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与使用计划策略分析

生产计划与使用计划策略分析
生产计划与使用计划策略分析

第一章:介绍

概览

问题

计划层次

成品层

总装或组件层

特性或特性值层

产品层

组件获取

生产负责

对库存的影响

消耗的策略和逻辑

目的

准备

处理流程

需求类型的确定

作业

通过MRP组分配计划策略

维护和定义策略及策略组

计划策略分配表

交叉工厂计划

目的

准备

处理流程

概览

生产计划以及使用计划策略的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客户减少库存成本和补货提前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你需要根据物料各自的需求来组织你的物料。尽可能的使用少量的组(在生产控制中有更好的透明性)而且有根据需要尽可能的使用组(为了灵活性)。下面的例子可以作为分组的标准:

●廉价物料,可以有作基于消耗计划

●昂贵的物料或需要比较长的提前期的物料,这些物料需要更完善的计划方法

当你分组物料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谁负责生产计划?

●销售订单在物料生产之前还是生产之后到达?

●实际库存怎么影响生产?

●你需要一个计划的消耗数量吗?什么时候应该有消耗数量?计划生产数量的消耗

(计划独立需求)基于实际的销售订单。

●你的计划发生在你的产品结构的哪一层?(成品还是组装层)

生产计划通常发生在你的产品结构中其中一层。例如,要么你在你的成品层制作你的生产计划(“预测”的需求),要么在组装层制作计划。

声明

在例子情形中的所有计划信息(库存/需求清单),包括屏幕,都是和你的计划设置有关的,实际的结果根据你的配置和你的主数据的设置。这里的数据只是一种典型的例子。问题

为了选择最合适的计划策略,回答每一个物料组的问题(记住使用不同的策略是为了不同的目的)。为了使本向导书更易使用,我们组织了一个比较小的策略组,使用这种方法来加速你阅读本书的速度。

计划层

在以下层次中你需要计划你的组件获取:

●成品层

●组装或组件层

●特性或特性值层

成品层

当在成品层上有一个稳定的、可预见的需求模板时,使用成品层计划。(物料使用销售订单销售)

组装或组件层

当在组件或组装层上有一个稳定的、可预见的需求模板时,就使用组装或组件层。(物料使用在生产订单中)

具有以下原因时,使用组件层比使用成品层计划更加方便:

●在成品层的产品需求模板可能不稳定

●很少有成品需要用相同的组件或组装

●成品可以使给予消耗的

特性或特性值层

对于可配产品,按照特性值具有稳定的、可预测需求模板时,使用特性或特性值计划。特性的使用需要变式配置(见第5章,特性计划)。特性选择被传输到组件选择。因此,当计划在特性(值)层时,你要计划,例如,特性“蓝色”油漆。组件就按照特性的治选择“蓝色”的油漆。更复杂的例子是计划特性“顶杠杆”,这种情况下组件的选择要依赖特性的值。产品层

销售订单到来之前你的计划产品是否在库存?

●如果“是”,使用对库存生产策略(make-to-stock)(例如:10、11、40)。

●如果“不是”,要么是用对订单生产(make-to-order)策略或无最终组装的策略

(例如:30、52、63、20、25、26、54、55、56、65、89)

获取组件

在创建销售订单之前你已经获取组件了吗?

●在销售订单创建以前,为了把完整的产品获取或生产在库存中(你也出售部件),

你应该使用对库存生产(make-to-stock)的计划策略(40,10,11)。这样组

件在销售订单创建以前就自动获取了。

●获取或生产仅在组装层——实际的计划在成品层——你最可能使用的策略是“无最

终组装”的策略(例如:50、52、55、60、63、或65)

●获取或生产在组装层基于成品的独立计划执行,最可能的策略是组件计划的策略

(70/59)

生产负责

谁负责产品数量?

如果你的生产部门负责产品数量和库存水平(他们不依赖成品的销售预测),你可以使用计划策略来分散到两个部门中。

库存影响

库存水平影响生产数量吗?

策略11依赖需求管理中的计划数量来生产(没有净库存数量)。如果你需要一个确定的生产计划时,这个策略是比较有用的(例如:如果你需要处理季节性需求模板但又需要一个恒定的产量时)。

消耗的策略和逻辑

目的

在消耗处理中,系统用计划独立需求的数量和日期合实际的客户需求作比较。在后台定制作业中的每一个计划策略中定义了消耗策略的处理流程,需求管理中的需求类型和销售订单中的需求类型一起决定消耗策略!维护在计划独立需求中的需求类型和在定制作业中为客户指定的客户需求类型要做比较!

准备

你需要在物料主记录的MRP页中维护物料的消耗模式或在需求管理的后台定制中维

护。消耗模式决定消耗是向后消耗还是向前消耗,还是向后向前都允许。在向后消耗中,系统寻找在销售订单以前存在的计划独立需求数量进行消耗。在向前消耗中,系统寻找在销售订单之后存在的计划独立需求数量进行消耗。你还需要在物料主数据中的MRP页或需求光里的后台定制作业中维护消耗的期间。消耗期间(向前或向后)指定从当前日期起的有效工作天数。销售订单、物料预留和相关需求都会消耗在需求日期之后(向前消耗)或在需求日期之前(向后消耗)的位于消耗期间内的计划独立需求。

处理流程

客户需求消耗计划独立需求的数量。如果计划独立需求的数量向前消耗时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系统会寻找最近的一个计划独立需求去消耗。

在这个处理过程中,系统会参考维护在物料主数据或在需求管理的定制作业中的消耗期间。消耗期间决定客户需求消耗计划独立需求的范围。位于消耗期间之外的客户需求不被消耗。

如果没有维护消耗期间,你只能消耗那些计划在同一天的需求。客户需求到计划独立需求的分配是动态的。这就意味着如果销售订单或计划被重新计划了,分配会被删除并重新分配。

决定需求类型

需求类型包含计划和消耗计划独立需求和客户需求的控制参数。计划独立需求和客户需求中的不同的需求类型或需求类型组合被定一在每一个计划策略中。

你不需要定义任何新的策略,SAP的标准版本提供了所有在本书中描述的策略。只有在极少的情况下,你可能需要定义你自己的计划策略。

作业

在你自动创建计划独立需求,在物料主数据中输入相关物料的策略组时,如果你要求系

统去决定需求类型。如果策略组允许几种计划策略,系统会建议主策略中的需求类型。你可以在销售订单中使用替代需求类型去覆盖这个策略,替代需求类型在概览——〉采购页。通过MRP组分配计划策略

你也可以通过MRP组分配计划策略。

1、分配策略组到MRP组。在物料主数据中分配MRP组到物料。

SPRO ——〉Production

——〉Production Planning

——〉Demand Management

——〉Planned Independent Requirements

——〉Planning Strategy

——〉Assign strategy group to MRP group

2、如果你的物料主数据中的策略组或MRP组中包含了正确的策略,在需求管理中你

就不需要再输入需求类型了。

系统使用物料主数据中的策略组来确定有效的需求类型,并且在你创建独立需求(或客户需求)自动建议这个需求类型。如果策略组包含多个策略组,系统使用主策略的需求类型。如果需要你可应从替代策略中使用需求类型来覆盖建议的需求类型。

维护和定义策略及策略组

计划策略表示了计划和生产物料的商务处理过程。在系统中,计划策略由需求和销售订单管理联合在后台作业中定义。这种联合决定了由客户需求消耗的计划独立需求或有效性检查是怎么执行的。

计划策略维护在需求管理的后台定制作业中。在这里,需求类型被包含在计划策略中。从技术上讲,需求类型就是表示计划策略在应用中的一种文本。需求类型有另外一个关键字控制——需求类(Requuirements class)。需求类包含所有的为需求管理和销售与分销所需的控制参数,你只需要包含需要的需求类型。相关的需求类会自动分配它所包含的控制参数。

分配了计划策略到特定的物料时,系统决定正确的需求类型(和所有需求类的控制参数)当创建计划独立需求或销售订单时。为了配置这种机制,特定对象和分配必须在系统中设置。在本书中介绍了所有的标准处理流程。

配置的主对象是计划策略(在需求管理的后台定制中)。策略由需求管理、销售订单管理或两者的逻辑组合的需求类型定义。需求类型决定客户需求怎么消耗计划独立需求和根据ATP逻辑的有效性检查。

以下分配对计划独立需求和销售订单一定存在已分配的需求类:

●计划策略到策略组(在需求管理的后台定制)以便物料能够有几个计划策略。你可

以维护一个主策略和六个替代策略。

●策略组到物料(在物料主数据中),以便系统可以自动决定正确的需求类型。

一个计划策略也可以被分配给一个MRP组。在需求管理的后台定制中分配策略组到MRP组。在这种情况下MRP组在物料主数据中被分配给物料。

需求类型的决定过程

如果在物料主数据中你已经输入了一个包含正确策略的策略组或MRP组,你就不需要再在需求管理中输入需求类型了。系统从物料主数据中的策略组中获得有效的需求类型,并在创建独立需求或客户需求时自动建议。如果策略组包含多个计划策略,系统建议使用主策略的需求类型,你也可应使用替代策略来覆盖已建议的策略。

以下策略组包含两个计划策略:

●策略31

允许你选择对订单生产(20)或按批量生产(30)策略,需求类型是KE或KL [策

略20(KE)是缺省的]。

●策略32

允许你选择按批量生产(30)或对订单生产(20)策略,需求类型是KL或KE [策

略30(KL)是缺省的]。

●策略33

允许你选择按批量生产(30)或有最终组装的生产(40)策略,需求类型是KL

或KSV [策略30(KL)是缺省的]

策略独立需求的需求类型客户需求的需求类型

10

(第二章)LSF 针对库存生产KSL 从库存销售,不

消耗独立需求

11

(第二章)BSF 毛计划独立需求KSL 从库存销售,不

消耗独立需求

20

(第四章)KE 独立的销售订

单,不消耗

25

(第五章)KEK 使用可配物料的

针对订单生产

26

(第五章)KEL 为变量物料的对

订单生产

30

(第二章)LSF 针对库存生产KL 按批量的销售订

单制造

40

(第二章)VSF 有最终装配的计

KSV 销售订单消耗

50

(第四章)VSE 无最终装配的计

KEV 带消耗的对订单

生产

以下计划策略使用在项目系统中(参考项目系统文档可以获得根多的信息)

●策略21

和20相似,使用项目结算。

●策略51

和50相似,使用项目结算

●策略61

和60相似,使用项目结算

●策略83

为项目系统(PS)的组装处理

●策略85

为项目系统(PS)的组装处理

以下计划策略用在服务管理中(参考服务管理文档获得更多的信息):

●策略84 为服务管理(MS)的组装处理

以下计划策略用在流程行业的生产计划[(Production planning for Process Industy)参考PP-PI文档会获得更多的信息]:

策略86 为PP-PI的组装处理

交叉工厂计划

目的

需求管理也可以用在计划交叉工厂。对于每一个物料都有计划工厂来获取并存储独立订单物料。也有一个或多个订单工厂,在订单工厂里物料被用到销售订单、生产订单或其他的需求。

准备

建议你先读一下第二章的“带最终装配的计划(40)”,以便更好的理解下面的例子。

处理流程

南开20秋《生产运营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在线作业

1.运作战略属于公司的()战略 A.发展战略 B.职能战略 C.竞争战略 D.多元化战略 答案:B 2.设计是把计划、规划、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表达出来的过程 A.视觉方式 B.嗅觉方式 C.触觉方式 D.听觉方式 答案:A 3.下列不属于“5S”推进阶段的是() A.形式化 B.行事化 C.习惯化 D.制度化 答案:D 4.某月饼店固定成本30000元,每块月饼人工和材料等可变成本平均为6元,每块月饼售价16元。要达到损益平衡,必须制作及销售多少块月饼?() A.5000 B.3000 C.1875 D.1500 答案:B 5.是谁首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概念() A.泰勒 B.亚当·斯密

C.霍桑 D.甘特 答案:B 6.不属于科学管理内涵的是() A.组织要科学 B.要有科学的精神 C.产品设计要科学 D.方法和工具要科学 答案:C 7.下列哪项战略属于公司战略?() A.成本领先 B.差异化 C.集中化 D.多元化 答案:D 8.按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和与顾客接触程度划分,医院是() A.大量资本密集服务 B.大量劳动密集服务 C.专业资本密集服务 D.专业劳动密集服务 答案:C 9.下列基本质量管理图表工具中哪一种显示的是两种变量相关程度() A.直方图 B.散布图 C.流程图 D.控制图 答案:B 10.项目管理有()大生命周期

A.3 B.4 C.5 D.6 答案:B 11.在服务能力生命周期的()时期竞争更多地表现为某一方面的(价格/质量)竞争 A.创业期 B.合理化 C.成长 D.成熟 答案:D 12.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与传统采购不同在于() A.为库存采购 B.与供应商一般是买卖关系 C.与供应商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D.让供应商竞争以获利 答案:C 13.是()首次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A.贝尔 B.费根鲍姆 C.戴明 D.克劳斯比 答案:B 14.波士顿大学的5个运作竞争重点中,总是排在第一位的是() A.交货可靠性 B.产品可靠性 C.一致性质量 D.低价格 答案:C

生产计划与控制测试题

一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BCE 2.ABD3.ADE4.CDE 5.ABC 6.ABCD 7.ABDE 8.ABCD 9.BCE 10.ABE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完好2.报废更新3.综合4.物资库存5.构成6.分开 7.计划8.层次9.MRP 10.生产顺序11.产品出产进度计划 12.正态分布13.研讨性方法14.技术设计15.生产管理16.周期变动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是指为了维持设备所规定的机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检查标准(内容)和周期,由操作工或维修工凭感觉和简单的测试工具,对设备进行检查,并依据标准判断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决定维护检修工作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 2.是在工艺消耗定额的基础上,按一定比例加上各种非工艺性消耗而制定的定额。 3.在生成物料需求计划之后,对生产这些物料所需要的生产能力进行计算,即制定生产能力需求计划,然后检查这个计划的可行性,若存在不可行之处,就返回去修正计划,在达到满意的平衡后,进入车间作业控制子系统,监控计划的实施过程。 4.就是按照生产工艺的特点划分生产单位,例如,铸造车间、机械加工车间或车床组、磨床组等。 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1)产品图样的工艺分析检查产品结构的工艺性和经济性。 (2)拟定工艺方案指出产品试制的技术关键及其解决方法,规定工艺工作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3)制定工艺文件,编制工艺规程为安排生产作业计划、调度、质量控制、原材料供应等提供依据。 (4)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指实现工艺过程所需的工具、夹具、模具、量具的设计与制造,以保证加工质量和提高效率。 (每点1.5分) 2.工业企业生产能力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固定资产在正常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某类型产品的最大数量。(1.5分) 决定生产能力的因素包括: (1)设备数量。有些工艺过程象铸造、铆焊、装配等则用生产面积表示。(1.5分) (2)设备有效工作时间。(1.5分) (3)设备的生产率定额。(1.5分) 七、论述题(10分) 1.常用的时间序列分析的预测方法有简单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和季节因素调整法等。 2.(1)简单移动平均法适用于主要存在随机变动的时间序列。该法取最近若干期数列的平均数作为本期的预测值。而取平均数的作用是消除数列的波动。故当时间序列呈现出明显的趋势变动和季节变动时,会使预测误差较大,而不能应用。 (2)加权移动平均法适用于存在多种变动因素的场合。因它是按不同时期的不同重要性给予不同的权重,然后计算加权平均数作为本期的预测值。故可根据时间序列的特点调整权重的分配使它能较适当地反映时间序列的变动。 (3)指数平滑法的作用与加权移动平均法相似,它是通过调整平滑系数来起到反映时间序列特点的作用。 (4)季节因素调整法适用于存在很强的季节变动的时间序列。因它能求出季节因子,并用季节因子对变化的平均趋势进行调整,因而能较精确地预测出季节变化。 八、计算题(共15分) 1.(1)方案Ⅰ成本、生产率 (2 + 2)×10000 + 10000 = 50000 r1 = (5×10000)/50000 = 1(2分) (2)方案Ⅱ成本、生产率 (1 + 1)×10000 + 3000 + 11000 = 34000 r2 = (5×10000)/34000 = 1.47(2分) (3)方案Ⅲ成本、生产率 (0.5 + 0.5)×10000 + 14000 + 11000 = 35000 r3 = (5×10000)/35000 = 1.42(2分) (4)选方案Ⅱ,当生产率为1.5时,应生产产量为Y 1.5 = 5y/(2y + 14000)= 10500(件)(4分) 一、名词解释 1、独立需求:是指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由企业外部的需求来决定,对它的需求与其它种类的需求无关,其 需求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是企业自身不能控制的需求。 2、相关需求:是指某种需求与其它需求具有内在的相关性,可根据物料之间的结构组成关系由独立需求 的物料所产生的需求,例如,半成品、零部件、原材料等的需求。 3、精良生产(Lean Production,LP):是一种由日本企业实施,由美国总结提出的精简式管理方式。LP通 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的结果。 4、JIT——即Just In Time是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创立的一种生产管理技术。JIT的基本思 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JIT的管理理念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干正确的事情,以期达到零库存、无缺陷、低成本的理想生产模式。 5、“拉式生产”:是一种下“求”上“供”的生产方式,如由销售拉动总装,总装拉动部件装配,部件装配拉 动零件加工,零件加工拉动采购的从后续工序拉动前道工序的生产模式。实现将必要的材料和零件,以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送达必要的地点,即一切生产活动包括制造、搬运、交货、供应,只有在需要产生时才发生,是用需求触发和拉动生产活动。 6、“推式生产”:是由生产计划部门计算每种零部件的需要量和各生产阶段的生产提前期,确定每个零部 件的投入生产计划,按计划发出生产和订货指令,每个车间按指令进行生产,并将实际完成反馈到计划部门,不管后车间和后工序是否需要,均将生产完的零部件送到后车间和后工序。 7、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 型管理机制,实施于企业的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等与客户有关的领域。CRM的目标是一方面通过提供更快速和周到的优质服务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另一方面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全面管理降低企业成本。CRM既是一种概念,也是一套管理软件和技术。 8、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以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核心企业为盟主, 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协同商务、协同竞争和双赢原则为商业运作模式,通过全面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达到对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实行有效的规划和控制,从而将客户、研发中心、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服务商等合作伙伴连成一个完整的网链结构,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 1、财务会计:主要为企业外部提供财务信息的会计事务称为财务会计。 2、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财务信息的会计事务称为管理会计。 二、填空 3、MRP编制零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的依据是主生产计划(MPS)、物料清单(BOM)和库存信息。 4、闭环的MRP在MRP的基础上主要补充了能力计划和信息反馈功能。以解决计划的可行性;并通过信息反 馈,以了解计划和实际执行情况。 5、ERP中的计划层次有五层,第一层至第五层分别是:经营规划、销售与运作规划(生产大纲)、主生产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和车间作业计划。 6、在的五个计划层次中,经营规划和生产大纲带有宏观规划的性质;主生产计划是宏观向微观过渡的中 间层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车间作业计划是微观计划,是具体的详细计划。 7、在ERP系统中,在第1时区生产计划变动的审批权是厂长;在第2时区生产计划变动的审批权是主生产计 划员;在第3时区生产计划变动的审批权是计划员。 8、ERP中,生产规划用以协调满足经营规划所需求的产量与可用资源之间的差距。 9、ERP中,主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计划大纲的细化,用以协调生产需求与可用资源之间的差距。 10、ERP中,物料需求计划(MRP)主要用于协调物料需求和库存之间的差距。 11、ERP中,能力需求计划(CRP)用以协调生产能力和生产负荷的差距。 12、ERP车间作业控制的主要信息依据包括MRP生成的建议计划或确认计划及人工添加的定单、工艺路线、 工作中心以及工艺装备或工具文件。13、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中的成本包括标准成本、现行标准成本、模拟成本和 实际成本四种基本成本类型。 14、ERP中产品成本的计算,按其所包括的范围可分为完全成本计算、变动成本计算和制造成本计算三种。 15、JIT的管理理念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干正确的事情,以期达到零库存、无缺陷、低成本的理想生 产模式。 16、JIT与MRP有何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拉动式”生产方式,而后者是一种“推动式”生产方式。 17、精益生产强调消除的七种浪费是:库存、搬运、返工、过量生产、多余的动作、等待和过程不当。 18、CIM(计算机集成制造)哲理中最突出的两个观点是系统观点和信息观点。 19、三、简述 1、库存有哪些作用和弊端: 答:库存的作用是维持销售产品的稳定、维持生产的稳定、平衡企业物流、平衡流通资金的占用,弊端是: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与管理成本、掩盖了企业众多管理问题,如计划不周、采购不力、生产不均衡、产品质量不稳定、市场销售不力等。 2、MRP的前提和假设是什么? 答:MRP的前提和假设是:要有一个生产计划,即要有一个关于生产什么产品和什么时候产出的权威计划;要求赋予每项物料一个独立的物料代码(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和最终产品);计划编制期间必须有一个通过物料代码表示的物料清单,它指出某一产品的所有构成项目和结构关系(隶属关系);要有完整的库存记录;物料的提前期是已知的或可以估计的,且数值唯一。 3、MRP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MRP基本原理是:将企业产品中的各种物料分为独立物料和相关物料,并按时间段确定不同时期的物料需求;基于产品结构的物料需求组织生产,根据产品完工日期和产品结构规定生产计划;从而解决库存物料订货与组织生产问题。 4、MRP、闭环的MRP的主要缺陷分别是什么? 答:MRP的主要缺陷是:没有考虑到生产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和采购的有关条件的约束。因此,计算出来的物料需求的日期有可能因设备和工时的不足而没有能力生产,或者因原料的不足而无法生产。同时,它也缺乏根据计划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对计划进行调整的功能。 闭环的MRP的主要缺陷是:闭环的MRP仅仅涉及物流,并未涉及资金流,企业的经营规划与生产规划分别制订,互不相关。因而不清楚计划执行后能给企业带来多大效益。在许多企业中,财务信息是由财会人员另行管理,造成了数据的重复录入与存贮,甚至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 5、与MRP相比,MRPII具有哪些显著特征? 答:与MRP相比,MRPII不仅是一个计划系统,更是一种管理模式。MRPII管理模式具有下列显著特征:①计划的一贯性;②计划的可执行性;③管理的系统性;④物流与资金流的统一⑤数据的共享性;⑥动态应变性; ⑦模拟预见性。 6、MRPII在闭环的MRP的基础上补充了哪些功能? 答:MRPII在闭环的MRP的基础上,把企业生产、财务、销售、采购等各个子系统集成起来形成一个面向整个企业的一体化的系统。其中,生产和财务两个子系统更密切。同时,MRPⅡ具有模拟功能,能根据不同的政策方针模拟出未来将会发生的结果;MRPⅡ的所有数据来源于企业的中央数据库,各子系统在统一的数据环境下工作。 7、ERP的实施一般包括哪些主要环节? 答:ERP的实施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①原理培训、企业诊断、需求分析、软件选型等前期工作;②软件产品培训、数据准备、系统安装调试、软件原型测试等实施准备工作;③程序员培训、工作准则与工作规程制定、模拟运行及用户化开发等实施工作;④以及系统切换运行和新系统运行等。 8、简述“精良生产”的特点? 答:精良生产的主要特点包括:强调人的作用,推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改变传统观念,永无休止地、无情地消除浪费,以尽善尽美作为追求目标;实现生产过程的同步化;将“推式”生产控制系统变为“拉式”生产控制系统。 单选题 1、在定期控制系统中,企业补充库存的订货方法为( B)。 A.当库存余量下降到订货点时,向供应商发出固定批量订货请求 B.每经过一个固定的时间间隔,企业就发出一次订货将现有库存补充到一个最高水平 C.采用“双堆法”进行库存控制 D.每日都需要进行库存补充 2、库存品的ABC管理方法中,对于A类物品的管理策略有(D )。 A.按品种大类进行控制 B.采用集中大量订货的方式 C.采用“双堆法”进行库存控制 D.按最优订货批量,采用定期订货的方式 3、.大批量生产多使用专业化的机器设备,并按照产品原则布置,其典型的排序方法是( A)。 A.有限负荷、前向排序 B.有限负荷、后向排序 C.无限负荷、前向排序 D.无限负荷、后向排序 4、主生产计划的对象主要是(A )。 A.具有独立需求的物料和比较重要的物料 B.物料需求计划 C.企业主生产车间的生产计划 D.企业的生产流程 5、.在网络图中,关键路径是指(C )。 A.最早开始的那条路径 B.总时间最短的那条路径 C.总时间最长的那条路径 D.最迟开始的那条路径 6、在ABC分类法中,B类库存品的确定标准是累计品目百分数为20%—30%,而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为(B )。 A.5%—15% B.20%—30% C.60%—80% D.50%—60% 7、在制造业企业中,主要用于确定每次订货所需的产品数量和交货日期的计划类型是( C)。 A.物料需求计划 B.生产作业计划 C.主生产计划 D.流程规划 8、在纯项目的组织结构中( C) A.每一个项目都归属于一个职能部门 B.执行每个项目时可以从不同的职能部门抽调员工 C.独立的项目小组负责项目中的全部工作 D.职能部门的管理者控制人员与技术 9、表示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原因关系的图称为( C)。 A.调查表 B.排列图 C.因果图 D.直方图 10、根据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当每次的订货费用增大时,经济订货批量应该( A)。 A.增大 B.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少 D.不一定 11、在项目的组织结构中,专业化程度最高的组织形式是( D)。 A.纯项目制 B.直线制 C.职能项目制 D.矩阵制 12质量管理发展的最初阶段——质量检验阶段,对产品质量的检验方式为(B )。 A.半成品抽样检验 B.成品100%全检验 C.成品抽样检验 D.半成品100%全检验 13、服务企业往往通过哪种方式对顾客进行排程,以控制顾客到达时间,从而有效利用服务能力。(D) A.顾客排序系统 B.信息管理系统 C.排号系统 D.预约系统 14、.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放在第一位的应该是(D )。 A.质量统计数据 B.全企业参与 C.预防在前 D.用户需求 15、企业为持有和保管库存而发生的成本支出为( A)。 A.持有成本 B.准备成本 C.订货成本 D.缺货成本 16、一般而言,小批量生产的产品种类较多,自动化程度较低,其典型的排序方法是( C)。 A.有限负荷、前向排序 B.有限负荷、后向排序 C.无限负荷、前向排序 D.无限负荷、后向排序 17、ISO是哪个组织的简称?(D ) A.国际质量协会 B.国际标准化理事会 C.国际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 D.国际标准化组织 18、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的主要特点是(A )。 A.用统计学的技术和工具进行质量控制 B.强调生产和检验人员间的分工 C.重结果,轻预防 D.凭借个人的经验和判断进行质量控制 19、在三点时间估计法中,最乐观时间指的是(B) A.在最正常情况下完成一项活动所需要的时间 B.在最有利的条件下顺利完成一项活动所需要的时间 C.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完成一项活动所需要的时间 D.在一般的情况下完成一项活动所需要的时间 20、MRP系统的主旨是(B )。 A.降低库存水平 B.使合适的物料在合适的时间到达合适的地点 C.确定产品生产的优先等级 D.保证生产销售的均衡 21 看板管理系统中,“取货指令”的使用规则是(C ) A.前一道工序根据“看板”的种类和数量生产 B.逐步增加看板数量 C.后一道工序按照“看板”到前一道工序去领产品 D.必须生产百分之百的合格品 22、准时生产制中的“浪费”指的是( D)

生产计划与控制全套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论 1.生产活动:是一个投入人力、机械设备、物料、资金、技术、信息及其他一 些自然资源,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变换和增值活动,最后以某种有形或无形的产品提供给社会的过程。 2.生产系统:由生产要素的输入、输出,生产过程中所从事的活动,以及管理 决策和反馈控制,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所构成。 3.生产流程类型:流线型流程、零工型流程、定位型流程;流线型流程包括连 续型流程比如石油、冶炼、专一重复型流程比如电视和汽车、混线型流程和间歇型流程(也称批量型流程,在同样的设备上生产多种产品,在每种产品之间的转换时间较长);零工型流程又称为功能型流程,是将具有相同功能的一组机器设备放在一起,需要相同技能的工人;定位型流程是将产品固定,而将生产中所需要的设备和物料等置于产品的范围。 4.生产方式:备货生产方式是基于对市场的需求预测,预测的结果精确性对生 产方式的影响很重要;订货生产方式根据顾客的订单进行生产,顾客对产品的个性化要求很高,交货期很重要。 5.生产管理:目标是质量、成本和交货期。 6.生产计划:战略计划、经营计划和作业计划;经营计划包括长期计划、中期 计划和短期计划。 7.生产运作流程的基本概念:是指能够把一定投入变换成产出的一系列任务, 这些任务是由物流和信息流有机的连接在一起。 8.流程的节拍:完成一个产品所需的平均时间。 9.瓶颈:一个流程中节拍最慢的环节,即是平均时间最长的环节。生产能力利 用率是相对于生产能力所获得的实际产出。只有瓶颈工序的利用率是100%。 10.生产周期:是指要加工的产品从以原材料的状态进入一个生产运作流程,直 到变化成完成品为止,在生产流程中度过的全部时间。生产周期不仅包括各个工序的加工时间,还包括在流程内的停滞、等待、储藏和搬运时间。 第二章需求预测 1.预测:是指对未来不确定时间的推断和测定,是研究未来不确定事件的理性 表述,是对事物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以及对人们从事活动所产生后果而做的估计和测定。 2.预测的分类:经济预测、技术预测、需求预测(它与生产计划是直接相关的); 按市场预测的时间跨度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长期预测用于规划新产品、生产系统的配置等,中期预测用于制定销售计划和生产计划,短期预测用于制定主生产计划。 3.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应对策略:对独立需求,发挥积极作用,影响需求;被 动的响应市场需求。 4.定性预测的方法:一般预测、市场调研、小组共识法、历史类比和德尔菲法; 市场调研数据收集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和上门访谈。 5.定量预测:影响因素包括需求的平均值、需求的周期性、趋势性、季节性和 随机性;趋势性需求有反应因果关系的需求、产品成长并到达成熟时期的需求、以优质产品投放市场和销售势头非常好的产品。方法包括简单移动平均

生产计划与控制简答题

简答题 1、预测工作的步骤有哪些? 答: 1.明确预测的对象与有关的预测要求; 2.确定预测期的长短; 3.选择预测方法; 4.收集与分析数据资料; 5.进行预测; 6.对预测过程进行监控。 2、简述什么是综合计划 答:综合计划:是对劳动力水平、工作时间、库存及积压订单进行权衡的计划活动。目标是以最少的成本实现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 3、简述什么是德尔菲法 答:德尔菲法:挑选专家;开始第一轮函询调查。即向专家寄去一些背景材料,并提出所需预测的具体项目。由专家回答问题,通过对专家的各种回答进行综合整理,把主要相同的结论统一起来,剔除次要及分散的事件。然后将整理结果反馈给各位专家,进行第二轮函询。各位专家对整理结果加以评价,修正原来的预测值,对预测目标重新进行预测。 4、制定生产作业计划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1.确保实现已确定的交货期 2.减少作业人员和设备的等待时间 3.使作业加工对象的流程时间最短 4.减少在制品的数量和停放时间 5.标准化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统一、简化、最优。同类产品统一参数,统一计量单位,采用优先数列;简化规格品种;进行优化设计,取得最好经济效益。 6、生产调度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答: 1.计划性:以生产作业计划为依据 2.统一性:给调度部门权力,保证调度指示和命令的统一性,防止出现多头指挥的现象。 3.预防性:调度工作要以预防为主。 7、简述企业计划的种类和内容 答:企业的计划按计划期的长短可分为长期计划、年度计划和作业计划。 按业务内容分为生产计划、质量计划、人力资源计划、采购计划、财务计划、销售计划等。按范围可分为企业计划、车间计划、工段计划、班组计划及机台计划。 8、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是 (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 (3)生产过程的节奏性。 (4)生产过程的柔性。 9、生产作业计划工作的内容有哪些?

生产管理简答题

生产管理简答题 1.叙述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与目标 内容:生产运作的内容包括对生产运作系统设计、运行和维护改进过程的管理。⑴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生产运作设施的定点选择、生产运作设施布置、服务交付系统设计和工作设计⑵生产运作系统运行主要是指在现行的生产运作系统中,如何适应市场变化,按用户的需求,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⑶生产运作系统的维护和改进包括人员的培训、设备和设施的维护以及生产系统的改造。 目标:生产运作管理所追逐的目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高效、灵活、准时、清洁的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的服务。 效率是投入和产出的比较,提高效率就是提高生产率 灵活是指能很快的适应市场的变化,生产不同的品种和开发新品种或提供不同的服务和开发新的服务 准时是在用户需要的时间,按用户需要的数量,提供用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清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处理的全生产周期的不利影响 2.说明流程式与加工装配式生产、订货型生产与配货型生产的特点 流程式生产:生产设施地理位置集中,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是要设备体系运行正常,工艺参数得到控制,就能正常合格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协作与协调任务也少。但由于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特点,对生产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很高。 加工装配式生产:生产设施地理位置分散,零件加工和产品装配可以在不同地区甚至在不同国家进行。由于零件种类繁多,加工工艺多样化,又涉及多种多样的加工单位、工人和设备,导致生产过程中协作关系十分复杂,计划、组织、协调任务十分繁重,生产管理大大复杂化。 配货型生产:产品标准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用户订货提前期短但库存水平高,且难以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 订货型生产: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用户订货提前期长,但库存水平低,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程度高。 3.服务运作与制造生产有何不同 1.产品的物理性质不同:(1)制造生产:产品是有形的,可触的,耐久的(2)服务生产:无形的,不可触的,寿命较短的 2.资本的密集程度不同:(1)是资本密集型的(2)是劳动密集型的 3.与顾客接触的程度不同 4.企业辐射的范围不同 5.绩效的评估方法不同 4.哪些因素导致生产服务设施应该靠近原材料供应地?哪些因素导致它们靠近销售市场? 导致生产服务设施应该靠近原材料供应地的因素: l原料笨重而价格低廉的企业 2原料易变质的企业 3原料笨重产品由原料中的一小部分提炼而成 4原料运输不便。 导致生产服务设施靠近消费市场的因素:

生产计划与控制作业

作业 1、某零件批量为4件,有4道工序。各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为t 1=15min ,t 2=20min ,t 3=5min ,t 4=5min ,试计算该批零件在三种移动方式下的加工周期。 解:(1)1 T =m i i n t =∑顺=4×(15+20+5+5)=180min (2)1 = (1)m i L i T t n t =+-∑平=(20+15+5+5)+(4-1)×20=105 min (3)1 1 1 1 =n (1)min(,)m m i j j i j T t n t t -+==--∑∑平顺 =4×(15+20+5+5)-(4-1)×(15+5+5)=105min 2、北京双菱牌拉锁的历年销售记录如下: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销售量 198 207 225 262 275 280 207 353 420 456 试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二次移动平均法(取n=5)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二次指数平滑法(取ɑ=0.1,0.3),预测2001~2005年的销售量。 解:选用二次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计算1991~2000年各年的一次指数平滑值和二次指数平滑值(表1所示),例如: 依据公式 [1][1]1[2] [1][2]1 (1)(1)t t t t t t SA A SA SA SA SA αααα--=+-=+- 得 [1][1]199219921991[2][1][2]199219921991(1)0.1207(10.1)198198.9(1)0.3198.9(10.3)198198.27 SA A SA SA SA SA αααα=+-=?+-?==+-=?+-?= 表1 拉锁市场销售量及指数平滑值 年份 销售量 SA t [1] SA t [2] 年份 销售量 SA t [1] SA t [2] 1991 198 198 198 1996 280 220.87 210.12 1992 207 198.9 198.27 1997 207 219.49 212.93 1993 225 201.51 199.24 1998 353 232.84 218.90 1994 262 207.56 201.74 1999 420 251.55 228.70 1995 275 214.30 205.51 2000 456 272.00 241.69 计算参数值,利用预测方程式进行预测: [1][2]2000[1][2]2000=22272241.9302.31()0.3/0.7(272241.69)12.991t t t t a SA SA b SA SA α α -=?-== -=?-=-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后习题

第一章 1.生产系统的主要组成是什么? 2.“生产”“运作”以及“生产管理”和“生产运作管理”之间的异同是什么? 3.从转换过程讨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不同点。 4.简述生产管理和企业其他管理之间的关系。 5.简述敏捷竞争和虚拟组织;柔性制造系统;并行设计之间的关联。 6.试述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经营战略和生产策略之间的关系。 7.企业生产过程一般涉及哪些部门?她们之间的关联因素是什么? 8.企业的生产规划和计划控制系统分哪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二章 1.产品设计工作的特点是什么? 2.价值工程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什么事产品寿命周期?救你最近接触的某一新产品,分析是如何反映产品寿命周期规律 的。 4.什么事并行工程?其特点是什么? 5.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第三章 1生产过程规划和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几项。主要输入输出是什么? 2生产过程可按那几种准则分类?每种准则可各自分出哪几种生产类型? 3简述大量客户化和大量生产、单件生产的异同? 4、何谓产品生命周期和生产过程生命周期,两者各阶段之间有什么关联? 5 生产系统定位的含义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6、产品—过程矩阵在生产系统定位中的作用是什么? 7、运作杠杆和平衡点分析在生产过程类型选择中有哪些作用? 8、装配流程图和生产过程流程图有何区别?两者在过程规划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四章 1、试比较三类预测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与适用范围。 2、什么是生产能力?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当市场需求与现有生产能力不一致时怎么办? 3、什么是学习曲线?研究学习曲线对编制生产计划有何意义? 4、编制综合计划有哪几种方法,情分析各自的特点和应用时如何选择? 5、试分析综合计划与主生产计划进度计划的关系。 6 某汽车生产商生产的野马型汽车进去销量见表4—18 试用简单预测法和3期及5期移动平均法预测8月份的需求量,用“销量”预测“需求”,这两个术语有什么差别? 7、在旅游区新开的一家礼品店每逢周末营业,营业员是6名临时工,店主希望根据销量调节用人计划,近6周的销售量见表4—19,请提出你的建议。 8、某港口装卸原煤量在过去8个月的数量见表4—20,请用平滑常数a=0.1,0.2,0.3,0.4,0.5进行预测,以绝对平均偏差MAD判断,找出预测误差最小的平滑常数。 9、某公司生产、销售和安装一种明勇太阳能热水器,从过去12个月的销售量看呈现增长趋势,试用二次指数平滑法对未来6个月的销售前景进行预测,病判断预测结果是否可信。你认为除了二次指数平滑法外,还有其他的预测方法吗?为什么?过去12个月的热水器销售表4—21.

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方法

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方法 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方法 电力企业的生产计划,安排出发点根据本地萄重要人口,居民用电情况,根据本地区企事业单位量多少,再余富一些来进行生产安排,黑龙江地区发电生产计划基本以火力发电为主,南方则从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核发电为突出的特点,由于发电的手段不同,生产计划与生产过程供应的原材料就存在很大的差差异和价格因素。 1.MPS作用与意义 主生产计划是按时间分段方法,去计划企业将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数量和交货期。主生产计划是一种先期生产计划,它给出了特定的项目或产品在每个计划周期的生产数量,这是个实际的详细制造计划,这个计划力图考虑各种可能的制造要求。 2.MPS编制的基本原则 2.1全面代表原则 计划的项目应尽可能全面代表企业的生产产品。MPS应覆盖该MPS驱动的MRP程序中尽可能多数组件,反映关于制造设施,特别是瓶颈资源或关键工作中心尽可能的多的信息。 2.2适当稳定原则 在有效的期限内应保持适当稳定,主生产计划制订后在有效的期限内应保持适当稳定,那种只按照主观愿望随意改动的做法,将会引起系统原有合理的正常的优先级计划的破坏,削弱系统的计划能力。 2.3适当裕量原则

留有适当余地,并考虑预防性维修设备的时间。可把预防性维修作为一个项目安排在MPS中,也可以按预防性维修的时间,减少工 作中心的能力。 2.4关键项目原则 列出对生产能力,财务指标或关键材料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对生产能力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是指那些对生产和装配过程起重大影响 的项目,如一些大批量项目,造成生产能力的瓶颈环节的项目或通 过关键工作中心的项目。而对于关键材料而言,是指那些提前期很 长或供应厂商有限的项目。 2.5最少项目原则 用最少的项目数进行主生产计划的安排。如MPS中的项目数过多,就会使预测和管理都变得困难。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制造环境,选 取产品结构不同的级,进行主生产计划的编制。使得在产品结构这 一级的制造和装配过程中,产品(或)部件选型的数目最少,以改进 管理证券交易审与控制。 2.6对于关键材料而言,是指那些提前期很长或供应厂商有限的 项目。 3.主生产计划的主要对象 3.1在为库存而生产(MTS)公司 用很多种原材料和部件制造出少量品种的标准产品,则产品,备品备件等独立需求项目成为MPS计划对象的最终项目。对产品系列 下有多种具体产品的情况,有时要根据市场分析估计产品占系统产 品总产量的`比例。此时,生产规划的计划对象是系列产品,而MPS 的计划对象是按预测比例计算的。产品系列同具体产品的比例结构 形式,类似一个产品结构图,通常称为计划物料或计划BOM。 3.2在为订单生产(MTO)的公司 最终项目一般就是标准定型产品或订货要求计划的产品,MPS的 计划对象可以放在相当于T形或V形产品结构的低层,以减少计划

生产计划与控制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题目: 螺杆泵产品生产计划的制定 初始条件: 1、产品品种:A—1,A—2,A—3,B—1,B—2,C—1,C—2,C—3 2、产品基本结构:(八种产品结构相同,零件具体形状不同) 3、各种产品自制零部件明细 4、某月订货情况

5、生产能力设计规模 台份能力:2000台(混合品种) 易损件(主杆、从杆、轴套)能力:2500~3000件(注:在前面2000台的基础上加上该能力) 6、提前期 自制件:无提前期;外购件:11天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确定生产车间的生产类型,选择合理的生产组织方式 2、列出车间设备明细,画出机加工车间平面布置示意图。 3、制定某月主生产计划 4、制定机加工车间粗生产能力计划 5、制定物料需求计划 6、制定机加工车间生产能力精平衡 7、制定某月机加工车间作业计划 8、产品装配工序卡编制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附录:零件工艺过程,工时定额及设备类型1.泵体工艺 2.衬套工艺 3.主杆工艺 4.从杆工艺 5.阀体工艺

6.阀杆工艺 7.法兰盘工艺 8.轴套工艺

目录 1 确定生产车间的生产类型,选择合理的生产组织方式 (6) 2 列出车间设备明细,画出机加工车间平面布置示意图 (7) 3 制定某月主生产计划 (9) 4 制定机加工车间粗生产能力计划 (11) 5 制定物料需求计划 (13) 6制定机加工车间生产能力精平衡 (14) 7制定某月及加工车间作业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8产品装配工序卡编制 (17)

生产管理简答题知识讲解

生产管理简答题

生产管理简答题 1.叙述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与目标 内容:生产运作的内容包括对生产运作系统设计、运行和维护改进过程的管理。 ⑴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生产运作设施的定点选择、生产运作设施布置、服务交付系统设计和工作设计⑵生产运作系统运行主要是指在现行的生产运作系统中,如何适应市场变化,按用户的需求,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⑶生产运作系统的维护和改进包括人员的培训、设备和设施的维护以及生产系统的改造。 目标:生产运作管理所追逐的目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高效、灵活、准时、清洁的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的服务。 效率是投入和产出的比较,提高效率就是提高生产率 灵活是指能很快的适应市场的变化,生产不同的品种和开发新品种或提供不同的服务和开发新的服务 准时是在用户需要的时间,按用户需要的数量,提供用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清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处理的全生产周期的不利影响 2.说明流程式与加工装配式生产、订货型生产与配货型生产的特点 流程式生产:生产设施地理位置集中,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是要设备体系运行正常,工艺参数得到控制,就能正常合格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协作与协调任务也少。但由于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特点,对生产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很高。 加工装配式生产:生产设施地理位置分散,零件加工和产品装配可以在不同地区甚至在不同国家进行。由于零件种类繁多,加工工艺多样化,又涉及多种多样的加工单位、工人和设备,导致生产过程中协作关系十分复杂,计划、组织、协调任务十分繁重,生产管理大大复杂化。 配货型生产:产品标准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用户订货提前期短但库存水平高,且难以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 订货型生产: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用户订货提前期长,但库存水平低,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程度高。 3.服务运作与制造生产有何不同 1.产品的物理性质不同:(1)制造生产:产品是有形的,可触的,耐久的(2)服务生产:无形的,不可触的,寿命较短的 2.资本的密集程度不同:(1)是资本密集型的(2)是劳动密集型的 3.与顾客接触的程度不同 4.企业辐射的范围不同 5.绩效的评估方法不同 4.哪些因素导致生产服务设施应该靠近原材料供应地?哪些因素导致它们靠近销售市场? 导致生产服务设施应该靠近原材料供应地的因素: l原料笨重而价格低廉的企业 2原料易变质的企业 3原料笨重产品由原料中的一小部分提炼而成

生产计划与控制(作业集)

第1章测试题 一.填空题 1:企业的生产类型按照工艺过程可划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 答案 连续型。离散型 2:编制生产计划的两个关键参数是_______和_______。 答案 时间。数量 3:流程企业计划管理重点是_______和_______,而离散企业计划管理重点是_______。答案 综合生产计七(或年度生产大纲)。设备维修计划。短期计划 4:生产过程的组织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 工艺专业化。对象专业化。成组技术 5:生产计划主要回答三个问题,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 需要什么。什么时间。需要多少 6:订货生产又可以分为三类,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 订货组装方式。订货制造方式。订货工程方式 7:生产控制的基本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确定工艺流程。安排生产进度计划。下达生产指令。生产进度控制 二.名词解释 1:MTS 答案 备货生产。 2:MTO 答案 按订单生产。 3:Mass Production 答案 大批量生产。 4: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答案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5:Multi-products and Low Volume Production 答案 离散型生产。 6:Discrete Production 答案 生产计划与控制。 7:Process Specialization 答案

工艺专业化。 8:Object Specialization 答案 对象专业化。 9:Group Technology 答案 成组技术。 10:WIP 答案 在制品。 三.简答题 1:简述MTO和MTS两类生产方式的特点和管理重点。 答案 MTO指生产任务是根据用户的订单确定的,产品和服务按用户的特殊要求设计,有明确的交货期;基于市场的拉动进行生产,成品库存低,销售风险小;每种产品的规格、数量、质量和交货期均不同;大多属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其管理重点是保证产品的交货期,提高顾客满意度。 MTS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根据市场需求预测,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组织生产,其目的是补充库存,通过维持一定量的库存来满足用户需要。该类方式生产效率髙,但企业经营风险较大。需求预测是备货生产方式的重点。 2:简述生产计划和生产控制的目的。 答案 生产计划的目的:为未来某段时间(计划期)事先规定生产活动的目标和任务, 以指导企业的生产工作按经营目标的要求进行。 生产控制的目的:对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调整。 3:试对流程式生产和离散型生产进行比较。 答案 4:简述大批量生产和单件小批生产的特征。 答案 (1)大批量生产类型特征:①设计方面:重复生产,设计工作量小、设计质量髙;②工艺方面:产品结构相对稳定,标准制造工艺,工艺准备周期短,精确制定材料消耗定额,原材料消耗低;③生产组织方面:精确分工,工人操作简化,标准操作方法I④生产管理方面:工时定额准确,质量易保证,计划调度工作简单,生产进度易掌握。 (2)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特征:①设计方面:设计工作量大、设计周期较长、设计质量底; ②工艺方面:工艺工作量大、周期长,材料定额不准确;③生产组织方面:粗略分工,工人要求水平髙,设备专业化程度底;④生产管理方面:工时定额较粗,质量不易保证,计划调度工作复杂。 第2章测试题 一.填空题 1:需求预测主宴应用于_______型企业,它是这类企业编制_______的前提。 答案 备货型。生产计划 2:定性预测方法包含四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而定量预测中的时间

生产计划与控制简答题概要

简答题 1、预测工作的步骤有哪些? 答: 1.明确预测的对象与有关的预测要求; 2.确定预测期的长短; 3.选择预测方法; 4.收集与分析数据资料; 5.进行预测; 6.对预测过程进行监控。 2、简述什么是综合计划 答:综合计划:是对劳动力水平、工作时间、库存及积压订单进行权衡的计划活动。目标是以最少的成本实现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 3、简述什么是德尔菲法 答:德尔菲法:挑选专家;开始第一轮函询调查。即向专家寄去一些背景材料,并提出所需预测的具体项目。由专家回答问题,通过对专家的各种回答进行综合整理,把主要相同的结论统一起来,剔除次要及分散的事件。然后将整理结果反馈给各位专家,进行第二轮函询。各位专家对整理结果加以评价,修正原来的预测值,对预测目标重新进行预测。 4、制定生产作业计划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1.确保实现已确定的交货期 2.减少作业人员和设备的等待时间 3.使作业加工对象的流程时间最短 4.减少在制品的数量和停放时间 5.标准化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统一、简化、最优。同类产品统一参数,统一计量单位,采用优先数列;简化规格品种;进行优化设计,取得最好经济效益。 6、生产调度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答: 1.计划性:以生产作业计划为依据 2.统一性:给调度部门权力,保证调度指示和命令的统一性,防止出现多头指挥的现象。 3.预防性:调度工作要以预防为主。 7、简述企业计划的种类和内容 答:企业的计划按计划期的长短可分为长期计划、年度计划和作业计划。 按业务内容分为生产计划、质量计划、人力资源计划、采购计划、财务计划、销售计划等。按范围可分为企业计划、车间计划、工段计划、班组计划及机台计划。 8、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