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的创业故事

雷军的创业故事
雷军的创业故事

雷军的创业故事

天使投资人雷军第一次真正创业,豪华团队,高调亮相。“小米是我不能输的一件事,我无数次想过怎么输,但要真是输了,我这辈子就踏实了。”从商业逻辑上看,小米公司还有待验证。从人性逻辑上看,雷军创业小米顺理成章。雷军今年42岁。尽管雷军早已成为雷军,但他尚未成为他最想成为的那个人。现在,他有一个机会,如果成了,将是中国第三家百亿美元级别的公司。如果你是雷军,你会做吗?有另外六个疯子,他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雷军:四十岁生日

雷军看到一个百亿美元的成功机会,他不会放过。那不仅是他成就梦想的机会,也是他治愈心结的药。

2009年12月16日雪夜,北京燕山酒店对面,酒廊咖啡馆。一个简单的生日聚会,气氛却有些奇怪。寿星是个高个子男人,很瘦,穿着牛仔裤,神情谦和。他的朋友们并未频频举杯为他庆祝,而是一直围着他聊天。后来,寿星说了些什么,激动起来,有个小个子举起了杯子,大声对他说:“四十岁才刚开始,你怕什么!”寿星是雷军。中关村风云人物之一,金山软件公司前任总裁兼CEO。他刚刚经历过一次重大的职业变故。一年前,金山软件在香港上市,短短两个月之后,雷军宣布辞职,从这家工作了15年的公司离开。对于这次离职,绝大多数“旧金山”人感到震惊。其中一位回忆说:“我非常意外。当年雷军一直跟我说,金山我离不开啊,他还老拿新浪的王志东打比方。这话他说得我耳朵都起茧子了,最后还是走了。”有未经证实的江湖传言说,雷军之所以在上市之后离开金山,是因为他向董事长求伯君逼宫未遂。说话的小个子叫黎万强,是雷军的老部下、金山词霸总经理。其他几个人,说出来名字大家都熟。有个戴眼镜的胖子,叫李学凌,多玩网CEO。有个戴眼镜的瘦子,叫赵剑,英文名字Tony,多玩网CTO。还有个戴眼镜的不胖也不瘦的人,叫毕胜,乐淘网CEO。

说实在的,雷军不是个失意的人。从经济上讲,他不缺钱。早在2004年,金山和联想共同投资的卓越网以7500万美元出售给亚马逊,外界估计,雷军个人获利上亿人民币。从职业上讲,即便已经离开金山,雷军仍然通过做天使投资在业界保持着相当的影响力。多玩和乐淘,这两家公司都是雷军投资的。截至2008年底,他还投资了拉卡啦、我有网、多看、乐讯、优视科技、凡客诚品……这是一个还在不断增长的名单。不过,在40岁生日的时候,雷军却很有些低落。这是一段雷军不愿意详细回忆的时光。对于离开金山之后的一段时间,他只愿意说个大概:“IPO之后,很落寞,迷失了,每天早上起床不知道要干嘛。”在黎万强的记忆里,金山共事7年,他从未见过雷军这个样子。“那是他的调整期。他开始刻意不要司机,每天背个包去徒步。2008年,金山还在柏彦大厦办公,有一次他回来,也不多待,就带我去楼下的胖胖烧烤吃饭。他很不适应这种状态,说,我怎么成了退休老干部了。”

雷军少年成名,如此清闲的生活在他的一生中都非常罕见。1969年,雷军出生在湖北仙桃一个教师家庭。仙桃是个小地方。事实上,当年的仙桃还是个县城,称为沔阳县。1986年,仙桃撤县建市。一年之后,雷军18岁,考入武汉大学计算机系。1992年,雷军23岁,进入金山软件工作。金山是雷军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最长的一份工作。6年之后,雷军29岁,担任金山公司总经理。15年之后,金山上市,雷军也不过38岁。少年成名,急流勇退,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人生很完美,雷军大可以自由淡定,想干嘛干嘛。但是,此时的雷军身为一个成功者,却有着深刻的挫败感。

雷军是一个脚踏实地、志存高远的人。按照他后来向记者广泛讲述的故事,自从大学时期看过一本乔布斯传记《硅谷之火》以后,他就确立了一个梦想:做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这本书的角色有被当事人戏剧化夸大的嫌疑,不过,雷军的勤奋踏实却是不争的事实。根据原金山高级副总裁王峰的回忆,当年雷军每每在下班之后约他在办公室谈工作,一谈就到半夜。15年来,对于雷军来讲,这种劳模式的生活实在不稀奇。回顾过去,所有的“旧金山”都承认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家公司的执行作战能力和行政组织能力都非常强,号称“成则举杯相庆,败则奔走相救”。

不过,这样一家勤奋团结的公司却花了8年时间才上市。2007年10月16日,金山在香港联交所挂牌的时候,雷军发现,他投注了15年心血的公司市值不过6.261亿港币。这个数字,当时远远不及同年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市值15亿美元),更别提2005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百度了(市值39.58亿美元),就连跟盛大网络、第九城市和巨人游

戏这些游戏界同行相比,金山也被远远抛在了后面。为什么金山没有成功,有位金山前高管的话可以作为参考:“本质上讲,金山是一个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始人的公司。从张旋龙到求伯君再到雷军,都不是从第一天起就坚定不移的创始人。金山是个傍大款的公司,跟四通合作是看重它的资源,跟联想合作是看重它的品牌。金山从WPS到词霸,从词霸到毒霸,从毒霸到游戏,一个个打过来,因为上市的财务报表压力,每个新业务坚持一年多就放弃。到了后期,大家都很彷徨,领导们说的理想主义竟然有了机会主义的意思。但是,这是一家有技术追求的公司,活得又够久,出了一大批高级技术人才,大家对金山都很有感情。问题是,当企业发展的速度跟不上人才发展的速度,怎么办呢?”

有一个段子。在更早些时候,大约是金山进攻游戏领域的时期,雷军在一次拓展训练中发表讲话,说自己不容易,大家不容易,活得太窝囊,说到动情处潸然泪下。当时,20几个副总裁和部门经理拥上去,把雷军团团围住,大家抱头痛哭。2006年底开始,金山经历了频繁的人事变动和人才流失。但按照一位“旧金山”的说法,2004年卓越套现对雷军很有影响,他变得“比较淡定”了。雷军以他的中关村劳模精神继续待在金山,一直到金山上市。?在离开金山的一年里,雷军经历了深刻的反思。他不止一次对媒体提到他对于金山生涯的“五点反思”:人欲即天理、顺势而为、广结善缘、少即是多和颠覆创新。雷军慢慢确认了一件事情:在一家改良导向的公司里,他是做不成革命者的,就像康有为永远成不了孙中山一样。意识到这一点,雷军若有所失。雷军是个亿万富翁,但他缺一样东西:再一次成功的机会。他说:“金山就像是在盐碱地里种草。为什么不在台风口放风筝呢?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黎万强说:“2008年底,雷军答应出任UCweb董事长。这是一个转折点。他已经慢慢从离开金山的迷失里走出来,整个人的状态也缓过来了。”那天晚上,几个人都约好了要喝酒,所以没有一个人开车。深夜,大家站在双榆树当代商城的岔道口,分头打车回家。雷军看到一个百亿美元的成功机会,他不会放过。那不仅是他成就梦想的机会,也是他治愈心结的药。

林斌:和雷军合伙创业

雷军“拎着一麻袋现金看谁在做移动互联网,第一名不干找第二名,第二名不干找第三名”。目前他已经是17家初创型企业的天使投资人。但是,他对创业仍有敬畏之心。2009年初的一天,林斌坐在北京五道口谷歌办公楼的一间会议室里。他是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负责谷歌移动的研发和Android系统的本地化。他的上司、谷歌中国总裁李开复走进来,把一位客人介绍给他。这个人是雷军。当时,雷军已经投资了乐讯、乐淘、多玩、多看和凡客诚品,并且刚刚接任UCweb董事长。UCweb是谷歌在移动领域的合作伙伴之一。从2007年6月起,谷歌开始跟UCweb合作,帮它做移动搜索。林斌是这项业务的负责人。两人一见如故。“一开始,我们谈的都是谷歌和UCweb的商业性合作……后来,我们经常约出去,往往从晚上8点聊到凌晨两三点,聊的都是对移动互联网产业和手机产品的看法。”林斌还记得,当时他和雷军最常见面的地方就在盘古大观酒店的咖啡厅。两人面对面坐下,各自从包里掏出好些手机,在桌子上排成一排,然后开始逐个拆机。“还有服务员问我们,你们是卖手机的吗?”雷军对于手机的了解和热忱让林斌暗暗感到吃惊。“我关心手机很自然。当时我们做的谷歌地图支持诺基亚的所有机型,支持Android手机,支持WindowsMobile手机,也支持?iPhone。谷歌办公室有三个大柜子,里头有500多款手机,我经常可以拿到还没上市的新鲜样机。但我发现,雷军比我还狂热。我们一起出去,我包里拿出六七台,他一般都是八九台。”黎万强说,雷军离开金山之后,他们基本每个月碰头一两次,一起吃饭聊天。2008年的时候,并未听雷军谈及手机。从2009年开始,雷军逢人就研究手机。还有人记得,当时雷军跟人吃饭,吃到一半,掏出一部魅族M8手机,现场讲解这部手机的好处。“他说,魅族的手机很好用,未接来电能够显示响铃时长,这样就能辨别那种只响一声的骚扰电话。”据雷军自己所说,他从金山时期起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手机控,16年里总共用过53部手机。不过,这个手机控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涉足手机行业的念头,并无明确的时间点。

“我反思的起点是卓越。卖掉卓越对我是个很大的打击。有半年的时间,我非常痛苦,有卖儿卖女的感觉。互联网来了,不做互联网就OUT,巨大的危机感促使我动手做卓越。先是作为金山一个业务部门试一试,等到我完全想透要做电子商务的时候,金山董事会不同意……人在痛苦中才会思考,我思考的结论是要顺势而为。要顺势而为,就要做移动互联网。” ?

2005年,卖掉卓越之后,雷军开始研究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后来,他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上陆续写文章发表观点。他认为:“未来移动互联网将10倍于PC互联网的规模。”也是从这个时候起,他把早年间“不炒股,不投资”的原则暂时放到一边,试探性地投资了拉卡啦、我有网和多玩网等几家企业。2007年底,雷军离开金山,用他自己的话说,

他“开始拎着一麻袋现金看谁在做移动互联网,第一名不干找第二名,第二名不干找第三名”。截止目前为止,雷军已经是17家初创型企业的天使投资人。这些企业沿着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社交三条线整齐分布。雷军自称“无一失手”。尽管这17家公司还未有一家上市,但已经有凡客诚品这样估值超过50亿美元的企业。2011年夏天,易凯资本董事长王冉在微博上说:“全中国都是雷军的试验田。”

对于所谓“雷军系”的说法,雷军非常忌惮。2011年5月,雷军和马化腾有一次私下会面,马化腾说,你现在很牛哇,雷军赶紧否认,没有没有,那都是别有用心的人说的。事实上,雷军更希望外界认为他做投资是无心插柳的行为,而不是有意为之的布局。他甚至说:“哎呀,那都是朋友之间帮忙,你就把我当成一个热心的大婶好了。”

不过,客观来看,雷军喜欢下围棋,他是一个做事情规定性极强的人,很难想象他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行事。即便他的投资并无战略意图,但这段生涯还是为他后来的创业作了很好的铺垫。他自己也承认说:“中间那几年也没闲着,投资就是在练兵、在磨刀……我想做移动互联网,但是移动互联网我不懂。不懂就要交学费,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听多看别人怎么做的,那不就懂了么,不需要在第一线。2005年,移动互联网零零星星几个人在做,都是门外汉。但技术是有累积性的,在UCweb折腾一段时间之后,我对这个行业已经通透了。”

2007年底,iPhone的出现为雷军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和热情。他买了很多iPhone,到处送人。不过,雷军在崇拜乔布斯之余,一直在给乔布斯的产品挑毛病:待机时间太短啦、不能转发短信啦、用着硌手啦、信号不稳定啦……“我就搞不懂,手机为什么能卖那么贵。电脑行业10-15%的毛利已经很好了……他也是门外汉,但是乱拳打死老师傅……我对移动互联网已经通透了,iPhone使我对做手机有了浓厚的兴趣。这种软件、硬件和互联网结合的趋势让我开始琢磨怎么做手机。”

2009年中,雷军向林斌发出了邀请:有家叫做魅族的公司不错,你去说服他们用Android。林斌和雷军一起飞往珠海,两次探访魅族,并且和魅族创始人黄章有过深入交流。“魅族做得非常好。”一位投资人说,“它通过BBS做网上营销,经营两年,培养200万粉丝,卖出大概60万台M8。M8的参数配置跟苹果咬得很紧,但价钱是苹果的一半。市场上真正的互联网手机就这么两家。”两年后,当雷军发布第一代小米手机的时候,黄章在魅族的社区里发言,表示雷军当年打着天使投资人的旗号,从魅族得到了不少商业机密。雷军的说法是:“你做一件事情肯定要了解同行做到什么程度了,要做充分的市场调查。我也拜访了很多家……我也有过其他的思路,但最终决定自己做。做顶配手机,有实力的不见得愿意跟你合作,没实力做出中等水平又不是我要的,只能自己做。”

在雷军公开回应黄章之前,两人的关系是个引人入胜的谜。无论如何,魅族和黄章打开了雷军做手机的潘多拉盒子,并且很可能最终促使雷军下定决心,自己创业做手机。2009年10月,雷军向一直保持密切联系的林斌发出邀请,合伙创业。雷军的邀请让林斌略感意外。此前,他一直认为雷军想要投资他创业。此时,林斌过着标准的外企高级职业经理人的生活。从微软11年到谷歌4年,他的职业生涯一直很稳定。对于林斌这样的人来说,创业是一件机会成本很高的事情。

2009年9月,林斌的顶头上司李开复宣布辞职。2010年1月,谷歌宣布退出中国。更早些时候,林斌答应了雷军的邀请。他只问了雷军两个问题,但是反复问过四次:你什么都有了,创业图什么?你有没有雄厚资金支持?雷军说了一句话,彻底打消了林斌的顾虑。他说,拿不到钱我自己出,我就有这么多。2009年11月的某个晚上,雷军和晨兴资本合伙人刘芹通了个漫长的电话。两人从晚上9点谈到第二天早上9点,雷军换了三块手机电池,刘芹换了三个手机。最后,刘芹答应加入,投资雷军这项未知的事业。事后回想,雷军在12个小时里说的四个字打动了刘芹:敬畏之心。雷军说,我对创业仍有敬畏之心。刘芹问,为什么敬畏。雷军说,因为我看过太多人死了,不是因为他叫做雷军,就不会死。

小米:豪华团队

雷军从一开始就决定要打破手机硬件行业的游戏规则。他是一个在互联网领域屡战不休,又曾被放逐的人,这一次,他要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做手机硬件。2011年10月底,雷军和林斌之间长达半年的彼此打量、互相试探的阶段正式结束。话被挑明了,大家一起干,做手机。这时候,雷军对于移动互联网和手机行业的判断更加清晰了。他总结了六大趋势,并且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当作创业教材反复宣讲:手机电脑化、手机互联网化、手机公司全能化、颠覆

性设计、要做能打电话的手机、手机要做出爱恨情仇。在这六大趋势的基础上,从一开始,雷军就描绘了一张大致的前进蓝图:搭建一个融合谷歌、微软、摩托罗拉和金山的专业团队;先做移动互联网,至少一年之后再做手机;用互联网的方式做研发,培养粉丝,塑造品牌形象;手机坚持做顶级配置并强调性价比;手机销售不走线下,在网上销售;在商业模式上,不以手机盈利,借鉴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以品牌和口碑积累人群,把手机变成渠道。简言之,雷军从一开始就决定要打破手机硬件行业的游戏规则。他是一个在互联网领域屡战不休,又曾被放逐的人,这一次,他要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做手机硬件。其实他和林斌比谁都清楚,这一次的风险到底有多大。一方面,雷林二人的确不懂硬件,另一方面,手机硬件市场的竞争在他们筹备创业的时候已经日渐白热化了,硬着头皮也得上。

一位资深人士评价说,雷军来得正是时候。“这是一场三国杀。一个是苹果,一骑绝尘。一个是Andriod系手机,包括摩托罗拉、三星和HTC。还有一个是诺基亚和微软的结盟。这场战争因为苹果的专利权官司和谷歌对摩托的收购,已经白热化了。5年前,诺基亚一统天下的时候,雷军肯定不敢进来。但是现在,好比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大佬捉对厮杀……这时候雷军的到来好比当年的刘备,浑水摸鱼,很有机会。”雷军和林斌的第一步,是寻找一个做移动互联网的强势团队。移动互联网的研发分为工程、产品和设计三个层面,在每一个位置上,都分别需要一个高手。二人分头行事。2009年11月,雷军找到金山旧部黎万强,林斌找到微软旧部黄江吉。黎万强刚刚辞职,本打算开影楼,做商业摄影生意。黄江吉在微软负责的WindowsMobile项目刚刚被总部一声令下叫停。机缘之下,一拍即合。?2010年2月,林斌找到他在谷歌的下属洪峰。洪峰,上海人,前谷歌中国高级产品经理。在七个葫芦娃中,洪峰年纪最小,最闷骚,也最理性。他是个技术极客。当年在谷歌,他和几个同事利用业余时间开发出了“谷歌街景”这项产品。这还是个宅男。在小米的办公室里,至今还放着一台洪峰自己做的机器人,宜家的洗菜篮子做脑袋,两个白色垃圾桶做腿,中间一块屏幕,下面一个吸尘器转盘。洪峰每每在家用电脑远程操控,用这个机器人来跟同事开会。他有过两次创业机会,包括一个婚恋网站的计划,但都在融资的第一阶段就失败了。

洪峰将了雷军一军。一开始,雷军找洪峰谈,雷说得唾沫飞溅,洪峰始终微笑,但一言不发。雷军心里开始打鼓,这时候,洪峰发话了:你有硬件团队吗?你认识运营商吗?你能搞到屏吗?雷军的答案都是无。“洪峰等于帮助我们把思路重新理了一遍,不再是头脑一热的状态。”林斌说。2010年中,洪峰加入创业团队,负责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据说,他决定加入的时候说了一句话:人靠谱,事靠谱,钱靠谱。有了初始创业团队,林斌还是在发愁。“当时我们就三四个人,大家坐下来开始写代码,写什么?当时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我们有个蛮大的梦想,但是梦想一步步实现需要很长时间,我们需要一个切入点,让公司运转起来。这个产品得有亮点,但是不用太多,一个就够,能够快速迭代。”围绕着创业切入点的问题,创始团队开了两次关键性的会议。这两次会议的阵容几乎一模一样,总共14人,一半来自金山,一半来自微软。这样的人员配备也符合雷军的规划:外企来的懂互联网,金山来的懂用户和地面战,正好搭配。

2010年4月6日,公司完成注册,名为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业团队搬入中关村银谷大厦的办公室。搬家当天,黎万强的爸爸用电饭锅煮了一大锅小米粥,送到公司,由雷军分盛每人一碗。同时,小米科技启动了第一个项目:小米司机。小米司机是一款迷你软件,供用户下载到手机查询违章记录。这项产品的体验并不好,用户查到了会郁闷,查不到又显得产品没什么用。很快,小米司机和另外七八个类似的应用被叫停。不过,雷军已经达到了目的:“试了这么一两个月,还行,我们的刀还能砍人,而且根本分不出办公室谁是金山来的,谁是微软来的。”

6月1日,小米科技启动了第一个真正战略意义上的项目:MIUI操作系统。这是一个基于Andriod的主程序操作系统。和传统研发不同,MIUI被雷军要求是个“活的系统”,它的开发和发布走互联网路线,与第三方民间团队合作,每周快速更新版本,积累大量的论坛粉丝。2010年8月16日,MIUI在开发两个月之后迅速发布。黎万强负责MIUI 的产品界面和人机交互设计。“我第一次感受到互联网开发模式的魔力。”他说,“以前在金山都是封闭开发,关起门来追求高精尖,动不动一两年。我们以为做到最好了,可是发布之后用户未必喜欢,而且两年里市场可能发生很多变化,要改也来不及,就这么错过了市场机会。这一次,我们从各个论坛里筛选出100个用户,产品上线的第二天早上就得到用户反馈。你看到很多真实的身份,有的是水果店店长,有的是香港内衣设计师,哇,你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用户。你会发现,如果你善待用户,他带给你的好处是超出想象的,他对你的宽容度也是超出想象的。”截至2011年7月底,MIUI拥有大约50万论坛粉丝,其中活跃用户超过30万,总共有24个国家的粉丝自发地把NIUI升级为当地语言版本,自主刷机量达到100万。

“MIUI的使命无非是两个。一个是做一个自主的OS,一个是积累粉丝,塑造口碑和品牌形象,为后面推手机硬件做铺垫。”一个移动互联网投资人分析说。MIUI的初步成功增强了小米团队的信心。这时候,雷军和林斌开始着手寻找硬件团队。一开始,雷军本着“敬畏之心”,希望控制团队规模,做精品公司,拉一个手机应用-操作系统-手机硬件的长战线。按照原计划,至少一年之后再开始准备做手机。不过,MIUI给了雷军新的启发。那句话是从周星驰的《功夫》里来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雷军的手机计划提前了。

手机+雷军=“手雷”

雷军说,“小米是我不能输的一件事,我无数次想过怎么输,但要真是输了,我这辈子就踏实了。”2010年夏天,雷军和林斌见了100多个手机行业的研发人员,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项目负责人,两人陷入崩溃状态。“这个人很关键,但很难找。首先,隔行如隔山,雷军很有名,但在手机行业,人家根本不知道他是谁。其次,实力不够的人我们也不能要。诺基亚是按照功能模块来管理的,单单找一个人来也不管用,所以只能找别家的。最有意思的是,我们见了好多人,很多都觉得奇怪,说,我在手机这行干这么多年了,我都不想干了,觉得没前途,你们怎么还要进来?”

有一天,林斌在名单上划名字,问雷军,要不要见见周博士。他说的是周光平,曾任美国摩托罗拉总部核心项目组核心专家工程师、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高级总监,主持研发过明A1200和V3中国版机型。当时,周光平已经从摩托罗拉离职,在戴尔工作不满一年。雷军和林斌都觉得希望不大,不过,最后约见的结果却让他们喜出望外。2010年10月8日,周光平正式入职小米。周光平是个科学家式的人物。这就是说,他关注的是产品真理和科研中带来的成就感。从1995年到2009年,周光平在摩托罗拉工作将近15年,对这家公司有相当深厚的感情。他经历过摩托罗拉的三次大起大落,也分明看到了这家公司最后大势已去。“2007年,iPhone出来的时候,我非常郁闷。大屏幕设计我早在2002年就跟公司提过,领导研究,说不行,做不出来。超大内存我也跟公司提过,领导又研究,又说不行,手机要那么大内存干嘛。一家公司不行了,不是因为技术人员做不出来,而是这家公司的决策层出了问题。”

周光平经历过上山下乡,是“失落的一代”。有种和青春、时代和活力有关的紧迫感让他再也不能浪费时间。周光平今年已经56岁了。他进入小米之前把话说得明白:如果小米手机做不成,他这辈子再也不会做手机了,不为别的,是真做不动了。他是真的把小米手机当作这辈子最后一件大事干的。

现在回头来看,几乎小米所有的创始人都是怀着某种失落感或者危机感开始这桩事业的。刘德也不例外。在寻找周光平的同时,雷军意外收获了刘德。刘德,前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的太太和洪峰的太太是闺蜜,这两家人早就认识。一开始,洪峰打电话请刘德推荐几个做工业设计的人才。后来,洪峰又来电话了,请刘德来公司做个讲座。据说,讲座当晚刘德回到北京岳父家,彻夜难眠,叫小姨子给煮了一碗面,吃完,下定决心要来小米工作。

和其他创始人不一样的是,这一次,不是雷军说服别人,而是被别人说服。刘德找到雷军,告诉他,一家顶级的公司需要一个设计人才来奠定自己的创造性气质。雷军被刘德说服了。这是雷军创业过程中的又一个意外。不过,雷军和林斌因为不懂硬件而付了两个月的学费。之前,他们根本没有想到供应商谈判会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他俩和周光平约谈第一家供应商,得到的回复是,你们前三年财务报表拿来看,否则我怎么知道你会不会做一半倒掉。一直到2010年12月,手机的核心组件芯片才到位,但是屏还没有定到。刘德和设计师早早把设计图纸画好,但周光平和他的工程师们也只能空转了好一阵子,然后开始先做电路设计。图纸画完,刘德闲了下来。对于兼管供应商谈判,他虽然不喜欢,但也不怵。他花了大量的情感成本,请供应商代表吃饭,不厌其烦地解释小米的商业模式,透明地提供一切对方需要的公司资料。有一次,跟日本供应商开通宵的双语会议,整张白板全都写满了,最后所有人都蹲到右下角的小空白处,一边比划,一边谈判。刘德最经典的谈判台词是:“你不挣钱没事儿,你错过了占坑可是大事儿。万一我们将来能做成呢,你就丧失了巨大的机会。”

现在,刘德自称已经是“超级谈家”。他能记住800个手机原配件的名字,半年之内见过100个厂家,超过1000名厂商代表。古怪的是,他开始喜欢供应商谈判这件事,因为他享受到了以前从未想到过的成就感:“挣一块钱还要交税呢,我省下来的每一分钱可都是实实在在的。”2011年8月16日,雷军站上798的舞台,发布了这台代号为“米格机”的第一代小米手机。这台外观朴素的手机,定价1999元人民币,号称顶级配置:双核1.5G,4英寸屏幕,通话时间900分钟,待机时间450小时,800万像素镜头。其中屏幕由夏普提供,处理器由高通提供,开模具服务由富士康

提供,代工生产由英华达提供。这一天,正好是MIUI发布一周年,台下除了供应商、记者,就是小米粉丝。雷军穿着凡客的黑色T恤和牛仔裤,搭配乐淘的愤怒的小鸟布鞋。他站在台上,每发布一个技术参考,台下就是热血粉丝团的一阵欢呼。

雷军很享受这种向乔布斯致敬式的模仿秀表演。说到底,他是一个尚未获得真正成功的人。他今年42岁,尽管他早已成为雷军,但他还没有成为他最想成为的那个人。当他站在台上,享受欢呼和幻觉的时候,他脑子里其实也很清醒。有那么几秒钟,他身后的PPT屏幕整块黑掉了,他甚至没有回头看一眼。后来他说:“其实汗一下就下来了,但是我想,就算没有PPT,我也要把这个发布做完。”在这个100页的PPT里,有一个被雷军故意忽略的细节。在讲到小米手机的软件应用的时候,屏幕上出现巨大的两个橘黄字体:米聊。雷军并未多谈,一带而过。

米聊,一款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跨平台即时通信应用。在很多人看来,米聊也许才是小米未来的秘密武器。?

“手机即时通信方式的变革,我是一直在关注的。早在2009年底,我和KK(黄江吉)、林斌就在讨论电话IP化的问题。在我看来,IP化没有技术障碍,只有政策障碍。”雷军拿起了他的小米手机,打开通讯录,“你看,手机发展几十年,有些功能从来没有用过。比如联系人头像,我现在记下你的联系方式,最多就是电话和姓名,我不会现给你拍个照,存在联系人头像上。但是如果手机有社交功能,就像Facebook一样,就是一个熟人社区,那你自愿就会上传照片。”

2010年初,小米内部一直有三四个人在做一款通信产品,名为“小米通”。雷军始终不肯放弃这个方向,但他并不知道这个产品的最终形态会是怎么样。一直到2010年11月6日,有人在办公室门口把雷军拦住,给他看了美国刚推出的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名为Kik。这款产品刚刚推出两个月,就获取了300万用户。雷军只看了15分钟,立刻意识到这是个机会。

短短一个月后,2010年12月,小米发布了中国第一款模仿Kik的产品米聊Andriod版本。2011年4月,米聊又借鉴香港一款名为Talkbox的同类产品,为米聊增加了对讲机功能,用户猛增到100万。截至2011年7月底,米聊用户号称超过400万(目前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腾讯微信)。“都说米聊抄袭Kik和Talkbox,这么说太浅了。”雷军说,“它们的确给了我们灵感,但我们也在持续关注和准备,否则,KIK一出来,我们根本不可能跟得这么快,一个月就发布。”雷军说,他要靠米聊来挣钱,他要把米聊做成手机上的Facebook。一旦有一天,MIUI的注册账号和米聊的注册账号绑定了,他就获得了一份多达百万、并且可以无限增长的真实客户名录,这里面有姓名、手机号码甚至驾照号码。“这不就是互联网的挣钱办法吗?你说,阿里巴巴一开始挣钱吗?百度一开始挣钱吗?腾讯一开始挣钱吗?都不挣钱。一旦有了大量用户和品牌资源,就有各种各样的办法可以挣钱。”

至此,小米科技和雷军的未来蓝图已经如一幅卷轴,一点一点慢慢变得清晰:靠小应用启动公司、锻炼团队;靠MIUI掌握独立操作系统,并且提升品牌、积累粉丝;在大量粉丝的基础上推出手机硬件,完成一定量的销售,并且把论坛粉丝转化为手机粉丝;在手机销售增长的基础上,绑定米聊以及更多的手机应用,做一个本土的APPStore。

雷军喜欢下围棋,做规划、画蓝图一向是他的强项。这一次,他玩的是宇宙流布局,大开大合,一往无前。但小林光一说过,围棋乃命运之技。这话意思是说,棋手思虑再周全,难免百密一疏,最后输掉的那二分之一目可能就在你从未注意过的细节中。雷军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说,小米是我不能输的一件事,我无数次想过怎么输,但要真是输了,我这辈子就踏实了。所谓踏实,就是认输的意思。现在布局刚刚开始,雷军要下好他的中盘。有人说了,他这手机起码头三个月要卖出50万台,他才有戏呢。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很多人说他,在互联网行业里,40岁已经老了,应该要退休了,还折腾什么。雷军不信邪,“柳传志是40岁创业的,任正非是43岁,我觉得我40岁重新开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说,18岁时,自己想办世界一流的企业,到40岁发现目标渐行渐远,再试一把,输了也认了。不至于害怕得连试都不敢,老了后悔。他说,创办小米的心态和当年做金山不一样,不会总想去证明自己。“我相信过很多东西,比如聪明加勤奋天下无敌。但40岁时发现,1%的灵感超过了99%的汗水。主流教育告诫大家要勤奋,我觉得勤奋是基本功,重点还是要把握大势。”

残疾人励志创业故事

残疾人励志创业故事 董明是武汉市硚口区一位典型的“80”后,她的梦想是当一名跳水运动员,6岁时被湖北省跳水队选中。正当她对未来充满憧憬时,却不幸在1995年9岁时的一次训练中摔成高位截瘫,脖子以下没有知觉,四肢瘫痪、大小便完全失禁,医院曾3次下达病危通知书…… 然而,死神在董明顽强的毅力前一次次退缩。虽然在受伤的最初6年里身体完全不能动弹,16年中失去语言功能,最终只能坐在轮椅上,但她没有颓丧,“要在自救、自立、自强中,不断演绎自己灿烂的人生。”她要利用这一“独特的难得机会,”从小学课程自学到高中课程。由于当时不能说话,没有办法朗读课文,她就一遍遍在心里默念,手上握不住钢笔,她就一笔一画在心里默写。许多好心人无不被她坚持自学的精神所感动,不仅给予物质资助,更多则是精神鼓励。尽管如此,出身于普通家庭的董明,仍无力接受昂贵的康复治疗。她没有怨天尤人,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自我康复,终于在受伤后的第6年出现了奇迹。当上臂渐渐有了知觉后,她让父母买了一台二手电脑,艰难地以上臂带动小臂练习打

字,并试着给报刊投稿,不仅能以稿费自食其力,还有了一定积蓄。为此她感慨道:“我的成功,源于我的坚持,更源于父母和社会的关爱。” 坚持不懈的练习,使她在2016年能慢慢发出一些声音,于是她萌生了做志愿者的念头。行动不便,她就在父母的帮助下,在一所聋哑学校做老师,义务教聋哑孩子学说话。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她不再借助于父母,而是独自摇着轮椅去学校,并于两年后正式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此后,她又担任了禁烟大使、环保志愿者、文明过马路劝导员等。在做这些事情时,她总是心怀感恩:“是爱心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而同为残疾人,我更能体会到社会关爱的魅力与意义”。 自学完高中课程后,董明还在收音机里自学完了初中的英语和日语,并于2016年考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同时还辅修了心理学,并以优异成绩成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2016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董明摇动轮椅和志愿者一道走上街头,发动募捐献血,一连6天从未间断。当从电视上看到灾区急需专业心理辅导志愿者的消息时,董明立即取出自己的稿费,并说服父母拿出为她积攒的1万多元治疗费,全家共赴灾区第一线。

关于大学生创业典型例子案例

关于大学生创业典型例子案例 与一般的大学生创业者不同,贺伟龙选择“玩把大的”。 “您是邢台人,完全可以回到家乡来发展!”在辗转联系上白向 阳之后,贺伟龙却得知上海、南京、杭州甚至美国的公司都在与白 向阳积极接洽中,无奈之下,他只能拿出自己与他是“同乡人”这 一“杀手锏”,而当时的白向阳恰好表现出想要回家乡发展的意愿。 自以为是“平步青云”的贺伟龙,没想到紧接着便陷入了更大的焦虑。这种高科技项目前期投资巨大,至少需要3300万元,这对他 而言显然是个“天文数字”。 “下一步,就是探索怎样开拓市场!”在企业步入正轨后,对贺 伟龙的考验才真正开始,“我觉得创业就像是在开车,有了车之后,要想开得快,还得加足油,得整合资源并充实专业人才!” 开文具店赚钱吗?王献云文具店开成礼品店利润更高 开在学校旁 小文具店也要有规范感 在嘲讽中率先采用扫码结账 “这种小文具店,大多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夫妻店,但我更注重店面形象和服务质量,所以率先采用扫码结账和打卡的管理制度。”王献云说,虽然曾遭到周边同行冷嘲热讽,但这一小小改进 却受到学生的欢迎。 “我自己也是学生,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如果产品和价格没区别,肯定愿意选择更规范的店。”此外,王献云借助西南大学在校生的 身份优势,主动向学校各组织和部门推销,签下许多固定订单,开 业第一年净利就达到十多万元。

开在车站旁 流量大固然好关键是配送方便 以“送货上门”绑定多家企业客户 2008年,眼见第一家店生意逐渐稳定,王献云又在学校附近的车站开了一家规模相当的新店。 开在超市旁 与永辉超市当邻居不愁流量 文具店开成礼品店利润更高 2010年,王献云又在北碚区天生桥附近的商圈开了第四家店,面积为520平方米,而店对面就是一家永辉超市。 开在停车场旁 为方便客户停车 不赚钱在停车场另开新店 王献云的开店技能也履行了自己为客户方便着想的理念。2012年,他新开的第5家店,选址在五一所处,与天生桥店不足千米的距离。这样紧凑的布局,实在令人费解。 “五一所店主要是为顾客着想。过去企业客户来天生桥店,因为停车不方便,常常吃罚单,我专门开个五一所店,只是因为它离停车场近,作为一个接待点,让客户少走点路,所以这家店是我开的5家店中面积最小的,不求赚钱,只求不亏本就行。”王献云说,企业是自己最大的客户,但企业的采购程序复杂、付款周期较长,许多小店不敢接招,为此他专门注册了重庆献芸商贸有限公司和“江丰”商标,为了方便开发票甚至赊账,以此稳固客源。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关于大学生创业典型例子相关内容

【创业者必看】最有意思的五个经典营销小故事

【创业者必看】最有意思的五个经典营销小故事 从有趣的小故事里面折射出深刻的营销理念,得宏科技小编在此为大家一一呈现! 故事一:苏格拉底与其学生 古希腊有个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天,一个年轻人想向他哲学。苏格拉底带着他走到一条河边,突然用力把他推到了河里。年轻人起先以为苏格拉底在跟他开玩笑,并不在意。结果苏格拉底也跳到水里,并且拼命地把他往水底按。这下子,年轻人真的慌了,求生的本能令他拼尽全力将苏格拉底掀开,爬到岸上。年轻人不解地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这样做,苏格拉底回答道:“我只想告诉你,做什么事业都必须有绝处求生那么大的决心,才能获得真正的收获”。一个销售人员若拥有像被苏格拉底按在河里的年轻人那样强烈求生欲的成功欲望的时候,会想方设法去达到其目的,阻力为帮助力,将勇往而不胜,而且成功欲望愈大则发展愈快。所以说企图心将决定销售人员职业生涯发展的高度。 故事二:推销皮鞋 两个不同公司的推销员,奉命到一个海岛去推销皮鞋。两个人上岛后,发现岛上居民没有穿皮鞋的习惯。一推销员给总部回电:该岛没有皮鞋市场。然后,打道回府。而另一推销员的报告是:该岛居民还没有穿皮鞋,市场潜力极大。结果,他留了下来,经过一定时间的拓展,成功的占领了该岛皮鞋市场。销售人员面对市场,应随机应变,转换思维,创新变通,树立市场创新意识,开拓进取,透过市场表面现象去抓住潜在的机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细分并挖掘市场创造市场。 故事二:去和尚庙推销梳子——创造市场 有四个营销员接受任务,到庙里找和尚推销梳子。第一个营销员空手而回,说到了庙里,和尚说没头发不需要梳子,所以一把都没销掉。第二个营销员回来了,销了十多把。他介绍经验说,我告诉和尚,头皮要经常梳梳,不仅止痒,头不痒也要梳,可以活络血脉,有益健康。念经念累了,梳梳头,头脑清醒。这样就销掉一部分梳子。第三个营销员回来,销了百十把。他说,我到庙里去,跟老和尚讲,您看这些香客多虔诚呀,在那里烧香磕头,磕了几个头起来头发就乱了,香灰也落在他们头上。您在每个庙堂的前面放一些梳子,他们磕完头烧完香可以梳梳头,会感到这个庙关心香客,下次还会再来。这一来就销掉百十把。第四个营销员说他销掉好几千把,而且还有订货。他说,我到庙里跟老和尚说,庙里经常接受人家的捐赠,得有回报给人家,买梳子送给他们是最便宜的礼品。您在梳子上写上庙的名字,再写上三个字"积善梳",说可以保佑对方,这样可以作为礼品储备在那里,谁来了就送,保证庙里香火更旺。这一下就销掉好几千把。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市场是可以创造的。老是想着"和尚要什么梳子呀",工作就没法做了。 故事三:爱心营销 虽然很多企业把捐建希望小学当作一种"爱心营销"活动,但是更多企业却希望从爱心营销中蜕变出来,变营销活动为纯粹的爱心活动,而场外却能得到更多的赞誉。 南方李锦记就是这样一个企业,9月20日,南方李锦记在中国大陆上捐建的第六所希望小学———水美无限极海联小学在惠东安墩镇水美村落成,此前南方李锦记已相继在广西、四川、辽宁、黑龙江等省份捐建希望小学四所。今年年初,在中华海外联谊会的组织下,南方李锦记主动认捐100万,用于建设三所无限极海联小学。"水美无限极海联小学"是继吉林农安县"天启王无限极海联小学"之后落成的第二所海联小学,预计在10月大连也将会有第三所海联小学落成 点评:近年来,不少企业均热衷于到贫困山区捐建希望小学,希望能够为当地人民带来消除贫困最为彻底的方法,这就是知识。对于企业的这种行为,有营销专家称之为"爱心营销"。所谓的爱心营销就是企业通过一系列爱心活动在公众中树立起健康、热心社会等良好形象,从而其品牌能在短时间内深入民心。

【创业故事1000例(10)】名人创业感悟

名人创业感悟 1、罗永浩:理想主义创业者的几点启示 2011我的期待的名字,不是人民教师罗永浩,不是知名非专业相声演员罗永浩,不是畅销书作家罗永浩,而是“高龄”创业者罗永浩。 2008年创立的“老罗英语培训”如今已经度过最艰难的时期,也成为一个像模像样的商业机构,这是一次理想主义者的创业。罗永浩是以“理想主义”而闻名,2008年老罗面对投资者询问他对于企业的愿景时,写下的是“通过干干净净赚钱,让人相信干干净净赚钱是可能的”。打着这样的口号创业,如果不是跟钱过不去,最起码在国内企业界也是个异数。创业后,他才明白,在商业里坚持理想主义比做教师、艺术家标榜理想主义要难一万倍。 罗永浩声称自己做了一家英语培训行业里最酷的机构,但达成了这个闪闪发光的“酷”造型的却是一些朴素的行为:在对人力成本依赖极强的前提下,他提供行业内最高的薪酬,全数付给员工加班费,五险一金和带薪年假,在亏损最严重的时候,他也为员工提供了年终双薪,所有的办公软件都是正版…,自己是苹果粉丝的罗永浩还掷地有声地说,等学校发达了,给每个老师单配一颗苹果笔记本。这仅仅是一家刚创业,规模很小的中小企业。 2008年5月落草创业之初,英语培训行业被认作是一个蛋糕巨大并且竞争激烈的行业,除巨头新东方外,还有数不尽的中小机构。罗永浩认为目前竞争白热化的是市场推广,而踏实做产品的还是少数。他分析了几点自己商业成功的经验: 1 勤奋。在罗永浩的新书《我的奋斗》,他用“像坏人一样勤奋”作为自己的序言,并这样做了。 2 找行业内最优秀的人一起工作。罗永浩开出了行业内最高的薪酬,这意味着哪怕每周上一节课,老罗英语培训的老师也可以年入近10万。这保证了他可以网罗到最优秀的从业者。 3性价比高的产品。为了推广知名度,罗永浩一反业内试听2节的常态而拍出了试听8节报名的推广,而为了让学生来的毫无心理负担,他采取了1元钱试听8节的推广。而他也成功地做到了寒暑假住宿班与走读班同样的价格,让报名由开业之初的“不温不火”升级为“打架报名”。 4 细节上偏执狂。因为找不到合格的美工,罗永浩以37岁的高龄开始自学平面设计,英语培训以张贴广告为主要宣传手段,在千篇一律的校园张贴栏里,老罗培训成功地做到了辨识度高的特点。“把东西设计得好玩,有助于它的传播。” 创立两年多,老罗培训每年的报名人数成倍增长,离一家成功的企业越来越近,在最艰难的时候,罗永浩都没有放弃过他的理想主义。11月份他在北京尽兴了名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有评论认为这是近几年最经典的演讲,没有之一。在演讲中罗永浩说,如果改天上市融资,他就要把愿景写得长一点: “通过干干净净地赚钱让人相信干干净净赚钱是可能的 通过实现理想让人相信实现理想是可能的 通过改变世界让人相信改变世界是可能的”有些企业会引发人个性中恶的一面,有的企业则引发人向善的一面。他选择做后者。 以上内容都取自11月23日罗永浩在海淀剧场的主题演讲,作为一名商业记者,我显然会从罗永浩此起彼伏的包袱和温情脉脉的励志中找到更多这是一家好公司的证明。我也难免有些感动,也许这是因为我还年轻,也许这是因为他展示了了一个可能性,一个人,哪怕谦

四个最励志的80后的创业故事

四个最励志的80后的创业故事 当前中国最年轻的亿万富翁有4人:高燃、李想、戴志康、茅侃 侃!Mysee直播网总裁高燃跟泡泡网首席执行官李想、北京康盛创想(北京)公司CEO戴志康、北京爱航工业公司首席架构师茅侃侃。高燃、李 想和戴志康生于1981年,茅侃侃生于1983年。 李想的泡泡网2005年底营收达2000万,利润50%%,按通行的市 场收购标准,即以20倍的市盈率来计算,占公司绝对股份的他,身家 已过亿。 去年7月,戴志康已经收到风投给的几百万美金,身家也过了亿。高和茅正处于刚创业阶段。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这四位80后富豪的 创业故事: 80后创业故事之一、高中生李想放弃高考创亿元身家 5月21日,中关村鼎好电脑城。李想公司内间隔开的每组办公桌 之间仅能容一个人通过,坐着的人都在忙碌。 泡泡网今年规模几经扩展,人数从不到50人到80人,又到100人,当前超过了110人,预计到年底将达到180人。700平方米的空间已经无法容纳,公司的发展也到了需要注意商务形象的阶段。 李想的泡泡网是一家从事电脑硬件、个人和办公数码产品的信息 服务的网站。六年前,在石家庄某中学读高三的李想没有对未来做过 多谋划,只做了一个简单的决定:不参加高考。 李想第一次接触电脑在初一,立即着了迷。到了高一,李想终于 拥有了自己的电脑,花了8000多块,并且是按自己要求的配置攒的一 台机。当时只能拨号上网,李想的月均上网费用为七八百块,花的都 是自己的钱。这个钱是他给计算机专业报刊写稿得的稿费。

高三,李想搞了“显卡之家”的网站,每天花费7-8小时,更顾 不上课程学习。不读书后的第一个月,一个广东老板说要给李想寄推 广费,他没当真,结果对方真寄来了6000多块钱。 当时他还没构思好如何实行网站的商业化运作。到年底,他赚到 10万块。 2000年春节前,李想说服大学毕业后到深圳打工三个月的樊铮回到石家庄,把两个人的网站合到一起,成立泡泡网。2003年底,泡泡 网的业务翻了3倍。 80后创业故事之二、大学生戴志康发明软件掘起第一桶金 同样生于电脑时代的戴志康比李想早两年接触电脑,小学五年级。戴父是大庆石油学院的博导。在父亲的指引下,他迷上了电脑编程。 戴读初二时,市场上有了瑞星防毒软件。经过琢磨,戴发现了其中的 技术瑕疵。 考上哈尔滨工程大学后,戴志康想找点事做,为将来事业发展打 基础。一天,很偶然地,戴去到一个电影论坛,发现那里竟然有10万 注册用户。他想:如果有一种软件,能在一个社区论坛的服务器上装 一个,光一个用户就带来10万人,100个是1000万,1000个就是1亿,这样完全是几何级的发展模式。 戴决定搞这样的软件,将它命名为Discuz。一年多后,这个软件 因为支持用户习惯,迅速为网上用户所接受。 做了两年后,他意外地收到香港一家公司的报酬,这才发现自己 的劳动完全能够转化为实际价值。他准备将产品商业化。 2004年初,戴怀揣挣到的第一桶金,从哈尔滨跑到北京。他先花 七八十万买了间公寓做办公室,便开始注册自己的康盛公司,这时, 他还是在校大学生。截至2005年,公司销售月均增长50% 80后创业故事之三、“小崽儿”茅侃侃一条短信萌发金点子

创业案例年轻人创业成功例子

年轻人创业成功例子 年轻人创业成功例子有很多哦,下面是整理的年轻人创业成功例子,欢迎大家阅读! 在13年前,可能没有几个人想到他会取得今天的成功。但现在看来,李儒雄是个成功者――他成功地做起了中国最大的软件流通企业――连邦软件公司。在不久前的一次创业教育研讨会上,李儒雄结合连邦软件的发展分享了他的十点创业感悟,引起了在座不少创业成功者的共鸣,想必你也会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感悟之一:创业成功最关键是创意 创业成功最关键的是创意,更重要的不在于创意本身有多少美妙和神奇,更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的不可复制、市场潜力的大小以及实施计划的可行性。连邦创业成功的核心是把国外连锁经营这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引入到中国软件销售业。采用连锁方式经营软件流通业是营销手段的创新。 感悟之二:创业团队是成功的基石 公司管理最忌讳角色冲突。要选择彼此充分了解的、互补型的创业合作伙伴。连邦创业的团队一共有5人,商品引进、店面管理、公关及大学生创业故事连锁发展、财务物流、统筹规划,五大业务分工,团队成员各司其职。感 悟之三:尚未成熟的市场是创业的契机 1994年连邦创业时,当时国内计算机总装机量大约创业成功故事为70万台,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潜力巨大,计算机每年几乎以30%的速度成长。但与此发展不相适应的是,除用友财

务软件、金山文字处理系统等外,国内几乎没有正版软件市场, 当时既没有很多人卖正版软件,也没有人卖盗版软件。选择一个 合适的创业切入点,选择一个非成熟市场,会使创业早日成功的 机率大一些。 感悟之四:创业失败风险是巨大的 创业就好比走钢丝,稍微在哪个地方不小心,就会前功 尽弃,甚至有生命危险,控制创业的风险是创业者保全自己的技巧。 感悟之五:创业者不一定要是全才 创业者优点明显,他们往往热情和有韧性,有知识有勇气,但往往缺点也很明显。要么是懂技术的不懂管理,要么是在 管理经验上有一手但缺乏技术的前瞻性。但随着市场上的摸爬滚打,很多创业者慢慢变成了多面手。 感悟之六:创业需要适宜的文化环境 创业所需的内部文化环境包括相互信任、核心人物、共 同的信念。创业者所需的外部环境如社会对创业者的理解和支持,政府以种种社会资源支持创业者等等。只有适宜的文化环境方可 保障创业自由。 感悟之七:最困难的时候往往是转机来临的时候 连邦最困难的时候是在成立二年半之后,那时注册资金500万已花完,陆续贷来的900万贷款也进入到现金与商品的循环转换之中,如果再亏损下去不太可能再贷到款,后果是不堪设想。但这时市场环境经过前两年的宣传和培育开始改善,买正版的人 慢慢多了,市场启动起来了,经营上出现了赢利,以后的故事大 家都很清楚了。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

真实的创业小故事

真实的创业小故事 【篇一:真实的创业小故事】 真实的创业小故事1:弯下腰更接近梦想 没钱,没人,没技术,一个大学生如何年入千万?26岁的锐锋网创 始人张晓真,却因此在2014年中国福克斯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中名列榜首。 张晓真上大学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困,就想自己赚钱。他在淘宝上 开设了自己的手机专卖店,虽然赚不了太多的钱,但够学费和生活费,也让他学会了自立。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就业的压力令张晓真寝食难安。张晓真自己创业,为了寻找,他在网上偶然看到了英国的一家公司,专门回收手机,市场越做越大。而此时,国内旧手机市场空缺,且消费者更换 手机的频率越来越快。张晓真决定做自己比较熟悉的手机市场。 有了目标,可是没有启动资金怎么办?张晓真想到了风投机构。要是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有人给投资就好了。同学们都说张晓真疯了, 简直是异想天开。 嘲笑反倒激发了张晓真的斗志:没有行动怎么会知道结果?他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商业计划书,并做成了只有一页的中英文双版,简单 说明了自己的创业构想。 第一个月,他向100多家风投公司投去了自己的计划书,没一点回音,第二个月,第三个月,他继续投,每个月都投出去100多份, 结果都是石沉大海。但他并没有灰心,继续投。 见面后,对方觉得旧手机市场前景可观,决定给他几十万元创业。 回来以后,张晓真就创办了锐锋网,租了一个车库作为办公场所, 还请了一名员工做内勤,负责在网上接单,自己则到处找业务。 随着二手手机回收量与日俱增,张晓真获得了较丰厚的利润,可他 觉得靠转卖二手手机并非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就在这时,他看到 一则消息,1吨的废弃手机却能提炼出一两百克的黄金、100公斤铜、3公斤银及其他金属。 张晓真开始琢磨向废旧手机的拆解回收利用转型。可是,国内多数 企业都只有拆解业务,没有回收提炼的技术,寻找合作方又是一件 头疼的事。突然有一天,他接到一个朋友打来的电话,说是看到一

一个人的励志创业故事

一个人的励志创业故事 1986年,18岁的他从河北农村来到广州闯荡,摆过摊,打过短工,后来在一个批发市场做水果生意,每天很忙很累,但是挣到的 钱却只能维持温饱,他也想过改变,但每一次都惨败而归。 2001年4月,一个经销种子的朋友带来一个小南瓜,这种小南 瓜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外形奇特,色彩鲜艳,像极了卡通片里 造型夸张的南瓜人,朋友拿着小南瓜把玩说笑,他却敏锐地意识到 这是一次机会。 “卖得好,肯定有很多人跟风。我们要减量,寻求新品种。”他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毛头小子,经历过无数的挫折后,他的眼光变得 长远而精确。经过考察,他发现有一种美国产的巨型南瓜,这种南 瓜最大可以长到300斤,观赏性更强,他立刻决定将主要精力放在 巨型南瓜的开发上,推出自己的高档产品。 2006年,他的巨型南瓜成熟了,这一次,他带着南瓜直接上了 酒店。巨型南瓜很快吸引了南来北往的顾客,他又稳稳地赚了一笔。 2008年,随着特色南瓜的走俏,单纯靠卖南瓜,竞争已变得异 常激烈,利润越来越小,他看着像自己孩子一样宝贵的南瓜,又动 起了心思:如果能在瓜上面弄几个字,或者印上图案,市场一定更大。经过近两年的实验,他再一次获得了成功,他的果实刺字法还 申请了国家专利。 他叫张宝卫,号称“中国礼品南瓜之王”。 人们做生意,往往从商品最为人知的一面入手,其实这并不可取,因为如果你为商品开发出一个新市场,就可以避开竞争,降低风险,这就是创新的力量,张宝卫南瓜的价值就在这里。 一个人的励志创业故事:把蔬菜卖到国外赚大钱

二是数据断裂。没有把“国际标准”的各类数据和指标当成硬任务下达给菜农们。 马铁民意识到自己在惨遭失业的同时,迎来了一个极好的创业机会——接替新加坡公司继续做这种高标准蔬菜的出口贸易。然而, 当他抱着这个想法回家筹钱的时候,却遭到大家的强烈反对,父亲说:“连外国的上市公司都做不好,就凭你这么一个两手空空的毛 头小子能干成这事?你的能力怎么可能超过一家国际大公司?你还是 安安分分地找个地方上班吧! 马铁民说:“能力不在于公司的大小,而在于方法和策略,我相信我的想法不会出错。新加坡公司之所以没有成功的原因是农户不 明白蔬菜的出口标准,从而导致公司和农户之间的矛盾冲突。只要 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蔬菜的品质就完全可以得到保证。”最终,家 人支持马铁民,并且顺利筹集到了40万元资金。 半年后,马铁民在山东的一个小镇上租了260亩地,开始创业。在蔬菜里,生菜的吃法需要量可谓最大,吃法也多,不仅是国外家 庭的必备菜,各个快餐厅也必不可少,更何况,马铁民在仔细调查 后还发现,国外市场对于生菜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光是肯德基一 年的需求就在3500吨。当时国际市场上普遍出现的是温室大棚生菜,这让许多餐饮企业既不满又无奈。 马铁民了解到这些信息后,决定采用露天种植的方式,把生菜列为主打蔬菜,在种植过程中,他以“责任承包制”的方式承包给菜 农们,并且配备一支专业队伍对其实行监督与技术指导,以确保每 一棵蔬菜都符合国际标准。采收期一到,菜农们送上来的蔬菜各方 面检验全部达标,马铁民把蔬菜进行精美包装后顺利地打进了国际 市场,它新鲜又安全的品质迅速赢得了海外市场的认可,包括肯德基、麦当劳在内的世界著名餐饮连锁店也和他签订了全年供货合同,成了热销海外的“国货”!仅这一年,马铁民就赚了500万元。 一个人的励志创业故事:养殖吃草的野香猪年赚50万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南部是大石山区,土地都是在石头缝里一巴掌一巴掌地抠出来,然后种上玉米,以维持生活。艰难的生活需要蛋

[大学生创业失败地案例]大学生创业失败故事案例分析报告

[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案例]大学生创业失败故事案例分析 篇一 : 大学生创业失败故事案例分析 大学生们经常怀抱着一种对未来夸姣的渴想,投入到创业中来,但现实的洪流却经常无情的把他催垮。()据统计显示,90%的新生创业企业都会在五年内夭折。在那幸存下来的10%的企业中,又有90%会在第二个五年内结束生命。也就是说,大约99%的新创企业活不外十年,大学生创业的企业尤其为甚。 因为,我们的学校总是把学生练习成善于打工的职员,而不是善于创造工作机会和开办企业的创业者。事实上,在目前的中国,做老板的以大学生学历的为少。 下面的创业故事说明了大学生创业为什么会失败: 西安理工大学2007届毕业生小黄曾参加了陕西市政府举行的全市落实创业政策恳谈会。会上,他一道出自己想建立一个大学生求职网站的想法就得到了市长陈宝根的赞赏和支持。在市长的鼓励下,这个充满了创业激情的小伙子迅速完善了先前酝酿许久的创业计划书、架构起未来网站的基本框架。但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是,由于自己并不会写电脑程序,网站的建立必须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完成,这名技术核心人物在哪里?苦苦找寻数月无果,小黄只好暂时收起创业梦想,先找份工作,给别人打工。

“对创业条件分析不足,这是我最大的失败。”小黄这样总结自己失败的起步。 大学最后一学期,迎接小黄的是一场接一场的招聘会、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而归。“我们不停地奔波于各种招聘会,在海量的招聘信息里想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企业却很难。”在与企业的接触中,小黄了解到企业也存在类似的烦恼。因为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企业仅通过一次招聘会或一次简单的面试签订用人协议,事后却发现招聘来的员工并不适合这份工作,为此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于是,他萌发出这样一个想法———办一个不同寻常的求职网站。(创业项目非常好!找到了切入点。) 小黄介绍说,在网站中,他将为企业和大学生搭建起一个长期稳定的接触平台,只要大学生和企业登录注册,双方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相互了解,企业甚至可以跟踪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各方面表现,决定毕业时是否录用。 接下来的几个月,小黄开始了广泛的市场调研。他登门20 多家企业,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沟通了这一想法,网站的特色服务内容得到70%的人的肯定。“我会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向外界推广网站,吸纳大学生和企业登录,并向企业收取一部分会员费。三年后,点击量有了一定提升,广告将成为网站盈利的又一渠道。未来,在继续完善网站服务内容的基础上,推出一系列连带产品,我相信这会有更大的发展

创业案例5个创业励志故事

5个创业励志故事 创业是件极为苦逼的事情,经常这边披星戴月、夜以继日,那边却依然长路漫漫、苦海无涯。分享5个励志的创业小故事,其实,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 创业故事1:寂寞变成好生意 2007年,有个叫郭家齐的小伙子坐在台北车站前的星巴克。窗外人人擦肩而过,也许这辈子再也不会相遇。突然,他像 被苹果打到头:如果有个网站让大家记录今天去了哪里,也许回 家上网,会发现彼此下午3点曾在同一个地方。 一个月后,他开始架设想象中的网站。这个命名为“地 图日记”的网站有点像群体博客,他与“谷歌地图”合作,以地 图为主轴,网友依照不同的地点写上日记、放上照片。例如,你 在这个网站上输入你家住址,会出现你家地图,并有住在周遭网 友的文章。不用说,这个网站拉近了都市里冰冷疏离的邻里关系。不到一年,网站每天便拥有数十万浏览流量,每月广告营收十几 万元。 【创业感悟】:这世上觉得寂寞的人大有人在,可不是 每个寂寞的人都能像牛顿一样被苹果砸到,然后顿悟了。这位仁 兄很牛,寂寞了没去把妹,而是把寂寞变成了一门生意。你能吗? 创业故事2:这份报纸只为你服务 英国有一个名叫丽贝卡的23岁女孩,她创办了英国首家 个性化报社——“你上报了”有限公司。在这张“私人报纸”上,刊登的不再是其他报纸上所登的那些肩负着社会道义的传统新闻,

而是纯粹属于个人的消息。客户们不仅能把名字等个人信息刊登 在报纸上,还能把个人的新闻故事、照片登在头版头条。除了有 圣诞节、生日庆祝等普通主题,更多的是年轻人喜欢的搞怪内容。 这种“比那些平民真人秀更能吸引年轻人,帮普通人轻 松实现明星梦想”的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青睐。目前,该公司每周能印刷出一万份客户们预订的报纸,月营业额达到了45000英镑。 【创业感悟】:这些年纸媒日渐没落,但这个英国女孩 的点子着实够巧,把公众的报纸变个人的报纸,并且一炮而红。 现在年轻人都喜欢标新立异,这种近于“反叛”的思路,实在对 口! 创业故事3:与其追随潮流,不如另辟蹊径 19世纪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黄金,出现了淘金热。有一位17岁的少年来到加州,也想加入淘金者的队伍,可看 到金子没那么好淘,淘金的人很野蛮,他很害怕。这时,他看到 淘金人在炎热的天气下干活口渴难熬,就挖了一条沟,将远处的 河水引来,经过三次过滤变成清水,然后卖给淘金人喝。金子不 一定能淘到,而且有一定危险,卖水却十分保险。他很快就赚到 了6000美元,回到家乡办起了罐头厂。 这人就是后来被称为美国食品大王的亚尔默。成功者往 往都是有独到见解的人,他们总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而能 不断产生创意,发现新的需求。不仅要看到市场需求什么,还要 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创业感悟】:一件事许多人在做,即使看起来利润非 常可观,也要慎重介入。创业也是如此,与其追随潮流,不如另 辟蹊径。

创业案例经典你创业的成功案例

经典你创业的成功案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很多人都不再为别人打工, 而是自己创业做老板。那么,有哪些经典你创业的成功案例值得 我们学习与借鉴呢?接下来为大家推荐的是经典你创业的成功案例,欢迎阅读。 经典你创业的成功案例1、200元起家2年赚300万 信不信,200元起家2年赚300万。中大一名大三在校学生却运用他的聪明才智和高EQ,两年就赚到这笔钱。创业如何选 项目?他叫潘文伟,2007年刚来广州时口袋里只有200元,而现在他已经是有楼有车的大老板。因生意繁忙,潘文伟曾一度想退学,不过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 初来乍到做家教卖T恤赚外快,当年只有22岁的潘文伟 出生在贵州一个小县城的工人家庭,原来一家五口全靠在供电局 当技术工的父亲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维持生计。2007 年,潘文 伟考入中大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创业如何选项目?来到广州后, 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潘文伟不但申请了学校的勤工助学,还四 处找机会赚钱。 当他揣着荷包里勤工助学赚下、仅有的200元去市中心 准备闯世界时,百货大楼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滨江东“天价”的楼 盘让他顿时蒙了,“我到底要奋斗多少年才能在这个城市容身?” 于是在很多同学还在尽情享受大一优哉游哉的校园生活时,潘文伟 开始赚外快,做家教、推销信用卡、卖T恤…… 小试牛刀从院服开始,他就意识到了里面有钱可赚, 2007年底,学校公开招投标一些院系的院服订做项目,潘文伟看

到了商机。潘文伟首先“摸查敌情”。他从学生会的“哥儿们” 那里弄到了参与招投标公司的名单,并扮成顾客挨个儿打电话到 那些公司问出不同质量服装的底价。然后,他直接在网上查出一 些生产商的地址,主动上门与厂家谈生意。 学校的院服投标价和货源确定后,潘文伟私底下向学院 有理有据地分析自己代理的服装在价格和质量上的优势以博取印 象分。投标当日,他更一人以5间公司的名义巧妙地参与投标。 最后,他这个“初哥”竟然赢了做了几十年生意的行家,投下学 校的院服项目。虽然第一个院服生意只赚了2万元,但这却让他 在创业路上找到了感觉。 潘文伟灵活的头脑能够见机行事,去年初,潘文伟无意 间认识了一名做安全监控设备的商人朋友,而他此时又得知中学“死党”家中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正好在招标安检设备,于是潘文 伟充当了双方谈判的桥梁促成了这一单生意,竞标成功后,他一 下就赚了50万元。 赚到这笔钱后,他第一时间给父母汇去了10万元,吓得 母亲惊恐地在电话中问了10多次“钱从哪里来的”。几年间潘文 伟陆续做了外墙砖生意、与朋友合伙开酒吧,并开始投资股票并 利用“第一桶金”继续生财。今年3月,潘文伟还投资了50万元 在大学城开了间网络公司。 经典你创业的成功案例2、6角钱一斤赚上千万 有位农民孙某,有一年到北京找工,一次,他与几个老 乡上街,途经一个市场,口渴难奈,想买一些水果吃,可那些水 果高昂的价格,令他们这些民工望而止步了。忽然,他看到一堆枣,那是他家乡的大枣。他知道那枣在家乡挺便宜,只有6角钱 一斤,于是他决定买一斤解解渴,一问价格,结果令他大吃一惊:

大学生创业的故事案例3篇

大学生创业的故事案例3篇 大二创业,大三退学,创业12年开垮5家公司,一个草根创业 者 我是袁瀚,一个草根创业者。如果你用百度搜索“草根创业者”,你会找到相关结果约938,000个,除了上面几条付费推广以外,后 面第一条说的就是我的故事。所以你现在可以相信,本文标题中的“草根创业者”绝对来得正儿八经,我也绝对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冒 充草根的创业者。 最重要的是,4个合伙人与我做天使口碑的目的竟是出奇的一致,我们并非以赚钱为第一目的,而是想要做一件真正能够帮助到创业 者的事情。就这样,我们组建了团队、成立了公司、玩起了社群、 做起了公众号、开发了网站。 现在距离天使口碑成立的日子,只有五个月的时间。到今天,我们的社群已经有了1万个成员,每日的公众号文章平均阅读量超过5000,网站还未上线已经有500个天使会员、8个众筹股东。回到 做天使口碑的初心,天使口碑是创投界的大众点评。而我们是否能 够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让创业者帮助创业者,打造众创平台? 从天使口碑成立到今天,我们一直在尝试将一帮创业者聚集在一起,打造一个众创平台。请你相信,我们绝对是第一个希望把天使 口碑所有的服务永久免费的人。但因为项目的特殊性(可能触碰到大 多数投资人的利益),我们同时已经做好拿不到风投的准备,只能靠 着初心,靠着这一帮创业者的互相帮助,靠着大家,我们准备活下 来! 90后大学生创业凭啥估值过亿?受创业基因熏陶的潮汕仔 不过,尽管大家都很努力,依然没有挽救回这家小工厂,在王锐旭读大学时,工厂破产,他的生活也陷入了窘境。“那时出来打工

意味着生存,我得赚自己的生活费。”他做了很多兼职,派传单、 做保安,摆地摊,做促销,都是希望能挣到钱。“我觉得我已经是 成年人了,不能再向家里要钱了”。 让大学生找兼职不再难 现在兼职猫的估值已过亿,不过,这距离王锐旭小打小闹的创业折腾也已经快四年了。 2011年,那是他在大学校园创业的初创年,从小熏陶出的创业 基因这时发挥作用了。“虽然创业没想好一定往哪个方向,但会把 自己的一个个创业目标分解出来:未来一年和三年都需要达到什么 样的目标,什么时候储备资金和人才,赚来的钱是留下来进行资金 积累还是分红奖励。”当时,这个学生小团队已开始进行公司化的 运作,一方面陆陆续续接各种业务维持团队的运营,另一方面在寻 找长远创业目标。 盈利模式:兼职交易平台 在盈利模式上,兼职猫连接的是大学生和有用工需求的企业,一端对学生群体是免费的,另一端是商家提供的付费服务。他分析说,现在一个月的人工成本在广州至少4000-5000元,但用兼职猫,这 个工资可以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另外,包括社保五险一金之内的 其他附带成本,也无需企业负担。受此吸引,兼职猫注册的企业用 户已达15万,除了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公司,还有大型连锁公司、会展、广告公司等等。 如果仅仅只提供这些服务,那么兼职猫就是一个信息中介平台,现在,他们又走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我的定义是兼职招聘的交易 平台,除了商家来这里招聘,商家也可以把招聘需求托管给兼职猫。我们提供更深层次的专业服务,除了招聘需求,还有人员处理把控、工资发放以及报税环节”。

名人创业故事案例

名人创业故事案例 【篇一:名人创业故事案例】 作者:创业故事网 | 分类: | 阅读:733 views | 标签:, , 【篇二:名人创业故事案例】 成功名人创业故事案例篇1:扎克伯格众所周知,facebook是全 球最大的社交网站。马克扎克伯格作为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的 创办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马克扎克伯格是如何走上的呢?他又是如何把facebook创办成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 了解一下马克扎克伯格的创业故事吧! 2012年,2月1日facebook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出 首次公开发行(ipo)申请;2012年5月18日,全球最大社交网站facebook将正式上市。facebook将其ipo的售股规模上调至大约4.21亿股。按照每股38美元计算,facebook将超过谷歌,成为硅 谷有史以来规模最大ipo。持有公司28.4%股份的创始人扎克伯格, 身家将达到近300亿美元,马克扎克伯格成为新一代的创始人之一。如今的facebook已经成长为拥有超过10多亿注册用户的社交网络。成功源于自信 2003年的秋天,19岁的扎克伯格像好友亚当德安杰罗吐露了打算 创建社交网站的想法,扎克伯格告诉德安杰罗,有一些哈佛高年级 的同学希望他建立一个交友网站或者类似facebook一样的网站,扎克伯格希望能获得德安杰罗的帮助。德安杰罗后来成为了 facebook的第一任首席技术长。 事实上,尽管此时扎克伯格有意创建一个网站,但对于网站未来的 把握以及内容,他都不是很确定,而德安杰罗则提出了建设性的建 成类似于 friendster(friendster创立早于facebook,曾风靡一时, 后被迫转型)一样的网络社区,并被扎克伯格采纳。 扎克伯格称,自己讨厌为他人做绿叶,正如自己不愿在别人手下干 活一样,等到最后一刻,大家都推出自己的网站,就说,你的不如 我的,如果你想加入我们就来吧否则就等以后我再帮你。 显然,扎克伯格对自己很有信心。 2004年2月,扎克伯格和他的三个同学,达斯汀莫斯科威茨、克 里斯休斯以及爱德华多萨维林(saverin)创

【创业故事1000例(7)】穷人的智慧

穷人的智慧 1、王青来:从摆地摊到千万富翁 18年前,一个年轻人背着简单的行囊,闯入了一个陌生的城市;面对莫测的未来,一无所有的他胼手胝足,砥砺奋斗。 18年后,他资产上千万,拥有一家自己的公司,完成了一个小摊贩到企业家的过渡。他,就是义乌台州商会常务副会长王青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今年47岁的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热情真诚,话虽不多,却不乏精明。笨拙的握笔姿势,端正有力地在记者的笔记本上写下了他的名字。才读了两年小学的王青来,10多年来,用他的勤奋“调度”着精明,生意越做越大。 王青来是椒江洪家人,8岁的时候,父亲离开了人世,是母亲一手将他拉扯大的,因家境贫寒只读了不到两年小学的他便被迫辍学。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王青来很是感慨:“每天都在为生存挣扎着,吃了早饭,往往中饭还不知道有没有着落。”王青来告诉记者,10岁的时候,他就能上山砍柴、下河摸鱼了,他知道母亲一个人撑起这个家并不容易。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青来说,10多岁的时候,他已经在外面打零工补贴家用。虽小学没有毕业,但他这人还是挺聪明的。坏了的收音机、坏了的电视机在他手里很快分解后,被重新拼凑回去,又“复活”了。在他23岁的时候,村里把唯一一辆拖拉机交给了他管理。“当过厂长,办过家庭作坊,努力尝试着使自己能赚到更多的钱。”王青来告诉记者,自从结婚后欠下了6000元的外债,光每年的“三分利息”就够他一年的收入,他开始不安分起来。“树挪死,人挪活,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一定要闯出去。”王青来下定了决心。 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卷着铺盖,扛着一大袋自家加工的纽扣,1989年,王青来到了义乌开始他的“闯市场”生涯。“以前只是把加工好的纽扣卖到义乌来,现在我自己就在义乌卖。”王青来告诉记者,白天他摆地摊卖纽扣,晚上就和老婆挤在又阴又潮的出租房里。那时候,起五更、爬半夜,不知什么是苦、什么是累,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赚钱”。 人辛苦,钱赚到了,一趟下来竟有四五百元的利润。那时候,正赶上义乌市场升级,作为一个外地商贩,当地政府还是挺照顾他们的,花了很少的本钱,在义乌的篁园市场,王青来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摊位。 生意火了,口袋也鼓起来了,在义乌的两年,他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第一个5万元。“夜里攥着5万元的存折,我翻来覆去一晚上没有睡着,这5万元,我要把它变成50万、500万……” 涉足文化产业,做事先做人 王青来挣到钱了,他说自己永远感谢那位给他带来财富的台湾商人。“滴水之恩,当以

(励志故事)10个经典创业励志小故事

10个经典创业励志小故事 励志故事 励志故事之一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不。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创业领悟: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认为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公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领导人。 励志故事之二 一只火鸡和一头牛闲聊,火鸡说:我希望能飞到树顶,可我没有勇气。牛说:为什么不吃一点我的牛粪呢,他们很有营养。火鸡吃了一点牛粪,发现它确实给了它足够的力量飞到第一根树枝,第二天,火鸡又吃了更多的牛粪,飞到第二根树枝,两个星期后,火鸡骄傲的飞到了树顶,但不久,一个农夫看到了它,迅速的把它从树上射了下来。

创业领悟:牛屎运让你达到顶峰,但不能让你留在那里。 励志故事之三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 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创业领悟: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励志故事之四

大学生创业故事范文

大学生创业故事范文 “选择自己最想做的,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激情和动力” “选择自己最想做的,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激情和动力。虽然创业路上坎坷不断,但我珍惜并享受这个过程,每一次挫败我都视作一种财富的积累。”谈及创业过程的甘苦,王栋面带微笑目光淡定地说。 王栋,暨南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一位敢梦想敢行动的80后创业者。大学期间,他经历过多次创业失败,但从没使他动摇过梦想或停止前进的脚步。相反,在挫败中,他练就了一股越挫越勇的强大韧劲。挫败于他而言,成了一种助推他在创业路上快速成长的高品质营养品。 王栋是个天生的梦想家。他从小就酷爱计算机,高中时更以考进重点大学计算机系为奋斗目标。事实上,那时的他理科成绩并不理想,但为了能读自己最喜爱的专业,他还是硬着头皮进了物理班,通过努力最终如愿就读计算机专业。 刚上大学不久,王栋又重新设定了更具体的目标:通过创业实现计算机梦。 当很多新生还处于懵懂的迷茫阶段时,王栋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研究计算机上,成功发明了一套反病毒软件,并由此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他在网上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多方筹措资金成立公司,尝试着把技术转化为产品。但由于缺乏一个整体的运营方案,他们推出的产品始终得不到用户的认同,项目历经一年无奈流产。 但是,第一次碰壁并没有打消王栋创业的念头,反而让他得到启发。他说:“这次经历让我清醒地认识到:技术并不代表需求,用户看到的永远只是产品而不是技术;技术再好,得不到市场的认可也

是枉然;市场永远是客观和无情的。同时,也让我意识到自己缺乏运 营和市场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之后,为了提高自身的执行力,王栋毅然转入企业管理专业,加入学校的创业基地。他说,“转入商科类,并不意味着我否定或放 弃计算机梦,我只是选择了眼下我认为最需要学习的知识板块。而 走创业道路也是为了以后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些转变都是为实现 同一个梦想而做准备。”大学生创业故事 进入创业实验室后,王栋很快就被那里到处洋溢着的激情给深深感染了,他一下子就爱上了这片梦想之地。在那里,王栋先后接受 了一系列的创业相关知识培训,做了服务类、技术类等不同的创业 项目。三年间,他迅速成长为实验室中具有突破性思维和敏捷行动 力的佼佼者。 谈及实验室,王栋显得有些激动,他说,“进入实验室,是我大学以来除了专业学习之外最大的收获。其中,教授教我们‘要从人 们的不满中发现机会,发现需求’的思维模式,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自主研发的移动空调技术灵感就是从人们对空调不能随身携带的 抱怨中突发奇想而来的,这个技术后来还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 的专利受理书。” “是兴趣促使我通过自学来研究这个项目。完全陌生的领域,完全靠计算机模拟成型、运作,这些都是不小的挑战。”说起这段经历,王栋感慨道,“键盘的速度赶不上思维的速度是一种不幸,而 因思维麻木按不下键时更是一种痛苦。那段时间,我每天研发超过 十八个小时,经常徘徊在这两者之中。但是,因为热爱,我撑过来了。” 然而,在王栋的大学创业生涯中,并非每段经历都能完美谢幕。他坦言,大学期间,他参与过的创业项目大大小小近10次,但其中70%都以失败告终,而让他感触最深的经历是曾经无奈转让360现场 中国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