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区域地质概况和气藏地质特征

2.1-区域地质概况和气藏地质特征
2.1-区域地质概况和气藏地质特征

区域地质概况与气藏地质特征

1、构造位置

区块构造位置处于XX盆地XX斜坡,该区块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成藏条件。下伏陆相-海陆交互相煤系地层呈广覆式分布且成熟度高;总体近南北向的NPEDC9、NPEDC10 砂体在平缓的西倾单斜背景下,与侧向的河流间湾泥质岩遮挡及北部上倾方向的致密岩性遮挡一起构成了大面积的岩性圈闭。NPEDC9组稳定分布的近100m 河漫滩相泥岩,构成上古生界气藏的区域盖层。NPEDC9和NPEDC10 段储层属河流-三角洲相砂体,面积宽广,物性较好,构成了良好的储集体。井区含气面积约276.5km2,平均煤层厚度11m,气层有效厚度20m。

本区构造特征明显、规律性强,地层北东高-南西低,整体呈向西倾斜的单斜。统计地层坡度较缓,每千米下降2-15m,没有大的构造起伏,且NPEDC9段顶面、NPEDC10段顶面的微构造形态有很好的继承性,构造的主体基本上是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只在局部发育微幅度鼻隆构造。

2、开发区域范围

气藏开发范围:如下图所示的矩形区块内部。

3、地层分布及储层分布:

XX油田钻井揭示的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白垩系,侏罗系的NPEDC1组、NPEDC2组、NPEDC3组,三叠系的NPEDC4组、NPEDC5组、NPEDC6组、NPEDC7组,二叠系的NPEDC8组、NPEDC9组、NPEDC10组、NPEDC11组,石炭系的NPEDC12组,奥陶系的NPEDC13组。该地区地层除缺失中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以及古近系、新近系外,其它地层发育基本齐全。

含气目的层为NPEDC9段的NPEDC91组与NPEDC92组;NPEDC10段的NPEDC101组、NPEDC102组、NPEDC103组。(见地层分层及岩性剖面)。

NPEDC9为一套河流相砂岩,岩性为浅灰色含砾粗砂岩、灰白色中-粗粒砂岩及灰绿色石英砂岩,是上古生界主力产气层段;

NPEDC10段以河道沉积为主,岩性为灰色、灰黑色细-中粒岩屑砂岩、岩屑质石英砂岩和泥质岩,砂岩成分成熟度低,厚度约40m 左右。为上古生界主要产气层段之一。

4、沉积环境

沉积环境为典型的辫状河砂砾质心滩。

5、储层岩性

储层砂岩: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占60.6%),其次为岩屑砂岩(占22.2%)和石英砂岩(占17.2%),成熟度中等~高,石英(46.0%~98.8%,平均82.9%)。

填隙物:含量平均12.6%,其中胶结物含量平均7.3%,以硅质(平均3.2%)、高岭石(平均1.9%)和含铁方解石(平均1.1%)为主,以及少量铁白云石、白云石、方解石、绿泥石、伊利石及混层、菱铁矿和黄铁矿等。杂基平均5.3%,有水云母(伊利石)、绿泥石和凝灰质。

孔隙类型:该区块砂岩储层孔隙类型多样、演化机理复杂,依据成因可分为粒间孔、粒间溶孔、长石溶孔、岩屑溶孔、铸模孔、晶间微孔、杂基溶孔、收缩缝和微裂隙等。

孔隙组合:面孔率为0%~13%,平均1.5%,以岩屑溶孔为主,占52.02%,其次为晶间微孔(占15.87%)、粒间孔(占12.20%)、粒间溶孔(占10.87%)、杂基溶孔(占7.16%)。

胶结物:主要有自生粘土矿物(高岭石、伊利石、伊/蒙混层、绿泥石)、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含铁方解石、白云石、铁白云石、菱铁矿)、硅质(次生加大和自生石英),个别井段可见石盐、钙盐和石膏等

盐类矿物。

6、储层物性分析

收集、整理并录入了研究区10口取心井100 余块样品的物性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区孔隙度分布在0.4~20%之间,平均7.2%;渗透率分布在0.001~2398×10-3μm2之间,平均值0.43×10-3μm2;其中,孔隙度主要分布在5~10%之间(占56.5%),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1~1 之间(占55.9%),表明储层主体属超低渗储层。

7、储层敏感性分析

根据X衍射粘土矿物分析,本区岩石粘土矿物组成为:绿泥石(46.8%)、伊利石(31.5%)、高岭石(20.1%)、伊蒙混层(3.67%),伊/蒙间层比<10%。粘土以不同的产状充填于孔隙之中或包裹于颗粒表面,不同程度的降低了孔隙与渗透性,同时包壳的形成也不同程度地增强了颗粒的抗压强度并阻止了次生加大的形成,降低成岩作用对孔隙的影响。储层与外界流体接触后,由于条件改变而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影响储层孔隙结构,使储层渗透性变差,从而不同程度地损害储层,导致产能下降。根据多口井的敏感性试验,本区储层具有弱-中等酸敏、弱碱敏、中等盐敏、水敏和速敏变化大,由无~强均存在。

8、气藏特点

区块内钻探10口井,气藏埋深约-3624~-3694m。M4、M5、M6、M9井试气证实为工业气流井。以M4井为例,地温梯度为3.36℃/100m,压力梯度为0.921MPa/100m,为正常的温压系统,该井NPEDC9层位高压物性分析,临界压力5.80MPa、临界温度-69.5℃,油气藏类型为干气。

9、试气试采情况

以M1、M4井为例:

M1井试气射开NPEDC9层位,井段3611~3614m,压裂后针阀开启1/2,孔板直径8mm,日产气4

.1?m3,日产水0 m3,累

10

1475

积产气4

.1?m3,累积产水0 m3,低产井,2011年9月试采,

7696

10

初期日产气4

47.3691?m3,

10

10

1.4971?m3,至2011年10月,累计产气4

水11.6 m3。

M4井试气射开NPEDC9层位,井段3652~3655m,压裂后针阀开启1/3,孔板直径8mm,日产气4

1.1495?m3,日产水4.5 m3,累

10

积产气4

2.5118?m3,累积产水10.1 m3,工业气流井。2011年7月

10

试采,初期日产气4

59.7689?

10

10

1.6251?m3,至2011年9月,累计产气4 m3,水0.06m3。

10、流体物性

以M4井为例,地层条件下气体体积系数4.204×10-3 m3/(标)m3、气体偏差系数 1.024、压缩系数 2.305×10-21/MPa、粘度2.1928×10-2 mPa?s, 地面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密度为0.79。

在参考压力130MPa条件下,水的体积系数为1.12m3/(标)m3,粘度为 1.5 mPa?s,压缩系数为 5.61×10-6/MPa, 岩石的压缩系数9.98×10-4 /MPa。地面条件下水的相对密度为1.00。

11、地应力分布情况

本区块地应力方向大概NE60°~90°,最小水平主应力方位195.85°压裂裂缝延伸方位为NE69.8°~81.3°,与砂体走向近似垂直。

砂岩的最小水平主应力为50.43MPa,最大水平主应力为71.52;

泥岩最小水平主应力为56.62MPa,最大水平主应力为72.56MPa。

12、岩心三轴实验结果

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水文地质特征与岩相古地理

文章编号:100020550(2006)0320387207 ①国家“973”计划项目“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机理与富集分布规律”(编号2003CB214607)和国土资源部“十五”重大项目“鄂尔多斯盆地 地下水勘查”(专题号1212010331302ZT121)共同资助. 收稿日期:2005210224;收修改稿日期:2006202220 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水文地质特征 与岩相古地理 ① 杨友运1 常文静1 侯光才2 王永和2 张蓬勃 1 (1.西安石油大学 西安 710065; 2.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西安 710054) 摘 要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是一特大型自流水盆地,发育洛河、环河华池和罗汉洞三个含水岩组。通过分析早白垩世的盆地古构造、古地理、沉积环境和岩石特征、划分含水岩组沉积相类型,探讨沉积相与含水岩组发育分布规律以及含水性之间的关系,认为岩相古地理是控制含水岩组分布特征、含水性以及水质变化的重要因素,受其影响,在盆地边缘,含水岩组由多期冲积扇、河流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相砂砾岩和砂岩组成,不同沉积期次的砂砾岩层叠置,形成巨厚含水层,泥岩隔水层不发育,地下水循环系统性好,矿化度低;在盆内,洛河和罗汉洞组风成相砂岩,产状稳定、组份和结构成熟度高、易溶组份少,顶底板及边界隔挡岩性匹配合理,是最理想的含水岩组。环河华池组含水砂体,由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以及滨湖滩坝相长石石英细砂岩组成,呈孤立透镜体状,含水性差,孔喉结构复杂,水溶蚀作用强,矿化度高;早白垩世形成的鄂尔多斯东西不对称湖盆结构既控制当时含水层的发育和分布,又是现今自流水盆地结构形成的基础。 关键词 鄂尔多斯 白垩系 自流水盆地 古地理 地下水 第一作者简介 杨友运 男 1961年出生 硕士 副教授 沉积学、石油地质及沉积盆地分析中图分类号 P512.2 文献标识码 A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含水系统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的又一特大型自流水 盆地[1] ,盆地含水岩组的岩性分布规律,水资源量、水化学以及循环运动状态与早白垩世时盆地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岩相古地理以及含水岩组岩层的沉积特征密切相关。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白垩系地层没有发现重要能源和其它矿产资源,所以与地下水勘查有关的研究成果很少。加之早白垩世时,盆地外围区域构造和古地理背景复杂,盆内地层分布范围广、层系厚度大,沉积相类型多,岩性组份、岩相组合及层序变化复杂,致使人们至今对盆地的形态、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含水岩组的发育特征、地下水矿化度成因及分布规律认识不清,这不仅影响了对盆地内含水层沉积范围和特征的系统了解,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对白垩系地下水资源的正确评价和认识。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盆地沉积环境、岩性、沉积相古地理变化和砂体展布等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含水层、隔层以及顶底板的分布与组合规律,探讨岩相古地理演化与地下水质之间的关系,进而为查明白垩系地下水赋存运动状 态,正确评价水资源奠定坚实的地质理论基础。 1 地层发育特征及主要含水岩组沉积 相 1.1 地层格架及含水岩组划分 鄂尔多斯自流水盆地地层由白垩系下统组成,分布范围西起桌子山—贺兰山—六盘山,东以清水河—榆林—延安—宜君为界,北抵杭锦旗—东胜一线,南 到渭北的陇县—千阳—彬县—铜川[2] ,面积约13×104k m 2。根据研究区岩石地层划分方案[4,5],并依据区域性沉积间断面、沉积相突变面以及韵律旋回等标志,自下而上可分为洛河组、环河华池组、罗汉洞组和泾川组六个岩石地层单位(图1),其中洛河组、环河华池组、罗汉洞组是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系统中的三个主要含水岩组。在层序剖面上它们形成两个沉积旋回:下旋回由洛河组下段“宜君砾岩”—洛河上段风成砂岩—环河华池组湖相及三角洲砂泥岩组成;上旋回由罗汉洞组砂岩—泾川组湖相杂色砂泥岩以及泥灰岩组成。区域上受沉积环境影响,下旋回   第24卷 第3期2006年6月沉积学报 ACT A SE D I M E NT OLOGI CA SI N I C A Vol .24 No 13 June 2006

山东地域文化

山东地域文化(一) (一)泰山文化 泰山文化是自然地理特征的文化,也是地域性文化。泰山自古至今声名显赫。打开中国的历史典籍,从《十三经》到《二十五史》,多处可见对于泰山的记录和描述。它是一座富有象征意义的山,它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与自然赋形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喻体。 1.泰山概貌 泰山位于中国华北大平原东侧、山东省中部,横亘于泰安、济南两市之间,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相对高差1391米。据载,在距今24亿年前后,鲁西包括泰山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即泰山运动。在这个运动的作用下,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山系,古泰山就是这些山系中的一部分,高高地耸立于海平面之上。距今1亿年左右,在复杂的地质作用下,形成了今日泰山的雏形。直到新生代中期(距今3000万年左右),今日泰山的总体轮廓基本形成,又经过了长期的自然雕凿,终于形成了今日的景貌。据考古发现,从40万年前到4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泰山文化区域曾活动着沂源猿人、新泰智人,两者分别代表了这一地区旧石器时代人类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到了新石器时代,这个地区的原始先民依次创造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一系列灿烂辉煌的文化。 泰山摩崖刻石泰山有着丰富多姿的名胜古迹。古老而年轻的岱庙,位于泰山南麓泰城中部,又名东岳庙、泰岳庙、岱岳庙,俗称泰庙,是古代祭岱的主要场所。胜迹众多的岱阳又称泰前,是泰山风景名胜荟萃之地,除岱庙外,还有登山东路、登山西路、环山路、徂徕山等景区。今存寺庙20座,碑碣639块,摩崖刻石634处。天人合一的岱顶,位于泰山

之巅,面积0.6平方公里。由此可跨天门,游天街,望天阙,渡仙桥,逛琼阁,赏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雨凇雾凇、黄河金带、云海玉盘等奇观。岱顶现存庙宇5座,碑碣22块,摩崖刻石246块。风光秀美的岱阴,位于泰山主峰以北,包括后石坞、谷山玉泉寺、桃花峪、娄敬洞山、五峰山、昆瑞山、灵岩等景区。其群山连绵,旷远清幽,奇峰怪岩,洞坞藏秀,有寺庙6座、碑碣640块、摩崖刻石599处。 2.泰山风尚 泰山是一座“文化山”,它与中华文明血脉相连。历代统治者和广大民众都采取种种仪式,表达对泰山的景仰与膜拜,由此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泰山文化”现象。 泰山崇拜。泰山因其“大”成为古代人最早推崇它的原因之一,人们崇拜泰山,是希冀这座“大”山给人带来力量,驱除灾害,求得幸福。人们在对“大”的膜拜中逐渐发现,太阳有着更神秘的力量。因此,太阳崇拜成为泰山崇拜中更为深刻的历史原因。东方与太阳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神话和文学作品中,太阳就被称做“东乌”、“东君”。东方成了尊贵的方位。例如“五行”说中,东方属木,其色为青苍,所以“东方曰苍天”;在“八卦”中,东方为“震”,“震为长男”;在“四时”中,东方为“春”,春乃四季之首;在“五常”中,东方为“仁”,仁是天地大德;在“五帝”中,东方是“青帝”,青帝是至高的天神……这种出于原始思维的东方崇拜,使地处中原之东的高大泰山有了更加神圣的力量。《文献通考》中即记述“岱宗东岳,以其处东北居寅丑之间,万物始终之地,阴阳交泰之所,为众山所宗也”。泰山崇拜反映了人类早期对自然力、自然之神的敬畏与依靠,折射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始形态。 泰山封禅。帝王封禅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现象,几乎是每个皇帝梦寐以求的。在帝王封禅史上,除了武则天以女皇的

江都市地质概况

江都市地质概况 江都市位于长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东侧。地处东经119°27′03″—119°54′23″,北纬32°17′51″—32°48′00″。东接泰州市,南临长江,西邻扬州市,北连高邮市。全市南北长55.75公里,东西宽42.76公里,面积1132.54平方公里,人口107万。 一、地形地貌 (1)地形特征 江都市地形地貌为江淮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中部较高、南北两侧较低。以新通扬运河为界,南北不尽相同。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北岸,高沙平原,地面高程4.5—6.5米,南境沿长江一带为圩区,地面高程2.2—4米。北部地处古泻湖堆积平原沼泽洼地的里下河地区,地势较低洼,地面高程1.8—3.5米。 (2)地貌成因类型 ①地貌成因类型—堆积地貌。 ②地貌类型—新通扬运河以南为长江三角洲高沙平原和新三角洲平原与洲地。新通扬运河以北为古泻湖浅洼平原、微斜水网平原。 ③组成物时代—第四系全新统(Q4) ④地貌形态特征:新通扬运河以南为长江所带泥沙堆积而成。地势宽阔平坦,微向下游倾斜。其中高沙平原以粘性土为主,亚砂土、粉砂次之,地面高程5—8米。局部地区夹有泥炭。新通扬运河以北为古泻湖退却和人为改造而成,地势平坦,芦苇丛生,水系发育,湖沼密布,岩相变化复杂,组成物以淤质亚粘土为主,富含植物根茎。 二、地层 本市范围内钻井已揭露地层自上而下有:第四系、上第三系、下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寒武系、奥陶系。 (一)新生界 1、第四系(Q) 全新统如东组(Q4) 岩性:早期以淤质亚粘土为主,含海相化石,属河口相,气候湿凉略干;中期以黑色粉细砂为主,含丰富海相化石,为浅海相,气候湿热—温和。晚期:灰黄色亚砂土、亚粘土、粉砂,有孔虫化石丰富,气候温暖,本组厚度10—60米。 江都全新统地层:以粘土为主,亚粘土、粉砂次之,属三角洲平原相,厚5—10米。 上更新统(Q3) 可划分为二个组4个层段,为海陆交互相,岩性分为二大沉积旋回。 昆山组(Q 13 ):下部灰、灰黄色含砾粗砂细砂;上部灰色,深灰色粉细砂,含有腐植质及螺壳、贝壳化石。孢粉组合:枫香、麻栎、青刚栎、水龙骨,反映暖湿气候。含毕克卷转虫、奈良小上口虫等,为河口微体化石群,属本区第三次海侵,范围广泛。 鬲湖组(Q 2 3 ):下段以青灰、灰绿色、灰黄色亚粘土为主,属陆相;中段以灰、深灰、灰黄粉砂、淤质亚粘土为主,属海相沉积;上段灰黄、青灰、深绿色亚粘土,属陆相。本组相当大理冰期沉积,气候呈冷—暖—冷变化。本统顶板埋深10—60米,厚度15—70米。

昌黎县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

昌黎县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 昌黎地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是:北部山区为基岩裂隙水。中南部平原为松散层孔隙水。水量由西北向东南,由滦河冲积扇向饮马河冲洪积带逐渐减少,沿海因受海水侵入影响,有二、三层咸水存在。其底板埋深在40至160米之间,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递增,局部因受降雨垂直淡化作用,有浅层淡水分布。 昌黎县地下水分潜层水和承压水两种。潜水遍及全县,水位埋深2米至6米左右,山前一带为10米左右。全区共分五个水文地质分区即:Ⅰ滦河冲积扇水文地质区。Ⅱ饮马河冲积扇水文地质区。Ⅲ河间水文地质区。Ⅳ山前坡洪积水文地质区。V基岩山区水文地质区。 全区地势总的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并有大面积松散岩层覆盖,形成了良好补排条件。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的垂直补给,残留水泊为蓄存降水入渗提供了有利场所。其次是来自邻县(卢龙)的山前侧向补给和西部滦河的侧渗补给。其三是县城北部的山前的侧向补给,但补给量很小。地下水总的流向是:由北西流向南东,由山区流向平原。地下水的自然排泄其一是本县境内滦河上游有少量排泄;其二是王家楼-小营段地下水补给滦河;其三是滨海地区侧向排泄。从90年度城关地下水位观测可以看出,饮马河北岸地下水补给河水,南岸河水补给地下水。

本区沿海一带水阴离子以氯离子为主,阳离子以钠离子为主,其余地区阴离子以HCO3-为主。 具体分区及特征如下: (Ⅰ)滦河冲洪积水文地质区 本区由滦河冲积扇组成,根据沉积规律和特征,分为三个亚区: (Ⅰ1)冲积扇顶部亚区 分布于朱各庄、指挥、靖安以西,为滦河近代冲积。本区最大揭露深度110米,见两个含水组,累计计厚80-90米,岩性以卵砾石为主,粗砂次之,呈层状微向东倾斜,卵、砾石粒径4-25厘米,上细下粗,顶板埋深3.5-8米,底板埋深70-108米。富水性强,水量丰富,单位涌水量20-30米3/米时,单井出水量达7000-10000立米/日。 (Ⅰ2)冲积扇中部亚区: 位于党各庄、陈各庄、大周庄、阎庄、崖上一带,揭露深度50-80米,见2-5层含水层,总厚30-60米.岩性以砾石、粗砂为主,粒径较(Ⅰ1)小。阎庄到崖上,以卵石为主。均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分布。本区水量较丰富,单位涌水量16-26米3/米·时,单井出量可达1000-3000立米/日。 (Ⅰ3)冲积扇前缘亚区:

水文地质调查方法..

第二章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填图)––––是以地面调查为主,对地下水和与其相关的各种现象进行现场观察、描述、测量、编录和制图的一项综合性工作(一种调查手段)。 目的:为地区规划或专门性生产建设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提交成果:图件––––水文地质图;报告––––水文地质测绘报告等。 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在水文地质普查阶段,主要是进行水文地质测绘,在勘探阶段,测绘则是退居次要地位。 通常在相同比例尺的地质图上填水文地质图。 若没有地质底图,则要同时进行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的填图,这时称为综合性地质—水文地质测绘。此种测绘所用的地形底图比例尺,一般要求比最终成果图的比例尺大一倍。 §1 水文地质测绘的任务 一、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任务 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下列问题: (1)测区内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型地下水的分布状态、相互联系情况; (2)测区内的主要含水层、含水带及其埋藏条件;隔水层的特征与分布; (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4)概略评价各含水层的富水性、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和水化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5)各种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 (6)论证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二、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内容 为完成上述任务,水文地质测绘一般应包括下述调查内容: (1)基岩地质调查; (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调查; (3)地下水露头的调查; (4)地表水体的调查; (5)地表植物(即地下水的指示植物)的调查; (6)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状况的调查。 也就是说,水文地质测绘是综合性的调查研究工作。 三、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成果 水文地质测绘的成果主要有:①水文地质图(包括具代表性的水文地质剖面);②水文

美国水文地质发展历程及启示

美国水文地质发展历史及启示 地下水是美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以下简称USGS)统计,2000年美国总用水量为5636亿m,其中地下水1167亿m,占总用水量的20.7%;98.3%的家庭用水、57.4%的牲畜用水和41.5%的灌溉用水来自于地下水。地下水在维持生态系统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补给河流,维持河岸和湿地生态系统等。 1、美国水文地质学发展简要回顾 图1示意了水文地质学发展的几条脉络,包括重要事件、USGS水文地质学家人数、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流定量研究等。 图1 美国水文地质学发展脉络示意图 19世纪60年代后期,农业和城市发展对地下水的需求不断增加,刺激了人们对水文地质学的研究。这一时期水文地质工作者主要关注的是自流井的开发,研究基本上以定性和描述性为主,缺乏定量的尝试。1879年USGS成立。1903年USGS成立水文部。自此以后,USGS成为美国水文地质学发展的主体力量,到1910年末即获得了国际水文地质界的广泛认可。 1910--1940年是美国水文地质学的奠基阶段。在此期间,USGS确定了水文地质学的发展方向,奠定了水文地质学的理论基础,水文地质学发展成为地球科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Meinzer出版了系列专著,包括《美国地下水形成与理论探讨》和《地下水文学概要》等,系统地总结了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和理论进展,同时首次对全国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定性评估,阐述了地下水补给、排泄、数量、质量、开发利用等各个方面。在水井水力学方面,稳定流理论居于主导地位。1935年,Theis非稳定流公式发表并迅速推广。在地下水量平衡研究方面,Meinzer于1932年出版了《地下水供水量评估方法概

干旱带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干旱带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1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依据地貌、地质构造等水文地质条件,可将宁夏中部干旱带划分为陶 灵盐台地区和宁中山地区。 1.1陶灵盐台地区盐池县主要位于陶灵盐台地区的东部波状台地亚区,大致沿盐池南北分水岭构成宽缓的向斜,即布伦庙一镇原向斜。岩层 沿大向斜轴线及其两侧形成了较丰富的裂隙孔隙水和承压水,含水层 主要岩性为砂岩、砾岩、泥质砂岩。在500m深度内绝大多数钻孔的单 井涌水量为100~500m3/d,矿化度为1~3g/L。大致以王乐井黄土粱和 盐池县南北分岭为界,分为盐池、古西天河、马家滩—大水坑、王乐 井黄土梁4个地段。 1.1.1盐池地段位于南北分水岭以东地区,面积为1165.24km2。地形 坡度较陡,地表一般为薄层风积砂覆盖,仅在盐池县城周围和柳杨堡 洼地有较厚的第四系堆积物,下伏基岩为下白垩系砂岩、细砂岩、砂 泥质页岩。上部砂岩含水岩组,大致在靠近沿盐池南北分水岭一带分布,东部坡度较大,砂岩含水层直接出露地表,地下水多为东西向发 育的冲沟切割,以下降泉的形式出露地表,泉流量为0.136~200m3/d,含水层埋深为30~60m,含水层厚度约为40m,单井涌水量为 200~600m3/d。下部细砂岩含水层分布较稳定,以承压水和微承压水为主,含水层埋深为30~60m,含水层厚度约40m,单井涌水量为 100~600m3/d,矿化度为1~3g/L,仅在盐池北部骆驼井一带小于lg/L。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Cl—Na-Mg水,向东至盐池边缘逐渐变为Cl- SO4水。 1.1.2古西天河地段位于盐池县马家滩—王乐井北部一带,面积为1164.70km2。第四系堆积物分布较广,厚度较小,一般厚小于20m,坳谷间的梁地厚仅1~2m,且多为透水不含水岩层。只有坳谷、洼地中的 第四系砂砾石、中细砂及粘土质砂层中分布有孔隙潜水,如高沙窝古 西天河坳谷,呈树枝状向西延伸,发源于苏伯井、安定堡一带,含水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详细]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 第一节观测路线和观察点的布置 水文地质地面调查工作是针对勘查地区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重要方法,是认识和掌握水文地质规律的必要过程.进行水文地质地面调查时,首先要布置好观测路线和观测点. 一、观测路线的布置 应用最短的路线取得最多的成果,原则上要横穿地层走向或地貌单元,具体还要结合好露头及水点分布等情况灵活掌握(即垂直地层走向,构造线;垂直河流、阶地;穿过湖河沼泽地段,井泉分布点及分水岭等).另外在露头好的地段,还应顺着构造线或河谷进行追索.总之应以看得多,见得全,最多获得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资料为原则.路线布置要有重点,又要照顾一般.在地质、地貌条件复杂或地质、地貌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区,观测路线应当密些;相反在地质、地貌条件较为简单地区,观测路线可以适当稀一些. 二、观测点的布置 观测点应布置在观测线上最有意义的地方,即地层分界线、构造断裂带、破碎带、假整合面、不整合面、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变质岩分带区、阶地边缘,地表水体、井、泉、钻孔、自然地质现象(滑坡)发育处及标志层,典型露头及岩性,岩相变化带等处.地质地貌观测点不能均匀布置,应视有无意义而定,不定可有可无的点.水文地质点布置,除考虑不同地貌单项元,不同含水层外,还需考虑水点的均匀性.如果缺乏水点,则应考虑进行人工揭露,弥补水点之不足或水点的不均匀性. 三、野外填图及定点描述 1、野外地质填图 (1)地质填图所用地形底图的比例,应比成图比例尺大一级,如不具备条件,至少也需同等比例尺的地形图做底图. (2)在野外测绘过程中,要把观测点、线、试坑,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点等位置,准确地绘在地形图上;地质体、地质年代、构造线、地貌以及水文地质现象等,必须按规定的符号和线条勾出并严格区别实测与推测界线.

海拉尔盆地得尔布煤田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海拉尔盆地得尔布煤田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得尔布煤田位于额尔古纳市境内,属于海拉尔盆地群中的次级凹陷盆地,盆地平面发育范围近400km2,赋煤层位为白垩系大磨拐河组地层,煤质为呼伦贝尔地区较为奇缺的长焰煤,现查明煤田煤炭资源储量6.2亿吨,预计整个得尔布煤田煤炭资源储量达20亿吨。文章以近几年来得尔布煤田的勘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研究,对得尔布煤田区域水文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 标签:海拉尔盆地;得尔布煤田;水文地质 得尔布煤田位于根河和得尔布干河河谷冲积平原及高平原之上,南、北、东三面环山,为地势较高的低山丘陵区,盆地中部地形较为平缓,为一呈北东向的狭长盆地,以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为基底,发育有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含煤地层。盆地内有根河及得尔布干河自东向西流过,盆地内地面高程518-650m之间,外围高程在650-812m之间。由于构造形态、地貌条件的影响,为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汇集、赋存与排泄创造了有利条件。 1 地形地貌 本区属大兴安岭西坡的低山丘陵区,地势南、北、东三面环山,向西开口,中间为较为开阔的河漫滩。海拨高程最高812m ,最低518m,相对高差294m。根据区内地貌成因类型及形态特征划分为三个地貌单元。 1.1 构造剥蚀地形 该地貌分布在本区外围地势较高的中低山区,由于缓慢上升和强烈的剥蚀形成的中低山地形,标高570-812m,沟谷较为发育,山间沟谷呈“U”字型,山顶呈馒头状,地形起伏不平,上部较陡,下部较缓,大部分被第四系堆积物所覆盖,山顶部见基岩出露。 1.2 侵蚀堆积地形 一部分为由于周围山谷洪流、洪积作用和山坡面流坡积作用形成的山间凹地地形,分布在山角及群山之间,形成山间凹地及坡积裙,标高520-600m,地形起伏较缓;另一部分为由于长期风积作用形成的山前倾斜平原地形,分布在得尔布干河及根河南岸,地势由与河漫滩分界处向残积低山山脚缓慢升高。 1.3 堆积地形 由于根河、得尔布干河及哈乌鲁河冲积、洪积作用形成的河漫滩,河漫滩地形,宽度1-15km,漫滩中河流弯曲不直,有牛轭湖、水泡子和沼泽湿地分布,生长有茂盛的喜水性植物。河漫滩沿河流两岸分布,地势平坦,海拔高程518-550m,漫滩后缘呈陡坎,高差3-18m,局部界限不明显。

山东地貌概述

山东地貌概述 崔巍(山东省潍坊市)一、基本概况 (一)地理位臵:山东,古代为齐鲁之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省会设在济南。陆地南北最长约420公里,东西最宽约700余公里,陆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居全国第十九位。西部连接内陆,从北向南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山东半岛伸入黄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津与渤海湾,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近年来山东亦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二)自然环境:山东是我国10个沿海省市之一,地处黄河下游,大

致介于北纬34°22′52″至38°15′02″(岛屿达38°23′N),东经114°19′53″至122°43′之间。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计跨纬度3°52′10″、经度8°23′07″,这使得山东自然地理的东西差异远比南北差异明显。山东半岛的东南部为沂蒙山地丘陵,水文属于淮河水系(沂河),而山东半岛西北部为华北平原,水系属于黄河水系(徒骇河),造成两地自然环境不同,山东半岛的东南部为海洋性较强的温带季风气候,西北部为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季风气候。总体来说,山东省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偏南风,炎热多雨,冬季多偏北风,寒冷干燥;春季天气多变,干旱少雨多风沙;秋季天气晴爽,冷暖适中。 (三)地貌特征:山东省的地貌基本特征,一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水系呈放射状。全省地势以泰鲁沂山地为中心,海拔高度向四周逐渐降低。泰山、鲁山、沂山共同组成鲁中地的主体,构成山东省中部一条东西向的分岭。东部及南部为起伏和缓的低山丘陵,北部及西部为坦荡的平原,呈弧形围绕在山地丘陵的外围。全省地势中南部凸起;东部地势稍低,缓丘起伏;西北部地势低平,黄河、大运河穿行其间,9/10的地面在海拔50米以下。由历史上形成的黄河冲积扇、泛滥平原和近代黄河三角洲组成的平原呈弧形环抱于中南部山地的西、北两侧。在山麓冲积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之间为低洼地带,形成带状湖群。众多的山间盆地和山间平原散布于低山丘陵之间,海拔高度都在200米以下。山东海岸北依渤海、东及东南濒临黄海,除黄河三角洲与莱州湾沿岸为淤泥质海岸以外,大部分海岸为岩石的侵蚀海岸,海岸曲折,多港湾、岛屿。

中国地质概况

中国地质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面积约960万Km2,疆域辽阔,山川壮丽。西南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珠穆郎玛峰海拔8848m,为世界第一高峰;西北有中国最低的吐鲁番盆地,海拔-155m,为世界著名的洼地之一。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海拔4000m以上的高原。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峰峦峻拔,逶迤东延;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涛浪翻滚,蜿蜒东流;在广大的东部地区,丘陵与盆地纵横交错,沃野与河湖相映生辉,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为中华民族休养生息之地,更为现代中国和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和重要基地。 中国处于欧亚板块的东南缘,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相接,各地区地质环境差异较大,发展历史很不相同,因而区域地质各具特色。从整体来说,中国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地质构造复杂,活动带与稳定区并存;岩浆活动频繁,演化历史漫长;变质作用类型齐全,变质程度各民;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是全球具有重要地质特公的地区之一,也是全面研究地壳构造演化,特别是中新生代地壳构造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 地层: 中国幅员广阔,各断代地层发育齐全,自中—下太古界至新生界皆有分布。各时代地层出露总面积粗略统计为8602610Km2,占全国陆地面积的89.6%。 其中:太古宇出露面积为73700Km2,占出露地层总面积的0.9%; 元古宇出露面积为596300Km2,占出露地层总面积的6.9%; 下古生界573500Km2,占6.7%; 上古生界945600Km2,占11%; 中生界2457700Km2,占28.5%; 新生界3955810Km2,占46%。 沉积类型多种多样,显生宙生物化石丰富。太古宇、大都元古宇以及部分活动带的显生宙地(岩)层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了不同时代的变质岩系。 岩浆岩 中国岩浆岩分布广泛,侵入岩出露面积为997390km2,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0-4%。其中:超镁铁岩面积为16360km2,占侵入岩面积的1-6%;镁铁岩7044km2,占7-1%;中性岩(含中基性岩)47600km2,占4-8%;酸性岩(含中酸性岩)861690km2,占86-4%;碱性岩1300km2,占0-1%。岩浆活动十分频繁,从太古宙至近期都有发生。岩浆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岩浆喷溢和爆发,又有岩浆侵入。岩浆活动可划分为前吕梁、吕梁、四堡、晋宁、震旦、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10个期。前吕梁,吕梁、加里东和华力西在中国北部(昆仑一秦岭以北)最为强烈;四堡、晋宁期在中国南部较为强烈;印支和燕山期在中国东部最为发育;喜马拉雅期在滇藏地区尤为重要。各期、各类侵入岩出露面积见表11。中国多期次、规模巨大的岩浆活动是岩石圈演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中国内生矿产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 前吕梁期: 前吕梁期岩浆岩包括太古宙的迁西期、阜平期和五台期,主要发育在华北地区的北部,在豫西、小秦岭地区以及阿尔金山和佳木斯地区也有分布。 火山岩火山岩在太古宙为地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呈近东西向展布。 侵入岩前吕梁期侵入岩主要有超镁铁岩、镁铁岩和酸性岩,中性岩较少。 吕梁期: 吕梁期岩浆在我国分布甚广,其出露范围与早元古代地层基本一致,主要见于华北地区的北部,吉、辽、鲁、冀、晋地区,内蒙古阿拉善、大青山,黑龙江东部佳木斯、东风山,以及西北部额木尔、塔河等地。此外,还见于天山、昆仑一秦岭和川滇地区。

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作业

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1、自然地理条件 1.1、地形地貌 东王村地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势总体东北高西南低,东王村位于整个区域的中心位置,中间地势低且较为平坦,为盆地地形。东王村地区东西长10.3 公里,南北长6.9 公里,地面海拔高度在480m-650m 之间, 主要河流位于西南角,流向南东,其它支流展布于盆地中央,岩溶地区岩溶水补给的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 1.2、气象 本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据东王村地区多年(1951-1970 年)气象记录表明:区内雨量充沛,东王村地区平均年降水量为1260.4mm,降水集中在春夏两 季的四、五、六、七月降水最多;年平均气温为16.5℃,夏季最高气温为28.7℃,冬季最低气温为1.8℃。 东王村地区多平均(1951—1970 年)降水量及气温图

1.3、水文 区域内水系较发育,河流分布较广,三面环山的盆地地形有利于汇水。泉出露多,石灰岩地段岩溶发育,岩溶地区的河系多呈季节性河流,河系全面补给来源为岩溶水。 2、地质条件 2.1、地层 该地区从上往下依次为第四纪冲积物、 互层、中侏罗世石英砂岩、早侏罗世页岩、二叠纪石灰岩、石炭纪页岩、前泥盆纪片麻岩及片岩。第四纪、侏罗纪、石炭纪、前泥盆纪之间均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在东部、西南角,出露高,中部地带主要为砂岩和砂砾岩,石灰岩、砂砾岩分布较少。整个地区地层以二叠纪和侏罗纪最广。 2.2、构造 区域中部为一向斜,轴线近于东西,由核部向外地层分别为第四纪冲积物、晚侏罗世砂岩与页岩、中侏罗世石英砂岩、早侏罗世页、二叠纪石灰岩、石炭纪页岩。北部、南部分布有两个背斜,背斜核部为石炭纪砂岩,两旁是二叠纪石灰岩。 东部地区有正断层,南北走向,倾向西,倾角85 度,上盘为石炭纪地层,下盘为前泥盆纪地层。西南部有一比较大的断层,沿河流分布,为同沉积断层。 且富水性较好。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乌克盆地水文地质特征浅析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乌克盆地水文地质特征浅析 摘要;乌克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盆地内赋存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第三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本文主要通过对盆地的地质概况、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为以后的找水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 乌克盆地水文地质特征含水层特征富水性分析 Abstract:The Wukependi is located in Chifeng city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the occurrence of 4 basins in loose rocks of pore water and tertiary clastic rock class pore fracture water,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basin of geological information,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for the following for water to provide the basis. Key words: basin, hydrological ge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aquifer feature rich water analysis 正文 一、自然地理概况 乌克盆地位于赤峰市百灵庙镇南部乌克忽洞镇,地势总体上南高-北低,海拔为1428~1702m,相对高差270m。北部塔苏日阿以东一带地形最低,海拔高度为1428m,东南部的东毛忽洞一带地形最高,海拔高度为1702m。四周为起伏不平的丘陵地形,丘陵区内发育有冲沟,中间为盆地,地势较为平坦,由南向北地势渐低,海拔高度1428—1608m。 二、地质概况 1、下元古界二道洼群(Pter) 岩石类型为: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化斜长角闪片麻岩、二云片岩、混合岩、长石石英岩,多呈绿色、灰绿色,黑色矿物定向排列明显,片麻状构造,花岗变晶结构。其厚度大于2000m,下线不清。 2、第三系上新统(N2) 据前人资料和本次施工的钻孔中均有揭露。地层岩性上部为红色、棕黄色、

区域环境概况

2 区域环境概况 2.1地理位置 无棣县位于山东省最北部,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3′~117°04′,北纬37°41′~37°16′。县界东与沾化县接壤,西与庆云县为邻,南与阳信县紧连,北与河北黄骅市接界,县城坐落在县域的南部偏西地带。无棣县隶属滨州市管辖,全县辖11个乡镇,565个自然村,县域人口43万人。 无棣县是山东半岛与京津唐交通要塞,素有“冀鲁枢纽”之称,既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三角洲经济带的结合部,又是京津塘和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的交汇处,与黄骅大港仅一河之隔,境内有500-3000吨级泊位码头7个,年吞吐能力达370万t,航路可北抵塘沽、天津,东到大连、龙口、烟台、青岛,南达湛江等港口。205国道、大(口河)济(阳)路、新(河)海(兴)路等5条国省干线公路贯穿全境,滨(州)博(山)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与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等大中城市均有高等级公路连接。 无棣县工业园区位于无棣县城东部,跨棣丰街道办事处、水湾镇部分区域。 拟建工程位于无棣县工业园区南部,星湖二路南侧、开发五路以西,具体见图2.1-1。 2.2 自然环境概况 2.2.1地形地貌 无棣县地处鲁西北黄泛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县境位于德惠新河、马颊河、秦口河下游,曾为黄河入海口,濒临渤海,受河流淤积、海潮漫溢影响严重,形成南北高低相间的条带状地貌。境内最高点在无棣县城的西部,海拔高度为8m,以万分之一的坡度向东北倾斜,至沿海的车辋城,海拔高度为2.5m,大口河海拔高度为1.9m,三里台、五里台海拔高度仅为1m左右。境内自西向东依次为黄泛平原、滨海平原和渤海湾海岸。 工业园所在区域地貌为河滩高地和浅平洼地,是由古河道冲刷、风蚀而成,地势平坦。地层主要是黄泛冲积层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和滨海相沉积。

水文地质考试参考答案A(2013)

河北农业大学课程考试试卷 2013--2014学年第1学期学院专业卷别:A 考试科目:水文地质学基础考核方式:闭卷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注: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本试卷共(4)页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其中单选题占5分,多选题占10 分,共15分) 1、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 ⑴二十一世纪,水文地质学着重向(A)应用方向发展。 A.环境水文地质学; B.水资源水文地质学; C.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水文地质学 ⑵毛细饱和带与饱水带虽然都被水所饱和,但是由于毛细饱和带是 在表面张力的支持下才饱水的,因此也称(B)。 A.饱水带; B. 张力饱和带; C.包气带; D. 支持毛细水带 ⑶舒卡列夫地下水分类的依据是地下水中六种主要离子(K+合并于 Na+)及(C)。 A.酸度; B.碱度; C.矿化度; D.固形物 ⑷在冲积平面上,要通过打井获取较丰富的地下水,通常可在(A) 地段布井。 A. 地势相对较高的; B.河间较低洼的; C. 平原区的上游; D.平原区的下游

⑸地下水污染主要与(A)等人类活动有关。 A.工农业与生活; B. 过量开采地下水; D.矿山开采排除地下水;C. 基坑开挖降水 2、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都选对者给分,否则不给分) ⑴下列属于地下水功能的描述是(ABCE)。 A.宝贵的资源; B.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 C.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D.工农业用水; E.地球内部地质演变信息的载体 ⑵自然界的水循环分(AC)两类。 A.地质循环; B.大循环; C.水文循环; D.小循环; E.全球水文循环 ⑶岩石的空隙有(ABC)哪三大类? A.孔隙; B.裂隙; C.溶隙; D.洞隙 ⑷根据给水与透水能力,可将岩层划分为(ABC)。 A.弱透水层; B.隔水层; C.含水层; D.绝对不透水层 ⑸绘制地下水流网图时,首先应根据边界条件绘制容易确定的等水 头线或流线。边界包括(ABC)三种类型。 A.隔水边界; B.水头边界; C.地下水面边界; D.分流线 二、填空题(每个空1分,共20分)

海南岛水文地质

第四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 一、水文地质特征 海南岛赋存有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松散-半固结岩类孔隙承压水、火山岩孔洞裂隙水、碳酸岩类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等五大类(图2-9)。 (一)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主要分布于海南岛四周沿海沙堤沙地、滨海平原和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陵水河、宁远河、望楼河等主要河流中下游河流阶地和出海口地区,分布范围广。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粉细砂、中粗砂、含砾粗砂、粉砂等,含水层厚度、渗透性、富水性等变化较大。 (二)松散-半固结岩类孔隙承压水 主要分布于琼北承压水盆地和琼西南承压水盆地(斜地)。琼北承压水盆地分布于王五-文教断裂以北、东寨港以西的琼北地区,自上而下分布有8个含水层,岩性为贝壳碎屑岩、贝壳砂砾岩、粉细砂、中粗砂等;各个含水层的水质、富水性变化较大;第1、2、3承压水为常温水,是优质的矿泉水和生活饮用水;第5、6、7、8层承压水是低温热水。琼西南承压水盆地(斜地)主要包括莺歌海-九所自流盆地、崖城自流盆地、三亚自流盆地、藤桥-林旺自流盆地,不同承压水盆地的含水层个数不同,一般为4-5个,含水层岩性为粉细砂、细砂、中粗砂、含砾粗砂等,含水层厚度、富水性变化较大。

图2-9 海南岛水文地质简图 (三)火山岩类裂隙孔洞水 主要分布于海南岛北部第四纪火山岩,含水层岩性以微孔状、气孔状玄武岩为主,凝灰岩、集块岩、火山角砾岩次之。 (四)碳酸岩类裂隙溶洞水 零星分布于儋州市的八一农场、兰洋农场,三亚的大茅、红花,昌江石碌、王下,东方江边等地。三亚大茅、红花凹谷等地为第四系覆盖,其它地区出露于地表。 (五)基岩裂隙水 分布于海南岛中部山地丘陵区,根据岩类成因与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可分为红层(局部层间)裂隙水、层状岩类(网状层状)裂隙水、块状岩类(网状脉状)裂隙水。 二、工程地质特征 (一)岩体工程地质

美国水文地质调查发展历程及启示

收稿日期:2006-08-16;修订日期:2006-12-10;责任编辑:刘英姿。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01010)。 第一作者简介:杨建锋(1971— ),男,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学和包气带水文学研究。E 2mail:jf 1yang@s ohu 1com 资源战略 美国水文地质调查发展历程及启示 杨建锋1 ,万书勤 2 (11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83;2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 要:美国水文地质调查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在该领域长期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影响和引导了国际水文地质学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梳理美国水文地质调查发展的主要脉络,揭示了美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水文地质调查之间的内在关系,总结了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水文地质调查的发展特点。在分析美国水文地质调查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启示:把握经济社会需求,推进水文地质调查基础工作;加强地下水保护,遏制地下水环境恶化趋势;加快有害废物地质隔离和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建立高效的调查成果服务机制;推进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一体调查。关键词: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发展历程;美国中图分类号:P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464(2007)01-0022-05 H I ST O R Y AN D I LL U M I NAT I O N O F HYD R O GE OLO G I CAL SURVE Y I N THE UN I TES STATES Y ANG J ian 2feng 1 ,WAN Shu 2qin 2 (11D evelop m ent R esearch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B eijing 100083,China; 21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 atural R esources R esearch,China A cade m y of Sciences,B eijing 100101,China )Abstract:The hydr ogeol ogical survey in the Unite States with a hist ory of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is p laying a leading r ole in the world f or a l ong ti m 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 ory of hydr ogeol ogical survey in the United States,su mmarizes the hydr ogeol ogical features at different s ocial 2econom ic devel opment stages,and p resents an illu m inati on f or China ’s hydr ogeol ogical survey based on the American experience:(1)t o clarify the needs of s ociety and economy and t o accelerate the hydr ogeol ogical survey,(2)t o enhance in p reventing the undergr ound water fr om being polluted,(3)t o strengthen the geol ogical is olati on of deleteri ous materials and t o i m p r ove the technol ogy in treating with the polluted under water,(4)t o establish an efficient public service syste m f or survey achieve ments,and (5)t o p r omote integrated survey of gr ound water and surface water res ources . Key words:hydr ogeol ogical survey;undergr ound water;devel opment hist ory;the Unite States 地下水是美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以下简称USGS )统计,2000年美国总用水量为5636亿m 3,其中地下水1167亿m 3,占总用水量的2017%;9813%的家庭用水、5714%的牲畜用水和4115%的灌溉用水来自于地下水[1]。地下水在维持生态系统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补给河流,维持河岸和湿地生态系统等。 1 美国水文地质学发展简要回顾 图1示意了水文地质学发展的几条脉络,包括重要事件、USGS 水文地质学家人数、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流定量研究等。 19世纪60年代后期,农业和城市发展对地下水 的需求不断增加,刺激了人们对水文地质学的研究。这一时期水文地质工作者主要关注的是自流井的开发,研究基本上以定性和描述性为主,缺乏定量的尝试。1879年USGS 成立,1903年USGS 成立水文部[2]。自此以后,USGS 成为美国水文地质学发展的主体力量,到1910年末即获得了国际水文地质界的广泛认可。 1910—1940年是美国水文地质学的奠基阶段。在此期间,USGS 确定了水文地质学的发展方向,奠定了水文地质学的理论基础,水文地质学发展成为地球科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M einzer 出版了系列专著,包括《美国地下水形成与理论探讨》和《地下水文学概要》等,系统地 第9卷第1期 资源与产业Vol 19No 11 2007年2月 RES OURCES &I N DUSTR I ES Feb 1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