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第八单元

本单元以“历史故事”为主题,包含《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3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习作达到的目标是“写一件事,能

写出自己的感受”。本单元所选的3篇课文都是历史故事题材,通过主要人物的言行举止,表现人物的

品质。

教学本单元课文,首先要整体感知,把握课文脉络,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体会文章蕴含的道

理。“口语交际”要求讲述一个历史人物故事,在讲述的时候,可以用一些小卡片记录关键词,给自己

提示。本单元的“习作”是写一件令人心儿怦怦跳的事,注意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结果,把自己的真实

感受写具体。“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抄写、背诵、造句等形式,积累词语,学会长话短说的方

法。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王戎不取道旁李2

讲述的是一个善于

观察、分析的机智

少年的故事,全文

仅四句话,表现出

了王戎观察仔细,

善于动脑筋,能根

据有关现象进行理

智推理判断的好品

质。

1.会认本单元21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

“纪”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理解

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3.能理清课文的顺序,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能

按顺序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

4.感受故事的魅力,明白这几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西门豹治邺 2 课文讲的是西门豹

巧施妙计,破除迷

信,兴修水利,带

1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 1 2 1 古诗词三首 3 课型:古诗词 4 教学目标 5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6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7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8 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9 10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11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12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13 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14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15 16 2、多媒体课件 17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18 19 第一课时 20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21 22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23 24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6 27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28 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9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30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31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32 33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4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35 36 2.检查自学。 37 ①指读全诗。(正音) 38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39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 40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 41 42 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43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44 45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人教部编版《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3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 王戎不取道旁李(人教部编版) 第八单元 巍巍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时光铸就了多少辉煌的历史,涌现了多少优秀的人物。他们或聪明睿智,或一心为民,或医术高超,或勤奋好学。他们历经了历史长河的淘洗和磨砺,变作闪闪发光的宝石,越发耀眼瞩目。大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回顾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就好像在品读一本本好书,在和一位位良师益友促膝长谈。 你看,众人纷纷折枝取李,王戎却独具慧眼,道出李苦本质;众人迷信河神,西门豹却能巧施妙计,揭露真相,惩治恶人。他们的智慧让人侧目。还有治病救人的扁鹊,百发百中的纪昌,他们的经历让人深思。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和历史人物对话,我们将更清醒地面对现实,继往开来。 本单元课文以“历史人物的事迹”为主题编排,展现了四位历史人物的风采,对学生的思想也有所启迪。口语交际和习作均是讲故事,一个要求讲历史上的故事,回顾过去;一个要求讲自己的故事,贴合实际。语文园地则重点针对简化故事,教导如何简述故事。总而言之,本单元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学会读故事、说故事、写故事。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仅仅七岁就能根据环境进行分析,得出“道旁苦李”的结论,可见他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人。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但由于它与现代白话文在语意和语法上都有很大区别,对刚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不仅难读而且难懂,传统的串讲灌输式教学法不但会让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枯燥,还会扼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进行学习,达到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戎、诸、竞”3个生字,学会“戎、尝、唯”等5个生字,积累常见文言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3.能复述课文,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培养文言文语感,达到流利背诵的程度。 2.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复述这个故事。

刷子李----教学设计--优质课一等奖

23 《刷子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搜索、威严、露馅、发怔、发傻、半信半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教学准备: 1.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收集相关资料。 2.动画片《粉刷匠》、《天津泥人张彩塑优秀作品展》视频、《刷子李》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上课之前,我们先轻松轻松气氛,观看一段动画片,好不好? 播放《粉刷匠》[板书课题] 2.设问导入:这些小动物们可爱吗?它们都在干什么?刷得好不好?刷完墙后它们有什么变化?是不是跟左边这位叔叔一样?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粉刷匠,他非常的与众不同,不同在哪里,我们待会儿揭开谜底。 请学生齐读课题。 解题:怎么叫刷子李呢?(姓李,专干粉刷这一行,刷墙技术好,名声响当当,这是老天津人对好手艺人的一种称呼,类似的还有泥人张、风筝魏……) 二、作者介绍及知识备查。 1.指名学生朗读作者介绍。 冯骥才,男,1942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画家。主要作品:《雕花烟斗》《神

鞭》《俗世奇人》等。这篇课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2. 教师解释“俗世奇人”的意思 “俗世”是民间社会,多指下层百姓生活的民间社会。“奇人”是指那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或工匠。 3. 全班同学齐读《俗世奇人》介绍及评价。 全书由19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板书:奇】 三、初步认识“刷子李”。 1.指名学生朗读思考题。 (1)“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刷子李”技艺高超表现在哪些细节?找出相关语句、关键词。 (3)验证师傅的绝活时徒弟曹小三的心理有哪些变化? (4)作家冯骥才又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 2. 播放课文朗读,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生词。 3. 听完课文朗读.“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技艺高超。)【板书:技艺高超】 四、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刷子李的“奇”。 1.“刷子李”技艺高超表现在哪些细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关键词。 老师巡视,发现问题,点拨指导。 2. 请学生分享学习成果。 根据学生汇报指导理解重点句,并指导朗读: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板书:效果奇】 “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干活前,……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板书:规矩奇】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韵味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板块活动一:激趣引入,进入课题 1.师:(课件出示李子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生:李子)。想摘吗?(想) 师:看见诱人的果子,大家都想去摘了吃。可是老师觉得好奇怪,你看,这么大一树成熟的李子长在路边,却没有人去摘了吃。这是为什么呢? 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生1:不能随便采摘未经别人允许的李子。 生2:野果子不卫生,不能随便吃。 生3:树上有这么多成熟的果子,没有人摘了吃,肯定不好吃。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目的是要顺势引出李子不好吃,可能是苦的。对学生不同的答案给予肯定,如学生答出李子是苦子,赞扬:你真有智慧)师: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看看一个七岁的小朋友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他有什么奇思妙想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块活动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1.师:大家预习的时候,发现了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什么文章?(生:古文,文言文均可,引导学生说出) 2.师:对,这是一篇文言文。要想学习好文言文,必须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它,读出文言文独特的“味道”。你们能试着读一读吗?(请全班同学齐读)

3.生齐读 4.师:刚才同学们试着朗读了这篇文章,你们想听老师读吗?(想) 5.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并试着用铅笔划分节奏。(配乐读) 6.师范读 7.师:(出示节奏图)。同学们,你们刚才划分的节奏与老师一样吗?按照你自己划分的节奏读一读,再按老师划的节奏读一读。(自由读,师巡视,引导学生标好节奏) 8.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9.师点评 10.针对不好:请同学们跟着我读(灵活应变),着重强调: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折的读音 11.再读:指名读,男女生分开比赛读。读出韵味。 (设计意图:学生接触的文言文不多,要能理解文中意,必先读文之韵味。所以设置自已试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等环节,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听音正韵) 板块活动三:借助注释粗知大意 1.师:同学们,学习文言文,除了会读,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明白文言文的意思。《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章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意思,用三角符号标出不懂的地方。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帮助解决对方不懂的地方。(师要一边巡视一边看学生的理解情况) 2.师:我刚才发现同桌之间相互之间解决了许多不懂的问题,还有不懂的地方吗?请举手提出来,我们一起共同解决。(学生提出问题,请能解决此问题的同学回答,师最后帮助,在此解决生字书写、生词意思,难理解的句子) 3.(学生反馈问题,师生帮助解决问题,后巩固这些问题) 4.着重理解:“诸儿竞走取之、人问之、取之”,并且发现共同点都有“之”字。 (1)师:“之”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往往用于指代某一样事物。 (2)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再联系上下文思考三个“之”分别代表了什么。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3)师生交流,并出示明确:第一个和第三个“之”指代的是李子,第二个“之”指代的是王戎不摘李子这件事。 (设计意图:通过同桌交流,借助注释,师生共同理解等方法,解决文中生字及生词的意思,以此帮助更好的理解文意。)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单县谢集学区2019--2020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教案定稿 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主备人李涛时间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写王戎七岁时和小朋友看到路边有果实累累的李树,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去摘,只有王戎没有摘并告诉他们李子是苦的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想,多思考,不能盲目的跟从的道理。 学情分析: 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的停顿、断句无意识,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所以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范读,学生模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教学建议: 教师可范读课文,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韵律和节奏,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先让学生借助译文与原文对照阅读,粗知原文大意。教师再抓住文言文中几个关键的知识点予以引导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缜密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现代文翻译全文、背诵全文。 难点 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视频《聪明的王戎》。 学生:了解《世说新语》。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看一看:老师知道大家非常喜欢看动画片,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古代少年的故事,好吗?(观

看视频《聪明的王戎》) 2.讲一讲:刚才同学们看得真认真呀!谁来讲一讲你刚才看到的故事?(指名复述故事) 3.过渡:你的故事讲得真好!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中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确,读出节奏 1.自由读,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试试能否读正确。 2.检查几个字词的朗读: 王戎诸小儿多子折枝取之,信然 3.读小古文不仅要读好,更重要的是能读出节奏。一句话中该如何停顿呢?自由读,试一试。4.指名读,其余生认真听,说说停顿准确的地方。 5.教师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课文,学生练读。 6.齐读。 三、精读课文,读明白,读出韵味 1.简要说说王戎做了什么智慧之举。 2.逐句朗读,理解。 (1)师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A.理解:尝(曾经)诸(众多) B.感悟古文的简洁。(“诸位同学”,可以是“诸生”就解决了,那么“诸位老师”怎么说?) C.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________。(学生尝试填空) D.练读,体会王戎和孩子们自由自在玩耍的快乐。 (2)出示第二句。 A.自由读,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 B.这是一棵怎样的李树?学生尝试描述李树的样子,在描述中领会“多子折枝”的意思。C.理解“竞走”,诸小儿竞走取之时心理是怎么想的?怎样读好这句话?(学生说,练读) D.王戎也跑过去了吗?理解“唯戎不动”。 E.王戎静静地站在那里看,小朋友对此有什么看法呢?(交流看法) (3)出示第三句。 A.指名读。你若在场,会怎么问王戎呢?(先用现代文说,而后尝试用小古文的方式来表达) B.指名读王戎的回答,读出他判断的那份笃定:此必苦李! C.思考:王戎是随便猜的吗?请你说说他是如何推断的。 D.评价一下你心目中的少年王戎。 (4)出示第四句。 A.小伙伴们开始信不信王戎的话?后来为什么又信了呢? B.你若在场,会怎样称赞王戎?(先用现代文说,而后尝试用小古文的方式来表达)鼓励多种表达。 四、通读,检测 1.有滋有味地朗读这则小古文,比赛读。 2.小检测。 古文语言很简洁,在不影响意思的前提下,文中往往会省略一些词语。请你看看下列句中都省略了什么。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

《刷子李》微课片段教学设计上课讲义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刷子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描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了解作者在写人的文章中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2)激发阅读《俗世奇人》的兴趣。 读后感受:教学目标简明。其实主要就是围绕“细节描写”写作手法做文章。教学目标就是方向,方向对才能做对事,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重、难点:感受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课前准备:相关背景资料与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感受名字的“奇” 1.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个人(出示图片)他就是——《刷子李》【板书:刷子李】 2.对绰号“刷子李”质疑 3.学习课文,弄明白“奇”在哪里? 二、抓细节描写句子,感受高超技艺。 (一).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从哪里感受到刷子李高超的技艺了?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1)你是从哪个词中感受到的? 2)读,谈感受 2.同学们,课文中还有两句也是像这样描写刷后的效果的,谁找到了 1)带过读 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2)抓一个词来谈一谈吧。 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他高超的技艺呢? a你知道“匀匀实实”是什么意思啊?(均匀,厚实) b有没有没刷到的地方?会不会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这就叫——匀匀实实 c从那个词中感受到的? d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读吧!(生齐读) 效果奇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谈体会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

《刷子李》教学设计

《刷子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解决词语,了解作家作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情感目标:感悟作品内涵,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3、能力目标:品味作者语言,初步体会人物速写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的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 体会本色朴素、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特色。学习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很高兴今天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在座的同学一起学习交流。说来也怪我这个人对各地的方言表达挺感兴趣,比如广东话、上海话、东北话(各举若干为例)。其实老师会的这只不过是些刁虫小计,今天老师倒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有真绝活、真本事的民间奇人。 ——出示多媒体课题:俗世奇人—刷子李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在民俗音乐伴奏下学生带着要求快速读,完成填空: ()码头有个手艺高超的(),人称(),一年的一天,他收了个徒弟名叫(),徒弟()次跟师傅出去干活,便由对师傅()变成佩服得发怔发傻。 2、启发提问:同学们对刷子李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奇 (三)理解性阅读 认真阅读课文,分析刷子李“奇”在何处? ——粉刷时的着黑装,干活后身上没有一个白点,谈生意时派头足,一天只刷一间屋子等。 3、启发提问:如果他仅仅凭装腔作势的做派,能成为作者笔下的“奇人”吗?最终是靠什么使他名声远播的,同学们还能在课文其他部分找到依据吗? ——粉刷时的动作和结束后的白色衣服表明手艺绝。 老师这儿有副对联是别人送给刷子李的,可惜只有上联,不知道同学们能否为它蓄上下联。 (学生独立思考或者讨论得出答案,教师做简要点评) 由学生的用词过度到下一个环节 师:听到同学们精彩的回答和解释,老师不禁想到在座同学中不知有谁敢于来对著名作家冯骥才的这篇文章进行欣赏、评价? (四)赏析性阅读 (师:也许同学们一时很难找到突破口,这儿老师可以给你们一些参考)请同学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课文中的语句、词语进行分析和品味(此环节作为主要内容): 1、谋篇布局(情节的曲折、叙事的结构顺序)。一波三折,设置悬念 2、情感倾向(作者对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刷子李的崇敬和敬佩 3、人物的形象塑造(肖像、动作、语言)。 ——人物的穿着;在粉刷时的一系列动作词“蘸、举、划、摆”;语言可以分为人物语言和作者语言需要分别开来。“小三……”“你以为……”和其他作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章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因为四年级学生很少接触到文言文,因此,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文言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一关键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辨析中感知“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道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认读生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识“文言文” 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个文言句子,指名朗读,并说一说:这两个句子和我们今天的语言有什么不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明:这种以古汉语为基础的语言,被我们称为“文言”,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 3.引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教师板书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4.识记“戎”字,怎样记住这个生字?教师相机点明:“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5.学生做扩词训练:“戎”可以组什么词语? 6.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初识文言文,并借助题目随文识字,丰富学生的识字经验。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2.大声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努力将每一个字音读准。 3.小组展开合作,集中识记生字“戎”“诸”“竞”。 (1)组长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检测组员的认字情况。 (2)小组商议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每组指派一名学生汇报学习成果:这三个生字,你是怎样识记的? 预设: (1)诸,可以用换部首的方式识记,“赌”将“贝”换成“讠”。也可以用字谜的方式识记,“记者的语言”。 (2)竞,可以用比一比的方式识记:竟—竞。也可以用字谜的方式识记:哥哥犯错被罚站。 设计意图: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自主识字,为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奠定基础。 三、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戎、尝、诸、竞、唯。 2.指名读,口头给生字组词。 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戎”“尝”“诸”“竞”“唯”的动态书写过程,学生一边仔细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一边听清楚每一个笔画的书写要点,再进行书空训练。 4.指名说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字。请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说一说如何写好这些生字。 5.重点指导,教师示范,突破写字难点。 戎:“戈”要包住“”,外面的撇要和里面的撇避让。 尝:用扩词法或联系生活法识记。 竞:字形舒展,中间是“口”,要写扁。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

刷子李教学设计

抓“奇”学语言借“妙”悟表达 ——《刷子李》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刷浆、屁股、师傅、包袱、透亮、清爽、衔接、搜索、威严、露馅、发怔、发傻、半信半疑”等词语。 2.通过朗读、默读,感受刷子李粉刷技艺高超。了解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 3.通过揣摩、体会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的有关句子,明了作者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4.激起阅读《俗世奇人》一书的兴趣,由一篇带出一本。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揣摩、体会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的有关句子,明了作者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何世无奇才,达人满人间。 师:板书——达人。这几年有一个电视节目特别火爆。叫做?(达人秀。)喜欢看达人秀吗?你都知道哪些中国达人?(用脚弹钢琴的音乐达人刘伟;水晶球达人胡启志;自学成才的机械舞达人卓君。等等。这些达人都是大千世界中普通人中的奇人。(板书:奇)。 【点评精彩的课前交流,需要巧妙地设计。课前热身,最忌讳的是为聊天而聊天。从学生熟悉的电视节目达人秀切入,一下子就把聊天与即将要学习的课文联系起来,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书中有奇人,激趣首当先。 (一)走进作者,了解《俗世奇人》。 师:刚才我们了解、认识了许多全国各地的奇人。我们宁波人冯骥才爷爷用一篇篇文章也记录下了当年天津卫码头的一个个奇人。先来一睹为快吧。轻轻地读一读。(出示:天津卫是天津的古称,当年,它既是水陆交通要道,也是世人瞩目的开放城市。所以,在天津生活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种空前绝后的人物”。他们有的现身于上流社会,有的混迹在市井民间,都是“俗世”中人;然而他们又不是普通人,他们所做的事情令人匪夷所思,是“俗世”中的“奇人”。这些人物,在作家冯骥才独到的眼里、幽默的笔下,个个生动有趣,活灵活现。)《俗世奇人》是一本小说集,写了17位天津卫的奇人轶事。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共17篇。读过这本书的人们常常会用八个字来形容它“奇在人物,妙在故事。”(板书:妙。) (二)引出课题,初读课文。 1.师:今天,我们就要从这17个故事中选取一个来读一读。(板书:刷子李)

精选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第八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两篇精读课文和《故事二则》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王戎不取道旁李》本文讲了王戎和小朋友在路边看到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相摘李子,王戎认为必是苦李,结果不出王戎所料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王戎观察仔细,准确判断推理的赞赏。《西门豹》课文讲的是西门豹在邺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兴修水利,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故事二则》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扁鹊治病”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纪昌学射”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的道理,从另一角度看,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也非常重要。教学时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从故事中明白道理。 2.单元重点: (1)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简要复述课文,注意顺序的详略。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精典故事,体会人物形象,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人物身上的精神。王戎从小就聪明过人,善于观察,动脑思考;西门豹的才智过人,将计就计,破除迷信;蔡恒公自我中心,刚愎自用,扁鹊,乐于助人;纪昌的学习是得其精髓,又不失创新的,飞卫让徒弟去真正地得到摸索的机会,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人物形象,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写出了独特感受。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注意课文中提示顺序的词语的运用,复述主要情节。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独特的感受。 (2)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我的心儿砰砰跳》,选一件让你心跳的事来写。重点是把当时的过程写清楚,还有自己当时是怎样的感受写出来。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学情分析】 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四年级的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从阅读中体会得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观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部编版小学语文刷子李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刷子李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与随文学习,认读6个生字。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略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感知人物形象,了解“刷子李”高超的技艺。 3.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最精彩的语句,丰富“刷子李”的形象,领悟并学习作家冯骥才独特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最精彩的语句,丰富“刷子李”的形象,领悟并学习作家冯骥才独特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自读课文3次,标出课文段序,自学文中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1.这节课,我们要去认识一位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从课题中你能获取到哪些信息?(预设生回答:他姓李;他是一名粉刷工(油漆工)) 咱们从课题中知道了他是一名粉刷工,用我们传统的称呼应该叫他李师傅或李刷子,但课文为什么要叫他“刷子李”呢? 3.出示课文第一段:刷子李专干粉刷这一行。他要是给您刷好一

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一段,指名读,说说看你读出了什么?(预设生答:他刷墙本领高,技术一流。) 你现在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叫他刷子李了吗?(预设生答:他刷墙本领高超,所以要叫他刷子李)(预设点评:是呀,说起刷墙人们就会竖起大拇指,赞叹一下,就会想起他——刷子李,他就是一块牌子,刷子李已经是他的代名词了。) (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刷子李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根据刷子李的刷墙本领,你会用?(绝) 出示绝在字典中的解释,你觉得在文中应该属于哪一种义项?(1)断:~种。~缘。~嗣。~情。~迹。断~。杜~。灭~。空前~后。 (2).尽,穷尽:~命。~望。~境。~棋。气~。 (3)极,极端的:~妙。~密。~壁。~无仅有。 (4)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色。~技。~伦。~唱。~代。 (5)一定的,肯定的:~对。~然。 (6)越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7)旧体诗的一种体裁:~句。五~。 2.绝在文中属于第4种解释。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学习目标: 1、掌握三个生字。 2、本篇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 学习过程: 课前谈话:初识文言,文言文 同学们,我说一句话你们来讲讲什么意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两句话和现代说的话有何区别?像这样的语言叫文言。我们以前也背过文言,还记得么?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板书:文言文言文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教写生字“戎”字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齐读课题。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一、读正确,读出节奏 在预习时,大家遇到了什么问题呢?从字音、断句上帮助学生。师准备有“曰”的字理知识,“折”的三个读音,在学生需要时教给学生。 多名学生读后出示去掉标点的文章,学生读。 二、读懂,能讲这个故事 谁能用现代语言讲讲这个故事呢?学生讲 师提示: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办法。

理解了意思再来读又会不一样了,齐读。 三、写字 王戎的小伙伴用文言怎么讲?“诸小儿”“诸”是什么意思?先给“诸”组个词吧?出示“汉之星”中“诸”的组词。生读写诸。 “争抢着跑”文言怎么讲?“竞走”“竞”和哪个字特别像?出示“汉之星”中“竞”和“竟”的字源知识,学生进行分辨,书写记忆。 我们把这些字送到文中再读一遍。 四、背诵 这篇文言文只有49个字,四句话。现在能背下来么? 五、拓展 这篇文章出自《世说新语》,全书有一千多则文言文。我们猜想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记述这件事?从哪句话看出他聪明?他为什么这样讲?依据是什么?你认为王戎聪明在哪里? 《世说新语》里全是这类暗含聪明故事的文言文,有兴趣读的可以找来读一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1. 观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 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 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 605 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 22 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师: 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理清文脉。 ①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②同桌交流。 ③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部编版小学语文《刷子李》教学设计

《刷子李》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或是听到一些身怀绝技的人或故事。让我们不由地发出一声由衷的惊叹。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这本书中就记载了民间许许多多身怀绝技的奇人。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其中的一位。 2.出示课题:刷子李 齐读、把第二个字念轻声会更好,一起读 3.通过预习你对这个题目有了哪些了解?(姓李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技术高) 4.是的。这是一种特殊的称谓,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就用他的行当加姓称呼他。比如在天津,有个姓张的,泥人捏得特别好,就叫他——泥人张;有个姓刘的风筝做得特别好的就叫他——风筝刘,又如这篇课文中的主人公,他姓李,刷墙技术特别好的,人们就称他为刷子李。让我们再亲切叫他一声吧!(齐读题目) 二、预习检查,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难读的) 2.通过预习,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随机板书:技艺高超

三、感悟文本 师:那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的人呢?作者又是怎样写出他的技艺高超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划出最能表现刷子李高超技艺的句子,想想你是从哪个词中感受到的,并在旁边写写批注。 随机教学(随学生的学情出示相关段落) (一)正面描写 1.体会效果非凡 (1)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师:感受到什么?(如同仙境)技艺高超 师:你是从哪个词中感受到的? 师:换句话说,坐在这样的房间里就像坐在哪里啊?(天堂) 师: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师:真可谓是:此房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坐。同学们,课文中还有两句也是像这样描写刷后的效果的,谁找到了 (2)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师:抓一个词来谈一谈吧。 师: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他高超的技艺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