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的护理体会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b14381474.html,

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的护理体会

作者:陈艳芬

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23期

近年来外科各领域向微创方向迈进,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因其美容效果明显安全、微创、恢复快等优点,得以迅速发展。我科对103例患儿施行了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全部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疗效满意。良好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细致的术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支持和保证,本组无1例患者出现重大并发症,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14年3月~2016年01月采用腹腔镜行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103例,均为男性患儿,年龄6个月~12岁,平均6岁。103例中,其中腹股沟斜疝76例,腹股

沟直疝27例,本组均行腹腔镜疝修补术。

1.2方法麻醉后,取脐部切口0.5 cm,建立气腹,腹压维持在0.53~0.80 kPa,此孔放套

管做观察孔。疝同侧下腹部沿皮纹方向切0.25 cm小口放入套管做辅助操作孔。在腹腔镜指引下,找到内环口在体表12点的投影位置,在该处刺0.2 cm小口,用特制带线钩带一根7号丝线由小口刺入,线尾留在体外,带线针刺入到内环口腹膜前的12点处,在腹膜外紧贴腹膜绕内环口的一侧行至6点处,针刺入腹膜腔,将线的另一头留置于腹腔内,然后退针,空针再从疝内环口腹膜前的12点处绕行内环口的另一半至6点处出针进入腹腔,钩住留在腹腔内的缝线带出体外,将线收紧打结,线结埋藏于皮下。观察内环口关闭是否满意,同时注意另一侧是否存在隐匿性疝,之后解除气腹,粘贴伤口结束手术。

1.3结果本组103例患儿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3~7 d,平均4 d。术后恢复快,哭闹

少,手术麻醉清醒后能饮水,6 h后进食,术后第1天能下床活动。有2例患儿术后出现轻度皮下气肿,出院前均自行消退。出院后103例随访3~15个月,无1例出现复发及远期并发症。

2 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护士应主动关心患儿,与患儿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配合主管医师介绍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可靠性和原理及临床开展情况,让家属与病区同类手术家属交流,消除患儿及家属心中的忧虑,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

2.1.2皮肤准备脐部要彻底清洁,可先用棉签蘸双氧水或软皂液浸泡脐窝5 min,然后用清水反复清洗,再用碘伏棉签消毒两次。避免用松节油,减少术后脐部切口渗血、渗液、红肿现象发生[1]。

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手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手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谭 力 (重庆市大足县人民医院,重庆大足 402360) 提要:目的:总结小儿腹腔镜疝手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腹腔镜疝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痊愈出院,术后随访无不良反应发生,病人满意率达99%。结论:做好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手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对保障手术成 功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术中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743(2011)02-0080-02 Operative cooperation and nursing of pediatric laparoscopic herniorrhaphy TA N Li (Dazu County People .s Hos pital,Chongqing 402360,China) Abs tract: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operative c ooperati on and nursi ng measures in pedi atric laparoscopic herniorrhaphy.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152cases of pediatric laparoscopic herniorrhaphy were analyzed retros pecti vely:Results:All 152cases in this group were success ful,and all children patients were full recovered and discharged from hospi tal,and had no any adverse reac tions in follow-up period,and the s atis faction rate by patients was 99%.Conclusion:Doing well the operative c ooperati on and nursing is very i mportant to the successful comple tion of pediatric laparoscopic herniorrhaphy. K ey words :c hildren;laparoscopic herni orrhaphy;intraoperative nursi ng 收稿日期:2011-02-26 作者简介:谭 力(1957-),女,重庆人,副主任护师,大学本科。 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是新发展起来的微创外科技术,由于具有手术创伤小、疼痛轻、肠蠕动恢复快、进食早、下床活动早、切口并发症少、术后切口美观、瘢痕小、安全性高、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很快被小儿外科医生、家长及患儿所接受。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期间,我院共开展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152例,效果明显,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我院共行小儿腹腔镜疝手术152例,男99例,女53例,年龄2岁至11岁,平均6岁;体重8kg 至40kg,平均16kg;手术时间10min 至30min,平均20mi n;住院时间3d 至5d,平均3.5d;麻醉方式为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加气管插管。1.2 结果 本组15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平均出血量1.0mL,无手术并发症及意外发生,无切口感染发生,患儿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无不良反应发生,病人满意率达99%。 2 手术配合及护理 2.1 术前护理2.1.1 术前抚慰 术前患儿大多紧张,父母也较担心。术前一日,由巡回护士到病房探视患儿,与患儿建立感情,做到语言亲切、态度和蔼,并根据患儿的年龄、性格给予不同形式的表扬和鼓励;对年幼者要亲切,使之得到安全感;年龄稍大的要做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消除其紧张感,减少患儿及家长的焦虑情绪。进入手术室时,让患儿自己选择进入手术室的方式,护士可以与患儿携手进入手术室,患儿进入手术室躺在手术床休息时,护士要不断赞扬和鼓励他们,并可抚触患儿的手和头,给予支持和安慰。 2.1.2 术前评估及宣教 认真评估患儿的发育情况、营养状况和重要脏器功能, 注意呼吸系统有无炎症,了解有无手术及麻醉禁忌证;向患儿家长解释术前禁食和禁饮的重要性,一般[3岁的小儿应禁食6h,禁饮3h;>3岁的小儿禁食8h,禁饮3h,避免麻醉及术中反流和误吸。2.1.3 术前物品、器械的准备 准备好术中所需用品,备齐抢救用物,检查抢救药品是否备齐,吸引器性能是否完好。小儿手术要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呼吸道阻塞引起的窒息,因此不论手术大小均需开通吸引器,备至手术床头,选择好合适的吸痰器,备好生理盐水;手术器械物品(小儿腹腔镜器械包、剖腹敷料包、基础敷料包、手术衣3件、持物钳1把、3mm 30b 镜头、3mm T rocar 2个、引导针1个、小儿分离钳1把、4号慕丝线、小敷贴、无菌保护套、显示器、冷光源、摄像系统,CO 2气腹机)。小儿约束带,垫肩、臀用的布单和垫衬。并熟练掌握腹腔镜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认真检查仪器设备及器械的性能,注意检查零部件是否齐全,防止因性能不佳或零部件丢失影响手术进程。 2.1.4 调节室温 小儿体温易受环境影响,因此患儿进入手术室前应调节好温湿度,室温在24e 至26e 之间,湿度在50%至60%左右,以防止术中散热过多而体温下降,影响呼吸功能发生肺炎等并发症。 2.2 术中配合及护理2.2.1 严格查对 患儿进入手术室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核对床号、姓名、年龄、性别、公斤体重、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术前准备是否完善,禁食时间以及术前用药,皮试结果及手术区域皮肤准备情况,严防差错事故。2.2.2 静脉通路补液 禁食可导致血容量不足引起代偿性心率增快,低血糖、脱水热等,加上气腹后腹内压增高和高碳酸血症可刺激交感神经,使大量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血管加压素释放入 血,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兴奋作用112 ,故手术前应注意补充血容量,减轻机体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前先建立静脉通道,由于小儿静脉细小,不合作易脱出,尽量选用22G 和24G 的留置针,留置针有针蕊、不易脱出;静脉多选用大隐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等。根据手术的部位选择不同的静脉进 80 谭 力: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手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5激光杂志62011年第32卷第2期 LASER J OURNAL(Vol.32.No.2.2011)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在美国,腹股沟疝修补术是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同时也是普外科一个既定的核心。用于治疗腹股沟直疝和腹股沟斜疝,每年要做750000个这样的手术。修补术已经发展了两个世纪(表3-1),包括Bassini, McVay, Shouldice 以组织为基础的修补术。紧随这些修补术之后就过度到了一种试图减少复发率和术后疼痛的无张力修补术(以补片为基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期腹腔镜修补术被引入(表3-2),目前14%的修补术是通过腹腔镜来完成的。有几 1556 1756 1778 1793 1804 1806 1809 1871 1884 1889 1898 1942 1920 1936 1960s 1975 1969 1970 1989 人名法国 英国 德国 西班牙 英 德 意大利 波士顿 意大利 巴尔的摩 奥地利 南达科塔 英 芝加哥 西雅图,芝加哥 都柏林,开罗 加拿大 洛杉矶 洛杉矶 解剖的时代 第一次记录了一例绞窄性疝手术的描述 发表关于疝气的论文(包括首次先天性腹股沟斜疝 的描述) 描述腔隙韧带(Gimbernat’s ligament) 描述耻骨上韧带,腹横筋膜,以及腹内斜肌、腹横 肌的快门机制 描述髂耻束和“腹股沟三角” 发表关于提睾肌筋膜(“Scarpa’筋膜 ”)和滑动疝的经典论文 早期外科修补术 描述通过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韧带的连接来重建腹股 沟管后壁(Bassini法) 描述通过精索换位来重建腹股沟管后壁(Halster I 法) 描述Cooper韧带(耻骨梳韧带)修补术 再次介绍并普及Cooper韧带(耻骨梳韧带)修补术 (McV ay法) 介绍腹膜前修补术 重新发现腹膜前修补术 普及髂耻束腹膜前修补术 报告“巨大疝修补术;”现代的修复 描述腹股沟管后壁连续、多层的修补术(Shouldice 法) 推广门诊疝手术 介绍“无张力”原始补片修补术

腹腔镜下小儿疝气修补术术中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小儿疝气修补术术中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9-03-11T11:15:39.44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0期作者:李肖肖王文华 [导读] 避免手术意外和事故的发生,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气腹、超声刀和腹腔镜的使用方法和原理,以确保手术的准确性。(郑州儿童医院手术室;河南郑州 450053) 【摘要】目的:分析和讨论腹腔镜下小儿疝气修补术的术中护理。方法:通过统计2年内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小儿疝气修补术治疗的4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同时术中注意配合护理,术后观察患儿镇痛效果、SAS评分、SD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患儿疝气修补术后镇痛泵使用率为12.5%;术后患儿SAS评分及SDS评分分别为(11.76±1.59)分、(12.33±2.35)分;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8%。结论:腹腔镜下小儿疝气修补术围术期给予患儿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疼痛发生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关键词】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术中护理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0-0103-01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的最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包括先天性的腹股沟疝和脐疝两种。先天性因素是小儿疝气发病的主要原因,腹股沟疝的发病原因是鞘状突未关闭,脐疝的发病原因是脐环不能及时缩小闭合,早产儿、低体重儿疝气的主要原因是生长发育不完全。疝囊高位结扎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主要的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效果较好。为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术中护理,笔者对我院收治的40例疝气患儿进行分析探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自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治疗的40例患儿,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2-9岁,平均年龄(2.02±6.39)岁。患儿入院后均经B超明确诊断。术前行常规心、肝、肺等器官功能术前检查未发现异常,无明显手术禁忌症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1.2方法 1.2.1器械护士的护理配合 手术前30分钟器械护士提前纳入手术台,整理和计数器械台上的物品,确保器械的性能良好。配合医师铺单,配合巡回护士和外科医生连接导线和光源线,密切观察手术进程,快速准确地与医生形成手术配合。配合医生在手术后包扎病人的伤口。 1.2.2术中体位护理 接到患儿进手术室后,辅助患儿取用90度健侧卧位,在患儿头颈部下垫上头圈,注意保护耳廓部位,在健侧胸部下垫上小软枕保护腋窝部位神经。在膝关节、踝关节等骨性突出的部位放置软枕防止压疮,同时将棉垫作为辅助骨盆固定架,提升患儿舒适度;在患儿下方大腿后外侧贴电刀铅板,在消毒铺单结束后,为了避免电刀、超声刀互相干扰,将电刀、超声刀分别挡在患儿身体前后两侧。调整CO2压力至12-14mmHg,维持进气量在6-8ml/min,遵照医嘱做好录像工作,术中增密切监测关注患儿的面色、呼吸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1.2.3术中医护配合 腔镜手术视野有限,医护人员必须与麻醉师密切合作,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如病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引流管和输液管是否通畅。与医务人员熟练合作,尽量减少切口暴露和气腹针的使用,减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1.2.4腹腔镜镜面的护理 腹腔镜手术需要更高的视野定义,因此必须加强腹腔镜的清洗和检查。术前,将目镜在温水中擦拭干净,然后经套管针置入腹腔,减少镜面产生的雾气。手术过程中,一旦镜面上出现血液、脂肪颗粒、雾气等污染,应及时取出镜片,用碘伏和干纱布清洗,确保手术前视力清晰。 2.结果 40例患儿术后5例使用镇痛泵,镇痛泵使用率为12.5%;患儿疝气修补术后镇痛泵使用率为16%;术后患儿SAS评分及SDS评分分别为(11.76±1.59)分、(12.33±2.35)分;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8%。平均出院时间为(3.03±5.10)d;住院期间,出现肺不张2例,经相应的护理及诊治后痊愈,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5%。 3.讨论 腹腔镜手术存在着风险高、难度大等问题。同时,术中不当的腹压和腹腔镜污染也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医务人员必须做好手术前的充分准备,并配合手术所需器械和设备的清点。所有器械均应由器械护士检查,及时发现故障并及时更换。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对医生和护士要求较高,因此护理人员和医生应密切配合,提高专业技能。器械护士应掌握解剖特点,疝气情况及腹腔镜机械功能的用法、名称等,确保使用器械和设备迅速、准确地传给医生,减少术中切口暴露时间,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从而减少患者的疼痛和并发症的风险。器械护士应冷静地更换手术台上的器械,取回所有的纱布和器械。在手术结束时,护士检查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并记录所有的医疗用品,以防留在体内。腹腔镜手术是一项高度复杂的手术,为了保持设备的精确性,应特别保持仪器能得到有效的维护和清洗,腹腔镜手术的无菌消毒效果、镜片的清洁程度都会影响手术的效果,所以每次手术后,使用器械前,医务人员必须保证仪器彻底冲洗,并用高压气枪吹干,检查设备性能完好后好,放入专用箱体备用。腹腔镜镜头,相机镜头等需要用擦拭镜面纸轻轻擦拭,禁止使用其他敷料或油污进行擦拭纸清洁,从而保护镜头免受破坏。超声刀为手术操作的主要工具,价格昂贵、精密度较高,因此在手术中医生用完后,护理人员在接过仪器时要轻柔小心,避免超声刀跌落、碰撞等,超声波刀头在接受超声刀后,可用盐水浸泡,待血痂自行脱落后,取出进行日常清洁保养。在清洗腹腔镜器械时,护士必须打开螺钉和关节,彻底清除腔内的血痂,用酶清洗剂清除难清洗的蛋白凝块、血斑等有机物,使手术器械处于良好的待机状态。手术室护理工作应严格无菌操作,提高患儿舒适度,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为了更好地进行手术,避免手术意外和事故的发生,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气腹、超声刀和腹腔镜的使用方法和原理,以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参考文献: [1]吴灵英.手术室护士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学杂志.2011,27(30):62-63.

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在基层中的应用

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在基层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自制双孔导线针在基层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5年9月,本院共收治了50例行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的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自制单孔导线针,观察组应用自制双孔导线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较大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方面,两组患者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行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的患儿应用自制双孔导线缝扎针,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 标签:自制双孔导线针;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应用效果 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在腹膜外间隙高位借助腹腔镜微创技术对疝囊颈进行结扎,是临床上治疗小儿疝的主要方法[1]。该手术方法不仅实现了高位疝囊结扎的目的,而且还能有效避免腹股沟周围解剖的干扰,促进患儿术后修复缺损。本文探讨了自制双孔针在基层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研究资料均为我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行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14例,女性患者有11例,患者年龄为1.5~9.0岁,平均年龄(5.2±3.6)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5例、10例,患者年龄 2.0~9.5岁,平均年龄(5.4± 3.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P>0.05)。 1.2治疗方法医护人员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麻处理后,实施气管插管,患者采取仰卧位。在患者脐环上切一4mm小口,将其当作腹腔镜观察孔,同时将二氧化碳气腹压调整至1.07kPa~1.33kPa,再对疝囊位置、大小等进行观察。若患者疝囊内存在大网膜等内容物,那么医护人员需要在内环口体表投影位置向内推压,或者借助腹腔镜分离钳将内容物进行还纳入腹处理[2]。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对对侧进行观察,检查是否存在隐形疝。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时采用的是自制单孔针(见图1),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医护人员借助腹腔镜将患侧内环口找出,在内环口体表投影位置将导线针刺入,进而使缝线带入腹腔。然后,医护人员对外半周腹膜或者环口内腹膜进行缝合,从戳孔处将针退出体外,线端留在腹内。最后,医护人员从同一戳孔将带线单孔针刺入腹腔,穿过余下半周腹膜时套出留在腹腔内的线端,退出带线针。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自制双孔针(见图2),具体操作如下:自制双孔导线针双孔均带线医护人员首先在内环口体表投影位置将导线针刺入,同时

传统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优缺点比较

传统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优缺点比较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传统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优缺点,从而为临床同类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腹外疝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疝修补术组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每组76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治疗后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疼痛持续时间、临床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传统疝修补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出血量高于腹腔镜疝修补术组,疼痛持续时间长于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传统疝修补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较,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优势明显,是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可靠选择之一。 标签:传统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 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腹股沟疝属于最为常见的普外科疾病类型之一[1]。目前临床针对腹股沟疝的有效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而不同手术方法在临床应用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此背景下,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传统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优缺点,从而为临床同类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依据,本研究选取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腹外疝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如下比较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腹外疝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2例,女30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16岁,平均(47.34±4.3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疝修补术组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每组76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传统疝修补术术前排空膀胱,麻醉后患者采用平卧式体位。在复发疝患者腹股沟韧带上方2 cm与之平行位置进行切口,切口长约2~3 cm,在外环切开腹外斜肌膜到达内环,把精索游离,稍微分离提睾肌和筋膜,在精索的外前方找到疝囊,进行传统疝修补技术[2]。 1.2.2 腹腔镜疝修补术术前排空膀肤,全身麻醉,采取头低脚高15°~30°体位,建立气腹,在适当位置制两个孔,分别置入5 mm腹腔镜和3 mm操作钳。通过腹腔镜观察,首先找到对应患侧的内环口,并在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再制一小孔,大约2~3 mm,置入带线针和针钩,和操作钳配合缝合内环口半轴腹膜,带

单孔腹腔镜下小儿疝修补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单孔腹腔镜下小儿疝修补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发表时间:2019-09-05T15:04:50.500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6期作者:严燕珍 [导读] 小儿疝气是疝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种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 (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350005) 摘要: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下小儿疝修补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选自2018年9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疝气患儿80例,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将其分成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40例患儿,观察组4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配合,给予观察组患儿手术护理配合,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实验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护理配合在小儿单孔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临床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使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 关键词:单孔腹腔镜下;小儿疝修补术;手术护理配合 小儿疝气是疝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种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男性患儿要明显多于女性患儿,早产儿发病几率更高。患儿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脐孔包块、腹股沟肿物、阴囊两侧不对称等,对于小儿疝气要进行及时的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对于患儿以后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对于小儿疝气的治疗方法较多,主要以手术治疗方法为主,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存在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恢复速度慢等不足,治疗效果无法满足患儿及其家长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水平的进步,一种单孔腹腔镜下小儿疝修补术在临床中得到推广使用,该种治疗方法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优势明显[1]。手术护理针对病患儿童的心理健康,在患儿手术时进行护理,鼓励患儿,帮助患儿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使护理的效果变得更佳。本次研究目的在于探究手术护理在小儿疝气修补术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4个月内收治的小儿疝气患儿80例。本次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基本资料如下: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分布1岁~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1.4)岁。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分布2岁~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2±1.3)岁。两组患者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护理方法 1.2.1给予对照组常规性护理配合方法,包括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和用药指导等[2]。给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如手术护理,具体如下:(1)手术前对患儿心理进行安慰鼓励,避免患儿紧张,术前禁止患儿进食进水,防治胀气,清洗腹部,腹股沟部,清洁脐孔。(2)疝气护理a、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患儿出现哭闹、咳嗽、便秘等情况,患儿也不可进行运动量过大的活动;b、疝气患儿术后要尽量多休息,尽量不要做蹲下、持久站立等动作[3];c、疝气患儿应适当增加营养,平时可吃一些具有补气功效的食物如扁豆、山药、鸡、蛋、鱼、肉等,多进食高纤维食物(如全麦面包,面条,麦片,糙米,马铃薯、豆类、新鲜水果和蔬菜等)及多喝水,以防便秘及排便时用力使腹压增加,因而让疝气复发[4];e、年龄偏大的患儿可以进行适量的运动,但对于运动量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合理的运动对于术后恢复具有积极意义,腹股沟疝气自愈率较低,治疗不及时疝气包块会逐渐增大,治疗难度也会增加。(3)术后护理术后一定要注意孩子的伤口,不能让孩子乱动,破坏伤口上面的医用敷贴,在手术后尽量让孩子侧身睡觉,不要让孩子压着伤口,手术几天后不要给孩子洗澡,不需要完全平躺,可以竖着抱着或坐着。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2组数据如下:四个观察项目,患儿病情复发情况、患儿康复时长、患儿不良反应、家长满意度,评分如下表格1。 2.结果 2.1 2组患儿护理前后的效果对比对比 通过2组病患者数据记录:观察组总数40例,显著效果34例(85%),一般有效5例(12.5%),无任何效果1例(2.5%),总有效率41例(97.5%);对照组总数40例,显著效果23例(57.5%),一般有效8例(20%),无任何效果9例(22.5%),总有效率31(77.5%),2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儿各情况对比 通过2组病患者数据记录:观察组总数40例病情复发情况为0,康复时长平均为11天,不良反应为0,家长满意度为95%(38/40);对照组总数40例病情复发情况为12.5%(5/40),康复时长平均为15天,不良反应为7.5%(3/40),家长满意度为67.5%(27/40),观察组各项情况均优于对照组,2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从上研究实验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常规的护理只能照顾到患儿的表面症状,对患儿手术护理没有重视,手术护理能够帮助患儿更好的进行手术,减少手术时间,增加手术成功率,对患儿的家属也加以病情照顾指导,消除了患儿及家属的忐忑心理,使患儿有更好的护理效果。手术护理在患儿术后,对患儿的伤口以及日常饮食进行精心护理,使患儿的康复时间缩短,复发率降低,能够使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常规护理在护理精心度方面较低于手术护理,因而护理效果不佳,患儿家长满意度均不高[5]。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各个方面的要求都将提高,许多大医院已经采用了手术护理模式来对治疗单孔腹腔镜下小儿疝气,手术护理模式不仅改善了患儿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是值得我们推广的护理路径。 参考文献 [1]倪平.舒适护理在对疝气患儿进行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04:177-178. [2]程美华.舒适护理在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围术期护理中的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31:6014-6015. [3]黄宗红,吴碧昭.舒适护理对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患儿心率、血压及疼痛症状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6,24:77-78.

腹腔镜下腰疝修补术的手术护理

腹腔镜下腰疝修补术的手术护理 发表时间:2013-10-29T13:20:14.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8期供稿作者:费雯[导读] 巡回护士术前一天去病房访视患者,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费雯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610072)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8-0277-02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腰疝修补术的手术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总结3例腰疝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疝修补的手术护理方法和要点。结果通过与医生的密切配合,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无护理并发症。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高效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腹腔镜腰疝疝修补 腰疝(lumbarhernia)又称背疝,罕见。即在12肋及髂嵴之间,腹腔内脏经腹壁及后腹膜突出称为腰疝[1]。我院胃肠外科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全麻腹腔镜下行腰疝修补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5~73岁。术前经医生查体及体表彩超确诊为腰腹壁疝。一例右侧,两例左侧。无手术禁忌症。 1.2手术方法 患者全身静脉复合麻醉。患者取健侧半侧卧位。在脐缘置入12mm Trocar,置入30°镜为观察孔。在患侧锁骨中线脐下2cm及脐和剑突中间分别置入5mm、12mm Trocar作为操作通道。用超声刀游离疝囊周围肠管及组织,充分显露疝囊颈,置入tyco PARIETEX疝修补装置,并用螺旋钉固定。[2] 2 手术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2.1.1术前访视:巡回护士术前一天去病房访视患者,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术前注意事项,介绍手术的优点、目的和操作方法,坚定患者手术治疗的信心。 2.1.2 用物准备:摄像系统、气腹系统、吸引器、常规腹腔镜器械、超声刀、tyco PARIETEX疝修补装置、螺旋钉、一次性Trocar。 2.2 手术配合 2.2.1巡回护士的配合 2.2.1.1 患者入室核对患者信息后,在患者健侧上肢建立静脉通道。协助麻醉师实施全身静脉复合麻醉、导尿。 2.2.1.2 协助医生进行体位摆放。患者采取健侧半侧卧位60°-70°(侧位向背侧倾斜20°-30°)。身下垫软枕保护骨突处;患侧上肢自然屈曲上举,用包布包裹后将其用约束带悬吊固定在麻醉架上(注意不能缠绕过紧影响血供,也不能将肢体暴露在麻醉架上以免电灼伤);健侧上肢外展(<90°)置于托手板上固定;患侧下肢伸直,健侧下肢屈曲,双腿间垫软枕。注意保护受压部位。 2.2.1.3 仪器合理摆放。因术中手术者都站在患者的腹侧进行操作,因此将腹腔镜摄像系统放在患者的背侧,调整好监视器的角度,便于手术者观看。检查各仪器功能是否正常并设定好各项参数。 2.2.2 洗手护士的配合 2.2.2.1 洗手护士应认真准备手术用物。提前15min洗手,将腹腔镜器械组装完成,并与巡回护士一起核对台上物品及器械。 2.2.2.2 常规消毒、铺巾。协助医生连接腹腔镜设备,预先做好超声刀、电刀的测试。手术开始后,密切关注手术进程,及时清除超声刀和电刀上的血迹及残余组织,以免影响其灵敏度。术中备一张碘伏纱布用于清洁擦拭腹腔镜镜头,以免镜头模糊,保证手术野清晰。 2.3 术后处理 2.3.1 患者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由侧卧改为平卧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推拉患者,查看患者皮肤完整性。送患者入麻醉恢复室复苏。 2.3.2 器械处理手术结束后,腹腔镜器械严格按照清洗流程进行处理。尤其注意应将可拆卸的部件完全拆洗,各种管腔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干净。清洗干净的腹腔镜器械高压灭菌,镜子与超声刀等用等离子灭菌后备用。 3 小结 腹腔镜腰疝修补与传统的开放腰疝修补术相比具有并发症小、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及可早期恢复活动等优势。[3]随着腹腔镜手术的进步,要求手术室护士不仅要熟悉手术步骤,还要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和器械的使用、保养及维护方法,能够准确无误的连接和调节仪器,密切配合医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黄重光,龚小军,王传明.腰疝平片修补1例.医学新知杂志2010年第20卷第5期. [2][3]苏仕功,高成,黄一雄,等.腹腔镜腰疝修补1例.中华外科杂志,2009年3月第47卷第5期.

超声定位微小切口治疗小儿疝的体会

超声定位微小切口治疗小儿疝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3-08-08T14:40:29.6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8期供稿作者:李忠发李涛陈元龙[导读]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单侧斜疝为常见[1]。有文献统计双侧疝发病率占全部小儿疝的30%以上 李忠发李涛陈元龙(四川省资阳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641301) 【摘要】目的总结超声定位小切口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经验体会。方法 2008年6月一2012年12月采用超声定位微小切口治疗小儿疝的方法,共为46例腹股沟疝的患儿实施了48侧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 46例患儿均在超声定位小切口完成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除6例患儿因疝囊较大出现阴囊轻度水肿外,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6个月,无疝复发。结论超声定位微小切口治疗小儿疝与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及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比较,更加微创美观、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复发率低,对精索保护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关键词】超声小切口小儿腹股沟疝 小儿腹股沟疝在小儿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治疗上既有传统手术方法为经腹股沟途径行疝囊高位结扎,也有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我院从2008年6月-2012年12月采用超声定位微小切口治疗小儿疝46例,获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共46例患儿,男28例,女18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4.2岁,单侧腹股沟斜疝44例,双侧2例,既往均无腹股沟疝手术史。术前常规行双侧腹股沟区超声检查,均为单纯性疝,未合并其他疾病,均未在出现嵌顿时住院手术。 方法术前除常规术前检查外,还应在作超声检查时超声下定位,找到腹壁缺损疝囊突出的地方并在相应皮肤上作好标记;患儿较小者采用全麻或静脉推注氯胺酮复合麻醉,年龄稍大能配合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我主张尽量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或在氯胺酮复合麻醉,以减少患儿恐惧,并有利于手术操作过程顺利而不受患儿影响;从超声已经定位标记处沿皮纹方向作一横切口,大小约1-1.5cm,逐层切开,尽量不向周边分离,直接找到疝囊,游离至疝囊颈部高位结扎,如内环口较大者,可适当修补1-2针,对于疝囊较大者,不一定完全切除疝囊,但对疝囊内壁需用电凝烧灼,以利于疝囊粘连,不形成囊肿。后逐层缝合关闭切口。 结果 46例患儿均在超声定位小切口完成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单侧18~26min,平均23min;所有病例恢复较好,除6例患儿因疝囊较大出现阴囊轻度水肿外,无皮下血肿及阴囊积血,术后住院2—3d。术后随访3~6个月,无疝复发。 讨论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单侧斜疝为常见[1]。有文献统计双侧疝发病率占全部小儿疝的30%以上[2]。腹股沟斜疝的发生多因腹膜鞘状突未闭合,而并非因肌肉薄弱。针对腹股沟斜疝采取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即可,一般无需行腹股沟修补术[3]。腹股沟斜疝1岁前有自愈的可能,2岁后自愈的机率明显下降,并且2岁后随着活动量的增加,疝嵌顿的机率也增大,手术年龄应为2岁,但经常发生嵌顿者手术年龄应提前[4]。 我们体会超声定位微小切口治疗小儿疝较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及传统开放式手术具有以下优点:(1)创伤小:超声定位后,直接在疝囊颈部处行疝内环高位结扎,对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尽量少破坏,精索内的各种结构造成损伤的机会小。虽然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切口也小,但穿刺及行疝囊处理时都存在盲目,不直观,易造成血肿及精索损伤可能。传统开放式手术切口大,分离广,创伤大是很明显的。(2)并发症少:由于直接行局部操作,即没有腹腔镜操作时穿刺、造气腹及通过器械操作所致血肿及精索损伤以及术后肠粘连的并发症,也没有传统操作大范围分离造成渗血积液及人为造成腹壁薄弱致疝复发的并发症。而且切口小而少,术后疼痛轻微。(3)恢复快:多数患儿手术当天晚上即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术后第二天即可恢复正常饮食及适当的身体活动,术后2-3天,患儿即可出院。 (4)疤痕小:由于切口小,而且处于腹股沟区,切口沿皮纹方向取横切口,术后疤痕较小,患儿长大后几乎看不见明显手术疤痕。这同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相比,也无明显疤痕,同传统开放式手术相比较,疤痕小是显而易见的。 总结分析本组46例病例,我们认为开展超声定位微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手术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麻醉选择:年龄偏大听话的患儿可采用硬脊膜外麻醉,但对于较小儿童而且有明显恐惧心理的患儿,最好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或在氯胺酮麻醉,我主张尽量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或在氯胺酮复合麻醉,既有利于保证有效的腹壁松弛度,患儿又不躁动,方便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还不会造成患儿心理恐惧障碍。(2)操作要点:术前一定要在超声下找到并标清楚腹壁缺损疝囊突出的地方,而不是标疝囊的位置,手术切口应在腹壁缺损处正前方,沿皮纹方向取切口,手术中尽量不要向周边分离太多,以免造成腹壁人为的薄弱区,从而可能增加疝复发,还可以减少皮下渗血形成血肿的可能,对于腹壁缺损较大的,可以修补1-2针,对于疝囊较大者,不一定完全切除疝囊,但对疝囊内壁需用电凝烧灼,以利于疝囊粘连,不形成囊肿。 综上所述,我们体会只要合理选择麻醉,超声定位腹壁缺损疝囊突出位置标记清楚,注意手术操作技巧,超声定位微小切口治疗小儿疝与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及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比较,更加微创美观、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复发率低,对精索保护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陈建华.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疗效分析.现代预防医学, 2007,34(12):2396-2397. [2]应福明,冯雪峰.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应用.浙江临床医学,2005,5(6):505—506. [3]刘卫怀,郑圣保,童中山.等腹腔镜小儿疝高位结扎术92例临床分析.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9,32(8):52-53. [4]营宪洲.腹腔镜小儿疝自体组织修补术的临床观察(附190例报告).国际外科学杂志,2010, 37(12):806-808.

小儿外科-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修补术

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修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小儿腹股沟疝(ICD-10:K40); 2、拟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手术码:53.0-53.9 54.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2008年7月出版) 1、病史:腹股沟或阴囊可复性肿物; 2、体格检查:阴囊或腹股沟一肿物突出,可回纳; 3、B超检查结果:考虑腹股沟疝。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2008年7月出版) 1、阴囊或腹股沟一肿物,可回纳; 2、有反复嵌顿病史;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小儿腹股沟疝(ICD-10:K40)疾病编码; 2、阴囊或腹股沟一肿物,可回纳;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 天,入院后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住院生化、免疫4项、血型鉴定; 2、胸部正侧位片; 3、必要时B超检查 七、抗菌素选择用药: 1、原则上头孢一代,首选头孢唑啉半衰期1.5~2h,其次头孢选半衰期0.8~1h; 2、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使用一个剂量,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使用头孢唑啉 的手术时间超过6小时才追加),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3、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使用人工植入物,可再用1次或数次到24h,总的预防用药时间 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要有分析记录; 4、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针对G+球菌可用克林霉素,针对G-杆菌可用 氨曲南。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第1-2 天麻醉方式:全麻。 九、术后住院恢复2 天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伤口无红肿渗液,阴囊无红肿; 2、无其他并发症。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并发症:此种疾病术后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导致延长治疗时间及增加医疗费用;

传统手术与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传统手术与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发表时间:2017-09-01T15:36:03.7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3期作者:陈忠勇 [导读] 疝气是某一脏器组织偏离其正常位置,以某一缺口、孔隙进入另一区域或部位引起[1]。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医院四川凉山 615000) 【摘要】目的:探析传统手术与微型腹腔镜在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疝气患儿60例平分为腹腔镜组与传统组。比较两组患儿在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与传统组相比更短,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率6.7%显著低于传统组并发症率20%(P<0.05)。结论: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的手术疗效优于传统手术,具有创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的优势,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运用。 【关键词】小儿;传统手术;微型腹腔镜;疝气 【中图分类号】R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3-0230-02 疝气是某一脏器组织偏离其正常位置,以某一缺口、孔隙进入另一区域或部位引起[1]。 发病机制主要由于腔隙内压升高或先天体质薄弱引起。少儿疝气主要以腹股沟疝最为常见,因出生后鞘膜未完全闭合,使得腹腔内异物侵入从而引发疝气[2]。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创口较大,不利于体质较弱的患儿。随着腹腔镜在临床手术中的广泛应用,国内各大医院也逐渐采用腹腔镜手段治疗小儿疝气。为探究两种方法的治疗疗效差异,本院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采用两组方式治疗小儿疝气,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照《儿科学》中关于小儿疝气的诊断标准[1],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确诊的疝气患儿研究对象,排除患有器官性严重疾病、腹部有关手术史及对麻药过敏者,将其随机平分为腹腔镜组与传统组。腹腔镜组:男性29例,女性1例。年龄在1~10岁,平均年龄(5.9±1.3)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2.12±0.4)年。传统组:男性27例,女性3例。年龄在1.3~11岁,平均年龄(5.7±1.2)岁;病程0.4~6年,平均病程(2.72±0.6)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的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手术前5小时禁食禁水。手术时患者须保持平躺静卧,臀部处垫高10度。腹腔镜组在麻醉后半小时采用Veress CO2气腹针(压力 10mmHg)从脐窝处穿刺入腹。拔出气腹针,采用5mm trocar协载腹腔镜置入腹腔中并在放大镜中规划切口位置。切口位置通常选取脐窝上5厘米,切口大小在5毫米。将持针器通过切口置入腹腔,并选以4号线角针穿刺内环口以上位置。多次环绕缝合后,收线打结,取针收气腹,最后以75%乙醇对切口进行消毒处理。传统组在麻醉后采用传统手术方式:在皮横纹处切口2.5厘米,从切口入腹剥离疝囊并用丝线结扎,将精索复位后缝合切口并用75%消毒处理。 1.4 观察治疗 两组患儿手术疗效(判定依据为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四项指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阴囊肿胀、腹胀、睾丸异位、继发鞘膜积液、疝复发);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手术疗效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传统组明显更低,两组手术情况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 腹腔镜组术后出现1例阴囊肿胀,1例疝复发现象,并发症率为6.7%。传统组中术后阴囊肿胀2例,腹胀、睾丸异位、继发鞘膜积液各1例,疝复发1例,并发症率为20%。两组患儿在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上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小儿疝气一种好发于幼儿的常见外科疾病,在小儿中发病率在1%~7%,且男性远大于女性[2]。疝气以腹股沟疝与脐疝最为常见。患儿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腹股有大小变化的肿块。传统开放式结扎术对于成人疝气疗效较好,但由于小儿机体免疫较弱,术后伤口易感染。且患儿器官发育未成熟,机体调节能力较弱,易引起术后并发症。微型腹腔镜手术以其微创、出血量小、操作简便等优势在临床手术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实验结果显示: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上明显少于传统组,且由于腹腔镜微创的特点,腹腔镜组患儿在术后的出血量少于传统组(P>0.05)。可见微型腹腔镜手术不仅微创、出血少、所需手术及住院时间也明显减少,有利于患儿尽快康复,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生活质量。因小儿腹壁肌肉较柔软,在哭闹、用力咳嗽或排便后长时间作用下易使腹腔内外压力失衡,致使发育异常,从而形成疝气。临床表现为站立时腹股沟表面触摸有大小肿块。当肿块移动到阴囊内时,会导致两侧阴囊大小失衡,对患儿生殖器发育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选择手术方式时需考虑疝囊所处位置。而腹腔镜手术不仅具有微创性,还有独特放大性,利于手术操作[3]。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腹腔镜组中仅出现阴囊肿胀、疝复发各1例,并发症率6.7%,传统组共计出现6例术后并发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