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年序曲

1812年序曲
1812年序曲

音乐鉴赏《1812年》序曲

授课班级:高一(1)班

教学课时:1课时

授课人:张群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1812年序曲》,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与内容表现的关系。

2、通过聆听、比较、探究等参与方式,了解音乐语言所特有的表达方式,进而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进一步提升音乐鉴赏水平。

3、了解这部作品的历史背景,加深人类热爱和平,反对侵略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的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的描绘性作用。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课件,CD光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柴可夫斯基的舞剧《天鹅湖》片段,进行教学铺垫

二、讲授新课

1、音乐知识:序曲

(1)序曲是一种音乐体裁形式,原指歌剧、清唱剧、芭蕾舞剧、话剧等戏剧演出前由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乐曲,它带有暗示剧情的意义,人们把这类序曲称为歌剧序曲。(2)近代产生了专门为音乐会而创作,而又与戏剧无关的序曲,人们把它称为音乐会序曲。

2、师生互动,探究感、感受音乐主题:

教师在钢琴上弹奏几段音乐主题,同学们根据它的曲调、和声、速度、力度说出感觉到的情景。

(投影)A.1=b E (用庄严、慢板和高昂、激越两种情绪弹奏)

11| 2 3 11| 23 44 4 | 4 - -|33 33 3| 3 3 3|2 .2 22|3 - - |

问:旋律有何特点?

生:很简洁,两种弹奏感受不同。

第一种,慢奏有一种很虔诚的感觉;第二种,快奏感觉到很激动。

问:和声、速度、力度怎样?

生:很悦耳,速度适中,力度不强。

(投影)B. 1=b E (进行曲速度,有一定力度)

05512 3212 31 1| 05512 3212 31 1|

问:这段音乐你产生哪些联想?

生:有召集的意境,具有号召性。

(投影)C. 1=b G (适度的快板)

4 |4 4323 2176 57 | 46 24 72

5 ∶‖

问:这段音乐有何感受?

生:不协和,有紧张的气氛。

3、学唱两段音乐主题,加深对音乐的印象

(投影)俄国军民思乡主题。

(1)4/4

1| 5 5 54 32 | 5 5 0 2| 5 5 54 32 |5 – 0 5| 6 12 34| 5 – 0 5|6 1

7 65|1 - 0 5|6 1 2 34| 5 - - 5|6 1 7 65|1 - - -‖(投影)俄国军民乐观主题

(2)4/4

334 32 11 26 | 11 6 171 26 |3 66 61 76| 3 60 (61 76) ∶‖

4、拓展知识:

判别以上两段音乐的不同(歌唱性、舞蹈性),教师给予俄罗斯音乐风格的引导。

5、了解《1812年序曲》的创作背景

6、请学生介绍1812俄法战争的战况

7、将音乐的结构与此次战争的进程叠合,完整的聆听《1912年序曲》

教师提示:我们今天欣赏的是由柴可夫斯基创作的《1812年序曲》,背景介绍看投影,请同学们在欣赏时对照曲式结构产生联想。

教师出示《1812年序曲》的曲试结构图,学生进行欣赏。奏鸣曲式

引子 + 呈示部 + 展开部 + 再现部 + 尾声

主部 副部

课后反

三、本课小结:师:本课与前一课共同围绕“音乐的欣赏”这一中心内容开展教学‘,想一想,在听赏《1812年序曲》时,你是不是有意或无意地做到了“不仅在听,而且在听某些事物”(科普兰语),这部作品作于1880

年,1882年在莫斯科首演,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曾这样评论:“这首乐曲的具有深刻人民性的音乐,像平稳的波涛那样,庄严有力的在大厅回荡……”

课后反思:

俄罗斯民间舞蹈主题

俄罗斯名歌主题

马赛曲主题

激战主题

两军激战主题

马赛曲片段支离破碎

光荣颂主题

主啊!拯救你的子民

号召性的俄国骑兵

主题庄严的众赞歌主题

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学课,是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下真实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要突出音乐的本位。本教学以曲式结构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效果较好。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四小天鹅舞曲接力版

《四小天鹅舞曲》 教学内容 桂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四小天鹅舞曲》 教学目标 1.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的片段《四小天鹅舞曲》,感受乐曲欢快跳跃、轻松活泼的情绪,领略世界经典名曲以及芭蕾舞所具有的魅力。(情感态度) 2.通过欣赏乐曲创设情境,辨识乐器音色,哼唱旋律等活动,让学生感知乐曲所描绘的四小天鹅的音乐形象以及情绪。(过程与方法) 3.跟随影像和音乐参与模仿芭蕾舞蹈动作,初步掌握芭蕾基本动作,学会小组合作表演《四小天鹅舞曲》。(知识与技能)教学重点 1.通过听赏、模唱、律动等多种实践活动,感受和了解乐曲描绘的四小天鹅的音乐形象以及欢快跳跃,轻松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 1.在模仿芭蕾基本动作以及体态中,体验芭蕾舞的魅力。 教学准备 影像资料、多媒体课件、钢琴、小羽毛 教学过程(40分钟) 1.导入(5分钟)

师生问好(音乐课演唱方式) 师:同学们好!生:你好,你好!张老师你好!师:请坐师:同学们,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上音乐课,希望我们合作愉快,好不好?生:好! 师:接下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请同学们认真看视频。(师出示课件小视频芭比之天鹅湖小视频)认识女孩奥德蒂、王子费里德、坏魔法师罗德巴特和他的女儿, 师:魔法高超的坏魔法师对美丽的奥德蒂施了魔法,让她白天变成天鹅晚上才恢复人形,一天王子去打猎在天鹅湖边与奥德蒂相遇,奥德蒂向王子倾诉了自己的遭遇,得到王子的同情,为了破除坏魔法师的魔咒,两人共同努力终于摆脱和战胜坏魔法师的统治,奥德蒂恢复了人形,和王子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这个动人的故事传到了很远的地方,有一位俄国的老爷爷听了这个故事,对王子和奥德蒂那份纯洁真挚的友情非常的感动,于是,他把这个天鹅故事编成了非常经典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你知道这位老爷爷是谁吗?对,他是俄国伟大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 2.初听(3分钟) 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天鹅湖》的第二幕里这段深受大家喜爱的舞曲《四小天鹅舞曲》(教师板书课题),听完之后请你回答:舞曲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天鹅呢?播放舞曲《四小天鹅舞曲》(纯音乐,初听)

高一音乐期末测试

高一音乐期末测试 姓名---------班级--------- 一、听辩 1、该作品作者是(),属于第()部交响曲 A、莫扎特 B、巴赫 C、贝多芬 D、肖邦 E、三 F、五 G、六 H、九 2、舞剧《马刀舞》主奏乐器是() A、手风琴 B、风琴 C、单簧管 D、萨克斯 3、这首钢琴曲采用的是()曲式 A、回旋 B、序曲 C、变奏 D、奏鸣曲 4、该作品是()主奏乐器是() A、《孔雀东南飞》 B、《春江花月夜》 C、《瑶族舞曲》 D、《梁祝》 E、二胡 F、琵琶 G、长笛 H、小提琴 5、《阳关三叠》是()作词,全曲重复三次,主奏乐器是() A、李白 B、聂耳 C、王维 D、马可 E、古筝 F、古琴 G、琵琶 H、二胡 二、填空题 1、《1812年》序曲是俄国作曲家-----------创作,作品气势恢宏,出现 --------------,--------------------,------------------,------------------,几个主要主题,是一部完整的序曲。另外还有主要作品------------------------------------------------------------------------------------------------ 2、《黄河大合唱》共八个乐章,分别是 ------------------------------------------------------------------------------------------------ ------------------------------------------------------------------------------------------------- 3、舞剧:在西方统称为-----------------,起源于----------------,是一种以 -----------------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 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的-------------和------------------------------------的舞蹈

1812年序曲

培养音乐的耳朵 教学目标: 1. 能用心地聆听乐曲《1812序曲》,认真地感受作品的音乐意境所带来的美感。 2. 能与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演唱音乐主题,体验和表现作品的音乐美。 3. 能自主地学习并了解《1812序曲》的创作背景,结合聆听乐曲的感受,加深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与乐曲内容表现的关系。 4. 能独立或与同学一起对具有奏鸣曲式特点的音乐作品的音乐语言进行探究、分析,从而积累听赏音乐的经验,从中探究适合于自己的听赏音乐的策略和途径,并在此过程中“培养音乐的耳朵”。 教学重点: 让学生积累听赏音乐的经验,从中探究适合于自己的听赏音乐的策略和途径,并在此过程中“培养音乐的耳朵”。 教学难点: 对乐曲《1812序曲》的内容及表现这一内容的奏鸣曲式的音乐语言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在俄国文豪托尔斯泰的笔下有一部被称为描写历史画卷般的战争的作品,那就是《战争与和平》,这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战争与和平》后,获得奥斯卡提名最佳导演及摄影奖,那先让我们感受一下这部大片的几个片断吧! (播放电影《战争与和平》的几个片断) 师:同学们知道这再现的是俄国历史上哪次战争吗?这次战争对将要赏析的《1812序曲》有哪些深远的影响呢?(可以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来回答,导入创作背景)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并总结回答 教师点评。 二、新课导入: 师:是的,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就是以这场著名的战争为主题而创作了这篇恢宏的交响乐章——《1812序曲》。在乐曲中,作曲家采用管弦乐队加军乐队,并在乐曲结尾处加入大教堂的钟声和庆典的礼炮声等综合表现形式,运用奏鸣曲式的结构,使这部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被誉为“充满硝烟的旋律”。

欣赏课教学设计

欣赏课教学设计 案例背景:新的课程标准,新的实验教材,给人以振奋:回眸本学期的授课历程,《格尔尼卡》—课令我感触良多:为了切实体现探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在认真研习了教科书、教参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预想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利用便利地信息技术。看视频短片,让学生了解和作品息息相关地这一段历史(创作背景);然后由学生创作;再引入正题,对《格尔尼卡》深入欣赏和评述。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毕加索的艺术表现形式有所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有个人独特的见解;运用联系、比较等方式,了解作品的意义及审美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隐性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情感: 教学过程:由于毕加索的作品受非洲黑人艺术、原始艺术、东方艺术及塞尚的影响较大,所以,在教室的显眼位置张贴了《半山彩陶壶》、《八十七神仙图》、《科特迪瓦面具》及塞尚的《风景》、《静物》等作品的图片,并将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并置其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毕加索的作品中找到与其他艺术相同之处及不同之处,充分理解毕加索艺术风格的形成并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借鉴了其他不同的艺术形式并与之融会贯通,且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艺术个性。 在实际授课时(整个教学过程没有使用教科书),我并不直接进行欣赏教学,而是先请同学们观看了由我精心编辑的一个短片:我选取了二战纪实片中的空袭镜头,那如雨点般呼啸而下的炸弹;凄厉的防空警报;在火海中的断壁残垣和仓皇奔逃的人们;痛苦地呼号哭泣的伤者;惊魂未定、抱头痛哭的妇女和儿童;绝望无助的男人;横七竖八、残缺不全的尸体;满目狼藉的城市以及国外枪战片中爆炸起火人们坠楼的镜头。这些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场面,给同学们以强烈的震撼。这时,我让同学们取出纸笔,限时两分钟凭印象画出刚才看到的:痛苦地呼号哭泣的伤者;惊魂未定、抱头痛哭的妇女儿童;残缺不全的尸体;从起火的楼中坠落的人;一盏亮着的灯。只要求传神,不必拘泥于是否像,有兴趣的同学尤其是那些受过专业训练的同学可以用左手画。同学们虽然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但十分钟不到,绝大部分的同学已经完成了作品。 这时我才抛出正题:“让我们来看看西方现代美术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大师——毕加索对这些场面是怎样处理的。”我播放了自己制作的课件:红色的血从屏幕上方缓缓流下,继而覆盖整个屏幕,出现四个霹雳体大字——格尔尼卡。我将这四个字设成按钮,点击后文字变成碎片四散飞去,渐渐淡出(格尔尼卡》整幅画面(遮幅式)。画面外左下角注有作品名称、作者、尺寸大小、现藏地。为使学生更好地分析、比较作品的局部,我分别将画面中的灯、举灯的女人、从楼上跳下来的人、牛和马、抱着已死孩子的女人、躺在地上的战士等局部设成按钮,每个按钮后都由有与之相关的链接,其内容包括毕加索为创作画的草图及生活中的素材等。丰富的素材会让学生们从中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的变化历程,体味艺术创作的艰辛。在逐个分析作品局部时,我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画,对照毕力日索的作品,想一想、说一说: 1、为什么毕加索这样画,他的方法在表现力上与你的方法哪一个更具震撼力? 2、火焰的形状再具象一点好不好? 3、战士手中的短剑和剑旁的花有什么寓意? 4、手持油煤灯的女人象征着什么? 5、画面上方高悬的灯泡像什么?谁这样画了?代表什么意思? 6、牛和马的表情有何不同?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 7、抱着已死的孩子的女人的眼睛像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8、画面用黑、白、灰的处理方法,用色彩的处理方法好不好? 9、画面的表现手法如果不用几何形,效果会怎样?

高一音乐鉴赏复习总结提纲.doc

音乐鉴赏复习提纲 第一章音乐与人生 1.咅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咅乐的各种元素,包扌舌咅的高低、长短、强弱和咅色。 2.音乐中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速度、力度、调式、曲式、织体、音色等。 3.对咅乐要素的解释 (1)节奏: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 (2)旋律:也称曲调,是指高低起伏的咅乐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的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旋律。 (3)速度,音乐进行中节拍的快慢程度。 常用的速度记号 广板Largo 每分钟40拍 慢板Lento 每分钟52拍 中板Moderato 每分钟88拍 小快板Allegretto 每分钟108拍 快板Allegro 每分钟132拍 急板Presto 每分蚀184拍 (4)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常用的力度记号有 极弱pp ;弱p ;稍弱nip;稍强mf;强f ;很强ff (5)调式:大调式1234567, 小调式6712345, 五声民族调式宫商角徵羽 (6)曲式:咅乐作品构成统--整体和各部分的结构。包括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二部曲式,冋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等等。 (8)织体:多声咅乐组品中各声部的组合形态(包括纵向结合和横向结合关系),包扌舌主调织体和复调织体。 (9)音色:由发声物体的形状、材质、发声方法决定的。 4、第一章中出现的音乐作品及相关人物 (1)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共有五个乐章《草原放牧》《在寒夜中前进》《与暴风雪搏斗》《党的关怀记心间》《千万朵红花遍地开》。作曲吴祖强,刘德海,王燕樵。 (必听)

3.《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氏江》的主题曲,作曲:王世光。(必听) 4.《第六(悲怆)交响曲》作曲:柴科夫斯基,俄罗斯作曲家,主要作品有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管弦乐《1812年序曲》,等。 第二章第二章多彩的民歌 1.民歌是由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通过口耳相传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的结晶。故具有口头性,即兴性,集体性,变异性等特点。 2.民歌的体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等。 3.主要民歌风格区特点

音乐教案-1812序曲

1812序曲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了解音乐体裁中序曲的形式。 2使学生了解此作品的创造背景,以交响手法描绘1812年拿坡仑侵略俄罗斯战争最终失败的历史事件。 二教学重点战斗主题与法军主题的交锋变化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 导入(录音机) 欣赏《1812年序曲》再现部片断 师:请同学根据下面这段音乐判断这是一个什么场景?是什么因素使你产生这种联想? 生:描写的是一场战争。音乐紧张激烈、充满战斗性,还有隆隆炮声。 师:很好。今天老师要用一部音乐把你们带到1812年的俄罗斯。这将是一个有声的历史世界。 2 授新课(多媒体课件)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展开想象,知道本课内容是以战争为背景。 (1)展示课题《1812年序曲》 j介绍序曲:(Overture)乐曲体裁之一。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及“意大利序曲”两类。前者为复调风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等。 k创作背景:1812年,拿破仑调集六十万大军侵入俄境,进迫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暂时放弃莫斯科。拿破仑军队不适应俄国冰天雪地的冬天,又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终于彻底溃散,只有两万人逃回法国,其余全部被歼灭。拿破仑带了随从狼狈绕道逃回法国,俄国人民无不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而感到无限骄傲,自豪。这一首管弦乐曲,正是用来描写法军被俄罗斯军民狙击于大雪中,饥寒交迫而导致全军覆没的故事。 (2)分别介绍呈示部4个主题 j欣赏战斗主题 师:该主题有何特点? 生:速度较快、紧张急促,表现的战争形式迫切,战斗激烈。 k欣赏法军主题 师:这一主题主旋律我们曾欣赏过,是什么?有何作用?并根据音乐风格作出表演。

湘艺版高二音乐教案

湘艺版高二音乐教案 篇一:最新湘艺版五年级音乐教案 五年级音乐教案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小学阶段要求了解、掌握的五线谱知识已掌握一大半,并能进行简单的二 部合唱,视唱听音能力逐步提高。 1、声乐方面:能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唱歌。合唱的歌曲声音协和、节 奏准确、并带一定的感情,部分学生声音嘹亮、悦耳。 2、器乐方面:能辨清民族乐器的名称、种类、外形特点、演奏姿势、音色。个别学 生在演奏方面较突出。 3、欣赏方面:能说出演奏乐器的乐器名称、构造、音色特点;节奏上、力度上、速度上 的变化发展;能讲出曲调的结构、情绪等。 4、表演方面:能精心设计编排一组动作,表演时认真持久,效果较好 5、视唱、节奏练习方面:能按一定的步骤,准备视唱或节奏练习的内容,有些同学稍作 准备,便能准确的表达出来,部分学生还借用指挥来进

行练习。 教学目标 读谱知识:保持音记号、上滑音、下滑音记号、切分音节奏、弱起小节、6/8拍子 的含义及基本的强弱规律。 技能目标: a、培养主音感 b、听辩大、小三度、纯四、纯五度和声音程 c、视唱2/4、3/4、4/4、3/8、6/8拍和包括已学过知识在内的四小 节旋律 d学习二、三拍子的指挥图式,有感情地背唱歌曲6——8首 b、继续学习简易乐器的演出法,能演奏简单乐曲2——4首 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并按教导处统一备课格式,认真写好教 学详案。 2、充分作好课前准备。。 3、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放第要求,防慢教学进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

学习兴趣。 4、提优补差的途径:(1)、通过课堂教学。(2)、通过课外艺术活动。 5、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 有所长。 教学进度计划 题目教时周次时间《嗯嗨呀》2 23 9.212 《唱支最美的歌》 2 49.1519 《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我可爱的家乡》 3 78 10.817 《祖国印象》 2 89 10.2024 《真善美的小世界》 2 91010.2731 《走降州》 2 12 11.37 《我跟阿爹拉骆驼》 2 13 11.1014 《音乐家贺绿汀》 3 1415 11.1727 《游击队歌》 1 15 11.7 《乌鸦与狐狸》2 16 12.15 《踏雪寻梅》 2 17 12.8 —12.15 2 59.2226 《嗯嗨呀》

1812序曲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序曲的概念----【序曲】: (Overture)乐曲体裁之一。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及“意大利序曲”两类。前者为复调风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柴可夫斯基《1812年 序曲》等。 2、创作背景:1812年,拿破仑调集六十万大军侵入俄境,进迫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暂时放弃莫斯科。拿破仑军队不适应俄国冰天雪地的冬天,又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终于彻底溃散,只有两万人逃回法国,其余全部被歼灭。拿破仑带了随从狼狈绕道逃回法国,俄国人民无不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而感到无限骄傲,自豪。这一首管弦乐曲,正是用来描写法军被俄罗斯军民狙击于大雪中,饥寒交迫而导致全军覆没的故事。 二、授新课 1、用录音机放《1812年序曲》,同时对作者、背景及乐曲进行介绍和讲解。

乐曲结构为奏鸣式。一开始是序奏,弦乐奏出缓慢、庄严的第一主题。 旋律来自一首宗教歌曲《众赞歌》。这一主题肃穆虔诚,像是表现俄国人民在国难当头时乞求上帝的保佑和对和平的向往。接着音乐逐渐加快,乐器逐渐加入,音量增强,号角声、呐喊声交织成一片,沉重的低音乐器发出了庄严的号召,随之奏出了骑兵进行曲。这是序曲的第二主题,象征着响应号召的俄国军民奋 起抗敌的英勇形象。 进入呈进部后,乐曲变得富于戏剧性。乐曲为降e小调,结构为三部曲式。快如旋风的主部主题,描绘出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主部主题在展开中出现了《马赛曲》的曲调片段,它的反复呈现用以作为拿破仑军队侵入俄国国境的表征。《马赛曲》经过变化引申及与主部音乐因素的交织发展,描写拿破仑军队的凶残、步步逼近,俄军抗敌的艰苦、激烈。 副部主题抒情优美,具有俄罗斯民歌风格,表现了俄军战士对家乡、对祖国与和平生活的深厚感情。副部的另一主题具有舞曲的特点,由俄罗斯民歌《在大门旁》演变而来的,表现了人们在战争中乐观幽默的性格。 展开部中主部主题与《马赛曲》音调的此起彼伏,交错出现,描绘出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再现部略有变化,主部的战争气氛更加激烈。副部的两个主题再现后,代表拿破仑军队的《马赛曲》主题更加气焰嚣张,但已变为强弩之末,已失去其耀武扬威的性格。而表现俄罗斯人民的两个主题却一再得到了强

高一音乐 1812年序曲教案

《1812年序曲》教案 课题:《1812年序曲》 课型:音乐鉴赏 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音乐体裁序曲的形式。 能自主学习,了解《1812年序曲》的创作 背景,循着落812年俄法之战的历史线索 对音乐展开联想。 通过欣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柴科夫斯基 以及他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认真倾听《1812年序曲》的音乐主题 、典型节奏以及乐曲的结构,逐步领悟“ 培养音乐的耳朵”这句话的含义。 2、初步了解欣赏音乐的三种不同的假设段。 教学过程: 什么是序曲? (overture)乐曲体裁之一。 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 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分为“法国序曲”和意大利序曲两类。 a、法国序曲: 复调风格,由慢、快、慢三个乐段组成, 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 b、意大利序曲: 主调风格,由快、慢、快三个段落组成, 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意大利序曲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等 二、《1812年序曲》 1、背景搜索: 《1812年序曲》这部管弦乐作品是柴科夫斯基1880年应俄国著名钢琴家、指挥家尼古拉·鲁宾斯坦之约,为莫斯科金俄工艺博览会的开幕典礼而创作的。全名为: 《1812年庆典序曲》 2、创作背景: 1812年,拿破仑调集六十万大军侵入俄境,进迫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暂时放弃莫斯科。拿破仑军队不适应俄国冰天雪地的冬天,又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终于彻底溃散,只有两万人逃回法国,其余全部被歼灭。拿破仑带了随从狼狈绕道逃回法国,俄国人民无不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而感到无限骄傲,自豪。这一首管弦乐曲,正是用来描写法军被俄罗斯军民狙击于大雪中,饥寒交迫而导致全军覆没的故事。 展示战争图片: 作品结构: 乐曲结构为奏鸣曲式:

高中:音乐教案-1812序曲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音乐教案-1812序曲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Music Lessons-1812 Overtur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音乐教案-1812序曲 《1812年序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了解音乐体裁中序曲的形式。 2使学生了解此作品的创造背景,以交响手法描绘1812年拿坡仑侵略俄罗斯战争最终失败的历史事件。 二教学重点战斗主题与法军主题的交锋变化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 导入(录音机) 欣赏《1812年序曲》再现部片断 师:请同学根据下面这段音乐判断这是一个什么场景?是什么因素使你产生这种联想? 生:描写的是一场战争。音乐紧张激烈、充满战斗性,还有隆隆炮声。 师:很好。今天老师要用一部音乐把你们带到1812年的

俄罗斯。这将是一个有声的历史世界。 2 授新课(多媒体课件)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展开想象,知道本课内容是以战争为背景。 (1)展示课题《1812年序曲》 j介绍序曲:(Overture)乐曲体裁之一。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及“意大利序曲”两类。前者为复调风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等。 k创作背景:1812年,拿破仑调集六十万大军侵入俄境,进迫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暂时放弃莫斯科。拿破仑军队不适应俄国冰天雪地的冬天,又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终于彻底溃散,只有两万人逃回法国,其余全部被歼灭。拿破仑带了随从狼狈绕道逃回法国,俄国人民无不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而感到无限骄傲,自豪。这一首管弦乐曲,正是用来描写法军被俄罗斯军民狙击

1812年序曲简介

《1812序曲》(降E大调序曲“1812”,作品第49号)是柴科夫斯基于1880年创作的一部管弦乐作品。为了纪念1812年库图佐夫带领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大军的入侵,赢得俄法战争的胜利。该作品以曲中的炮火声闻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户外演出,曾起用真的大炮。该序曲于1882年8月20日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首演。在“2005 Classical Spectacu lar”的演出中,《1812序曲》最后一段的场景。曲目开始时出现一个深广的主题,代表着俄罗斯广袤的领土和无限风光。后来乐曲进入发展部,一个侵略性的主题代表着法军的入侵。再次转到一个进行曲,表达的是俄罗斯人武装上前线,准备抵抗侵略者。后来激烈的主体冲突描绘了残酷的战争。里面被扭曲的马赛曲代表着法军。后来,俄国人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俄国国歌在炮声钟声中把乐曲推至最高潮。柴科夫斯基在完成《1812序曲》之后,自己并不觉得满意,在他给他的资助人和朋友梅克夫人的信中说:“这首曲子将会非常嘈杂而且喧哗,我创作它时并无大热情,因此,此曲可能没有任何艺术价值。”他没有想到这首乐曲后来却成为他最受大众欢迎的作品。但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称赞《1812序曲》“这首序曲的深具人民性的音乐,像平稳的波涛那样庄严有力地在大厅回荡,它以一种新的东西攫住你,把你高举于时代之上,它的声音表达出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极其成功地描绘了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威力及其雄伟气魄。”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柴可夫斯基(1840 - 1893)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他出生在俄国维亚特斯基省的一个贵族家庭,10岁在彼得堡法律学校读书时,便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23岁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1877年,他辞去音乐学院的教授职务,在梅克夫人的资助下,从事专业音乐创作,很多优秀作品便是这时期所作的。 1893年10月28日,柴可夫斯基在彼得堡亲自指挥演出他的代表作品《第六交响曲“悲怆”》,9天后便离开了人世。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繁多,体裁广泛,仅大型作品就有:10部歌剧(以《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为代表作)、6部交响曲(以《第五交响曲》和《第六交响曲》最为著名)、4部协奏曲(以《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3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以及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八一二序曲》、《意大利随想曲》和钢琴套曲《四季》等等。他的作品被称为“俄罗斯之魂”。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真挚、热忱,注重对人的心理的细致刻画,充满感人的抒情性,同时又带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戏剧性。他的旋律具有俄罗斯民族那种特有的风格,他的和声浓重、丰满,显露著作曲家本人的个性气质,富有难以言传的魅力。一百多年来,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性,广为世界人民喜爱,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 所罗门·肖特曾评价说:“柴克夫斯基是1812战争唯一的胜利者”。 编辑本段前言 在八十年代初,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是香港发烧友试机指定曲目之一。如果你自称发烧友,而又未听过这首序曲,有两个可能,一是你很年轻,可能是八十年代出生的小朋友、二是你并不怎么发烧,极其量只是感冒罢了。 “序曲”原指歌剧、芭蕾舞剧或清唱剧等的开场音乐,19世纪以来,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管弦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加有标题。《1812序曲》即属于独立、有内容的管弦乐曲。 在乐评家心目中,《1812序曲》不算柴可夫斯基最好的作品,即使柴氏本人,在写给梅克夫人(柴可夫斯基的主要赞助者)的信中也说:“这首序曲将会非常嘈杂而喧哗,我创作它时并无太大热情,因此,此曲可能没有任何艺术价值。”

音乐教案-1812序曲.doc

音乐教案-1812序曲 《18年序曲》教案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了解音乐体裁中序曲的形式。2使学生了解此作品的创造背景,以交响手法描绘18年拿坡仑侵略俄罗斯战争最终失败的历史事件。二教学重点战斗主题与法军主题的交锋变化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1 导入(录音机)欣赏《18年序曲》再现部片断师:请同学根据下面这段音乐判断这是一个什么场景?是什么因素使你产生这种 联想?生:描写的是一场战争。音乐紧张激烈、充满战斗性,还有隆隆炮声。师:很好。今天老师要用一部音乐把你们带到18年的俄罗斯。这将是一个有声的历史世界。2 授新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展开想象,知道本课内容是以战争为背景。(1)展示课题《18年序曲》j 介绍序曲:(Overture)乐曲体裁之一。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及“意大利序曲”两类。前者为复调风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柴可夫斯基《18年序曲》等。 k创作背景:18年,拿破仑调集六十万大军侵入俄境,进迫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暂时放弃莫斯科。拿破仑军队不适应俄国冰天雪地的冬天,又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

有力反击,终于彻底溃散,只有两万人逃回法国,其余全部被歼灭。拿破仑带了随从狼狈绕道逃回法国,俄国人民无不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而感到无限骄傲,自豪。这一首管弦乐曲,正是用来描写法军被俄罗斯军民狙击于大雪中,饥寒交迫而导致全军覆没的故事。(2)分别介绍呈示部4个主题j欣赏战斗主题师:该主题有何特点?生:速度较快、紧张急促,表现的战争形式迫切,战斗激烈。k欣赏法军主题师:这一主题主旋律我们曾欣赏过,是什么?有何作用?并根据音乐风格作出表演。生:法国国歌《马赛曲》。法国军队的象征。随节奏模仿法国军队趾高气扬的样子。l欣赏抒情主题师:这一主题与我们曾欣赏的那首作品风格相似?有何作用?生:与柴可夫斯基《十一月.雪橇》有俄罗斯民歌风格,表现俄罗斯战士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祖国的热爱。m欣赏欢快主题师:该主题有何特点?并根据音乐作表演。生:音乐轻松、愉快并有舞蹈音乐的特点,体现俄军民乐观的精神。学生据音乐节奏跳起欢快舞蹈。n 分别视唱呈示部4个主题。(3)完整欣赏《18年序曲》,出示作品结构示意图和18年战争有关图片。问题:j对比展开部与再现部法军主题和战斗主题有什么不同?展开部听上去两主题交织在一起,好象不分胜负;再现部法军主题逐渐被战斗主题淹没。法军主题最终失败。k再现部与尾声隆隆炮声相同吗?表示什么意思?不同。再现部是反击的炮声;尾声是胜利的炮声、是礼炮。3课堂小结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由你们自己来总结和评价。学生甲:展开部法军主题和战斗主题交织在一起,我仿佛看到了一场殊死搏斗。学生乙:趾高气扬的法国军队在隆隆炮声中消失。学生丙:我听到了和平的钟声,我希

会考音乐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一次,刘德华在日本开演唱会,但他拒绝用日语和粤语演唱,他说:"虽然音乐是无国界的,但是音乐家是有国界的。"随后,他演唱的曲目是(《中国人》) 【2】贝多芬在完全耳聋的情况下,创作了第九交响曲"合唱",他将(德国)诗人(席勒)的诗谱写进作品,创造了交响音乐和合唱相结合的经典范例,也体现了贝多芬" 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追求。【3】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 【4】《故乡的亲人》是(美国)的歌曲。 【5】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两岸的人民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了伟大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形象,下列哪些是《黄河大合唱》中的歌曲。(246 ) (1)《祖国颂》(2)《黄水谣》(3)《松花江上》(4)《保卫黄河》(5)《铁蹄下的歌女》(6)《黄河怨》 【6】京剧的四大名旦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和荀慧生。【7】下列不属于弹拨乐器的是(笙) 【8】《蓝色多瑙河》的作者是(约翰·施特劳斯)。 【9】音乐史上被称为"钢琴诗人"的作曲家是(肖邦),他的国籍是(波兰)。 【10】(巴赫)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11】中国民歌中的小调是指(地方小曲)。

【12】音乐术语中"Mezzoforte"表示(中强)。 【13】进行曲的节拍特点为(强弱)。 【14】音乐进行的快慢称为(速度) 【15】流行于陕北等地的"信天游"属于民歌中的(山歌)类。【16】俄国亚历山大三世血腥统治的黑暗时代,悲观主义的思想、情绪强烈地影响着俄国的知识分子,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作品是受其影响的。 【17】根据下列描述,他是哪位音乐家?(贝多芬)(1)他是集古典之大成,开浪漫之先河的音乐家。(2)他的作品具有平等、博爱、自由的思想。(3)他被尊为"乐圣"。(4)他是《致爱丽丝》的作者 【18】下列乐器属于弹拨乐器的是( 中阮)。 【19】《跳蚤之歌》的作者穆索尔斯基是(俄)人。 【20】下列作品哪个是著名的琵琶演奏曲( 《十面埋伏》) 【21】下列属于贝多芬作品的是(《月光奏鸣曲》) 【22】《平均律钢琴》是下列那位作曲家的作品(巴赫)。【23】双簧管属于(木管乐器) 【24】下列不属于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是(D)A 四季B1812序曲C胡桃夹子D国际歌 【25】长笛属于( A )。 A.木管乐器B.铜管乐器C.弹拨乐器D.打击乐器 【26】"花儿""信天游"是哪个地区的民歌代表形式?( B )A.南

1812序曲

《1812序曲》教案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影片:<战争与和平> 这是俄罗斯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的一部作品,描写俄法战争的。《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宏伟巨著,它以战争问题为中心,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是一部再现当时社会风貌的恢弘史诗。作品恢弘的构思和卓越的艺术描写震惊世界文坛,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文学名著和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英国作家毛姆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称赞它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小说”,“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这是一部用文学的形式来描写俄法战争的作品,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在作曲家的笔下又是如何描写这场以弱胜强、以智慧、正义战胜邪恶的战争的。二、讲授新课: 1.创作背景: 1812年,拿破仑调集六十万大军侵入俄境,进迫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暂时放弃莫斯科。拿破仑军队不适应俄国冰天雪地的冬天,又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终于彻底溃散,只有两万人逃回法国,其余全部被歼灭。拿破仑带了随从狼狈绕道逃回法国,俄国人民无不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而感到无限骄傲,自豪。这一首管弦乐曲,正是用来描写法军被俄罗斯军民狙击于大雪中,饥寒交迫而导致全军覆没的故事。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 (历史故事《俄法之战》,边讲边显示故事的线索俄国人民祈祷和平与安宁——俄国骑兵——确定战略——法军入侵——交战——撤退郊外——骚扰、交战——郊外野营——交战胜利——辉煌的庆祝——凯旋归来——庆祝的礼炮、掌声、欢呼声等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俄法之战。俄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就以这场战争为主题创作了一部恢弘的交响乐章——《1812序曲》。) 2、什么是序曲呢? 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后来就演化为一种音乐体裁。 3、作品结构: 一场战争是如何进行的? 我们要考虑战争前、战争中、战争后,作品戏剧性非常强,矛盾冲突激烈。

声乐课题教案

一、教学对象:2009级音乐系声乐主修男高音 二、教学方式:一对二声乐教学 三、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歌剧作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使学生能够理解歌剧选段的情景和含义 (3)学生能够很好的演唱歌剧选段 (4)学生能够很好的表演和歌唱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演唱歌剧作品时语言的发音准确与否 (2)对歌剧选段的理解与歌唱 五、教学课时:十二课时 六、教学方法:学生演唱,教师指导 七、教学用具:钢琴 八、教学内容: (一)莫扎特歌剧《唐.璜》 1、内容简介 莫扎特的两幕歌剧《唐·璜》初演于1787年。剧中的主人公唐·璜是中世纪西班牙的一个专爱寻花问柳的胆大妄为的典型人物,他既厚颜无耻,但又勇敢、机智、不信鬼神;他利用自己的魅力欺骗了许多村女和小姐们,但他终于被鬼魂拉进了地狱;他本质上是反面人物,但又具有一些正面的特点。所有剧情都是围绕唐·璜和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而被唐·璜杀死的司令官这个中心而发展的。歌剧《唐·璜》把生活和哲理的因素揉合在一起,着重于人物的心理刻划,为十九世纪大为发展的音乐心理戏剧开创了先例。 歌剧的中心思想,在它的序曲中已经有了具体的反映。这首序曲用奏鸣曲的形式写成,其中的主题主要描写唐·璜那种玩世不恭的性格,充满生命力和火热的情绪,是乐观和愉快的形象。莫扎特把序曲同歌剧直接联系在一起,这也是本剧的一大特色。 莫扎特的《唐璜》是一部喜歌剧,作于1787年,由蓬特撰写脚本。 蓬特根据贝尔塔迪的脚本《石客记》改编。首次把唐璜这个人物写

成戏剧的是莫利纳的《塞维利亚的淫棍和食客》和莫里哀的《石宴》。14世纪西班牙传奇人物唐璜用意大利语称为唐.乔万尼。蓬特在撰写此剧时,强调了唐璜追逐女性的失败。 2、序幕介绍 (序曲) (第一幕)(第一场) 在深夜里,唐璜的侍从Leporello独自在门外抱怨,他被留在门外看守,而唐璜则在屋内和女人调情。这时,唐璜遮着脸而从屋里冲出来,屋里的骑士长之女安娜Anna则紧追在后,而安娜的父亲此时也出来拔剑和唐璜决斗,结果中剑倒地而亡,唐璜逃离现场。这时候,安娜和未婚夫Ottavio上场,发现父亲已身亡,安娜昏倒,醒后哀痛父亲之死,并要未婚夫Ottavio为父复仇,两人合唱复仇誓言中结朿了第一场。 (第二场) 黎明时分,唐璜和侍从Leporello谈话间,发现有女子走来,就躲了起来。这个女子是曾受唐璜骗婚的贵妇Elvira,愤恨地唱着若是唐璜不回心转意,就要复仇,但唐璜以为又是别的女子而准备去诱引时,被Elvira认出而痛骂,只好在Leporello护驾之下逃走,而Leporello则向Elvira唱出唐璜勾引过二千多位女子的情人目录一曲之后下场,此时Elvira才了解唐璜的真面目。 (第三场) 在农女Zerlina和其未婚夫Masetto及农民们合唱声中,唐璜和侍从Leporello也来到农庄,他又看上了农女Zerlina,于是威吓Masetto走开,对农女Zerlina假意说要与她成婚,骗她到别墅去,他唱出了一首十分优美的咏叹调「那么手拉着手吧」贵妇Elvira及时出现揭穿他的面目,带走Zerlina。这时,安娜和未婚夫Ottavio 上场,来请求侠客唐璜替父报仇,殊不知他就是杀父仇人。Elvira 却又出现揭穿他的面目,而他反而向安娜表示这个女人精神错乱。在Elvira退场后,唐璜临去所说的话竟和他当初闯入安娜屋内离去时所说的话雷同而使得安娜警觉这个男人就是杀父之仇,于是要未婚夫Ottavio替她除去唐璜以报仇。在两人都退场后,唐璜和侍从Leporello上场谈如何在招待农民的宴席上勾引女人。 (第四场)

1812序曲教案

《1812序曲》教案设计 题目:《培养音乐的耳朵——1812序曲》 教学设计: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丁理85 年级:高中一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节) 课时:一课时(40分钟) @ 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教具:多媒体(包括计算机、投影仪、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图片、音乐选段和教师讲解,带领学生了解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 基,继而引出“序曲”概念及本课欣赏重点《1812序曲》; 2.对《1812序曲》的创作背景、表演形式及风格特点进行大体介绍,培养学生 对管弦乐作品的兴趣,为后续欣赏做好铺垫; 3. 对《1812序曲》具体音乐组成进行分解介绍,引导学生记住音乐中的各个主题(“法军主题”、“俄军主题”),结合音乐创作背景进行音乐联想,能够有根据地表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 教学重点: 带领学生分析《1812年序曲》的音乐主题、典型节奏及总体结构,逐步领悟“培养音乐的耳朵(带着思考听音乐)”的含义 教学难点: 1.采用基础曲式分析的知识,带领学生分段了解《1812序曲》每一个主题、插部所表达的音乐内涵,并加以区别、辨析; 2.合理运用视频、音频材料,让学生接受教师对音乐序曲的定义,能够基本理解管弦乐中呈示短、展开段及再现段的区别与联系,并了解它们各自在“表达具体音乐形象”和“推动剧情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 教学基本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15分钟) 1.引出课题,观看视频片段 (师生问好,进行简单自我介绍;欣赏《1812序曲》片段,在播放前提出相应问题) … 师:同学们,请大家边看视频边思考,下面我们欣赏的音乐: 1)作品名称——四小天鹅舞曲 2)作曲家——柴可夫斯基 3)创作国家——俄罗斯 (欣赏视频《四小天鹅舞曲》) 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赫赫有名的俄罗斯民族音乐家。 【 2.作曲家入手,走近《1812》 师(介绍重点“浪漫主义”与“民族乐派”的融合,简单带过“作品列表”):柴科夫斯基是伟大的俄国浪漫主义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他的音乐是植根于人民的,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时代感并洋溢着浓厚的俄罗斯民族气息。同时,他使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相融,并注入了某些浪漫主义因素,形成了他极具个性特征的音乐,从而大大丰富了俄国音乐。柴科夫斯基在继承和发扬俄罗斯民族音乐和外国古典音乐传统的基础上,在音乐领域的许多方面都有所创新。 (随后,配图简要介绍柴科夫斯基一生的经历,选择性讲作曲家奇闻异事) 特别设置:在“作品列表”部分,特别向学生展示柴科夫斯基舞剧作品《胡桃夹子》,通过活泼生动的表演画面与台下学生互动,引起学生的课堂兴趣。(提问,如“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胡桃夹子吗”“大家看完这段视频,觉得快乐吗”“你在观看的过程中都发现了什么”) 二、欣赏教学(18分钟) — 1.逐个击破,“音乐序曲”面面谈

1812序曲

一、《1812》序曲的创作背景 这首曲是柴可夫斯基应他的老师尼古拉鲁宾斯坦之请而作,目的是庆祝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重建––这座教堂曾在1812年法俄战争中被战火焚毁(另一说是此曲为莫斯科艺术工业博览会而写)。 《1812》序曲在老柴的所有作品中应归入最粗浅、最通俗易懂的。《1812》序曲在首演时已大受欢迎,为柴可夫斯基赢得极高的声誉。后来陆续在俄罗斯许多城市和德国、捷克、比利时各地演出,自此一直成为柴可夫斯基交响乐作品中最形象鲜明、通俗易懂和备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这点恐怕出于柴可夫斯基意料之外。 二、《1812》序曲的内容 1812年,拿破仑率领60万大军入侵俄国,企图在短时间内歼灭俄军,占领莫斯科,并迫使俄国投降。战争开始时,拿破仑军队在数量占优势的情况下,俄军不得不逐步撤退,法国迫近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烧毁粮草的战略,并撤退居民,率军暂时撤离莫斯科。拿破仑在占领莫斯科一个月后,仍无法迫使俄国投降,反而令自己孤军陷入重围,于是下令撤离莫斯科。撤退途中,拿破仑军队不能适应俄国严酷的冬天,加上饥饿和俄军的反击,终致溃败。拿破仑入侵俄国时多达六十万的的部队大部分被歼灭,最后只剩下不足万人逃出俄国国境。 《1812年》序曲是根据上述史实写成的一部管弦乐作品。柴可夫斯基在这首序曲中层次分明地叙述了1812年的这一事件,包括俄罗斯人民原来的和平生活和随后发生的不安和骚乱,俄法两军的会战,以及最后俄国击溃法军,俄罗斯人民庆祝胜利的狂欢情景等。 三、《1812》序曲为何被音响发烧友用作测试器材 我在上面已提过,这首序曲并不是柴可夫斯基最佳作品之一,但为甚么会广泛被发烧友用作测试器材之用呢?理由很简单,这首序曲除了运用正常管弦乐编制的乐器外(包括三个定音鼓、三角铁、铃鼓、大鼓、钹等),还动用了军鼓、大炮、钟等超常乐器在内,在序曲的结尾处还另加了一支军乐队,以期收到热闹和生动的效果。 这首序曲在第一次上演时,钟鼓炮齐声轰鸣,配合乐团的演奏,已令参加典礼的公众大为激动。到了近代双声道时代之后,录音技术大为跃进,有几家公司在唱片内加入真实炮声,更使音响发烧友着迷,他们往往利用实炮录音的版本来考验器材的力度、瞬态、低频等方面的能力。 假使你并非「大炮党」,请细听全曲,留意到吧!这首序曲音量起伏变化极大,动用的乐器非常多,听清楚其中的弦乐、木管、铜管和打击乐器,它可以检验你的器材音质音色、结像定位、强弱和动态对比…… 如果你不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可以先买一只「彼得与狼」的音乐碟。任何古典乐的初入门者和有小朋友的家长,我都推荐你们买一张「彼得与狼」,在这首曲的故事里,每一个角色都由管弦乐团其中一种乐器扮演,对你辨音帮助很大,而小朋友一定听得很开心(你要陪着他听啊!)。 四、分析《1812》序曲 乐曲从一段辽阔的慢引子开始:这是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分成六个声部的方式(每个声部两人)奏出的一支古老的赞美诗《主啊,拯救你的子民》(台湾译为《天主佑民》)的旋律,它那安详的步伐象征着俄罗斯人民和平与安宁的生活。到了(1:18)左右,这个主题加入木管乐器,音响庄严、宏伟而有力。 紧张的气氛在增长着,随着(1:53)左右的一声定音鼓,你会听到低声部出现一种惊惶不安的节奏,它带来骚乱而激动的情绪,象征法军的入侵已打破俄罗斯人民安宁的生活。这时你可以听到一个柔和动人、如泣如诉的主题在双簧管、长笛、单簧管和大管(2: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