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章节题库-唐五代诗歌美学)【圣才出品】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章节题库-唐五代诗歌美学)【圣才出品】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章节题库-唐五代诗歌美学)【圣才出品】

第12章唐五代诗歌美学

一、名词解释

1.新乐府运动(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

答:新乐府运动是指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倡导发起的诗歌革新运动。他们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名新乐府。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

2.司空图(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答:司空图是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司空图的诗,大多抒发山水隐逸的闲情逸致,内容非常淡泊。《二十四诗品》是唐诗艺术高度发展在理论上的一种反映,是当时诗歌纯艺术论的一部集大成著作。他的美学思想包含多个层面。在《二十四诗品》中,不仅有各类风格论的阐释,而且蕴藏着创作方法的探索,还有诗人自身修养的指迷。这些对当代美学也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3.皎然《诗式》(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

答:皎然《诗式》是唐代著名的理论批评专著,共五卷,作于贞元五年。其第一次把佛教的宇宙观和认识论引来论诗,以意境说为核心,比较深入地探讨了诗歌的特质、诗歌的创

作、诗歌的风格等问题,为我国古典美学中的重要范畴一一意境说的诞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以后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司空图、严羽、王士稹等一派诗论的先声。《诗式》第一卷总论诗歌创作的种种问题外,其余四卷分别论用事的各种方法及其优劣高下,并分别摘引前人诗句近五百条以为例证。

二、简答题

1.简述唐代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主张和新乐府诗的特点。(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答:(1)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主张

白居易是中唐著名的诗人,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也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他最著名的诗论著作是《与元九书》。其诗歌创作主张如下:

①诗歌创作主张“为时”“为事”而作

白居易诗歌理论的核心是强调创作要有为而作,不为艺术而艺术。他在《新乐府序》中说过:“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他对诗歌的抒情本质是有深刻认识的,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不过他强调的重点是“义”,有强烈的现实功利性。他在《与元九书》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提出了“为时”“为事”而作的观点,明显继承传统儒家的诗文论思想。

②强调诗歌要讽谕现实

将诗歌与现实政治和人民生活密切结合,是白居易诗论的核心。白居易强调诗歌的“刺”的一面,不主张“美”,他说:“欲开壅塞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他主张讽刺诗要写得激切、直率,不要《毛诗序》提出的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义”,不要“主文而谲谏”,要大声疾乎揭露弊政,为民请命。这种观点主张文学创作要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社会,加强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对后代有极大影响。

③关于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他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为内容服务,反对脱离内容而徒事形式。《与元九书》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他以果木成长过程为喻,形象地、系统地提出了诗的四要素。“情”和“义”是内容,“言”和“声”是形式,其中尤以“实义”即内容,为最重要。

④作诗的标准

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辞质而径”“言直而切”“事核而实”“体顺而肆”,即强调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到提倡为君为民而作的理论,是儒家传统诗论的直接继承,也是杜甫的写时事的创作道路的进一步发展。但自居易诗论也有其弊病,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了诗歌的针砭时弊的实用功能,而忽视甚或有意排斥和否定审美娱乐功能,否定诗歌的艺术性。他要求诗歌创作要用“实录”的方法,否定了诗歌要用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这样,诗歌岂能不枯涩干瘪,缺乏丰满的艺术形象。在艺术表现上,忽视艺术要含蓄蕴藉,主张“其言直而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歌必然直白浅露,他的少数诗歌就正有这种缺憾,不能不说这与他的诗歌理论有关。

(2)白居易新乐府诗的特点

①内容的单一性,主题的明确性

白居易的讽喻诗每首只写一件典型的事物,即他自言其《秦中吟》是“一吟悲一事”之意,诗中不涉他事,不出他意。这样就使诗歌的主旨非常清楚,甚至显得过于直露。

②叙事和议论相结合

白居易有意识地加强诗中的议论,这些议论大多片言居要,起到画龙点睛、加强主题的作用,并多置于结尾,“卒章显其志”。如《红线毯》曰:“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虽直露,但不失显豁。有些议论更为巧妙,如《买花》在痛惜“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之后,突然插入一段田舍翁的感慨作为议论,深刻地揭示了主题,是议论之最上者。

③人物与事件刻画描写的典型性、形象性

如《新丰折臂翁》单选一个“头鬓眉须皆似雪”的88岁老翁来写,《上阳白发人》单选一个“去时十六今六十”的老宫女来写,就是意在更典型化。最成功的例证是《卖炭翁》中的卖炭翁。为了加强典型性,新乐府诗还善于使用对比、比兴等修辞手法。如《轻肥》《歌舞》《买花》等。

④语言的通俗性、流畅性

相传白居易作诗先读给老妇听,懂则定稿,不懂则修改,以至留下老妪能解的佳话。为此,白居易在新乐府中很少使用典故,更不使用生僻艰深的字,多用口语、俗语如“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上阳白发人》)。又常用自叙语,如《新丰折臂翁》几乎全是老人的自白。但白居易的浅切平易决不是浅陋平庸,它属于“语浅意深”和“思苦言甘”那类。

2.司空图提出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所指为何?意义何在?(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

答:(1)“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内涵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他诗论的代表作。在这里他提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作者着重从韵味的角度来谈诗歌意境的创造,即认为好诗必须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而这“味”是妙在“咸酸之外”的,不是意尽于句中,而是要“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给读者留下联想与回味的余地,从而达到“思与境偕”的艺术“诣极”。这与作者在《与极浦害》中所标举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反对现象(或表象)的堆砌,强调意境的创造。

这种韵味,不仅存在于风格“澄澹”的诗中,而且也存在于风格、遗举的篇章。作者又认为,虽然前辈诺贤不是专工一路,但追求具有“韵外之致”的“意象”的创造则是共同的。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也是从这个观点出发来论述各种风格的。

(2)“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意义

①韵味说重在艺术特征的探索,接触到形象思维问题

司空图的韵味说重在艺术特征的探索,接触到形象思维问题时,不能对其全盘否定。但我们也应指出韵味说的重大缺陷:接触,并不等于就是科学的阐述。在形象思维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问题上,司空图或是深不下去,或是论而不当。这就从理论上助长了脱离现实的不良风气。

②忽视重要的社会内容,使韵味偏于抒写闲情逸趣

《二十四诗品》虽然也接触到作品来源于生活的问题,如司空图标举自己的诗句,有所谓得于早春、山中、江南、塞下、丧乱、进宫、夏景、佛寺、郊园、乐府、寂寥、惬适等,但这里除了塞下、丧乱两项外,大都是一些孤寂出世、悠闲自在的有闲阶级生活,这和他在《诗品》中主要描述的生活情调,如“阅营修篁,美曰载归”“绿林野屋,落日氛清,脱巾独步,时闻乌声”“筑屋松下,脱帽看诗,但知且暮,不辨何时”之类,并无二致。所以尽管本篇开宗明义也提出了“诗贯六义”的主张,并把“讽谕”放在首位,但实际上却是忽视重要的社会内容,使韵味偏于抒写闲情逸趣,而且他将千变万化的艺术境界,归结于“不知所以神而自神”,正与他在《与极浦书》中所说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尸”

一样,都存在神秘化的弊病,因而也就不可能科学地说明文学现象。

③影响了其他文学理论

后来,严羽的妙悟说,清人王士缜的神韵说,王国维的境界说都多少受到司空图韵味说的影响,成为有传统渊源的诗论。

三、论述题

1.试论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的取境特征。(北京大学2010年研)

答:(1)诗圣杜甫的取境特征

①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

在杜诗中,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②诗风多变,沉郁顿挫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③同情人民,揭露阶级矛盾

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都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

(2)诗仙李白的取境特征

①将多种情感融为一炉

汪国真经典诗文句子

汪国真经典诗文句子,作品经典语录摘抄大全 1、在这个年龄什么都值得记忆无论哪一个季节走来都是难忘的花期在这个年龄生长很多幻想也生长很多忧郁渴望像一株健硕的昙花一朵朵醒来又一朵朵睡去 在这个年龄要哭你就尽情地哭要笑你就尽情地笑在这个年龄不必太含蓄——汪国真 2、看海和出海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一种是把眼睛给了海,一种是把生命给了海——汪国真 3、爱,不要成为囚不要为了你的惬意便取缔了别人的自由得不到总是最好的太多了又怎能消受——汪国真 4、为了寻找你,我已经是伤痕累累。——汪国真《心中的玫瑰》 5、江水奔流长又卷夕阳映树红万片握你的手如握晚风凭黄昏任驱遣——汪国真《春日心语》 6、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汪国真《热爱生命》 7、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是否能够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便勇敢的吐露忠诚。——汪国真 8、我想忘记你一个人向远方走去或许,路上会邀上个伴与我同行或许,永远是落叶时节最后那场冷雨——汪国真 9、只记得花开碧树可曾顾衾冷锦疏最难忘应是来时路那会儿身影不斜也扶到如今凭谁问甘苦梦中事笑是真笑哭是真哭——汪国真《在梦里,我遇见了你》 10、原想这一次远游就能忘记你秀美的双眸就能剪断丝丝缕缕的情愫和秋风也吹不落的忧愁谁曾想到头来山河依旧爱也依旧你的身影刚在身后又到前头—— 汪国真《剪不断的情愫》 11、命运可以走出冬天,记忆又怎能忘却严寒。春天是个流泪的季节,你别忘了打伞。——汪国真 12、虚荣,很像一个绮丽的梦。当你在梦中的时候,仿佛拥有了许多当梦醒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什么也没有。——汪国真《汪国真哲思妙语》 13、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汪国真 14、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汪国真《生活》

唐朝诗歌发展流派

唐朝诗歌发展流派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唐朝诗歌发展流派 唐诗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不同阶段的变换。每个阶段对它来说都具有不同意义的。唐诗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唐末五代5个阶段: (一)初唐:诗歌仍受到前六朝的影响。除了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依旧浮艳柔丽直到初唐四杰的出现才将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开拓出行的面貌。可惜的是他们的创作依然带着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响。直到武后时期的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唐诗才开始走向自己独有的风格,摆脱以往的旧框架。与他同时而不同流派的,如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虽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他们在律体完成方面也贡献不少。沈、宋、杜三人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 (二)盛唐:在唐朝的鼎盛时期诗人在创作实践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各种体裁和形式的同时也开创了很多的流派。不同的流派在诗歌创作上表现了多钟头面貌的风格而让唐诗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壮观。 (i)边塞派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等等(边塞诗人)。王翰、王之涣、崔颢、刘湾、张谓等。他们的边塞之作将边塞沙场奔驰、建功伟业的英雄壮志,爱国的思想和西北的奇异壮丽之色都生动的表述出来。同时也抱怨战争对夫妻、民族之间、将军和兵士之间的矛盾,反映出当时社会在战争的现实面貌。 (ii)田园派 诗人代表:孟浩然、王维、储光羲、陶渊明、谢灵运等等。这些诗歌的作品都以描写山川的自然和田园的闲适生活。通过他们的笔锋生动将壮阔的山河、有恬静的村庄和秀丽的园林灵活灵现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不过这些诗人中也有描写边塞的作品。如王维的边塞名篇《老将行》。所以,虽为同派同人但却又展现独自的风格和特点。 (iii)浪漫主义派

唐五代墓志铭(节选)

大中○四五 (上缺)欺。故司空相国陈公首荐于沧帅李公,辟为从事,转授试太子通事舍人,充节度巡官,由卑官登宾席,而勤敏畏慎,不懈于初。转兼监察御史,移府于郓。今之诸侯延宾府,礼贤俊,非尽能备筹谋樽俎之事,徒系官秩廪食而已。至于藩方有事,鲜能有济危纾难者。公利即推之,劳即先之,自沧洎徐,六年三徙,官丞府奏控馹骑,一岁七反,曾不惮烦,以是同僚加敬,军人饮德,其急病让夷推厚居薄有如是者。府罢,转河南府阳翟令,地广赋重,政繁民瘵,公悉条(通“调”)其利病,斥去奸豪,孜孜以决曹事,检身率下以致刑清,遂迁巴州刺史。其理也尚简肃□□□,宽以恕物,易而睦人,呜呼!官业事行,留于郡府,休德茂范,殁而益彰,以大中四年四月廿一日终于巴州之官舍,享年六十九。夫人博陵崔氏,轩冕贵族,诗礼承训,遵闺阃之范,奉组绘之勤,慕敬姜之晝哭,赋栢舟而自誓,德容雅度,光宜媲贤,万里获丧,哀而及礼。以其年十一月廿@(空缺)日归葬河南府河南县金谷乡祔于先茔礼也,小子夙奉明教,特钟慈念,敢铭茂德,用播清棼(疑为“芬”。“棼”,①阁楼的栋。②麻布。③纷乱。“芬”,①美名。②通“纷”,众多的样子。此处释为“芬”字第②意,“清芬”意为清誉,美名,高洁的品格。)。铭曰: 高门华绪,世有懿□,猗嗟淑人,光继明德。行满乡闾,政留嘉跡。□原旧里,金谷新阡,筮宅斯告,归魂九原,勒铭贞石,永閟幽泉。(周绍良藏拓本河南千唐志斋藏石) 大中○四六

(盖)失。 (志文) 唐故处士高平范府君墓志铭并序乡贡进士太原郭珝撰 范氏之先,陶唐氏之后裔,洎唐虞已降,代为侯伯,至晋霸主,始封为范氏,其间崇显,史策具载焉。府君讳义,字义。曾祖述,祖宏,父誉。公即先府君之令子也。公幼禀奇节,长怀异操,尝谓知己曰:余观人之争名,汲汲趋驰世路,及得名禄者,十无一二焉,既得之必孜孜以守,守之不至,坐见颠坠覆亡之患,何劳生营营以贻忧患乎?且衣食给足,以放逸无羁,尽其修短之分,固予之愿耳。公深琐屑荣达,高尚道德,事上尽其孝敬,抚下周其慈惠,与朋友久而益敬,不好戏弄而亲于学效,不好华饰而敦于礼乐,上下怡怡,中外睦睦,深得家肥之道也。以大中四年二月十六日寝疾,终于郓州须昌县宾德里之私第,享年七十有七,于戏!人之生世,以仁德为先,资生云用,以金帛为事,乐生之道无逾于上寿,凡此数事,公实备得之。然人之云亡,乡里殄瘁,不亦惜哉!夫人汝南费氏,德行素彰,母仪夙著,哀毁过礼,时所称叹,抚公之孤,慈爱益至。有子四人:长曰款,次隐,次持,次随,皆承公之庭训,慕习儒宗,祚胤必昌琴书不坠,实数片昆山之玉,期遍折桂林之枝,门望转清,时辈仰慕。皆茹荼毒泣血,几至灭性。生尽其养,没尽其哀,咸奉遗命,靡所有缺。有女三人:长适陇西李氏,次适清河张氏,皆盛族名士,实得嘉宾之称也,以其年十一月廿二日窆于须昌县鲁西乡望山村之西原礼也。悲夫!寒风满林,叶坠平野,丹旐徐引,輀车启行,孝嗣孝女,痛何言哉!款

唐、五代十国钱币

唐、五代十国钱币 唐因隋末恶钱泛滥,废五铢,行新钱。唐自武德四年行用“开元通宝”,至唐末仍在使用。钱文用元宝自此始。中间曾间杂铸行过年号钱“乾封泉宝”、“乾元重宝”、“建中通宝”,以“宝”为名的钱开始流行起来。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唐代的货币出现了值得注意的变化:以铢两重量命名的货币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通宝、元宝、重宝的“宝”字钱通行于市;白银货币在流通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大面额的飞钱(类似今天的银行汇票)出现,具有纸币的某些特征。 唐朝是我国历史又一个强盛的封建王朝。唐钱的形状,没有什么更改,但是名称却有很大的变革。唐高祖废五铢钱,于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钱。从此以后钱币就再不以重量命名了。除开元钱外,又铸年号钱,钱文也大多用隶书。这说明唐代钱制进入了一概新时代。 唐钱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它反映了中国文字书法的演变情形。唐朝流通的钱币有七八种之多。第一种是开元钱,第二种是乾封泉宝,这是正式的年号钱。这种钱运行一年就作废了,现在这些少量稀少的古币价值就越大。第三种是乾元钱,乾元钱流传下来的很多。第四种是顺天元宝和得壹元宝,这是安史之乱史思明铸造的。第五种是大历年间铸的大历元宝,制作不精,大历元宝一般钱径2.3厘米,重3克。大历元宝现在少见,价格在千元以上,建中年间铸的建中通宝,比大历钱还更加轻小,更加少见,因而每枚价格也在千元以上。于是有伪造者用开元钱,挖去开通,增补大历二字,用挖补过的钱币作模,翻

铸假币。假币四字不相称,由此即可判定。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铸行了一种新钱“开元通宝”。钱文为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书法凝重端庄、结体严谨。“开元通宝”钱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中国货币史上最早的宝文钱,此后钱币不再以重量为名称,开始以纪年为主。开元钱当初规定每十文为一两,每文的重量为钱,由此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重量单位“钱”。使“两”以下的重量单位的十进制原则得以确立,促进了中国古代衡法的演进。开元钱的形制虽然比较统一,但因铸年长久,所以版式极多。 五代、十国钱币 五代是指北方大部地区,从朱温建后梁起,接连更替五个朝代,统称五代。 五代时铸钱不多,后梁、后唐两朝遗留极少。后晋、后汉、后周遗留较多。以后晋“天福元宝”最劣,后周“周通元宝”为最精。 十国十国是指唐亡至宋统一的五十四年间,与中原五代先后存在的割据国家,史称十国。 十国铸钱,多属减重大钱,兼用铅铁铸钱,质量低劣。南唐铸行钱币种族较多,大钱平钱都有,但大钱不多,铸工颇精。两蜀末铸大钱,在十国中币制较善。这一期间钱文变化颇多。 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政治上分裂政治上分裂割据五十四年,北方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改朝换代象走马灯一样;南方吴越、吴杨、前蜀、楚、南汉、闽、南平、后蜀、南唐、北汉地方性政权割

汪国真的经典诗歌 汪国真经典诗歌精选

汪国真的经典诗歌汪国真经典诗歌精选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汪国真诗歌《旅程》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叶萧瑟晚来风急地 垂下头颅 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 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无论走向何方 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 从别人那里 我们认识了自己 汪国真诗歌《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 报我以幸福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报我以不幸吗? 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 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汪国真诗歌《挡不住的青春》 曾经有过那么多的惆怅, 想起往往令人断肠, 我不知道我的追求在何方, 问风问雨问大地, 却没有点回想。 岁月无声的流淌, 可是有谁愿意总是迷惘? 我要飞翔, 那么有没有人为我鼓掌?

我用生命和热血铺路, 没有一个季节能把青春阻挡! 汪国真诗歌《假如你不够快乐》假如你不够快乐 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人生本来短暂 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 打开尘封的门窗 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 让风儿熨平前额 博大可以稀释忧愁 深色能够覆盖浅色 汪国真诗歌《跨越自己》 我们可以欺瞒别人 却无法欺瞒自己 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 青春就不再是一个谜 向上的路 总是坎坷又崎岖 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 真是不容易

有人悲哀 有人欣喜 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 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汪国真经典诗歌精选》 新的一年啊, 你给我们孕育了 多少的期待多少的向往多少的渴望。 抛却人生的忧烦, 甩掉心中的负担, 我们轻装待发, 用最灿烂的笑容迎接新的一年; 所有痛苦的忧伤的无奈的, 在今天这个日子,就让它随风而去, 相信明天阳光依旧灿烂, 坚信理想依旧与我们相伴。 唱吧,唱出我们的心声,我们的希望; 舞吧,舞出我们的青春,我们的阳光; 快乐向前,热情奔放,

李白诗歌在唐五代时期的经典形成

2008年第2期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No .22008第48卷JOURNAL OF S UN Y AT 2SE N UN I V ERSI TY Vol .48(总212期) (S OC I A L SC I E NCE E D I TI O N )General No .212   3收稿日期:2007-07-16  作者简介:张海鸥(1954-),男,河北围场人,文学博士,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510275); 誉高槐(1981-),女,广东南海人,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广州510275)。 ① 傅璇琮:《唐人选唐诗新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20页。 李白诗歌在唐五代时期的经典形成 3 张海鸥,誉高槐 摘 要:李白在世时,他的诗歌就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惊奇,其雄奇、纵逸、清新的审美品质,受到特别的关 注和阐释,这是李诗成为经典的关键性开端。殷璠《河岳英灵集》最先选入李诗并准确评说其最突出的特点, 对李诗的经典进程影响很大。杜甫是李白最深至的知己,他对李白的评论皆属极富远见卓识的经典之论。中 晚唐人不断发现李诗所体现的盛唐气象,李诗的经典价值得到进一步确认。现存唐人编选的唐诗选本共有四 种选录李诗,共选76首,辅以一些序论评说。唐人对李白及其诗的评说更多地散见于诗歌、序跋、笔记等多种 史料中。这些信息反映了唐人对李白的审美判断和经典选择,反映了李诗逐步成为经典的微妙历程。 关键词:李白诗;唐五代;经典;形成 中图分类号:I 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639(2008)02-0082-06 盛唐至五代时期,李白诗被逐渐传播和接受,一面进入唐诗选本,一面成为评论或传说的话题,李白和他的一批诗作逐步进入经典行列。这一时期人们对李白的选择和评说,奠定了李白接受史的基调,也反映出诗坛审美风尚的承续和变化。本文从唐诗选本和评说资料两方面对此进行考察。 一、唐诗选本对李白诗的选择 现存唐人选唐诗的选本十余种,选入李白诗的有四种:《河岳英灵集》、《唐写本唐人选唐诗》、《又玄集》、《才调集》。这四个选本分别成书于盛唐、中唐、晚唐、五代,其对李诗的选择,反映出不同时期诗坛审美风尚的变化以及李白诗歌经典化的微妙历程。 (一)盛唐选本对李白诗经典品质的发现 成书于盛唐时期的唐诗选本现存三种:《搜玉小集》、《国秀集》、《河岳英灵集》 (以下简称《英灵集》)。只有《英灵集》选入李白诗,这是最早选录李白诗的选本,成书时李白尚在世。 此书编者丹阳进士殷璠,是一位颇具慧眼的选诗家。该书自序称所选“起甲寅,终癸巳”,即开元二年至天宝十二年(714-753),选入常建、李白等24人234首诗,盛唐诗坛主要诗人基本在选(但无杜甫)。殷璠还对所选诗人作了一些简明扼要的评说,从而为后人考察盛唐诗坛风貌和诗歌理念留下了颇具现场意义的珍贵史料。 《英灵集》评李白“性嗜酒,志不拘检,常林栖十数载。故其为文章,率皆纵逸,至如《蜀道难》等篇, 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①。作为李白同时代的人,殷璠可谓既知其人又知其诗, 他将李白放纵不羁的个性与其诗雄奇纵逸的特色相联系,强调其“奇之又奇”,绝不是浮泛空洞的评价,

唐五代北宋词

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余恕诚撰) 词于初盛唐即已在民间和部分文人中开始创作,中唐词体基本建立,晚唐以至五代,文人化程度加强,艺术趋于成熟。 第一节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 燕乐的兴起词的起源早期民间词早期文人词 附录一、词的起源 中国诗歌有与音乐相结合的传统。汉魏乐府一般是先有歌辞,后以音乐相配。而唐五代词是先有乐后有辞。汉魏乐府所配的是清商乐,而词所配的是隋唐新起的燕乐。 北朝时随着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可以统称胡乐的边地及境外音乐,陆续传入内地。胡乐以音域宽广的琵琶为主要伴奏乐器,能形成曲折多变的曲调。它同时配有鼓类与板类节奏乐器,予听众以鲜明的节拍感受。后来逐渐与汉乐想渗透融合,形成了包含中原乐、江南乐、边疆民族乐、外族乐等多种因素,有歌有舞包罗万象的隋唐燕乐。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兴盛,燕乐日渐兴盛,满足着日常娱乐的需要。有乐有曲,一般也就相应地需要与之相配的歌辞。词正是在燕乐的这种需求下产生。但宫廷用的大曲虽属燕乐,却因规模过大难于入词。孳生出词曲的主要是短小轻便的杂曲小唱。其中大量转变为词调的是教坊曲。唐五代所用词调,总共一百八十调左右,半数皆可见于《教坊记》的曲名表中。 此外,除了以词配燕乐中的杂曲小唱,另一种是选择齐言的五七言诗配乐,因所配乐调也是俗乐,所以也是燕乐的一种。不同的只是先有词后有乐。在配乐演唱中又杂以泛声、和声,后逐渐填为实字,于是也成为长短句的词调,这种形式的词调在唐五代中约占十分一。 第三,词的兴起还与酒令著辞有关。盛极一时的饮宴娱乐风气,培育幷发展了精彩丰富的酒令艺术。有些歌舞化的酒令,则近于或已经成了词。今存词调中,留下了种种“令”词的名目,共一百多调。 词从孕育、萌生到词体初步建立,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从隋代到初盛唐,传世作品有限,创作呈偶发、散在的状态。到中唐,有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较多诗人从事填词,这种文体的写作才从偶发走向自觉词体初步建立。当时是依曲谱直接制作文辞。 后来由于曲谱失传,或虽有曲谱而后世难得通晓,只好以前代文人传世之词作为模板,进行创作,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出词谱。至此词的制作便由最初的依曲谱制词,演变为依词谱填词。词也由融诗乐歌舞为一体的综合型艺术,转变为单纯文学意义上的一种抒情诗体了。 附录二、从民间词到文人词 词于初盛唐即已在民间和部分文人中开始创作,中唐词体基本建立,晚唐以至五代,文人化程度加强,艺术趋于成熟。 一、艺术精神和题材词从体制上说起源于燕乐,从创作上说起源于民间。敦煌词作者多属下层,写作时间大抵起自武则天末年,迄于五代。其中最重要的抄卷是《云谣集杂曲子》,收词30首,比《花间集》的编定早出近三十年。敦煌词包含有从社会动乱和士商平民等各色人生的广泛的题材内容,说明它在取材上还没有和一般民歌或一般诗歌分疆划界,进入词所特有的窄而深的领域。但也因此展现了更广阔的生活画面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即使是相同的题材也不一样。如词中最普遍的妓女题材,敦煌词中也展开了文人笔下所未曾有的侧面。如:“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文人词中即不易见到这种不愿受损害、受凌辱的呼喊。其中相当一部分作品,表现出重心向抒情方面转移,以及市井化,甚至艶情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在经过编订,可能也经过润色的《云谣集》中,表现更为突出。 二、风格由此形成的拙朴真率的风格也和文人的雅致含蓄不同。如: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很像汉乐府《上邪》情侣的信誓而造意新奇。 三、体制敦煌词在体制上亦属粗备型体,词格宽,声辞相配要求不严,用韵方法简单,处于草创阶段。另外,敦煌词所咏内容,一般与词调大致相符,这种所谓“咏调名”的现象,与其后词在内容上离调愈来愈远不同,亦属早期词调初创时的特征。可见从题材内容、风格、体制,敦煌词多方面显示了过渡性

汪国真120句经典诗歌

1、在这个年龄什么都值得记忆无论哪一个季节走来都是难忘的花期在这个年龄生长很多幻想也生长很多忧郁渴望像一株健硕的昙花一朵朵醒来又一朵朵睡去在这个年龄要哭你就尽情地哭要笑你就尽情地笑在这个年龄不必太含蓄——汪国真 2、看海和出海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一种是把眼睛给了海,一种是把生命给了海——汪国真 3、爱,不要成为囚不要为了你的惬意便取缔了别人的自由得不到总是最好的太多了又怎能消受——汪国真 4、为了寻找你,我已经是伤痕累累。——汪国真《心中的玫瑰》 5、江水奔流长又卷夕阳映树红万片握你的手如握晚风凭黄昏任驱遣——汪国真《春日心语》 6、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汪国真《热爱生命》 8、我想忘记你一个人向远方走去或许,路上会邀上个伴与我同行或许,永远是落叶时节最后那场冷雨——汪国真 9、只记得花开碧树可曾顾衾冷锦疏最难忘应是来时路那会儿身影不斜也扶到如今凭谁问甘苦梦中事笑是真笑哭是真哭——汪国真《在梦里,我遇见了你》 10、原想这一次远游就能忘记你秀美的双眸就能剪断丝丝缕缕的情愫和秋风也吹不落的忧愁谁曾想到头来山河依旧爱也依旧你的身影刚在身后又到前头——汪国真《剪不断的情愫》 11、命运可以走出冬天,记忆又怎能忘却严寒。 春天是个流泪的季节,你别忘了打伞。——汪国真 12、虚荣,很像一个绮丽的梦。当你在梦中的时候,仿佛拥有了许多当梦醒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什么也没有。——汪国真《汪国真哲思妙语》 13、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汪国真 15、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报我以平坦吗?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报我以崎岖吗?我是一座庄严思索的大山。报我以幸福吗?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报我以挫折吗?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汪国真《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16、我宁静,是为了让思想活跃;

文学常识(按年代编排)

文学常识 一、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1.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至圣”。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编的语录体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尚“柔弱”,主张“无为”。《老子》又名《道德经》,其中“道”是《老子》的思想核心。 3.孟子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其核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 4. 庄子 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5.荀子 名况,字卿,时人尊称“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他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6.屈原 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7.司马迁 字子长,是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记述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的历史。鲁迅评价这个作品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8.贾谊 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 9.班固 字孟坚,是东汉时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他的作品有史书《汉书》、辞赋《二都赋》。《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 10.曹操 字孟德,汉魏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四言诗上,题材全部是汉乐府诗歌,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特色。 11.陶渊明 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因此后来文学史上称他为“田园诗人”。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12.范晔 字蔚宗。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张衡传》选自他的《后汉书》。《后汉书》的体例是纪传体断代史。“后汉”即东汉。 13.王羲之 字逸少,号澹斋,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14.王勃 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杜少府之任蜀川》《别薛华》、《重别薛华》等五律都以感情真挚动人。《山中》、《羁春》、《春游》、《临江二首》等五言绝句,则通过写景抒发深沉的怀乡之情。 王勃的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多为骈体,其中亦不乏佳作。《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认为“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名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为历来论者所激赏。 王勃的文集,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 15.张若虚 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代表作《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春江花月夜,乐府旧题。 16.王维

读《唐五代时期之成都》之札记-精品文档

读《唐五代时期之成都》之札记 学术界对唐五代时期成都的研究成果还是相当可观,比如冯汉镛先生的《唐五代时来巴蜀的外国人》3、《唐五代的回族医人发微》4,刘扬忠先生的《五代西蜀词的地域文学特色》5和韩云波先生的《五代西蜀词题材处理的地域文化论析》6等等。但这些研究只侧重于某一方面,要全面把握唐五代时期之成都各个方面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显然是不够的。而严耕望先生的《唐五代时期之成都》,从成都在全国的政治军事地位、城郭与公署、坊市与四季集市、工业与商业、寺观与佛道两教、文学艺术与民风、都市户口数额略侧等七个方面对唐五代时期之成都做了一个详细的全面的论述,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空白。 《唐五代时期之成都》虽然以唐五代时期的成都为中心,全面介绍了成都的发展,但是为了使论文具有一个完整的结构,严耕望先生开篇先介绍“中古时代成都发展史概观”,以此来说明成都在全国的重要地位的形成历史,引出下文对唐五代时期之成都各个方面的论述。接着,严耕望先生从多方面详细考察当时成都的情况。 从成都府在全国政治军事上之地位来看,自安史之乱后,剑南节度“不仅限于西南边防,且于中央政府之拱卫亦有积极之作用”7。作者引用《新唐书》和卢求《成都记序》,举其著作《唐代交通图考》等书,论证唐都长安在外有强敌内有动乱的形式之

下仍能百数十年不动摇之原因,乃南恃剑南节度成都为支援、为退避之内室。 唐五代之成都有三市:东市、西市、南市,记载于《资治通鉴》与《锦里耆旧传》。此外,左思《蜀都赋》、韦庄《有伤灼灼》等作品也可以辅证作者的论述。在本节中,先生还详考了成都四季集市(春曰蚕市、夏曰扇市、秋曰药市、冬曰七宝市)的起源,成都集市游乐之盛可以看出成都集市之繁荣。 宗教方面,成都佛道兩教皆盛,最有力之考证是成都众多的名寺。严耕望先生从《益州名画录》等各种史料得出,成都“共凡五十七寺院”,“共二十一宫观”。除此寺庙道观之外,活跃在蜀地高僧之多及与佛道相关之民间风俗亦能看出兩教的兴盛。 地方民风,在生活上、文化各方面皆足表现。严耕望先生归纳出成都民风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宗教气氛之浓厚;二是蜀民荡于逸乐。唐代蜀中人文之盛从先生前文所举的众多文学作品中窥见一斑,作者认为:“唐末五代之词作家,亦大抵以南唐与西蜀为多,论最高成就,固当推南唐李后主,但人才之众,词风之盛,恐当转推西蜀,此赵崇祚所以有《花间集》之编集也8”。成都在绘画上也有很高的地位,“举天下言唐画者,莫如成都之多9”,《益州名画录》之记载,便可见成都在绘画上的成就之高。 最后一点是严耕望先生对成都户口数额的一个略侧,先生认为正史地志所记的户口,与实际户口不相符合,除百姓为逃脱赋

唐朝诗歌发展流派

唐朝诗歌发展流派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唐朝诗歌发展流派 唐诗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不同阶段的变换。每个阶段对它来说都具有不同意义的。唐诗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唐末五代5个阶段:(一)初唐:诗歌仍受到前六朝的影响。除了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依旧浮艳柔丽直到初唐四杰的出现才将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开拓出行的面貌。可惜的是他们的创作依然带着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响。直到武后时期的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唐诗才开始走向自己独有的风格,摆脱以往的旧框架。与他同时而不同流派的,如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虽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他们在律体完成方面也贡献不少。沈、宋、杜三人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 (二)盛唐:在唐朝的鼎盛时期诗人在创作实践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各种体裁和形式的同时也开创了很多的流派。不同的流派在诗歌创作上表现了多钟头面貌的风格而让唐诗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壮观。 (i)边塞派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等等(边塞诗人)。王翰、王之涣、崔颢、刘湾、张谓等。他们的边塞之作将边塞沙场奔驰、建功伟业的英雄壮志,爱国的思想和西北的奇异壮丽之色都生动的表述出来。同时也抱怨战争对夫妻、民族之间、将

军和兵士之间的矛盾,反映出当时社会在战争的现实面貌。 (ii)田园派 诗人代表:孟浩然、王维、储光羲、陶渊明、谢灵运等等。这些诗歌的作品都以描写山川的自然和田园的闲适生活。通过他们的笔锋生动将壮阔的山河、有恬静的村庄和秀丽的园林灵活灵现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不过这些诗人中也有描写边塞的作品。如王维的边塞名篇《老将行》。所以,虽为同派同人但却又展现独自的风格和特点。 (iii)浪漫主义派 代表诗人:李白等等。李白的诗很多在他被流放时写出了当时唐朝政治、社会开始走向腐化、黑暗的抨击,表现出强烈的叛逆精神和热烈追究光明的理想。通过笔力的变化极于七古杂言歌行。在诗风方面,他的诗风热情奔放、好转飘逸、千变万化、丰富多彩。 (iv)现实主义派 代表诗人:杜甫、元结、顾况等等 在杜甫的诗歌里,《秋兴八首》、《北征》、《洗兵马》都展示了高度的爱国情操和热爱人民的精神的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他的的乐府诗即事命题,无复依傍,古近体以时究入诗、议论入诗,使诗歌历史化各散文化,开辟了诗歌的新天地。在风格上极尽沉郁顿挫,雄浑激壮之能事,成为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唐五代

唐五代 ---中国画论成熟期 绘画发展状况 ★以人物画和佛教画为主体 ★南唐成立了宫廷画院 ★中国画论进入成熟期 ★大家: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孙位; 王维(南宗)、李思训(北宗) 唐五代时期的主要画论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山水画论著述张璪《绘境》(传)、王维《山水论》、《山水诀》、荆浩《笔法记》、有画品著作彦悰《后画录》、 李嗣真《续画品录》、张怀瓘《画断》、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 品评著作 彦悰《后画录》 1.首次将师承传授引入画品中,提出“变古象今”说 ①在其所评的二十七位画家中,指明其师承渊源的就有十五人之多。常用“取法”、“师模”、“师依”、“学宗”、“祖述”、“受业”、“宗匠”,足见其对画家师承关系的重视,这一思想为张彦远所继承并加以发展。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叙师资传授南北时代》一节,强调说:“若不知师资传授,则未可议乎画。” ②他在评阎立本说:“学宗张、郑,奇态不穷,变古象今,天下取则。” 所谓“变古象今”,就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以表现今天的时代面貌。故彦悰认为这是画家们走的一条正确之路。 2.“触物为情” 他评展子虔时说:“触物为情,备赅绝妙。尤善楼阁人物;亦长远近山川,咫尺千里。”“触物为情”说明画家(主体)对物(客体)感受(触)而生“情”,由“情”而产生创作欲望,在创作中使“情”入画,主客体结合,以“情”动人,故而“绝妙”。战国《乐记》云:“乐者,音之所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这里已有比较完整的“感物”理论。彦悰的“触物为情”说,当来源于《乐记》并首次引用到绘画创作论中,“情”则起的是中介作用。 窦蒙《画拾遗录》 ⑴“风格”一词首次出现(p273-274) 冯提伽:寺壁皆有合作,风格精密,动若神契;

汪国真经典诗歌36首(一)

汪国真经典诗歌36首 汪国真,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当代诗人、书画家。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专栏撰稿人,掀起一股“汪国真热”。据媒体证实,诗人汪国真于4月26日2点10分去世,享年59岁。 汪国真——《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汪国真——《感谢》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学会等待》

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就打不起精神,每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苦衷。 你看即便像太阳那样辉煌, 有时也被浮云遮住了光阴。 你的才华不会永远被埋没, 除非你自己想把前途葬送。 你要学会等待和安排自己, 成功其实不需要太多酒精。 要当英雄不妨先当狗熊, 怕只怕对什么都无动于衷。 河上没有桥还可以等待结冰, 走过漫长的黑夜便是黎明。 《嫁给幸福》 有一个未来的目标 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 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 甘愿做烈焰的俘虏 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 飞旋着的是你美丽的流苏 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 谁能说得清 什么是甜什么是苦 只知道确定了就义无返顾 要输就输给追求 要嫁就嫁给幸福 《怀想》 我不知道 是否还在爱你 如果爱着 为什么会有那样一次分离 我不知道 是否早已不再爱你 如果不爱 为什么记忆没有随着时光 流去 回想你的笑靥 我的心起伏难平 可恨一切 都已成为过去 只有婆娑的夜晚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课标导 航 1.了解隋唐时期封 建社会的高度繁荣。 2.认识隋唐时期的 制度创新、民族交融 和区域开发的新成 就。 1.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隋唐至五代十国时期 的政权更替及统治。 2.搜集部分唐诗,从“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 角度认识隋唐盛世局面的表现及出现原因。 3.结合唐朝的民族政策,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 少数民族在边疆开发中的作用。 隋朝兴亡 1.建立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 2.统一 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3.建设顺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1)兴建仓库: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东都:洛阳;西都:长安 (2)兴建洛阳城。 (3)开通大运河: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隋炀帝开凿,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五大水系。 4.灭亡 (1)原因: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大举征伐高丽,导致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残暴统治,劳民伤财 (2)概况: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今江苏扬州统一、短命的王朝:秦、隋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1.唐朝的建立和统一 (1)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2)统一:派兵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2.政治统治 (1)唐太宗???? ?①措施: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房玄龄、杜如晦 魏征进谏200多次②结果: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2)武则天 郭沫若称赞:“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3)唐玄宗???①措施: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②结果:将唐朝统治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3.民族关系 开明的民族政策。 (1)与突厥?????①贞观初年,唐军反击东突厥,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 汗国灭亡。 ②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 ③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④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2)与吐蕃???①通过和亲,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促进了汉藏的 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②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民族纷争基本停止。 (3)与靺鞨:唐玄宗封靺鞨族粟末部的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4.辽阔疆域 (1)表现: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疆域空前辽阔。南海诸岛及相关领域纳入中国的版图。 (2)原因:除了中央封建王朝的强大和开明外,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1.安史之乱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诗词

陶渊明 一、静穆的隐士(假隐盛行时的真隐士) 孤独的哲人(动荡时代的思索者) 伟大的诗人(玄言诗盛行时的田园诗人) 二、徘徊于出仕归隐的原因: ①以显赫的先祖为荣,以屈事他人为耻 ②面对现实政治的矛盾 ③建立功业的理想没有破灭 ④生活的窘迫 三、陶诗之田园隐逸生活: ①田园景物的生机带来的欣喜 ②田园生活的恬淡带来的安宁 ③亲自耕种的艰辛与欢欣 ④辍耕读书对宇宙化道的体悟 ⑤邻里交往的淳朴与惬意 四、陶诗风格之恬淡自然 ①内容:田园景物、日常生活 ②手法:白描(不堆砌、不夸张) ③语言:口语(少用典、不藻饰) ④境界:景、事与情、理的交融(诗化、哲理化) ⑤景物:目之所及的农村景物 ⑥事情:亲自经历的日常生活 ⑦情感:或适意或寂寞的情怀 ⑧哲理:对于价值、生死、兴衰等终极问题 五、陶诗风格之慷慨激昂 ①人生痛苦(生之痛、死之痛)带来的哀伤 ②现实政治激起的内心波澜 ③历史人物与事件引起的感慨 六、陶渊明诗之哲思 ①隐居田园与建功立业【消解办法:一切皆空(佛教)】 ②隐居田园之寂寞与坚守节操之欢欣【消解办法:安贫乐道(儒家)】 ③面对死亡的焦虑与坦然【消解办法:委任任化(道家)】 建安文学 一、三曹特点 1、曹操 曹操诗的思想内容: ①反映汉末的乱离现实和民生疾苦,如《蒿里行》《露行》《苦寒行》 ②表现他的雄心壮志和政治理想,如《步出夏门行》《短歌行》《对酒》这类诗歌以政 治家的气度书写了他的胸襟和抱负 ③曹操诗歌中也有一些以歌咏神仙为内容的游仙诗,如《精列》《秋胡行》 曹操诗的艺术特色:

①主体风格: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②诗人的气质中流露着王者的雄霸之气 2、曹丕 曹丕对文学的贡献: ①其《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 ②诗歌的思想内容:游子思妇的相思离愁别恨和男女爱情;宴游和军旅生活,感事而 发的作品 ③诗歌风格:曹丕诗有文士气,以文人深婉细腻的笔触,写出乱世中人的内心世界。 诗歌的情感体验真挚深刻、细腻含蓄,语言清丽工致、婉转流畅 *《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 3、曹植 曹植的成就: ①或用乐府主题,或创新题 ②注重个人情怀的抒发,实现了乐府由叙事向抒情的转化 ③语言华美,使源于乐府的五言诗由质朴向华丽转化,达到文质并重的境界 ④游仙诗上承屈原《远游》,借游仙表现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游仙题材的发展过程具 有重要作用 ⑤辞赋成就在当时是最高的,代表作《洛神赋》 曹植诗的内容: 前期:対国计民生的关注;建功立业的信心和雄心;游宴 后期:备受政治压抑的苦闷和愤激;思妇怨别;英雄失意 二、建安风骨(建安文学的特点) 内容: 社会苦难的关注 生死问题的思索 建功立业的渴望 风格: 慷慨:感情的强度 悲凉:感情的色彩 竹林七贤: 阮籍:徘徊于入世与出世间 嵇康:毅然出世 山涛:积极入世 三、鲍照 山水诗的不同: 谢灵运山水诗:游历山水排解心中的苦闷 鲍照山水诗:通过游历山水,写山水来表现自己心中的苦闷,让人读后压抑沉闷 乐府: ①建功立业的理想 ②寒士不遇的愤懑 ③游子思妇 险俗: 险:体现在七言诗体、风格与当时不同

唐及五代时期河东地区的重要地位

唐及五代时期河东地区的重要地位河东地区主要指今山西省。山西目前在国内是一个较为普通的中部省份,但在古代,尤其是唐及五代时期,在全国具有极高的地位。现就其重要性,我提出几方面的认识。 得天独厚的经济优势 盐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在国家经济生活中中,盐仅次于粮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盐的产销受到历代政府的重视。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有盐池十八,井六百四十,皆隶度支。蒲州安邑、解县有池五,总曰两池,岁得盐万斛,以供京师。”从中不难看出,河东池盐在全国食盐生产中地位极高,且担负供应京师的重任。唐朝后期,战乱频仍,财政拮据,为弥补国用,盐铁收归官营。河东盐池产量高、行销广,质量好,上缴国家的盐利颇丰。唐代宗时,河东盐池每年税收达150万缗,约占国家盐利的四分之一,财政收入的12.5%。不言而喻,河东盐池价值非凡。 除盐池外,河东地区的矿产也极为丰富,主要是铜、铁、煤。唐高祖武德四年,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仍置钱监于洛、并、幽、益等州。”[1]《通典·食货典》卷9记载:“按天宝中,诸州凡置九十九炉铸钱。绛州三十炉,扬、润、宣、鄂、蔚各十炉,益、邓、郴各五炉,洋州三炉,定州一炉。”众所周知,古代以铜铸钱,唐代不仅在并州(即河东)置钱监,而且绛州(属于河东)铸钱炉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可见河东地区铜矿丰富并被大量使用,河东地区可谓是

唐朝的铸币中心。河东地区的铁矿也甚为丰富,冶铁点分布广泛,所产铁器闻名全国。河东的煤炭资源也于隋唐时期普遍使用。 河东地区亦是隋唐重要的农业基地,尤其是晋南地区。晋南地区多盆地,地势平坦,降水充沛,人口密集,自古是北方重要的产粮区。且河东较江淮而言距隋唐都城长安距离近,漕运便利,是京师重要的粮食供给地,同时也是军粮的重要来源。据《通典·食货志》卷12记载,唐代正仓储量河东道列第二位,义仓储量河东道列第三位,由此可见唐代河东道粮食之丰富。 同时,河东地区的纺织业、造纸业、陶瓷业也很发达,对唐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 河东地区的政治地位在唐朝达到了顶峰。原因有三,一者,唐帝国的缔造者及开国重臣多出于河东。唐高祖李渊及其后继者太宗皇帝李世民于隋末起兵于晋阳,而后西平关中,南征北战,建大唐王朝。为李唐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初唐重臣,如尉迟敬德,为朔州善阳人;柴绍,晋州临汾人;武士彟,并州人。其余如裴寂、赵文恪、许世绪等皆为河东人氏。一代女皇武则天亦是并州文水人。唐玄宗李隆基在称帝之前在河东潞州任职。不难看出,唐代多位帝王大臣与河东有不解之缘。二者,河东地区经济优势较为明显,河东之池盐、铸铁、铸币、粮食在唐朝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三者,河东地区历来为军事要地,北御匈奴、突厥,南控两京,东镇河北,西带河朔,唐代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