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管理学习题

(完整版)管理学习题
(完整版)管理学习题

第1章管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

1.对企业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称为。A.管理 B.组织 C.战略计划 D.激励

2.管理人员通过一系列基本管理职能来实现组织目标,不属于管理职能范畴的是。

A.组织

B.控制

C.领导

D.经营

3.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

D.管理角色

4.管理的控制职能主要由哪一类管理人员执行。

A.高层管理人员

B.中层管理人员

C.基层第一线管理人员

D.以上均是

5.管理者在作为组织的官方代表对外联络时,他扮演的角色是以下哪一方面的。

A.信息情报方面

B.决策方面

C.人际关系方面

D.业务经营方面

6.对基层业务管理人员而言,其管理技能侧重于。

A.技术技能

B.财务技能

C.谈判技能

D.营销技能

7.某位管理人员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直接监督下属人员工作上,他一定不会是。

A.工长

B.总经理

C.领班

D.车间主任

8.管理的二重性是指。

A.艺术性与科学性

B.基础性与边缘性

C.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D.普遍性与重要性

9.中层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

A.战略管理

B.现场管理

C.组织协调

D.开拓创新

10.在特定工作领域内运用技术、工具、方法等的能力称为。

A.人际关系技能

B.技术技能

C.形成概念的技能

D.上述均不是

二、判断题

1.管理人员有必要使自己成为某领域的技术专家,这样才能与组织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实施有效的管理。()

2.仅靠书本就可以掌握管理学。()

3.管理学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

4.管理学被称为软科学是因为它不像技术那样对生产有用。()

5.概念技能成为所有成功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技能。()

三、简答题

1.简述各种管理职能的表现形式及相互关系是什么?

2.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有哪些?必须具备哪些技能?

3.怎样理解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的含义?

4.请从管理组织层和管理专业领域两方面给管理人员分类。

5.简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掌握管理二重性的重大现实意义。

2.列举并阐述管理人员的角色类型,并列举实例。

3.如何理解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面属于一般环境的是()。

A.供应商

B.替代品威胁

C.组织管理状况

D.政治环境

2. 下面属于组织内部环境的是()。

A.供应商

B.替代品威胁

C.组织管理状况

D.政治环境

3. 下面属于特殊环境的是()。

A.政治环境

B.经济环境

C.组织管理状况

D.供应商

4. 经济环境包括()。

A.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经济结构

C.经济法律

D.科技体制

5. 自然环境包括()。

A.人口规模

B.人口结构

C.地理位置状况

D.社会风气

6. 外部环境主要由一般环境与()构成。

A.宏观环境

B.特殊环境

C.组织文化

D.组织结构

7. 社会环境包括()。

A.科技体制

B.人口结构

C.社会经济结构

D.生态环境

8. 外部环境对组织的影响是()。

A.短期的

B.直接的

C.间接的

D.有利的

二、多项选择题

1.影响组织的外部环境实质上是一个()多维结构系统。

A.稳定的

B.多层次的

C.复杂的

D.多主体的

E.不断发展的

2.宏观环境包括()。

A.政治环境

B.管制机构

C.法律环境

D.战略同盟伙伴

E.科技环境

3.微观环境包括( )。

A.政治环境

B.管制机构

C.法律环境

D.战略同盟伙伴

E.供应商

4.组织内部环境包括()。

A.战略同盟伙伴

B.组织管理状况

C.顾客

D.竞争者

E.组织资源

5.在()情况下,供应商有较强的讨价还价的能力。

A.供应商的产品有差别

B.供应商供应的行业重要

C.供应商须与替代品竞争

D.供应商的产品无差别

E.供应商供应的行业无关重要

6.在()情况下,购买商有较强的讨价还价的能力。

A.购买商的行业转换成本低

B.购买商的行业转换成本高

C.购买商的利润低

D.购买商的利润高

E.购买商的集中程度高

7.在()情况下,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会变得很激烈。

A.行业的产品没有差别

B.没有行业转换成本

C.行业增长缓慢

D.有众多竞争者

E.行业有较低的固定成本

8.决定新加入者进入障碍大小的因素有()。

A.规模经济

B.资金需求

C.产品差异优势

D.转换成本

E.销售渠道

三、判断题

1.一般环境对组织的影响是直接的、长期的、潜在的。()

2.管理的基本问题就是要在应付变动的外部环境中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

3.以空间为坐标,可将外部环境分为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和组织内部环境。()4.外部环境影响和制约组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5.环境变动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环境的变动是有规律的。()

6.任务环境对组织的影响特性表现为间接的、潜在的。()

7.外部环境是组织可以控制的。()

四、问答题

1. 你认为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何者更为重要?为什么?

2. 试分析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两者间哪一方的影响力更大些?请举例说明。

3. 简述迈克尔波特的五竞争力量模型。

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选择题

1. 是一般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孔茨

2. 科学管理中能体现权力下放分权尝试的原理是。

A.差别计件工资制

B.职能原理

C.例外原理

D.工时研究

3. 确立企业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的结构,这是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要素中的。

A.计划

B.组织

C.指挥

D.协调

4. 韦伯的行政性组织又可称为。

A.神秘化组织

B.传统的组织

C.现代的组织

D.合理化一法律化组织

5. 法约尔认为企业六种基本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是。

A.管理

B.商业

C.会计

D.财务

6. 韦伯认为,传统式权威的基础是。

A.超凡魅力

B.法律

C.权力

D.先例和惯例

7. 韦伯提出的理想的组织形态是。

A.行政性组织

B.神秘化组织

C.传统的组织

D.现代组织

8. 法约尔提出的组织中平级间的横向沟通被称为。

A.等级原则

B.协商原则

C.跳板原则

D.秩序原则

9. 是法约尔的代表作。

A.《科学管理原理》

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

D.《车间管理》

二、简答题

1. 谈谈行为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研究重点以及该理论的重要意义。

2. 谈谈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并阐述其重要性和局限性。

3. 谈谈法约尔的十四条原则。

4. 简述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思想。

5. 简述“霍桑试验”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成果。

三、论述题

谈谈现代管理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思想。

第4章决策

一、单项选择题

1. 被称为决策“硬技术”的决策方法是指()。

A.边际分析法

B.主观决策法

C.科学决策法

D.计量决策法

2.()不是决策的特征。

A.明确而具体的决策目标

B.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

C.以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基础

D.追求的是最优最好方案

3. 狭义的决策是指()。

A.拟定方案

B.评价方案

C.选择方案

D.比较方案

4.()是管理的基础。

A.人员配备

B.领导

C.决策

D.控制

二、多项选择题

1. 一般来说,越是组织的下层主管人员所做出的决策越倾向于()。

A.战略型

B.经验型

C.常规型

D.肯定型

E.风险型

2. 组织的最高层主管人员所做的决策倾向于()。

A.战略型

B.常规型

C.科学型

D.肯定型

E.经验型

3. 主观决策法的特点是()。

A.方法灵便

B.易产生主观性

C.缺乏严格论证

D.易于为一般管理干部所接受

E.适合于非常规决策

4. 按决策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分类有()。

A.确定型决策

B.战略决策

C.战术决策

D.不确定型决策

E.风险型决策

5. 按决策对象的内容分类有()

A.经验决策

B.科学决策

C.非程序化决策

D.程序化决策

E.战略决策

6. 决策的程序一般包括()。

A.确定决策目标

B.确定前提

C.拟定备选方案

D.评价备选方案

E.选择方案

三、简答题

1.决策的特征有哪些?

2.简述决策的程序。

四、论述题

试述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5章计划和计划工作

一、选择题:

1.确立目标是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

A.计划B.人员配备 C. 领导D.控制

2.计划工作的起点是。

A.确定目标B.估量机会C.确定前提D.确定备选方案3.计划期限长短应是以能实现或有足够的可能性实现其承诺的为准绳。

A、任务

B、工作量

C、宗旨

D、定额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目标管理的优点。

A.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B.有利于于调动人的积极性、责任心

C.有利于长期目标的实现

D.有利于暴露组织结构中的缺陷

5.计划工作是。

A.各级管理人员都要从事的工作B.计划职能部门的工作

C.高层管理部门所要从事的工作D.以上都不是

6.计划工作中哪个步骤需要对环境做出正确预测。

A.确定目标B.确定前提

C.估量机会D.确定备选方案

7.管理者不能从甘特图中直接看出。

A.活动的开始时间

B.各项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逻辑关系

C.活动的终了时间

D.活动的计划和进度

8.行动计划一般由组织中的制定。

A.高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D.作业人员

二、简答题:

1.谈谈计划工作的本质及其要求。

2.谈谈计划的不同分类方法及表现形式。

3.描述计划的制定过程。

4.谈谈计划工作的基本原则。

5.简述计划工作的作用。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计划制定过程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2.谈谈在计划制定过程中,为什么要运用现代计算科学和计算技术的各种成果。

第6章组织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 直线型组织结构一般只适用于()。

A.大型组织

B.小型组织

C.需要职能专业化管理的组织

D.没有必要按职能实现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

2. 职能型组织结构的最大缺点是()。

A.横向协调差

B.多头领导

C.不利于培养上层领导

D.适用性差

3. 没有实行管理分工的组织结构是()。

A.直线型

B.矩阵型

C.职能型

D.多维立体结构

4. 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的主要缺点是()。

A.结构复杂

B.多头指挥

C.职责权限不清

D.不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采用“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组织结构是()

A.直线型

B.职能型

C.事业部制

D.矩阵型

6. 组织中主管人员监督管辖其直接下属的人数越是适当,就越是能够保证

组织的有效运行,指的是组织工作中()的内容

A.目标统一原理

B.责权一致原理

C.管理宽度原理

D.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

1. 组织工作的特点是()。

A.精确的

B.动态的

C.一个过程

D.统一性

E.考虑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2. 矩阵组织的弱点有()。

A.稳定性较差

B.多头领导

C.适应性不强

D.灵活性不够

E.部门之间难以协调

3. 直线型组织结构的优点有()。

A.结构比较简单

B.责任和职权明确

C.作决定较容易和迅速

D.减轻了上层主管人员负担

E.分工较细

4. 组织工作的原理包括()

A.目标统一

B.责权一致

C.组织适宜性

D.分工协作

E.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

三、简答题

1. 简述组织设计的原则。

2. 简述授权的原则。

四、论述题

举例说明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第7章人力资源管理

一、多项选择题

1. 外部招聘具有哪些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A.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没有历史包袱。

B.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客气。

C.有利于使被聘者迅速开展工作。

D.有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

E.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2. 与被考评对象发生业务联系的人员主要有三类:上级、关系部门、下属。由_________的考评主要是评估当事人的协作精神;________来填写考评表,主要是考核和评价下属的理解能力和组织执行能力;__________的评价则着重于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影响能力。

A. 上级人员

B.关系部门

C.下属

3. 以下和企业管理人员需要量无关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A.企业的产品数量

B.组织的规模

C.人员的流动率

D.组织发展的需要

4. 管理人员选聘时不需要作为主要考虑标准是_______________。

A.管理的欲望

B.冒险的精神

C.强健的体魄

D.沟通的技能

5. 内部招聘的最主要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

A.引起同事不满

B.有历史包袱,不能迅速展开工作

C.要花很长时间重新了解企业状况

D.知识水平可能不够高

6.某组织中设有一管理岗位,连续选任了几位干部,结果都是由于难以胜任岗位要求而被中途免职。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出现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A. 组织设计上没有考虑命令统一的原则

B. 管理部门选聘干部上没有找到合适人选

C. 组织设计忽视了对于干部的特点与能力要求

D. 组织设计没有考虑到责权对应的原则

7. 人员配备应包括的原理有()。

A.民主化原理

B.科学性原理

C.责权利一致原理

D.用人之长原理

E.客观性原理

1. 人员配备要遵循哪些原则?

2. 外部招聘有何优缺点?

3. 内部提升有何优缺点?

4. 管理人员考核有何作用?

第8章组织变革

一、选择题:

1.对企业而言,变革是。

A.应该避免的

B.可以避免的

C.无法避免的

D.引起混乱的根源2.具有相对稳定环境的组织适宜采用。

A.直线结构

B.职能结构

C.事业部结构

D.矩阵结构

3.组织能否生存取决于它能否。

A.提供市场满意的产品

B.能适应于环境的要求

C.创造利润

D.为其成员提供满意的报酬

4.对变革产生阻力的原因有。

A.对事物看法上的差别

B.职工参与

C.组织发展

D.环境变化

5.结构变化包括。

A.设备调整

B.自动化

C.职工人数的改变

D.报酬体系的改变

二、简答题:

1.简述组织变革的诱因。

2.简述如何消除抵制变革。

3.简述组织变革的过程。

试述组织如何处理和解决组织内部的冲突。

第9章领导

一、选择题:

1.领导和非领导的差异在于领导具有一些可被确认的基本特性。持这种观点的理论被称为。

A.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

B.管理方格理论

C.领导特性论

D.归因理论

2.以职工为中心的领导行为最关心的是。

A.职工的成长及参与

B.下属的执行情况

C.职权与奖励权力

D.对工作过程的集中控制

3.下列各类领导人中具有独裁式、指示性领导风格的是。

A.民主型领导人

B.关心型领导人

C.以职工为中心的领导人

D.X理论领导

4.以信息或知识为基础的权力是。

A.专家权力

B.法定权力

C.奖励权力

D.感召权力

5.当领导人使下属确信服从才是最好的选择时,领导人用权方式是--。

A.强制措施

B.合理权说

C.个人认同

D.表率权力

6.菲德勒权变理论中的情景因素包括。

A.务结构

B.个人特点

C.上下关系

D.A和C

7.假设领导者不能改变其领导风格来适应情景的理论是。

A.途径——目标理论

B.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C.期望理论

D.菲德勒权变理论

8.根据路径——目标理论,指示性领导行为为适用以下哪种情形。

A.下属能力不强

B.任务结构明确

C.日常性工作

D.下属接受内因控制认识

9.领导人的职位权力弱是指。

A.经他人批准后才能分配工作

B.可以决定职工职务升降

C.得不到下属的信任和尊敬

D.缺乏魅力

10.强调在各种决策活动中下属参与程度的领导理论是。

A.途径——目标理论

B.菲德勒权变理论

C.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D.生命周期理论

二、简答题:

1.阐述领导特性论并识别其局限性。

2.简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3.简述管理方格的构成及其五种典型的领导风格。

4.简述路径——目标领导理论。

三、论述题:

请联系实际理解菲德勒提出的“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

第10章激励

一、选择题:

1.激励过程的出发点是。

A.紧张感

B.目标

C.未得到满足的需要

D.满意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认强调最基本的需要是。

A.归属需要

B.自尊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生理需要

3.当某人力图同他人交往,建立亲近和睦关系时,表现出的是以下哪种需要。

A.对权力的需要

B.对成就的需要

C.安全需要

D.对社交的需要

4.组织的绩效是由以下哪些因素决定的。

A.激励

B.环境

C.能力

D.上述都正确

5.“挨饿的艺术家”与下述哪一理论相矛盾。

A.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B.期望理论

C.强化理论

D.公平理论

6.下列哪一类需要没有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中列出。

A.安全需要

B.自我实现需要

C.心理需要

D.归属需要

7.薪金和工作条件属于以下哪一种因素。

A.保健因素

B.自我实现需要

C.激励因素

D.成长需要

8.期望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A.泰勒

B.赫茨伯格

C.弗鲁姆

D.马斯洛

9.撤消正强化属于下述哪种强化方式。

A.负强化

B.惩罚

C.自然消退

D.以上均不是

二、简答题:

1.谈谈激励的含义及过程。

2.谈谈激励的作用及其与绩效的函数关系。

3.比较各类激励和行为理论,阐明其它主要内容和优缺点。

4.谈谈激励的各种手段与技巧。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激发人们积极性的管理技巧。

2.联系实际谈谈强化理论在管理中的运用。

第11章沟通

一、单项选择题

1.能提高士气的沟通方式是()

A.链式

B.轮式

C.Y式

D.圆周式

2.解决复杂问题应采用的沟通方式是()

A.链式

B.轮式

C.圆周式

D.全通道式

3.下述对于信息沟通的认识中,哪一条是错误的()

A.信息传递过程中所经过的层次越多,信息的失真度就越大

B.信息量越多,就越有利于进行有效的沟通

C.善于倾听,能够有效改善沟通的效果

D.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在地位上的差异也是一种沟通障碍

4.人际沟通中会受到各种“噪音干扰”的影响,这里所指的“噪音干扰”可能来自于()

A.沟通的全过程

B.信息传递过程

C.信息解码过程

D.信息编码过程

5.如果发现一个组织中小道消息很多,而正式渠道的消息较少,这意味着该组织()

A.非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很通畅,运行良好

B.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存在问题,需要调整

C.其中有部分人特别喜欢在背后乱发议论,传递小道消息

D.运用了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

6.比较链式与全通道式两种信息沟通网络的各自特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A.链式网络采取一对一的信息传递方式,传递过程中不易出现失真情况

B.全通道式网络由于采取全面开放的信息传递方式,具有较高的管理效率

C.全通道式网络比链式网络更能激发士气,增强组织的合作精神

D.链式网络比全通道式网络能激发士气,增强组织的合作精神

7.假定请你主持召开一个由公司有关的“智囊”参加的会议,讨论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问题。如果在会上听到了许多与你观点不同的意见,而且你也知道这些意见有失偏颇是因为发言者掌握的资料不全。对此你认为最好采取哪一种做法()

A.视情况谈谈自己对一些重要问题的看法

B.既然是智囊会议,就应允许畅所欲言

C.及时打断这些发言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D.及时提供资料,证明这些意见的错误

8.中国企业引入奖金机制的目的是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到目前,许多企业的奖金已经成为工资的一部分,奖金变成了保健因素,这说明()

A.双因素理论在中国不怎么适用

B.保健和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是不一致的

C.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转化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

D.将奖金设计成为激励因素本身就是错误的

9.环式沟通与轮式沟通最大的不同在于:

A.环式沟通是封闭的

B.环式沟通的速度快,效率高

C.环式沟通的渠道少

D.环式沟通的组织士气高昂

10.某国有公司的总经理,年轻有为,受过良好的工商管理教育,而且对于本企业所使用的技术和市场状况也非常熟悉,他同时也是公司董事会的成员,董事长由一位年高望重的原市政府的工业局局长担任。在决定公司是否进入新的市场领域的董事会中,他与董事长和

其他董事成员意见发生冲突,最后采用举手投票,总经理的意见没有通过,同时会议内容被一位董事泄露给公司内的管理层,使总经理的威信受到伤害,总经理感到非常不满。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总经理最应该采用的措施是:

A.建议重新召开董事会,并采用更换会议主持人和会议程序等方式,以期更加充分的讨论,使自己的意见能够通过。

B.首先建议董事长查处泄露会议内容的人员,并给予处分,以维护董事会纪律。并要求在董事会决议中记载自己的保留意见。

C.在经理会上散布对董事长和董事会其他人员的不满,并认为他们不通情理。

D.对哪些对自己能力表示怀疑的员工,使用职权给予排挤,以维护自己的权威。

11.某公司内部建立了计算机网络,理论上所有的信息沟通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经理认为这样可以加快沟通的速度和准确性,但是实际运营中并非如此。一些重要的信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是( )原因造成的。

A.忽略了面对面交谈的沟通形式

B.一些人不愿意进行网络沟通

C.公司内部的人员对计算机不熟悉

D.在网络上重要信息没有特别标示。A

12.全通道式的沟通网络最有可能代表的组织结构类型为

A.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B.五个层次的直线系统

C.矩阵式组织结构

D.委员会组织

13.假设你是一名负责情报工作的间谍,有着非常坚定的意志,并能保证绝不背叛。你有4名为你收集情报的工作人员,他们不过是为了经济报酬。为了保证谍报网的安全,并能收集情报。你最有可能采取的网络沟通方式为( )

A.链式沟通

B.环式沟通

C.轮式沟通

D.Y式沟通

\

14.某大学曾有一段时期,教员与行政人员之间总是会出现矛盾。矛盾通常产生于每学期的课程安排。课程安排通常是在上学期临近结束时,通过教务秘书向每一个教员口头传达的。教务秘书通常是年轻人,且常常就是本系或本校的毕业生,教员往往会感到自己在受学生辈的指挥和领导,因此总是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后来因为偶然的原因,课程安排改为书面,并且直接邮送到每一个教员家中。此后,不知不觉中大部分矛盾就都消失了。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认为是由于( )

A.职权系统的改变

B.双方态度的改变

C.人际关系的改变

D.沟通渠道的改变

15. 英国大作家肖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各人手里仍然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人便有了两种思想。""你认为这句话对当前企业管理工作的启示是( )

A.企业之间的物质交换不如经验交流重要。

B.人各有所长,各有所需,但精神需要更为重要。

C.当前流行的请客送礼之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格格不入。

D.促进企业内部人们的信息沟通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判断

1.组织中的沟通既包括工具式的沟通也包括满足需要的的沟通。

2.良好的沟通是一切组织存在的基础。

3.组织中平行的沟通容易造成部门之间的合谋。因而领导者要防止平行沟通,需要协调各部门工作时由领导出面解决

4.组织中的沟通应该正式、高效,因此迅速地逐级汇报书面材料和下发文件能确保组织沟通的顺畅。而口头汇报或越级汇报都是不可取的。

5.轮式沟通网络由于代表一种集权式沟通,因此往往造成士气低落。

三、简述题

1.简述沟通的目的

2.简述沟通的作用

3.简述沟通中的障碍

第12章控制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控制和一般控制同是一个()

A.信息反馈过程

B.信息接收过程

C.管理过程

D.控制过程

2.控制的根据是()

A.计划工作

B.组织工作

C.人员配备工作

D.领导工作

3.从输入端提取信息达到对受控对象的控制是()

A.现场控制

B.反馈控制

C.前馈控制

D.直接控制

4.现场控制工作的重点是()

A.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结果

B.正在进行的计划实施过程

C.在计划执行过程的输入环节上

D.控制行动的结果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馈控制是控制工作的基础

B.反馈控制的纠正措施往往是预防式的

C.反馈控制的工作重点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结果上,并将作为未来行为的基础

D.反馈控制要注意避免单凭主观意志进行工作

6.有学者对卫生系统、高技术企业、轻重工制造业、商业及服务部门等许多组织的一线管理者进行了实地调查,经过归纳分析后发现这些一线管理者所看重的十项最重要职责按重要性排序如下:(1)工作安排和日常的工作计划;(2)安排和分派工作;(3)控制质量和成本;(4)沟通政策和程序;(5)激励和指挥职工;(6)纪律约束;(7)训练职工;(8)评价职工的工作成果;(9)维护设备,保证各项补给品的供应;(10)保证安全。上述列项中属于管理者的控制职能的工作主要是( )

A.(3) B.(2)、(3)和(9) C.(3) 、(6)和(8) D.(3)和(6)

7.国家强调法制,制定较详细的法律条文并大力宣传,这种控制属于()

A.前馈控制

B.预先控制

C.过程控制

D.预防性控制

二、多项选择题

1.控制的基本步骤包括()

A.确定标准

B.衡量执行情况

C.纠正偏差

D.修改目标

2.在经验控制中,最重要的是经验的可靠性,这包括两层意思()

A.有用性

B.必然性

C.真实性

D.连续性

3.按照控制信息的性质划分控制类型可分为()

A.预防性控制

B.前馈控制

C.程序控制

D.反馈控制

4.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

A.制定计划

B.组织保证

C.配备合适的人员

D.有一定的技术手段

E.给予正确的领导

三、判断

1.企业管理中的控制针对企业的正式组织而言。至于非正式组织,不是我们控制的对象。

2.组织中个人的自我控制依赖于其自身的素质,因而是不可靠的。有效的控制系统往往放弃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

3.管理中控制的作用非同一般,再好的资源,再好的计划,没有好的控制就不能为企业带来效益。因而,企业要在控制工作上大投入,多投入,这样才能保证控制的有效性。

4.计划与控制相互依存,没有计划就没有控制。

5.财务控制的历史最长,技术方法最成熟,它对经济活动至关重要,因此也是企业控制的核心问题。

三、简述题

1.谈谈控制的目标和重要性。

2.谈谈控制的类型、特征及如何选择控制方式。3.谈谈如何选择关键控制点。

4.谈谈控制的基本过程。

四、论述题:

联系实际谈谈控制活动产生偏差的原因所在。

《管理学原理》试卷试题题库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模拟试题1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不选均不得分,10X2分=20分) 1.被称为“一般管理之父”的是() A.泰罗 B.韦伯 C.法约尔 D.甘特 2. 按决策的主体分,决策可分为个人决策和()。 A.集体决策 B.领导决策 C.员工决策 D.股东决策 3. 双因素理论指的是激励因素和() A. 环境因素 B. 保健因素 C. 晋升因素 D. 安全因素 4.一个人的()越高,克制冲动并遵守其信念的可能性越大。 A.自我强度 B.问题强度 C.忍耐力 D.控制能力 5.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可分三类,这三类指的是人际角色、()和决策角色。 A.领导角色 B.信息角色 C.股东角色 D.谈判角色 6.从最高的直接主管到最低的基层工作人员之间会有一定的层次,这个层次叫() A.管理幅度 B.公司规模 C.组织层级 D.人员配备 7.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增进员工的工作努力,而把某些权力或职权授予下级的过程叫() A.集权 B.分权 C.授权 D.揽权 8.应聘者一旦决定被录用以后,录用单位对他们将要进行的工作进行必要的培训,这叫做() A.职前引导 B.在职培训 C.岗前座谈 D.岗位安排 9.指导或沟通决策思想的全面的陈述书或理解书的是() A.战略 B.决策 C.政策 D.控制 10、指企业存在的理由或目的,而不是具体的目标或公司战略的是企业的() A.战略目标 B.长期目标 C.短期目标 D.核心目标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一个以上正确答案,错选、多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 员工的来源主要包括() A.外部招聘 B.任用私人 C.内部提升 D.机缘巧合 2. 下列哪些指标用于描述市场的主要特征() A.市场细分 B.市场容量 C.市场规律 D.市场交易便利程度 3.良好的市场细分的特征有() A.可测量性 B.可实现性 C.可接近性 D.丰富性

管理学原理试题库共套

管理学原理试题库共套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管理学原理》试题库 《管理学》精品课程组编写

《管理学》试题(一) 一﹑解释名词(每小题4分,共20分) 1﹑管理 2﹑限定因素原理 3﹑人员配备 4﹑正式沟通 5﹑例外原理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梅约的人际关系学说 2﹑部门划分的标志与方法 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4﹑传统的非预算控制的方法有哪些 5﹑管理追求“1+1〉2”的协同效应,如何通过管理增加这种协同效应 6﹑领导在组织中的重要性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一家公司生产了一种单价为两万元的家用电热水器,市场评价其实用性能确属一流,但却颇为滞销。则该公司此次开发新产品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A 未能令广大消费者了解该产品的优点 B 只注重产品技术性能,忽视市场价格承受力 C 人们习惯用煤气煮开水喝 D 产品性能和结构仍未尽人意 2﹑产品策略就是要考虑本企业能为顾客提供怎样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他们的要求。以下四项中,哪一项与产品策略关联甚少

A 产品品牌和商标 B 产品的目标市场 C 产品的交货期 D 产品的生产贷款 3﹑一家生产照相机的企业的总经理说:“我们生产的是照相机,销售的是人们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总经理的这句话体现了: A 企业对利润的追求 B 企业的社会责任 C 企业的使命 D 企业的经营手段 4﹑石油勘探业和普通餐饮业的进入壁垒的区别是: A 石油勘探业的进入壁垒比普通餐饮业高 B 石油勘探业的进入壁垒比普通餐饮业低 C 两个行业的进入壁垒都比较高 D 两个行业的进入壁垒都比较低 5﹑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特点一般为 A 弹性较大 B 弹性很大 C 毫无弹性 D 弹性较小 6﹑市场经济中要提倡以“义”取利,“义”应该是指: A 义气 B 法律 C 和气 D 伦理道德 7﹑企业管理者可以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三种,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 A 日常程序性决策 B 长远全局性决策 C 局部程序性决策 C 短期操作性决策 8﹑企业管理者对待非正式组织的态度应该是:

《管理学原理》题库(4套)

《管理学原理》题库(4套版) 一、客观题(单选题) 1、“管理活动的构成要素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提出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是(A) A、法约尔 B、西蒙 C、孔茨 D、罗宾斯 2、管理的归宿是(D) A、行使管理职能 B、参与社会实践 C、合理配置资源 D、实现组织目标 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管理的二重性是(B) A、科学性与艺术性 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C、科学性与技术性 D、技术性和艺术性 4、在管理的实践中,强调管理的创造性和权宜应变,这是指管理的(C) A、科学性 B、技术性 C、艺术性 D、现实性 5、在一个组织中,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行使管理职能的人是(C) A、领导者 B、组织者 C、管理者 D、决策者 6、按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来划分,大学组织属于(B) A、简单稳定环境 B、复杂稳定环境 C、简单动态环境 D、复杂动态环境 7、在下列要素中,属于一般环境因素的是(A) A、技术因素 B、竞争者 C、顾客 D、资源供应者 8、在下列要素中,属于具体环境因素的是(C)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顾客 D、技术因素 9、组织部环境的构成要素是(B) A、物质环境和政治环境 B、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 C、物质环境和经济环境 D、物质环境和技术环境 10、组织文化的核心要素是(A) A、组织价值观 B、组织宗旨 C、组织精神 D、组织形象 11、某企业明确纪律的要令行禁止,服从命令。它表明该企业文化具有(C)

A、凝聚功能 B、导向功能 C、约束功能 D、激励功能 12、首钢集团提出了“科技首钢”、“绿色首钢”和“人文首钢”的口号,这指的是(C) A、企业价值观 B、企业精神 C、企业形象 D、企业规 13、管理学研究的主要是(D) A、经济管理问题 B、企业管理问题 C、行政管理问题 D、一般管理问题 14、从管理的学科性质来看,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具有很强的(B) A、综合性 B、实践性 C、一般性 D、社会性 15、在管理思想史上,首先重视“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管理分离”的时期是(C) A、传统管理思想 B、科学管理思想阶段 C、行为科学思想阶段 D、现代管理思想阶段 16、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A) A、解决分工与协作的问题 B、处理人际关系 C、作好经营计划 D、提高劳动生产率 17、法约尔认为企业经营活动的类型是(B) A、技术活动和商业活动 B、财务活动与安全活动 C、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 D、A.B和C 18、法约尔提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的五大职能,这是指(D) A、技术活动 B、商业活动 C、管理活动 D、财会活动 19、韦伯在管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D) A、一般管理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 C、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D、人际关系理论 20、在韦伯看来,涉及到行政组织基础的权力是(C) A、理性的、法定的权力 B、传统的权力 C、现代的权力 D、超凡的权力 21、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成果,认为企业存在着(C) A、团队 B、群体 C、正式组织 D、非正式组织 22、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提出“管理理论丛林”现象的管理学家是(A) A、巴纳德 B、孔茨 C、卡斯特 D、德鲁克 23、西蒙“令人满意准则”的提出,是基于(D)观点 A、有限理性 B、绝对理性 C、有限感性 D、绝对感性

管理学原理题库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题库考试试题及答案
(*题库均为研究生院出,答案为历年学长提供,仅供学员参考*)
一、名词解释 A 类 MA1 差别化 在满足顾客全部需求过程中,确定在哪些环节形成与竞争对手的差别,形成竞争优势。 MA2 动机 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和维持着个人行为,并将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机制。 MA3 多种经营战略 多种经营又叫多角化经营战略,就是指把新产品开发经营与市场开拓相结合的一种经营战略。 在经营战略中与市场渗透、市场开拓、产品开发同属产品----市场战略,即与企业从事经营 的产品领域的配合有关的经营战略。多种经营是新产品和新市场相配合,即增加新产品和增 加新市场两者同时并进的战略。多种经营的理论基础是范围经济和分散风险。 MA4 非正式组织 所谓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地体系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MA5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的识别,适应和处置。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避免风险或使损失减至最小。 MA6 风险识别 即在损失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予以识别,一准确把握各种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 MA7 负强化 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即利用强化物抑制不良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包括批评、惩罚、降 职降薪等。 MA8 个人惯性 个人惯性是指个人在长期的组织生活中形成的固定观念、准则和思维方式、工作习惯等。 MA9 管理
管理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管理行为是一种分解和综合、 协调其他行为的一般职能,是组织的一部分职能,是组织的特殊器官,离开组织或协作行为,
不存在管理。管理的实质是协调,围绕共同目标,解决矛盾、协调力量,形成一致。 MA10 管理制度 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管理制度是比企业基本 制度层次略低的制度规范。它是用来约束集体性行为的成体系的活动和行为规范,主要针对 集体而非个人。 MA11 激励 所谓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激发和加强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 向预定目标的作用。一般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一欲求、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 人的激励。激励与人的行为呈正相关关系。激励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有助 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导向现实企业目的轨道;有助于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MA12 计划 计划是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做的规范和安排。计划工作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 MA13 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是涉及某些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的规定。它反映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客观事物的内在 技术要求、科学性和规律性,是经济活动中心须予以尊重的。P163
第 1 页

管理学题库及答案

管理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矩阵结构 指在垂直领导系统的基础上,又加上水平横向规划目标领导系统,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双重指挥链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其优点在于可以发挥职能部门化与项目部门化两方面的优势,促进资源的共享,增强部门间的合作。缺点在于放弃统一指挥,可能造成一定的混乱,易产生权力的争斗。 2、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有5种基本的需要,分别是生理、安全、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要相互联系,并有一定的层次关系,人类因需要未满足而被激发动机和影响行为,当低层次的需要被满足后,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产生激励作用。 3、组织发展(OD) 是一种侧重于对人进行改革的组织变革行为,通过改变成员的行为,改善成员间的工作关系,促进组织成员的发展,提高组织的绩效。

4、全面质量管理(TQM) 指为了充分满足顾客的需求,并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实现有效的市场设计、研究、制造和售后服务,而将组织内部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等一系列活动合成为一体的一种管理模式。 5、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又称为分部结构,或M型结构,公司总部只对公司总体战略作出决策,决定资源在各事业部的分配方案,各事业部则拥有完整的发展战略及运营决策自主权,只要不违反总部的总体战略,分部可以采取任何他们认为有效的方式进行管理。 6、组织文化 是组织在所处的社会和商业环境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和认同的对组织的性质、准则、风格和特征等的认识。它由组织的传统和氛围构成,代表着一个组织的价值观,同时也是组织成员活动和行为的规范。 7、流程再造(BPR) 又称企业再造,是指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

现代管理学试题及答案(考试原题)

现代管理学习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107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通过管理提高效益,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这表明管理学是一门( ) A.软科学 B.硬科学 C.应用性学科 D.定量化学科 2.在生产力系统中,作为独立的实体要素的是( ) A.科学 B.技术 C.管理 D.生产者 3.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最低层需要是(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 D.社交需要 4.布莱克和穆顿认为,领导者应客观地分析企业内外条件,有意识地采取措施,把自己的领导方式改造成为( ) A.任务型管理方式 B.中间型管理方式 C.战斗集体型管理方式 D.乡村俱乐部型管理方式 5.管理关系主要是指人们在管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不断变化着的(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财的关系 C.人与信息的关系 D.人与物的关系 6.人们的行为所要达到的道德结果的主观意图是( ) A.道德手段 B.道德责任 C.道德目的 D.道德品质 7.建立在权威与服从关系基础上,表现为一种权力支配关系的是( ) A.法律手段 B.经济手段 C.行政手段 D.思想教育手段 8.具有“压制个人目标,使组织目标凌驾于个人目标之上”特征的是( ) A.传统管理 B.现代管理 C.目标管理 D.组织管理 9.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是( ) A.以自我管理为中心 B.以监督控制为中心 C.以岗位设置为中心 D.以人员编制为中心 10.职能型组织结构形式的优点是实现了( ) A.管理现代化 B.管理专业化 C.统一指挥 D.统一领导 11.组织理论上把管理层次多而管理幅度小的结构称之为( ) A.直式结构 B.扁平结构 C.直线结构 D.矩形结构 12.合理安排、使用和调配人员的基本依据是( ) A.人事选拔 B.人事监督 C.人员培训 D.人员考评 13.现代人事管理的基本职能是( ) A.完善人事管理制度 B.健全人事分类制度 C.加强人事培训工作 D.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

管理学原理题库答案

一、单选 1、某位管理人员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直接监督下属人员工作上,他一定不会是( B ) A、工长 B、总经理 C、领班 D、车间主任 2、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上升为科学的理论是( A ) A、科学管理 B、行为科学 C、一般管理理论 D、管理科学 3、组织外部环境的类型是多样的,其中不确定性最高也最为复杂的环境状态是( C ) A、简单动态 B、简单稳定 C、复杂动态 D、复杂稳定 4、在管理活动过程中发挥首要性、主导性的职能是( A )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5、某厂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20%左右,在新一轮计划目标制定中,市场占有率要达到40%,这个40%是( B ) A、控制性目 B、突破性目标 C、不可控目标 D、常规性目标 6、依照决策学派创始人西蒙的观点,决策依据的标准是( B ) A、最优标准 B、满意标准 C、合理标准 D、主观标准 7、在组织工作中,职务、职责、职权三者是对等的,如同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体现了( C ) A、分工协作原理 B、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理 C、责权一致原理 D、目标统一原理 8、一家产品单一的跨国公司在世界许多地区拥有客户和分支机构,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应 考虑按什么因素来划分部门? ( D ) A、人数 B、职能 C、产品 D、地区 9、对委员会管理表述错误的是( A ) A、耗费的时间和成本较低 B、可防止职权过于集中 C、下级参与管理 D、集思广益 10、某公司因发展需要,面向社会择优选聘一批员工,这符合人员配备中的哪一原理? ( B ) A、责权利一致原理 B、公开竞争原理 C、不断培养原理 D、职务要求明确原理 11、张明系某公司营销总监,最近因外出学习无法履行其相应职责,公司指定他的一名下属为其代理人,暂行代为处理相关事宜。这种做法是( B ) A、有计划的提升 B、临时性提升

管理学原理 题库

Chapter 1 – 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s True/False Questions The four contemporary functions of management are planning, organizing, leading, and controlling. True (easy) Effectiveness(有效性) refers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puts and outputs. False (moderate) Efficiency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doing things right." True (moderate) When managers meet organizational goals, they are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False (difficult) According to Mintzberg’s management roles, the informati onal role involves receiving, collecting, and disseminating information.根据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信息角色包括接收,收集和传播信息。 True (moderate) Technical skills become less important as a manager moves into higher levels of management. True (moderate) The systems perspective underscores and emphasizes the fact that organizations are different, face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and thus may require different ways of managing.系统的角度突出强调了一个事实,组织是不同的,面对不同的情况,因此可能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 False (moderate) Multiple Choice _____________ are organizational members who integrate and coordinate the work of others. a. Managers (easy) b. Team leaders c. Subordinates d. Operatives e. Agents Typically, in organizations it is the _____________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making organizational decisions and setting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that affect all aspects of the organization. a. team leaders b. middle managers c. first-line managers d. top managers (easy) e. subordinates _____________ distinguishes a managerial position from a nonmanagerial one. a. Manipulating others b. Concern for the law c. Increasing efficiency

最新2020《管理学》考试题库158题(含参考答案)

2020年《管理学》考试158题(含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当冲突无关紧要时,或当冲突双方情绪激动,需要时间慢慢恢复平静时,可采用( 策略。 A、回避 B、迁就 C、强制 D、妥协知识点:冲突管理 参考答案:A 2.在合作竞争时代,企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商业关系中的针锋相对、非赢即输已经在许多领域内开始向相互信任、寻求合作的方向发展。有专著对“合作”做了这样的定义:“合作就是指一方把另一方看成是自己的伙伴和战友,而不是敌人;合作追求一种只有赢家而没有输家的方案。”实业界中也有人指出:“我有利,客无利,则客不存;我利大,客利小,则客不久;客我利相当,则客可永存,我可久利。”从这些角度为评判,以下何种结盟关系最不容易取得这种合作的效果?() A、全球手机制造商诺基亚与国产手机制造商东方通信之间的结盟 B、我国家电企业科龙与小天鹅之间的结盟 C、汽车制造商与零配件供应商和经销商之间的结盟 D、难以简单地作出判断知识点:环境分类 参考答案:D 3.有甲、乙两位朋友正穿越一片陌生的森林,途中遇一鹤发童颜老者相告说,此森林时有老虎出没。甲焦急地问乙:“如果遇到老虎我们怎么办?”乙回答说:“那就要看谁跑得更快了。”甲说:“可是我们跑不过老虎啊。”乙似开玩笑似认真地说说:“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行了。”从管理角度看,这则故事说明了() A、竞争实无情。在环境的威胁面前,只要自己比对手更优秀,就能够在竞争中取胜,这是一条永不变更的规律。所以,乙的话应该在管理中得到遵行 B、人世间友谊胜于生命,商界中“义”“利”也是并存的,乙的话纯系一种笑谈,不、值得管理者思考 C、经商之道不同于为人之道,人们可以“患难见真情”,但企业竞争只会“毫不留情” D、经商之道类同为人之道,人们患难可以见真情,企业竞争中亦能够结联盟知识点:环境分类 参考答案:D 4.IT 技术的发展深深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人提出人类社会已进入数宇化时代,这

管理学原理题库与答案

《管理学原理》练习测试题库(4套版)本科 一、客观题(单选题) 1.“管理活动的构成要素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提出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是(A )。 A、法约尔 B、西蒙 C、孔茨 D、罗宾斯 2.管理的归宿是(D ) A、行使管理职能 B、参与社会实践 C、合理配置资源 D、实现组织目标 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管理的二重性是(B )。 A、科学性与艺术性 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C、科学性与技术性 D、技术性和艺术性 4.在管理的实践中,强调管理的创造性和权宜应变,这是指管理的(C )。 A、科学性 B、技术性 C、艺术性 D、现实性 5.在一个组织中,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行使管理职能的人是(C )。 A、领导者 B、组织者 C、管理者 D、决策者 6.按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来划分,大学组织属于(B )。 A、简单稳定环境 B、复杂稳定环境 C、简单动态环境 D、复杂动态环境 7.在下列要素中,属于一般环境因素的是(A )。 A、技术因素 B、竞争者 C、顾客 D、资源供应者 8.在下列要素中,属于具体环境因素的是(C )。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顾客 D、技术因素 9.组织内部环境的构成要素是(B )。 A、物质环境和政治环境 B、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 C、物质环境和经济环境 D、物质环境和技术环境 10.组织文化的核心要素是(A )。 A、组织价值观 B、组织宗旨 C、组织精神 D、组织形象 11.某企业明确纪律的要求是令行禁止,服从命令。它表明该企业文化具有(C )。 A、凝聚功能 B、导向功能 C、约束功能 D、激励功能 12.首钢集团提出了“科技首钢”、“绿色首钢”和“人文首钢”的口号,这指的是(C )。 A、企业价值观 B、企业精神 C、企业形象 D、企业规范 13.管理学研究的主要是(D )。 A、经济管理问题 B、企业管理问题 C、行政管理问题 D、一般管理问题 14.从管理的学科性质来看,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具有很强的(B )。 A、综合性 B、实践性 C、一般性 D、社会性 15. 在管理思想史上,首先重视“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管理分离”的时期是(C )。 A、传统管理思想 B、科学管理思想阶段 C、行为科学思想阶段 D、现代管理思想阶段 16. 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A )。 A、解决分工与协作的问题 B、处理人际关系 C、作好经营计划 D、提高劳动生产率 17. 法约尔认为企业经营活动的类型是(B )。 A、技术活动和商业活动 B、财务活动与安全活动 C、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 D、A、B和C 18. 法约尔提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的五大职能,这是指(D )。 A、技术活动 B、商业活动 C、管理活动 D、财会活动 19. 韦伯在管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D )。 A、一般管理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 C、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D、人际关系理论 20.在韦伯看来,涉及到行政组织基础的权力是(C )。 A、理性的、法定的权力 B、传统的权力 C、现代的权力 D、超凡的权力 21. 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成果,认为企业存在着(C ) A、团队 B、群体 C、正式组织 D、非正式组织 22.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提出“管理理论丛林”现象的管理学家是(A ) A、巴纳德 B、孔茨 C、卡斯特 D、德鲁克

管理学原理选择题库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的学者是(C ) A. 赫伯特?A?西蒙 B. 托尼?布洛克特 C. 弗里蒙特?E?卡斯特 D. 小詹姆斯?H?唐纳利 2.管理的主体是(D ) A. 工作 B. 组织 C. 被管理者 D. 管理者 3.管理者的责任有三个层次,不包括(D ) A. 管理一个组织 B. 管理管理者 C. 管理工作和员工 D. 管理设备和技术 4.从管理的基本特征可以看出,管理的核心是(B ) A. 决策 B. 处理好人际关系 C. 组织 D. 控制5.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是(A ) A.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 B.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决策、控制 C.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沟通、领导 D.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决策 6.管理是一门艺术,这里强调管理的(D ) A. 复杂性 B. 多科性 C. 一般性 D. 实践性 7.“管理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这句话体现了管理的(D ) A. 技术属性 B. 人文属性 C. 自然属性 D. 社会属性 8.管理是生产过程中固有的属性,是指管理的(B ) A. 民主性 B. 必要性 C. 科学性 D. 目的性 9.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总结、扬弃和发展,这说明管理

学具有(C ) A. 一般性 B. 多科性 C. 历史性 D. 实践性 10.“系统特性中有效的管理总能带来 ‘1+1>2’的效果”指的是系统的(C ) A. 控制性 B. 目的性 C. 整体性 D. 开放性 二、多项选择题 1.管理或者管理活动的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E ) A. 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 B. 三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 C. 一定规模的固定资产 D. 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 E. 一致认可的目标 2.管理学的特点有(BCDE ) A. 边缘性 B. 一般性 C. 多科性 D. 历史性 E. 实践性 3.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有(ABC )A. 唯物辩证法 B. 系统方法 C.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D. 比较分析法 E. 数学模型 4.系统的观点有(ABCDE ) A. 整体观点 B. 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 C. 信息反馈观点 D. 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E. 模糊分界的观点 5.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有(ABCDE ) A. 明确的分工 B. 职业管理人员 C. 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D. 遵守规则和纪律 E. 人员的考评和教育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六西格玛方法属于(C ) A. 科学管理理论 B. 战略管理理论 C. 学习型组织理论 D.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A )

管理学原理试题题库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法治”中的“常法”是指 A.要保持法的稳定性 B.要制定统一的法律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要使法律固定不变 2.美国学者肯尼迪和迪尔认为,企业文化除了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网络因素外, 还包括 A.组织结构 B.领导方式 C.礼仪和庆典 D.企业行为 3.在管理学中,定义为“影响力”的权力除“专长权”和“个人影响权”外,还包括 A.随机处置权 B.制度权 C.奖惩权 D.任免权 4.持续控制的方法包括有自我控制、集体控制和 A.管理信息系统 B.预算控制 C.政策程序控制 D.个人观察 5.群体的发展一般经历四个明显的阶段,它们是 A.初创、动荡、有序、衰亡 B.形成、动荡、规范、表现 C.形成、有序、规范、成熟 D.形成、动荡、规范、成熟 6.所谓的“火炉法则”包括以下步骤 A.预先警告、即时处理、违者必究、普适执行 B.预先警告、即时处理、相同后果、普适执行 C.预先警告、身为表率、即时处理、相同后果 D.预先警告、身为表率、即时处理、普适执行 7.环境研究对组织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可以提高组织决策的 A.有效性、及时性、稳定性 B.前瞻性、有效性、稳定性 C.正确性、及时性、稳定性 D.有效性、正确性、及时性 8.从组织外部招聘管理人员可以带来“外来优势”是指被聘干部 A.没有历史包袱 B.能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 C.可以迅速开展工作 D.具有广告效应 9.人员配备的工作包括 A.制定工作规范,选配、培训组织成员

B.确定人员需用量、选配、培训组织成员 C.确定人员结构、选配、培训组织成员 D.确定人员需用量、选配、考核、晋升组织成员 10.所谓授权,是指 A.在组织设计时,规定下属管理岗位必要的职责与权限 B.在组织调整时,规定下属管理岗位必要的职责与权限 C.领导者将部分处理问题的权委派给某些下属 D.委托代理关系 11.()假设事物在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状况对未来的影响程度是相同的。 A.简单平均法 B.移动平均法 C.指数平滑法 D.因果关系分析法 12.按控制的时机分类,可把控制方法分为 A.预先控制、持续控制、现场控制 B.预先控制、持续控制、结果控制 C.预先控制、现场控制、结果控制 D.持续控制、现场控制、结果控制 13.霍桑试验表明 A.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害的 B.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益的 C.企业应采取一切措施来取缔非正式组织 D.企业应该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14.()面对未能可能呈现的多种状态,决策者虽无法事先确定究竟呈现何种状态,但可判断各种状态出现的 概率。 A.确定型决策法 B.风险型决策法 C.非确定型决策法 D.追踪决策法 15.菲德勒权变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工作只能用一种方式来完成,这件工作就叫做 A.单一任务结构 B.标准任务结构 C.高任务结构 D.低任务结构 16.中层管理者比低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 A.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 B.个人权力与技术技能 C.人际关系技能与技术技能 D.沟通技能与人际关系技能 17.初级群体对成员行为的影响力比非初级群体的影响力 A.大 B.小 C.试具体条件而定 D.无法确定 18.管理学者研究表明,因主管人员引导能力而激发出来的职工的才能可达 A.80% B.60% C.40% D.20%

管理学知识试题及答案

企业管理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和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因素中,()不属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 A、人口 B、营销组合 C、人均国民收 入 D、科学技术水平 2、现代企业制度权责明确是指() A、国家与企业之间的权责关系明确 B、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之间权力界限的、分明、各司其职、各风其责 C、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权责关系明确,责任界限清楚 D、职工与企业之间的权责关系明确 3、判断一个企业组织分权程度的主要依据是() A、按地区设置多个区域性部门 B、设置多个中层的职能机构 C、管理幅度、管理层次增加 D、命令权的下放程序 4、企业组织结构中的直线关系是指一种()关系。 A、指挥和命令 B、服务和协助 C、指挥和协 助 D、服务和命令 5、制定企业各种经营范围及其组合规划,直辖市企业各种不同的经营活动,确定企业投资重点,分配企业各种经营活动的资源等,这是()的主要任务。 A、经营战略规划 B、职能支持战备规划 C、运营战备规划 D、公司战略规划 6、正确决策是企业管理者必须具有的能力。在以睛决策要素中,()是决策的基础。 A、目标 B、多种可以相互替代的方案 C、矛盾性意见 D、可行性分析 7、按预先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解决管理中经常重复出现问题,称为()。 A、定型化决策 B、非定型化决策 C、一次性决策 D、确定性决策 8、认为企业应生产经营那些“顾客需要的、企业擅长的、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产品”的营销观念是()

A、生产观念 B、产品观念 C、市场营销观 念 D、社会营俏观念 9、整体产品包括多个层次的含义,产品的维修服务属于产品的()含义。 A、形式 B、核心 C、实 质 D、延伸 10、“人口密度”是市场细分中()的具体变量。 A、我口细分 B、地理细分 C、心理细 分 D、行为细分 11、观念本质上是企业能生产什么就销售什么,它强调的是() A、以亲报胜 B、以廉取胜 C、以质取 胜 D、以量取胜 12、衡量一个企业产品组合状况的重要指标是() A、长度、深度和宽度 B、宽度、深度和高度 C、长度、宽度和关联度 D、关联度、宽度和深度 13、如果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且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那么() A、其余部分 仍然有效 B、其余部分也无效 C、其余部分需经确认后有效 D、其余部分需经确认后部分有效 14、劳动合同是()双务书面合同。 A、诺成性的、有偿的 B、实践性的、有偿的 C、实践性的、无偿的 D、诺成性的、无偿的 15、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禁止安排女职工和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国家规定的()体力强度的劳动。 A、第一极 B、第二级 C、第三 级 D、第四级 16、李某应聘某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不能胜作,经人力资源开发部培训后,仍不能适应原工作,这时用人单位应当() A、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B、报请劳动部门批准后解除劳动合同 C、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解除劳动合同,并给予适当经济补偿 D、与李某协商解决 17、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但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 A、3个月 B、6个月 C、9个 月 D、12个月

管理学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10个,每个 1分,共 10分) 1、从生产过程来看,技术创新可划分为要素创新、要素组合创新和产品创新。 2、甘特图是在霍桑试验基础上提出的横道图。 3、力场分析理论是波特提出来的。 4、技术技能对管理人员非常重要,因为它能使管理人员通过分析,确定问题所在,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权力的分配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制度分权和授权。 6、当一个人以他人的期望为行为准则时,那么他的道德阶段处在惯例阶段。 7、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关系。 8、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在于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是计划。 9、外部招聘比内部招聘的选择范围更大,因此,更容易找到优秀的人才。 10、决策理论学派是从Barnard创始的社会系统学派中独立出来的。 二、单选题( 20个,每个 1分,20分) 1、一个管理者所处的层次越高。面临的问题越复杂,越无先例可循,就越需要具备() A、领导技能 B、组织技能 C、概念技能 D、人事技能

A、赫茨伯格 B、戴尔 C、西蒙 D、亨利 .福特 3、Max Weber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 A、人际关系理论 B、官僚组织理论 C、团体力学理论 D、权变管理理论 4、法约尔管理原则中,组织内每一个人只能服从一个上级并接受他的命令,这一原则是() A、统一命令原则 B、等级链原则 C、统一指挥原则 D、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 5、最先提出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法约尔 B、韦伯 C、甘特 D、泰罗

A、一般管理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 C、组织理论 D、人际关系学说 7、根据费德勒权变模型,下列对领导者有利的情景是() A、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不好,工作任务不明确,领导者的职位权利弱; B、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好,工作任务明确,领导者的职位权利弱; C、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好,工作任务不明确,领导者的职位权利弱; D、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不好,工作任务明确,领导者的职位权利强; 8、在布莱克管理方格理论中,确定管理风格的两因素是() A、关怀和定规 B、关系行为和任务行为 C、独裁和民主 D、对工作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 9、美国“管理运动”的第一次高潮,诞生了() A、劳动分工 B、人际关系论 C、事业部制 D、科学管理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题参考答案(2015--05) 一、第一章 1、什么是管理的含义和重要性。 答:管理的含义: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活动,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以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管理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重要因素。2、什么是管理的职能和性质,什么是管理的原理与方法。 答:管理的职能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管理的性质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管理的属性,二是管理的本质。即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同生产力相联系,指凡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劳动过程都需要管理,体现了在任何社会制度中管理的共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同生产关系相联系,管理要体现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意志,维护所有者的利益,为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生产关系服务。 管理的原理有: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 管理的基本方法有: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和技术方法。 二、第二章 3、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意义)。 答: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及评价: (1)内容要点: 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和思想上来一个变革。 4)根据以上观点,提出了新的管理制度:如劳动定额;科学培训;标准化;差别计件工资制;职能工长制;思想革命;计划与执行职能分离;例外原则等。(2)评价要点: 1)冲破了百年来传统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创立了一套科学管理方法代替了单凭个人经验进行作业和旧的管理方法。 2)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时期发展的需要。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泰罗把工人看成是会说话的生产机器,使工人在体力和技能上受最大限度的压榨,人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 4)泰罗制是适应历史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具有历史局限性,必须客观评价。泰罗制仅解决了现场生产的作业效率问题,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问题。 4、“经济人”和“社会人”假设的主要内容。 经济人假设: (1)认为人的本性懒惰,厌恶工作,尽可能逃避责任,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并为此可不择手段。 (2)认为人的行为是以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以经济报酬来激励生产,只要增加金钱奖励,便能取得更高的产量。

管理学原理选择题库

第一章 3.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有(ABC ) A. 唯物辩证法 B. 系统方法管理与管理学 C.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D. 比较分析法一、单项选择题 E. 数学模型)1.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的学者是(C 4.系统的观点有(ABCDE ) A. 赫伯特?A?西蒙A. 整体观点托尼?布洛克特B. B. 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弗里蒙特?E?卡斯特C. C. 信息反馈观点 D. 小詹姆斯?H?唐纳利D. 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E. 模糊分界的观点)管理的主体是(D 2. A. 工作5.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有(ABCDE ) B. 组织A. 明确的分工被管理者C. B. 职业管理人员管理者D. C. 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D. 遵守规则和纪律 D )3.管理者的责任有三个层次,不包括(E. 人员的考评和教育 A. 管理一个组织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管理管理者B. C. 管理工作和员工一、单项选择题管理设备和技术D. 1.六西格玛方法属于(C ))B 4.从管理的基本特征可以看出,管理的核心是(A. 科学管理理论 A. 决策B. 战略管理理论处理好人际关系B. C. 学习型组织理论组织C. D.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D. 控制 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A ) A )5.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是(A. 提高劳动生产率 A.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 B. 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B.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决策、控制 C. 实行职能工长制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沟通、领导C. D. 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D.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决策 3.被后人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的伟大的管理教育家是(B ) D 管理是一门艺术,这里强调管理的()6.A. 韦伯 A. 复杂性B. 法约尔 B. 多科性C. 泰罗 C. 一般性D. 梅奥 D. 实践性 4.被人们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A )因此它7.“管理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A. 韦伯 D )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这句话体现了管理的(B. 梅奥 A. 技术属性C. 泰罗 B. 人文属性D. 法约尔自然属性C. D. 社会属性5.由厄威克和古利克合编的著作是(C ) A. 《管理的要素》)管理是生产过程中固有的属性,是指管理的(8.B B. 《管理备要》民主性 A. C. 《管理科学论文集》必要性 B. D. 《组织的科学原则》 C. 科学性 D. 目的性6.美国管理学家(B )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总结、扬弃和9.A. 韦伯)发展,这说明管理学具有(C B. 孔茨 A. 一般性C. 泰罗多科性B. D. 法约尔历史性C. 实践性D. 7.认为“人的相互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系统,它是人们在意见、力量、愿望以及思想等方面的一种合作关系”的学派是(A ) 10.“系统特性中有效的管理总能带来‘1+1>2'的效果”指的是系A. 社会合作学派)C 统的(B. 群体行为学派控制性A. C.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B. 目的性D. 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C. 整体性开放性D. 8.认为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二、多项选择题学派是(B ) A. 决策理论学派管理或者管理活动的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1.)AE B. 权变理论学派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A. C. 沟通中心学派 B. 三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D. 群体行为学派 C. 一定规模的固定资产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D. 9.战略管理提出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C )一致认可的目标 E. A. 组织规模的扩大 B. 组织内部的专业化分工 BCDE 管理学的特点有(2.)C. 外部环境的变化边缘性A. D. 员工素质的提高一般性B. C. 多科性 10.国际标准化组织尤其是在借鉴了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管理标准的 D. 历史性基础上,于(A )首次颁布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 E. 实践性准。. A. 1987年 C. 玩具制造商 D. 啤酒经销商B. 1994年 年 C. 19997.20世纪初人们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D. 2000年 C) A. 为社会整体利益作贡献 B. 11.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不包括(D )与公众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C. 通过经营活动获取最大利润A. 持续改进 D. 维护社会经济稳定 B. 基于事实的决策 C.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8. 只有当与个人相关的奖惩卷入时,才对正确或错误的概念作出反 D. 以产品为关注焦点应,这属于人的道德发展的(A )二、多项选择题 A. 前惯例阶段 B. )后惯例阶段 1.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有(ABCDE C. A. 明确的分工惯例阶段 D. 原则阶段B. 职业管理人员 第四章 C. 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计划工作概述 D. 遵守规则和纪律一、单项选择题 E. 人员的考评和教育 1.ACD )为基础。计划工作的经济性指的是( A) 2.群体行为学派以(A. 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 A. 社会学 B. 计划指标既先进又可行B. 自然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