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泌尿系统疾病

内科学-泌尿系统疾病
内科学-泌尿系统疾病

第四单元泌尿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

病因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

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部分与溶血性链球菌、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有关,感染、过度疲劳为常见诱因。

临床表现

血尿:多为镜下血尿。

蛋白尿:尿蛋白多在1~3g/d。

水肿:以眼睑及脚踝部晨起水肿为特点,严重时可呈现全身性水肿。

高血压:可为首发表现,严重时出现高血压脑病及高血压心脏病。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尿液检查:多为镜下血尿,尿畸形红细胞>80%,可见颗粒管型。

肾功能:早期正常或轻度受损(Ccr下降或轻度氮质血症);晚期出现血肌酐升高、Ccr下降。

肾穿刺活检:

肾脏超声:双肾病变呈一致性,肾实质回声增强、双肾体积缩小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凡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者均应疑诊慢性肾炎。需排除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诊断困难时,应做肾穿刺行病理学检查。

鉴别诊断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与狼疮肾炎鉴别。其他需鉴别的有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痛风肾、多

发性骨髓瘤肾损害、肾淀粉样变等。

原发性高血压继发肾损害:患者年龄较大,先有高血压后出现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多<1.5g/d,肾小管功能损害一般早于肾小球损害。肾穿刺病理检查有助鉴别。

慢性肾盂肾炎:多见于女性,常有尿路感染病史。多次尿沉渣检查见白细胞、细菌,尿细菌培养异常,以肾小管功能损害为主,静脉肾盂造影和核素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目的:是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治严重并发症。

饮食治疗:优质低蛋白饮食,蛋白质摄入量0.6~1g/(kg·d),低蛋白饮食2周后使用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

控制高血压:

尿蛋白<1g/d时,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

尿蛋白≥1g/d者,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

首选ACEI或ARB,血压控制不达标时联合应用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等。

抗凝和抗血小板解聚集:常用双嘧达莫、肠溶阿司匹林、尿激酶、肝素等。

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不做常规应用。

其他:

尿路感染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最常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

大肠埃希菌约占门诊患者的90%

副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

克雷白杆菌

产气杆菌

产碱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等。

约10%革兰阳性细菌引起,粪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发病机制

感染途径:

最主要途径是上行感染

血行感染

直接感染

淋巴道感染

易感因素: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尿路畸形和结构异常、器械检查(导尿等)、代谢因素(糖尿病)、机体抗病能力降低均易发病。尿路梗阻是最重要的易感因素。

临床表现

膀胱炎:

常见于年轻女性,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征,即尿频、尿急、尿痛,尿液常混浊,并有异味,约30%患者出现血尿。

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腰痛、低热等。血白细胞计数多不增高。

急性肾盂肾炎:常发生于育龄妇女。

泌尿系统症状:

膀胱刺激征

腰痛和(或)下腹部痛(钝痛、酸痛);

肋脊角及输尿管点压痛

肾区压痛和叩击痛;

全身感染症状: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常伴有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血沉增快。

慢性肾盂肾炎:

间歇性无症状细菌尿;

间歇性尿急、尿频等下尿路感染症状为常见;

间歇性低热。

疾病后期肾小管功能受损,可出现多尿、夜尿增多、电解质紊乱、肾小管性酸中毒等。最终可致肾小球功能受损而导致肾衰竭。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血常规:

尿常规:

尿液含脓、血较多时外观混浊。

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HP,诊断意义较大。

可有红细胞,少数出现肉眼血尿。

尿蛋白含量多为±~+。

白细胞管型多提示为肾盂肾炎

尿细菌学检查:取清洁中段尿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

细菌定量培养菌落计数≥105/ml,可确诊;

菌落计数为104~105/ml,结果可疑;

如<104/ml,多为污染。

亚硝酸还原试验:尿路感染时阳性率约80%,无假阳性,可作为尿路感染的过筛试验。

影像学检查:尿路X线(腹部平片和静脉肾盂造影)及B超检查。

其他:

慢性肾盂肾炎晚期出现血尿素氮及血肌酐升高。

尿沉渣中抗体包裹细菌阳性者多为肾盂肾炎。

尿β2微球蛋白升高,支持上尿路感染。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膀胱炎:常以尿路刺激征为突出表现,一般少有发热、腰痛;尿白细胞增多,尿细菌培养阳性等即可确诊。

急性肾盂肾炎:常有发热、寒战,甚至毒血症状、明显腰痛、输尿管点和/或肋脊点压痛、肾区叩痛,伴有:膀胱冲洗后尿培养阳性;尿沉渣镜检见白细胞管型;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量蛋白升高;尿渗透压降低。

慢性肾盂肾炎

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病史;

影像学显示肾外形凹凸不平且双肾大小不等,或静脉肾盂造影见肾盂肾盏变形、缩窄;

合并持续性肾小管功能损害。

鉴别诊断

全身性感染疾病:注意尿路感染的局部症状,并做尿沉渣和细菌学检查,鉴别不难。

肾结核:膀胱刺激征多较明显,晨尿结核杆菌培养可阳性,尿沉渣可找到抗酸杆菌,静脉肾盂造影可发现肾结核X线征象,肾结核可与尿路感染并存,如经积极抗菌治疗后,仍有尿路感染症状或尿沉渣异常者,应考虑肾结核。

尿道综合征:多见于中年妇女,仅有膀胱刺激征,而无脓尿及细菌尿,尿频较排尿不适更突出,有长期使用抗生素而无效的病史,口服地西泮有一定疗效。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男性典型的症状是尿道瘙痒伴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女性多无症状。PCR法可查到沙眼衣原体或解脲支原体DNA。

治疗

治疗原则:彻底抗菌治疗,消除诱因,防止复发。

一般治疗。

抗菌治疗

膀胱炎:

目前推荐短疗程(3天)疗法:选用喹诺酮类、半合成青霉素、头孢类或磺胺类等抗生素中的1种,可单用1种抗生素治疗。

停药7天后需检查尿细菌培养,仍为阳性者,应继续给予2周抗生素治疗。

急性肾盂肾炎:

常用抗生素有喹诺酮类、半合成青霉素类、头孢类,必要时联合用药。热退后连续用药3天改为口服,总疗程一般为7~14天。

停药后第2、6周复查尿细菌定量培养,每月复查1次。

慢性肾盂肾炎:

关键是去除易感因素;

急性发作时,治疗同急性肾盂肾炎。

反复发作者,应根据病情和参考药敏试验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慢性肾衰竭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诊断

治疗

病因与发病机制

各种原因导致肾单位受损而出现缓慢进行性的肾功能减退,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出现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各系统损害的临床综合征。其终末期为尿毒症。

病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多见

高血压性肾硬化

糖尿病肾病

狼疮肾炎

发病机制

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的机制:肾小球高滤过、肾小管高代谢、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改变、血压升高、脂质代谢紊乱、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作用等。

尿毒症症状的发病机制:尿毒症毒素;矫枉失衡学说;营养与代谢失调;内分泌异常等。

临床表现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食欲不振、呕吐、乏力、反应迟钝、呼吸深大,甚至昏迷,可加重高钾血症。

水钠代谢紊乱:皮下水肿和/或体腔积液,也可出现低血压和休克。

钾代谢紊乱:易出现或加重高钾血症。

钙、磷代谢紊乱:低钙血症和高磷血症。

镁代谢紊乱:轻度高镁血症

各系统表现

心血管系统:最常见死亡原因。血压升高、心力衰竭、尿毒症性心肌病和心包病变、血管钙化及动脉粥样硬化。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常为首发症状,晚期口有尿臭味,呕血、便血及腹泻。

神经系统:乏力、精神不振、记忆力下降、头痛、失眠、肌痛、肌萎缩。晚期可出现构音困难、扑翼样震颤、多灶性肌痉挛、手足抽搐,进而意识模糊、昏迷。

血液系统:贫血,出血倾向表现,感染。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严重酸中毒时出现深大呼吸;胸膜炎。

其他: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血液检查

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可合并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常<30g/L ;

贫血显著,血红蛋白常<80g/L,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酸中毒时,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血气分析显示代谢性酸中毒(pH<7.35和血HCO3-<22mmol/L);

低血钙、高血磷;

血钾紊乱

尿液检查

尿蛋白量多少不等,晚期尿蛋白反减少;

尿沉渣:红细胞、白细胞和颗粒管型;

尿渗透压降低,甚至为等张尿。

肾功能检查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

肾小管浓缩稀释功能下降;

肾血流量及同位素肾图示肾功能受损。

诊断

诊断要点:有慢性肾脏病史,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头痛、意识障碍时,肾功能检查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应考虑本病。

分期诊断:按GFR进行分期

治疗

延缓病情进展

积极控制高血压:未进入透析的患者目标血压为120~130/75~80mmHg。

严格控制血糖:目标血糖为空腹5~7.2mmol/L,睡前6.1~8.3mmol/L,糖化血红蛋白<7%。

控制蛋白尿:目标值为<0.5g/24h。

营养疗法: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量,饮食应确保低磷、适当的钙。每日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以铁、锌为主,避免摄入铝。

ACEI和ARB的应用。

非透析治疗

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和酸中毒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防治水、钠紊乱;

防治高钾血症:

控制含钾的摄入(食物、药物,避免输库存血,利尿剂);血钾>6mmol/L时,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纠正酸中毒;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注射;普通胰岛素加入5%~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血透或腹透排钾。

控制高血压:

未透析阶段的患者的血压应<130/80mmHg,透析患者的目标血压140/90mmHg。

纠正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使Hb达110g/L。

低血钙、高血磷与肾性骨病的治疗:

口服1,25(OH)2D3纠正低血钙;口服葡萄糖酸钙或碳酸钙,抽搐时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ml。

严重高磷血症(> 2.26mmol/L)或钙磷乘积升高时,暂停使用钙剂,可短期改服氢氧化铝制剂。

防治感染。

高脂血症的治疗。

吸附剂治疗。

其他。

肾脏替代疗法: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

肾衰竭透析治疗,其指征为:

血肌酐≥707.2μmol/L;

尿素氮≥28.6mmol/L;

高钾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

尿毒症症状;

水潴留(浮肿、血压升高、高容量性心力衰竭);

并发贫血(红细胞比容<15%)、心包炎、高血压、消化道出血、肾性骨病、尿毒症脑病等。

内科学重点泌尿系统

内科学重点泌尿系统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总论 掌握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掌握常见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 熟悉肾脏的主要结构与功能及熟悉防治原则。 一.肾脏的主要结构 1.肾单位: 1.1肾小体 1.1.1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由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脏层上皮细胞(足细 胞)构成 (1)内皮细胞:抗凝、抗血栓、合成基底膜和血管活性物质 (2)基底膜:带有负电荷,维持正常结构,固定邻近细胞和构成滤过屏障(3)脏层上皮细胞:防止中、大分子量蛋白质漏出 (4)系膜组织:毛细血管间,支撑、修补、调节、清洁作用 1.1.2肾小囊 1.2肾小管: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和连接小管 2.肾小球旁器 3.肾间质 4.血管和神经 二.肾脏的功能 1.滤过:GFR:肾小球滤过率 2.重吸收和分泌 (1)重吸收:主要在近端小管 (2)渗透压梯度形成:主要靠髓袢和髓质 (3)调节终尿成分:远端小管尤其连接小管(醛固酮作用于此) 3.内分泌 (1)血管活性肽:调节肾的血流动力学和水盐代谢,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激肽等 (2)非血管活性物质:1,25-(OH)2D3和EPO 三.检查手段 1.尿检 1.1蛋白尿:每日>150mg或者尿蛋白/肌酐>200mg/g,或尿蛋白试验阳性 (微量蛋白尿30-300mg) 1.1.1生理性蛋白尿: (1)功能性:如剧烈运动,一过性,不超过(+) (2)体位性:多见于成长期青少年(<1g/d) 1.1.2肾小球性蛋白尿 (1)选择性蛋白尿:以白蛋白为主的中小分子蛋白,肾小球滤过膜受损,滤出超过小管吸收,病变较轻。 (2)非选择性蛋白尿:病变加重,排泄如IgG等大分子蛋白 1.1.3肾小管性蛋白尿:β微球蛋白和溶菌酶等微小蛋白,重吸收障 碍。 1.1.4溢出性蛋白尿: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等大量溶解,多发骨髓瘤轻 链蛋白等大量滤出超过重吸收阈值。

内科学 泌尿系统疾病 总结 重点 笔记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章总论 【肾的生理功能】 肾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的激素可分为血管活性激素和非血管活性激素。前者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族、激肽类系统等。非血管活性激素包括1α一羟化酶和红细胞生成素等。 【肾脏疾病的评估】 一、蛋白尿每日尿蛋白量持续超过150mg称为蛋白尿。 产生蛋白尿的原因很多,一般可分为以下4类: 1.功能性蛋白尿是一良性过程,因高热、剧烈运动、急性疾病、直立体位而发生的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常见于青春发育期青少年,于直立和脊柱前凸姿势时出现蛋白尿,卧位时尿蛋白消失,一般<1g/d。 2.肾小球性蛋白尿当病变使滤过膜孔异常增大或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严重破坏,使血管中各种分子量蛋白质无选择性地滤出,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如病变较轻,则仅有白蛋白滤过增多,称为选择性蛋白尿。 3.肾小管性蛋白尿当肾小管间质病变或各种重金属中毒时,近端肾小管对正常滤过的蛋白质重吸收缺陷,导致小分子蛋白质从尿中排出,包括β微球蛋白、溶菌酶等。尿蛋白总量一般不超过2g/d。 4.溢出性蛋白尿血中低分子量的异常蛋白(如多发性骨髓瘤轻链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增多,经肾小球滤过而又未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所致。尿蛋白电泳将显示分离的蛋白峰。 第二章肾小球肾炎 第一节急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本病常因β一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常见为A组12型等)感染所致。 【病理】病变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通常为弥漫性肾小球病变,以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为主要表现。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急性肾炎多见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通常于前驱感染后1~3周(平均l0天左右)起病,典型者呈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重症者可发生急性肾衰竭。本病大多预后良好,常可在数月内临床自愈。 本病典型者具有以下表现: 一、尿异常几乎全部患者均有肾小球源性血尿,约30%患者可有肉眼血尿,常为起病的首发症状和患者就诊的原因。可伴有轻、中度蛋白尿,少数患者(<20%患者)可呈肾病综合征范围的大量蛋白尿。尿沉渣可有颗粒管型和红细胞管型等。 二、水肿 80%以上患者均有水肿,常为起病的初发表现,典型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或伴有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少数严重者可波及全身。 三、高血压约80%患者出现一过性轻、中度高血压,常与其钠水潴留有关,利尿后血压可逐渐恢复正常。 四、肾功能异常仅有极少数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肾衰竭。 五、免疫学检查异常起病初期血清C3及总补体下降,8周内渐恢复正常,对诊断本病意义很大。患者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可升高,提示近期内曾有过链球菌感染。 【治疗】本病治疗以休息及对症治疗为主。急性肾衰竭病例应予透析,待其自然恢复。该病为自限性疾病,不宜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 一、治疗感染灶以往主张病初注射青霉素l0~14天(过敏者可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待病情稳定后可考虑作扁桃体摘除,术前、术后两周需注射青霉素。 二、对症治疗包括利尿消肿、降血压,预防心脑合并症的发生。 三、透析治疗少数发生急性肾衰竭而有透析指征时,应及时给予透析。 第二节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 急进性肾炎根据免疫病理可分为3型,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各不相同:①Ⅰ型又称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②Ⅱ型又称免疫复合物型;③Ⅲ型为非免疫复合物型,此型中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常呈阳性。 【病理】病理类型为新月体肾小球肾炎。光镜下通常以广泛(50%以上)的肾小球囊腔内有大新月体形成(占据肾小球囊腔50%以上)为主要特征,病变早期为细胞新月体,后期为纤维新月体。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我国以Ⅱ型多见,Ⅰ型好发于青、中年,Ⅱ型及Ⅲ型常见于中、老年患者,男性居多。 患者可有前驱呼吸道感染,起病多较急,病情急骤进展。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血尿、蛋白尿、尿少、浮肿、高血压),多早期出现少尿或无尿,进行性肾功能恶化并发展成尿毒症,为其临床特征。 【治疗】 一、强化疗法 (一)强化血浆置换疗法主要适用于I型。 (二)甲泼尼龙冲击伴环磷酰胺治疗为强化治疗之一。该疗法主要适用于Ⅱ、Ⅲ型,I型疗效较差。 二、透析治疗。 第三章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是:①尿蛋白大于3.5g/d;②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③水肿;④血脂升高。其中①②两项为诊断所必需。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征】引起原发性NS的肾小球病主要病理类型有微小病变型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它们的病理及临床特征如下: 一、微小病变型肾病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特征性改变和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为电镜下有广泛的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微小病变型肾病约占儿童原发性NS的80%~90%。 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可见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增生,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青少年。 三、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较常见的病理改变为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重度增生,可插入到肾小球基底膜和内皮细胞之间,使毛细血管袢呈现“双轨征”。好发于青壮年。

内科学泌尿系统疾病习题及参考答案

A1题型 1.下列哪一种激素是肾脏产生的非血管活性激素 A.肾素 B.EPO C.缓激肽释放酶 D.PCE2 E.PCP2α 答案:B 2.肾脏是下列哪种激素作用的重要靶器官 A.胰岛素 B.高血糖素 C.胃泌素 D.抗利尿激素 E.甲状旁腺激素 答案:D 3.肾脏可降解下列哪种激素 A.胰岛素 B.甲状腺素 C.降钙素 D.抗利尿激素 E.血管紧张素 答案:A

4.尿中红细胞管型常见于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急性肾盂肾炎 C.急性出血性膀胱炎 D.急性肾衰竭 E.慢性肾衰竭 答案:A 5.下列哪一种试验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A.放射性核素邻131I马尿酸钠测定 B.放射性核素99mTc-DTPA测定 C.尿血渗透浓度比 D.自由水清除率 E.尿β2-微球蛋白的测定 答案:B 6.成人蛋白尿是指 A.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超过50mg B.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超过100mg C.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超过150mg D.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超过200mg E.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超过300mg 答案:C 7.关于蛋白尿,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大、中、小分子均有的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 B.微量白蛋白尿,见于早期糖尿病肾病 C.溢出性蛋白尿,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D.分泌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管-间质疾病 E.β2微球蛋白尿为微小病变型肾病的特征 答案:E 8.肾脏维持水平衡的功能,主要依靠下列哪项调节活动来实现 A.肾小球滤过量 B.近端肾小管与髓袢的重吸收水量 C.远端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水量 D.近端肾小管与远端肾小管的重吸收水量 E.肾小管的分泌功能 答案:C 9.下列泌尿系统疾病中,不出现管型尿的疾病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肾病综合征 C.急性肾盂肾炎 D.急性膀胱炎 E.急性间质性肾炎 答案:D 10.肌酐清除率与下列哪项无关 A.滤过膜孔径增大

《内科学4——泌尿系统疾病》习题

《内科学——泌尿系统疾病》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A1型题: 1、下列哪种激素是肾脏产生的非血管活性激素B A、肾素 B、EPO C、缓激肽释放酶 D、PGE2 E、PGP2α 2、肾脏是下列哪种激素作用的重要靶器官D A、胰岛素 B、高血糖素 C、胃泌素 D、抗利尿激素 E、甲状旁腺激素 3、肾脏可降解下列哪种激素A A、胰岛素 B、甲状腺素 C、降钙素 D、抗利尿激素 E、血管紧张素 4、尿中RBC管型常见于A A、急性肾炎 B、急性肾盂肾炎 C、急性出血性膀胱炎 D、急性肾衰 E、慢性肾衰 5、下列哪种试验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B A、放射性核素邻131I马尿酸钠测定 B、放射性核素99mTc-DTPA测定 C、尿/血渗透浓度比 D、自由水清除率 E、尿β2-MG的测定 6、成人蛋白尿是指24 h尿蛋白定量持续超过C A、50 mg B、100 mg C、150 mg D、200 mg E、300 mg 7、关于蛋白尿,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E A、大、中、小分子均有的蛋白尿,见于肾炎 B、微量白蛋白尿,见于早期糖尿病肾病 C、溢出性蛋白尿,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D、分泌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管-间质疾病 E、β2-MG尿为微小病变型肾病的特征 8、肾脏维持水平衡的功能,主要依靠下列哪项调节活动来实现D A、肾小球滤过量 B、近端肾小管与髓袢重吸收水量 C、肾小管分泌功能 D、远端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水量 E、近端肾小管与远端肾小管的重吸收水量 9、下列泌尿系统疾病中,不出现管型尿的疾病是D A、急性肾炎 B、肾病综合征 C、急性肾盂肾炎 D、急性膀胱炎 E、急性间质性肾炎 10、Cr清除率与下列哪项无关A A、滤过膜孔径增大 B、肾血流量 C、滤过膜的通透性 D、滤过面积 E、有效滤过压 11、肾小球疾病的发生机制,主要为E A、感染性炎症疾病 B、细胞免疫异常 C、与体液免疫无关 D、非免疫非炎症性疾病 E、免疫介导性炎症疾病 12、肾小球疾病作为一组疾病,其主要特点为E

内科学重点 泌尿系统

总论 掌握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掌握常见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 熟悉肾脏的主要结构与功能及熟悉防治原则。 一.肾脏的主要结构 1.肾单位: 1.1肾小体 1.1.1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由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脏层上皮细胞(足细胞)构成(1)内皮细胞:抗凝、抗血栓、合成基底膜和血管活性物质 (2)基底膜:带有负电荷,维持正常结构,固定邻近细胞和构成滤过屏障 (3)脏层上皮细胞:防止中、大分子量蛋白质漏出 (4)系膜组织:毛细血管间,支撑、修补、调节、清洁作用 1.1.2肾小囊 1.2肾小管: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和连接小管 2.肾小球旁器 3.肾间质 4.血管和神经 二.肾脏的功能 1.滤过:GFR:肾小球滤过率 2.重吸收和分泌 (1)重吸收:主要在近端小管 (2)渗透压梯度形成:主要靠髓袢和髓质 (3)调节终尿成分:远端小管尤其连接小管(醛固酮作用于此) 3.内分泌 (1)血管活性肽:调节肾的血流动力学和水盐代谢,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激肽等 (2)非血管活性物质:1,25-(OH)2D3和EPO 三.检查手段 1.尿检 1.1蛋白尿:每日>150mg或者尿蛋白/肌酐>200mg/g,或尿蛋白试验阳性(微量蛋白 尿30-300mg) 1.1.1生理性蛋白尿: (1)功能性:如剧烈运动,一过性,不超过(+) (2)体位性:多见于成长期青少年(<1g/d) 1.1.2肾小球性蛋白尿 (1)选择性蛋白尿:以白蛋白为主的中小分子蛋白,肾小球滤过膜受损,滤出超过小管吸收,病变较轻。 (2)非选择性蛋白尿:病变加重,排泄如IgG等大分子蛋白 1.1.3肾小管性蛋白尿:β微球蛋白和溶菌酶等微小蛋白,重吸收障碍。 1.1.4溢出性蛋白尿: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等大量溶解,多发骨髓瘤轻链蛋白等大 量滤出超过重吸收阈值。 1.2血尿 (1)镜下血尿:每HP>3 (2)肉眼血尿:1ml血/1L尿,外观洗肉水样,血样或者酱油样

第八版内科学简答题(呼吸、循环、内分泌、泌尿系统)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答:诊断依据:咳、痰、喘、症状,每年三个月,持续两年以上,排除其他疾患,或有明确客观检查依据(X线,肺功能)。鉴别:“爱惜阔小姐”(肺癌、矽肺、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结核)。 COPD诊断标准: ①中年发病,长期吸烟史,慢性咳嗽咳痰缓慢进展 ②肺气肿征 ③活动时气促,呼吸困难 ④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支舒药后 FEV1/FVC<70%, FEV1<80%预计值 ⑤排除其他疾病所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分级。 Ⅰ级:轻度FEV1/FVC<70%,FEV1% pred≥80%,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Ⅱ级:中度FEV1/FVC<70%,50%≤FEV1% pred <80%,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Ⅲ级:重度FEV1/FVC<70%,30%≤FEV1% pred <50%,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Ⅳ级:极重度FEV1/FVC<70%,FEV1% pred <30%,伴慢性呼吸衰竭 COPD治疗原则 答:稳定期(治疗:戒烟、支气管舒张药:抗胆碱或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糖皮质激素、祛痰药、长期家庭氧疗LTOT), 急性加重期 (确定急性加重的原因及严重程度、支气管扩张剂、低流量吸氧、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祛痰药) 长期家庭养疗(LTOT)指征、目的? 答:①P a O2≤55mmHg或S a O2≤88%,有或没有高碳酸血症。 ②P a O2 55~60mmHg或 S a O2≤89%,并有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所致水肿或红细胞增多症。 目的使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达到P a O2≥60和(或)使S a O2≤升至90%以上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有诱因。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平喘药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有下列三项中至少一项阳性: ①支气管激发实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③昼夜PEF变异率>=20%。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 答:“两碱激素,氧疗激动” 氨茶碱、抗胆碱能类、糖皮质激素、氧疗、β2受体激动剂

内科学泌尿系统疾病总结

概述 一、基础知识: 1、肾: 它肾位于脊柱两侧,腹膜后方;两肾上端相距较近,下端斜向下外;右肾较左肾稍低。是成对的实质性脏器,形似蚕豆。有上、下端,内、外侧缘,前、后面。 肾小囊 肾小体 肾单位血管球 近端小管 肾肾小管细段 泌尿小管远端小管 弓形集合小 管 集合小管直集合小管 乳头 管 (1)肾的构造: 在肾的额状切面上肾实质分为肾皮质、肾髓质。 肾皮质:位于浅层,血管丰富,新鲜标本呈红褐色。 肾髓质:位于深部,由15~20个肾锥体构成,色淡, 肾锥体的尖端朝向肾窦,成为肾乳头,上有乳头孔。肾锥体 之间的皮质部分为肾柱 (2)与椎体的关系: 左肾:上端: 第12胸椎上缘;下端: 第3腰椎上缘。 右肾:比左肾大约低半个椎体。 (3)与第12肋的关系:第12肋斜越左肾后面的中部 ,右肾后面的上部。 肾门:约平第一腰椎平面 肾区:第12肋与竖脊肌外缘的交点。 (4)肾的被膜: 它由内向外依次为: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 肾段:肾动脉在肾门通常分为前后两支,前支再分为4个二级分支,成为肾段动脉。每支肾段动脉分布到一定区域的肾实质,称为肾段。 每侧肾分为5个肾段:即上段、上前段、下前段、下段、后段 肾门:肾的内侧缘中部凹陷,是肾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肾盂出入的部位 肾蒂:出入肾门的结构,由结缔组织包在一起形成。 2、输尿管:它分腹段、壁内段、盆段。有3处狭窄即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与髂血管 交叉处、壁内段 3、膀胱:它位于小骨盆的前部,耻骨联合的后方。空虚时全部位于骨盆腔内,充盈时膀胱腹膜反折线可上移至耻骨联合上方。分膀胱尖、颈、体、底。毗邻: 前:耻骨联合; 后:男:精囊、输精管壶腹和直肠; 女:子宫和阴道 下:男:前列腺 女:尿生殖膈 膀胱三角:它在膀胱底内面的两个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区域呈三角形。 4、尿道: (1)女性尿道:长约 3-5 cm.,起于尿道内口,终于阴道前庭的尿道外口,特征:宽、短、直。易于发生泌尿系感染。 (2)男性尿道:曲、直、长 二、症状: 水肿、高血压、肾区钝痛和肾绞痛、膀胱刺激征、排尿异常。

大单元十四 泌尿系统常见疾病

大单元十四泌尿系统常见疾病 第一节尿路感染 一、概述 尿路感染(UTI)就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与绝经后女性、老年男性、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 60岁以上老年女性UTI发病率高达10%~12%,雌激素水平降低就是绝经后女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根据感染发生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与下尿路感染(膀胱炎与尿道炎)。临床又有急性与慢性之分。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以细菌感染为主,极少数为真菌、原虫及病毒。 在细菌感染中,革兰阴性杆菌为尿路感染最常见致病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约占全部尿路感染的85%。 (二)发病机制 1、感染途径:上行感染,约占尿路感染的95%; 2、易感因素 ①女性; ②不洁性活动; ③尿路梗阻,妊娠压迫,前列腺增生,过度憋尿; ④疾病; ⑤医源性因素 3、细菌的致病力 4、机体防御功能 三、临床表现 (一)膀胱炎 ——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下腹痛与排尿困难。一般无全身感染症状。 (二)肾盂肾炎 排尿不适,同时有突出的全身表现,体温>38、0℃,应考虑上尿路感染。 (三)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四、诊断 (1)尿路感染的诊断: 尿路感染定位: 上尿路感染——常有发热、寒战,伴明显腰痛,输尿管点与(或)肋脊点压痛、肾区叩击痛等。 下尿路感染——常以膀胱刺激征为突出表现,一般少有发热、腰痛等。

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尿液改变与尿液细菌学检查。 (2)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症状+尿标本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3/ml时,诊断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 (3)无症状菌尿(ASB): 就是指患者无尿路感染症状,但中段尿培养连续两次(同一菌株),尿细菌数>105菌落形成单位/ml。 多见于老年女性与妊娠期妇女,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五、治疗 (一)一般治疗 膀胱刺激征与血尿明显者,可口服碳酸氢钠片1g,tid,以碱化尿液,缓解症状抑制细菌生长、避免形成血凝块。 (二)抗尿路感染药物治疗 1、急性膀胱炎 短疗程疗法:任选以下一种药物连用3天, 约90%的患者可治愈。 *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0、2g,bid;环丙沙星0、25g,bid) *半合成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0、5g,tid)、 *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呋辛0、25g,bid)等。 治愈标准: 停服抗菌药物7天后,需进行尿细菌定量培养。如结果阴性表示急性细菌性膀胱炎已治愈; 如仍有菌尿,应继续给予2周抗菌药物治疗。 2、肾盂肾炎——首选针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药物。 (1)病情较轻者: ——门诊口服药物治疗10~14日,通常90%可治愈; 常用药物有: *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0、2g,bid;环丙沙星0、25g,bid) *半合成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0、5g,tid)、 *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呋辛0、25g,bid)等。 (2)严重感染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者 ——需住院治疗静脉给药,完成2周疗程。 常用药物有: ◎氨苄西林1、0~2、0g,q4h; ◎头孢噻肟钠2、0g,q8h;头孢曲松钠1、0~2、0g,q12h; ◎左氧氟沙星0、2g,q12h。 治疗72h无好转,应按药敏结果更换抗菌药物。 3、复发性尿路感染——包括再感染与复发。 (1)再感染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阴性,但在停药6周后再次出现真性细菌尿,菌株与上次不同,称为再感染,提示尿路防御感染的能力差。 治疗方法与首次发作相同。 对半年内发生2次以上者,可用长程低剂量抑菌治疗,即每晚临睡前排尿后服用小剂量抗菌药物1次。 如:复方磺胺甲噁唑1~2片,或呋喃妥因50~100mg,或氧氟沙星200mg,每7~10日更换药物1次,连用半年。 (2)复发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阴转后在6周内再出现菌尿,菌种与上次相同(菌种相同且为同一血清型)称为复发。 复发且为肾盂肾炎者,特别就是复杂性肾盂肾炎,在去除诱发因素(如结石、梗阻、尿路异常等)的基础上,应按药敏选择强有力的杀菌性抗菌药物,疗程不少于6周。反复发作者,给予长程低剂量抑菌疗法。

临床执业医师内科学练习题泌尿系统

2010年临床执业医师内科学练习题:泌尿系统 1.引起急性肾盂肾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葡萄球菌 B.链球菌 C.淋球菌 D.分枝杆菌 E.大肠杆菌 2.与免疫复合物无关的肾小球肾炎是 A.膜性肾炎 B.急性肾炎 C.轻微病变性肾炎 D.膜性增生性肾炎 E.系膜增生性肾炎 3.新月体主要由哪些细胞增生形成 A.系膜细胞 B.脏层上皮细胞 C.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D.以上均有 E.壁层上皮细胞 4.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无关的肾小球肾炎是 A.膜性肾小球肾炎 B.脂性肾病 C.膜性增生性肾炎 D.急性肾小球肾炎 E.以上均不是 5.急性肾小球肾炎肉眼变化主要呈现 A.大白肾 B.蚤咬肾和大红肾 C.多发性小脓肿 D.多囊肾 E.固缩肾 6新月体主要由下列哪种细胞增生形成 A系膜细胞 B足细胞 C内皮细胞 D壁层上皮细胞 E中性粒细胞 7肾源发性肿瘤中最多见的是 A移行上皮癌 B肾母细胞瘤 C鳞状细胞癌 D血管肉瘤 E肾腺癌 8.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是 A.纤维素性炎 B.变态反应性炎 C.变质性炎

D.化脓性炎 E.增生性炎 9.膜性肾小球肾炎的肉眼变化是 A.大红肾 B.大白肾 C.蚤咬肾 D.疤痕肾 E.固缩肾 10.轻微病变型肾小球肾炎在光镜下的改变是 A.肾小球轻度肿大 B.肾小球内皮细胞轻度增生 C.肾小管上皮细胞脂变 D.肾小管上皮细胞水变性 E.肾小球基底膜增厚 11.急性肾盂肾炎是 A.纤维素性炎 B.变态反应性炎 C.变质性炎 D.化脓性炎 E.增生性炎 12.下列关于肾盂肾炎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多见于女性,多由上行性感染引起 B.上行性感染首先累及肾盂,下行性感染先累及皮质的间质 C.是由细菌直接感染肾间质引起的炎症 D.是肾盂粘膜和肾小球的增生性炎症 E.可形成大小不等的多发性脓肿 13.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特点是肾小球的 A.肾球囊壁层上皮增生。形成大量新月体 B.毛细血管丛内皮细胞显著增生肥大 C.系膜细胞增生并产生大量基质 D.肾球囊壁增厚。肾小球周围纤维化 E.基底膜伸出钉突状突起 14.膀胱癌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A.无痛性血尿 B.膀胱刺激综合征 C.尿路梗阻 D.蛋白尿和管型尿 E.腹部肿块 15.电镜下显示肾小球基底膜与内皮细胞之间有电子致密的沉积物,考虑 A.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快速进行行性肾小球 C.膜性肾小球肾炎同 D.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Ⅰ型) E.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Ⅱ型) 16.有关肾病综合征的描述。下列哪项除外? A.高血压 B.高脂血症

内科学—泌尿系统试题及答案

内科学(4)—泌尿系统; 题型:单选题(共619题0分) 1. 肾小球“三高学说”是指(0分) A:肾小球的高压力、高毒素、高滤过 B:肾小球的高灌注、高压力、高分解 C: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高灌注、高压力、高滤过 D:肾小球的高代谢、高压力、高分解 E:肾小球的高灌注、高分解、高滤过 正确答案:C 解析:肾小球“三高学说”是指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高灌注、高压力、高滤过 2. 慢性肾衰竭的患者必须摄入足够热量,每日至少给予热量是(0分) A:188.3kJ/kg(45kcal/kg) B:146.4kJ/kg(35kcal/kg) C:104.6kJ/kg(25kcal/kg) D:125.5kJ/kg(30kcal/kg) E:167.4kJ/kg(40kcal/kg) 正确答案:D 解析:每日热量一般为125.52~146.44kJ/kg,至少125.52kJ/kg。 3. 48岁女性患者,因慢性肾小球肾炎慢肾衰作血液透析已2年,近来感走路不便,下肢骨头酸痛,疑并发肾性骨营养不良症。若要早确诊,首选的检查方法是(0分) A:骨活检 B:血清钙磷测定 C:X线骨相 D:骨龄检查 E:1,25(OH)2-D3测定

正确答案:A 解析:肾性骨营养不良症可引起骨痛、行走不便和自发性骨折。但在透析前有症状者不及10%,然而,骨X线片有约35%发现异常,而骨活体组织检查约90%可发现异常,故早期诊断要依靠骨活检。 4. 女性,18岁,突然发冷、发热、腰痛,尿频、尿痛、尿急,肾区叩击痛1d,尿镜检:白细胞成堆,肾功能正常,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0.85。此时的治疗方案为(0分) A:单剂治疗 B:系统联合治疗 C:以上选项都不是 D:2周疗法 E:行药敏试验给予敏感药物治疗 正确答案:B 解析:急性肾盂肾炎常累及肾间质,有发生菌血症的危险性,应选用在尿液及血液中均有较高浓度的抗菌药物,首先应予以胃肠外给药(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在退热72小时后,再改用口服抗菌药物(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等)共完成2周疗程。 5. 25岁男性患者,双下肢水肿4周,查:BP100/65mmHg,尿蛋白(++++),红细胞1~3个/HP,白细胞0~4个/HP,血红蛋白120g/L,血肌酐80μmol/L。下列哪种检查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最有帮助(0分) A:双肾B超 B:血清白蛋白 C:血尿素氮 D:肾活检 E:血胆固醇 正确答案:D 解析:本例符合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其预后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病理类型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②临床因素如高血压、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肾功能情况等;③存在反复感染、血栓栓塞并发症者常影响预后。肾活检能够明确病理类型,对判断疾病预后至关重要。 6. 病毒感染后急性肾炎与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主要区别为(0分) A:高血压 B:起病时间 C:肾功能不全 D:前者不伴有血清补体的降低 E:血尿 正确答案:D

内科学泌尿系统疾病总结(doc 7页)

内科学泌尿系统疾病总结(doc 7页)

概述 一、基础知识: 1、肾: 它肾位于脊柱两侧,腹膜后方;两肾上端相距较近,下 端斜向下外;右肾较左肾稍低。是成对的实质性脏器,形似 蚕豆。有上、下端,内、外侧缘,前、后面。 肾小囊 肾小体 肾单位 血管球 近端小管 肾肾小管细段 泌尿小管远端小管 弓形集合小管 集合小管直集合小管 乳头管 (1)肾的构造: 在肾的额状切面上肾实质分为肾皮质、肾髓质。 肾皮质:位于浅层,血管丰富,新鲜标本呈红褐色。 肾髓质:位于深部,由15~20个肾锥体构成,色淡,肾锥体的尖端朝向肾窦,成为肾乳头,上有乳头孔。肾锥体之间的皮质部分为肾柱 (2)与椎体的关系: 左肾:上端: 第12胸椎上缘;下端: 第3腰椎上缘。 右肾:比左肾大约低半个椎体。 (3)与第12肋的关系:第12肋斜越左肾后面的中部,右肾后面的上部。 肾门:约平第一腰椎平面

2.低蛋白血症(清蛋白<30g/L) 3.明显水肿 4.高脂血症 二、并发症: 1、感染 2、血栓、栓塞性合并症 3、急性肾衰竭合并症 三、诊断: (1)尿蛋白大于3.5g/d (2)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 (3)水肿 (4)血脂升高 其中(1)(2)两项为诊断所必需 四、鉴别诊断: 1.过敏性紫癜肾炎好发于青少年,典型皮疹有助于鉴别诊断 2.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青少年和中年女性,依据多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和免疫学检查可检出多种自身抗体,一般不难明确诊断 3.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国内依据以下三点进行诊断:①血清HBV抗原阳性;②患肾小球肾炎,并可除外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肾炎;③肾活检切片中找到HBV抗原 4.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病史及特征性眼底改变 5.肾淀粉样变性好发于中老年,肾淀粉样变性是全身多器官受累的一部分,主要累及肾脏、肝和脾等器官。常需肾活检确诊 6.骨髓瘤性肾病好发于中老年,有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如骨痛、血清单株球蛋白增高、蛋白电泳M带及尿本周蛋白阳性,骨髓象原始、幼稚浆细胞异常增生 五、治疗 (一)一般治疗 1.有严重水肿、低白蛋白血症者需卧床休息 2.水肿消失、一般情况好转后,可起床活动 3.水肿时应低盐(<3g/d)饮食 4.正常量0.8~1.0g/(kg·d)的优质蛋白(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饮食 5.少进富含饱和脂肪酸(动物油脂)的饮食,而多吃富含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如植物油、鱼油) 6.进食富含可溶性纤维(如燕麦、米糠及豆类)的饮食 (二)对症治疗 1、利尿消肿利尿剂的应用(噻嗪类利尿剂、潴钾利尿剂、袢利尿剂、渗透性利尿剂)和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2、减少尿蛋白非类固醇消炎药和ACEI的应用 3、治疗高凝状态和血栓、栓塞并发症(肝素、双嘧达莫;发生栓塞应尽早在6小时之内溶栓) 4、降血脂治疗 (三)激素 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抑制免疫反应、抑制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影响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等综合作用而发挥其利尿、减轻尿蛋白 使用原则和方案: 起始足量、缓慢减药、长期维持 (四)免疫抑制剂 用于激素依赖或激素无效型肾病综合症 1、环磷酰胺最常用的一种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有白细胞减少、肝功损害、短暂脱发及出血性膀胱炎。 2、环孢素多用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长期使用有肝肾毒性、多毛、牙龈增生、高血压、高尿酸血症。 3、骁悉新型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少,确切疗效尚待观察。 尿路感染 细菌直接侵袭尿路引起的非特异性感染,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和尿道炎。 一、病因: 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次为变形杆菌。 二、细菌入侵途径 1.上行感染最常见,由尿道外口沿膀胱、输尿管上行到达肾盂。 2.血行感染身体内存在感染灶,细菌侵入血流,到达肾脏,引起感染。 3.淋巴道感染细菌沿淋巴管进入肾脏。 4.直接感染 三、临床表现: (一)急性肾盂肾炎: 1.全身表现起病急,畏寒、发热、头痛等。 2.泌尿系统症状尿频、尿急、尿痛,腰痛,肾区扣痛,输尿管走行体表部位及膀胱区压痛。 3.尿液变化脓尿、血尿, (二)慢性肾盂肾炎: 1.无症状性细菌尿一般无尿路刺激症状,但有细菌尿。 2.继发性高血压无明确尿路感染病史,血压呈中等度高,尿菌检查阳性。 3.发作性血尿肉眼或镜下血尿,可自行缓解,但尿细菌一直存在。 4.长期低热

内科学泌尿系统疾病习题及参考答案

内科学泌尿系统疾病习 题及参考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A1题型 1.下列哪一种激素是肾脏产生的非血管活性激素 A.肾素 C.缓激肽释放酶 α 答案:B 2.肾脏是下列哪种激素作用的重要靶器官 A.胰岛素 B.高血糖素 C.胃泌素 D.抗利尿激素 E.甲状旁腺激素 答案:D 3.肾脏可降解下列哪种激素 A.胰岛素 B.甲状腺素 C.降钙素 D.抗利尿激素 E.血管紧张素 答案:A 4.尿中红细胞管型常见于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急性肾盂肾炎 C.急性出血性膀胱炎 D.急性肾衰竭 E.慢性肾衰竭 答案:A 5.下列哪一种试验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A.放射性核素邻131I马尿酸钠测定 B.放射性核素99mTc-DTPA测定 C.尿血渗透浓度比 D.自由水清除率 E.尿β2-微球蛋白的测定 答案:B 6.成人蛋白尿是指 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超过50mg 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超过100mg 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超过150mg 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超过200mg 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超过300mg 答案:C 7.关于蛋白尿,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大、中、小分子均有的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

B.微量白蛋白尿,见于早期糖尿病肾病 C.溢出性蛋白尿,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D.分泌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管-间质疾病 E.β2微球蛋白尿为微小病变型肾病的特征 答案:E 8.肾脏维持水平衡的功能,主要依靠下列哪项调节活动来实现 A.肾小球滤过量 B.近端肾小管与髓袢的重吸收水量 C.远端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水量 D.近端肾小管与远端肾小管的重吸收水量 E.肾小管的分泌功能 答案:C 9.下列泌尿系统疾病中,不出现管型尿的疾病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肾病综合征 C.急性肾盂肾炎 D.急性膀胱炎 E.急性间质性肾炎 答案:D 10.肌酐清除率与下列哪项无关 A.滤过膜孔径增大 B.肾血流量

内科学知识点辅导:泌尿系统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

内科学知识点辅导:泌尿系统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 多数慢性肾炎由各种病理类型不同的肾小球病变直接迁延发展而来,少数是由急性肾炎发展而来。 2.发病机制 慢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免疫介导性炎症,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通过激活补体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此外在慢性肾炎的病程中,健存肾单位因长期处于血流超灌流状态或肾小球硬化也是发病因素之一。 病理 慢性肾炎的病理类型有多种,但随着病情发展,都可转化为肾小球硬化、玻璃样变性、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管萎缩,晚期发展为固缩肾。 临床表现 1.水肿 多为眼睑及下肢轻、中度水肿,重者可遍及全身。 2.高血压 高血压的程度差异可很大,常伴一系列高血压症状,如左心室肥大、心功能不全、脑出血等。 3.尿异常 主要有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 4.贫血 程度不同。早期由于蛋白丢失、营养不良引起,晚期因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使贫血加重。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凡一年以上尿液改变(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高血压,无论有无肾功能损

害,均应考虑慢性肾炎可能,但必须排除其他慢性肾脏疾病及继发性肾炎。 2.鉴别诊断 慢性肾盂肾炎 ①本病有泌尿系感染病史; ②多有尿路刺激症状; ③尿沉渣以白细胞为主,甚至有白细胞管型; ④尿细菌培养为阳性,抗生素治疗有效; ⑤肾小管功能损害(尿浓缩功能等)较早,而尿蛋白程度较轻; ⑥肾盂造影、放射性核素肾图等检查发现双侧肾脏病变不一致支持本病。 原发性高血压病继发肾损害 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有多年高血压病史,而后出现肾损害; ②起病年龄较晚; ③尿蛋白量不多; ④常伴高血压心、脑并发症。 急性肾炎 慢性肾炎急性发作需与急性肾炎鉴别: ①急性肾炎潜伏期较长,约1~3周; ②多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持续高血压; ③肾功能正常,常于短期内恢复; ④血清补体C3降低有意义。 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的肾损害 如过敏性紫癜肾炎、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等。这些疾病的肾损害均伴有该病相应的全身症状及发病特点,实验室检查有相应阳性结果。

内科学重点归纳知识讲解

内科学重点归纳 呼吸系统疾病: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本病在临床上最常见,尤其是急诊科,但是由于它很简单,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所以上课时一般不会讲,考试也一般不考,所以不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个人认为,有时间的话还是熟悉一下,毕竟上了几年学,如果连这么简单的病都不会处理,我想也够没面子了吧?呵呵 2、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本节乃是绝对的重点,考试经常会出病例分析!一般的病例都是病史很长,由慢性支气管炎逐步发展成肺气肿、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肺性脑病,而且还会合并一些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所以要求有较强的综合分析的能力才能答满分。连接本节知识的主线是其病理变化,所以掌握了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于理解、记忆本节内容有很大帮助!下面归纳一下本节重点内容: (1)慢性支气管炎的分期和诊断标准,以及与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诊断; (2)肺功能检查对于阻塞性肺气肿诊断的意义;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产生机制(相对重点); (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并发症; (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辅助检查以及急性加重期的并发症(其中治疗相当重要)。 3、肺栓塞:一般上课不会讲述,考试也不会考,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4、支气管哮喘:一般不出大题,重点看一下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知道药物有哪些类)。另外,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原则也要熟悉,有时候会考简答题。 5、支气管扩张:一般不会考,可以看一下其临床表现还有X线特点。 6、呼吸衰竭:多数情况都是结合病例考,但是要掌握两种呼吸衰竭的判断标准、简单的血气分析(病理生理学都讲过,不记得可以复习一下)、氧疗方法以及治疗原则!另外,注意一下“肺性脑病”的名词解释就差不多了! 7、肺炎:掌握“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概念,还有一些常见肺炎的典型症状、X线征象和首选的抗生素(书上应该有一个总结表格)。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比较重要,但一般不会出大题! 8、肺脓肿:不是重点,熟悉一下临床表现、X线特点和治疗原则就可以了! 9、肺结核病:比较重要。要掌握其临床类型病原学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的结果判定(尤其要知道阴性结果的意义)、并发症和化疗的原则(对于一线药物要掌握其不良反应)。另外熟悉一下咯血的处理方法和治疗失败的原因,本节就算基本掌握了! 10、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上课一般不会介绍,考试也不会出现,所以不是重点内容。 1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掌握其临床表现及诊断(特别是要知道哪些人群需要排癌检查)。另外,熟悉一下病理分型(常以小题目出现)。 12、胸膜疾病:重点掌握实验室和特殊检查(尤其是渗出液和漏出液的鉴别),临床表现是相对的重点! 1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是重点,有兴趣的话就看一下,呵呵~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个人认为本篇是内科学的一个难点,部分内容很不好理解,尤其是心律失常一节,如果前面的基础课没有学好的话,理解起来还是有些吃力的!要想真正把本篇学透的话,我认为还是先把有关的知识(如生理、病理生理、药理等)复习一下为好!不过也不要有太大的负担,也不要想一下全部掌握,毕竟一些知识还是要在实习过程中慢慢融会贯通的,呵呵~记住:本科阶段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病、多发病!这样,复习起来也就会有的放矢了! 1、心力衰竭:本节是重中之重,而且考点比较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诱因、临床表现、心功能

临床药物治疗学-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练习题

临床药物治疗学-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练习题 一、A1 1、男性,28岁,颜面水肿4天,无力,尿400ml/24h,血压130/80mmHg,血红蛋白130g/L,尿蛋白(+ + +),红细胞20~40个/HP,诊断是急性肾炎,其常见病因是 A、甲型肝炎病毒感染 B、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C、葡萄球菌感染 D、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E、乙型甲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2、男性,25岁,3周前咽痛,近1周面部浮肿、尿少,尿蛋白(++),尿红细胞10~20/HP,红细胞管型0~1个/HP,颗粒管型0~1个/HP,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该患者主要的治疗是 A、休息和加强营养 B、抗凝疗法 C、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 D、休息和对症治疗 E、透析疗法 3、男性,18岁,3周前微热,咽痛,1周来眼睑轻度水肿,1天前突然剧烈头痛,全身抽搐,意识不清,数分钟后清醒。BP170/100mmHg,尿常规蛋白(++),可见红细胞管型,诊断是急性肾炎并发高血压脑病,宜采用利尿剂协助降压效果最好的是 A、螺内酯 B、呋塞米 C、低分子右旋糖酐 D、利尿合剂 E、氨苯蝶啶 4、男性,36岁,尿蛋白(++),尿红细胞10~20个/HP,红细胞管型0~1个/HP,血压175/100mmHg,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经休息、限制水盐、利尿后血压仍高,应给予 A、抗菌药物 B、低蛋白饮食 C、降压药 D、洋地黄类药物 E、硝普钠 5、女性,8岁,3周前发热,咽痛,1周来眼睑轻度水肿,1天前突然剧烈头痛,全身抽搐,意识不清,BP170/110mmHg,血红蛋白120g/L,尿常规蛋白(++),颗粒管型2~3个/HP,BUN12.8mmol/L。诊断为急性肾炎并发高血压脑病。除应用降压药外,如果患者持续抽搐可静脉注射 A、泼尼松 B、地西泮 C、普萘洛尔 D、甘露醇 第1页

临床医师内科学泌尿系统试题及解析

泌尿系统 1.引起急性肾盂肾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葡萄球菌 B.链球菌 C.淋球菌 D.分枝杆菌 E.大肠杆菌 2.与免疫复合物无关的肾小球肾炎是 A.膜性肾炎 B.急性肾炎 C.轻微病变性肾炎 D.膜性增生性肾炎 E.系膜增生性肾炎 3.新月体主要由哪些细胞增生形成 A.系膜细胞 B.脏层上皮细胞 C.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E.壁层上皮细胞 4.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无关的肾小球肾炎是 A.膜性肾小球肾炎 B.脂性肾病 C.膜性增生性肾炎 D.急性肾小球肾炎 E.以上均不是 5.急性肾小球肾炎肉眼变化主要呈现 A.大白肾 B.蚤咬肾和大红肾 C.多发性小脓肿 D.多囊肾 E.固缩肾 6新月体主要由下列哪种细胞增生形成 A系膜细胞 B足细胞

D壁层上皮细胞 E中性粒细胞 7肾源发性肿瘤中最多见的是A移行上皮癌 B肾母细胞瘤 C鳞状细胞癌 D血管肉瘤 E肾腺癌 8.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是 A.纤维素性炎 B.变态反应性炎 C.变质性炎 D.化脓性炎 E.增生性炎 9.膜性肾小球肾炎的肉眼变化是 A.大红肾

C.蚤咬肾 D.疤痕肾 E.固缩肾 10.轻微病变型肾小球肾炎在光镜下的改变是 A.肾小球轻度肿大 B.肾小球内皮细胞轻度增生 C.肾小管上皮细胞脂变 D.肾小管上皮细胞水变性 E.肾小球基底膜增厚 11.急性肾盂肾炎是 A.纤维素性炎 B.变态反应性炎 C.变质性炎 D.化脓性炎 E.增生性炎 12.下列关于肾盂肾炎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多见于女性,多由上行性感染引起 B.上行性感染首先累及肾盂,下行性感染先累及皮质的间质 C.是由细菌直接感染肾间质引起的炎症 D.是肾盂粘膜和肾小球的增生性炎症 E.可形成大小不等的多发性脓肿 13.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特点是肾小球的 A.肾球囊壁层上皮增生。形成大量新月体 B.毛细血管丛内皮细胞显著增生肥大 C.系膜细胞增生并产生大量基质 D.肾球囊壁增厚。肾小球周围纤维化 E.基底膜伸出钉突状突起 14.膀胱癌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A.无痛性血尿 B.膀胱刺激综合征 C.尿路梗阻 D.蛋白尿和管型尿 E.腹部肿块

内科学泌尿系统重点-习题及答案

泌尿系统 肾盂肾炎:定义:是指发生于肾脏盂的炎症,又称上尿路感染,大都由细菌感染引起,一般伴下泌尿道炎症,临床上不易严格区分。根据临床病程及疾病,肾盂肾炎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期,慢性肾盂肾炎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病因:肾益肾炎的易感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因素与感染有关。 是由各种致病微生物直接侵袭所引起的肾盂肾盏粘膜和肾小管肾间质感染性炎症。近年来发现在一些肾盂肾炎患者的肾疤痕组织中存在病菌抗原,表明在肾盂肾炎的发病机理中免疫性肾组织损害也可以是炎症的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一) 急性肾盂肾炎: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但以育龄妇女最多见,起病急骤,主要有下列症 38~39℃之间,也可高达 40℃。热型不一,一般呈弛张型,也可呈间歇或稽留型。伴头痛、全身酸腰痛,多为钝痛或酸痛,程度不一,少数有腹部绞痛,沿输输尿管向膀胱方向放射,体检时在上输尿管点(腹直肌外缘与脐平线交叉点)或肋腰点(腰大肌外缘与十二肋交叉点)有压痛,肾叩 痛阳性。患者常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在上午性感染时,可先于全身症状出现。儿童患者的泌尿系系症状常不明显,起病时除高道症状: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个别患者可有中上腹或全腹疼痛。(二)慢性肾盂肾炎:症状较急性期轻,有时可表现为无症状性尿。半数以上患者有急性肾盂肾炎既往史,其后有乏力、低热、厌食及腰酸腰痛等症状,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刺激症状。急性发作表现也时出现。以往将病程超过半年或1年者乐为慢性肾盂肾炎,近年来提出肾盂肾盏有瘢痕形成,静脉肾盂造影见到肾盂肾盏变形、积水、肾外形不光滑,或二肾大小不等才称慢性肾盂肾炎。可有肾小管功能损害,如浓缩功能减退,低渗、低比重尿,夜尿增多及肾小管性酸中毒等。至晚期,可出现肾小球功能损害,氮质血症直至尿毒症。肾性高血压很多由慢性肾盂炎引起,一般认为患者高肾素血症及一些缩血管多肽的释放和血管硬化、狭窄等病变有关。少数患者切除一侧病肾后,高血压得以改善。——慢性肾盂肾炎时临床表现复杂,容易反复发作,其原因为:①诱发因素的存在;②肾盂肾盏粘膜、肾乳头部因瘢痕变形,有利于致病菌潜伏;③长期使用抗生素后,细菌产生了耐药性,或进入细胞内,使抗生素失去杀菌能力;④在体液免疫或抗生素作用下,细菌胞膜不能形成,以原浆质形式存在,在髓质渗环境下仍有生命力,故一旦环境有利,重新生长胸膜并繁殖再毒辣,此即原浆型菌株(L 型)。所以,慢性肾盂肾炎被认为是较难根治而逐渐进展的疾病。治疗原则:(一)一般治疗:通常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以降低髓质渗透压,提高机体吞噬细胞功能。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应卧床休息。服用碳酸氢钠1g ,每日3次,可碱化尿液,减轻膀胱刺激刺激症状,并对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及磺胺等有增强疗效作用,但可使四环素、呋喃咀啶的药效下降。有诱发因素者应治疗,如肾结石、输尿管畸形等。抗感染治疗最好在尿细菌培养及药物敏肾炎:因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细菌是革兰阴性菌,其中以大肠杆菌为主。初发的急性肾盂明炎可选用复方磺胺甲恶唑(SMZ-TMP )2片,日2次,或吡哌酸0.5g ,日3~4次,诺氟沙星0.2g ,日3次,疗程 7~14:一般选毒性低的抗菌药物,如复方磺胺甲恶唑或呋喃坦丁每晚一粒,服用1年或更长,约605患者菌尿转阴。 急性(肾小球)肾炎:定义: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其特点为急性起病 ,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病因:多因β-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感染所致,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猩红热、皮肤感染等链球菌感染后。临床表现:本病典型者具有以下表现:尿异 驱病常为链球菌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咽炎、淋巴结炎、猩红热等,或的临床表现:前驱链球菌感染后经1~3周无症状间歇期而急性起病,表现为水肿、血尿、高血压及程度不等的肾功能受累。治疗原则:以休息及对症治疗为主,急性肾衰竭病例应予以透析,待其自然恢复。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不宜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一)一般治疗:卧床休息、逐步增加活动量、低盐饮食。(二)治疗感染灶:注射青霉素、扁桃体切除。(三)对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