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物理中“功”的高端备课》的点评

对《高中物理中“功”的高端备课》的点评
对《高中物理中“功”的高端备课》的点评

对《高中物理中“功”的高端备课》的点评

湖北省恩施高中 陈恩谱

从文本来看,作者得意的只不过是所谓“乘积定义法”这一方法内涵的挖掘,而并不在意“功”的内涵以及“功”的教学。其实,作者并不明白什么叫做功,也不明白这个定义式的来龙去脉,通篇文章不过是臆想之词,浮华而欠缺逻辑,更不谈有什么科学性、严谨性了。

“功”这个物理量是科里奥利第一次引入物理学的,而且是和“动能”一起引入的——利用后来称之为动能定理的那个方程引入的。历史上,在科里奥利之前,一大批科学家已经通过对合适的描述运动的多少的争论中,得出了两个合适的守恒量——动量m v 和活力mv 2(对应的还有死力——势能)。科里奥利在此基础上,结合牛顿定律,得出一个从力的角度表述mv 2变化的物理量W F l =?,并把这个量命名为“功”,同时将活力mv 2修正为212

mv 。 从上述历史过程可以看出,功的概念实际上是为了量度能量变化的多少而引入的;功的表达式之所以如此规定,实在是因为能量的表达式已经选定为mv 2的形式和牛顿定律,而不是本文作者所认为的那般生硬的凑出来的。作者的牵强拼凑,实在是让人无语——作者到底想干什么?他是在教“功”的概念吗?还是不过是臆造一个乘积表达式?

下面谈谈其拼凑技术的拙劣问题:

其一,由功的概念形成的历史过程来看,人们预先并不知道需要搞个什么乘积定义出来——也就说,乘积定义不是功的概念的先验预定方向。然而,本文作者居然预定了功的表达式的建立方向——乘积定义!正式基于这个预定方向,才存在所谓被乘数、乘数和相乘规则的选择问题。

其二,功的物理意义,只能从能量角度认识——功是力学问题中能量变化的量度。功的物理意义和功的表达式之间并没有多少直接联系,所谓力对空间(位移)的积累效应——如果仅从功的公式本身来看,实在不知所云。作者更为奇葩的将功说成是力乘以一个系数!还说这个系数的逐渐增大,显示了所谓“积累”的含义,进而揭示了所谓“乘积定义法”的相乘动因!

其三,作者在前述错误理解的基础上,太过高看所谓的乘积定义法了,还煞有介事的臆造出一个被乘数和乘数选择的思路出来,这个臆造过程粗劣不堪——①功的概念都没建立,怎么就有力做功这么个说法,并把功与力联系起来,宣称是力在做功,所以将其作为被乘数?②功的概念尚未建立,如何竟知道功是所谓过程量?力做功最直观的结果是速度变化还是位置变化?力做功的结果是什么意思?作者的臆断简直匪夷所思!③初中既然知道了功的表达式为W Fl =,前面两步还探究个什么?!直接引用不就行了么?可是作者说,要探究!然而后面他还没有依据前两步的思路建立起功的表达式时,他又开始借用初中的那个公式作为后续思路的前提了!作者思路够乱的!④什么叫做必须将位移和力的方向必须变为一致?变为一致的必要性依据是什么?作者把它当作前提和信条,实在是不讲逻辑!⑤更为诡异的是,作者认为分解位移是合适的,分解力是不合适的——还臆造出一个所谓的优势变量和非优势变量出来,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理论编造水平!他到底懂不懂点乘(标积)啊!

最后说一说,教材的确在功的概念建立和功和能的关系这两个议题上做得不够好,没有把“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这句话明确提出,并作为功的概念建立的前提,致使功的概念建立生硬,毫无逻辑。笔者建议按能量守恒和“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的思路重编教材:第一节还是“追寻守恒量”,但是加上历史上关于守恒量是mv 还是mv 2的争论,和拉格朗日的判决词,并大致说明动能和势能的决定因素;第二节还是“功”,但是先定义“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W E =?,然后说明mv 2变化伴随着的力和位移问题,然后借助牛顿定律和加速运动过程,建立起一个公式:2201122F l mv mv ?=

-,并按科里奥利的方式,把动能表达式规定为2k 12

E mv =,把等式左边的这个部分称之为功:W

F l =?,然后再去从W F l =?的表达

式本身去分析功的正负,并利用2201122

F l mv mv ?=-结合具体过程,说明功的正负表示的是能量转移转化的方向。

具体请参看笔者《“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文,其部分内容如下:

第一节 追寻守恒量

1、费因曼的开场白

2、前人关于运动的思辨——追寻守恒量

地上物体运动的变慢——天体运动的永恒——运动守恒的思想萌芽——笛卡尔的上帝假设——寻找合适的描述运动多少的物理量

3、近代物理关于运动多少描述的追寻

(1)伽利略双斜面实验的隐含的事实

(2)笛卡尔碰撞实验:第一个合适的描述运动的物理量——mv

(3)莱布尼兹对竖直抛体运动的分析:活力与死力及其转化和守恒,mv 2,对伽利略实验的解释

(4)惠更斯碰撞实验的发现:m v 守恒,mv 、mv 2均守恒(弹性碰撞)

4、追寻守恒量——动量mv 、能量、角动量、宇称等

5、能量及其变化的量度

(1)实验探索:基于守恒思想,分析实验,进而得出能量的表达式以及能量转化与守恒的结果

【例1】自由落体运动:v 2=2gh ,v 2与2gh 的相互转化与守恒

【例2】碰撞实验——质量大的、质量小的两个小球,以相同速度碰撞同一个小球:能量与质量有关;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反思:mv 2与2mgh 的相互转化与守恒,活力mv 2、死力2mgh

(2)理论分析:分析一系列守恒现象中,与能量转化相关的现象,从而找到能量变化的量度,进而找到能量的量度

【例】科里奥利的思考

6、各种能量及其之间的转化与守恒

第二节 功与功率(一)

1、科里奥利的思考

(1)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力对空间的积累——能量变化

【例1】水平面上物体的减速与加速:摩擦力、拉力与位移

【例2】自由落体运动:重力与位移

(2)功——力乘以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思考1:W =Fl ?

21222121mv mv Fl -= 21222

121cos mv mv l F -=?α 思考2:W =F l ·l=Fl cos α

2、功的概念

(1)功的定义

①功是能量变化(转移转化)的量度

②定义式:W =△E

*单位

(2)功的决定因素

①两个决定因素: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②决定式:W=Fl cosα

3、对W=Fl cosα的理解

(1)F——恒力

(2)l——“力直接作用在其上时”、“力直接作用在其上的物体”、“对地的”位移【例】踢球、杠杆与动滑轮、滑块滑板运动(引体向上、原地蹲立、跑步等)(3)α——α=90°:W=0,不做功

α<90°:W>0,做正功;W=△E>0,E增加,输入能量,动力功

Α>90°:W<0,做正功;W=△E<0,E减速,输出能量,阻力功*功的正负代表的是能量转移转化的方向

4、总功

【例1】多个力同时作用时的物体的运动【例2】不同的力分阶段作用时物体的运动

(1)总功——各个力的功的代数和,

(2)总功与合力的功

(3)两种情况下功的计算

①曲线运动中功的计算

②变力功的计算

第三节功与功率(二)

1、做功有快慢之别

【例】

2、功率

(1)定义:描述做功的快慢

(2)定义式:P=W/△t

(3)理解:①实质是描述的能量变化的快慢:P=W/△t=△E/△t

②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

3、功率的决定式:P=Fv cosθ

(1)推导:

(2)理解:P=F·v F=F v·v

【例】分解实例

4、功率与生活:(1)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2)机车的功率与牵引力、速率的关系

第四节动能与动能定理

1、描述运动的合适物理量的追寻,与科里奥利、拉格朗日的判决

2、动能

(1)定义式:

*单位

(2)理解:状态量、标量、相对性

3、动能定理:W总=△E k

(1)理解1:总功为正,动能增加(其他能量的减少);总功为负,动能减少(其他能量的增加)(2)理解2:一个过程,两个状态

3、动能定理的应用

基层工作述职点评发言

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述职评议会上的点评发言 参考一: 刚才XX同志做的党建述职报告,讲的非常全面、深刻,我本人也多次到XX调研,对XX党建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不足有所了解。 下面,我结合XX党建工作主要成绩、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进行点评。 (一)成绩突出。 一是党建工作投入加大。 在人员培训,活动场所建设,贫困党员帮扶上真投入、有力度、见实效。 二是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增强。 克服了工作忙、人员分散等实际困难,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同时,严把入党关口,确保党员质量。 三是党员宗旨意识不断提高。 通过开展帮联、对接等活动,帮助机关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树立群众意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存在问题。 一是开展党建工作缺乏创新,党建工作多是按照上级部署逐一完成,创新不足,未能形成自身的工作亮点。

二是对党员的管理不够严格,还有党员违纪问题的发生。 三是在工作中党员发挥作用不明显,个别党员参与工作热情不高,存在自扫门前雪,个人顾个人的现象,缺乏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工作建议。 一是要深入研究党建工作。党委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树立正确政绩观,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 二是要从严管理党员队伍。强化队伍建设、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引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敬畏党纪国法,从思想上绷紧严格自律这根弦。培养树立党员的制度意识、法律意识、群众意识、责任意识,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三是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推动从严管党治党成为新常态。开展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等活动,通过活动使党员涤荡心灵、提升境界。 参考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