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流动–––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总复习资料

流体流动–––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总复习资料
流体流动–––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总复习资料

流体流动–––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一、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2112z z g p p ?+=ρ

或 gh p p ρ+=0

注意:1、应用条件:静止的连通着的同一种连续的流体。

2、压强的表示方法:绝压—大气压=表压 表压常由压强表来测量; 大气压—绝压=真空度 真空度常由真空表来测量。

3、压强单位的换算: 1atm=760mmHg=10.33mH 2O=101.33kPa=1.033kgf/cm 2=1.033at

4、应用:水平管路上两点间压强差与U 型管压差计读数R 的关系: gR p p A )(21ρρ?=?

处于同一水平面的液体,维持等压面的条件必须时静止、连续和同一种液体。

二、定态流动系统的连续性方程式––––物料衡算式

常数常数=====≠ρρρρuA A u A u w s A 222111, 常数常数======uA A u A u V s A 2211,

ρ

21221221///,d d A A u u A ===圆形管中流动

常数ρ

三、定态流动的柏努利方程式––––能量衡算式

1kg 流体:f h u P gZ We u P gZ Σ+++=+++2222211

ρ [J/kg] 讨论点:1、流体的流动满足连续性假设。

2、理想流体,无外功输入时,机械能守恒式:

3、可压缩流体,当Δp/p 1<20%,仍可用上式,且ρ=ρm 。

4、注意运用柏努利方程式解题时的一般步骤,截面与基准面选取的原则。

5、流体密度ρ的计算:

理想气体ρ=PM/RT 混合气体 vn n v v m x x x ρρρρ+++= 2211

混合液体 n wn w m w m x x x ρρρρ+++= 2211

上式中:vi x ––––体积分率;wi x ––––质量分率。

6、gz ,u 2/2,p/ρ三项表示流体本身具有的能量,即位能、动能和静压能。∑h f 为流经系统的能量损失。W e 为流体在两截面间所获得的有效功,是决定流体输送设备重要参数。输送设备有效功率N e =W e ·ωs ,轴功率N=N e /η(W )

7、1N 流体 f e H g

u g p Z H +?+?+?=22ρ [m] (压头) 222222211

1u P gZ u P gZ ++=++ρρ

1m 3流体 []f f a f e h p p h u p gh W Σ=?Σ+?+?+=ρρρρρ而22,

四、柏努利式中的∑h f I . 流动类型: 1、雷诺准数Re 及流型 Re=du ρ/μ=du/ν,μ为动力粘度,单位为[Pa·S];ν=μ/ρ为运动粘度,单位[m 2/s]。

层流:Re ≤2000,湍流:Re ≥4000;2000

2、牛顿粘性定律 τ=μ(du/dy)

气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流型的比较:①质点的运动方式;

②速度分布,层流:抛物线型,平均速度为最大速度的0.5倍;

湍流:碰撞和混和使速度平均化。

③阻力,层流:粘度内摩擦力,

湍流:粘度内摩擦力+湍流切应力。

II . 流体在管内流动时的阻力损失 'f f f h h h +=Σ [J/kg]

1、直管阻力损失hf ρ

λf f p u d l h ?==22 范宁公式(层流、湍流均适用). 层流:23264

)(d

lu h R R f f e e ρμλλ===或即 哈根—泊稷叶公式。 湍流区(非阻力平方区):),(d R f e ελ=;高度湍流区(阻力平方区):)(d f ελ=,具体的定性关系参见摩擦因数图,并定量分析h f 与u 之间的关系。 推广到非圆型管润湿周边长

流通截面积×===44H e r d d 注:不能用d e 来计算截面积、流速等物理量。 2、局部阻力损失hf ` ①阻力系数法,5.00.12

2'===c e f u h ζζζ ②当量长度法,2

2'u d l h e f λ= 注意:截面取管出口内外侧,对动能项及出口阻力损失项的计算有所不同。 当管径不变时,2))((2

u d l l hf e ζλΣ++Σ=Σ 流体在变径管中作稳定流动,在管径缩小的地方其静压能减小。流体在等径管中作稳定流动流体由于流动而有摩擦阻力损失,流体的流速沿管长不变。流体流动时的摩擦阻力损失h f 所损失的是机械能中的静压能项。完全湍流(阻力平方区)时,粗糙管的摩擦系数数值只取决于相对粗糙度。

水由敞口恒液位的高位槽通过一管道流向压力恒定的反应器,当管道上的阀门开度减小时,水流量将减小,摩擦系数增大,管道总阻力不变。

五、管路计算

I . 并联管路:1、321V V V V ++=

2、321f f f f h h h h Σ=Σ=Σ=Σ 各支路阻力损失相等。

即并联管路的特点是:(1)并联管段的压强降相等;(2)主管流量等于并联的各管段流量之和;(3)并联各管段中管子长、直径小的管段通过的流量小。

II .分支管路:1、321V V V V ++=

2、分支点处至各支管终了时的总机械能和能量损失之和相等。

六、柏式在流量测量中的运用

1、毕托管用来测量管道中流体的点速度。

2、孔板流量计为定截面变压差流量计,用来测量管道中流体的流量。随着R e 增大其孔流系数C 0先减小,后保持为定值。

3、转子流量计为定压差变截面流量计。注意:转子流量计的校正。 测流体流量时,随流量增加孔板流量计两侧压差值将增加,若改用转子流量计,随流量增加转子两侧压差值将不变。

离心泵–––––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一、工作原理

基本部件:叶轮(6~12片后弯叶片);泵壳(蜗壳)(集液和能量转换装置);轴封装置(填料函、机械端面密封)。

原理:借助高速旋转的叶轮不断吸入、排出液体。 注意:离心泵无自吸能力,因此在启动前必须先灌泵,且吸入管路必须有底阀,否则将发生“气缚”现象。

某离心泵运行一年后如发现有气缚现象,则应检查进口管路是否有泄漏现象。

二、性能参数及特性曲线

1、压头H ,又称扬程 f H g p Z H +?+

?=ρ 2、有效功率 )(102kw HQ N HgQ W N s e e ηρ

ρω===轴功率

3、离心泵的特性曲线通常包括Q Q N Q H ???η,,曲线,这些曲线表示在一定转速下输送某种特定的液体时泵的性能。由Q N ?线上可看出:0=Q 时,min N N =,所以启动泵和停泵都应关闭泵的出口阀。

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泵启动后出水管不出水,而泵进口处真空表指示真空度很高,可能出现的故障原因是吸入管路堵塞。

若被输送的流体粘度增高,则离心泵的压头减小,流量减小,效率减小,轴功率增大。

三、离心泵的工作点

1、泵在管路中的工作点为离心泵特性曲线(Q H ?)与管路特性曲线(e e Q H ?)的交点。管路特性曲线为:2

e e BQ K H +=。

2、工作点的调节:既可改变Q H ?来实现,又可通过改变e e Q H ?来实现。具体措施有改变阀门的开度,改变泵的转速,叶轮的直径及泵的串、并联操作。 离心泵的流量调节阀安装在离心泵的出口管路上,开大该阀门后,真空表读数增大,压力表读数减小,泵的扬程将减小,轴功率将增大。

两台同样的离心泵并联压头不变而流量加倍,串联则流量不变压头加倍。

四、离心泵的安装高度Hg

为避免气蚀现象的发生,离心泵的安装高度≤Hg ,注意气蚀现象产生的原因。 1.102

1'2???=f s

H g

u H Hg 's H 为操作条件下的允许吸上真空度,m 10?f H 为吸入管路的压头损失,m 。 2. 10?????=f v a H h g

p p Hg ρ h ? 允许气蚀余量,m a p 液面上方压强,Pa ; v p 操作温度下的液体饱和蒸汽压,Pa 。

离心泵的安装高度超过允许安装高度时会发生气蚀现象。

传 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传热是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能量转移,又称热传递。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凡是有温度差存在时,就必然发生热从高温处传递到低温处。

根据传热机理的不同,热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热传导(导热)、热对流(对流)和热辐射。热传导是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仅借分子、原子和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热对流是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所引起的热传递过程(包括由流体中各处的温度不同引起的自然对流和由外力所致的质点的强制运动引起的强制对流),流体流过固体表面时发生的对流和热传导联合作用的传热过程称为对流传热(给热);热辐射是因热的原因而产生的电磁波在空间的传递。任何物体只要在绝对零度以上,都能发射辐射能,只是在高温时,热辐射才能成为主要的传热方式。传热可依靠其中的一种方式或几种方式同时进行。

传热速率Q 是指单位时间通过传热面的热量(W );热通量q 是指每单位面积的传热速率(W/m 2)。

一、热传导

1.导热基本方程––––傅立叶定律

n

t dS dQ ???=λ λ––––导热系数,表征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之一,单位为W/(m·℃)。纯金属的导热系数一般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气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式中负号表示热流方向总是和温度剃度的方向相反。

2.平壁的稳定热传导

单层平壁:

R

t b t t Q ?=?=λ21 多层(n 层)平壁:

∑∑∑==+?=?=n

i n i i i n R t b t t Q 1

111λ 公式表明导热速率与导热推动力(温度差)成正比,与导热热阻(R )成反比。 由多层等厚平壁构成的导热壁面中所用材料的导热系数愈大,则该壁面的热阻愈小,其两侧的温差愈小,但导热速率相同。

2.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

单层圆筒壁:

R t S b t t Q m ?=?=λ21 或 1

2

21ln )(2r r t t l Q ?=λπ 当S 2/S 1>2时,用对数平均值,即:

1

212ln S S S S S m ?= 当S 2/S 1≤2时,用算术平均值,即:

S m =(S 1+S 2)/2

多层(n 层)圆筒壁: ∑=+?=n i mi

i i n S b t t Q 111λ 或 ∑++?=

i i i n r r t t l Q 111ln 1)(2λπ 一包有石棉泥保温层的蒸汽管道,当石棉泥受潮后,其保温效果应降低,主要原因是因水的导热系数大于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受潮后,使保温层材料导热系数增大,保温效果降低。 在包有两层相同厚度保温材料的圆形管道上,应该将导热系数小的材料包在内层,其原因是为了减少热损失,降低壁面温度。

二、对流传热

1.对流传热基本方程––––牛顿冷却定律

t S Q ?=α

α––––对流传热系数,单位为:W/(m 2·℃),在换热器中与传热面积和温度差相对应。

2.与对流传热有关的无因次数群(或准数)

表1 准数的符号和意义

准数名称

符 号 意 义 努塞尔特准数

αL Nu= λ 含有特定的传热膜系数α,表示对流传热的强度 雷诺准数

Lu ρ Re= μ 反映流体的流动状态 普兰特准数

Cp μ Pr= λ 反映流体物性对传热的影响 格拉斯霍夫准数 βg Δt L 3ρ2 Gr= μ

反映因密度差而引起自然对流状态

3.流体在圆形直管中作强制湍流流动时的传热膜系数

对气体或低粘度的液体

Nu =0.023Re 0.8Pr n

λ Lu ρ Cp μ α=0.023 ( ) 0.8 ( ) n L μ λ

流体被加热时,n=0.4;液体被冷却时,n=0.3。

定型几何尺寸为管子内径d i 。

定性温度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应用范围为Re >10000,Pr =0.7~160,(l/d)>60。

对流过程是流体和壁面之间的传热过程,定性温度是指确定准数中各物性参数的温度。 沸腾传热可分为三个区域,它们是自然对流区、泡状沸腾区和膜状沸腾区,生产中的沸腾传热过程应维持在泡壮沸腾区操作。 无相变的对流传热过程中,热阻主要集中在传热边界层或滞流层内,减少热阻的最有效的措施是提高流体湍动程度。

引起自然对流传热的原因是系统内部的温度差,使各部分流体密度不同而引起上升、下降的流动。

用无因次准数方程形式表示下列各种传热情况下诸有关参数的关系:

(1) 无相变对流传热 Nu =f (Re ,Pr ,Gr )

(2) 自然对流传热 Nu =f (Gr ,Pr )

(3) 强制对流传热 Nu =f (Re ,Pr )

在两流体的间壁换热过程中,计算式Q=KS Δt ,式中Δt 表示为两流体温度差的平均值;S 表示为泛指传热面,与K 相对应。

在两流体的间壁换热过程中,计算式Q=αS Δt ,式中Δt=t w -t m 或 T m -T w ;S 表示为一侧的传热壁面。

滴状冷凝的膜系数大于膜状冷凝膜系数。

水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若使流速提高至原来的2倍,则其对流传热系数约为原来的 20.8倍。若管径改为原来的1/2而流量相同,则其对流传热系数约为原来的40.8×20.2倍。(设条件改变后,仍在湍流范围)

三、间壁两侧流体的热交换

间壁两侧流体热交换的传热速率方程式

Q=KS Δt m

式中K 为总传热系数,单位为:W/(m 2·℃);Δt m 为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对两流体作并流或逆流时的换热器而言,

)

/ln(2121t t t t t m ?????=? 当Δt 1/Δt 2< 2时,Δt m 可取算术平均值,即:Δt m =(Δt 1+Δt 2)/2

基于管外表面积S o 的总传热系数K o

i

i o i o i m w o o o o S S S S R S bS R K αλα++++=11 四、换热器 间壁式换热器有夹套式、蛇管式、套管式、列管式、板式、螺旋板式、板翅式等。提高间壁式换热器传热系数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流体流速、增强人工扰动;防止结垢,及时清除污垢。消除列管换热器温差应力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即在壳体上加膨胀节,采用浮头式结构或采用U 型管式结构。翅片式换热器安装翅片的目的是增加传热面积;增强流体的湍动程度以提高α。为提高冷凝器的冷凝效果,操作时要及时排除不凝气和冷凝水。

间壁换热器管壁温度t w 接近α大的一侧的流体温度;总传热系数K 的数值接近热阻大的一侧的α值。如在传热实验中用饱和水蒸气加热空气,总传热系数接近于空气侧的对流传热膜系数,而壁温接近于水蒸气侧的温度。

对于间壁换热器m 1Cp 1(T 1-T 2)=m 2Cp 2(t 1-t 2)=KS Δt m 等式成立的条件是稳定传热、无热损失、无相变化。

列管换热器,在壳程设置折流挡板的目的是增大壳程流体的湍动程度,强化对流传热,提高α值,支撑管子。

在确定列管换热器冷热流体的流径时,一般来说,蒸汽走管外;易结垢的流体走管内;高压流体走管内;有腐蚀性的流体走管内;粘度大或流量小的流体走管外。

吸收––––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利用各组分溶解度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称为吸收。混合气体中能够溶解的组分称为吸收质或溶质(A);不被吸收的组分称为惰性组分或载体(B);吸收操作所用的溶剂称为吸收剂(S);吸收所得溶液为吸收液(S+A);吸收塔排出的气体为吸收尾气。

当气相中溶质的的实际分压高于与液相成平衡的溶质分压时,溶质从气相向液相转移,发生吸收过程;反之当气相中溶质的的实际分压低于与液相成平衡的溶质分压时,溶质从液相向气相转移,发生脱吸(解吸)过程。

一、气–液相平衡–––––––传质方向与传质极限

平衡状态下气相中溶质分压称为平衡分压或饱和分压,液相中的溶质浓度称为平衡浓度或饱和浓度––––––溶解度。

对于同一种溶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加压和降温对吸收操作有利,升温和减压有利于脱吸操作。

亨利定律: p*=Ex––––E为亨利系数,单位为压强单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难溶气体(稀溶液)E很大,易溶气体E很小。对理想溶液E为吸收质的饱和蒸气压。

p*=c/H–––H为溶解度系数,单位:kmol/(kN·m),H=ρ/(EM s),随温度升高

而减小,难溶气体H很小,易溶气体H很大。

y*=mx––––m相平衡常数,无因次,m=E/P,m值愈大,气体溶解度愈小;

m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随压力增加而减小。

Y*=mX–––当溶液浓度很低时大多采用该式计算。

X=x/(1-x); Y=y/(1-y); x,y––––摩尔分率, X,Y––––摩尔比浓度

二、传质理论––––传质速率

分子扩散–––凭借流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传递物质的现象。推动力为浓度差,由菲克定律描述:J A= – D AB(dC A)/(dz) J A––扩散通量,kmol/(m2·s) D AB––扩散系数涡流扩散–––凭借流体质点的湍动和旋涡传递物质的现象。

等分子反向扩散传质速率:气相内 N A = D(p A1–p A2)/RTz

液相内 N A = D’(c A1–c A2)/z

单相扩散传质速率:气相内 N A = J A+Nc A/C=D (p A–p Ai)/ RTz·(P/p Bm)=k G(p A–p Ai)

液相内 N A = D’(c Ai–c A)/z·(C/c Sm)=k L(c Ai–c A) 其中 P/p Bm >1为漂流因数,反映总体流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

p Bm=(p B2–p B1)/ln(p B2/p B1)

一般而言,双组分等分子反向扩散体现在精馏单元操作中,而一组分通过另一组分的单相扩散体现在吸收单元操作中。

气相中,温度升高物质的扩散系数增大,压强升高则扩散系数降低;液相中粘度增加扩散系数降低。

在传质理论中有代表性的三个模型分别为双膜理论、溶质渗透理论和表面更新理论。传质速率方程––––传质速率=传质推动力/传质阻力

N=k G(p–p i)=k L(c i–c)=k y(y-y i)=k x(x i–x)

N=K G(p–p*)=K L(c*–c)=K Y(Y-Y*)=K X(X*–X)

注意传质系数与推动力相对应,即传质系数与推动力的范围一致,传质系数的单位与

推动力的单位一致。

吸收系数之间的关系:

1/K G=1/k G+1/Hk L 1/K L=1/k L+H/k G 1/K Y=1/k y+m/k x 1/K X=1/k x+1/mk y

k y=Pk G k x=Ck L K Y≈PK G K X≈CK L

气膜控制与液膜控制的概念

对于易溶气体,H很大,传质阻力绝大部分存在于气膜之中,液膜阻力可以忽略,此时K G≈k G,这种情况称为“气膜控制”;反之,对于难溶气体,H很小,传质阻力绝大部分存在于液膜之中,气膜阻力可以忽略,此时K L≈k L,这种情况称为“液膜控制”。

三、物料衡算––––操作线方程与液气比

全塔物料衡算: V(Y1–Y2)=L(X1–X2) 逆流操作

吸收操作线方程: Y=LX/V+(Y1–LX1/V) 1––塔底,2––塔顶

吸收操作时塔内任一截面上溶质在气相中的实际分压总是高于与其接触的液相平衡分压,所以吸收操作线总是位于平衡线的上方。

最小液气比:(L/V)min=(Y1–Y2)/(X1*–X2) 液气比即操作线的斜率

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斜率增大,操作线向远离平衡线的方向偏移,吸收过程推动力增大,设备费用减少。

四、填料层高度计算

气液相平衡、传质速率和物料衡算相结合取微元物料衡算求得填料层高度。

填料层高度=传质单元高度×传质单元数

即 z=H OG×N OG=H OL×N OL=H G×N G=H L×N L

N OG–––气相总传质单元数(气体流经一段填料后其组成变化等于该段填料的总的平均推动力则为一个传质单元)

H OG–––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一个传质单元所对应的填料高度)

1.平均推动力法(适合平衡线为直线):

z=H OG×N OG=(V/K y aΩ)·(Y1–Y2)/ΔY m=(L/K x aΩ)·(X1–X2)/ΔX m

对数平均推动力ΔY m=(ΔY1–ΔY2)/ln(ΔY1/ΔY2)

当ΔY1/ΔY2<2时,可用算术平均推动力ΔY m=(ΔY1+ΔY2)/2

2.脱吸因数法(平衡线为直线):

N OG=(1/S)·ln[(1–S)·(Y1–Y2*)/(Y2–Y2*)+S]

S––––脱吸因数,平衡线与操作线斜率之比(mV/L),反映吸收推动力的大小。S增大,液气比减小,吸收推动力变小,N OG增大

气体吸收中,表示设备(填料)效能高低的一个量是传质单元高度,表示传质任务难易程度的一个量是传质单元数。

蒸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利用各组分挥发度不同将液体混合物部分汽化而使混合物得到分离的单元操作称为蒸馏。这种分离操作是通过液相和气相之间的质量传递过程来实现的。

对于均相物系,必须造成一个两相物系才能将均相混合物分离。蒸馏操作采用改变状态参数的办法(如加热和冷却)使混合物系内部产生出第二个物相(气相);吸收操作中则采用从外界引入另一相物质(吸收剂)的办法形成两相系统。

一、两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

1.拉乌尔定律

理想溶液的气液平衡关系遵循拉乌尔定律:

p A=p A0x A p B=p B0x B=p B0(1—x A)

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p A=Py A而P=p A+p B

则两组分理想物系的气液相平衡关系:

x A=(P—p B0)/(p A0—p B0)———泡点方程

y A=p A0x A/P———露点方程

对于任一理想溶液,利用一定温度下纯组分饱和蒸汽压数据可求得平衡的气液相组成;

反之,已知一相组成,可求得与之平衡的另一相组成和温度(试差法)。

2.用相对挥发度表示气液平衡关系

溶液中各组分的挥发度v可用它在蒸汽中的分压和与之平衡的液相中的摩尔分率来表示,即v A=p A/x A v B=p B/x B

溶液中易挥发组分的挥发度对难挥发组分的挥发度之比为相对挥发度。其表达式有:α=v A/v B=(p A/x A)/(p B/x B)=y A x B/y B x A

对于理想溶液:α=p A0/p B0

气液平衡方程:y=αx/[1+(α—1)x]

Α值的大小可用来判断蒸馏分离的难易程度。α愈大,挥发度差异愈大,分离愈易;α=1时不能用普通精馏方法分离。

3.气液平衡相图

(1)温度—组成(t-x-y)图

该图由饱和蒸汽线(露点线)、饱和液体线(泡点线)组成,饱和液体线以下区域为液相区,饱和蒸汽线上方区域为过热蒸汽区,两曲线之间区域为气液共存区。

气液两相呈平衡状态时,气液两相温度相同,但气相组成大于液相组成;若气液两相组成相同,则气相露点温度大于液相泡点温度。

(2)x-y图

x-y图表示液相组成x与之平衡的气相组成y之间的关系曲线图,平衡线位于对角线的上方。平衡线偏离对角线愈远,表示该溶液愈易分离。总压对平衡曲线影响不大。

二、精馏原理

精馏过程是利用多次部分汽化和多次部分冷凝的原理进行的,精馏操作的依据是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异,实现精馏操作的必要条件包括塔顶液相回流和塔底产生上升蒸汽。精馏塔中各级易挥发组分浓度由上至下逐级降低;精馏塔的塔顶温度总是低于塔底温

度,原因之一是:塔顶易挥发组分浓度高于塔底,相应沸点较低;原因之二是:存在压降使塔底压力高于塔顶,塔底沸点较高。

当塔板中离开的气相与液相之间达到相平衡时,该塔板称为理论板。 精馏过程中,再沸器的作用是提供一定量的上升蒸汽流,冷凝器的作用是提供塔顶液相产品及保证由适宜的液相回流。

三、两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

1.全塔物料衡算

总物料衡算: F=D+W

易挥发组分: Fx F =Dx D +Wx W

塔顶易挥发组分回收率: ηD =(Dx D /Fx F )x100%

塔底难挥发组分回收率: ηW =[W (1-x W )/F (1-x F )]x100%

2.精馏段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

总物料衡算: V=L+D

易挥发组分: Vy n+1=Lx n +Dx D

操作线方程: y n+1=(L/V )x n +(D/V )x D =[R/(R+1)]x n +[1/(R+1)]x D

其中:R=L/D——回流比

上式表示在一定操作条件下,精馏段内自任意第n 层板下降的液相组成x n 与其相邻的下一层板(第n+1层板)上升蒸汽相组成y n+1之间的关系。在x —y 坐标上为直线,斜率为R/R+1,截距为x D /R+1。

3.提馏段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

总物料衡算: L`=V`+W

易挥发组分: L`x m ` =V`y m+1`+Wx W

操作线方程: y m+1`=(L`/V`)x m `—(W/V`)x W

上式表示在一定操作条件下,提馏段内自任意第m 层板下降的液相组成x m `与其相邻的下一层板(第m+1层板)上升蒸汽相组成y m+1`之间的关系。L`除与L 有关外,还受进料量和进料热状况的影响。

四、进料热状况参数

实际操作中,加入精馏塔的原料液可能有五种热状况:(1)温度低于泡点的冷液体;(2)泡点下的饱和液体;(3)温度介于泡点和露点的气液混合物;(4)露点下的饱和蒸汽;(5)温度高于露点的过热蒸汽。

原料液的千摩尔汽化潜的热量进料变为饱和蒸汽所需将kmol I I I I q L V F V 1≈??= 不同进料热状况下的q 值 进料热状况 冷液体 饱和液体 气液混合物

饱和蒸汽 过热蒸汽

q 值

>1 1 0~1 0 <0 对于饱和液体、气液混合物和饱和蒸汽进料而言,q 值等于进料中的液相分率。 L`=L+qF

V=V`—(q —1)F

q 线方程(进料方程)为: y=[q/(q —1)]x —x F /(q —1)

上式表示两操作线交点的轨迹方程。

塔底再沸器相当于一层理论板(气液两相平衡),塔顶采用分凝器时,分凝器相当于一层理论板。由于冷液进料时提馏段内循环量增大,分离程度提高,冷液进料较气液混合物进料所需理论板数为少。

五、回流比及其选择

(1)全回流

R=L/D=∞,操作线与对角线重合,操作线方程y n=x n-1,达到给定分离程度所需理论板层数最少为N min。

(2)最小回流比

当回流比逐渐减小时,精馏段操作线截距随之逐渐增大,两操作线位置将向平衡线靠近,为达到相同分离程度所需理论板层数亦逐渐增多。达到恒浓区(夹紧区)回流比最小,所需理论板无穷多。

I.正常平衡线

R min=(x D—y q)/(y q—x q)

饱和液体进料时:x q=x F

饱和蒸汽进料时:y q=y F

II.不正常平衡线

由a(x D,y D)或c(x W,y W)点向平衡线作切线,由切线斜率或截距求R min。

(3)适宜回流比

R=(1.1~2)R min

精馏设计中,当回流比增大时所需理论板数减少,同时蒸馏釜中所需加热蒸汽消耗量增加,塔顶冷凝器中冷却介质消耗量增加,操作费用相应增加,所需塔径增大。

精馏操作时,若F、D、x F、q、R、加料板位置都不变,将塔顶泡点回流改为冷回流,则塔顶产品组成x D变大。

精馏设计中,回流比愈大,操作能耗愈大,随着回流比逐渐增大,操作费和设备费的总和将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过程。

六、板效率和实际塔板数

1.单板效率(默弗里效率)

E mV=(y n—y n+1)/(y n*—y n+1)

E mL=(x n-1—x n)/(x n-1—x n*)

2.全塔效率

E=(N T/N P)x100%

精馏塔中第n-1,n,n+1块理论板,y n+1x n-1。

精馏塔中第n-1,n,n+1块实际板,x n*y n。

如板式塔设计不合理或操作不当,可能产生液泛、漏液、及雾沫夹带等不正常现象,使塔无法正常工作。

负荷性能图有五条线,分别是雾沫夹带、液泛、漏液、液相负荷上限和液相负荷下限。

干燥––––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同一物料,如恒速段的干燥速率增加,则临界含水量增大,物料平衡水分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不饱和湿空气当温度升高时,湿球温度升高,绝对湿度不变,相对湿度降低,露点不变,比容增大,焓增大。

区除可除水分与不可除水分的分界点是平衡湿含量。

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曲线一般包括恒速干燥阶段(包括预热段)和降速干燥阶段,其中两干燥阶段的交点对应的物料含水量称为临界含水量。恒速干燥阶段也称为表面汽化控制阶段,降速阶段也称为内部迁移控制阶段。

不饱和空气:t>t as(或t w)>t d.

饱和空气:t=t as=t d.

已知湿空气的下列任一对参数:t-t w,t-t d,t-φ,可由湿焓图查得其它参数。

物料中总水分可分为非结合水分与结合水分,也可分为自由水分和平衡水分。物料中水分超过平衡水分的部分水分为自由水分,可用干燥方法除去;水分大于x B*(与φ=100%湿空气接触时的平衡水分)部分为非结合水,小于x B*水分为结合水。

化工原理流体流动

化工原理绪论、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 、填空题 一个生产工艺是由若干个 各单元操作的操作原理及设备计算都是以 四个概念为依据的。 常见的单位制有 一个过程在一定条件下能否进行,以及进行到什么程度,只有通过 断。 单位时间过程的变化率称为 问答题 7. 什么是单元操作?主要包括哪些基本操作? 8. 提高过程速率的途径是什么? 第一章流体流动 填空题 流体垂直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 两种。 当管中流体形成稳定流动时,管中必定充满流体,即流体必定是 因。另外,管壁粗糙度和管子的长度、直径均对流体阻力 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可分为 点运动方式上的区别是 判断液体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各点压强是否相等的依据是 流体若由低压头处流向高压头处时,所加入外加功的作用是 在测量流体的流量时,随流量的增加孔板流量计两侧的压差将 ________ ,若改用转 子流量计,随流量增加转子两侧压差值 ___________________ 。 选择题 构成的。 由于在计量各个物理量时采用了不同的 ,因而产生了不同的单位制。 来判 单位体积流体的质量称为 ,它与 互为倒数。 单位时间流经管道任一截面的流体量称为 ,其表示方法有 的。 产生流体阻力的根本原因是 ;而 是产生流体阻力的第二位原 .两种类型,二者在部质 10 . 液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11 表压值是从压强表上读得的,它表示的是 D 大气压强 13 - 气体在等截面的管道中流动时,如质量流量不变则其质量流速 14 - 粘度愈大的流体其流动阻力 15 - 柏努利方程式既可说明流体流动时的基本规律也能说明流体静止时的基本规律, 响却越来越明显。 18 - 当液体部任一点的压强有变化时,将使液体部其它各点的压强 二' 判断题 19 - 气体的粘度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 () 20 - 层流层的厚度随流体湍动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21 -流体在管路中作稳定流动时,任一截面处流体的流速、密度与截面积的乘积均相等。 22 ■当液体部某点压强一定时,则液体的密度越大,此点距液面的高度也越大。 23 -流体阻力的主要表现之一是静压强下降。 24 ■ 真空度为定值时,大气压强越大,则绝对压强越大。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不一定 A 比大气压强高出的部分 B 设备的真实压力 比大气压强低的部分 12 ■ 流体的流动类型可以用 的大小来判定。 A 流速 B 雷诺准数 C 流量 摩擦系数 A 随温度大小变化 B 随压力大小变化 C 不变 D 随流速大小变化 A 愈大 B 愈小 C 二者无关系 D 不会变化 表明静止流体任一点流体的 是常数。 A 总能量 B 静压能与动压能的和 C 压强 静压 台匕 冃匕 16 -流体的流动状态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增大,都使流体向 向移动, 增大,使流体向 方向移动。 A 湍流 B 滞流 C 过渡流 D 稳流 17 ■ 湍流流动的流体随 Re 值的增大,摩擦系数与 关系不大,而 的影 A 雷诺准数 B 粘度 C 管壁粗糙度 D 流体阻力 A 发生变化 B 发生同样大小的变化 C 不变化 D 发生不同情况的变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

(2)运动副是两构件通过直接接触形成的可动联接。(3)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形成的联接称为高副。一个平面高副所引入的约束数为1。(4)两构件通过面接触形成的联接称为高副,一个平面低副所引入的约束数为2。(5)机构能实现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是原动件数等于机构的自由度,且自由度大于零。(6)虚约束是对机构运动不起实际约束作用的约束,或是对机构运动起重复约束作用的约束。(7)局部自由度是对机构其它运动构件的运动不产生影响的局部运动。(8)平面机构组成原理:任何机构均可看作是由若干基本杆组依次联接于原动件和机架上而构成。(8)基本杆组的自由度为0。(1)瞬心是两构件上瞬时速度相等的重合点-------即等速重合点。(2)两构件在绝对瞬心处的速度为0。(3)相构件在其相对瞬心处的速度必然相等。(4)两构件中若有一个构件为机架,则它们在瞬心处的速度必须为0。(5)用瞬心法只能求解机构的速度,无法求解机构的加速度。(1)驱动机械运动的力称为驱动力,驱动力对机械做正功。(2)阻止机械运动的力称为阻抗力,阻抗力对机械做负功。(1)机械的输出功与输入功之比称为机械效率。(2)机构的损失功与输入功之比称为损失率。(3)机械效率等于理想驱动力与实际驱动力的比值。(4)平面移动副发生自锁条件:作用于滑块上的驱动力作用在其摩擦角之内。(5)转动副发生自锁的条件:作用于轴颈上的驱动力为单力,且作用于轴颈的摩擦圆之内。(1)机构平衡的目的:消除或减少构件不平衡惯性力所带来的不良影响。(2)刚性转子总可通过在转子上增加或除去质量的办法来实现其平衡。(3)转子静平衡条件:转子上各偏心质量产生的离心惯性力的矢量和为零(或质径积矢量和为零)。(4)对于静不平衡转子只需在同一个平面内增加或除去平衡质量即可获得平衡,故称为单面平衡。(5)对于宽径比b/D<0.2的不平衡转子,只做静平衡处理。(6)转子动平衡条件:转子上各偏心质量产生的离心惯性力的矢量和为零,以及这些惯性力所构成的力矩矢量的和也为零。(7)实现动平衡时需在两个平衡基面增加或去除平衡质量,故动平衡又称为双面平衡。(8)动平衡的转子一定是静平衡的,反之则不然。(9)转的许用不平衡量有两种表示方法:许用质径积+许用偏心距。(1)机械运转的三阶段:启动阶段、稳定运转阶段、停车阶段。(2)建立机械系统等动力学模型的等效条件:瞬时动能等效、外力做功等效。(3)机器的速度波动分为:周期性速度波动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4)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安装飞轮。(5)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安装调速器。(6)表征机械速度波动程度的参量是:速度不均匀系数δ。(8)飞轮调速利用了飞轮的储能原理。(9)飞轮宜优先安装在高速轴上。(10)机械在安装飞轮后的机械仍有速度波动,只是波动程度有所减小。(1)铰链四杆机构是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2)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表现形式: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3)曲柄摇杆机构的功能:将曲柄的整周转动变换为摇杆的摆动或将摇杆的摆动变换为曲柄的回转。(4)曲柄滑动机构的功能:将回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或反之)。(5)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等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最短杆为连架杆或机架。(6)铰链四杆机构成为曲柄摇杆机构的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等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最短杆为连架杆。(7)铰链四杆机构成为曲柄摇杆机构的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等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最短杆为机架。(8)铰链四杆机构成为又摇杆机构的条件:不满足杆长条件;或者是满足杆长条件但最短杆为连杆。(9)曲柄滑块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是:曲柄长度r+偏距r小于等于连杆长度l(12)曲柄摇杆机构以曲柄为原动件时,具有急回性质。(13)曲柄摇杆机构以曲柄为主动件,当曲柄与连杆共线时,机构处于极限位置。(14)曲柄滑块机构以曲柄为主动件,当曲柄与连杆共线时,机构处于极限位置。(15)偏置曲柄滑块机构以曲柄为原动件时,具有急回性质。(16)对心曲柄滑块机构不具有急回特性。(17)曲柄导杆机构以曲柄为原动件时,具有具有急回性质。(18)连杆机构的传动角越大,对传动越有利。(19)连杆机构的压力角越大,对传动越不利。(20)导杆机构的传动角恒为90o。21)曲柄摇杆机构以曲柄为主动杆时,最小传动角出现在曲柄与机架共线的两位置之一。(22)曲柄摇杆机构以摇杆为主动件,当从动曲柄与连杆共线时,机构处于死点位置。(23)当连杆机构处于死点时,机构的传动角为0。(1)凸轮机构的优点是:只要适当地设计出凸轮轮廓曲线,就可使打推杆得到各种运动规律。(2)凸轮机构的缺点:凸轮轮廓曲线与推杆间为点、线接触,易磨损。(3)常用的推杆运动规律:等速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4)采用等速运动规律会给机构带来刚性冲击,只能用于低速轻载。(5)采用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会给机构带来柔性冲击,常用于中速轻载场合。(6)采用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也会给机构带来柔性冲击,常用于中低速重载场合。(7)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无冲击,适于中高速轻载。(8)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无冲击,适于高速中载。(9)增大基圆半径,则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减少。(10)对凸轮机构进行正偏置,可降低机构的推程压力角。(11)设计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时,对于外凸的凸轮廓线段,若滚子半径大于理论廓线上的最小曲率半径,将使工作廓线出现交叉,从而使机构出现运动失真现象。(12)设计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时,对于外凸的凸轮廓线段,若滚子半径等于理论廓线上的最小曲率半径,将使凸轮廓线出现变尖现象。(1)圆锥齿轮机构可实现轴线相交的两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传递。(2)蜗

流体流动 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称为流体的密度。 A A 质量; B 粘度; C 位能; D 动能。 2.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质量称为流体的()。 A A 密度; B 粘度; C 位能; D 动能。 3.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 D A 湍流流速>层流流速; B 流道截面大的为湍流,截面小的为层流; C 层流的雷诺数<湍流的雷诺数; D 层流无径向脉动,而湍流有径向脉动。 4.气体是()的流体。 B A 可移动; B 可压缩; C 可流动; D 可测量。 5.在静止的流体内,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称为流体的()。 C A 绝对压力; B 表压力; C 静压力; D 真空度。 6.以绝对零压作起点计算的压力,称为()。 A A 绝对压力; B 表压力; C 静压力; D 真空度。 7.当被测流体的()大于外界大气压力时,所用的测压仪表称为压力表。 D A 真空度; B 表压力; C 相对压力; D 绝对压力。 8.当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力()外界大气压力时,所用的测压仪表称为压力表。 A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近似于。 9.()上的读数表示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力比大气压力高出的数值,称为表压力。 A A 压力表; B 真空表; C 高度表; D 速度表。 10.被测流体的()小于外界大气压力时,所用测压仪表称为真空表。 D A 大气压; B 表压力; C 相对压力; D 绝对压力。 11. 流体在园管内流动时,管中心流速最大,若为湍流时,平均流速与管中心的最大流速的关系为()。B A. Um=1/2Umax; B. Um=0.8Umax; C. Um=3/2Umax。 12. 从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了解到U型管压力计测量其压强差是( )。 A A. 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有关,与U形管粗细无关; B. 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无关,与U形管粗细有关; C. 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无关,与U形管粗细无关。 13.层流底层越薄( )。 C A. 近壁面速度梯度越小; B. 流动阻力越小; C. 流动阻力越大; D. 流体湍动程度越小。 14.双液体U形差压计要求指示液的密度差( ) C A. 大; B. 中等; C. 小; D. 越大越好。 15.转子流量计的主要特点是( )。 C A. 恒截面、恒压差; B. 变截面、变压差; C. 恒流速、恒压差; D. 变流速、恒压差。 16.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 )。 D A. 湍流流速>层流流速; B. 流道截面大的为湍流,截面小的为层流; C. 层流的雷诺数<湍流的雷诺数; D. 层流无径向脉动,而湍流有径向脉动。 17.圆直管内流动流体,湍流时雷诺准数是()。B A. Re ≤ 2000; B. Re ≥ 4000; C. Re = 2000~4000。 18.某离心泵入口处真空表的读数为200mmHg ,当地大气压为101kPa, 则泵入口处的绝对压强为()。 A A. 74.3kPa; B. 101kPa; C. 127.6kPa。 19.在稳定流动系统中,水由粗管连续地流入细管,若粗管直径是细管的2倍,则细管流速是粗管的()倍。 C A. 2; B. 8; C. 4。 20.流体流动时产生摩擦阻力的根本原因是()。 C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重点及例题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 1.什么叫微处理器、微机?微机系统包含哪些部分? 2 .为什么计算机使用二进制计数制? 3.CPU 在内部结构上由哪几部分组成? 4 .十六进制的基数或底数是。 5.将下列十进制数分别转换成十六进制、二进制、八进制数: 563 6571 234 128 6 .将下列十进制小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精确到小数点后4 位数): 0.359 0.30584 0.9563 0.125 7.将1983.31510转换成十六进制数和二进制数。 8.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十六进制数和八进制数: (1)101011101.11011 (2 )11100011001.011 (3 )1011010101.00010100111 9.将下列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和二进制数: AB7.E2 5C8.11FF DB32.64E 10.判断下列带符号数的正负,并求出其绝对值(负数为补码): 10101100;01110001;11111111;10000001。 11.写出下列十进制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设字长为8 位): +64 -64 +127 -128 3/5 -23/127 12.已知下列补码,求真值X : (1)[X]补=1000 0000 (2 )[X]补=1111 1111 (3 )[-X]补=10110111 13.将下列各数转换成BCD 码: 30D,127D,23D,010011101B,7FH 14.用8421 BCD 码进行下列运算: 43+99 45+19 15+36 15.已知X =+25,Y =+33,X = -25,Y = -33,试求下列各式的值,并用其对应的真值进行验证: 1 1 2 2 (1)[X +Y ]补 1 1 (2 )[X -Y ]补 1 2 (3 )[X -Y ]补 1 1 (4 )[X -Y ]补 2 2 (5 )[X +Y ]补 1 2 (6 )[X +Y ]补 2 2 16.当两个正数相加时,补码溢出意味着什么?两个负数相加能产生溢出吗?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识点梳理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一)物质的多样性1、物质的三种状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三态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分子之间的间隔(距离、空隙)改变,大小改变不了. 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举例:Fe2O3、CO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分:物质的种类(一种或多种)各举两例:纯净物:氧气、水、高锰酸钾混合物:空气、溶液、大理石、煤、石油 4、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分:元素的种类(一种或多种元素的纯净物)各举两例:单质:铁、氧气、氦气、碳化合物水、氧化钙、碳酸钠、氢氧化钙 5、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分:看是否含碳元素,(除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根是无机物).各举两例:有机物:甲烷(CH4)乙醇(C2H5OH)乙酸 (CH3COOH)葡萄糖(C6H12O6)无机物大多数不含碳元素化合物.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二)微粒构成物质1、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2、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原子定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离子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5、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6、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化学反应的实质:宏观:物质生成新物质,微观:分子生成新分子 8、五个原子团的离子符号:(NH4+、NO3-、OH-、SO42-、CO32-) 9、分子的性质:不停运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有间隔、有质量和大小 10、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完整版)化工原理流体流动题库..

第一章《流体力学》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称为流体的密度。 A 质量; B 粘度; C 位能; D 动能。 A 2.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质量称为流体的()。 A 密度; B 粘度; C 位能; D 动能。 A 3.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

A 湍流流速>层流流速; B 流道截面大的为湍流,截面小的为层流; C 层流的雷诺数<湍流的雷诺数; D 层流无径向脉动,而湍流有径向脉动。 D 4.气体是()的流体。 A 可移动; B 可压缩; C 可流动; D 可测量。 B 5.在静止的流体内,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称为流体的()。 A 绝对压力; B 表压力; C 静压力; D 真空度。

C 6.以绝对零压作起点计算的压力,称为()。 A 绝对压力; B 表压力; C 静压力; D 真空度。 A 7.当被测流体的()大于外界大气压力时,所用的测压仪表称为压力表。 A 真空度; B 表压力; C 相对压力; D 绝对压力。 D 8.当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力()外界大气压力时,所用的测压仪表称为压力表。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近似于。

A 9.()上的读数表示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力比大气压力高出的数值,称为表压力。 A 压力表; B 真空表; C 高度表; D 速度表。 A 10.被测流体的()小于外界大气压力时,所用测压仪表称为真空表。 A 大气压; B 表压力; C 相对压力; D 绝对压力。 D 11. 流体在园管内流动时,管中心流速最大,若

为湍流时,平均流速与管中心的最大流速的关系为()。 A. Um=1/2Umax; B. Um=0.8Umax; C. Um=3/2Umax。 B 12. 从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了解到U型管压力计测量其压强差是( )。 A. 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有关,与U形管粗细无关; B. 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无关,与U形管粗细有关; C. 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无关,与U形管粗细无关。 A

流体流动习题答案

第一章 流体流动习题解答 1. 某设备上真空表的读数为13.3×103 Pa ,试计算设备内的绝对压强与表压强。已知该地区大气压强为98.7×103 Pa 。 解:真空度=大气压-绝压 3(98.713.3)10atm p p p Pa =-=-?绝压真空度 表压=-真空度=-13.3310Pa ? 2. 在本题附图所示的贮油罐中盛有密度为960 kg/m 3的油品,油面高于罐底9.6 m ,油面上方为常压。在罐侧壁的下部有一直径为760 mm 的圆孔,其中心距罐底800 mm ,孔盖用14 mm 的钢制螺钉紧固。若螺钉材料的工作应力取为32.23×106 Pa ,问至少需要几个螺钉? 解:设通过圆孔中心的水平液面生的静压强为p ,则p 罐内液体作用于孔盖上的平均压强 9609.81(9.60.8)82874p g z Pa ρ=?=??-=(表压) 作用在孔盖外侧的是大气压a p ,故孔盖内外所受的压强差为82874p Pa ?= 作用在孔盖上的净压力为 2282575(0.76) 3.7644 p p d N π π =?=??=?410 每个螺钉能承受的最大力为: 62332.23100.014 4.96104 F N π =?? ?=?钉 螺钉的个数为433.7610/4.96107.58??=个 p

所需的螺钉数量最少为8个 3. 某流化床反应器上装有两个U 管压差计,如本题附图所示。测得R 1=400 mm ,R 2=50 mm ,指示液为水银。为防止水银蒸气向空间扩散,于右侧的U 管与大气连通的玻璃管内灌入一段水,其高度R 3=50mm 。试求A 、B 两处的表压强。 解:U 管压差计连接管中是气体。若以2,,g H O Hg ρρρ分别表示气体、水与水银的密度,因为g Hg ρρ=,故由气柱 高度所产生的压强差可以忽略。由此可以认为A C p p ≈, B D p p ≈。 由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知 232A C H O Hg p p gR gR ρρ≈=+ 10009.810.05136009.810.05=??+?? 7161Pa =(表压) 417161136009.810.4 6.0510B D A Hg p p p gR Pa ρ≈=+=+??=? 4. 本题附图为远距离制量控制装置,用以测定分相槽内煤油和水的两相界面位置。已知两吹气管出口的距离H =1 m ,U 管压差计的指示液为水银,煤油的密度为820 kg/m 3。试求当压差计读数R=68 m 时,相界面与油层的吹气管出口距离h 。 解:如图,设水层吹气管出口处为a ,煤油层吹气管出口处为b ,且煤油层吹气管到液气界面的高度为H 1。则 1a p p = 2b p p = 1()()a p g H h g H h ρρ=++-油水(表压) 1b p gH ρ=油(表压) U 管压差计中,12Hg p p gR ρ-= (忽略吹气管内的气柱压力) 12a b p p p p gR ρ-=-= C D H 1 压缩空气 p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复习资料(概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复习资料(概念)

填空 1、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数,尾符用 B 表示。 2、西文字符的编码是 ASCII 码,用 1 个字节表示。 3、10111B用十六进制数表示为 H,八进制数表示为 O。 4、带符号的二进制数称为真值;如果把其符号位也数字化,称为原码。 5、已知一组二进制数为-1011B,其反码为 10100B ,其补码为 10101B 。 6、二进制码最小单位是位,基本单位是字节。 7、一个字节由 8 位二进制数构成,一个字节简记为 1B ,一个字节可以表示 256 个信息。 8、用二进制数表示的十进制编码,简称为 BCD 码。 9、8421码是一种有权BCD 码,余3码是一种无权BCD 码。 第二章微型机系统概述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时代,微型机属于第代计算机。 2、计算机的发展以集成电路的更新为标志,而微型机的发展是以 CPU 的发展 为特征。 3、微处理器又称为 CPU ,是微型机的核心部件。 4、把CPU、存储器、I/O接口等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称为单片机。 5、把CPU、存储器、I/O接口等通过总线装配在一块印刷板上,称为单板机。 6、微机的系统总线是连接CPU、存储器及I/O的总线,AB表示地址总线,DB表 示数据总线,CB表示控制总线。 7、软件按功能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8、操作系统属于系统软件,Word属于应用软件。 9、只配有硬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10、衡量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 B ,1kB= 1024 B,1MB= 1024 kB, 1GB= 1024 MB,1TB= 1024 GB。 1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 12、微型机中具有记忆能力的部件是存储器,其中用户使用的是外存储器, 其存储容在断电以后将保留。 13、微型机的运算速度一般可以用CPU的主频表示,其单位是 MHz 或 GHz 。 14、微机硬件系统一般是由五部分组成,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输入设备和输入设备。其中前两部分又合称为 CPU 。 15、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可用“四化”来表示,即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第三章微机中的CPU 1、CPU是用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制成的半导体芯片,其中主要包括运 算器、存储器和控制器。

基本概念与原理:溶液

基本概念与原理:溶液 主要考点: 1.常识:温度、压强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 ① 一般固体物质.... 受压强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而绝大部分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也逐渐升高(如:硝酸钾等);少数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变化不大(如:氯化钠等);极少数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反而降低的(如:氢氧化钙等)。 气体物质.... 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升高而升高。 ② 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过滤、蒸发、结晶 过滤法用于分离可溶物与不溶物组成的混合物,可溶物形成滤液,不溶物形成滤渣而遗留在滤纸上; 结晶法用于分离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有差异的可溶物混合物,主要包括降温结晶法及蒸发结晶法 降温结晶法用于提取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的物质(即陡升型物质),如硝酸钾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 蒸发结晶法用于提取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即缓升型物质),如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 2.了解:溶液的概念;溶质,溶剂的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判断、转换的方法;溶解度的概念;固体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 溶液的概念就是9个字: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液体的,只要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物质, 都可以认为是溶液。 ② 一般简单的判断方法: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的时候,无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在同一个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特别容易判断错误的是,经过化学反应之后,溶液中溶质的判断。 ③ 概念: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只是说明在该温度下,不能够继续溶解该物质,但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比如说,在20℃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晶体,但还可以溶解硝酸钾固体。 判断:判断是否是饱和溶液的唯一方法:在一定温度下,继续投入该物质,如果不能继续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物质的质量减少,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当溶液中出现有固体时,则该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该固体的饱和溶液。 转换: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换: 改变溶解度,实际一般就是指改变温度,但具体是升高温度还是降低温度,与具体物质溶解度曲线有 ④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增加溶解度 减少溶剂,增加溶质,减少溶解度

流体力学期末考试题(题库+答案)

1、作用在流体的质量力包括 ( D ) A压力B摩擦力C表面张力D 惯性力 2、层流与紊流的本质区别是: ( D ) A. 紊流流速>层流流速; B. 流道截面大的为湍流,截面小 的为层流; C. 层流的雷诺数<紊流的雷诺数; D. 层流无径向脉动,而紊流 有径向脉动 3、已知水流的沿程水力摩擦系数 只与边界粗糙度有关,可判断 该水流属于( D ) A 层流区; B 紊流光滑区; C 紊流过渡粗糙区; D 紊流粗糙区。 4、一个工程大气压等于( B )Pa; ( C )Kgf.cm-2。 A 1.013×105 B 9.8×104 C 1 D 1.5 5、长管的总水头线与测压管水头线 ( A ) A相重合; B相平行,呈直线; C相平行,呈阶梯状; D以上答案都不对。 6、绝对压强p abs、相对压强p 、真空值p v、当地大气压强p a之间的 关系是( C ) A p abs=p+p v B p=p abs+p a C p v=p a-p abs D p

= p a b s - p V 7、将管路上的阀门关小时,其阻力系数( C ) 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 8、如果忽略流体的重力效应,则不需要考虑哪一个相似性参数?( B ) A弗劳德数 B 雷诺数 C.欧拉数 D马赫数 9、水泵的扬程是指 ( C ) A 水泵提水高度; B 水泵提水高度+吸水管的水头损失; C 水泵提水高度 + 吸水管与压水管的水头损失。 10、紊流粗糙区的水头损失与流速成( B ) A 一次方关系; B 二次方关系; C 1.75~2.0次方关系。 11、雷诺数是判别下列哪种流态的重要的无量纲数( C ) A 急流和缓流; B 均匀流和非均匀流; C 层流和紊流; D 恒定流和非恒定流。 12、离心泵的性能曲线中的H-Q线是在( B )情况下测定的。 A. 效率一定; B. 功率一定; C. 转速一定; D. 管路(l+∑le)一定。

微机原理答案 (1)

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1.1 学习指导 简要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基本工作方法,以及微型计算机的软件和操作系统。要求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结构、Intel微处理器的主要成员、系统总线的概念。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过程以及指令、程序等基本概念。理解操作系统的重要作用,掌握DOS基本命令的使用。 1.2 习题 1. 简述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 简述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操作系统的作用。 3. CPU是什么?写出Intel微处理器的家族成员。 4. 写出10条以上常用的DOS操作命令。

第2章 计算机中的数制和码制 2.1 学习指导 介绍计算机中数制和码制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各种进制数的表示法及相互转换、二进制数的运算、有符号二进制数的表示方法及运算时的溢出问题、实数的二进制表示法、BCD 编码和ASCII 字符代码等内容。要求重点掌握各种进制数的表示及相互转换、有符号数的补码表示及补码运算。 2.2 补充知识 1. 任意进制数的表示 任意一个数N 可表示成p 进制数: () ∑??==1n m i i i p p k N 其中,数N 表示成m 位小数和n 位整数。 1,,1,0?=p k i L 2. 数制之间的变换 十进制到任意进制(设为p 进制)的变换规则:(1)整数部分:N 除以p 取余数;(2)纯小数部分:N 乘以p 取整数。 任意进制(设为p 进制)到十进制的变换规则:按权展开。 3. 有符号数的补码表示 对于任意一个有符号数N,在机器字长能表示的范围内,可分两步得到补码表示:(1)取N 的绝对值,并表示成二进制数N1;(2)如果N 为负数,则对N1中的每一位(包括符号位)取反,再在最低位加1。这样得到的N1就是有符号数N 的补码表示。 4. 常用字符的ASCII 码 数字0~9:30H~39H;字母A~Z:41H~5AH;字母a~z:61H~7AH;空格:20H;回车(CR):0DH;换行(LF):0AH;换码(ESC):1BH。 2.3 习 题 1. 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1)49;(2)73.8125;(3)79.75; 2. 将二进制数变换成十六进制数: (1)101101B ;(2)1101001011B ;(3)1111111111111101B ; (4)100000010101B ;(5)1111111B ;(6)10000000001B 3. 将十六进制数变换成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 (1)FAH ;(2)5BH ;(3)78A1H ;(4)FFFFH 4. 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 (1)39;(2)299.34375;(3)54.5625 5. 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化工原理第1章--流体流动-习题及答案

精选文档,供参考!一、单选题 1.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称为流体的密度。 A A 质量; B 粘度; C 位能; D 动能。 2.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质量称为流体的()。 A A 密度; B 粘度; C 位能; D 动能。 3.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 D A 湍流流速>层流流速; B 流道截面大的为湍流,截面小的为层流; C 层流的雷诺数<湍流的雷诺数; D 层流无径向脉动,而湍流有径向脉动。 4.气体是()的流体。 B A 可移动; B 可压缩; C 可流动; D 可测量。 5.在静止的流体内,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称为流体的()。C A 绝对压力; B 表压力; C 静压力; D 真空度。 6.以绝对零压作起点计算的压力,称为()。 A A 绝对压力; B 表压力; C 静压力; D 真空度。 7.当被测流体的()大于外界大气压力时,所用的测压仪表称为压力表。 D A 真空度; B 表压力; C 相对压力; D 绝对压力。 8.当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力()外界大气压力时,所用的测

压仪表称为压力表。 A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近似于。 9.()上的读数表示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力比大气压力高出的数值,称为表压力。 A A 压力表; B 真空表; C 高度表; D 速度表。 精选文档,供参考!10.被测流体的()小于外界大气压力时,所用测压仪表称为真空表。 D A 大气压; B 表压力; C 相对压力; D 绝对压力。 11. 流体在园管内流动时,管中心流速最大,若为湍流时,平均流速与管中心的最大流速的关系为()。B A. Um=1/2Umax; B. Um=0.8Umax; C. Um=3/2Umax。 12. 从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了解到U型管压力计测量其压强差是( )。 A A. 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有关,与U形管粗细无关; B. 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无关,与U形管粗细有关; C. 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无关,与U形管粗细无关。 13.层流底层越薄( )。 C A. 近壁面速度梯度越小; B. 流动阻力越小; C. 流动阻力越大; D. 流体湍动程度越小。 14.双液体U形差压计要求指示液的密度差( ) C A. 大; B. 中等; C. 小; D. 越大越好。

微机原理基本概念解析

1.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三者之间有何区别?答:微处理器即CPU,它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阵列和内部总线等部分,用于实现微型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功能,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一台微型计算机由微处理器、内存储器、I/O接口电路以及总线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则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其中硬件系统又包括微型计算机和外围设备;由此可见,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微型计算机系统又主要由微型计算机作为其硬件构成。 2. CPU在内部结构上由哪几部分构成?CPU应具备哪些主要功能? 答:CPU在内部结构上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阵列和内部总线等各部分构成,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各种算数及逻辑运算,并实现对整个微型计算机控制,为此,其内部又必须具备传递和暂存数据的功能。 3. 累加器和其它通用寄存器相比有何不同? 答:累加器是通用寄存器之一,但累加器和其它通用寄存器相比又有其独特之处。累加器除了可用做通用寄存器存放数据外,对某些操作,一般操作前累加器用于存放一个操作数,操作后,累加器用于存放结果。 4. 微型计算机的总线有哪几类?总线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答:微型计算机的总线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三类,总线结构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易于设计生产和维护,更主要的是便于扩充。 5. 试说明计算机用户,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三者的相互关系。答:计算机用户,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共同构成一个计算机应用系统,三者在该系统中处于三个不同的层次。计算机用户处于最高层,计算机软件处于中间层,计算机硬件系统处于最下层。在这里计算机用户是系统的主宰,他们通过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发生关系,指挥计算机硬件完成指定的任务。即,计算机用户使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制应用程序,在系统软件的干预下使用硬件系统进行工作。 6. 存储单元的选择由什么信号控制?读、写靠什么信号区分? 答:存储单元的选择由地址信号控制,而对存储单元进行读操作还是写操作则要靠读、写信号区分。 7.详细叙述总线缓冲器(三态缓冲器)的作用。 答:总线缓冲器的作用主要是控制各路数据在总线上的交叉传送避免相互冲突,当几路数据都要向总线上传送时,就通过各路的缓冲器来解决,当一路传送时,缓冲器使其它各路数据与总线断开。 8.锁存器和寄存器有什么不同?

化工原理 流体流动

化工原理绪论、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 一、填空题 1.一个生产工艺是由若干个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构成的。 2.各单元操作的操作原理及设备计算都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个概念为依据的。 3.常见的单位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由于在计量各个物理量时采用了不同的__________,因而产生了不同的单位制。 5.一个过程在一定条件下能否进行,以及进行到什么程度,只有通过__________来判断。 6.单位时间内过程的变化率称为___________。 二问答题 7.什么是单元操作?主要包括哪些基本操作? 8.提高过程速率的途径是什么? 9.第一章流体流动 一填空题 1.单位体积流体的质量称为________,它与________互为倒数。 2.流体垂直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____________。 3.单位时间内流经管道任一截面的流体量称为________,其表示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4.当管中流体形成稳定流动时,管中必定充满流体,即流体必定是_________的。 5.产生流体阻力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而___________是产生流体阻力的第二位原因。另外,管壁粗糙度和管子的长度、直径均对流体阻力_______________。 6.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可分为______ 和__________两种类型,二者在内部质点运动方式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判断液体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各点压强是否相等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流体若由低压头处流向高压头处时,所加入外加功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测量流体的流量时,随流量的增加孔板流量计两侧的压差将_______,若改用转子流量计,随流量增加转子两侧压差值________。 一、选择题 10.液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

化工原理基本概念和原理

化工原理基本概念和原理 蒸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利用各组分挥发度不同将液体混合物部分汽化而使混合物得到分离的单元操作称为蒸馏。这种分离操作是通过液相和气相之间的质量传递过程来实现的。 对于均相物系,必须造成一个两相物系才能将均相混合物分离。蒸馏操作采用改变状态参数的办法(如加热和冷却)使混合物系内部产生出第二个物相(气相);吸收操作中则采用从外界引入另一相物质(吸收剂)的办法形成两相系统。 一、两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 1.拉乌尔定律 理想溶液的气液平衡关系遵循拉乌尔定律: p A=p A0x A p B=p B0x B=p B0(1—x A) 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p A=Py A而P=p A+p B 则两组分理想物系的气液相平衡关系: x A=(P—p B0)/(p A0—p B0)———泡点方程 y A=p A0x A/P———露点方程 对于任一理想溶液,利用一定温度下纯组分饱和蒸汽压数据可求得平衡的气液相组成; 反之,已知一相组成,可求得与之平衡的另一相组成和温度(试差法)。 2.用相对挥发度表示气液平衡关系 溶液中各组分的挥发度v可用它在蒸汽中的分压和与之平衡的液相中的摩尔分率来表示,即v A=p A/x A v B=p B/x B 溶液中易挥发组分的挥发度对难挥发组分的挥发度之比为相对挥发度。其表达式有:α=v A/v B=(p A/x A)/(p B/x B)=y A x B/y B x A 对于理想溶液:α=p A0/p B0 气液平衡方程:y=αx/[1+(α—1)x] Α值的大小可用来判断蒸馏分离的难易程度。α愈大,挥发度差异愈大,分离愈易;α=1时不能用普通精馏方法分离。 3.气液平衡相图 (1)温度—组成(t-x-y)图 该图由饱和蒸汽线(露点线)、饱和液体线(泡点线)组成,饱和液体线以下区域为液相区,饱和蒸汽线上方区域为过热蒸汽区,两曲线之间区域为气液共存区。 气液两相呈平衡状态时,气液两相温度相同,但气相组成大于液相组成;若气液两相组成相同,则气相露点温度大于液相泡点温度。 (2)x-y图 x-y图表示液相组成x与之平衡的气相组成y之间的关系曲线图,平衡线位于对角线的上方。平衡线偏离对角线愈远,表示该溶液愈易分离。总压对平衡曲线影响不大。 二、精馏原理 精馏过程是利用多次部分汽化和多次部分冷凝的原理进行的,精馏操作的依据是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异,实现精馏操作的必要条件包括塔顶液相回流和塔底产生上升蒸汽。精馏塔中各级易挥发组分浓度由上至下逐级降低;精馏塔的塔顶温度总是低于塔底温度,原因之一是:塔顶易挥发组分浓度高于塔底,相应沸点较低;原因之二是:存在压降使塔底压

单元练习 流体流动及输送机械(答案)

单元练习:流体流动及输送机械 一、填空题(仅供练习使用,需掌握基本概念与基本公式) 1. 层流时,摩擦系数λ与Re的关系为λ=64/Re。 2. U型管压差计指示液为水,若所测压差不变,要使读数R增大,应更换一种密度比水 小的指示液。 3. 流体输送机械向流体提供的能量主要用于流体势能提高和 阻力损失。 4. 离心泵前必须先灌泵是因为空气密度小,造成的压差或泵吸入口的真空度小 而不能将液体吸入泵内。 5. 用离心泵将地面敞口容器中的碱液送至离地面10m高处密闭容器中,容器上方真空表读数 为P,现在表的读数增大,其他管路条件不变,则管路总阻力损失将增大。6. 水由敞口高位槽通过一管路流向压力恒定的反应器,当管路上的阀门开度减小(湍流态变 为层流态),水流量将减小,摩擦系数增大,管路总阻力损失增大。(增大,减小,不变) 二、选择题 1. 对离心泵允许安装高度没有影响的是下列情况中的 D 。 A. 安装处的大气压; B. 输送液体温度; C. 吸入管道的流动阻力; D. 排出管道的流动阻力 2.流体在圆管内层流流动时,最大速度是平均速度的( C ) A. 四分之一 B. 一半 C .二倍 D. 四倍 3. 当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强时,所用的测压仪表称为( A ) A. 压力表 B. 真空表 C. 高度表 D. 速度表 4. 流体在直管中流动,当Re≤2000时,流体的流动类型属于( A ) A.层流 B. 湍流 C.过渡流 D. 漩涡流 三、简答题 1. 离心泵在开车前为何要先关闭出口阀门? 答:离心泵开动时的瞬时启动电流为正常工作电流的5~7倍,为保护电机,关闭出口阀以减小负荷,减小电流,防止电极因瞬时电流过大而烧毁。 2. 汽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

湖北工业大学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复习提纲

湖北工业大学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复习提纲 (04机自_机电、04机自职适用) 基本概念部分 1 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转换的方法,了解BCD码、ASCII码 2 微机的基本组成部分;CPU的基本组成;振荡周期、时钟周期、机器周期、指令周期的关系; 3 51单片机的存储器结构;尤其是片内RAM的各功能块;了解片外数据存储器及程序程序存储器的访问方法以及在访问片外数据或程序存储器时单片机控制信号的实现; 4 51单片机的端口配置,P0、P1、P2、P3的各自功能与区别; 5 MCS-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包括中断源、中断优先级、中断入口地址及中断的控制方法 6 51单片机的串口控制方法; 7 键盘的接口方式; 8 DAC0832及ADC0809的功能; 9 常用的存储器型号及其含义,存储器容量与其地址线根数的关系,B 与b的区别; 10 寻址方式的理解;常用的寻址方式; 程序设计部分 1 掌握三种基本结构的程序设计; 2 掌握定时器及中断的使用方法; 3 掌握8155的控制方法及对其I/O口的操作方法

3 掌握DAC832及ADC809的简单操作方法 题型(不排除最终试题的题量及分值会有调整): 一填空题(14小师,25分) 二简答题(3小题24分) 三程序阅读题(2小题,13分) 四程序设计题(1小题,8分) 五电路设计及地址计算题(1小题,10分) 六综合题(2题,20分,主要是程序设计) 51单片机汇编语言实用子程序 (1)标号:BCDA功能:多字节BCD码加法 入口条件:字节数在R7中,被加数在[R0]中,加数在[R1]中。 出口信息:和在[R0]中,最高位进位在CY中。 影响资源:PSW、A、R2 堆栈需求:2字节 BCDA: MOV A,R7 ;取字节数至R2中 MOV R2,A ADD A,R0 ;初始化数据指针 MOV R0,A MOV A,R2 ADD A,R1 MOV R1,A CLR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