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环节教学基本要求201108

小学科学三环节教学基本要求201108
小学科学三环节教学基本要求201108

小学科学三环节教学基本要求

一、课前预习

1.预习设计的形式。

(1)观察活动。

小学科学绝大多数教学内容都伴随着观察活动,受课堂教学时空的限制,有些内容(如玩镜子、观察月相等)仅靠课堂上没法进行或不能充分地进行观察,这就要把这些内容放在课堂教学之前来进行。首先,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制定一个可行的观察计划,其次学生进行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做好记录,再次,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观察的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解释,得出正确的结论。

(2)制作活动。

小学科学有些教学内容中包括制作活动,课上安排这些活动有时感到时间比较紧,为了更好地突出研究活动,可以把制作活动提前让学生完成,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就会不自觉地进行思考,课堂上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3)搜集资料。

这一活动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用的最多的一种活动形式,通过大量的资料来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科学技术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树立科学意识和应用科学技术改善生产生活,提高工作效率,建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大量的资料,如:图片、文字、音像……,课上进行比较充实的交流,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相互提升的目标;切实实现科学课从课本到生活的拓展延伸。

(4)调查活动。

小学科学课中很多内容都适合安排学生进行调查活动,比如我们吃什么?了解人们的饮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我们的食物安全吗?了解食品的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方面的知识。在土壤、空气、水源、地表、动植物、气象等方面,可以调查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这些方面的重要影响,对于学生真正树立环保意识,改变不良习惯和错误做法都是非常关键的。比如教学《大脑》时,有学生提出坚持午睡也有助于大脑的保护,但是有很多同学没有养成午睡的习惯,可事先让学生调查统计本班不午睡的同学占全班的百分比,上课时再利用这个数据进行教育。再比如《怎样搭配食物》一课,可以让学生提前一至二周调查自己和家人平常吃哪些食物,通过课上学习来分析饮食结构,改善饮食习惯。

2.预习的时间安排。

小学科学的预习活动应当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教师应当把全册教材钻研透彻,对每一个单元、每一课内容心中有数,不要到了讲某个内容时再临时抓一把,多数活动应当提前1周,有些活动(如观察月相、观察

1

动植物的生长、饲养动物等)至少要提前1个月,也有些预习内容可以提前1——2天。

3.预习的检查。

预习的检查对于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养成预习的习惯是必不可少的,同时通过检查预习情况,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和步骤,调整教学环节和过程,调整教学内容,实现二次备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预习的检查应当针对学生的情况和预习的内容灵活进行,在低年级要把检查和指导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在上科学课之初不会预习,教师要通过专门的指导来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如何调查,怎样搜集资料,怎样记录预习的结果,是用文字、用图画、用图像、还是用图形表格,采取什么方式方法可以既完整又快捷,如何写,如何画,教师应参与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分析研究,必要时要上预习指导课,较系统地介绍一些预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预习检查的时间一般安排在上课前1——3天进行,对低年级学生的预习检查和一些特殊内容(如观察月相)的预习检查应多次进行,中间的检查应当与指导相结合,纠正学生预习过程中的不当方法,经指导后继续进行。检查的形式首先是教师亲自检查,一是查学生做了什么?二是查学生是怎么做的?有没有特别之处?学生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的?学生有什么疑问?有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同学之间、小组之间有没有沟通、合作?……。对于学生共同关注的方面应当重点介绍,对于学生搜集不到的材料,教师应当补充,对于学生采取的做法,应当进行评价和指导,特别是学生提前进行的一些实验探究活动,对于学生比较独特的想法和做法,课上应当给学生展示介绍的机会,对其进行鼓励。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预习方法,可以采取小组检查相结合的方法,也可以设立预习成果展示台,学生把自己的预习结果放在展示台上,并根据自己的预习进展情况及时补充,随时接受同学和老师的检查,教师可以采取“我们来研究某同学提出的问题”、“我们用某某同学的方法试一试”、“我们采取某某同学的建议吧”、“说说哪位同学搜集的资料对自己最有帮助”等方法对学生的预习活动进行激励性评价。

4.几点注意事项。

(1)预习设计内容要具体,要求要明确。

预习设计不能简单地一句话,我们明天学习杠杆,同学们看看书,把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课与课之间的预习设计应当尽量不同,不能都是搜集资料。

(2)预习不是简单地看书。

科学教材上文字本来就有限,有些教师还没有备好课,就让学生先预习,预习设计没有针对性,学生付出了劳动,如果感到没有什么价值,还谈什么继续研究的兴趣呢?

(3)教师布置的预习内容应当突出活动化,使学生手脑并用。

要克服问答题式的预习,这样的预习设计学生往往从书上找到答案写下来完事,如果预习内容改成“通过事实说明×××。”“举例说明什么是×××。”“演示说明怎样增大或减小×××。”学生首先理解了,才会举例会演示,在举例、演示的过程中学生自然把科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通过举例演示情况可以判断学生理解是否正确,是否全面。从而确定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怎样进行。如在教学《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时,为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弹力、弹性等概念,在布置预习时就要要求学生演示说明哪些物体具有弹性,能用事实或实验来说明什么是弹力,而不是空洞地说出弹力及弹性的概念。

(4)不要把教学内容全部放到课下,使课上变成汇报交流或自学情况展示。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预习活动服务于课堂教学,但不是替代课堂教学,所以教师要明确,哪些内容是课堂上重点解决的,哪些内容可以安排课前活动,是为课堂上作准备的。对于一些需要实验探究才能获得的结论,不要让学生过早地记住,甚至有意回避,尽量保持学生对课堂的期待,保持适当的科学神秘感,一些需要控制条件的实验应当是在课堂上通过师生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完成实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这些内容在课前不宜安排。

二、课堂教学

预习活动中学生对于一些科学现象可以搜集生活实例进行解释,有些简单的内容预习中学会了课堂上可以省去或简化,有些内容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用教材以外的方法进行尝试性探究。这样,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突出研究的重点,提高教学的效率。

1.课堂教学操作方法和流程

小学科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科学课堂的操作流程主要有以下几种:(1)实验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方案)——合作探究——交流分析——形成认识——联系实际。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怎样移动重物》属于典型的实验课模式。通过设置移动重物的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为什么杠杆能轻松撬动重物?接着引导学生猜想,提出验证方案,教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梳理,引导学生掌握使用平衡尺的方法,发放平衡尺分组合作研究,实验结束汇报交流,最终认识到杠杆“三点”之间的关系,理解杠杆的原理。最后联系实际,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用到杠杆的地方,加深学生对杠杆原理的认识。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的能力,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再如《降落伞》一课,就可以用这个教学流程。先让学生展示自做的降落伞,然后比较谁的降落的慢,猜想降落速度和什么有关系,制定实验

计划进行探究,最后交流分析形成共识,联系实际应用。

(2)观察汇报型:激趣引入——汇报展示——教师点拨——二次观察——交流分析。例如: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认识常见岩石》为观察汇报型模式。通过问题:岩石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认识研究岩石上来。接着出示部分物体,让学生观察说出哪些是岩石?为什么说它们是岩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示介绍自己搜集的岩石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初步认识岩石的特征)。随后教师提问:“你还想知道岩石的哪些特征?准备用什么工具?引导学生对岩石进行深入探究。发放工具进行二次观察,记录实验结果,交流分析充分认识到岩石的基本特征。像三年级上册的观察水,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根和茎,叶和花都可以按这个过程教学。

(3)资料交流型:激趣引入——交流资料——拓展延伸。如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我们是怎样出生的》属于资料交流型模式。通过动植物的繁殖方法引发学生自然产生“人类是怎么繁殖的想法”,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与家长交谈,了解刚出生时的情况,并搜集一些有关怀孕的知识。课上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出生时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在活泼有趣的氛围中让学生了解人类繁殖的方法。最后拓展,体验妈妈怀孕时的负担,引发学生珍爱生命,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思考。

(4)体验分析型:激趣引入——活动体验——汇报交流——思考分析——教师点拨。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神经》为体验分析型模式。通过讲解神经在人体内的传导作用,激发学生兴趣,然后指导学生分别完成“膝跳反应、测试皮肤敏感性、研究人体的反应快慢”等体验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汇报交流得出神经传导特点。

再如五年级上册的《测量呼吸和心跳》一课,就是让学生对比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的数据,发现规律,然后思考分析其中的原因,最后教师进行点拨。《声音的传播》一课也是一节体验分析型的课,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体验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像每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科学探究的过程技能单元都可以看成是体验分析课。

(5)活动型:激趣引入——设计方案——自主活动——展示交流——讨论分析——得出结论——联系实际。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折形状》属活动型模式。教师以“你能用一张A4纸托起一本新华字典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研究如何才能拖起字典,发放纸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接着让成功学生汇报交流办法,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为什么这样做能托起字典,最后得出结论,通过改变形状能提高材料的承受力。接着让学生联系实际,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这种方法。

三年级上册的《做一名小科学家》就是一个活动课,通过制作站立的纸鹦鹉活动,了解平衡。可以按这个流程教学。还有《使沉在水里的物体

浮起来》也是一节比较典型的活动课。

就小学科学教材中某一课而言,很难说它就是完全属于哪一种课型,只能说它和哪一种课型靠的比较近。有的可能“脚踏两只船”,如《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它就兼有活动课的特点和实验课的特点,就是同属于一个课型的不同内容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观察汇报课,有的课上可以安排第二次观察活动,有的就可能通过实例或资料进行说明或佐证,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照顾到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实事求是,切忌僵化。

三、限时作业

限时作业要求限定时间闭卷完成,以促进学生集中精力做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小学科学的限时作业时间一般在5分钟左右。限时作业以书面形式为主,根据小学科学的特点,也可以采取现场口头表达或动手操作等形式进行。

1限时作业不能走形式,把这一环节过于简单化。

2对县教研室要修订使用。

对县编制的限时作业,教师要仔细研究其价值,可以适当选取,以更适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更适合自己的教学,适合自己的学生。

3限时作业的批改。

限时作业要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批阅,而且要及时记录和分析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矫正或补救措施。批改的方式可以多样性。可以是学生互批,老师可以亲自批。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变通。教师要根据批改情况对每次限时作业都要进行适当的讲评,针对出现的共性问题要进行详细的讲解,以减少夹生饭,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为加强小学科学实验室的管理,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小学科学实验室应以符合配备标准的仪器设备和科学规范的管理,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以及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每学期末实验室应根据教学要求编制好下学期仪器设备、器材补充计划报学校审批购置,并在开学后根据任课教师实验计划安排编制好各年级的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室使用安排情况表 三、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应做到帐目清楚,帐、物相符。?必须具有区统一印制的《教学仪器设备(器材)总帐》、《教学仪器设备(器材)明细帐》、《教学仪器(器材)添置流水帐》、《教学仪器设备(器材)报废帐》、《低值易耗品明细帐》等管理帐册。在帐务管理中,应做到记帐及时、流程规范、填写完整、准确无误,逐步实行帐册资料电子化管理。 四、仪器设备的存放应分门别类,入橱存放,科学有序,排列整齐,定橱定位。要做到一橱一号(仪器橱号)、一橱一卡(仪器橱内仪器存放目录卡),保证物卡一致,帐卡相符。 五、仪器设备的保管应注意防火、防潮、防霉、防腐蚀、防变形、防碎裂等。 六、仪器设备借出或使用归还后,要及时登记、清点、检测、擦净、归位,发现短缺、损坏,要按有关赔偿规定处理。 七、仪器设备借用、使用、损坏、维修必须及时记录。?仪器设备应经常处于随时可使用状态。实验室应设有《借还物登记簿》、《仪器设备损坏维修登记簿》等簿册。

八、严格执行报废规定,凡损坏而又不能维修或失去维修价值的仪器设备,应予报废。单价在800元以下的,由校长审批;单价在800元以上物品,或单价在800?元以下但同一物品一次报废批量价值超过800元的,报区教育局教育技术装备办公室审批。所有报废物品,均须记入《教学仪器设备(器材)报废帐》。九、加强档案资料的建设管理。实验室应做好财产帐务、教学业务、技术资料(说明书等)、文件资料(计划、总结、报表、申购报告、上级文件等)各类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年末按档案管理要求,分类装订,装盒存放。 十、做好实验室的净化、美化、防火、防盗工作。?实验室应保持科学、文明的环境,积极营造良好的实验氛围。消防设备、?电器线路应定期检查,保证师生人身安全。 十一、以上制度未尽事宜,由学校主管部门研究酌定。 小学实验教师岗位职责 一、实验教师必须遵守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根据承担的教学任务做好实验准备工作,确保正常的实验教学秩序。 二、实验前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组织学生学习《学生实验守则》等实验室规章制度。 三、认真备课,编写教案,并有详细的预做记录。对于本学年首次开设的实验或间隔时间较长没有把握的实验,实验教学人员必须试做。对于首次上岗的实验教师,应通过试讲后方能上岗。 四、实验前应要求学生预习,对没有预习的学生,不允许其进行实验操作。 五、在教学过程中应严格认真,从严执教,引导学生建立“严谨、勤奋、求实、

(学习心得体会)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课程是要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的,适应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新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此在科学教学工作过程中,我坚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现在就把本学期的教学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明确课程理念、目标、任务,充分掌握教材的特点,从而做出与教材相符,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符的教学设计。例如三年级科学教材的内容主要是生命科学方面的内容,是适应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的,我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米饭出发,引发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这些都是贴近生活的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便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将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比如第一单元中“大树的观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了解科学观察的意义的内容。因此,设计教案时,就尽可能地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为重点,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为难点,同时重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等意识的培养。 2、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活动。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较强烈,因此,在教学中都尽量放手他们主动参与科学的学习探究。例如,三年级上册的教材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结合,提供他们能直接参

与的各种问题,让他们更容易地进行科学的各种实际观察和操作。这样也比教师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促进学生的科学能力的提高。比如,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方案,并通过户外的观察记录自己的发现,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他们分享观察和实验的快乐,也提高彼此观察、实验的能力。同时,教师在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这样的开放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对科学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过多次的实际观察和实验活动后,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的科学能力。 3、设计好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实验的方法。 科学知识的掌握,很大部分都来自实际实验中所得到的启示和验证。同时,实验也是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现实能够转变了学习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习在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所以,每一次的实验都必须严格设计,同时,也教给学生进行准确的科学实验方法。 二、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1、虽有挖掘教材资料,但在拓展课外相关知识方面深度还不够。为了结合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要求,转变评价方式与知识的形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同时也尽量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源的学习去发现更多的课外知识,使知识更加全面,充实。比如,在探究水与液体的区别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交流水,海水,油,饮料,浴液……凡是学生能够举出的事物都可以放手让他们去讨论。但是在有些知识的拓展方面给予学生的自主探究就不够,因此,在

小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环节基本要求 丰乐镇中心小学为加强我校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特制定教学环节基本要求,各位教师必须认真执行。 一、计划要求 教师应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教科书的基础上,在开学伊始制定好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1、认真做好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尤其是班级学优生和学困生情况分析,要做到恰如其分,切合实际。 2、要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认真确定本学期要达到的各项教学目标。既要有基本要求,又应有较高要求。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创新意识的树立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3、要深入领会编者意图,吃透整册教材内容编排体系,熟知全册教材的前后联系及知识、能力各方面的衔接与迁移。 4、要合理编排好教学进度授课计划,课时安排以教师用书安排为基准。 5、必须认真选择好教研课题,拟定措施要得力,有促进作用。课后辅导对象要明确,辅导措施要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 6、期末必须认真总结,细心反馈,写好教学心得。 二、备课要求 1、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备课应做到六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作业、备教具、备学具。

2、教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重、难点,有教学双向互动,师生共研的主要环节,新授课必须要有板书设计。教案要体现教师教学上的特色风格,不允许一味抄袭教参与别人教案。 3、教师备课要做到功在课前,效在课堂,要坚持隔周集体备课制,绝不允许课后备及大量超前备。 4、教师按教案授课后,必须认真小结,写好教后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反思不足之处,拟定整改意见及探究思路,帮助自身教学提高。 5、凡参与集体备课教师,课前一定要把中心发言人教案与自身实际及学生个体相结合进行合理修改,授后务必要从“认同、反思、探究”三方面写好教后感。 三、上课要求 1、教师要严密组织课堂教学,坚持教书育人,管教管导,严格要求学生,要建立良好课堂教学秩序,严禁教师课堂上借故离开或接待客人、接听电话。 2、教师上课一定要携带教案,避免盲目性,杜绝随意性,要注意讲练结合,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注重学法指导及学生能力培养。要形成擅于打破“一言堂”,敢于建立“群言堂”的课堂教学氛围。 3、教师课堂仪表要端庄,教态要亲切。语言要准确、清楚,要说普通话,板书要准确,画图要规范,字迹须工整,要按要求完成每节课教学任务,严格做到不拖堂、不欠帐。

小学科学教学的指导意见意见.doc

小学科学教学的指导意见意见 1.重视课前准备。小学科学教师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教学准备上,精心设计课堂实验,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和设计实验材料,为课堂实验做好准备;力戒无准备上课,以枯燥的讲解取代实验的教学行为。 2.在民主的氛围实施开放的教学。教师是科学教学活动的调控者,应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成为师生民主对话、多向交流、充满活力的过程,成为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树立开放的课程理念,开放性教学的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不要拘泥于学生唯一的答案,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3.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能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做到主次分明,条理清晰,教学要在一定的情

景中展开,学生会提出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以引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和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4.加强教学反思。教师要及时总结和反思课程实施中的教学亮点、困难与困惑,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以备下阶段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提供丰富的感性素材。 5.开展教研活动。各校教研组在按计划完成学校规定的公开课、研究课任务的同时,要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使听课、评课成为一种常态下的、全程化的校本教研机制。通过听课、评课等活动,每个教师不仅要博采众长、为己所用,还要通过交流、研讨,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设计、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就如何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达成一致的共识。 6.加强课题研究。本着立足课堂、立足实际的原则,扎实开展省教育科学“xx”实验课题《课外科学探究有效性指导研究》,实验学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制订课题实施计划,确定研究内容、时间安排、组员分工、成果呈现方式等。广大教师要以“课内科学探究”、“课外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修订) 主讲人:王 强 在小学科学课中探究和研讨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两方面,以及方便和指导广大科学课教师教学,现把“探究——研讨”教学法与法国科学课“做中学”教学模式相融合,形成一套清晰的教学环节,为打造我市小学科学课的高效课堂提供依据。本模式具体内容体现如下: 一、模式界定 我市现如今所使用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是以美国兰本达教授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探究——研讨”教学模式。它的思想是:“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描述、相互交流感受和解释,在思想上形成解释认识对象的模型,然后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找出纷繁复杂的现象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形成对自然界的有秩序的理解。”其中“探究”既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又是知、情、意的统一,还是“手脑并用”的过程。这里的“探究”是指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包括问题情景的创设、观察与实验的设计、实验材料的准备与搜集、实验的操作与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搜集证据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科学结论的归纳与概括、科学现象的解释与科学知识的应用等实践性学习的活动。“研讨”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通过这一过程他们可以将大量的事实连接成新的整体。这种通过集体的努力最后形成的整体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对各部分的简单总和的作用,它使学生在研讨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提高。本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五个环节,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动手探究——合作交流(集体研讨)——拓展延伸(巩固应用)。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充分的活动、有着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主表现的

机会,相信学生能行。 二、适用原则 该模式适用于小学三至六年级的所有探究类科学课。为保证模式的科学运行,避免出现模式化的弊端,在使用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任何一种成功的教学都是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对“探究——研讨”来说,这一特征尤为突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进行再创造,研究过程的独立性越强,研究价值就越大,教学效果就越明显。 2、综合性原则 在探究某个研究专题时,应采取多种相关的方法,开展多种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甚至生成更多的新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3、探究性原则 学习过程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发现新知的过程,教师要设计并向学生提供探索和发现的真实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将科学发现的过程、学生认识过程与教学过程相融合,体现三过程的统一。 4、创造性原则 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学的创造性,要鼓励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能从多角度更全面地认识同一事物,并善于把它们综合为整体性认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和解决新问题,适应和改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教的创造性,课堂教学不再为预先设计的教案所左右,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和学生的生命状态,给学生广阔的思考、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大胆去想,放手去做。

小学科学教学建议30条

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30条 (征求意见稿)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课程。学好科学课程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小学科学的主要学习方式是观察和实验,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和科学态度。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参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l条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第2条阅读教材,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要注意季节性较强的内容,可按季节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程。 第3条阅读教学参考用书,补充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 第4条分析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探究水平,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班级状况等,以便分析利弊,采取对策。 第5条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教学进度应细致安排,教学能按计划进行,尽可能不拖延或超赶进度。 第6条设计分课时教学方案。课时目标要依据课文内容和学情分析进行准确定位,表述应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要逐字逐句研读本课教材文本,了解教材中活动设计安排的意图,并与教师用书结合起来研读,确定本课的核心探究活动。教材上的观察、实验活动,教师在上课前要亲自做一遍,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在教学开始前,通过抽测、访谈、作业等方法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要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水平)。根据教学的需要,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材料,阅读资料,提前进行观察记录。 第7条精心准备有关的教学器材,器材必须充足和典型,避免两手空空进入教室进行教学,保证学生观察、实验活动顺利进行。 第8条器材要适合学生的学习,要突出探究活动的重点和本质。可以对教材中的设计做适当的改进,提倡开展自制教具,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9条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时,学生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此时教师要及时掌控学习纪律,让学生在有组织的环境下有序学习。

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制度42904

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一、科学实验室(包括仪器室、准备室)有专人管理。注意防火、防雷电、防盗、防尘、防潮、防霉、防蛀、防碎裂等,对各类仪器设备要经常维护,及时保养,确保始终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二、科学实验室要科学管理。仪器、器材等物品都应登记造册,摆放整齐。实验仪器、模型、标本、药品等,要分门别类,定橱定位,橱有编号,橱窗设卡,物卡一致,账卡相符。室内定期打扫,保持环境整洁美观。 三、借用实验仪器和器材等要办理借用手续,用后及时归还,不得转借他人,外借须经主管领导批准。 四、对具有危险性的实验仪器、辐射材料、有毒有害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应当建立健全使用和管理制度,设置警示标志,存放于安全地点,指定专人保管。 五、师生须自觉爱护实验室内的一切仪器、器材和设施,损坏照价赔偿,并作好记录。仪器、器材每学期清查一次,及时做好报损报废和增添登记工作。 六、学生进入实验室要遵守纪律,不追逐打闹。保持室内安静和清洁。

七、实验前,学生应明确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实验中提醒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注意操作安全,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督促学生整理好实验仪器,写好实验报告。 八、每次实验后应及时收拾好有关仪器、器材,并作好使用情况记载。每天使用后要关好门窗,切断水电开关。 科学实验室仪器管理制度 一、仪器室由专人管理,实行管理人员负责制,无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准进入仪器室。 二、仪器应及时请购(或领取)、验收、登帐。任何时候都要做到仪器室、学校,二级账册相符和账册实物相符。 三、仪器按分类编号,定室、定橱、定位存放,布局规范、陈列美观、整齐清洁。做好防尘、防潮、防压、防挤、防变形、防热、防晒、防磁、防震等工作。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新)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界定与基本要求 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但是不同的容有不同的探究方法。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的容侧重于观察,有的容偏重于实验。按照主要活动形式的不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课型。 (一)观察探究课 1.界定 以观察活动为主要的问题研究形式,以获得思维发展和构建知识体系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观察探究课。比如《蚂蚁》《四季星空》《它们都是鸟》等容可以设计成典型的观察探究课。 2.一般操作步骤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引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好的情境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问题,形成探究的动力。相反,情境引入不合理,教学过程就会失去探究的色彩,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教学活动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通过特定的情境创设,提出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题目,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合作观察,研究问题。在明确了探究的问题后,师生共同完善探究活动设计,然后学生按照活动设计,开展多种形式的观察探究活动,如观测、实验等,对提出的问题开展探究。 (3)整理信息,得出结论。在观察、实验等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证据。然后对所搜集的证据进行筛选、归类、统计和分析等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 (4)表达交流,深化认识。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如口头表达、交流展示等),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或小组的探究结果,在交流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既要清晰表达自己的成果,也要善于吸收别人的意见,并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建议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建议 1.怎样理解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和“教教材”是两种不同的教材观。“教教材”是指这样一种教材观:把教材当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因传统教材绝大多数足以知识作为逻辑主线的,至多是结论加验证性实验,这样“教教材”就成了只教概念、原理等知识的代名词。 现代教学观强调教学的目标是多样的。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了科学素养的诸多侧面: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后几者的教育在教材中的反映呈有限的,它们更大程度上要靠亲历、体验各种与科学有关的活动达成;同时,又不能离开有关的知识单独进行。这势必要求教师从“教教材”的立场转到“用教材教”的立场——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有机结合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以充分实现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位“用教材教”的教师是这样设计“抑郁症”这一知识点的教学的:为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他让学生比较两种不同的抑郁理论;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他让学生提出一种自己的抑郁理论;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他提供了一个抑郁病人案例,让学生开治疗处方。这是一个典型的“用教材教”的案例。 “用教材教”需要教师提高科学课程多方面目标意识和识别

知识课程潜能的智慧:哪些知识的学习可以超越知识本身的价值。展示月相的变化是一回事,让孩子连续观察并记录28 天左右的月相是另一回事,后者给予儿童的更多也更重要:坚持性、客观性、认真、严谨… 2.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 首先看一下为什么要用行为化动词来表述教学目标。在教师撰写的教学目标中,常常会看到类似这样的表述: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②演示热胀冷缩现象;③学习“物体的沉和浮”。这些表述或失之于过于抽象、笼统,或失之于陈述的是教师行为,或失之于只写出要学的课题,致使执教者无法对教学的效果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美国学者拉尔夫·泰勒和布鲁姆均认为:教学的效果最终应反映在学生的行为变化上,因此主张陈述教学目标时,主语应该是学生,谓语应该是可测量的行为化动词。这样,可以避免因目标表述过于抽象、空洞而难以把握、无法测量的弊端。这些主张,为诸多课程设计者和教师认可并接受。 其次再来看一下怎样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来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 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多种多样的。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3 类: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另一位美国学者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5 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显然,这些学习结果具有不同的特征,言语信息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最新资料推荐------------------------------------------------------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发现: 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结果对比。 这种现象引发我们对小学数科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我们一贯提倡的课堂教学向 40 分钟要质量要的是什么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大量的成功教学案例已经证明,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小学科学课与自然课程有很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区别之一是课程目标的重大调整,由特别关注自然知识转向关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涵。 例如执教《纸的观察》(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个活动的目 1 / 8

的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能力,而有的讲课教师就明确告诉学生要研究纸的特点,其教学的落脚点就是总结纸的特点;第二个活动的重要价值是学习用测量和计算的办法让学生去经历观察活动,拓展观察的途径,而有的教师就非要学生计算出准确数据不可。 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目标追求是有很大偏颇的。 就科学探究目标来说,虽然科学探究不仅涉及到提出问题、做出假想、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数据、进行解释、表达和交流;虽然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或猜想收集证据解释评估交流和推广。 但是小学科学教学各学期各年级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以小学科学教材(教科版)为例: 三年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上,包括体验知道什么是科学观察、不断扩展观察内容、不断学习和扩展观察的方法。 四年级在此基础上重点是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五年级重点是调查研究,调查和研究有关的科学的问题,在调查研究有关科学问题中理解科学概念、培养探究能力。 重视了对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和分析以及充分讨论,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逻辑推理能力。 即使是同一学段,教学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第四节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这一中心,体现这一中心的两个主要方面是认真抓好出常规管理和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教学基本环节: 一、备课 教师课前的准备,是教师对教学道德策划工作。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一)钻研理解教材 1.钻研理解教材的方法 (1)整体把握法 (2)单元教学法 (3)单篇钻研法 (4)教例收集法 (5)专题比较法 (6)立体展现法 2.钻研教材的具体操作 (1)抓重点,抓关键 (2)突破难点 (3)找出规律 (4)关注习题 第一,明确习题的目的功能 第二,明确习题的解答要求 第三,确定习题的解答方式。解答方式一般有口答、板演、书面作业、思考、讨论等。 第四,安排恰当的习题份量和难度。 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参阅有关资料,根据需要自编、自选、改编一些补充习题,保证教学、训练有效进行。 (二)分析研究学生

1、分析研究学生的内容 教师研究所教学生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个体已有的知识性结构,也就是学生基础知识水平;二是学生个体已有的能力性结构,主要是学习能力,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班集体中共同讨论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三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情感、信心、毅力、意志、习惯、品质等。具体如下: (1)研究所教学生的群体特点规律 (2)研究学生的家庭背景 (3)研究学生的学习经历 2、分析研究学生的方法 常用的了解研究学生的方法主要有: (1)观察法 全局观察法、细微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多角度观察法、追踪观察法、实验观察法(2)问卷法 问卷法一般用于教师为新学生上课的情况,面对新学生,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设计若干问题,让学生作答,通过这些问题的答案了解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基础和多方面的学习习惯,为自己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提供第一手资料。 问卷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选择) 1封闭型或结构型问卷 是否型、选择型、评判型、封闭型 2开放型或非结构型问卷 3综合型问卷 (3)谈话法 谈话的方式有:1渐进式谈话2商讨式谈话3谈心式谈话 (4)自我介绍法 (5)总结法 3分析研究学生必需的技能 (1)教师要学会与学生沟通 (2)教师要学会分析和观察 (3)教师应明确了解学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4分析学生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浙江省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建议30条

浙江省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建议30条(修改稿)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课程。学好科学课程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学习小学科学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和实验,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究激发兴趣、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科学态度。建立一套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规范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参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以下教学建议,请参照实施。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第2条阅读教材,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要注意季节性较强的内容,可按季节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程。 第3条阅读教学参考用书,理解教材的逻辑关系,并补充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 第4条分析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探究水平,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班级状况等,以便分析利弊,作出预见,采取对策。在教学开始前,通过抽测、访谈、作业等方法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科学概念水平。 第5条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教学进度应细致安排,教学能按计划进行,尽可能不拖延或超赶进度。 第6条设计分课时教学方案。课时目标要依据课文内容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表述应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逐字逐句研读本课教材文本,了解教材中活动设计安排的意图,并与教师参考用书结合起来研读,确定本课的核心探究活动。 第7条精心准备有关的教学器材,器材必须充足和典型,避免两手空空进入教室进行教学,保证学生观察、实验活动顺利进行。教材上的观察、实验活动,教师在上课前要亲自做一遍,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 第8条器材要适合学生的学习,要突出探究活动的重点和本质。可以对教材中的设计做适当的改进,提倡开展自制教具,提高教学效率。 第9条根据教学的需要,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材料,阅读资料,提前进行观察记录。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10条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又要关注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尽量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使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协调发展。 第11条倡导探究式教学。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足的器材和时间,保证学生获得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一般师生占用时间分配大约为1:1,即学生自主的活动时间在20分钟左右。这就要求教师少讲精讲,指导有效,把时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第12条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处理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要保证学生的分组实验顺利进行。如因条件所限,也要创造演示实验的条件。在课堂上尽量避免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 第13条对观察实验活动,应根据学生动手水平,进行必要的指导,避免成为没有指导的探究活动;也避免指导过度,使学生成为教师指令下的探究活动。 第14条课堂中器材的出示和回收,应该精心安排。一般不需要把一节课的全部材料都放在桌上,可以按照教学环节的展开,先后呈现器材,达到以器材调节学生的注意力、以器材引领教学活动的效果。

三河实验小学科技教育工作制度(精)

三河实验小学科技教育工作制度 总则 开展科技教育工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为适应学校大力开展科技活动的形势,切实加强学校科技教育工作质量,使我校科技特色教育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灵活运用科技知识,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组织管理制度 1.建立三级管理系统(领导小组.教科室.年级组,具体工作由教科室负责。 2.各班设科技班委,教科室设科技教研员,负责指导和联系各教研组开展有关科技教育的教研活动。 3.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和目标管理。 4.纳入考核内容,有具体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措施。 5.长远规划与近期安排相结合(五年规划.年度计划和总结。 二、教育教研制度 1.保证时间(科技活动课每周不少于一小时。 2.保证教师配备(足额配备专.兼职科技教师。 3.作为一门课程,有教案,有活动记录,教导处有检查记载。 4.按四梯级渐进要求编写科技教育校本教材。

5.按年级段建立科技兴趣小组。 6.每年一届创新大赛形成制度。 7.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 8.校内组织科技观摩课和竞赛课。 9.组织科技作品展览。 10.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教育。 11.对科技教育实行课题化研究。 12.协助社区建设科学工作室,使学校科技教育与社区科普教育相互协作、配合。 13.按学生居住区建立科技活动小组,每组选聘1—2名家长作兼职课外辅导员。 14.组织学生户外参观.观察.考查和宣传等科技活动的规定。 15.聘请校外科技辅导员的规定。 三、教师培训制度 1.保证每年派员参加省科技教师培训会和机器人辅导员培训会。 2.积极组织参加各级科技创新大赛及观摩活动。 3.学校坚持每期举办一次以上科技教师论坛。 4.科技教师每期撰写一篇以上科技教育经验论文。 5.全体教师每年完成一个以上科技创新项目,在项目研究中发展提高。 6.建立聘请专家来校辅导制度。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温坪中心小学彭兴国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依此看来,笔者上面的观点只是强调了后一点“教无定法”,这当然是一个极为片面的认识。因此,受到熠阳君的启发,有必要对前一点“教学有法”做一番思考和探讨,以对小学科学乃至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获得一个较为全面而科学的认识。笔者所理解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是说教学活动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但对于具体某一节课而言又并没有确定的方法,即便是名师也是这样,教学模式的选用似乎完全是妙手偶得的结果。当然,妙手应当来自于教师自身素养的不断提升,这需要另当别论。也就是说,这里的第一个“法”应当理解为基本的原则和理念,第二个“法”则可以看作是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来说,是通过科学学习活动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概括而言,科学素养包括基本的科学知识,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科学学习兴趣与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等,这些素养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的科学学习活动。具体说来,这些学习活动包括:实验操作类,作品制作类,观察活动类,资料收集类等。尽管从表面上看这些活动各不相同,或者是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这几种不同的科学学习活动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即致力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这样的观点,我们的科学教学活动就应该以解决问题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遵循“提出问题──设法解决──得出结论”这一基本的活动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的研究创新能力,也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案例对上述活动方式,或者称为一般意义上的科学教学模式做进一步说明。 一、提出问题→设法解决→得出结论 二、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问题------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和整理信息----思考和结论----表达与交流(重过程) 三、激情导入——大胆猜想——小组探究——实验分析——表达交流——拓展延伸 科学课堂教学模式操作说明: 1、激情导入 小学科学课教学是用教材教,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能力的大小制定出分层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引出需要探究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乐于学习,敢于实践。 2、大胆猜想 有了探究的问题,就有了学习目标,学生就会开始对相关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在这里不急于让学生去探究问题,而是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假设,在学

(完整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 在现代学校中,虽然各种不同的科目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程序,但就各种教学活动的一般程序而言,它们大致是相同的。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一、备课的实施要求 备课室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具体可包括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钻研教科书和阅读教学参考资料。 1、钻研教材 (1)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说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时每一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就是要明确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了解本学科的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明确本学科在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和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否则,教学将失去方向,更谈不上效益。 (2)钻研教科书 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教师备课,必须要通读全书,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了解全书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清重点章节和各章节基本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初步排队;然后,在准备上每一节课时,再确定每段教材内容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的地位、在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对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实验和习题要按教学要求作具体安排。 (3)阅读教学参考书 教师在备课时,阅读教学参考资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参考资料并不仅限于那些由市面提供的、已经组织好的专用教学参考资料,而是应当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推荐的参考资料以及自己平时积累的参考资料。这意味着教师的备课不仅仅是一种课前的应急行为,而应当是一种长期、日积月累的职业化行为,教师在自己平日的学习和阅读中,应当积累自己的所感所思,随时将阅读所得增补到自己的教学笔记中,丰富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参考资料库,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更加得心应手。 2、了解学生 如果说钻研教材释指向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的话,那么,了解学生则是指向教学对象的。教师的备课不仅要面向知识本身,而且还要面向学生,则是教学任务的性质和教学过程的特定关系决定的。教师只有认真地了解学生,才能有效地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既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求与思想动态,及其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具体来说,教师可从如下几方面去了解学生: (1)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2)了解学生的能力基础; (3)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4)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 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指定教学进度计划是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备课活动的最终环节。备课质量的高低最终是通过教学进度计划安排的合理与否表现出来的。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具

小学科学教学的指导意见

小学科学教学的指导意见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以下建议: 1.重视课前准备。 小学科学教师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教学准备上,精心设计课堂实验,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和设计实验材料,为课堂实验做好准备;力戒无准备上课,以枯燥的讲解取代实验的教学行为。 2.在民主的氛围实施开放的教学 。教师是科学教学活动的调控者,应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成为师生民主对话、多向交流、充满活力的过程,成为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树立开放的课程理念,开放性教学的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不要把 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 的教学内容,不要拘泥于学生唯一的答案,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 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3.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能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做到主次分明,条理清晰,教学要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学生会提出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以引发学生科学探究 的欲望,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和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4.加强教学反思。 教师要及时总结 1 / 5

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管理制度.doc

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由科学教师任管理员,并承担相关责任。 二.使用实验室,应提前一天通知管理员,以便做好准备。 三.进入实验室,应有良好的秩序,防止碰撞,应保持安静,严禁打闹喧哗。 四.实验前,检查本组仪器,物品是否齐全完好,如有问题,由实验组长提出,经核实后,给予调换或补发。 五.听到信号方可开始实验,严格按科学程序和方法操作,严禁擅自操作,实验时不影响他人操作,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六.实验结束,学生必须整理桌面和仪器,经验收后方可离开。 七.自觉爱护设备、仪器,如有损坏,视情节按规定处理。 八.保持室内整洁,不乱扔物品和垃圾,及时打扫。 九.节约用电用水,注意操作安全,一旦发生事故应及时报告教师。 十.管理员做好防火、防电、防尘、防盗等安全工作。 一.实验室由科学教师任管理员,并承担相关责任。 二.使用实验室,应提前一天通知管理员,以便做好准备。 三.进入实验室,应有良好的秩序,防止碰撞,应保持安

静,严禁打闹喧哗。 四.实验前,检查本组仪器,物品是否齐全完好,如有问题,由实验组长提出,经核实后,给予调换或补发。 五.听到信号方可开始实验,严格按科学程序和方法操作,严禁擅自操作,实验时不影响他人操作,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六.实验结束,学生必须整理桌面和仪器,经验收后方可离开。 七.自觉爱护设备、仪器,如有损坏,视情节按规定处理。 八.保持室内整洁,不乱扔物品和垃圾,及时打扫。 九.节约用电用水,注意操作安全,一旦发生事故应及时报告教师。 十.管理员做好防火、防电、防尘、防盗等安全工作。 一.实验室由科学教师任管理员,并承担相关责任。 二.使用实验室,应提前一天通知管理员,以便做好准备。 三.进入实验室,应有良好的秩序,防止碰撞,应保持安静,严禁打闹喧哗。 四.实验前,检查本组仪器,物品是否齐全完好,如有问题,由实验组长提出,经核实后,给予调换或补发。 五.听到信号方可开始实验,严格按科学程序和方法操作,严禁擅自操作,实验时不影响他人操作,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六.实验结束,学生必须整理桌面和仪器,经验收后方可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要求规范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规 一、对待科学,态度端正 在当前的科学教师队伍中,专职的并不多,大部分是兼职的。和语文、数学学科相比,他们往往认为科学课不重要,把精力都放在语文、数学学科上,导致科学课上的一系列活动没能很好的开展起来,影响科学课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科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科学课在培养学生方面的作用,要在思想上重视科学课,同时还要在行动中体现出来,把上好1每一堂科学课作为自己的责任。 二、科学课堂,面向全体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这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保证每个学生有平等的接受科学教育的权利,而且也反映了现代科学教育面向全体的思想。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还意味着必须提高每个人对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能力。 三、教师角色,随时转换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多重的角色。既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调控者、引领者,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按需转换自己的角色。 四、教学语言,准确简洁 语言是师生进行交流的主要载体。对于教学语言,我们要做到:准确、简洁。用最短的语言,把话说明白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听懂。同时,我们科学课堂上的语言还要做到科学严谨。 五、教学方式,探究为主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需要注意的是,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