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螺钉棒系

统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 采用后路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

螺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情况及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腰椎疼痛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55~110 min, 平均75.8 min。术中出血量100~200 ml, 平均120 ml。术后随访12~16个月, 平均13.5个月。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90.2±4.6)%, 后凸Cobb角矫正至(5.7±1.6)°, VAS评分(1.9±0.8)分, 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病例未发现神经损伤、

内固定失效及腰背部疼痛及腰椎失能。结论后路经椎旁肌间

隙椎弓根螺钉棒系统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可有效保

留脊柱后方肌肉复合体结构, 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和降低术

后腰背痛和腰椎失能发生率的优点。

【关键词】胸腰骨折;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with pedicle screw and rod fixation system through paraspinal approach CHENG Wen-dan, LI Pin, JIANG Huai, et al.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Lu'an People's Hospital Afflicted to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Lu'an 230075,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with pedicle screw

and rod fixation system through the paraspinal approach.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0 to December 2012, 27 cases of

non-neurological symptoms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were treated with posterior pedicle screw and rod

system by distractio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through the paraspinal approach. The operation time, blood loss, the height

ain

of the anterior border and the Cobb’s angle restoration and p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score between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were observed. Results Median operating time

was 74.2 min (range 50~96 min) and median blood loss was l20

ml (range 100~200 ml). Average follow-up time was 13.5

months (range 12~16 months). At the latest follow-up, the

4.6)%, the

height of the anterior border was corrected to (90.2±

AS was (1.9±0.8). Compared Cobb’s angle was (5.7±1.6)°and V

with preoperation,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P<0.01).

There were no instances of nerve injury, instrumentation failure

and no patient had persistent postoperative chronic back pain

and disability.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with pedicle screw and rod fixation system through the paraspinal approach can retainthe posterior ligament complex,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invasive, blood loss and decreases the risks of postoperative chronic back pain and disability.

【Key words】Thoracolumbar fracture; Paraspinal approach; Minimally invasive传统的经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

是目前治疗胸腰椎骨折最常用的手术方法, 具有显露充分、

操作方便、能有效通过间接复位重建椎体高度、恢复生理弧

度的优点[1]。但由于椎旁肌的广泛剥离、牵开显露, 易导致椎旁肌损伤、瘢痕形成、失神经萎缩纤维化, 从而引起长

期腰背痛和腰椎失能, 是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的主要原因[2, 3]。本科2010年9月~2012年12月, 对27例无神经症状的

胸腰椎骨折患者, 采用后路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棒系统

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本组27例患者, 男17例, 女10例, 年龄21~58岁, 平均37.4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1例, 高处坠落伤13例, 重物砸伤3例, 排除病理性骨折。Denis分型:单

纯压缩性骨折8例, 爆裂性骨折19例。损伤节段:T11 2例, T12 9例, L1 12例, L2 4例。临床表现:胸腰背部疼痛, 双下肢及鞍区感觉正常, 大小便正常, Frankel分级:E级。合并其他部位骨折4例, 肺或颅脑损伤2例。手术时间在伤后1~ 6 d,

平均3.4 d。

1. 2手术方法全身麻醉成功后, 患者俯卧位于脊柱手术

台上, 以伤椎为中心做后正中皮肤切口, 切开皮肤、浅筋膜, 用手指向两侧做钝性分离, 显露胸腰背筋膜, 沿棘突旁约

1.5~2 cm 处触及椎体的横突及小关节突, 沿此处纵行切开, 显露竖脊肌群, 找到并沿着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钝性分离直

达关节突和横突, C臂透视定位后, 用电凝剥离伤椎上、下各一节段小关节突的外侧部分, 显露椎弓根入点, 采用人字嵴或横突定位方法置入椎弓根螺钉, 安装连接棒, 根据椎体压缩情况, 进行撑开复位。术毕两侧放置引流管。

1. 3术后处理24 h后开始适当进行腰背肌锻炼, 1~2 d拔出引流管。卧床休息1周, 第2周佩戴支具床边做起, 并在疼痛难受的范围内逐渐下床活动, 进行功能锻炼, 出院后支具保护3个月。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定期复查。

1. 4影像学检查及观察指标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内及随访期间均行X线片检查, 测量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 并评估术后内固定是否松动、移位等。术前行CT 检查了解椎管内骨折占位程度, 排除需椎管减压的患者。记

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术前、术后72 h及末次随访时的模拟视觉疼痛评分(VAS)。

1. 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术前、术后测量值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比较采用t

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时间55~110 min, 平均75.8 min;术中出血量100~200 ml, 平均120 ml;术后随访12~16个月, 平均13.5个月。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31%~62%(53.4±6.8)%恢复至术后1周内的86%~95%(91.3±3.8)%及末次

随访的84%~92% (90.2±4.6)%;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

10.2~23.6°(18.2±4.1)°矫正至术后1周的0~7.4°(5.3±1.1)°及末次随访的0~9.2°(5.7±1.6)°。术后椎体前缘高度

及后凸Cobb角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VAS评分由术前的7.4~9.5(8.2±1.3)分减少至术后72h的3.1~5.6(4.2±0.9)分及末次随访时的0~2.7(1.9±0.8)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所有病例均未发现神经损伤、内固定失效及腰背部

疼痛及腰椎失能症状。

3讨论

近十年来, 由于各种器械的应用, 以经皮椎弓根螺钉固

定为代表的脊柱微创技术(MISS)在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上取

得了巨大的进步, 它能取得和传统开放手术相同的疗效, 但并发症低。相比传统后路开放手术, 脊柱微创技术具有保留

了后方肌肉复合体、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感染发生率低、

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术后腰背部疼痛发生率低的优点[4]。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经皮椎弓根需要X线辅助, 患者和医生

受到辐射大大增加, 且需要专门的手术器械, 操作繁琐、费用相对较高, 增加了患者的负担[4, 5]。

1953年, Watkins报道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进行腰骶部后

外侧植骨融合, 后来Wiltse[6]进行了改良, 提出从内侧多裂肌和外侧最长肌间隙进入, 认为可较好的暴露小关节突, 植入椎弓根螺钉。近几年来国内有很多文献报道经肌间隙入

路治疗胸腰椎骨折, 具有组织损伤轻、出血少和降低手术创

伤导致椎旁肌退变和腰痛发生率的优点[5, 7], 符合脊柱微创手术理念, 而且不需要专门器械, 操作简便, 辐射暴露低。

多裂肌是稳定脊柱的重要肌肉群, 分为浅层和深层, 浅层对脊柱活动起定向作用, 深层对椎体旋转运动和剪切力起

控制作用[8]。传统后正中入路需广泛剥离椎旁肌, 不可避免的损伤多裂肌, 造成其萎缩、失神经支配, 而且由于钉棒的植入, 妨碍了其回复正常位置, 导致瘢痕组织代替了肌纤维, 最终损害了正常的生理特性[9]。

解剖学研究显示腰背部多裂肌和最长肌为人体的生理

间隙, 而且两肌的起止点交界处即为椎弓根螺钉的入点[10]。通过此间隙手术, 无需广泛剥离肌肉, 不改变肌纤维走行, 仅需剥离小关节突的外侧部分纤维结缔组织附着, 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本组病例

平均手术时间为74.2 min, 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20 ml, 术后72 h, 疼痛即明显减轻, VAS评分由术前的7.4~9.5(8.2±1.3)

分减少至 3.1~5.6(4.2±0.9)分。由于椎弓根位于肌肉间隙中, 不会妨碍肌肉自然复位, 对肌肉损伤小, 减少了瘢痕组织的

形成和对腰神经后支的压迫;另外, 由于腰椎后方肌肉复合

体损伤小, 术后腰背肌肉功能恢复良好, 维持了前方椎体的

复位, 降低了术后长期腰背痛和腰椎失能的几率。本组病例

术后随访12~16个月, 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 角同术后1周相比略有丢失,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VAS评分为0~2.7(1.9±0.8)分, 无慢性腰背部疼痛及腰椎失能并发

症的发生。

后路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螺钉棒系统治疗无神经症状

胸腰椎骨折可有效保留脊柱后方肌肉复合体结构, 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和降低术后椎旁肌退变、腰背痛的发生率等优点, 操作简单, 符合微创理念, 利于患者的恢复, 但不适合椎管

压迫严重、有神经症状、需要减压的患者。本文不足之处在

于未同传统的椎旁肌肉剥离组进行对比研究, 而且对经肌间隙入路的椎旁肌肉的中后期病理变化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Aligizakis AC, Katonis PG, Sapkas G, et al. Gertzbein and load sharing classifications for unstable thoracolumbar fractures.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3(411):77-85.

[2]Onesti ST. Failed back syndrome.Neurologist, 2004, 10(5):259-264.

[3]Rampersaud YR, Annand N, Dekutoski MB. Use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echniques in the management of thoracolumbartrauma: current concepts.Spine (Phila Pa 1976), 2006, 31(11 Suppl):S96-S102, S104.

[4]Court C, Vincent C. Percutaneous fixation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current concepts.Orthop Traumatol

Surg Res, 2012, 98(8):900-909.

[5]林达生, 郭林新, 丁真奇, 等.椎旁肌间隙入路经

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中华外科杂志, 2011, 49(2):125-129.

[6]Wiltse LL, Spencer CW. New uses and refinements of the paraspinal approach to the lumbar spine.Spine (Phila Pa 1976), 1988, 13(6):696-706.

[7]李宏斌, 张建华, 李玉前, 等.椎旁肌间隙入路在

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江苏医药, 2009, 35(10):1218-1219.

[8]方向前, 胡志军, 范顺武, 等.胸腰段骨折经肌间

隙入路与传统入路内固定的比较研究.中华骨科杂志, 2009, 29(4):315-319.

[9]Kim K, Isu T, Sugawara A,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3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the lumbar spinal canal onpostoperative paraspinal muscle damage. Surg Neurol, 2008, 69(2):109-113.

[10]江春宇, 徐跃根, 罗远明, 等.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临床骨科杂志, 2013, 16(1):7-9.

[收稿日期:2014-03-20]

胸腰椎骨折分型及治疗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损伤,其损伤病理机制复杂,不同类型的损伤要求不同的治疗原则与方法。同时,临床众多的治疗方法也各有其较强的适应症。随着医学基础、相关学科及工业技术的发展,脊柱外科领域的许多基本概念、诊断标准、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不断完善。特别是近二十年来,脊柱外科诊断治疗水平的进步十分令人鼓舞,如三维CT、MRI把人体视如透明体,C臂透视机、导航仪、内窥镜、各种脊柱手术工具和内置物的临床应用,使得胸腰椎骨折的外科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然而,在如何准确判断胸腰椎骨折的类型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等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争论。 胸腰椎骨折的分型: Denis 分型:三柱概念的提出,将人们对脊柱的结构及其功能单位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其将胸腰椎骨折分为4 大类: (1)A 类:压缩性骨折; (2)B 类:爆裂性骨折; B 类又分为5 型: (1) 上下终板型; (2) 上终板型; (3) 下终板型; (4) 爆裂旋转型; (5) 爆裂侧屈型。 (3) C 类:安全带骨折; C 类骨折分为骨折线单水平型和双水平型,每型又有骨性损伤和软组织性损伤之分,合为4 型。 (4) D 类:骨折脱位。其中D 类则有3 型: (1) 屈曲旋转骨折脱位; (2) 剪力性骨折脱位; (3) 屈曲牵张性骨折脱位。 McAfee分型:CT 的横断扫描影像使人们能更准确地评价胸腰椎骨折的损伤程度和了解三柱损伤的状况,所以McAfee 等根据胸腰椎骨折的CT 的表现和中柱受力的状况将胸腰椎骨折分为6 大类: (1) 楔形压缩骨折; (2) 稳定性爆裂性骨折; (3) 不稳定性爆裂性骨折; (4) Chance 骨折; (5)屈曲牵张性损伤; 移位性损伤。其中移位性损伤中包括“切片”( slice) 骨折、旋转性骨折脱位和单纯脱位。 AO分型:90 年代以来,鉴于已有的胸腰椎骨折分类的缺陷,AO 学派和美国骨科权威性机构相继推出自己的分类法。Magerl等以双柱概念为基础,承继AO 学派长骨骨折的32323 制分类,将胸腰椎骨折分为3 类9 组27 型,多达55 种。 主要包括: (1) A 类:椎体压缩类: ①A1 :挤压性骨折; ②A2 :劈裂骨折; ③A3 :爆裂骨折。 (2)B 类:牵张性双柱骨折: ①B1 :韧带为主的后柱损伤; ②B2 :骨性为主的后柱损伤; ③B3 :由前经椎间盘的损伤。 (3) C类:旋转性双柱损伤: ①C1 :A 类骨折伴旋转; ②C2 :B 类骨折伴旋转; ③C3 :旋转2剪切损伤。Gertzbein代表美国骨科权威性机构提出的分类为3 类9 型,即: (1) A 类:压缩类,包括挤压型(楔形) 、劈裂型(冠状) 、爆裂型(完全爆裂) ; (2) B 类:牵张类,包括后方软组织型(半脱位) 、后方椎弓型(Chance 骨折) 、前方椎间盘型(伸展滑脱) ; (3) C 类:多方向移位类,包括前后型(脱位) 、侧方型(侧向剪切) 、旋转型(旋转脱位) 。 在国内,张光铂等以Denis 分类为基础,着眼于三柱损伤,辅以椎管阻塞的状况对胸腰椎骨折进行归类。饶书城结合目前几种常见的分类将胸腰椎骨折分为5 大类: (1) 屈曲压缩骨折,其中的分型采用Ferguson 和Allen的三度压缩分类分为3 型; (2) 爆裂骨折,其中的分型采用Denis 分类的爆裂性骨折的5 种分型; (3) 屈曲牵张性损伤,其中的分型采用Gertzbein 的屈曲牵张性骨折分类的A~C2 的分型; (4) 屈曲旋转性骨折脱位,其中有经椎间盘脱位和“切片”骨折两型;(5) 剪力型脱位。 TLICS分型: 美国的脊柱创伤研究会(the Spine Trauma Study Group ,STSG),提出了一种新的胸腰椎损伤

胸腰椎骨折手术病人的护理体会

胸腰椎骨折手术病人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5-11-17T10:29:07.0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作者:潘倩 [导读] 扬州洪泉医院江苏扬州对于胸腰椎骨折护理需要进行详细、周密、科学的护理计划和方案,现以25例胸腰椎骨折案例探讨总结经验。 潘倩 扬州洪泉医院江苏扬州 225200 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护理,发展创新对患者有效的护理方法,减少和避免术后的并发症。方法对2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护理观察。结果24例患者最大限度的正常恢复,1例感染,及时治疗后痊愈。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生活、心理、功能的有效护理,可以减少和避免并发症,以致患者受到满意的治疗和正常的恢复功能。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护理 脊柱骨折在医学上很常见,其中较常发生的是胸腰椎骨折。对于胸腰椎骨折护理需要进行详细、周密、科学的护理计划和方案,现以25例胸腰椎骨折案例探讨总结经验。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18~50,平均年龄40岁。骨折原因车祸伤10例,坠跌伤9例,重物压伤5例。T12骨折3例,L1骨折10例,T12 L1 骨折4例,L1-2骨折5例,L2骨折3例,单纯压缩性骨折20例,合并不完全或者下肢瘫痪5例,手术治疗8例,非手术治疗17例。 1.2 护理方法 胸腰椎骨折的治疗讲究耐性,并且要求患者尽量甚至不能负重,此外必须强迫病人卧位。根据治疗要求实施合理科学有效的护理计划。 (1)为了增强患者在接受治疗至康复阶段的自信心,同时建立好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做好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护理工作,适当合理科学的安排给患者心理辅导。与患者多多交谈,并且鼓励安慰患者,并对患者给予必要的病情解释,举例骨折患者成功痊愈康复的案例,增强患者的信心,缓解恐惧紧张的情绪。同时协助患者尽快适应当前的环境,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促进疾病的痊愈。 (2)病室环境宜安静舒适,空气清新,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避免受伤部位不必要的感染,保证患者的生活环境舒适。向患者解释强迫卧位对治疗的重要性,保持脊柱平直,防止发生畸形或进一步损伤。 (3)定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4)因为强迫患者卧位[1],为避免发生褥疮,对于患者需要定时翻身,给予适当的按摩,翻身时讲究技巧,避免扭曲脊柱。确保患者皮肤干燥清洁。 (5)防止肺部感染,注意保暖工作;防止尿道感染、发生结石,患者需多饮水;防止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2],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与康复和减少并发症。 (6)护理过程中注意预防腹胀及便秘等常见并发症。注意调节患者的饮食结构,指导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每日定时做腹部顺时针按摩,以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及便秘,必要时应用缓泻剂通便,避免患者用力排便而诱发疼痛。 2 结果 本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并不是缘于护理不周而产生不良并发症,25例中24例获得了最大限度的痊愈,并且功能恢复良好有效。无肺部感染,无尿道感染,无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发生。总的来说。本组患者的治疗方案是科学合理有效的。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不利于人体躯干的负重功能正常行使,严重者会致使此功能丧失,功能受障,如若合并神经受损伤,下肢将会永远瘫痪,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同时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若治疗的过程时间长久,康复进程慢,并发症、后遗症发生的几率更大。所以在整个胸腰椎骨折治疗护理过程依据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护理计划方法。 3.1 早期护理 胸腰椎骨折早期,必须观察病情,发现异常立即解决。患者由于胸腰椎骨折被强迫卧床,不能自理,内心抵抗这种现象,同时饱受疾病的折磨疼痛,甚至担心能否康复痊愈,恐惧紧张甚至悲观消极。这时期首要工作是观察病情时加以心理辅导,对其解释说明病情和治疗计划,说明卧位对治疗的重要性。早期的护理预防工作也很重要,长久卧位容易发生褥疮,所以定时给病人有技巧的翻身按摩,保持病人治疗环境的清洁干燥。做好病人的生活饮食卫生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尿道感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3.2 中期护理 胸腰椎骨折中期治疗过程中,病情得到缓解,患者在这个时期也逐渐适应了治疗环境,中期的护理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对患者进行恢复功能的锻炼,适当的按摩下肢,指导关节主动被动的活动[3]及腰背肌功能锻炼。鼓励患者挑战疾病,战胜自我,增强信心。生活护理同样要加强,做好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工作。 3.3 后期护理 胸腰椎骨折护理后期,患者的病情症状逐步缓解、消失,甚至恢复部分功能。然而后期护理工作中发现,功能康复痊愈速度趋势慢,可能产生后遗症,患者更容易浮躁甚至绝望。所以后期护理工作需要加注更多的耐心和细致的护理。同时病人的心理状态尤为重要,向患者说明康复痊愈过程需要更大的耐心而且时间漫长,需要坚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结合病情康复的状况,为患者作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案,制定短期的目标,增强患者的挑战意志和自信心,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有利于早日痊愈。 4 结语 通过对25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治疗过程中的经验,可见胸腰椎骨折护理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护理工作,每个时期的护理各有特点,这些特点结合实际病情个给予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做好护理工作,同时病人的配合对护理也起到重要作用。

胸腰椎骨折诊疗规范

胸腰椎骨折诊疗规范意见初稿 常德市第一中医院脊柱科周明 一、疾病诊断 1、诊断标准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胸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伴或不伴神 经损伤。 (3)辅助检查:X线、CT(三维)、MRI、骨密度。 2、诊断 1、病名:胸腰椎骨折 2、中医辨证分型;早期血瘀气滞型,中期血瘀痹阻型,后期肝肾亏虚型。如:胸腰椎骨折骨折(早期气血瘀阻型)。 3、西医分型:(压缩性骨折型、爆裂性骨折型、安全带骨折型(chance骨折)、骨折脱位型);如: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二、治疗方案 1、保守治疗: (1)适应症:各类稳定性脊柱胸腰段骨折;程度较轻的不稳定骨折不伴有神经损伤者;X线拍片、CT平扫显示椎体高度丢失<1/3,椎管内骨块占位小于30%者;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者。 (2)复位方法:①、过伸牵引下体位复位:患者俯卧硬板床,双手过肩紧握牵引床,两助手站床尾,向上牵引患者双下肢,直至胸腹部离开床面,使脊柱过伸,整复者手掌按压伤椎棘突,使得患者身躯处于过伸位,以利复位。②、垫枕法:牵引复位之后,患者仰卧硬板床,伤椎为中心下垫软枕,从5cm开始每日增高1-2cm,至15cm,逐渐加厚,使脊柱过伸,伤椎复位。此法也适用于高龄体质较差者同时不能耐受过伸牵引下体味复位者。 (3):复位后锻炼:①、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在木板床上,用头部、双肘及足跟五点支撑起全身,背部尽力腾空后伸。伤后7-10日可采用此法。②、三点支撑法:在五点支撑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双足支撑用力,使全身腾空后伸。伤后2周可采用此法。③、飞燕点水法:患者俯

卧上肢后伸,小腿与踝部垫一枕头,使头部和肩部尽量后仰,同时下肢尽量绷直后伸,全身翘起,仅让腹部着床,呈一弧形,俗称“两头翘”。此法要求较高,多在前两种方法锻炼一段时间后再采用。 (4)、后期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①配合本科室专用中药局部外熏洗;②理疗等促进局部损伤经络的修复;③活血、消肿、促进骨折愈合、止痛等药物对症治疗(如血栓通、七叶皂苷钠、复方骨肽、双氯芬酸钠等)④绝对卧床休息三个月;④三个月后在胸腰段支具保护下下床活动。 2.手术治疗:包括椎体成形术、后路手术、前路手术 (一)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VP/PKP):适用于高龄、体质较差、椎体压缩不严重、骨质疏松症者。患者术后可以1周内下床活动。此法具有切开少,创伤少,时间短,费用少,恢复快,安全的特点,将成为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首选治疗。 (二)前路/后路手术: 其手术指征目前有几种观点: ①、胸腰椎损伤分型及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 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 ,TLICS)。具体标准是:(1)骨折的形态表现:压缩性骨折1分;爆裂性骨折2分;旋转型骨折3分;牵张性骨折4分。若有重复,取最高分。(2)椎体后方韧带复合结构的完整性:完整者0分;不完全断裂者2分;完全断裂者3分。(3)病人的神经功能状态:无神经损害者0分;不完全损伤者或马尾综合症者2分;完全性脊髓损伤者3分。各项分值相加即为TLISS 总评分,该系统建议大于或等于5分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小于或等于3分者考虑非手术治疗,4分者可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②、存在以下2点中任何一点均有手术指征:1、是否合并有椎管受压并伴有脊髓或神经损伤。若合并有脊髓损伤应判明脊髓损伤的程度,是完全性损害还是非完全性。2、是否存在不稳定。脊柱骨折的不稳定性的概念尚有歧义。目前较为通用的胸腰椎骨折不稳定性的标准为任何双柱损伤的骨折均为不稳定性骨折。

胸腰椎骨折分型及治疗

胸腰椎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损伤,其损伤病理机制复杂,不同类型的损伤要求不同的治疗原则与方法。同时,临床众多的治疗方法也各有其较强的适应症。随着医学基础、相关学科及工业技术的发展,脊柱外科领域的许多基本概念、诊断标准、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不断完善。特别是近二十年来,脊柱外科诊断治疗水平的进步十分令人鼓舞,如三维CT、MRI把人体视如透明体,C臂透视机、导航仪、内窥镜、各种脊柱手术工具和内置物的临床应用,使得胸腰椎的外科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然而,在如何准确判断胸腰椎的类型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等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争论。 胸腰椎的分型: Denis 分型:三柱概念的提出,将人们对脊柱的结构及其功能单位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其将胸腰椎分为4 大类: (1)A 类:压缩性; (2)B 类:爆裂性; B 类又分为5 型: (1) 上下终板型; (2) 上终板型; (3) 下终板型; (4) 爆裂旋转型; (5) 爆裂侧屈型。 (3) C 类:安全带; C 类分为线单水平型和双水平型,每型又有骨性损伤和软组织性损伤之分,合为4 型。 (4) D 类:脱位。其中D 类则有3 型: (1) 屈曲旋转脱位; (2) 剪力性脱位; (3) 屈曲牵张性脱位。McAfee分型:CT 的横断扫描影像使人们能更准确地评价胸腰椎的损伤程度和了解三柱损伤的状况,所以McAfee 等根据胸腰椎的CT 的表现和中柱受力的状况将胸腰椎分为6 大类: (1) 楔形压缩; (2) 稳定性爆裂性; (3) 不稳定性爆裂性; (4) Chance ; (5)屈曲牵张性损伤; 移位性损伤。其中移位性损伤中包括“切片”( slice) 、旋转性脱位和单纯脱位。 AO分型:90 年代以来,鉴于已有的胸腰椎分类的缺陷,AO 学派和美国骨科权威性机构相继推出自己的分类法。Magerl等以双柱概念为基础,承继AO 学派长骨的32323 制分类,将胸腰椎分为3 类9 组27 型,多达55 种。 主要包括: (1) A 类:椎体压缩类: ①A1 :挤压性; ②A2 :劈裂; ③A3 :爆裂。 (2)B 类:牵张性双柱: ①B1 :韧带为主的后柱损伤; ②B2 :骨性为主的后柱损伤; ③B3 :由前经椎间盘的损伤。 (3) C类:旋转性双柱损伤: ①C1 :A 类伴旋转; ②C2 :B 类伴旋转; ③C3 :旋转2剪切损伤。Gertzbein代表美国骨科权威性机构提出的分类为3 类9 型,即: (1) A 类:压缩类,包括挤压型(楔形) 、劈裂型(冠状) 、爆裂型(完全爆裂) ; (2) B 类:牵张类,包括后方软组织型(半脱位) 、后方椎弓型(Chance ) 、前方椎间盘型(伸展滑脱) ; (3) C 类:多方向移位类,包括前后型(脱位) 、侧方型(侧向剪切) 、旋转型 (旋转脱位) 。 在国内,张光铂等以Denis 分类为基础,着眼于三柱损伤,辅以椎管阻塞的状况对胸腰椎进行归类。饶书城结合目前几种常见的分类将胸腰椎分为5 大类: (1) 屈曲压缩,其中的分型采用Ferguson 和Allen的三度压缩分类分为3 型; (2) 爆裂,其中的分型采用Denis 分类的爆裂性的5 种分型; (3) 屈曲牵张性损伤,其中的分型采用Gertzbein 的屈曲牵张性分类的A~C2 的分型; (4) 屈曲旋转性脱位,其中有经椎间盘脱位和“切片”两型;(5) 剪力型脱位。 TLICS分型: 美国的脊柱创伤研究会(the Spine Trauma Study Group ,STSG),提出了一种新的胸腰椎损伤的分型方法———胸腰椎损伤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Severity Score,TLISS)[13]。TLISS 评分系统主要依据三个方面:(1)基于影像学资料了解的受伤机制;(2)椎体后方韧带复合结构的完整;

2012胸腰椎骨折疗效总结及优化

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总结及优化方案 骨一科2012年 通过2011年的总结,我科在2011年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加强中医药在急性期的应用,如形成三期协定方,诊断特殊病症,个体治疗,同时积极预防中老年原发疾病的发生,以及使用骨折部垫软枕等方案,不断改善治疗方案,在2012年我科共收治胸腰椎骨折病例104例,纳入标准进行分析的病例87例,治愈74例,好转8例,无效5例。有效率94%。优良率85%。差或无效6%。进入分析的病例数占收治病人总数的比例83.65%。 (一)、一般资料: 一、诊断:符合中医诊断:躯干骨折,骨痿,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胸腰椎骨折的病例87例,男37例,女50例,男女比例1:1.35。 二、病期诊断 早期42例,中期30例,后期13例。 三、入院检查项目 所有病人均完成治疗规定的必需的检查项目。 四、治疗方法 口服中药制剂85例,牵引疗法0例,其他外治法:如中药外敷、中药薰蒸等一项或以上86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86例,物理治疗87例,运动疗法87例,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止痛、活血等药物对症治疗80例。中医治疗率98.8%。 五、评价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胸腰椎骨折疗效标准分为优、良、差。 优:椎体高度恢复3/4以上,后凸畸形完全纠正或Cobb氏角<5°,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正常。 良:椎体高度恢复>2/3≤3/4,后凸畸形部分纠正或Cobb氏角<15°,偶有疼痛,劳动诱发轻度疼痛,日常生活、劳动能力部分影响。 差:椎体高度恢复≤2/3,后凸畸形无纠正或Cobb氏角≥15°,静息疼痛,活动加剧,日常生活、劳动能力明显影响。 六、评价方法 1.于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一个月、治疗六个月随访时行X 线检查,分别测量其上位椎体高度和下位椎体高度,取平均值作为参考值,计算伤椎参考高度;分别测量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一个月、治疗六个月伤椎的椎体前缘高度,再除以伤椎前缘参考高度得出各时间段伤椎前缘的百分率,然后进行比较。中后缘高度百分率的测量及计算方法同理。 2.测量矢状面Cobb角:在侧位片上分别作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一个月、治疗六个月伤椎上位椎体上终板线和伤椎下位椎体的下终板线的垂直线,两垂直线的交角即为矢状面Cobb角。 七、结果 本组病例符合纳入标准,进入临床管理者资料基本齐全,可进入临床分析。

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诊治进展

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诊治进展 发表时间:2014-08-22T09:58:30.3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7期供稿作者:陈慧林韩德荣[导读] 激素在脊柱损伤的药物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之前激素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缺乏对量效的研究。陈慧林韩德荣 (新疆阜康市人民医院 831500) 【摘要】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X线、CT和MRI等诊断技术,内固定器械以及电生理检查也得到了完善,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加快康复,本文主要对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诊治进展进行了总结。【关键词】胸腰椎骨折脊柱损伤临床治疗【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7-0235-02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脊柱损伤,发病群体是青壮年,指的是因外力对胸腰椎骨质造成连续性的破坏,高处坠落、车祸、跌倒等高能量损伤是导致胸腰椎骨折的主要原因。发病率高,据相关研究调查,我国平均每年约有1万人发生胸腰椎骨折,不仅危害着患者的健康,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因此对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诊治进行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胸腰椎骨折的分型影像学的发展和进步为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诊断奠定了基础,CT 诊断的应用,使得人们对脊髓损伤程度、脊柱稳定性和胸腰椎骨折类型等基本状况有了了解。众多学者对胸腰椎骨折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最早关于脊柱损伤的理论就是Denis的三柱理论学说,三柱理论学说是建立在二柱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将脊柱分为前柱、中柱以及后柱三个基本结构,强调韧带对脊柱有很好的稳固作用。其中前部椎间盘、前1/2椎体和前纵韧带是前柱的主要组成部分,后部椎间盘、后1/2椎体及后纵韧带共同构成了中柱,棘间韧带、黄韧带、椎间小关节及椎弓是后柱的主要组成部分[1]。后来出现的Wolter 分类法把CT扫描椎管的横断面进行了划分,共包括三等分,分别用0、1、2、3作为指数,表示椎管的受堵程度和狭窄程度,该分类法对椎管的受累程度进行了进一步的显示,将椎管受累状况、脊柱损伤范围大小和骨折移位程度精确的体现出来。经过不断完善和进步,最终将骨折脱位型、单纯屈曲型、安全带型和爆裂型归为脊柱损伤的主要四个类型,其中暴裂骨折可以划分为A、B、C、D、E5种亚型。 二、脊髓损伤的分级目前在脊髓损伤分级方面,应用最广泛的就是脊髓损伤水平评分(ASIA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建立在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的评定标准)的基础上经过完善而成,其将损害程度主要划分为以下五个等级,A:保留运动功能,骶区失去知觉,属于完全性损害;B:神经平面以下(含骶段S4、S5)和丧失运动功能,但存在感觉功能,属于不完全性损害;C: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在<3级,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属于不完全性损害;D: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3级,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属于不完全性损害;E:运动、感觉功能均正常,属于正常。ASIA美国脊髓损伤水平评分不仅能够检测脊髓损伤程度,分析损伤对身体状况的影响,还具有体现评估治疗结果的功能。 三、药物治疗脊髓损伤激素在脊柱损伤的药物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之前激素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缺乏对量效的研究。在胸腰椎骨折患者受伤后的8h之内尽快用药,通过大剂量的甲基强的松龙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治疗,先进行15min的静脉滴注(30mg/kg?h),45min后在进行23h的静脉滴注(5.4mg/kg?h),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一旦超过受伤8h后,应避免使用药物治疗,否则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增大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利于患者的治疗。 四、非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对于无后方结构和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只存在单纯压缩性骨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保守的方式进行治疗,目前对于能否通过手术的方式治疗伴有神经损伤的骨折患者方面,不同的学者持不同的观点。一些研究学者研究中采用非手术的方式对35例胸腰椎暴裂骨折且无截瘫的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只有1例患者出现神经恶化的现象,已转移治疗。具体结果如下:1)截瘫的发生率较低;2)治疗前经X线检测发现胸腰椎的损伤程度较为严重,出现残留畸形的现象,但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并没有出现类似的症状;3)非手术治疗的方式具有改善骨畸形的作用,能够促进椎管的塑形[2]。 五、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1.胸腰推骨折后路减压内固定在临床治疗中主要通过内固定器械和后路方式对屈曲拉伸型损伤及骨折脱位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椎弓根后外侧减压治疗,会增大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尤其是在圆锥水平的情况下,损伤的程度最为严重。由于后方椎板切除减压术达不到解除前方压迫的作用,还会使生物力学变得更加不稳定,存在很大的弊端,已不再使用这种治疗方法。通过对比经椎弓根减压及单独后路器械间接减压两种方式的治疗结果,发现二者并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由于无法在直视的情况下减压,治疗过程中会通过B超来确认患者是否还存在前方压迫。 2.前路减压内固定脊柱损伤的内固定、立柱植骨和前路减压等治疗方式形成于90年代,之后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力学是前路固定的基础,主要是对患者运动节段负重位置进行了固定,同后路固定相比,更注重对脊柱负重功能的恢复,因此具有很好的承载能力,优势明显。前路减压的治疗方式的特点是不会对患者的后柱韧带复合结构造成损伤,具体治疗方法是在直视的情况下将产生压力的物体彻底切除,具有扩大椎管的作用,可靠性较强。一些研究学者将42例胸腰椎暴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前路减压内固定及后路椎弓根内固定两种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结果显示前路减压内固定方式能安全高效的减压椎管,但会出现较大的出血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能显著的缓解后突,减压椎管,两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差异,但对于脊柱后突畸形矫正无明显差异[3]。综上所述,手术治疗强腰椎骨折要求医师具备专业的技术,会对血管和脏器产生损伤,容易引起并发症,前路手术的缺点是失血量过多,所以尽量选择后路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在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实际治疗过程中,还要综合考虑医院仪器设备、患者的病情和主治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保证治疗效果,使患者尽快康复。参考文献

TLICS评分可以指导胸腰椎骨折治疗

TLICS评分可以指导胸腰椎骨折治疗 胸腰椎脊柱骨折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如何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治疗方案来对此类骨折进行处置。 新版AO胸腰椎骨折分型(点此阅读新AO分型中文版)对骨折进行了简化,并将患者的神经功能和其他内科合并症等情况纳入了评价体系内,结合了原先AO分型和TLICS分型的优点,但是其目前仍处於临床推广阶段,评分体系尚不完善,因此,目前临床上较为依赖,指导胸腰椎骨折治疗的评分体系仍是TLICS评分。 TLICS评分要求计算三个变量:脊柱骨折形态(压缩1分,爆裂+1分,移位或者旋转3分,脱位4分),神经功能状况(完整0分,神经根损伤2分,脊髓完全损伤2分,脊髓不完全损伤或者马尾神经综合征3分),后方韧带复合体完整性(完整0分,可疑损伤2分,损伤3分),三个变量计分总和超过4分(含4分)推荐手术,而小于4分,则推荐保守治疗。 尽管如此,目前国内完全遵照TLICS评分进行手术和非手术治疗选择的临床医生还是比较少见,丁香园内骨科板块的病例讨论贴中,对TLICS评分为一分或者两分的患者选择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例也比比皆是。 图1:女性,高处坠落伤,L1椎体骨折,神经功能完整。A,侧位是L1骨折,椎体前方高度丢失;B,C,轴位CT提示椎体爆裂性骨折,伴椎板骨折,TLICS评分为:2分(形态)+0分(神经功能)+0分(PLC),选择胸腰支具保守治疗6月,效果良好;D-F,保守治疗6月后,冠状位和轴位CT提示在T12-L1之间有骨桥形成,骨折椎体愈合,椎管内占位吸收;G,最末次随访,影像学提示无局部后凸畸形。

图2:30岁男性,7ft高坠落,神经功能完整。A,前后位X片提示T8骨折;B,矢状位T 像提示PLC完整,无椎管内占位;C,伤后1年,矢状位CT重建;D,E,患者因存在严重的持续腰痛,行后路T5-T7,T9-10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患者术后仅有短暂的背痛改善,但后面仍出现了腰背部疼痛。 图3:42岁男性,摩托测摔伤,神经功能完整,仅有轻度的颈部疼痛。A,矢状位CT提示 T2椎体爆裂性骨折,关节突关节完整;B,轴位CT提示无椎管内压迫;C,矢状位T2像MRI 显示无脊髓压迫;D,矢状位MRI抑脂像提示PLC损伤,TLICS评分2分+2分+0分,总分4分;E,行T1-3固定。 有些顶尖学者认为,TLICS评分对后方韧带复合体完整性过分强调,而忽视了脊柱前,中柱对脊柱稳定的重要性。由此造成的结果是,脊柱后凸畸形很严重,但没有神经症状和后方韧带损伤的病例推荐非手术治疗。尽管目前并没有文献证明脊柱后凸畸形会在远期对患者的功能预后造成影响,但是脊柱后凸畸形对脊柱外形和力线传递仍有潜在影响。 近日,巴西学者Andrei F. Joaquim就TLICS评分指导胸腰椎骨折治疗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相关结论发表与JNS:spine杂志上。 研究者选取2009-2012年在该院就诊的脊柱骨折患者65例,按照TLICS评分标准决定是否需要手术:小于4分的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共37例,组1),大于4分(含)的患者进行手术(共28例,组2),使用AIS评分作为最终的预后评价指标。 在组1中,28例压缩或爆裂性骨折而无神经症状的患者完成了随访,平均年龄44.5岁,随访时间1-36月,其中2例患者(TLICS评分为2分)后期因后背痛和轻度的局部后凸畸形

胸腰椎骨折分型及治疗完整版

胸腰椎骨折分型及治疗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胸腰椎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损伤,其损伤病理机制复杂,不同类型的损伤要求不同的治疗原则与方法。同时,临床众多的治疗方法也各有其较强的适应症。随着医学基础、相关学科及工业技术的发展,脊柱外科领域的许多基本概念、诊断标准、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不断完善。特别是近二十年来,脊柱外科诊断治疗水平的进步十分令人鼓舞,如三维CT、MRI把人体视如透明体,C臂透视机、导航仪、内窥镜、各种脊柱手术工具和内置物的临床应用,使得胸腰椎的外科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然而,在如何准确判断胸腰椎的类型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等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争论。 胸腰椎的分型: Denis 分型:三柱概念的提出,将人们对脊柱的结构及其功能单位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其将胸腰椎分为4 大类: (1)A 类:压缩性; (2)B 类:爆裂性; B 类又分为5 型: (1) 上下终板型; (2) 上终板型; (3) 下终板型; (4) 爆裂旋转型; (5) 爆裂侧屈型。 (3) C 类:安全带; C 类分为线单水平型和双水平型,每型又有骨性损伤和软组织性损伤之分,合为4 型。 (4) D 类:脱位。其中D 类则有3 型: (1) 屈曲旋转脱位; (2) 剪力性脱位; (3) 屈曲牵张性脱位。 McAfee分型:CT 的横断扫描影像使人们能更准确地评价胸腰椎的损伤程度和了解三柱损伤的状况,所以McAfee 等根据胸腰椎的CT 的表现和中柱受力的状况将胸腰椎分为6 大类: (1) 楔形压缩; (2) 稳定性爆裂性; (3) 不稳定性爆裂性; (4) Chance ; (5)屈曲牵张性损伤; 移位性损伤。其中移位性损伤中包括“切片”( slice) 、旋转性脱 位和单纯脱位。 AO分型:90 年代以来,鉴于已有的胸腰椎分类的缺陷,AO 学派和美国骨科权威性机构相继推出自己的分类法。Magerl等以双柱概念为基础,承继AO 学派长骨的32323 制分类,将胸腰椎分为3 类9 组27 型,多达55 种。 主要包括: (1) A 类:椎体压缩类: ①A1 :挤压性; ②A2 :劈裂; ③A3 :爆裂。 (2)B 类:牵张性双柱: ①B1 :韧带为主的后柱损伤; ②B2 :骨性为主的后柱损伤; ③B3 :由前经椎间盘的损伤。 (3) C类:旋转性双柱损伤: ①C1 :A 类伴旋转; ②C2 :B 类伴旋转; ③C3 :旋转2剪切损伤。 Gertzbein代表美国骨科权威性机构提出的分类为3 类9 型,即: (1) A 类:压缩类,包括挤压型(楔形) 、劈裂型(冠状) 、爆裂型(完全爆裂) ; (2) B 类:牵张类,包括后方软组织型(半脱位) 、后方椎弓型(Chance ) 、前方椎 间盘型(伸展滑脱) ; (3) C 类:多方向移位类,包括前后型(脱位) 、侧方型(侧向 剪切) 、旋转型 (旋转脱位) 。 在国内,张光铂等以Denis 分类为基础,着眼于三柱损伤,辅以椎管阻塞的状况对胸腰椎进行归类。饶书城结合目前几种常见的分类将胸腰椎分为5 大类:

胸腰椎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

胸腰椎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 靳安民主任医师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中心 主要内容: 一、胸腰椎骨折分类:Denis分型和Magerl改良AO分型 二、胸腰椎骨折手术参考方法:LCS和TLICS 三、胸腰椎骨折手术入路:前路、后路、前后路 四、微创手术:PVP或PKP和MIPPSO 胸腰椎骨折分类: ●国内外众多学者在胸腰椎骨折分类的研究领域中从不同的角度总结了自己 的经验,提出了各自的系统和见解。由于分类方法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临床疗效评估困难和国内外交流障碍。鉴于短期内还不可能出现被广泛接受的分类系统,因而现有的Denis分类和AO分类仍应是主流的分类方法。 ●Denis分型 ●Magerl改良AO分型 爆裂骨折Denis分型(1983) ●A型:严重的完全纵向垂直应力所致的上/下终板均破裂的骨折 ●B型:不完全纵向垂直或略带前屈应力所致的上终板损伤 ●C型:下终板损伤,作用机制与B型相似,但比B型少见 ●D型:轴向应力伴有旋转暴力 ●E型:轴向应力伴有侧向屈曲 Magerl改良AO分型(1994) ●Magerl等以双柱概念为基础,继承AO学派长骨骨折的3-3-3制分类,将胸 腰椎骨折分为3类9组27型,多大55种。主要包括: ●A类:椎体压缩类:A1:挤压性;A2:劈裂性;A3:爆裂性。 ●B类:牵张性双柱骨折:B1:韧带为主的后柱损伤;B2:骨性为主的后柱损 伤;B3:由前经椎间盘的损伤。 ●C类:旋转性双柱损伤:C1:A类骨折伴旋转;C2:B类骨折伴旋转;C3: 旋转-剪切损伤。 手术适应症 ●Denis 等[1]认为无论有无神经损伤,爆裂骨折均应被列为不稳定性骨折。 ●Mikles 等[2]认为当无神经症状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椎体高度压缩>50%、 后凸Cobb 角>25°或椎管受压超过40%时需手术治疗。

胸腰椎骨折诊疗规范

胸腰椎骨折诊疗规范-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胸腰椎骨折诊疗规范意见初稿 常德市第一中医院脊柱科周明 一、疾病诊断 1、诊断标准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胸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伴或不伴 神经损伤。 (3)辅助检查:X线、CT(三维)、MRI、骨密度。 2、诊断 1、病名:胸腰椎骨折 2、中医辨证分型;早期血瘀气滞型,中期血瘀痹阻型,后期肝肾亏虚型。如:胸腰椎骨折骨折(早期气血瘀阻型)。 3、西医分型:(压缩性骨折型、爆裂性骨折型、安全带骨折型(chance骨折)、骨折脱位型);如: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二、治疗方案 1、保守治疗: (1)适应症:各类稳定性脊柱胸腰段骨折;程度较轻的不稳定骨折不伴有神经损伤者;X线拍片、CT平扫显示椎体高度丢失<1/3,椎管内骨块占位小于30%者;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者。 (2)复位方法:①、过伸牵引下体位复位:患者俯卧硬板床,双手过肩紧握牵引床,两助手站床尾,向上牵引患者双下肢,直至胸腹部离开床面,使脊柱过伸,整复者手掌按压伤椎棘突,使得患者身躯处于过伸位,以利复位。 ②、垫枕法:牵引复位之后,患者仰卧硬板床,伤椎为中心下垫软枕,从5cm开始每日增高1-2cm,至15cm,逐渐加厚,使脊柱过伸,伤椎复位。此法也适用于高龄体质较差者同时不能耐受过伸牵引下体味复位者。 (3):复位后锻炼:①、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在木板床上,用头部、双肘及足跟五点支撑起全身,背部尽力腾空后伸。伤后7-10日可采用此法。②、三点支撑法:在五点支撑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双足支撑用力,使全身腾空后伸。伤后2周可采用此法。③、飞燕点水

胸腰椎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胸腰椎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发表时间:2012-07-12T16:44:32.6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张晓敏[导读] 腰椎骨折直接复位是指沿椎管侧壁直接去除致压的骨折块或将骨折块压向前方,此种复位方法有效但创伤较大且易引起脊髓或神经根损伤。 张晓敏(河南省商丘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河南商丘 476000)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274-01 【摘要】目的总结胸腰椎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2004~2010年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所有患者经详细体格检查及X线片、CT、MRI扫描等获得确诊。结果依据影像学诊断确诊并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结论胸腰椎骨折多伴有椎神经损伤,且造成的神经功能缺失极其严重,所以对其治疗时要十分重视。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神经损伤诊断治疗 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创伤,占所有脊柱外伤的10%~20%[1],其中20%~50%合并有神经损伤。由于胸腰椎解剖位置极其重要,骨折同时多伴有椎神经损伤,且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失极其严重,所以要十分重视。本院2004~2010年诊治胸腰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12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3例,年龄23~57岁,平均37岁。致伤原因:高空坠落、车祸、重物撞击等。合并脊髓损伤: A组5例,其中不全瘫4例,全瘫1例;B组7例,其中不全瘫5例,全瘫2例。 1.2诊治方法 7例保守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脊柱牵引、高压氧等;5例手术治疗(其中Ⅱ型1例,Ⅲ型4例),手术均经脊椎椎板切开减压、神经根探查松解,2例患者同时进行了内固定。 2 结果 12例患者经6个月~3年随访,2例Ⅰ型骨折、6例Ⅱ型骨折脊柱神经损伤症状均部分恢复,小腿后外侧麻木,踝关节跖屈受限,2例Ⅱ型未恢复,半瘫,2例Ⅲ型骨折患者中未恢复,全瘫。 3 诊断 胸腰椎骨折诊断有临床和影像学两种,由于篇幅所限,只讲解影像学诊断: (1)X线检查:一般采用以骨折为中心的正、侧位X线平片,它可显示椎体密度改变、椎体总体形状、椎间隙情况。正位片示椎体呈扁平状,椎体密度增高,椎弓根间距增大, 但椎体骨折片显示不清。侧位片示椎体被压缩呈楔形改变,相邻椎间隙增宽。正常椎体的后缘线在侧位片上可见清楚完整的弧形。 (2)CT扫差:在发现椎体内低密度裂隙缝影、附件骨折、小关节脱位、骨折片突入椎管、椎管狭窄等征象具有优越性; 可多方向行三维重建,因此可在急诊使用。 (3)MRI检查:MRI检查对胸腰椎骨折椎体的骨皮质骨折容易辨认,表现为低信号骨皮质连续性中断,松质骨内骨折线显示不理想仅显示局部信号异常且强度不均椎体附件、骨折处T1WI往往呈低信号或等、低混杂信号,T2WI往往呈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很少见典型矢状骨折线。矢状位MRI示椎体有不同程度的楔形改变。椎体横径增大、椎体后缘线异常的显示 MRI与CT一致,但不如后者直观。MRI 却直观显示了脊髓的异常、硬膜外血肿和椎间盘的状况[2],以及不同程度的韧带损伤。 4 治疗 对于胸椎骨骨折治疗方法根据病情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有以下几种:⑴胸腰椎骨折最先考虑的是保守治疗,首先考虑的是胸腰椎骨折直接复位。腰椎骨折直接复位是指沿椎管侧壁直接去除致压的骨折块或将骨折块压向前方,此种复位方法有效但创伤较大且易引起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直接复位适用于:①伤后时间>4d者;②骨折块移位或旋转明显者;③后纵韧带不完整者。⑵对于脊柱损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恢复脊柱解剖序列,充分给椎管减压和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手术方案的确立应根据脊柱损伤类型、脊髓损伤程度、自身技术力量及设备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3]。⑶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解除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稳定性,防止继发病变的出现及早期功能活动。即使无神经损伤而采取保守治疗的部分患者,亦可继发神经损伤或成角畸形或椎管狭窄。经胸腔侧前方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临床上目前使用也比较广泛。⑷另一种手术治疗方法是: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方法是对传统的后外侧入路手术方法的改良,从一侧关节突进入侧方显露出脊髓和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摘除之。⑸对于个别患者可采用只植骨融合术,但目前专家们对胸腰椎骨折的植骨融合问题看法不一,有人认为骨折治疗的目的是骨折的愈合,同四肢骨折一样,在椎体骨折愈合后即可拆除内固定;而有些人认为在骨折复位的同时辅以植骨一方面可以增强固定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亦可免于拔除内固定,减少再次创伤。 参考文献 [1]姜显杰,张绍东,吴小涛.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11):971-973. [2]袁明远,肖湘生,王晨光等.脊柱爆裂骨折的影像学评价[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9,18:42. [3]丁浩,曹成福,石继祥等.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9):719-7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