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考查的四种能力

历史高考考查的四种能力
历史高考考查的四种能力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1)能够从试题提供的各种图文材料中获取所承载的信息,并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

(2)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从试题提供的材料中所获取的有效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提炼、梳理与整合。

(3)能够将所学学科知识与试题的有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并对相关问题作出恰当的判

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下列有关清朝取代明朝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清朝是新型先进力量的代表②明末统治集团极端腐朽③吴三桂引清兵

入关导致军事形势逆转④关外清军强于明军及农民军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

D.②③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调动知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能力。答题时,必须对明末清初的局势、两个政权的性质有明确的认识。

三、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1)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准确的描述人文与社会、自然环境等领域所涉及的相关事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观点等。

识的有意义的问题,并运用判断、比较和归纳等方法论证问题。

(2)能够依据科学的价值标准,对有关现象、问题和某些观点进行质疑、批判与探究,并作出独立的评判。

(3)能够综合运用历史学科的知识、观点、方法与技能,并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审视或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并体现出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给出几段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材料,可让学生作答的问题有:①罗斯福新政从本质上主要调整了A.劳资矛盾B.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的矛盾C.产销矛盾D.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②罗斯福新政是凯恩斯主义的大规模运用,这一经济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什么?③将你所学到的新政措施,就其主要倾向归类,并分析罗斯福政府财政赤字庞大的原因。④根据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30年代经济危机的不同途径,分析判断后来二战美英法与德意日之间对抗的性质。这样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论证能力、迁移能力和坍台能力。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生此时已经进入高考备战阶段,历史科目的复习任务比较重,小伙伴们需要复习和巩固的知识内容非常多。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先秦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全国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题

目录 1.0Introduction (1) 2.0Data Analysis (1) 3.0Using Data and Charts to represent data (3) Charts type (4)

1.0Introduction From the data of Jelly Bean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colors for different bag weight, I analyzed the data. This report will show you the analysis. 2.0Data Analysis From the following form of Jelly Beans distribution of colors in different bags, I can know some information. Blue Jelly Beans and red Jelly Beans’ amounts are the same in bag one. The most widely used color in bag one is orange, which has eight Jelly Beans. The second most widely used color is green which has seven, then is the blue and red, the final is black and yellow which has both five Jelly Beans. In bag two, the amount of green and yellow Jelly Beans are both six. Blue and black are the least widely used color in bag two. Both the amount of orange and red Jelly Beans are seven, which are the most widely used color in bag two. In bag three, blue, red and green are all 12. Orange is the most which is 15. In bag four, orange is the most which is 18. The black is also the lowest which has 4. In bag five, the red has the most that has 16. The lowest is 8. The most widely used color in bag six is orange, which has 16. Overall, the black is always the lowest in each bag.

语文高考命题设计与考核能力要求试题设计.doc

语文高考命题设计与考核能力要求(三): 试题设计- 语文学科试卷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古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写作题六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即四选一的题型。例如:例如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第1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差ch ā 差错误差差强人意差可告慰 B.解ji ě 解决押解浑身解数不求甚解 C.塞s 堵塞边塞闭目塞听敷衍塞责 D.提t 提炼提防提纲挈领耳提面命

答:A 这类题目只有一个正确选项,选择两个或三个答案本题都不得分。单项选择题通常都在试卷的第一部分,即第一卷。 多项选择题即在多个选项中有两个以上的答案,例如:2002年高考语文试题第22题(文见现代文例3.8)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散文选择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早已深入华夏子孙心坎里的知音的传说进行评说,表达了作者对获得知音的独特看法。 B.全文以神往和渴求知音为线索,以叙述和描写俞伯牙遇知音和艰辛学琴的经历为主要内容,揭示知音难觅但又可求的主题。

C.我似乎瞧见他滚滚流淌一句,生动地描写出伯牙学琴成功后激动与喜悦的心情,也融人了作者学艺的切身体会。 D.最后一段以获得更多更多的知音收尾,既与第一段神往和渴求知音的意思相呼应,又进一步阐释了第一段的内容。 E.第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形象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答:A、E 这类题目有多个选项(通常都在四个以上),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选项,考生在答题时要根据材料的内容作出判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项选择题通常都在试卷的第二部分,即第二卷。 古文翻译题是近年来新增设的题型。以往考查古文翻译通常采用单项选择题,让考生通过选择判断答题。从2002年开始,古文翻译题改为让考生自己动笔翻译,这样做能够更加准确地考查考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当然,难度也随之增加了。例如:2002年试卷第16题(答案略):

高中历史必备的基础知识大全

高中历史必备的基础知识大全 高中的学生想提高历史成绩,首先就要将课本知识理清楚并且加以背诵,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历史必备的基础知识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 古代中国传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A: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有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原料易得、便于书写、容易携带保存) 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印刷术,隋唐时已有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文化的传播,对世界有重大的影响。火药,孙思邈已经掌握了配方,唐末开始运用于军事,北宋广泛运用于军事。推动世界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指南针,战国有司南,北宋指南针运用于航海。促进各国的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新航路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B:领先世界的科技:商朝干支纪日法;日食、月食;哈雷慧星的记录;《甘石星经》;地动仪;僧一行实测地球子午线;祖冲之圆周率的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 C:《齐民要术》《梦溪笔谈》《天工开物》《内经》《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唐本草》《本草纲目》(要求掌握成书的朝代、作者、涉及的领域、意义等)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A:汉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B:书法: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要求识别各种书法) C:绘画: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画圣)天王送子图《孔子象》等。 (3)文学成就 A:先秦: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楚辞体屈原的《离骚》; B: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张衡《二京赋》赵一《刺世疾邪赋》 C:唐诗: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

【人教通用】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四大能力强化练_能力四_含答案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四大能力强化练 全真训练(A卷) (45分钟100分)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乍得湖位于非洲中北部,湖面海拔281米,平均深度1.5米。乍得湖属于内流湖,但湖水却是淡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这种现象感到迷惑不解,因而被传成许多神话或奇谈。后来科学家发现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乍得湖东北部有一最低处海拔是155米的盆地。 材料二乍得湖是世界上盛产螺旋藻的三大天然湖泊之一。营养和温度、光照是影响螺旋藻生长的重要因素。螺旋藻可食用,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具有减轻癌症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血脂等功效。 材料三乍得湖地区略图。

(1)结合材料一,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乍得湖成为淡水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乍得湖盛产螺旋藻的有利条件。 (3)你是否赞同乍得湖居民扩大螺旋藻生产?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内流湖泊水成为淡水的主要原因是水源交换多,结合水源的补给类型分析来水丰富,结合东北部海拔较低的盆地分析排水丰富。第(2)题,结合农业区位,自然区位主要从光照、温度和营养物质三方面分析,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市场需求方面分析。第(3)题,赞同,主要分析扩大生产带来的有利影响;不赞同,主要分析扩大生产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1)乍得湖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湿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补给丰富;多条河流汇入,地表径流补给 较多;东北部的盆地比乍得湖低很多,大量湖水通过地下径流源源不断地往盆地渗流过去,盐分随之排出,故 湖水盐分低,成为淡水。 (2)纬度低,湖水较浅,光照强,湖水水温高;入湖河流携带泥沙多,营养丰富;螺旋藻食用和医用价值高,国际 市场需求量大。 (3)赞同:螺旋藻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大,扩大生产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扩大就业。 不赞同:螺旋藻大量繁殖,导致水中缺氧,还会产生有毒成分,影响水质和鱼类生长。 2.读某区域图(下图),回答问题。(24分)

2013年高考基本能力测试备考

分析学情统筹兼顾 务求实效扎实备考 嘉祥县第一中学

把握考纲分析学情统筹兼顾扎实备考 ——2013年高考基本能力测试备考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2012年高考刚刚过去,在过去的一年里经过全校上下的辛勤努力,嘉祥一中又取得了辉 煌的成绩。在这种形势下,我校“基本能力”在2012高考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成绩的取得 一方面得益于市、县两级教研室和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重视和关心,一方面得益于兄弟学 校的支持、帮助和我们全体高三基本能力教师辛勤的创造性的活动。成绩凝聚了我们的心血 和汗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使2013年基本能力成绩更上一层楼,现就我们2012年的备 考情况以及2013的努力方向与大家共同交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回顾 1.回眸2012年高考 理科:平均分:44.8 一本平均分:49.1 59.5% 二本平均分:47.5 62.7% 文科:平均分:41 2.下面就近六年来技术学科高考试题简要统计如下: 信息技术试题简要统计分析

通用技术试题简要统计分析 二、启示 1.命题整合性减弱,转移到“学科本位” 前三年,命题的思路打破学习领域与学科界限,围绕某一主题借助一定情境对各相关领域与学科知识进行适度的整合,以特定主题的形式随机考查有关的学科知识、能力与素养。从2010年起,逐步立足学科,坚持学科本位,2012年题目尤为突出学科本位。站在学科知识与能力考查的需要看待学科知识。淡化学科的交融、综合、交叉。 2.所赋分值基本趋于稳定,但涉及内容越来越多。 某品牌电热水壶(右图)设有防烧干装置,当壶中水盘低于一定值时,电源会自动断开;壶盖经过特殊设计,水烧开时,蒸汽会使水壶发出蜂呜声,起到提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壶中水温为防烧干系统的输入量(控制) B.蜂鸣声体现了人机工程学中的人机信息传递(人机关系) C.设计该水壶时,不必考虑壶盖的重量(设计分析) D.设计该水壶时,主要避循了美观性原则(设计原则) 3.题目越来越多的体现了技术的实践性,引导考生联系生活实际并解决实际问题。 近几年的信息技术试题中均有信息加工与处理的相关内容。通用技术多次涉及工具的选

高考语文能力要求

高考语文能力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主要考查内容有: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近年不单独命题,在默写和写作中考察) (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主要考查内容有:(1)理解现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3)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文言文翻译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主要考查内容有: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现代文、古诗文)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现代文、古诗文)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现代文、古诗文)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现代文、古诗文) (5)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现代文) (6)分析语言特色(现代文)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主要考查内容有: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现代文、古诗文)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审美取向(现代文、古诗文)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主要考查内容有: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近年广东未单独命题,在写作中考查)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8)能写作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主要考查内容有: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所反映的人生价值、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等(现代文)(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现代文)

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2016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5、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2020年金版教程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1-1-1 高考四大能力要求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 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后面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2015·合肥模拟]雨水花园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自引进中国以来,应用较为广泛。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种有灌木、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读下图回答1~2题。 1.下列城市不适宜大面积引入雨水花园的是() A.北京B.上海 C.银川D.哈尔滨 答案 C 解析雨水花园主要用来收集雨水,并且能够对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进行净化的系统。利用的前提是该地区降水较为丰富且降水的季节分配差异较大。银川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面积建设雨水花园

不仅收集不到雨水,还需要大量的水源灌溉。 2.下列关于雨水花园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收集的雨水与小区景观用水系统结合,大大提高了用水效率B.雨水花园应该选择在城市中地势略高的地方,以净化水的来源 C.加快水分蒸发,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地区小气候的营造D.在我国北方应该在耐淹作物中优先选择耐旱品种的植物,以节约水资源 答案 B 解析题干中“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种有灌木、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浅凹绿地”与B选项中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相矛盾。 [2015·昆明模拟]毛竹适生的温度为最冷月平均气温4~8 ℃,年降水量1 200~2 000 mm,性喜湿。读世界竹子分布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中最适宜毛竹生长的地区是()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D 解析毛竹适宜生长温度为最冷月平均气温4~8 ℃,年降水量1 200~2 000 mm。四地点只有④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最适宜毛竹生长。

山东高考基本能力试题

2011山东高考基本能力试题------------------------------------------------------- 来源:张学贤Copper的日志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基本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共30分) 注意事项: 第I卷共30小题,全部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队形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神奇壮丽的大自然,生命的摇篮,孕育着万物茁壮成长。 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江上如画,景象万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风向因素决定小麦的成熟 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潮起潮落与月球密切相关 C.“月下檐西,日出篱东”,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绕地球运动周期相同

D.“山下桃花山上雪,山前山后两重天”,南坡暖北坡寒是世界各地都存在的现象 2.气候对自然景观影响颇多,“气候”与“天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选项描述气候的是 A.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B.云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C.今晨寒风凌烈,气温骤降 D.昨日晴空万里,艳阳高照 3.画家常常用画笔表现神奇的自然。优化《黄山云海》生动描绘了黄山的秀美景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黄山地处热带地区 B.黄山是“五岳”之首 C.该画运用了散点透视中的高远法 D.作品表现出山色苍茫、云海弥漫的意境 4.美丽的大自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钻石是经过琢磨的金刚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比石墨的硬度高 B.金刚石是一种金属单质 C.金刚石是可再生资源

语文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与高考、教学、备考(修订稿)

语文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与高考、教学、备考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有效教学与备考 一、解读“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 考试中心权威发布:“一体四层四翼”从顶层设计上回答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 (一)“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 解读: 1.高考再怎么重要,也是教育的一环,都必须服从于我国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 2.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为了给高等学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学挑选合适人才,试题必须有难度,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不能认为高考要改革了、上大学容易了,命题难度就会下降。 3.“导向教学”其实就是说“高考=教学的指挥棒”,不论是高中教学还是初中、小学教学,都要紧盯这根指挥棒。 (二)“四层”——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 (1)第一圈层“必备知识”——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 【解读】高考尽管是选拔性考试,但也至少有60%的基础题。这些题目考查的就是基础性、通用性知识。这些知识绝大部分都在教材上有明确体现,考生们在一轮复习期间,首先就是要对照考纲,把每科考点涉及的这些基础性、通用性知识记熟、掌握。 ( 2 )第二圈层“关键能力”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 ( 3 )第三圈层“学科素养”:知识和能力在特定情境和环境下的交流、学习、表现、运用。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

高考历史重大史实及基本知识点

2020年高考历史重大史实及基本知识点 复习 ★★中国与世界重要历史事件★★ 一、世界史大事年表 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87-1488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1498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152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确立 1689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7时机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北美独立战争 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 19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 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国内战

1864第一国际成立 1868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1871普法战争 19世纪70年代初意大利统一最终完成 1871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 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0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主义诞生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 1922.12苏联成立 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1933.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7.7.7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5.2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5.8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945.9.2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5.10联合国建立 1947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1948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 依据考试大纲地理高考考核能力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和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获取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图和表的引文或说明、题干中的限定或提示,显见文字信息不只是给出解题基础材料,还包涵了考查的意图、内容和方法;图像信息指地图、原理图、统计图、联系图等图像所提供的符号、注记、数字、图例等信息;表格信息是指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 综合能力测试七年来,地理信息的呈现特点: ⑴教材之外的信息 从原来课本插图的改编转向逐渐脱离教材,信息中涉及学生没有学到的概念和原理,会给出相应解释。这些新信息基于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合理的假设和推理,不会给学生解题早成障碍。 ⑵多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 便于学生阅读、考场读图、用图能力。 ⑶信息情境化 创设新情境,使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 ⑷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 试题提供信息十分简练,含有隐性信息,使信息不完整。

⑸提供组合信息 组合信息是指同一题中以文、图、表等不同形式给出信息,它常常在学科内知识综合,或跨学科间知识的综合呈现。 ⑹逐步给出信息 以简要题干信息为基础,以一条探究思路为引导,通过分小题逐步给出信息,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一步一步地探究完成。 基于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在审题时要对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时间等特征。 ⑴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⑵属性特征:如地形地貌、岩石、天气气候、水文、植被、农业、工业、城市和人口等。 ⑶时间特征;如某时刻、某天、某月、某年、某一时间段等。 2提炼地理信息 在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对信息进行提炼,明确重要的、关键的、次要的、无关紧要的信息。然尔逐条分析,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起信息链(概念、原理、规律和过程),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 ⑴反馈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过程,搭建地理信息与学过知识的桥梁,明确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 ⑵反馈地理知识结构,只有在地理知识结构的框架下,才能提炼出重要的、关键的信息,为解决问题提供信息源。

高考历史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96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1、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 2、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有: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 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为政以德;在教育方面主张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编订《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 4、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为更加系统的"仁政",还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5、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了"君舟民水"思想,同时荀子结合了法家和道家的思想,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 ★考点97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取"焚书坑儒"政策,儒家学说遭到沉重打击。 2、西汉前期,为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加强君权,还提出"君权神授";同时提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思想,要求统治者施仁政;在伦理道德上主张"三纲五常";著有《春秋繁露》一书。董仲舒的建议得到汉武帝的采纳,从汉武帝起,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 ★考点98 宋明理学 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和传播,儒学面临严峻的挑战。 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3、宋代儒学出现了新的体系,即理学。北宋的儒学代表人物是程颢和程颐兄弟,其核心思想是"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4、朱熹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 他主张"理气论"即先有理,后有气和"心性论",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统治秩序和等级制度辩护,代表作是《四书章句集注》 5、王阳明是明朝中后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更多地吸收了佛教的禅宗思想,他提出"心学",主张心外无物,提出了"致良知"的学说。 ★考点99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明朝后期李贽是"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李贽认为不能以孔子的是非标准来判断是非,同时还揭露道学家的虚伪,赞扬农民起义,反对男尊女卑。 2、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是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政治上: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倡"以民为主"。 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文化上批判继承了儒家思想。 3、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的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政治根源是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

10年山东高考基本能力全面解析版

2010年山东高考基本能力全面解析 版 2010年山东省普通高考各科试卷评析-基本能力2010年基本能力试卷整体上第I卷的“天、地、人、和”和第II卷的“足迹、融合、思辨、践行、创新”等九个主题词建构的九个主题句构成。试卷在九个主题词的统领之下架构成一个前后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有机体,显得大气而庄重,清新而活泼,命题空间游刃而有余。试卷贴近社会、富有时代性的特色更为显著。从题目类型和考查知识与能力力度来看,经过前三年的实践探索,在逐渐走向成熟的命题道路上,今年的试题几乎每个学科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和创新,涌现出许多闪光点,呈现出新的气息一、充分体现考试说明的命题要求2010年基本能力的考试说明在前三年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与补充,使得命题指导思

想更加明确、具体要求更加完善。2010年的试题是对考试说明“五大具体要求”和“九项考核目标”的充分体现与落实。命题过程中,考点设置始终以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课标中必修范围为命题依据,做到基础性及导向性。各个学科有机融合,以题组、组合选项或“借壳”命题的形式,做到整合性。有效减少了填空选择式的题目,使填空、问答题目数量比2009年有所提高,开放性题目数量比去年增加,保证“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的要求。对于热点问题保持不刻意回避、不刻意追逐的态度。我们的社会千变万化,几乎每天都会产生事关国计民生的新闻和话题。作为2010年的基本能力,面对这些铺天盖地的问题或“热点”话题时,较好地保持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态度,将能够与基本能力命题有关的话题或热点问题纳入思考的空间。命题者着眼于“热点”问题、生活中的话题与相应学科内在本质的联系,将人们关注的问题与要考查的

(完整word版)高考历史重大史实及基本知识点复习,推荐文档

高考历史重大史实及基本知识点复习 ★★中国与世界重要历史事件★★ 一、世界史大事年表 14-15 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16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87-1488 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 1492 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1498 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1522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64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 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确立 1689 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7 时机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 北美独立战争 1776 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1785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7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831,1834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 世纪 30 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6~1848 英国宪章运动 1844 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3~1856 克里米亚战争 19 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 1861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 美国内战 1864 第一国际成立 1868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870~1871 普法战争 19 世纪 70 年代初意大利统一最终完成 1871 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871.3~5 巴黎公社 19 世纪 70 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 20 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0 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03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主义诞生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11.7(俄历 10.25)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22.12 苏联成立 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1933.3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7.7.7 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9.9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 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5.2 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5.8 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945.9.2 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0 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5.10 联合国建立 1947 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1948 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49.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50-1953 美国侵略朝鲜战争 20 世纪 50 年代初-70 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1954《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字 1955 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 1955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60 非洲有 17 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成为“非洲独立年”

(新课标)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一四项基本能力专练(含解析)

一、四项基本能力专练 一、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2018·江西新余第一中学模拟)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北进过程中,120°E~130°E近地面气压多年平均随时间和纬度的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分析,我国南方地区沿经线气压梯度最大的时间是( ) A.5月15日 B.6月15日 C.7月1日 D.8月1日 答案 A 解析我国南北方以秦岭—淮河为界,大致以34°N为界;结合图中气压值变化线,5月15日沿经线方向,等压线密集;其他三个日期沿经线方向穿过的等压线稀疏,所以5月15日气压梯度最大。 2.据图分析,江淮地区开始进入梅雨期的时间是( ) A.5月15日 B.6月1日 C.6月15日 D.7月1日 答案 C 解析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由图可知,6月15日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23°N附近,雨带大致在28°N~31°N,此时长江下游开始进入梅雨期。 (2018·河北保定模拟)下图是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天然林区多年平均径流深与森林覆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代表( )

A.年径流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B.年径流量、地下径流、地表径流 C.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年径流量 D.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年径流量 答案 B 解析读图,①径流量最大,且等于②③之和,故①为年径流量;随着森林植被覆盖率的提高,森林调蓄功能增强,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减少,故②为地下径流,③为地表径流。 4.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以( ) A.增加地表径流量 B.增加径流总量 C.减少地下径流量 D.控制土壤侵蚀 答案 D 解析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读图可知,随着森林覆盖率增加,年径流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增加,地表径流量减少,因而有利于控制土壤侵蚀。 (2019·广东七校联合体联考)钱塘江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在不同季节、不同河段受侵蚀或堆积作用而发生明显变化。研究人员曾连续多年对闸口至澉浦段河床高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枯水期仓前以西升高,以东降低。历史上钱塘江河口潮强流急,河床宽且浅,冲淤幅度很大,导致主河道摆动频繁。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利部门对钱塘江河口进行了治理,缩窄江道是其中重要措施(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5~7题。 5.江道缩窄前,关于夏季仓前东西两侧河段河床高度的变化,推测合理的是( ) A.河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 B.河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 C.潮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 D.潮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 答案 A 解析由材料可知,枯水期仓前以西河床高度升高,以东降低,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可推测,枯水期河水水位下降,河流径流量少,而枯水期时海水上溯势力较强,可能大致到达仓前,受海水顶推作用影响,河水到达仓前以东河段较少,所以仓前以西河段以沉积为主,仓前以东河段则受海水冲淤影响较大,故出现研究人员测量的结果。而夏季河水水位上涨,径流量

山东:解读高考新科目基本能力测试

山东:解读高考新科目基本能力测试 (上) 编者按:20XX年山东省高考将以全新模式登场,其中最大的变革莫过于新增科目——基本能力测试,这门卷面分值100分,最终以考生实际得分60%记入高考总分,考试用时120分钟,均采用综合题,无疑将引发一场学习革命。在“山东省20XX年课改高考样题(基本能力测试)”浮出水面之时,本报采撷其中的变革亮点以飨读者。 无所不包 迄今为止,或许没有一种考试的包容性可与20XX年山东省高考基本能力测试相媲美。虽然“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考试范围涉及“高中新课程的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人文与社会、科学六个学习领域的必修内容”,但细一琢磨基本能力测试几乎涵盖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所有学科,是一门真正的无所不包的考试。 体育与健康、艺术首次入主高考是基本能力测试最惹人关注的亮点。由此,这两门在高三、初三课程表中“失踪”多年的课程又成了争相开设的“热门”。在此次省教育厅公布的“山东省20XX年课改高考‘基本能力,测试样题”中,有以当代著名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为题的绘画考题,也有考查春节晚会开场和结尾的音乐形式,更有通过识读一段音乐简谱来知晓是何首乐曲,还有通过给定不同运动的机体总需氧量、实际摄入氧量和血液中乳酸增加量来猜测运动项目的种类……据业内人士分析,体育与健康、艺术两门课的考查内容多为基础知识,难度不大,诸如《父亲》之类的考题都是课本所涉及的内容,不存在难题和偏题。更准确地说,是一种艺术和体育素养的检测。 语文等主科的内容在基本能力测试中也多有涉及。如样题中的对春联,让考生按照括号内的提示在图中空白处填出相应文字。一是上联:()仁,关公义,人文典范(文化名人)下联:泰山(),壶口烟,天地奇观(自然景观)二是河北上联:万里长城(),龙头为首(地名),()下联: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省份)。 关爱生命,远离危险,是提升现代人生活质量、打造幸福生活的保障,为此基本能力测试单设此类考题,有安全用电、艾滋病、禽流感等,主要考查考生观察自然,解释、说明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动手设计实验、运用科学方法探究自然规律的能力,增强体质、健全心理、规划健康人生的能力,尊重生命认识自我、孝敬父母、关心他人、服务社会、保护环境、热爱祖国、尊重民族传统的意识与情感等,旨在综合考察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潜在危险与伤害的防范意识,利用所学科学知识解释各种危害生命健康的常见现象、正确处理生活中的突发事件、避免意外伤害的能力,自我调节、保持身心健康的能力。 保护环境是未来公民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基本能力测试自然也涵盖此方面的内容。样题中有一道大题以适度消费的绿色生活为主题,让学生给予正确的概括信息。此类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主题而设计的题目,旨在综合考查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艺术想象与动手绘制简单图画的能力,进行科学实验设计与操作的能力,基本的地理文化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先秦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定义 狭义:罗马公民法 广义: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地区的法律制度 二、发展演变 1.起源:早期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背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制定: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明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