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及其在评估与教学领域中的运用

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及其在评估与教学领域中的运用
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及其在评估与教学领域中的运用

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及其在评估与教学领域中的运用

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及其在评估与教学领域中的运用

祝新华

祝新华: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副教授,博士,专从中文课程、教学、评估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当前主要研究中文课程、水平等级标准、能力导向评估、促进学习的评估、校本评估等问题。近年来开展了多项大型的评估研究,并于香港、新加坡等地多个教育政府机构兼任中文课程论证专家、课程检讨委员会委员、课程与教学法检讨委员会评估组成员、课程与教学法推行指导委员会顾问、课程评审委员等职。

发展性阅读,以理解及掌握阅读方法为核心。小学教学中的精读就是一种典型的发展性阅读。在教学与评估领域!几乎所有语文教师都知道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很多教师并不清楚阅读能力包括哪些细项。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经常不能落实到位。编制阅读试卷时多是仿照已有试题,不会特别考虑该评估哪些具体的

阅读能力,而出现了很多试卷只能评核低层级阅读能力的现象。为此,我们从2003年开始着力发展一个简明的、教师易于操作的阅读能力系统,主要是提出阅读能力元素、能力层次、能力关系、评估方法等。该系统已在新加坡、香港的课程、评估、教学领域得到运用。

一、发展依据

在信息、创意时代,社会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要求学生具备信息的获取及合理运用能力,评价、创意等能力。世界各地的新课程都十分强调高层级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我国内地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发潜能,发展思维、鉴赏等能力。香港地区新修订的小学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批判性思考、创造性思考、探究和创新、解决问题等能力。新加坡的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意能力等。这些能力是以前评估所忽视的,特别是被经典评估所排斥的,而根据未来人才的需要,它们必须被纳入到阅读能力评估体系内。

设计该系统还要依据阅读理论,并考虑当前人们倡导的个性化阅读、批判性阅读、多主题阅读等理念,除了提出客观、准确的理解能力要求外,还得体现学生的深层理解、评价观点及语言、提出新观点的创意等能力。

二、能力元素

“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列出六种能力元素,其认知能力要求是从低到高发展的,在小学教学与评估中要全面关注这些能力的培养。

(一)复述

认读原文,抄录词句,指出显性的事实。通过找出恰当的事实,了解学生对篇章最基本的、直接的理解。这是最低层次的阅读要求。

1.抄录词句,指出显性事实。

2.抄录词句,找出得到某结论的显性事实(依据)。有时指出某结论,要求学生从原文抄录得出这一结论的事实。有时要求学生先判断,然后找出得到这一结论的事实。

(二)解释

用自己的话语解释词语、表面句意。句子的表面意义(命

题意义),是由一个个词语意义连接而成,不顾语境也大致能把意思写出来。这种问题可了解学生对词句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篇章局部的理解水平。

1.解释文中的词语、短语的意义。一般针对难以理解的词语、多义词、指代词,或其他对理解全篇内容起重要作用的词语提问,有时词义要根据语境确定或作适当的调整。

2.解释语句的表层意义(命题意义)。采用包含不易理解的词汇、结构较复杂的句子设问。

(三)重整

分析篇章内容关系,抽取篇章重要信息,概括段篇主要意义,辨识表达技巧等。它主要评核分析与综合能力。

1.理清篇章内容关系。要求学生理清篇章内部的段落间或层次间的内容关系,如总分、分总、总—分—总、时序、并列(地序)、比较(异同)、因果等关系。

2.根据篇章内容分段分层。从分析篇章结构(形式)角度提问。

3.从篇章某处摄取特定信息。概括一个或多个句群、语段所负载的信息。

4.从篇章多处摄取信息。通过篇章全局的理解,从不同地方概括得出某结论的多个依据、原因,或概括不同的表现等。

5.概括段意或层意。有时要求先划出层次(分段),然后再概括各层(各段)的意思。

6.概括全篇内容。这是对阅读篇章最大语言单位的概括,答题时需对原文内容进行高度的概括。

7.辨识篇章的表达技巧。要求分析篇章的表达技巧,或找出采用某种表达技巧所写的句子。当前中国内地中小学课程标准、测试均淡化修辞、表达技巧一类的要求,香港中学试卷中则常可看到分析表达技巧一类的试题,而且多属于知识与规则层面的试题,它离实际解决读写问题有一定的距离。从能力评核角度看,它宜发展成为下述的评鉴题。

(四)伸展

在理解篇章表层意义的基础上,找出隐含信息(引申含义,拓展内容)。

1.推断句子的深层意义。深层意义也称功能意义、交际义值,是在语境中理解隐含意义。深层意义与表层意义的关系至少有三种情况:相同、相近、相反。凡出现后面两种情况的句子,均可以用来提出这类问题。

2.推断篇外信息,想象篇章未阐述而又有理据可推得的内容。如,某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发生的细节、在某种假设情况下事件发展的结果、按前文所述事件可能发生的结果等。

3.推断作者、文内人物某言行隐含的情绪、观点、态度等。

4.推出篇章隐含的作者心态、中心、主题、主旨或全文写作意图。本题型要在理解全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导意义。

5.推出读了篇章后所得的感悟、懂得的道理。结合个人的经验,阐述自己获得的启发、懂得的道理。这种问

题与现实生活、工作中阅读的需要相一致,设计问题时值得考虑。

(五)评鉴

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评说人物与思想内容,鉴赏语言表达。学生回答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即可。

1.评说人物。评说篇内人物、作者本人,要求学生给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评说思想内容:做法、建议、思想、观点等。题式为“你同意……做法/建议、思想/观点吗?为什么?”学生可赞同,也可反对。

3.鉴赏语言:鉴赏精妙的字词、精彩的句子。此类题型不能仅限于鉴别表达技法,以免学生在学习中机械操练。

4.鉴赏表达技巧:修辞格、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等。

第三条和第四条在语境中评述文章的表达作用、表达效

果,促使学生领会文章的表达形式,从阅读中有意识地学习写作方法。

(六)创意

在理解篇章意思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想法,提出文章的新写法,或运用所读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1.为篇章提出富有新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见解。为了预防学生从原文抄方法或观点来答题,考虑“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时,常用“除了篇章所阐述的外……”“你还有什么更有效的方法……”引出问题。学生的答案要符合语境、社会价值。

2.为篇章选用新的题材。

3.为篇章提出新的表达技巧"改写文句。

4.灵活运用所读信息解决相关的问题。

三、能力元素之间的区别

该能力系统中,各种能力元素是相对独立的,但教师在

运用时常会出现一些误解,甚至误用。为此,提出以下比较与区别。

(一)“复述”与“重整”

从篇章内容层面看,复述只要摘录词句指出直接陈述的事实即可,只对篇章作局部的辨识性理解。重整则需分析、综合,对篇章作局部或整体的理解,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作答,主要表现为概括性理解。另外,重整还要求分析篇章内容关系、表达方法。

(二)“解释”与“伸展”

解释是用自己的话语解释词语、表面句意,多为局部理解,主要能力是转译。伸展要求在理解篇章的表层意义后,推得隐含意义,有时是局部的理解但更多的是整体的理解,需要推论、想象、预测等能力,是深层次的理解。

(三)“重整”与“伸展”

重整以分析、概括为主,是客观性理解。伸展在理解表面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推论、想象、预测等,是较为主观

的深层次理解。

(四)“伸展、评鉴”与“创意”

“伸展、评鉴”由于需要超离原篇章才能回答问题,因此也可体现“创意”。但是,考虑到伸展、评鉴更强调基于原篇章作答,而且学生所给的答案通常较为相近,因此,不特别对独特性进行评核。而“创意”则更强调与篇章,与其他学生不同的答案,并强调独特性。

(五)“评鉴”与“创意”

评鉴重在对思想内容、语言表达进行是非、好坏、优劣等的价值判断,并给出理由。创意是在进行比较、推断、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不同于原篇章的独特的观点、想法等。创意往往是在评鉴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六)“复述、解释、重整”与“伸展、评鉴、创意”

“复述、解释、重整”与“伸展、评鉴、创意”的区别

伸展、评鉴、创意

复述、解释、

重整

与原文的关系客观性理解,

对原篇章进行

分析、概括等,

紧扣原篇章,

准确理解,还

原作者的思想

的过程。

主观性理解,通过推论、

想象、推测、批判性思

维、创意,有依据地引

申、拓展篇章内容,以

及评鉴篇章内容与表

达,提出独到的见解,

对篇章进一步加工。基

于原篇章又超离原篇

意。

作答的一致性不同学生的答

案基本相同,

内容一致。

不同读者会给出不同的

答案,在多元阅读背景

下只要持之有据的答案

都可接受。

理解程

基础性理解。深化理解。

答题难度较易。较难,但重整问题也有

相当大的难度。

评分难度、信度评分难度较

低,信度高。

评分难度较高,信度低。

对高层

较小。较大。

理解的

作用

四、在评估领域的使用

在评估领域,特别是对能力导向评估,它可作为评估改革,教师把握试题的能力分布、考核重点、分数比例、评卷参考的一个参考依据。

1.分析已有试卷。依此分析现有阅读试卷时,理清各题所测的认知层次,从而提出改进建议。通过对五年试题的分析发现,新加坡小学离校考试复述题占有大多数。后来,新加坡经过国会辩论通过的课程与教学法改革白皮书指出,目前华文理解试题一般测试较低层次的技能,日后则需测试较高层次的思维技能,如,应用、分析、综合及评论等能力因素。前几年,香港小学阅读的试卷也有同样的情况,伸展、评鉴、创意试题所占的比例较低,但近年已有很大的发展。

2.设计新的阅读试卷。设计阅读试卷时,有意识地关注、评核各种层次的能力。特别注意评核某些当今十分强调的高层次能力。

它还可帮助教师把握考核各种能力的问题有适当的比

例,从而利于测到真正的理解能力。以往,复述题在中小学试卷中占相当高的比例,并非是教师有意为之,而是不知如何命题使然。

3.分析学生的能力水平。分析考核不同能力的试题的得分分布,知道学生在阅读不同能力方面的强弱,据此判断学生的阅读水平,并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

4.改革课程、会考(参考依据之一)。如,该系统在香港、新加坡中文课程标准、会考改革中得以参考,特别是在香港中文阅读等级描述中得到充分的运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国家课题“中小学生学科学业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开发”,也会以此系统作为能力结构的基础开发小学阅读评价标准。

五、在教学领域的使用

为了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提高,教学须作相应的配合。香港一线教师提出,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会因教师所拟的题目所考的能力层次提高而自然提升。因此,作者近来与老师合作,改进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1.设计高层次的课堂提问。新课程十分强调发展性评估,提问是用得最为广泛的发展性评估方式。课堂观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较弱的环节是利用有效的提问作为发展性评估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大量重述课文内容等做法,无助于学生深入学习。我们正尝试把“六层次阅读系统”引入课堂提问,通过开展“新修订课程中阅读发展性评估:促进能力发展的课堂提问”的研究,提高中文教学"发展性评估的效率。

2.课后练习。语文课本或部分课外读物,篇后多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从能力角度看,我们可参考这一能力系统,分析或设计这些思考题。

3.学生学法指导。在香港与新加坡已有一些学校向学生解释该能力系统,引导学生了解阅读能力,进一步理解各种题目回答的方法。如,复述题要抄录事实,重整题要常找关键词并用自己的词语概括,评鉴题要根据篇章语境说明理由,等等。

有的学校要求学生依据能力层次自己出阅读理解问题。据此,可让学生加深理解题目的特点。

还有的学校,要求学生把阅读题目与能力层次配对,判定各题要评核的能力,并讨论如何答题。

从学法角度来讲,以上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

4.向家长介绍。在香港,有所小学根据家长提问“为什么现在的阅读题目与过去不一样?”特别召开家长会,通过讲解“六层次阅读能力”让家长明白为什么要改,改有什么好处,学生要如何回答高层次的问题等。

该系统中能力元素与全球学生阅读能力研究(PIRLS)、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等国际性的阅读评估是相配合的。2006年度全球阅读评估,香港在PIRLS得第二名,PISA得第三名。研究人员认为,香港阅读成绩进步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是在阅读评估中引入了能力分层概念,加入了评价题等。这也是发展“六层次阅读能力”的初衷。通过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国家课题“中小学生学科学业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开发”小学语文子课题组中的讨论,以及在“第六届两岸四地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的交流,我们初步认为,该系统也可尝试在中国内地使用。

阅读能力评估(示例)

現代會考中國語文 單元十一 試卷二 說話能力評估 甲部 朗讀 準備時間:3分鐘 朗讀時間:1分鐘 考生須知: (一)本部分考試總分20,佔公開考試總分百分之三。 (二)考生請用3分鐘時間準備。準備時,可在試題右方 空白處摘記要點。 (三)考生只可朗讀材料一次。 (四)朗讀時間約為1分鐘。考試開始後1分15秒,其後 的朗讀內容或不予評核,考官並有權要求考生終止朗讀。 中國語文 卷四 甲部

試朗讀以下一段文字。考生可運用右方空白處摘錄重點。(說話:掌握說話的基本技巧──(1)發音正確、吐字清晰;(2) 適當地運用語氣;(3)正確運用聲調變化表達意思;(4) 掌握語調快慢、停頓,長短適當,有節奏感;(5) 按需要調節音量) 在互聯網及寬頻剛普及時,網絡文化在經常以電郵通訊中的人士當中,已經有了雛形。時至今天,在即時對話程式的催化下,更蔚然成風。 網絡文化其實包括很多方面,在溝通方面,最明顯的現象便是符號文字的形成。符號穿插於文字之中,令大家更快更易明白對方的意思。不過,符號文化的流行,令好些語言學家感到不是味兒,因為對於語言學而言,那是一種倒退,且難登大雅之堂。 今天,符號文字的應用,雖然仍以網絡為主,但毫無疑問,這將會是文化演變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做的,是如何去蕪存菁。 ──《網絡文化》難讀字: 雛(chú),粵音初。蔚(wèi),粵音慰。 蕪(wú),粵音無。菁(lù),粵音精。 -試卷完-

現代會考中國語文 單元十一 試卷二 說話能力評估 乙部 口語溝通 準備時間:10分鐘 討論時間:24分鐘 考生須知: (一)本部分考試總分80,佔公開考試總分百分之十五。 (二)本部分考試以6位考生為一組,討論時間為24分鐘 (倘考生人數不足,討論時間按比例調整,但全組不得少於4人)。 (三)在討論開始前,考生有10分鐘時間閱讀試題所附的 材料。 (四)閱讀材料見第2-4頁,共有閱讀材料兩篇。 (五)錄音只播放一次。考生聆聽時,可隨時在第2頁的 「筆記欄」摘記要點。 中國語文 卷四 乙部

浅谈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方法

浅谈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方法 摘要:时代迅猛发展、知识快速更新,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让他们敢于否定权威,敢于陈说创见,使他们的思维开出最美的花朵,让他们的智能得到全面的开发。思维是智能的核心要素,只有思维得到了培养和发展,智能的提高才有可能。思维训练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就要求语文教师深入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强化问题意识。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学生的思维也属于动态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或流畅,或阻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训练。可以说,思维训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语言文字训练的质量。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发现个别学生不听讲、不看书,小部分同学只听讲、不看书,把听到的记在书上。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繁琐肤浅地提高、分析,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天长日久磨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针对这一状况,阅读教学必须从学生思维训练人手,激发他们乐于动脑,善于动脑。以下是几点思维训练的方法。

1、阅读教学以读为根本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读书是打开思维之门的金钥匙。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读者对语言的感知、摄取、内化是以理解为前提的。对于学生来讲,只有读才能读出韵味来,读进去才能把文章与读者相融合,完全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把读书与理解融为一体。这样学生就自觉地打开了思维的大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读课文的积极性,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在学生阅读中教师以多种形式给予表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思维的马达就会运转。 2、掌握阅读思维的方式 常言说“多读胸中有书”,可是要提高阅读能力单靠诵读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走出繁说细讲的分析模式。大胆地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读、去分析[1]。首先学生要掌握阅读的一般思维方式。学生通过什么渠道来掌握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教会学生分析课文的一般思路。例如在学习《可爱的草塘》时,教师精细组织学习过程,讲课后让学生反思,得出如下学习步骤:(一)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二)作者的写作顺序;(三)理清段落;(四)写作重点;(五)运用的写作手法。使学生明确通常学习一篇文章都是从整体结构到重点语句的把握到体会其思想。学生掌

小学语文中低年级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见解

小学语文中低年级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见解 【容提要】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教学目标,本人提出“三读懂、三结合、三利用”的观点。 【关键词】 三读懂三结合三利用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突破此难点,当然最好是从中低年级打好扎实的基础,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首要。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性、富有个性的过程。 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因此,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验,鼓励他们在阅读实践中自主探究、扬个性。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

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本人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一、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的道理,教学设计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水准的高低,而决定“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对课程标准,对教材,对学生三方面“实情”的了解程度,要求做到三读懂。 (1)读懂课标。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不同要求,对不同学段的阅读教学也有明确的指向,是我们广大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航标灯。特别是对于中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如果没有明确“标”,把握“度”,降低或拔高要求,都是舍本求末。 (2)读懂教材。二期课改教材按单元分主题进行编排,每个单元突出一个主题。教师读懂教材就是要先通读全册教材,把握主题单元的基础上,再深入到每一课,发现教材的阅读价值,大胆取舍,合理确定教学容。无论是最基本的是字词的积累与运用,文本思想的解读与感悟,还是语文能力的训练与提升,都要了然于胸。如此的解读,才能避免了盲目性和走过场,预案针对性强,才更趋于合理,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3)读懂学生。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学生家庭环境,兴趣爱好好思维特点、身体素质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起点也不同,他们参与阅读的积极性与能力存在着一定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充分重视阅读教学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以人为本”,“因材设教”。这里的“因材设教”既可有目标的差异,也可有进度的差异,还可有指导方法的差异。 二、过程“三结合”,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抓住“读”字,把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当作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环,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会学知识,不断提高语文素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巧读呢?下面本人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篇课文或一段话,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平平淡淡念一两遍就了事,而应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就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草原》一文,主要描写了草原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愉快心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读中去理解、感受。比如我先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描写草原景色的词语、句子。然后再思考这些词语、句子描绘了草原怎样的特点?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完课文后,很快就从课文中找出了“清新”“明朗”“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等词语和“是……也是……”、“既……又……”、“连……都……”等句子。这样,学生就能较快、较准确地理解掌握草原的风光,同时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草原优美的风光所陶醉。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也很注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比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抓住“一张”、两把”、“一盏”、“如此而已”,这样极其简单的摆设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进行对比,来说明周总理的生活极其简朴;把工作任务繁重与办公用品简单对比;把工作非常劳苦与食物非常简单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就能深刻体会到周总理的伟大。 二、抓住作者思路,引导学生在默读或朗读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时,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文章的中心,精心设计几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为了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精心设计了几道思考题:①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②闰土对“我”说了哪些事?“我”对哪几件事印象较深刻?为什么?③读了课文,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后,教师逐一提出讨论,学生很快就能清楚,课文主要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 三、创设情境,在身临其境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基于认知的阅读能力评估的设计原理

Education Research Frontier March 2013, Volume 3, Issue 1, PP.11-16 Design Principle of Cognition-based Reading Ability Assessment Hongrong Wang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China Email: dujiawang@https://www.360docs.net/doc/cb15276625.html, Abstract The theory of ―learning in, for, and as Assessment‖ is promoted in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research field in recent years. According to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wo basic reading abilities, namely the basic one and the applied one,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readings. The basic one is the ability of vocabularies recognizing, retrieving, reasoning, generalizing, and abstracting of the whole materials. Synchronously a verbal efficiency theory is introduced to show the result of the resources the basic reading consumes when talking about readers’ final understanding.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pplied reading ability should contain the integration and synthesizing of multi-channel resources, critical thinking, and high-level analyzing. Finally, a new reading experience with the help of today’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also provided. Keywords: Reading Ability; Cognitive-based Assessment; Reading Ability Assessment 基于认知的阅读能力评估的设计原理 王洪荣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摘要: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提倡针对学习的评估、促进学习的评估和作为学习的评估。为加深人们对英语阅读理解测 评的认识,研究从阅读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估相结合的角度出发,通过基本阅读技能与应用型阅读技能两个分类,总结阅 读理解评估的研究成果,认为基本阅读技能由词汇掌握水平、特定词汇检索、推理与概括、材料结构的抽象构成。其中 研究运用“言语效率理论”解释了基本阅读技能所占资源对最终阅读效果产生的影响。接着提出应用型阅读技能由多份 材料的整合与综合、材料批判性思考能力、深层次问题分析能力构成。最后扼要介绍新技术给阅读能力评估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阅读理解能力;基于认知的评估;阅读能力评估;评估项目的设计 引言 本文研究目的,主要是希望加深人们对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测评的认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领域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目标之一。在阅读理解技能测验的发展过程中,国内外学者做出大量研究工作。学者从文本结构与答题形式出发运用巴赫曼语言能力考核框架,发现阅读理解测试的好坏,与参与者的语言水平、文本类型和答题形式存在关联[1];计算机推理模型可让计算机自动抽取阅读题答案[2];从二语习得的角度看,学者建议教师利用互动、篇章强化输入和以词汇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促进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词汇习得[3]。综上,文本类型、答题形式、知识表征与逻辑推理、词汇等内容构成影响阅读理解能力考核的影响因素。 另一方面认知心理学与测验技术的融合发展中,出现了“基于认知的,针对、促进和作为学习的评估”(CBAL, Cognitively Based Assessment of, for, and as Learning)一说,提倡将评估活动融入到教与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研究运用CBAL的基本原理,阐述CBAL阅读理解模型所需的研究基础和七个重要的测验编制原则,最后做出简要总结。

浅谈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

浅谈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历年高考英语试卷中,篇章阅读理解试题始终是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所占分数比重最大,已经成为高考英语试题的主体。阅读理解是英语学习和英语测试的重要手段,也是英语的直接使用。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阅读不是被动的,机械的接受型语言活动,而是一种智力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劳动。但是,许多学生在初中阶段时,学习方法是表面理解,死记硬背,在当时他们的学习尚能对付,到了高中,他们在做阅读理解等需要思维能力较强的习题时,就不能完全适应,开始觉得英语难学,成绩下降,要想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必须把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去。下面结合本人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些具体的做法,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品质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索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趋向,如果学生对外语学习感兴趣,那么他就会感兴趣,那么他就会积极地去思考所学的东西。怎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日本的一位心理学家指出。在下列情况下容易产生兴趣:(1)新奇的事物:(2)最有希望成功的事:(3)使之愉快事:(4)适合本人水平的活动。按心理学家的指示,结合英语阅读的特点,本人先从课文入手,找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东西。 如:BOOK 1 Unit4 阅读课文中有这样的一句:“The fish have very sharp teeth:they can eat a person in two minutes,leaving only the bones。”学生看到这句话感到非常新奇,有两分钟就能把人吃掉的鱼吗?他们急于想了解这种鱼的情况。那么老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兴趣,补充一些浅显的、有趣的阅读文章,如:小故事、小幽默和科普文章,学生愿意读,而且能读懂,并给出一些相应的理解题目,要求他们边看文章,边积极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又如:在教学某些单元之前,老师可以先介绍一些与该单元有关的背景材料,导入新课。与学生谈论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他们就一定更想了解Walt Disney和他创建的Disneyland,通过手势和其它动作可使学生急于了解Body Language ,在这样内驱力的驱使力下,学生的阅读效果一定会更佳。 二、利用课文教学,让学生开展思维活动。 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创设一个好的情景即设置学习中的障碍,激起学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肃宁县东泽城小学杨素菊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基本环节,是识字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为重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训练,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功训练。在小学语文课里有讲读、阅读、独立阅读三类课文,阅读课文在类别上占了三分之二。可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认为应抓好“三关”。 一、抓好课前“预习关” 预习作为语文学习的先导,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学生自主尝试解读课文的过程,既可让学生对以前掌握的阅读方法有迁移运用的机会,又为下一步“导学”提供反馈信息,使教师能拨在点子上,导在疑难处,其方法可概括为读、划、思、写。 1、读。读正确,读流利,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划。读书时,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感受最深的语句、自己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划出来。 3、思。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将划出的疑点结合上下文尝试解决。 4、写。将自己解决不了的疑点或问题写下来,在自主交流阶段提出来。 要达到预期的预习效果,还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感受到课前预习带来的成功体验。 二、抓好课中“对话关”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或施教者,而要成为学生阅读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应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领会、体味、感悟”还给学生。首先要让学生读,读通了才能说,读通了才能交流,读通了才能对话,这读的过程便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其次,要创设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让他们在争论中相互启发,在交流中相互碰撞:例如,我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质疑。 生甲:老师,我认为课本中“焦急而耐心”不妥。 师:为什么呢? 生甲:因为焦急和耐心是一对反义词.用在这句话 中不是矛盾吗? 生乙:老师,我也同意这种说法。 生丙:我反对,作者这样写一定有他的道理。 …… 师:是啊,同学们读书真细心,发表的意见都有一定道理,但现在我们谁也不能说服谁。请大家读课文。怎么读?第一,抓事实,课文写了什么事?理解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讲清道理。第二,抓情感,体会作者是用什么情感来写的? (学生再认真阅读课文) 生:“焦急”是说老奶奶希望早一点看到周总理的灵车,“耐心”是说不管等多久,她一定要等到周总理的灵车。我也有过这样的心情,上次爸爸打电话说给我买了一本《上下五千年》,我想早点看,可要等到爸爸回来才有,这种心情不是“焦急而又耐心”吗? 1

小学中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中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单位东阿县大桥联校第三联办小学作者于现喜

小学中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大桥联校第三联办小学教师于现喜 在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积累,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综合运用。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中规定: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搞好阅读教学,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教师可通过做游戏、编儿歌、多媒体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想搞阅读教学,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征。小学中年级是义务教育进入第二个学段的起始年级,学生已从幼童时代进入了孩童期,他们的独立意识开始萌发。接受新信息的能力也在增强。对一些问题升始有了自己独立的理解,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在文化知识方面,他们有了第一学段学习的积累。语文教学如何抓住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特点进行课堂教学,使他们成为有一定阅读能力的、能与人大方交流的、会正确表达思想感情的、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学生,就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开辟一条新的教学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阅读方法的探究 阅读方法多种多样,阅读方法因人而异。采用何种阅读方法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来定,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有效的阅读方法。 1、精读法 对于有必要把握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的文章,可采用精读法。比如,教科书中的所有内容,报纸上的重要社论或评论,决策人的重要讲话,与自己工作、生活相关的科技论文,各级政府的法律条文等,都应采用精读法。精读不一定是每一句话都读到,关键是要掌握所读对象的框架和精髓。学生要获取知识,最好采用精读法。 2、略读法 略读是指为获得大意或者总体印象而进行阅读。略读作为一种快速阅读技巧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这就象我们看报纸时,由于一份报纸有数十大张,实在不可能一字不漏地读,只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出主题,略掉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或与主题不甚相干的部分,只知道大概内容即可。这种方法要求我们不要把眼睛盯在具体的每个单词上而是要看篇章中的主题句或者是从篇章的结构着手,利用自己的推理能力,对文章的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归纳总结出主题。略读的关键是"略"。我们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大意,而不是细节上。略读不同于仔细阅读,善于略读的人会有选择地阅读,完全跳过一些句子、段落甚至是整页的内容。学生在阅读其他书籍或者报刊时,可以采用略读法。 3、浏览法 浏览法能扩大视野,丰富知识。有些代章,不需深钻细研,有些书只需要知道个大概内容即可;有些书只需从中选择一些有用的资料而已。这时候阅读的主要方式是浏览。浏览也是初读,是精读的准备,以便在通读的基础上选择精读的内容。通过浏览,读者可以丢开一些书中不值得读的部分,这样就省下了时间细读真正需要的学习材料。浏览阅读的四个方面 1、推敲篇名 2、浏览序,目录,提要,题解,要点,索引。 3、浏览全文 4、浏览完毕,要合上书回忆所得,形成总的印象。如果发掘有值得深究的问题,应及时捕捉,或做卡片记下,或进一步阅读。 可见,浏览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在一定时间内要使用很多书,而又不能把它们细

四年级语文:有效的阅读教学案例-《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有效的阅读教学案例-《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 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 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 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21、乡下人家 一、建构话题 乡下人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老师也非常喜欢,我把课文写到的情景连成了一首小诗:乡下人家 青藤绿叶红瓜 鲜花绿竹笋芽 鸡在竹林 鸭戏桥下 归鸟微风红霞 饭菜门前摆下 月明人静 虫唱入梦

风景独特迷人 乡下人家 二、研读课文,体会语言 课件一: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怎么才能欣赏到那一道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呢?读课文的时候,要善于抓关键词进行品味,比如,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们就要注意这样几个词—— 课件二: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师:从这些红色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师:体会到生机勃勃、郁郁葱葱、赏心悦目,后面的这句话就很好理解了—— 课件三: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师:作者在这里用的是对比的手法,仔细体会体会,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对比。 攀、爬——蹲、竖一对、两根——一个个 青、红、碧绿——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讲课稿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新林中心校王艳辉 【内容提要】阅读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如何培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不仅阐述了阅读能力的内涵,还从加强朗读训练、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加强阅读技能训练、指导课外阅读四个方面论述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标阅读能力方法指导技能训练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至关重要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学生如果阅读能力强,学习语文就会很轻松,效果也会很好。 什么是阅读能力呢?所谓阅读能力,是指在阅读实践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联想能力。它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它是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同其它知识积累一样,阅读能力的形成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渐进过程,通常所说的阅读能力,大致包括以下四方面: 一、感性认识能力。即对文章表面的理解能力。读过一篇文章,

能弄懂词、句所表述的意思,知道文章是什么体裁、写的是什么,能对所写的内容进行复述。这种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满足于此,是读不好书的。 二、内在关系的理解能力。精读文章后,能理清文章内容和结构上的各种关系,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和把握语言的深层含意,善于捕捉作者在字里行间隐含的“言外之意”。知道文章为什么这样写。阅读如果不具备这种深层意义的分析和把握能力,往往不能全面理解文章的中心,不能准确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没有真正读懂文章。 三、鉴赏性理解能力,即评判能力。能对文章进行认真的评析,能考察其真实性,能判定其是非曲直。就是说不盲目读书,不迷信书本。阅读时,能在全面理解作品的前提下,对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感情作出自己的判断与评价,不使看书的头脑成为作者思想任意驰聘的跑马场。能品味作者的优劣:看到佳处,能道出其中的高妙;发现缺陷,不为其错误迷惑。即能鉴赏,又能批判,从而真正在阅读中增长学识。 四、创造性理解能力。读过的东西经过思维的过滤,融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并能因此生出新意。从阅读中生出新意,就是能活读书,跳出书本的范围,从书中走出来。对作品的理解能同现实生活相联系,把书本知识同自己已掌握的知识相沟通,善于触发联想。如读这篇(部)作品能联想到以往读过的其他作品;见到这种技巧能想到另外的方法;学这种知识,能联系到别的知识;由此种文体延及到多

临床能力考核办法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办法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1998)6号《关于下达<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的通知》精神制定办法。 一、考核对象 (一)临床医学研究生 (二)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优秀在职临床医师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能力考核内容见教育部高教司(1999)25号文件。 二、考核内容与方式 (一)根据不同的培养对象与培养阶段,临床能力考核分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 (二)考核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含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工作能力(含临床教学与组织管理能力)。 (三)临床能力考核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平时考核与阶段考核(含毕业临床能力考核)相结合;笔试、口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及考核小组评价与专家考核(含考核答辩委员会)相结合的方式。 理论知识和临床能力考核均采用百分制。 三、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 (一)转科考核: 1.考核要求:考查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是否按照培养方案完成各轮转科室的培养要求,是否掌握了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2.考核方法:申请人每轮转一个科室,应对完成的工作量及工作质量做详细记录和自我小结;科室负责人召集指导教师等有关人员对申请人进行临床技能及理论知识考核,并写出对申请人在理论知识、临床技能以及服务态度、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评语。 3.申请人在申请阶段考核前,应向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或相应主管部门提交本人转科的全部考核成绩表及有关材料,经审核合格后方可进行阶段考核。 (二)阶段考核:阶段考核系指临床医学研究生完成第一阶段(硕士)的培养(2~

浅谈数学教学中“读书”的思考 陈 会

浅谈数学教学中“读书”的思考陈会 发表时间:2013-04-11T16:34:08.310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2年第20期供稿作者:陈会 [导读]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其中人的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它不是一种机械运动,不可能有一种统一的操作方法,因此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可以有各种派系、各种模式,势必“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共同探索”。 陈会(四川省古蔺县石屏民族中学四川古蔺 646500) 【摘要】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其中人的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它不是一种机械运动,不可能有一种统一的操作方法,因此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可以有各种派系、各种模式,势必“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共同探索”。同时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当中, 立足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读书、联想”的做法。 【关键词】读书联想思考做法 一、读书做到三到。 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教科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源泉。现在中学生毕业以后,如若考不上的,也有大部分靠自学成材,即使升学,也要具备相当的自学能力,才能很好完成学业。同时在中学阶段要发展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也必须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入手,养成独立思考自学探究的习惯。这样既可以为教师讲解打下基础,又可以弥补教师讲课不足。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不仅要把知识的精髓教给学生,而且还要教会学生看书,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只有学生看通弄懂了教材,熟悉有关数学语言,懂得了定义、定理、性质、法则、公式的真实意义,才能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从低年级就开始。目前中学生读数学书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不看书:学生把看教材当成负担,只是把教学课本作为抄习题、练习之用。 (2)看书,一晃而过,像看小说、连环画,不思考,不探求,不做笔记;随便翻翻,看后什么都不知道。 (3)语文水平低,语法结构不清,读不通,理解不透彻。 (4)数学符号、数学语言、数学词汇难懂,障碍多,读不懂,读不明白,更不能说完整的,有条理的将它写出来或者说出来,表达出来。 (5)兴趣容易转移,易受外界干扰,持久性差。读数学问题的时候容易转移目标,读着读着,不知道怎样的,大脑里不知想些什么,根本没有在状态之内。当你问他,他回答的是其他的问题,问非所答。 针对以上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初中一年级学生重点应放在培养读书习惯。可以在课堂上由教师带领阅读,分析章节内容,扫清文字障碍,难以理解的数学名词或句子,可先作一些解释。 (2)学生初步养成阅读习惯后,可以把读书分成两个阶段:讲前预习,完成预习作业;讲后阅读,反思课前预习。讲前预习可以不用要求太高,也可指定范围,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对教师所要讲的内容大体了解,将难懂的地方用铅笔做上记号,以便教师讲授时,集中精力听讲。讲后阅读重点放在独立思考上,根据课堂讲授与书本内容两相对照,弄通、弄懂各种数学概念,该识记的定义、定理、公式、性质,就要下功夫记,既要动脑子又要动手,重要的难懂的定理和例子,要亲自动笔推证和演算。通过讲后阅读还搞不懂的问题再用铅笔做记号,也可请同学或老师帮助解答。当然对于初中学生,每次阅读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二十分钟内。 (3)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各年级的特点,教师要帮助学生辨析数学用语、数学名词和数学符号,如“提高了”和“提高到”;“都不”和“不都”;“或”、“且”和“当”;“仅当”、“当且仅当”;“有”、“仅有”、“有且仅有”;“至少”、“至多”,“不超过”、“不低于”等。对难懂的长句子要帮助学生找出句子的主要成份和附加成份。还可引导学生把数学语言翻译成数学式子,或把数学式子用数学语言叙述。 (4)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写提要,在教材上划着重点(找重点),写批注,添补内容(如补图形、补步骤、扩张概念等)。 (5)引导学生阅读时注意数学结构,分清定义、公理、性质、法则、定理,推论的内涵和外延,弄清逻辑关系。①抓住概念、原理的实质。②看概念、定理、法则等能不能运用和推广。③看新概念、新性质与哪些已学过的概念、性质有联系。④概念、原理、性质之间有哪些依从关系。⑤概念、原理、性质有哪些用途等等,去思考、去探究,并提出新的问题,然后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自己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 (6)强调学生阅读时注意教材中数学语言的严谨、简练,注意例题的格式,要求学生以课本上的规范纠正自己作业中的错误。 (7)考试时适当考一些课本中的数学概念或常识,以提高学生看书的兴趣,达到督促的目的。 二、读书善于联想 培养能力,必须基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抽象思维能力等等。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源泉”。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首先从培养学生联想能力入手,因为它比较具体、直接。培养学生联想能力,大致可分以下几种类型:(1)类比联想。所谓类比是指同类的比较和类似的比较。要比较,就要联想。 通过类比提高想象力,加以分析归纳,再进行抽象思维,寻求规律性的东西。数学中类比是比较丰富的,如代数中的二次三项式、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数,以二次函数为最基本,二次函数的零点(y=0)、正数值(y>0)、负数值(y<0)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紧密联系,可以通过二次函数的深入研究,综合其它相应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联想比较,既便于记忆,又便于了解它们的相互联系。再如平面几何中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也可以进行“类似”比较。 (2)形数联想。数学中形数之间关系是彼此相依的,要启发学生用“数”来巩固与研究“形”,利用“形”巩固研究“数”。讲函数时,一定要强调学生记性质、想图形,画图形、想性质;对于不等式、方程一类的问题也要强调学生形数联想,利用图解。 (3)结构联想。数学结构是数学知识中心和灵魂,如果搞不清数学结构,学生知识是支离破碎,以单元进行教学,每个单元的数学概念、定义、法则、性质、定理、推论等等可以自成体系,学生可以融会贯通;启发学生,对概念问题想定义,计算问题想法则,推证问题想定理。引导学生结构联想也要注意年级特征,如初一年级有理数概念,只作描述来下定义,重点放在法则上,可启发学生看例题想法则,对照法则看例题,作习题想法则,对照法则想习题。又如平面几何中要强调学生根据每一单元的公理、定义、定理的逻辑关系,综合

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有效阅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

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

如何有效进行阅读教学

如何有效进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在阅读教学中,我通常的做法是,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来指导阅读,比如,在四年级上册语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的教学中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首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弄清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让同学们再次细读课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仔细品读,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边读边想,脑海中要有画面,如读第一自然段“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提醒学生脑海里一定要有画面,孩子们虽没见过桂树,老师可告诉他们桂花和刺槐花有点像但是它是黄色的,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头脑中的画面,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不再表面的、浅层次的。通过这种要求,不仅可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让学生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为了让他们进一步的理解课文,这时我故意说,同学们如果把这段去掉行不行?学生很轻松地回答出:“不可以,因为第一段是告诉了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你看让学生边读边想重要吗?弄懂了第一段讲什么,接下来我再次提出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同学们会说台湾青年为小钱捐献骨髓的事,答案显然不准确,但这是我也不妄加论断,而是顺势提问小钱怎么了?你从课文中哪儿看出来的?然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通过默读,同学们很快抓住了“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刚满18岁”“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待放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这些词句,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让学生体会作者写小钱是病态时是如何描述的,细读之后同学们不难发现作者仅抓住小钱的脸色、年龄,然后用了比喻句写了小钱的现状和感慨,语言简练生动。我觉得语文课应该是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因此常常把写这一主要教学任务穿插其中,为此常常使课堂教学内容显得有点凌乱,但我觉得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课堂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些自己阅读的技能,老师肯下功夫,学生自然阅读能力会慢慢提高。还有让学生补白,也是我指导学生阅读时常用的办法。 另外我还常常利用阅读时间与学生共同阅读名著,那时我在教三年级语文,我和同学们一起读《三国演义》,先读小学生版本,后来我就开始读成人版本的,我边读边讲,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我也陶醉其中。学生课后私下里给我说:“老师你给我们讲故事时真像易中天。”我听了后真的感觉挺好,觉得这大抵就是做老师的幸福吧。在这样的引领下,好多孩子都喜欢上了阅读,我们班的小三国迷真不少呢。 说了那么多,总结起来也就是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有限的,我们不但要交给他方法,必要时还要做示范,要引领孩子,和孩子们一起读,慢慢让他们学会阅读并享受阅读,使他们感觉阅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然后让他们在阅读中积累事件、事例、语句,以便达到会写作的目的。

护士临床工作能力考核指引(2016版)

护士临床工作能力考核指引版)(2016 一、确定考核科室(推荐:从急诊查看收治病人组长随机 确定考核科室。查看转出病区的病人,的病区,到此病区查看考核;从ICU 到此病区查看考核。)二、考核方法1、考核流程路径一:实时随机抽(适合经验丰富的考官)路径二:定向选择—查看排班表,了解责任护士分管病人情况,了解岗位职责——确定考核对象—查看病员信息表、访谈了解病区病人动态——确定重点病人、考核内容—跟班观察:做什么看什么——追溯提问(专业知识补(控制在1 小时内)充了解、避免观察遗漏)如成组考核,—责任组长补充责任护士没有关注的重点问题—护士长点评责任护 士和责任组长对病人观察和护理过程中存在不足并指导2、各层次护士考核重点并能规范执行。能知晓基本规范,:(成长期)年以下5—. 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5~10年(熟练期):在“成长期”基础上+为何这么做、预见、带教。能够及时识别异常情况。 —10年以上(精通型):在“熟练期”基础上+难点、质量促

进。能够从众多问题中识别和处理主要问题。具备一定的指导下级护士的能力。 —护士长:不同情景角色不同:抢救时:主导、参与;一般情况:整体了解、协助、指导促进。对潜在风险有预见性,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考核横断面与考核内容 1、主要的考核横断面 —交接班(交接班、晨晚间护理) —治疗护理过程(各种治疗项目、护理操作实施) —术前、术后护理 —抢救病人(急诊、病房) —入、出院护理 —转运:入手术室(产房)、术后回室、转ICU —急诊:预诊分诊、抢救处理、转运(急诊至检查科室、急诊至病房、急诊至ICU、急诊至手术室、急诊至产房等)其他…… 2、横断面考核要点(部分) —交接班 (1)交:本班主要情况,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下一班关注的重点。 )看:接班时病人的现状如病情观察及时,记录是2(.否完善,各种管道标识、固定情况、功能状态。各项措施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