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科研究生学位论文注释与参考文献的编写体例

关于文科研究生学位论文注释与参考文献的编写体例
关于文科研究生学位论文注释与参考文献的编写体例

关于文科研究生学位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的编写体例

(试行稿)

近年来,校内外专家在评审我校文科博士和硕士论文时,多次指出论文的注释和参考文献的编写存在不规范问题。为此,研究生院培养办参考国内有关学者的著作和一些国家级出版社和重要学术期刊的要求,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一般中文著作注释要求

(一)首次引用

引用的资料第一次出现在注释中时,一般中文著作的标注次序是:著者姓名(多名著者间用顿号隔开,编者姓名应附“编”字)、文献名、卷册序号、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

1、专著

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页。

梁守德、洪银娴:《国际政治学概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页。

阎学通等:《中国崛起——国际环境评估》,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8页。(作者三人以上,可略写为XX[第一作者等]”;出版社名称已包含地名,不必重复注出。)

2、编著

倪世雄主编:《冲突与合作——现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评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71页。

3、译著

应在著者前用方括弧标明原著者国别,在著者后标明译者姓名。

[美]孔飞力:《叫魂》,陈兼、刘昶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207页。

4、期刊杂志(期刊指月刊、双月刊、季刊、年刊等,杂志指周刊或半月刊))

吴承明:《论二元经济》,《历史研究》,1994年第2期,第98页。

李济:《创办史语所与支持安阳考古工作的贡献》,《传记文学》(台北),第28卷第1期(1976年1月)

阎学通:《中国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世界知识》,2000年第3期,第9页。

5、报纸

符福渊、周德武:《安理会通过科索沃问题决议》,《人民日报》,1999年6月11日,第1版。(此例适合署名文章)

《朝韩首脑会晤程序大多达成协议》,《中国青年报》,2000年5月12日,第6版。(此例适合不署名文章或报道)

6、通讯社消息

《和平、繁荣与民主》,美新署华盛顿1994年2月24日英文电。(写明电文题目、通讯社名称、发电地、发电日期和发电文种)。

7、政府出版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研究室:《中国外交——1998年版》,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6月,第768页。

8、会议论文

任东来:《对国际体制和国际制度的理解和翻译》,提交给“全球化与亚太区域化国际研讨会”的论文,天津,南开大学,2000年6月5日至16日,第2页。

9、学位论文

孙学峰:《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法20年——1979-1999》,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硕士论文,2000年1月,第39页。

10、未刊手稿、函电等

标明作者、文献标题、文献性质、收藏地点和收藏者,收藏编号。

“蒋介石日记”,毛思诚分类摘抄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陈云致王明信,1937年5月16日,缩微胶卷,莫斯科俄罗斯当代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藏,495/74/290。

(二)再次引用

再次引用同一资料来源的资料时,只需注出作者姓名、著作名(副标题可省略)和资料所在页码;如在同一页且紧接同一资料来源的上一注释,可以用“同上”(论文)或“同上书”(著作)代替作者姓名、著作名。

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上),第13页。

同上书,第45页。

(三)转引

将原始资料出处按上述要求注出,用句号结束。用“转引自”表明转引,再把载有转引资料的资料出处注出来。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88-89页。转引自杨玉圣:《中国人的美国观——一个历史的考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3页。

二、析出文献的注释要求

引证标注内容及顺序为:(1)作者;(2)析出文献名;(3)文集编者;(4)文集题名;(5)卷册;(6)出版者与出版时间;(7)版本;(8)页码。

1、析出文献的作者和文集编者相同时,后者可以省略;不同时,要分别标示。如:

唐振常:《师承与变法》,《识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65页。

陈序经:《东西文化观》,邱志华编:《陈序经学术论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34页。

2、引证书信集、文件汇编及档案汇编中的文献,应标注原始文献形成的时间,如:

《复孙毓修函》,1911年6月3日,高平叔、王世儒编注:《蔡元培书信集》上,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99页。

《中共中央最近政治状况报告》,1927年10月,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政治报告选辑(1926-1933)》,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第20页。

3、引证著作及编辑作品中的序、跋、前言、后记、按语、编辑说明、引论等,与析出文献标注方式相同。如:

袁伟时:《卷首献辞》,《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海天出版社,1992年,第2页。

楼适夷:《读家书,想傅雷(代序)》,傅敏编《傅轩家书》,三联书店,1988年第3版。

4、引证著作及编辑作品中由作者自撰的序、跋、前言、后记,也可用中圆点连接来表示。

如:

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序言》,人民出版社,1994年。

三、古籍的注释要求

引证标注内容及顺序为:(1)责任者与责任方式;(2)书名;(3)卷次;(4)部类名及

篇名;(5)版本;(6)页码。由于古籍种类和出版状况比较复杂,常常有一些特殊情况。

(一)责任者

1、常用基本典籍,书名中含有作者姓名的文集,以及官修大型典籍,可不标注作者,如《论语》、《管子》、《通典》、《资治通鉴》、《陶渊明集》、《全唐文》、《册府元龟》、《明实录》、《大清会典》、《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十五史等;有些书籍作者失传,应标注“佚名”。

2、地方志一般不标注作者,只注书名。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前冠以修纂成书时的年代(年号);民国地方志在书名前冠加“民国”二字。如:

道光《桐城续修县志》卷16《人物·文苑》。

民国《中牟县志》卷8《地理志》。

3、如果需要,责任者前也可用圆括号标注朝代名。如:

(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卷3,光绪三年苏州文学山房活字本。

(二)卷次

1、卷次用阿拉伯数字标注。

2、引证古籍中的续集、余集、外集、别集、别录、续编、遗文、补遗、卷首、卷末等续补附属部分,卷次须依照原书标明续补附属部分的名称。如:

(宋)章如愚:《群书考索》后集卷21。

(三)部类名及篇名

1、部类名及篇名用书名号表示,其中不同层次可用中圆点隔开,原序号在书名号中仍用汉字数字。如:

《太平寰宇记》卷159《岭南道·循州·风俗》。

万历《广东通志》卷24《郡县志十一·广州府·人物二》。

2、原有的条目名称,用双引号表示。如:

《元典章》卷19《户部五·田宅·家财》,“过房子与庶子分家财”条。

3、正史中人物传之附传可标注为:

《魏书》卷67《崔光传附崔鸿传》。

4、引证编年体典籍,通常注出文字所属之年月甲子(日)。如:

《资治通鉴》卷200,唐高宗永徽六年十月乙卯。

5、引证古籍正文所附注疏、笺释,一般采用在篇名外注出注疏、笺释的方式。如:

《三国志》卷33《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

《资治通鉴》卷35,汉哀帝元寿元年“王嘉封还诏书”,胡三省注。

(四)版本与页码

1、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标注版本和页码(用阿拉伯数字)。

薛福成:《庸庵笔记》卷2,宣统二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

《清史稿》卷486《吴汝纶传》,中华书局,1977年,第13444页。

2、一些古籍的版本可以直接通过某丛书来反映时,可省去具体出版情况。如:

(宋)彭乘:《墨客挥犀》卷10,丛书集成初编本。

3、影印古籍必要时可标注影印所依据的原始版本。如:

崇祯《吴县志》卷2,上海书店,1990年(据明崇祯年间刊本)影印本。

(五)其他

一些常用典籍只标书名和篇名,用中圆点连接。如:《论语·学而》;《淮南子·天文训》。

(六)数字用法

1、清代(含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非公历纪年使用汉字,并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

秦文公四十年(前722年)

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日(1860年11月2日)

2、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用中文数字。

丙寅年十月十五日腊月二十八日八月十五中秋节

四、数字使用,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年、月、日、时间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2000年2月28日;下午3时25分;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凡是原文中指20世纪时用“本世纪”的字样,一律改作“20世纪”。在约定俗成的情况下,某些专有概念、名词等仍用汉字而不用阿拉伯数字,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三K党等。

数字百位数以上,不用逗号分割而应连写。如若889564100,不能写作9,889,564,100。

五、英文注释要求

(一)首次引用

同中文一般著作注释一样,引用英文资料第一次出现在注释中时,需将资料所在文献的作者姓名、文献名、出版地、出版时间及资料所在页码一并注出。

1、专著

Kenneth Waltz,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1979),p.81.(作者姓名按通常顺序排列,即名在前,姓在后;姓名后用逗号与书名隔开;书名使用斜体字,手稿中用下划线标出;括号内,冒号前为出版地,后面是出版者和出版时间,如果出版城市不是主要城市,要用邮政中使用的两个字母简称标明出版地所在国,例如UK;单页用p.表示)

Hans J.Morgenthau, 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6th ed.,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Inc., 1985), pp. 389-392. (主标题与副标题之间用冒号相隔;多页用pp.表示,意思是pages)

Robert Keohane and Joseph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Company, 1977), pp. 45-46. (作者为两人,作者姓名之间用and 连接;如果为两人以上,写出第一作者,后面加et al., 意思是and others)

2、编著

David Baldwin, ed.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The Contemporary Debat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3), p.106.

Klause Knorr and James N. Rosenau, eds. Contending Approaches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9),pp.225-227.(如编者为多人,须将ed. 写成eds. )

3、文集中的文章

Robert Levaold, “Soveit Learning in the 1980s,” in George W. Breslauer and Philip E. Tetlock, eds. Learning in US and Soviet Foreign Policy,(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1991), p.27. (文章名用双引号引上,不用斜体)

4、期刊杂志中的文章

Joseph S. Nye, “Nuc lear learning and US-Soviet Security Regimes,”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41 (Summer 1987), p.4 (期刊名用斜体41表示卷号)

Rafael V. Vartanov (trans. By Scott D. Monroe), “A Response to the New Russian Law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IS Environmental Watch, vol.2 (Spring 1992), p.21. (译者的姓名写在作者姓名后,用括号括起来)

Ivan T. Boskov, “Russian Foreign Policy Motivations,” MEMO, No. 4 (April 1993), p.27. (此例适用于没有卷号的期刊)

N ayan Chanda, “Fear of Dragon,”Far Eastern Economics Review, April 13, 1995, pp.24—28.

5、报纸

Clayton Jones, “Japanese Link Increased Acid Rain to Distant Coal Plants in China,”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November 6, 1992, p. 4.(报纸名用斜体;此处p.4指第4版) Rick Atkinson and Gary Lee, “Soviet Army Coming apart at the Seams,” Washington Post, November 18, 1990, pp. A1, A28—29.

6、通讯社消息

“Beijing Media Urge to Keep Taiwan by Force,” Xinhua, July 19, 1995.

7、政府出版物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Directorate of Intelligence,Handbook of Economic Statistics, 1988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88), p.74.

8、国际组织出版物

报告:United Nation Register of Conventional Arms, Report of the Secretary General, UN General Assembly Document A/48/344, October 11, 1993.(文件的注释应包括三项内容:报告题目、文件编号(包括发布机构)、发布日期;题目用斜体。)

决议:UN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687, April 3, 1991. (决议的注释应当包括两项内容:发布机构和决议号、生效日期)

9、会议论文

Albina Tretyakava, “Fuel and Energy in the CIS,” paper delivered to Ecology ’90 conference, sponsored by the America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Airlie House, Virginia, April 19—22, 1990.

10、学位论文

Steven Flank,"Reconstructing Rockets:The Politics of Developing Military Technologies in Brazil,Indian and Israel,"Ph.D.diss., MIT,1993.

11、互联网资料

Astrid Forland, "Norway's Nuclear Odyssey," The Nonproliferation Review, vol.4(Winter 1997), https://www.360docs.net/doc/cb17529920.html,/npr/forland.htm. (对于只在网上发布的资料,如果可能的话,也要把作者和题目注出来,并注明发布的日期或最后修改的日期。提供的网址要完整,而且在一段时间内能够保持稳定;内容经常变化的网址,比如报纸的网络版,就不必注明了) 再次引用再次引用同一资料来源的英文资料时,如注释紧挨着,可以用Ibid.代替作者姓名、著作名。

如果有间隔,可以只注出作者姓、著作简短题目和资料所在页码。

例:Waltz,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p.81。(此例适用于著作)

Nye, “Nuclear Learning,” p.4.(此例适用于编著中的章节和期刊杂志中的文章)

Jones, “Japanese Link,” p.4.(此例适用于报纸署名或未署名文章)

决议只需提供文件号。

六、附录的编写

研究报告中常有一些篇幅较长的材料,不适宜放到报告的正文中,也无法放在注释里,包括样本、问卷、照片、数据表、范例等等。但是,这些材料有助于读者完整深入地理解正文内容,特别有助于读者了解正文中不得不省略的解释、论证过程。所以,可以把这些材料

作为附录放在报告之后,一般而言,学术专著、博士和硕士的学位论文要有附录。

七、参考文献的编写

参考文献是报告中引用或参考过的著作和文章的目录,放在研究报告后面,通常位于附录之后。编写参考文献的目的主要在于为从事相同或相近问题研究的读者提供参考资料,帮助他们减少寻找相关资料的时间,提高研究效率。由于与注释的目的不同,因此,参考文献的编写方法与编写注释也不大一样。

1、中文参考文献的编写

中文参考文献的顺序可以按作者(编者)姓名的汉语拼音依次排列,其中外国作者按其姓汉语翻译的拼音排序。同一作者的不同著作按照出版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其著作一律排在论文前面。没有作者(编者的按文献名称汉字的汉语拼音排序。期刊杂志中的文章须标明起止页码。首行顶格。当文献信息超过一行时,从第二行起,缩进一个汉字的距离。其他方面的编写方法与注释基本相同。

例子:

冯绍雷:《制度变迁与对外关系——1992年以来的俄罗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摩根索:《国际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

许振洲:“试谈中国古代国家的经济—社会职能”,《国际政治研究》,2000年第3期,

第38—44页。

阎学通:《中国国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周恩来外交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

2、英文参考文献的编写

英文参考文献的顺序按作者(编者)姓名的字母依次排列。作者(编者)为一人或多人中的第一作者,其姓写在前面,并用逗号与名字隔开;非第一作者的姓名仍然把名写在前,姓写在后面。同一作者的不同著作按照出版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其著作一律排在论文前面。同一作者的其他著作,用横线代替作者名字。没有作者(编写)的按文献名称的字母顺序排列。著作的出版信息,如出版地、出版社不再用括号括起,出版时间写在作者(编者)姓名后,用括号括起来,用逗号与文献名称隔开。期刊杂志中的文章要标明起止页码,页码前不必加p.或pp.。首行顶格。当文献信息超过一行时,从第二行起,缩进两个字母的距离。其他方面的编写方法与注释基本相同。

例子:

Aron, Raymond (1966), Peace and War, New York: Doubleday. Baldwin, David (ed.) (1993),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The Cotemporary Debat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Blechman, Barry M. and Stephen S. Kaplan (1978), Force without War,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Keohane, Robert. O, (1984), After Hegemony: 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9),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 and State Power, Boulder: Westview.

以上规定自2002年开始实行。

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附:参考文献分类 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范化,现将《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转引如下。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 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 (一)非连续出版物 .著作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 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年,第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年,第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年,第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年,第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年,第页。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年,第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上海: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页。 .析出文献 标注顺序: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时,可省去文集责任者。

本科论文脚注和参考文献说明

教育科学学院 关于本科毕业论文脚注和参考文献的补充说明 根据《参考文献及注释规范(国际标准)》、《参考文献格式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025.32/GB 7714-87),参照《聊城大学关于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相关内容,经请示教务处并结合我院本科论文工作实际,制定《教育科学学院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脚注和参考文献的补充说明》,供参考。 一、脚注 每页的脚注单独编号,用“①②③……”数字序号表示。格式示例如下:期刊: 序号主要责任人.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年(期):起止页码. 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人.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如: ①杨邦,李俊.互文性阅读概论[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8):19-23. 二、参考文献 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文献中的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一般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 al.”;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中外人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法。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格式示例如下: 1.期刊 [序号] 主要责任人.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年 (期):起止页码. 例如: [1] 杨邦,李俊.互文性阅读概论[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8):19-23. [2] 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 [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4):62-67. 2.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人.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如(任选): [3] 王齐乐.香港中文教育发展史[M].香港:三联书店,1991. [4]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参考文献及注释格式

论文参考文献及注释格式参考 一、参考文献格式: 1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 GB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 2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a.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b.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c.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d.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e.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f.文献起止页码。 g.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3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4 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照ISO690及ISO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如何让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完全版)

尾注的添加法 1、首先插入尾注; 鼠标定位到要插入的位置,点击:引用-》显示脚注和尾注对话框-》编辑尾注格式-》全部应用-》插入尾注;在第一个尾注前面的“参考文献”前面插入分页符。 2、其次删除尾注分隔符 a) 、点击左上角Windows图标,选择“Word选项”,选择:自定义选项-》将“常用命令”切换到“全部命令”,找到“查看尾注分隔符”命令,并添

加都快速访问栏,确定。如下图: b)、在页面视图直接点击刚刚添加的命令即可看到分隔符在下面独立的框中显示,并可以编辑了,直接删除即可

c)、将尾注中的数字选中,并按住快捷键:Ctrl +Shift + = 就去掉了尾注中数字为上标的属性。 3、如何为数字添加[]而出现类似[1],[2]之类的效果 按住Ctrl+F热键调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如图所示设置:其中 ^e表示在尾注中查找, ^& 表示将查找内容替换为查找内容,[^&] 则表示为查找内容添加[ ]

全部替换就可以得到了类似 [i] 的效果;此步中,出现不慎的重复操作,也就是说在做了第3步之后,继续添加了参考文献,然后接着重复第3部的操作就出错,造成类似这样的错误:[[4]] 4、缩短文献标注;出现这样的效果:[2~5] 在每一次插入的时候,Word2007都自动更新排序参考文献的编号;最后也是用上面步骤2中同样的方法找到“隐藏”命令,之后,选 中 ][3][4][ 并使用隐藏命令就可以了;再在25之间输入 ~ 就出现[2~5]的效果了; 建议:第4步也要待全部参考文献都修改成功后在隐藏 第一部份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4.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5.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6.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7.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Part 2 如果同一个参考文献两处被引用,只能在前一个引用的地方插入尾注,不能同时都插入。这样改动文章后,后插入的参考文献的编号不会自动改动。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

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 (注释) 注:(一律用脚注——放在每页下端,每页单独编号。格式如下:) ①鲁迅:《文坛的掌故》,《鲁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第 120页。 ②李赋宁总主编:《欧洲文学史》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273页。 ③狄更斯:《双城记》,张玲、张扬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第254页。本文以 下凡引用此作品,均引自这一版本,不另加注,仅在引文后注明作品名称和页码。 (这里指的是:如果你在同一篇论文中多次引用同一部作品中的文字,那么只需要在第一次引用时注明出处,以后再引用时仅在引文后面加上括号、注明页码即可。) ④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见《快感:文化与政治》,王 逢振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52页。 ⑤陈小慰:《一部反映现实的未来小说》,载《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第1期。 ⑥转引自韩加明:《司各特论英国小说叙事》,载《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第2期。 (凡是转引别人的论文、著作中所引用的其他人的文字和言论,一律注明“转引自”。)※※※※ 参考文献: ①柳鸣九等著:《法国文学史》(中),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②巴尔扎克:《巴尔扎克论文艺》,艾珉、黄晋凯选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年。 ③汪介之:《“世界文学”的命运与比较文学的前景》,载《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6期。 另外应注意: 单独成段的引文的形式:用楷体或仿宋体字,上下各空一行,左右各缩进两格,不加引号; 引文下面一段的正文,开头要空两格。 中外文不能混用,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p.8”。 外文注释的页码:p.8 ,pp.105 -106。

论文参考文献如何标注

我不会写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 957:15-18.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l.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 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 uack Eng,1997,38(3):358-361.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

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电子文献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 OL].https://www.360docs.net/doc/cb17529920.html,/pub/wml.html,1998-08-16/1998-1 0-01. [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毕业论文自动生成目录和参考文献及生成文献上标(全部功能)

微软WORD这个软件大家都很熟悉,但有不少功能我们并没有用到, 其中不乏非常实用的。今儿个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用WORD自动生 成目录。这对那些用WORD写书,写论文的朋友很有帮助。 优点:用WORD根据文章的章节自动生成目录不但快捷,而且阅读查找内容时也很方便,只是按住Ctrl点击目录中的某一章节就会直接跳转到该页,更重要的是便于今后修改,因为写完的文章难免多次修改,增加或删减内容。倘若用手工给目录标页,中间内容一改,后面页码全要改是一件很让人头痛的事情。应该自动生成的目录,你可以任意修改文章内容,最后更新一下目录就会重新把目录对应到相应的页码上去。 步骤:(以下内容在WORD2003中操作,其它版本WORD略有差别,但大同小异。)

1.在[格式]中选[样式与格式]

2.出现右边的一条“样式格式”栏,这里面主要就是用到标题1,标 题2,标题3。把标题1,标题2,标题3分别应用到文中各个章节的标题上。例如:文中的“第一章制冷概论”我们就需要用标题1定义。而“1.1制冷技术的发展历史”就用标题2定义。如果有 1.1.1×××那就用标题 3来定义。

3.当然标题1,标题2,标题3的属性(如字体大小,居中,加粗,等等)可以自行修改的。修改方法:右键点击“标题 1 ”选“修改”,会弹 出修改菜单,您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自行修改。

4.用标题1,2,3分别去定义文中的每一章节。定义时很方便,只要把光标点到“第一章制冷概论”上,然后用鼠标左键点一下右边的标题1,就定义好了;同样方法用标题2,3定义 1.1;1.1.1;依此类推,第二章,第三章也这样定义,直到全文节尾。

注释要求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 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 (一)非连续出版物 1.著作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 赵景深:《文坛忆旧》,北新书局,1948,第43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第175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法律出版社,2001,第3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人民出版社,1983,第25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第9页。 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第46页。 2.析出文献

标注顺序: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时,可省去文集责任者。 示例: 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第247-266页。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9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第325页。 唐振常:《师承与变法》,《识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第65页。 3.著作、文集的序言、引论、前言、后记 (1)序言、前言作者与著作、文集责任者相同。 示例: 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人民出版社,1994,“序言”,第1页。 (2)序言有单独的标题,可作为析出文献来标注。 示例: 楼适夷:《读家书,想傅雷(代序)》,傅敏编《傅雷家书(增补本)》,三联书店,1988,第2页。 黄仁宇:《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中国大历史》,三联书店,1997,第2页。 (3)责任者层次关系复杂时,可以通过叙述表明对序言的引证。为了表述紧凑和语气连贯,责任者与文献题名之间的冒号可省去,出版信息可括注起来。 示例: 见戴逸为北京市宣武区档案馆编、王灿炽纂《北京安徽会馆志稿》(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所作的序,第2页。 4.古籍 (1)刻本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选项)/版本、页码。 部类名及篇名用书名号表示,其中不同层次可用中圆点隔开,原序号仍用汉字数字,下同。页码应注明a、b面。

本科毕业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本科毕业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Format of Note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Graduation Theses (说明:本格式参阅了MLA、CMS、《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格式、其他学术刊物、以及中山大学外语学院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I. 注释Endnotes and In-text Citations 1.尾注 在正文需详细注释处的右上方按顺序加注数码①②③......,在全文之后写注文,每条加对应数码, 回行时与上一行注文对齐。 2.夹注 某些引文或所依据的文献无须详细注释者,以夹注的形式随文在括号内注明。 1)来自专著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 格式:出版年份:页码 例: Rees said, “As key aspects of ...in the process”(1986;241). 2 ) 来自专著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出现: 格式:作者姓名,出版年份:页码 例: The underlying assumption is that language “bound up with culture in multiple and complex ways”(Kramsch, 1968: 3).

3 ) 来自某篇文章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 格式:发表年份 (无须页码) 例:Ernst Rose submits, “The highly spiritual view of the ...al ike” (1974). 4 ) 来自某篇文章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出现: 格式:作者姓名(英文只注姓)、出版年份(无须页码) 例: “Everything rests on the notion that there is such a thing as ‘just’ words – but there isn’t” (Bateson 1972) 5 ) 来自专著的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 格式:出版年份:引文页码 例: According to Alun Rees (1986:234), the writers focus on the unique contribution that each individual learner brings to the learning situation. 6 ) 来自专著的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提到: 格式:作者姓名出版年份:引文页码 例:It may be true that in the appreciation of medieval art the attitude of the observer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 see Robertson 1987: 136). 7 ) 来自文章的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提到: 格式:作者姓名出版年份 (无须页码)

学术论文 注释参考文献规范

中文注释的格式 1、当文章引用或借用的资料所在的著作第一次出现于注释中时,须将该书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代及引用资料所在的页码一并注出。 (1)引用专著例: 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2-74页。 说明:(a)作者姓名后面用冒号;著作名用书名号标出,书名号后加逗号;出版地后用间隔号(中圆点);出版社名称后加逗号;出版年代后加“版”字,再加逗号;页码后用句号。(b)著作者如系二人,作者姓名之间用顿号分隔,如:xxx、xxx;如系二人以上,可写出第一作者姓名,后面加“等”字省略其他作者,如:xxx等。 (c)著作名如有副标题,则在书名号内以破折号将标题与副标题隔开。如: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第124页。( d)著作如系多卷本,须在书名号后面直接写出引用资料所在的卷数,再加句号。如:徐民:《抗美援朝的历史回顾》上卷,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1990年版,第5页。 (e)出版地应包括省、自治区及其下属的市名,直辖市只注市名,如:吉林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如出版社名称本身已含其中某一级地名,则可不必在出版地中重复注出,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不必注为江苏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北京出版社,不必注为北京.北京出版社。 (2)引用译著例: J.布卢姆等:《美国的历程》下册第二分册(杨国标、张儒林译,黄席群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97页。 说明:(a)作者姓名中除姓(family name)外,名与中间名(first name 和middle name)均可用缩写形式表示,如缩写,须用英文缩写符号(下圆点);如将姓名全部译出,则须在姓名之间加中文间隔符号(中圆点)。 (b)书名号后或多卷本著作卷次、册次后直接加圆括号,括号内注明中文译、校者姓名。 (3)引用编著例: 杨生茂主编:《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3页。韩铁等:《战后美国史,1945—1986》(刘绪贻、杨生茂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6页。 说明:(a)第一例适用于仅有编者的著作。在编者姓名后,根据该书提供的信息加入“编”或“主编”,再加冒号;其余部分与著作类注释格式同。 (b)第二例适用于既有编者,又有著者的著作。这类注释与著作类注释基本相同,但须在书名号后加圆括号,括号内注明编者姓名,再在括号后加句号。 (4)引用文集或期刊、杂志内文章例: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页。 弗.杰姆逊:《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载《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张京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51页。 吴展:《试论核裁军的几个问题》,载《美国研究》1994年第3期,第43页。 说明:(a)先注作者名和篇名,篇名用书名号标出,书名号后加逗号;再注出文集或

参考文献与注释的编排方法

参考文献与注释的编排方法 一、注释的标注方法 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以及未公开发表的私人通信、内部资料、书稿和仅有中介文献信息的“转引自”等类文献的引用著录,排印在该页地脚(数字加圆圈,如①、②…)。 二、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 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或有明确收藏地点的善本、档案,按照在正文中引用的顺序,用数字加方括号集中列表于文末。正文中的标注方法是:1.引用文献原文需要在正文中标出序号与页码(如:“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在竞争中是以颠倒的形式表现出来的”[1]251),文后参考文献中不出现页码项;2.引用参考文献中的观点可以只标出序号或者序号与页码同时标注(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3]);3.文中多次引用同一参考文献内容,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只出现一次,其中不注页码;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角标外著录引文页码;4.参考文献的编排格式见附注。 例文 国内外现有的竞争理论文献,或者忽略了马克思的竞争理论,或者只把它作为竞争理论发展的一个阶段或众多竞争理论中的一个流派,停留在马克思对市场竞争过程的描述上。然而,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在竞争中是以颠倒的形式表现出来的”[1]251。“只有了解了资本的内在本性,才能对竞争进行科学的分析,正像只有认识了天体的实际的、但又直接感觉不到的运动的人,才能了解天体的表面运动一样。”[2]352 …… ……而且可以说明,当时政治经济学没有理解的“关于资本主义竞争的基本规律,即调节一般利润率和由它决定的所谓生产价格的规律,也是建立在商品价值和商品成本价格之间的这种差别之上的,建立在由此引起的商品低于价值出售也能获得利润这样一种可能性之上的”[1]45。 …… ……随着许多偶然的改进,产品系列趋于增大,零件数量趋于增加,会产生大量的多样化成本。[3]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 安德森·派恩二世.21世纪企业竞争的新前沿——大规模定制模式下的敏捷产品开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附注: 一、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1. 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2.文献题名; 3.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4.其他责任者(译者); 5.版本(初版省略); 6.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7.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8.文献起止页码; 9.文献标准编号(ISBN,ISSN,…)。 二、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论文注释参考文献规范

论文注释参考文献规范 顺序编码制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志;英文文章后的参考文献表上以“References:”(左顶格)作为标志;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 【作者】 .【文章题目名(中文文献)】 .【期刊名】,【年】 (【期】 ) 【作者】 .【图书名(中文文献)】 .【出版社】,【出版年】,【页数】 【作者】 .【文章题目名(外文文献)】 .【期刊名】,【年】 (【期】 ) 【作者】 .【图书名(外文文献)】 .【出版社】,【出版年】,【页数】 每条文献只与一个序号相对应;当文献题名等内容相同而仅页码不同时,可将页码注在正文中的指示序号后。如[1]85, 如[1]153, 如[1]226 参照ISO 690及ISO 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末尾均以“.”结束。 一篇文章的引用参考部分包括注释和参考文献两部分,注释是作者自己的解释(转引的参考文献也可以放在注释里),参考文献仅需列出参考书或论文的名称、作者、出版社或发表的期刊、著作时间或期刊期数等。注释用圆圈1 2标注,放脚注,参考文献用[1][2]标注,放尾注。 有的刊物要求注释和参考文献都要在内文标注,有的刊物对参考文献不要求内文标注,在尾注列出就行。按最新的CNKI规范的要求应是前者。为保险起见,你还是都标吧。注:参考文献如是著作要标页码,论文只要标出期刊是第几期。 例: 参考文献: [1]金福海.论建立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中国法学,1994,(3). [2]杨立新.“王海现象”的民法思考——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惩罚性赔偿金[J].河北法学, 1997,(5). [3]金福海.消费者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251.

参考文献自动生成方法(全)-图文(精)

自动生成参考文献(word2007为例 第一步:进入“引用”项中,点开“脚注”右下角的箭头,配置如 Figure 1 所 示,然后选择“插入”即可。这时,光标定位到文档结尾处,你能看到一个带虚

线框的编号, 即参考文献的编号, 将该参考文献容写完。注意 , 双击该编号则光标定位到引用处; 双击引用处编号则光标定位到参考文献容处。因此, 推荐一边写论文一边写参考文献。 往后的参考文献引用, 只需要直接使用“引用”项中“插入尾注”即可, 编号自动,不需调整。 第二步: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多处引用同一篇参考文献时 ,

不能采用“插入尾注” 的方法,采用的是“插入”(或者是“引用”项中的“交叉引用”,配置如 Figure 2 所示。对于交叉引用的编号,需要人为添加中括号,并设置为上标形式 (ctrl+shift+= 。如果有新的参考文献引用插入或删除, 需要“更新域”, 确保交叉引用的编号也随之修改(尾注编号自动修改。 第三步:当整篇论文写完,参考文献引用也完成后,需要在编号上添加中括号, 这将使用“开始”项中的“替换”功能。对于尾注,将 “ ^e”替换为“ [^&]” (如果是脚注,则将“ ^f”替换为“ [^&]”,但是替换时“不限定格式”要处于灰色状态。如 Figure 3 所示。替换时, 最好将光标定位在文档最前,然后选择“全部替换”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后来有新的参考文献插入引用时 ,最好是先将光标定位到该插入的引用前,然后“查找下一处”,最后选择“替换”, 切记不要直接“全部替换”

第四步:尾注中序号是上标,网上我找到 2中方法:1、选中序号按快捷键 “ ctrl+shift+=”就可以使序号不再是上标; 2、用鼠标右击,出现一菜单,选择“字体”,在第二菜单中去掉“效果”栏中“上标”前面的“√”。 第五步:通常, 使用尾注后, 在第一个参考文献处有一条短直线, 若参考文献换页了,则新页开始处有一条长直线,这两种直线无法被删除,选择“视图”项中的“草稿” (在 2007 中“普通视图”,然后,选择“引用”项中的“显示备注”。在尾注编辑框中的”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 出现一条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 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对于文字部分,先选中,然后到“字体”中选择“隐藏”命令即可。在 word 打印默认设置为不打印隐藏文字。 [1] 如果参考文献不是放在篇尾,比如有附录、致声明等,处理方法待续。

中国社会科学注释范例

《中国社会科学》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社期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注释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引文注释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特制定新的规定。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内刊》和《历史研究》。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 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 (一)非连续出版物 1.著作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 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年,第43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3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5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9页。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上海: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6页。 2.析出文献

参考文献

自动生成参考文献 一、07版 1、首先插入尾注; 鼠标定位到要插入的位置,点击:引用-》显示脚注和尾注对话框-》编辑尾注格式-》全部应用-》插入尾注;在第一个尾注前面的“参考文献”前面插入分页符。 2、其次删除尾注分隔符 a) 、点击左上角Windows图标,选择“Word选项”,选择:自定义选项-》将“常用命令”切换到“全部命令”,找到“查看尾注分隔符”命令,并添加都快速访问栏,确定。如下图: b)、在页面视图直接点击刚刚添加的命令即可看到分隔符在下面独立的框中显示,并可以编辑了,直接删除即可 c)、将尾注中的数字选中,并按住快捷键:Ctrl +Shift + = 就去掉了尾注中数字为上标的属性。 3、如何为数字添加[]而出现类似[1],[2]之类的效果 建议:在完成所有的文学参考资料之后再操作这一步!

按住Ctrl+F热键调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如图所示设置:其中 ^e表示在尾注中查找, ^& 表示将查找内容替换为查找内容,[^&] 则表示为查找内容添加[ ] 全部替换就可以得到了类似 [i] 的效果;此步中,出现不慎的重复操作,也就是说在做了第3步之后,继续添加了参考文献,然后接着重复第3部的操作就出错,造成类似这样的错误:[[4]] 4、缩短文献标注;出现这样的效果:[2~5] 在每一次插入的时候,Word2007都自动更新排序参考文献的编号;最后也是用上面步骤2中同样的方法找到“隐藏”命令,之后,选中 ][3][4][ 并使用隐藏命令就可以了;再在25之间输入 ~ 就出现[2~5]的效果了; 建议:第4步也要待全部参考文献都修改成功后在隐藏 Part 1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选“节的结尾”。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论文引文注释及参考文献写作规范

论文引文注释及参考文献写作规范

————————————————————————————————作者:————————————————————————————————日期: ?

论文引文注释及参考文献写作规范 一、注释 (一)注释要义 1、注释是对某一问题进行论述时,引用他人的观点来佐证,旨在强化己方论证,或者对某一问题需要另外交待,可以在页面之下附着说明,注释以小五号宋体标注。 注释分为脚注、尾注两种。脚注就是将引用的文本在每一页的页脚(一般是右下解)进行注释,脚注一般在著作、毕业论文、文献资料中用的较多。尾注就是将引用的文本在文章的最后进行集中注释,尾注一般在学术论文类的期刊中用的较多。 2、注释以简明为要,引用他人说法力求准确,忠实原文本意,不可断章取义,并要和论文内容相关。 3、引用以必要为限;引用他人观点、说法时注明出处是基本的学术道德。 4、引用提倡原引,即文献的原始出处,如属转引,标明转引文献。如:贾宇:《死刑废除的理由》,《法学家》2006年第2期,转引自陈瑞华:《死刑的程序控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5页 (二)注释位置 在引用的段落的右上角以带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1]、[2]、[3]……自然连续编码(用WORD文档中的“插入”→引用→脚注尾注可自动生成)。脚注,每页单独排序;尾注,全文集中排序。 引用,分为直接引用、间接引用两种。直接引用,就是直接引用文本内容,并将引用句用“”;间接引用,就是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或者是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意思。如: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的发表,揭开了哈佛大学全面实施通识教育的序幕,使得通识教育从几所高校的尝试变成全国性的运动,使人文教育再次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通识教育在美国大学走向制度化的象征,成为美国大学课程改革浪潮的主要推动力,促进了美国本科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2]2。(格式—字体—上下标) 儒家经典《中庸》主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4]31,《论语》主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5]571。 (三)注释格式 1、引用书籍、著作的标示方法为:作者,书名,出版社及出版日期,页码。 专著。如: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页。

学位论文引用注释规范

学位论文引文注释规 为规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中的参考文献和注释,从现在开始学位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和注释参照《中国社会科学》写作。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 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 (一)非连续出版物 1.著作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 景深:《文坛忆旧》,:北新书局,1948年,第43页。 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北大学,1986年,第175页。 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法律,2001年,第3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卷)》,:人民,1983年,第25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中文大学,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人民、中央文献,1989年,第9页。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1998年,第46页。 2.析出文献 标注顺序: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 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时,可省去文集责任者。 示例: 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1999年,第247-266页。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9册,:人民文学,1981年,第325页。 唐振常:《师承与变法》,《识史集》,:古籍,1997年,第65页。 3.著作、文集的序言、引论、前言、后记 (1)序言、前言作者与著作、文集责任者相同。 示例: 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人民,1994年,“序言”,第1页。 (2)序言有单独的标题,可作为析出文献来标注。

参考文献及注释

一、参考文献及注释 凡有直接引用他人成果(文字、数据、事实以及转述他人的观点)之处的均应列于参考文献中或加以注释,参考文献按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论文分章节的,每章结束后都应该注明本章参考文献,不分章节的在文后统一注明。注释统一按分页下注的方式进行。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各类引用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如下:(1)学术期刊文献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学术著作 [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首次免注).翻译者.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起-止页码 (3)有ISBN号的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6)技术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7)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报告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9)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文献网址或出处,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参考文献的类型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二、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Word2007中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及使用技巧

Word2007中参考文献自动生成 使用尾注: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引用——脚注(大框框)——右下角的箭头——设置尾注为文档结尾,编号1,2,3,...——插入。2.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具体内容的地方。 3.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由上标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4.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5.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添加标号上的方括号: 1.用的尾注,在菜单中的开始——替换中查找内容填写^e,替换为[^&]即可。 2.用的脚注,在菜单中的编辑——替换中查找内容填写^f,替换为[^&]即可。(这里建议在一篇文章都写完后再将方括号加上会省去很多意外的麻烦) 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 删除横线的方法: 1.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引用——脚注(大框框)——显示备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 2.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