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文化的十大生活准则

牛仔文化的十大生活准则
牛仔文化的十大生活准则

牛仔文化的十大生活准则

西部文化是美国独特而影响广泛的文化,不但体现在音乐、体育、文学、教育、社区生活方面,更是一种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西部文化的行为准则与人们熟悉的华尔街金融文化、华盛顿政治文化以及好莱坞明星文化大相径庭,也有别于东部大城市文化。用一个不太合适的比喻来形容的话,西部文化可以说是乡土文化、农牧文化,但从西部文化中孕育出的日常生活行为准则,却是美国社会文化的重要根基之一,也是美国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部文化的行为准则有哪些呢?欧文与斯图克兰在他们合著的《牛仔们的伦理:华尔街可以借鉴的西部行为守则》一书中有详细的解释。欧文是一位成功的华尔街投资人,但他对华尔街投资银行以

及金融大亨们不择手段追逐暴利的行为十分不满。欧文在德克萨斯州生长,深受牛仔文化的熏陶,对西部生活情有独钟,到华尔街工作后,耳闻目睹华尔街的作派行为,痛感华尔街文化与西部文化差距太大,退出华尔街后,遂全力推动西部文化的发扬光大,2005年与斯图克兰合作推出《牛仔们的伦理:华尔街可以借鉴的西部行为守则》一书,这部书将西部行为守则归纳成10个准则,作为西部文化的伦理核心。这10条准则为:

1,勇敢面对每一天;

2,为自己的工作而骄傲;

3,有始有终,完成手中的工作;

4,不逃避责任;

5,要严厉,但又要公平;

6,信守诺言;

7,旗不易帜,忠诚不二;

8,言简意丰;

9,做人要有底线;

10,适可而止,学会划清界限。

欧文为了发扬光大西部文化,不仅到处演讲,还拍摄了一部谈论牛仔伦理的获奖纪录片,怀俄明州已经将这10项伦理准则立法规定为州的行

为守则。

牛仔们的行为准则或伦理,不是法律规定或书面规条,而是人们的传统以及认同,是人们心照不宣的共同生活规范,每个人都自觉遵守这些行为准则及伦理规范,除了上述欧文总结的10项核心准则外,还有其它一些常见生活规范,比如:

不要打听一个人的过去,衡量人的标准是他今天的行为;

不要偷别人的马,一个偷马贼将因此付出生命;

在餐桌前坐下时要将枪取出来;

看管好自己的一切;

不要以无用的话威胁他人;

不要向骑马的人挥手,这样会惊吓到马,点头致意就可以了;

在没有得到别人同意的情况下骑他的马,等于与他的妻子做爱,绝不要打别人马的主意;

作为一个牛仔,沉默是金;

无论你有多么饥渴,首先满足坐骑的需要,在自己吃饭之前,先让马匹吃饱;

抱怨食物不好吃,不如自己当厨师;

不要试图忘恩负义;

牛仔总是帮助他人,即使是陌生人或敌人;

永远保持勇敢,懦夫是不值一钱的;

牛仔总是乐观的,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抱怨是懒人的行为,而牛仔痛恨懒人;

永远不要试图戴别人的帽子;

要热情对待陌生人,有人在屋子外徘徊,即使是仇敌,也要欢迎他们共进晚餐;

给你的敌人一个对抗的机会;

真正的牛仔是温和的;

在朋友需要的时候要出手相助;

工作时喝酒应被立时解雇并列入黑名单;

绝不向没有武器或装备的敌人开枪,开枪前要预先警告,但偷袭的人不适用这条规则;

无论什么理由,绝不向女人开枪;

诚信是绝对的,你的话就是你的承诺,握手比合同更具有约束力。

以上这些规则并没有明文规定,但正如西部文化史学家亚当斯所指出的那样,这些生活规则犹如“君子协定”,到处得到人们的尊重与遵守。

社会生活中的十二条著名法则(精典)

社会生活中的十二条著名法则(精典)一、马太效应 《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们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例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看看我们周围,就可以发现许多马太效应的例子。朋友多的人会借助频繁的交往得到更多的朋友;缺少朋友的人会一直孤独下去。金钱方面更是如此,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一个比别人投资多10倍的人,收益也多10倍。 这是个赢家通吃的社会,善用马太效应,赢家就是你。 对企业经营发展而言,马太效应则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一个领域

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的时候,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的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而若没有实力迅速在某个领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回报。 二、手表定理 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事。记住尼采的话:“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更容易些。” 如果每个人都“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无论成败都可以心安理得。然而,困扰很多人的是:他们被“两只表”弄得无所,心身交瘁,不知自己该信仰哪一个,还有人在环境、他人的压力下,违心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道路,为此而郁郁终生,即使取得了受人瞩目的成就,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 手表定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的管理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

文化生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文化生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文化生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订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 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

文化生活教材分析

文化生活》教材分析及处理建议 桂东一中政治组胡建新 提纲: 一、《文化生活》教材分析 1、《文化生活》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1)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文化生活》是一门什么课程? (2)为什么要设置为什么要增设《文化生活》课程? 2、《文化生活》课标解读 (1)课标呈现方式解读 (2)《文化生活》教学容分析 1)《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2)《文化生活》教材的呈现方式及主要容 3)《文化生活》教材的特点 二、《文化生活》处理建议 1、课程性质与理念 2、《文化生活》基本的教学原则 3、《文化生活》处理策略 4、教学案例分析 5、如何应对《文化生活》对教师的挑战 《文化生活》教材分析及处理建议 一、《文化生活》教材分析 1、《文化生活》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P24 P27

(1)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文化生活》是一门什么课程? 《文化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增设的必修模块,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共同构成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修容。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一起,共同承担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文化生活》以学生置身其中的文化生活为依托,使学生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包括如何进行文化赏析、提高文化修养,理解文化传承、交融和创新的意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道理;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促使学生在当前的文化生活中,努力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信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把握这一思路的要点是:课程所使用的文化概念,以十六大有关文化建设的提法和要求为基本依据;课程所强调的文化的力量,实质上是精神的力量。“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要求,这是课程全部目标设置与实施的核心容。 (2)为什么要增设《文化生活》课程? 《文化生活》容的设置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题: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宁艳梅 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教学目标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服饰变迁和饮食变化的史实。 2.了解近代以来社会习俗的变化。 3.探讨影响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4.感受生活变化里的现代化进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考情分析 (一)考点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3年12考,05年全国II41题) 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3年0考) 3、大众传媒的发展(3年5考,主要以选择题呈现) (二)命题规律 1、重要考点的考查频率较高,主要集中于服饰、 剪辫、礼仪、妇女地位、报刊等。 2、本专题与现实热点的联系主要集中于社会时尚的变化,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时尚变化的规律。 二、复习策略 1.明确一个主题,认识四次变化。近现代的中国社会结构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逐步转型,处于巨变之中,这决定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主题就是“变”。伴随着中国近现代社会结构的四次巨变,中国近现代生活也发生四次变化。 2.把握两个视角。一是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放到整个中国近现代的大背景下去学习;二是从社会生活角度来分析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演进。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决定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近代以来社会政治变革、民主思潮的推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中国的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自然经济的瓦解、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等)决定了社会生活的变迁。 3.考纲解读:掌握三个内容。 (1)掌握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化及其原因. (2)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以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知识梳理 ◆合作探究一:近代以来我国男女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特征? (一)、衣(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近现代男女服饰的变化 ⑴中国服饰的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⑵近代男女服饰的变化: ①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 ②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中西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中山装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

16个著名效应法则

16个著名效应法则 1、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鲇鱼效应 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 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

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当一个组织的工作达到较稳定的状态时,常常意味着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降低,“一团和气”的集体不一定是一个高效率的集体,这时候“鲶鱼效应”将起到很好的“医疗”作用。一个组织中,如果始终有一位“鲶鱼式”的人物,无疑会激活员工队伍,提高工作业绩。 “鲶鱼效应”是企业领导层激发员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企业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把那些富有朝气、思维敏捷的年轻生力军引入职工队伍中甚至管理层,给那些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懒惰员工和官僚带来竞争压力,才能唤起“沙丁鱼”们的生存意识和竞争求胜之心。二是要不断地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管理观念,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市场大潮中搏击风浪,增强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3.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00007 课程性质:公共课 学分:2.0 计划学时:32 适用专业:高职各专业 1.前言 1.1课程定位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院各高职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一门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传 承中国民族精神,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学校教育文化品位和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本课程以 高等职业教育为切入点,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注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 相统一。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文化涵养,丰富校园文化,发挥文化传承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人 文素养。 通过学习本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领略传统文化的魅 力,解读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引领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取向。 学生通过初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基础知识。该课程开设 于第一学期,为后续课程《沟通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实用美学》的学习,打下坚 实的传统文化知识基础。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必备的传统文化素养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旨,以各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围绕“人文精神”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 社会能力,成为有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2.1课程设置的依据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 新的重要途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 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 .

2019年整理--社会交往中的六大著名法则(3)

社会交往中的六大著名法则(3) 三、手表定理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事。记住尼采的话:“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更容易些。”如果每个人都“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无论成败都可以心安理得。然而,困扰很多人的是:他们被“两只表”弄得无所,心身交瘁,不知自己该信仰哪一个,还有人在环境、他人的压力下,违心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道路,为此而郁郁终生,即使取得了受人瞩目的成就,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手表定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的管理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

这个人无所适从。手表定理所指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你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对下列问题作出“是”或“否”的选择: 1. 碰到熟人时我会主动打招呼。 2. 我常主动写信给友人表达思念。 3. 旅行时我常与不相识的人闲谈。 4. 有朋友来访我从内心里感到高兴。 5. 没有引见时我很少主动与陌生人谈话。 6. 我喜欢在群体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7. 我同情弱者。 8. 我喜欢给别人出主意。 9. 我做事总喜欢有人陪。10. 我很容易被朋友说服。11. 我总是很注意自己的仪表。12. 如果约会迟到我会长时间感到不安。13. 我很少与异性交往。14. 我到朋友家做客从不感到不自在。15. 与朋友一起乘公共汽车时我不在乎谁买票。16. 我给朋友写信时常诉说自己最近的烦恼。17. 我常能交上新的知心朋友。18. 我喜欢与有独特之处的人交往。 19. 我觉得随便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是很危险的事。20. 我对发表意见很慎重。第1、2、3、4、6、7、8、9、10、11、12、13、16、17、18题答“是”记1分,答“否”不记分,第5、14、15、19、20题答“否”记1分,答“是”不记分。1~5题分数说明交往的主动性水平,得分高说明交往偏于主动型,得分低则偏于被动型。6~10题得分表示交往的支配性水平,得分高表明交往偏向于领袖型,得分低则偏于依从型。11~15题得分表示交往的规范性程度,高分意味着交往讲究严谨,得分低则交往较为随便。16~20题得分说明交往的开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 课程标准

《英美概况》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代码:107013841 2. 课程中文名称:英美概况 3. 课程英文名称:The Society and Culture of Major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 an Introduction 4. 课程总学时数:32 5. 课程学分数:2 6. 授课对象: 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 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英美概况》是英语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任选课。本课程以英语为媒介,比较系统地向学生阐述世界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如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它是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专业其它语言基础课和在高年级阶段学习英语文学和翻译等课程的基础。本课程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在跨文化语言运用过程中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从而改善学生的跨文化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英语专业学生了解和熟悉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概貌,掌握其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扩大知识面,丰富文化修修养,加深对英语国家语言、文化和文学的理解,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掌握英美两个典型英语语言国家的历史与社会文化背景、民族特点、当前现状及发展前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除掌握有关英美两国的社会基本构成、文化传统、经济科技发展等基本知识外,同时也提高自身对英文社科类书籍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适当向学生推荐一些反映英美国家文化的优

30条经典社会生存法则

学会生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本领。生存是一种技能,它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你生活质量的高低。学会生存,是男男女女最基本的生存要求。如何在人前脱颖而出又八面玲珑呢?30条社会生存经典忠告为您解读生存哲学! 1、自尊、自强、自立是你一生必须要学好的功课,它们是根,是你能够坚持生存下来的唯一道理。想要提高生活的质量,必要的心机和谋生的手段是必须的;要想不被狼吃了,就要练就一身打狼的本事,无论你走到哪里,狼是不敢吃你的。 2、任何时候相信自己、相信爱、相信这个世界,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伤害或见过什么样的丑恶、肮脏、黑暗都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好好地去爱,好好地去生活。 3、世俗的存在是一种硬道理,你只能适应它,你却不能改变它,没有谁可以告诉你它存在的道理,也没有人能告诉你,你可以跟随它、你也可以放弃它,但你不能藐视它。当你适应它的时候,要备份一份本色,保持一份清醒,并学着去原谅这个世界和自己。 4、得罪谁,也不能得罪权势;和谁过意不去,也别和钱过意不去。 5、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也不要想干什么就做,唐突和轻率有一次就已经足够了。 6、不要急于把自己的目光投放到旁人的身上,尽可能得让自己的眼睛能在自己的身上多停留一会,毕竟反省自己比解剖别人更容易一些。 7、遇事不计较是风度,每次都不计较那就是做给别人看的,不是作假就是作秀。同样,忍让第一次叫气度,第二次是宽容,第三次就变成了软弱。 8、感恩不是一件小事,它能净化你的一生。为人要善良,行事要正直,处事要坦荡,前提是:要随行就市。 9、冲出内心看世界,有一种淡定叫波澜不惊,心的平静便是一种高贵和尊严。 10、“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它是一种境界,是一个诗人用自己的生命所诠释出来的境界,不要轻易得去丢弃它。 11、摆脱诱惑,与你的意志无关,它是一门功课,是对生活的一种体验,它包含了思想、精神、智慧、境界、灵魂。最为重要的是不要始终把自己摆在超人的位置上,也不要把自己想得那么脆弱。经受住了,你就完成了这种学业;经受不住,你可以继续去学,这算不上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也不意味着堕落和放纵,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 12、嘴的功能如果超过了耳朵的功能,那是你不知好歹的结果;不要用假话延误了自己的一生,也不要用真话毁了自己的一世。 13、好人和好人是不同的,坏人和坏人也是不同的,这是由人性决定的。所以这个世界除了死人,没有永远的坏人,也没有永远的好人。有时候,朋友的话要听,敌人的话也要听,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设计范例分析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设计范例分析 邯郸市教科所范凤菊 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做出战略性规划。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以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基本上要回答这样三个问题,首先就是明确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第二就是具体方法和途径;第三就是结果和目标达成。 以邯郸外国语学校李艳的《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教学设计为范本进行具体分析说明,供大家进行学习交流和研讨。首先,以单元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可以高屋建瓴地来把握教材,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灵活地分配教学时间。(展示李老师的教学设计)李老师在单元设计中分析了本单元的地位:处于起点的地位,所要解决的是“文化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发现文化现象,感受文化生活,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目的是使学生对“文化”有一个整体的理解,是整个教材展开论述的前提。这样安排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逻辑结构和内容结构: 本单元的逻辑线索:文化现象----(引出)-----文化内涵----(感受)----文化力量,这样整理出来逻辑结构对教学内容就有了很好的理解。 以第二课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为例,围绕新课标要求,(第一步)情景导入:典型案例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步方式方法)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学过的诗歌,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品质和心境;(第三步探究活动)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 【探究】1.文化对塑造人生起什么作用? 2.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3.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什么? 4.怎样理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统一的? 5.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哪里? 学生看书,小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点评补充完成探究。(第四步形成理念)形成基本的文化生活观点:这一课理论知识其实只有三句话-----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五步)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知识技能的训练,加深对文化生活理论观点的理解,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总体把握不错,但是如果让学生观看极具震撼力的一些视频,例如:汶川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应该说一次次的感人的事迹让我们留下了激动的泪水,那么这样的一些精神力量,在这个抗震救灾过程中的体现,我觉得应该把它很好地补充到我们的教材中来。 视频:5月19号,各界群众在三分钟默哀之后,在天安门广场呼喊中国加油,汶川加油,汶川挺住。看后很多人都流下了泪水。还有成龙的《生死不离》中,我们听到了这样的话,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手拉着手,生死不离。那么通过上述的情境,感受这样几句,让人振奋的话语,让学生从中感受一下,它所含有的这种精神的力量,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你能从中感受到精神的

高职小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 [适用专业]小高职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一、课程性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高职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公共课,旨在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民族精神,弘扬优秀历史传统,提高学校教育文化品位和学生人文素养,培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感,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精神,从而培养他们对祖国的情感和爱国情操;帮助他们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要素和传统思维方式,以便帮助他们掌握多种认识方法,这在影响他们的人生、社交和工作态度以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有所裨益。 1.认知目标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基本特征和主体品格有初步的,比较全面,正确的了解。 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伦理、宗教、教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史学和科学技术的文化传统的发展历程有初步的了解。 基本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进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流派和他们的贡献。 能比较准确的叙述最能揭示传统文化特征的最基本的命题,概念。 2.能力目标 能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运用于世纪社会生活,并将思考所得用复合现代测评规范的、感染人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影响周围的人。 3.素质目标 学生树立起爱国情操:掌握多种认识方法,树立良好他们的人生、社交和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在课程专家、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研讨的基础上,依据社会实践要求而设计的。课程总体设计思路上,打破了高等教育人文社科类课程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转变成为以具体知识传统和整体文化精神把握相结合组织教学内容,力求使学生对

饮食文化课程标准

《饮食文化》课程标准 一、前言 1、课程性质与地位 《饮食文化》是依据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开设的,它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课之一,与《餐饮服务与管理》、《宴会设计》等课程一脉相承。一方面,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丰富了知识面和人文素养,为今后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对中国的饮食文化的具体认知和品鉴,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和质量、饮食文化素养,促进德、智、美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本课程还增加了营养学方面的知识,学生结合营养学相关知识会更深刻地理解饮食文化的内涵,同时还可以把营养学相关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当然,对营养学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考取营养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设计思路。本课程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专业需求,以“岗位适用,行业发展”为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目标,以适应当代酒店专业岗位需求的发展与需要。 本课程以理论联系实际、知识点与技能点相结合的设计思路。本课程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掌握和运用所需知识,跨越理论与实际间的鸿沟,以到达融会贯通的水平。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通过营养学的相关知识,了解饮食文化的概念,研究的对象、内

容和方法,研究的现状;了解环境与文化的多元性、饮食文化的发展阶段和食物变迁的原因;了解中国饮食文化区域性;掌握饮食民俗茶饮文化和酒文化中的基本情况。 2、具体目标 2.1知识目标 感知汉族与少数民族的饮食风俗,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精髓,了解饮食文化与营养之间的关系。 2.2技能目标 能从文化的视野解读饮食文化发展的的不同现象,能把内在的文化素养在餐饮服务中体现出来,能对日常生活的饮食从营养学的角度进行简单分析。 2.3素质养成目标 培养学生心灵与佳肴相互交流,使得肠胃和品位相互沟通;具备健康饮食观念,增强人文修养,传承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社会生活中经典的定理

社会生活中的经典定理 目 录 一、 蓝斯登原则 (3) 二、 酒与污水定律 (3) 三、 水桶定律 (4) 四、 蘑菇管理原理 (5) 五、 钱的问题 (6) 六、 奥卡姆剃刀定律 (8) 七、 帕金森定律 (10) 八、 苛希纳定律 (10) 九、 250定律 (11) 十、 达维多定律 (11) 十一、 木桶定律 (11) 十二、 卢维斯定理 (12) 十三、 “不值得”定律 (12) 十四、 墨菲定律 (13) 十五、 二八法则 (16) 十六、 马太效应 (17) 十七、 手表定理 (18) 十八、 彼得原理 (19) 十九、 零和游戏 (21) 二十、 华盛顿合作规律 (23) 二十一、 刺猬理论 (23) 二十二、 鲦鱼效应 (23) 二十三、 雷鲍夫法则 (24) 二十四、 洛伯定理 (24) 二十五、 斯坦纳定理 (25) 二十六、 费斯诺定理 (25) 二十七、 牢骚效应 (25) 二十八、 避雷针效应 (26) 二十九、 氨基酸组合效应 (26) 三十、 米格-25效应 (26) 三十一、 磨合效应 (26) 三十二、 波特定理 (27) 三十三、 蓝斯登定律 (27) 三十四、 吉尔伯特法则 (27)

三十六、 古特雷定理 (28) 三十七、 列文定理 (28) 三十八、 弗洛斯特法则 (28) 三十九、 波克定理 (28) 四十、 韦奇定理 (29) 四十一、 福克兰定律 (29) 四十二、 王安论断 (29) 四十三、 格瑞斯特定理 (30) 四十四、 吉德林法则 (30) 四十五、 沃尔森法则 (30) 四十六、 塔马拉效应 (30) 四十七、 小池定理 (31) 四十八、 赫勒法则 (31) 四十九、 横山法则 (31) 五十、 蝴蝶效应 (31) 五十一、 阿什法则 (32) 五十二、 洛克忠告 (32) 五十三、 热炉法则 (32) 五十四、 柯美雅定律 (32) 五十五、 达维多夫定律 (33) 五十六、 自吃幼崽效应 (33) 五十七、 舍恩定理 (33) 五十八、 吉宁定理 (33) 五十九、 卡贝定理 (34) 六十、 吉普林忠告 (34) 六十一、 史华兹论断 (34) 六十二、 廷克定律 (34) 六十三、 鲁尼恩定律 (35) 六十四、 史密斯原则 (35) 六十五、 阿尔巴德定理 (35) 六十六、 冰淇淋哲学 (35) 六十七、 布里特定理 (36) 六十八、 伯内特定理 (36) 六十九、 拉图尔定律 (36) 七十、 赫斯定律 (36) 七十一、 玛丽法则 (37) 七十二、 弗里施定理 (37) 七十三、 反哺效应 (37) 七十四、 史崔维兹定理 (37) 七十五、 奥狄思法则 (38) 七十六、 居家效应 (38) 七十七、 尼伦伯格原则 (38) 七十八、 比林定律 (38)

(新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解读 一、前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

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二、设计理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

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制定了《标准》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基本理念。

文化生活思维导图2016

文化生活思维导图 '化的礼会作川为什 么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丈化与补会 文化对人的 影响文化彤响人r '尿什5J*祁『“出祜“ E认谓川界改适冊艸 过卅中转化为tna力战?对社会童展产生探刻 够响 史化的内涵 足什么 特点:人去特竹的现除,足-种攒菲*粉神活动 离不川初厕衲型?轴种严品海不川咄神油型 P优反东川了环琢政祁.丽给卩塔济 枚汕亚人的晌 文化9经济政泊 |< +11心砂 丈化Q政沁相".空融]_________________ : 文化号综介国力k f我现:丈优痢韭超碳为氏族凝囉力和创适力 的猱泉.越来眩厲为综件国m的収绘凶盍 、 怎么办:把疋化住检作为皿喘战略任的 农现 特定的乂化坏境 “來源 各种咛似化辭」j 彫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 影响人们的认谀活动实践活~' 抽点 序响人们的认说活动实践沾 动和型继方式 £替移默化:要参加健屣向上的' 丈化活 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张远持久:婴欖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吃观价值观 辱厂 r F富人的粘神肚界 文化塑适人生増强人的梢神力雄 X jf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生活思维导图 民联节日 機表現L 1 ; 文恼产 紙嚥认財民敝北 ,mn^TVL :H 诰,文乳印飙电f 和略 itSfiX :佣 M 熾文化的发 臥促进悄界文化的皴 顛使飢KOOSB 朋文化在巾脱拣XK 洲哗文化创法 世界文化的 多帥 \ 述要It 攵化是民軸戊是世界的 \ _ _________ } 文牝的瓣性与 文北在交流 删中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00007 课程性质:公共课 学分:2.0 计划学时:32 适用专业:高职各专业 1.前言 1.1课程定位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院各高职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一门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民族精神,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学校教育文化品位和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本课程以高等职业教育为切入点,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注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统一。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文化涵养,丰富校园文化,发挥文化传承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学习本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解读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引领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取向。 学生通过初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基础知识。该课程开设于第一学期,为后续课程《沟通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实用美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传统文化知识基础。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必备的传统文化素养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旨,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围绕“人文精神”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引导学

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能力,成为有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2.1课程设置的依据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基础作用。 1.2.2教学容选取依据及项目编排的思路 本课程将传统文化素养培养与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相结合。课程容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职业教育特色和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重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 1.2.3活动设计及课时安排说明 本课程教学中遵循“注重传承、充实底蕴”的原则,精讲多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教与学融为一体。 根据传统文化不同的类别,将教学容由12个教学单元组成,采用“教与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总计32学时。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本课程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精神,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要素和传统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启迪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为总体目标。 2.2具体目标 2.2.1知识目标 (1)熟知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领会中国传统哲学、文学、艺术、、科

生活中的13条著名法则

生活中的13条著名法则 一、"刺猬"法则 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致于被扎。 "刺猬"法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领导者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这样做可以获得下属的尊重。与下属保持心理距离,避免在工作中丧失原则。二、手表定理 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事。记住尼采的话:"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更容易些。" 如果每个人都"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无论成败都可以心安理得。然而,困扰很多人的是:他们被"两只表"弄得无所,心身交瘁,不知自己该信仰哪一个,还有人在环境、他人的压力下,违心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道路,为此而郁郁终生,即使取得了受人瞩目的成就,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 手表定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的管理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这个人无所适从。手表定理所指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你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三、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 四、"热炉"法则 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天条"及规章制度,单位中的任何人触犯了都要受到惩罚。 "热炉"法则形象地阐述了惩处原则:(1)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人的——警告性原则。领导者要经常对下属进行规章制度教育,以警告或劝戒不要触犯规章制度,否则会受到惩处。(2)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灼伤。也就是说只要触犯单位的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3)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即时性原则。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决不拖泥带水,决不能有时间差,以便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4)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公平性原则。 五、赌徒定理 赌徒总是认为他下一把会赢。 六、钱的问题

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归纳

文化生活归纳 一、文化 1、文化的内涵?如何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不是政治,不是经济,不是纯自然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没有阶级性,但有民族性、区域性) 2、文化的特征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但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方面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总:二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⑴人对社会:人越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 ⑵社会对人: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对人全面发展的作用:①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 也不同,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热门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 要的满足,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大,优秀文化对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4、《文化生活》角度谈,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科技?有什么要求? ⑴为什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能够培养人们的民族凝聚力和提高综合国力。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能够促进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④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⑵要求:①要充分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③坚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5、为什么要重视教育事业?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所以要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与培育商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够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二、文化的作用 1、总:卫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