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形成系统、科学、有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流动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组部《关于加强党员流动中组织关系管理的暂行规定》和xx党委组织部《关于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的规定,结合[网-]我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流动党员是指经常离开本地、本单位党组织或者连续离开时间超过3个月不足6个月,或者连续离开时间虽然超过6个月但外出地点或工作单位变化频繁的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它正当职业的

党员。

第三条党员外出应向所在党组织报告。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外出理由、外出地点、外出时间以及外出后与党组织联系的方式等。

第四条党员外出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基层党组织应予同意并及时为其转移组织关系、出具党员证明信或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

第五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六条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都应担负起管理流动党员的职责。坚持条块结合,实行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双向配合共同管理的方式。

第七条流出地党组织要掌握流动党员去向,采取有效办法加强教育管理,向所去地方、单位党组织通报并及时掌握外出党员的表现情况;流入地党组织要经常与流出地党组织主动联系、及时沟通、密切配合,切实承担起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主要责任。

第三章管理方式

第八条根据流动党员的就业形式和居住状况,合理确定党员的管理方式。就业比较稳定、工作单位建立党组织的由单位党组织管理;工作单位未建立党组织而有行业协会的,可由行业协会党组织或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统一管理;暂时未落实工作单位,人事档案挂靠在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或劳动力流动服务机构的,可由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或劳动力流动服务机构党组织管理;就业单位不够稳定但居住地比较固

定的,可由居住地党组织管理;居住地经常变动的,可由原所在地党组织管理。

第四章组织机构

第九条市委组织部设立XX市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负责跨区域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实行《流动党员活动证》管理制度,并将外出党员的姓名、所在支部、发证时间、外出原因、外出地点、外出时间等情况登记造册。各基层党组织每年须对《流动党员活动证》查验1次,3年期满后换发新证。对流入我市的流动党员持有的《流动党员活动证》的相关内容要认真填写。

第十条市直属机关党委、街道党工委、苏木党委及相关党委(党工委)也应设立基层党组织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市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将《流动党员活动证》统一发至各基层党委(党工委)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由其发放或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各基层党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把流入我市的流动党员编入一个党支部(或党小组),或单独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

各基层党委(党工委)要指派专人负责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农牧区、街道社区、企业等党组织要设立流动党员登记工作站,对本地区、本单位的流动党员进行登记造册,掌握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市人才、劳动力交流服务机构应成立党组织,负责管理进入人才、劳动力交流服务机构,尚未落实工作单位又未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

第十二条集体外出、地点相对固定,时间在6个月以上,属同一基层党委的3名以上正式党员,应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或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属不同基层党委的,上一级党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或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隶属有关基层党委;条件具备的,可以建立流动党员党总支或基层党委。

第十三条切实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领域的党建工作,提高党组织的组建率,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保证流动党员能够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

第五章组织关系

第十四条党员外出地点或工作单位相对固定,外出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一般应当开具中国共产党组织关系介绍信;外出时间6个月及以内的,一般应当开具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明信。外出地点、时间不确定的,一般应当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短期外出开会、参观、

学习、实习、考察、借调工作、办理公务、休假探亲等,时间在3个月以上6个月以内的党员,一般开具党员证明信;时间在3个月及3个月以内,无需证明党员身份的,可不开具党员组织关系凭证。

第十五条凡党员所去单位已建立党

内容仅供参考

乡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镇党委严格按照县委组织部的要求,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在“管住、管好、管活”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经验 1、建立组织,构筑流而不散的组织机构。按照流动党员工作单位(条)、居住地(块)之间“谁有利于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就由谁负责”的原则,使流动党员党组织设臵超越区域、所有制、行业等局限,形成组织健全、职责到位、工作有效的组织网络。一是建立基层组织。根据流动党员队伍的特点,争取上级党组织支持,建立健全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的三级管理网络。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知、工作相联、便于活动的原则,在党员相对固定集中的地方成立党支部;在相对集中地区有流动党员3人以上成立临时党支部。二是实行专人管理。流动党员的各基层党支部要确定专人与流动党员联系,一人一挂钩。流动党员到达外地以后,必须及时地向原党支部和联系人提供电话和通讯地址。指定的联系人每季度至少同流动党员联系一次,及时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征求他们对支部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收缴党费等。通过健全各级组织,从而使得外出流动党员“离

乡不离党”,符合条件、表现突出的预备党员能按期转正“入党”。 2、规范管理,构建离乡不离党的管理机制。为加强流动党员教育和管理,我们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方式,变“有组织无活动”为“有组织有活动”。一是建立制度,规范管理。先后制订出台《发展党员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流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实施办法》等制度,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作出具体规定。二是强化教育,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党支部、党小组作用,以流动党校、网络教育等为裁体,积极开展“三结合”学习实践活动。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鼓励个人自学,广览党员政策法规,广学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现场学习与网上学习相结合。组织观看电影《张思德》、电教片《任长霞》等,身临现场接受教育。传递学习资料,开展学习讨论,交流学习心得;重点学习与一般学习相结合。凡是党内重大文件、重要决定、重要会议精神等,发挥党小组作用,尽早组织流动党员学习讨论。一般性学习教育则采用发放、邮寄学习材料等形式进行。三是加强联系,跟踪管理。把流动党员管理和人事关系管理结合起来,在办理人事关系代理登记的同时,登记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联系渠道、工作状况,并建立党员联络信息卡,及时掌握流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3、发挥优势,激发流动党员创业致富的热情。流动党员大多在外闯荡,各自在不同的地方创业。有的是厂长、经理,有的是技术骨干,信息量非常大。党支部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经常为党员们提供交流机会,变“有活动无效果”为“有

党支部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一

党支部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一: 党员教育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增强党员教育吸引力,能够激发党员学习的热情,有利于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一.存在问题 (一)党组织设置形式存在问题 1. 单一的基层党组织设置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多元化的要求。随着农村经济市场进程的加快,形成了除传统农业外的各种专业部门和新的经济组织,尤其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带来多元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和各种专业经济实体和产业协会,使得部分农村党员的活动越来越多地突破行政村党支部的范围,生产要素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流动。但传统设置模式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造成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自我封闭和人为分割状态,难以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进行优化配置,制约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 传统的基层党组织设置不能满足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职能的需求。随着城郊建设的发展,农村小城镇化逐渐成型,社会化分工更加明确。由于组织体制和知识能力限制,村党组织在领导和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 3. 一成不变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难以适应农村党员从业流动性和多样性的形势。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使农

村富余劳动力增多,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益增多。这给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甚至导致一些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以地域划分党组织,不分职业、年龄而同一化地进行组织活动,在客观上制约了党员的个性化发展,也使得党组织的凝聚力日渐削弱。 (二)党员教育管理存在问题 1.村支部班子对党员教育管理重视不够。有些农村党支部班子片面推求经济发展指标,支部日常工作围着村务转,不愿把精力放在党务工作上;有少数村支部班子不健全,缺乏带头人,组织生活基本陷于瘫痪,没有了凝聚党员的核心,党员的教育管理便无从谈起;有些村多年不发展党员,新鲜血液得不到输送,使党员队伍年龄结构日趋老化。 2.党员管理难。农村青年党员发展难。一方面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优秀农村青年大量外出,另外,受不良风气和经济利益驱动,农村一线的青年农民政治思想退化,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造成有的村难以找到合适的党员发展对象。流动党员管理难。大量农村党员外出,也给流动党员的管理带来困难,特别是目前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水平仍比较低,在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培训、就业、子女上学、权益保障、困难帮扶等方面的服务相对较少,使党组织凝聚人心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存在流出党员找不到党组织,党组织也找不到流动党员的问题。党员组织生活开展难。一些党员党性意识淡化,对教育活动从思想上不重视,甚至个别党员担心开展活动占用自己的时

党员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党员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是党支部的重要职责,对党员实施有效管理是增强党支部战斗力的重要措施,积极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素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途径。 一、党员管理 1、党的组织生活。党员必须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参加支部组织的党员大会或党小组会议。 2、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党员要在组织生活会上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求得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帮助。每一名党员同志在思想和工作上有什么问题,出现什么情况,都应当随时向党组织汇报和反映。 3、党日制度。用以召开党的会议、研究党的工作、进行党的教育、过组织生活、接收新党员入党以及向群众进行党的宣传工作等。通常每两周下午安排一次。 4、党员交纳党费。党员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每月一次向党组织交纳用于开展党的活动的经费。组织委员要定期公布党费交纳情况。按照党章规定,对无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交纳党费者,应当按自行脱党处理。

5、民主评议党员。党支部每年召开一次党员民主生活会,进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通过民主评议和组织考察、检查和评价每个党员,表彰优秀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提高党员素质。 6、发展工作。按照组织发展制度和程序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定期分析研究培养考察情况,提高新党员质量。要注重做好申请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定期上党课,明确目的要求,端正入党动机,并认真做好交接工作。 二、党员教育 1、思想理论教育。主要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教育,党规国法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 2、党性教育。党性教育是贯穿于整个党员教育始终的一条主线,要通过对党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进行党章、党纲的教育,使党员加强党性锻炼,不断增强党性。要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党性修养是党的先进性在党员身上的集中体现,党员必须坚定信念、牢记宗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忠于职守、关心同志、敢于批评、联系群众、遵纪守法等。 3、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支部明确活动内容、方法和措施,党员制订个人争创计划。每位党员结合自身岗位特点,开拓创新,勤奋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体现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改进工作作风,实现工作高效率。

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陇西县把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坚持加强联系、强化学习、丰富载体、健全机制、搭建平台,着力破解“去向难掌握、教育难开展、活动难组织、党员难管理、作用难发挥”五难问题,全面构建城乡流动党员一体化管理新机制。 一是加强联系,破解“去向难掌握”问题。以开展党组织关系集中排查为契机,针对流动党员人流大、较分散的特点,深入开展“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的“党员双找”活动,采取乡村便民服务站点平台查找、县直相关部门联合查找、县乡党建网站在线查找等多种方式,先后排查联系流动党员800多名,逐一建立了流动党员档案,使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 二是强化学习,破解“教育难开展”问题。建立党支部委员与流动党员“1+1”结对联系机制,采取电话、QQ、微信等方式,实行每月至少推送1次学习资料、每季度至少了解1次思想动态、每半年至少交流总结1次学习成效的“三个一”定期学习联系模式,为流动党员搭建学习、交流平台,确保每名流动党员学习教育全覆盖、不掉队,使他们“离乡不离党”。 三是丰富载体,破解“活动难组织”问题。充分利用清明、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流出党员返乡的有利时机,对流出党员参加“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情况进行督查,了解其外出期间的思想、工作、

生活情况,对参加活动不经常的党员,落实流动党员回乡补课制度,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同时,对个别流动党员家庭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党组织及时确定邻居、亲戚或辖区内学校教师结成帮扶对象,最大限度地帮助流动党员解除后顾之忧,为他们全身心工作、安心创业提供了保障。 四是健全机制,破解“党员难管理”问题。制定出台《陇西县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办法》,按照“书记抓、抓书记”的要求,明确党员流出地党支部书记教育管理第一责任人职责、结对联系人员直接责任人职责,让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有章可循、责任到人。同时,实行流入地、流出地双重动态管理,加强与流入(流出)地党组织的联系,对流动党员流动期间参与组织生活、缴纳党费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由“两不管、两头松”变为“两地管、双落实”。 五是搭建平台,破解“作用难发挥”问题。加强与外出地党组织对接联系,开展流动党员先锋岗、我为家乡建设添光彩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流动党员自觉发挥示范带动、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等作用。目前,累计引导流动党员为家乡安装路灯200盏、硬化文化舞台700平方米,建立种养殖基地36个,联系发展致富大户82户,示范带动208户贫困农户在发展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中增收致富。 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通过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自觉把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变成自我

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 意见 各乡镇党委、县直局以上单位党组织: 为进一步规范我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使流动党员能够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从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出发,建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网络,规范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方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服务,建立起健全系统、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机制,进一步提高流动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基本原则 流动党员,是指离开原党组织所在地,较长时间不能正常参加原党组织组织生活的党员。包括外出务工、经商、居住,连续时间6个月以内(含6个月)的党员;部队转业、复员军人和大

中专毕业生及其他流动人员中尚未落实组织关系的党员;外出学习进修、借调工作、办理公务、休假探亲,连续时间6个月以内(含6个月)的党员。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要按照“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的要求,具体把握以下原则: (一)双向共同管理原则。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流出地党组织要对流动党员登记造册,掌握去向,采取有效办法加强管理,并向所去地方、单位党组织通报;流入地党组织也要承担起管理的责任,组织流动党员学习、开展活动。做到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密切配合、共同负责,经常联系、及时沟通,协调解决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碰到的问题。 (二)因人制宜管理原则。根据流动党员的就业形式和居住状况,合理确定党员的管理方式。就业比较稳定、工作单位建立党组织的,由单位党组织管理;工作单位未建党组织的,由行业协会党组织或单位所在地党组织管理。未落实工作单位,人事档案挂靠在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或劳动力流动服务机构的,由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或劳动力流动服务机构党组织管理。就业稳定性不强、居住地比较固定的,由居住地党组织管理。 (三)信息动态管理原则。结合党员信息数据采集工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流动党员信息网络,逐步实现流动党员信息实时网上传输、查询。流动党员情况由所在党组织定期向上级党委报告。各基层党委把流动党员基本情况输入信息库并及时更新,逐步实现流动党员信息动态管理。

XX县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思路

精选资料 XX县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思路 xx县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思路 (一)实施“基础达标工程”,进一步加强发展党员工作。 把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通过进一步规范入党积极分子吸收、培养、写实、培训、发展等工作制度和程序,从“源头”上保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积极扩大来源,采取党员“一帮一”、“多帮一”等措施和办法,解决好入党积极分子来源不足问题,逐步改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结构;改进培养措施,结合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城乡一体化工作,积极探索在流动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解决好流动人员中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不连续、不及时问题;坚持制度规范,实行发展党员工作推荐制,继续推行发展党员工作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群团组织“推优”制、组织员谈话工作制,确保发展党员质量;加强宏观调控,合理制定发展党员计划,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大在生产一线、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各类拔尖人才和“两新”组织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确保达到省定发展党员宏观指导和调控目标要求。 (二)实施“素质升级工程”,进一步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 根据党员经常性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党员的实际情况,通过集中培训和积分制管理办法,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提升广大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围绕提高党员的科学发展意识,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适时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认真贯彻《20xx—20xx年全省党员教育培训规划》,把学习《党章》纳入党员经常性教育计划,列入党课教育内容常抓不懈;围绕提高党员综合素质,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培训和集体学习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区域内市、县(市、区)、乡三级党员教育基地,搞好党员政治理论、业务技能培训和革命传统教育。围绕提高党员主体意识,将党员主体意识教育纳入党员经常性教育范畴,加强对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探索建立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长效机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抓好《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贯彻落实。 (三)实施“管理强化工程”,进一步加强党员管理工作。 以流动党员为重点,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组织覆盖和日常管理等措施,扩大管理工作的覆盖面,进一步增强党员管理的有效性。强化制度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之间情况通报、工作互动和信息反馈,切实搞好“双向联系”工作,建立健全“一体化”的党员管理、教育和服务工作制度;强化组织建设,在流动人口管理部门、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做好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工作,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库建设和信息网络建设,促进党员流动信息城乡互通共享;强化日常管理,坚持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使用、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收和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受理工作;强化民主评议,抓好中央关于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的意见的贯彻落实,搞好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和民主评议,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 (四)加强骨干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 建立健全远程教育的工作制度和管理机制,为每个终端站点选配一名集操作管理、教学辅导、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复合型骨干人员,不断提高远程教育工作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教学资源开发建设和载体建设,切实发挥好“鸡西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题网页”和终端接收站点的作用,实现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共建共享;开展“网络联乡村,信息进万家”活动,逐步建立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服务体系。

关于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城乡发展日益融合,联系日益紧密。这种变化和联系越来越明显地反映到党的建设上来,按照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党员管理方式,已明显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党的建设的要求。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要求,中共密云县委成立课题组,以密云县域内工作所在地、长期居住地与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地分离的党员以及从外省市流入密云县的党员为调查对象,调查了解密云县流动党员的有关情况,探索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为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提供依据。 一、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伴随着我县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劳动力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益广泛,党员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也日益频繁,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成为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 (一)流向分布。流动党员多数以亲、邻、友互介互带的方式外出,同村、同乡党员的流向往往在地域上、行业上相对集中,流动的总体情况是流出党员主要从农村向县城和北京城区流动、从一产向二产或三产流动;流入党员主要是从外地农村向我县县城流动,而且以北京市周边省份尤其是河北省流入到我县的党员居多。根据调查显示,从流动党员行业分布上看,我县流出的党员主要以开出租车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此外,有部分党员因年老体弱投靠子女,或者外出务工经商等。外地流入我县的党员绝大部分在企业务工,有少数人从事个体经营或兴办企业。如我县十里堡镇,全镇共接收外省市流动党员12人,其中10人在企业务工。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流动党员管理问题及对策 随着企业改制、职工身份置换,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广泛,流动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党内民主、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使流动党员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现就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存在的问题 党员的流动,给基层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有的基层党务工作者认为,流动党员毕竟人员少、距离远、时间短,因而不愿多想办法,以致疏于管理,导致了流动党员“所在单位管不到,所到单位管不了”的现状。使流动党员一时成为边缘人,缺乏归属感。就目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去向难掌握。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管理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流入、流出无登记,导致部分党员“来去自由”,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此外,还有因受灾等原因造成家庭贫困的外出党员,由于情绪低落,对党组织有怨言,逐步疏远了党组织。二是活动难开展。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春节回家过年,也是来去匆匆。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闻不问,多数党员不

能参加从业地的党组织过组织生活,与从业地党组织保持联系的很少。有的党员因怕受约束,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成为“隐性党员”。相当部分外出党员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由此造成外出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三是管理难到位。有的基层党组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外出党员管理措施,致使部分外出党员学习活动和思想教育几乎等于空白。在外出的党员中,多数从业于个体私营企业,特别是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建设还不够健全完善,适应不了对流动党员管理的要求,外企表现最为突出,对流入党员管理也不够重视,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在外出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外出前,既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又不向党组织主动汇报思想,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以致于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此外,由于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于外出党员都难 以落实,致使外出党员疏于管理和监督。特别是党章规定的“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要求难以落实。四是组织隶属关系难接转。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未转到其工作地党支部。据了解,现在流动党员外出很少有人到县(市)组织部接转组织关系。其原因除了外出时间、地点不固定外,主要还存在接转组织关系的程序繁琐,花费的时间也很多。若遇经办人员出差或有事不在,那就不知道要多长时间了。据了解,有的流动党员虽然想接转组织关系,但因程序多,耗时多而未接转;有的把当地的组织部门所开的组织关系介绍信开好了,但不知道务工所在地的组织部、党委在什么地方,从而导致党员的组织隶属关系

县委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范文最新推荐------------------------------------------------------ 县委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市委组织部: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委组织部的具体安排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崇仁县把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纳入重要日程,狠抓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全县有流出党员584名,流入党员34名,春节期间先后有348名流动党员返乡,有14名流入党员留在崇仁。针对在崇的369名流动党员,组织开展了“结一个对子、过一次组织生活、核一次基本情况、提一个建议、尽一点力量”等“五个一”活动,审核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348本,走访慰问348户,结成帮扶对子237对,召开座谈会18个,组织学习729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43条,引进资金1000多万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由“走访登记”向“结成致富对子”延伸,进一步增进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感情。在春节前出台了《关于春节期间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务必要走访慰问到每户流动党员家庭,采取“四进四查两问”(进企业、进市场、进门店、进住户,查底册、查户籍、查低保、查社保,问单位同事、问左邻右舍)的方式,按照“五清楚”,即人数清楚、结构清楚、分布清楚、思想状况清楚、发展方向清楚的要求。对流动党员进行“地毯式”的排查、登记,分级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和登记卡册,充分掌握每一名流动党员情况,把每一名流动党员都纳入管理。同时,在切实解决流动党员困难户生活的基础上,充分了解 1 / 3

新形势下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新形势下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党员的工作、生活环境及思想意识形态趋向多元化、复杂化。为进一步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笔者到机关、学校、企业、农村,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对新时期如何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以期寻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新思路,探索处置不合格党员新机制。 一、当前我县党员基本状况 **县作为农业大县,同时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其党员结构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农村党员数量多。截至2012年12月,我县共有党员**人,其中农村党员就有*人,超过党员总数的一半,占总数60.5%,;二是党员年龄大,女性党员数量偏少。全县党员中35岁及以下党员*人,占总数的24.5%,35岁以上党员占总数3/4以上,农村党员结构尤其如此,据笔者在**县小悟乡调研数据显示,该乡张冲村有党员30名,60岁以上占大多数。在全县党员中,女性党员有*人,占总数的12.9%;三是党员学历普遍较低。大专及以上党员仅4876人,占总数的21.9%,初中及以下党员高达9672人,占到总数的43.3%;四是党员流动性较大。流动性党员*人,占总数的15.5%,流动党员中,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占绝大多数。一年只能联系1—2次,有的多年不肯回家,只能电话联系,电话换号不反馈就无法联系,导致党组织与党员联系不畅。五是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比较明显。在企业调研时,县龙腾水泥有限公司支部书记说到:“企业党员经常到岗位检查生产,每周将检查内容上报,并将岗位合格与否作为今后评先的重要条件”。在村里和党员座谈时,*乡张冲村支书*也谈到:“村里一位年轻党员常年在武汉工作,还积极为家乡建议献策,建议村种植结构转型,由过去水稻转到种植苗木花茶、茶叶等。该村党员*同志自己投资垫付11万元修*村大桥,村内老党员也能自愿参与义务劳动”。党员乐于奉献的行为和行动深受群众好评。 二、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经过各级党组织的多年努力,总体上看,已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教育管理重视不够。 一是领导班子重视不够。少数单位抓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精力不够集中,管理层重业务工作而轻党员教育管理,认为党员教育工作会冲淡甚至影响正常的业务工作,致使“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只注重程序不注重内容,没有从自查上、作风上加强党性教育,导致党员党组织生活只是学文件、学业务,自觉履行义务,自觉

党支部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二

党支部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二: 党员是党的细胞,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是机关党委和党支部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其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到党在机关和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党能否保持先锋队的性质,关系到党的领导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遵循市委和上级法院有关要求,我院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其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路子,尤其是在今年,结合法院三项工作重点,六大体系建设,通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利发挥了党支部党良好的功能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但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面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以及机关工作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正确分析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现状,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机关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党建工作的一个经常性课题。按照新时期新形势下对法院机关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目前我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当前有个别同志对机关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机关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就是组织一下 学习,工作一般,要求不高;个别党务干部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热情不高、工作不实;个别支部书记有重业务轻党支部建设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思想,认为审判工作和后勤工作是硬指标,党员教育管

理工作是软任务,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臵致使支部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被动应付,起色不大。 (二)、党员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和工作方法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形势。一是管理关系脱节,机关党委与各党支部责权不挂钩,缺乏实施管理的必要手段,在实践工作中,号召力不强,工作难开展。二是机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不在一个层面上,党支部建设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受到漠视、忽视、轻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普遍存在。三是监督职能缺乏,教育管理考评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工作职能落实不佳,缺少应有的抓手。 (三)、党务干部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热情不高。部分机关党务干部是本单位本部门的业务骨干,承担较多而繁重的审判业务工作,造成无时间、无精力去抓党支部建设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的更多地把自己当作行政管理者,很少从党员身份的角度看待自己,没有履行双重身份的责任,个别支部书记工作变动等原因,因环节较多不能及时调整到位。 (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内容、方式单一,创新不多。个别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形式不灵活,活动多数是学习文件,读读报纸,一人念、大家听,一人写、大家抄,形式单一、枯燥,仅满足于超前性不强的简单政治说教,政治学习替代党日活动。在工作中,继承不够,创新不多,对支部党员干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服务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服务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 方案 各片区总支、各党支部: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服务教育管理工作,根据平坝县委组织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服务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平组字〔20xx〕15号)及《xx乡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和管理服务工作方案》(乡发〔20xx〕16号)要求,结合我乡的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 __”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出发,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责任,规范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改进流动党员服务教育管理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以形成党组织与党员联系密切,流动前、流动期间、流动后各环节全面加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着力,服务、教育和管理有机统一的工作机制,使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规范有效,流动党员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员意识明显增强,作用发挥明显好转。 二、主要原则

一是坚持双向管理、共同负责。实行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双向配合共同管理,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协作、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二是坚持分类指导、动态管理。随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情况,强化跟踪管理,把每一个流动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的经常性管理之中,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搭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加强教育管理,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责任感。 三、主要措施 (一)集中排查摸底。在原来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各党支部要对各党支部流动党员情况进行详细、 __的调查摸底,排查清楚流动党员流向单位与地域分布,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台帐,掌握流动党员具体居住的地址、 __、年龄、职业和工作生活状况、思想状况等,保证流动党员“离村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并将情况上报乡基层办。 (二)合理设置党组织,不断拓宽流动党员管理渠道。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调研报告 当前,我国处在一个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之中,市场化、城市化、现代化相互激荡,交互推进。如何探索和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新时期整个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课题。党内统计数据显示,社区流动党员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随着党员责任区的不断深入和居民区党建“三三制”的不断推进,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整合各方面力量,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着力解决流动党员教育难、管理难、活动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不断增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基本情况 2006年12月,中央组织部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截至2007年11月30日,17个居民区党组织共发放流出党员《活动证》119人;流入党员9人(其中:本市2人,外省市7人),涵盖7个居民区。 1、流出党员基本情况 从年龄结构看,中年占有相当比例,平均年龄50岁;从受教育程度看,流出党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46人,占38.70%;中专、高中学历的43人,占36.10%;初中学历的30人,占25.20%。从性别比例看,男性89人,占74.80%,女性30人,占25.20%。 2、流入党员基本情况

从年龄结构看,中老年占有相当比例,平均年龄57.10岁;从受教育程度看,流入党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3人,占33.33%;中专、高中学历的5人,占55.56%;初中学历的1人,占11.11%。从性别比例看,男性5人,占55.56%,女性4人,占44.44%。 二、存在问题 1、基本状况分析 流动党员与归属地党员相比,社会责任意识相对较低。从空间上看,拉长了党员与党组织的直接联系;从管理上看,增加了流出地党组织的管理难度;从组织生活上看,流出党员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的91人,占76.47%,不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的28人,占23.53%;流入的9名党员都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占100%;从流出党员状况看,都为外出就业;从流入状况看,都为照顾子女。 2、空挂党员显现 流出党员流动性大,人员很难找到,无固定休息日,早出晚归,有的长期流动在外地工作,组织联系只能通过其家属长途电话联系;还有的长期居住在外地,上海房子出租,这样的组织关系应转出,因人员无法找到,目前还滞留在居民区。 3、认同组织较低 大部分流动党员正值中年,是家庭经济来源的主要承担者,只关心打工赚钱,党员身份不重视、无所谓,党组织多方做工作,个别党员强调家庭生活困难,甚至说:“没有经济保障,何来党员身份”。组织生活也不能正常参加,组织观念淡薄,作用发挥明显不足。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措施【精选】

通过对教育管理实施工作措施,作为党员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各种情况,努力为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传授知识和对学生的教育方面要更耐心细致。下面是整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措施的,欢迎阅读! 在行风评议的第二阶段,我们通过民主评议,认真查找学校廉洁从政和工作作风建设上存在的薄弱环节,解决教育乱收费及师德水准不高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围绕抓好自查自纠自评、广泛征求意见和边查边改三项重点工作,按照实事求是、边查边改的原则,找准问题、解决问题、推进工作。 我们联系学校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听取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主要采取“问”“谈”“访”三种形式,敞开校门,接受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评议),对照评议内容和要求,找准存在问题,重点要在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上,尤其是对教育收费、招生考试、教材教辅、补课行为、建设工程、物资采购、校务公开和师德师风建设等问题,广泛收集,认真梳理,进行分析,并以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目标和整改方案。 一、主要做法是: 1、发放调查问卷和征求意见表。分别向教师、家长、学生代表发放《黄埔区双沙小学行风情况问卷调查和征求意见表》。 2、召开座谈会。分别召开学校中层干部、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座谈会。 3、走访。行评办组织人员走访街道、社区、对口中学等单位,直接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4、接受上和电话咨询、投诉,处理信访问题。 5、汇总分析各种途径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进行梳理,找准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6、制定整顿措施,扎扎实实地边查边纠,边整边改,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7、做好总结工作,形成自查自纠报告和整改方案,报局行风评议办公室。 二、自查自评情况 通过“问”“谈”“访”三种形式敞开校门,接受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评议,在家长、学生座谈会上和回收的家长调查问卷、教师调查问卷和征求意见表中,以及在走访社区、街道、对口中学等各有关单位,直接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中,对双沙小学“依法治校、管理强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教学成绩普遍表示可赞赏,充分肯定学校规范收费和师德师风,认为学校的办学思想是端正的,领导作风,教风、学风、班风、校风是好的;认为教师的师德端正、教学严谨、爱岗敬业,对学生充满爱心;尤其是面临红山地区教育整合时期,学校领导班子始终以大局为重,积极做好社区、家长、教

中组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

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类人员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益频繁,其中有不少是共产党员。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是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内有关规定,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 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党员。 (一)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从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出发,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责任,努力使流动党员都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始终保持先进性。 (二)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主要原则: 1.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2.坚持区别情况、动态管理。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状况、职业特点和居住地点等情况,采取单位管理、行业管理和社区管理等多种方式,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 3.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强化服务意识,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与责任感 二、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责任和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 (一)流出地党组织的主要责任 流出地党组织要了解掌握外出流动党员情况,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配合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做好流动党员外出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

乡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中共广安区桂兴镇委员会 党员、流动党员服务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镇党委严格按照区委组织部的要求,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在“管住、管好、管活”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经验 1、建立组织,构筑流而不散的组织机构。按照流动党员工作单位(条)、居住地(块)之间“谁有利于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就由谁负责”的原则,使流动党员党组织设臵超越区域、所有制、行业等局限,形成组织健全、职责到位、工作有效的组织网络。一是建立基层组织。根据流动党员队伍的特点,争取上级党组织支持,建立健全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的三级管理网络。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知、工作相联、便于活动的原则,在党员相对固定集中的地方成立党支部;在相对集中地区有流动党员3人以上成立临时党支部。二是实行专人管理。流动党员的各基层党支部要确定专人与流动党员联系,一人一挂钩。流动党员到达外地以后,必须及时地向原党支部和联系人提供电话和通讯地址。指定的联系人每季度至少同流动党员联系一次,及时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征求他们对支部的意见和建议,并

负责收缴党费等。通过健全各级组织,从而使得外出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符合条件、表现突出的预备党员能按期转正“入党”。 2、规范管理,构建离乡不离党的管理机制。为加强流动党员教育和管理,我们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方式,变“有组织无活动”为“有组织有活动”。一是建立制度,规范管理。先后制订出台《发展党员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流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实施办法》等制度,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作出具体规定。二是强化教育,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党支部、党小组作用,以流动党校、网络教育等为裁体,积极开展“三结合”学习实践活动。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鼓励个人自学,广览党员政策法规,广学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现场学习与网上学习相结合。组织观看电影《张思德》、电教片《任长霞》等,身临现场接受教育。传递学习资料,开展学习讨论,交流学习心得;重点学习与一般学习相结合。凡是党内重大文件、重要决定、重要会议精神等,发挥党小组作用,尽早组织流动党员学习讨论。一般性学习教育则采用发放、邮寄学习材料等形式进行。三是加强联系,跟踪管理。把流动党员管理和人事关系管理结合起来,在办理人事关系代理登记的同时,登记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联系渠道、工作状况,并建立党员联络信息卡,及时掌握流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3、发挥优势,激发流动党员创业致富的热情。流动党员大多在外闯荡,各自在不同的地方创业。有的是厂长、经理,有的是技术骨干,信息量非常大。党支部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通过各

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各级党组织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党支部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把从严治党的方针贯穿到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坚决改变党内存在的纪律松驰和软弱的现象”。强调“党要管党”,落实到基层党支部,就是要依据党的组织原则和上级党委的指示、要求,对党员实施不间断的教育管理,切实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员队伍真正成为基层全面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应把教育管理党员作为自己的一条重要职责,作为加强支部自身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学会依靠党组织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依靠党支部能教育管理好党员的信心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个别党员受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酒绿灯红的影响,不能正确对待应急机动作战部队任务重、节奏快、要求严、标准高的艰苦环境。有的理想淡化、思想不稳;有的不思进取,消极怠工;有的自律不严,违规违纪;有的不讲廉洁,处事不公;有的不服管理,顶撞上级等等。存在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党员的党性修养不够,关键在于党支部教育管理党员的力度不够,关键在于这些党支部党管党员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好,关键在于正、副书记缺乏依靠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的信心。所以,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首先必须帮助正副书记树立依靠党支部能管好党员的信心。当前,增强立足自我教育管理好党员的信心,要重点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解决认识偏差不愿管的问题。当前,基层党支部正、副书记队伍中,有的只重视抓战士党员的教育管理,不重视、不愿意加强对干部党员的教育管理,片面认为,干部党员的教育管理主要是上级党委和政治机关的事,把自己摆到局外人的位置上;有的认为党支部是党的最基层组织,正、副书记没有什么大的权利,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在党员的教育管理上发挥不了多大作用;有的对资格较老、兵龄较长、年龄较大的党员尤其是精神状态不佳的干部党员不愿从严管理,感到他们放松一点情有可原,感到与他们较真有碍面子;还有的不愿去研究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仍然凭着老经验、老套路教育管理党员,适应不了形势任务的要求,工作绩效不大。解决这个问题,要端正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党支部教育管理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变“要我管”为“我要管”。 二是解决素质偏弱不会管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党支部成员尤其是正、副书记由于成份较新,党务工作套路不熟、党员教育管理招数不多的现象还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有的把党管党员的原则与领导管理部属混为一谈,用行政管理代替党内管理;有的用政治教育代替党的教育,体现不出党员教育的先进性;有的没有把党员教育管理摆到应有的位置,教育管理制度落实不好;有的不会运用组织生活制度加强教育管理,不会依靠群众加强监督,不懂得把党员置于组织和群众的双重监督之下,结果是教育不到位,管理不得力,在解决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上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解决这个问题,要注重加强业务学习,通过参加上级组织的集中培训,采取以会代训、难题会诊等形式,帮助正、副书记熟练掌握党务工作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总结经验,理清套路,结合岗位实践,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教育管理能力。 三是解决问题不大不想管的问题。有的同志认为,党员也是人,只要不严重违反纪律规定,有点小缺点、小错误在所难免,管不管无所谓,影响不了大局;有的认识水平不高,对一些倾向性问题研究不够,分析不透,对发生的问题视而不见,见怪不怪,甚至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还有的在管理教育中碰了钉子、遇到压力,就不想管。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正确分析现状,探索特点规律,加强管教力度。 四是解决原则不强不敢管的问题。少数党支部委员特别是正、副书记对党员尤其是干部党员存在的问题不敢理直气壮,不敢较真碰硬,只求一团和气;有的搞庸俗关系,得了别人的好处,怕人揭短,发现问题也不敢大胆抓;有的对关系兵党员不敢管,怕得罪上级,伤害自己。结果是遇到矛盾绕道走,有了问题交上级。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严自己入手,在树正风气上突破,使党员教育管理逐步走入正轨,形成健康发展的路子。 二、明确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增强对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党支部离党员最近,对党员的情况最了解,对存在的问题最清楚,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最直接,只有全面把握教育管理的内容,积极探索科学管理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