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考试诗词:红楼梦锦集-风萧萧兮秋气深

导游考试诗词:红楼梦锦集-风萧萧兮秋气深

风萧萧兮秋气深(第八十七回)风萧萧兮秋气深,美人千里兮独沉吟。望故乡兮何处,倚栏杆兮涕沾襟。山迢迢兮水长,照轩窗兮明月光。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罗衫怯怯兮风露凉。子之遭兮不自由,予之遇兮多烦忧。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思古人兮俾无尤。人生斯世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感夙因兮不可惙,素心如何天上月

红楼梦诗词鉴赏之五

红楼梦诗词鉴赏之五 红楼梦诗词鉴赏之五 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诗词鉴赏】 这首曲唱的是元春。 《恨无常》表示了一种痛苦深沉的遗憾。无常,是佛教哲学的一个概念,说世上一切事物都一无例外地由存在到毁灭,没有永恒存在的东西,人的生命也是如此。后来又编造出勾取人的魂魄的鬼,叫无常。 元春当了皇帝的妃子,贾家成了皇亲国戚,这是封建社会人们做梦都不敢希冀的荣耀。可是在作者看来,这也丝毫没有意义。正当你享受荣华的兴头上,突然“死”降临了,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得把生前贪恋的一切全都抛掉。“无常”一到,“哪怕你铜墙铁壁,哪怕你皇亲国戚”(鲁迅:《朝花夕拾·无常》),全都不留情面,一概玩完。元春到死才明白,富贵和权势是靠不住的,在梦里劝告父母及早从强争苦夺的名利场里抽身,免得登高跌重,将来后悔。也就是智通寺对联说的“身后有余忘缩手”的反意,别忘缩手. 从这首曲子的内容看,元纪死时可能要给其父母托梦,但现在高鹗的续书无此情节。第十三回写秦可卿死时托梦给凤姐说:“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话,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并嘱咐“将祖茎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将家塾亦设于此”。因为这些东西即使犯罪抄家,也不没收入官。“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如果元春托梦,可能也就是这类内容。 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诗词鉴赏】 这首曲是唱探春的。

红楼梦经典诗句收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黛玉《咏白海棠》)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湘云《供菊》)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探春《簪菊》)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湘云《对菊》)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黛玉《咏菊》)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黛玉《问菊》)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宝钗《食螃蟹咏》) 寒塘渡鹤影, 冷月葬诗魂. (黛玉+湘云《三五中秋夕联句》)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黛玉《葬花吟》)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黛玉《葬花吟》) 咏白海棠限门盆魂痕昏 探春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宝玉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湘云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黛玉《咏白海棠》)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湘云《供菊》)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探春《簪菊》)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湘云《对菊》)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黛玉《咏菊》)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黛玉《问菊》)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宝钗《食螃蟹咏》) 寒塘渡鹤影, 冷月葬诗魂. (黛玉+湘云《三五中秋夕联句》)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黛玉《葬花吟》)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黛玉《葬花吟》) 红楼梦中的好词好句: 1、花谢花飞花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 2、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3、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 4、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5、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6、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有谁? 7、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8、明朝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9、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10、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红楼梦诗词大全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作者题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青埂峰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嘲顽石诗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癞头僧疯话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癞头和尚弄玉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中秋对月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中秋对月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解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 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 西江月二词批宝玉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

红楼梦诗词赏析大全_红楼梦中秋诗词

红楼梦诗词赏析大全_红楼梦中秋诗 词 【--中秋节祝福语】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有关文章诗词内容,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这两首诗来自《红楼梦》第一回,是中秋佳节之际,满腔抱负却未得重用的贾雨村在月下吟诵而出。这时的他不过一个落魄书生,团圆之夜仍然漂泊异乡,本应是沮丧无比,可纵使如今“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他仍能脱口而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样的满腹豪情的诗句。也正是这两首诗,让甄士隐对他刮目相看,赠银赠物,给了贾雨村日后为官的资本。

三五中秋夕,清游拟上元。撒天箕斗灿,匝地管弦繁。几处狂飞盏,谁家不启轩。轻寒风剪剪,良夜景暄暄。争饼嘲黄发,分瓜笑绿嫒。香新荣玉桂,色健茂金萱。蜡烛辉琼宴,觥筹乱绮园。分曹尊一令,射覆听三宣。骰彩红成点,传花鼓滥喧。晴光摇院宇,素彩接乾坤。赏罚无宾主,吟诗序仲昆。构思时倚槛,拟景或依门。酒尽情犹在,更残乐已谖。渐闻语笑寂,空剩雪霜痕。阶露团朝菌,庭烟敛夕棔。秋湍泻石髓,风叶聚云根。宝婺情孤洁,银蟾气吐吞。药经灵兔捣,人向广寒奔。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孙。虚盈轮莫定,晦朔魄空存。壶漏声将涸,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箫憎嫠妇泣,衾倩侍儿温。 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 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 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 钟鸣拢翠寺,鸡唱稻香村。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这首诗来自《红楼梦》第七十六回,是林黛玉与史湘云在众人散去后,在凹晶馆中联诗所作,开头仍是对刚刚散去的中秋家宴的热闹景象的描写,但从“酒尽情犹在,更残乐已谖。”开始,语调很快就急转直下,直到“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之句,虽精妙到了极点,但同时也凄凉到了极点,以至于妙玉出场打断了她们。 而“香篆销金鼎”句之后便是妙玉觉得联诗太过悲凉故打断她们而作的续作,虽目的是为翻转回“闺阁面目”,但读来仍旧有清冷之感,从某种意义上也预示着妙玉对命运抗

红楼梦诗词小集

红楼梦诗词小集 红楼梦诗词小集 一.散作 二.咏白海棠 三.菊花诗 四.咏柳 五.大观园题咏六.即事诗七.食螃蟹咏八.联诗九.金陵二钗判词 .红楼梦二支曲 二.黛玉独吟一把辛酸泪浸透了满纸的荒唐言,曹雪芹手中握了一卷一梦千古的红楼,眉宇间隐约一丝很远古的悲凉。红楼的宿命牵着前生后事的传说,黛玉亏欠宝玉的甘露,便要换一世的眼泪,纵然是情深意长,终究还是扯不断心事终虚化的无可奈何,泪尽而归的结果,也不过是为了偿还前世的风月情债。 一.散作 1. 1.女娲石上偈语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2. 题《金陵二钗》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3.太虚幻境石牌坊联语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4. 癞头僧甄士隐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5. 贾雨村对月口占五言律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6.贾雨村口吟联语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7. 贾雨村对月寓怀口号一绝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8.跛足道人念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9.甄士隐的《好了歌》解注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垅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红楼梦》诗词鉴赏

红楼梦诗词鉴赏 女娲石上偈语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诗词鉴赏】 《红楼梦》的作者为了便于发抒感慨,也为了引起读者的兴味,在全书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迷离倘恍的神话世界,借人们都熟悉的女娲补天的神话,巧妙地虚构了一个顽石“幻形人世”的故事。石头的经历,便是贾宝玉的经历;石头,便是贾宝玉的象征,也含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 “无材可去补苍天”,是作者对自己处在封建社会末世不能有所作为的悲愤和感慨。他从自身的经历中看到他出身的贵族社会的腐败、堕落,他曾经心爱的美好的一切也都随着无可挽回地破败下去了。他从一种朴素的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到这种结局的必然性,认识到贵族阶级不配有更好的命运,因而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暴露和鞭笞。然而作者对他已往的富贵荣华生活又不无留恋,特别是对他热烈赞美的诸多人物(多为纯洁善良的青年女性)随着封建家族的败亡而玉石俱焚,悲惋痛惜不已。他也曾想有一番作为,去补封建社会破了的“天”,但社会没有给他这样一个机会(有机会也未必有办法)去干一番事业。以至使他“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在贫穷寂寞中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所以,“枉入红尘若许年”,说的是贾宝玉,也未尝不是作者自己的慨叹。 作者把那块石头称为“顽石”,也大有深意。顽石的特点是棱角分明,执拗死硬,毫不通融。人如果具备这种品格,就必然同那个庸俗卑劣的上层社会处处榫头对不上卯眼。他不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这个社会就必然要排斥他,不容他。第三回书中的《西江月》词批宝玉是“潦倒不通事务,愚顽怕读文章”、“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正是宝玉顽石性格的写照。这字面上的嘲骂,实际是用反语来赞美宝玉不同那个恶浊社会合作的叛逆性格。 题《金陵十二钗》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诗词鉴赏】 这首五言绝句,也写在第一回里。书中说,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青埂峰下经过,把那块顽石上的文字从头至尾抄录回来,以《石头记》的书名在世上流传。后来曹雪芹在悼红轩里把这部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整理成长篇章回体小说,并把书名改为《金陵十二钗》,并题写了这首诗。当然这都是作者用的烟云模糊法,其实作者就是曹雪芹。这首小诗语言虽然通俗浅近,感慨却颇为深远。 《红楼梦》今天已成为饮誉世界的名著了。可是在二百多年前作者写书的那个时代,小说被看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无聊的东西,正统的知识分子是不屑为之的。从封建阶级的正统观念来看,作者写石头“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写大观园内小儿女之间你你我我、思恩怨怨的情爱也是荒唐的,揭露那些诗礼蓉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内部的腐朽堕落,则更是荒唐、无有意义的。所以作者解嘲似地“承认”是“满纸荒唐言”。然而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绝不是为了给世人消愁破闷儿来写这部书的,而是把自己一生“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塑造了众多类型的人物,来表明他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寄托他难以言喻的感慨,既是赞歌,又是悲歌和挽歌。 和作者关系最密切的“脂砚斋”(名姓已无可考)在书上写下这样批语:“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甲戌本第一回)可见作者是以泪和墨写下这部书的。作者担心他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不被后人理解,预料到有人会嘲笑他愚痴。果然不出作者所料,二百多年来人们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议论真是五花八门,赞叹其博学多才者有之,欣赏其生花妙笔者有之,艳羡书中描写的歌舞繁华者有之,以宝玉或笺玉自命者有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更有甚者,一些封建道学家认为这部书是“诱为不轨”、“弃礼灭义”,是“淫书”,主张烧毁禁绝;并且有人编出故事诅咒作者断子绝孙,死后得了“冥报”等等。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癞头僧嘲甄士隐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诗词鉴赏】 这首诗出现在第一回中。甄士隐抱着可爱的独生女儿英莲到街上散心,突然走来一个癞头和尚和一个破足道士,那癫头僧看见甄土隐怀中的英莲便放声大哭,说她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让甄士隐把孩子舍给他。甄士隐以为是疯话,转身回去,那疙头僧便指着甄士隐大笑,念出这四句谶语式的诗。 《红楼梦》一开头,就写了甄士隐和乐甜美的小家庭破败的惨剧,脂砚斋批语称之为“小荣枯”。甄士隐家的败落,是从元宵节英莲被拐子偷走开始的。惟一的爱女丢了后,甄士隐夫妇痛不欲生,接着三月十五隔壁葫芦庙起火;殃及甄家,把一个小康家业烧得一干二净。好好一个家庭就这样急剧地瓦败冰消了。 从癫头和尚口里念出的这几句诗,就是甄家由荣到枯的“谶语”。所谓谶语,是一种神秘的预示吉凶的预言。勿庸解释,这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经典语句摘抄

《红楼梦》小说艺术的一个奇特点是将诗词曲赋贯穿在整个故事情节中,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法,含沙射影,瞒人眼目的狡猾之笔,表达其悲愤,怨而含恨的思想风格。它的每一首诗词,每一幅对联,每一篇赋文都是为小说中人物和场合量身定做的。它不仅反映了人物的特性,甚至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正因为有了这些诗词歌赋、对联,《红楼梦》才成其为《红楼梦》流传至今,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红学大师周汝昌在《红楼十二层》解释“诗化”的要义说:读《红楼梦》,当然是“看小说”,但实际更是赏诗。没有诗的眼光与“心光”是读不了的。《红楼梦》处处是诗境,而且具有真正的“文备众体”。在《红楼梦》丰富多彩的诗词曲赋中选择经典语句学习,会心处不在远,更能读懂其中味。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选自第一回自题一绝,脂批: 此是第一首标题诗。)锋芒时隐时现,怨中含恨。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选自第一回太虚幻境对联,脂批:叠用“真”、 “假”、“有”、“无”字。妙!)哲理诗的语言。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选 自第一回好了歌注,脂批:此等歌谣,原不宜太雅,恐其不能通俗,故只此便妙极)含意极深。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选自第一回中秋对月有怀口占一律)典故用语。 ●一局输嬴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选自第二回题头诗,脂批:只此一诗便妙极!) 政治用语。 ●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选自第二回娇杏赞,脂批:从来只见集古、集唐等句,未 见集俗语者。此又更奇之至!妙极!更妙!)用意巧妙。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选自第二回智通寺对联)文虽浅近,其意则深。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选自第三回西江月·嘲贾宝玉二首)假批宝玉。 也可指无真才实学的人。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选自第三回赞林黛玉,脂批:直画一美人图。)美人美语。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选自第五回春梦歌脂批:开口拿“春”字,最紧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 (选自第五回警幻仙姑赋)赞美女神。 ●根并荷花一茎香(选自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副册判词一首,脂批:却是 咏菱妙句)指香菱。

红楼梦诗词鉴赏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红楼梦诗词鉴赏》。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颠峰之作,同时也是世界文坛的宝贵财富。曹雪芹对《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可以说已将他的全部生命熔铸其中。 《红楼梦》还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复杂的作品之一,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正因如此,才涌现出后世诸多学者文人对其考证,产生了相应的“红学”。《红楼梦》里诗词作品,也凝聚了曹雪芹毕生的智慧和心血,体现了他卓越的才华,可谓佳句叠出,美不胜收。曹雪芹的诗词不但文采出众,而且其中暗含了大量的隐喻和象征,所以诗词考究在“红学”中一直是重中之重。《红楼梦》诗词中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要算塑造典型形象、隐寓人物命运的130首诗词了。其中有十几套广为传诵的组诗,每组诗词分别歌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诸如:《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14首),《红楼梦曲》(14首),《春灯谜》(10首),《咏白海棠》(6首),《菊花诗》(12首),《螃蟹咏》(3首),《牙牌令》(7首),《咏红梅花》(4首),《灯谜诗》(3首),《怀古绝句》(10首),《酒令》(3首),《花名签酒令》(8首),《柳絮词》(5首)等等。这些诗词从作者角度来看,可分为两类,其一是是人物自作诗词;其二是作者站在客观立场或透过人物“第三只眼”来看的评论诗词。如《图册判词》和《红楼梦曲》都是作者以第三人称的语气,分别永别咏叹金陵十二钗和宝玉的。 两种诗词或对人物形象诗意化的塑造起着其他艺术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或精确地切合不同人物的思想志趣、文化素养、性格特征、社会地位,也巧妙映现了人物的经历、结局。同时部分诗词用瀸语笔法,具有隐喻性,寓言性,宿命性,隐寓人物的悲剧命运,使人物形象具有神秘化的特点。 《葬花吟》是《红楼梦》一书中历来最为人所称道、艺术上最为成功的诗篇之一。下面我们就对这首词作一个主要的赏析。 《葬花吟》写在黛玉因担心宝玉被贾政叫去受罚,特往怡红院探视,结果却吃了小丫头们的闭门羹,一径自想自伤,恰次日乃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饯行。春残花落,身世飘零,敏感易伤如黛玉者,又岂能不痛发悲歌一泄心中之感?这就奠定了《葬花吟》的情感基调——感春伤春,自怜自悲,凄苦凄凉,痛诉痛告。这首诗出自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实则道明全诗的主要内容:以葬花始,以感怀终。 全诗52句,共361字,大约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段从“花谢花飞花满天”始,至“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止,抒发葬花人的春愁;“一三百六十日”至“知是花魂与鸟魂”止是第二段,叙写落花的飘泊葬花人被挑起的悲痛情绪;“花魂鸟魂总难留”到“花落人亡两不知”为末段,诗人以落花自喻,为自己的悲剧命运作谶语,写挽歌。 开头四句以落花起兴,描绘了一幅绝美的暮春图,飘零的落花洒满天空,柳条儿轻拂着水榭,柳絮儿轻轻地随着风飘入秀帘,惹起闺中女儿的惜春之情,愁绪既无处可释,于是“手把花锄出秀闺,忍踏落花来复去。”行走在满是落花的小径,诗人的思绪开始随着桃花李花而飘飞:柳丝榆荚芳菲正好,桃花李花却已各自飘零,燕子们残忍地啄来花草垒成香巢,来年花草再发,可昔巢已倾。花鸟本是无情,只是在自然变迁的规律中轮回。“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如此残酷,花之明媚鲜妍又能几时?终归是“一朝飘泊难寻觅”,葬花人的一番惜花之情只落得“独倚花锄泪暗洒”,独自归去面对的又是“青灯照壁”、“冷雨敲窗”的萧瑟凄凉,教人如何不伤神?春天来去匆匆,不给一点音讯,深夜庭外的悲歌让人分不清是花魂抑或鸟魂,花魂鸟魂自有其归宿,只愿自己也能如鸟儿般展开翅膀,随着花儿飞到天尽头,可天的尽头,真有那理想的乐土吗?不如让我用锦囊将你们收藏,让那一抔净土保全你们的高洁。你们终究还有我这惜花人来安葬,却不知将来我的命运又如何?或许将来春残花落,便是红颜老死之时,到那时春也尽了,人也去了,只落个“花落人亡两不知”!

红楼梦中的诗词

《红楼梦》诗词全收录,全是人生哲理 《作者题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太虚幻境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 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 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暇白玉遭泥陷;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 《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 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带珠冠,披凤袄, 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 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威赫赫爵禄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古典诗词鉴赏:《红楼梦》诗词解释

古典诗词鉴赏:《红楼梦》诗词解释 《红楼梦》诗词解释 一、石头记 原文:满纸荒唐语,一把辛酸泪;都云痴,谁解其中味? 译文:满纸都是离经叛道的语言,浸透着一把把辛酸的眼泪; 都说是迷恋儿女之情,可作品的精髓谁又能理解? 注译:荒唐语:原为漫不着边际的话,引伸为乖廖之言,这里指《红楼梦》反封建孔孟之道的先进叛逆思想。都云句:痴,痴情,这里指与曹雪芹同时代的人把《红楼梦》主题理解为描写爱情。谁解句:味,滋味,喻事物的真实含意,其中味,这里边的深刻道理,这里指作品的主题。 二、好了歌 原文: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译文: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功名宝贵忘不了; 古往今来文臣将相现在何方?只剩一堆荒坟被野草湮没了。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想着那金银财宝忘不了; 一天到晚只怪搜刮的不够多,待到搜刮得多的时候却死了。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美丽妻子忘不了; 你活着她天天对你说恩情重,你一死她就跟着别人走掉了;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儿孙后代忘不了; 傻心眼爹妈自古以来就是多;可是孝顺的儿孙有谁见到了。 注译:荒冢:长满野草的坟。终朝:指天亮到早饭一段时间,这里是指一天到晚的意思。 三、好了歌解注 原文: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为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垅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已归来丧?训有方,保不住后来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译文:那蔽陋的卧室和空荡荡的厅堂,当年却是象板笏堆满了牙床,那生满衰草和立着枯杨的地方,曾经做过演出轻歌曼舞的剧场,那画栋雕梁早被蜘蛛结满网,而绿纱今又糊挂到破败的窗上。说什么年纪轻轻胭脂浓花粉香,却怎么眼间两鬓苍苍如雪霜?昨天才在黄土垅头埋葬了白骨,今晚又已在红宵帐里结对成双。说什么积攒得金满箱啊银满箱啊,那晓得自己回到家里就一命亡?说什么教训儿女啊严格又有方,可保不定将来子弟变成强梁,费尽心机选择富家子弟做女婿,谁想姑娘后来竟流落在烟花巷,有些人因嫌官小而拼命往上爬,却落得个枷锁套在脖子上;昨日里还哀叹衣不蔽体挨寒冻,到今朝反倒嫌紫金蟒袍拖地长。乱哄哄的这个刚倒台那个又登场,分明是他乡竟说成是自已的故乡;这是多么荒唐又多么可笑,到头来都是为别人作嫁衣裳。 注译:笏满床:笏,古时朝臣朝会时所拿的一种象牙或木质的板,故又称象简,上记载事项以备忘,故又称手板,笏满床,是说家中做官的人多。强梁:凶暴强横,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往往把具有反抗性的人也称为强梁。膏梁:膏,肥肉,梁,精华,这里是富家子弟的省称。他乡是故乡:在这里他乡是指功名宝贵、妻子儿女等尘世生活,故乡,指超脱一切尘世

《红楼梦》全部诗词

《红楼梦》全部诗词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作者题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青埂峰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嘲顽石诗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癞头僧疯话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癞头和尚弄玉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中秋对月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中秋对月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解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 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 西江月二词批宝玉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警幻仙子赋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

《红楼梦》诗词鉴赏

《红楼梦》诗词鉴赏 蔡义江 柳絮词(第七十回) 如梦令 史湘云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放春光别去! 【鉴赏】 《柳絮词》又都是每个人未来的自况。我们知道,湘云后来与卫若兰结合,新婚是美满的。所以词中不承认用以寄情的柳絮是衰残景象。对于她的幸福,有人可能会触痛伤感,有人可能会羡慕妒忌,这也是很自然的。她父母双亡,寄居贾府,关心她终身大事的人可能少些,她自诩“纤手自拈来”,总是凭某种见面机会,以“金麒麟”为信物而凑成的。第十四回写宾客为秦氏送殡时,曾介绍卫若兰是“王孙公子”,即说湘云《红楼梦曲·乐中悲》中的所谓“才貌仙郎”。词中从占春一转而为惜春、留春,而且情绪上是那样无可奈何,这正预示着她的所谓美满婚姻也是好景不长的。 南柯子 贾探春(上阕) 贾宝玉(下阕)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鉴赏】 探春后来远嫁不归的意思,已尽于前半阕四句之中。所谓白白挂缕垂丝,正好用以说亲人不必徒然对她牵挂悬念,即《红楼梦曲·分骨肉》中说的“告爹娘,休把儿悬念……奴去也,莫牵连”。这些话当然都不是对她所瞧不起、也不肯承认的生母赵姨娘说的。作者安排探春只写了半首,正因为该说的已经说完。同时,探春的四句,如果用来说宝玉将来与黛玉生离死别,不是也同样适合吗?“空挂”“难羁”云云,若解作《红楼梦曲·枉凝眉》中所预言的被羁留的宝玉对黛玉命运的“空劳牵挂”,不是也恰好吗?是的。惟其如此,宝玉才“见没完时,反倒动了兴,开了机”,提笔将它续完。这一续,全首就都像是说宝玉的了:“落去”正可喻黛玉逝去,“休惜”犹言惜不得。“飞来”者,非魂即愁,梦中心头,当然只有“自知”了。“莺愁蝶倦晚芳时”,也正是“红颜老死”之日。《葬花吟》中“明年花发虽可啄”,与这里说“纵是明春再见”是一样的意思。不过,“人去梁空巢也倾”说得显露,“隔年期”说得隐曲,其实,也就是说,要与柳絮再见,除非它重生,要与人再见,除非是来世。总之,探春与宝玉若各自填词,因同隐别离内容而难免措辞重复。现在,这样处理,巧妙灵活,又不着痕迹。书中说宝玉自己该做的词倒作不出来,这正是因为作者觉得没有再另作的必要了。 唐多令 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毯。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鉴赏】 黛玉这首缠绵凄恻的词,不但寄寓着她对自己不幸身世的深切哀愁,而且也有着那种预感到爱情理想行将破灭而发自内心的悲愤呼声。全词语多双关,作者借柳絮隐说人事的用意十分明显。如“草木也知愁,韶华竞白头”,不但以柳絮之色白,比人因悲愁而青春老死,完全切合黛玉,而且也能与她曾自称“草木之人”巧妙照应。 临江仙 薛宝钗

红楼梦诗词赏析

红楼梦诗词赏析红楼诗词鉴赏(1) 女娲石上偈语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诗词鉴赏】 《红楼梦》的作者为了便于发抒感慨,也为了引起读者的兴味,在全书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迷离倘恍的神话世界,借人们都熟悉的女娲补天的神话,巧妙地虚构了一个顽石“幻形人世”的故事。石头的经历,便是贾宝玉的经历;石头,便是贾宝玉的象征,也含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 “无材可去补苍天”,是作者对自己处在封建社会末世不能有所作为的悲愤和感慨。他从自身的经历中看到他出身的贵族社会的腐败、堕落,他曾经心爱的美好的一切也都随着无可挽回地破败下去了。他从一种朴素的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到这种结局的必然性,认识到贵族阶级不配有更好的命运,因而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暴露和鞭笞。然而作者对他已往的富贵荣华生活又不无留恋,特别是对他热烈赞美的诸多人物(多为纯洁善良的青年女性)随着封建家族的败亡而玉石俱焚,悲惋痛惜不已。他也曾想有一番作为,去补封建社会破了的“天”,但社会没有给他这样一个机会(有机会也未必有办法)去干一番事业。以至使他“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在贫穷寂寞中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所以,“枉入红尘若许年”,说的是贾宝玉 ,也未尝不是作者自己的慨叹。 作者把那块石头称为“顽石”,也大有深意。顽石的特点是棱角分明,执拗死硬,毫不通融。人如果具备这种品格,就必然同那个庸俗卑劣的上层社会处处榫头对不上卯眼。他不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这个社会就必然要排斥他,不容他。第三回书中的《西江月》词批宝玉是“潦倒不通事务,愚顽怕读文章”、“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正是宝玉顽石 性格的写照。这字面上的嘲骂,实际是用反语来赞美宝玉不同那个恶浊社会合作的叛逆性格。 题《金陵十二钗》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诗词鉴赏】 这首五言绝句,也写在第一回里。书中说,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青埂峰下经过,把那块顽石上的文字从头至尾抄录回来,以《石头记》的书名在世上流传。后来曹雪芹在悼红轩里把这部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整理成长篇章回体小说,并把书名改为《金陵十二钗》,并题写了这首诗。当然这都是作者用的烟云模糊法,其实作者就是曹雪芹。这首小诗语言虽然通俗浅近,感慨却颇为深远。 《红楼梦》今天已成为饮誉世界的名著了。可是在二百多年前作者写书的那个时代,小说被看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无聊的东西,正统的知识分子是不屑为之的。从封建阶级的正统观念来看,作者写石头“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写大观园内小儿女之间你你我我、思恩怨怨的情爱也是荒唐的,揭露那些诗礼蓉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内部的腐朽堕落,则更是荒唐、无有意义的。所以作者解嘲似地“承认”是“满纸荒唐言”。然而作者自

红楼梦全部诗词解析

《红楼梦》全部诗词 作者缘起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作者题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青埂峰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嘲顽石诗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癞头僧疯话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癞头和尚弄玉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中秋对月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中秋对月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解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 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西江月二词批宝玉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警幻仙子赋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

《红楼梦》中诗词鉴赏:咏白海棠诗六首

《红楼梦》中诗词鉴赏:咏白海棠诗六首 贾探春诗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诗词鉴赏】 宝玉挨打后不久,贾政点了学差到外省公出,宝玉得到了“解放”,在大观园内“任意纵性的逛荡,真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这时,探春忽然雅兴大发,写信给宝玉提议结社作诗。恰好贾菩孝敬宝玉两盆珍贵的白海棠,他们便借此成立了海棠诗社,上面是探春作的第一首诗。 作这类律诗约束很多,要讲究平仄,要押韵,要对仗等等。平仄和韵,必须严格遵守“平水韵”的规定,不能用错。“平水韵”分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声又分上平和下平),每声有若干韵部,共有1仍部,每部包含若干字。律诗通常要押平声韵,更严格的还要限韵,即指定押某几个字的韵。咏白海棠诗即限定必须用“十三元”部中的“门、盆、魂、痕、昏”五个字作韵脚。 咏海棠诸诗以及后面的咏菊诸诗,每一首都“诗如其人”,把大观园群芳每个人的思想、情趣、品格表现出来,同时作者曹雪芹也通过其中词句隐示了他们的命运. 探春这首诗也就是她本人的写照。“玉是精神难比洁”,正是“才自清明志自高”的同义语。“雪为肌骨易销魂”也是她“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的形象的进一步描绘。芳心无力,使人联想到断线风筝;绢仙羽化,也使人联想到离家远嫁。探春把

自己的情操赋予了白海棠,实际上是借白海棠咏叹自己。 薛宝钗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姻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诗词鉴赏】 海棠诗社由李纨自荐掌坛,并声明:“若是要推我作社长,我一个社长自然不够,必要再请两位副社长,就请菱洲(迎春别号)、藕树(惜春别号)二位学究来,一位出题限韵,一位誊录监场。亦不可拘定了我们三个人不作,若遇见容易些的题目韵脚,我们也随便作一首。你们四个都是要限定的。”李纨说的“四个”,即探春、宝钗、宝玉、黛玉,所以第一次作海棠诗的只有他们四位。 宝钗是封建阶级典型的大家闺秀,几乎到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地步。虽然小时也偷读过《西厢记》一类的书,但在人前绝不流露;听到黛玉行酒令时说出《西厢记》中的词语,立即在背后提出善意的告诫;大观园出了“绣春囊”事件,她立即借口母亲有病搬出大观园等等,都是她“珍重芳姿”的表现。她平日不爱花儿粉儿的,穿着的也是半新不1日的衣服,这是她“洗出”“胭脂”的注脚。“淡极始知花更艳”,表明她对自己内在和外在的美都充满了矜持和自信,第五回里说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即是旁证。 “愁多焉得玉无痕”一句,直接指的是白海棠,有一条脂批说:“讽刺林、宝二人。”

1_《红楼梦》诗词大全,终于收集齐了,留着慢慢背!

《红楼梦》诗词大全,终于收集齐了,留着慢慢背!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一入红楼,终身未醒。 原应叹息,余意彷徨。 《红楼梦》不知创造了多少个“之最” 其中最难以复制的一点是 它明明是一本小说 却产出了大量的经典诗词 这一次,小编收集了 《红楼梦》里绝大部分诗词 共121首,9000多字 快来看看你会背多少吧! 01.金陵十二钗判词(14首) 林黛玉& 薛宝钗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贾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兕相逢大梦归。 贾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 史湘云 富贵又何为? 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

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贾惜春 堪破三春景不长, 缁衣顿改昔年装。 可怜绣户侯门女, 独卧青灯古佛旁。 贾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 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 枉与他人作笑谈。 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身, 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 造衅开端实在宁。 香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 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袭人 枉自温柔和顺, 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 谁知公子无缘。 02.《红楼梦》曲(14首) 《红楼梦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红楼梦》对联、古诗文赏析

《红楼梦》对联、古诗文赏析 对联集赏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撰太虚幻境联 [注释] ①该联见《红楼梦》第一回。 ②曹雪芹:(约1724或1715-约l764):名霑,字梦阮、芹圃,号雪芹、芹溪居士,清文学家,汉军正白旗人。他能诗善画,有广泛的文学艺术知识和深厚的修养。他创作的《红楼梦》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太虚幻境:太虚谓空幻虚无之意。太虚幻境是曹雪芹所虚设的天国里的一个境界。 [鉴赏] 这副对联在《红楼梦》中曾两度出现:第一回是甄士隐在梦幻中所见,第五回是贾宝玉在游太虚幻境中所见。可见作者对这副对联的安排是自有深意的。这副对联看似简略,然道理相当深刻。从人物的遭际、命运来看:甄士隐一生曾享尽荣华,最后家道变故,遁入空门,这是甄士隐一生的最终归宿。作者借贾宝玉见到这同一对联,在某种意义上说来,这是隐示着他一生道路的缩影。从作品的创作手法上来看:所叙述的人事、情节,真假具兼,颇令读者品味、猜详。王希廉《红楼梦总评》云:“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明此数意,则甄宝玉贾宝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这副对联可谓是总括了《红楼梦》创作手法上的某些规律。 对联所言,把假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正如鲁迅在《集外集拾遣·〈绛洞花主〉小引》中所言:“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副对联阐释了“假”“真”“有”“无”的哲理,似是对读者在读《红楼梦》时的一种提醒,切忌穿凿;同时,给人们认识和思考复杂的人生以深刻的启迪。 玉在匵中求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