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高中信息技术

【课程类型】必修

【教学材料】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育科学出版社

【授课时间】36——40课时(其中4课时为机动课时)

【授课教师】胡晓鹃

【授课对象】武汉市育才高中高二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一、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三、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四、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五、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六、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

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课程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2课时

1.1信息及其特征…………………………………………1课时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1课时

第二章信息获取………………………………………………………5课时

2.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1课时

2.2因特网信息的查找……………………………………2课时

2.3文件的下载……………………………………………1课时

2.4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1课时

第三章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8课时

3.1信息加工概述…………………………………………2课时

3.2信息的编程加工………………………………………3课时

3.3信息的智能化加工……………………………………3课时

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6课时

4.1文本信息加工…………………………………………3课时

4.2表格信息加工…………………………………………3课时

第五章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6课时

5.1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2课时

5.2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2课时

5.3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2课时

第六章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3课时

6.1信息集成………………………………………………1课时

6.2信息发布………………………………………………1课时

6.3信息交流………………………………………………1课时

第七章信息资源管理…………………………………………………6课时

7.1信息资源管理概述……………………………………1课时

7.2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1课时

7.3利用数据库管理大量信息……………………………4课时

【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

1.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育科学出版社。

2.学案:根据校情、学情编制导学案。

3.硬件设施:标准的高配置的微机教室,保障网络畅通。

4.网络:指导学生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信息。

5.媒体: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制作视频、演示文稿或网站,供学生自主学习。

二、实施手段

1.学案:编制学案,学案引领,导学合作。学案的体例结构分为:课时安排、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思维拓展、知识结构,通过学案对学习全过程进行指导。

2.探究:结合书本中的“综合活动”板块,设计课堂教学,开展课堂活动。

3.网络:指导学生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信息。

4.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手段,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学习方法

1.按信息技术课程的主线进行组织教学。

2.适用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合理选用并探索多种教学方式。如讲授法、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探究、分层次教学。

3.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

4.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或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协同完成学习任务。

【课程评价】

一、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如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

三、教师要针对教学过程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

四、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评,对有创意的作品进行表扬。

五、利用网络建立学生成长记录电子档案袋,关注学生发展过程。

六、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相结合。过程评价与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总分为学期末最终评价,作为评选优秀学生的主要依据之一。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集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集(必修)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课程全集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同学们看着老师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关于老师的信息,其实老师就是由许多许多的信息组成的。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个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二、新授 1.身边的信息 每天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可以获得大量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把这些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就把它叫做信息。(板书: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如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交通信息、市场信息、招生信息、股市信息,等等。最直接的我们用眼睛看我们桌子上的书,可以看到书本的颜色的信息,厚度的信息。用手摸摸可以获得书本质地的信息,用鼻子闻闻可以获得书本味道的信息,如果有显微镜还可以看到书本纸张中的微观世界。(请学生列举信息的例子)。 一个人的表情,可以传递内心的喜怒哀乐;电话可以传递我们的声音,表达各种感情;交通灯的灯光传递着是否通行的信息;信件、报纸、广播、电视随时随地都传递着各种信息。(列举信息传递的例子) 师: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每天都在获取和传递信息。 2.信息与人类 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信息已经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资源,人类充分获取和利用信息改变生活。举例:人们依据对食物营养成分的信息和人体对人体需要营养信息的分析确定饮食结构;根据对气象云图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根据对学校同学爱好信息的收集整理确定学校应该开设什么样的兴趣小组;根据对班上同学的期中考试试卷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确定因该在什么类型题目上应该重点复习……(学生举例) 可见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学会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今天这样的生活。 3.信息处理 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得更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观世界……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复习资料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 ☆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 ☆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值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 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 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人性化)和(大众化),其中人性化是大众化的基础,大众化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人性化)。.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图形用户界面使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内容在可视性和操控性方面大大改善。 (1)、虚拟现实技术:3D游戏等。 (2)、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3)、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Office助手、电子商务(EC)等。 GUI:图形用户界DOS:磁盘操作系统CPU:中央处理器EC:电子商务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教科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套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作业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作业 信息与信息技术-1 课程内容:教科版第1.1节和1.2节 教学目标: 1.通过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形成对信息的感性认识。 2.结合具体例子描述信息的外在的重要特征,如价值性、时效性、可伪性、共享性、依附性等。 3.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描述几个重要阶段的基本特征。 4.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课标条目: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基础要求:能举例说明信息的特征,能结合实例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条件要求:计算机教室、教室 1. 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 A.载体依附性 B.共享性 C.时效性 D.必要性 答案:C 2.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通过载体来呈现,这说明信息具有( ) A.载体依附性 B.传递性 C.时效性 D.真伪性 答案:A 3. 到目前为止,人类一共经历了( )信息技术革命,其中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A.三次 B.四次 C.五次 D.六次 答案:C 4. 信息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将向( )方向进一步发展。 A.商业化 B.大众化 C.人性化 D.人性化和大众化 答案:D 5. 下列关于信息技术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社会既有积极的一面,还有消极的一面 B.青少年不用学习信息技术,只要一心读书就行 C.青少年不能过度崇拜信息技术,也不能盲目排斥信息技术 D.青少年学生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答案:B 网络信息检索-3 课程内容:教科版的2.2和2.4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使用关键词搜索信息。 2.描述“全文搜索”、“目录索引搜索”和“在线数据库检索”的区别。 3.知道几种常见的搜索引擎的功能区别。 4.能够下载网页上的文字、图片、动画等信息。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关键字搜索需要的信息,并且掌握一定的搜索技巧 课标条目: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基础要求:能够熟练使用浏览器,对于信息有一定的基础认识,知道如何从要搜素的信息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自我归纳

一、 第一章 信息论创始人——香农 ,信息就是不确定性的消除量 控制论创始人之一——维纳 揭示信息的特质 信息的主要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可度量性 信息论发展阶段:狭义信息论,一般信息论,广义信息论 随机事件所含的信息量为自信息量-log2P (x ),自信息量越大,不确定性越大,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大,它发生后提供的信息量越小 信息熵 信息科学体系的三个层次:信息哲学层,基础理论层,技术应用层 现代通信技术:数字,卫星,微波,光纤 图灵机:带子,命令,控制器 维纳首先提出采用二进制编码形式,确保计算机的可靠性,稳定性及高速性 Bit 是最小信息单位,byte (字节)最常用,也是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单1byte=8bit 任意一个图形字符都次用两个字节表示 与* 或+ 抑或输入相同为1,不同为0 第五章 数据库组成:数据库,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核心)功能:描述管理维护,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库用户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可实现数据共享,可减少数据冗余,可实施标准化,可实施标准化,可保证数据安全,可保证数据完整性 三级模式: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 E-R 图 关系模型的性质 22111 ()log log (12)n n i i i i i i H X p x p x p x p x === =--∑∑ ()()()()

(1)关系中每个属性值是不可分解的。也就是表中元组分量必须是原子的。 (2)关系中每个元组代表一个实体,因此不允许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元组。 (3)元组的顺序无关紧要,可以任意交换,不会改变关系的意义。 (4)关系中各列的属性值取自同一个域,故一列中的各个分量具有相同性质。 (5)列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不改变关系的实际意义,但不能重复。 关系模型的三种基本运算:选择,投影,连接 关系完整性:实体,参照,用户定义 数据库系统设计:需求分析、概念数据库设计、逻辑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创建与维护 第六章 算法的特征: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输入,输出 算法的表示:自然语言,程序流程图,伪代码,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算法设计的基本方法:列举,归纳,递归,分治,回溯 算法的评价:正确性,可读性,健壮性,复杂性 程序设计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问题描述,算法设计,代码编制,调试运行,编写程序文档 二、 第二章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现代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采用电子管计算机的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采用晶体管的第二代电子计算机1958-1965;采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 超级计算机:高性能计算机,天河一号 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 CPU内部结构:控制器,运算器,寄存器 CPU一条指令执行过程:取指令——分析指令(译码)——执行指令 用二进制位的位数bit来表示CPU字长 计算机总线: 数据总线:用来传送数据信息,是双向的(输入和输出) 地址总线:传送CPU发出的地址信息,是单向的;地址总线的宽度决定了CPU的最大寻址能力 控制总线:发送控制信号、时序信号和状态信号 主存储器简称主存或内存,存储单元的总数是2的方幂 1KiB(Kilobyte)=1024B , 2^10字节,“千字节” 1MiB(Megabyte)=1024KiB,2^20字节,“兆字节” 1GiB(Gigabyte)=1024MiB,2^30字节,“吉字节” 1TiB(Terabyte)=1024GiB,2^40字节,“太字节” 1PiB(Petabyte)=1024TiB,2^50字节,“拍字节” 1EiB(Exabyte) =1024PiB,2^60字节,“艾字节”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全套教案

信息必修(一) 课题: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1课时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2、学情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列举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对信息有较全面的认识。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特征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亲历感官剥夺——你能坚持多久? [游戏] 请几位同学和老师做实验。等学生上来以后,让他面向墙壁静止等我的指令才能回头和说话。让其他同学保持安静并出示一张纸板,上面写着:请大家保持安静,看看他能坚持多久? [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只能坚持几十秒钟,而有的同学坚持的时间稍长? [学生]:因为他耐力不行 [学生]:因为被孤立,无法得到信息 [总结]:由此可见,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今天我们来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二、丰富多彩的信息 观察下图,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讨论]: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运动员比赛场景;奥林匹克运动会徽标;2008年奥运会口号。 [小结]: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重要考点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重要考点 注:以下所有考点,要求理解+背诵。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 一、信息 人类生活离不开信息。中国古代信息传播方式有:信鸽传书、烽火告急、结绳记事等。 二、信息定义的不同观点: 1、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2、维纳: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3、钟义信: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三、信息的传播过程: 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 (信源)(信息传递)(信宿) 四、信息的基本特征: 1、传递性 2、共享性 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4、价值相对性 5、时效性 6、真伪性 五、什么是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 2、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 3、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六、信息技术包括的四大技术: 目前,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等。 七、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产生和应用。 第二次: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第三次: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第四次:电报、电话、电视及其他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第五次: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应用。 八、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九、信息技术对以下几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1、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3、对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十、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1、信息泛滥 2、信息犯罪 3、信息污染 4、对身心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十一、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 (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4)遵守信息法规。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 一、获取信息需要经历的过程: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 二、采集信息的工具: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录音笔等 三、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 四、目录类搜索引擎和全文类搜索引擎的应用(观看提供的Flash动画) 五、搜索时怎样用好关键词? 1、提炼关键词:提炼最具有代表性和指示性的关键词 2、细化搜索条件:添加关键词 3、用好逻辑符号:“AND” 、“OR”、“NOT”、“+”、“-”、“&” 、“^” 4、强制搜索:添加英文双引号“” 五、常见下载文件的类型: 1、音频(.mp3) 2、视频(.avi)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DOC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 1.比特(bit,binarydigit)即二进位,只有0和1两种取值,是组成数字信息的最小单位, 一般用小写字母b表示。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是字节(byte),用大写字母B 表示。换算关系:1B=8b,八个比特(八位二进制数字)构成一字节。 一个触发器可以存出一个比特。中央处理器中的寄存器可以存储一组比特。 在内存储器中使用2的幂次作单位:1GB=1024MB=10242KB=10243B;在数据通信和计 高,极限工作频率就越高。 摩尔定律:单块集成电路的及成都平均每18~24个月翻一番。 我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是采用非接触式IC卡制成的,进一步改善了防伪性能。 第二章计算机组成原理 7.计算机应用模式的演变:集中计算模式、分散计算模式、网络计算模式。 根据前文所述的计算机划代标准,计算机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一共可分为四代。 计算机分类: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服务器、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巨型和大型计算机的区别在于巨型计算机的CPU个数是大型计算机的成百上千倍。

计算机逻辑组成: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通称I/O设备)。它们通过总线相连。CPU、内存储器、总线等构成计算机的“主机”;I/O 设备和外存储器通常称为计算机的“外围设备”或“外设”。 8.CPU的根本任务是执行指令。包括:寄存器组(暂时存放计算结果)、运算器(ALU,进 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存放正在执行的指令的地址)。 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地址组成。不同品牌的CPU大多数指令系统各不相同。 CPU性能指标:字长(能够同时进行运算的二进制位数即寄存器的宽度,32位或64位等)、主频(内部数据传输和操作速度快慢)、总线速度、高速缓存cache容量和结构、指令系统、逻辑结构、内核个数。 9.PC主机机箱组件 10.扫描仪:手持式、平板式、胶片专用、滚筒式。其中家用办公用途通常为平板式。 数码相机工作原理:先将影像聚焦在成像芯片CCD或CMOS上,在经过A/D转换变成数字图像并经过一定的数据压缩和图像处理。 常见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等。 第三章计算机软件 1.程序是软件的主体,软件指设计比较成熟、功能比较完善、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程序。 软件和程序本质上是相同的。 软件按功能和作用划分可分为系统软件(如BIOS)和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按开发方式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本文内容详情如下: 第一单元测验 1 请根据下列逻辑门电路,判断Q输出端的逻辑值是(B)。 A、0 B、1 C、00 D、11 2 有一二进制信源符号,0和1发生的概率分别P(0)与P(1),当(C)概率发生时,信源的熵达到最大值。 A、P(0)>P(1) B、P(0)

下面几个不同进制的数中,最大的数是(C)。 A、二进制数100 B、十进制数100 C、十六进制数100 D、二进制数111 5 同时掷一对均匀的骰子,点数“2和6同时出现”这一事件的自信息量约为( D )比特。A、 B、 C、 D、 6 (A)是现代社会主要依赖的三种资源。 A、信息、物质、能量 B、空气、石油、粮食 C、意识、物质、能量 D、信息、物质、知识 7 关于ASCII码,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B )。 A、ASCII码的含义是国际标准信息交换代码。 B、ASCII码使用指定的7位或8位二进制数组合来表示128或256种可能的字符。

C、最新扩展的ASCII编码方案包含了汉字的编码。 D、中国、日本和韩国的象形文字符也可以采用ASCII码表示。 8 袋内有红球1个、白球7个,随意从袋中摸出一球,摸到红球事件的信息量为(D)比特。 A、1 B、7/8 C、1/8 D、3 9 《三国演义》中有关“蒋干盗书”的故事说:在赤壁之战时,蒋干从周瑜处偷走了事前伪造好的蔡瑁、张允的投降书,交给曹操,结果曹操将二人斩首示众,致使曹操失去了仅有的水军将领,最后落得“火烧三军”的下场。这个故事说明信息具有( C )。 A、共享性 B、时效性 C、真伪性 D、价值性 10 若开关闭合与灯泡亮的状态若用条件真表示,则下图中灯泡亮的条件可表示为(C)。 A、A与B B、A或B C、A非B D、A异或B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P2 2.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P3 信息的五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P3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P3 3.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和传播。P3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P3 5.信息具有时效性。P3 1.2 信息的编码 1.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冯?诺依曼经典性建议: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1B=8b;1KB=1024Be;1MB=1024KB;1GB=1024MB。 6..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7.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8.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1101)2 1.2.2字符编码: 1.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编码采用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该编码使用一个字节(byte)中的后7位二进制数,最左用“0填充”,可以表示27=128种编码。2.具体请见书本P6页。其中控制字符有34个,编码0-32和127;图形字符包括26个大写英文字母65-90、26个小写字母97-122、10个数字符号、32个标点及其他常用符号。 3.如(1)已知“A”的ASCII值为65,问“C”的ASCII值为多少? 答:“C”的ASCII值为65+2=67。 1.2.3汉字编码 1.汉字编码:汉字与西文字符一样,也是一种字符,在计算机内也是以二进制代码形式表示的,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 2.汉字输入码:将汉字输入计算机的编码称为输入码,又称外码。 3.常用的输入码:音码、形码、音形码、形音码。 4.1个汉字占2字节,2字节=2*8位=16位;能提供216=65536个代码。1个字符(包括英文字符)占1字节。5.汉字的编码按照GB2312-80标准,使用2字节编码。 6.会观察内码:如用16进制显示了“PC个人电脑”这几个字的内码:50 43 B8 F6 C8 CB B5 E7 C4 D4,问“个”字内码是什么? 答:因为英文占1字节,中文占2字节,所以“PC个人电脑”占10字节,1字节=8位,所以总共80位,每4位二进制转换成1位十六进制,所以对应的“个”字内码是:B8F6 1.2.4多媒体信息编码 1.声音信号是通过采样和量化实现模拟量的数字化。这个过程称“模数转换(A/D转换)”,承担转换任务的电路或芯片称为“模数转换器”简称ADC。 2.数模转换(D/A转换):即将数字化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3.采样:就是按一定的频率,即每隔一小段时间,测得模拟信号的模拟量值。如CD采用的采样频率为44.1KHZ,即每秒钟要采样44100次。 4.采样频率越高,量化的分辨率越高,所得数字化声音的保真程度也越好,数据量也越大。 5.像素(pixel):图像数字化的基本思想是把一幅图像看成由许多彩色或各种级别灰度的点组成的,这些点按纵横排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考试知识点

1、信息技术的定义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获取、处理、传输、控制和利用信息等相关的技术的总称。这些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识别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存储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通信技术等。 2、什么是射频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RFID),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俗称电子标签。 3、什么是云计算 云计算是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其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则被称为“云”。 4、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5、什么是信息系统?其核心是什么? 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 ,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传统的MIS系统的核心是C/S(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架构,而基于Internet的MIS系统的核心是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架构。 6、什么是搜索引擎?有哪两种类型?各自特点分别是什么? 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将用户检索的相关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从其工作原理来分主要有全文搜索引擎、目录搜索引擎两种基本类型。 (1)全文搜索引擎 全文检索通过计算机索引程序扫描文章中的每一个词,并对每一个词建立索引,指明该词在文章中出现的次数和位置,当用户查询时,检索程序就根据事先建立的索引进行查找,并将查找的结果反馈给用户的检索方式。这种引擎的特点是“搜全率”比较高,如Google、百度等。它们从互联网提取各个网站的信息(以网页文字为主),建立起数据库,并能检索与用户查询条件相匹配的记录,按一定的排列顺序返回结果。 (2)目录搜索引擎 目录搜索引擎是以人工方式或半自动方式搜集信息,由编辑员查看信息之后,人工形成信息摘要,并将信息置于事先确定的分类框架中。信息大多面向网站,提供目录浏览服务和直接检索服务。这种引擎的特点是找的“准确率”比较高,缺点是需要人工介入、维护量大、信息量少、信息更新不及时。 7、什么信息安全?包括哪些内容?主要安全技术有哪些?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和可控性。 主要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验证技术等 (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就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任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软硬件部件的组合。它是一个限制器,也是一个分析器,能有效地监控内部网和Internet 之间的活动,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 防火墙技术全面考虑网络的安全、操作系统的安全、应用程序的安全、用户的安全、数据的安

小学信息技术全套教案(经典)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 课题: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案要求: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案的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教案器材:投影仪、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案过程 1、引言 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这章的内容对学习信息技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知识,计算机的安全与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的发展简况。b5E2RGbCAP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学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同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p1EanqFDPw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2、什么是信息?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到20世纪后叶我们把信息与信息技术交流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 <举例)有关信息、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3、什么是信息技术DXDiTa9E3d 一般说来,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直接从生产、生活、科研活动中收集和获取信息,也可以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获取间接的信息。其中计算机网络上收集和获取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一条途径。请阅读P2—P4。 <实例演示)RTCrpUDGiT 从信息学的角度,从为了解1990年到1999年十年中,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分析相应的教育发展情况作为例子,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示例告诉我们信息世界里,必须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5PCzVD7HxA 操作步骤:A、连接上网, B、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 C、检验结果: D、依次选取“中国教育简况”“中国教育科研网” E、从中找到数据输入到电子表格中,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全册教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案一.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一、教材分析: 高中一年级学生基本上都在小学、初中阶段上过信息技术课.由于是第一节课,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间不熟悉,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对本课程的学法也不了解,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方式与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对整本书的内容学习有开启含义,教学参考给出的参考课时0.5略低。 与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相比,新课程更注重的是能力培养,注重团队合作,注重讨论学习,改变原有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讨论为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发挥学生的想象,自我构建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体验信息的基本特征。 2、难点:信息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内容和过程 1、引入 问:“结绳记事”、“烽火告急”、“飞鸽传书”里都隐含着一个关键词,是什么呢?——信息 问:大家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原来的寓意是什么?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从正面去理解这个故事,你会怎样解释呢? 讨论交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2、认识信息 任何事物都有多个侧面,信息也不例外。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它有什么特征呢?讨论交流,阅读课本中关于信息的定义。课本:1、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等特点); 2、信息具有价值性(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3、信息具有时效性(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4、信息具有共享性(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不会丢失或改变)。 3、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信息 引导学生共同分析:信息有哪些来源?信息有哪些载体形式?信息有哪些传播途径?信息有哪些 存储方式? 讨论交流,推导出信息的其他特性。如:传输性、概括性、真伪性等. 4、通过多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自己概括信息的基本特征。 案例1:天气预报报道明天要下雨,这对于农民来说可能是一个好消息,但对于其他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个坏消息。 案例2:1万只耐克鞋的故事。 问:信息除了案例中体现出来的的特征外,还有其它的一些特征,你能说说吗? 六、思考与练习 讨论并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七、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一章练习题(附答案)

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第一章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 1.物质、能量和_________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2.请列举信息的基本特征,各举说明其特征的一个例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某医院的多名医生和护士,在为一名垂危病人做手术时,通过一些医疗监视设备时了解病人的心电图、血压等情况,从而采用不同的救治措施,最后成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我们知道,信息的特征有: 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在这个事例中,体现了信息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下面对信息的特征的理解,错误的是()。 A.“增兵减灶”引出信息有传递性和可伪性特征 B.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C.信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3.“信息技术”的英文简称是()。 A.EC B.IT C.DB D.GUI 4.对于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是可以处理的B.信息是可以传递的 C.信息是可以共享的D.信息可以不依附于某种载体而存在 5.“我有一种思想,你也有一种思想,大家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两种思想甚至更多”这体现了什么?() A.物物交换B.信息的时效性C.信息的价值性D.信息的共享性 6.案例:张三拿了一张1998 年广州市的旧地图去找广州的某个地方,结果费了很多时间还是没有找到。这个案例说明了信息的()。 A.传递性B.时效性C.价值相对性D.真伪性 7.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是()。 A.有载体依附性 B.不可利用、不能增值 C.可传递、共享 D.可增值、具有时效性8.现代社会中,人们把()称为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 A.信息、物质、知识B.信息、能量、知识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基础(教科版2017)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基础 (教科版) 2017

目录 1.1 信息及其特征 (1) 1.2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4) 2.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8) 2.2.1 搜索引擎 (10) 2.2.2 搜索技巧 (13) 2.3.1 文件及其类型 (16) 2.3.2 多途径下载文件 (19) 2.3.3下载效率的提高 (22) 2.4 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 (24) 3.1 信息加工概述 (27) 3.2 信息的编程加工 (30) 3.3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33) 4.1.1文字及其处理技术 (36) 4.1.2 字处理软件 (39) 4.1.3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 (42) 4.2.1表格数据的处理 (45) 4.2.2表格数据的图形化 (48) 4.2.3表格数据加工的多元性 (51) 4.2 表格信息的加工(作业) (54) 5.1 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55) 5.2 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58) 5.3.1 图像的类型与格式 (61) 5.3.2 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63) 6.1 信息集成(1) (66) 6.1 信息集成(2) (69) 6.2 信息发布 (71) 6.3 信息交流 (74) 7.1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76) 7.2 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 (79) 7.3 利用数据库管理大量信息 (81)

1.1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持特征 难点:信息的含义,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讲解法、分组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介绍“信息技术”这门课在高中阶段的概况,信息技术对我们今后学习、生活的帮助;我校“信息技术”科目的相关的硬件、软件方面的情况及课程安排。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活动一:什么是信息? 1、学生阅读教材,探究以下问题: ①从图1-1以及下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些都是信息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