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2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时要对以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如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对于这些内容,新版教材在本册分为“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两个单元。本单元的《四则运算》结合现实问题,较为系统的介绍了四则混合运算以及运算顺序,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由于有了现实的背景,也使得原来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在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四年级出现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并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能初步计算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个部分间的关系进行概括和归纳的,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有、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整理。本单元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采用根据线段图列算式,观察算式之间的关系,概括加、减、乘、除的意义等手段,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同时,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以及它们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掌握与0有关的运算,知道一个数加0还得这个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还是0.

3、认识中括号,知道四则运算的含义,会计算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4、解答租船问题时,学会先进行假设,然后根据实际人数进行选择和确定最佳的方案。

单元课时安排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3课时有关0的运算

第4课时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第5课时租船问题

第6课时复习课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材第2、3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学生已学过的减法知识,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会在实际计算中应用。

2.通过学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深刻理解加法、减法之间的关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你利用数字5、10、15中的3个数字组成两道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复习旧知,初步感知逆运算。

过渡:我们以前就已经对加法和减法有一些了解,减法其实是加法的逆运算。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探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

1.课件出示: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读题,理解题意。

(2)画线段图。

(3)怎么列算式呢?

算式:814+1142=1956(千米)或1142+814=1956(千米)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

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课件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变换例题。

整理信息: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

师: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选择信息,学生提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读题列式计算:1956-814=1142(千米)。

学生提出问题: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读题列式计算:1956-1142=814(千米)。

(2)思考问题。

教师提问:在减法等式中,已知的和叫什么?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数叫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被减数、减数、差数各是哪些数。

教师提问:减法与加法又有什么关系呢?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3.整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个别汇报出示: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出示:814+1142=1956;814=1956-1142;1142=1956-814。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3)出示:800-350=450;800=450+350;350=800-450。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043-2468=3043-575=

2.教材第4页第3题:猜猜我是几?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延伸:我和460合起来是900;我减去49就是205;712减去我就是455。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是否重新认识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呢?说说你的收获!

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第5、6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解决问题。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各种花。

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荷花代表着纯洁,牡丹则代表着高贵。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花,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二、新课教学

1.乘法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页例2。

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题,然后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生1:3+3+3+3=12

生2:3×4=12

师:大家都是怎么想的?

生1:每个花瓶中有3枝花,四个花瓶一共就是4个3相加。

生2;4个3,也可以用乘法表示,就是3×4。

师:看来4个3相加也可以表示为3×4。你认为哪种表示方式更简便呢?为什么?

预设:乘法,因为加数个数多时可以用一个数表示个数。

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

生: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师:你知道乘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因数×因数=积)。

你还能提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除法的意义。

师:我们在学习加、减法时发现一个加法算式可以改写出两个减法算式。今天你能结合情景和这个乘法算式也改写出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

生1: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12÷3=4

生2: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12÷4=3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

生:因为知道了两个因数的积,求另一个因数。

师: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除法?

生: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板书:除法定义)师:你知道除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师:我们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地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又能根据一个乘法算式很快写出两个除法算式,现在你有什么想研究的?

生:乘、除法各部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3.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师:同学们非常善于思考,看来我们这节课除了要知道什么是乘、除法,也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师: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上节课的学习经验(课件出示加、减法各部分关系),你能发现乘、除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整理总结:

(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师:请观察我们总结的结论,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小组交流一下。

生1:乘法是除法的相反运算。

生2: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三、巩固练习

1.学以致用:完成第6页做一做。

2.拓展应用。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通过19÷6=3……1来验证。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说说你的心得、收获以及不足?

第3课时有关0的运算

教学内容

有关0的运算:教材第6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0在四则运算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0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0在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0在运算中的特性,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教学准备

口算卡。

一、导入新课

出示口算卡片:

150+0=43-0=25-25=0+50 =0×135=0÷12=

教师让学生快速口算,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二、新课教学

1.回忆以前所学知识,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

(1)小组合作交流并举例。

(2)全班交流。

老师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板书内容。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例:5+0=5;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例:5-0=5;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例:5-5=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例:0×5=0;

0除以任何数都得0。例:0÷5=0。

2.质疑。

(1)老师提出问题: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或想说的吗?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板书:5÷0=□0÷0=□

(2)小组交流,引发思考。

(3)举例说明观点、总结。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0不能作除数。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算一算。

0+1=0+0=68-0=23×0=456-0=

78×0=0×0=78×1=0÷56=100-0=

2.填一填。

(1)一个数加上0,还得();

(2)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是();

(3)一个数与0相乘,仍得();

四、课堂小结

学了本节课之后,想一想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第4课时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内容

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教材第9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题目,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会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里有一些两步计算的式题,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大家试着标出来。

出示问题: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7×2+30 (2)175-25×4(3)40÷4+6 (4)48-18÷2

课件辅助,显示结果。

师:是这样的吗?画线的这一步应该先算。在混合运算中我们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与计算顺序有关的知识。(板书:四则混合运算)

二、新课教学

1.提出问题。

师:学校艺术节快到了,每个兴趣小组正在进行紧张的练习,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课件)

学校航模小组男生有12人,女生有4人,美术小组是航模组的2倍。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师: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美术小组有多少人?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采样,对比方案。

(1)12×2+4×2(2)(12+4)×2(3)12+4×2

比较方案:(12+4)×2和12+4×2的区别。

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不一样?

生:运算顺序不同。

(2)问: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第一个算式表示男女生人数和的两倍,第二个算式表示男生和女生的两倍。

师:这样看我们的运算顺序除了先乘、除,后加、减外还需要补充什么?

生: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深入探究合唱组的问题。

合唱组96人,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

师:看到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

生:合唱组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几倍

师:刚才,我们分步解答了这个问题,先算出了——(美术组的人数),然后用——(合唱组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现在你能不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在作业本上试试看,只列式。

4.展示各种可能出现的方法,逐一比较学生的算法。

师:我们先来看这个同学列的综合算式,请你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

(1)方法一:96÷(12+4)×2

师:96÷(12+4)×2这个算式,问题出在哪里?

预设:按照运算顺序,最后算乘法了,而这题的最后一步应该算除法。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也就是(12+4)×2,这样就和他的算式矛盾了,看来应该改变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解决呢?

师:再加一个括号,来看看这个算式怎么样?

(2)方法二:96÷((12+4)×2)

预设:连续两个小括号,重复了,有些看不清楚。

(3)方法三:96÷[(12+4)×2]

师:数学上规定,这个算式中已经有小括号了,再添加括号,就要用到中括号。

师:96÷[(12+4)×2],像这样的括号就是中括号。伸出手来,一起跟我写一遍(描述动作)。板书:[ ] 让学生尝试加中括号:请你在你的综合算式里添上中括号。

5.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研究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师:这时的算式中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怎样计算呢?同桌互相说说这题的运算顺序。

介绍等式中一步一步脱式的过程和书写的格式要求(等号位置,小括号算好后脱掉,移下来的是中括号)。

师:你觉得第一步应该先算?也就是要算出──(合唱组的人数)。

96÷[(12+4)×2]

=96÷[16×2]

=96÷32

=3

师:回顾头来看一下,这里的两个算式,一个只有小括号,一个又添加了中括号,那这个中括号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总结:中括号和小括号一样,也能改变题目中的运算顺序。

师: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按什么顺序运算?

学生尝试概括运算顺序。

6.总结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7.介绍有关“括号”的数学史。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2题。

先按顺序计算,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汇报;320×[(128+147)÷25]=3520;920+438÷73×34=1124。

2.完成练习三第3题。

先看清算式,然后说一说运算顺序。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5课时租船问题

教学内容

租船问题:教材第10页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对“租船费用”问题的研究,掌握先假设再根据假设结果进行逐步调整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自主探究“租船费用”最省的过程,感受数据变化的规律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应用的灵活性、广泛性和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先假设,再根据假设逐渐调整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调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大家想象一下,和风旭日,杨柳如茵,轻摇橹桨,泛舟河中,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呀!你知道吗?这划船里也有不少学问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租船问题》。

(板书:租船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怎样租船最省钱?

2.确定方案。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有什么想法?可以同桌一组讨论一下。

学生反馈:

方案一:全租小船。

方案二:全租大船。

方案三:大船和小船结合。

师:既然方法选定了,就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计算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采样。

3.合作交流。

生1:可以算算每种船每个人合多少钱?再选择。24÷4=6(元),30÷6=5(元),租大船比较便宜。

生2:可以都用小船或都用大船试一试,看看哪种方式更省钱,然后再调整。

师:同学们都有好的想法了。你们认为哪种方法可行呢?

(1)问:如果都用小船需要多少钱?

32÷4=8(条)24×8=192(元)

(2)问:如果都用大船需要多少钱?

32÷6=5(条)……2(人)5+1=6(条)

问: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5+1?

30×6=180(元)

4.比较方案:

师:通过两种方案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1:尽量租大船会比较合算。

生2:全租大船,但有1条大船只坐了2个人,没坐满。是不是可以再省钱?

师:全租大船,没坐满,怎样可以更省钱呢?小组讨论一下,试着计算出结果。

生1:把这两人和一条大船上的人都安排坐2条小船就可以更省钱。

生2:4条大船30×4=120(元);2条小船24×2=48元;共花了120+48=168(元)。所以第三种方案最好。

5. 逐步调整,形成方法

师:这样确实更省钱了?大家对于这个结果满意吗?

生:怎么能说明这种方案是“最”省钱的呢?

师:要想证明“最”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可以再次调整试一试。

师:小组合作,再调整试试,看看能否说明7条小船和1条大船是最省钱的?

反馈交流:

问: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注意什么呢?先要考虑什么?

生讨论交流,展示汇报。先考虑租哪种船便宜。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4题。

学生独立确定春游方案,进行解答。

2.独立完成教材第12页练习三第5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第6课时复习课

教学内容

复习课:第一单元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复习四则运算,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有关0的特性,知道在运算过程中0不能做除数;正确计算四则混合运算。

2.掌握所学知识,能梳理归纳知识要点,查缺补漏。让学生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对各知识点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下面来总结一下都学了哪些内容?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本单元内容,构建知识网络图。

1. 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 有关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或者减去0,结果得原数。

一个数减去它本身得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0不能作除数。

3. 租船问题:先考虑哪种便宜,再确定方案。

二、典型例题,沟通联系

1.158-[(27+54)÷9]

说说这类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师总结:在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小括号外面的。小括号里面有加、减,又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或者说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小括号里面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应当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58÷2×0 0÷14+63÷7 24÷(75-67) 9+9×9-9

3.旅行社推出“××风景区一日游”的两种价格方案。

(1)成人6人,儿童4人,选哪种方案合算?选方案二合算。

(2)成人4人,儿童6人,选哪种方案合算?选方案一合算。

三、小结质疑,评价提升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学校:虹桥小学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1)班 任课教师:唐玉琼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全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最新青岛版新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青岛版新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泰山古树——计算器 一、教学内容和编排结构 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 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 课程标准》的新要求。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 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 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 会计算器的作用。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样教学建议 1.注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1)对计算器的认识,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先 出示了泰山古树数量统计表及泰山石刻数量的统计表。使学生体会计算器的优点及作用。(2)通过合作交流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对计算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的认识,教材没有给出枯燥的 文字说明,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3)对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教材选择了数字比 较小的加法和乘法算式,便于学生通过验算,确认计算器能保证计算正确,并体会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而对减法和除法以及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则通过“试一试”让学生自己探索。 2.突出使用计算器的价值。(1)教材一方面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 题,让学生体会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使用计算器。(2)让学生用计算器探索有趣的数学规律,从中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体验数与式的 美,体验数学的奇妙。 3.在实践活动中发展数感。教材安排有几个特点:(1)综合了时间、长度、重量等 不同领域的内容,安排的问题学生以往只能靠猜测和想像才能解决,现在却可以运用列表的 解题策略,借助计算器的使用进行探索,便于学生体会计算器的作用,感受数学的力量。(2)精心设计了“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说一说”的系列活动,注重数学知识的整体 性,突出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与综合。(3)体会研究复杂的问题可以从“简单的情况”想起, 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这对学生的持续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4.教学时还需要说明几点:一是使用计算器计算应与估算结合起来,用估算保证计算 的正确;二是根据具体的计算情况判断是否使用计算器;三是形成使用良好的使用计算器的 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2页的信息窗1及自主练习中的相应习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则运算(一)教案

四则运算(一)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的例2以及例3(部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同级运算和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因。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冬天,同学们最喜欢什么运动? 学生:滑雪、堆雪人、打雪仗......

这里是新开业的滑雪场。(出示大屏幕)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有关滑雪场的情况。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发现、总结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信息:滑雪场开业第一天上午有230人,中午有70人离去,又有150人 到来。 老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下午有多少人? (学生列式解答并指名板演) 230-70=160人160+150=310人230-70+150=310人 汇报交流:请列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的学生分别说说解答思路。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者思路是相同的,只是第三位同学列出了一道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这样写比较简单。 老师:由于数目越来越大,直接写出最后得数容易出错,如果我们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就不容易算错了。(教学脱式书写格式) 2、出示信息:开业前三天共接待900人,照这样计算,5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老师:同学们能根据信息列出综合算式并脱式计算吗? (指名学生板演)90¸3´5 =30´5 =150(人) 老师:指名学生给大家说说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 学生:我先用900¸3,再用它们的商¸5,因为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接待的人数才能算出5天的人数。 老师:也就是说,这道乘除混合的算式你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的。 谁能说出15-8+11和40´3¸60的运算顺序? 3、总结运算顺序 老师:观察这几道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 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预设: 生:青藏铁路 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预设: 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预设: 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加法定义) 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 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9.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 (3)1956-1142=814 10.师: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 生: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 11.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最新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五单元三角形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八单元统计 营养午餐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第十单元总复习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 划 一、学情分析 四(5)班上学期期末检测,平均分为85.7,合格率为97.6%,优秀率为58.7%。本班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一)教学内容包括:1.四则运算 2.观察物体(二) 3.运算定律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三角形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图形的运动(二) 8.统计 9.数学广角——鸡兔同笼10.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金桥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2)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 (2) 课题:一、二级混合运算 (3) 混合运算 (4) 第四课时有关0运算 (5)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6) 第一课时位置与方向 (6) 课题:画方位图 (8) 课题: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9)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1) 加法交换律 (11) 加法结合律 (14)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第三课时) (15) 课题二:乘法分配率 (16) 课题:简便运算 (18) 简便运算(二)教学设计 (20) 《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21) 课题:营养午餐 (23)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7) 课题一:小数的意义 (27)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28)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教案 (30) 第四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32)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35)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35) 第五单元三角形 (37) 课题:三角形的特征 (37) 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第三课时) (39)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一课时) (42) 第五单元:图形的拼组(第一课时) (44)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47) 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49) 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中的运用 (51) 第七单元统计 (53)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54)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 (54) 课题: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二) (56)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5页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一)布置思考题 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四年级数学上册《优化》教学设计

【重建课】严玉洁潢川县王楼小学 《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12~113页的例题1和例题2以及114页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的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使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重难点: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的方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组自学提纲、工序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昨晚我在看书时,忽然有人敲门,看!谁来啦? 师:从图中你还看到什么?(老师正在给客人沏茶)平时沏茶你要做些什么? 二、探究例2 1、读一读 师:看老师做些什么?需要多少时间呢?(课件出示例2)自由读一读。 2、摆一摆

师:这些事中,哪些要先做,哪些可以同时做呢?小组合作用工序图片摆一摆。开始! 3、说一说 师:哪个小组来给大家说说? 师:这样安排要几分钟?怎么算?为什么只加“8”就行了?(因为烧水的同时能干其他事情,节省时间)还有更快的方法吗? 4、画一画 师:为了更清楚地把沏茶的过程表示出来,我们习惯画上箭头。这叫流程图(板书:流程图)。请小组合作把烧水的过程用流程图画出来。 请学生上台试着画一画,看谁画的好! 5、小结 师:从解决烧水问题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能同时做的事情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6、练一练:书本114页第(2)题。 师:吴老师告诉我一个消息:李晓晴病了。(课件出示题目)怎样安排这些事呢?请在练习本上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师:(出示个别方法)这样安排合理吗?为什么?(这样安排可以省时,这样就能多休息了。) 7、引出课题 师:像这样的问题,都叫“优化问题”(板题),“优化”要求选择最好的解决方法来解决问题。

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the first class of four mixe d operations

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四则混合运算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计算已经达到熟练的程度,只要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计算应该不是很难。 学法指导 自学互帮导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

补救措施 修改意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一第1~3题。 1、出示课件2. 2、小结(出示课件3) 3、(出示课件4),问学生:怎样求还剩多少个,能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4、200-20×7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出示课件5), 教师: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看这个问题要发生什么变化?多媒体课件把小女孩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的对话框。题目这样变化以后,又该怎样解答呢? 教师:从做灯笼这幅图的要求来看,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 教师:按照我们前面学习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要求,这道算式又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指导学生对照黑板上复习时板书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思考,根据“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确定这道题要先算80÷4×7,再根据“只有乘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全册)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六单元运算律 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课题:图形的平移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b4845487.html,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b4845487.html,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 学生动手操作。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b4845487.html,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 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五单元………………………………………………………………三角形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第十单元………………………………………………………………总复习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全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2017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人”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步发展数感。 2.体会并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4.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数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6.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7.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8.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再跳性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定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全册教学重难点 1. 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 2.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四、全册课时安排 1、大数的认识……………………………………………………15课时 2、公顷和平方千米………………………………………………2课时 3、角的度量………………………………………………………7课时 4、三位数乘两位数………………………………………………15课时 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8课时 6、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0课时 7、统计……………………………………………………………2课时 8、数学广角………………………………………………………3课时 9、总复习…………………………………………………………6课时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学校:虹桥小学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1)班 任课教师:唐玉琼

目录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三角形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第十单元………………………………………………………………总复习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全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数学广角》 高丽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例2。 (二)教材简析:“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在本节课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植树问题”,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学习的主要任务定位在“能将植树问题推广到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中,学会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理解题意。”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 (三)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分四大环节: 一、谈话导入,明确课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创设在公路中间绿化带中植树的现实问题情境,提出“共需多少棵树苗的问题”。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答案,到底哪种答案对呢?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实际种一种去检验。通过模拟种学生体验到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太麻烦了,于是老师介绍研究复杂问题的方法:遇到复杂问题想简单的,从简单问题入手去研究。(说明:为了使学生对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体验得更深刻,教材原题是在100米的小路的一侧植树我们将100米改为了1000米。)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在举简单例子画一画这个环节,安排了两个小层次: ①按老师要求画。 ②学生任意画。 通过按老师要求画,学生对棵树和段数的关系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再任意画一画,种一种,更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材料,为学生顺利发现并总结规律打下了基础。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①应用规律,验证前面例题哪个答案是正确的。 ③应用规律,解决插多少面小旗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巩固刚发现的规律,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很多类似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是一种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好方法。学生已经发现了“两端要种”的规律,这时候老师提出如果两端不种,棵数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规律呢?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所以这时候让学生进行猜测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验证证明绝大多数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样学生的研究成果被认可使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独立操作,探究规律。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放手让学生先独立探究再合作交流,通过简单的例子验证前面的猜测,发现两端不种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数学思想又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四、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教育专用】小学数学精编教案:四则运算 教学设计 (1)

4 四则运算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四舍五入法凑整,大数的正确读写。 过程与方法: 将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去尾法比较,强化凑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将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去尾法比较,强化凑整方法。教学难点: 将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去尾法比较,强化凑整方法。教学准备: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口算 二、创设情境 三、四舍五入凑整组织学生进行口算。 集体校对答案。 你了解我国的四大名山吗?今天 让我们一起去登一登黄山。 出示题目: 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 45678 3454321 76328067 1032009 集体交流反馈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再用“进一法、去尾法”到万位。 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亿位。 630008214 7860700431 629980679821 30927816782 集体交流反馈 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再用“进一法、去尾法”到亿位 板书: 独立口算。 指名交流。 指名回答。 划分数级。 同桌读数。 独立完成。 说说改写的方法。 指名口答。 划分数级。 同桌读数。 独立完成。 说说改写的方法 指名口答

学习任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四、读出下面的数,再用线连一连。 五、综合练习30000052 350002000 30500200 30052000 30005200 30000520 30000502 3500200000 集体交流反馈 1.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 200489 190489 5958760 6949987 2.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亿位。 516895200 695823255 2643322541 7952146839 先划分数级 同桌读数 连一连 同桌配合反馈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 提醒:数字抄正确。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约等号的写法:≈45678 3454321 76328067 1032009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P1~4页例1及P5做一做1、练习一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样的景色是最美的?(鸟语花香、晴空万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冰城哈尔滨去看看。(课件出示) 美吗?(美)欣赏图片。 (二)情景延伸复习旧知 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从图上可以知道:滑冰区有72人,滑水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同学们仔细想一想,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 2、交流、反馈 同学们真棒!根据三条信息就可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 (三)学习新知算法探究 同学们,咱们到滑冰场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下面请听滑冰场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你们也进去看一看吧!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吗? 列式计算,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反馈交流。 (1)72-44=28 (2)72-44+85=113 28+85=113 72-44表示什么?28+85又表示什么? 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方法(2)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因此更简便。) 4、运用方法(2)列式。 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8人,又进来50人,下午离开37人,现在有多少人呢? 请学生自由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78+50-37 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5、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这两题以后我们来观察这两题的计算顺序,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有加有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总结评价 “冰雪天地”参观得差不多了,我们该回到学校去了。路比较远,咱们就乘公交车吧! 1、(课件出示)咱们在“城南站“上车,公交车上原有乘客36人,下车12人,又上车15人,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 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 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习题P1-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 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 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 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 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师准备计数器。

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各两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学生说说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教师将其中的数据进行记录。 2.考考你:这些数你会读吗?(在万以内数据中选择4条:一般数、中间有0的数,末尾有0的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让学生尝试读数) 3.说说你是怎么读的?小结万以内的数的读法。 4.关于万以内的数,你还知道什么知识? (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 (2)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如: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 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4)组成:例8030是由8个千和3个十组成的。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 比万大的数。(屏幕上随即展示我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及北京人口 等有关数据。) 同学们这些数据你会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三、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 通过预习课文,你了解了亿以内数的哪些新知识? 先四人小组讨论,在汇报,师在黑板上作简要记录。 1.数位名称: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2.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边汇报边整理成数位顺序表:(略) 3.计数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2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时要对以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如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对于这些内容,新版教材在本册分为“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两个单元。本单元的《四则运算》结合现实问题,较为系统的介绍了四则混合运算以及运算顺序,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由于有了现实的背景,也使得原来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在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四年级出现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并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能初步计算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个部分间的关系进行概括和归纳的,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有、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整理。本单元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采用根据线段图列算式,观察算式之间的关系,概括加、减、乘、除的意义等手段,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同时,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以及它们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掌握与0有关的运算,知道一个数加0还得这个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还是0. } 3、认识中括号,知道四则运算的含义,会计算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4、解答租船问题时,学会先进行假设,然后根据实际人数进行选择和确定最佳的方案。 单元课时安排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3课时有关0的运算 第4课时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第5课时租船问题 第6课时复习课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