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银行2018年风险管理系统策略、风险偏好、重大风险管理系统政策和程序文件资料

农商银行2018年风险管理系统策略、风险偏好、重大风险管理系统政策和程序文件资料
农商银行2018年风险管理系统策略、风险偏好、重大风险管理系统政策和程序文件资料

农商银行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

以及重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为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建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等法律法规和本行《章程》,结合本行风险管理实际,特制定本行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以及重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一、风险管理策略

本行的风险管理策略主要包括: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补偿五个方面。

(一)风险分散:即通过多样化投资来分散和降低风险的方法。在经营中不应集中于同一业务、同一性质或同一地域的客户,使客户多样化,从而分散和降低风险。

(二)风险对冲:即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收益波动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产品,来冲销标的资产潜在风险。

(三)风险转移:即通过购买某种金融产品或采取其他合法的经济措施将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的一种风险管理方法,可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如担保)。

(四)风险规避:即通过拒绝或退出某一业务或市场,以避免承担该业务或市场具有的风险。

(五)风险补偿:即对于无法通过风险分散、对冲或转移进行管理,而且又无法规避、不得不承担的风险,可以在交易价格上附加风险溢价,即通过提高风险回报的方式,事前(损失发生以前)对风险承担的价格补偿。

二、风险管理流程。

本行按照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制,将风险管理流程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四个主要步骤。

(一)风险识别:指借助于各种分析方法,对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即确定正在或将要面临的风险。

(二)风险计量:指根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对不同类别的风险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基于合理的假设前提和参数,计量所承担的所有风险,并采用压力测试等其他分析手段进行补充。

(三)风险监测:指通过监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以及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确保风险在进一步恶化之前,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随时关注采取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的实现质量、效果。

(四)风险控制:指对经过识别和计量的风险采取分散、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等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三、风险管理体系

(一)本行董事会是最高风险管理与决策机构,承担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董事会负责审批风险管理的战略、政策和程序,确定可以承受的总体风险水平,督促高级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措施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种风险,并定期获得关于风险性质和水平的报告,监控和评价风险管理的全面性、有效性以及高级管理层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履职情况。

(二)监事会负责风险管理的监督,全面了解风险管理状况,跟踪、监督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的内部控制工作,检查和调研日常经营活动中是否存在违反既定管理政策和原则的行为。

(三)高级管理层主要负责执行风险管理政策,制定风险管理的程序和操作规程,及时了解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并确保具备足够的人力、物力和恰当的组织结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技术水平,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的各种风险。高级管理层应明确与组织结构相适应的风险管理部门结构,建立相应的委员会,明确本行所能承受的风险规模,建立有关风险管理政策和指导原则的档案和手册。

(四)风险管理部门应全面掌握本行的整体风险状况,其核心职能是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告,重要职责是监控各类金融产品和所有业务部门的风险限额,有效识别风险因素,及时将其整合到风险管理的标准程序和模型中。

(五)其他风险控制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实行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四、风险管理偏好

本行通过对各种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在满足监管部门、存款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银行稳健经营要求的前提下,促进本行安全、持续、稳健运行,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提高经济资本回报率。

其风险偏好涉及的主要风险定量、定性指标如下:

(一)本行风险水平类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指标。

(一)流动性风险指标:

1.流动性比例衡量本行流动性的总体水平,为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之比,不低于25%。

2.核心负债比例为核心负债与负债总额之比,不低于60%。

3.流动性缺口率为90天内表内外流动性缺口与90天内到期

表内外流动性资产之比,不低于-10%。

(二)信用风险指标

1.不良资产率为不良资产与资产总额之比,不高于4%。不良贷款率为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之比,不高于5%。本行的不良率最低应满足该项监管标准,且应保持在较低水平。

2.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为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高于15%。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为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高于10%。

3.全部关联度为全部关联授信与资本净额之比,不高于50%。

(三)市场风险指标

1.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为累计外汇敞口头寸与资本净额之比,不高于20%。

2.利率风险敏感度为利率上升200个基点对银行净值的影响与资本净额之比,指标值将在相关政策出台后根据风险监管实际需要另行制定。

(四)操作风险指标

衡量本行由于内部程序不完善、操作人员差错或舞弊以及外部事件造成的风险,表示为操作风险损失率,即操作造成的损失与前三期净利息收入加上非利息收入平均值之比。本行将根据银监会具体政策出台后另行确定最低目标。

(五)风险抵补能力指标

1.成本收入比不高于45%;

2.资产利润率不低于0.6%;

3.资本利润率不低于11%。

4.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低于100%;

5.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不低于150%。

6.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

7.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

五、主要风险管理及程序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管理的重点主要是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信用卡透支、保函等业务。

1.风险识别。信用风险识别贯穿于业务调查、审查、审批等各环节。主要是对客户已提出申请但尚未实际发生信用业务的潜在风险加以判断、鉴定,权衡对比该信用业务可能给银行带来的损失和收益后,决定是否对客户发生信用业务或以何种条件发生信用。风险识别分为定性识别和定量识别两个阶段。

定性识别。主要是对客户一般情况的调查、了解,从整体上掌握客户如期偿还债务的意愿和能力。

定量识别。主要通过财务比率分析、现金流量分析对潜在风险进行量化。

在信用风险定性识别和定量识别的基础上,完成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再通过标准法或内部评级法等方法计量信用风险。以信用风险计量为基础,在符合信用发放的条件下 ,交由授信审批委员会审议后,并经有权审批人对该笔信用业务的潜在风险权衡利弊,最终决定是否与客户发生信用业务、以何种条件发生信用以及信用品种、期限等。

2.风险监测。通过各种监控技术,动态捕捉信用风险指标的异常变动,判断其是否已达到引起关注的水平或临界值。主要包括:

(1)监测对象包括微观层面的单个债务人信用状况和多种信贷资产组合层面的信用状况。

(2)监测的主要指标包括:不良资产/贷款率、预期损失率、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贷款风险迁徙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

(3)风险监测中要及时探测出预警信息,并提前采取预控措施。预警类别包括:行业风险预警、区域风险预警和客户风险预警。

3.风险控制。主要通过限额管理、信贷审批、贷后管理和经济资本配置来实现。

(1)限额管理是对某一客户(单一法人或集团法人)确定的、在一定时间内接受的最大信用风险暴露。如某一客户的信用风险暴露超过既定限额时,应采取更严的准入审批或更高层次的审批来处理。限额管理包括单一客户限额管理、集团客户限额管理、区域限额管理和组合限额管理。

(2)信贷审批包括贷款定价机制的建立和贷款发放机制的建立。贷款发放机制坚持授权管理制度和授信审批制度。授信审批制度遵循以下原则:

审贷分离原则,即授信审批完全独立于贷款的营销和贷款的发放。

统一考虑原则,即对借款人所有可能引发信用风险的表内外业务风险暴露统一考虑和计量。

展期重申原则,即对任何信用风险暴露的任何展期都应作为一个新的信用决策,必须经过正常的审批程序。

(3)贷后管理通常采取贷款转让和贷款重组方式来控制信用风险。贷款转让是指本行将已经发放但未到期的贷款有偿转让给其他金融机构,以分散风险、增加收益、实现资产多元化,提高经济资本配置效率。贷款重组是指当债务人因种种原因无法按

原有合同履约时,本行为降低客户违约风险引致的损失,而对原有贷款结构(期限、金额、利率、费用、担保等)进行调整、重新安排、重新组织。

(4)本行将细化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对信用风险分配一定比例或额度的经济资本。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管理的重点主要是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信用证以及银行各类头寸等。

1.风险识别及预警

本行在科学区分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别的市场风险采取不同的风险计量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缺口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压力测试法、情景分析法、收益分析法和风险价值分析法等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和计量。

(1)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以防范、规避为主。

(2)产业风险识别及预警。产业风险包括产业内在风险和产业外在风险。

产业外在风险。通过对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及顺序、价格趋势、主要技术变化、上下游企业对产业的影响、政府管制方式变化的监测,总体判断产业的未来走势,制订相应的信贷产业策略。

产业内在风险。在产业原则符合信贷策略的前提下,通过对产业内企业集中程度、企业间竞争态势、技术装备结构、产业供销方式、销售渠道、产业内国家重点企业状况的监测,客观分析客户在产业内的发展后劲、长期发展态势,以及随经济周期的变化轨迹,作为决定是否对客户发放信用业务或以何种条件发放信用的重要依据。

2.风险监测和报告

本行风险管理部门应监测总体市场头寸、风险水平、盈亏状况以及市场风险经济资本配置及使用情况等指标,动态掌握本行的市场风险情况,并按一定的频率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

3.风险控制和化解

本行应根据业务需求,完善市场风险管理控制手段:一是采用市场风险限额(含交易限额、风险限额和止损限额)手段,使所承担的市场风险规模控制在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之内,使所承担的市场风险水平与管理能力和资本实力相匹配。二是采用市场风险对冲手段,通过投资或购买与管理基础资产收益波动负相关或完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金融衍生品来对冲风险,在一定程度上管理市场风险。三是通过配置一定数量的经济资本来抵御市场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

(1)利率风险化解。根据利率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各种头寸的结构,合理确定各贷款客户的利率水平。

(2)产业风险化解。通过对产业整体的统一授信,使该产业在本行的信用总额控制在一定限额以下,使本行信用总量在各产业间适量匹配。本行通过制定产业统一授信管理实施意见,定期和不定期调整分支机构的重点和高风险产业的总体授信额度。对超过统一授信的产业,压缩信用总量,以促进本行信用资产的结构优化。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人员因素、内部流程、系统缺陷和外部事件四个方面。

1.风险识别。操作风险识别主要包括归纳收集、同行借鉴以及排列风险优先次序等。

(1)归纳收集。主要是对已发生的风险,查找是否由内控

体系和规章制度失当形成,并对形成风险的原因进行归纳整理。查找的重点主要是认定有无主观责任人的信用风险。

(2)同行借鉴。对比同类银行的内控体系和规章制度,查找本行是否有内控体系和规章制度失当之处。

(3)排列风险优先次序。针对上述两种方法整理出的操作风险,按各类操作风险发生的频率和形成风险的大小依此排列。

2.风险预警。本行通过强化内控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对操作风险及时预警。

(1)信贷业务操作中主要的风险:调查、审查不严,向不具备条件的客户发放贷款或办理承兑汇票、信用证;对客户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资金缺乏约束;受理贴现要素不全的银行承兑汇票;担保手续不合法、不合规、造成担保失效或担保人免除责任;家庭共有财产做抵(质)押物的,没有取得共同所有人同意;未按规定办理质押物占管手续;未核实出质人是否同意质押或未经出质人签字同意。

(2)业务经办中主要的法律风险:合同、文本、文书、凭证不完整、不规范;对不具备借款主体资格的客户贷款引起法律风险;受理不具备担保主体资格的担保引起法律风险;用土地所有权作为借款抵押物的无效抵押引发风险;抵债资产所有权未转移至本行;投标保函中,申请人在中标前撤标、改标或中标后不履行签约手续,担保业务中承担偿付责任等。

(3)资产业务中主要的道德风险:盗窃库款;编造客户资料,利用个人消费贷款审批环节少的特点骗取贷款;与房地产开发商相互串通,办理虚假按揭,套取银行信用;未按规定办理质押物占管手续,内部人员私自将质押物取走;管理者授意经办人员隐瞒企业真实情况,套取银行信用;低值高估,接收抵债资产;

高值低估,贱卖抵债资产等。

(4)其它资产业务主要的风险:库存现金、贵金属的交接、保管手续不全;固定资产购置价格过高、管理处置不当和抵债资产接收、管理、处置不当,形成实物毁损等。

3.风险计量。本行主要采用基本指标法和标准法计量操作风险。

4.风险控制和化解。一是建立健全内控体系。本行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内控体系和规章制度进行自查及校正。按照风险排列优先次序,先急后缓地反映、制定和修改规章制度,完善内控体系;二是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积极培育健康有效的合规管理文化。强化对内控制度的培训,使员工做到“应知应会”,降低业务操作中的能力风险;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减少业务操作中的道德风险;加强对内控制度执行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所有部门、所有员工都要竭力维护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任何人员都不得拥有超越制度的权力。三是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不管是主要面向客户的业务处理系统还是主要供内部管理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都必须有助于支持风险评估、建立损失数据库风险指标的收集与报告,进而控制操作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可以分为融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融资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不影响日常经营或财务状况的情

况下,无法及时有效满足资金需求的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深度不足或市场动荡,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出售资产以获得资金的风险。我行应当尽可能提高负债的稳定性和资产的稳定性,以降低流动性风险。

1.风险识别。流动性风险识别的方法包括: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识别,资金来源和使用的同质性识别。

2.风险评估。适时监测流动性比例、核心负债比例和流动性缺口率等流动性比率指标,同时采用现金流分析法、缺口分析法等方法评估流动性风险,并进行把握、调整,将其控制在警戒线内。

3.风险监测。在流动性风险发生之前,通过及时、有效监测银行各种内外部指标、信号和融资指标、信号的明显变化,适时采取正确的风险控制方法,及时纠正错误。监测的方法包括压力测试法和情景分析法。

4.风险控制与管理。本行流动性日常管理由金融市场部门负责,对各项流动性指标进行监控与分析,并作出相应决策。同时本行应制定流动性管理应急计划,包括危机处理方案和弥补现金流量不足的工作程序。

(五)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存在于本行经营的任何环节,通常与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等风险交叉同在。

1.风险的识别。声誉风险识别的核心是正确地识别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风险中可能威胁本行声誉的风险因素。业务机构及重要岗位定期通过清单法详细列明其当前所面临的主要

风险及所包含的风险因素,然后将其中可能影响到声誉的风险因素提炼出来,报告给声誉风险管理部门。

2.风险的评估、监测和报告。本行综合管理部(办公室)为声誉风险的日常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将收集到的声誉风险因素按照影响程度和紧迫性进行优先排序,通过分析自身对各类利益相关者承担的责任以及收集利益相关者所关心的问题,进而

预测本行的业务、政策或运营调整可能产生的反应,评估本行即将采取的各类政策可能产生的结果。声誉风险管理部门应当仔细分析和监测所收到的意见和评论,通过有效报告和反映系统,及时将利益相关者对本行的正面、负面评价和行动,所有的沟通记录和结果,以及本行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建议,报告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

3.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1)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公司治理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董事会负责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建立全行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监控全面声誉风险管理的总体状况和有效性,承担声誉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本行应建立和制定适用于本行的声誉风险管理机制、办法、相关制度和要求,内容包括风险排查、分级管理、应急处理、投诉处理及监督评估、信息发布及归口管理等。

(2)采取恰当的声誉风险管理控制方法,包括强化声誉风险管理培训、确保实现承诺、确保能及时处理投诉与批评、从投诉与批评中积累早期预警经验、尽量将发展战略与大多数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保持一致、将社会责任与经营目标结合起来、保持与媒体的良好接触、增强对客户、公众的透明度、制定危机管理规划等。

某银行风险管理报告(DOC)

某银行风险管理报告 一、近年来风险管理采取的措施 (3) 1、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及组织架构 (3) 2、改善审计监督模式,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5) 3、完善风险管理工具方法,开发先进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6) 二、风险管理体系 (9) 1、本行风险管理体系的主要架构 (9) 2、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 (10) 3、监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 (11) 4、高级管理层及其下属委员会 (11) (1)行长 (11) (2)管理层下设专门委员会 (12) 5、其他 (13) (1)总行风险管理板块 (13) (2)审计部 (15) (3)监察室及保卫部 (16) (4)业务条线风险管理 (16) (5)分行风险管理架构 (17) 三、主要风险管理 (19) 1、信贷风险管理 (19) (1)信贷政策及指引 (20) (2)贷款审批及监控程序 (20) 2、市场风险管理 (33) (1)利率风险管理 (34)

(2)汇率风险管理 (35) 3、流动性风险管理 (35) 4、操作风险管理 (37) (1)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会计风险的防范和监控 (37) (2)依托数据大集中工程,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 (38) (3)本行的流程银行建设,强化了本行对操作风险的管理 (39) 5、合规风险管理 (39) 四、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的措施 (41) 1、推进风险管理转型,进一步深化全面风险管理 (41) 2、寻找有效载体,进一步贯彻落实先进风险文化 (42) 3、大力推广内部评级法,进一步强化信用风险管理 (42) 4、进一步落实、推进、完善和提高市场风险管理 (42) 5、明确管理思路,切实有效推进操作风险管理 (42) 6、进一步强化对会计领域的操作风险管理 (43) 7、更新理念,转变思路,改进和创新资产保全工作 (43) 8、加快系统建设,提升科技对风险管理的支撑作用 (43) 9、推进流程银行建设 (43) 10、重视和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44) 本行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以有效的内部控制持续改善本行的风险管理系统,逐步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确保全行在合理的风险水平下安全、稳健经营。

美国中小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验的启示

内容提要:美国是世界上中小银行数量较多市场化运作较为成熟的国家。因为市场竞争的残酷性,美国中小银行为了生存和发展,对风险管理极为重视,特别是在信贷风险管理上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 银行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美国是世界上中小银行数量较多、市场化运作较为成熟的国家。在美国约8 000家商业银行中,资产超过100亿美元的还不足10%,资产不超过10亿美元的银行,在全美共有5 000多家。在美国,由于银行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每年都有一些中小银行被兼并重组,一些中小银行被关闭,但同时也会新增一些中小银行。目前,信贷业务依然是美国中小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因为市场竞争的残酷性,美国中小银行为了生存和发展,对风险管理极为重视,特别是在信贷风险管理上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与美国社区银行对比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与美国的社区银行相似,规模普遍较小(多数资产不足10亿美元),在所属的区域内通过低成本的分销工具为客户提供基本简单的金融服务。专门为低收入的个人消费者提供小额贷款;支持小型企业以为本地经济发展提供便利;将存款作为贷款资金;并致力于提高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的生活质量。但是,它们又有着不同点。美国的社区银行既不是开发银行,也不是政府的福利机构。因此,它们不会提供有政府导向性的业务;不会在政府机构的影响下经营;不会优先运作基础设施的项目;不提供特许的利率;也不会把社会的目标置于银行的财务目标之上。一般来说,虽然规模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然而一家银行的规模大小并不是银行赢利的最主要因素。因此社区银行仍然可以是一种赢利性很高且具有长期稳定性的商业模型。根据美国的情况,赢利性最好的是那些资产在10亿~100亿美元的银行(相当于国内杭州、南京以及大连等的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以及资产在3亿~5亿美元的银行(相当于葫芦岛、焦作以及马鞍山等的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令人惊讶的是,最稳定(亏损企业百分比最小)的银行仍然是资产在3亿~5亿美元的那些小型银行。 2·美国中小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特征 2·1美国中小商业银行普遍建立了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 组织构架美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实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相互独立的、立体的风险管理体系。董事会通过下设的风险审计委员会对全行的风险进行全面监测,尤其是高级管理层的道德风险。银行的高级管理层也建立另一套风险体制框架,实行风险的自我控制与管理:设立对业务风险进行控制的管理部门,对业务部门、管理部门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管理,这些部门对首席执行官负责。美国中小商业银行银行实行风险集中管理体制,风险控制在总行层面实现集中化管理,总行对所有风险都具有强大的监控能力。即使像住房抵押贷款一类的零售贷款也实现了由总行集中审批。美国各中小商业银行都设有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日常风险管理工作,对所有风险管理人员实行“垂直管理”,业务部门所需要的风险管理人员由风险管理部派驻,派驻人员可参与业务经营的整个过程,并与业务部门共同承担责任。贷款风险管理委员会不负责审批贷款,只负责贷款风险监测。贷款的审批按照相互制约的原则进行,单人无法对贷款业务进行决策。对信贷审批的授权主要考虑两个因素:职务高低、业务性质(如批发业务与零售业务就不同)和个人经验。风险管理派驻人员具体负责各业务条线的风险管理,这些人员直接向风险管理部门报告,但对与风险有关的业务决策有发言权,可对风险进行实时控制,寓风险管理于业务经营过程之中。 2·2美国中小商业银行拥有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监测 技术科学的分析是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的前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分析工作必须依赖 腹有诗书气自华

信贷风险管理系统分析

信贷风险管理系统 分析 1

信贷风险管理系统 信贷风险管理系统是与信贷业务管理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管理信息系统。信贷风险管理系统不但为信贷业务管理系统提供客户/债项评级、贷款定价、限额管理等贷款业务流程所需的决策支持信息;同时也可作为遵循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关于有关信用风险计量和资本准备的支持系统。 信贷风险管理系统一般并不是单一的物理系统。一般完整的信贷风险管理系统由以下的系统组成: 信贷风险管理模型系统 信贷风险决策管理系统 信贷数据集市及数据管理系统 联机数据分析及报表处理系统 信贷风险管理项目IT系统的整体逻辑视图如下: 2

信贷风险管理模型系统 建立信贷风险管理模型系统的目的在于设计及实施由个别贷款至组合层面的信贷风险模型,包括内部评级、可预见损失、不可预见损失、压力测试、信贷风险值及信贷风险资本平衡收益率的计算。信贷风险模型系统的数据基础是信贷风险数据存储(CRDS)。 信贷风险模型系统的主体内容框架如下: 3

信贷风险模型系统所需的数据主要包括:财务数据、贷款数据、回收数据、客户定性数据、客户资信数据、违约数据、内部评级数据。 1、内部评级模型 一般来讲,内部评级模型的建立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即主观判断方法及数据分析量化方法。数据分析量化方法也有不同的处理手法,包 4

括模拟法、经验数据法及市场风险建模法: 对于以上方法的选择,主要的考虑因素包括评级对象的 特点、数据的可获得性、模型的可行性、模型的灵活 性、实施所需的时间和资源等。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意识到内部评级模型的建立 需要花较长的时间:首先要经数据挖掘技术来找出与光 大银行信贷业务相关的关键性风险因素,继而制定参数 化的公式,经业务的数据验证后,再经至少半年的实施效 果来调整公式。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独立的信用风险评级模型基本上无 5

(整理)商业银行IT系统架构.

商业银行IT系统概述 商业银行IT系统的分类 ?商业银行IT系统按功能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业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渠道系 统、其他系统。 ?按使用范围分大致可分为总行级系统和部门级系统,前者如核心业务系统,特点是 全行上下统一版本。后者如分行特色业务,第三方存管,外汇交易系统等。特点是系统只局限于某个机构在使用,或者说不同机构使用的版本,功能差异很大。 银行IT系统总体架构 一个IT系统的评价标准 ?处理正确性 ?效率 ?稳定性

?开放性 ?界面友好性 ?易维护性 ?可扩展性 ?交易安全性 ?配置灵活性 ?连接兼容性 ?平台兼容性 产品化与定制化 ?对银行IT公司来讲,产品化与定制化是银行项目的两种形式。产品化指公司的系统 拿到客户环境,只需做一些参数的设置和少量的修改即能基本满足客户的要求,反之,定制化指公司为客户量身定做系统。 ?系统的产品化设计时,需要设计人员有足够的业务前瞻性和灵活性,难度很大。但 无疑产品化是银行IT公司长久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定制系统则是在产品化之前积累经验的一种途径。 ?由于银行业务的复杂性和银行机构的多样性,在业务系统方面,基本上还是以定制 为主。反观在渠道类系统等各行需求差异不大的场合,则以产品化为主。 商业银行IT系统常用的技术 ●商业银行的IT系统,在业务和交易系统层次主要有J2EE、C、COBOL(大机)、PRG(400 平台)、PL/SQL、CICS、TUXEDO、MQ等技术。在低端的一些应用,如OA、报表展示等场合,也有用NOTES、VBA、JSP、PASCAL、.NET等。 ●个人认为:以下技术目前或不久的将来,将是应用的热点: ?应用整合、构件技术(ESB、EAI、SOA、TIBCO等) ?(影像)工作流、BPM、内容管理技术(信贷审批、作业中心等) ?规则引擎技术(信用卡反欺诈,反洗钱等) ?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CRM、卡业务分析)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课后测试

第二章风险管理体系关闭 ? ? ? A B C D风险管理部门 A B C经济资本 D A B C董事会 D

4. 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商业银行的()负责制定本行的风险偏好。√ A董事会 B C D 5. 下列关于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对市场风险管理职责的表述,错误的是()。× A负责承担对市场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 B C D A B C D越高;越大;越高 7. 下列指标不属于商业银行风险偏好收益类指标的是()。√ A资本充足率 B C D

A B模型风险 C D 9. 根据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原则,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应由()审核批准。√ A董事会 B C D A B C D风险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建设完善包括风险管理政策制度、工具方法、信息系统等在内的风险管理体系 A B高管层

C D A B C D风险加总 13. 下列关于风险计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风险计量就是对单笔交易承担的风险进行计量B C D A B C具体的头寸报告 D A B

C风险管理应当在最短的时间将所有正确的信息传递给商业银行所有人员D A B C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利、责任、利益形成的相互制衡关系 D 17.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下面()环节。√ A风险控制 B C风险计量 D风险识别 E风险监测 18. 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三道防线”中,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 A风险管理部门 B C D合规部门 E

19. 下列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表述,正确的有()。× A风险管理系统中采集的数据包括外部数据和内部数据 B C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高度重视数据的来源、流程和时效 D针对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部门职能、岗位职责,风险管理系统必须设置不同的登录级别E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需要明确的、基于业务的规范标准和操作规程,与业务人员的日常工作紧密联系 20. 商业银行风险计量模型应当能够真实反映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模型开发应做到()。√ A考虑不同业务的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 B采用商业银行真实、准确、充足的数据 C根据需要对模型进行验证和必要的修正 D E选择合理的假设前提和参数 21. 风险文化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A哲学 B C D风险管理理念 E价值观

银行管理信息系统

II.Bank Risk Management Systems The banking industry has long viewed the problem of risk management as the need to control four of the above risks which make up most, if not all, of their risk exposure, viz., credit, interest rate, foreign exchange and liquidity risk. While they recognize counterparty and legal risks, they view them as less central to their concerns. Where counterparty risk is significant, it is evaluated using standard credit risk procedures, and often within the credit department itself. Likewise, most bankers would view legal risks as arising from their credit decisions or, more likely, proper process not employed in financial contracting. Accordingly, the study of bank risk management processes is essentially an investigation of how they manage these four risks. In each case, the procedure outlined above is adapted to the risk considered so as to standardize, measure, constrain and manage each of these risks. To illustrate how this is achieved, this review of firm-level risk management begins with a discussion of risk management controls in each area. The more difficult issue of summing over these risks and adding still other, more amorphous, ones such as legal, regulatory or reputational risk, will be left to the end. 银行风险管理系统 银行业长期以来都面临着风险管理的难题。对于风险曝光等问题,即使不是构成此难题的所 有原因,但以下最为关键重要的四个问题却必须在监管掌控之下得到妥善处理,即信贷业务, 利息率,对外结算以及流动资产偿还能力的风险性。当银行确定合约双方以及其法律风险的 之后,他们就会减少对合约方的限制。当交易对方风险重大的情况下,银行会启用包括信用 部门本身在内的标准信用风险评估程序。同样的,大多数银行由于自身的信贷决策,或者更 多的是在金融合同中未被采用的适当条款,都会以严格的,高标准的目光去审视其法律风险。 因此,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研究的本质是对如何处理这四个风险的研究。在所有情况下,所有 上述程序都会在深思熟虑的之后决定是否适合规范、估量、约束和管理每一个这样的风险。 举例说明如何实现这个问题——对于公司层面的风险管理来说,这些问题的源头就是能否控 制每一个区域的风险。即使算上这些问题,并且加上一些其他的原因,但更困难的却在于一 些无形的问题上,诸如法律,规章制度,信用风险,这些都将决定其能否走到最后。

银行信贷管理系统,报告

程序设计语言课题:银行信贷管理系统 班级号:学号:学生姓名: 课程设计起止日期:6.30-7.11 目录

(一)、设计目的---------------------------------------2 (二)、功能描述---------------------------------------2 (三)、总体设计---------------------------------------2 一、功能模块设计--------------------------------3 二、数据结构设计--------------------------------8 三、函数功能描述--------------------------------8 (四)、程序实现---------------------------------------9 一、源码分析------------------------------------9 二、程序界面显示--------------------------------14 (五)、心得体会---------------------------------------17 (六)、附录-------------------------------------------18 (一)、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之一,是在学生学习完《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1. 巩固和加深学生对C语言课程的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掌握C语言编程和程序调试的基本技能; 3. 利用C语言进行基本的软件设计; 4. 掌握书写程序设计说明文档的能力 5. 提高运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功能描述 本程序主要是的基础操作。 基本功能:(如图1) a) 申请贷款 b) 还贷 c) 查询贷款记录 d) 查询还贷记录 拓展功能: 采用文件形式对贷款和还款记录进行操作,包括: c) 写入文件 d) 读取文件 创新(自拟)功能: 程序实现的其它功能由个人自拟。 拓展功能: 要求对上述输入的贷款和还贷记录进行文件保存,下次进入系统时从文件读出数据。 (图1)银行信贷管理系统简易功能图 (三)、总体设计 一、功能模块设计 1.1银行信贷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两个大模块,为贷款记录和还贷记录。(图2) 1.2 具体的功能由两大模块下分的模块实现。通过贷款信息输入,贷款记录分为申请贷款和查询申请贷款(如图3);通过换信息输入,还款记录分为还贷和查询还款记录(图4)。下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9[1].19)

--------------------------------------------------------------------------------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及国家信息安全相关要求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商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参照执行。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信息科技是指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和软件工程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商业银行业务交易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并包括进行信息科技治理,建立完整的管理组织架构,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第五条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实现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促进商业银行安全、持续、稳健运行,推动业务创新,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章信息科技治理 第六条商业银行法定代表人是本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指引的贯彻落实。 第七条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应履行以下信息科技管理职责: (一)遵守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信息科技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落实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相关监管要求。 (二)审查批准信息科技战略,确保其与银行的总体业务战略和重大策略相一致。评估信息科技及其风险管理工作的总体效果和效率。 (三)掌握a主要的信息科技风险,确定可接受的风险级别,确保相关风险能够被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四)规范职业道德行为和廉洁标准,增强内部文化建设,提高全体人员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五)设立一个由来自高级管理层、信息科技部门和主要业务部门的代表组成的专门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各项职责的落实,定期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汇报信息科技战略规划的执行、信息科技预算和实际支出、信息科技的整体状况。 (六)在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科技治理,形成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相互制衡、报告关系清晰的信息科技治理组织结构。加强信息科技专业队伍的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七)确保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独立有效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审计,对审计报告进行确认并落实整改。

商业银行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 课程论文 题目商业银行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任课教师 二O一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商业银行信息管理系统 摘要:在我国的金融行业中,拥有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为银行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论文主要研究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国商业银行中的开发应用情况,通过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分析以及系统功能的实现,进一步深入了解了中国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情况和运用效果,探寻管理信息系统在金融行业发展中的影响,以及对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在未来的发展中提出建议。 关键字:信息系统;商业银行;信息管理。 1.背景 激烈的市场竞争给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挑战,面对纷繁复杂、数量巨大的信息资源,商业银行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将成为经营成败的关键。近几年来,我国银行业的电子化进程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正在进行主机延伸、数据结构调整、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的推广等一系列工作,这都对数据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的商业银行业应秉承以储户为中心, 实现储户价值的战略理念, 在产品和服务设计上,在组织结构或管理结构的调整上,都必须从储户角度出发来考虑, 做到为每一个目标储户提供满意服务,而不再是以前那种为“一群顾客”服务的观念。通过贯彻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 建立全方位满足顾客的具体措施,最终建立“优质服务型”的竞争优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给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是为商业银行内部的工作人员和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服务的。在日常的工作中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为员工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资源,使工作流程简化、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2.企业需求分析 2.1企业组织与功能结构分析 2.1.1组织结构分析 (1)组织结构调查内容 商业银行由业务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营业部、信息科技部、储户部和法律事务部组成。其中业务部管理营业部和储户部;信息科技部为各个部门提供信息技术保障;营业部获得的储户信息传递给储户部,人力部的人员调配信息将传递给人力资源部;各个营业部每天的资金信息会汇总到业务部,便于管理和整理;业务部汇总的信息传递到财务部。 各组织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各种票据实现的,在传递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和遗漏,可能导致整个组织信息的错误,如业务部的人员调动可能无法及时上报到人力资源部,使得可能存在同一个人员被安排不同的工作的情况;又如业务部在上报财务部业务时可能遗漏了某一天的信息,事后发现时则要对整个财务报表进行修改等等。因此,新建立的信息系统要求各个部门之间能够获得该部门所需的必要信息,而且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便于操作,具有检错能力以降低人为疏忽造成的损失。

银行个人贷款管理系统

银行个人贷款管理系统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银行个人贷款管理系统基本需求如下: (1) 客户提出申请要求贷款,申请中包括期限、金额、用途和本人基本情况。银行收到申请后,置于“申请档案”中,以申请号标识。 (2) 贷款业务员收集到客户的有关证明材料后对贷款申请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批准贷款。贷款最后经业务经理核准后,签订合同,未予批准则通知客户。 (3) 贷款批准后建立“贷款账户”,贷款账户由贷款编号识别,内容有贷款金额、贷款日期、最后还款金额、最后还款日期、利率、贷款类型(抵押贷款或信用贷款)、还款方式(一次付清、按年付、按月付)、每次还款金额、担保人等。 (4) 贷款员打印通知交出纳部门,由出纳部门发放贷款并记账。 (5) 贷款划拨的次月,票据部门开始处理客户贷款的每次还贷,并保存贷款账户的每一项“还款情况”,打印支付凭证。如果客户到期未还款,票据部门发出催付账单和违约金账单。票据部门还要定期向贷款员或经理发送各种报告,包括日常交易、拖欠贷款和即将偿还的贷款等。 (6) 贷款偿还完后或经同意已无力偿付时,账户终结,记载终结原因,转入历史档案。 (7) 各客户基本信息及其贷款情况和贷款支付明细提供银行内部查询。 一、银行个人贷款管理系统数据流图: (一)顶层数据流图如下: (二)第一层数据流图如下图: 二、数据字典: 1. 数据流字典 1) 数据流名称:申请单标识符:H1 数据结构: 01申请单 02期限 02金额 02用途 02本人基本情况

排列方式:按申请号升序排列 来源:客户 去向:银行 2) 数据流名称:申请档案标识符:H2数据结构: 01申请档案 02期限 02金额 02用途 02本人基本情况 排列方式:按申请号升序排列 来源:银行 去向:贷款业务员 3) 数据流名称:支付凭证标识符:H6数据结构: 01客户还款款 02还款日期 02还款金额 来源:票据部门 去向:客户 4) 数据流名称:各种报告标识符:H7数据结构: 01报告 02日常交易 02拖欠贷款 02即将偿还的贷款 来源:票据部门 去向:贷款员或经理 5) 数据流名称:历史档案标识符:H9 数据结构: 01历史档案 02日期 02终结原因 02用户信息 02贷款信息 排列方式:按日期升序排列 来源:客户 去向:贷款业务员 2. 数据存储字典 1) 存储文件名:贷款账户标识符:H3 数据结构: 01贷款账户 02贷款金额 02贷款日期

商业银行信息管理系统

商业银行信息管理 系统

《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 课程论文 题目商业银行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任课教师 二O一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商业银行信息管理系统 摘要:在中国的金融行业中,拥有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为银行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论文主要研究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国商业银行中的开发应用情况,经过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分析以及系统功能的实现,进一步深入了解了中国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情况和运用效果,探寻管理信息系统在金融行业发展中的影响,以及对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在未来的发展中提出建议。 关键字:信息系统;商业银行;信息管理。 1.背景 激烈的市场竞争给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挑战,面对纷繁复杂、数量巨大的信息资源,商业银行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将成为经营成败的关键。近几年来,中国银行业的电子化进程有了长足的发展,当前正在进行主机延伸、数据结构调整、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的推广等一系列工作,这都对数据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的商业银行业应秉承以储户为中心, 实现储户价值的战略理念, 在产品和服务设计上,在组织结构或管理结构的调整上,都必须从储户角度出发来考虑, 做到为每一个目标储户提供满意服务,而不再是以前那种为“一群顾客”服务的观念。经过贯彻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 建立全方位满足顾客的具体措施,最终建立“优质服务型”的竞争优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给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是为商业银行

内部的工作人员和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服务的。在日常的工作中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为员工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资源,使工作流程简化、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2.企业需求分析 2.1企业组织与功能结构分析 2.1.1组织结构分析 (1)组织结构调查内容 商业银行由业务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营业部、信息科技部、储户部和法律事务部组成。其中业务部管理营业部和储户部;信息科技部为各个部门提供信息技术保障;营业部获得的储户信息传递给储户部,人力部的人员调配信息将传递给人力资源部;各个营业部每天的资金信息会汇总到业务部,便于管理和整理;业务部汇总的信息传递到财务部。 各组织之间的信息传递是经过各种票据实现的,在传递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和遗漏,可能导致整个组织信息的错误,如业务部的人员调动可能无法及时上报到人力资源部,使得可能存在同一个人员被安排不同的工作的情况;又如业务部在上报财务部业务时可能遗漏了某一天的信息,事后发现时则要对整个财务报表进行修改等等。因此,新建立的信息系统要求各个部门之间能够获得该部门所需的必要信息,而且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便于操作,具有检错能力以降低人为疏忽造成的损失。 (2)组织机构图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系统指引》(银监发[2007]42号)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本定义所指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第四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实施监督检查,评价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第二章操作风险管理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指引要求,建立与本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缓释操作风险。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形式不要求统一,但至少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一)董事会的监督控制; (二)高级管理层的职责; (三)适当的组织架构;

(四)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方法和程序; (五)计提操作风险所需资本的规定。 第六条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将操作风险作为商业银行面对的一项主要风险,并承担监控操作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最终责任。主要职责包括: (一)制定与本行战略目标相一致且适用于全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总体政策; (二)通过审批及检查高级管理层有关操作风险的职责、权限及报告制度,确保全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决策体系的有效性,并尽可能地确保将本行从事的各项业务面临的操作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三)定期审阅高级管理层提交的操作风险报告,充分了解本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总体情况、高级管理层处理重大操作风险事件的有效性以及监控和评价日常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四)确保高级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缓释操作风险; (五)确保本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接受内审部门的有效审查与监督; (六)制定适当的奖惩制度,在全行范围有效地推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地建设。 第七条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层负责执行董事会批准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总体政策及体系。主要职责包括:

信贷风险管理系统分析

信贷风险管理系统 信贷风险管理系统是与信贷业务管理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管理信息系统。信贷风险管理系统不仅为信贷业务管理系统提供客户/债项评级、贷款定价、限额管理等贷款业务流程所需的决策支持信息;同时也可作为遵循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关于有关信用风险计量和资本准备的支持系统。 信贷风险管理系统一般并不是单一的物理系统。通常完整的信贷风险管理系统由以下的系统组成: 信贷风险管理模型系统 信贷风险决策管理系统 信贷数据集市及数据管理系统 联机数据分析及报表处理系统 信贷风险管理项目IT系统的整体逻辑视图如下:

信贷风险管理模型系统 建立信贷风险管理模型系统的目的在于设计及实施由个别贷款至组合层面的信贷风险模型,包括内部评级、可预见损失、不可预见损失、压力测试、信贷风险值及信贷风险资本平衡收益率的计算。信贷风险模型系统的数据基础是信贷风险数据存储(CRDS)。 信贷风险模型系统的主体内容框架如下:

信贷风险模型系统所需的数据主要包括:财务数据、贷款数据、回收数据、客户定性数据、客户资信数据、违约数据、内部评级数据。 1、内部评级模型 一般来讲,内部评级模型的建立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即主观判断方法及数据分析量化方法。数据分析量化方法也有不同的处理手法,包括模拟法、经验数据法及市场风险建模法:

对于以上方法的选择,主要的考虑因素包括评级对象的特点、数据的可获得性、模型的可行性、模型的灵活性、实施所需的时间和资源等。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意识到内部评级模型的建立需要花较长的时间:首先要经数据挖掘技术来找出与光大银行信贷业务相关的关键性风险因素,继而制定参数化的公式,经业务的数据验证后,再经至少半年的实施效果来调整公式。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独立的信用风险评级模型基本上无法支持信贷决策。因此需要开发信用风险评级模型的应用程序,对客户评级、行业评级、地区评级、债项评级进行调整和整合,如下图:

某银行信贷系统_系统架构设计文档

****银行 消费信贷系统 规划及实施管理项目软件架构概要设计说明书 文档审批信息

目录 修订历史........................................................................................................... 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审批信息.. (1) 1.简介 (2) 1.1目的 (2) 1.2面向读者 (2) 1.3文档组织 (3) 1.4设计限定 (3) 1.5术语说明 (3) 1.6参考文献 (3) 2.项目建设目标和预期成果 (3) 2.1建设目标 (3) 2.2主要预期成果 (3) 3.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4) 3.1非功能需求分析方法 (4) 3.2分析视角:系统服务对象 (4) 3.3分析视角:系统服务目标 (4) 3.4分析视角:生产类型定位 (4) 3.5分析视角:文档电子化管理要求 (4) 3.6系统目标 (4) 4.系统设计限制及约束条件 (7) 5.面向层次的技术架构设计 (7) 6.技术架构的逻辑构成 (8) 6.1概况: (8) 6.2分类说明 (8) 7.实际部署 (9) 1. 简介 1.1 目的 此文档从构架方面对系统进行综合概述,其中使用了大量不同的构架视图来描述系统的各个不同方面。它用于记录并表述已在构架方面对系统作出的重要决策。 同时此文档也是在此项目后续具体实施时,各个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和开发的基础依据。 1.2 面向读者 ?项目开发人员 ?项目测试人员 ?项目管理人员

1.3 文档组织 1.4 设计限定 1.5 术语说明 1.6 参考文献 2.项目建设目标和预期成果 2.1 建设目标 建立基于http访问的消费信贷申请系统,方便****银行的合作伙伴通过此系统能够便捷的收集信贷人的资料,提高服务资料,缩短信贷申请时间。 2.2 主要预期成果 1 提升业务处理效率 ?以客户为中心,支持全流程一体化的业务处理,提升整体业务效率; ?结合用户职责,提供客户、项目、合同等全方位的信息,缩短信息查阅时间,提升业务经办效率。 2 增强业务监控能力 ?实时监控机制运行的关键信息和指标,为业务的平稳运行提供保障; ?提供全面的操作痕迹保留手段,为稽核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 3改善数据质量 ?依据业务的需求,在业务经办过程中可以对数据质量进行控制,建立集中化的、一致、及时、准确的数据基础,满足内部统计、分析、决策的需要,以及外部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对信息披露的要求。 4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整合第三方的评级系统,实现定量化的信用风险评估; ?整合外部信息,识别风险征兆,促进资产质量与收益的持续性改善与提升。

商业银行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XX银行 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 银行 (下称 “本行” )信息安全管理,防范信息技术风险,保障本行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 《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暂行规定》等,特制定本办法 。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息安全管理, 是指在本行信息化项目立项、 建设、 运行、 维护及废止等过程中保障信息及其相关系统、环境、网络和操作安全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第三条 本行信息安全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 由分管领导负责。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 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部门与个人信息安全责任。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行。所有使用本行网络或信息资源的其他外部机构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 组织保障 第五条 常设由本行领导、各部室负责人及信息安全员组成的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本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决策信息安全重大事宜。 第六条 各部室、各分支机构应指定至少一名信息安全员,配合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开展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具体负责信息安全领导小组颁布的相关管理制度及要求在本部室的落实。。 第七条 本行应建立与信息安全监管机构的联系,及时报告各类信息安全事件并获取专业支持。 第八条 本行应建立与外部信息安全专业机构、专家的联系,及时跟踪行业趋势,学习各类先进的标准和评估方法。 第三章 人员管理 第九条 本行所有工作人员根据不同的岗位或工作范围,履行相应的信息安全保障职责。日常员工信息安全行为准则参见《 银行员工信息安全手册》 。 第一节 信息安全管理人员 第十条 本办法所指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包括本行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和信息安全工作小组成员。 第十一条 应选派政治思想过硬、具有较高计算机水平的人员从事信息安全管理工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操作手册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操作手册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实训教学软件 操作手册

广州市正日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系统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系统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功能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系统界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应用界面操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系统运行环境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使用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登陆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系统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基本操作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系统操作指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操作流程示意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系统概述

X X银行 全面市场风险治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讨论稿) V1.0 2006年10月

目录 概述1 第一部分X X银行全面市场风险治理系统可行性分析··3第一节····XX银行资金业务系统的整体规划简述3 一、··············业务前台系统4 二、··············业务中台系统6 三、··············业务后台系统6 第二节XX银行资金业务市场风险治理的现状和业务需求7第二部分R i s k c o m p市场风险治理系统的优势和特征·10第一节···········世界领先的应用系统10 一、·Risk comp市场风险治理系统的世界领先地位11 (一)··适应商业银行资金业务的不断进展12 (二)····降低治理成本,增进内部沟通13 (三)·········全面认识组合风险13 (四)········建立高效的报告体系14

(五)·········减少法定资本需求16 二、············提高国际信用评级16 三、········国内领先的本土化技术支持18 (一)······在项目实施上的技术支持18 (二)·····系统上线后的建模技术支持19 (三)·系统上线后的季度模型校验技术支持20第二节···········要紧应用和技术优势22一、················应用优势24 (一)······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24 (二)····降低运营成本,改善风险表达24 (三)······提供组合风险的全面理解25 (四)···········降低监管资本26二、················技术优势26 (一)······覆盖全行的风险报告框架26 (二)·····丰富的金融模型和分析方法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