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建筑节能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5年建筑节能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5年建筑节能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5-2020年中国建筑节能行业现状分析与

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报告编号:1590A1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b16236497.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5-2020年中国建筑节能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报告编号:1590A18←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cb16236497.html,/R_NengYuanKuangChan/18/JianZhuJieNengFaZhanXianZh uangFenXiQianJingYuCe.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房间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筑需求量不断攀升,导致建筑能耗所占的比重也不断提高。建筑节能可以在保证室内舒适性的前提下,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使建筑能耗的总水平尽量降低。建筑节能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在我国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建筑节能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建筑节能技术的研发投入,节能效果明显,有效的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了生态环境。2013年,全国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新增节能建筑面积14.4亿平方米,可形成13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全国城镇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88亿平方米,约占城镇民用建筑面积的30%。

2014年4月,国务院出台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当中,明确提出要以建筑为重点,以建筑工业化为核心,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2014年7月,出台的《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在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积极推动以节能环保为特征的绿色建造技术的应用。

目前各部委纷纷出台政策、法规、规划和技术标准推动建筑节能的执行,财政部出台各种补贴、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建筑节能,山西、上海、天津等各地政府出台经济激励政策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随着建筑节能产业利好政策的频频出台,商业建筑、公共建筑及工业建筑节能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2015-2020年中国建筑节能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主要研究分析了建筑节能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并对建筑节能行业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报告首先介绍了建筑节能行业的相关知识及国内外发展环境,并对建筑节能行业运行数据进行了剖析,同时对建筑节能产业链进行了梳理,进而详细分析了建筑节能市场竞争格局及建筑节能行业标杆企业,最后对建筑节能行业发展前景作出预测,给出针对建筑节能行业发展的独家建议和策略。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建筑节能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给客户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具有借鉴意义的发展建议,使其能以更强的能力去参与市场竞争。

《2015-2020年中国建筑节能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的整个研究工作是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是相关建筑节能企业、研究单位、政府等准确、全面、迅速了解建筑节能行业发展动向、制定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专业性报告。

正文目录

第一章建筑节能行业相关概述

1.1 建筑节能的定义及重要性

1.1.1 建筑节能的概念

1.1.2 发展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1.1.3 现代建筑节能的理念

1.1.4 建筑节能的技术保障体系

1.1.5 建筑节能是多环节相配合的系统工程

1.2 建筑节能系统组成

1.2.1 建筑屋面节能系统

1.2.2 建筑门窗保温节能系统

1.2.3 建筑外墙体保温系统

第二章2012-2015年全球建筑节能行业发展分析

2.1 美国

2.1.1 美国建筑节能发展状况

2.1.2 美国政府提出建筑节能计划

2.1.3 美国积极投资建筑节能项目

2.2 欧洲

2.2.1 欧洲出台建筑节能新标准

2.2.2 高新技术助力欧洲建筑节能发展

2.2.3 欧洲建筑能效指令通过审查

2.2.4 欧盟建筑节能支持政策出台

2.2.5 法国积极促进建筑节能发展

2.3 德国

2.3.1 德国政府支持建筑节能发展

2.3.2 德国建筑节能改造计划成果分析

2.3.3 德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概述

2.3.4 德国建筑节能发展经验借鉴

2.4 英国

2.4.1 英国积极推进旧房节能改造

2.4.2 云计算在英国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2.5 日本

2.5.1 日本建筑节能发展状况

2.5.2 日本建筑节能新标准有望出台

2.5.3 日本建筑节能发展目标

第三章中国建筑节能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3.1 经济环境

3.1.1 国际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3.1.2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现状

3.1.3 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3.2 政策环境

3.2.1 节能减排成我国建筑业发展硬指标

3.2.2 我国建筑节能政策发展综述

3.2.3 我国出台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3.2.4 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发布

3.2.5 能源“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建筑节能

3.2.6 新型城镇化对建筑节能的相关要求

3.2.7 国家出台政策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发展

3.2.8 建筑业发展和改革意见出炉

3.3 社会环境

3.3.1 我国建筑节能形势严峻

3.3.2 中国多数建筑未达国际节能标准

3.3.3 建筑节能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

3.3.4 我国建筑节能理念的发展

3.3.5 我国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态势

3.4 技术环境

3.4.1 新能源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3.4.2 建筑节能新技术的应用

3.4.3 绿色智能技术迅速发展

3.4.4 室内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分析

3.4.5 墙体自保温技术的发展

3.4.6 外墙保温隔热技术的发展

第四章2012-2015年中国建筑节能行业发展分析4.1 2012-2015年中国建筑节能行业综合分析

4.1.1 中国建筑节能成就回顾

4.1.2 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现状

4.1.3 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特点

4.1.4 国际合作推动我国建筑节能发展

4.1.5 服务平台助推我国建筑节能发展

4.1.6 我国城镇建筑节能现状分析

4.2 2012-2015年国内外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培育实践分析4.2.1 国内外建筑节能改造市场概述

4.2.2 国外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培育实践分析

4.2.3 我国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培育实践特征

4.2.4 国内外建筑节能市场实践特征比较

4.3 建筑节能设计分析

4.3.1 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性

4.3.2 建筑整体及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

4.3.3 建筑节能设计存在的问题

4.3.4 建筑节能设计的思路

4.3.5 建筑节能设计的措施

4.4 中国建筑节能发展存在的问题

4.4.1 发展水平低

4.4.2 建筑节能改造难度大

4.4.3 缺乏长期积极性

4.4.4 缺乏整体视角

4.4.5 政策支持力度亟待加强

4.4.6 建筑节能工作存在的误区

4.5 中国建筑节能发展对策

4.5.1 中国建筑节能产业的发展建议

4.5.2 推动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政策建议

4.5.3 我国建筑节能产业的发展策略

4.5.4 促进建筑节能产业良性发展的模式

4.5.5 我国建筑节能的创新发展路径

4.5.6 我国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4.5.7 实现我国建筑节能目标的具体措施

4.5.8 促进建筑节能发展的技术建议

第五章2012-2015年中国公共建筑节能发展分析

5.1 2012-2015年公共建筑节能综合分析

5.1.1 我国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现状

5.1.2 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发展现状

5.1.3 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管理现状

5.1.4 公共建筑节能是我国建筑节能的重点领域

5.1.5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技术分析

5.1.6 公共建筑节能EMC融资模式分析

5.1.7 冷冻站节能对城市公共建筑节能发展至关重要

5.1.8 能源管理系统在高校建筑节能中的发展

5.2 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节能分析

5.2.1 公共建筑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

5.2.2 公共建筑空调节能设计思路分析

5.2.3 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节能的基本措施

5.2.4 改善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节能的措施

5.3 公共建筑节能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5.3.1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5.3.2 国内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临的挑战

5.3.3 我国公共建筑节能发展建议

5.3.4 大型公共建筑系统节能管理对策

5.3.5 建立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

5.3.6 解决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核心问题的对策5.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对策

5.4.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

5.4.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要点

5.4.3 公共建筑节能总体规划设计

5.4.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措施

5.5 公共建筑节能发展前景预测

5.5.1 公共建筑节能发展空间广阔

5.5.2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潜力分析

5.5.3 我国公共建筑节能的发展目标

第六章2012-2015年中国民用建筑节能发展分析6.1 民用建筑节能发展概述

6.1.1 民用建筑节能的概念

6.1.2 民用建筑节能成我国节能重点

6.1.3 民用建筑节能应用分析

6.2 民用建筑节能技术发展分析

6.2.1 民用建筑节能技术发展概述

6.2.2 民用建筑节能的施工及设计技术

6.2.3 民用建筑节能新技术的应用

6.2.4 小区住宅建筑节能技术发展分析

6.2.5 民用建筑节能的技术措施

6.2.6 民用建筑节能技术发展趋势分析6.3 中国主要地区民用建筑节能政策

6.3.1 广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6.3.2 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办法

6.3.3 山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6.4 民用建筑节能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6.4.1 民用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6.4.2 民用建筑节能的对策

6.4.3 民用建筑主要结构的节能措施

6.4.4 民用建筑节能的设计思路

第七章2012-2015年智能建筑节能分析7.1 2012-2015年智能建筑节能发展综述

7.1.1 智能建筑节能成世界发展潮流

7.1.2 智能建筑节能现状概述

7.1.3 智能建筑节能市场竞争激烈

7.1.4 节能成智能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

7.1.5 智能建筑安防系统节能潜力巨大7.2 楼宇自控系统节能模式分析

7.2.1 楼宇自控系统节能技术实施要点

7.2.2 空调设备的节能控制

7.2.3 智能照明的节能控制

7.2.4 楼宇自控系统节能控制策略

7.3 智能建筑节能策略分析

7.3.1 智能建筑的节能对策

7.3.2 智能建筑节能应坚持规划及原则

7.3.3 智能控制系统节能思路分析

7.3.4 智能建筑节能的具体措施

7.3.5 智能建筑绿色节能发展对策

第八章2012-2015年可再生能源建筑发展分析

8.1 2012-2015年可再生能源建筑综合分析

8.1.1 可再生能源建筑发展的必要性

8.1.2 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发展历程

8.1.3 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状况分析

8.1.4 中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发展面临的问题

8.2 可再生能源建筑政策环境分析

8.2.1 国家发布新政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8.2.2 集中连片可再生能源建筑获政策重点支持

8.2.3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实施

8.2.4 新政利好太阳能光伏建筑的发展

8.3 2012-2015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发展状况

8.3.1 201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成效显著

8.3.2 201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发展分析

8.3.3 2014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发展状况

8.3.4 2015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发展形势

8.4 2012-2015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区域发展分析

8.4.1 上海市

8.4.2 广西省

8.4.3 安徽省

8.4.4 山东省

8.4.5 吉林省

8.5 可再生能源建筑前景预测

8.5.1 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仍将快速发展

8.5.2 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发展目标

8.5.3 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预测

8.5.4 可再生能源建筑未来发展路径分析

第九章2012-2015年中国主要地区建筑节能发展分析9.1 北京市

9.1.1 发展回顾

9.1.2 发展现状

9.1.3 存在问题

9.1.4 建筑节能潜力

9.1.5 发展规划

9.2 上海市

9.2.1 发展回顾

9.2.2 运行现状

9.2.3 主要问题

9.2.4 面临形势

9.2.5 发展规划

9.3 江苏省

9.3.1 发展回顾9.3.2 发展现状9.3.3 存在问题9.3.4 发展规划9.4 广东省

9.4.1 发展回顾9.4.2 存在问题9.4.3 面临形势9.4.4 发展规划9.5 福建省

9.5.1 发展回顾9.5.2 主要问题9.5.3 面临形势9.5.4 发展规划9.6 河北省

9.6.1 发展回顾9.6.2 运行现状9.6.3 存在问题9.6.4 面临形势9.6.5 发展规划9.7 河南省

9.7.1 基本情况

9.7.2 发展回顾

9.7.3 发展现状

9.7.4 存在问题9.7.5 面临机遇9.7.6 发展规划9.8 山东省

9.8.1 发展回顾9.8.2 发展现状9.8.3 面临形势9.8.4 发展规划9.9 安徽省

9.9.1 发展回顾9.9.2 发展现状9.9.3 存在问题9.9.4 面临形势9.9.5 发展规划9.10 贵州省

9.10.1 发展回顾9.10.2 发展现状9.10.3 存在问题9.10.4 面临形势9.10.5 发展规划9.11 内蒙古自治区9.11.1 发展综述

9.11.2 存在问题

9.11.3 面临形势

9.11.4 发展规划

第十章2012-2015年建筑节能材料行业发展分析10.1 2012-2015年建筑节能材料行业发展综述

10.1.1 建筑节能材料相关概述

10.1.2 发展建筑节能材料的意义

10.1.3 我国建筑节能材料行业发展现状

10.1.4 建筑节能新材料行业面临政策机遇

10.1.5 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分析

10.2 建筑保温材料

10.2.1 国外建筑节能保温材料发展经验借鉴

10.2.2 中国建筑节能保温材料行业发展状况

10.2.3 保温材料成建筑节能材料发展重点

10.2.4 我国各地积极推动建筑保温材料行业发展

10.2.5 有机保温材料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

10.3 建筑节能涂料

10.3.1 我国建筑节能涂料行业发展步伐加快

10.3.2 中国建筑节能涂料行业现状分析

10.3.3 建筑节能涂料行业面临的障碍

10.3.4 推动建筑节能涂料市场发展的建议

10.3.5 耐高温建筑节能涂料市场前景看好

10.4 建筑节能材料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10.4.1 建筑节能新材料市场空间广阔

10.4.2 建筑节能新型材料的发展趋势

10.4.3 我国建筑节能材料的发展方向

10.4.4 建筑节能领域相变材料应用潜力巨大

第十一章2012-2015年建筑节能产品发展分析

11.1 节能门窗

11.1.1 发展节能窗行业的必要性

11.1.2 节能门窗产业发展现状

11.1.3 我国门窗节能标准大幅提高

11.1.4 建筑节能门窗市场面临发展机遇

11.1.5 节能门窗行业亟需技术创新

11.2 节能玻璃

11.2.1 我国节能玻璃产业发展状况

11.2.2 节能玻璃行业发展态势良好

11.2.3 新型节能玻璃有效降低建筑门窗能耗

11.2.4 我国节能玻璃产业面临政策机遇

11.2.5 国内Low-e玻璃市场普及率低

11.2.6 Low-e玻璃市场的传播策略

11.3 节能建筑幕墙

11.3.1 节能建筑幕墙兴起

11.3.2 我国建筑节能幕墙行业发展现状

11.3.3 建筑节能推动新型环保玻璃幕墙发展

11.3.4 玻璃幕墙节能技术分析

11.3.5 建筑玻璃幕墙节能关键技术分析

11.3.6 生态技术助力玻璃幕墙实现节能

第十二章2012-2015年建筑节能行业重点企业财务状况分析12.1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12.1.1 企业发展概况

12.1.2 企业核心竞争力

12.1.3 经营效益分析

12.1.4 业务经营分析

12.1.5 财务状况分析

12.1.6 未来前景展望

12.2 上海延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2.2.1 企业发展概况

12.2.2 企业核心竞争力

12.2.3 经营效益分析

12.2.4 业务经营分析

12.2.5 财务状况分析

12.2.6 未来前景展望

12.3 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12.3.1 企业发展概况

12.3.2 企业核心竞争力

12.3.3 经营效益分析

12.3.4 业务经营分析

12.3.5 财务状况分析

12.3.6 未来前景展望

12.4 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4.1 企业发展概况

12.4.2 企业核心竞争力

12.4.3 经营效益分析

12.4.4 业务经营分析

12.4.5 财务状况分析

12.4.6 未来前景展望

12.5 中航三鑫股份有限公司

12.5.1 企业发展概况

12.5.2 企业核心竞争力

12.5.3 经营效益分析

12.5.4 业务经营分析

12.5.5 财务状况分析

12.5.6 未来前景展望

12.6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6.1 企业发展概况

12.6.2 企业核心竞争力

12.6.3 经营效益分析

12.6.4 业务经营分析

12.6.5 财务状况分析

12.6.6 未来前景展望

12.7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12.7.1 企业发展概况

12.7.2 企业核心竞争力

12.7.3 经营效益分析

12.7.4 业务经营分析

12.7.5 财务状况分析

12.7.6 未来前景展望

12.8 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12.8.1 企业发展概况

12.8.2 企业核心竞争力

12.8.3 经营效益分析

12.8.4 业务经营分析

12.8.5 财务状况分析

12.8.6 未来前景展望

12.9 上市公司财务比较分析

12.9.1 盈利能力分析

12.9.2 成长能力分析

12.9.3 营运能力分析

12.9.4 偿债能力分析

第十三章建筑节能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13.1 建筑节能行业投资分析

13.1.1 新政出台对建筑节能行业投资的影响

13.1.2 建筑节能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

13.1.3 公共建筑节能行业面临投资机遇

13.1.4 建筑节能材料市场迎来投资良机

13.1.5 建筑节能行业的投资风险

13.1.6 建筑节能短期投资成本较高

13.2 中国建筑节能行业前景预测

13.2.1 中国建筑节能行业前景广阔

13.2.2 既有建筑改造将成建筑节能发展重点

13.2.3 我国建筑节能产业未来产值预测

13.2.4 2016-2020年中国建筑节能行业预测分析

附录

附录一: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

附录二: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附录三: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指南

附录四: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

附录五:关于推进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实施意见

附录六: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暂行办法

附录七:关于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通知

附录八:关于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政策及调整资金分配管理方式的通知

附录九: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

图表目录

图表2014-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图表2014-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2014-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累计同比)

图表2014-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情况(月度同比)

图表2014-2015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跌情况(月度同比)

图表2014-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图表2014-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图表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的推进建筑节能十八项制度

图表绿色建筑的“四节一环保”潜力

图表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消耗的比重

图表写字楼能耗分布

图表星级酒店能耗分布

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

浅谈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 1 概述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动脉。目前,全世界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能源问题将成为本世纪的热门话题,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使建筑尽可能少地消耗不可再生资源,降低对外界环境的污染,并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与自然和谐的工作及生活空间。 2 我国建筑节能的基本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化,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相应地对建筑物服务水平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随之对建筑面积及建筑室内环境的舒适性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建筑物面积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们对室内环境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意味着采暖、空调、家电等建筑能耗系统和设备将得到大范围的普及和应用,相应的能源消费将大幅度提升。我国节能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能源浪费又十分严重。如我国的建筑采暖耗热量:外墙大体上为气候条件接近的发达国家的4~5倍,屋顶为2.5~5.5倍,外窗为1.5~2.2倍;门窗透气性为3~6倍;总耗能是3~4倍。如果听任高耗能建筑大行其道,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将远远超过我国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国家的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这种浪费型需求,从而不得不组织大规模的旧房节能改造,将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另外,每年新建和改建的几千万栋建筑要消耗掉几十亿吨林木、

砖石和矿物材料,造成森林的过度砍伐,材料资源的大量开采,带来土地的破坏,植被的退化,物种的减少和自然环境的恶化。 3 建筑节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可行、经济上合理、自然环境和社会都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有效、合理地使用能源。节能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是少用能源,节能的核心是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而建筑节能则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减轻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调整房地产业结构和转变建筑业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与工作环境,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是节约能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环节;是探索解决建设行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根本途径;是改造和提升传统建筑业、建材业,实现建设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工作。 建筑节能是建筑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节能的领域的组成部分。世界平均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37%,其中,包括采暖、通风、空调、照明在内的民生能耗又占能耗的80%以上。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25%,且由于近年来住宅建筑迅速增多,年增长率高达15%。而我国采暖空调标准远低于国际水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特别是采暖空调能耗,呈增长趋势。那么,节能建筑有哪

浅析中国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现状

浅析中国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现状 【摘要】建筑能耗是我国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建筑的快速发展,建筑能耗越来越受到我国领导的关注,目前,有关中国建筑节能以及相关的节能技术的发展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为了对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有更多的了解,并促进其快速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建筑节能的定义、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具体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等三方面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节能;发展现状;节能门窗 0.前言 由于我国经济一直没有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中改变出来,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高污染、高能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能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而且建筑能耗占我国能源消耗的大部分,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能耗将会以更快的增长方式变化。因此,大力发展建筑节能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建筑节能的定义 建筑节能的定义分为狭义和广义之说,狭义的建筑节能指的是在建筑物正常使用期限内,为了达到降低能源消耗、减轻环境负荷,使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的目的,从而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并尽可能的使建筑设备的能效系数得到提高,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物外围结构的能量损失,在既保证建筑功能和要求的前提下,又能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广义的建筑节能指的是在从建筑材料的开采、生产、运输直到建筑寿命期终止这一过程中,保证每个环节上都能充分利用能源材料,并提高其利用率,从而既保证了建筑的功能和要求,又达到了降低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的目的。 目前,被普遍认可的定义为在进行建筑物的建造的全过程中,不仅要合理的使用能源,降低能耗,有效的提高能源利用率,而且还要提高建筑的舒适性,保证生活和工作的质量。 同样,建筑能耗,被大家普遍接受的定义为在建筑正常使用期限内,所消耗的能耗均是为了维持建筑的正常功能。 2.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 2.1我国建筑能耗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由于人口过多,人均能源占有量偏低、国民生产总值能耗过高。近些年,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能耗增长速度急剧变快,其具体原因如下:首先,房屋建筑的数量不

建筑垃圾现状及处理办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旧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开发建设、房地产崛起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大力发展等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我们在致力于解决“垃圾围城”问题时,将注意力投向了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却在无意之中忽略了建筑垃圾。事实上,目前建筑垃圾的处置方式,主要是露天堆放或者简单的填埋,处理方式落后。随着建筑垃圾产生量逐年增长,这种处置方式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污染了土壤、大气、地下水,使得环境问题更为突出。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与相应配套政策支持,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率非常低,再利用率还不足5%,而发达国家的建筑垃圾再利用率超过90%。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产业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时,城市建设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压力下对材料的需求急剧增加,回收循环利用建筑垃圾将成为一种趋势。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也是降低运输和处置成本、节约填埋空间、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要措施。近年来,我国虽然已经有部分企业涉足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但是企业数量少,力量薄弱,没有合法的建筑垃圾收集与消纳权,企业用地得不到规划许可,缺乏产品质量标准,再生产品的市场认知度低。无论是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环保的角度,推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废混凝土块、废沥青混凝土块以及施工过程中散落的砂浆、混凝土、碎砖渣、金属和木材等。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相伴产生的建筑垃圾日益增多,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城市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据估计我国每年城市产出垃圾约为60 亿t,

其中建筑垃圾为24 亿t 左右,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40%[3]。每万吨建筑垃圾约占用填埋场 1 亩的土地,不仅大大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生态环境也造成明显影响。面对严峻的建筑垃圾围城局面,如何合理控制建筑垃圾已成为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建筑垃圾产生量不会无限制增长,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将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抛物线趋势。目前国内外有不少关于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研究,国内大部分关注环境污染指标(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国外除了关注城市固体废弃物外,还研究了有关家庭生活垃圾产生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等方面内容,但国内外都较少关注数量庞大的建筑垃圾。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处置建筑垃圾的方式一般是送到城市郊外或者农村,露天堆放或者填埋。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建筑垃圾不断增加。有研究显示,过去50年,中国至少生产了300亿立方米的黏土砖制品,未来50年大都将转化为建筑固体废弃物;中国现有500亿平方米建筑,未来100年大都将转化为建筑固体废弃物[4]。根据住建部统计年鉴,2000年,全国总施工面积为160 141万平方米,2009年为588 594万平方米,10年间,年均增长率为7.3%。有研究表明,1 000平方米的建筑施工面积平均产生550吨建筑垃圾。 以湖南省为例,通过调研发现,在省城长沙市仅有两家以建筑垃圾为原料生产再生砖的企业。其中一家已经断断续续坚持运作10年,

绿色节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标准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绿色节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现 状(标准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绿色节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标准版) [摘要]本文章从正反两方面阐述绿色节能建筑在地域成功失败的原因以及决定因素,同时也简单介绍了五种较为普遍的绿色设计和高新科技在其中的应用,将关键定义在了环境的差异、经济的差距以及人文环境的差别等几个关键环节。通过研究分析找出了绿色节能建筑在普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发展的瓶颈,同时根据我国现有国情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促进和推动绿色节能建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为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关键词]绿色节能建筑发展解决方案 一、绿色节能建筑在我国的普及应用实际情况 1.在普及应用方面的差异 (1)南北差异。建筑节能工作在20年前从北方采暖居住建筑启动,是由于当时采暖能耗占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而居住建筑相对又

不很复杂。但是,时至今日,随着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改善建筑热环境的要求日益迫切,热天空调、冷天取暖用能正在高速增长,在建筑能耗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特别是这些地区的建筑制冷和采暖用能支出一开始就由居民负担,不存在北方早已形成的采暖“当然是公共福利”的习惯势力,因此,南方地区建筑节能的效益可以从个人经济利益上反映出来,因此南强北弱的经济形势造成建筑节能推进的速度在南方要比北方快得多。 同时南北在节能建筑设计方面在采光、保暖、气候考虑、生活习惯等各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建筑施工难度和投资方面也有了很大的不同。 (2)农村与城市的差异。由于农村环境同城市的不同,加之经济实力和国家投入的差距,城市的节能手法比较多,但偏重于节能材料和智能化系统的使用,同时加入了很多高科技产品的大力支持。而农村产业结构简单,人们的节能意识不高,只是采用多年来的经验减少浪费,而对于修建节能式建筑兴趣不大。由于用能密度低,输送成本高,常规商品能源的成本比城市高,因此农村能源应采取与城市完全

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建筑行业的大发展,建筑工程领域对于建筑工程技术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希望借助先进的工程技术不断提高工程质量与效率,保证工程的安全性。近几年,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先进的工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建筑工程领域的效益,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阻碍了技术工程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1建筑工程技术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企业自身调节能力不断增强,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的管理理念不断优化,建筑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逐渐步入管理现代化阶段。建筑经营管理包括对于建筑项目过程全方位的管控,建筑工程技术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影响着企业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提高建筑工程技术水平也越来越得到建筑企业的重视,逐渐上升成为营销到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核心地位。不断推动建筑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成为了建筑行业的普遍诉求。建筑工程技术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1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

安全性是建筑工程的基础问题,要保障建筑各个方面符合国家的各项规定,保证工程质量。因此,安全性成为了工程技术最先需要保证的问题,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程序不断科学化,建筑材料的制作与选择也更加丰富。在整个建筑项目工程中,工程技术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项目工程会受到气候天气影响、地形地势限制、建筑规模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先进技术所发挥的保障安全性作用至关重要,通过质量检测、科学施工等环节保障项目的安全。 1.2影响建筑工程的效率 工程技术的提高,将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由于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求不同部门、不同工种的共同协作,工程技术的提高将为协作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建筑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资源浪费;不断完善建筑工程设备,提高项目建设效率;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建筑工程技术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工程发展飞速,行业竞争激烈,建筑行业对建筑工程技术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了飞跃。比如在接地设计技术、抗震技术、防渗漏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得到了质的提高,结合具体的地形地势、气候天气等施工条件等因素制定选取不同而处理方案,推动着项目工程施工

浅谈建筑节能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浅谈建筑节能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建筑节能我国现状发展前景 论文摘要:近二三十年来,在世界建筑发展的大潮流中,人们可以明显看出,建筑节能是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热点,是建筑技术进步的一个重大标志,也是建筑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环节。各发达国家为此已经进行了长久的努力,井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建筑节能情况的分析并总结我国近20年来的建筑节能工作的进展,进而提出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前景。 前言 一些国家在其发展的长过程中,曾经无节制地使用能源,但到了本世纪七八十年代,先是石油大幅度涨价,遭受到能源危机的严重打击,由此掀起了节能的高潮;接着又发现地球大气环境正在因此加剧破坏,人们这才痛苦地了解到,工业化给人们带来舒适和欢乐的同时,还在给人类带来苦果。这个环境问题不仅是工业污染造成的,高耗能建筑也正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建筑用能数量巨大,以及其对环境的重大影响,建筑节能事业就在世界上蓬勃兴起,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建筑节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㈠建筑节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能源的发展,要能源提供动力。八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1l.8%,而一次商品能源平均年增长才3.6%,今后能源生产的增长速度还将长期滞后于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由此可见,能源短缺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根本性的制约因素,国家经济要发展,就非依赖于节能不可。从能源资源条件看,我国煤炭和水力资源比较丰富,但煤炭的经济可采储量和可开发的水电量按人均水平,均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至于石油和天然气就更少了。如果我们继续不断挥霍自然资源,竭泽而渔,势必贻患子孙。为了后代可持续利用国家的能源储藏,我们现在就必须节约能源。 ㈡建筑节能是减轻大气污染的需要 近十几年来,世界上越来越关心燃烧矿物燃料所产生的污染问题,各发达国家的节能政策,也是以减少燃料燃烧的排放物为明确的目标。其原因是,人们已经认识到,所排放的颗粒物以及碳和氮的氧化物会危害人体健康,并造成环境酸化,而造成的二氧化碳积累,将导致地球气候产生重大变化。如水旱灾害更加频繁和猛烈,海平面升高使一些岛国被淹没,飓风愈加凶猛并向高纬度扩展,大量物种迅速灭绝等等,从而使人类生存面临重大危机。特别是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4左右,

2017年建筑垃圾数据

2017年我国建筑垃圾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建筑垃圾指人们在从事拆迁、建设、装修、修缮等建筑业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渣土、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石及其他废弃物的统称。 这些材料对于建筑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但却是在建筑的过程中产生的物质,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工程项目建设,正因为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所以其环节的考虑是更重要的。 2017 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为213954 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略有回升。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1.72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 4.2%。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情况看,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311629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增速比1-11 月份回落0.5 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19093 亿元,增长6.2%,增速与1-11 月份持平。 2007-2017年我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走势图 按照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建筑为50~100年。“十一五”期间,中国共有46亿平方米建筑被拆除,其中20亿平方米建筑在拆除时寿命小于40年。

2017年我国建筑拆除面积在4.69亿平方米左右,按照每平方米拆除费用1000元人民币计算,建筑拆除要花费4600亿元人民币。 2012-2017年我国建筑拆除面积走势图 2017年建筑垃圾的产生量19.3亿吨,每吨建筑垃圾的运输与处置费用按照35元计算,2017年我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规模达到了675.5亿元。 2012-2017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目前,随着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的日渐成熟与规范,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已经在全国各地投入使用生产,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大量原材料,中国移动式破碎筛分设备市场格局势必会呈现突破式的快速行进。 移动式破碎筛分设备在建筑垃圾处理领域的作用日益突出,大多数建筑垃圾经过破碎筛分处理完的骨料,可被再次应用于公路建设、房地产项目、城市化建设、园林建设等领域,具有较高的经济利用价值。

分析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对策论文

分析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化建设的大力发展,能源的过度使用问题已不容小觑,节约能源已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节能控制和环保建设已成为建筑业在进行工程建筑时,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本文将简单阐述目前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节能对策。 关键词:建筑节能;现状;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strong, energy of excessive use of problem has not to be underestimated, save energy by everybody has wide concern, saving energy contro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construction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problem of first consideration. 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briefly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of the building at present in our country,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of energy saving. keywords: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the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我国目前建筑节能的现状 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起步较晚,目前建筑节能工作还处于初级

中国智能建筑行业近年发展情况和发展趋势分析

目录 CONTENTS 第一篇:建筑行业面临转型智能建筑三个发展方向凸显------------------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向一:“互联网+”催生智能化建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向二:现代化建筑工业转型3D打印是绝对不能缺席的“狠”角色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向三:无人机、机器人开启建筑自动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篇: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被看好市场发展以节能环保为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篇:智能建筑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篇:房地产快速发展分析智能建筑行业助城镇化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篇: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篇:智能建筑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发展局面处于混乱------------------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系统集成商的水平不高。------------------------------------------------------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缺乏原创产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篇:我国智能建筑市场规模大约为4000亿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篇:智能建筑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发展竞争大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篇:建筑行业面临转型智能建筑三个发展方向凸显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智能建筑作为实现智慧城市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包含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目前,中国建筑行业将面临三大转型方向。 方向一:“互联网+”催生智能化建筑 在“互联网+”浪潮下,建筑行业出现一个新词——智能建筑。只有两张床大小的迷你卧室,电钮一按自动转换成一间智能办公室;房屋墙体开裂了,涂上纳米“创可贴”,裂缝即强劲弥合……拥抱互联网的建筑,就是这么的“潮”! 随着信息化技术和水平的提升,BIM(建筑信息模型)、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技术、云计算等,都可以打破传统发展模式。而这些技术手段都是通过“互联网”实现,进而作用于建筑行业,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嫁接“互联网+”是智能建筑发展的热门趋势。智慧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而“互联网+”理念的植入,为“智慧建筑”大厦的构建提供了无限可能。因此,智能建筑是建筑行业未来的必定趋势,从国家层面到各地,均已把智慧建筑纳入智慧城市建设的高度予以重点推广。目前,我国智慧建筑市场产值已超过千亿元,并且正以每年20%-30%

建筑节能现状与趋势调研分析

建筑节能现状与趋势调研分析 摘要:在“十二五”发展期间,虽然我国建筑节能上面的效果取得比较明显,但是 从耗能的角度上看,还是在持续的上涨。据国家部门统计,我国目前建筑能耗已 经占到社会总能耗的33%,可以折算成11亿t标准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能耗占能源总消费量比例最终将上升至35%左右。目前,我国处于建设 鼎旺期,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97% 以上是高能耗建筑。以如此建设增速,如果不注重建筑节能设计与实施,将直接 加剧能源危机。本文主要分析中国建筑节能的现状,从而找出建筑节能中产生的 问题,以便给出最为合理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国建筑节能;现状 引言 建筑节能,一开始的定义是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损耗,但是目前普遍比较接受 的是增强建筑中能量的运用率,换句话说既要保持建筑的舒适度,也要保证能源 的合理运用,以此争抢能源的充分利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节能也有了 全范围的介绍,在建筑物初始设计、建设和使用的中,都需要按照建筑节能的标 准以及政策,确保在材料、器具和产品上面选用的都是节能的材料,只有这样才 能增强建筑物隔热、抵寒、气密性等上面确保能源的运用,从而达到节能的效用。 1 中国建筑节能现状分析 1.1 建筑使用的寿命比实际使用的期限小,这也造成资源上的浪费 在中国,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实际使用的时间有特定的规定,比方说普通的 居住房的时间为50年,比较特殊的建筑为100年,然而,由于一些外在原因的 影响,在20世纪70、80年代城市拆迁房屋的比例居高不下,据统计,这些拆迁 的房屋平均使用的期限都在30年。在一些欧美国家,其房屋使用的年限以及建 筑规范都是和我国类似,但是在使用寿命上要比我国高很多,比方说美国建筑的 年限是80年、法国建筑的年限是85年、英国的建筑年限高达125年。我国建筑 使用的寿命短,且大规模的拆迁导致资源、能源和建筑垃圾上面的浪费。 1.2 住宅产业化的进程缓慢 资源的消耗比较大住宅产业化的进程比较慢,住宅的施工方式主要采取的是 手工现场操作,且建设的模式也比较粗放,因此,在能源上面消耗比较高。通常 状况下,中国住宅建设使用的钢量预计每一个平方消耗55kg,这和欧美的国家相 比高出10~25%,水泥预计每平方消耗221.5kg,相比而言还是高出80kg的量。在卫生洁具消耗水量上面也要高达30%。现在市场上提供比较多的是毛坯房,这些 建筑还需要二次多次的装修,这些装修所需要的费用是相当惊人的,据了解,一 般情况下二次装修所产生的水泥废弃物重量可以达到120万t,可以资源浪费之大,经济损失之严重。 1.3 北方建筑取暖的耗能比较高 北方地区建筑物的要求都需要能够采暖,但是取暖的材料所消耗的能量比较高,据统计,取暖材料所占社会耗能的1/4,可以说是建筑节能重点关注的对象。大多数的情况下建筑物要采取取暖的功效,就需要有专门的保温隔热的材料,且 对于材料的性能上面要求比较高。在中国北方冬天和夏天的时候温度比较极端, 因此,对于制冷和制热的要求会比较高,且消耗的能量也比普通的地区要高出50%。所以,北方的建筑需要在节能上面有所改进,只有提升供暖供热的体系, 比方说利用地热,才能推动整个北部地区建筑节能。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行业调研市场分析报告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行业调研市场分析报告 行业调研及投资分析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行业调研市场分析报告目录 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 第二章行业发展概况 第三章区域内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四章重点企业调研分析 第五章重点投资项目分析 第六章总结及展望

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 一、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 (一)中国制造2025 高质量发展是投入产出效率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发展。高质量 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不断提高劳动、资本、土地、资源、环境等要素 的投入产出效率和微观主体的经济效益,并表现为企业利润、职工收入、国家税收的持续增加和劳动就业不断扩大。 (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大力推进能效提升,加快实现节约发展”是《工业绿色发展规 划(2016-2020年)》十大重点任务之首。工业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工业能效提升是实现“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目标的关键所在,是推进能源消费革命的主要 方向,是促进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重要途径,对加快推动工业 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先进适用清洁生 产技术工艺及装备基本普及,钢铁、水泥、造纸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 水平显著提高,工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 明显下降,高风险污染物排放大幅削减。 (三)xxx十三五发展规划

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加快调整,加快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转 型任务迫切。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方向,也是新的 经济增长点,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 加大的背景下,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稳增长、稳投资、稳就 业的发展重点,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快发展。加快启动实施一批重大 行动举措。加快论证,启动实施新型医疗惠民、新能源、空间基础设 施建设等一批重大行动举措,培育一批新增长点,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 撑作用日益增强。2016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总量规模增长快、技术突破赶超快、具有优势的企业和行业发展进一步加速、产业集聚 特色突出、中央和地方政策措施密集出台、融资环境有所改善的总体 态势,但仍存在研发投入需增加、资金支持力度需加大等问题,同时 八大细分产业发展各具特点。 (四)xx高质量发展规划 传统产业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实施“互联网+”战略,加强以自动控制和感知、工业核心软件、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和智能 服务平台为核心的“新四基”建设,加快形成有效协调的“四基”产 业链,实现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渗透融合。传统产业通过应用大数据、

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1我国建筑业及其发展历程 1.1建筑业的概念 建筑业是以建筑产品生产为对象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从事建筑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业,并没有公认的明确的概念表述,对建筑业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建筑业是指建筑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及参与该过程的各个产业和各类活动,包括建设规划、勘察、设计、建筑构配件生产、施工及安装、建成环境的运营、维护及管理等;狭义的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包括房屋和土木工程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等行业。狭义的建筑业从行业特性及统计的可操作性出发,目的在于进行统计分析,通常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时采用狭义建筑业的概念,而在行业管理中采用广义建筑业的概念。本文以广义的建筑业为概念,讨论我国建筑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1.2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历史 从1949年到现在,我国建筑业经历了形成和成长、停滞和徘徊、恢复和发展这样几个上下波动的阶段,各个阶段发展具体特点总结如下。 (一)产业的形成和成长阶段(1949?1957) 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1957年为我国建筑业的形成和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建筑业发展历程及特点可用表1所述一系列事件为标志。

(二)体滞和徘徊阶段(1958?1976) 该阶段我国建筑业发展总体上呈现以下特征。 (1)在指导思想上,由于左倾思想干扰,建筑业被错误的认定为消费部门而得不到重视,有一段时期建筑业甚至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而沦为仅仅是实现基本建设的一种手段,其发展严重受阻。 (2)在发展过程中,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使建筑业的发展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而随后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将建筑设计、科研和大专院校等单位纷纷撤消,已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制度被批判,建筑<业的管理陷人瘫痪状态。同时,用非经济手段取代了经济管理。 (3)上述因素造成了建筑企业管理和施工生产的极度混乱,建筑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劳动生产率大幅度下降。1961年建筑业创造的国民收人仅占国民总收入的2.2%,跌至最低点。施工企业由1958年的高度膨胀到六十年代初期的髙度压缩,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劳动者的比重由1957年的3.1%减少为1965年的2.0%。在工程造价提高近一倍的同时,工程质量普遍下降,工程事故之多为建国以来所罕见。 (三)恢复阶段(1977?1983) 1977年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我国建筑业以此为契机开始摸索自身的改革之路,进行了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并在全行业推广招标投标制。这些措施为建筑业的改革探索了道路,大大提高了我国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逐步加大,1983年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1053亿元,净产值259亿元,分别比1976年增长了1.4倍和1.2倍;建筑业总产值和净产值占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比重也分别由1975年的8.1%和4.5%上升到9.5%和5.5%,建筑业得到了恢复和加强。 (四)发展阶段(1984至今) 这一阶段我国建筑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1)引人了建筑工程竞争机制。在1983年全行业推行招标投标制的基础上,工程项目实行公开招标投标,1984年我国招标投标面积占当年施工面积的4.8%,1985年上升为13%,1986年为15%,1987年为18%,1988年为21.7%,1989年为24%,1990年为29.5%,1993年为40.6%,1995年为46%,1996年为54%^。我国建筑业的这一变革对世界建筑工程市场乃至全球经济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建立了新的劳动工资机制。经过了恢复阶段改革建筑业劳动工资制度的探索后,1984.年国务院在《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中明确提出,国有企业除必需的技术骨干外,原则上不再招收固定职工。这一政策加快了用工制度改革。在工资分配上,1984年国有建筑业企业普遍推行了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的办法,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3)加快了管理体制改革。1984年国家把建筑业的改革作为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由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任务分配开始走向市场调节下的招标投标的轨道,在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进行项目法施工和实施资质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加快了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

中国建筑节能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建筑节能服务行业 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报告中国建筑节能服务行业 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报告 报告人:陈振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报告人:**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报告结构 国内企业 行业概况 企业状况 产品状况 行业环境 机遇与挑战 面临的机遇前景与对策 行业的界定 行业规模 国内外现状 -企业特征-主要企业产业政策 行业竞争 投资效益 目标客户 销售模式 服务内容 面临的挑战 市场前景 对策建议 -政府对策-标杆企业研究 外资企业-企业对策 中外企业优劣势对比

大纲 一、行业概况…………..………………….…4P 二、行业环境……..…………………..……13P 三、产品特性………..…..…………………19P ………………………………… 四、企业状况23P 五、机遇与挑战………………………….….32P 六、前景与对策……………………………..35P

1.1 行业的界定 建筑节能,是指建筑在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采用新型的节能型的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等,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活动。 建筑节能服务,一般的建筑节能业务是指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建立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实施建筑机电设备节能改造、机电设备优化运行、能源监测等各种手段,实现建筑物能耗降低的各项业务。 目前智能建筑是建筑节能服务的主要形式。 行业的上游行业为计算机、通讯、现代控制技术及设备的研发生产,即信息产业、设备材料行业,下游行业为建筑业尤其是房地产业。如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文化建筑、医院建筑、学校建筑、住宅建筑和工业建筑等。 属于第三产业范畴 包括能源消耗监测、诊断、方案设计、节能运行管理等 主体特性会性商性 行业特性 主体双重特性:社会公益性、商品性

浅谈我国建筑节能现状与发展措施

浅谈我国建筑节能现状与发展措施 目前,我国处于建筑规模迅猛的发展时期,但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处于起步阶段,建筑节能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本文结合我国建筑的节能现状,提出从节能设计、节能材料应用、加强节能宣传等方面阐述了本人的一些观点。 标签建筑;节能;现状;措施 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我国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我国每年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量却为发达国家的2至3倍,同时我国建筑耗能的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35%左右,建筑节能发展的空间很大。不仅已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中98%为高耗能建筑,新建建筑物中96%以上也仍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建筑节能的担子任重而道远。如此迅猛的建设速度和巨大的建筑规模,它一方面反映了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和包袱,因而建筑节能概念的提出对改变我国目前的建筑现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所谓建筑节能,具体来讲就是在满足人类居住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在建筑中使用高能效比的采暖空调设备和隔热保温的新型墙体材料,达到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目前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艰苦路程,在这期间颁布了若干法律法规和标准,尤其是199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这是指导全国节能的大法,对建筑节能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 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 1.1 建筑节能设计缺陷 我国的设计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相差许多,外墙的传热系数是他们的3~4倍,外窗为4倍左右,屋面为3.5~6倍,门窗的空气渗透为5倍左右。现在发达国家住宅的实际年采暖能耗大约相当于每平方米7.57kg标准煤,而我国目前采暖耗能每平方米都达到13.5kg,约为发达国家的1.5倍。经分析,这些能源大多是通过保温隔热性能差的外墙、屋顶、窗户损失掉了,所以我国必须对现有建筑进行大范围节能设计改造。 1.2 缺少配套完善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我国虽然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但未制定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所以建筑节能工作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发行的标准来设计,可以做到节能50%左右的目标,但此标准公布十余年来,真正能够实施的,在新建的建筑里还不到20%,大多数

建筑设计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趋势分析

建筑设计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趋势分析 目录 CONTENTS 第二篇:2014年1月-2015年1月建筑设计服务活动指数---------------------------------------------- 2 第三篇:未来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方向分析-------------------------------------------------------------- 2 1、节约资源 -------------------------------------------------------------------------------------------------------------- 3 2、节能能源 -------------------------------------------------------------------------------------------------------------- 3 3、回归自然 -------------------------------------------------------------------------------------------------------------- 3 第四篇:我国建筑设计市场市场规模庞大创新能力欠缺 ------------------------------------------------ 3 第五篇:2014年建筑设计行业分析与前景-------------------------------------------------------------------- 4 第六篇:建筑设计行业创新多元化发展趋势 ----------------------------------------------------------------- 5 第七篇: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 6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第一篇:2012年1月-2015年1月日本季调后建筑设计服务活动指数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b16236497.html,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韩震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年第13期 摘; 要:建筑行业作为耗能大户,在当前我国大力提供节能减排的新形势下,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节能理念的融入。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建筑节能起步较晚,目前建筑节能还没有形成规模。但随着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能源消耗问题越来越被受到重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但一直以来节能技术的发展相对落后,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撑。文章从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入手,分析了优化建筑节能的措施,并进一步对我国建筑节能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建筑行业;建筑节能;现状;措施;发展趋势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s a major energy consumer, in the current new situation of vigorously provi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China,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need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oncept of energy conser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in China started relatively late, and at present,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has not yet formed a scale. However,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China's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level, the problem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hich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has been relatively backward and lacks advanced technical support. Starting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building energy saving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asures to optimize building energy saving, and further expound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building energy saving in China. 前言 建筑节能是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建筑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由于建筑能耗较大,这也需要将建筑节能作为当前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可以有效的缓解当前能源和资源紧张的态势,积极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实际建筑节能过程中,能源节约、能源利用及后续的生态环境维护等问题都是建筑节能的具体内容。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节能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要想实现资源最大限度利用和使用,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促进建筑节能的跨越式发展。 1 当前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建筑节能意识薄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