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高频考点汇总归纳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常考点归纳

(一)典型物质的性质归纳

1.钠

(1)Na可以和含羟基的化合物反应产生氢气(水、醇、酚、羧酸、含氧酸),注意钠与盐溶液的反应本质。

(2)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Na2O2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性);Na2O2和CO2、H2O反应过程中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注意与SO2反应不能简单类比与CO2的反应。

(3)NaHCO3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饱和Na2CO3通入CO2或加入无水Na2CO3都会有固体析出,但产物不同,前者为NaHCO3,后者为Na2CO3晶体;Na2CO3与盐酸互滴时现象不同。

2.铝

(1)铝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烧碱,反应的本质相似,都是铝被氧化为+3价,还原产物都是H2,铝的氧化产物不同,特别要注意铝与氢氧化钠水溶液的反应产物是NaAlO2。

(2)铝热反应引发条件是高温及镁条、氯酸钾的作用。

(3)Al(OH)3的两性解释及偏铝酸盐的水解:AlO-2+H++H2O Al(OH)3Al3++3OH-。

(4)AlCl3、Al2(SO4)3、NaAlO2溶液蒸干灼烧的产物分析、存在的pH条件(Al3+只能存在于酸性溶液中,AlO-2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

(5)明矾净水作用的解释。

(6)氧化铝陶瓷(人造刚玉)是一种高温结构材料,可作高级耐火材料、刚玉球磨机等,Al2O3也是红宝石(含铬化合物)、蓝宝石(含钛+4价、铁+2价的化合物)的主要成分。

3.铁

(1)Fe和一定量浓硫酸(加热)、稀硝酸反应产物分析:酸过量生成Fe3+,铁过量生成Fe2+,在一定范围内Fe3+和Fe2+可能同时存在。

(2)Fe电极——铁的腐蚀(吸氧腐蚀、析氢腐蚀);电解池中作阳极时一般生成+2价铁。

(3)含Fe2+化合物极易被氧化——保存在无氧氛围、可用作脱氧剂;与HNO3、ClO-、MnO-4、氯水等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4)铁盐在水溶液中极易水解的应用、具有较强氧化性:∶与I-、S2-、HI、H2S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与HCO-3、ClO-、AlO-2因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能腐蚀Cu、Fe单质。

(5)FeBr 2溶液或FeI 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 2时的反应产物。

4.碳和硅

(1)碳和硅易形成共价键,碳单质存在同素异形现象。

(2)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硅,元素硅主要以SiO 2(水晶、石英、玛瑙的主要成分)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硅单质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 2。

(3)从“沙滩到用户”涉及三个化学方程式:

SiO 2+2C=====高温2CO↑+Si(粗硅)

Si +2Cl 2=====∶SiCl 4(蒸馏提纯)

SiCl 4+2H 2=====高温Si +4HCl

(4)硅胶(m SiO 2·n H 2O)是一种良好的无毒干燥剂。

5.氧和硫

(1)H 2O 2的不稳定性、氧化性和还原性

双氧水(H 2O 2的水溶液)因具有强氧化性而能漂白,双氧水的氧化产物是O 2,还原产物是H 2O(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具有弱酸性。

(2)SO 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漂白性和还原性

∶SO 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品红溶液可以用来检验SO 2,但不能用来吸收SO 2。

∶SO 2能使溴水、酸性KMnO 4溶液褪色,表现SO 2的还原性,不是漂白性。

(3)浓H 2SO 4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不活泼金属(如Cu)和浓H 2SO 4反应必须加热,常温下不反应,且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变稀,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直至停止。Al 、Fe 等金属遇冷的浓硫酸会钝化。

6.氯

(1)Cl 2和H 2在光照条件下混合会发生爆炸,因此工业上制盐酸时应使用点燃条件而非光照。干燥的Cl 2可用钢瓶贮存。当Fe 和Cl 2在点燃条件下反应时,不论Fe 过量或不足,由于Cl 2的强氧化性,产物一定是FeCl 3。

(2)Cl 2微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因此实验室中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l 2,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实验室中常用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工业上常用石灰乳吸收多余的氯气。

(3)Cl 2无漂白性,真正起漂白作用的是HClO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 ,漂粉精的有

效成分为Ca(ClO)2,二者的工作原理均是在使用过程中生成了HClO。

(4)HClO具有不稳定性和弱酸性

新制氯水必须避光保存。由于电离常数K a1(H2CO3)>K a(HClO)>K a2(H2CO3),即能发生反应CO2-3+HClO===HCO-3+ClO-,因此当次氯酸盐与CO2反应时,不论CO2过量或不足,CO2均转化为HCO-3,要注意少量CO2与Ca(ClO)2反应生成CaCO3。

(5)HClO和ClO-均具有强氧化性

在酸性条件下ClO-不能与Cl-、Fe2+、Br-大量共存;在碱性溶液中ClO-与I-、S2-不能大量共存。HClO因强氧化性而具有漂白性,能使指示剂褪色,且漂白过程不可逆。

7.氮

(1)N的非金属性很强,但由于N≡N的键能大,因此N2很稳定。要理解氮的固定和雷雨发庄稼的原理。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臭氧层空洞和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NO2和Br2(g)一样,均为红棕色气体,可用水、AgNO3溶液鉴别NO2和Br2。

(2)硝酸不论浓稀,均有强氧化性。浓硝酸遇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白,浓硫酸遇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Al和Fe遇冷的浓H2SO4和浓HNO3会钝化,加热可破坏钝化膜。硝酸、硝酸银溶液均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工业浓硝酸通常呈黄色。

(3)在高温下NH3具有强还原性,和H2、CO一样均可还原CuO,NH3催化氧化的产物是NO,而不是NO2。NH3遇挥发性酸均产生白烟,NH3、HCl、SO2、NO2均可用水进行喷泉实验,水溶性小的气体可用其他溶剂进行喷泉实验。

(4)制NH3可用氯化铵与熟石灰共热,也可用浓氨水与氧化钙、氢氧化钠固体、碱石灰反应或加热浓氨水。氨气不能用浓硫酸、无水氯化钙、五氧化二磷干燥。

(二)高考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归纳

1.红色

(1)红色物质

Fe2O3(红棕色)、Fe(OH)3(红褐色)、Fe(SCN)3(红色)、Cu、Cu2O、品红、液溴(深红棕色)、NO2(红棕色)、红磷(红棕色)。

(2)变化过程中的红色

酚酞遇碱变红、石蕊遇酸变红、二氧化硫品红溶液加热变红、Fe3+和KSCN反应产生红色物质、苯酚被空气氧化呈粉红色。

2.黄色

(1)黄色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