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工程综合设计原则与重难点

管线工程综合设计原则与重难点
管线工程综合设计原则与重难点

管线工程综合设计原则

与重难点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管线工程综合设计原则与重难点

管线工程综合设计原则

1.大管优先。因小管道造价低易安装,且大截面、大直径的管道,如空调通风管道、排水管道、排烟管道等占据的空间较大,在平面图中先作布置。

2.临时管线避让长久管线。

3.有压让无压。无压管道,如生活污水、粪便污水排水管、雨排水管、冷凝水排水管都是靠重力排水,因此,水平管段必须保持一定的坡度,是顺利排水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所以在与有压管道交叉时,有压管道应避让。

4.金属管避让非金属管。因为金属管较容易弯曲、切割和连接。

5.电气避热避水。在热水管道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

6.消防水管避让冷冻水管(同管径)。因为冷冻水管有保温,则有利于工艺和造价。

7.低压管避让高压管。因为高压管造价高。

8.强弱电分设。由于弱电线路如电信、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和其它建筑智能线路易受强电线路电磁场的干扰,因此强电线路与弱电线路不应敷设在同一个电缆槽内,而且留一定距离。

9.附件少的管道避让附件多的管道。这样有利于施工和检修,更换管件。各种管线在同一处布置时,还应尽可能做到呈直线、互相平行、不交错,还要考虑预留出施工安装、维修更换的操作距离、设置支、柱、吊架的空间等。

管线综合重点及难点部位

1.机房内的管线布置:

本工程所涉的机房主要有给排水机房、换热机房、消防泵房和空调机房等。机房内管道规格较大,且需要与机电设备进行连接。针对各种管线,把能够成排布置的成排布置,并合理安排管道走向,尽量减少管道在机房内的交叉、返弯等现象。在一些管线较多的部位,通过计算制作联合的管道支架,既节省空间,又可以节省材料,把整个机房布置得合理整齐。

2.出入机房的大型排管:

出入机房的管道多为成排布置,我们会根据管道的材质和管道内的流体特征,计算管道重量,编制具体的管道支吊架制作安装方案。

3.管道竖井处:

管道竖井是管道较为集中的部位,应提前进行管道综合,否则会使管道布置凌乱。对该部位的管道进行分析,根据管道到各个楼层的出口来具体确定管道在竖井内的位置,并在竖井入口处做大样图,标明不同类型的管线的走向、管径、标高、坐标位置。

4.走廊内等管线分布较为集中的部位:

通常走廊内的管道种类繁多:包括通风管道及冷冻水、冷凝水管道、电气桥架及分支管、消防喷洒干管及分支管道、冷热水管道及分支管等,容易产生管道纠集在一起的状况。必须充分考虑各种管道的走向及不同的布置要求,利用有限的空间,集合各个专业技术人员,合理的排布管道并制定这些部位的安装大样图,使各种管道合理布置。

5.管廊等管线集中且管道走向基本一致的地方:这些部位管道比较大且管道走向基本一致,这些部位我们会与设计及时沟通,制定管道的联合支架方案,这样

与各种不同管道单独制作管道支吊架相比,既节省了机电辅助材料用量,又使管道布置整齐美观。

市政管线的布置原则

管线的布置原则 场地设计可能涉及的工程管线包括了城市公用设施的各个方面。一般有给水管道、排水管道、燃气管道、供热管道、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等。其中,给水、燃气、热力管道是有压力的,排水管道是无压力自流的。场地中的管线布局,压力管线均与城市干线网有密切关系,管线要与城市管网相衔接;重力自流的管线与地区的排水方向及城市雨污水干管相关。在进行管线综合布置时,应与周围的城市市政条件及场地的竖向规划设计互相配合,多加校验,才能使管线综合方案切合实际。 (一)需注意的问题 场地中管线的设置在一般情况下采取地下敷设,在具体的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各种管线的敷设不应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并且应防止管线受腐蚀、沉陷、振动、荷载等影响而损坏。 (2)管线应根据其不同特性和要求综合布置,对安全、卫生、防干扰等有影响的管线不应共沟或靠近敷设。 (3)地下管线的走向宜沿道路或与主体建筑平行布置,并力求线形顺直、短捷和适当集中,尽量减少转弯,并应使管线之间以及管线与道路之间尽量减少交叉。 (4)与道路平行的管线不宜设于车道下,不可避免时应尽量将埋深较大、翻修较少的管线布置在车道下。 (二)管线布置的一般原则 (1)地下管线布置原则: n.地下管线的合理安排顺序,应是从建筑物基础外缘向道路中心。由浅人深的安排下列管道、电信电缆、电力电缆、热力管(沟)、压缩空气管、煤气管、氧气管、乙炔管、给水管、雨水管,最后是污水管(图8—1)。

6.地下管线的基本布置次序,从建筑物基础外缘向外,离建筑物由近及远的水平排序宜为: 电力管线或电信管线、燃气管、热力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图8—1)。 f.地下管线一般宜敷设在车行道以外的地段,特殊困难时才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后将检修较少的给水管和排水管布置在车行道下。 d.饮用水管应避免与排水管及其他含酸碱腐蚀、有毒物料管线共沟敷设。避免将直流电力电缆与其他金属管线靠近敷设。 P.尽可能将性质类似、埋深接近的管线并排列在一起,有条件的可共沟敷设。 f.地下管线交叉时,应符合下列条件要求: 口)将煤气、易燃可燃液体管道,布置在其他管道上面; 6)给水管应在污水管上面; c)电力电缆应在热力管和电讯电缆的下边,并在其他管线的上面。 9.互相干扰、影响的管道不能共沟。 h.地下管线可敷设在绿化带下,但不宜布置在乔木下。 i.地下管线重叠时,应将检修量多的、管径小的放在上面,将有污染的放在下面。 (2)地上和架空管线敷设原则: a.地上和架空管线应不影响交通运输及人行安全。 b.应不影响建筑物的采光和通风。 c.无干扰的管线,尽可能集中在同一支架上。 (3)管线敷设发生矛盾时的处理原则。

市政综合管线设计原则

管线的布置原则 一般有给水管道、排水管道、燃气管道、供热管道、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等。其中,给水、燃气、热力管道是有压力的,排水管道是无压力自流的。 (一)需注意的问题 场地中管线的设置在一般情况下采取地下敷设,在具体的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各种管线的敷设不应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并且应防止管线受腐蚀、沉陷、振动、荷载等影响而损坏。 (2)管线应根据其不同特性和要求综合布置,对安全、卫生、防干扰等有影响的管线不应共沟或靠近敷设。 (3)地下管线的走向宜沿道路或与主体建筑平行布置,并力求线形顺直、短捷和适当集中,尽量减少转弯,并应使管线之间以及管线与道路之间尽量减少交叉。 (4)与道路平行的管线不宜设于车道下,不可避免时应尽量将埋深较大、翻修较少的管线布置在车道下。 (二)管线布置的一般原则 (1)地下管线布置原则: 1.地下管线的合理安排顺序,应是从建筑物基础外缘向道路中心。由浅人深的安排下列管道、电信电缆、电力电缆、热力管(沟)、压缩空气管、煤气管、氧气管、乙炔管、给水管、雨水管,最后是污水管。 2.地下管线的基本布置次序,从建筑物基础外缘向外,离建筑物由近及远的水平排序宜为:电力管线或电信管线、燃气管、热力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3.地下管线一般宜敷设在车行道以外的地段,特殊困难时才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后将检修较少的给水管和排水管布置在车行道下。 4.饮用水管应避免与排水管及其他含酸碱腐蚀、有毒物料管线共沟敷设。避免将直流电力电缆与其他金属管线靠近敷设。 5.尽可能将性质类似、埋深接近的管线并排列在一起,有条件的可共沟敷设。 6.地下管线交叉时,应符合下列条件要求: a)将煤气、易燃可燃液体管道,布置在其他管道上面; b)给水管应在污水管上面; c)电力电缆应在热力管和电讯电缆的下边,并在其他管线的上面。 d)互相干扰、影响的管道不能共沟。 e)地下管线可敷设在绿化带下,但不宜布置在乔木下。 f)地下管线重叠时,应将检修量多的、管径小的放在上面,将有污染的放在下面。 (2)地上和架空管线敷设原则:

市政工程管线一般布置原则

管线的常用布置原则: 1.1给水工程管线 给水管道一般布置在城市道路的东南侧(也有设置在道路东北侧的,此为地方做法)的人行道下面,距人行道路缘石0.5-0.8米,给水管管顶覆土深度大于当地冻土深度并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覆土深度,在人行道下覆土深度不小于0.6米,在车行道下不小于0.7米,一般埋深在1.5~2.0米。 1.2污水工程管线 污水管道一般布置在道路西北侧(也有设置在道路西南侧的,此为地方做法)的非机动车道和车行道下,在人行道下覆土深度不小于0.6米,在车行道下不小于0.7米,一般埋深控制在2.5~5.0米,不宜超过7米,超过7米时应设置污水提升泵站。 1.3雨水工程管线 雨水管道一般布置在道路中央,雨水管道沿道路布置。雨水管道起始端覆土深度不小于0.7米,终端埋设深度不大于3.5米。雨水排放口内顶尽量控制在常水位以上,尽量减少淹没

出流。 1.4电力工程管线 电力线路的布置尽量沿公路和区内道路,为减少占地和投资,配电线路一般布置在道路的东南侧以减少交叉、跨越和对电信线路的干扰。 1.5电信工程管线(弱电) 电信布置于道路的西北侧非机动道下或人行道下。 1.6燃气工程管线 燃气干管沿区内主要道路布置,主要燃气管道连成环网,保证供气安全。 中压燃气管通常布置在道路西侧、北侧慢车道、人行道或绿化带中;覆土深度在机动车道下不小于0.8米,在非机动车道下不小于0.6米,若与其它管道交叉时可作适当调整。

地方做法 莆田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峤村庄规划 根据莆田市习惯做法,电力电缆设在道路的西(北)侧人行道上,并靠后道路红线;电信线和燃气管远离电力线设在道路的东(南)侧,电信线敷设于慢车道下,以利于机械化施工,而燃气管尽量安排在人行道下。污水管远离燃气管布置在道路的西(北)侧;给水管远离污水管布置在道路的东(南)侧;雨水管布置在道路中心线下。 给水、污水等管线一般布置在道路路面下;电信、煤气等管线一般布置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其中电信管线原则上布置在道路的北侧和西侧;电力等管线原则上布置在道路的南侧和东侧。

市政管网规划及施工常见问题

小区市政管线种类与规划设计原则及常见的施工问题 一、工程管线及附属设施种类 住宅小区内部的市政工程管线及附属设施的种类很多,一般可以归纳为六类:给水管线、排水管线、电力线缆、电讯线缆、煤气管线和热力管线。 1、给水管线 给水管线包括生活、生产(服务)、消防、环卫、绿化等所需的给水工程管线。当小区实行分质供水或考虑生活废水回收利用时,还可按饮用水和非饮用水(中水)将管网区分设置。其附属工程,有加压站(泵站)、检查井、储水设施(如地下水库、水池、高位水箱)、净水供应设施等。给水管线一般均与城镇自来水管线联网,个别小区可能需建立自备水源。系统;当原水水质不符要求时,可以自建小区净化处理系统。 2、排水管线 排水管线包括生活、生产污水和雨水两大类。一般要求二者分流排放。对于降雨稀少的地区,允许雨水地面明放。生活污水须经化粪池、沉淀池或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方可排入城市下水管网,不得不经处理排入小区内部水体。 3、电力线缆 电力线缆包括一次线和二次线,还有输电和照明之分;从用户分,应将路灯、景观照明区别于住宅照明单独设置。其附属设施,有变电站,开闭所等。 4、电讯线缆 电讯线缆包括电话、电报(传)、电视(有线、闭路)等,有条件的小区,可能还有警报、监视、对讲和电脑信息线缆等。其附属设施主要为各类电讯接收、中转、分线和检查所需的设备、设施等。 5、煤气管线 煤气管线一般是指城市管道煤气,个别小区也可能是独立的小型液化气源供应系统,以及村镇的沼气供给系统等。 6、热力管线 热力管线包括取暖供热和热水供应系统,在北方采暖地区显得十分重要。当前热力管线多为城市集中供暖和地区联片供暖两种形式,个别小区须自备锅炉供暖。热水集中供应系统,目前仅在少数有条件的城市或地区可以做到,有

管线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

管线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 (1)采用城市统一的坐标和标高系统。 (2)地下管线一般自建筑向道路中心线由近到远敷设。其一般的顺序为: 电讯管、缆一电力电缆一热力管线一煤气管线一给水管线一雨水管线一污水管线(3)为了便利管线综合和管理工作,对各种管线在市政道路下的位置,大中城市一般均有基本定位,各城市可以统一规定各类管线在道路上的方位。如规定电力电缆、煤气、污水管线布置在道路的东侧或南侧;电讯、热力、给水、雨水管线布置在道路的西侧和北侧。在作小区管线综合时,规划设计单位宜遵循当地的上述规定,并结合小区实际,统一合理地解决各类管线的位置。这是小区工程管线综合的关键。 (4)各类地下管线在处理竖向位置时,由地面向下的顺序一般为: 电讯管、缆一热力电缆一电力管线一煤气管线一给水管线一雨水管线一污水管线其中,要点是电讯管缆应在其他管线之上,而污水管线则应在其他管线的最下方。 (5)所有管线均应力求短捷,少转变、少交叉,尽量和道路平行或垂直敷设;当管线必须转弯敷设时,其转弯半径应符合有关规定。 (6)当几条管线交叉布置发生矛盾时,一般应以压力流管道避让重力流管道;小管径管道让大管径管道;技术要求低的管线让技术要求高的管线;新建管线让已建的永久管线。 (7)所有管线提倡直埋,除明沟排(雨)水外,一般不做地下管沟如电缆沟、暖气沟等:地下管线的上部覆土深度应符合地下管线最小覆土深度表(见表2 -3 - 21)的要求。 (8)各类管线之间及其与其他建筑、设施的最小水平、垂直间距应符合地下管线最小垂直挣距表(见表2-3 - 22)和地下管线交叉最小垂直净距表(见表2-3 - 23)的要求。 (9)为了方便旋工、检修和不影响交通,地下管线尽可能不要布置在交通频繁的机动车道下面,可优先考虑敷设在绿地或人行道下面,尤其是小口径给水管、煤气管、电力、电讯管缆。其次,才考虑布置在非机动车道下面。大管径的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等较少检修的管道才可布置在机动车道下面。 (10)条件局限时,电讯、电力和热力管线可架空敷设。要注意电讯架空线一般不宜和电力架空线合杆架设。当不得已采用合杆架设时,其架空线之间的距离应予保证。 参见架空线最小垂直与水平间距表(表2-3 -24)。 (11)为节省占地面积和减少土方量,某些性质同类的管道可在留出安装检修距离后平行或上下共沟敷设,但性质相悖的管道,如电力管线与煤气,则严禁近距离同沟敷设。

浅谈市政主干道综合管线设计要点

浅谈市政主干道综合管线设计要点 【摘要】市政综合管网设计因为管线较多,地下空间有限,设计情况相对复杂,在市政主干道综合管线设计过程当中只有经由定平面、定纵横面、管线综合再次校准的程序才能完成,可以使有限的城市空间得到有效利用,避免市政管线在竖向和平面上的冲突,避免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二次调整,减少路面开挖次数,保障城市道路的正常运行。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市政工程主干道综合管线设计的要点,希冀为今后管道设计提供必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市政工程;主干道;综合设计 引言 最近几年,我国诸多城市发展进程不断提升,所需要的各类市政管线数量也在逐渐增多,在不能与主干道同步施工的情况下,会致使城市道路二次开挖现象相当严重,不仅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致使交通堵塞,同时还会浪费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因此,如何宏观控制及管理市政管线,一直以来都是困扰设计单位的难题。所以,要加强市政主干道综合管线的设计是相当必要的。 一、市政综合管线概述 市政管线通常指埋设在市政道路底下的管道、管沟等公共设施,包含雨水管道、污水管道、自来水管道、燃气管道、供热管道、移动、联通、电信等通讯管道以及照明、交通信号灯等。市政综合管线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我国当前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强化市政综合管线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在市政管线管理方面,往往涉及到的管理事项非常多,而且也非常杂,需要时刻明确管理的方法,从而更好地维护好市政综合管线。 市政管线综合规划的主要目的:在市政主干道有限断面上进行综合管道设计就是统筹安排与合理对华城市主干道的各种关系,防止各种市政道路管线,包括排水工程管线、交通管线、燃气工程管线、电力工程管线、人防工程管线、电力电信管线等,在平面位置及竖向空间上的冲突与干扰,保持市政主干道的正常运行。一项好的市政管线设计,可以使地下管线更加合理,能有效利用路面以下空间,缩短工期,节省工程投资,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主干线综合管线设计的必要性

市政管线综合的设计技巧

市政管线综合的设计技巧 摘要:对于市政管线综合的设计提出了个人的设计经验:对于道路断面上各管线位置的确定;各管线标高的控制;交叉路口管线的位置以及标高的控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能够很好的指导施工的设计文本,便于以后管线综合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市政管线综合设计管线断面预留支管标高交叉口管线综合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下市政管线种类越来越多,尤其是道路交叉口位置管线错综复杂,如果没有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会给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也会增加工程造价,对于后期管理养护也会很困难。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城市采用综合管沟来解决市政管线综合问题,但是对于一些尚不能实施综合管沟的市政道路,市政管线还需要综合考虑,主要是通过合理安排管位、合理控制管线标高、性质相同的管线可以考虑同沟施工的办法来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因此比较合理的市政管线综合设计尤为重要,本文对于市政管线综合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的论述,能够很好的指导设计市政管线综合工作。 二、管线断面的确定 目前民生必须设置的管线有:市政给水、市政雨水、市政污水、热力管线、燃气管线、强电管线、路灯管线、弱电管线(电信、铁通、联通、移动等通讯管线)以及道路交叉口的交通控制线,部分道路还需要考虑中水管线设置。弱电管线种类较多,一般考虑同沟不同井敷设的方式,已减少在道路下市政管线种类。对于各市政管线在道路横断面的位置确定,直接影响沿线的管线标高控制,和施工进度。市政管线位置的确定应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一般市政管线在道路横断面的位置除满足规范要求外,还应依据道路红线的宽度和道路断面的划分,对于红线较窄的道路,可以把检查井较少且不常检修的管线设置在机动车道下,既不影响道路行车,又能解决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管线位置。对于红线较宽的道路,管线断面布置更加灵活、便捷,但是要考虑道路两侧都要设置市政雨水管线。对于红线超过100米的道路,需要考虑两侧设置各种市政管线,目前较少涉及,本文不再列举。 三、预留支管标高 市政道路跨越现有或规划的居民生活小区、工业厂房的小范围的组团,各市政管线需要间隔一定距离预留支管,以满足小的组团使用,达到市政管线的使用功能。这样,预留支管就会出现和其他市政管线交叉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在标高上控制。雨污水等排水市政设施为重力流管线,一般埋深较深,在管线综合上的标高为管内底高程,其他市政管线标高以管线的居中位置,所以计算标

综合管线设计说明

v1.0 可编辑可修改 1 管线综合施工总说明 1.综合管线规划原则 综合管线规划为合理利用有限地下空间,统筹安排各类工程管线,确定地下空间位置,协调各类工程管线之间的关系,为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管线实施及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工程管线综合规划主要内容:确定各类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的排列顺序和各类工程管线的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确定各类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的最小覆土深度;确定各类工程管线的平面位置及周围建(构)筑物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 工程管线应满足近期建设要求,并保留远景发展的需要。 各类工程管线内容有:给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电力管道(强电管线)、燃气管道及信息管道(弱点管线)(移动、联通、电信、有线电视)等,各专业规划应相互协调。 2.设计规范、标准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34-2010)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电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GB50374-2006) 3.设计原则 管线规模容量按远期考虑,管网系统都按远期规划进行设计; 管线布置采用先人行道后车行道;检查检修频繁的管道优先布置于人行道上;重力管道优先布置; 设计范围内,所有管线均考虑埋地敷设; 所有管线符合各管线设置的规范及埋深要求,相互间在平面及竖向不发生碰撞,与道路构筑物不发生矛盾; 结合道路设计,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有土地的情况下,使路线简捷; 所有的排水均考虑重力排除,尽量避免提升,需要特殊处理的排水另行考虑; 尽量减少管线在道路交叉口处交叉。工程管线在竖向管位分配时,宜按下列原则规定处理: 1)有压管让无压管,可弯曲管让不可弯曲管; 2)支管线避让主管线; 管线综合施工总说明(一)

浅谈市政道路管线综合设计

·1623· 市政建设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3月下 浅谈市政道路管线综合设计 1. 陈录录 2.杨树村 (1.410423************; 2.410326************)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城市道路市政管线渐趋复杂。因每个市政管线未能与道路完成通同步施工的任务, 城市道路二度开挖情形十分严重, 不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也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因此, 科学设计城市地下空间, 积极稳妥地筹划管线在城市地上与地下空间的方位关系, 是管线综合设计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于市政道路管线设计的基本原则, 阐明管线综合设计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市政 道路管线 综合设计 管线交叉 一、市政道路管线设计所要遵循的原则1.在竖向上市政道路管线设计的原则 在市政道路管线的交叉安排时, 需妥善处理每一类管线的安排顺序, 依照各自工程的特征, 把各类管线的铺设顺序进行科学安排, 具体而言, 当工程管线交叉铺设时, 从地表面往下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电气管线、热气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降水排水管线和污水废水排水管线。 2.在平面上市政道路管线设计的原则 在设计与铺设管线时, 需严格确保管线的牢固性, 切不可出现偏向移动的状况, 在安排管线时, 要按相应的顺序展开, 平行于道路的中心, 管线铺设所需的数目及实际深度要依照管线工程的性质加以明确。在对布置若干易损管线或高危管线时, 必须切实实施安全应对措施, 使之与建筑物拉开适当的的距离, 规避任何安全风险。在布置各类管线时, 要首先铺设电力电缆, 因其与城市居民的生活密切关联, 其次再完成电信电缆的铺设, 紧随其后的是燃气、输气、给排水等管线, 最后是降水与污水废水管线。 二、地下管线设计的特征1.技术日益复杂 城市市政道路管线设计体现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现代文明程度, 在工程领域中有着较为广阔的作用。搞好地下管线的设计, 是市政道路管线工程的关键一环。如今, 管线不论从施工工艺还是管线材料, 均有了相当显著的改变, 特别是各类非开挖技术、超高压输电电缆、塑料管和高压管道系统等获得了较广的运用。管线系统伴随城市同步扩张, 这样一来, 管线系统变得渐趋复杂, 系统内每个单位所扮演的角色也呈专业化态势, 技术层面的规范要求逐步提高。 2.种类繁多一般而言, 道路配套管线的种类可划分为雨水、污水、电减力、自来水、热力、燃气和通讯,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又先后拓宽出了网络、煤制气和中水等新管线种类。 3.更新速度快 近些年来, 我国城市规模不断向郊区扩张, 基础配套设施均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 新城区道路的各类管线均要提前铺设; 而老城区便持续地进行翻新、扩容和改造积水点排水网等养护工作, 因此, 城市管线尽管有使用期限, 也会随着时光流逝而日渐衰老, 却持续生长, 未曾终止。 三、市政道路管线设计的方法1.科学安排管线纵断面每种管线高程的控制要依照《城市工程管线规划标准》的规定, 把控好管线最小的覆土深度。就施工与养护的需要来看,如若有两条管线, 要尽量避免将一条管线建筑在另外一条管线上, 特别是管线交叉时如若无法达到相隔长度的最小值,则要遵循“ 小管让大管, 有压让无压, 硬管先于软管” 的基本原则, 彼此协商, 或采用可靠的保护策略。 纵断面的设计要严格依照管线间隔的距离明确管线具体的高程, 由上而下、从下到上地考虑。通常情形下,“ 由上而下”进行设计时, 首要把最低埋藏深度的管线依照最小覆土标准加以布置, 接着依照规范的管线间最小垂直距离陆续向下铺设每类管线。管线的顺序依次是电力管线、电力通讯管线、煤气管线、给水管线、雨水管线和污水废水管线。如此设计有助于使管线之间垂直的距离合乎规范, 不必开展管线的交叉处理, 然而, 常会导致排水 管线埋藏过深的问题, 一定程度上给施工及管线的日常养护和管理带来了不便。“ 从下到上”设计时, 首先必须依照排水系统的布置标准, 明确排水管线的实际高程, 接着依次从下到上布置雨水管线、给水管线、电力管线和电信管线。管线的顺序是污水废水管线、雨水管线、给水管线、煤气管线、电力通讯管线和电力管线。这种设计方法可规避排水管线埋藏过深的弊端, 但增加了交叉处理的几率, 倒虹吸管的过度布置也导致管线纵断面的起伏不定,管道断面尺寸的变化给管线的运作带来了麻烦。 2.道路交叉口的管线设计 道路交叉口的管线分布较稠密, 交错频繁, 如若缺乏详尽可靠的施工图纸作为指导方案, 则极易诱发施工交叉的问题,或由于标高及方位之间构成矛盾, 造成一部分管线不能铺设。为更好地解决交叉口部位的管线设计问题, 可借鉴其余管线的施工图纸, 立足于设计要求, 对路口交叉部位的管线进行编号, 并列表标注交叉部位相互交错管线的名称、标高和规格等, 这类标注形式十分简洁方便, 备受业主及施工方的青睐,克服了以往管线施工中所产生的标高交叉、管线方位不够的缺陷, 体现了在设计阶段提前解决施工问题的原则, 极大地少了施工周期, 削减了工程造价成本。另外, 当管径较小的压力管线与重力管线的交叉不能避免时, 可运用4个45°的弯头来绕开。 3.管线平面的设计 管线平面设计旨在为协调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铺设的顺序和工程管线间水平距离的最小值。道路下的电力管线大都运用电缆沟型式, 便于降低管线覆土的深度, 加强对管线的养护, 并为管线的发展扩容提供充足的余地。 依照《城市工程管线整体规划》的要求, 仅分配唯一一个通信电缆的地下断面方位, 所以, 通信管线坚持统一建设共用的理念, 依靠科学布置管位、科学控制管线标高, 把性质趋同的管线作为小管沟。对于隶属两家以上运营商的通信管线, 则要统一分布在相同的地下管沟中, 对于不一样的管线, 要依照“ 同沟不同井” 的原则铺设, 例如, 电力通讯管线可利用综合小管沟设计。通信管线的管孔需求量要结合业务预测及现实状况加以明确, 并适度增加管孔数量。为削减投资, 满足各方面需求, 尽量避免损害道路, 通信管线要与市政建设同步开展规划设计。给水管线的管径相对较小、埋藏深度低又是压力管道, 假若出现爆裂, 不但给城市居民的生活用 水带来麻烦, 供水管的抢修也会带来长距离的交通拥堵问题。因检测维修的频率较高, 通常将给水管线设计在与人行道侧面相隔2.0m 的部位。电力管线和煤气管线均设计在人行道下,为切实杜绝煤气罐泄漏与电火花相接触所致的火灾事故, 这两类管线要分别布置在不同一侧的人行道下。对于设计雨水管线和污水废水管线的道路, 雨水管线可布置在距离道路中心线以西的北侧2.0m 的部位, 污水废水管线可布置在距道路中心线以东的南侧2.0m 的部位。排水管线大都属重力管, 极易出现拥堵, 布置该管线时, 要避免主车道下方的堵塞, 需及时疏通。根据“ 大路埋大管” 的基本理念, 把雨水、污水废水管线设计在快车道下, 可通过增加管道的坡度、提高管道内水流动的速率来增强管道施工的质量, 降低管道检修的概率, 慢车道则适用于布置其余管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市政道路管线的综合设计有助于促进城区道路的断面空间得以科学有序地利用, 避免管线在竖向与平面方位上产生干扰与不必要的冲突, 保障城市功能的高效快捷运转, 提高了市政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魏斌.关于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要点与难点分析[J].山西建筑.2014.14(02):218-219. [2]张乃刚.市政道路管线综合设计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20(04):21.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布置的原则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布置的原则 (1)要有统一的坐标系统和标高系统; (2)管线综合布置应与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和绿化布置统一进行; (3)管线带的布置应与道路或建筑红线平行。同一管线不宜自道路一侧转到另一侧。 (4)在满足生产、安全、检修的条件下节约用地,可共架、共沟布置; (5)减少与铁路、道路的交叉,若交叉时应正交,若斜交不得小于45度; (6)地下管线避让原则:压力管让自流管;易弯曲的让不宜弯曲的;临时性的让永久性的;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新建的让现有的。 (7)工程管线共沟敷设原则:热力管不与电力、通信电缆和压力管道共沟;排水管道布置在沟底;腐蚀性介质管道的标高要低于其他管线;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的管道不能共沟敷设,严禁与消防水管共沟敷设;凡可能产生互相影响的管线,均不应共沟敷设。管道布置原则 (1)大直径管道应靠近管廊柱子布置; (2)小直径、气体管道、公用工程管道直布置在省廊中间; (3)工艺管道宜布置在与省廊相连接的设备一侧;工艺管道视其两端所连接的设备管口标高可以布置在上层或下层; (4)需设置“Ⅱ”型补偿器的高温管道,应布置在靠近柱子处,且…Ⅱ”型补偿器宜集中设置; (5)低温介质管道和液化烃管道,不应靠近热管道布置;也不要布置在热管道的正上方; (6)对于双层管廊,气体管道、热管道、公用工程管道、泄压总管、火炬干管、仪表和电气电缆糟架等宜布置在上层;一般工艺管道、腐蚀性介质管道、低温管道等直布置在下层; (7)管廊上管道设计时,应留10%-20%裕量。 管线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 (1)采用城市统一的坐标和标高系统。 (2)地下管线一般自建筑向道路中心线由近到远敷设。其一般的顺序为: 电讯管、缆一电力电缆一热力管线一煤气管线一给水管线一雨水管线一污水管线 (3)为了便利管线综合和管理工作,对各种管线在市政道路下的位置,大中城市一般均有基本定位,各城市可以统一规定各类管线在道路上的方位。如规定电力电缆、煤气、污水管线布置在道路的东侧或南侧;电讯、热力、给水、雨水管线布置在道路的西侧和北侧。在作小区管线综合时,规划设计单位宜遵循当地的上述规定,并结合小区实际,统一合理地解决各类管线的位置。这是小区工程管线综合的关键。 (4)各类地下管线在处理竖向位置时,由地面向下的顺序一般为: 电讯管、缆一热力电缆一电力管线一煤气管线一给水管线一雨水管线一污水管线其中,要点是电讯管缆应在其他管线之上,而污水管线则应在其他管线的最下方。 (5)所有管线均应力求短捷,少转变、少交叉,尽量和道路平行或垂直敷设;当管线必须转弯敷设时,其转弯半径应符合有关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