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收集站建设项目建议书

农村垃圾收集站建设项目建议书
农村垃圾收集站建设项目建议书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策划书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 项目背景 (1) 1.2 项目概况 (10) 1.3 结论和建议 (11)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建设规模分析 (12) 2.1 规划目标 (12) 2.2 建设规模分析 (12) 第三章项目选址与主要建设条件 (13) 3.1 项目选址 (13) 3.2 主要建设条件 (16) 第四章工程方案 (22) 4.1 设计理念 (22) 4.2执行标准、规范 (22) 4.3 工程方案 (23) 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与水土保持 (25) 5.1 环境影响评价 (25) 5.2 水土保持 (26) 第六章节能 (27) 6.1 编制依据 (27) 6.2 节能 (27) 第七章组织机构、组织管理、实施进度 (28)

7.1 组织机构 (28) 7.2 组织管理 (28) 7.3 实施进度 (29) 第八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31) 8.1 估算依据 (31) 8.2、资金筹措来源及管理 (34) 第九章社会评价 (34)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 精河县八家户农场农九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1.1.2 项目业主单位 八家户农场人民政府。 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 3、《农场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自治区村庄规划技术规程》; 5、《精河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 6、《精河县土地利用规划(2010-2020)》; 7、《精河县村农场体系规划(2010—2020年)》; 8、《精河县八家户农场总体规划(2012-2030)》; 9、精河县2012统计年鉴; 10、农场交通、水利、教育、医疗等相关资料。 1.1.4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一、指导思想 围绕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加快城乡统筹,全面实施以“做特做优

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议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议书 篇一:xx县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建议书 第1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xx县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1.3项目承办单位 xx县xx镇人民政府 1.1.4项目建设地址 xx镇区 1.1.5项目主要内容 1.2研究工作范围依据 1.2.1研究工作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4)《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 (5)《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政?20XX?21号) 1 (6)《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20XX年9月10日) 《xx省农村清洁工程实施办法》 (7)《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XX) (8)《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臵标准》(cJJ27-20XX) (9)《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10)《xx县市统计年鉴》20XX年 (11)xx县xx镇有关资料。 1.2.2研究工作范围 (1)根据《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 的实施意见》(皖政?20XX?21号)及《中共xx省委xx省人 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20XX年9月10日)要求,结合xx镇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现状,论证xx县xx 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根据《xx省农村清洁工程实施办法》,并结合地方

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议书

新农村建设项目建 议书

XX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议书 XXXX所 12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项目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业主简介················································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主要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实施必要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提出理由················································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项目实施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建设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规模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规模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场址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区域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水文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5最新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策划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建议书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策划方案

目录 一、美丽乡村项目基本情况 1.1美丽乡村项目建设背景 1.2美丽乡村项目所在乡镇基本情况 1.3项目所在村组基本情况 二、美丽乡村建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1项目建设必要性 2.2县乡规划 2.3项目优势 2.4群众意愿 2.5前期工作 三、建设内容 3.1规划说明 3.2建设项目内容 四、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4.1投资估算 4.2资金来源 五、组织保障 5.1项目实施组织管理 5.2实施计划 5.3项目管理 5.4资金管理

六、效益分析 6.1建成目标 6.2经济效益与城乡一体化 6.3社会效益与村庄治理 6.4生态效益与可持续发展 七、设施管护

一、美丽乡村项目基本情况 1.1美丽乡村项目建设背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XXX最靓丽的名片,2013年初,XXX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天蓝、地绿、山清、水净”的美丽XXX。同时,XXX 省加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转型升级,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要内容,逐步建成一批基础设施便利、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XXX 镇XXXX村委会XXXX小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以建设“富裕XXXX、生态XXXX、平安XXXX”为总体目标,以“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素质提升”为切入点,通过生态旅游体系、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文化建设体系的建设,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经济,着力打造构筑“美丽XXXX——生态家园”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快速实现美丽乡村必须达到的“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基本要求,并通过本项目,摸索因地制宜建设社会主义美丽乡村的方法与模式,进而带动和推进XXX社会主义美丽乡村的整体建设。 1.2美丽乡村项目所在乡镇基本情况 XXX镇位于XX县南部,两州市(XX市、XX州)三县(XX、XX、XX)交界处,距县城27公里、XX市区80公里、XX170公里。全镇总面积140.1平方公里,辖XXX、XX两个社区,XX村、XX、XX、XX寨四个村委会,4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518人,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8%。XXX镇主要产业为柑桔、烤烟,核桃、柿子、蔬菜、畜牧业具有一定规模。其中,柑桔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由

备案项目网上申报-生活垃圾中转站项目(申报大纲)

备案项目网上申报-生活垃圾中转站项 目 项目申报指导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为进一步以法律手段规范和引导规模庞大的企业投资活动,国务院日前公布《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专家们指出,条例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第一部行政法规,在转变政府投资管理职能、巩固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为进一步加快政府转变投资管理职能、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条例将建立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写入其中,以行政法规形式确立了在线平台的法律地位,有利于在线平台的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在线平台的建设应用,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一次重大变革,是政府主动转变投资管理职能的一项重大举措。 在线平台实质上是政务服务大厅的延伸和深化,依托在线平台推进投资项目“一门式一网式”办理,实现企业“一站咨询”、审批“一门受理”、流程“一图导引”、项目“一码贯通”,力求打造便捷、高效、阳光的政府服务新机制。 “通过‘制度建设+技术支撑’,在平台的建设应用中落实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成果,通过加强投资领域法治建设巩固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成果,切实转变政府的投资管理职能。” 实行备案管理的项目,企业应当在开工建设前通过项目在线监管平台(以下简称在线平台)将下列信息告知备案机关:

(一)企业基本情况; 1、企业名称:XXXXXXX 2、注册地址:XXXXXXX 3、注册时间:XXXXXXX 4、注册资金:XXXXXXX 5、注册类型:XXXXXXX 6、经营范围:XXXXXXX 7、法定代表人:XXX (二)生活垃圾中转站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内容; 1、项目名称:生活垃圾中转站 2、建设地点:XXXXXXX 3、建设规模:XXXXXXX 4、建设内容:XXXXXXX (三)生活垃圾中转站项目总投资额;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垃圾填埋场可行性报告

篇一:垃圾填埋场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名称及主管单位 项目名称:市垃圾处理场 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市桥头镇紫阳林场猪场作业区西侧 建设单位: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主管单位:市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 1.2建设单位简介 1、项目法人简介 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于2008年10月29日经工商部门批准设立,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人民币,由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和市交通基础实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分别出资4760万元和240万元作为公司两个股东组建。公司现有员工5人,均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公司在去年完成验资、注册登记、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土地、房产清理登记等工作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加快了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土地、房产的移交、过户工作,目前,全市科局一级单位的土地、房产移交工作已基本结束,移交的土地面积611647平方米、房产面积111180平方米。其中对已经过户并办理新证的园区22号地块、原田野饲料厂、市政府大院以及食堂四宗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证(228338平方米,约343亩)交评估机构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城投公司的有效资产预计将达到10亿元人民币以上。 2、法人代表简介 1.3编制依据和主要资料 1.3.1主要法律法规及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主席令第23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席令第98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5、《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2002;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7、《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 8、《城镇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 9、《工业企业厂界噪声限值》gb12348-2008; 10、《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1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12、关于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建城 [2000]120号; 1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 14、《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t231-1998; 15、《生活垃圾中转站技术规范》cjj47-2006; 1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7、《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 18、《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

美丽乡村风情小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报告

美丽乡村风情小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咨国联出品

目录 第一章总论 (9) 1.1项目概要 (9) 1.1.1项目名称 (9) 1.1.2项目建设单位 (9) 1.1.3项目建设性质 (9) 1.1.4项目建设地点 (9) 1.1.5项目负责人 (9) 1.1.6项目投资规模 (10) 1.1.7项目建设规模 (10) 1.1.8项目资金来源 (12) 1.1.9项目建设期限 (12)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 1.3编制依据 (12) 1.4编制原则 (13) 1.5研究范围 (1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 1.7综合评价 (1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8) 2.1项目提出背景 (18)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20)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0) 2.3.1促进我国美丽乡村风情小镇建设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1)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1)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2)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2)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2)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3)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3)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4) 2.4.1政策可行性 (24) 2.4.2市场可行性 (24) 2.4.3技术可行性 (24) 2.4.4管理可行性 (25) 2.4.5财务可行性 (25) 2.5美丽乡村风情小镇建设项目发展概况 (25) 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6) 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6) 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6)

湘家荡区域(铁路以南)新农村建设综合整治项目建议书

湘家荡区域(铁路以南)新农村建设综合整 治项目建议书 目录 第一章概况 ....................................................................................................................................... 3 1.1项目概况...................................................................................................................................... 31.2建设单位概况.............................................................................................................................. 31.3项目可研编制的依据与范围...................................................................................................... 41.4项目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5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1.6主要结论...................................................................................................................................... 6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 7 2.1项目建设背景.............................................................................................................................. 7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2.3项目建设的可能性.................................................................................................................. 17 第三章项目规模内容与项目条件 ......................................................................................... 20 3.1项目规模和内容 .................................................................................................................. 203.2项目地点及区位分析.......................................................................................................... 203.3外围配套条件.......................................................................................................................... 213.4政策条件.................................................................................................................................. 22 第四章拆迁方案 ........................................................................................................................... 23 4.1政策依据及目标...................................................................................................................... 234.2拆迁安置方案.......................................................................................................................... 244.3土地流转方案.......................................................................................................................... 284.4拆迁安置程序.......................................................................................................................... 304.5置换手续办理和资金结算顺序.............................................................................................. 32 第五章建设方案.......................................................................................................................... 33 5.1建设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配套工程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 43 6.1环境保护标准.......................................................................................................................... 436.2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436.3环境保护措施.......................................................................................................................... 436.4水土保持 ................................................................................................................................. 45

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根据《澄迈县开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建设美好新海南”大研讨大行动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县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我局以“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这一课题开展了调研和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美丽乡村建设基本概况 2013-2015年,我县以褔桥带、罗美带、永美带等三条美丽乡村带为重点,全面推进县镇两级美丽乡村建设,共投入建设了19个县级美丽乡村和29个镇级美丽乡村。根据《五年实施计划》,我县71个行政村列入名单,其中,2016年已建成19个美丽乡村,2017年计划建设30个美丽乡村。其中农业部把敦茶村、罗驿村、龙坡村列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海南省将敦茶村、罗驿村和美朗村列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大美村等15个村落先后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美朗村被评为海南十大最美乡村之一。我县被全国新农村建设中心评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我县7个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我县全域旅游建设夯实了基础,积极推动落实省委刘赐贵书记提出的“日月同辉满天星”建设目标,对我县加强生态保护、改善民生工程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编制与实际建设中产生的矛盾。一是责任主体不清。我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规划编制由县住建局负责,建设指导由县农委办负责,建设主体由各镇政府负责,三者平时工作难以衔接。二是土地私有化突出。由于村庄闲置土地已被农户占用,编制规划时建设项目的选址因为与农户之间发生矛盾,致使项目落地有难度,有些美丽乡村在建设过程中因为土地问题无法协商而再三调整规划,影响了建设周期和进度。有些项目最终无法落地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二)主题不突出,特色不显著。一是规划编制和设计时间周期短,规划和设计单位没有深入了解当地历史文化、人文地理等情况,致使在编制规划时定位不准确,使得美丽乡村带主题不突出,未能充分发挥连片成带的聚集效应。二是原来村庄自然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较差,规划的重点主要放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硬化、绿化上,没有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千篇一律的特色品牌,缺少风貌特色。三是“空心村”和荒废破败房屋不易拆除,农村危房改造效果也不显著,有新居无新貌的现象比较突出。 (三)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一是村干部思想认识

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

建筑垃圾资源化可研报告 一.建筑垃圾的定义 根据建设部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 二.什么是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 是指将建筑垃圾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再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 三.建筑垃圾的产生情况 (1)国内 中国建筑平均寿命仅30年,年产数亿垃圾。年中国消耗全球一半的钢铁和水泥用于建筑业,产生了巨大建筑废物,现在政府号召房地产开发企业提高建筑质量,将目前30年的建筑平均寿命延长至100年。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据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而中国每年拆毁的老建筑占建筑总量的40%。

(2)国外 总体来讲,国外大多施行的是“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就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则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如美国的CYCLEAN公司采用微波技术,可以100%的回收利用再生旧沥青路面料,其质量与新拌沥青路面料相同,而成本可降低1/3,同时节约了垃圾清运和处理等费用,大大减轻了城市的环境污染。 对于已经过预处理的建筑垃圾,则运往“再资源化处理中心”,采用焚烧法进行集中处理,如德国西门子公司开发的干馏燃烧垃圾处理工艺,可使垃圾中的各种可再生材料十分干净地分离出来,再回收利用,对于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燃气则用于发电,每t垃圾经干馏燃烧处理后仅剩下2~3kg的有害重金属物质,有效地解决了垃圾占用大片耕地的问题。日本:建筑垃圾要首先控制源头 通常建筑材料的原料价格要比再循环的材料价廉,由于国土面积小、资源相对匮乏,日本的构造原料价格要比欧洲高。因此日本人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可再生资源而重新开发利用。比如港埠设施,以及其他改造工程的基础设施配件可以利用再循环的建筑垃圾,代替相当量的自然采石场砾石材料。 197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

某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议书

XX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议书 XXXX所 2011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一、项目概况 ······································································1 二、业主简介 ······································································2 三、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2 四、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 五、主要结论 ······································································4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实施必要性 ······································5 一、提出理由 ······································································5 二、项目实施必要性·····························································5第三章建设规模 ························································8 一、规模分析 ······································································8 二、规模确定 ······································································8第四章场址条件 ·····················································10 一、区域概况 ···································································10 二、水文条件 ···································································11 三、气候条件 ···································································12 四、基础设施条件·····························································13第五章新农村建设项目方案 ······································14 一、黔北民居风貌改造·······················································14 二、排污\环卫处理系统 ······················································14 三、消防管网及配套设施····················································14 四、混凝土等级农村道路硬化··············································15 五、集镇街道整治·····························································15 六、新建集镇客车站和农村集贸市场·····································15 七、供水\饮水系统改造 ······················································15 八、“一池三改”与集镇公厕··············································16

新站镇垃圾处理场项目建议书

新站镇垃圾处理场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名称和承办单位 1.项目名称:新站镇垃圾处理场项目建设 2.承办单位: 二、项目拟建地址:新站镇农里村农里组 三、新站镇概述 新站镇位于桐梓县北面,是县城副中心,距桐梓县城32公里,与本县大河镇、夜郎镇、小水乡、松坎镇毗邻,西北面与重庆市綦江县石壕镇接壤。渝黔铁路、崇遵高速公路、210国道纵贯南北,习新二级公路横贯东西。 新站隶属大娄山山脉的支脉,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属黔北中山峡谷区,镇地为山谷内沿河形成的不规则“带状”用地,集镇中心为三角形用地,属镇中心为三角形用地,属于低中山丘陵河谷地地貌城镇形态。 全镇辖10个村(居),90个村民组,国土面积150.09平方公里,集镇面积2.06平方公里,规划区总面积为3.22平方公里。集镇镇人口为8683人。全镇总人口3.1万人。2011年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成2.3亿元,工业总产值6000万元,农业总产值167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87元;粮食总产量13682吨。“十二五”时期,新站将紧紧围绕“工业集聚新区、商贸物业中心、现代农业基地、和谐宜居名镇”的发展定位,按照“三化一游”发展战略。 四、建设理由 随着全镇总体规划的实施,新站镇将发展成为县城副中心,

是全县北部山区的咽喉乡镇,集镇建设必将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由于我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的山区镇,经济不发达,基础设建设施投入过少,硬件设施较为落后。全镇目前垃圾收集系统落后,垃圾车运作范围只限于集镇,垃圾箱配备少,都是开放式垃圾存放点,甚至无序堆放,有的甚至采取直接倾倒的方式处理,卫生条件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垃圾产生量问题将持续增加,居民生活垃圾的管理和处理问题也将更加突出,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全镇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建设比较完善,标准的垃圾收运、处理设施,不仅可以改善环境卫生质量,保护地下水,提升形象,适应我镇旅游大开发、农业大转变、工业大提升、集镇较快发展的主战略,而且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五、建设规模及规划期限 (一)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规模 全镇现有人口31000人,日产垃圾量约100吨/日,其中:生活垃圾约55吨/日,其它垃圾45吨/日,人均生活垃圾日产量约1.2kg/日、人,按人均垃圾产量年均增长率1.6%及人口增长预测;到2050年,生产垃圾产量为5.4万吨,到2050年,生活垃圾产量为3.6万吨。集镇现有人口6700人,日产垃圾量约10吨/日,按人均垃圾量增长率1.6%及人口增长预测;到2050年人口预计达到1.2万人,生产垃圾产量为8.6万吨,根据新站集镇总体规划,考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垃圾产量的影响,规划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问题及对策

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我省也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安排专项资金,重点培育建设美丽宜居小镇、中心村及特色村。我市也把美丽乡村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但是由于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投资较大、涉及面广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加之各镇办差异化较大,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科学规划,因地施策,克难攻坚,加快推进。 一、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规划有待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与当地生态、文化、产业相结合。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有的村还没拿出规划;有的村规划编制形式较单一,在挖掘村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方面不到位,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还有的村多次规划,各有侧重,实施起来无所适从。例如王屋镇五里桥村先后作过4次规划:即市政府的十大区域整治规划、市旅游局的“大好河山”规划、市一体办的社区规划及新农村建设节点规划,眼下建设美丽乡村究竟按哪一个规划走没有定论。规划的低标准和不定型性,造成的后果是边建边规划,边规划边改进,以致建成的项目推倒重来或需要加以改建,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比如在王屋镇五里桥村的整治过程,由于规划没有一次到位,农家乐农户的大门楼、室内卫生间大多都是建成后重新改建的,造成了一定浪费。 2、组织领导有待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是一场硬仗,是一项长

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是难啃的硬骨头。应当拿出十大区域整治时的决心和组织保障,由市级领导牵头,实行台账管理,制订时间进度,而目前我市还没有明确领导责任分工,没有形成强力推进的态势。 3、建设资金有待落实。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除上面补助外,主要靠镇村投入。由于我市镇、村级经济实力有限,难以保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较大的投入,这直接影响到工作进展。比如王屋镇每年可利用资金200万元左右,除去五保供养、困难群众救济、偿还遗留欠账后,所剩无几,是典型的吃饭财政,试点村集体经济更为困难。干部群众担心举债建设后,缺口资金弥补问题得不到解决。 4、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重一时整治而忽略长期有效的管理。我市部分村镇设有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已不同程度出现脏、乱、差和“牛皮鲜”回潮现象。如不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机制,必将陷入“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圈。 5、建设标准有待提高。大部分的培育提升村建设工作主要停留在拆旧拆破、立面出新层面,建设工作的内涵还不深入。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特别是绿化、美化、亮化、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推进不到位。 6、古村落开发保护有待加强。我市部分镇办分布着有历史积淀、有文化内涵、有鲜明特色的古村落。由于年久失修,开发保护工作滞后,目前正面临着坍塌、毁损、逐步消失的困境。如王

村级道路硬化项目建议书50

**镇**村道路硬化工程 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村道路硬化工程 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3、项目建设单位:**村委会 4、项目负责人: 5、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为村组硬化道路,长1.0公里。 6、项目概述:**镇**村硬化道路位于**村委会南侧,由于等级低、线形差、路面窄,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十分不便,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硬化***道路,是加快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然要求。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完善路网,满足交通运输,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位于**镇**村,原道路均为七八十年代修建村组道路,线路等级低、线形差、路面窄,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项目的实施将大大完善路网结构,提高道路等级,改善人居环境,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 2、项目的建设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该道路比较狭窄,每遇大雨天气,道路泥泞,学生上学难,群众行路

难,车辆出行不便,严重影响了该村村民农业生产资料及农副产品运销,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彻底解决该村群众行路难、发展难等问题,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硬化**村道路势在必行。 3、项目的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本项目位于**镇境内,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沿线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呼声。 三、项目地址、建设条件和技术标准 1、项目地址:项目位于**镇**村境内。 2、建设条件:该项目沿线海拔在2360m,无明显软基,地基承载力较高,适宜于乡村道路建设。 本项目是利用老路进行改造项目,项目的建设只需要路基扩建和路面的硬化,不需要进行拆迁。 沿线砂石材料丰富,工程用土可就近掘取。 3、技术标准:本项目技术等级为四级水泥路标准,路基宽4.5米,路面宽3.5米,混凝土面层厚20厘米,砼标号C30,设计行车速度20公里/小时。 四、建设规模及建设主要内容 1、建设规模:改建四级水泥路长1.0公里。 2、路线方案:北接….,纵横两条向南延伸至……..。 3、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根据拟定的路线方案,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和工程量主要为

XX乡镇垃圾处理厂项目建议书

XX乡镇垃圾处理厂项目建议书

XX县XX乡垃圾处理厂项目建议书

二O一二年二月 第一章 XX县XX乡概况 1.XX乡自然社会环境概况 1.1 地理位置 XX县XX乡位于XX县西北部,是“XX北大门”,地处碧罗雪山山脉与云岭山脉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98°47′——99°08′,北纬27°44′——28°02′,东、北两面与德钦县的霞若、燕门二乡相连,南接

叶枝镇,西与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乡接壤,国土面积601平方公里。XX村民小组为乡政府所在地,距XX县城约113公里。 1.2 气候条件 XX乡属(中亚热带季风)立体气候,气候温凉,降雨分布均匀。本期受雪山和澜沧江的共同影响,其气温有冬暖夏凉,降雨量丰富的特点,也有山高一尺,水冷三分的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6.9°C,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6.8°C,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0.7°C,极端最高气温30.9°C,最低气温-9.6°C,年平均降雨量1096.5毫米,日照时数为1500——2000小时,无霜期270天。气候受海拔高差变化而垂直变化,产生局部的小气候,降雨量少,蒸发能力强,干旱是境内主要的灾害性气候。 1.3 水资源 乡内主要河流为澜沧江,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青海省杂多县,由格尔吉河和鄂穆楚河两河自青海流入西藏于昌都汇合后称澜沧江,其经西藏流入云南,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州流出国境。澜沧江在我国境内流经青、藏、滇三省,在我国境内长约2153km,天然落差约4583m,流域面积17.4万km2。河流水量丰沛,出国境处多年平均水量约684亿m3。华能澜沧江集团开发该流域,已建有里底水电站及筹建乌弄龙水电站。 1.4社会状况 XX乡地处XX、德钦、贡山三县相交地带。辖结义、洛义、XX、捧八、真朴、阿尺打嘎共6个村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2009年

美丽乡村项目建议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美丽乡村项目建议书 篇一:20XX最新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策划方案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建议书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策划方案 目录 一、美丽乡村项目基本情况 1.1美丽乡村项目建设背景 1.2美丽乡村项目所在乡镇基本情况 1.3项目所在村组基本情况 二、美丽乡村建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1项目建设必要性 2.2县乡规划 2.3项目优势 2.4群众意愿 2.5前期工作 三、建设内容

3.1规划说明 3.2建设项目内容 四、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4.1投资估算 4.2资金来源 五、组织保障 5.1项目实施组织管理 5.2实施计划 5.3项目管理 5.4资金管理 六、效益分析 6.1建成目标 6.2经济效益与城乡一体化 6.3社会效益与村庄治理 6.4生态效益与可持续发展 七、设施管护 一、美丽乡村项目基本情况 1.1美丽乡村项目建设背景 良好的生 态环境是xxx最靓丽的名片,20XX年初,xxx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天蓝、地绿、山清、水净”的美丽xxx。同时,xxx省加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转型升级,把美丽乡村建

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要内容,逐步建成一批基础设施便利、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xxx镇xxxx村委会xxxx小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以建设“富裕xxxx、生态xxxx、平安xxxx”为总体目标,以“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素质提升”为切入点,通过生态旅游体系、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文化建设体系的建设,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经济,着力打造构筑“美丽xxxx——生态家园”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快速实现美丽乡村必须达到的“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基本要求,并通过本项目,摸索因地制宜建设社会主义美丽乡村的方法与模式,进而带动和推进xxx社会主义美丽乡村的整体建设。 1.2美丽乡村项目所在乡镇基本情况 xxx镇位于xx县南部,两州市(xx市、xx州)三县(xx、xx、xx)交界处,距县城27公里、xx市区80公里、xx170公里。全镇总面积140.1平方公里,辖xxx、xx两个社区,xx村、xx、xx、xx寨四个村委会,4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518人,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8%。xxx 镇主要产业为柑桔、烤烟,核桃、柿子、蔬菜、畜牧业具有一定规模。其中,柑桔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由 篇二: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燕门乡茨中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建议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