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影像在水体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影像在水体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影像在水体监测中的应用

MODIS遥感影像在水体监测中的应用

重庆师范大学2011级地理信息系统颜萍20110514795

摘要:水体与植被、城市、土壤等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是利用遥感手段提取水体信息的基木原理。在水体光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MODIS数据特征以及各种水体信息的提取方法,比较了这些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并详细描述了各种水体指数的应用效果。水体指数法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水体识别方法。综合利用各种水体指数和波段特征来提取水体信息,可有效排除其他地物的干扰,显著提高了水体监测的精度,从而为大范围的水资源与水环境动态监测迅速提供可靠的数据。

关键字:MODIS;检测方法;水体指数;光谱特征;

1引言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高精度的卫星图像数据产品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卫星图像提取陆地表而的各种水体信息,成为开展水资源调查、洪涝灾害评估、生态环境监测等方而研究的重要依据。在国内外已经开展的研究中,肖乾广[1]、盛永伟等[2]利用美国NOAA卫星上A VHRR传感器数据的波段1(可见光波段)和波段2(近红外波段)进行差值和比值运算较好地识别了水体。Barton[3]等利用A V HRR波段4的亮度温度识别水体并对洪水进行昼夜监测。陆家驹[4]选用Landsat TM5数据作为水体提取的最佳波段。AVHRR数据时间分辨率较高,便于开展对比观测,但空间分辨率为1.1km,影响了水体识别精度。TM数据空间分辨率30m,识别精度较高,但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2用遥感影像监测水体的主要方法

2.1 单波段或多波段阈值法

单波段或多波段阈值法主要是根据遥感图像中不同地物之间的灰度值的差异,选择一个或多个能够较好地反映水体和其他地物边界的波段并确定阈值,从而将水体提取出来。MODIS数据的第1波段是红光波段(0.62~0. 67μm ),第2波段是近红外波段((0.841~0.876μm)。阈值法主要是基于水体在以上2个波段中反射特性的差异建立的。在第1波段图像上水体的灰度值与周围陆地的灰度

值相近,水陆边界不明显。而在第2波段图像上,陆地明显高于水体的灰度值,水陆边界十分明显[5]。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分别对第1和第2两个波段设置阈值来提取MODIS图像中的水体信息。利用单波段或多波段阈值法处理山区图像时,由于山体阴坡而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能量较低,在图像上色调较暗,这样提取后的水体很容易与山体的阴影相混淆,影响提取效果。另外利用阈值法提取水体时容易产生较多的噪声,因此提取精度相对较低[6]。

2.2 NDVI法

由于植被和土壤在红光波段(0.6~0.7μm)的反射率较近红外波段(0. 7~1.1μm)的反射率低,而水体在红光的反射率较近红外的反射率高。因此可利用MODIS数据第1波段(即红光波段0.62~0.67μm)和第2波段(即近红外波段0. 841~0.876μm)的地表反射率组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来对MODIS图像进行水体提取,其计算公式为:

I NDVI=(Rch2-R ch1)/(R ch2+Rch1)

公式2.2.1中的R ch1为MODIS数据第1波段的地表反射率,R ch2为MODIS 数据第2波段的地表反射率。在生成的NDVI图像中,水体的I N

值为负值,而植

DVI

值则较高,一般为正值,这样很容易将水体和植被、土壤区分出来,被、土壤的I ND

VI

物理意义非常明显。

传统的NDVI方法在只有植被和水体两类地物的情况下,提取精度较好,如果水体中含有其他物质或有其他类型的地物存在,提取精度则会大大减小。当进行洪涝监测时,由于水体中泥沙含量增高和土壤中水分含量增大,土壤和水体的反射率差异会明显减弱,并且在MODIS数据的第1和第2两个波段下降的幅度相近,这就很难单纯使用MODIS第1和第2波段的数据去区别水体与土壤、植被等其他地物。丁莉东[7]首先将MODIS的第1和第2两个波段建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提取水体,将提取出来的水体再和MODIS的第1和第2波段进行假彩色合成,制作出湖泊水体的遥感影像图,通过这种方法对洪水水体进行识别。为了排除其他类型

地物的影响,王净口[8]等提出了一种掩膜和NDVI相结合的方法。即先利用掩膜剔除陆地(含居民区)信息的影响,再计算INDVI值,以区分植被和水体达到提取水体的目的。改进的方法要优于传统的NDVI方法,尤其是在水陆交界地区的提取效果较好。

2.3 谱间关系法

谱间关系法是根据水体与植被、城市和土壤等背景地物的波谱曲线之间的差异和变化规律,用逻辑判别式将不同波段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进而提取水体。周成虎[9]等针对TM数据,较早地建立了用于识别水体的谱间关系模型:

+Rtm3>R tm4+R tm5

tm2

公式2.3.1中,R tm2、R tm3、R tm4和Rtm5分别为TM数据第2,3,4和5波段的反射率。即第2,3波段反射率之和大于第4,5波段反射率之和者判识为水体。由于MODIS第1波段、2波段、4波段(0.545~0.565μm)和6波段(1. 628~1. 652μm)分别处于TM的第3,4,2和5波段的波长范围内,并且MODIS的波段宽度较窄,能够区分较复杂的地物。根据这一特点,丁莉东[6]建立如下的水体光谱特征模型:

Rch1+R ch4>R ch2+Rch6

公式2.3.2中,R ch1、R ch4、R ch2和R ch6分别为MODIS数据第1,2,4和6波段的反射率,即第1,4波段反射率之和大于第2,6波段反射率之和者判识为水体。

2.4水体指数法

水体指数法主要是根据水体的光谱特征,选取与水体识别关系密切的多个波段,利用水体与遥感光谱值之间的映射关系来构建水体指数,从而实现水体信息的提取。由于水体在绿波段(即MODIS数据第4波段0.545~0.565μm)高于近红外波段(即MODIS数据第2波段0.841~0.876μm)反射率,并且在两个波段间存在较大差异。Mcfeeters[10]构建了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DWI (Normali zedDifferenceWater Index),计算公式为:

INDWI=(Rch4-R ch2)/( R ch4+Rch2)

Rch4分别为MODIS数据第2,4波段的反射率。经过公式处公式2.4.1中,R ch

2和

理后的图像中,水体的I NDWI为正值。该方法虽然有效地突出了水体信息,但仍然混杂着裸土或城镇等许多非水体信息。这主要是因为土壤或城镇在绿光和近红外波段的波谱特征与水体几乎一致,在处理后的图像中也呈正值,容易和水体相混淆。徐涵秋[11]将Mcfeeters的NDWI指数做了修改,用中红外波段(MIR)替换了原来NDWI中的近红外波段。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Modified NDWI)公式如下:

I MNDWI=(R ch4-R MIR)/( Rch4+RMIR)

MNDWI模型使水体识别精度有所改善。在原来的NDWI图像中,水体和城镇均属于相对高值区,城市信息很容易与水体信息混淆,经过处理后,城市的值减小,水体的值增大,使得水体与城市的反差增强,但依然有部分城市信息混淆在水体信息中。莫伟华[12]等通过分析水体在MODIS各波段中的光谱和影像特征,以及各类水体指数的物理特征,提出了综合归一化植被指数和MODIS中红外波段(即M()DIS第7波段)信息的混合水体指数CIWI(Combined Index of ND VI and NIR forWaterBody Identification)。其计算公式为:

ICIWI=I NDVI+N+C

公式2.4.3中,N是用图像中某点在MODIS第7波段的反射率与图像中第7波段反射率的均值的比值构成的无量纲数,C是一个常数,是为了便于比较分析,而对计算结果进行的放大和平移。由于NDVI对植被表现最为敏感,易于分离水体与植被信息,近红外通道CH7的城镇光谱值最高,水体的光谱值最低,城镇和水体光谱值差异最大,易于区分水体与城镇。先求出N与I NDVI之和,并利用C平移结果,这样使水体仍保持在低值区,城镇处于高值区,植被介于两者之间,从而增强3者之间的差异。通过与NDWI和MNDWI两种水体指数进行比较,CIWI的区分度最高,水体与植被、城镇等其他地物的差异明显增大,减少了背景噪声的影响,提高了精度,其效果明显优于NDWI和MNDWI。

3 结论和讨论

在以上各种水体监测方法中,单波段或多波段阈值法较为简单易行,但提取后的水体中存在较多的混淆信息,难以确认是否为真实水体,因此识别精度较低。植被指数法(NDVI)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水体判识方法,其物理意义明确,并可以消除部分辐射误差,识别精度有了一定提高,但由于植被指数NDVI在植被的生长周期内会有一定变化,例如当地而植被越来越茂密时,NDVI指数会出现饱和现象,尤其对高植被区的灵敏度较低,无法实现同步增长[13~14],并且这种方法难以识别水陆交界处的水体。除了常用的阈值法和植被指数法以外,谱间关系法的效果较植被指数法有所改进,但容易将图像中的云判识为水体,精度难以进一步提高。水体指数法通过分析MODIS数据的水体在多个波段中的反射特征和变化情况,构建了多种水体指数来提取图像中水体像元,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水体与其他地物的差异,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水体识别方法[15~16]。由于各种水体指数均有不同的适用范围,综合利用各种植被指数,可以将水体与各种地物区分开,有效地提高水体识别精度。

参考文献:

[1]肖乾广,陈维英,王哉.气象卫星影像用于松花江洪水监测[J].遥感信息,1987,(4):26~27.[2]盛永伟,肖乾广.应用气象卫星识别薄云覆盖卜的水体[J].环境遥感,1994,9(4):247~255..

[3]BartonIJ,Bathols JM.Monitoringhoods with A VHRR[J].Remote Sensing oI Environment,1989,30(1):89~94..

[4]陆家驹,李士鸿.TM资料水体识别技术的改进[J].环境遥感,1992,7(1):17~21.

[5]张文建,潘锡元,刘诚等.卫星遥感监测大气与环境科学原理和技术—2002年度卫星遥感监测与分析[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6]马丹.基于MODIS数据的水体提取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08,(1):26~28.

[7]刘李辉,李长安,张利华等.基于MODIS影像的鄱阳湖湖面积与水位关系研究[J].第四纪研

究,2008,28(2):332~337.

[8]丁莉东,吴吴,王长健等.MODIS图像湖泊水体信息的快速识别与制图[J].海洋测绘.2006,26(6):31~34.

[9]周成虎,骆剑承.遥感影像地学理解与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利.2003.

[10] McFeeters SK. Theuse of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index(NDWI)inthedelineationof openwater features[J].Inerna-tional Journal ofRemote Sensing,1996,19(4):217~224.

[11]徐涵秋.利用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提取水体信息[J].遥感学报,2005,9(5):589~595.

[12]莫伟华,孙涵,钟仕全等.MODIS水体指数模型(CIWI)研究及其应用[J].遥感信息,2007,5:16~21.

[13] 李红军,郑力,累玉平等.基于EOS/MODIS数据的NDVI基于E()S/M()D工S数据的NDV工与EVI比较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7,26(1):26~32.

[14]李香颜,陈怀亮,李有.洪水灭害卫星遥感监测与评估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气象,2002,30(1):102~108.

[15]廖程浩,刘雪华.MODIS数据水体识别指数的识别效果比较分析[J].国土资源遥感,2008,4:22~26.

[16]王志辉,易善祯.不同指数模型法在水体遥感提取中的比较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 7(4):534~537.

水体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水体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有效防范突发性水体污染事故,加强处置能力,控制和减轻水体污染事件危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无锡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无锡市突发生产性水体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各钻井队在生产过程中因突发性事件导致水体污染的预警、处置及善后等工作。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类: (1)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事故:生产过程中因使用、贮存不当等导致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或非正常排放所引发的水体污染事故。

(2)易燃易爆物品泄漏污染事故:煤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氯气、氨气、苯、甲苯等气体和易挥发的有机溶剂的泄漏所引发的水体污染事故。 (3)油污染事故:原油、燃料油等各种油品在贮存、使用等过程中由于意外造成泄漏所引发的水体污染事故。 (4)其它生产活动引起的突发性事故而造成水体污染的。 2事故分级 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执行统一预警标准。按照事故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一般(Ⅲ级)、重大(Ⅱ级)、特大(Ⅰ级)三级预警,预警颜色分别为黄色、橙色和红色。 2.1Ⅰ级(特大事故) 发生事故,造成周边水体大面积污染,并有进一步扩大趋势。 2.2Ⅱ级(重大事故) 发生事故,造成周围地区水体污染,且有一定的扩大趋势,经自救或一般救援不能立即予以控制,在12个小时内可以控制或消除的。 2.3Ⅲ级(一般事故)

发生事故,有污染水源的趋势,但对周围群众生活和周边水系不构成直接威胁。事故危害在一定范围内和短时间内可控,经合理自救或组织救援能予以消除的。 3组织体系 3.1设立突发生产性水体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指挥部的主要职责: (1)研究部署应急处置工作,负责指挥和协调重、特大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决定启动重、特大事故的应急预案; (2)指挥重、特大事故的应急处置和事件责任认定; (3)负责组建事故调查组、专家咨询组等技术支持机构; (4)对各部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督查; (5)统一对外发布事故所造成水体污染的信息,负责有关部门报告情况; (6)负责危急情况下,联系上级部门、驻地部队的支援; (7)组织开展事故影响评估并提出有关生态环境恢复的意见等。 3.2指挥部办公室设在生产管理科,值班电话4685801。 办公室工作职责:

水体污染的遥感方法及在珠江广州河段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文章编号:1007 4619(2001)06 460 06水体污染的遥感方法及在珠江广州河段 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王云鹏,闵育顺,傅家谟,盛国英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 摘 要: 介绍了水体污染的遥感机理、方法,并探索在珠江广州河段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表明:随着 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增加,水体的可见 近红外光谱反射率逐渐降低。经比较发现,先对图像数据进行对数变 换、IHS 变换和KL 变换后再进行密度分割及图像分类,可以更好地区分和识别水体污染。采用这一方法,制 成了广州地区水体污染时空分布卫星影像图,并结合地面实际分析和调查资料,初步总结了珠江广州段水体 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污染变化趋势。通过对最新遥感数据的处理,结合区域或流域水污染的变化趋势和污 染源研究,利用GIS 技术建立区域或流域污染预警系统,为污染的宏观监测和研究以及水资源保护的决策提 供了新的信息。 关键词: 遥感;水体污染监测;污染源评价;GIS;时空分布 中图分类号: TP79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流域城市 附近河段的有机污染日益严重,这不仅影响了居民 的身体健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制约了珠江 三角洲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污染监测也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需要宏观性强、更为快速、准确和廉价的水 污染监测方法,传统采用定点定剖面采样分析的方 法,往往不能快速全面地反映污染状况,而且成本 高,速度慢。遥感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遥感器几何与 光谱分辨率的提高,使遥感技术为水体污染监测和 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水体、植被、土壤和岩石从一开始就是遥感探测 的主要目标,对于水质的研究一直是遥感的主要任 务,但由于受遥感器分辨性能的限制,利用遥感技术 定量研究水质和进行水污染监测一直没有取得突 破。近几年来,随着遥感器几何与光谱分辩率的提 高,使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水质研究和水污染的宏观 监测成为可能[1 5]。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水污染监测 的主要机理是被污染水体具有独特的有别于清洁水 体的光谱特征,这些光谱特征体现在其对特定波长 的光的吸收或反射,而且这些光谱特征能够为遥感器所捕获并在遥感图像中体现出来[6]。但是现今所广泛使用的遥感图像波段较宽,所反映的往往是综合信息,加之太阳光、大气等因素使这种差异往往在常规遥感图像中体现的不甚明显。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技术能够突出这些信息,而且通过特定时间的图像并结合地面监测的水质分析数据,建立比较准确的水质遥感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处理遥感数据,可以取得较为准确的结果,这就是利用遥感数据进行水污染定量监测的主要方法。由于遥感图像具有直观明了,宏观性强的特点,能清楚地反映出区域或整个流域污染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多时相的遥感数据可以对同一流域水体污染历史和污染趋势作出研究和预测,为水资源保护规划提供准确信息。1 水体污染的遥感监测机理遥感的主要目的在于识别地物,其识别地物的机理在于不同地物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地物之间光谱特征差异越大,越容易为遥感器所识别。对于 收稿日期:2000 08 16;修订日期:2000 12 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990101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980757),广东省自然科学博士启动基金(编号:974189)和广州市科季科技项目(编号:95 R6 1)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王云鹏(1968 ),男,副研究员,199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从事资源环境遥感与GIS 研究,发表论文30多篇。 第5卷第6期 遥 感 学 报Vol.5,No.62001年11月JOURNAL OF RE MOTE SENSI NG Nov.,2001

污染物来源及进入水体途径

水体污染物来源和进入水体的途径 一、无机无毒物 (一)酸、碱、无机盐类的污染物质 污染水体中的酸主要来自矿山排水及许多工业废水。矿山排水中的酸由硫化矿物的氧化作用而产生,产生的酸继续与其他成分反应生成各种盐,主要是硫酸盐。矿区排水携至河流中的酸实为酸性盐的水解产物。其他如金属加工酸洗车间、黏胶纤维和酸性造纸等工业部门都可排放酸性工业废水。雨水淋洗含二氧化硫的空气后,汇入地表水体也能形成酸污染。 水体中的碱主要来源于碱法造纸、化学纤维、制碱、制革及炼油等工业废水。 酸性废水与碱性废水相互中和产生各种盐类,它们与地表物质相互反应,也可能生成无机盐类,因此酸和碱的污染必然伴随着无机盐类的污染。 (二)氮、磷等植物营养物 天然水体中过量的植物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农田施肥、农业废弃物、城市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 污水中的氮可分为有机氮和无机氮两类。前者是含氮化合物,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和尿素等;后者则指氨氮、亚硝酸态氮、硝酸态氮等,它们中大部分直接来自污水,但也有一部分是有机氮经微生物分解转化作用而形成的。 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丰富的氮、磷,每人每天带到生活污水中有一定数量的氮,粪便是生活污水中氮的主要来源。由于使用含磷洗涤剂,所以在生活污水中也含有大量的磷。生活污水中氮、磷的含量,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且因地区和季节而不同。 随着磷灰石、硝石和鸟粪层的开采,固氮工业的发展,豆科植物种植面积的扩大,日益增多的植物营养物质参加到地表物质循环中来。 农业废弃物(植物秸秆、牲畜粪便等)也是水体中氮化合物的重要来源。据国外有关资料报道,一个机械化牛奶场,400头母牛每天可产生约14吨固体废物和4.5吨液体废物。此外市区的雨水径流,常挟带狗猫屎尿、落叶尘埃、草坪

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详细分类与介绍

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详细分类与介绍 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业和医院等排出的废水,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水体受到病原体的污染会传播疾病,如血吸虫病、霍乱、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历史上流行的瘟疫,有的就是水媒型传染病。如1848年和1854年英国两次霍乱流行,死亡万余人;1892年德国汉堡霍乱流行,死亡750余人,均是水污染引起的。 受病原体污染后的水体,微生物激增,其中许多是致病菌、病虫卵和病毒,它们往往与其他细菌和大肠杆菌共存,所以通常规定用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指数及菌值数为病原体污染的直接指标。病原体污染的特点是:(1)数量大;(2)分布广;(3)存活时间较长;(4)繁殖速度快;(5)易产生抗药性,很难绝灭;(6)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常见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能够去除水中99%以上病毒,如出水浊度大于0.5度时,仍会伴随病毒的穿透。病原体污染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体,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引起人体疾病。 ●耗氧污染物 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污水中,可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因而被称为耗氧污染物。这种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氨和硫醇等难闻气味,使水质进一步恶化。水体中有机物成分非常复杂,耗氧有机物浓度常用单位体积水中耗氧物质生化分解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表示,即以生化需氧量(BOD)表示。一般用20℃时,五天生化需氧量(BOD5)表示。 ●植物营养物 植物营养物主要指氮、磷等能刺激藻类及水草生长、干扰水质净化,使BOD5升高的物质。水体中营养物质过量所造成的"富营养化"对于湖泊及流动缓慢的水体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水源保护的严重问题。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沉积物不断增多,先变为沼泽,后变为陆地。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常需几千年甚至上万年。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 象,可以在短期内出现。 植物营养物质的来源广、数量大,有生活污水(有机质、洗涤剂)、农业(化肥、农家肥)、工业废水、垃圾等。每人每天带进污水中的氮约50g。生活污水中的磷主要来源于洗涤废水,而施入农田的化肥有50%~80%流入江河、湖海和地下水体中。天然水体中磷和氮(特别是磷)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浮游生物生长的控制因素。当大量氮、磷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水体后,促使某些生物(如藻类)急剧繁殖生长,生长周期变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

(医院) 水污染报告制度及应急预案

水污染报告制度及应急预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工作,根据《生活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之规定,结合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的要求,着力提高本单位处理应急事故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本单位饮水卫生安全,为本单位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创建和构筑平安和谐社会。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预防为主,坚持日常巡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从小处着眼,处理事故做到迅速、科学。 二、组织机构 成立以本单位一把手为领导的二次供水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 1.负责调度、协调应急处理事故 2.做好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理的各项工作 3.负责上报有关事故调查情况 三、具体措施(及预防措施) 1.发现停水后,负责人必须在第一时间弄清事故发生的原因以

及修复时间的长短,及时用通告和广播通知各用科室,采取临 时送水等措施。若断水时间超过2天以上,要争取消防部门的 援助,用消防车拉水供应用水。 2.发现水体投毒或水污染现象,导致三人以上出现呕吐、头昏、 腹泻、昏倒或死亡的,应立即采用应急预案。 3.首先停止事发科室供水,通报有关部门到场,并配合保护好现 场,通过了解中毒者的情况来开展各项调查,分析原因,移交 相关部门处理。 4.在处理事故的同时,做好应急用水保障工作,若需断水两天以 上的,要争取消防部门的援助,用消防车拉水供应。 5.对事发水池、管网等进行反复冲洗,等到取水送检合格后,方 能供水。 6.传染病高发季度或传染病暴发时期,应加强检查工作,确保饮 水用水卫生的安全。 7.如遇洪水、山洪暴发,污染了水池、管网等,必须立即停水, 进行清理污泥、污沙,并反复冲洗游泳池、管网。同时,购买 大量纯净水、矿泉水供应各科室,等管网恢复使用后,取水样 送检合格后,方能供水。 四、应急处理程序 1.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停止运行二次供水设施,核实情况后,经应急 小组领导同意,第一时间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2.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救护、治疗病人。

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学校水污染突发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生活秩序,制定本预案。 预案本着预防为本,及时控制。坚持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立足于防范,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 加强保障,重在建设。从法规上、制度上、组织上、物质上全面加强保障措施。在经费保障、力量部署等方面加强硬件与软件建设,增强工作实力,提高工作效率。 一、1、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向征 副组长:谭元培冉振清 组员:蒲昌芹成良超杜余超何宏伟周静蒲峰陈献春骆静以及各班 班主 2、主要职责:建立校长负总责与分管校长具体抓的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 到部门、落实到人;明确信息报告人;具体实施对水污染事件的紧急应 对与处置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对事件的原因进行调查;及时向上级报告 事件的进展与处置情况。 1)综合协调组;由 组长程希印负责全面工作,由刘玉明组织,监督管理协调部门之间的工 作,安排检查现场、调查事件起因,负责安排善后工作。 2)应急处理组:由副组长林洪信负责,由罗福军、冯守成组织,应指 挥调集有关人员立即到达规定岗位,调集储备物资、交通工具等相关设 施、设备。以及维护治安,保证正常秩序。 3)后勤保障组:由副组长鲍国庆负责,由王晓东、冯世强、王化均组 织,解决善后问题,保证资金和物品及食品供应, 4)疫情监测报告组:由副组长鲍国庆、林洪信负责,由罗福军、雷凤 刚刘京军组织,牛国玲负责报告,班主任认真做好晨检日汇报。 5)健康教育组:由副组长鲍国庆负责,由罗福军、雷凤刚组织,迅速 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 人心,维护学校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二、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及报告原则和内容 1、责任报告单位:朝阳市财经学校 2、报告人:牛国玲

基于遥感监测的水质污染监测可视化系统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b3275205.html, 基于遥感监测的水质污染监测可视化系统研究 作者:刘磊龚瑞昆 来源:《科技风》2018年第22期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检测检验能力随之提升,其中水质污染监测对精度、广度、深度均有一定要求,需与之相关的监测技术不断革新,为水质污染监测事业良性发展夯实技术基石,本文通过对基于遥感监测的水质污染监测可视化系统进行分析,以期为提升我国水污染监测综合成效提供依据。 关键词:遥感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可视化系统 水作为生命之源,是全球生态环境保护重要资源之一,然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与生产过程中不仅存在浪费水资源消极现象还污染水源,影响水资源综合利用成效,同时污染水源还会侵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降低自然环境自净能力,无法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为此水质污染监测部门需秉持与时俱进精神,不断优化水资源监测技术,提高水质监测能效,基于此研究遥感监测背景下的水质污染可视化系统创设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遥感监测技术内涵 遥感监测技术以先进仪器为依托,以监测目标为出发点,以监测参数为基础,对待检测对象展开系统观测,同时获取监测结果,为人们更好把控监测对象提供依据。遥感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无需接触监测目标,便可实现监测目的,且对监测所得数据可进行判段、整合、分析、识别,具有系统性较强、自动化程度高、监测便捷、监测结果精准等应用优势,较为符合水质污染检测客观需求,同时可缩减采样环节,提高水质污染检测效率。以摄像机等拍摄电子元件为依托的遥感装置,可依据污染监测需求,将相关装置安置在卫星、飞机、无人机等装配上,对标的物进行监测,监测对象包括水体、植被、大气、土质等,可在接收标的物电磁波反射特征过程中,用感光记录技术将所获得的反射特征转化为色调、颜色各异的照片,技术人员通过分析照片可明晰检测对象污染实况,以此为由制定污染治理决策,为提升污染治理成效奠定基础。[1] 二、研究水质污染监测可视化系统的意义 基于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加之互联网体系日益健全,“互联网+”技术成为助力社会建设及行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形式,为推动水污染监测技术良性发展,在遥感监测技术践行过程中,融入“互联网+”技术势在必行,其中“互联网+”可视化系统,将成为助力遥感监测技术良性

废水中21种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废水中21种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废水中各种污染物众多,来源也比较广泛,本文将为大家介绍21种常见污染物的来源以及处理方法。 1. 耗氧有机物(易生化)的来源有哪些?处理方法有哪些? 污水中耗氧有机物(易生化)主要有腐植酸、蛋白质、酯类、糖类、氨基酸等有机化合物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废水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为简单的CO2等无机物这些有机物在天然水体中分解时需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因而称为耗氧有机物。含有这些物质的污水一旦进入水体会引起溶解氧含量降低进而导致水体变黑变臭。生活污水和食品、造纸、石油化工、化纤、制药、印染等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都含有大量的耗氧有机物。据统计我国造纸业排放的耗氧有机物约占工业废水排放的耗氧有机物总量的1/4城市污水的有机物浓度不高但因水量较大城市污水排放的耗氧有机物总量也很大。污水二级生物处理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将这些物质的绝大部分从污水中去除掉。耗氧有机物成分复杂分别测定其中各种胶有机物的浓度相当困难实际工作中常用CODCr、BOD5、TOC、TOD等指标来表示。一般来说上述指标值越高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越多水质越差。自然水体中BOD5低于3mg/L时水质良好达到7.5 mg/L时水质已较差超过10mg/L时表明水质已经很差其中的溶解氧已接近于零。易降解有机物利用生化法就可以去除,有推流式活性污泥法(例如曝气池),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例如SBR、CASS工艺)、生物膜或者MBR等。 2. 难生物降解有机物有哪些?处理方法有哪些? 难生物降解有机物指的是不能被未驯化的活性污泥所降解、而经过一定时间驯化后能在某种程度上降解的有机化合物。废水中的一些有毒大分子有机物如有机氯化物、有机磷农药、有机重金属化合物、芳香族为代表的多环及其他长链有机化合物都属于难以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还有一些有机化合物根本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可称为惰性有机物。 因此对含有这类有机物的废水应采取培养特种微生物等形式对其进行单独处理或对其采用厌氧等特殊工艺处理使其部分CODCr转化为BOD5、提高可生化性然后再混合其他污水一起进行二级生物处理。 3. 废水中有机氮和氨氮的来源有哪些?处理方法有哪些?

水污染应急预案

天宁区疾控中心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第一部分总则 一、目的 为了有效地预防、及时控制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江苏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常州市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疫区处理规范 (试行)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江苏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常州市行政区域内饮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三、工作原则 健全机制,分级负责,互相协作,科学管理、依法监督。 第二部分组织机构 一、组织机构 总指挥:中心主任 副总指挥:主管副主任 下设应急办,成立现场事故调查组、事故救治组、现场检测组 二、组织分工与职责 (一)组成: (1)应急办 (2)事故调查组:

组长:食品与环境卫生科科长 成员:食品与环境卫生科全体成员 中心根据需要派出传染病控制科有关人员 (3)事故救治指导组成员: 中心根据需要派出相应人员。 (4)事故现场检测组成员: 组长:理化、微生物检验科科长 成员:理化检验科、微生物检验科成员;县(市)疾控中心检测科成员 (二)职责 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按照职责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求,依据卫生标准,开展饮用水、自备水源和新启用的地下水井水质监测工作,及时通报信息,建议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控制水质污染。 1、事故现场调查组 ①接到上级命令,应立即在最短的时间内携带采水样器材、容器(无菌瓶、塑料桶)、余氯比色计、快速检测箱、微生物检测采样设施等到达事故现场,进行现场调查。 ②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对现场的一般情况、给排水设施及生产用水情况、群众用水反映进行调查。 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④调查结果汇总材料报指挥部。 2、事故救治指导组: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水是判断一个星球存在生命的可能性的重要依据,由此观之,水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世界的发展,水资源越来越缺乏,这是因为水体污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了,而我们只有知道水污染的来源,才能治理它,那么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生活污水 人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是来源于生活的一种水污染。其组成主要是粪便和洗涤污水。城市每人每日排出的生活污水量为150—400L,其量与生活水平有密切关系。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无机盐类的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碳酸氢盐和钠、钾、钙、镁等。总的特点是含氮、含硫和含磷高,在厌氧细菌作用下,容易产生恶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的排放现象越来越严重,不过我认为这个利用好了可以对农业作出很大贡献。现在农村里的沼气池就是对生活污水的利用。 二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包括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水。在工业生产中,热交换、产品输送、产品清洗、选矿、除渣、生产反应等过程均会产生大量废水。产生工业废水的主要企业有初级金属加工、食品加工、纺织、造纸、开矿、治炼、化学工业等。据调查,我国已有38个国营企业和100多万个乡镇企业,后者设备差,废水排出量也大。其中有很多民营企业根本达不到国家废水排放标准,这样下去,眼前的利益是得到了,而我们的子孙后代却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治理前人留下的环境污染。 三农业污水 农业污水是指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农产品加工等过程中排出的、影响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污水或液态物质。其来源主要有农田径流、农产品加工污水、饲养场污水。(饲养场污水可作为厩肥,但是工业发达的国家往往弃置不用,造成环境问题。作为厩肥使用,大都采用面施的方法)近年来,化肥、农药等的降解反应,产生的硫化氢、吲哚和粪臭素,使水变得恶臭。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其中无机盐有氰化物、硫酸盐、磷酸盐、铵盐、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有机物质如纤维素、淀粉、糖类、脂肪、蛋白质和尿素等,另外还有各种洗涤剂和微量金属。农业污水数量大、影响面广。污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进入河流、湖泊、内海等水域,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农药、病原体和其他有毒物质能污染饮用水源,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也就是说,我们撒的过多的农药,最后会进入我们人体中,所以说,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人类本身。 当然,水污染的来源不止这三个,我的水平有限,现在水污染治理的形势刻不容缓,既然明确了方向,就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啊!

生活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生活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生饮用水卫生,保障学生的饮水安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力遏制和杜绝生活饮用水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同时为了积极、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生活饮用水水污染事故,及时控制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危害,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调查、现场处理及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活饮用水污染对人体危害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秩序,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等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在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下,特制定我校师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1、目的 在发生生活饮用水水污染事故时,能及时控制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危害,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调查、现场处理及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活饮用水污染对人体危害和经济损失,维护稳定。 2、成立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实施应急处理,成立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刘启荣 副组长:樊文飞郭伟 成员:张宏玉张精山白占龙 主要职责:负责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时,及时启动应急处理预案,对事故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部署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协调各处室与各级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积极配合各个相关部门对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开展的各项调查、处理、救援等工作。 必要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成立调查协助组、人员救治协助组、后勤保障组等,并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职责。 3、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 (1)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紧急组织有关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迅速开展现场调查,查找污染原因及污染物,了解污染物的种类、性状、毒性及污染程度,掌握供水范围及接触人群身体健康危害程度等,分析污染的扩散趋势,并据此提出科学、行之有效的紧急控制消除污染措施。 (2)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水质监测方案,科学采集水样和检测,快速找出主要污染物,并进行动态水质监测,

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小学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处理 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目的 在发生生活饮用水水污染事故时,能及时控制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危害,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调查、现场处理及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活饮用水污染对人体危害和经济损失,维护稳定。 二、成立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实施应急处理,成立单位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 ***(卫生保健教师)班主任 主要职责: 调查协助组: 负责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时,及时启动应急处理预案,对事故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部署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学校有关部门立即上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同时报市疾病控制中心。 人员救治协助组: 协调单位与各级部门及单位内部之间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积

极配合各个相关部门对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开展的各项调查、处理、救援等工作。医务室做好第一时间抢救并协助卫生机构救治患者,做好记录并通知家长。 后勤保障组: 总务处负责保留水样、装置容器、设备和现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各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并在各部门配合下,认真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三、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 (1)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单位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紧急组织有关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迅速开展现场调查,查找污染原因及污染物,了解污染物的种类、性状、毒性及污染程度,掌握供水范围及接触人群身体健康危害程度等,分析污染的扩散趋势,并据此提出科学、行之有效的紧急控制消除污染措施。 (2)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水质监测方案,科学采集水样和检测,快速找出主要污染物,并进行动态水质监测,及时掌握水质污染程度、污染趋势、水质动态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确定污染物、污染治理、恢复供水提供科学依据。 (3)当出现生活饮用水受到严重污染、威胁供水卫生安全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供水,在保证水质卫生安全质量的前

水资源环境遥感监测

贵州大学环境监测学题目:水资源环境遥感监测姓名:颜兴奎

2011年12月12日 水资源环境遥感监测 前言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资源匮乏和污染为主要特征的水资源安全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亦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可持深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如何建立有效的方法,科学、准确、快速地对水资源环境进行监测,适时掌握水资源环境的变化信息,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已成为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合理规划及保护的关键问题。 一、水污染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繁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中国有82%的人饮用浅井和江河水,其中水质污染严惩细菌超过卫生标准的占75%,受到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人口约1.6亿。据最新资料透露,目前中国主要大城市只有23%的居民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小城镇和农

村饮用水合格率更低。多年来,中国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断发生,不仅使工厂停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威胁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了人类的生存。所以,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水污染,而有效的水环境监测技术就显得很有必要,因而将遥感技术运用到水环境监测中,产生了一门新技术——水环境遥感监测技术。 二、“3S”技术 “3S”是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三种空间信息技术的简称。 一、遥感是一种以非直接接触方法对远距离目标性质进行探测的技术。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介质、数据处理和应用五部分组成。 二、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是一个具有空间数据的采集、储存、检索、分析和可视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三、全球定位系统是一个高精度、全天候和全球性的无线电导航、定位和定时的多功能系统。其由GPS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和GPS信号接收机三部分组成。 二、水环境遥感监测技术 一、遥感监测的机理 水污染遥感监测的主要机理是被污染水体具有独特的有别于清

污水的主要来源

龙口市污水处理厂资料 污水的主要来源、分类 污水的主要来源可分成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降水 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主要指淘米,洗菜水,衣物洗涤,卫生间粪尿水等。有机物质有纤维素、淀粉、糖类、脂肪、蛋白质和尿素等,另外还有各种洗涤剂和微量金属,;生活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杂菌,主要为大肠菌群。 另外生活污水中氮的磷的含量比较高,主要来源于商业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和粪便、洗涤剂等。 工业污水工业生产用水中的废水。其中包括有毒、有害物重金属,酸碱度等。 降水包括降雨、降水进入下水道的水。 污水中污染物成分 1.物理性指标温度、色度、嗅和味、固体物质固体物质的三种存在形态:悬浮的、胶体的、溶解的。固体物质用总固体量(TS)作为指标,污水处理中常用悬浮固体(SS)表示固体物质的含量。 2.化学性指标(1)化学需氧量(COD):指用强化学氧化剂(我国法定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成CO2与H2O所消耗的氧量(mg/L),用CODcr 表示,简写为COD。化学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污染越严重。 (2)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mg/L)。如果污水成分相对稳定,则一般来说,COD> BOD5。一般BOD5/COD大于0.3,认为适宜采用生化处理。(3)总需氧量(TOD):有机物主要元素是C、H、O、N、S等,当有机物被全部氧化时,将分别产生CO2、H2O、NO、SO2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4)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质的含碳量,也是评价水样中有机物质质的一个综合参数。(5)总氮(TN):污水中含氮化合物分为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四种含氮化合物总量称为总氮(TN)。凯氏氮(TKN)是有机氮与氨氮之和。(6)总磷(TP):包括有机磷与无机磷两类。(7)pH值(8)重金属 3.生物性指标 (1)大肠菌群数:每升水样中所含有的大肠菌群的数目,以个/L计。(2)细菌总数:是大肠菌群数、病原菌、病毒及其他细菌数的总和,以每毫升水样中的细菌菌落总数表示。 造成的危害 水体污染后,对环境的生态系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严重时会使水体生态平衡破坏,物质循环中止,水生生物因急性或慢性中毒而死亡。主要包括耗氧污染物,糖、蛋白质、淀粉、脂肪等消耗水中大量的氧。使水生大量死亡。植物营养物主要是指氮、磷钾等将导致水生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中严重缺氧,导致鱼

生活饮用水安全应急处理预案

生活饮用水安全应急处理预案 一、目的 为了切实保证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充分保护城镇居民身体健康合法权益,坚决遏制、杜绝生活饮用水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同时为了积极、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生活饮用水水污染事故,及时控制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危害,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调查、现场处理及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活饮用水污染对人体危害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秩定,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等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特制定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二、成立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为加强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实施应急处理,成立自来水公司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处理工作。 组长:李银环电话:111111 副组长:刘宗林电话:11111 成员:赵子英程乐东李宏新刘福杰 主要职责:负责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时,及时启动应急处理预案,对事故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部署协调应急救援工

作,并及时做好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具体调查、处理、救援及上报工作,积极配合协调供水水厂与上级各主管部门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三、预防措施 1、制定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应急预案:根据自来水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上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2、建立健全本单位各项供水卫生管理制度:形成由单位一把手负责,供水水厂负责人主抓,供管水人员具体执行的管理模式,并逐一认真落实,达到实效。 3、强加自来水公司供管水人员卫生知识的培训:组织供管水有关人员学习现行生活饮用水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有关卫生要求,使其知法、懂法、自觉守法,不断增强依法供水、管水的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按要求履行其职责及义务,保证所供给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同时开展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及救援知识专门培训和教育,增强水污染事故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必要时进行现场实地演练。 4、加强生活饮用水供水设施消毒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加强对二次供水设施做好卫生防护、水质定期监测、蓄水池的定期清洗、消毒等工作,针对水污染事故多发季节和环节定期进行设备检查维修,发现存在水污染事故隐患立即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时消除隐患。 5、配备水污染事故救援物品。 四、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报告

关于水污染的来源

《关于水污染的来源、分类及治理》组长杨洋洋 组员杨丹丹 刘小梅 郑梦婷 李嘉敏 指导老师陈锋 日期 2014年7月16日

前言 地球表面约有70%以上被水覆盖,其余约占地球表面30%的陆地也有水存在,地球上总水量为13.8亿立方千米,其中比较容易开发利用的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最密切的湖泊,河流和浅层地下淡水资源,只占淡水总量的0.34%,为104.6万亿立方米,还不到全球总储量的万分之一。在这种全球水资源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我国已脱不了厄运。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使得本来水资源丰富的大国人均拥有水量明显不足,人均值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面对中国严峻的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中国更加令人棘手的是水污染,这更加剧了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介绍 水体污染是指天然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性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水污染一般是指水中污染物数量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污染物数量达到了破坏水的原有用途的程度;污染物含量已超过水中该物质的本底值,从而影响水的用途。来源

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1997年,全国污水排放量约416亿吨,其中45%来源于城市生活污水,55%为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工业水污染主要来自造纸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以及采矿业等等。而在一些城市和农村水域周围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如酿酒、制革、印染等,也往往是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主要来源。 城市生活污水。尽管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在过去的十年期间逐年下降,而生活污水的总量却在增加。1997年与1990年相比,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整整翻了一番,达到189亿吨,而我国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率仅为13.6%。全国各地生活污水对当地水体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影响不尽相同。例如,山东省生活污水占废水总量的40%,而重庆市生活污水则产生了当地水体中68%的化学耗氧量和85%的生物耗氧量。 农业废水。除了农产品加工这一间接水污染行业外,作物种植和家畜饲养等农业生产活动对水环境也产生重要影响。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是水污染的重要来源。尽管我国的化肥使用量与国际标准相比并不特别高,但由于大量使用低质化肥以及氮肥与磷肥、钾肥不成比例的施用,其使用效率较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大量廉价低

水体中八类污染物

●病原体污染物 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业和医院等排出的废水,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水体受到病原体的污染会传播疾病,如血吸虫病、霍乱、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 受病原体污染后的水体,微生物激增,其中许多是致病菌、病虫卵和病毒,它们往往与其他细菌和大肠杆菌共存,所以通常规定用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指数及菌值数为病原体污染的直接指标。病原体污染的特点是:(1)数量大;(2)分布广;(3)存活时间较长;(4)繁殖速度快;(5)易产生抗药性,很难绝灭;(6)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 ●耗氧污染物 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污水中,可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因而被称为耗氧污染物。这种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氨和硫醇等难闻气味,使水质进一步恶化。水体中有机物成分非常复杂,耗氧有机物浓度常用单位体积水中耗氧物质生化分解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表示,即以生化需氧量(BOD)表示。一般用20℃时,五天生化需氧量(BOD5)表示。 ●植物营养物 植物营养物主要指氮、磷等能刺激藻类及水草生长、干扰水质净化,使BOD5升高的物质。水体中营养物质过量所造成的"富营养化"对于湖泊及流动缓慢的水体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水源保护的严重问题。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沉积物不断增多,先变为沼泽,后变为陆地。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常需几千年甚至上万年。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可以在短期内出现。 植物营养物质的来源广、数量大,有生活污水(有机质、洗涤剂)、农业(化肥、农家肥)、工业废水、垃圾等。生活污水中的磷主要来源于洗涤废水,而施入农田的化肥有50%~80%流入江河、湖海和地下水体中。天然水体中磷和氮(特别是磷)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浮游生物生长的控制因素。当大量氮、磷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水体后,促使某些生物(如藻类)急剧繁殖生长,生长周期变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所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

水污染应急预案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提高应急反应和救援水平,将污染突发事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科学施救 保障公共安全尤其是把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是制定本预案的主要目标。既要依靠科学,最大限度的减少突发水污染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又要加强保障措施,提高应急处置人员的安全防护水平。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处理,实行由公司水污染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调度,各相关部门配合的管理机制。根据污染事件类别、事态发展情况实行,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告、控制实施依法管理和处置。 3.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加强水资源监测和保护,以预防为主,杜绝人为诱发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实行事前预防与事后应急处理有机结合,按照战时的要求,把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提高危机防范水平。 4.系统联动,应急迅速 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实行统一指挥和调度,确保预警、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及时应对。预案中涉及的各职能部门应步调一致、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突发事件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应急处置工作快速有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青岛宏祥盛物业青岛疾控中心项目部内发生的各类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 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应急组织机构 1.领导机构 成立青岛宏祥盛物业青岛疾控中心项目部水污染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对事故的全过程负总责。 2.工作机构 发生重大、特大水污染事件,根据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需要,按成员单位职责,组建4个工作组。即事故协调组、调查抢险组、警戒保卫组、善后处理组、 二、组织机构职责 在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具体安排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的组织和实施;相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迅速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危机的变化,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补充和完善。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安抚工作。适时发布公告,将危机的原因、责任及处理决定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监督。 1.应急领导小组 (1)针对水污染事件的危害程度,发布预警。 (2)制订水污染事件的应急方案。 (3)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动用应急队伍,做好事故处置、控制和善后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机关报告。 2.指领导小组 (1)拟订和组织实施应急方案。 (2)收集、掌握、上报水资源污染信息,对重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