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基础知识大全解读

地理基础知识大全解读
地理基础知识大全解读

地理基础知识大全自然地理和地图第一部分

宇宙:宇是空间(经度、纬度、海.宇宙中的地球

1 ——四维拔);宙是时间八大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1)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行星及小行星

带的行星。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系概况:(2)日地关系太3He)太阳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月球中的

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分布: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西部最大;四川盆地最海拔:高强纬度:高弱或低强(正午太阳高度)小日照时天气状况:晴多阴少或低弱(大气的削弱)

对地标志间:长多短少太阳活动类型大气层结构最激烈色球强弱气候耀斑光球球的影响黑

注:(指南针)太阳风日冕磁场电离层(无线电)白天看日食;夜上看月食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3)地

球6371Km 赤半径大于极半径,平均体——观察仰角=北半——地轴:北端空间指向北极星附近

球地理纬度(举例);北极点只90两极:所有经线都交于极点;纬度为

1

有南;南极点只有北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点的半圆——等长;指示南北方向;180;20000 Km;一度111 Km 本初子午线:0 度经线穿过英国的伦敦

经度:划分原则;东西经与东西半球;地方时纬线:东西方向的整圆,并与经线相互垂直——平行;从赤道(特殊纬线)向两极对称递减;指示东西方向(相对的,以劣弧定向);360;40000 Km 纬度:划分原则;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定向;最近航线;距离计算时区的划分;日界线(0 时与

180);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线速度与角速度)和周期(恒星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1)太阳高度:日变化:夜小于0;日出、日落等于0;白天大于0;物体影子长度与太阳高度相反正午(地方时12

时)太阳高度:H=90°-│A±B│其中:H 为正午太阳高度;A 为所求点纬度;B 为直射点纬度;

A 与

B 同半球用减号,异半球用加号0 时与12 时所在经线上,太阳高度所差的度数与纬度所差度数相等日出、日落、正午太阳方向与物体的影子方向:(3.21-9.23)2

日出东北;日落西北(9.23-3.21)日出东南;日落西南;3.21 与9.23 这两天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正午太阳在正南或正北或正头顶;(影子方向与太阳方向相反)昼长=日落-日出;日出=12-二分之一昼长;昼长+夜长=24 (2)晨昏线过地心,是大圆;平分地球:与赤道相互平分: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日出 6 日落18;晨(昏)线的中点在赤道上纬度为0 与经线相交:夹角=直射点纬度值范围[0°-23°26′] 与纬线:相切(两个;切点太阳高度为0;切点纬度=90 °-直射点纬度值;范围[66°34′-90 °];切点地方时与极昼同半球为0 时与极夜同半球为12 时)相离:极昼或极夜相交:夹角=90 °-直射点纬度值范围2、地方时:3、沿水平自由移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赤道不偏;南半球向左偏;

纬度越高念偏向越大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

度和周期、黄赤交角:方向:自西向东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周期:恒星年速度:近日点与远日点

黄赤交角:决定回归线的度数,影响五带的范围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对比

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看教材练习描述)昼夜长

短的变化:图(看教材练习描述)四季与五带的

划分:思考:南北半球相反的地理现象(4)宇宙探测宇宙探测 3

的意义: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促进科技进步宇宙探测的现状。世界

中国

1957 原苏联东方号1970 东方红号1969 美国

登月1999-神舟系列1981 美国航天飞机

2007 绕月2.大气(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

气的组成:干洁空气(CO2、O3、O2、N);杂

质与水汽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各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的特点;逆温(使对流运动消失,大气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加

重大气污染的程度;水汽不易扩散,有利于雾的形

成,使能见度变差)晴朗的夜晚尤其是冬季、受寒潮影响、盆地地形、锋面附近易天成逆温(2)对流

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等压线高高低低

大气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形成低压,遇冷下沉形成高压)和水平运动(风及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

偏向力、摩擦力等三个力)的成因:大气环流(气压带与风带、季风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三圈

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记忆)气温日较差

的影响因素: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因素:(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编者:无论冬夏昼夜长度之差也是低纬大于高纬]。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 4

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

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

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

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

大。(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

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

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编者:山顶由于与地面接触面积小,不易与地面形成频繁的热交换;空气流动性强等原因而日较差较小] 。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

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

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 5

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

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4)下垫面性质由

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

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

潮湿紧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5)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

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6)地势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一年中最热月和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值,称为气温年轻差。气温年较差的大小因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而异。气温年较差一般随纬度增高而增大。

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很小,1~2℃;

仅中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增大,一般可达10~20℃;高纬度地区可达30℃以上。低纬度地区,

一年中昼夜长短几乎相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

化也很小,各月热量的收支相差不大,故气温年较差很小。中高纬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白昼时间长;冬 6

季则相反。因此,冬夏获得的热量其差别很大,

(完整版)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 为西半球。 7.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间为高纬度。 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 13.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其它行星系其它恒星系河外星系 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5.月相的变化 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 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空)。 16.地球的自转 ①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1670COSФ km/h);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向东,地方时越早,c.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17.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的关系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相等。 18.地球的公转 ① 轨道(椭圆轨道1月初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②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③周期(1恒星年,即365日 6时9分10秒;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④速度(角速度为1°/d,线速度约为30km/s;近日点快,远日点慢);⑤地理意义(a.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9.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北半球为例) 从冬至到第二年夏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S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23°26ˊN;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N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23°26ˊS。其周期为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20.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由太阳直射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向南北两侧依次递减;由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向四周依次递减;昼半球>0°,夜半球<0°;晨昏线上为0° 2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为极昼,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极圈以内为极昼;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为极夜,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极圈以内为极夜。春秋二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22.四季的划分

高中地理必会的基础知识整理汇总

自然地理知识点 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 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 12 时)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如 7 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 月初)与冬至日(12 月 22 日前后)、远日点(7 月初)与夏至日(6 月 22 日前后)的区别。 1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生物循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氮也有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 (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co2 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新增的co2)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时刻在演化(气候变化、地貌变化) 2、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 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1、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破坏森林与植树种草引发不同的环境效应) 2、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中,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生物发生变化。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空间尺度划分: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区域性的地域分异: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 二、自然带1.概念: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了与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自然带的划分(北半球为例)利用气候图对照分析自然带的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带(萨瓦纳带)(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热带荒漠带(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热带季雨林带(北纬10°—25°之间的亚洲大陆东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和40°—60°之间的大陆西部) 亚寒带针叶林带(北纬50°—70°之间) 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苔原带、冰原带 三、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包括低纬和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以及中纬度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地带。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由于受海洋水汽的影响,从沿海到内陆,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变化。 - 1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材料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部分地球的宇宙环境 ★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普通性体现在: 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石油、天然气).太阳辐射影响因素(三个)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及原因 太阳能风能开发条件评价 能源丰富,市场大小距离,资金,技术,政策 新能源的优点: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缺点:能量密度小,变化大不稳定。 ★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考点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考点6: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1)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有了昼夜更替现象。昼夜更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 (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使得同纬度地区不同地点见到太阳的时刻会有早晚。地方时的确定与经度的对应关系:太阳直射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12点,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线(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2020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 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 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 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 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 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高中地理必会基础知识整理

高中地理必会基础知识整理 自然地理知识点 、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1 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2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3 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 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120E时、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6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7计行劣弧进球两点的圆面大上的这通要主取过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

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 正数值的和纵坐标名称、标中计图的横坐名称负、线条的升降等。 月、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如710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月初)与冬、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11月初)与日前后)、远日点(127月22至日(日前后)的区别。6月22夏至日(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的含义 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 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 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 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 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 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 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 ⑴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⑵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⑶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导航等。 2.遥感(RS)

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点

第二章自然结构 第一节中国地貌 一、地貌的基本特征 地貌的基本特征: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2、3阶梯特征)2.地势较高,起伏显著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按基本地貌形态分析、按外营力来分析、按岩性来分析、按地质构造来分析。下面就从基本地貌形态分析我国地貌的复杂性,我国五种基本地貌类型齐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我国除以上五种基本地貌类型外,由于外营力及地表组成物质不同等,还形成冰川、冰缘、风沙、黄土、喀斯特、火山、海岸等多种特殊地貌。) 地表结构特征山地纵横,排列组合有规律;四大高原独具特色,集中于中西部;四大盆地长轴近东西向,分布于西中部;三大平原斜向排列于东部;众多丘陵散落于东部。 地势特征的地理意义:1. 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河流影响显著:一是成为大河的源地;二是控制着大河的流向;东西流向便于东西航运。2. 地势阶梯的变化,使得中国水力资源丰富,便于水能梯级开发;同时,边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势障碍。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 1.地质构造因素(内营力) 我国地貌的宏观分布与排列方向均与地质构造运动密不可分。 燕山运动 中生代燕山运动使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基本定形,对完成巨地貌格局方面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经燕山运动,除喜马拉雅个别地区外,海水撤出中国大陆,分散的陆块互相联结起来。我国山文的几个主要方向,都是在燕山运动形成的。 喜马拉雅运动 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则是形成中国现代地貌形态格局的决定性因素 早喜马拉雅运动:(始于晚始新世) 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与亚洲大陆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强烈碰撞,喜马拉雅地槽封闭褶皱成山,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合并相连。 晚喜马拉雅运动:(上新世以来) 在亚欧、太平洋、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讲解学习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3、 (1)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2)异: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4、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6、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7、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农业社会: 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人口越来越稠密。 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3)农业社会后期: 工商业的发展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今天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 2、遥感:(RS) 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目标物传感器(关键装置) 遥感地面系统成果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和财力,提高效率。

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归纳:97个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归纳 97个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 (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自然地理学

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简史 人类的地理知识起源于远古时代。但自然地理这一术语始用于17 世纪,至18 世纪后半期已广为流行。自然地理学作为地理学中的一门学科,出现在近代地理学形成时期。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知识积累时期、近代时期、现代时期三个阶段。 19 世纪中期以前,地理学以地理知识的描述性记载为主,自然地理知识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是了解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记录山川形势、游历探索四方奇胜,进行探险、发现活动等。 早在公元前3000 多年,古埃及人就开始观测尼罗河水位的变化。公元前5 世纪,古希腊希罗多德在《历史》(又称《希腊波斯战争史》)一书中叙述了尼罗河夏季洪水的动态规律,并且指出河口三角洲是由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 以后,亚里士多德把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作为土、水、火和气四种基本原质的统一体。埃拉托色尼计算了地球的周长,用数学方法研究、确立地球表面经纬度和事物位置的方法,奠定了数理地理的基础,并且将地球划分出五个气候带。在欧洲,整个中世纪是封建闭塞和宗教观念统治时期,地理学几乎没有取得什么进步。 15~17 世纪是地理大发现时期,人类的地理视野大大地扩展,不但最终证实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和地球存在着一个统一的世界大洋,还发现了洋流,确定了南北半球的信风带和对季风形成作出科学解释。这一时期收集的大量地表自然现象资料,为17 世纪下半叶探讨海陆起源、植物和动物的分类等理论问题,以及综合地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建立了基础。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填空(必修二全套)

高一地理基础过关(农业部分) 班级姓名 1、农业生产活动概念:。 2、农业分类:按生产对象分:、、; 按投入多少分:、; 按产品用途分:、 3、农业投入的要素:、、、。 4、农业区位中: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农业地域类型(一):季风水田农业 5、季风水田农业区位优势: 自然区位:①; ② ③; 社会经济区位:①; ② ③; 6、季风水田农业特点:①; ②; ③; ④; ⑤; 7、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在季风区的有分布热带雨林区的是 农业地域类型(二):大牧场放牧业 8、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国家: 分布在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属于,主要类型有牧牛和牧羊,其中属于牧牛业的国家、。 9、藩帕斯摹区位优势:①; ②; ③。 10、阿根延促进牧牛业发展措施:①; ②; ③; ④;

⑤。 农业地域类型(三):商品谷物农业 11、商品谷物农业最典型代表国家,另外还有该农业类型分布国 家、、、、 ,主要作物 12、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基本特征:、。 1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位优势:①; ②; ③; ④; ⑤。 农业地域类型(四):混合农业 14、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优点:①; ②; ③; 15、混合农业分布在、、、、其主要类型 澳大利亚著名农产品、 16、中国混合农业典型代表:的。 农业地域类型(五):乳畜业 17、乳畜业就世界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分布地区:、、、、 就农场小区域范围来讲多分布在附近。其生产对象是,是随城市发展产生面向农业地域类型。 分析西欧乳畜业发达的原因:①; ②; ③。 农业地域类型(六):热带种植园农业特点:。 与中国的区别:。 二、(工业部分) 1、工业投入的要素,自然方面:、、、 社会经济方面、、、、

高中地理知识大全

地理 我国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一国两制台港澳东北三省黑 吉辽冀晋鲁归华北苏浙皖赣在华东湘鄂豫归华中华南还有粤闽琼 川滇黔归西南西北还有陕甘青 我国之最 面积最小的省是澳门纬度最高的省是黑龙江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 跨经度最广的省是内蒙古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人口最多的省河南人口最少的省澳门 我国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 河南洛阳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及八达岭。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桥,蓄武湖和中山陵。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 洛阳龙门石窟精,白马少林寺著名。开封铁塔和龙亭,相国寺钟观音听。 中国铁矿: 我国铁矿有八家,内蒙白云湖北大。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安徽马。海南铁矿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中国煤矿: 中国煤矿有十一,开滦峰峰省份冀。辽宁煤矿是阜新,大阳西山在山西。 安徽淮北江苏徐,黑龙抓住鹤和鸡,平顶山矿省份豫。 有色金属矿: 德兴铜矿在江西,湖南锡矿山产锑。贵州铜仁产汞矿,云南个旧出产锡。 甘肃金昌矿产镍,钨矿产地赣大余。湖南水口山铅锌,广西平果出产铝。 内蒙白云泥土稀,山东招远有金币。 货运选择三原则:

贵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选择是航空。易死变质鲜活货,短程可用公路送, 远程而且数量大,铁路上有专车用。大宗笨重远距离,水运铁路二者中。 中国十大旅游景点: 北京故宫八达岭,避暑山庄河北行。陕西省内秦皇陵,长江三峡鄂渝境。 安徽黄,桂桂林,浙江西湖苏园林,台湾岛上日月明。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我国是个多民族,少数民族五十五,人口最多是壮族,四百万人满回土,苗维彝藏和蒙古。 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 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印尼和不丹,四国在 西南西边巴和基,还有阿富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中国地形区特点: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 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 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 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 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 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 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 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 河汊交织湖泊多,"水乡"遍布长江岸。 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 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地势阶梯界线

最全面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1.区域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定义:地球表面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2)特征:可变性——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整 体性——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层次性——区域是有等级的;差异性—— 区域划分的基础。 2.区域比较的方法 (1)区域定位——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 (2)分析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特征差异(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生物、资源等) (3)分析在区域地理环境影响下的人类活动差异(工业、农业、商业、交通、城市、人口)3.区域差异案例: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 共性: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地理环境差异:。 。 (1)地理位置差异(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2)气候条件差异(热量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 北纬43 °~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 降水量/ 光照)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3)土地条件差异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①水稻土为主;②耕地多为水田;③土地较为分散;④人均耕地少。 ①黑土分布广泛;②多为旱地;③集中连片;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世界三大黑土区:密西西比河(美国中央大平原) (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乌克兰、东北三江平原和松辽流域 长江三角洲—— (5)植被差异 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长江三角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人类活动差异: (1)地理环境差异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松嫩平原——温带落叶阔叶林。 长江三角洲——①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②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等; ③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④其他:水产业发达; 松嫩平原——①耕作方式:旱地耕作业;②主要粮食作物: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③作物熟制:一年一熟;④其他: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春小麦:春播秋收——适宜比较寒冷的地方种植 ▲冬小麦:秋播(次年)夏收 (2)地理环境差异对其他生产活动的影响长 江三角洲——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①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 ②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o26'N 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 向南北降低 23o26'N 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o26'S 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

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二单元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高中地理的几个重要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的几个重要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的几个重要知识点(一) 晨昏线在解析地球运动问题中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如右图3中二至日的昼夜分布状况(阴影部分为黑夜),若弧线AB为昏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北极点;若AB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南极点。 (2)确定东西经度:以0°经线为起点,顺地球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大的为东经度,反之则为西经度。 (3)确定地方时: ①经过赤道与晨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与之相对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次日0时(或当天24时)。 ③从西向东顺地球自转方向经度每增加1, 地方时增加4分钟。④同一经线上的各点地方时相同。 (4)确定日期和季节: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纬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为6月22日。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为12月22日。 (5)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日照图上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也可以用:直射经线=赤道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90°或直射经线=赤道与昏线所在经线—90°来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需要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纬度值来确定,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度为α,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90°—α(南北纬视具体情况而定)。 (6)确定昼夜长短: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上昼弧所跨的时间数,夜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上夜弧所跨的时间数。 也可以直接采用“查格”的方法,也就是以已经知道的某条经度为准,按照较东的地方有较早的时刻;经度每相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相差1′,地方时图5 相差4秒。一般地,如果是求某地的昼长,则经过该地画一条平行于赤道的纬线,看其昼弧所经过的格数×每格数所代表的时间数,如果图示是侧视图,还应该乘以2的倍数;如果是极地为中心的图示,则所经过的格数×每格所代表的时间数即可。 高中地理的几个重要知识点(二) 1、建立商品粮基地的好处 ①建立商品粮基地可以充分考虑合理利用多种地域性条件,为粮食生产选择最适宜的自然环境。它可以充分利用地区内的自然条件和劳动力资源,便于集中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发展粮食生产进行必要的基本建设。它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粮食生产的专门技术水平,积累经验。 ②商品粮基地的建立可以为一般地区生产粮食树立榜样,对推动全国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发挥促进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