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题型专题33 分子动理论(解析版)

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题型专题33 分子动理论(解析版)
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题型专题33 分子动理论(解析版)

2020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专题33 分子动理论

【专题导航】

目录

热点题型一微观量的估算 (1)

热点题型二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 (3)

热点题型三分子力、分子势能和物体的内能 (5)

热点题型四物体的内能 (7)

热点题型五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10)

【题型演练】 (13)

【题型归纳】

热点题型一微观量的估算

1.微观量

分子体积V0、分子直径d、分子质量m0.

2.宏观量

物体的体积V、摩尔体积V m、物体的质量m、摩尔质量M、物体的密度ρ.

3.宏观量、微观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分子的两种模型

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情况,不同物态下应将分子看成不同的模型.

(1)固体、液体分子一个一个紧密排列,可将分子看成球形或立方体形,如图所示,分子间距等于小球的直

径或立方体的棱长,所以d =36V π

(球体模型)或d =3

V (立方体模型).

(2)气体分子不是一个一个紧密排列的,它们之间的距离很大,所以气体分子的大小不等于分子所占有的平均空间.如图所示,此时每个分子占有的空间视为棱长为d 的立方体,所以d =3

V .

【例1】(2019·大连模拟)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mol ,摩尔体积为V mol ,密度为ρ,每个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分 别为m 和V 0,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表示错误的是

( )

A .N A =M mol

m

B .N A =

V mol

V 0 C .N A =ρV mol

m

D .N A =

M mol

ρV 0

E .N A =

ρV mol

M mol

【答案】BDE

【解析】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

M mol m =ρV mol m =V mol

V

,其中V 应为每个气体分子所占有的体积,而题目中的V 0则表示气体分子的体积,选项A 、C 正确,B 、E 错误;D 中的ρV 0不是气体分子的质量,因而选项D 错误. 【变式1】钻石是首饰和高强度钻头、刻刀等工具中的主要材料,设钻石的密度为ρ(单位为kg/m 3),摩尔质 量为M (单位为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已知1克拉=0.2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 克拉钻石所含有的分子数为0.2aN A

M

B .a 克拉钻石所含有的分子数为aN A

M

C .每个钻石分子直径的表达式为36M ×10-3

N A ρπ

(单位为m)

D .每个钻石分子的质量为M

N A

E .每个钻石分子的体积为M

N A ρ

【答案】 ACD

【解析】 a 克拉钻石物质的量为n =0.2a M ,所含分子数为N =nN A =0.2aN A

M ,选项A 正确,B 错误;钻石的

摩尔体积V =M ×10-

3ρ(单位为m 3

/mol),每个钻石分子体积为V 0=V N A =M ×10-

3N A ρ,设钻石分子直径为d ,则V 0

=43π(d 2)3

,联立解得d =36M ×10-

3N A ρπ

(单位为m),选项C 正确,E 错误;根据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意义知,每个钻石分子的质量m =M

N A ,选项D 正确.

【变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g 水中所含的分子数目和地球的总人口数差不多

B .布朗运动就是物质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C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强增大,其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减小

D .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气体分子的无规则的热运动造成的

E .0 ℃的铁和0 ℃的冰,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相等 【答案】CDE

【解析】.水的摩尔质量是18 g/mol ,1 g 水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 =1

18×6.0×1023≈3.3×1022个,地球的总人数

约为70亿,选项A 错误;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气体)中的固体颗粒受到液体(气体)分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造成的,不是物体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选项B 错误;温度是分子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气体的压强增大,温度可能减小,选项C 正确;气体分子间距大于10r 0,分子间无作用力,打开容器,气体散开是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选项D 正确;铁和冰的温度相同,分子平均动能必然相等,选项E 正确. 热点题型二 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 两种运动的比较

【例2】(2019·邯郸市模拟)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飘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危害人体健康,矿物燃料的燃烧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正确的是()

A.PM2.5的尺寸与空气中氧分子的尺寸的数量级相当

B.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布朗运动

C.温度越低PM2.5活动越剧烈

D.倡导低碳生活,减少煤和石油等燃料的使用能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

E.PM2.5中小一些的颗粒的运动比大一些的颗粒更为剧烈

【答案】BDE

【解析】“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尺寸远大于空气中氧分子的尺寸的数量级,故选项A错误;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是固体颗粒的运动,属于布朗运动,故选项B正确;大量空气分子对PM2.5无规则碰撞,温度越高,空气分子对颗粒的撞击越剧烈,则PM2.5的运动越激烈,故选项C错误;导致PM2.5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矿物燃料的燃烧,故应该提倡低碳生活,可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故选项D 正确;PM2.5中小一些的颗粒,空气分子对其撞击更不均衡,运动比大一些的颗粒更为剧烈,故选项E正确.

【变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C.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他元素

E.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每一个分子热运动的速率一定都增大

【答案】ACD

【解析】布朗运动是固体微粒在液体中的运动,反映液体分子的运动,故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故选项A正确;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由很小逐渐增大,r

【变式2】(2019·福建莆田一中模拟)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固体小颗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

B.扩散现象能在气体中进行,不能在固体中进行

C.气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固体分子之间相对静止不动

D.如果一开始分子间距离大于r0,则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势能增大

E.内能相同的物体,可能温度不同

【答案】ADE

【解析】固体小颗粒越小,表面积越小,同一时刻撞击颗粒的液体分子数越少,冲力越不平衡,温度越高,液体分子运动越激烈,冲击力越大,布朗运动越激烈,故A正确;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就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所以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故B、C错误;分子间距离大于r0,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则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故D正确;决定内能大小的宏观因素包括:物体的质量、温度和体积,所以内能相同的物体,可能温度不同,故E 正确.

热点题型三分子力、分子势能和物体的内能

1.分子力及分子势能比较

2.分析物体内能问题的四点提醒

(1)内能是对物体的大量分子而言的,不存在某个分子内能的说法.

(2)决定内能大小的因素为温度、体积、分子数,还与物态有关系.

(3)通过做功或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4)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相同温度的任何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

【例3】(2019·山东泰安模拟)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只在两分子间的作用力作用下,乙分子沿x轴方向运动,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E p与两分子间距离x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设乙分子在移动过程中所具有的总能量为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分子在P点时加速度为零

B.乙分子在Q点时分子势能最小

C.乙分子在Q点时处于平衡状态

D.乙分子在P点时动能最大

E.乙分子在P点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

【答案】ADE

【解析】由题图可知,乙分子在P点时分子势能最小,此时乙分子受力平衡,甲、乙两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乙分子所受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选项A、E正确;乙分子在Q点时分子势能为零,大于乙分子在P点时的分子势能,选项B错误;乙分子在Q点时与甲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分子引力小于分子斥力,合力表现为斥力,所以乙分子在Q点合力不为零,不处于平衡状态,选项C错误;乙分子在P点时,其分子势能最小,由能量守恒可知此时乙分子动能最大,选项D正确.

【变式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分子间作用力f和分子势能E p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关系的图线是()

【答案】B.

【解析】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随分子间距离r增大,分子势能E p减小.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随分子间距离r增大,分子势能E p增大.当r=r0时,分子力为零,此时分子势能最小,故选项B正确.

【变式2】(2019·江西南昌模拟)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则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均减小

B.若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则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均增大

C.若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则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合力一定增大

D.若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则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合力一定减小

E.若分子间的距离从无穷远处开始减小,则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答案】ABE

【解析】分子间的引力、斥力和合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所示.

若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则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均减小,选项A正确;若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则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均增大,选项B正确;若分子间的距离从大于r0的适当位置减小,则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可能减小,选项C错误;若分子间的距离从r0的位置开始增大,则开始一段距离内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增大,选项D错误;若分子间距离从无穷远处开始减小,则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再增大,故选项E正确.

热点题型四物体的内能

1.内能和热量的比较

2.物体的内能与机械能的比较

【例4 】.(2017·高考全国卷Ⅰ)氧气分子在0 ℃和100 ℃温度下单位速率间隔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随气体分子速率的变化分别如图中两条曲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两条曲线下面积相等

B .图中虚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平均动能较小的情形

C .图中实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在100

℃时的情形 D .图中曲线给出了任意速率区间的氧气分子数目

E .与0 ℃时相比,100 ℃时氧气分子速率出现在0~400 m/s 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较大 【答案】ABC.

【解析】根据气体分子单位速率间隔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随气体分子速率的变化曲线的意义可知,题图中两条曲线下面积相等,选项A 正确;题图中虚线占百分比较大的分子速率较小,所以对应于氧气分子平均动能较小的情形,选项B 正确;题图中实线占百分比较大的分子速率较大,分子平均动能较大,根据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可知实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在100 ℃时的情形,选项C 正确;根据分子速率分布图可知,题图中曲线给出了任意速率区间的氧气分子数目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不能得出任意速率区间的氧气分子数目,选项D 错误;由分子速率分布图可知,与0 ℃时相比,100 ℃时氧气分子速率出现在0~400 m/s 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较小,选项E 错误.

【变式1】(2019·安阳检测)下列五幅图分别对应五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并不是球形,但可以当做球形处理,这是一种估算方法

B.微粒的运动就是物质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即布朗运动

C.当两个相邻的分子间距离为r0时,它们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

D.实验中要尽可能保证每颗玻璃球与电子秤碰撞时的速率相等

E.0 ℃和100 ℃氧气分子速率都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特点

【答案】ACE.

【解析】A图是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图中分子并不是球形,但可以当做球形处理,这是一种估算方法,选项A正确;B图中显示的是布朗运动,是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物质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故选项B错误;C图中,当两个相邻的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力为零,此时它们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故选项C正确;D图中,分子的速率不是完全相等的,所以也不要求每颗玻璃球与电子秤碰撞时的速率相等,故选项D错误;E图是麦克斯韦速率分布规律的图解,0 ℃和100 ℃氧气分子速率都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特点,故选项E正确.

【变式2】.(2018·高考全国卷Ⅱ)对于实际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的重力势能

B.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势能

C.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整体运动的动能

D.气体的体积变化时,其内能可能不变

E.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

【答案】BDE

【解析】.实际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和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当气体体积变化时影响的是气体的分子势能,内能可能不变,所以B、D、E正确,A、C错误.

【变式3】(2019·福建莆田一中模拟)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固体小颗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

B .扩散现象能在气体中进行,不能在固体中进行

C .气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固体分子之间相对静止不动

D .如果一开始分子间距离大于r 0,则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势能增大

E .内能相同的物体,可能温度不同 【答案】ADE

【解析】固体小颗粒越小,表面积越小,同一时刻撞击颗粒的液体分子数越少,冲力越不平衡,温度越高,液体分子运动越激烈,冲击力越大,布朗运动越激烈,故A 正确;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就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所以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故B 、C 错误;分子间距离大于r 0,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则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故D 正确;决定内能大小的宏观因素包括:物体的质量、温度和体积,所以内能相同的物体,可能温度不同,故E 正确.

热点题型五 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1.实验原理:

利用油酸酒精溶液在平静的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将油酸分子看做球形,测出一定体积油酸溶液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用d =V

S 计算出油膜的厚度,其中V 为一滴油酸溶液中所含油酸的体积,S 为油膜面积,

这个厚度就近似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

2.实验步骤

(1)取1 mL(1 cm 3)的油酸溶于酒精中,制成N mL 的油酸酒精溶液,则油酸的纯度为1

N

.

(2)往边长为30~40 cm 的浅盘中倒入约2 cm 深的水,然后将痱子粉(或细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3)用滴管(或注射器)向量筒中滴入n 滴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使这些溶液的体积恰好为1 mL ,算出每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V 0=1

n

mL.

(4)用滴管(或注射器)向水面中央滴入一滴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油酸就在水面上慢慢散开,形成单分子油膜.

(5)待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一块较大的玻璃板盖在浅盘上,用彩笔将油酸薄膜的形状画在玻璃板上. (6)将玻璃板取出放在坐标纸上,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S .

3.数据处理

(1)计算一滴溶液中油酸的体积:V =

1

Nn

(mL). (2)计算油膜的面积:利用坐标纸求油膜面积时,以边长为1 cm 的正方形为单位,计算轮廓内正方形的个数,不足半个的舍去,大于半个的算一个. (3)计算油酸的分子直径:d =V

S

(注意单位统一).

4.油膜体积的测定——积聚法:由于一滴纯油酸中含有的分子数仍很大,形成的单层分子所占面积太大, 不便于测量,故实验中先把油酸溶于酒精中稀释,测定其浓度,再测出1 mL 油酸酒精溶液的滴数,取一滴 用于实验,最后计算出一滴溶液中含有的纯油酸的体积作为油膜的体积.

5.油膜面积的测定:如图所示,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有机玻璃板取下放在坐标格纸上,以边长为1 cm 的方格为单位,数出轮廓内正方形的格数(不足半格的舍去,超过半格的计为1格),计算出油膜的面积S .

【例5】“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的简要步骤如下:

A .将画有油酸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数出轮廓内的方格数(不足半个的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再根据方格的边长求出油酸膜的面积S

B .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待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将薄膜的形状描画在玻璃板上

C .用浅盘装入约2 cm 深的水

D .用公式d =V

S ,求出薄膜厚度,即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

E .根据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算出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 (1)上述步骤中有步骤遗漏或步骤不完整的,请指出: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

【答案】(1)见解析(2)CFBAED

【解析】(1)①C步骤中,要在水面上均匀地撒上细石膏粉或痱子粉.②实验中,要有步骤F:用注射器或滴管将事先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记下量筒内增加一定体积时的滴数.

(2)合理顺序为CFBAED.

【变式1】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

(1)(多选)该实验中的理想化假设是()

A.将油膜看成单分子层油膜

B.不考虑各油酸分子间的间隙

C.不考虑各油酸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D.将油酸分子看成球形

(2)实验中使用到油酸酒精溶液,其中酒精溶液的作用是()

A.可使油酸和痱子粉之间形成清晰的边界轮廓

B.对油酸溶液起到稀释作用

C.有助于测量一滴油酸的体积

D.有助于油酸的颜色更透明便于识别

(3)某老师为本实验配制油酸酒精溶液,实验室配备的器材有:面积为0.22 m2的蒸发皿、滴管、量筒(50滴溶液滴入量筒体积约为1 mL)、纯油酸和无水酒精若干.已知分子直径数量级为10-10m,则该老师配制的油酸酒精溶液浓度(油酸与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比)至多为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ABD(2)B(3)1.1

【解析】(1)计算分子直径是根据体积与面积之比,所以需将油膜看成单分子层油膜,不考虑各油酸分子间的间隙,将油酸分子看成球形,故选A、B、D.

(2)实验中使用到油酸酒精溶液,其中酒精溶液的作用是对油酸起到稀释作用,酒精稀释油酸是为了进一步减小油酸的面密度,使油酸分子尽可能的少在竖直方向上重叠,更能保证其形成单层分子油膜,也就是为了减小系统误差.

(3)根据题意可得1

50×10

-6x

10-10

=0.22,解得x=0.001 1,所以千分比为1.1‰.

【变式2】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所用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4 mL溶液中有纯油酸6 mL,用注射器测得1 mL上述溶液为75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

盘上,用彩笔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再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坐标中正方形方格的边长为1 cm.则

(1)油酸薄膜的面积是________cm 2.

(2)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______mL.(取一位有效数字) (3)按以上实验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直径约为______m .(取一位有效数字) 【答案】(1)115(112~118均可) (2)8×10

-6

(3)7×10-10

【解析】(1)根据数方格数的原则“多于半个的算一个,不足半个的舍去”可查出共有115个方格,故油膜的面积:S =115×1 cm 2=115 cm 2. (2)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V ′=175 mL ,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纯油酸的体积:V =610

4V ′=8×10-

6 mL. (3)油酸分子的直径:

d =V S =8×10-

12115×10-4 m≈7×10-10 m. 【题型演练】

1.(2019·山东聊城模拟)对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 B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C .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D .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就一直减小

E .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答案】ACE

【解析】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内能还与质量、体积有关,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因为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故A 正确;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若外界对物体做功的同时物体放热,内能不一定增大,故B 错误;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碰撞的不平衡性造成的,液体温度越高,液体分子热运动越激烈,布朗运动越显著,故C 正确;当分子间的距离从平衡位置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

故D错误;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故E正确.2.(2019·江西上饶六校联考)把生鸭蛋放在盐水中腌制一段时间,盐就会进入鸭蛋里变成咸鸭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让腌制鸭蛋的盐水温度升高,盐分子进入鸭蛋的速度就会加快

B.盐分子的运动属于布朗运动

C.在鸭蛋腌制过程中,有的盐分子进入鸭蛋内,也有盐分子从鸭蛋里面出来

D.盐水温度升高,每个盐分子运动的速率都会增大

E.食盐晶体中的钠、氯离子按一定规律分布,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答案】ACE

【解析】如果让腌制鸭蛋的盐水温度升高,分子运动更剧烈,则盐进入鸭蛋的速度就会加快,故A正确;布朗运动本身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错误;在腌制鸭蛋的盐水中,有盐分子进入鸭蛋,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同样会有盐分子从鸭蛋里面出来,故C正确;盐水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但不是每个盐分子运动的速率都会增大,个别分子的速率也可能减小,故D错误;食盐晶体中的钠、氯离子按一定规律分布,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故E正确.

3.关于热量、功和内能三个物理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量、功和内能三者的物理意义相同,只是说法不同

B.热量、功都可以作为物体内能变化的量度

C.热量、功和内能的单位相同

D.功由过程决定,而热量和内能由物体的状态决定

E.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增加

【答案】BCE

【解析】热量、功和内能是三个不同的物理量,它们的物理意义不同,故选项A错误;功与热量都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都可以作为物体内能变化的量度,故选项B正确;热量、功和内能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故选项C正确;功和热量由过程决定,内能由物体的状态决定,故选项D错误;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增加,选项E正确.

4.两个相邻的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随分子之间距离r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虚线是分子斥力和分子引力曲线,实线是分子合力曲线.当分子间距为r=r0时,分子之间合力为零,则选项图中关于该两分子组成系统的分子势能E 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可能正确的是()

【答案】BCE

【解析】当分子间距r>r0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r减小时,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当r

5.当两分子间距为r0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和斥力相等.关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B.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

C.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无限远逐渐减小到r=r0的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表现为引力D.在使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很远(r>10-9m)减小到很难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分子势能不断增大

E.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等于r0时,分子势能最小

【答案】BCE

【解析】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选项A错误;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斥力小于引力,选项B正确;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无限远逐渐减小到r=r0的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表现为引力,选项C正确;在使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很远(r>10-9 m)减小到很难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选项D错误;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等于r0时,分子势能最小,选项E正确.

6.关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10r0距离范围内,分子间总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B.分子间作用力为零时,分子间的势能一定是零

C.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

D.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间的斥力越小

E.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变大的过程中,分子间引力变化总是比斥力变化慢

【答案】ADE

【解析】在10r0距离范围内,分子间总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选项A正确;分子间作用力为零时,分子间的势能最小,但不是零,选项B错误;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时,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克服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增大,选项C错误;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是越小的,选项D正确;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变大的过程中,分子间引力变化总是比斥力变化慢,选项E正确.

7.(2019·云南昭通质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多

B.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多

C.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大

D.相互间达到热平衡的两物体的内能一定相等

E.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CE.

【解析】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不是状态量,选项A错误;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体积等有关,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多,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大,选项B、C正确;相互间达到热平衡的两物体的温度一定相等,内能不一定相等,选项D错误;由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的关系可知,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选项E正确.

8.(2019·河北保定模拟)我国已开展空气中PM2.5浓度的监测工作.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2.5 μm 的悬浮颗粒物,其飘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对人体形成危害.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物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PM2.5的尺寸与空气中氧分子的尺寸的数量级相当

B.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C.PM2.5的运动轨迹只是由大量空气分子对PM2.5无规则碰撞的不平衡和气流运动决定的

D.倡导低碳生活,减小煤和石油等燃料的使用,能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

E.PM2.5必然有内能

【答案】CDE

【解析】.PM2.5的尺寸比空气中氧分子的尺寸大得多,A错误;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不属于分子热运动,

B 错误;PM2.5的运动轨迹是由大量空气分子对PM2.5无规则碰撞的不平衡和气流的运动决定的,

C 正确;倡导低碳生活,减少煤和石油等燃料的使用,能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PM2.5必然有内能,

D 、

E 正确.

9.空调在制冷过程中,室内水蒸气接触蒸发器(铜管)液化成水,经排水管排走,空气中水分越来越少,人会 感觉干燥.某空调工作一段时间后,排出液化水的体积V =1.0×103 cm 3.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 kg/m 3、摩 尔质量M =1.8×10-

2 kg/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102

3 mol -

1.试求:(结果均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该液化水中含有水分子的总数N ; (2)一个水分子的直径d . 【答案】(1)3×1025个 (2)4×10

-10

m

【解析】(1)水的摩尔体积为V 0=M ρ=1.8×10-

21.0×103

m 3/mol =1.8×10-5 m 3/mol ,水分子数:N =VN A V 0=1.0×103×10-

6×6.0×1023

1.8×10-

5

个≈3×1025个. (2)建立水分子的球体模型有V 0N A =16πd 3,可得水分子直径:d =36V 0πN A =36×1.8×10-

53.14×6.0×10

23

m≈4×10-

10 m. 10.(2019·山东潍坊模拟)在“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直径”的实验中,某同学按如下操作: a .在量筒中滴入一滴已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出其体积;

b .在装有水、撒适量痱子粉的浅盘中滴入一滴已配制好的溶液,使薄膜形状稳定;

c .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将油膜形状描绘在玻璃板上;

d .将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油酸体积和面积计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 (1)其中有操作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

(2)已知油酸酒精溶液中油酸体积占比例为k ,N 滴油酸溶液体积为V ,一滴油酸溶液形成油膜的面积为S ,则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 【答案】(1)a (2)kV

NS

【解析】(1)要测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即在量筒中滴入N 滴油酸酒精溶液,测出其体积为V ,则一滴该溶液的体积为V 1=V

N

,故有操作错误的步骤是a ;

(2)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为V 0=kV

N ,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形成的油膜面积为S ,那么油酸分子直

径为d =kV

NS .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教案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分子动理论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 的 能简单地说明物体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知 道分子的直径大小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 规则运动 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 动;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 观点进行解释常见现象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 用力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神奇的“软蛋” 星期天,小明来到爷爷家过周末,发现爷爷家的食品柜里有一瓶醋泡蛋,蛋壳已经泡没了,只剩一层蛋膜包着鸡蛋,爷爷说这是一种保健食品。调皮的小明趁爷爷不注意,将“软蛋”冲洗干净后放在了清水中,奇怪!“软蛋”竟一点点地长“胖”了。这其中的奥妙,你能解释吗?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提出问题:出示玻璃杯,想一想如果把此杯子打碎,碎片是否还是玻璃?如果经过多次分割,颗粒会越来越小,如果不停地分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

交流讨论:小组之间交流讨论物质的变化情况以及将物质无限度地分下去时出现的情景。 归纳总结: (1)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作分子或者原子。 (2)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组成的。 (3)分子的大小用分子的直径来度量,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度量分子的大小。 探究点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活动1 演示实验1:教师打开盛有香水的香水瓶,让附近的学生闻一下。 提出问题:能不能闻到香味?为什么? 演示实验2: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观察并思考:上面空瓶有红色现象说明了什么?将空瓶与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颠倒放置,重做这个实验能否得出相同的结论? 学生回答:上面空瓶有红色,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运动到了上面空瓶中,分子是运动的。这个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颠倒放置时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因为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在重力作用下会向下运动,无法证明分子是运动的。 归纳总结: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作扩散。 交流讨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一下,能否举出几个例子? 活动2 提出问题:气体可以发生扩散,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可以发生扩散呢? 演示实验: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中,用滴管滴入两滴红墨水。

高考物理三类热点题型的总结

高考物理三类热点题型的总结 1.图象题。可以说人类学会如何表示信息是从图象开始起源的,从图画演变出文字,进而抽象出数学公式。看懂图表、动漫是从幼儿开始的,是生活的基本能力,当然随着学习知识的逐渐深入,又对同学们的读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高考图象题的数量逐年增加,图象表示物理问题比文字和公式具有更大的优越性,能形象地描述物理状态、过程和规律,能够把一个问题的多个相关因素同时展现出来,给我们分析问题提供直观、清晰的物理图景,既有助于我们对相关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记忆,又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把握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因此要习惯用图象表示问题,处理数据。物理图象不同于数学图象的是一般两坐标轴表示两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物理量,首先要看清坐标轴,理解图象表示的是谁随谁的变化,理解正、负、斜率、面积、截距、交点的物理意义,其次把图形转化为实际的物理过程,进而理解图象的意义并解答问题。 2.实验探究题。从近几年高考对实验考查的结果来看,实验的得分率一直很低,但实际上高考物理实验题目的总体难度并不高,考察的实验也都是考纲中明确要求的基本实验,属于考生最不应该失分的题型之一。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首先要树立物理规律来源于实验、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实验是第一的,规律是第二的。 实验思想、技能和方法是高考实验考查的三大重点,电学考查仪表读数、实物图连接、电表选取、电路设计、方案的筛选、原理的迁移、数据的处理,可以很好地考查多项实验能力。而探究与实验相结合使二者都具

有了实际意义。每一个实验突出的探究环节不尽相同,关键是从实验原理出发,进行设计和变化。 3.新科技、新技术应用题。这类题多以当今社会热点和高新科技动态为背景,信息量一般较大、题干较长,一般是描述一种装置或某一理论的基本精神,再和中学物理知识连接。表面看来给人一种很复杂的感觉,但抽象出物理模型时就会有一种“现象大、问题小”的转折。要求学生在考场上对新情景新信息完成现场学习,将信息进行有效提炼、加工、建模,与原有知识衔接来解决问题。这类问题不仅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考查,而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一个考验。 二、注意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 对于复习到的每一个专题,应该首先思考这一专题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与社会生活实际有哪些联系和应用,只有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时,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深化、活化。 考生应该按自己的思维方式构建知识网络,找出知识间的关联,学会对知识重组、整合、归类、总结,掌握物理思维方法,将知识结构化,将书读薄。结构化的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只有经过自己的思维在大脑中重新排列的知识,理解才能深刻。一般来说,一个专题有一个核心的主体,其余的概念为这个主体做铺垫,要以点带面,即以主要知识带动基础知识。

备战2020年高考物理计算题专题复习《向心力的计算》(解析版)

《向心力的计算》 一、计算题 1.如图所示,长为L的细绳一端与一质量为m的小球可看成质点 相连,可绕过O点的水平转轴在竖直面内无摩擦地转动.在最 低点a处给一个初速度,使小球恰好能通过最高点完成完整的圆 周运动,求: 小球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 初速度的大小; 最低点处绳中的拉力大小. 2.如图所示,一条带有圆轨道的长轨道水平固定,圆轨道竖直,底端分别与两侧的直 轨道相切,半径,物块A以的速度滑入圆轨道,滑过最高点Q,再沿圆轨道滑出后,与直轨上P处静止的物块B碰撞,碰后粘在一起运动。P点左侧轨道光滑,右侧轨道呈粗糙段,光滑段交替排列,每段长度都为。物块与各粗糙段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A、B的质量均为重力加速度g 取;A、B视为质点,碰撞时间极短。 求A滑过Q点时的速度大小V和受到的弹力大小F; 若碰后AB最终停止在第k个粗糙段上,求k的数值; 求碰后AB滑至第n个光滑段上的速度与n的关系式。

3.如图所示,一个固定在竖直平面上的光滑半圆形管道,管道里有一个直径略小于管 道内径的小球,小球在管道内做圆周运动,从B点脱离后做平抛运动,经过秒后又恰好垂直与倾角为的斜面相碰到。已知圆轨道半径为,小球的质量为,g取求 小球在斜面上的相碰点C与B点的水平距离 小球经过圆弧轨道的B点时,受到轨道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小球经过圆弧轨道的A点时的速率。 4.如图所示,倾角为的粗糙平直导轨与半径为R的光 滑圆环轨道相切,切点为B,整个轨道处在竖直平面内。一 质量为m的小滑块从轨道上离地面高为的D处无初速 下滑进入圆环轨道,接着小滑块从圆环最高点C水平飞出, 恰好击中导轨上与圆心O等高的P点,不计空气阻力。求: 小滑块在C点飞出的速率; 在圆环最低点时滑块对圆环轨道压力的大小; 滑块与斜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高考物理必考热点

2019届高考物理必考热点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小编准备了高考物理必考热点,希望你喜欢。 《质点的直线运动》 用速度图象解决两物体的追及问题或一个物体的两个运动过程。 题型:选择题。 《相互作用与牛顿定律》 用整体法与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受力平衡的情况是基本要求,较高要求则是结合牛顿定律、运动学公式分析一个物体的两个运动过程或两个物体的连接体问题。 题型:选择题、计算题。 《曲线运动、机械能、万有引力定律》 (1)对“功和能”的理解与简单应用。 题型:选择题、计算题。 (2)用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公式对两个天体围绕中心天体运动的问题分析。 题型:选择题。 《电场、电路》 对常见电场中各点的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电容的分析与计算。题型:选择题。 《磁场》

用磁场力与电场力、圆周运动的知识以及几何知识,分析和计算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的问题。 题型:计算题。 《电磁感应、交流电》 (1)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题型:选择题。 (2)有关变压器变压比、变流比、远距离输电的计算。 题型:选择题。 《必考内容实验题》: (1)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多用电表的读数。 题型:实验题。 (2)用伏安法测量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的电阻。 (3)对照实验原理图连接实验电路。 (4)用计算法和图象法处理数据:用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关系等知识计算电阻,会描点,作出图象,求电动势、内阻。 题型:实验题。 《物理3-3》: (1)用分子动理论分析气体压强、温度,内能,热力学定律,固体、液体的性质。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 (2)用气体定律分析和计算。 题型:计算题。

2019高考物理真题汇编——计算题

目录 牛顿第二定律 (2) 功能 (3) 动量 (3) 力学综合 (3) 动量能量综合 (4)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6)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7) 电磁感应 (8)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动生与感生电动势) (8) 杆切割 (8) 线框切割 (9) 感生电动势 (9) 电磁感应中的功能问题 (10) 电磁科技应用 (11) 热学 (12) 光学 (14) 近代物理 (15) 思想方法原理类 (16)

牛顿第二定律 1.【2019天津卷】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国产新型航空母舰已完成多次海试,并 取得成功。航母上的舰载机采用滑跃式起飞,故甲板是由水平甲板和上翘甲板两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研究舰载机的起飞过程,假设上翘甲板BC是与水平甲板AB相切的一段圆弧,示意如图2,AB长L1=150m,BC水平投影L2=63m,图中C点切线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12°(sin12°≈0.21)。若舰载机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t=6s到达B点进入BC.已知飞行员的质量m=60kg,g=10m/s2,求 (1)舰载机水平运动的过程中,飞行员受到的水平力所做功W; (2)舰载机刚进入BC时,飞行员受到竖直向上的压力F N多大。 2.【2019江苏卷】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物块A和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左边缘对齐。 A与B、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先敲击A,A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在B上滑动距离L后停下。接着敲击B,B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A、B都向右运动,左边缘再次对齐时恰好相对静止,此后两者一起运动至停下。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A被敲击后获得的初速度大小v A; (2)在左边缘再次对齐的前、后,B运动加速度的大小a B、a B′; (3)B被敲击后获得的初速度大小v B。

2020高考物理备战系列 物理计算——专家预测计算题新

物理计算 23.(16分)2008年初的南方雪灾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积雪对公路行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路况的改变。路面积雪经车辆压实后,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减少,汽车易左右滑摆,同时,汽车的制动距离也难以控制,一旦车速过快、转弯太急,都可能发生交通事故。如果一辆小车汽车在正常干燥路面上行驶速度为108km/h ,司机从发现前方有情况到开始刹车需要0.5s 的反应时间,已知轮胎与干燥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75,g=10m/s 2,问: (1)在正常干燥路面上行驶,司机从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到使车停下车,汽车行驶距离为多少? (2)若汽车与需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41,当司机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时要使车在上述相同距离内停下来,汽车行驶速度不能超过多少? 24.(19分)在质量为M =1kg 的小车上,竖直固定着一个质量为m =0.9kg 、长l =10cm 、 宽L =5cm 、总电阻R =80Ω、n=800匝的矩形线圈.线圈和小车一起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现有一质量为m 0=0.1kg 的子弹以v 0=100m /s 的水平速度射入小车中,并立即与小车(包括线圈)保持相对静止一起运动,随后穿过与线圈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B=1.0T 的水平有界匀强磁场(磁场区域的宽度大于线圈长l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如图所示.已知小车穿过磁场区域所产生的热量为16J ,求:

(1)在线圈进入磁场的过程中通过线圈某一截面的电荷量q; (1)线圈左边离开磁场时小车的速度大小. 25.(22分)在绝缘光滑水平面上方虚线的右侧,有一正交复合场,其中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E,方向竖直向上,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在水平面上的A点入一个质量为m1的不带电小球a。质量为 m2的带电小球b从商为h的某点以速度v0水平抛出,小球b 落地前恰好与小球a正碰,且碰后a、b小球粘在一起,恰 好在竖直面内沿半圆弧ACD做速率不变的曲线运动,如图 所示。假设a、b碰撞过程所用的时间忽略不计,重力加速 度为g,试求: (1)半圆弧的半径R和b球所带的电量q; (2)从a、b两球相碰到他们再次回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 (3)a、b两球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ΔE。

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专题19 电场能的性质(含解析)

专题19 电场能的性质 【专题导航】 目录 热点题型一电势高低、电势能大小的判断 (1) 热点题型二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3) 在匀强电场中由公式U=Ed得出的“一式二结论” (4) U=Ed在非匀强电场中的应用 (7) 热点题型三电场线、等势线(面)及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问题 (7) 带电粒子运动轨迹的分析 (8) 等势面的综合应用 (9) 热点题型四静电场的图象问题 (10) v-t图象 (11) φ-x图象 (12) E-x图象 (13) Ep-x图象 (14) 【题型演练】 (15) 【题型归纳】 热点题型一电势高低、电势能大小的判断 1.电势高低的判断

2.电势能大小的判断 3.电场中的功能关系 (1)若只有电场力做功,电势能与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2)若只有电场力和重力做功,电势能、重力势能、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3)除重力、弹簧弹力之外,其他各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4)所有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例1】(2019·广东韶关质检)如图所示,虚线表示某电场的等势面,实线表示一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 运动的径迹.粒子在A 点的加速度为 a A 、动能为 E k A 、电势能为 E p A ;在B 点的加速度 为a B 、动能为 E k B 、 电势能为 E p 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a A >a B ,E k A >E k B B .a A E p B C .a A a B , E k A E k B ,选项C 正确,B 错误.

初中物理分子动理论 (2)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组长审核:

(17,十九中第一次月考,8分★)水暖在暖通行业被称为最舒适的采暖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采用“水地暖”进行取暖.其原理是以温度不高于60℃的热水为热媒,在埋置于地面以下填充层中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加热整个地板,通过地面以热传递方式向室内供热的一种供暖方式(如图所示). (1)某房间一段时间内循环流动的水质量为1200kg,进水温度为55℃,出水温度为40℃.这段时间里水向外界放出多少热量? (2)若该水暖的热效率为,这段时间要消耗多少的天然气?(假设天然气完全燃烧)[天然气的热值 为 (3)“水地暖”以水为媒介,利用了水的什么性质,请具体说明为什么要利用这一特性. (16,周口第一次月考,7分★)李强同学家每天用的热水若全部按的50℃热水计算,则需要50kg. (1)将50kg的水从10℃加热到5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若用效率为50%的煤气炉烧水,烧热(1)问中的这些水需要多少m3煤气?(煤气的热值为4.0×107J/m3,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15,周口第一次月考,7分★)某太阳能热水器装有质量为200kg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该热水器中的水的温度从 15℃升高到65℃.问: (1)水吸收的太阳能是多少焦耳?[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2)设用煤气做燃气的某热水器的效率为60%,这相当于节约了热值为4.0×107J/m3的煤气多少立方米?(3)太阳能热水器有何优点? 考点二:热平衡计算 一)例题解析 (15,文昌中第一次月考,6分★)把质量为4kg的冷水河质量为3kg、温度为80℃的热水相混合后的温度 =4.2×103J/(kg·℃)] 为40℃,若不计热量损失,求冷水的温度是多少?[c 水 二)巩固练习 (16,四中第一次月考,7分★)小丽需用温度为40度的水泡脚,便把100度的热水与10kg10度的水混合,设混合过程没有热量损失,问:需要100度的热水多少kg? 考点三:力学计算 一)例题解析 (17,一中第一次月考,8分★)一辆小轿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100km,消耗汽油10L。若这些

全国卷高考物理新题型的探究

全国卷高考物理新题型的探究 发表时间:2017-09-22T17:25:05.637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8月总第245期作者:李永烈 [导读] 我认为虽然目前的高考题型呈现出一种千变万化的趋势,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需要抓住新题型的本质,更要对一些较为基础的知识概念讲解到位,让学生掌握经典题型的求解思想! 李永烈四川省成都市石室蜀都中学6100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提出和高考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目前我国高考的题型越来越能够体现出学科的特色以及新型时代教育下的文化底蕴。然而,我认为虽然目前的高考题型呈现出一种千变万化的趋势,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需要抓住新题型的本质,更要对一些较为基础的知识概念讲解到位,让学生掌握经典题型的求解思想!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考研究新题型 众所周知,高考是一种考查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思维能力的考试。不错,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新题型,虽然题型的趋势总是以当下的文化背景为方向,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一点就是无论哪一年的考试考查的问题本质都是不变的。对于物理学科而言,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力学中牛顿的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以及电磁学当中的电磁感应定律和法拉第定律。这些定律看似简单,其实延伸出来的题型却是千变万化的。从事一线物理学科教学的我发现,这些年来物理学科的高考题型都是从这些定律出发的。以2016年全国高考I卷理综为例,在解答理综第19道题目的时候,许多同学都会感觉茫然。其实这是受力分析题型的变形,是出题者对于一些基础的受力分析题进行了较深层次的包装。表面上看外力F变化的同时连接a、b物体上的张力也会发生变化,其实这是因为同学们没有对于这类题型分析透彻造成的!这道题目,主要是要求学生画出正确的受力分析图示,也就是我们在讲解高考题型当中的变力分析题。由于重力是恒定不变的,并且物体在运动的过程当中,滑轮两侧绳的夹角不会发生改变,因此绳的张力就不会发生变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考题型无论是以何种方式呈现,但是我们在讲解题目的过程当中必须要让学生抓住题型的本质。下面我将从近些年来高考题型分布趋势谈一谈新高考新题型的出题方向及解题策略。 一、新题型的剖析 我认为对一名高中物理教师而言,深入研究高考物理题型是非常必要的。众所周知,通过深入研究高考新题型,我们能够掌握最近的高考物理出题方向。通过高考物理出题的趋势,我们能够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复习。近年来,我发现就高考理综(全国卷)物理部分而言,整体的难度是呈下降的趋势。然而新题型的出现形式也是千变万化的,这会使得同学们在解题的过程当中束手无策。因此,我认为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培养学生一种发散思维的能力。只有培养了学生一种发散思维的能力,才能使得我们在讲解近年来的高考物理试卷的同时,让学生举一反三。下面我将从近年来高考理综全国一卷出发,以高考理综物理部分的题型分布为讲解方向,对近年来的高考新题型进行深入的剖析。 1.选择题部分。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物理选择题部分,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类的题型的难度是呈正态分布的。简而言之就是以概念和计算题为主要部分,理解和技巧型的难题则占有少数的比例。在2016年高考以前,选择题的第一题大都是以物理学史为主,考查学生对于牛顿、奥斯特、法拉第等人对近代物理学的贡献。但是从2016年以后,教育部对于高考物理题型进行了较大层次的改动,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深入地理解物理学科的特性。以2016年高考物理全国一卷为例,第14题的试题考查方向就是学生对于电容器公式的理解。这就要求学生需要掌握电容器的定义式以及计算公式,并且要对电容器的定义式和计算公式有较深层次的区别。电容器的定义式是用来研究电容器的根本特性的,而计算式是用来研究电容器在工作电路当中的变化规律的。因此,学生只要掌握了这两个公式以及公式的说明,将很快地解出答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考物理主要考查的就是学生对于公式的理解能力以及辨析能力,通过对公式的研究,让学生深入地掌握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科主要教学的方向。 然而随着我国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教育部于2016年颁发了2017年的新型物理考试大纲。相比于前几年的考试大纲,新型的物理大纲主要突出于要求学生掌握和动量相关的知识。以2017年高考一卷物理理综部分第14题为例,这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于动量守恒定律以及相关公式的理解。其实学生只要掌握了经典的动量守恒公式m1V1=m2V2和具体过程中动量的变化, 就可以很快地解出题目的答案。 2.实验题部分。 如果说高考的选择题是千变万化的,那么用形式新颖的词来形容高考的实验题再不为过了。众所周知,高中物理是研究物体的发展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因此,实验题的出题方向非常的广泛。其中不仅会涉及到人教版必修二所学的动力学运动里的问题,更会涉及到人教版必修三所学的电学当中经典的实验问题。然而自2016年高考改革以来,我发现现在的实验题大都拆分成两类小题,第一类小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于动力学知识的理解,第二小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电学的基本功。以2017年高考理综全国卷第22题为例,题目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速度的求解问题。众所周知,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间的中点速度等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应用此类公式,学生就不难解出题目要求解的各点的速度。其次,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理公式X2-X1=aT2,就很快可以解出运动的加速度。 3.计算题。 我认为,近些年来高考物理的计算题呈现出一种形式多样但是研究的方向却比较规范的趋势。无论是2016年全国高考一卷当中的第25题,还是2017年全国高考一卷当中的第24题,题目研究的主要方向都是和能量定理有关的问题。因此我认为作为物理学科研究的主要定律,教师有必要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突出此类型题目的讲解。除此之外,我认为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能量定理研究问题的核心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类题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什么物体具有什么样的能量,在运动的过程当中哪些能量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受到了什么力的作用”。 二、新题型的教学策略 前文当中已经对我国高考全国卷当中的新题型进行了重点式的剖析。针对重点剖析的新题型,这里给出一些相对经典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给许多一线教师一点启示。 1.注重高考大纲。 虽然前文当中已经研究近些年高考物理的题型考查方向,但是教师仍然需要根据教育部给出的考试大纲,适当地调节自己的教学形

(完整)高考物理磁场经典题型及其解题基本思路

高考物理系列讲座——-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 【专题分析】 带电粒子在某种场(重力场、电场、磁场或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本质还是物体的动力学问题 电场力、磁场力、重力的性质和特点:匀强场中重力和电场力均为恒力,可能做功;洛伦兹力总不做功;电场力和磁场力都与电荷正负、场的方向有关,磁场力还受粒子的速度影响,反过来影响粒子的速度变化. 【知识归纳】一、安培力 1.安培力: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作用力叫安培力. 【说明】磁场对通电导线中定向移动的电荷有力的作用,磁场对这些定向移动电荷作用力的宏观表现即为安培力. 2.安培力的计算公式:F=BILsinθ;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即θ = 900,此时安培力有最大值;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平行时,即θ=00,此时安培力有最小值,F min=0N;0°<θ<90°时,安培力F介于0和最大值之间. 3.安培力公式的适用条件; ①一般只适用于匀强磁场;②导线垂直于磁场; ③L为导线的有效长度,即导线两端点所连直线的长度,相应的电流方向沿L由始端流向末端; ④安培力的作用点为磁场中通电导体的几何中心; ⑤根据力的相互作用原理,如果是磁体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则通电导体对磁体有反作用力. 【说明】安培力的计算只限于导线与B垂直和平行的两种情况. 二、左手定则 1.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方向和磁场B的方向、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左手定则来判定. 2.用左手定则判定安培力方向的方法:伸开左手,使拇指跟其余的四指垂直且与手掌都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并使四指指向电流方向,这时手掌所在平面跟磁感线和导线所在平面垂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3.安培力F的方向既与磁场方向垂直,又与通电导线方向垂直,即F总是垂直于磁场与导线所决定的平面.但B与I的方向不一定垂直. 4.安培力F、磁感应强度B、电流I三者的关系 ①已知I、B的方向,可惟一确定F的方向; ②已知F、B的方向,且导线的位置确定时,可惟一确定I的方向; ③已知F、I的方向时,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不能惟一确定. 三、洛伦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1.洛伦兹力的公式:F=qvBsinθ; 2.当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互相平行时,F=0; 3.当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互相垂直时,F=qvB; 4.只有运动电荷在磁场中才有可能受到洛伦兹力作用,静止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对电荷的作用力一定为0; 四、洛伦兹力的方向 1.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力方向可用左手定则来判定; 2.洛伦兹力f的方向既垂直于磁场B的方向,又垂直于运动电荷的速度v的方向,即f

高考物理计算题

考前题 1.(18分)如图所示,O 点为固定转轴,把一个长度为l 的细绳上端固定在O 点,细绳下端系一个质量为m 的小摆球,当小摆球处于静止状态时恰好与平台的右端点B 点接触,但无压力。一个质量为M 的小钢球沿着光滑的平台自左向右运动到B 点时与静止的小摆球m 发生正碰,碰撞后摆球在绳的约束下作圆周运动,且恰好能够经过最高点A ,而小钢球M 做平抛运动落在水平地面上的C 点。测得B 、C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C=x ,平台的高度为h ,不计空气阻力,本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请计算: (1)碰撞后小钢球M 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 (2)小把球m 经过最高点A 时的动能; (3)碰撞前小钢球M 在平台上向右运动的速度大小。 1.解析 (1)设M 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是v , 2 21,gt h vt x = = h g x v 2= (2)摆球m 经最高点A 时只受重力作用, l v m mg A 2 = 摆球经最高点A 时的动能为A E ; mgl mv E A A 2 1212= = (3)碰后小摆球m 作圆周运动时机械能守恒, mgl mv mv A B 22 12 1 22+= gl v B 5= 设碰前M 的运动速度是 v ,M 与m 碰撞时系统的动量守恒 B mv Mv Mv +=0 gl M m h g x v 52+ = 2.如图,光滑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水平段紧贴地面,弯曲段的顶部切线水平、离地高为h ;滑块A 静止在水平轨道上, v 0=40m/s 的子弹水平射入滑块A 后一起沿轨道向右运动,并从轨道顶部水平抛出.已知滑块A 的质量是子弹的3倍,取g=10m/s 2,不计空气阻力.求: (1)子弹射入滑块后一起运动的速度; (2)水平距离x 与h 关系的表达式; (3)当h 多高时,x 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初中物理分子动理论和内能阶梯训练

初中物理分子动理论和内能阶梯训练 (每题10分,共100分;完成时间30分钟)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物质是由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2.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现象。这一现象间接的说明:。 **3.关于扩散现象,下面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在气体和液体之间才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 C.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力的作用 D.扩散现象与温度的高低无关 **4.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当温度降低,内能随着。冰冷的冰块具有内能,当温度升高,内能随着。将该冰块从一楼移动到四楼,它的内能将。 知识的应用 **5.下列社会实践中的实例,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2001年武汉市中考题) A.洒水的地面会变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C.扫地时,尘土飞扬 D.房间里放了一篮子苹果,满屋飘香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能是分子热能和分子动能的总和 B.物体运动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内能就越大 C.在水平地面上静止的0℃的冰块不具有内能和机械能 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7.一块咸菜,放在水里泡一段时间,就会变淡了,这是因为。 知识的拓展 ***8.洗衣服时,洗衣粉在冷水中需很长时间才能溶完,而在热水中很快就能溶完,这是因为。 ***9.有一铁块的温度降低了,则()。 A.它一定是放出了热量 B.它一定是对外做了功 C.它的内能一定减少了 D.它的机械能一定减少了 ***10.在下列常见的生活事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会发热 B.冬天写作业时手冷,用嘴向手上呵呵气 C.喝很热的茶时,先向水面上吹吹气 D.阳光下,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温升高(2003年江苏泰州中考题) 分子动理论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分子动理论指出:物质是由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1.0] *2.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同时也表明分子间有。[0.5]

2017年高考物理新题型揭秘专题06原子与原子物理之多项选择题

新题型六原子与原子物理之多项选择题 样题展示 (2016·天津卷)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 B.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获得反冲核,发现了中子 C.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卢瑟福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通关演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爱因斯坦在光的粒子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光电效应方程 B.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只具有能量,不具有动量 C.玻尔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D.德布罗意指出微观粒子的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就越长 2.现用某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当用某一频率的光入射时,有光电流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入射光的光强变大,饱和光电流变大 B.入射光的频率变高,饱和光电流变大 C.入射光的频率变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D.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始终有光电流产生 3.一静止的铝原子核俘获一速度为m/s的质子p后,变为处于激发态的硅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反应方程为 B.核反应方程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 C.核反应过程中系统能量不守恒 D.核反应前后核子数相等,所以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反应物的质量之和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在增加,同时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B.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长变短 C.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半衰期长短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有关 D.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所产生的 5.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改用波长较长的光照射该金属可能 B.氡222的半衰期为3.8天,则质量为4g的氡222经过7.6天还剩下1 g的氡222 C.玻尔理论解释了氢原子发射出来的光子其谱线为什么是不连续的 D.重核裂变为几个中等质量的核,其平均核子质量会增加 6.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现有处于能级的大量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20年高考物理计算题强化专练-热学解析版

计算题强化专练-热学 一、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1.如图所示,质量为m=6kg的绝热气缸(厚度不计),横截面积为S=10cm2,倒扣在 水平桌面上(与桌面有缝隙),气缸内有一绝热的“T”型活塞固定在桌面上,活塞与气缸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在气缸内可无摩擦滑动且不漏气.开始时,封闭气体的温度为t0=27℃,压强P=0.5×105P a,g取10m/s2,大气压强为 P0=1.0×105P a.求: ①此时桌面对气缸的作用力大小; ②通过电热丝给封闭气体缓慢加热到t2,使气缸刚好对水平桌面无压力,求t2的值 . 2.如图所示,用质量为m=1kg、横截面积为S=10cm2的活塞在气 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摩擦忽 略不计。开始时活塞距气缸底的高度为h=10cm且气缸足够 高,气体温度为t=27℃,外界大气压强为p0=1.0×105Pa,取 g=10m/s2,绝对零度取-273℃.求: (i)此时封闭气体的压强; (ii)给气缸缓慢加热,当缸内气体吸收4.5J的热量时,内能 的增加量为2.3J,求此时缸内气体的温度。

3.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U形管左端封闭,右端开口,左管横截面积为右管横截面 积的2倍,在左管内用水银封闭一段长为l,温度为T的空气柱,左右两管水银面高度差为hcm,外界大气压为h0cmHg . (1)若向右管中缓慢注入水银,直至两管水银面相平(原右管中水银没全部进入水平 部分),求在右管中注入水银柱的长度h1(以cm为单位); (2)在两管水银面相平后,缓慢升高气体的温度至空气柱的长度变为开始时的长度l ,求此时空气柱的温度T′. 4.一内壁光滑、粗细均匀的U形玻璃管竖直放置,左端开口,右端封闭,左端上部 有一轻活塞.初始时,管内水银柱及空气柱长度如图所示.已知大气压强p0=75cmHg ,环境温度不变. (1)求右侧封闭气体的压强p右; (2)现用力向下缓慢推活塞,直至管内两边水银柱高度相等并达到稳定.求此时右侧封闭气体的压强p右; (3)求第(2)问中活塞下移的距离x.

初中物理分子动理论习题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B.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C.粉笔蹭到衣服上,在衣服上留下粉笔痕迹 D.冬天,雪花漫天飞舞 2.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 ) A.分子间没有空隙 B.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4.把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毫升.这个现象说明( )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是有质量的 C.分子间有力的作用 D.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5.下列事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是( ) A.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 B.用胶水能把两张纸粘合在一起 C.磁铁能把铁钉吸住 D.金属固体很难被分开 6.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解释的是( ) A.富裕老窖的瓶盖一开,酒香四溢 B.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会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越变越小 7.液体很难被压缩的原因是( ) 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B.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8.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春暖花开时,能闻到花的香味 B.打开酒瓶盖能闻到酒的气味 C.空气中飘动的浮尘 D.在盛有热水的杯子中放几片茶叶,过一会整杯水都变成茶水 9.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把煤堆在墙角,过一段时间墙角变黑 B.空气能被压缩 C.打开香水瓶的盖子,整个房间很快充满香气 D.用盐水腌蛋 10.诗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有和. 11.吸烟有害健康,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一会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分子在.所以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你对吸烟者提出一个合理的建议:. 12.目前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正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虽然该病毒的传播机制还未确定,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感染病毒的有效措施.专家称感染病人咳嗽所产生的有大量病毒的飞沫,会使1m范围内的其他人吸入而被感染,所以与感染病人近距离接触须带口罩.一粒飞沫的直径约为1×10-6~5×10-6m(分子直径约为1×10-9m),由此可判断飞沫分子.(选填“是”或“不是”)

高考物理选择题的新题型及应对策略

高考物理选择题的新题型 长期战斗在高三教学和教研一线的物理老师,细心的话就会发现近两年来高考物理出现一种新颖选择题题型型,题干经常出现:“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可以通过物理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之类文字表述题。此类题的一般特点是,题目往往取材竞赛题或大学物理题,严格求解的话往往需要高等数学或大学物理知识,看似超纲。但可以通过合理的物理分析,不需严格推导计算也能判断可能的正确项。习惯了运用定律和公式进行严格推导解题的学生,初遇此类题型时往往茫然不知如何下手。其实这类题型不同于一般常规题考查某个知识点,而是为了考查某些物理思想和物理思维方法。经过了一轮复习即将进入二轮冲刺接单高三学生,一定要有意识的强化物理思想和物理思维方法的训练,熟悉高中物理常用的十大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等效法、极值法、极限法、图像法、临界法、守恒法、逆向法、对称法、控制变量法),只有这样在才可能在越来越注重能力考查的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收录11道此类新题,以食读者,希望对部分高三学生有所帮助。欢迎同行和学生交流切磋,QQ :1277221509 1(2008北京)有一些问题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从解的物理量单位,解随某些已知量变化的趋势,解在一些特殊条件下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预期结果、实验结论等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 举例如下:如图所示.质量为M 、倾角为θ的滑块A 放于水平地面上.把质量为m 的滑块B 放在A 的斜面上.忽略一切摩擦,有人求得B 相对地面的加速度a = 2 sin sin M m g M m θθ ++,式中g 为重力加速度. 对于上述解,某同学首先分析了等号右侧量的单位,没发现问题.他进一步利用特殊条件对该解做了如下四项分析和判断,所得结论都是“解可能是对的”.但是,其中有一项是错误.. 的.请你指出该项.(D ) A 、当θ=0°时,该解给出a =0,这符合常识,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B 、当θ=90°时,该解给出a =g ,这符合实验结论,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C 、当M >>m 时,该解给出a =gsin θ D 、当m <<M 时,该解给出a =sin g θ ,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2(2010年海淀)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物块沿斜面下滑。关于物块下滑过程中对斜面压力大小的解答,有如下四个表达式。要判断这四个表达式是否合理,你可以不必进行复杂的计算,而是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根据你的判断,下述表达式中可能正确的是 A . 2sin sin Mmg M m θθ- B .2sin sin Mmg M m θ θ+ C .2cos sin Mmg M m θθ- D .2 cos sin Mmg M m θθ + 3.(2010宣武区)如图所示,质量为M 、倾角为θ的斜面体A 放于水平地面上,把质量为m 小滑块B 放在斜面体A 的顶端,高度为h 。开始时两者保持相对静止,然后B 由A 顶端沿斜面滑至地面。若以地面为参考系,且忽略一切摩擦力,在此过程中,斜面的持力对B 做的功为W 。下面给出的W 的四个表达式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可以通过分析,对下列表达式做出合理的判断。根据你的判断,W 的合理表式为(B ) A. W=0 B. g m M m M h Mm W )sin )((cos 2 22θθ++-= C. g m M m M mh M W ) sin )((cos 2 22θθ ++= D .g m M m M mh M W ) sin )((cos 2 2 θθ ++- =

高考物理三类热点题型的总结

1.图象题。可以说人类学会如何表示信息是从图象开始起源的,从图画演变出文字,进而抽象出数学公式。看懂图表、动漫是从幼儿开始的,是生活的基本能力,当然随着学习知识的逐渐深入,又对同学们的读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高考图象题的数量逐年增加,图象表示物理问题比文字和公式具有更大的优越性,能形象地描述物理状态、过程和规律,能够把一个问题的多个相关因素同时展现出来,给我们分析问题提供直观、清晰的物理图景,既有助于我们对相关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记忆,又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把握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因此要习惯用图象表示问题,处理数据。物理图象不同于数学图象的是一般两坐标轴表示两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物理量,首先要看清坐标轴,理解图象表示的是谁随谁的变化,理解正、负、斜率、面积、截距、交点的物理意义,其次把图形转化为实际的物理过程,进而理解图象的意义并解答问题。 2.实验探究题。从近几年高考对实验考查的结果来看,实验的得分率一直很低,但实际上高考物理实验题目的总体难度并不高,考察的实验也都是考纲中明确要求的基本实验,属于考生最不应该失分的题型之一。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首先要树立物理规律来源于实验、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实验是第一的,规律是第二的。 实验思想、技能和方法是高考实验考查的三大重点,电学考查仪表读数、实物图连接、电表选取、电路设计、方案的筛选、原理的迁移、数据的处理,可以很好地考查多项实验能力。而探究与实验相结合使二者都具有了实际意义。每一个实验突出的探究环节不尽相同,关键是从实验原理出发,进行设计和变化。 3.新科技、新技术应用题。这类题多以当今社会热点和高新科技动态为背景,信息量一般较大、题干较长,一般是描述一种装置或某一理论的基本精神,再和中学物理知识连接。表面看来给人一种很复杂的感觉,但抽象出物理模型时就会有一种“现象大、问题小”的转折。要求学生在考场上对新情景新信息完成现场学习,将信息进行有效提炼、加工、建模,与原有知识衔接来解决问题。这类问题不仅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考查,而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一个考验。 二、注意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 对于复习到的每一个专题,应该首先思考这一专题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与社会生活实际有哪些联系和应用,只有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时,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深化、活化。 考生应该按自己的思维方式构建知识网络,找出知识间的关联,学会对知识重组、整合、归类、总结,掌握物理思维方法,将知识结构化,将书读薄。结构化的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只有经过自己的思维在大脑中重新排列的知识,理解才能深刻。一般来说,一个专题有一个核心的主体,其余的概念为这个主体做铺垫,要以点带面,即以主要知识带动基础知识。 对知识回忆模糊的地方,要回归课本。课本是高考命题之源,是高考复习的根本,不同阶段看课本会有不同层次的收获。当然解题和掌握概念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做过一定数量的习题往往对概念的理解缺乏正反实例,但绝不能把看书和解题的关系颠倒,概念是核心、是基础,概念不变,而题目万变,要立足于教材,夯实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