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控制器的设计

H∞控制器的设计
H∞控制器的设计

一、H ∞控制器的设计

(一)H ∞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思路

图 2-1 广义系统

针对如上图所示的广义系统,P (s)是一个线性时不变系统,其状态方程可以用下面的式子描述:

u

D D x C y u D D x C z u B B Ax x

22212121111211++=++=++=ωωω 2-1 其中:n x R ∈是状态向量,m u R ∈是控制输入,p y R ∈是测量输出,r

z R ∈是被调输出,q R ∈ω是外部扰动。这里考虑在外部扰动不确定但能量有限的情况下,设计一个控制器)()()(s y s K s u =,使得闭环系统满足:

(1)闭环系统内部稳定;

(2)从扰动到被调输出的传递函数满足下面的关系:

1)(<∞s T wz 2-2

满足这样性质的控制器称为系统的一个∞H 控制器。

通过将系统模型中的系数矩阵分别乘以一个适当的常数,可以使得闭环系统具有给定的∞H 性能γ,即使得γ<∞)(s T wz 的∞H 控制问题转化为使得

1)(<∞s T wz 的标准∞H 控制问题。称具有给定∞H 性能γ的∞H 控制器为系统P (s)的γ-次优∞H 控制器。进一步可以通过对γ的搜索,可以求取使得闭环系统的扰

动抑制度γ最小化的控制器。

对于上面给出的系统,令D 21、D 22为零矩阵,C 2为单位阵,那么就形成了一个状态反馈控制系统。

对于这个系统,如果可以设计一个静态反馈控制器)()()(s x s K s u =,使得系统闭环稳定,并且满足从扰动到被调输出的传递函数为:

1)]()[()(11

11112121<++-+=∞

-∞D B B A sI K D C s T wz 2-3

那么,我们称这样的反馈控制器为系统P (s)的一个状态反馈∞H 控制律。 定理 对于系统P (s),存在一个状态反馈∞H 控制器,当且仅当存在一个对称正定矩阵X 和W ,使得以下矩阵不等式成立:

0)()(11

12111

11121111212

?

??

??

?-+-++++I D W D X C D I B W D X C B W B AX W B AX T

T

T T 2-4 成立,而且,如果上面的矩阵不等式存在一个可行解**X W 、,则有

1*)(*-=X W K 为系统的状态反馈∞H 控制矩阵。

对于次优控制问题,通产可以进行一下变换:

1)

()(1-

∞s T s T wz wz γγ 2-5

将原模型中的11112C D D 、、替换为 11111112C D D γγγ---、、,则得到新的状态反馈次优控制器对应的矩阵不等式:

0)()(11

1-1211-11

1-111211-111212

?

??

??

?-+-++++I

D W D X C D I

B W D X

C B W B AX W B AX T

T

T T

γγγγ 2-6

为了计算方便,在上式的左右两边分别乘以{,,}diag I I I γ,则得到如下式子:

0)()(211

12111

11121111212

?

??

??

?-+-++++I D W D X C D I B W D X C B W B AX W B AX T

T

T T

γ 2-7 求解该不等式即可得到系统状态反馈γ-次优∞H 控制器 求解该不等式,即可得到系统状态反馈γ-次优∞H 控制器。

这样,γ-次优∞H 控制器存在的条件下(LMI 可解),通过建立和求解以下优化问题即可得到γ-次优∞H 控制器:

1212111121111

211211

min ()()00

T T T

T

AX B W AX B W B C X D W B I D C X D W D I X ρ

γ??

++++??-

???+-??

> 下面利用状态反馈进行γ-次优∞H 控制器的设计。 (二)系统矩阵

下面给出系统的各个矩阵:

11121111222122010

00

10

2310010011821,,00011302

34001102

111

421231122

4

14,,4

2531431

2

4,,A B B C D D C I D D ????????????-?

?????===??

????

-?

?????--????????????===?

??????????

?

===00

(三)仿真结果

仿真条件设置:系统的状态初值设置为:[]00 0 0 0T

X =,时间间隔设置为0.01s ,共仿真10s ,在0.2秒处施加一个[]2 1T

ω=的扰动。

设置mincx 函数的解算精度为1e-5,计算得到系统的反馈控制矩阵:

在上面的仿真结果中,flag 同EVP 问题中的flag 一样,都是X ,W 是否是系统的解得标志。仿真结果中flag 负定,说明X,W 是系统的解。这样就求得了系统的状态反馈控制矩阵。

下面给出闭环系统的仿真结果:

图2-2 0.2秒处加入脉冲干扰后的系统状态变量的响应曲线

当取[]sin() cos(2) (0.01,2050)T

nT nT T n ω==<<时,仿真结果如下:

1234

5678910

t/s

图 2-3 0.2-0.5秒加入正弦干扰后的系统状态变量的响应曲线

当取=wgn(2,1,1) ,即功率为1 的白噪声时,仿真结果如下:

图 2-4 在0.2-0.5秒加入高斯白噪声后的仿真结果

从上面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的干扰信号,系统都可以回到稳定状态,证明系统是闭环稳定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234567

8910

-0.4-0.3

-0.2

-0.1

0.1

0.2

0.3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一、设计目的 1、巩固和深刻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所讲解的原理, 加深对计算机各模块协同工作的认识。 2、掌握微程序设计的思想和具体流程、操作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取得设计与调试的 实践经验。 4、尝试利用编程实现微程序指令的识别和解释的工作流程。 二、设计内容 按照要求设计一指令系统,该指令系统能够实现数据传送,进行加、减运算和无条件转移,具有累加器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存储器直接寻址、立即数寻址等五种寻址方式。 三、设计具体要求 1、仔细复习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掌握微程序设计的思想,并根、 据掌握的理论写出要设计的指令系统的微程序流程。指令系统至少要包括六条指令,具有上述功能和寻址方式。 2、根据微操作流程及给定的微指令格式写出相应的微程序 3、将所设计的微程序在虚拟环境中运行调试程序,并给出测试思 路和具体程序段 4、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四、设计环境 1、伟福COP2000型组成原理实验仪,COP2000虚拟软件。 2、VC开发环境或者Java开发环境。 五、设计方案 (1)设计思想 编写一个指令系统,根据所编写的指令的功能来设计相应的微程序。首先利用MOV传送指令来给寄存器和累加器传送立即数,实现立即数寻址;利用寄存器寻址方式,用ADDC指令对两者进行相加运算;利用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用SUB指令实现减运算;利用累加器寻址方式,用CPL指令实现对累加器寻址;利用存储器寻址方式,用JMP 指令实现程序的无条件跳转。这样,所要设计的指令系统的功能就全部实现了。 (2)微指令格式 采用水平微指令格式的设计,一次能定义并执行多个并行操作微命令的微指令,叫做水平型微指令。其一般格式如下: 按照控制字段的编码方法不同,水平型微指令又分为三种:全水平型(不译法)微指令,字段译码法水平型微指令,以及直接和译码相混合的水平型微指令。 (3)24个微指令的意义 COP2000 模型机包括了一个标准CPU 所具备所有部件,这些部件包括:运算器ALU、累加器A、工作寄存器W、左移门L、直通门D、右

电气原理图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

电气原理图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对电气原理图绘制的要求、原则以及设计方法进行了说明,并通过实例对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气原理图;设计方法;实例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是由按钮、继电器等低压控制电器组成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 电力拖动系统的起动、调速等动作的控制和保护,以满足生产工艺对拖动控制的要求。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具有电路简单、维修方便等许多优点,多年来在各种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 中获得广泛的应用。由于生产机械的种类繁多,所要求的控制系统也是千变万化、多种多样的。但无论是比较简单的,还是很复杂的控制系统,都是由一些基本环节组合而成。因此本节着重阐明组成这些控制系统的基本规律和典型电路环节。这样,再结合具体的生产工艺要求,就不难掌握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一、绘制电气原理图的基本要求 电气控制系统是由许多电气元件按照一定要求连接而成,从而实现对某种设备的电气自动控制。为了便于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研究分析、安装调试、使用和维修,需要将电气控制系统中各电气元件及其相互连接关系用国家规定的统一图形符号、文字符号以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这种图就是电气控制系统图,其形式主要有电气原理图和电气安装图两种。 安装图是按照电器实际位置和实际接线电路,用给定的符号画出来的,这种电路图便于安装。电气原理图是根据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绘制而成,具有结构简单、层次分明、便于研究和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等优点。绘制电气原理图应按GB4728-85、GBTl59-87等规定的标 准绘制。如果采用上述标准中未规定的图形符号时,必须加以说明。当标准中给出几种形式时,选择符号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应尽可能采用优选形式; ②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最简单形式; ③在同一图号的图中使用同一种形式。 根据简单清晰的原则,原理图采用电气元件展开的形式绘制。它包括所有电气元件的导电部件和接线端点,但并不按照电气元件的实际位置来绘制,也不反映电气元件的大小。由于电气原理图具有结构简单、层次分明、适于研究等优点,所以无论在设计部门还是生产现场都得到广泛应用。 控制电路绘制的原则: ①原理图一般分主电路、控制电路、信号电路、照明电路及保护电路等。 ②图中所有电器触头,都按没有通电和外力作用时的开闭状态(常态)画出。 ③无论主电路还是辅助电路,各元件应按动作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排列。 ④为了突出或区分某些电路、功能等,导线符号、连接线等可采用粗细不同的线条来表示。 ⑤原理图中各电气元件和部件在控制电路中的位置,应根据便于阅读的原则安排。同一电气元件的各个部件可以不画在一起,但必须采用同一文字符号标明。 ⑥原理图中有直接电联系的交叉导线连接点,用实心圆点表示;可拆卸或测试点用空心圆点表示;无直接电联系的交叉点则不画圆点。 ⑦对非电气控制和人工操作的电器,必须在原理图上用相应的图形符号表示其操作方式。 ⑧对于电气控制有关的机、液、气等装置,应用符号绘出简图,以表示其关系。 二、分析设计法及实例设计分析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利用各种典型的电路环节,直接设计控制电路。这种设计方法比较简单,但要求设计人员必须熟悉大量的控制电路,掌握多种典型电路的设计资料,同时具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在设计过程中往往还要经过多次反复地修改、试验,才能使电路符合设计

微程序控制器实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实验报告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项目名称微程序控制器实验 班级

学号 姓名 同组人员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 (1)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 (2)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编制、写入,观察微程序的运行过程 实验要求 (1)实验之前,应认真准备,写出实验步骤和具体设计内容,否则实验效率会很低,一次实验时间根本无法完成实验任务,即使基本做对了,也很难说懂得了些什么重要教学内容; (2)应在实验前掌握所有控制信号的作用,写出实验预习报告并带入实验室; (3)实验过程中,应认真进行实验操作,既不要因为粗心造成短路等事故而损坏设备,又要仔细思考实验有关内容,把自己想不明白的问题通过实验理解清楚; (4)实验之后,应认真思考总结,写出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步骤和具体实验结果,遇到的问题和分析与解决思路。还应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对教学实验提出新的建议等。实验报告要交给教师评阅后并给出实验成绩; 二、实验逻辑原理图与分析 画实验逻辑原理图

逻辑原理图分析 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任务是完成当前指令的翻译个执行,即将当前指令的功能转换成可以控制的硬件逻辑部件工作的微命令序列,完成数据传送和各种处理操作。 它的执行方法就是将控制各部件动作的微命令的集合进行编码,即将微命令的集合仿照机器指令一样,用数字代码的形式表示,这种表示成为微指令。这样就可以用一个微指令序列表示一条机器指令,这种微指令序列称为微程序。微程序存储在一种专用的存储器中,称为控制存储器。 三、数据通路图及分析(画出数据通路图并作出分析) (1)连接实验线路,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如果有警报声响起,说明有总线竞争现象,应关闭电源,检查连线,直至错误排除。 (2)对微控制器进行读写操作,分两种情况:手动读写和联机读写。 1、手动读写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硬布线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硬布线控制器的设计与调试 教学目的、任务与实验设备 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实验5和硬布线控制器的组成原理与应用。 复习和应用数据通路及逻辑表达式。 学习运用ISP(在系统编程)技术进行设计和调试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熟 悉集成开发软件中设计调试工具的使用,体会ISP技术相对于传统开发技术的优点。 教学任务 按给定的数据格式和指令系统,在所提供的器件范围内,设计一台硬布线 控制器控制的模型计算机。 根据设计图纸,在通用实验台上进行组装,并调试成功。 在组装调试成功的基础上,整理出设计图纸和其他文件。 实验设备 微操作控制信号·····CnC1结果反馈信息指B1硬布线控制器指令(组合

逻辑网络)令Bn译寄码ispLSI1032E-70LJ84存模器块 T1W1T1W4启动 TJ停止节拍脉冲节拍电位/时钟发生器SKIP复位硬布线控制器结构方框图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一台-4TEC 直流万用表一只 器件,则需要一台ISP)ispLSI1032。采用集成电路建议使用ISP芯片(一片 作设计、编程和下载使用。ispEXPERT)机运行设计自动化软件(例如PC 总体设计思路(描述指令系统,给数据通路) 条机器指令。实验设计中采用12采用与模型计算机相同的指令系统,即 条指令93条机器指令,只保留该指令系统的子集:去掉中断指令后的。采用的数据通路和微程序控制器方案相同。 ·数据通路图和数据通路控制信号 DBUS

CINS S2T4CEL#CER端口指令口端数据S1ALUALU_BUS LRW(T3)口端A口端BS0RAM LDAR1(T4) LDDR1(T3)LDDR2(T3)AR1_INC LDAR2(T2)AR1AR2DR2DR1M3MUX3M1M2MUX2MUX1DBUS LDPC(T4)RS_BUS#IAR_BUS#PC PC_ADD LDIAR IAR ALU2PC_INCRD0、RS0RD1、RS1端口B端口A RF WR0、 WR1WRD(T2)LDR4(T2)R4LDER(T4)ER M4MUX4DBUS SW_BUS#WR0、WR1RD0RD1、RS0、RS1控SW7—SW0制器控制..LDIR(T4)信IR.INTQ、C号 图4数据通路总体图2. 控制器的设计思路 硬布线控制器能够实现控制功能,关键在于它的组合逻辑译码电路。译码 电路的任务就是将一系列有关指令、时序等的输入信号,转化为一个个控制信号,输出到各执行部件中。 根据硬布线控制器的基本原理,针对每个控制信号S,可以列出它的译码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模板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一、明确电子系统的设计任务 对系统的设计任务进行具体分析, 充分了解系统的性能、指标及要求, 明确系统应完成的任务。 二、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1、查阅文献, 根据掌握的资料和已有条件, 完成方案原理的构想; 2、提出多种原理方案 3、原理方案的比较、选择与确定 4、将系统任务的分解成若干个单元电路, 并画出整机原理框图, 完成系统的功能设计。 三、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与器件选择 1、单元电路设计 每个单元电路设计前都需明确本单元电路的任务, 详细拟订出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 与前后级之间的关系, 分析电路的组成形式。具体设计时, 能够模拟成熟的先进电路, 也能够进行创新和改进, 但都必须保证性能要求。而且, 不但单元电路本身要求设计合理, 各单元电路间也要相互配合, 注意各部分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关系。 2、参数计算 为保证单元电路达到功能指标要求, 就需要用电子技术知识对参数进行计算, 例如放大电路中各电阻值、放大倍数、振荡器中电阻、电容、振荡频率等参数。只有很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正确利用计算公式, 计算的参数才能满足设计要求。 参数计算时, 同一个电路可能有几组数据, 注意选择一组能完成

电路设计功能、在实践中能真正可行的参数。 计算电路参数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元器件的工作电流、电压、频率和功耗等参数应能满足电路指标的要求。 (2)元器件的极限必须留有足够的裕量, 一般应大于额定值的 1.5倍。 (3)电阻和电容的参数应选计算值附近的标称值。 3、器件选择 ( 1) 阻容元件的选择 电阻和电容种类很多, 正确选择电阻和电容是很重要的。不同的电路对电阻和电容性能要求也不同, 有些电路对电容的漏电要求很严, 还有些电路对电阻、电容的性能和容量要求很高, 例如滤波电路中常见大容量( 100~3000uF) 铝电解电容, 为滤掉高频一般还需并联小容量( 0.01~0.1uF) 瓷片电容。设计时要根据电路的要求选择性能和参数合适的阻容元件, 并要注意功耗、容量、频率和耐压范围是否满足要求。 ( 2) 分立元件的选择 分立元件包括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光电二极管、晶闸管等。根据其用途分别进行选择。选择的器件类型不同, 注意事项也不同。 ( 3) 集成电路的选择 由于集成电路能够实现很多单元电路甚至整机电路的功能, 因此选用集成电路设计单元电路和总体电路既方便又灵活, 它不但使系统体积缩小, 而且性能可靠, 便于调试及运用, 在设计电路时颇受欢迎。选用的集成电路不但要在功能和特性上实现设计方案, 而且要满足功耗、电压、速度、价格等方面要求。 4、注意单元电路之间的级联设计, 单元电路之间电气性能的 相互匹配问题, 信号的耦合方式

微程序控制器设计与调试实验报告

济宁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微程序控制器模型计算机的设计与调试 09级计本2班 200907010211 李秋生

一台模型计算机的设计 一、教学目的、任务与实验设备 1.教学目的 (1)融会贯通本课程各章节的内容,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加深对计算机系统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及相互联系的认识,加深计算机工作中“时间—空间”概念的理解,从而清晰地建立计算机的整机概念。 (2)学习设计和调试计算机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使用软件仿真工具和集成电路的基本技能。 (3)培养科学研究的独立工作能力,取得工程设计与组装调试的实践和经验。 2.设计与调试任务 (1)按给定的数据格式和指令系统,在所提供的器件范围内,设计一台微程序控制的模型计算机。 (2)根据设计图纸,在MAX+PLUS 平台上进行仿真,并下载到EL教学实验箱上进行调试成功。 (3)在调试成功的基础上,整理出设计图纸和其他文件。包括:①总框图(数据通路图);②微程序控制器逻辑图;②微程序流程图;④微程序代码表;⑤元件排列图(或VHD程序清单);⑥设计说明书;⑦调试小结。 2.实验设备 (1) PC机一台 (2) EL教学实验箱 (3) MAX+PLUS Ⅱ配套软件 二、数据格式和指令系统 本模型机是一个8位定点二进制计算机,具有四个通用寄存器:R 0~R 3 ,能 执行11条指令,主存容量为256KB。 1.数据格式 数据按规定采用定点补码表示法,字长为8位,其中最高位(第7位)为符 数值相对于十进制数的表示范围为: -1≤X≤1―2―7 三、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 (1) 选定CPU中所使用的产要器件; (2) 根据指令系统、选用的器件和设计指标,设计指令流的数据通路; (3) 根据指令系统、选用的器件和设计指标,设计数据流的数据通路。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实质上是不同的数据流在控制信号作用下在限定的数据通路中进行传送。数据通路不同,指令所经过的操作过程也不同,机器的结构也

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 一、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电子电路设计最基本的原则应该使用最经济的资源实现最好的电路功能。具体如下: 1、整体性原则 在设计电子系统时,应当从整体出发,从分析电子电路整体内部各组成元件的关系以及电路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入手,去揭示与掌握电子系统整体性质,判断电子系统类型,明确所要设计的电子系统应具有哪些功能、相互信号与控制关系如何、参数指标在那个功能模块实现等,从而确定总体设计方案。 整体原则强调以综合为基础,在综合的控制与指导下,进行分析,并且对分析的结果进行恰当的综合。基本的要点是:(1)电子系统分析必须以综合为目的,以综合为前提。离开了综合的分析是盲目的,不全面的。(2)在以分析为主的过程中往往包含着小的综合。即在对电子系统各部分进行分别考察的过程中,往往也需要又电子局部的综合。(3)综合不许以分析为基础。只有对电子系统的分析了解打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能进行综合。没有详尽以分析电子系统作基础,综合就是匆忙的、不坚定的,往往带有某种主管臆测的成分。 2、最优化原则 最优化原则是一个基本达到设计性能指标的电子系统而言的,由于元件自身或相互配合、功能模块的相互配合或耦合还存在一些缺陷,使电子系统对信号的传送、处理等方面不尽完美,需要在约束条件的限制下,从电路中每个待调整的原器件或功能模块入手,进行参数分析,分别计算每个优化指标,并根据有忽而

指标的要求,调整元器件或功能模块的参数,知道目标参数满足最优化目标值的要求,完成这个系统的最优化设计。 3、功能性原则 任何一个复杂的电子系统都可以逐步划分成不同层次的较小的电子子系统。仙子系统设计一般先将大电子系统分为若干个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部分,并将其作为独立电子系统更能模块;再全面分析各模块功能类型及功能要求,考虑如何实现这些技术功能,即采用那些电路来完成它;然后选用具体的实际电路,选择出合适的元器件,计算元器件参数并设计个单元电路。 4、可靠性与稳定性原则 电子电路是各种电气设备的心脏,它决定着电气设备的功能和用途,尤其是电气设备性能的可靠性更是由其电子电路的可靠性来决定的。电路形式及元器件选型等设计工作,设计方案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决定可靠性,在电子电路设计时应遵循如下原则:只要能满足系统的性能和功能指标就尽可能的简化电子电路结构;避免片面追求高性能指标和过多的功能;合理划分软硬件功能,贯彻以软代硬的原则,使软件和硬件相辅相成;尽可能用数字电路代替模拟电路。影响电子电路可靠性的因素很多,在发生的时间和程度上的随机性也很大,在设计时,对易遭受不可靠因素干扰的薄弱环节应主动地采取可靠性保障措施,使电子电路遭受不可靠因素干扰时能保持稳定。抗干扰技术和容错设计是变被动为主动的两个重要手段。 5、性能与价格比原则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产品必须具有较短的开发设计周期,以及出色的性能和可靠性。为了占领市场,提高竞争力,所设计的产品应当成本低、性能好、

实验四常规型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实验

实验四常规型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时序发生器的组成原理。 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 二、实验电路 时序发生器 本实验所用的时序电路见图。电路由一个500KHz晶振、2片GAL22V10、一片74LS390组成,可产生两级等间隔时序信号T1-T4、W1-W3,其中一个W由一轮T1-T4组成,相当于一个微指令周期或硬连线控制器的一拍,而一轮W1-W3可以执行硬连线控制器的一条机器指令。另外,供数字逻辑实验使用的时钟由MF经一片74LS390分频后产生。 图时序信号发生器 本次实验不涉及硬连线控制器,因此时序发生器中产生W1-W3的部分也可根据需要放到硬连线控制器实验中介绍。 产生时序信号T1-T4的功能集成在图中左边的一片GAL22V10中,另外它还产生节拍信号 W1-W3的控制时钟CLK1。该芯片的逻辑功能用ABEL语言实现。其源程序如下:MODULE TIMER1 TITLE 'CLOCK GENERATOR T1-T4' CLK = .C.; "INPUT MF, CLR, QD, DP, TJ, DB PIN 1..6; W3 PIN 7; "OUTPUT T1, T2, T3, T4 PIN 15..18 ISTYPE 'REG'; CLK1 PIN 14 ISTYPE 'COM'; QD1, QD2, QDR PIN ISTYPE 'REG';

ACT PIN ISTYPE 'COM'; S = [T1, T2, T3, T4, QD1, QD2, QDR]; EQUATIONS QD1 := QD; QD2 := QD1; ACT = QD1 & !QD2; QDR := CLR & QD # CLR & QDR; T1 := CLR & T4 & ACT # CLR & T4 & ! (DP # TJ # DB & W3) & QDR; T2 := CLR & T1; T3 := CLR & T2; T4 := !CLR # T3 # T4 & !ACT & (DP #TJ# DB& W3) # !QDR; CLK1 = T1 # !CLR & MF; = MF; END 节拍电位信号W1-W3只在硬连线控制器中使用,产生W信号的功能集成在右边一片GAL22V10中,用ABEL语言实现。其源程序如下: MODULE TIMER2 .; "INPUT CLK1, CLR, SKIP PIN 1..3; "OUTPUT W1, W2, W3 PIN 16..18 ISTYPE 'REG'; W = [W1, W2, W3];

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原理

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原理 1、控制存储器:控制存储器是微程序控制器中的核心部件,通常由只读存储器ROM 器件实现,简称控存。 2、微指令:控制存储器中的一个存储单元(字)表示了某一条指令的某一操作步骤的控制信号,以及下一步骤的有关信息,称该字为微指令。 作用:准确提供了指令执行中的每一步要用的操作信号及下一微指令的地址。 3、微程序:全部微指令的集合称为微程序。 4、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根据IR(指令寄存器)中的操作码,找到与之对应的控存中的一段微程序的入口地址,并按指令功能所确定的次序,逐条从控制存储器中读出微指令,以驱动计算机各部件正确运行。 5、得到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的有关技术:要保证微指令的逐条执行,就必须在本条微指令的执行过程中,能得到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 形成下条微指令地址(简称下地址)可能有下列五种情况: ①下地址为本条微指令地址加1; ②微程序必转某一微地址,可在微指令中给出该微地址值; ③根据状态标志位,选择顺序执行或转向某一地址; ④微子程序的调用及返回控制,要用到微堆栈; ⑤根据条件判断转向多条微指令地址中的某一地址,比③更复杂的情况。 如:若C=1,转移到 A1 微地址; 若S=1,转移到 A2 微地址; 若Z=1,转移到 B1 微地址; 这种情况,在微指令中直接给出多个下地址是不现实的,应找出更合理的解决方案。

微指令的格式和内容: 下地址字段控制命令字段 补充:微指令编码的方法 (1)直接表示法(水平型微指令):操作控制字段中的每一位带代表一个微操作控制信号。如教学实验计算机的微指令56位 (2)编码表示法(垂直型微指令):把一组相斥性的微命令信号组成一个小组,通过小组字段译码器对每一个微命令信号进行译码。 (3)混合表示法:将直接表示法与编码表示法相混合使用。 下地址字段的内容 得到下地址的方法 由指令操作码得到 微指令顺序执行 在微指令下地址字段中表示清楚: 使用哪种方法 哪个判断条件,

电子电路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电子电路设计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一、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1.方案原理的构想 (1)提出原理方案 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进行原理方案的构思,也就是用什么原理来实现系统要求。因此,应对课题的任务、要求和条件进行仔细的分析与研究,找出其关键问题是什么,然后根据此关键问题提出实现的原理与方法,并画出其原理框图(即提出原理方案)。提出原理方案关系到设计全局,应广泛收集与查阅有关资料,广开思路,开动脑筋,利用已有的各种理论知识,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以便作出更合理的选择。所提方案必须对关键部分的可行性进行讨论,一般应通过试验加以确认。 (2)原理方案的比较选择 原理方案提出后,必须对所提出的几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在详细的总体方案尚未完成之前,只能就原理方案的简单与复杂,方案实现的难易程度进行分析比较,并作出初步的选择。如果有两种方案难以敲定,那么可对两种方案都进行后续阶段设计,直到得出两种方案的总体电路图,然后就性能、成本、体积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才能最后确定下来。 2.总体方案的确定 原理方案选定以后,便可着手进行总体方案的确定,原理方案只着眼于方案的原理,不涉及方案的许多细节,因此,原理方案框图中的每个框图也只是原理性的、粗略的,它可能由一个单元电路构成,亦可能由许多单元电路构成。为了把总体方案确定下来,必须把每一个框图进一步分解成若干个小框,每个小框为一个较简单的单元电路。当然,每个框图不宜分得太细,亦不能分得太粗,太细对选择不同的单元电路或器件带来不利,并使单元电路之间的相互连接复杂化;但太粗将使单元电路本身功能过于复杂,不好进行设计或选择。总之,

应从单元电路和单元之间连接的设计与选择出发,恰当地分解框图。 二、单元电路的设计与选择 1.单元电路结构形式的选择与设计 按已确定的总体方案框图,对各功能框分别设计或选择出满足其要求的单元电路。因此,必须根据系统要求,明确功能框对单元电路的技术要求,必要时应详细拟定出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然后进行单元电路结构形式的选择或设计。 满足功能框要求的单元电路可能不止一个,因此必须进行分析比较,择优选择。 2.元器件的选择 (1)元器件选择的一般原则 元器件的品种规格十分繁多,性能、价格和体积各异,而且新品种不断涌现,这就需要我们经常关心元器件信息和新动向,多查阅器件手册和有关的科技资料,尤其要熟悉一些常用的元器件型号、性能和价格,这对单元电路和总体电路设计极为有利。选择什么样的元器件最合适,需要进行分析比较。首先应考虑满足单元电路对元器件性能指标的要求,其次是考虑价格、货源和元器件体积等方面的要求。 (2)集成电路与分立元件电路的选择问题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集成电路大量涌现,集成电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今天,一块集成电路常常就是具有一定功能的单元电路,它的性能、体积、成本、安装调试和维修等方面一般都优于由分立元件构成的单元电路。 优先选用集成电路不等于什么场合都一定要用集成电路。在某些特殊情况,如:在高频、宽频带、高电压、大电流等场合,集成电路往往还不能适应,有时仍需采用分立元件。另外,对一些功能十分简单的电路,往往只需一只三极管或一只二极管就能解决问题,就不必选用集成电路。

微程序控制器实验报告 (2)

组成原理No、4实验--- 微程序控制器实验 组员: 组号:21号 时间:周二5、6节?

【实验目的】 (1)掌握时序发生器的组成原理。 (2)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 (3)掌握微程序的编制、写入、观察微程序的运行情况 【实验设备】 TDN-CM++, 【实验原理】 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任务就是完成当前指令的翻译与执行,即将当前指令的功能转换成可以控制硬件逻辑部件工作的微命令序列,以完成数据传输与各种处理操作。它的执行方法就就是将控制各部件动作的微命令的集合进行编码,即将微命令的集合仿照机器指令一样,用数字代码的形式表示,这种表示称为微指令。这样就可以用一个微指令序列表示一条机器指令,这种微指令序列称为微程序。微程序存储在一种专用的存储器中,该存储器称为控制存储器。 实验所用的时序控制电路框图如图1 所示, 可产生四个等间隔的时序信号TS1~TS4。在 图1中,为时钟信号,由实验台左上方的 方波信号源提供,可产生频率及脉宽可调额 方波信号;STEP就是来自实验板上方中部的 一个二进制开关STEP的模拟信号;START 键就是来自实验板上方左部的一个微动开关 START的按键信号。当STEP开关为EXEC(0)时,一旦按下START启动键,时序信号TS1~TS4将周而复始地发送出去。当STEP为STEP(1)时,按下START启动键,机器便处于单步运行状态,即此时只发送一个CPU周期的时序信号就停机了。利用单步方式,每次只读一条微指令,可以观察微指令的代码与当前微指令的执行结果。另外,如果STEP开关置“STEP”,会使机器停机,CLR开关执行1→0→1操作可以使时序清零。时序状态图如下图所示。 ?由于时序电路的内部线路已经连好,因此只需将时序电路与方波信号源连接,即将时序电路的时钟脉冲输入端接至方波信号发生器输入端H23上,按动启动 键START后,就可产生时序信号TS1~TS4、时序电路的CLR已接至CLR 模拟开关上。 ?编程开关具有三种状态:PROM(编程)、READ(校验)与RUN(运行)。 微指令格式如 下: 【实验步骤】

微程序控制器与组合逻辑控制器的区别

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原理详细图解 1、控制存储器:控制存储器是微程序控制器中的核心部件,通常由只读存储器ROM器件实现,简称控存。 2、微指令:控制存储器中的一个存储单元(字)表示了某一条指令的某一操作步骤的控制信号,以及下一步骤的有关信息,称该字为微指令。 作用:准确提供了指令执行中的每一步要用的操作信号及下一微指令的地址。 3、微程序:全部微指令的集合称为微程序。 4、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根据IR(指令寄存器)中的操作码,找到与之对应的控存中的一段微程序的入口地址,并按指令功能所确定的次序,逐条从控制存储器中读出微指令,以驱动计算机各部件正确运行。 5、得到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的有关技术:要保证微指令的逐条执行,就必须在本条微指令的执行过程中,能得到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 形成下条微指令地址(简称下地址)可能有下列五种情况: ①下地址为本条微指令地址加1; ②微程序必转某一微地址,可在微指令中给出该微地址值; ③根据状态标志位,选择顺序执行或转向某一地址; ④微子程序的调用及返回控制,要用到微堆栈; ⑤根据条件判断转向多条微指令地址中的某一地址,比③更复杂的情况。 如:若C=1,转移到 A1 微地址; 若S=1,转移到 A2 微地址; 若Z=1,转移到 B1 微地址; 这种情况,在微指令中直接给出多个下地址是不现实的,应找出更合理的解决方案。

计算机的微程序控制器和组合逻辑控制器(硬连线)在组成和运行原理上有何 相同和不同之处?它们各有哪些优缺点? 答:微程序的控制器和组合逻辑的控制器是计算机中两种不同类型的控制器。 共同点:①基本功能都是提供计算机各个部件协同运行所需要的控制信号;②组成部分都有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③都分成几个执行步骤完成每一条指令的具体功能。 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处理指令执行步骤的办法,提供控制信号的方案不一样。微程序的控制器是通过微指令地址的衔接区分指令执行步骤,应提供的控制信号从控制存储器中读出,并经过一个微指令寄存器送到被控制部件。组合逻辑控制器是用节拍发生器指明指令执行步骤,用组合逻辑电路直接给出应提供的控制信号。 微程序的控制器的优点是设计与实现简单些,易用于实现系列计算机产品的控制器,理论上可实现动态微程序设计,缺点是运行速度要慢一些。 组合逻辑控制器的优点是运行速度明显地快,缺点是设计与实现复杂些,但随着EDA 工具的成熟,该缺点已得到很大缓解。 组合逻辑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2011-2-15 来源:深圳市恒益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进入该公司展台组合逻辑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两种控制器各有长处和短处。组合逻辑控制器设计麻烦,结构复杂,一旦设计完成,就不能再修改或扩充,但它的速度快。微程序控制器设计方便,结构简单,修改或扩充都方便,修改一条机器指令的功能,只需重编所对应的微程序;要增加一条机器指令,只需在控制存储器中增加一段微程序,但是,它是通过执行一段微程。具体对比如下:组合逻辑控制器又称硬布线控制器,由逻辑电路构成,完全靠硬件来实现指令的功能。 组合逻辑控制器的设计步骤 ①设计机器的指令系统:规定指令的种类、指令的条数以及每一条指令的格式和功能。

电子电路识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电子电路识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对初学者来说,复杂的电子电路图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电路符号,根本不知从何下手识图,也不能从电子电路原理图中找出电子产品的故障所在,更不能得心应手地去设计各种各样的电子电路。其实,只要对电子电路图进行仔仔细细观察,就会发现电子电路的构成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即相同类型的电子电路不仅功能相似,而且在电路结构上也是大同小异的。任何一张错综复杂、表现形式不同的电子电路图都是由一些最基本的电子电路组合而成的,构成复杂电子电路图的最基本电路称为单元电路。只要掌握了基本单元电路,任何复杂的电路都可以看成是基本单元电路的集合。1.从基本元器件入手,为识图打下良好的基础。电子元器件是构成电子产品的基础。因此,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同元器件在电路中的电路表示符号及各元器件的基本功 能特点是进行电子识图的第一步。 2.掌握基本单元电路,为识读复杂电路打下基础。在学习基本单元电路时,要掌握好基本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电路的功能及特性、电路典型参数、组成电路的元器件、每一个元器件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及电路调试方法等。 3.分解复杂电路。复杂电路被分解为基本单元电路后,就可以根据一个个基本单元电路的功能、特点进而分析到整个复

杂的电子电路,设计出各种各样的电路。 4.掌握基本单元电路之间的连接方法。基本单元电路之间可以直接连接起来,叫做直接耦合;通过变压器的初、次级间的磁感应来实现信号的连接,叫做变压器耦合;用电容来连接,叫做电容耦合。 5.明确各分体元器件在电子电路中所起的作用。为了方便初学者识图,现将各分体元器件在电子电路中不同的接法及与不同元器件连接所起的作用归纳如下。电阻器:在电路中主要起限流、分压的作用。 1)电阻器与电阻器在电路中并联一般是为了增大电阻器的功率。 2)电阻器与电阻器串联并从中间引出抽头,在一般情况下是为了得到电阻器上的分压。 3)电阻与稳压管串联,电阻器为稳压二极管的限流电阻器。4)电阻器与电容器串联组成微分电路,在这里电阻器为电容器的充电限流电阻器,充电常数由RC的乘积觉定。在这里如果微分电路与二极管或单向晶闸管等半导体器件并联,且电路中有电感性负载,则微分电路在电路中起阻容吸收的作用,即吸收电感器由于在开机、关机一瞬间产生的较高感应电动势,保护半导体器件不因太高的感应电动势而击穿损坏。 5)电阻器与电容器并联,在一般情况下电阻器为电容器的

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一、问题提出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最主要是应用于自动化控制工程中,如何综合地运用前面学过知识点,根据实际工程要求合理组合成控制系统,在此介绍组成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的一般方法。 二、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1 .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 1 )拟定控制系统设计的技术条件。技术条件一般以设计任务书的形式来确定,它是整个设计的依据; ( 2 )选择电气传动形式和电动机、电磁阀等执行机构; ( 3 )选定 PLC 的型号;

( 4 )编制 PLC 的输入 / 输出分配表或绘制输入 / 输出端子接线图; ( 5 )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编写软件规格说明书,然后再用相应的编程语言(常用梯形图)进行程序设计; ( 6 )了解并遵循用户认知心理学,重视人机界面的设计,增强人与机器之间的友善关系; ( 7 )设计操作台、电气柜及非标准电器元部件; ( 8 )编写设计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 根据具体任务,上述内容可适当调整。 2 .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系统设计与调试的主要步骤,如图 1 所示。图 1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系统设计与调试的主要步骤

( 1 )深入了解和分析被控对象的工艺条件和控制要求 a .被控对象就是受控的机械、电气设备、生产线或生产过程。 b .控制要求主要指控制的基本方式、应完成的动作、自动工作循环的组成、必要的保护和联锁等。对较复杂的控制系统,还可将控制任务分成几个独立部分,这种可化繁为简,有利于编程和调试。 ( 2 )确定 I/O 设备 根据被控对象对 PLC 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确定系统所需的用户输入、输出设备。常用的输入设备有按钮、选择开关、行程开关、传感器等,常用的输出设备有继电器、接触器、指示灯、电磁阀等。 ( 3 )选择合适的 PLC 类型 根据已确定的用户 I/O 设备,统计所需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点数,选择合适的 PLC 类型,包括机型的选择、容量的选择、I/O 模块的选择、电源模块的选择等。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

“计算机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前言 “计算机原理”是大学本科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必修,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单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培养学生从事计算机硬件分析、应用、开发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以后的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该课程主要讲授单处理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其中控制器的设计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能融会贯通各知识点,掌握微程序设计技术,增强对计算机系统各模块协同工作的认识,课程设计十分必要。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设计系统的指令系统来进一步理解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思想和具体方法、步骤并掌握EDA技术并实现控制。

课程设计题目: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 一、目的: 1、巩固并深刻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箱整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EDA 扩展板功能,掌握EDA技术,加深对计算机各模块协同工作的认识,以便实现控制。 2、熟悉微程序控制器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水平型微指令格式及控制字段中每一个微操作的含义,利用系统具备完全开放的特性,重新设计指令系统,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内容: 首先利用实验系统COP2000具有完全开放的特性,由学生自行设计控制器微指令格式及定义,重新设计指令系统,要求该指令系统能够实现数据传送,进行加、减运算和无条件转移,具有累加器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存储器直接寻址、立即数寻址等五种寻址方式。 其次了解EDA扩展板功能,自学并掌握相关EDA技术,以实现EDA 控制。 三、具体要求: 1、熟悉伟福COP2000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复习“计算机原理”课程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思想。 2、掌握虚拟软件的使用,学生自行设计指令系统,微程序的设计与调试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 3、自学并掌握相关EDA技术,了解EDA扩展板功能。 四、设计环境: 伟福COP2000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微机,EDA扩展板,虚拟软件

计算机组成原理微程序控制器

任课教师:张芳、许建龙 《计算机组成原理》 (2013-2014学年第2学期) 实 验 报 告 学号: 姓名: 班级:

微程序控制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TEC-2机控制器部件的组成 2)熟练掌握56位微指令中各字段的含义 3)可以通过微码自己用监控程序编程序,实现两数相加和相减,以及更复杂 的操作 二、实验仪器: 主机一台 三、简要原理: 1.TEC-2机的控制器部件的组成 TEC-2机控制器部件的关键内容包括: (1)由7片LS6116随机读写存储器芯片组成的56位字长的微程序控制存储器,用于存放TEC-2机的微程序。其内容在刚加电时不定,加电后将首先从2片ROM(LS2716芯片)中读出固化的、用于实现53条机器指令的微程序,经组织后写入这一控制存储器,这一过程称为装入微码。装入完成后,将从监控程序的零地址执行指令,完成TEC-2机的启动过程。这之后,还可以用LDMC指令按规定的办法向控制存储器写入新的微程序,以实现新的机器指令。从简化逻辑框图上可以看到,控制存储器的地址为μRA9~μRA0,读出的信息送微指令流水线寄存器PLR。 (2)微指令寄存器PLR由7片8位的寄存器芯片(6片LS374和1片LS273)组成,用于存放当前微指令的内容,更具体的说明将在后面给出。 (3)微程序定序器AM2910芯片(其内部结构、引脚信号和运行原理等稍候详细说明),是微程序控制器中非常关键、也是稍微难懂一点的部分。在学习中要正确理解。它的核心功能是依据机器的运行状态与当前微指令的有关内容等,正确地形成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以保证微程序按要求的微指令序列关系自动地逐条衔接执行。 (4)程序计数器PC和当前指令地址寄存器IP,是用运算器通用寄存器组中的两个选定的寄存器R5和R6实现的,这在图上见不到。 (5)指令寄存器IR,用于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内容。 (6)为AM2910提供输入地址信号的配套线路,包括: ①由两片LS2716 ROM芯片组成的MAPROM,它将指令寄存器中的操作码转换成一段微程序的入口地址;

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人经过整理得出如下的电路设计方法,希望对广大电子爱好者及热衷于硬件研发的朋友有所帮助。 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 设计一个电子电路系统时,首先必须明确系统的设计任务,根据任务进行方案选择,然后对方案中的各个部分进行单元的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最后将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画出一个符合设计要求的完整的系统电路图。 一.明确系统的设计任务要求 对系统的设计任务进行具体分析,充分了解系统的性能,指标,内容及要求,以明确系统应完成的任务。 二.方案选择 这一步的工作要求是把系统要完成的任务分配给若干个单元电路,并画出一个能表示各单元功能的整机原理框图。 方案选择的重要任务是根据掌握的知识和资料,针对系统提出的任务,要求和条件,完成系统的功能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要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力争做到设计方案合理,可靠,经济,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并且对方案要不断进行可行性和有缺点的分析,最后设计出一个完整框图。框图必须正确反映应完成的任务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清楚表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相互关系。 三.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和期间选择 根据系统的指标和功能框图,明确各部分任务,进行各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 1.单元电路设计 单元电路是整机的一部分,只有把各单元电路设计好才能提高整机设计水平。 每个单元电路设计前都需明确各单元电路的任务,详细拟定出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与前后级之间的关系,分析电路的组成形式。具体设计时,可以模仿传输的先进的电路,也可以进行创新或改进,但都必须保证性能要求。而且,不仅单元电路本身要设计合理,各单元电路间也要互相配合,注意各部分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关系。 2.参数计算 为保证单元电路达到功能指标要求,就需要用电子技术知识对参数进行计算。例如,放大电路中各电阻值,放大倍数的计算;振荡器中电阻,电容,振荡频率等参数的计算。只有很好的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正确利用计算公式,计算的参数才能满足设计要求。 参数计算时,同一个电路可能有几组数据,注意选择一组能完成电路设计要求的功能,在实践中能真正可行的参数。 计算电路参数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元器件的工作电流,电压,频率和功耗等参数应能满足电路指标的要求; (2)元器件的极限参数必须留有足够充裕量,一般应大于额定值的1.5倍; (3)电阻和电容的参数应选计算值附近的标称值。 3.器件选择 (1)元件的选择 阻容电阻和电容种类很多,正确选择电阻和电容是很重要的。不同的电路对电阻和电容性能要求也不同,有解电路对电容的漏电要求很严,还有些电路对电阻,电容的性能和容量要求很高。例如滤波电路中常用大容量(100uF~3000uF)铝电解电容,为滤掉高频通常

PID控制器设计

PID 控制器设计 一、PID 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形式及数学模型 具有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PID 控制器。这种组合具有三种基本规律各自的特点,其运动方程为: dt t de dt t e t e t m K K K K K d p t i p p ) ()()()(0 ++=? (1-1) 相应的传递函数为: ??? ? ??++=S S s K K K G d i p c 1)( S S S K K K d i p 1 2 ++? = (1-2) PID 控制的结构图为: 若14

二、实验内容一: 自己选定一个具体的控制对象(Plant),分别用P 、PD 、PI 、PID 几种控制方式设计校正网络(Compensators ),手工调试P 、I 、D 各个参数,使闭环系统的阶跃响应(Response to Step Command )尽可能地好(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 控制对象(Plant)的数学模型: ()()??? ? ??++=115.01 )(S S S G 2 322++=S S 实验1中,我使用MATLAB 软件中的Simulink 调试和编程调试相结合的方法 不加任何串联校正的系统阶跃响应: (1) P 控制方式: P 控制方式只是在前向通道上加上比例环节,相当于增大了系统的开环增益,减小了系统的稳态误差,减小了系统的阻尼,从而增大了系统的超调量和振荡性。 P 控制方式的系统结构图如下: 取Kp=1至15,步长为1,进行循环测试系统,将不同Kp 下的阶跃响应曲线绘制在一张坐标图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