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园设计说明

科技园设计说明
科技园设计说明

塞纳工业园规划设计方案

一、规划构思

???? 1、科技园区充分考虑工艺使用要求并注重与自然地形有机结合,在现代绿色理念的模式下,更重视塑造一个花园式的科技工业园区,张弛有序的庭院式大广场设计,构成丰富的空间层次。

???? 2、科技研发和商务办公建筑注重城市景观的塑造,创造出良好的环境和丰富的城市空间,形成优美的城市轮廓线。

???? 3、生活服务区相对独立安静,为在这里工作生活的人们提供安静、方便的条件。???? 4、理顺周边交通,构建绿色交通网络提升可达性。注重地块内部交通流线组织及周边区域的交通联系。

??? ?5、规划合理开发时序,以道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先导,各功能区可独立施工建设,循序渐进。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 ?二、规划布局

???? 由于中间规划区间道和输电高压走廊的穿越,地块被分割成三块独立的区域。依照园区使用要求,首先对园区功能分区进行规划布局。整个园区由科研开发生产区、行政商务区、生活服务区三个功能区组成,依据现状地形条件和各功能区对内、外联系及动静的要求安排在适当的位置。各分区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1.科研开发生产区

???? 根据使用功能的要求,把作为园区核心,也是人群活动较频繁的科研开发生产区安排在S1地块,此区域毗邻珠海大道和沿江快速路,交通流线清晰,由北面的创新楼及8栋标准厂房、2栋高层厂房与一栋办公楼组成。规划设计具有现代雕塑感的创新楼,建筑采用局部架空、错层中空等形式,创造出良好的景观环境和丰富的办公空间,标准厂房流畅的阵列排序,形成各自独立并且开敞的商务绿化空间,建筑空间与绿化空间相互渗透,规划明确清晰,办公广场与装卸货场有机结合,将科研开发生产区的功能要求与绿色概念完美体现。

???? 创新楼体量变化丰富,外观虚实结合,采用大弧度与幕墙设计,充满现代气息及科研感。面对宽阔的珠海大道,形成城市的景观点。本区内整体建筑群通过精细设计,错落有序,具有良好的城市空间和优美的城市景观。

???? 2.行政商务区

???? 行政商务区安排在S2地块及S3地块的北面,本区由一栋27层的双塔式科研楼与一栋三层的综合楼组成。一东一西,与科研开发区及南面的生活区共同围合成一个空间变化丰富、开敞式的文化广场空间。精心组织的下沉式内广场与视觉效果极强的外广场叠加衔接,将整个科技园每个区域有机地组织起来,做到层层深入,有小至大,主题鲜明。同时又能与园区内其它各分区建立密切的联系。每组建筑又有自己的庭院空间,通过水景、雕塑、等设计手法使广场、庭院、建筑、三个不同层次的空间相互流动。加之建筑、广场、绿地、树木、城市绿化带相互交映构成美丽的园区景观。本区西面是三层的综合楼,功能设计有大小商铺、超市及员工食堂,满足整个园区的生活需求。矗立在园区东面的双塔式高层科研楼,形体极具时代感,用幕墙创造视觉强烈的冲击效果,与园区北面顶端的创新楼一高一低,相互辉辉映,酷炫无比,给整个园区奠定下了现代,简洁,科技的美感,并用象形的设计手法,生动的将园区生产的墨盒产品,以时尚、现代、整体的方式醒目的展现在园区。

???? 3.生活休闲区

???? 考虑到生活区的功能属性需要,本设计将其设置在S3地块中、南面,既独立私密,又与其他两区保持良好的联系,并设计单独的车行入口,结合现状地形情况,规划三栋集体宿舍、数栋公寓及与园区中心文化广场连接的会所,满足园区工作人员的日常生活需要。各建筑排列有秩,间距充足,并有一定的高低变化,不但有单元之间的小景观节点,还拥有独立的大中心景观,景观设计绿地、铺地、游乐场等景观节点,充分迎合绿色园区、花园式园区的设计理念,景观层次十分丰富。

三、空间序列和绿化景观环境设计

???? 空间设计和景观组织从“有机整体性”的原则出发,以创新楼前面的广场为前导,向南面延伸,从科研开发生产区,经过整个园区最大的景观点——文化广场,直到生活区,一条景观轴主线贯穿整个园区。

???? 沿道路及景观轴线两侧规划布置建筑群体和绿化场所,建筑之间围合院落空间,形成多层次递进、丰富而有趣的空间,使人感受到一种有秩序的、连续的景观,保证了整个园区统一有序的秩序。建筑群、庭院、道路、绿化广场等把整个园区分割或围合成不同的空间,这些空间为园区提供了室外活动、信息交流的场所,也构成园区风貌景观。

园区以科研、生产、行政商务、员工文化生活为主题,倡导新新园区,即赋予时代特征,又紧密贴合绿色、生态、环保等大前提,同时对景观小品、花丛、造型树、步行路面、路灯、雕塑、水景进行处理,体现园区高雅的格调,给人以美的享受。生活休闲区以休闲运动为主调,可用草皮树木装点,放置舒适的座椅、购物机,强调休闲的环境。以软质环境为主调,这将对员工的心理平和、情绪稳定产生很大的效应。

???? 规划设计既考虑园区内空间景观组织又充分考虑与界外建设的有机衔接,由于贯穿园区内的高压走廊,使园区规划产生一定的影响,给建筑布局造成不便,本次设计在高压走廊地界处规划大面积的文化广场,并用下沉式内广场与大型圆弧外广场结合表现,嵌入水景、雕塑等元素,效果十分强烈,给予了空间层次上的丰富变化。为每个功能区域的过渡巧妙的起到衔接作用。园区的建成将会提高整个地块的环境质量和艺术品味,为整个城市环境增添光彩。

???????? 规划地块的绿地、广场与城市绿化带形成了一个自然环境系统和多层次的绿化体系。构成该规划地块景观的大框架。贯穿三个功能区的林荫步行路、公共绿地、庭院花园,赋予了园区多层次的绿化空间和景观特征。这些绿化空间通过精细设计的视线走廊、绿化轴线有开阔、有封闭,有通畅、有遮挡,景致不同而耐人寻味。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提供更多的静态和动态的活动功能,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工作氛围,使人与自然水乳交融。

?????四、交通组织

???? 交通组织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为了保障园区内的安静,园区内尽量避免机动车穿行,园区机动车出入口分别设在临沿江快速路上的地块中、南部及生活区的东南部,为保证园区整体环境和出行方便,沿园外围规划车行路,停车系统分地下停车与下上停车,在创新楼、科研楼各设地下车库,地面停车场与车行路相连接。园区内形成步行的道路系统。达到内外分开,人车分流。园区重视消防安全,消防线路清晰明确,达到消防面的全面覆盖。

?????五、节能、环保与智能化

???? 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实施自然资源利用。

???? 建筑建设采用节能设施,玻璃墙体采用保温隔热系数高的材料,并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和有关技术标准设计。

???? 提供国际互联网络、移动电信、智能安全系统、有线电视、数据卫星接受系统等所必需的基础通讯设施。

??? ?建设中水处理设施。

??? ?垃圾采用袋装化,分类回收方式。

???? 规划地块的规划设计注重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在这里工作的人们营造更为便利的条件和优美的环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