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实变函数》第一章集合.doc

(完整版)《实变函数》第一章集合.doc
(完整版)《实变函数》第一章集合.doc

第一章集合(总授课时数8学时)

由德国数学家 Cantor 所创立的集合论,是现代数学中一个独立的分支,按其本性而言,集合论是整个现代数学的逻辑基础;而就其发展历史而言,则与近代分析(包括

实变函数论)的发展密切相关,实变函数通常是第一门大量运用集合论知识的大学数学

课程.因此,在现代数学教育中,对集合论知识的较系统的介绍,通常构成实变函数教

材的第一章.不过,对于实变函数论来说,集合论毕竟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因此,本章

仅介绍那些必不可少的集论知识.

§1、集合及其运算

教学目的引入集的概念与集的运算,使学生掌握集和集的基本运算规律.

本节重点De Morgan公式是常用的公式.证明两个集相等和包含关系是经常要遇到的论

证,通过例子使学生掌握其基本方法. 集列的极限是一种新型的运算,学生应理解其概念.

本节难点对集列极限的理解.

授课时数2学时

——————————————————————————————

一、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

集合也称作集,是数学中所谓原始概念之一,即不能用别的概念加以定义,它像几何学中的“点”、“直线”那样,只能用一组公理去刻画.就目前来说,我们只要求掌握

以下朴素的说法:

“在一定范围内的个体事物的全体,当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时,我们把这个整体称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个个体事物叫做该集合的元素.”

一个集合的元素必须彼此互异,而且哪些事物是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明确.以集合作为元素的集合,也常称为集族或集类.

以后常用大写字母A, B,C , D , X , Y, Z L 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a,b,c, x, yL 表示集合中的

元素.

如果 a 是集合 A的元素,则说 a 属于A,记作a A ,或说A含有a.

如果 a 不是集A的元素,则说a 不属于A,记作a A ,或说A不含有a.

有些集合可用列举其元素的办法来表示,如:

只含有一个元素 a 的集合称为单元素集或独点集,可表示为{ a} .

由n

个元素 a1 , a2 L a n所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 a1 , a2 L a n }

由全体自然数所组成的集合称为自然数集,可表示为{1,2,L , n,L } .

当集 A是具有某性质P的元素之全体时,我们用下面的形式表示A:

A { x | x具有性质 p}

例如,方程x2 1 0 的解x的全体组成的数集是{ x | x210} ,

实际上就是 { 1, 1} .

有时我们也把集 { x | x E, x 具有性质 p} 改写成 E[ x 具有性质 p] .例如,设 f ( x) 是定义在集合 E 上的一实函数,a是一个实数,我们把集{ x | x E, f (x) a} 写成

E[ f (x) a] 或 E[ f a] .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

设 A , B 是两个集,若 A 和 B 的元素完全相同,就称 A 和 B 相等,记作 A = B (或

B = A ).

若集合 A 的元素都是集合 B 的元素,就称为 A 是 B 的子集,记作 A B (或 B A ),读作 A 包含于 B (或B包含A).

若 A B 且 A B ,就称A是 B 的真子集,规定空集是任何集的子集.

由集的“相等”与“包含”的定义可得如下定理:

定理 1 对任何集合 A , B ,C,均有

(1)A A ;

(2)若A B, B C ,则A C;

(3)A BA B 且 B A .

二集合的运算

设 A , B 是两个集合,集合 A 与 B 的并集或并 A U B { x : x A或 x B}

集合 A 与 B 的交集或交 A I B { x : x A且 x B}

特别地,若 A B,称A与B不相交;反之,则称 A 与 B 相交.

集合 A 减 B 的差集或差:A B或 A B { x : x A但 x B}

当 B A时,称差集A B 为 B 关于A的余集记作(C A B).

当我们研究一个问题时,如果所讨论的集合都是某个固定集 A 的子集时,就称 A

为基本集或全集,并把 A 的子集B关于 A 的余集C A B简称为B的余集,记为B C或 CB .

并集与交集的概念可以推广到任意个集的情形,设为一非空集合,并且对每一个

,指定了一个集合 A ,此时我们称 { A |} 是以为指标集的集族,集族

{ A |

} 的并与交分别定义为 :

U A { x :

, 使x A } I

A { x :

, 有x

A }

例 设 A n

{ x : 1

1

x 1

1

}, n N , 则

n

n

n

A n [ 1,0]

,

A n

( 2,1)

1

n 1

关于集合的并和交显然有下面的性质: ( 见课本 P9-P10)

更一般地有 : De Morgan 公式

(

U

A ) c

I

A c , ( I A )c

U

A c

证明(略)

注:通过取余集,使

A 与 A C ,

与 互相转换 .

三、集列极限

设 A 1 , A 2 ,L , A n ,L 是一个集合序列, ,其上限集和下限集分别定义为

上极限集:

lim A n (或 limsup A n ) { x : x 属于无限多个集合 A n } { x : 存在无限多个 A n ,使 x A n }

n

n

{ x : N , n N , 使 x A n }

I U

A

n

N 1 n N

下极限集:

lim A n ( 或 liminf A n ) { x : 除去有限个集外, 有 x A n } { x : 当 n 充分大时,有 x A n }

n

n

{ x : N , n N ,有 x A n }

UI

A

n

N 1 n N

注:

I A n

lim A n

lim A n

U A n

n

n

n 1 n 1

例:设 A 2n [0,1], A 2 n 1 [1,2] ,则上极限集为 [0,2] ,下极限集为 {1} .

极限集

如果集列 { A n } 的上极限集与下极限集相等,即

lim A n lim A n A

n

n

则称集列 { A n

}

收敛,称其共同的极限为集列

{ A n } 的极限集,记为: lim A n A

n

单调增集列极限

若集列 { A n } 满足 A n

A n 1 ( n N ), 则称{ A n }为单调增加 ;

若集列 { A n} 满足 A n A n 1 ( n N ),则称 { A n }为单调减少 ; 定理 2 :单调集列是收敛的

1) 如果集列 { A n } 单调增加,则lim A n U A n

n n 1

2) 如果集列 { A n } 单调减少,则lim A n I A n

n n 1

例1:设

A2n 1 ( 1 1 1

( n, n), n N, 则

,1 ), A2 n

n n

lim A n ( , ) , lim A n ( 1,1] n n

例 2:设A2n 1 [ 1

,4

1

], A2 n [

1

,1

1

], n N, 则

n n n n

lim A n [0,4) , lim A n (0,1]

n n

小结本节介绍了集的基本概念, 集的运算和运算性质. 这些知识是本课程的基础 .

证明两个集的相等是经常会遇到的, 应掌握其证明方法. De Morgan 公式很重要 , 以后

会经常用到 . 集列的极限是一种与数列极限不同的极限, 应正确理解其概念 .

——————————————————————————————

作业: P30 5, 7, 8

练习题

1. 设{ A n}为一集列:

n 1

(1)作B1A1 , B n A n U A k (n1) ,证明{ B n}为一列互不相交的集列,且

k 1

n n

U A k U B k ( n 1,2,L )

k 1k 1

(2)若{ A n}是单调减少的集列,证明

A1( A1 A2 ) ( A2 A3 ) L( A n A n 1 ) L( I A k ),

k 1

并且其中各项互不相交.

2. 证明 :

(1) n

UI

A n,

n I

U

A n lim A n lim A n

N 1 n N N 1 n N

(2) lim A n lim A n

n n

(3) { A n } 单调递增时,有 lim A n lim A n lim A n U A n

n n n n 1

(4) { A n } 单调递减时,有 lim A n lim A n lim A n I

1 A n

n n n n

3. 已知A2n E, A2n 1 F ,( n 1,2,L ) ,求 lim A n和 lim A n ,并问 lim A n是否存在?

n n n

§2对等与基数

教学目的介绍映射,基数,等概念和它们的属性.

本节要点一一对应的思想与方法是贯穿本节的核心. 基数的概念,讨论都要用一一对

应的方法 . 证明两个集对等或具有相同的基数 , 有时需要一定的技巧 , 因而具有一定难度 , 通过较

多的例题和习题 , 使学生逐步掌握其中的技巧 .

本节难点证明两个集对等或具有相同的基数.

授课时数2学时

——————————————————————————————

1映射的定义

在数学分析课程中我们对函数已经很熟悉. 其中函数的定义域通常是R n的子集,值域是实数集或者复数集. 若将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换成一般的集, 可得到映射的概念.

定义:设 X ,Y 是两个非空集合,若依照对应法则 f ,对X中的每个 x ,均存在Y中唯一的 y 与之对应,则称这个对应法则 f 是从X到Y的一个映射,记作 f : X Y 或:设 X , Y 是两个非空集合, f 是X Y 的子集,且对任意 x X ,存在唯一的y Y 使 (x, y) f ,则 f 是从X到Y的一个映射.

注:集合,元素,映射是一相对概念.

略:像,原像,像集,原像集,映射的复合,单射,满射,一一映射(双射)

在数学分析课程中研究的函数当然是一种映射. 除此之外 , 我们还经常会遇到许多其它

的映射 . 例如 , 定积分可以看作是可积函数集到实数集的映射, 求导运算可以看作是可导函

数集到函数集的映射, 线性代数中的线性变换就是线性空间到线性空间的映射等.

2集合运算关于映射的性质(像集)

定理 1 :设f : X Y, A, B, A () 是X的子集,称 { f ( x) : x A} 为A的像集,记作 f ( A) ,则有:

1) A B f ( A) f (B);

U A ) U f ( A );

2) f ( A U B) f ( A) U f ( B), 一般地有 f (

3) f ( A I B) f ( A) I f ( B), 一般地有 f ( I A )I f ( A );

证明的过程略

注: f (A I B) f ( A) I f ( B)一般不成立,如常值映射,等号成立当且仅当 f 为单射.

集合运算关于映射的性质(原像集)

定理 2:设f : X Y, A X ,C , D ,C () 是Y的子集,称{ x : f (x)C} 为C的原像集,记作 f 1(C )( f不一定有逆映射),则有:

1)C D f 1 (C ) f 1 ( D );

1 1 1

一般地有:

1 1

2) f (C U D ) f (C ) U f ( D ), f ( U C ) U f (C );

3) f 1 (C I D ) f 1 (C ) I f 1 (D ), 一般地有: f 1 ( I C ) I f 1 (C );

4) f 1 (C D) f 1 (C) f 1( D );

5) f 1 (C c ) [ f 1 (C)] c ;

6) A f 1 [ f ( A)];

7) f [ f 1 (C)] C;

证明略 .

注: 6), 7)一般不能使等号成立,6)等号成立当且仅当 f 为单射,7)等号成立当且

仅当 f 为满射.

3对等与势

1)定义

设 A , B 是两非空集合,若存在着 A 到 B 的一一映射(既单又满),则称 A 与 B 对等,记作 A ~ B .约定 ~ .

注:( 1)称与A对等的集合为与A 有相同的势(基数),记作A .

(2)势是对有限集元素个数概念的推广.

2)性质

a) 自反性:

b)对称性:

c) 传递性:A ~ A;

A ~

B B ~ A;

A ~ B,

B ~

C A ~ C;

例: 1)N ~ N 奇数 ~ N 偶数 ~ Z

2)( 1,1) ~ ( , )

证明:令 f : x tg ( x) ,则 f 是 ( 1,1) 到 ( , ) 的一一映射.故

2

( 1,1) ~ ( , )

注:有限集与无限集的本质区别:无限集可与其某个真子集合有相同多的元素个数(对等)且一定能做到,而有限集则不可能.

3)基数的大小比较

a) 若 A ~ B, 则称 A B;

b) 1

B, 则称A B; A

B

有一个单射,也相当于

B

A

有一个满射 .

若 A ~ B 相当于:

c) 若A B,且 A B,则称 A B .

注:不能用 A 与 B 的一个真子集对等描述. 如:( 1,1) ~ ( 1,1) ( , )

4 Bernstein 定理

引理:设 { A : }{ B : }

是两个集族,是一个指标集,又

, A ~ B , 而且 { A : } 中的集合两两不交, { B : } 中的集合两两不交,

那么:

U A ~ U B

证明略

定理 3:( Bernstein 定理)若有A的子集A* ,使 B ~ A* , 及B的子集B* ,使 A ~ B* , 则

A ~ B. 即:若 A B,

B A, 则A B.

证明:根据题设,存在 A 到 B*上的一一映射 f ,以及B到A*上的一一映射g .令

A1 A A*, B1 f ( A1 ) , A2 g ( B1 ) , B2 f ( A2 ) , A3 g( B2 ) , B3 f ( A3 ) ,L L 由 g(B) A*知 A2 g( B1 ) A* , 而 A1 A A*,故 A1与 A2不交.从而 A1, A2在 f 的

像B1 , B2不交, B1 , B2在g下的像 A2 , A3不交.

由 A3A* , 知 A1与 A3不交,故 A1 , A2 , A3两两不交.从而 A1, A2 , A3在 f 的像 B1 , B2 , B3

也两两不交, L L

f

从而 A1 , A2 , A3 ,L两两不交,B1 , B2 , B3 ,L 也两两不交且A n ~

B n (n 1,2,L ),

f

U A n~ U B n

n 1n 1

g

另外由 B k ~ A k 1 (k 1,2,L ), 可知

g

U B k~ U A k 1

k 1k 1

g

又 B ~ A* , 所以

g U A k 1, A* U A k 1 ( A A1 )U A k 1 A U A k

B U B k ~ A*

k 1 k 1 k 1 k 1 k 1

B U B

k ~ A U A

k

k 1k 1

A ( A U A k ) U (U A k ) ~ (

B U B k ) U (U B k )B

k 1k 1k 1k 1 证毕.

注:要证 A B,需要在A与B间找一个既单又满的映射;而要证A B,,只需找一个单射即可;从而我们把找既单又满的映射转化成找两个单射.

例: ( 1,1) ~ [ 1,1]

证明:由 ( 1,1) [ 1,1] (,) ~ ( 1,1)可知, ( 1,1) ~ [1,1]

——————————————————————————————

作业: P30 9, 10

练习题

1.R1上以有理数为端点的区间的全体所成之集与自然数集之间能否建立一一对应?

2.证明:若A B C , A : C , 则A : B : C.

3. 证明:若A B , A : A C ,则有 B : B C .

4.设F是[0,1]上的全体实函数所成的集合,而M 是[0,1]的全体子集所成的集合,则

F : M .

§3、可数集合

教学目的介绍可数集概念及其运算它们的属性.

本节要点可数集是具有最小基数的无限集. 可数集性质十分重要,不少对等问题可以与可数集联系起来 , 可数集证明技巧较强通过较多的例题和习题, 使学生逐步掌握 .

本节难点证明集合可数 .

授课时数2学时

——————————————————————————————

1可数集的定义

与自然数集N 对等的集合称为可数集或可列集,其基数记为 a 或0

1,2,3,4,5,6 L L

a1 , a2 , a3 , a4 , a5 , a6 L L

注: A 可数当且仅当 A 可以写成无穷序列的形式{ a1 , a2 , a3 , a4 , a5 , a6 L L } 例: 1)Z={0,1,-1,2,-2,3,-3 L }

2)[0,1] 中的有理数全体 ={0,1,1/2,1/3,2/3,1/4,3/4,1/5,2/5, L }

2可数集的性质(子集)

定理 1 任何无限集合均含有可数子集 .

证明:设M

是一个无限集,取出其中的一个元素从

M

中任取一元素,记为

e1.

M { e1} ,在M{ e1}中取一元素e2 ,显然e2e1 .设从M中已取出n个互异元素

1, 2 n

,由于

M 是无限集,故 M { e1, e2 ,L e n } ,于是又可以从1, 2n 中

e e ,L e M { e e ,L e }

取出一元素 e n 1,它自然不同于 e1, e2 ,L e n.

所以,由归纳法,我们就找到 M 的一个无限子集{ e1,e2,L , e n L } 它显然是一个可数集.证毕.

这个定理说明可数集的一个特征:它在所有无限集中有最小的基数.

可数集的性质(并集)

有限集与可数集的并仍为可数集

有限个可数集的并仍为可数集

可数个可数集的并仍为可数集

A a1 , a2 , a3 ,L,

B b1 , b2 ,L , b n,

C c1 , c2 , c3 ,L

假设 A, B, C 两两不交,则

A B b1 ,b2 ,L , b n , a1 ,a2 ,L(当集合有公共元素时,不重复排)

第9页(共 14 页)

A C a1 ,c1 , a2 ,c2 , a3 , c3 ,L

关于可数个可数集的并仍可数集的明

a 11 , a12 , a13 , a14,L

a21 , a22 , a23 , a24,L

a31 , a32 , a33 , a34,L

a41 , a42 , a43 , a44,L

L , L , L , L ,L

当A i互不相交,按箭所示,我得到一个无序列;

当A i有公共元,在排列的程中除去公共元素;

因此U A n是可数集。

n 1

明 : 与 Hilbert 旅比; 如何把无限集分解成无限个无限集合的并?

例全体有理数之集Q是可数集

首先 [0,1] 中的有理数全体={0,1,1/2,1/3,2/3,1/4,3/4,1/5,2/5,是可?}数集,

Q (Q [0,1]) (Q [ 1,0]) (Q [1,2]) (Q [ 2, 1])L

所以 Q是可数集(可数个可数集的并)

明:有理数集在直上稠密,但仍与稀疏分布在直上的整数集有相同多的点(等意下 ).

3可数集的性质(卡氏积)

定理:有限个可数集的卡氏是可数集

只:A, B 是可数集, A B 也是可数集(利用数学法即得有限个乘的情形)

A B {( x, y) | x A, y B} {( x, y) | y B}

x A

从而 A B 也是可数集(可数个可数集的并)x 固定,y在

例 1 平面上以有理点心,有理数半径的全体 A 可数集

明:平面上的由其心(x, y) 和半径 r 唯一决定,从而

A ~ Q Q Q{( x, y, r ) | x, y Q, r Q }

例2 代数数全体是可数集

整系数多式方程的根称代数数;不是代数数的数成超越数。

设 P 是整系数多项式全体所成之集, P n是 n 次整系数多项式全体

P n { a n x n a n 1x n 1 L a0 | a i Z , i 1,2,L , n, a n 0}

首先P0 : Z ,P ~ (Z {0}) Z Z L Z (有限个可数集的卡氏积)

n 1 44 2 4 43

n个

U P n为可数集(可数个可数集的并)

故P

n 0

由代数基本定理知任意n 次整系数多项式至多有有限个实根,从而结论成立.

A* A ,使 A* : A ,而 A A*可数例 3 设 A 是一个无限集,则必有

证明:由 A是一个无限集,则 A 包含可数子集e1 ,e2 , e3 ,L ,令

A0 A e1 ,e2 , e3 ,L , A* A e1 ,e3 , e5 ,L ,

A* A , A*A0 U e2 ,e4 ,e6 ,L : A0 U e1 , e2 , e3 ,L A

A A*e1 , e3 , e5 ,L

是可数集,证毕.

小结本节利用一一对应的思想 , 给出了集的基数和可数集的定义 . 集的基数是有限集元素的

个数在无限集的推广 . 可数集是具有最小基数的无限集 . 可数集经过有限或可数并运算后仍是

可数集 . 有理数集是一个重要的可数集

——————————————————————————————

作业: P30 12, 15

练习题

1 、设 A 中的元素是直线上两两不交的开区间,则 A 为至多可数集.

2、怎样建立无限集与它的一个真子集的一一对应关系?

3 、证明任一可数集的所有有限子集全集是可数集.

4 、证明递增函数的不连续点的全体为至多可数集.

§4、不可数集合

教学目的介绍不可数集概念及其属性.

本节要点区间[0,1]是典型不可数集,注意比较可数集与不可数集性质的异同,利用R 集证明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相应的证明技巧较强,通过较多的例题和习题, 使学生逐步掌握.

本节难点 证明集合不可数 .

授课时数 2学时

——————————————————————————————

不是可数集的无限集称为不可数集.

1 不可数集的存在性

定理 1 区间

0,1 是一个不可数集.

证明: 假设 0,1 可数,则 0,1 上的点可以排成一个无穷序列:

x 1 , x 2 ,L , x n ,L

记 0,1 为 I 0 ,把 I 0 x 1 的闭区间,记为 I 1 ,则 I 1 的长度 | I 1 |

1 三等分于其中取一不含 .再

1

3

把 I 1 三等分,取其中不含 x 2 的闭区间,记为 I 2 ,则 | I 2 |

,这样下去,可以得到一列闭

3

2

区间 I n 满足:

I 0

I 1

I 2

L I n L ,| I n |

1

n , x n

I n

3

故 I n 形成闭区间套, 因此存在唯一点 x 0 I n (n 0,1,2,L ) ,而由假设, n 0 N 使

得 x 0I

n 0

,这与 x 0

I n (n 0,1, 2,L ) 矛盾,故 0,1 是不可数集 .

2 连续势集的定义

定义 1:与区间

0,1 对等的集的基数称为连续基数(连续势),这个基数记作

c .

推论 1 c a

证明:

由定理 1.4.1 知, a

c .但 0,1

1, 1 , 1

,L : 1,2,3,L ,故 c a .

2 3

证毕.

推论 2 开区间

0,1 的基数也是 c .

定理 2 全体实数所成之集 R 的基数是 c .

证明 令

(x)

tan

2x

1 , x (0,1) ,则

是 0,1 到

,

上的一一映射,

所以 R 的基数是 c .

2

推论 1 全体无理数所成之集的基数是

c .

3 连续势集的性质(卡氏积)

(1)有限个、可数个连续势的卡氏积仍为连续势集

定理 3 设 A {( x 1 , x 2 ,L , x n ,L ) : x i (0,1)} ,则 A

(证明略)

推论

n 维 Euclid 空间 R n 的势为

( 2) 连续势集的性质(并集)

连续势集的(有限个,可数个,连续势个)并仍为连续势集

定理 4 实数列全体所成之集

E 的基数是 c .(证明略)

4 无最大势定理

定理 5( Cantor ):设

是一个任意给定的非空集合,则

A

A

2. .

A

证明: 首先

A 与 2 A 的一个子集对等是显然的,只考虑

A ~ {{ a }: a } 2A

即可。

A 假设 A ~ 2A ,则存在 A 到 2A 上的一一映射 : A ~ 2A ,令 A * { a : a A, a

(a)} ,

由于 A * 是 A 的子集,即 A *

2A ,因此存在 a *

A ,使得 (a *

)

A *

(1) 若 a *

A * ,则由 A * 的定义,有 a *

(a * ) A *

(2) 若 a

*

A *

(a * ) ,则由 A * 的定义,有 a *

A *

这是矛盾的 .故

A

.

2.

A

5 可数势与连续势

定理 6: 2N

R 或 {0,1} N

R (即

2 0 )

证明: 由于 N 的子集全体与特征函数全体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故

N

2N 与 0,1 对等;

下证: {0,1} N

对任意的

{0 1} N ,

(n) 易知 :{0 1} N

[0,1]

, 令 f ( )

n 1

3n ;

f ,

是单射,所以

{0,1} N

.

另一方面,对

x (0,1) ,设 x

a n n , a n 0,1 (有无穷多 1)(即:将 x 写成二进

n 1 2

制小数 0. a 1a 2a 3 L ,且要求不以 0为循环节) .

作 g : (0,1)

{0,1} N ; x a

{0,1} N ,其中 (n) a n , n 1,2,3,L

(即将小数

0. a 1 a 2 a 3 L 对应到序列 { a 1 , a 2 , a 3 ,L } )

易证

(0,1) {0,1} N 2 N

N

.

g : 是单射,因此

. 由 Bernstein 定理知 2

连续统假设

Cantor 认为在

0 与

之间不存在别的基数,即不存在这样的集合 A, 使得

0 A ,

但Cantor 证明不了 ,这就是著名的 Cantor 连续统假设。

Hilbert 在 1900年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将它列为二十三个难题的第一个问题。

小 结 . 直线上的区间是典型的不可数集 . 证明一个给定的集是可数集或不可数集是应当掌

握的基本技巧 .

——————————————————————————————

作业 : P30

17, 18

练习题

1. 直线 R 1

中任何包含非空开区间的点集都具有连续势

.

2. 设 A B

, 则 A , B 中至少有一个势为.

3. 设

A n

, 则 A n 中至少有一个势为.

n 1

4. [0,1] 上的全体连续函数集 E 的势为 .

第三章 集合论基础

第三章集合论基础 1.如何表示集合?请各举一例。 2.一般地用谓词公式描述法定义集合A:A={x|P(x)}, 请问什么样的元素属于A,什么样的元素不属于A? 3.判断下面命题的真值,并说明原因。 集合{a}与集合{{a}}是相同的集合。 4.A、B是集合。试用谓词公式,表达A?B、A=B以及A?B。 5.证明空集是唯一的。 6.判断下面命题的真值。对你的回答,给予证明或者举反例。 1.如果A∈B,B?C ,则A∈C。 2.如果A∈B,B?C,则A?C 。 7.判断下面命题的真值。对你的回答,给予证明或者举反例。 1.如果A?B,B∈C,则A∈C。 2.如果A?B,B∈C,则A?C。 8.设A={a,{a},{a,b},{{a,b},c}},判断下面命题的真值。 ⑴{a}∈A ⑵?({a}? A) ⑶c∈A ⑷{{a,b}}?A ⑸{{{a}}}?A 9.判断下面命题的真值。 ⑴{a,b}∈{{a,b},c} ⑵{a}?{{a,b},c} ⑶{a,b}?{{a,b},c} ⑷{c}?{{a,b},c} ⑸({c}?{{a,b,c}})→(Φ?{a})

10.集合A的幂集是如何定义的?令A={1,{1}},求A的幂集P(A). 11.设A={Φ},B=P(P(A))。判断下面命题的真值。 1.Φ∈B 2.Φ?B 3.{Φ}∈B 4.{Φ} ? B 5.{{Φ}}∈B 6.{{Φ}}?B 12.填空:设E是全集,A、B、C是任意集合,则 ⑴A⊕ ~E=( ) ⑵A⊕A=( ) ⑶~A-A =() ⑷A-B( )A ⑸A-B=A( )~B ⑹A( )~A=E 13.给定全集E={1,2,3,4,5} A={1,2,3} B={2,3,4} 1.求A的幂集P(A) 2.求B⊕ ~A 14.给定全集N={1,2,3,4,…...} A={1,2,7,8} B={ i | i2<50 } C={i | i可被3整除,0≤i≤30 } D={ i |i=2k, k∈i+, 1≤k≤6 } 分别求(1) B-(A∪C) (2) (~A∩B)∪D 15.证明A?B ? A∩B=A。 16.证明吸收律:对任何集合A、B,有A∪(A∩B)=A 。 17.证明(A-B)-C=(A-C)-(B-C) 18.证明(A-(B∪C)=(A-B)∩(A-C) 19.下面两个等式都成立不?对于你的回答给予证明或者举反例说明之。

公理集合论

1 公理集合论 公理集合论把一些符号组成的表达式称为集合,是一种纯粹形式化的理论,彻底摆脱了集合直观语义的束缚。公理集合论建立在若干公理组成的公理系统之上。最著名的集合论公理系统是由德国逻辑学家Zermelo 和Frankel 等人提出的ZFC 公理系统。它包含10组公理,一部分公理规定集合应当具有的几个简明性质,另外一部分公理定义了可称为集合的表达式。本讲我们先了解公理集合论的渊源,然后重点学习ZFC 公理系统。 1. 康托的朴素集合论和罗素悖论 在思考和表达时,我们会把一些对象视为一个整体,并称之为 某某类(class )或者某某集合(set )。例如,所有的实数构成一个 类,实数类又可划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等两个类。这些概念的出现 显然是我们对于思考对象进行分类的自然结果,并非人为定义的。 因此,古代数学中就出现了这个概念(古希腊?)。18世纪的数学 家欧拉和19世纪的数学家布尔都分别用这个概念论证亚里士多德 逻辑学中的推理模式的正确性。而对于集合的研究始于19世纪德 国数学家康托(Cantor )。 当戴德金用有理数的分割来定义实数时, 康托把实数集合作为研究对象。他证明了实数集合的无穷大比自然 数集合的无穷大更大。这个有趣的发现促使他研究更多更大的无穷 集合,发现了一个又一个新颖的关于无穷集合的性质。这些结果发 表在1874年的一篇论文中,开创了集合论这门新的数学分支。康 托在这篇文章中对集合的定义如下(翻译为英文): A set is a gathering together into a whole of definite, distinct objects of our perception or of 显然,这是关于集合的直觉概念,并不是严格的定义(formal definition ),我们称之为集合概念的朴素定义(na?ve definition )。事实上,并非任何对象的全体都可以称为集合。例如,所有集合的全体,若称为集合则导致矛盾。康托本人在18世纪末就发现了这个矛盾,但是没有声张。后来英国数学家罗素在1902年发现了另外一个矛盾,表述如下:令T 是所有不是自己的成员的集合全体,即 {|}x T x x =? 若T 是集合,则T 是自己的成员当且仅当T 不是自己的成员。这个矛盾在 数学史上称为罗素悖论(Russell ’s Paradox )。罗素 自己解决不了这个悖论,就写信告诉了德国的弗 雷格 (Frege) 。弗雷格是一阶逻辑的创始人,他致 力于用其所创的一阶逻辑语言表达和分析人类的

离散数学4

一、单项选择题共 8 道试题共 80 分。得分0 1.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单元其中第三单元的名称是 A. 数理逻辑 B. 集合论 C. 图论 D. 谓词逻辑 正确答案 A 满分10 分 2.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知识点将各种学习资源和学习环节进行了有机组合 其中第 2 章关系与函数中的第 3 个知识点的名称是 A. 函数 B. 关系的概念及其运算 C. 关系的性质与闭包运算 D. 几个重要关系 正确答案 D 满分10 分 3. 本课程所有教学内容的电视视频讲解集中在 VOD 点播版块中VOD 点播 版块中共有讲 A. 18 B. 20 C. 19

D. 17 正确答案 B 满分10 分 4. 本课程安排了 7 次形成性考核作业第 3 次形成性考核作业的名称是 A. 集合恒等式与等价关系的判定 B. 图论部分书面作业 C. 集合论部分书面作业 D. 网上学习问答 正确答案 C 满分10 分 5. 课程学习平台左侧第 1 个版块名称是 A. 课程导学 B. 课程公告 C. 课程信息 D. 使用帮助 正确答案 C 满分10 分 6. 课程学习平台右侧第 5 个版块名称是 A. 典型例题 B. 视频课堂 C. VOD 点播 D. 常见问题 正确答案 D 满分10 分

7. “教学活动资料”版块是课程学习平台右侧的第个版块 A. 6 B. 7 C. 8 D. 9 正确答案 A 满分10 分 8. 课程学习平台中“课程复习”版块下放有本课程历年考试试卷的栏目名 称是 A. 复习指导 B. 视频 C. 课件 D. 自测 正确答案 D 满分10 分 二、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得分10 1. 请您按照课程导学与章节导学中安排学习进度、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设计自 己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应该包括课程性质和目标参考教学大纲、学习内 容、考核方式以及自己的学习安排字数要求在 100—500 字完成后在下列 文本框中提交

模糊控制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模糊控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引言 模糊控制的发展 传统控制方法:数学模型。 模糊控制逻辑:使计算机具有智能和活性的一种新颖的智能控制方法。 模糊控制以模糊集合论为数学基础。 模糊控制系统的应用对于那些测量数据不准确,要处理的数据量过大以致无法判断它们的兼容性以及一些复杂可变的被控对象等场合是有益的。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 模糊控制器参数或控制输出的调整是从过程函数的逻辑模型产生的规则来进行的。 改善模糊控制器性能的有效方法是优化模糊控制规则。 模糊控制的特点: 一、无需知道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二、是一种反应人类智慧思维的智能控制 三、易被人们所接受 四、推理过程采用“不精确推理” 五、构造容易 六、存在的问题: 1、要揭示模糊控制器的实质和工作原理,解决稳定性和鲁棒性理论问题,从理 论分析和数学推导的角度揭示和证明模糊控制系统的鲁棒性优于传统控制策略; 2、信息简单的模糊处理将导致系统的控制精度降低和动态品质变差; 3、模糊控制的设计尚缺乏系统性,无法定义控制目标。 “模糊控制的定义” 定义:模糊控制器的输出是通过观察过程的状态和一些如何控制过程的规则的推理得到的。基于三个概念:测量信息的模糊化,推理机制,输出模糊集的精确化;

测量信息的模糊化:实测物理量转换为在该语言变量相应论域内的不同语言值的模糊子集;推理机制:使用数据库和规则库,根据当前的系统状态信息决定模糊控制的输出子集;模糊集的精确化:将推理过程得到的模糊控制量转化为一个清晰,确定的输出控制量的过程。 “模糊控制技术的相关技术” 模糊控制器的核心处理单元:1.传统单片机;2.模糊单片机处理芯片;3.可编程门阵列芯片。 模糊信息与精确转换技术:AD,DA,转换技术。 模糊控制的软技术:系统的仿真软件。 综述:模糊控制是一种更人性化的方法,用模糊逻辑处理和分析现实世界的问题,其结果往往更符合人的要求。 第二节:模糊集合论基础 “模糊集合的概念” 经典集合论所表达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必须是明确的。 集合既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离散的。 集合表示方法:1、列举法;2、定义法;3、归纳法;4、特征函数法;5、集合运算; 思维中每一个概念都有一定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包含的区别于其他概念的全体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指符合某概念的对象的全体。从集合论的角度看,内涵就是集合的定义,外延就是集合的所有元素。 与传统的经典集合对事物只用“1”,“0”简单地表示“属于”或“不属于”分类不同,模糊集合是把它扩展成用0~1之间连续变化值来描述元素的属于程度。这个0~1之间连续变化值称作“隶属度”。模糊集合中的特征函数就称作隶属度函数。 模糊集合的定义实际上是将经典集合论中的特征函数表示扩展都用隶属度函数表示。

第3章集合及运算

第三章 集合论 讲一小时,练半小时 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基础,是数学不可或缺的基本描述工具。可以这样讲,现代数学与离散数学的“大厦”是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之上的。 集合论的研究起源于对数学的基础研究:对数学的对象、性质及其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的科学研究。德国数学家康托尔从1874年始,发表了一系列集合论方面的著作,从而创立了集合论。 在自然科学中,除了研究处于孤立的个体之外,更重要的是将一些相关的个体放在一起进行研究,这就直观地产生了引入集合这一概念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集合的元素已由传统的“数集”和“点集”拓展成包含文字、符号、图形、图表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构成了各种数据类型的集合。从而集合论在编译原理、开关理论、信息检索、形式语言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1 集合 一个集合是作为整体识别的、确定的、互相区别的一些事物的全体。严格地讲,这只是一种描述,不能算是集合的定义。类似于几何中的点、线、面等概念,在朴素集合论中,集合也是一种不加定义而直接引入的最基本的原始概念(一给出定义就要引入悖论)。而集合论中的其他概念,则都是从它出发给予了严格的定义。构成集合的每个事物称为这个集合的元素或成员。集合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一个集合可以是另外一个集合的元素。[例3.1.1] 英文字母的集合,C语言的基本字符集,全体实数,计算机内存单元集合。 [例3.1.2] {1,2,3}={2,1,3}={3,1,2}。 [例3.1.3] 常用集合:N,I(I+,I-),P,Q(Q+,Q-), R(R+,R-),C。

集合的表示: (1)枚举法; (2)性质描述法:S={x | P(x) }; (3)文氏图法:用于描述集合间的关系及其运算,其特点是直观、形象、信息量大且富有启发性。一般用矩形表示全集U,用圆表示U的子集A,B,C等等。 集合中的事物称为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果x 是集合S的一个元素,则称x属于S,记作xS;否则称x不属于S,记作xA。 [例3.1.4] 1N,0.5Q,3.0R,-1N,Q。 定义3.1.1 设A是任意集合,A中元素的个数称为A的基数或势,用|A|表示。 (1)基数为有限的集合称为有限集,否则称为无限集; (2)若|A|=0,则称A为空集,记作或{}。否则称A是非空集合。 [例3.1.5] N,I,Q+,R,C都是无限集;大于3且小于1的整数集是空集,H={x | xR 且x2+x+1=0}是空集;偶质数集是有限非空集。 ||=0,|{0,1}|=2,|{}|=1,|N|=,|R|=。 定义3.1.2 设A和B是两个集合。若A中的每个元素都是B的元素, 则称A是B的子集或称B包含A、A包含于B,记作AB。若AB但AB,则称A为B的真子集,记作AB,B称为A的扩集或超集。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对任一集合A,有A)。 对任一非空集合A,它至少有两个不同的子集和A,称它们为A的平凡子集。 [例3.1.6] NQRC。 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如下性质:(1)自反性:AA;(2)反对称性:AB,BAA=B;(3)传递性:AB,BCAC。 而集合的真包含关系则只有传递性:AB,BCAC。

集合及函数的概念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龙港高中林长豪 课题:§1.1 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集合相等的含义;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引例1:(数学家和牧民的故事)牧民非常喜欢数学,但不知道集合是什么,于是他请教一位数学家.集合是不定义的概念,数学家很难回答牧民的问题.有一天他来到牧场,看到牧民正把羊往羊圈里赶,等到牧民把全部羊赶入羊圈关好门.数学家灵机一动,高兴地告诉牧民:“你看这就是集合!” 2:军训时当教官一声口令:“高一(14)班同学到操场集合”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容 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思考1: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举例)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对无穷集合论基本概念的几点批判

Pure Mathematics 理论数学, 2019, 9(2), 147-151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cb16839948.html,/journal/p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cb16839948.html,/10.12677/pm.2019.92019 Some Criticism on the Basic Concept of Infinite Set Theory Maotuo Guo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s Sciences,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Received: Feb. 14th, 2019; accepted: Mar. 4th, 2019; published: Mar. 11th, 2019 Abstract Cantor’s Set theory is the basis of modern mathematics, especially calculus theory, but there are many logical loopholes in its theory. It is necessary to point out clearly for criticism. Historically, Cantor used the diagonal method to prove the uncountable nature of real numbers, but this proof has the following problems: Cantor uses infinitesimal numbers to prove which is not tight, actually real numbers and infinite decimals are not equivalent; in the process of proof with infinite decim-10???numbers will be missed; the premise of Cantor’s proof is that “the part can be als, 00 one-to-one with the whole”. This assumption is not proved and therefore cannot explain its ratio-nality. Finally, in this paper, Cantor’s “one-to-one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whole” can be used to derive the opposite result from the traditional set theory, so as to explain its absurdity in more detail. Keywords Cantor, Infinite Set, Potential, One-to-One Correspondence 对无穷集合论基本概念的几点批判 郭猫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19年2月14日;录用日期:2019年3月4日;发布日期:2019年3月11日 摘要 Cantor集合论是现代数学尤其是微积分理论的基础,但其理论存在诸多逻辑漏洞,有必要明确指出,供

离散数学复习提纲

集合论 一、基本概念 集合(set):做为整体识别的、确定的、互相区别的一些对象的总体。 规定集合的三种方式:列举法、描述法、归纳法 集合论的三大基本原理 外延公理:两个集合A和B相等当且仅当它们具有相同的元素(无序性) 概括公理:对于任意个体域U,任一谓词公式P都确定一个以该域中的对象为元素的集合S(确定性) 正规公理:不存在集合A1,A2,A3,…使得…∈A3∈A2∈A1(有限可分,集合不能是自己的元素) 注意:隶属、包含的判断(有时两者兼有) 定理1:对于任意集合A和B,A=B当且仅当A ? B且B ? A ?传递性,对全集、空集的?关系等 定理5:空集是唯一的 子集、真子集、子集个数等 运算:并、交、补、差、幂集,及一些运算性质、公式 幂集:对任意集合A,ρ(A)称作A的幂集,定义为:ρ(A)={x|x?A},所有子集的集合 设A,B为任意集合,A A B当且仅当ρ(A) ?ρ(B) 集合族:如果集合C中的每个元素都是集合,称C为集合族 集合族的标志集:如果集合族C可以表示为某种下标的形,C={Sd|d∈D},那么这些下标组成的集合称作集合族C的标志集 广义并、广义交,及相关运算性质、公式 归纳定义: 基础条款:规定某些元素为待定义集合成员,集合其它元素可以从基本元素出发逐步确定 归纳条款:规定由已确定的集合元素去进一步确定其它元素的规则 终极条款:规定待定义集合只含有基础条款和归纳条款所确定的成员 基础条款和归纳条款称作“完备性条款”,必须保证毫无遗漏产生集合中所有成员 终极条款又称“纯粹性条款”,保证集合中仅包含满足完备性条款的那些对象 例:自然数的归纳定义、数学归纳法等……(建议看一下课件例子了解一下思路) 二、关系 有序组(二元):设a,b为任意对象,称集合族{{a},{a,b}}为二元有序组,简记为 称a为的第一分量,b为第二分量 递归定义:n=2时,={{a1},{a1,a2}} n>2时,=<< a1,…,an-1>, an> 集合的笛卡儿积:对任意集合A,A2,…,A,A1×A2称作集合A1,A2的笛卡儿积,定义如下:A1×A2 = { | u∈A1,v∈A2} A1×A2×…×An =(A1×A2×…×An-1) ×An 定理:对于任意有限集合A1,…,An,有|A1×…×An|=|A1|*…*|An|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