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的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量化的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量化的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量化的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学校教学评价中使用最多的是教师自编测验。教师自编测验属于量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为了保证教师自编测验的信度和效度,在课堂测验的编制、准备、实施及分数解释等方面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和原则。下面就量化的教学评价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做具体分析。

一、课堂测验的问题类型与编制技术

传统的课堂测验通常采用纸笔考试的形式来测量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典型的纸笔测验题包括论文式问题、多重选择题、匹配题、是非题和填空题。

(一)论文式问题

论文式问题(essay question)是指要求学生用文字论述方式回答的题目,其目的在于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对各种不同领域的知识的综合能力。

论文式问题的优点是:第一,提出问题很容易而且很迅速,不像客观测验题需要很长时间去考虑和设计;第二,可以使教师去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组织和分析、综合、评价等较高级的认知能力,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记忆。

然而,论文式问题也有许多缺点:首先,论文式问题的最大缺点是评分困难,费时太多。学生对一个问题的回答常常不是一两句话,而是一大段或几大段话。教师去阅卷时,不仅要考虑回答内容和观点的准确性,还要考虑表达观点的方式的妥当与否,卷面是否整洁,书写是否漂亮,文字和标点是否正确等等。教师也要考虑和决定如何处理回答中的错误的观点或不准确的观点。答错一个观点与漏答一个观点哪一个更不好呢?是否答错比漏答要扣更多的分呢?其次,论文式问题评分主观性较强,信度较差。两个不同的评分者对于一份相同的论文式答卷的评分可能是十分不同的。既使是同一个评分者,对于同一份论文式答卷的评分在不同的情况下给的分数也可能不同。评分可能会受到先前答卷的质量的影响,还会受到评分者对学生成绩的期待的影响。学生的卷面特征、性别、种族等因素均会影响评分的客观性。再次、论文式问题的取样范围较窄,只能涵盖教学内容中较小的百分比。仅仅通过论文式测验就无法考查和评价学生应该掌握的所有的、大量的知识点。

为了克服论文式问题的不足之处,必须在命题技术上加以改进。下面是教育心理学家们对如何编写论文式问题的建议:

1、论文题的用语必须简单、清楚、明确。

清楚、明确的用词可以减少学生对问题模棱两可的理解,避免出现歧义。不要在问题中使用含糊的、泛泛的表达方式。要用诸如“叙述……的两种方法,”“比较……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等明确、具体的表达方式。

2、标出每一问题的分值和限定回答的时间

在论文式问题的后面应该标示出该题的分值、限定回答的大概时间以及回答内容的大概长度(用留出的答题的空白多少去限定)。这样能使学生在答题时能合理地分配时间和充分利用时间。要避免出现任选题(如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因为两个任选题很难做到等值,试题的效度就会受到影响。

3、事先拟出每题的答案要点和评分标准

在出题的同时拟出各题的答案要点及相应的评分标准,将来评卷时就有了明确的依据,就可以提高评分的信度。

论文式问题可按题意的限制与否分为两种。一种为限制反应题,要求学生在所限制的范围内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说明戊戌变法中的重要人物、事实经过及结果”。另一种为引申论述题,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学生可以根据给定的主题自由发表见解,例如“试分析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这两种类型的问题在制定评分标准时宜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限制反应题,应事先准备好一个范文的纲目或答案要点并给每一个要点分配适当的分数。评分时按学生是否答对各题的要点给予分数,最后将各要点的得分相加,作为学生该题的成绩。对于引申论述题,由于没有固定的答案要点,所以不能按要点给分,只能采用评等法评分,即将学生的答案分为优、良、中、差或A、B、C几个等级。具体操作时,教师首先总体浏览学生的答案,确定一个分等的一般标准,然后按此标准将每个学生的答案分成好、中、差三堆,然后再重新阅读一遍答案,将每一堆再分成两三个更小的堆。通过这种比较给予学生较客观和具体的评分。

4、对同一试题的评分集中一次完成

对同一试题的评分集中一次完成,可以避免对同一试题在不同的时间评分而发生的评分标准的变化,也可避免对不同试题在同一时间依次评分时可能产生的光环效应(halo effect)即第一题答得出色会影响对第二题的评分,觉得第二题答得也会同样出色。具体操作时,可采取分题阅卷的方式。当同一试题的卷子不能一次连续评完而必须间断时,当再次开始评分前,先浏览几份已经评过的卷子,以确保在评分标准上保持一致。

5、评分时不看学生的姓名

评分时不看学生的姓名,可以避免因看到姓名而导致的评分偏差,层管这种偏差可能是无意的。比如,对于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或自己喜欢的学生,教师可能会在评分时给出比其应得的分数要高的分数;相反,对于平时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或自己不太喜欢的学生,教师可能会在评分时给出比其应得分数更低的分数。因此,为保证评分的客观、分正,教师去评分时应将学生试卷上的姓名封上后进行。

论文式问题的优缺点及编题指导

论文式问题的优点:

△问题的编写迅速而容易

△可以使教师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组织和综合等较高级的认知能力

论文式问题的缺点:

△评分费时而困难

△评分带有主观性、信度较低

△试题取样范围小,缺乏代表性

论文式问题的编题和评分指导:

△使问题尽可能简单、明确、具体

△标出每题的分值和限定答题时间

△制定出每题的答案要点和评分标准

△分题阅卷,对同一试题的评分集中完成

△评分时不看学生的姓名

(采自C·B·Mc Cormick,1997)

(二)多重选择题

多重选择题(multiple-choice item)是指针对某一问题,让学生从多个可能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作为回答的试题形式。

选择题由题干和选项两个部分组成。题干是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通常用直接问句或不完全陈述句来表达;选项包括一个正确答案和几个干扰项(错误答案)。干扰项一般为3-5个。干扰项越多,学生猜测正确答案的概率越小。例如,若有三个干扰项,学生猜对的概率是1/4(0.25),若有四个干扰项,学生猜对的概率下降为1/5(0.20)。选择题可适用于文字、数字、图形、表格等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料。

一般认为多重选择题只能让学生完成一些较低水平的认知活动,问题通常要求学生再认在课堂上或书本中学过的概念定义。例如,下面的这个多重选择题要求学生再认本章第一节学过的一个定义:

个体的操作成绩要与其他人的操作成绩相比较的评价是:

A.常模参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答案为:A)

然而,多重选择题并非只能评价学生对定义的再认,教师也可以通过设计多重选择题来评价学生高级的思维技能,提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较高层次的认知问题,比如,让学生比较不同点、寻找相同点、应用知识、做出因果关系的预测或推论等。在数学等学科中,学生要首先在题干中解决一个问题或完成一个计算任务,然后从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例如,下面的一个多重选择题还要学生将本章第一节学过的一个定义应用在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一个大公司每年都要对全体雇员施行进级考试。考试分数处于前10%的雇员将得到晋升的机会,而考试分数处于后10%的雇员将被降级为见习生,留公司查看一年。这种进级考试运用的是:

A、常模参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答案为:A)

多重选择题的优点是:第一,评分客观、可靠。每一问题都有客观的标准答案,避免了论文式问题在评分时的主观性和信度较低的缺点。第二,试题取样范围广,能够涵盖课程的主要内容,保证测验的有效性。第三,答题和阅卷均较方便、高效,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可以施测较多的项目,学生答卷时只需在几个选项中做出一个选择,教师阅卷时只需判断学生选择的正误即可。因而效率很高。正因为有这样一些优点,因此,多重选择题应用广泛,被认为是客观测验中最好的一种方法。

然而,多重选择题也有其缺点:第一,编写困难、费时。将课程内容设计成一个又一个的多重选择题,仔细考虑选项中正确答案与各干扰项之间的各种微妙的关系,是一项费时而困难的工作。第二,由于选择题的答案是固定的,因而不易测量学生的创造力、组织和综合能力。

如何编写出既容易理解又实用的多重选择题呢?下面是一些心理学家提出的建议。

编写多重选择题的要点

△语言的运用要尽可能简单、明确。选项要简短,将选项中相同的用词置于题干中。

△避免在题干中出现否定性陈述。如果不可避免,对于题干中的否定部分要用加黑的字体或下面划线等方式醒目地标示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使干扰项看起来似乎是正确的。有效的干扰项常常是人们经常出现的错误或误解。

△不用或少用“以上几项都不是”作为选择项。

△确保各选项与题干在语法关系上是正确的。

△使各选项尽可能相似,长度大体相同。

△选项中正确答案的位置应随机安排,避免使答题者找到规律。

△确保每一个问题都是独立的,一次只能陈述单一问题,避免出现歧义。

△避免一个问题包含着另一个问题的答案。

下面是一个用词不当或编写得不好的多重选择题样例:

下面的哪一项与编写多重选择题的建议不相符:

A、用词要简明。

B、运用着起来似乎正确的干扰项。

C、不要运用否正的陈述

D、常见的误解是有效的干扰项并将吸引那些对所测验的正确概念知之甚少的学生的注意力。

E、以上几项都不是

这样编写的多重选择题的毛病是:题干是否定性陈述,选项C和E也是否定性陈述,使问题变得更加混乱;选项D的长度与其它几个选项相差太大,而且选项D实际上包含了选项B的内容。

一个多重选择题编写出之后,教师如何才能确定该题使用起来是否有效呢?怎样知道一个多重选择题是否需要修改呢?项目分析能够帮助回答这些问题。

项目分析(item analysis)包括对项目的难度、项目的区分度以及干扰项的分析。一些商业性软件程序可以迅速而容易地完成项目分析任务。即使没有这样的软件可用,广大教师也可以用手来操作的方法完成一些基本的项目分析。下面介绍的便是项目分析的具体操作方法。

项目难度(item difficnlty)是通过项目分析可以决定的一个测验项目的重要特征。确定项目难度的一个方法是计算学生正确回答一个项目的百分比。“好”的项目难度的标准是什么呢?对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做出回答,因为项目难度的适当性因教师使用测验的目的而变化。如果一个项目被正确回答的百分比是10%,那么该项目的难度为0.1,表明该项目是很难的;如果一个项目被正确选择的百分比是“90%”,那么该项目的难度为0.9,表明该项目是很容易的。在常模参照测验中,大多数测验项目的难度既不能太容易又不能太难,而应处于中等水平。在标准参照测验中,项目难度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某些测验项目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而某些项目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可能答错,然而,大多数的项目难度应在0.8或在0.8以上。

通过项目分析可以确定的另一个测验项目的重要特征是项目区分度。项目区分度(item discrimination)是指一个测验问题能够将学得较好的学生与学得较差的学生区分开来的能力。也就是说,在一个测验中得分最高的学生应该能够正确回答一个项目,而在此测验中得分最低的学生应该不能正确回答项目。下面是教师可以用来计算项目区分度的具体方法和步骤(Hopkins & Stanley,1981;Popham,1995):

首先,将所有的试卷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然后,自上而下将所有的试卷分成四组,每组里的试卷份数相同。对于每一个测验项目,计算出在总分最高的1/4学生中答对的百分比和在总分最低的那1/4学生中答对的百分比。用成绩最好的组的答对的百分比减去成绩最差组答对的百分比,所得结果就是一个测验项目的区分度。例如,对于测验项目1,如果在成绩最好的那1/4学生中,有90%答对了,而在成绩最差的1/4学生中只有20%答对了,那么,测验项目1的区分度为0.90-0.20=0.70。这意味着测验项目1能够成功地区分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不好的学生。只要测验项目的区分度能够达到0.40或0.40以上,那么该测验项目就能够较好地将那些在整个测验中答得好的学生与在整个测验中答得差的学生区分开。如果成绩最好的1/4学生中的25%答对了测验项目1,而成绩最差的1/4学生中的20%答对了项目1,那么,测验项目1的区分度为0.25-0.20=0.05。这个区分度意味着试题1不能将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区分开,因此,该试题需要修正。如果成绩最好的1/4学生中的20%答对了项目1,而成绩最差的1/4学生的70%答对了项目1,那么,测验项目1的区分度为0.20-0.70=-0.50。这个区分度意味道着虽然能够将成绩差的学生与成绩好的学生区分开,但成绩差的学生更容易正确回答。这是不正常的,因此,当项目区分度为负值时,该试题需要修正。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我们必须意识到项目区分度与项目难度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一个测验项目非常难,或者非常容易,那么,这个项目的区分度会很低,难以将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区分开。

对多重选择题进行项目分析的第三个内容是干扰项分析(item distractor analysis)。通过干扰项分析教师可以评价一个干扰项设计得是否适当。如果高成绩组的学生都一致地选择了某个干扰项,把它当作了正确答案,那么,教师需要检验这个干扰项正确的可能性并予以修正。如果一个干扰项没有被任何一个学生选择,那么这个干扰项也应被修正或替换。

项目分析举例

下面是三个多重选择题的项目分析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问题1,正确答案是A

A、项目难度为0.50,项目区分度为0.60。

B、20%的学生选择,差生选择较多。

C、10%的学生选择,差生选择较多。

D、20%的学生选择,差生选择较多。

问题1具有相当的难度(半数学生回答正确),但这是一个适当的难度水平,如果是在常模参照测验中的一个问题,该难度水平就尤其适合。项目的区分度也相当高。所有的干扰项都吸引了一些学生选择,这些学生主要是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该问题设计合理,无需修正。

△问题2,正确答案是C

A、60%的学生选择,优差生均有选择

B、5%的学生选择,差生选择较多。

C、项目难度为0.30,项目区分度为0.10。

D、5%的学生选择,差生选择较多。

在问题2中,选择错误答案A的人数是选择正确答案C的人数的两倍。选择答案C的区分度也太低,不能将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低的学生区分开。因此,该测题需修正,特别要检查选项A是否也是一个正确答案。

△问题3,正确答案为A

A、项目难度为0.95,项目区分度为0.05。

B、3%的学生选择,差生选择较多。

C、2%的学生选择,差生选择较多。

D、没有学生选择。

在问题3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了正确答案A,所以这是一个很容易的测题。如果这是常模参照测验中的一个问题,那么,该问题的区分度太低,需要修正。而且,干扰项D无人选择,也需修正,以吸引一些学生,特别是成绩不好的学生去选它。如果是在标准参照测验中的一个试题,那么该问题可原题保留。

(采自C·B·McCormick等,1997)

(三)匹配题

匹配题(matching item)是选择题的一种变式,让学生将一栏前提项(通常是左侧的一栏单词或短语)与一栏反应项(右侧的一栏单词或短语)相互匹配。

匹配题是评价某种类型的事实性知识(例如,人物与他们的业绩、日期和历史事件、范畴和实例等)的一种可靠的、客观的、有效的方式。例如,从下面右栏所列的书名中找出左栏所列的每位作者的作品,并把相应的字母填在括号中:

1、吴承恩() A、《窦娥冤》

2、蒲松龄() B、《三国演义》

3、关汉卿() C、《红楼梦》

4、曹雪芹() D、《梦溪笔淡》

5、罗贯中() E《水浒传》

6、施耐奄() F《聊斋志异》

G《西游记》

编制匹配题时,既要注意减少学生寻找的时间,提高答题效率,又要注意降低学生猜测的可能性,因此要运用适当的命题技术。

编写匹配题的技术要点

△在前提项与反应项中均需采同同类的资料,如用人名时都用人名,用书名时都用书名。

△在项目的数目上,提供的反应项目要多于前提。

△题干必须清楚明确,并对配匹的方法作出适当的说明。

△要讲清每一选项可用一次还是可用多次。

△前提项或反应项的数量一般不应超过10个或12个。

△题干与前提项与反应项的文字必须出现在同一页上。

(四)是非题

是非题(true/false items)是要求学生对一则陈述的命题给予是非(正误)判断的一种试题形成,也叫正误题或判断题。

例题:请判断下列各项陈述是否正确,并将√或×写在后面的括号中:

1、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

2、各种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光合作用。()

是非题的优点是:编写相当容易,回答和评分都很方便,取样范围较广,可以有效地测量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是非题的缺点是:第一,是非题测量的常常是一些较低水平的细节性的知识点,而不易测量一般原理或对知识的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第二,是非题的猜测正确的概率是50%,因此,它的可靠性较差。有时教师要求学生将判断为错误的题改正过来,但这样做使是非题答起来更加困难而且评分也更费时间。

如何更好地编写是非题呢?心理学家(Mehrens & Lehmann,1991;Eggen等,1992;Ory等,1993)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见专栏9-5)

编写是非题的技术要点

△语言陈述要简单、明确

△每一个问题中只包含一个论点,避免由两个以上的论点在同一题中出现,而造成题目本身的歧义性或似是而非。

△在题目数量上,使属于“非”的题目稍多于属于“是”的题目,因为学生猜测时倾向于选“是”的机会较多。

△尽量采用正面的肯定的陈述,避免采用否定性陈述。

△使属于“是”的题目与属于“非”的题目随机排列。

△题目的文字避免直接抄录教材内容,因为抄录教材上的原话,学生可能会出现再认正确但不理解其含义的情况。

△避免使用一些具有暗示性的特殊用词,如“总是”、“从不”、“每一个”、“全部”、“所有”等等。

(五)填空题

填空题(fill-in-the-blank items)是要求学生在一个留有空白的未完成句子中填上适当的词或短语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例题:在下面的句中填上适当的词:

植物体内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是。

填空题的优点是比选择题容易编写,凭猜测作答的机会也较少;答案规范、简短,使得评分可靠而容易。填空题的不足之处与是非题一样,测量的是较低水平的对知识的记忆,而不易测量较高水平的认知能力。一些教师用填空题测验词汇知识或者用于平时的形成性测验中寻找到学生经常填错的答案,然后将这些错误的答案作为编写多重选择题的干扰项,最后将编好的多重选择题用于期末的总结性测验中。

编写填空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填空题让学生填的应该是一些关键字句,并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

2、在一个题内不要留有过多的空白,否则会失去意义上的连贯性,使学生无法理解题意。一般留有一个或两个空白为宜。

3、各题留出的空白的长度应相符,而不要有长有短,以免空白的长度对正确答案的字数产生暗示作用。

4、避免直接引用教科书中的词句

5、为每题准备一个正确答案和可接受的变式的标准,并具体规定是否答案部分正确也可适当给分。

二、测验的准备与实施

教师自编测验用于教学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测验的准备准备到测验的实施要经历一系列的阶段或步骤。

(一)确定测验目的

测验准备的第一个阶段就是确定测验的目的。教师要考虑测验的内容是什么?测验要评价学生的何种操作?测验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密切程度如何?是形成性测验还是总结性测验?是常模参照测验还是标准参照测验?

(二)测验题的选择和准备

用何种类型的测验题来测量所期望的知识与技能呢?用于指导测验题的选择与准备的一个

蓝图是双向细目表(two-way specification table)。

双向细目表以一种简明的方式表达了教学内容、期望学生达到的认知能力类型以及能体现这种认识能力的测验题的类型和数目。例如,表1就是一个双向细目表,左边一栏列出的是课程的内容,上面一行列出的是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中的认知领域的六级目标。表中测验题的类型和数目,用来反映所要测量的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的权重或重要性。教师应该将双向细目表与学生分享,以便使学生了解期待他们掌握的内容并指导他们的学习。

表1 “测验编制技术”的双向细目表

为了保证测验的信度,需要设计足够的题数,但题目的总数又不能太多,以免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答不完。另外,测验题的安排一般应从容易答的题目开始,将内容相近的题目放在一起,将同一类型的内容放在一起,将费时较多的题(如论文式问题)放在最后。

(三)测验的实施

将设计好的题目印成试卷后就进入测验的实施阶段了。

在测验实施过程中,要排除可能会对学生答题造成干扰的一些分心因素。比如,在考场的门外挂一块警示牌,上面写着“正在考试,闲人勿扰”。确保学生了解测验的要求,包括每题的分数、答题的时间、记录答案的方式、猜错是否扣分、是否可以用字典或计算器等等。

测验实施中的另一项工作是减少作弊的可能性和机会。为了减少作弊,可以在考试前事先宣布考试的一般性质和内容,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考前准备而不是依靠作弊。在考试进行中,要监控学生的行为,将所有的书和笔记等放在学生拿不到的地方,在座位的安排上使学生不容易互相看到考卷,不允许共用橡皮、计算器等用具,试卷分为A、B两套等值的备选试卷。要宣布考试纪律,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作弊被抓的后果,并严格执行考试纪律。

(四)考卷的评分

考试后,教师对所有的试卷进行评分。在评分时,教师一定要努力做到客观(公正而无偏见)和可信(前后一致)。对于客观测验题,做到这一点比较容易,对于论文式测验题,要做到评分客观和可信,必须遵循我们前面提供的一些评分建议。

(五)结果反馈的

评分后,要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对于常参照测验,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分数在班级分布的位置。对于标准参照测验,要让学生知道合格或优秀的标准以及自己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这个标准。对于学生未答对的题目,要进行讨论和讲解,引起学生重视,加强复习,使考试成为经验的一部分。

(六)测题的修正

每次测验实施后都要对测题进行修正。测题修正的主要方法是项目分析,另外也可以参考学生的评论意见。

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

教师自编测验的目的是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否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符合。为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在测验的编制与使用上应遵循以下六项原则(Gronlund,1982):

1、测验的范围必须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配合。测验中的题目限于教师教过的重要知识,而不含教材以外的相关知识。

2、测验题目的性质必须具有教材内容的代表性,而且在题目数量的分配上,必须顾及教材中各个重点的均衡。为此,可采用双向细目表的设计方法。

3、测验中题目的形式必须与测量的目的相一致。希望测量学生的辨别能力时,可采用是非题或选择题;希望测量学生理解能力与记忆能力时,可采用简答题或填空题等。

4、测验的内容必须符合教学评价上使用的目的。用于形成性评价的测验,只能包括新近教学范围中的题目;用于总结性评价的测验,就必须包括一学期内教学范围的题目。

5、测验的编制是以教材内容为根据的,因此在效度上应无问题(所测结果能代表学生从教材中学得的知识)。此外,还要注意测验的信度。为了增加测验的信度,测验题目的意义必须明确清楚,还要使测验内容包括较多的题目。

6、测验的使用必须具备教学上的效用。测验结果不仅有助于教师的教学,而且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尤其以用于形成性评价的测验更是如此。

(采自张春兴,1998)

三、对测验分数的解释与报告

(一)相对评分与绝对评分

通过测验所获得的结果必须按某种评分标准予以解释和处理。一般来讲,学校教育上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分标准包括相对评分和绝对评分两种。

相对评分(relative grading)就是以其他学生的成绩为依据,相当于我们平常所说的“等第制”,并与常模参照评价的原则相对应。相对评分是按照统计学上的常态分布的原理,将学生分数的高低,按比例分配为五个等级。各等级所占的百分比分别是:优占7%、良占24%、中占38%、及格占24%、不及格占7%。相对评分的优点是可以从每个学生所得的等第看出在班上的相对位置,例如,得优的人,其成绩优于其他93%的人,得良的人,其成绩好于其他69%的人,而不及格的人属于全班最差的那7%的人。相对评分的缺点是:班上学生的分数未必是常态分布,硬性规定学生中只能有7%的人得优秀,而且必须有7%的人不及格,显然很不合理。另一种常见的变通的相对评分法是将学生卷面上的分数按从高到低直接排序(所谓的排榜法)。这种方法不受常态分布原理的制约,只注重学生之间在分数上的比较和相对位置,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外来动机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很大竞争压力。

绝对评分(absolute grading)是以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为依据,学生的分数与其他同学的回答情况没有关系,相当于我们平常所说的“百分制”,并与标准参照评价相对应。绝对评分是以100分做为学习达到掌握程度的标准,对每份试卷给予一个分数。在百分制中,一般规定60分为及格,代表着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中规定的最低成就标准。在实际使用绝对评分法时,学生的成就可直接用卷面分数来表示,也可用等第来表示,例如,优等代表90分以上,良代表80-89

分,中代表70-79分,及格代表60-69分,不及格代表60分以下。绝对评分的优点是简单易懂,只要测验的命题确实能够与教学目标相配合,就可以由学生在试卷上的分数来评价他对教材的学习达到何种掌握程度。学生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不会受比例的限制,如果全班学生的成绩均达到90分以上,那么,全班学生的成绩都是优秀。绝对评分的缺乏是不易了解某个学生在班级中的相对位置,尤其是当试题过难(学生得分都很低)或过易(学生得分都很高)时,难免因试题缺乏鉴别力或区分度而失去评价意义。

(二)学习结果的报告

经过测验并评定分数后,要将学生的学习结果以某种方式报告给学生本人及学生家长。报告学习结果的最常见的方式是成绩报告单。将成绩报告给学生本人及学生家长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及其家长获得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以便对今后学习进行调整和改进。

为了使成绩报告能起到加强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作用,教师在向学生及其家长报告测验成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数报告力术准确、全面。仅仅以某一次的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某门学科的学习水平,常常不够准确,也不够全面。良好的成绩报告,不仅要报告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而且也报告学生经常性的小测验,单元测验的成绩。在报告中提供多种成绩信息,有助于提高评价的信度与效度。

2、要对评分的标准或分数的含义作出适当的解释。仅仅报告一个分数(如90分)或等第(如优秀),而不对评分标准做适当的解释说明,常常不能使学生及家长理解该分数或等第的实际含义。比如,一个学生得90分,如果是按绝对标准评分,那么,该成绩是优秀,并代着对所学科目高水平的掌握。如果是按相对标准评分,那么90分未必一定是优秀,这要看其他学生的成绩好坏而定。如果其他学生的成绩大多数都低于90分,那么,90分可称为优等成绩;如果其他学生的成绩大多数都高于90分,那么,90分就称不上优等,而可能是中等以下的成绩。

3、要使学生和家长认识到分数或等第通常不具有绝对的价值,只代表一种相对的意义。因为任何测验都不是一把绝对无误的尺,用这把尺测得的分数也不是绝对精确的,而只是对学生成绩的最佳估计而已。要学会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看分数,而不要把它看成是静止的、不变的。

4、鼓励学生本人参与对测验分数的解释,并用非测验因素如测验时的主观状态,平时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对取得的学习成绩加以补充说明或归因,从而增进学生对成绩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接受程度以及改变不良成绩的动力。

信息技术辅助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信息技术辅助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要使信息技术更好的辅助语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其作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发面去努力: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首要任务是要让你所教的学生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学科。语文作为人文化极强的一门学科,更是如此。因为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必定能专注于学习,其汲取知识的效率也将大大提高。这样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首先利用音乐营造氛围。学习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由于这首词是词人在赤壁古战场抒发怀古之情,将自己与三国中的周喻进行对比,于是在授课时,我在课件中播放了杨洪基唱的《三国演义》的主题歌,营造一种历史沧桑的氛围,把同学们带到了三国时代,再加上一些影片中的剪辑图片,完全让学生随着音乐而融入到苏东坡的感情世界。 其次利用图片营造氛围。学习《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时,我在课件导入部分向学生展示秋景图片,营造秋的氛围,从直觉形象上给学生以感染。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学习兴趣

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如果能利用多媒体提供的情境生动、真实,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触发他们的想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另外,我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还注意以下几点:(1)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次数不要太多,时间不要太长,因此在选材上应适时、适量、适度,切忌过多过滥。(2)在教学中不要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教师的讲解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教学的灵魂,是任何教学手段都不能替代的。 相信只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合理有效的利用好多媒体,它一定会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公开课课堂评价的方法和意义

公开课课堂评价的方法和意义 中山大学附属雅宝学校臧启玉老师 公开课是教师进行教学经验、教学技巧交流的有效方式。为了促进本校教学的发展,各学校都要组织一定规模的校内公开课或者示范课。这种方式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整体进步,有利于教学技巧的不断创新。我参加了许多公开课交流的研讨会,收益匪浅,但同时感觉到在对课堂定性评价时许多老师不能对公开课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评价的也不到位。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价一节课呢?课堂评价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最主要的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评价,那就是课堂的知识总量、知识点处理的质量、知识传授的技巧。 下面我结合初一政治《人生难免有挫折》这节公开课来谈一谈如何从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课堂评价。 一、总结课堂知识容量,从“面”上把握课堂教学。 教学活动中信息量的大小与教学效果关系极大。教学活动是传输一定知识的活动,而任何知识都具有一定的信息量。如果一节课知识容量过小,那么教学效果将会很差。 在这节课中,要学习的知识量是很少的,一是要学生意识到人生难免有挫折,另一就是认识到人生挫折产生的原因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和学校因素及个人因素四个方面。那么如何使本节课上的丰富多彩而不显得空洞,这对老师来说是首先要处理好的问题。而在这节公开课中,老师设计先是以〈西游记〉序幕开头让同学们回忆唐僧在取经路上饱经挫折,从而树立挫折意识。然后能过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同学们展开讨论从而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最后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结束。从整节课的设计上来说,既达到了教学任务而又使课堂丰满,学生在轻松中学到了大量的知识。 把握从“面”上去评价课堂,一要看整节课的设计是不是合理,另一方面要看信息量是否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这两个方面,课堂应该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分析教学重难点的处理质量,评价课堂教学的“点”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点的过程,是先知者传授给后知者的过程。由于知识点的难度不同,那么接受者在接受知识点的困难程度也就不同。对于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的处理质量,是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方面。 这节课中,人生难免有挫折的原因是教学的难点。那么应该怎么样才能使同学们领会这个知识点,在对这个知识点的处理上,教师采取了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同学展开讨论,比方讲人生产生挫折的自然因素这方面,教师提供了在唐山地震中许多人家破人亡的事例,同学们通过分析后很轻松的领会了知识。 从这一方面进行课堂评价时,一方面要分析教师采取的方法是否真正有利于解决教学难点,另一方面要观察学生是否真正领会了知识点。达到这两个方面,我们说教学是成功的。 三、分析知识传授的技巧,即整节课顺利进行的“线”。 “教无定法”,但是对于具体的教学对象和具体的知识传授,合理的教学方法是知识顺利传授的重要条件。每个教师在分析教学知识的特点后应该去寻找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是优秀的教师应该做到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节课堂教学中,教师成功运用了事例教学法、课件辅助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通过影音课件教学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教师设计问题指导同学们展开讨论,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 以上三点我主要是评价其教学成功之处,当然,每节课堂教学都有其闪光点和灰色之处,所以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既要吸取其成功之处,同时也要分析其灰色点,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去避免类似的失误。

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 方法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一、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 教育评价的种类因不同的分类标准而不同,直到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下面介绍六种主要分类方法。 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根据教育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在教育、教学或学习的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进行,重在对学生已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做出合理地评价,为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能的信息资源。 (2)形成性评价。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一般以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的反馈,并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相比较于其他两种评价类型,它测试的次数比较频繁,概括的水平较低。 (3)总结性评价。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是对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的检验,评估距离最终目标的程度,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区分,一般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相较于其他两种评价类型,它测试的次数较少,概括的水平也较高,测验内容和范围都要高于前两种的要求。 2、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根据教育评价的价值标准不同,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1)相对评价。是根据所要评价的对象的整体状态确定评价标准,以被评价对象中的某一个或若干个为基准,通过把各个被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对照比较,判定出每个被评价对象在这一集体中所处位置的评价。 (2)绝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整体之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被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其达到标准的程度的评价。 (3)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被评价对象的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以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 3、实证性评价与人文式评价 根据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中有关实证与思辨的特色,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实证化评价与人文式评价。 (1)实证化评价。是用实际的证明来判断事物属性或发展变化规律的评价。 (2)人文式评价。是侧重于个体的主体意识和心理活动规律,强调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交流,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评价。 4、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按照评价的分析方法,教育评价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1)定量评价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观察评价量化表DOC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观察评价量化表 DOC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授课教师:课题:评课人:项目权重评价要点评分等级ABCD教学目标(0.1)1、符合新课标理念,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的要求。54322、符合教材要求,切合学生实际。5432教学内容(0.15)1、能驾驭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54322、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是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的。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54323、适当补充相关情境材料以支持学生的学习,注意本学科和其它领域的适当联系。5432教学过程(0.3)1、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109862、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与合作者角色。开展有效学习活动,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让师生、生生多边互动,积极参与,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109863、师生

关系和谐,情知交融,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体现个性。10986教学方法(0.2)1、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3212、情境创设恰当、有效,问题设计严谨、合理、有探究性。43213、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43214、体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情感的激发。43215、教学手段运用得当。4321教学效果(0.15)1、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发展。54322、全面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54323、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出积极的情感态度。5432教师素质(0.1)1、教态自然,语言准确简练,示范规范,指导得法,板书科学合理。43212、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教具和引导学具操作。32113、善于组织教学,有教学机智、调控能力强。3211总得分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授课教师:课题:评课人:项目权重评价要点评分等级ABCD教学目标(0.1)1、符合新课标理念,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的要求。54322、符合教材要求,切合学生实际。5432教学内容(0.15)1、能驾驭教材,

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及考核办法

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及考核办法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国家课程标准对各学科、各学段的教学要求,及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2、适应性原则:教学方案的设计及其实施过程应能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其它能力。 3、多元性原则: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发展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发展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评价所得出的结论主要用来进行纵向比较,发现教师变化的轨迹,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积极实践,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 1、教学目标 (1)符合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能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对学科的要求,结合教材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适合学生学习实际: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学科认知水平及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3)基本能按教学目标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2、学习知识 (1)教师在课堂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能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从中去感悟知识、学习知识,并能掌握知识。 (2)改变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乐于探究知识的生成、变化和发展。 3、培养技能 (1)能根据学科特点创设形式多样的实践情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年龄特点,注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养成。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过程 (1)学习活动的组织: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精心安排和组织下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教师与学生要共同创造学习环境。教师应紧扣学习主题,有序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实现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标。 (2)学习方式的引导:课堂能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的过程要真实、自然,具有实效。 (3)思维的发展:课堂上的问题设计、实验操作、作业布置等,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助于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及反思意识。

教学评价分类

教学评价有哪些分类 一、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的不同,一般将教学评价分为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一)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一般指在课程或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定。这类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确定学生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为确定学生在后继教程中的学习起点,预言学生在后继教程中成功的可能性,以及制订新的教育目标提供依据。 总结性评价着眼于某门课程或某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学生学业成绩的全面评定,因而评价的概括水平一般比较高,考试或测验所包括的内容范围也比较广,评价的次数不多,一般是一学期或一学年两、三次。学校中常见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或考查以及毕业会考都属这类评价。(二)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指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测定。 形成性评价有点类似于教师按传统习惯使用的非正式考试和单元测验,但它更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测试,注重利用测量的结果来改进教学,使教学在不断的测评、反馈、修正或改进过程中趋于完善,而不是强调评定学生的成绩等第。正因为形成性评价以获取反馈、改进教学为主要目的,所以这类测试的次数比较频繁,一般在单元教学或新概念、新技能的初步教学完成后进行,测试的概括水平不如总结性评价那样高,每次测试的内容范围较小,主要是单元掌握或学习进步测试。相比较而言,总结性评价侧重于对已完成的教学效果进行确定,属于“回顾式”评价;而形成性评价侧重于教学的改进和不断完善,属于“前瞻式”评价。(三)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指为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实施的测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形成一套适合每个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教学方案,就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状态,发现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等。教师获取这些情况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样的,其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主要用途有三个方面:(1)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常在教学前如某课程或某单元开始前进行测验,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教学开始时已具备的知识、技能程度和发展水平。(2)确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通过安置性诊断测验,教师可以对学生学习上的个别差异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经过合理调整使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要。(3)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诊断性评价,主要是用来确定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及其成因的。 二、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根据评价所依据的不同标准与解释方法,可以将评价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常模参照评价是以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成绩或常模相互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的适当等级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重视个体在团体内的相对位置和名次,它所衡量的是个体的相对水平,因而又将这类评价称为“相对评价”或“相对评分”。常模参照评价以常模为参照点,常模实际上就是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以学生个体的成绩与常模比较,就可以确定学生在团体中的位置,知道他的成绩在团体中属于“差”、“中下”、“中上”还是“优”。常模参照评价具有甄选性强的优点,因而可作为分类排队、编班和选材的依据。它的缺点是在排队选优时,对于个人的努力状况及进步的程度不加重视,尤其对于后进者的努力缺少适当

信息技术如何助力教学

信息技术如何助力教学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信息技术如何助力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信息技术和数学的整合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素养;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信息技术为什么能在枯燥,机械的数学学习中给学生带来新的活力,在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有以下几点见解: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规律,复杂实际应用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相融洽,学生眼耳手脑的全部调动并聚焦于一点,再加上软件的运用交错穿插在学生实验、老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使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先在屏幕上用动画显示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和合并不断出现的画面作为主题画面,通过一只小兔骑着摩托车在长方体的棱上绕圈,并加上美妙的音乐,一下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同学们对于老师要上的数学课充满了渴望,学习热情高涨。 二、启发引导,解决教学难点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及方法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及方法 1.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 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我们常说,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变化着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凭借着教学经验,及时地捕捉各种反馈信息,适时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并引导和指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因此,教学中的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强化改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 2 .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 本课程倡导的评价方法有: ●教师观察记录。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 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

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 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作品评价。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 行展示和交流,师生共同进行评析。 ●个案分析。教师针对某一学生学习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 它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 ●纸笔测试:检查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情况。 比如学生的回答不管好不好都全部鼓励;学生的回答明明很有创意却视而不见;不注重学生的闪光点;评价的方法过于单一,过多的注重量化的结果,忽视评价过程,关注终结性评价等等。这些评价忽视了被评价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技能的提高,使被评价者多处于消极被动的评价地位,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影响了学生后续发展。也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我们应当遵循课堂教学的目的与评价方法,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

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一、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 教育评价的种类因不同的分类标准而不同,直到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下面介绍六种主要分类方法。 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根据教育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在教育、教学或学习的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进行,重在对学生已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做出合理地评价,为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能的信息资源。 (2)形成性评价。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一般以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的反馈,并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相比较于其他两种评价类型,它测试的次数比较频繁,概括的水平较低。 (3)总结性评价。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是对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的检验,评估距离最终目标的程度,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区分,一般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相较于其他两种评价类型,它测试的次数较少,概括的水平也较高,测验内容和范围都要高于前两种的要求。 2、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根据教育评价的价值标准不同,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1)相对评价。是根据所要评价的对象的整体状态确定评价标

准,以被评价对象中的某一个或若干个为基准,通过把各个被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对照比较,判定出每个被评价对象在这一集体中所处位置的评价。 (2)绝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整体之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被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其达到标准的程度的评价。 (3)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被评价对象的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以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 3、实证性评价与人文式评价 根据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中有关实证与思辨的特色,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实证化评价与人文式评价。 (1)实证化评价。是用实际的证明来判断事物属性或发展变化规律的评价。 (2)人文式评价。是侧重于个体的主体意识和心理活动规律,强调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交流,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评价。 4、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按照评价的分析方法,教育评价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1)定量评价 这是将评价对象进行数量化的分析和计算,从而判断出它的价值。它有助于一些概念精确化,加强评价的区分度,降低评价的主观性和模糊性,增加评价的说服力。 (2)定性评价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好处和改进措施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好处和改进措施 用信息手段代替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熟练使用信息技术管理教学、辅助教学,让学生进入新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重大改变,也对教育教学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那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有什么好处呢? 一、信息技术拓展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信息服务可以广泛应用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对外宣传与联系、学籍管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寄宿生管理等;也广泛应用于校内课程教学、课外小组活动,以及校外学习活动中。为学生、教师和专家相互联系提供讨论的平台,为教师提供课内外学习活动的网上备课环境和教学活动管理平台。信息技术还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学会了探索、实践,激发了联想、判断,从而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二、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生通过对信息进行积极、深入的加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一些学生还意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而非考试分数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对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不断的激发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三、有利于学生高级思维活动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自然地结合使用信息教学技术,可以帮助学习者对教学的内容更明晰,使学习者的探究行为更易于发生,促进了高级思维活动。与所有其它工具一样使用者借助它可更灵巧地工作,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最重要的还在于它促进了高级思维技能。实践表明,运用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学生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 四、促进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转换。 信息技术教学条件,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在信息技术教学的环境下,由于对新事物的接受学生要快得多,他们的兴趣与注意力也集中得多,所以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更多,当然,在这之中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那么,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呢? 一、循序渐进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操作目标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及方法是什么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而教学中的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 1、评价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我感受状态 学生在课堂中自我感受是课堂教学评价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其一,评价的结果应该是“给予”。课堂上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现多提问,那么就应真正给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表现的时间与空间,即使出现一些意外的、甚至荒唐的回答或做法也应宽容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真实的生活。其二,评价的前提是“关爱”。缺乏真爱的表扬与激励只能在课堂上造成师生之间的不和谐与尴尬。学生的心理感受良好,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成功的保障。他们在课堂上的反应、兴趣、注意、热情、评价、关注、交往等等,无不通过学生的心理感受表现出来。当然,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这些无声评价也非常重要。课上教师的眼睛务必不断扫视,对专心听讲的学生,教师要用温和的面容,平等的眼神去观望,使学生感到气氛融洽,心态轻松;对走神的同学,教师要用严肃的目光注视,给学生以警示,使之集中精力;对回答问题十分精彩的同学,教师要用喜悦的目光,微笑的面容和赞扬的手势给予表扬;对思考、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配合语言评价,用热情的眼神、暗示的手势来激励学生,使其能增强自信心。所以,关注学生课堂的自我感受状态,评价才能真正地感动学生,使课堂更加生气盎然。 2、评价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所以,在教学时我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真正使评价多元化,以此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3、评价应该“尊重”。 课堂评价要承认并善待差异。老师们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差异都应该给予了尊重,学生的表现,不管是精彩还是平凡,不管是个性张扬还是中规中矩,甚至在课堂上瞠目结舌,老师们都给予了同样的关注和珍爱。比如当学生积极举手但起来后又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可以轻轻抚摸孩子的头,温柔地说:“如果你还没准备好,就再想想,不过我们都为你的勇气鼓掌!”像这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也给予积极的关注,正是课堂评价的一种境界。这样的评价,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4、课堂评价要讲究技术与艺术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显性的语言评价之外,还有更多的隐性的非语言评价,它可以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种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这样的评价,充分地体验了教师尊重学生的体验,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沟通与交往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成长,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我们听得最多的评价是“你真聪明!”“你真棒!”“……”我们看得最多的是,老师们专注地倾听学生的发言;老师们温和的笑容,老师们的鼓励,赞许的眼神,……好的老师像乐队的指挥,她的课堂评价适时调控,为课堂情感推波助澜,积极发挥了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作用。同时激情反馈,给予学生以激励性的评价,学生情感体验充分,使课堂一次次达到高潮。评价,是以对学生真诚的关注为基本点,以激励学生的信

教学评价的分类

教学评价的分类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而言的。所谓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运行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的各科考试、考核都属于这种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总结性评价重视的是结果,借以对被评价者做出全面鉴定,区分出等级,并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做出评定。 电子档案袋评价,是一种用代表性事实来反映学生情况的质的评价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电子档案袋评价,能真实地记录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足迹,督促学生经常自我评价,反思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电子档案袋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目的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多元化原则、自主反馈原则、全面性原则、个体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请从实施时间、评价目的、评价方法和作用四个方面,比较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特点。 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的不同,一般将教学评价分为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一)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一般指在课程或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定。这类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确定学生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为确定学生在后继教程中的学习起点,预言学生在后继教程中成功的可能性,以及制订新的教育目标提供依据。

浅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文昌华侨中学---尤国锋 摘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教师如何合理又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本文试着从以下方面来论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分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使课堂练习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作具有实效性的教学课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因其固有的弱点而经常遭致批评。然而,在可预见的将来,课堂教学仍然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为了能够在教学中合理又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我们首先需要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先进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做出各种学习的反应。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来完成。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介入教学后,催促着我们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变,使我们的师生能够共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学资源,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思想感情的发展。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不只在于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好的每一句教学语言是否精彩,更在于师生双向交流过程中教师有没有充满教育机智的教学评价的有效发挥。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是停留于表层的作秀,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衔接,而是在整体深刻理解文本和学生实际后焕发的自然而然的创设和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评价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准确得体,催生活力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主体对客体满足需要程度所做出的判断。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缺点,既不能一味的肯定评价,也不能一味的批评,要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准确的课堂教学评价还需我们关注课堂中生成的细节,及时提醒学生,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二、机智应对,化险为夷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进行课堂评价时,机智幽默、生动优美的语言更是不可或缺的。幽默的和风细雨、诙谐轻松,可以使它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达到匡正纠谬、明辨是非的目的。在课堂上,教师机智幽默、生动的评价语言,更是可以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以愉悦的心情去主动、生动地学习,从而

使课堂生花,为教学增色。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以风趣的语言暗示学生如何通过有声的语言把“雪的大”读出来。当第一个同学读时语气比较平直、轻短,老师风趣地问同学们:“这是什么雪呀?”大家笑着说:“这是小雪。”于是再请一学生读,读得稍好些,大家又笑道“这是中雪”。又再请第三、四位同学读,终于读出了大雪”,教师又幽默地激励道:“还有谁读得比他下的雪还要大的吗?”课堂上笑声此起彼伏,学生在书声琅琅、语言交流、思想碰撞中获得求知的欢乐,真是“别有一番‘趣味’在心头”! 教学过程充满着各种变化、发展,始料不及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灵活运用教学机智,将预设性语言和随机性语言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突发情况,临时调整预设的流程,快速反应,巧妙应对,就能化险为夷。因此,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应因境、因事和因人而随机应变,用自己内在的魅力,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三、捕捉亮点,学会赏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需要教师的激励,激励能激发人的潜能,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自由空间里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以鼓励。成功,哪怕只是一点点,对一个学生树立自信意识也是极为有益的。因此,

教学评价的类型

教学评价的类型 一、教学评价的分类 教学评价工作是十分复杂的。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不同,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和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 1. 教学前的准备性评价 准备性评价,又称诊断性评价,是为了使教学适合于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而在一门课程和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对教学背景及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进行的评估。教学背景主要是指实际教学环境(包括物质条件)及理论基础。准备性评价通常运用所谓的“摸底测验”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准备性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某种新科目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或技能,也可以了解在新科目的教学目标中,有哪些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涉及内容有: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教学基本要求;学生前一阶段教育中知识的储备总和; 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风格、能力倾向及对本学科的态度; 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的态度、身体状况及家庭教育情况等等。应注意是,教师进行诊断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是给学生贴标签,不是要把某些学生编入"慢班"从而降低要求。诊断性评价的目的,是为设计一种可以排除障碍的教学方案,是识别那些高出或低于零点的学生,这样就可把他们分置在最有益的教学序列中。根据这两方面得出的结果,我们就可以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定得太高或太低;教学内容选择是否恰当,是否适合学生的水平及兴趣;并可根据不同内容和不同特点选择不同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2.教学进行中的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因而可据此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形成性评价常采用非正式考试或单元测验来进行,测验的方式必须考虑单元教学中所有重要的目标。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成败情况,获得教学中的连续的反馈,作为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的参考。 3.教学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的各科考试、考核都属于这种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总结性评价,教师可以检验本学期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而判断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是否需要对教学做进一步的改进,以及为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提供参考。 三种类型的评价比较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答案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答案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作业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作业 一填空题 ,并进行信息编码; 3 4 特征; 5 6 分构成; 7 术; 8 9 10或网络接口卡,是将不同计11.所有虚拟现实系统都有五个关键成分, 12 电话是指在IP网上基于 16 17 用系统; 18.Microsoft Office 档、分析数据和联机协作。 19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作业 和使用信息成为可能; 二判断题 1.所有信息都可以从一种信息形态转换为其他信息形态。( ) 2.信息技术产生于19世纪中叶。( ) 3.计算机系统由主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三部分构成。( ) 4.利用蓝牙技术可以在固定通信设备和移动通信设备之间建立无线连接。( ) 5.台式计算机只能通过双绞线接入INTERNET。( ) 6.QuickTimeVR是一种基于静态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技术。( ) 7.信息只能转换和传递,但不可以再生。( ) 8.计算机主要被用于教学领域,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育是同义语。( ) 9.按照传输技术的不同,可以将通信分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大类。( ) 10.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即3G通信系统信息传输速率可以达到3000Mbps。( ) 11.目前的数字图书馆只能提供文本和图形、图片信息,不能提供多媒体内容。( ) 12.虚拟现实技术一般多用于电子游戏的设计与制作,在其他领域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 13.蓝牙以无线LAN的IEEE802.11标准为基础设计而成。从理论上来说,可以使相距100米以内的设备进行互联。( ) 14.千兆以太网以光纤为传输介质,传输速率可以达到普通以太网的100倍。( ) 15.在多媒体制作中,图形与图像的生成方式和图像属性是完全相同的。( ) 16.自由组卷是基于题库系统实现的试题管理的基本功能。( ) 17.专家系统的设计使ICAI教学课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地个性化学习支持。( ) 18.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主要以自主探索为主。( ) 19.在人类信息器官中,用以执行大脑所发出的指令的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余林主编 一、量表评价法 (一)概述 1.概念 量表评价法是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最常采用的方法,它是事先确定好需要进行评价的指标,并给出评价的等级,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对照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逐项给出相应的等级评定。 以下是北京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北京市教材编审部:《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课程教学评价方案(试行)》,内部资料。) 表8-1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学校:年级:讲课教师:学科: 课题:

注:表中*表示基本评价要点,总的评价等级将分为A、B、C、D四级,只要在这些基本评价要点上有被评为“基本不符合”的,那么总的评价等级将为D,即最低一级。2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课堂教学评价表有各种类型。如,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评价表有供课堂教学参与者之外的评价者使用的量表,如上例就是供课堂教学参与者之外的评价者使用的评价量表,也有供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使用的评价量表,如特定的学生评价量表(如表8-2)。吴必尊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https://www.360docs.net/doc/cb475338.html,/jxdd/doc/wubizun.doc。) 表8-2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表 学校名称__________ 评价人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评价时间__________

注:①教师总评得分应等于每个学生对该教师教学评价的总评得分的算术平均值; ②教师总评等级应等于该教师总评得分(算术平均值)对应的等级。 (二)量表评价法的设计与使用 由于量表评价法的基础是评价量表,因此量表评价法的核心也就是评价量表的制订。而评价量表的核心又在于评价标准的制订。 量表评价法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下。 1.明确评价目的和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