面详如考虑)。所以,如果只凭暗然无光即所谓“失亮”

一点作为历年久远之证也是不可博华靠的,又如一般旧瓷常有所谓柳叶纹、牛毛纹、蟹爪纹、鱼子纹、鳝血纹、冰博中裂纹等大小不同的片纹,这些虽成为宋官窑、哥窑、汝窑等等瓷器上自然出现物博的特征,然而后世仿品同样能凭人力作出相似的片纹。尤其是雍、乾时期景德镇仿官、仿哥物中的制品最能乱真,稍不经心极易混淆。因此仍需进一步观察釉中所含气泡中的大小疏密,方不致眩于假象。如官、哥窑釉泡之密似攒珠,汝窑釉之疏若晨星,物博以及宣德釉面有所谓的“棕眼”等,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征,可以当作划分中物时代的一条线索。

此外,在观察釉质时对于釉层的厚薄程度及缩釉、淌流状华中态也需要加以注意。如宋均窑瓷釉多如堆脂,定窑瓷釉多有泪痕,明、清脱胎华中瓷釉竟薄如卵幕或莹似玉石,这些固然都是难能可贵的特点,可是后世仿品也物博能大体近似。若不参照其他方面的特色,并注意器里和口边、底足等处,则往往失于片面。博例如元代琢器表里釉多不一致,而且常有窑裂、漏釉、缩釉、夹扁的缺陷物博;永乐白釉器皿的口、底、边角与釉薄处多闪白和闪黄色,釉厚聚处则闪浅淡的豆博物青色,并且琢器的表里釉多均匀一致;康熙郎窑红釉则有所谓“脱口垂足郎不中物流”以及“米汤底”“苹果青底”等特征。这些都是后世仿品难于仿效之处。

至物博于明代景德镇官窑的釉质多有肥厚之趣,清代初期官窑釉质则有紧密之感博,不过是就一般而论,当然也有例外,而且后世的仿品在这方面更不乏乱真之作。所以说只中华凭釉质而断瓷器的新旧真伪仍嫌不足,必须进一步研究其胎质。

鉴别胎质主要是观察博底足。大致说来,元代器皿底足多露胎而质粗,明、清瓷器有款者底多挂釉(但也物有极少数底款有釉而周围无釉的),清中叶以后则露胎者渐少。但无论任中何时代的器皿,在圈足的边缘或口边露胎和器身缩釉之处,大都可以看出胎质火化的特色。华物例如元瓷胎多粗涩而泛火石红色,明、清瓷胎多较洁白细腻而且很少含有中杂质,火石红色也减少甚至不见。这些一方面标志着胎土淘炼方法随着时代的推移而不断进中华步,同时也自然形成了早晚、真伪之间的一条分水岭。试以明代永、宣的砂底器皿而论华物,因为选料和淘炼技术较元代粗细,虽亦不免含有微量杂质,形成

黑褐色的星华中点,但已少有凹凸不平的缺点,用手抚摸多有温润细腻之感。而明末清初中华的砂底器皿及后世仿品的胎质则比较粗糙,又如成化的瓷质一向以纯洁细润著博称于世,迎光透视多呈牙白或粉白色,并且具有一种如脂如乳的莹润光泽。而博华雍正官窑仿成化的瓷器尽管在造型、纹饰和色调方面都有相当成就,同时其釉质、胎质在表物面上看来也十分逼真,但若迎光透高则呈纯白色或微闪青色。

上述这一点当然也关系中到原料本身质量的改变,例如对于嘉靖瓷质不及前朝,一般多归咎于“麻华”渐次告竭。《博物要览》中曾有“夸饶土渐恶,较之往日大不相侔”的说法博物。然而也不宜过分执中仓土

着于胎土的颜色和粗细之论,因为即使是景德镇同一华博时代所产的瓷土,也决不止采自一两处产坑,从而有的细腻滑润,有的细而不润,有的中物甚至相当粗糙,何况胎土配合的成分也是决定胎质的关键,而且由于制作博方法和火候不同,胎色又有纯白、微黄、微灰或微青等若干区别,因此如果凭胎体本身的质华中量作为断代的标准,还是不够全面的。

有些胎体过薄的器皿如脱胎瓷和物永乐、成化瓷一类,因露胎处极为细小,较难辨别胎土的颜色。有些即使不是薄胎,但华中因裹足支烧而足不露胎,或受窑火影响而使露胎颜色发生变化,如所谓“紫口铁足”的华博器皿在宋、明、清瓷中均不乏其例。这些似已成为鉴别上的重要条件,然若剖博视其断面,便可发现未直接受窑火煅烧的内部胎色并不如此。同时,一般传世品经华物过多年的污染,也很难辨清胎体的本来颜色。所以为了有助于胎质方面的物华鉴别,有时还需要兼用比重量、听声音的方法(如所谓瓷胎声音清脆,缸胎体重而坚硬博中,浆胎体轻而松软等)。至于带有支钉痕的器物,如能细审其钉痕的大小、形状及数目、颜物色,也是大有裨益的。

一般说来,永、宣、成瓷胎均较元瓷为轻,而宣德器皿又比永博中乐为重,若由断面剖视元、明器皿,在口边处的厚薄区别并不很大,主要全在器身和器华博底相差悬殊。其他如后世新仿的宋吉州窑黑釉圆琢器皿,无论其外貌如何神似,总觉声音清博物脆(古瓷研究者术语中所谓声音发“冷”),而真者声音反觉沙哑,也是中一个明显的实例。

由此可见,辨别胎釉的方法是,既要用眼光辨其色泽,度其厚中物薄,审其片纹,观其气泡,也要用手摩挲以别粗细,用指扣敲以察音响。可以说耳中华、目、手三者并用,方不致限于表面或拘于一格,而对于旧坯新彩、补釉提彩、旧彩失色重华博画,以及旧白釉器新作暗花、款识等各式种样的仿品。尤其应当慎重研究。如果满足于华物局部的特征相符而失于整体的条件不合,或只看外表而忽略器里,或但观釉色华博而不问胎质,都是片面的。所以说造型、纹饰、款识、釉质、胎质等鉴定方法物华必须同时并用,方能收到殊途同归,全面一致的效果。

109.精品生物高考试题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高考猜题卷理综生物试题(原卷版)

致读者的一封信: 亲爱的读者,当您看到这个内容的时候,表示您已进入了知识的世界,非常感谢您付出宝贵的时间对我们的文章进行阅读。我们从小就明白: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成就未来,知识可以开拓您的思维,知识可以让您打开眼界;愿所有人都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在知识的世界里翻滚;知识文库:知识的力量Tel:将为您提供最专业最全面的学习资料,助您快速成长。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感谢大家的下载与关注! PS:以上内容下载后,直接删除即可!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欢迎大家下载全文使用。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高考猜题卷理综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蛋白质和核酸在人体内彻底分解的产物不同 B. 蛋白质和核酸都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 C. 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由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D. 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生物体的能源物质 2.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其内有各种营养物质和光合色素 B. 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成嵴,其膜上含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所有酶 C. 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能够合成多种水解酶,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D. 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与蛋白质加工、脂质合成有关 3. 最近,人们在广西某地发现了可能是现代栽培水稻祖先的万年野生稻,它们不但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一穗可达千粒果实,而且可与现有栽培水稻杂交,其杂交子代在长势、生活力、适应性和产量等性状上优于双亲。科技工作者一方面加强对该濒危野生稻的保护,另一方面试图通过杂交、转基因等方式来对现有栽培水稻进行品种改良,提高栽培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栽培稻是野生稻经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的,与野生稻存在生殖隔离 B. 保护濒危野生稻的方式有多种,最好的方式是迁地保护并建立种子库

瓷器鉴定收藏知识大全

瓷器鉴定收藏知识大全 第一章瓷器鉴定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瓷器研究与鉴定的两个阶段 第二节瓷器鉴定的内容与年代依据 第三节瓷器鉴定的重要性 第四节掌握瓷器鉴定应具备的条件 1、瓷器发展史的知识 2、瓷器烧造的工艺知识 (1)窑炉 (2)窑具 (3)器物成型 (4)化学原素与烧成气氛 第二章宋代五大名窑、民谣精品及瓷片标本赏析 23 第一节北宋官窑的鉴别 1、汝窑 2、钧窑 第二节南宋官窑的鉴别 1、修内司窑 2、郊坛窑

第三章宋代民窑的鉴别35 第一节宋代北方民窑的鉴别 l、以定窑为代表的印花白瓷 2、以耀州窑为代表的刻花青瓷 3、以磁州窑为代表的白地黑花瓷器 4、以钧窑为代表的花釉瓷器 第二节宋代南方民窑的鉴别 1、以越窑为代表的划花青瓷器 2、以龙泉窑为代表的青瓷器 3、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青白瓷器 (1)青白瓷的兴起(北宋初期) (2)青白瓷的发展(北宋末至南宋初) (3)青白瓷的衰落(南宋中后期) 4、以建窑为代表的黑釉瓷器 第四章历代名瓷的产生、发展、风格演变及其鉴定50 帝王与龙纹瓷器 元代枢府白瓷 元青花瓷器 宫廷御用黄釉瓷 明代红釉瓷器 永乐甜白瓷

宣德青花瓷 成化斗彩瓷 正德皇帝与伊斯兰纹饰瓷 嘉靖道教纹饰瓷 清代皇帝与万寿节瓷器 清宫习俗与插花瓷器 康雍乾珐琅彩 康熙开光纹饰瓷 康熙文房用瓷 雍正瓷 乾隆藏传佛教瓷 乾隆特种工艺瓷 乾隆御制诗瓷器 道光慎德堂款瓷器 同治婚礼用瓷 慈禧太后大雅斋瓷器 末代皇帝溥仪宣统瓷器 第五章元代瓷器鉴定的历史背景 229 第一节北方瓷窑的衰落 第二节龙泉窑青瓷的继续发展 第三节景德镇瓷窑的新成就 第四节青花与釉里红瓷器

中国古代陶瓷鉴赏

中外陶瓷艺术鉴赏 院系:滨江学院外语系 专业:英语 班级:13级英语(2)班 姓名:刘粉芳 学号:20132310058

中国古代陶瓷鉴赏 在国际社会中,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这就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陶瓷就是中国的象征。的确,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而西方人了解中国,正是从了解陶瓷、茶叶和丝绸开始的。中国人在很久以前就有点瓷器的制作。到宋代社会安定的时候陶瓷工艺达到顶峰,中间有唐朝著名的唐三彩,后有元明清的青花,中国的陶瓷就成了一个独有的陶瓷文化。 一、陶瓷的发展 夏、商、周朝时期,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于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 秦汉时期,汉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各地发现的秦汉时期的陶俑,如西安的兵马俑,以完美的艺术形式,生动逼真的神态,深刻地揭示了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我国雕塑艺术现实主义传统久远和雕塑艺术的高度发展。 隋唐时期,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 唐朝时期,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和刑窑。 宋朝时期,中国的陶瓷制作工艺在宋朝的繁荣下达到鼎盛时期。宋代的稳定和文墨气息是各项技艺发展的基础。宋代制陶手艺卓越,比较突出的瓷窑有定窑、汝窑、官窑、哥窑以及钧窑,这五大瓷窑代表了宋代乃至于中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后世便有仿制也达不到宋时的高度。 元朝时期,元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元代景德镇窑取得的成就,为明、清两代该地制瓷工艺的高度发奠定了基础,景德镇因此在日后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赢得了瓷都的桂冠。 明朝时期,”明代开始,窑址都趋于集中在景德镇,无论官窑或民窑都偏向于彩绘瓷器,宋瓷前都以单色釉为主,而明代后走入了彩绘世界,瓷胎也趋向薄、细、白的求,在坯身上记住款式也从此开始,年代、堂号、人名都有,使研究考据有更确实的辨认。 清朝时期,至清代中国陶瓷已经有了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

《植物保护学》学习指南

课程导学 一、预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动物学。 二、学习对象: 植物生产类(农学、园艺、茶学、应用生物科学等专业)、生命科学类本科生。 三、授课内容与各知识点关系: 为了便于学生系统学习,现将植物保护学课程的知识点关系特作说明,具体见下图。 四、学习主要内容 植物保护学是围绕保护植物免受有害生物危害之目标,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研究和探索经济有效治理技术和科学实施途径,提高植物生产的经济效益,维护生态环境,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综合性应用科学。本课程重点需要通过学习掌握下列主要内容或知识点:植物保护学各分支学科如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和杂草学等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技术,以及有害生物的治理策略与技术;另方面,重点学习掌握粮食作物、杂粮、蔬菜、果树和茶树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特点、鉴别与诊断、发生发展规律及关键防治技术,以及农田常见杂草的识别与防治。

同时,通过对理论教学有关内容的学习,开展相对应的实验教学,以加强感性认识,学会基本实验技能如绘图技巧,以及鉴别昆虫、植物病原与杂草的技能。 五、学习方法 【课堂学习】课前根据教学日历安排对有关内容进行预习。课堂中认真听老师授课,并认真记录关键知识点的记笔。同时,在上课过程中遇到不明白或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提问或课后提问与交流。 【课后学习】根据上课内容、教师课件以及课程网站内容,及时整理笔记,使知识点与上课内容更系统。同时,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课程网站中有关训练题进行自我测试,既完成作业,也测试自我知识点掌握程度。 【查阅文献与课程论文写作】为了很好完成课外讨论,结合撰写课程论文,要学会和掌握如何利用学校图书馆等网络资源或文献数据库(如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收集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参考科技论文写作要求与规范撰写课程论文,并制作PPT,以便开展课程论文报告与交流。 【实验课堂教学】按照实验内容事先进行预习,在老师讲解和指导的基础上认真观察各种实验保存标本,训练有关实验操作如解剖昆虫、制作标本等。有问题及时提问,以得到解答。认真完成有关实验报告。学会标本绘图技能。 【野外考察】在教师指导下,去教学实验农场采集各种有害生物标本,并进行现场识别。对难以识别的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识别。 【课外科研训练】结合本科生导师制的执行,自觉主动与老师联系,申请有关科研训练项目,学会如何写申请报告、科研报告和科研论文等。 六、考核办法 考试形式多样,包括:期末闭卷考试占50%,课堂讨论与课程论文占20%,平时作业占10%,实验操作10%。另外,课外野外调查或科研活动,以及参加学术报告等,占10%。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教材 1)叶恭银主编. 植物保护学. 杭州: 江大学出版社, 2006 2)浙江大学《植物保护学》课程组编. 浙江大学《植物保护学实验指导书》(讲义)(第二版), 2007 (二)推荐参考书

瓷器气泡探究

瓷器气泡探究 (2011-02-27 17:29:23) 古陶瓷的釉中有气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有的器物的气泡特征十分明显,用肉眼即能观察清楚,形成很深的直观印象;而有的器物虽然有明显的气泡,但气泡的特征却不是很明显;也有的器物釉面无明显的气泡,甚至无气泡。 有关气泡形成的原因和变化规律,目前尚未处于探索阶段。有人认为它是由釉层中的水分子变化而来的。在陶瓷烧制过程中,窑内的高温会使釉层中的结晶水或液态水都变成气体,当釉层厚时,气态水分子被釉膜包住,释放不出来便形成为气泡。 当釉层薄时,气泡冲破了釉层,则在釉表形成无数小坑凹(麻点)。气泡的形成与器物的窑口、釉质、釉层厚薄、烧成时窑内的温度变化、窑内气氛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气泡在古陶瓷鉴定中的作用 目前收藏界尚有不同说法,肯定者认为,气泡在古陶瓷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可以作为鉴别新旧和窑口的主要依据之一;否定者认为,气泡不过是釉层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气泡无规律可循,不具有区分标识的功能,因而不能作为鉴定的依据。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不完全正确。尽管不同器物的气泡在具体形态、疏密、多少、大小及层次分布等方面的特征千差万别,有时难以用同一个标准去把握,但相同窑口或品种的器物在气泡特征方面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相同窑口或品种的器物,由于釉的原料、配方、施釉方法、釉层厚薄、烧成时的窑内气氛、温度变化等方面都大致相同,因而烧成后的器物在气泡特征方面会具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这种共性和规律,在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后,有时也可以作为古陶瓷鉴定的依据之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相对于古陶瓷的胎、釉、造型、纹饰等其他鉴定标准来说,气泡并不是最典型最本质的特征,气泡标准具有不确定性,因而不能无限夸大气泡在鉴定中的参考价值。对于一些釉中无明显气泡或虽有气泡但特征不典型的陶瓷种类,不宜通过气泡特征进行鉴定。依据气泡进行古陶瓷鉴定,最基本的前提在于对被鉴定对象的气泡特征要了如指掌,这种了解应是在观察、上手大量真品实物基础上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升华,而不能只是通过书本得来的未经对照实物检验的似是而非、众说纷纭的所谓气泡特征。

孙瀛洲先生谈元明清瓷器鉴定4个要点

xx瓷器鉴定4个要点 (一)造型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 仿制古陶瓷,往往得其形似而失其神采,能效其隽秀,未必能学其古拙。因为一件器物的创作,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以及技术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陶瓷器在纹饰、胎釉等方面均能体现各时代的特色,但造型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若能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可以在鉴定工作中掌握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 观察器形首先要对历代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陶瓷器的形状,大体是古时简朴,随同时代的演进而渐趋繁复。以元、明、清三代造型而论,元代造型大多较为钝重稚拙,无论青、白瓷器都比一般宋、明瓷器显得突出。尤其是日常应用的坛、罐、瓶、壶及盘、碗等一般器物,常见有相当大的器形。例如传世的元青花与釉里红大碗有口径达42厘米,青花和釉里红大盘的口径也在45~58厘米左右。由于胎体厚重,烧制不易,难免有翘棱、夹扁、凹心、凸底等变形的缺陷,因而过去文献多有元瓷粗率之论,其实这是不够全面的。元瓷纹饰之丰富多采,固不侍言,即以大盘造型而言,十二瓣板沿花口的多是花口花底(口、底均为十二瓣花形),足见当时制作认真,虽底足之微也不轻易放过。此种作法到明代永、宣以后便不复见(永、宣只见有花口花足的把碗和中型碗、洗,而无花足盘)。 永乐时一般盘、碗的底心也多是外凸内凹,圈足较元代放大,显得格外平稳。特别是胎土陶炼精细,造型轻重适宜。永乐时期另有一种纯白脱胎带暗花的器皿,胎体非常轻薄,清代人形容它曾有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诗句。这种“薄如卵幕”的瓷器,造型精美,都是盘、碗之类,后世虽有仿作,但在暗花纹饰的技巧上仍有所不及。宣德瓷器的造型种类更加繁多,无论盘、碗、杯、壶、罐、瓶等制作都非常精致,而且能独出心裁,锐意创新,如“无挡尊”可称是空前之作,除乾隆时曾经仿制外,后世很少有此种仿品。目前传世品中常见的永、宣时期造型有: 鸡心碗、花浇、僧帽壶、长圆腹执壶(流口为葫芦形)、天球瓶、扁腹绶带葫芦瓶、四季委角兽耳瓶和菱花式洗、菱花式把碗等。至成化时期在瓷质方面精益求精,造型唯重纤巧,而且也无大器。弘治传世瓷器虽不多,但以黄釉

明代青花瓷各朝纹饰工艺特征

明代青花瓷各朝纹饰工艺特征 (2009-01-29 08:43:54) 转载▼ 标签: 分类: 青花瓷收藏 文化 在决定学习青花瓷后,除有机会跑市场外,主要是反复攻读有关书籍.当时能搞到的,后来证明也不错的,主要有三套书:1.<<明清瓷器纹饰鉴定>>,2.<<明清民窑瓷器鉴定>>,3.<<元明清瓷器鉴定>>.回想当年勤奋的情景,自己都感动不已.每天清晨上班前看二个小时,上班时间挤二个小时,晚上再用二个小时,这样的时间安排利用,整整持续了一个年头.终于使自己的头脑里,大致建立了元明清瓷器纹饰的初步印象. xx纹饰特征 1、折枝或缠枝莲叶纹,大多呈螺丝状,而元代则为葫芦形。花瓣为麦粒形,花蕊有石榴形或圆形,叶为葫芦状,花蕊呈网状或螺旋状。 2、缠枝菊大多使用xx。 3、牡丹纹,在勾勒轮廓线后,不全部涂染,线内边沿有露白,而元代是小串球露白。这就是洪武著名的“花卉留白边”即“缺刻”现象。 4、莲瓣纹互借边线,瓣内画宝相团花或如意云头纹,是时代特征。 5、焦叶纹,中茎拔白;出现双层焦叶纹,双勾描绘的白描边框。 6、回纹,为正反二个一组,不同于元青花的同向回纹。

7、xx纹的画法为“海水xx”。 8、五爪龙纹开始多见,龙身细长,爪为轮形,配之以“飘带如意云”和“品”字形云。 9、有摸印凸花的装饰。 10、民窑器心多书“xx”“寿”。 11、外足壁上肯定没有弦纹。 xx工艺特点 1、大部分器底无釉,均见明显的火石红,俗称“朱砂底”。 2、元代梅瓶均为“梯形口”,而洪武则为上下一致的“直口”,并稍稍翻唇。 3、除民窑粗瓷外,摈弃了元代斜削的习惯,底足齐平。 4、釉色以淡乳青色为主,少数灰青色,釉层薄亮,酷似青白釉,有开片,质精者口沿为酱色釉。 5、青花发色,大多呈淡灰色,没有铁绣斑。 6、底足中心有乳钉状突起。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90103 专业名称:植物保护(Plant Protection) 创办时间:2004年 一、植物保护方向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植物保护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植物病虫害诊断,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和农药加工使用等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在农业及相关领域或部门从事与植物保护技术相关的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本专业学生要求掌握农业生物科学、农业主要有害生物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主要农业有害生物的鉴别、监测和防治的基本技能,能胜任农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综合治理、植物检疫、农药及有益生物的开发利用、植保相关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爱岗敬业、开拓进取。 2.具备扎实的数学、化学、外语等基本理论知识;植物及植物生理、土壤学、气象学等农业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备植物的病原菌、害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形态、发生规律及防治原理的基本知识。 3.具备植物主要有害生物诊断识别、植物检疫、监测和综合防治的基本技能。 4.掌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学科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 5.熟悉与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能力。

7.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修业年限3~6学年。 四、授予学位与学分要求 学生必须修完最低学分为184.5学分,其中:必修课108.5学分,选修课38.0学分(包括专业选修课30.0学分,公共选修课8.0学分),主要实践环节38.0学分;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准予毕业。符合国家学位规定和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位授予标准,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与专业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生物学、植物保护学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农业微生物学、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化学保护、植物检疫学、杂草学。 六、课程计划总体安排 课程计划总体安排表单位:周数 说明:[社会实践]在假期进行。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从瓷器的胎质 釉色 彩料进行鉴定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辉柄

从瓷器的胎质釉色彩料进行鉴定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李辉柄 从瓷器的胎质釉色彩料进行鉴定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辉柄 2010-10-29 22:13:04| 分类:潘家荣宝| 标签:釉色青花瓷器|字号订阅瓷器的胎质、釉色,彩绘等方面的特征,也是我们断定年代的重要依据。制瓷原料包括胎、釉、彩的原料。由于各个地区,各个时期所用的制瓷原料是不同的,烧成之后的瓷器在胎质、釉色、彩绘特征也就不同。 瓷土是制瓷的原料,它因为产地的不同,所含的成分也不同。一般说来,南方的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的瓷石,本身就含有高岭土、石英等成分,而北方的瓷土则不同,它必须加进瓷石、石英等成分以后,才能制瓷。从瓷器的胎上讲,如北方著名的定窑,耀州窑,钧窑,磁州窑等的胎质,一般迎光不甚透明。南方的景德镇窑,龙泉窑以及福建、广东等地的瓷窑产品,胎质均比较透明。这是我们鉴定时候区分南北瓷窑产品的一个科学依据。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江西景德镇窑的宋代青白瓷,胎质是以瓷石含氧化硅较高,含氧化铁较低,是一种高硅低铁瓷石。元代以后,瓷胎是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这是景德

镇制瓷工艺上一个很大的进步,也是我们今天在区分宋、元瓷器两个时代的可靠依据。(图一、二)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河北定窑瓷器在唐、五代以前,由于是柴窑烧制,瓷器是在还原焰为氧化焰,瓷器是在氧化焰中烧成的,故釉色白中泛黄。这是从釉色上划分唐代、五代以前的重要依据。(图3.5)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经过试验证明,将北宋白中闪黄的瓷片,放入现代还原焰中烧制后,其结果是他的白度提高(图4),因此窑内气氛是决定其釉色变化的重要原因。带“官”“新官”字款的白瓷,唐至五代,北宋都有烧制,从釉色上就可以断定其时代。如韩国唐庆州遗址出土的“官”字碗的釉色为白中闪青,而北宋遗址出土者,釉色就是白中泛黄。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耀州窑青瓷在五代以前也是在还原焰中烧成的,所以釉色青或青中微微闪淡天青色调,色好者近似越窑的秘色(图6 、7)。北宋以后和定窑一样,改柴窑为煤窑,青瓷是在氧化焰中烧成的,其釉色为青中泛黄的色调。这是区别五代以前与北宋以后耀州窑青瓷的一个重要依据(图8 、9)。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浙江龙泉窑青瓷的釉可分为石灰釉与石灰碱釉两类。流动性大易流釉,施釉较薄,釉中气泡和末熔石英颗粒也少,釉层透明,玻璃质强,往往有细密的开片(图10、11)。

杂草学知识要点

《杂草学》知识概要 绪论 杂草:在人工生境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 杂草的三性:适应性(前提和先决条件)、持续性(核心地位)、危害性(必然结果)【考点】杂草的有益性: 1.杂草的生态环境意义:保持水土,光合作用,富集、清除金属离子 2.可利用价值:药用,作物育种材料,食用价值,畜牧业利用价值 3.科学价值:物种起源和进化的好材料,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生理代谢的抑制剂 杂草的危害性: 1.降低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如:毒和毒麦 2.防除成本巨额 3.给人类生产活动带来不便 4.是许多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和宿主 5.改变人文景观,破坏自然保护区原生植被 6.威胁人畜安全 杂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Ⅰ.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指植物物种本身的形态、分布、生长繁殖、栖息等方面的特征。强调:人工干扰环境 主要内容:【重点以及考点】 1.杂草形态结构的多样性 ①个体大小的变化②根茎叶形态结构③组织结构 2.杂草生活史的多样性 生活史:物种一生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繁殖等全部过程。 ①一年生杂草②二年生杂草③多年生杂草(简单和匍匐) 3.杂草营养方式的多样性 ①光合营养②寄生性(全寄生和半寄生) 寄生性杂草:种子发芽后,经历一段时期的生长,必须依赖于寄主的存在和寄主提供足够有效的养分才能完成生活史全过程的杂草。 4.杂草的适应性 ①抗逆性强②可塑性大③生长势强④杂合性⑤拟态性 5.杂草的繁衍滋生的复杂性和强势性 ①惊人的结实性②种子寿命长③种子的成熟度和萌发时期参差不齐【需补充】 ④繁殖方式多样(有性和无性)⑤子实具有广泛传播的附属结构 Ⅱ.杂草个体及种群生态学 杂草生态学:研究杂草与其环境之间的学科【非重点】 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个体 群落: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之和 ⅰ.种子休眠 休眠:有活力的子实及地下营养繁殖器官暂时处于停止萌发或生长状态。(大部分种类的杂草种子和营养器官都具有) 内因:【重点】

真精稀文物真的不多!收藏需谨慎|明清瓷器鉴定真知堂

真精稀文物真的不多!收藏需谨慎|明清瓷器鉴定真知堂 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 瓷器鉴定真知堂: 我们现在说的文物,以前哪,不叫文物,叫古董,又叫骨董。一般而言,乱世的黄金,盛世的古董,历朝历代只有经济发达,国强民富的阶段,才会出现大的古董收藏热潮。宋代是一个,明晚期是一个,民国又是一个。这古董收藏,是到了一定时间阶段才会兴起的玩意。特别容易出现在一个国家由穷变富的大转折时期。以前有句俗话说,“男人三件宝,皮鞋皮带和手表”,现在看男人恐怕就不是这三件宝这么简单了。 明青白玉夔凤纹子刚款樽

人是个世俗的动物。有钱了先要吃好的,然后要穿好的,再要住好房开好车。又是喜欢攀比的动物,比完车子比房子,比完房子比啥呢?比墙上的装饰品。所以,书画,瓷玉杂项,就是最好的攀比物。 这也是近年来艺术品收藏越来越火爆(正规市场),不少巨商大贾也加入收藏大军的根本原因。现在又有个新俗语出现了,“手上没有个串,都不好意思出去见人”。文玩手串近年来可谓如日中天。以前收藏家们只要玉器,那珠子真真看不上。现在呢,什么西玛,唐球,价格都好几千上万。都是以前咱们不要的玩意,你能想得到? 明嘉靖斗彩折枝花卉八卦纹三足炉 所以啊,盛世收藏古董,前提是您得先脱贫致富了。玩古董,就是玩文化。想收藏,先得有文化。啥也不懂,就指着这个瓶子罐子一下子价值几百几千万一夜暴富,我说您哪,还在梦里呢! 且不说民间盛传,汝窑有多少多少万件,元青花不计其数。我只说几点,汝窑据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一般学界公认大概只有20多年时间烧制,且都为皇帝贡品。北宋时期这玩意也不是天天烧,作坊也不大。不停的烧,一年能烧多少件?历经靖康之变,金灭北宋,蒙古灭金,金数次迁都,元灭南宋,明灭元,李自成灭明,清兵入关灭李,几百年战乱下来,还能保存多少?按照民间的说法,那河南地下随便挖个坑就是汝窑!汝窑遗址没被发现之前,农民伯伯也种地也盖房,就没发现过一件。汝窑遗址被发掘之后,满世界都是农民挖出来的汝窑了,你信吗?我不信。有空去河南走走看看吧,你养活了多少烧仿古瓷的工人和老板还有贩子!当然不是说真的一件都没有。有!问题是你得认识!

瓷器底足火石红的真假

瓷器底足火石红的真假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瓷器底足火石红的真假 一、基本概念火石红,俗称“窑红”或“枇杷红”,都是指古代瓷器特别是元、明、清景德镇瓷器和龙泉瓷器露胎处所出现的橘红色或橙黄色的现象,它实际是由于胎土中存在的铁分子在高温中流动聚集,烧窑结束时在冷却过程又被二次氧化而呈现出来的色调,一般都附着于瓷器的胎釉结合处。其分布的特点是与胎釉结合处成平行的、宽窄不一的火石红圈,越靠近瓷器表面的胎釉结合线,火石红晶体密度就越大,颜色就越浓重,随着远离釉面,露胎部位的火石红晶体的密度和颜色也就越浅淡直至消失。一般来讲真火石红多由胎釉结合处析出,色泽柔和鲜艳,和谐自然,越远离胎釉处火石红色泽就越浅淡;而假火石红在器物胎底随处可见,色泽深浅不一,或过浓或过淡,很不自然。放大镜下观察,真火石红晶莹闪亮,深入胎内,与胎土融为一体;而假火石红则缺乏生气,浮在胎体表面。二、形成原因火石红形成的主要因素有:1. 出窑后氧化的时间长短对火石红有直接的影响,时间越长火石红就越浓重。 2. 与胎土中的含铁量有关,含铁量越多的胎土火石红就越浓重。 3. 瓷器烧造的温度和气氛对火石红有影响。 4. 与胎釉的细密、粗松程度有关。越是胎釉粗松的,火石红就越浓重。 5. 与后天的使用情况有关系。传统"火石红"观念需要商榷,传统观念

认为火石红石是出窑之前在降温阶段被二次氧化而成的。这种观点首先与实验矿物学的现有理论相冲突。火石红的真正形成原因是由于元明清景德镇青花瓷器的胎是由瓷石或瓷石加高岭土而烧成的。瓷石和高岭土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铁,瓷石中的铁元素多数以铁的氧化物晶体的形式存在,而高岭土中的铁元素则是以胶体铁离子的形式存在于胎土之中。铁元素在1200℃以上的高温烧瓷过程中就会形成瓷铁矿晶体,出窑后磁铁矿晶体经过长期的氧化和分解就会形成褐铁矿,也就是我们常见到的火石红。实验矿物学的理论和我们实际所观察到的情况相吻合,我们实际观察到的情况是:瓷器在出窑时是不会有火石红的,因为出窑时在高温条件下铁元素是不可能生成褐铁矿,只能生成磁铁矿,而磁铁矿是黑色的。磁铁矿在短时间内是不会被氧化成火石红的,真正的肉眼能看得见的火石红至少需要百年左右的时间才能生成。所以我们所看到的古瓷上的火石红痕时由于磁铁矿长期氧化分解而生成的次生矿物,不是烧出来的,而是长出来的。三、火石红的分布特点火石红主要生长在古瓷的以下部位: 1. 底足的胎釉结合部。 2. 无釉的砂底。 3. 胎釉上较大的磁铁矿晶体周围。 4. 缩釉和薄釉处。 5. 早期生成的釉面片纹中。 6. 个别气泡和空洞周围。四、如何辨别真假火石红 1. 真火石红的分布符合长期生长的自然规

杂草学作业题答案知识讲解

杂草学作业题(一) 一、名词解释 (1) 农田杂草:是生长在农田、危害作物的、非人工有意识栽培的野生草本 植物。 (2) 杂草: 杂草是能够在人类试图维持某种植被状态的生境中不断自然延 续其种族,并影响到这种人工植被状态维持的一类植物。 (3) 晚春杂草:土壤0-5厘米耕层温度≥10℃时开始发生,对早春作物危害 相对较轻。 (4) 一年生杂草:在一个生长季节完成从出苗、生长及开花结实的生活史。 (5) 阔叶杂草:包括全部双子叶杂草和部分单子叶杂草。茎圆心或四棱形, 叶片宽阔,具网状叶脉,叶有柄。胚具有2子叶的这类杂草。 (6) 休眠:是有活力的子实及地下营养繁殖器官暂时处于停止萌动和生长状 态。 (7) 诱导休眠:外界环境因素诱导产生的休眠。。 (8) 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是指杂草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所致的环境条件长 期适应,所形成的具有不断延续能力的表现。 (9) 杂草群落:在一定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构成一定杂草种群的有机组 合。 (10) 恶性杂草:分布发生范围广泛、群体数量巨大、相对防除较困难、对 作物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杂草。 (11) 异株克生:是指植物植株或其残体向环境中释放某些化学物质,影响 周围其它植株生理生化代谢及生长过程的现象。 (12) 植物间的竞争:在生存资源(光、CO2、水、营分)有限的情形下,为争夺较 多资源的生存斗争的现象。 二、简答题 1、根据形态可以将杂草分为哪几类? 答:大致分为三类:禾草类、莎草类、阔叶草类。 2、如何利用休眠特性防除杂草? 答:通过人为解除休眠使杂草集中萌发一次灭除或者促进休眠的方法使作物出苗期与杂草萌发期错开减少杂草与作物的竟争。 3、影响杂草发生深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种子大小: 种子大,发生深度大。幼苗类型:子叶出土幼苗发生深度小。土壤墒情:土壤含水量越高杂草发生深度越浅。土壤紧实度:土壤越紧实,杂草发生越浅。 4、从杂草结实角度说明杂草为什么难防除? 答:在长期的选择进化下,绝大多数杂草结实都比作物多而连续。杂草的种子一般都较小,一株杂草的种子量往往是农作物种子的几倍、百倍甚至成千上万倍,禾谷类作物天的杂草藜单株结籽量可高达200000粒,牛筋草的单株结籽量可高达135000粒。并且一年生杂草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一般都是同时进行的,其结实可从其伴生植物生育中期开始一直持续到生长季节末期,并且在作物受收获前其种子母体脱落下来,进入土壤,或随风、水传播到其他田块,是的杂草不会因为作物收获而被清除田外。 5、根据群落构成如何将杂草群落分类? 答:杂草群落: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重复出现的杂草种群组合。中国农田杂草分为5个杂草

怎么鉴定瓷器落款真假

怎么鉴别瓷器落款 纪年款 纪年款是在器物上用写、刻、印等不同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一种款识。我国古代瓷器款式,大部分属于纪年款。 纪年款可分为两大类:书以当时的帝王年号者称年款;用六十年周而复始的甲子表明年号者称干支款。明清两代的年款有不同的书写形式:六字款常书二行,首二字为朝代名,中二字为年号,末二字则为“年制”或“年造”二字。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 四字款则缺朝代名,首二字即为年号。如“成化年制”、“雍正御 制”等。干支前加上当时帝王年号,如“大明成化元年乙酉”款。 单纯使用干支的并不多。另外,也有只书朝代,而缺年号者,如“大 明年造”、“大清年制”款,属于特殊现象。“康熙御 制” 纪年款的款字,多用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朱书等。款外多加边饰,常见有双圈、双线方框或单圈,个别也有无圈框或用双长方框的。无论何种形式,款字均为竖写,极少横排书写的。纪年款以官窑瓷器运用最多,但部分民窑尤其是景德镇民窑,亦有书写年款的。民窑纪年款字体略为草率,不及官窑规整。 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斋名和“清赏珍玩”之类的文字烧在瓷器上,作 为私家烧藏的标志,这种铭款就是堂名款,或称私家藏款、室名 款、斋名款。堂名款内容包括堂名、居名、斋名、轩名、室名、 殿名、楼名、阁名等等,制品之人有封建帝王、皇亲显贵、达官 贵人、文人雅士和少数良工名匠。 “翠竹轩信 卿” 堂名款在明代以前极其罕见,明代的亦多见于后期。入清以后则各朝皆有,尤以康熙、乾隆时盛行,且形式多种多样。同纪年款一样,堂名款也多见于官窑制品。 吉言款 在瓷器上烧上具吉祥意义的词句或短语,以表示祝愿的款识,称作吉言款。早在三国西晋时的青瓷上,就可以见到“富且洋(祥),宜公卿,多子孙,寿命长,千意(亿)万岁未见英(殃)”,“宜子孙,作吏高,其乐无极”等字样。宋元时期则有“金玉满堂”、“寿山福海”、“佛光普渡”、“家国永安”等吉言款。 明代的吉言款多出现于晚期,且以民窑器上最为流行。如正德时 的“天下太平”;嘉靖、万历时的“万福悠同“、“长命富贵”、 “福寿康宁”、“食禄万钟”、“三元及第”等等。还有只题一、 二字的,如“双利”、“吉兴”、“福”、“寿”、“万”、“贵”、 “善”等。“福” 清代吉言款,一般沿袭明代,也常见于官窑器,如康熙六旬庆典七寸碟,四周围以淡赭饰纹,分嵌万寿无疆篆字。有的礼器,则题“喜”字款,以有署以“庆”字或以蒙古文作吉言款识的。吉言款款试亦多种多样。像“福”即有单、双线方框或双圈内草书“福”字的,有无圈框而用粗笔道在碗内底大书一“福”字的。“长命富贵”款写法也有两种,一是双圈内书写两行;一为钱形,四字对书于穿孔四周。“万寿无疆”、“永庆常青”款则往往采取以花捧字的形式。 赞颂款

元明清瓷器鉴定知识要点说明

阿元: 在宋元以生产青白瓷著称 1278(忽必烈)在设浮梁瓷局,生产诸如“枢府”字眼的卵白瓷。 元代除生产青白瓷、白瓷、黑釉瓷以外,新品种有卵白釉(枢府)瓷、青花瓷、釉里红瓷和红瓷、蓝釉等高温颜色釉瓷以及孔雀绿等低温颜色釉瓷。 卵白釉(枢府)瓷: 一、枢府瓷特征: 1、枢府瓷和青白瓷同样为白胎,但相对来说,比青白瓷厚 2、枢府瓷釉,变青白色为卵白色(更偏白,近似鹅蛋色),不如典型青白瓷—影青瓷那样呈玻璃光。 3、枢府瓷器形以盘、碗、执壶和高足杯为多见,极少大件器,最典型的枢府瓷,其碗为小底足。 4、枢府瓷中的折腰器,是突出造型,为人们所称道。(折腰是宋代定窑沿袭唐代金银器的式样而在瓷器制作中运用,著名的有元代的霍窑和的青白瓷、枢府瓷和青花瓷都有此式) 5、枢府瓷盘、碗的底足均为露胎,足壁厚,削足规整,有的底心有乳丁突起,且有明显旋纹。 二、枢府瓷装饰和文字: 枢府瓷分粗细两大类 1、精细的制品大多有印花装饰,图案花纹主要为缠枝莲、菊瓣、花蝶、云龙、云凤等,但印花多数显得浑圆而不太清晰,这类精细器物

的釉,基本上都是白乳浊色。 2、较粗制品,主要是日常用的盘、碗,一般均素面无纹,胎较厚重,釉色白中略偏灰青,偶然在器身有几道划纹。有戗金装饰。 3、枢府瓷铭文以“枢府”最为典型,一般印在盘碗器物壁口沿下,除枢府字样,还有“太禧”“福禄”“福寿”和“寿”“福”“良”等单个吉祥字样铭。美国博物馆有“昌江”字铭。 三、枢府瓷的鉴定要点 见特征,釉呈乳浊状而釉色偏青,无大器,底足较小 青花瓷: 一、定义 青花瓷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 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 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习惯上称为“青花” (中国瓷器的发展: 唐代以前,青瓷占主导地位 唐代以后,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宋代,品种众多,百花争艳 元代,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占据主流 二、成熟元青花瓷主要要素有三点 1、洁白的瓷胎和纯净的透明釉 2、运用钴料产生蓝色的图案花纹 3、熟练掌握釉下彩绘的工艺技术

动植物检疫人才培养方案

动植物检疫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90403T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动植物检疫检验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动植物检疫、动植物产品质量检验、动物防疫规划、疫病监测和行政执法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够从事动植物检疫执法管理、动植物产品质量与安全监控和有害生物综合防控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物检疫学、植物检疫学、预防兽医学、农产品安全与检验、动植物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动植物检疫法规、程序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动植物检疫、动植物产品检验、动物疫病诊断、疫病监测、动物防疫规划和行政执法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动物检疫知识与能力 掌握动物基础医学、动物检疫学和预防兽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最新研究动态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掌握显微制片、生物化学分析、动物疫病调查方法、动物疫病诊断方法等,具有动物检疫、动物疫病调查、疫病监测、防疫规划以及动物疾病诊疗等方面的能力。 2、植物检疫知识与能力 了解植物检疫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最新研究动态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能对植物检疫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3、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能力 了解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的基本原理、管理体系与控制措施,能够运用农产品安全卫生的评价程序和方法,对农产品的安全与卫生问题进行

综合评价的能力。 4、动植物检疫法规与行政执法能力 了解国家关于动植物检疫、农畜产品卫生安全流通和生物安全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接受动植物检疫程序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行政执法及监督管理的能力。 5、英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语以及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6、分析运算能力 掌握必需的数学、生物统计、化学和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运算等能力。 7、政治素养与社会适应能力 掌握一定的政治、文学、历史、艺术和心理学等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身心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8、创新创业能力 了解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接受一定的创新创业实训,具有一定的创业意识、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专业方向 1、动物检疫方向:学习和掌握动物检疫检验学、动物疫病检测技术、寄生虫与检验技术、兽医临床诊断学、微生物学、动物病理学、分子生物学、饲料卫生与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动物疾病诊疗与防控、动物检疫执法管理、技术管理,动物检疫科研、教学与技术开发等工作的能力。 2、植物检疫方向: 学习和掌握植物检疫学、昆虫学、植物病理学、杂草学、种子检验、农药残留分析、农产品安全与检验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植物检疫执法管理、技术管理,植物检疫科研、教学与技术开发等工作的能力。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草业科学基地班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草业科学,专业代码:090701 一、专业简介 草业科学基地班属草业科学学科,于2007年获准建立甘肃省草业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后成立,是兰州大学“211”和“985”工程重点建设专业,毕业后授予兰州大学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体系:依据草业系统的4个生产层和3个界面的理论,构建有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草业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并设有草学博士后流动站。 师资阵容: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7人,部、省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萃英特聘教授1人、萃英特聘讲席教授3人,教授17人、副教授16人。教师队伍中博士学位获得者达89.6%,出国工作、学习一年以上的占71.4 %。 实践平台:建有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牧草与草坪草种子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草业农业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西部草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庆阳黄土高原试验站和临泽草地生态试验站等12个野外观测站和示范基地。 科研与实力: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重大重点项目24项,包括我国首个牧草学领域“973”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出版著作7部,发表论文554篇,其中SCI期刊论文105篇。

国际交流:与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等10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高校和公司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广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有国家“草地农业创新引智基地”。新西兰梅西大学出资设立了任继周教授奖学金,用于鼓励两国学生、学者的交流。2名特聘外国专家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教学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有草业科学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完成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2项。 特色与优势: 培养模式科学化:建立了教室-教学实验室-野外实验站-实习基地相结合,以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主体,英语与人文社科知识为两翼,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教育教学导师化:依托强大的师资阵容,对基地学生实行导师制。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为基地学生配备具副高职称以上或承担有科研项目的教师作为导师,指导学生的方向选择、课程选修、科研训练、就业以及进一步深造等。 培养方式国际化:发挥国际交流活跃的优势,通过选拔优秀学生出国深造交流、聘请外籍教师授课、邀请国外知名学者做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学院每年选拨约3-4名学生在第4学年赴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进行学习交流,基地学生具有优先权。 科研训练实战化:借助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优越的实践平台,基地学生自第3学年起即可参与科研项目,深入学科最前沿,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设有“基地学生科研训练基金”资助学生的兴趣科研活动。 资助保研优先化:在遵循学校基地班相关倾斜政策的基础上,优先基地学生的奖助和免试推荐研究生。目前,学院设有“钱学森草产业奖学金”和“爱心互助基金”等奖助项目。 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 定位:培养掌握草业科学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草业科学研究、管理、开发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草业科技创新能力、适应草业科学学科发展的学术型人才。 目标:通过本科阶段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具有草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术型专门人才,为继续攻读研究生奠定基础,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

著名瓷器鉴定家耿宝昌先生对明清瓷器鉴定真赝提出四条重要依据

著名瓷器鉴定家耿宝昌先生对明清瓷器鉴定真赝提出四条重要依据一、造型 明清瓷器的各类器型,多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明清各朝当时的生活习俗、审美标准、社会风貌和技术条件。在鉴别中,要重视对时代风貌的研究,并对其不同的风格进行详细了解,分析对比,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就不难掌握其规律,对低劣的赝品就不难识破。仔细观察、经常测量,细致地识别胎质、釉面,随时收存历代瓷片标本,勤加观察和比较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之一。也只有通过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才能逐步掌握器型的主要特点。 二、纹饰 明清不同时期的瓷器纹饰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不同的风格特点。在断代和鉴别真伪时,重要的是观察、比较同时期与相近朝代其它工艺品的图案、画意等特征,举一反三,互相印证,即可发现时代的特征和共同的规律。作大量细致的对比分析,了解其风行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也是必不可少的。还要把握纹饰施彩方面的时代特征。鉴定真伪,还可根据纹饰的笔法。鉴定还需结合其他方面的特征,正视侧视,仔细观察,研究辨析。 三、胎釉 就瓷器而论,胎为骨,釉是衣。细致观察胎体和釉面,是断代和鉴别中很重要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在胎釉成分和烧造工艺上都有比较显著的差别,可资代表当时的时代风格。鉴别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观察,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以各个时期所具典型足形来断代和辩伪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研究并类比各个时代不同形式的器足特点,找出其继承、发展、演变的规律,和研究造型、纹饰一样至关重要。对于明清两代各品种釉面的观察,除以双眼直观外,必要时还可借助放大镜。从釉面的新旧光泽上,可以辨别真伪。各时期施釉的厚薄,釉面的莹润与乾色,釉质的缜密和疏松,及浓缩、积釉情况,也是鉴定真伪的一个重要依据。对于明、清瓷器胎和釉所表现的时代特征,必须联系考察,不可偏执一方,并需结合其他方面来共同判断。若能经过长期实践和切磋,总结它们的发展规律,甚至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方面加以研究更佳。造型、纹饰、款识、釉色、胎质等鉴定方法必须同时并用,方能收到殊途同归、全面一致的效果。 四、款识 明清瓷器各代款式千差万别,以款识特点来断代和辩伪也就相当重要。体会各代款识的不同风格,首先可以从研究书法入手,然后将真假实物款式相互比照,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其字体的结构,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泽的深浅浓淡等。另外,也应当注意总结同一时期早、中、晚期款识不尽相同的变化规律。 总之,鉴别瓷器真伪,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又要防止草木皆兵,对所见之器均乱加猜测,甚至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弄得无所适从。出现这种现象,只能说明我们对识别赝品缺乏必要的锻炼和阅历。要知其真,也须识其假。我们可以选出一些典型的赝品当作反面教材,不断总结提高,从而胸有成竹,遇事能拿主见,对器物的真伪、年代能作出有真知灼见的判定,而非若名若暗,人云亦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