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学教师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探讨中学教师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探讨中学教师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探讨中学教师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内容摘要:思想道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标准。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

关键词:中学教育德育教育方法;;途径;;

论文创新点:论文从现实出发,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提出中学教师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在现实教育环境中,在实践中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酿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为自己和他人树立榜样,不断提高自己的德育教育水平。

思想道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标准。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在学校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高尚风格,形成青少年求知学习成长修身养德的好风气,可以从以下几个面着重考虑。

一、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而深入的理解,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他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有更加鲜明的辨别力。

二、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外,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也是重要因素。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使班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全体学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鼓励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互帮互学,除了课堂上相互切磋外,课余时间要提倡彼此为师,相互激励。为了搞好学习上的合作,课堂上,还要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座位,把优等生、中等生与差等学困生合理地安排在一起,让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课下,根据自愿结合的原则,成立课余“学习互动小组”,相互质疑问答,答疑解惑,共同探讨。或在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开展“一帮一”活动,发挥优等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后进生在学习上的转化。在班会上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措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合作行为,促使学生普遍提高学习水平。良好的学风,促进整体学生成绩的提高,形成了你追我赶奔优异的好风气,坏的习气逐渐减少的好局面。

三、营造诚信教育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不同角度营造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主要措施和途径

我校教师德育工作开展的主要措施和途径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1.切实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把德育工作作为一项事关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战略任务来抓。学校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和有关德育工作的法规和政策,每学期召开一次德育工作研讨会,调查研究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制定工作措施,学校各部门要把德育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上,校党支部、政教处、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配合德育小组抓好学校德育工作,政教处主管德育工作,建立校长——中层机构(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等),——班主任的三级管理体制。 2.建立健全全校德育工作的督导评估机制和奖励表彰制度。学校要对德育工作开展和内容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重点从①德育工作开展情况;②德育建设平台;③班队效能;④班风及学习风气;⑤学生思想觉悟、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⑥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素质和水平六个方面。学校每年将评选德育先进工作者并给予表彰奖励,纳入教师年度工作考核;建立和完善优秀学生评选制度,予以表彰奖励。 二、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增强教师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切实提高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 1.以德立教,为人师表。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学校德育骨干队伍,要坚持选拔、使用、管理、培训、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德育骨干队伍的建设,不断优化结构,提高队伍素质,要深入开展“树、创、献”(树师德形象、创文明学校、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和“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增强广大教师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师德意识。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起榜样示范作用。衣着整洁,得体大方,不着有失教师形象的服饰,谈吐文雅,举止文明,不说脏话粗话;同志之间团结互助,不闹矛盾,不拨弄是非,勤于工作,不得过且过,不敷衍塞责;生活健康,志趣高尚,不聚众赌博,不酗酒闹事;教育管理好自己的家属、小孩,不违反校纪校规,不损坏学校的一草一木,不搬事弄非,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作学生思想工作的活教材。 2.广大教师要摒弃唯师独尊的旧观念,坚决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树立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观念。学校要用月考核制度和师德考核机制加强对教师的监督管理,防止体罚、侮辱和伤害学生事件的发生。 三、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大德育格局,实现资源共享,整合教育力量。 健全机构,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的作用,探讨家校共同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大型家长会议,互通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向大平建始县实验小学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 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中小学生健

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小学 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提高全民 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民的起点。 学校德育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并形

成深厚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一切都无 法脱离德育内容而进行。因此,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 就要准确了解和掌握九年义务阶段中小学德育内容,概 括地讲,中小学德育内容就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 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要求我们每位德育工作者将

这些德育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校外教育教学实践活 动,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习 惯养成教育。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归纳起来有:榜样感召法、 疏导法、身教法、情感陶冶法,比较对照法和自我教育 法。每位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结合 校情,有机的采用切实有效的德育方法,才能收到良好 的德育效果。 、逐1目前,我们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任务有四点: 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 、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逐步形成科学的世2观。

页第共页17 界观。3、评价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自我教育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现行学校德育工作的模式是:全员育人(教师、学生、家长)、全程育人(所有学科)、全面育人(校内校外)。 当今学校德育工作的走向是:走向公民、走向生活、走向对话、走向多元。去掉传统模式,打破条条框框。

幼儿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第四节幼儿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幼儿德育的基本途径 (一)幼儿的日常生活 幼儿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日积月累的过程。幼儿品德又广泛地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处事之中。日常生活对幼儿的品德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并且还为幼儿行为的反复练习和实践提供机会。所以日常生活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德育应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之中。必须认真做好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工作,才能顺利地实现德育的任务。 幼儿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和周围环境发生着各种联系,接受社会上的各种影响。但在各种联系中,在一日生活中与人的直接接触和交往,是形成幼儿道德品质最关键的因素。因为道德品质本身就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在和同伴、成人交往的各种实践活动中,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一定的行为准则,并且进行各种行为练习,从而逐步形成友好关系等某些道德品质。教师必须创造一切条件,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与同伴以及成人自由地接触和交往,使他们与同伴一起生活、游戏与学习。这样才能逐步地培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学会分享、谦让等品德行为。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比如盥洗、午餐等为形成道德品质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广泛的途径。有的成人或由于低估幼儿社会交往的作用,或由于怕孩子发生纠纷,不允许幼儿之间更多地接触与交往,对幼儿的限制太多、太死,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幼儿正常的交往,不利于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 幼儿的日常生活也为教育者了解幼儿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表现提供了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幼儿,抓住时机,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中,最能表现他们的真实思想和行为习惯。幼儿的一言一行,一个目光,一个表情都反映着他的心理活动,表现出他们的思想。因此,教育者必须深入研究幼儿的生活,通过各种现象,认真去探索幼儿的意愿和要求,捕捉他们心理的瞬间变化,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从中发现各种微妙的思想问题,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和教育。实践证明,对幼儿没有了解,就没有教育,没有细心地观察,就没有细致的教育。对幼儿在互相交往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冲突,教育者应及时正确地处理,帮助他们形成友好关系。对于凡是牵涉较多人的问题和比较突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要向全体幼儿进行教育。对个别的问题个别处理。处理问题要做到:方法灵活,使人信服;要明辨是非,处理公平。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克服缺点和形成友好的相互关系。如某孩子为了想多吃糖包,乘人不注意时,把盘子里仅剩的一个糖包吃了一口,又放入盘中。教师在事后及时向他和全班进行了教育。教师给幼儿讲了大象请客的故事。大象过生日请来两只熊作客,大象做了三个甜饼,两只熊

2021年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主要措施和途径

我校教师德育工作开展的主要措施和途 径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1.切实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把德育工作作为一项事关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战略任务来抓。学校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和有关德育工作的法规和政策,每学期召开一次德育工作研讨会,调查研究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制定工作措施,学校各部门要把德育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上,校党支部、政教处、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配合德育小组抓好学校德育工作,政教处主管德育工作,建立校长——中层机构(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等),——班主任的三级管理体制。 2.建立健全全校德育工作的督导评估机制和奖励表彰制度。学校要对德育工作开展和内容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重点从①德育工作开展情况;②德育建设平台;③班队效能;④班风及学习风气;⑤学生思想觉悟、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⑥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素质和水平六个方面。学校每年将评选德育先进工作者并给予表彰奖励,纳入教师年度工作考核;建立和完善优秀学生评选制度,予以表彰奖励。 二、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增强教师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切实提高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

1.以德立教,为人师表。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学校德育骨干队伍,要坚持选拔、使用、管理、培训、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德育骨干队伍的建设,不断优化结构,提高队伍素质,要深入开展“树、创、献”(树师德形象、创文明学校、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和“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增强广大教师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师德意识。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起榜样示范作用。衣着整洁,得体大方,不着有失教师形象的服饰,谈吐文雅,举止文明,不说脏话粗话;同志之间团结互助,不闹矛盾,不拨弄是非,勤于工作,不得过且过,不敷衍塞责;生活健康,志趣高尚,不聚众赌博,不酗酒闹事;教育管理好自己的家属、小孩,不违反校纪校规,不损坏学校的一草一木,不搬事弄非,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作学生思想工作的活教材。 2.广大教师要摒弃唯师独尊的旧观念,坚决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树立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观念。学校要用月考核制度和师德考核机制加强对教师的监督管理,防止体罚、侮辱和伤害学生事件的发生。 三、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大德育格局,实现资源共享,整合教育力量。 健全机构,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的作用,探讨家校共同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大型家长会议,互通教育信息,交流教育经验,提高教育水平。学校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管理,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

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是由德育的任务、容等方面因素决定的。由于小学德育的任务、容是多方面的,因此,进行小学德育就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一)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门文化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和班会、少先队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以下介绍几个最主要的方面。 1.思想品德课 这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是我们学校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小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在一些地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容已经组合进了社会课,但是它的任务仍然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有着其他途径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不能讲成中学或大学的政治课,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小学生容易懂的语言,结合具体实例讲清道理;也可以让学生讨论某些现象和行为,明辨是非,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 要上好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应注意下列几点。 (1)目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这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前提之一。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确定教学目的之前,先从调查研究入手,分析本年级、本班学生的情况和特点,然后依据《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确定学年的教学计划和每个单元、每一堂课的具体目的和要求。 (2)每堂课的课题要小一些,灵活一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观念,应当通过一个个小而具体的概念逐步积累、形成,从认识无数小道理达到认识大道理。教学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如果课题太大,涵太深,教师不容易讲透彻,学生的印象不深刻,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课题既要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要便于记忆、理解和在实践中应用。 (3)教学要点要简单明了,要有针对性,讲究实效。教学要点是为了达到一堂课的教育目标所必须讲清的几个最主要命题,它是教师的教学提纲,也是学生领会某个道理的要领。教师讲课时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最主要的、最本质的东西上去。 (4)材料要生动形象,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相结合。思想品德课上运用的材料,是帮助学生形成道德认识、启发道德实践的基础。因此,要重视选材。材料要立意深刻,有感染力,紧扣中心。材料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学生生活中的;可以是故事、童话、寓言,也可以选用一些诗歌、图画以及谚语、格言等。 (5)坚持启发式教学。能否发挥学生道德学习的主体性是小学德育是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教育自己的机制。 2.其他各科教学 学校以教学为主,学生在学校大部分时间是上文化课。因此通过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最经常的、最基本的途径。 教学本身具有教育性。小学各科教材都是根据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编写的,它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容。小学各科教学是为学生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打基础的。同时

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古今中外,任何统治阶级在教育工作中,都总是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这是学校工作的一条基本规律。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无疑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更应特别重视德育工作。 当前,在学校教育中,德育工作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应充分肯定。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学校德育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还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因素的干扰,德育工作在许多环节上还远远没有落实。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还面临着不少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本文仅就学校德育为首必须落到实处的问题,谈一下看法: 目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问题概括起来是“三多三少”:一是注重形式多,重视实效少。学校的德育工作,搞起计划来相当庞大,提出要求条目甚多。诸如搞多少次主题报告会、主题班会,搞多少次参观、访问、调查、座谈,多少次竞赛等等,当然这些活动形式本身是好的,但若只是追求形式和数量,不重质量和效果。理论与实际脱节就会使这些活动徒有虚名,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又如学校总结工作时,一篇总结洋洋几千字,一、二、三、四、甲、乙、丙、丁说的头头是道,可是到学校真正看看,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学生的思想境界、言谈举止等存在着很多问题,有的甚至相当严重。二是演讲大道理多,解决学生实际思想问题少。如品德课上,部分老师讲起课来,解析概念,反复论证,引经据典,把一个马列主义的观点讲解的清楚明白,可是学生头脑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却涉及甚少。这样考试时,学生在纸上答的是一套,而思想中却是另一套观点和看法。三是抓小事多,抓大事少。如有的班主任存在这样一种心理,怕自己的班级乱,只要不乱,便可放心,可安全的拿补贴,可毫不含糊地被评为先进。因此他们多在课上课下的纪律、卫生上下工夫。当然班主任抓这些是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对这样的事不

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作者:————————————————————————————————日期: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决策。如何抓住机遇,让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呢?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摆在首位,做到心里 反思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我们往往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为了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我校积极探索,强化学习的氛围。形成了你学、我学、大家学的浓厚学习风气,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教育做的扎实有效。 二、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

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三、巧抓机遇,不失时机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们的做法是:摒弃“说教式”、“灌溉式”、“挤压式”的教育方式。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班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

德育实施的途径和办法

精心整理 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是由德育的任务、内容等方面因素决定的。由于德育的任务、内容是多方面的,因此,进行德育就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一)德育实施的途径 1、教学 ??教学不仅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德育最经常、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通过教学实施德育是其他途径所无法比拟的。 2 ?? 动。 3 ?? 4 5 ?? ??学生的时事政策学习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时事政策教育的一种形式,也是联系实际及时而经常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6、班主任工作 ??做好班级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因此,班主任工作是其他德育途径所不能代替的。

(二)德育实施的方法 1、说理教育法 ??这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使学生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德育方法。其方式主要有讲解(报告)、谈话、参观(访问、调查)、讨论、阅读指导等。在运用此法时,说理教育应具有目的性、针对性、感染性、真实性、民主性。 2、榜样示范法 ?? 3 ?? 式,进行实 4 ?? 5 ?? 省和自我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以提高品德水平的方法。自我教育是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的,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这一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最终达到无需教师的教育而能进行自我教育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德育目标。 6、品德评价法 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良好品德形成发展和预防、克服不良品德滋长的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方式。奖励有赞许、表扬和奖赏。惩罚有批评和处分。批评有个别批评、当众批评、集体谴责,处分可分为警告、记过、留校

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

校德育工作要能真正体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育中……讲究实效,克服形式主义倾向” 思想,各级德育管理者必须重视对德育途径的研究,充分发挥各种途径的作用。 一、学校德育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这是学校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 特别是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政治课居于特殊的重要地位 。 (二)班主任工作、年级活动、班级活动是进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和指导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共青团、学生会活动是德育工作最有生气,最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途径。 (四)课外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五)生活劳动和其它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素质不可缺少的途径。

(六)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环境是德育工作一条不可忽视的潜形途径。 各德育途径有各自的功能,缺一不可,也不能互相代替,它们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 当然,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与学校教育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增强了德育的实效。 二、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要途径 (一)学校以教学为主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它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一项最经常、最基本的工作。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教书育人,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要渠道,是德育的主要途径。 (二)教学所用时间最多 德育目标的实施受一定时间、空间的限制,我们的学生特别是高中生,每周30多节课时,占学生在校时间的8

0%以上,其中政治课、校会、班会、团会活动共只有4节至5节,德育课与文化课的时间比例是1:7。同时从教师人数上分析,班主任、政治教师、德育干部与其他任课教师的比例是1:4左右。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工作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德育工作如果脱离了占学校工作中绝大部分时间、空间和任教人数最多的课堂教学,单靠少数班主任、政治教师、团队干部是完不成全面教育学生的任务的。 (三)学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 我们现行的教材,是根据各学科特点和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特征编写的,其中蕴含着相当多的直接或间接的德育因素。我国古代许多教育家早已认识到智与德是统一的,指出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人做人,“传道”与“授业”相结合,即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是结合在一

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内容、模式

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内容、模式 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 1、校内正视途径,涉及教学、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及课外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班主任工作等 2、校内非正视途径,涉及学生友谊团体、校园文化氛围等 3、校外正式途径,涉及校外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文化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等 4、校外正式途径,涉及邻里,非正式社会、文化团体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可以说,我国德育是一种涵盖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大德育”。然而,品德的发展,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政治觉悟的提高,各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其过程机制相差甚大,不能以一样的手段、方法,通过一样的途径,遵循一样的原则,来实施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民主、纪律与法制教育;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正确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的方面有:在学校教育目标中,德育是主导,是灵魂。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模式:是在一定的德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长期德育实践而定型的德育活动结构及其配套的实施策略。这个定义包含着理论指导、活动的结构与程序、实施原则、操作要领等诸因素统一结合构成的德育活动形式。 同公办学校比(尤其是民办学校)在德育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在德育内容方面,要求过高,过于抽象,脱离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2)在德育方法方面,以灌输和说教为主要方法。(3)在德育形式方面,大多采用集中统一和单调划一管理及育人模式。 德育工作指出了方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做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我们德育工作指出了方向,我们把创新民办学校德育体系的构建探索列为校本重点课题。

中小学德育方法

十四/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学生的品德是由思想、政治、法纪、道德方面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因素构成的; 2)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意义和理解和认识,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的观念;情,即道德情感,是 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为实现一定的 道德目的和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行,即道德行为,是 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 社会、自然作出的反应。 3)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既是相对独立的,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4)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品德一般可以按照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为习惯的顺序进行。 ●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1)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首先,人的思想品德如何不是先天遗传的,也是不人脑固有的,而后天环境、学校教育影响作用 的结果。其次,知、情、意、行作为思想品德的心理构成要素,它的形成与 发展和人的其他一切心理现象一样,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最后,受 教育者作为社会的人,有活动和交往的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活动和 交往的范围也必然随着扩大,教育的责任在于创设活动情境,正确指导交往, 没有活动就没有交往。 2)德育过程中的活动与交往是教育者的目的、有计划地按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来组织和指导的,是一种教育性活动与交往活动.这种教育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德育过程的活动与交往是在教育者的指导 下展开的,是服从并服务于德育目标的,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组织性,;第二、 德育过程中的活动与交往的内容与形式主要是德育实践中的活动与交往,有 其特定的范围。第三,学校德育过程中的活动与交往是依据学生品德形成与 发展的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起来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德育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一是德育过程必须适应社会实践的客观状况和客观要求;二是德育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实际地履行一定的社会道德义务; 三是学生是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衡量和检验。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1)德育过程就是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不断地向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是教育者的教育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相互作用、矛盾统一的过 程。 2)事实上,学生思想品德的达成过程是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部矛盾主要是教育者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思想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受教育 者思想品德上的矛盾有不同的类型。其中,首要的、最主要的矛盾是个体品 德发展需要与原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其次,还有知与不知的矛盾,最后 是正确与错误的矛盾。 3)德育过程中,分清不同的矛盾对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德育工作中,要针对不同的矛盾,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到德育措施的有的放矢。 4)学生品德正是在为断产生与解决其主体品德内部矛盾与斗争中逐步形成与发

第三节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德育原则: (一)德育原则的概念 德育原则是根据德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指导作用。 (二)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德育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导向性原则是德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相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和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③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5.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孔子早就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 德育的途径: 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我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等等。 (一)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其中,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科教材中都包含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只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固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在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和社会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品德。当然,教学这个途径也不是万能的,只通过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进行德育,容易使学生脱离社会生活实际。 (二)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这是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自主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制订并执行一定的计划与纪律,以调节自己的行为和处理人际关系。因此,通过这个途径进行的德育,符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

德育的主要途径

德育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 学校德育工作要能真正体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育中……讲究实效,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思想,各级德育管理者必须重视对德育途径的研究,充分发挥各种途径的作用。 一、学校德育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这是学校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特别是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政治课居于特殊的重要地位。 (二)班主任工作、年级活动、班级活动是进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和指导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共青团、学生会活动是德育工作最有生气,最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途径。 (四)课外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五)生活劳动和其它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素质不可缺少的途径。 (六)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环境是德育工作一条不可忽视的潜形途径。 各德育途径有各自的功能,缺一不可,也不能互相代替,它们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 当然,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与学校教育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增强了德育的实效。 二、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要途径 (一)学校以教学为主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它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一项最经常、最基本的工作。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教书育人,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要渠道,是德育的主要途径。 (二)教学所用时间最多 德育目标的实施受一定时间、空间的限制,我们的学生特别是高中生,每周30多节课时,占学生在校时间的80%以上,其中政治课、校会、班会、团会活动共只有4节至5节,德育课与文化课的时间比例是1:7。同时从教师人数上分析,班主任、政治教师、德育干部与其他任课教师的比例是1:4左右。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工作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德育工作如果脱离了占学校工作中绝大部分时间、空间和任教人数最多的课堂教学,单靠少数班主任、政治教师、团队干部是完不成全面教育学生的任务的。 (三)学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 我们现行的教材,是根据各学科特点和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特征编写的,其中蕴含着相当多的直接或间接的德育因素。我国古代许多教育家早已认识到智与德是统一的,指出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人做人,“传道”与“授业”相结合,即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是结合在一起的。前苏联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单项选择题] 1、()是品德教育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基本方法。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锻炼法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2、“人有爱与被爱两种需要,假如得不到满足,就有可能发生行为问题”。这一理论是()。 A.果断纪律理论 B.行为矫正理论 C.现实疗法理论 D.目标导向理论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3、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 B.团队活动 C.学科教学 D.课外校外活动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4、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的德育原则是()。 A.导向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原则 D.平行影响原则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5、预防问题行为的关键是()。 A.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 B.建设优良的校风与班风 C.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D.改善学生的人际环境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6、共青团诞生于()。 A.1920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3年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7、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这指的是德育工作的()。 A.疏导原则 B.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8、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9、德育应坚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所以要以()。 A.只用说服法就可以了 B.适当体罚也可以 C.说服教育为主,辅以纪律约束 D.纪律为主,说服为辅 参考答案:C

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b3323960.html, 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作者:岳永清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30期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开展和逐步深入,道德与法治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基础。怎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多年来,通过抓学校的道德与法治工作,我认为班级道德与法治教育和课堂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渠道。只有通过班级管理和课堂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班级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阵地 要创造良好的班集体,首先要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抓好学生的起始教育。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具体管理者,班级要想创建一个良好班集体,应特别重视班主任的表率作用。因此,班主任要做到修身自律,同时还要扮演好几种角色。 第一,班主任要投入真挚的感情,爱如慈父。 爱学生是班主任做好班级道德与法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作为班主任,在接纳了新的学生之后,应尽快熟悉全班学生的情况,能够叫出学生的名字,使学生一开始就能夠对班主任多一份亲切感、信任感,让他们在心理上对班主任尊敬和信赖,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班主任更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对他们多一份爱心,多一些谈心接触的机会,从感情上贴近他们、精神上支持他们、学习上帮助他们,尽可能的传递给他们老师的温暖,使他们不孤单,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第二,管理学生要正确引导,循循善诱。 现在的学生娇生惯养,个性较强,以“我”为中心的“自由”意识膨胀,“自以为是”是现代学生的一个突出特点。针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应该积极的引导他们,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然后让他自我反省、自我检讨自己的错误,从而增强自律意识和是非的观念,达到教育的目的。在生活中,班主任要经常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与别人和集体的关系,找准自己在班集体的位置,培养他们班集体的荣誉感、责任心,树立集体意识,严格自律,塑造自我形象。 第三,师生之间要经常交流、谈心,亲如朋友。 班主任一声和蔼可亲的问候,作业本上一句鼓励的话语,胜过许多空洞的说教,这样学生就愿意与老师说实话、亮思想。只要投入真情就能换回真情,只要理解学生就能换回学生对老

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学校德育教育途径的新探索]

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学校德育教育途径的新探索] 创新德育形式,强化教育内容,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新途径,是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办学理念,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笔者在创新学校德育新途径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有力地推进了德育教育创新和实施素质教育。 一、在保留传统中创新德育形式 (1)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接受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在德育课堂上,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心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识别美丑、提高道德认知能力。在其他学科教育上,要求每个教师深入分析和挖掘本学科教材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切实加强学科教学渗透工作,探索出了在学科中渗透、在生活中熏陶、在阅读中领悟、在生活中体味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如,在廉洁文化进学校活动中,通过开展演讲、主体班队会、古诗文诵读、歌咏比赛以及参观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真正让廉洁文化在青少年学生中入耳、入脑、入心。 (2)大力加强德育科研建设。为提高学校德育科研水平,我们在坚持每年开展德育论文评比活动的基上,进行了创新德育模式的探

索和研究。去年组织召开了“创新德育模式、构建和谐校园”德育课题开题会,邀请德育专家实地指导。目前,申报参加了“十一五”教育课题研究与实验,各实验学校已从构建具体化、特色化、可操作的校本德育体系着手,认真开展了学校和谐德育模式研究。 (3)深入开展 __活动。在小学生中开展了“五小” __活动,即在家庭争做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中争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中争做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尊敬他人的“小伙伴”;在自我环境中争做勤奋自主、勇于创新的“小主人”。另外,我们在各小学广泛开展了“学规范、讲文明、争十星、做主人”和“拒绝邪教、健康成长、远离毒品、自我保护”等各种 __活动。 (4)全面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建立了现代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做到了与学校工作同步规划、同步研究部署、同步考核评估、同步总结奖励。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家长学校工作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典型引路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通过创办家庭论坛、举办报告会、建立学校通讯网站、开办家教咨询室等多元化的办学形式。采取启发、讨论、提问、咨询、互帮互学等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通俗易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家长学员听得懂、记得牢、做得好。

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德育实施得途径与方法 德育得途径与方法就是由德育得任务、内容等方面因素决定得。由于小学德育得任务、内容就是多方面得,因此,进行小学德育就有多种途径与方法。 (一)小学德育实施得途径 小学德育得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与其她各门文化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与班会、少先队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以下介绍几个最主要得方面。 1.思想品德课 这就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与专门德育得一门课程,就是我们学校教育 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得一个重要标志,也就是小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得重要形式。在一些地方,小学思想品德课得内容已经组合进了社会课,但就是它得任务仍然就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与良好得行为习惯,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得劳动者,为使她们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事业得建设者与接班人打下初步得良好得思想品德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有着其她途径所不能代替得独特作用。小学得思想品德课,不能讲成中学或大学得政治课,要结合小学生得年龄特点,用小学生容易懂得语言,结合具体实例讲清道理;也可以让学生讨 论某些现象与行为,明辨就是非,掌握正确得价值观念。 要上好小学得思想品德课,应注意下列几点。 (1)目得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这就是教育能否成功得前提之一。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确定教学目得之前,先从调查研究入手,分析本年级、本班学生得情况与特点,然后依据《小学德育纲要》得精神,确定学年得教学计划与每个单元、每一堂课得具体目得与要求。 (2)每堂课得课题要小一些,灵活一些。学生得道德认识、道德观念,应当通过一个个小而具体得概念逐步积累、形成,从认识无数小道理达到认识大道理。教学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如果课题太大,内涵太深,教师不容易讲透彻,学生得印象不深刻,就达不到教育得目得。课题既要易于引起学生得兴趣,又要便于记忆、理解与在实践中应用。 (3)教学要点要简单明了,要有针对性,讲究实效。教学要点就是为了达到一堂课得教育目标所必须讲清得几个最主要命题,它就是教师得教学提纲,也就是学生领会某个道理得要领。教师讲课时要把学生得注意力引导到最主要得、最本质得东西上去。 (4)材料要生动形象,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思想品德课上运用得材料,就是帮助学生形成道德认识、启发道德实践得基础。因此,要重视选材。材料要立意深刻,有感染力,紧扣中心。材料可以就是书本上得,也可以就是学生生活中得;可以就是故事、童话、寓言,也可以选用一些诗歌、图画以及谚语、格言等。 (5)坚持启发式教学。能否发挥学生道德学习得主体性就是小学德育就是否成功得关键。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得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得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教育自己得机制。 2.其她各科教学 学校以教学为主,学生在学校大部分时间就是上文化课。因此通过思想品德课之外得其她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是最经常得、最基本得途径。 教学本身具有教育性。小学各科教材都就是根据教育方针与培养目标编写得,它具有丰富得思想教育得内容。小学各科教学就是为学生学习系统得文化科学知识打基础得。

德育的主要途径

学校德育工作要能真正体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育中……讲究实效,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思想,各级德育管理者必须重视对德育途径的研究,充分发挥各种途径的作用。 一、学校德育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这是学校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特别是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政治课居于特殊的重要地位。 (二)班主任工作、年级活动、班级活动是进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和指导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共青团、学生会活动是德育工作最有生气,最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途径。 (四)课外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五)生活劳动和其它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素质不可缺少的途径。 (六)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环境是德育工作一条不可忽视的潜形途径。 各德育途径有各自的功能,缺一不可,也不能互相代替,它们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 当然,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与学校教育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增强了德育的实效。 二、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要途径 (一)学校以教学为主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它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一项最经常、最基本的工作。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教书育人,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要渠道,是德

育的主要途径。 (二)教学所用时间最多 德育目标的实施受一定时间、空间的限制,我们的学生特别是高中生,每周30多节课时,占学生在校时间的80%以上,其中政治课、校会、班会、团会活动共只有4节至5节,德育课与文化课的时间比例是1:7。同时从教师人数上分析,班主任、政治教师、德育干部与其他任课教师的比例是1:4左右。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工作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德育工作如果脱离了占学校工作中绝大部分时间、空间和任教人数最多的课堂教学,单靠少数班主任、政治教师、团队干部是完不成全面教育学生的任务的。 (三)学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 我们现行的教材,是根据各学科特点和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特征编写的,其中蕴含着相当多的直接或间接的德育因素。我国古代许多教育家早已认识到智与德是统一的,指出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人做人,“传道”与“授业”相结合,即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是结合在一起的。前苏联霍姆林斯基在谈课堂上的思想教育时也指出:“在讲理、化、数、生学科时,要引导学生沿着科学的艰险道路做一次富有探险精神,为真理而斗争为动机的旅行……在讲授文科教学的课堂上,要教师必须设法使学生不是冷漠无情、麻木不仁的知识需求者,而是对真理与正义的胜利有切身利害关系的人”。这些精彩的论述说明了各学科都应当结合一定的思想教育进行教学。 那么,各学科如何实现智育与德育的辩证统一,重要的就是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归纳起来,各学科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 1、讲学科的发展史,讲学科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的密切关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求学精神,引导学生向在科学发展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