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教学设计

过秦论教学设计
过秦论教学设计

过秦论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1、经过初中阶段以及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的学习和积累,学生已经具备了阅读古文的基本能力。

2、本学期进入议论文写作学习,从几次习作和写作提纲罗列情况来看,学生分析能力、逻辑思考能力较为薄弱,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而需不断引导学生学习并自主分析优秀的议论型文本,从剖析文章框架和论证过程入手,逐步培养文本分析能力和严密的论述逻辑。

【教学设想】

本课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中的一节,属于议论性文言文学习的知识范畴。本课将在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基本知识,通读文章意思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逐段合作探究文本内部的写作架构,最后总览全文论说逻辑,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领会逻辑思维的魅力。

【教学目标】

1、本课文言文基础知识

2、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学习利用思维导图解构每一个自然段,从全文的角度思考文章的论述逻辑。

3、通过诵读,领会文章铺张扬厉的写赋手法,纵横捭阖之势。

3、讲解全文论述逻辑和论证方法,学习议论文写作。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字词句的理解

2、解构文章段落,探究全文论证逻辑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介绍作者及相关历史背景,让学生对秦国的历史和战国大环境有一个总体性的认知。疏通文意,掌握文言文基本知识。指导学生阅读文章第一段和第二段,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解构文段,分析每一段的写作逻辑;。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阅读文章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通过段意,逐段分析文本结构。

总览全文,理清全文论述逻辑,学习借鉴议论文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利用纪录片片段导入本堂课,将学生的思绪引回秦始皇时代。

2、回顾之前课程的内容,并板书

第一自然段:秦国之崛起

第二自然段:秦国之发展

二、齐读第三自然段。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三、精读第三段,小组讨论,完成以下任务:

1、思考秦始皇在哪些方面,采取哪些策略统治他的帝国?

2、在课本上画出原句并标明。

(让学生动手动笔动脑动口,在文本中圈点勾画,分解本段信息,并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在白板上进行圈点、引导,最后对本段内容进行解构)

第三段内容分解:

秦始皇功业及治国之道概述:“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秦始皇统治策略:

军事上--扩张国土:“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思想上--愚民:“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治安管理上--弱民:“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防守上--利用地理优势、军事实力进行防守:“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秦始皇的梦想:“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四、齐读第四段。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五、精读第四段并思考:

1、是谁打破了秦始皇的帝国梦?

2、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所领导的军队如何?在文中标明原句。

第四段内容分解:

陈涉起义,秦王朝土崩瓦解。

陈涉其人:

出身--下层人民出身卑微:“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才能--资质平平:“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陈涉的军队--实力弱,武器落后: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起义的结果: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六、齐读第五段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懮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七、思考:

1、本段存在哪些力量的对比?

2、这些对比有什么作用?

明确:

陈涉vs九国之师

(1)领袖地位:陈涉卑诸侯贵

(2)作战武器:锄头农具钩戟长矛

(3)军队素质:谪戍之众九国之师良臣谋士

秦国vs秦朝:

1、天下非小弱

2、区区之地-万乘之势

3、序八州而朝同列-身死人手

本段经过经过层层对比和铺垫,水到渠成地引出本文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论证有力,取得振聋发聩的效果。

八、总览全文感受严密的论证逻辑

本文论证逻辑总结:

第一段:秦国崛起

第二段:秦国发展

第三段:秦国统一六国,秦始皇治国

第四段:秦国灭亡

第五段:分析秦国灭亡的原因

本文论证手法总结:

1、前四段均在叙事,最后一段议论。用史实为论据,为引出中心论

点蓄势。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用强有力的史实论据佐证中心论点,既有一气呵成的逻辑连贯性,又有振聋发聩之气势。

2、全篇运用大量的对比论证,铺排渲染,体现秦国的强大,灭亡之迅速,强调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中心论点。

【板书】

过秦论贾谊

第一段:秦国崛起

第二段:秦国发展

第三段:秦国统一六国,秦始皇治国

第四段:秦国灭亡

第五段:分析秦国灭亡的原因

【作业】

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试着分析《师说》的论证结构:找出中心论点,分解每段结构,总结论证方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