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财 个人整理资料 管理学资料复习整理

上财 个人整理资料 管理学资料复习整理
上财 个人整理资料 管理学资料复习整理

第一章

1.管理者是以协调他人活动的方式与他人一道工作或指派他人工作,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2.管理是协调他人活动的过程,以便与他人一道或指派他人有效率地、有效果地完成活动

3.管理是一个过程:

?过程–代表了管理者正在从事的管理职能和主要管理活动

?协调–区分了管理职位与非管理职位

?效率–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

–“正确地做事”

–与手段有关

?效果–完成活动以便实现组织目标

–“做正确的事”

–与结果有关

4.管理的职能观点:(管理是一个过程,代表了一系列有管理者参与的职能或活动)

–计划–确立目标,制定战略以实现目标,通过计划整合与协调活动

–组织–决定完成什么任务?由谁去完成任务?如何分配任务到群体?谁向谁汇报?在何处做出决策?

–领导- 指导并激励所有有关方,处理一切有关员工行为的事项

–控制–监管各项活动,确保活动能按计划进行

5.管理的角色观点:

?人际角色–涉及仪式和象征意义上的人员关系与责任

?信息角色–接受、收集与发布信息

?决策角色–涉及到作出选择

6.管理的基本技能观点:(管理技能与管理层次相关)

–技术技能–在某专门领域的知识与熟练程度

–人际技能–单独或群体方式与他人友好工作的能力

–构想技能(概念技能)

- 对抽象和复杂情形的思考与构想能力

将组织看作一个整体的能力

理解下属各单位间关系的能力

使组织适应更广泛环境的能力

7.管理的系统观点:

–系统–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部件所构成的统一整体

–管理者必须

–协调各种工作

–确保相互依存的部分一同工作

–认识并理解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

–某一组织区域采取的决策与行动将影响到其他区域,反之亦然。8.管理的权变观点

–权变视角——组织各不相同,情景也各不相同,面对这些不同,管理者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管理

–没有简单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

–管理者要考虑权变因素(P37详解)

–组织规模

–任务技术的常规性

–环境的不确定性。

–个人的差异。

9.研究管理、学习管理的原因

1)管理的普遍适用性

–管理适用于

?所有的组织类型与规模

?所有的管理层次

?所有的工作领域

–管理的职能必须运用于所有的组织

?其结果是(我们)从不断改进的管理中获益匪浅2)管理面对着挑战(工作中的现实)

–绝大多数人都某种程度地负有管理责任

–绝大多数人都为某一管理者工作

3)管理者需要面对的挑战和回报

–挑战

–管理是一种艰苦的工作

–必须与性格迥异的人打交道

–必须激励员工以面对不确定性

–回报

–创造一种环境使他人最好地完成工作

–提供创造性思考的机会

–帮助他人寻找工作的意义,获得成就感

–与多种多样的人相遇并与他们一道工作

10.组织的性质和界定

–对人们完成某种特定目标的一种有意识安排

?界定的因素

–每一组织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每一组织都由人员构成

–所有组织都会有意设计某种结构11.人物

1)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定义【参看人际角色】

2)罗伯特·卡茨的管理者需要的基本技能【参看基本技能】

第二章

1.对管理学有影响的学科

人类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

2.管理学的历史背景

1)组织的历史已经有数千年

?早期管理实践的证据:人类有能力建造金字塔和长城2)二十世纪前的重要事件

–国富论–亚当?斯密

?劳动分工–把工作分割为简单重复性的劳动可以提高生产率–工业革命

?用机器替代人力

?大型组织需要正规管理

3.管理的基本理论

1)科学管理

2)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3)定量方法

3.今天的管理者应用各种管理方法的内容

(详见题目16页)

4.其余的全球化、创业内容详见书本P45

第三章组织文化与环境:约束力量

1.管理万能论与管理象征论

–管理万能论认为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

?如果组织运行陷入困境管理者将被追究责任,当然,当一切运作良

好时管理者将会得到嘉奖。

?管理万能论在现实中更受欢迎,因为其有“责任承担者”且管理者

可得到嘉奖。

–管理象征论认为管理者在组织的成败中所起的实际作用是很小的。

–管理者必须对随机性、混淆性和模糊性的含义做出创造性判断,或者是创新和修改。学术界更加流行。

现实是两种观点的综合

–管理者既不是全能的,也不是无能的

2.每一个组织都存在着限制管理者的内部约束力量和外部约束力量。

1)内部约束力量——组织文化

–A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和信念体系。这一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

–B某个组织的文化可以用七个维度来综合地描述

–组织的个性通常是由其中的一个维度来定型的

–成果导向、员工导向、团队导向;

–进取性、稳定性、创新和风险承受能力、关注细节

–C组织文化有强文化和弱文化的区别

–强文化:强烈坚持并广泛共享基本价值观的文化。

–在拥有强文化的组织里,基本价值观深入人心并且被广泛认可

–1强文化比弱文化有更强的影响力

–2强文化组织里的员工对组织的承诺程度更大

–3强文化可以提高绩效

–4相对于强文化,大多数组织具有适度的文化

–D文化的来源

–通常反映了组织创始人的远景或者使命。

– E 员工如何学习文化

–故事–重要的事件或人物

–仪式-一系列重复性活动

–有形信条–在创造组织个性方面是必要的

–语言-识别某种文化中的成员

–组织发展独特的或者专门的术语

– F 管理者受组织文化的制约

–怎样的管理行为才是适合的,组织文化提供了标准

–管理者在执行管理职能时的决策选择受到了制约。(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2)外部约束力量——组织环境

–A外部环境–影响组织绩效的外部力量和机构

?具体环境–包括那些对管理者决策和行为具有直接和即刻影响的要素

–直接关系到目标的实现

–对每个组织都是独特的,包括:

?顾客–吸收组织的产出

?供应商–供应原材料和设备

?竞争者–因特网的影响

?压力集团–特殊利益集团

?一般环境- 包括可能影响组织的广泛的各种条件

–经济条件- 利率,可支配收入变动,和经济周期的阶段

–法律条件–联邦、州和地方性的法规

–政治条件–国家的总体安定

–社会文化条件–社会的变化预期

–人口条件–人口刚性特征的变化趋势

–技术条件–一般环境中变化最迅速的方面

–全球条件–全球竞争者和消费市场的日益增多– B 环境对管理者的影响

?1)评价环境的不确定性

–不可预测的变化程度

?动态–经常变动

?稳定–变化很小

–环境复杂性

?环境中的要素数量

?所获得的有关这些要素的信息数量

?2)利益相关群体关系管理

–谁是利益相关者?

–受组织决策和行为影响的任何相关者

?包括内部和外部的群体

?也可能影响组织

–为什么利益相关者关系如此重要

?这种关系越稳固,管理者超越组织结果的影响力就越大

?这是应该做的“正确”的事

?管理的四个步骤

–识别外部利益相关者

–确定每个利益相关者真正的潜在的利益

–确定利益相关者对组织有多关键

–确定特别合适的管理手段来管理这种关系

请参看题库P22页大量练习,以选择题为主。

第四章全球环境中的管理

理论上不考,暂时忽略。

第五章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有关社会责任的两种相反的观点

A.古典观点

米尔顿·弗里德曼

管理者的唯一社会责任是利润最大化

B.社会经济学观点

a)企业不仅仅是经济性组织

b)管理者的社会责任超越了利润创造,包括保护、改善社会福利

c)企业应该对社会承担责任,因为:

1.社会通过法律和规则促进企业创新

2.社会通过购买企业产品/服务来为它们提供支持

d)全球越来越多的组织增强了社会责任

?社会义务—社会响应——社会责任(选择题)

–社会责任–企业追求帮助社会的长远性目标的义务

–超越了法律和经济上的要求

–把企业看作道德机构

–社会义务–企业的义务是满足经济上和法律上的要求

–仅仅在有利于经济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追求社会目标

–社会响应–一个企业适应变化的社会环境的能力

–努力满足于社会标准相一致的社会需要

?价值导向观管理——共享价值观

–管理者通过建立、提升、实践组织的共享价值观的方式来进行管理

–价值观反映了它代表什么,信奉什么。

–共享价值观的目标

?1作为管理者决策和行动的指向针

?通过传递组织对成员的期望来塑造员工行为

?2影响营销努力

?3建立团队精神

?激发更强的工作义务、责任

?管理绿色化

?定义

–认识组织决策和行动与对环境形成的冲击之间的密切联系

–产生于明显可见的生态问题和环境灾难

?全球性环境问题

–存在很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发达国家被指责应对这一问题负责

–随着新兴国家越来越发达,预计这类问题会不断增多

?组织走向绿色化的步骤

–1法律的方式–服从法律义务

–对环境的敏感度低

–2市场的方式–组织对顾客的环境趋向做出响应

–3利益相关者的方式–组织选择对利益相关者的多元需要做出响应

–4积极参与者的方式–寻求保护地球及其资源的途径

?组织社会责任的四个步骤

–阶段1 –通过追求最小化成本和利润最大化的方式提高股东利益

–遵守所有法令、规定

–感觉对满足其他社会需要没有多少义务

–阶段2 –管理者承认他们对员工的责任,聚焦于人力资源问题

–改善工作环境

–阶段 3 –将责任扩展到其他利益相关者

–行动包括制定公平价格、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安全的产品、良好的供应商关系

–阶段 4 –管理者感觉到对社会整体的责任

–努力改善公共产品

–促进社会公平,保护环境,支持一些社会性和文化活动

=详细参看习题册P30选择题

第三部分决策——计划——战略管理——计划工作的工具

第六章制定决策:管理者工作的本质

1.决策制定过程

从两个或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

八步骤:

2.管理决策的制定:理性、有限理性和直觉

a)理性:决策是一致的,在具体条件限制下的价值最大化选择

假定管理者制定理性决策

b) 有限理性

–在目前有的信息基础下,自身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下,制定满意的而不是使目标最大化的洁厕。

–满意–接受“足够好”的解决方案

–承诺升级–增加对先前决策的承诺,尽管有证据表明先前的决策很可能是错误的

?出现原因:拒绝承认先前的决策可能有缺陷

3.决策制定针对的问题类型和相对应的决策类型:程序性、非程序性

4.决策制定条件:确定性、风险性、不确定性

5.决策风格:模糊承受能力与思维方式的二重维度

第七章计划的基础

(一)管理者为什么要制定计划

1.计划的目的

a)计划是最基本的管理职能,为其他管理职能奠定基础

b)计划建立了协作化的努力

c)计划减少了不确定性

d)计划减少了重复的和浪费的活动

e)计划建立了控制工作所需的目标和标准

2.计划与绩效的关系

a)一般而言,正式计划与以下现象相联系:

1)更高的利润

2)更高的资产回报

b)计划过程的质量和计划的恰当实施可能比计划范围对高绩效有更大贡献

c)外部环境可能会弱化正式计划的效果

d)计划/绩效关系受计划期限的影响

(二)管理者制定计划的方法

1.目标和计划

a)目标–期望的结果

i.为所有的管理决策提供方向

ii.为实际工作结果提供衡量标准

b)计划–说明如何才能实现目标

c)目标的种类与计划的类型(见P183)

2.目标设定的方法

a)传统的目标设定方法

b)目标管理MBO设定方法

具体的绩效目标由员工和管理者共同制定

1.对实现这些目标的进展进行阶段性评估

2.根据进展分配奖励

3.MBO 包括四个要素

a)目标的具体性

b)参与式的决策制定

c)清晰的期限

d)绩效反馈

4.MBO的问题

a)在动态变化时期可能没什么用处

b)过于强调个人而非组织的目标

c)可能被简单地看作是表面文章

b)设计良好的目标的特点

1)结果导向的

2)是可以衡量、能够量化的

3)在期限上是清晰的

4)是有挑战性但又是可以实现的

5)应当写下来

6)应当向组织内所有需要指导该目标的人沟通这些目标

3.开发计划的方法:三种权变因素和计划方法

1)计划中的权变因素

i.组织中的层次

1.运营计划主导低层管理者的计划工作

2.战略计划更多的是高层管理者计划工作的特点

ii.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

1.不确定性很高时,计划应当是具体且有弹性的

iii.未来承诺的长度

1.承诺概念–计划应该扩展到未来足够长的期限,以保证计划制定时

的承诺能够实现

a)当前计划对未来承诺的影响越大,管理者应该计划的时期就越长

2)计划工作的方法

i.传统的、从上到下的方式

1.计划由高层管理者制定

2.正式的计划部门–这些专家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制定组织计划

3.计划传递到组织的较低层次

a)在每一层次上计划被调整得适应特定需要

4.如果计划是可以为组织成员提供方向和指导的可行的文件,那么这是

最有效率的

ii.参与制定的方式

1.每一层级的员工根据需要制定计划

2.当员工参与到制定过程中时,他们对计划工作更加重视

3.计划更可能在指导和协调工作时被使用

4.对计划的批评

a). 计划可能产生更多的僵化

i.当环境是动态的时候,强制执行一种行动路线是不明智的

b) 2. 在动态环境中不可能制定计划

i.动态的环境要求有弹性

ii.不可能与正式的计划相结合

c) 3. 正式计划不可能取代直觉和创造力的地位

i.机械的分析会减少人们对一些程序化的日常事物的洞察

d)计划使管理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今天的竞争而非明日的生存上

i.计划强调如何将当前的商业机会资本化

ii.会阻碍那些考虑如何创造或改造一个产业的管理者

e) 5. 正式计划强调成功,但很可能导致失败

f)在动态环境中有效地制定计划

–制定具体且有弹性的计划

–认识到计划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如果环境发生变化就改变方向

–对环境中的变化保持警惕

第八章战略管理

题库没有第八章,请网上做题。

1.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什么是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它决定了组织的长期绩效。

–战略管理是管理者为了制定组织战略而作的工作。

战略管理的目的(P201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1)战略管理融入到管理者的许多决策之中;

2)具备正规战略管理体系的组织的绩效高于缺乏正规战略管理体系的组织绩

3)在盈利性组织和非盈利组织中都很重要

2.战略管理的步骤

1. 识别组织当前的使命、目标与战略

–使命–陈述组织存在的目的

?在盈利性和非盈利性组织中都很重要

?识别当前目标和现行战略的重要性

2. 分析环境

–成功的战略与环境相匹配

–分析特定环境和一般环境,以识别发展与变革趋势。

3. 识别机会与威胁

–机会–外部环境中的积极趋势

–威胁–外部环境中的消极趋势

4. 分析组织的资源和能力

–分析组织内部资源

–可获资源和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组织的发展

–核心能力–独特的资源或能力

?这是组织主要的价值创造,竞争利器。

5. 识别优势与劣势

–优势–公司做得好的方面或独特资源

–劣势–公司做得不好的方面或不可获得的必须资源–组织文化有其优势和劣势

?强文化–新员工较容易识别组织的核心能力

–可能会成为变革的阻力

?战略会影响组织绩效

–SWOT 分析–分析组织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6. 制定战略

7. 战略实施

–公司业务组合分析–公司涉及多种业务时采用该方法

?BCG矩阵–提供一种理解多业务类别的分析框图

–帮助管理者确定资源优先分配决策次序

第九章计划工作的工具和技术

1.评估环境的技术

a)环境扫描(收集大量的环境信息,以便预测和解释环境正在发生的变化)

1)竞争者情报

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商品、顾客、广告获得情报,有非违法和违法之区别。

2)全球扫描

获得可能影响组织的全球力量的重要信息

b)预测

利用预测到的未来事件来调整决策制定

定量预测、定性预测、联合预测和补货计划(CFAR)【P231】

有效性–管理具备多种成功的可能

1)稳定环境中的预测通常是正确的

2)面对非季节性事件、例外事件、以及竞争者行为判断时,预测相对是无效的

要提高预测水平

1)利用简单的预测方法

2)将预测与“无变化状态”进行比较

3)利用多种预测方法

4)缩短预测期

5)经常练习预测

c)标杆比较

–了解其他组织的最佳实践通常带来高绩效

–许多组织在寻求提高绩效的标准工具

–分析并学习领先者在各个领域中所采用的方法

–识别基准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组织间应共享基准信息

2.分配资源的技术【参看书本,计算题出处】

a)预算

–预测–向特定活动分配资源的一系列计划

?用于收入、支出和大型资本支出计划

?在许多组织的许多活动中都适用

?遵循财务原则

?具灵活性

?受目标驱动–预算不能决定目标

?整个组织中预算要一致

?适当情况下利用预算/计划软件

?记住:预算是一种工具

?记住:利润来自于精细管理,而非来自预算

b)排程(甘特图、负荷图、PERT网络)

c)盈亏平衡分析

d)线性规划

3.计划技术

a)项目管理

–遵循特定目标要求,保证项目按时、按预算完成

?项目–一次性的活动,具有明确的开始和完成时间要求–标准计划程序通常不适合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过程

?根据工作领域形成团队

?团队向项目管理者汇报

?项目管理者协调所有活动

?当项目完成后团队解散

–项目管理者的角色

?其角色受项目临时性特点的影响

?其角色发挥面临难题,因为团队成员仍然受其原工作领域的影响

–团队成员可能同时参与多个项目

?管理者必须凭借其沟通技能和说服力行事

b)脚本计划(情景计划)

–情景–关于未来可能是什么的一致性看不

–权变计划- 创设情景

?如果某些事件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某些行动

–通过预测可能的潜在情景,试图降低不确定性

第十章组织结构与设计

1.设计组织结构的六个步骤

a)组织–创建组织结构的过程

b)组织结构–工作任务得到分解、归类和协调的正式框架

c)组织设计–制定或变革组织结构的过程

1)工作专门化

a)任务在组织中被分解成独立的工作的程度

1)个体专门从事某一部分的活动,而不是整个活动

b)太强的专门化会导致人力的不经济

c)一种重要的组织机制,尽管并不是提高生产率的源泉

2)部门化

a)归类工作的基础

1)职能–按执行的职能归类工作

2)产品–按产品线归类工作

3)地理–根据区域或地理归类工作

4)过程–按产品或顾客流归类工作

5)顾客–根据一般顾客归类工作

3)指挥链

a)从组织高层延伸到基层的连续权威线,清晰界定谁向谁报告

b)由于信息技术和员工授权的原因,这些概念相互间的联系不再那么紧密

4)管理跨度【见书P260,图】

一个管理者能够有效地管理员工的数量

–幅度越宽,组织越有效率

a)有效的幅度取决于:

1)员工的技能和能力

2)所从事任务的复杂性

3)标准化程序的可得性

4)管理信息系统的复杂性

5)集权与分权

6)正规化

a)组织中工作的标准化程度

b)员工的行为受到规则和程序指导的程度

2.组织设计决策

1)组织的两种形式:机械式与有机式组织

2)最适合的组织结构是什么——四个权变因素

a)战略和结构–结构必须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b)规模和结构–规模与结构负相关

c)技术和结构-–把投入转化为产出

A.机械结构支持程序化技术

B.有机结构支持非程序化技术

d)环境不确定性和结构

A.减少环境不确定性的一个方法就是调整组织的结构

3.常见的组织设计

1)传统的组织设计

a)简单制结构–低部门化,宽控制幅度, 权力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低正规化

优点:快速;灵活;维持费用低清晰的责任

缺点:随着组织的成长越来越不适合;只依赖一个人的风险性

b)职能制结构–把相似或相关专业的专家集中在一起

优点:专业化带来的低成本优势(规模经济性,人员和设备的不重复配置),

任务相似的员工归类在一起

缺点:对职能目标的追求会导致管理者无法兼顾如何使整个组织最优化的问

题;职能专家会受到局限,无法了解其他部门所从事的工作

c)事业部制结构–由各个事业部组成

i.每个事业部拥有相对有限的自主性

ii.母公司作为外部监视者来协调和控制各个事业部

2)优点:关注结果——事业部经理对其产品及服务的最终结果

3)缺点:活动和资源的重置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率负责

4)现代的组织设计

a)团队制结构–整个组织是由工作团队组成的

i.员工授权是关键

b)矩阵结构–把来自不同职能部门的专家集中在一个项目中工作,接受项目经

理的领导

i.在传统的水平职能部门基础上增加了垂直系统

ii.导致了双重命令链

1.破坏了统一命令

2.项目经理拥有与项目目标有关的权力

3.职能经理保留人力资源决策权(如,提拔)

c)项目制结构–员工不断地参与项目工作

i.在项目结束后,员工不回到职能部门

ii.所有工作都由团队完成,团队由拥有合适技能和能力的员工组成

iii.具有流动性和灵活性

1.不具备刚性的部门或组织层级

2.管理者作为推动者和指导者

d)自主内部单元–独立, 分权的业务单元

i.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产品、客户、竞争对手和利润目标

ii.业务单元都是自治的

5)当代设计的挑战

a)学习型组织–一种组织理念,而非一种具体的组织设计

i.发展持续适应的能力

ii.所有员工积极参与寻找和解决与工作相关的问题

iii.通过不断地获取和共享知识来实施知识管理

iv.环境有利于开放式的沟通

v.授权型团队非常重要

vi.领导为未来勾画出一个共享的愿景

vii.组织文化提供了社区的感觉

第十一章管理沟通与信息技术

1.沟通的概念

a)意思的传递和理解

1)如何信息没有得到传递,则沟通也就没有发生

2)人际沟通–人与人之间发生的

3)组织沟通–组织中所有沟通的形式,网络和系统

2.人际沟通

–1信息–表达沟通的目的

–2编码–用符号的形式转化信息

?受到发送者的技能、态度和知识及组织文化的影响

–3渠道–传递信息的媒介

–4译码–把符号重新翻译成信息

?受到接收者个人特征的影响

–5噪音–干预信息的传递、接收和反馈的各种干扰

?信息本身和渠道会扭曲沟通

?反馈也会导致一些噪音源

【人际沟通的方式、阻碍,见书P287】

3.组织沟通

I.正式沟通

–沿着官方命令链进行的沟通,或某人从事某项工作所必需的沟通

–发生在预先规定的组织工作安排中

II.非正式沟通

–不受组织结构层级的限定

–达到两个目的

?使员工能够满足其社交的需要

?提供了通常更快速,更有效的沟通替代渠道

III.组织沟通网络

–把垂直和水平流向综合成各种形式

–网络的类型

?链式–按照正式命令链进行的沟通流向

?轮式–一个公认的且强有力的领导者与工作群体或团队中其他人

之间的沟通流向

?全通道式–信息在工作团队中所有成员之间自由地流动

?小道消息–几乎所有的组织中都很活跃的非正式网络

–信息的重要来源

–员工认为重要且导致焦虑的确证问题

–可以利用小道消息来传播重要信息

–小道消息不能完全消除

–谣言也不能得到完全的消除

4.信息技术

a)信息技术改变了组织沟通

1)传播更完全的信息

2)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

3)使员工都能充分得到信息

信息技术如何影响组织

–组织成员间的沟通不再受到地理或时间的局限

?心理障碍–沉湎于网络的个体成本

【本章内容涉及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可以出论述题】

第十三章变革与创新管理

1.变革的力量:外部与内部力量

A.变革

–人员、结构、或技术的变化

–变革是组织无法逃避的现实

–管理变革是每位管理者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

?使管理者的工作更为复杂

B.外部力量

–市场-变革以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政府的法律和法规-变革频繁的推动器

–技术-几乎所有产业变革的来源

–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必须变革,以吸引并留住在人才紧缺领域技能熟练的员工

–经济-利率、预算赤字及货币汇率的不确定性

C.内部力量

–来源于组织内部的

–包括战略的重新制定或修订、人员的变动、新设备的引进或员工的态度如对工作的不满。

–变革推动者-充当变革催化剂,并负有管理变革过程的责任。

–管理者-可能成为变革的推动者

–也可能变得深思熟虑,甚至变得过分小心谨慎

–外部咨询者-用于帮助整个系统的各项变革

–相对内部人而言,能推动更剧烈的变革

2.变革过程的两种观点:风平浪静观和激流险滩观

1)Lewin的“三步曲”模型

?打破均衡–为需要进行的变革做准备:

–加大前进的动力,这是离开原始状态的直接方式

–减小限制的阻力,该阻力阻碍了对象离开平衡点

?执行变革–让变革持续不断

?重归均衡-发展以达到另一个均衡水平

–目标是:在新环境中获得稳定

2)激流的比喻

–与不确定和动态的环境相一致

–与一个日益被信息、思想和知识所支配的世界相一致

–管理者必须持续应对连续不断的“激流”

?管理者面临持续不断的变革

–无论何时,管理者都必须做好准备,以便有效地管理一个组织或你

的工作领域所面临的各种变革。

3.组织变革管理

a)确定需要变革的组织领域

b)把变革过程付诸行动

c)应对员工抵制变革的阻力

包括:结构变革、技术变革、人员变革

4.当今变革管理中的问题

a)为什么员工会抵制变革?

1)变革使得不确定性代替了熟知的事物

2)变革可能触犯员工的个人利益

3)坚信变革不符合组织利益的最大化

b)减少阻力的方法

1)管理者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应对干扰变革过程的阻力

c)文化对变革有抵制作用的原因在于:文化是由相对稳定和持久的因素构成的。

d)强文化对变革的抵制作用尤其大。

【其余问题请参见书本P346】

5.激发创新

第十六章激励员工

东北大学2018年《社区管理学B》张丽丽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社区管理学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 学习中心:陕西榆林奥鹏中心院校学号:C02912011690041 姓名张丽丽 (共页)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以血缘为基础的社会,即人们常说的以_ 家庭 _为细胞的社会。 2、首次将社区一词用于社会学研究的是_ _ 滕尼斯 _。 3、社区管理对象包括地区性事务、社会性事务、群众性事务和_ 公益性事务。 4、业主委员会由 _业主大会 _ 产生,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代表全体业主对物业实施自治管理,它是依法成立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据法律法规,具有作为诉讼当事人的资格。 5、社区发展的终极目标是__社区自治_ 6、单位制的功能有政治动员、经济发展和 _ _社会控制 7、 _ 1981 年,深圳市第一家专业性的物业管理公司—“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挂牌,表明我国房屋管理体制开始发生变化。 8、__ _社区的党组织_ 是社区管理组织的领导核心 9、针对社区环境建设存在的各种问题,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始终坚持“_ _ _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 10、 _ _全科医疗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服务模式。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正确答案有一个或多个,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20分)。 1、社区发展的终极目标是( B )。 A、多元化 B、社区自治 C、走开放道路 D、走量化管理道路 2、下列选项中,属于社区环境管理要素的是( D )。 A.马路的宽窄 B. 气候条件 C.讲座 D.电力 3、( A )是社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A. 社区管理主体 B. 社区治安管理 C.社区发展 D. 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4、下列选项中,(D )不属于社区卫生服务的范畴。 A.社区疾病预防服务 B.社区医疗服务 C.社区计划生育服务 D.社区体育服务 5、社区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社区环境的( ABCD ) A、空间要素 B、生态要素 C、人文要素 D、管理要素 6、( C )是社会环境中最基本的物质因素,它对社区环境的质量和社区环境的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A、人口、民族、历史传统等环境 B、精神文化环境 C、经济环境 D、政治法律环境 7、在物业建成和出售前,应由谁负责首次选聘物业管理公司,并与其签订物业管理合同?( A ) A.房地产开发商 B.房地产行政主管 C.业主管理委员会 D.街道办事处 8、制约社区教育的因素主要有( ADE )。 A.经济发展水平 B.技术手段 C.政治体制转变 D.管理形式 E.传统教育观念 9、根据参与主体意愿的强烈程度,社区民主政治参与可分为( BC )。 A.制度化参与 B.动员型参与 C.主动型参与 D. 非组织参与 10、现代物业管理企业应该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 D )

管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选择题 1.人际关系学说认为,人是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2.下列哪一种说法不能反映群体参与式管理的情况 A.众人划桨开大船 B.三个和尚没水喝 C.一个好汉三个帮 D.十根筷子折不断 3.“大河有水小河满”和“小河有水大河干”说明 A.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B.人们所持的心态不同 C.系统的结构决定了系统的整体功能 D.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个体功能之和 4.提出权变理论的理论假设是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5.组织的最高层主管人员所做的决策倾向于 A.战略型 B.常规型 C.经验型 D.程序型 6.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 A.明确目标 B.诊断问题 C.拟定方案 D.降低成本 7.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我50万元,产品单位售价为80万元,本年度产品定单为10000件.据此,单位可变成本降到—元/件时才不至于亏损.A.300 B.130 C.200D.30 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的重要性 A.组织 B.预测 C.预防 D.计划 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里的“运筹帷幄”反映了管理哪一种职能? A.领导 B.决策 C.组织 D.计划

10.用SWOT分析某玩具企业,得到如下结果:品牌知名度高,石油价格上升,国内需求扩大,人员流失严重.其中是有价格上升属于该企业的-- A.S B.W C.O D.T 11.Giro Sport Design在1986年提出要成为运动产业耐克,这属于制定BHAG 的方法中的— A.定量法 B.定性法 C.角色定位法 D.击垮对手法 12.迈克尔·波特所提出的五力模型中哪一项与公司降低产品价格以吸引竞争者的顾客相关— A.进入一个行业的潜力 B.行业的竞争水平 C.行业的力量 D.顾客的力量 13.可口可乐花费巨额广告费,以图为其“经典可乐”树立积极形象,这属于:A.“卡在中间”战略B.特色优势战略C.成本领先战略D.目标集聚战略 14.在波士顿矩阵中,企业对瘦狗类产品实行的战略是— A.市场开发 B.维持战略 C.榨取和放弃战略 D.市场开拓战略 15.某制造企业将工程、会计、制造、人事和采购等专家分别组合到共同的部门中来建立工厂的组织结构,这种划分部门的依据是 A.职能 B.顾客 C.产品 D.人数 16.某企业采用直线职能的组织结构,企业中共有管理人员43人,其中厂长1人,车间主任5人,班组长13人,职能科长3人,科员16人。每一岗位均不设副职。厂长的管理幅度为— A.5 B.8 C.23 D.19 17.我国从隋朝开始实行的三省六部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部门职能化的组织形式。 A.产品 B.职能 C.地域 D.流程 18.在下列各种组织结构形式中,哪一种更容易存在双重领导问题

管理学原理 重点难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重点难点整理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名词解释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问答 1.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只能与层次(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管理的两重性及其意义:管理的两重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两重性反应出 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意义:(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时间上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注意制度的优越性。(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3)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 3.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 4.系统的特征和观点:系统的特征---(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 (5)相互依存性(6)控制性 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 (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 5.为什么要学习研究院理学?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名词解释: 1.霍桑实验: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3)大规模的访问者 和普查(4)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由于试验是在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称之为霍桑试验。 2.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 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3.战略管理:是指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 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问答: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身产率(2)为了提高 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3)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工作环境标准化(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工人有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7)实行职能工长制(8)在管理控制上

管理学原理课后思考复习题

管理学原理课后思考复习题2 1.管理者出席社区的集会或社会活动时,所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2.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较不重要是哪一项技能。 3.保证企业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所制定的计划和所下达的命令,这是管理的.职能。 4.管理中哪项职能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和生命。 5.假如管理者认为解雇工厂中20%的工人是正当的,因为这将增强工厂的盈利能力,使余下的80%的工人更有报障,并且符合股东的利益,那么这位管理者接受的道德观是属于哪一种道德观类型 6.如果一个人做周围人所期望的事,他正处于道德发展的什么层次。 7.如果一个人只在符合自己的直接利益时才遵守规则,那么他正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一种层次 8.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什么? 9.如果组织面对的是竞争程度较高的市场,那么通常其决策重点的是如何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向而不应是如何对竞争对手的行为作出快速反应、如何如何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外如何降低生产成本的说法正确吗? 10、如果组织面对的是垄断程度较高的市场,其决策重点通常不是的是如何改善生产条件而是如何完善营销网络、何扩大生产规模、如何降低生产成本的说法正确吗? 11.非程序化决策的决策者主要是处于哪个层次的管理管理者? 12.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钟决策思路,这种方法是什么决策方法? 13.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是根据计划的明确性明确性的性质分类的方法是否正确?14.在经营计划调整中,适用于品种比较稳定的是情况下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调整常采用的方法是滚动计划法还是综合评价法? 15.根据价值链分析法,不属于基本活动的是内部后勤还是技术开发? 16、网络计划技术的基础是什么? 17.矩阵组织的主要缺点是什么? 18.企业中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的含义是什么? 19.某总经理把产品销售的责任委派给一位市场经营的副总经理,命其负责所有地区的经销办事处,但同时总经理又要求各地区经销办事处的经理们直接向总会计师汇报每天的销售数字,而总会计师也可以直接向各经销办事处经理们。总经理的这种做法违反了什么原则。 20.面谈的主要不足是什么? 21.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是非常重要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但是二者各有利弊。你认为在哪种 情况下宜化先采用内部提升的方式。 22.认为各种领导方式都可能在一定环境内有效,这种环境是多种外部与内部因素的综合 作用体是现有领导理论的哪一种? 23.管理方格论中,表示领导者只重视任务效果而不重视下属的发展和土气的是哪一种类型。24.根据权变理论,在环境较差的情况,采用那种类型的方式比较有效。 25.某企业多年来任务完成得都比较好,职工经济收入也较高,但领导和职工的关系却很差,该领导很可能是管理方格中所说的那种类型? 26.某人以前只有宾馆管理经验而无航运业管理经验,但被聘航空公司的总裁后,短短三年,就使这家亏本企业成为高盈利企业。有人你认为下述四种说法哪中说法有明显的错误A最高管理者不需要专业知识,人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就够了

社区管理学作业复习资料

《社区管理》形成性作业1 一、不定向选择题(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社区”一词最初是由德国社会思想家(D )在1887年提出。 2、(B )认为,社区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围绕着日常交往组织起来的一群人”。 3、下列要素中属于社区空间要素的有(ABCD )。 4、从社区环境对社区管理作用的层次划分,可分为(ACD )。 5、根据社区管理主体的性质划分,可将其分为(ABCD )。 二、名词解释(40分) 1、社区 社区是指一个区域性社会,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社区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第二,社区都以特定社会管此为纽带形成的一定数量的人口;第三,生活与该地域的人们具有一种地缘上的归属感和心理、文化上的认同感;第四,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2、社区环境 是指社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也就是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社区本身的外部客观因素的总和。 3、社区管理主体 是在一定环境中产生的以社区党政组织为核心,由社区党政组织、社区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和社区中介组织共同构成的社区管理组织系统。 4、社区管理主体建设 是指以社区党政组织为核心,由社区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和社区中介组织共同参与,旨在进一步健全管理主体的组织机构,完善社区管理主体的功能和制度,提高社区管理主体的工作效率的过程。 三、问答题(40分) 1、试阐述社区管理主体的功能。 答:1、满足需求功能2、管理功能3、组织功能4、协调功能5、稳定功能 2、如何加强社区管理主体的建设? 答:1、加强社区组织建设2、加强街道办事处功能 3、加强乡镇政府建设 4、加强社区中介组织的建设 5、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 6、加强业主委员会的建设 7、正确处理社区管理主体之间关系 《社区管理》形成性作业2 一、不定向选择题(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社区管理体制是一个(A )范畴。 2、目前西方国家主要存在(C)社区管理模式。 3、在(C )国家普遍实行“政府主导模式”这种社区管理模式。 4、根据参与主体意愿的强烈程度,社区民主政治参与可分为(BC )。 5、下列(BD )不属于社区文化中“四要素说”的构成要素。 二、名词解释(40分) 1、社区管理体制 答:是指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及运转模式,即参与社区管理的管理主体的组织结构、职权划分和运行机制的总和 2、社区自治组织 答:是指社区居民通过社区民主政治参与,自主管理本社区公共事务的组织形式。 3、社区民主政治参与 答;是指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发展计划、项目等各类公共事务与公益活动的行为及其过程,体现了居民对社区发展责任的分担和对社区发展成果的分享,是社区居民对社区政治事务的关注和参与过程。同时业市政府及非政府组织介入社区发展的过程、方式和手段。 4、社区文化 广义上是指居住在社区内的居民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上是指社区内除了物质文化以外的其他社区文化的总和,这些文化现象包括社区居民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富有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 三、问答题(40分) 1、试阐述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实现措施。 答: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要求;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市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结果;完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克服目前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客观需要; 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框架;科学构建社区管理运作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有关社区管理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将社区各系统的运作和管理逐步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强社区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社区管理队伍的素质;建立行政、经济、法律、思想教育等手段并举和组织、动员等具体方法协调的运作机制; 2、结合目前现状,我国社区民主政治建设中主要存在着哪些问题? 答:1、社区自治制度行政化趋势亟待变革。(加分析)

(完整版)管理学复习题及答案汇总(邢以群版教材)

《管理学》习题汇总(邢以群版教材) 第一章管理及其产生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2.概念技能 3.人际技能 4.技术技能 5.协调 1.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 a )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 2.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3.作为()管理者把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工作小组成员,作为()管理者 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者组织以外的个人。 A.监督者 B.传播者 C.发言人 4.田力是某大型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岗位上工作得十分出色.他最近被任命 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下面是田力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哪一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 () 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 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 C.召集各地分公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 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难关 5. 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三、填空题 1人际技能包括()和() 2.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又具有()属性。 3.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 ()、()、()三大类。 4.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 ()和 ()。 5.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 四、简答题: 1.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 4.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5.为了履行好管理者的职责,管理者必须具有哪些相应的素质? 五、论述题 1.试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六、案例分析题 三株的管理 当史玉柱陷入走投无路的深刻危机时,60岁的三株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炳新,亲自接待了这位惊魂未定的30岁年青人。期间,吴炳新曾语重心长地说:“你的阅历还浅,驾驶

00054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2014版

第一篇基础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识记: (1)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2)管理的特征:①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不同于作业活动;②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以人为本;③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3)管理的职能(更改):四职能:计划、组织(将人员配备涵盖在内)、领导、控制。 (4)管理者: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5)管理者的分类:高层、中层、基层 (6)管理者的角色(新增):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对此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所要担当的角色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他认为实际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在扮演十种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可概括为决策制定、信息传递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的角色。 1)决策制定方面 ①企业家角色,管理者积极利用外部机会,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开拓新市场时; ②混乱驾驭者角色,当管理者处理冲突或问题、调解各种争端时; ③资源分配者角色,管理者合理分配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时; ④谈判者角色,当管理者为了组织的利益和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讨价还价、商定成交条件时。 2)信息传递方面 ①监听者角色。管理者通过各种媒介寻求和获取信息以便更好的了解组织和环境时。 ②传播者角色。管理者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组织成员时。 ③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向外界,如股东、消费者、公众、政府发布组织的有关信息时。 3)人际关系方面 ①挂名首脑角色:管理者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业务时,如参加社会活动、宴请重要客户、带领有关领导参观 企业。 ②领导者角色。管理者激励、指导员工时。 ③联络人角色。管理者与内部人员进行沟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时。 (7)管理者的技能(新增): ①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熟练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如工程、计算机科学、财务、营销等。技术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一、名词解释 1.社区卫生服务 2.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3.居民健康档案 二、填空题 1.根据社区人群的基本情况,可将社区卫生服务对象分为、、、和五大类。 2.社区卫生服务以中心、为单位、为范围、为导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3.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应该 融、、、、、为一体。 4.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主要包括、、和四个部分。 5.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的内容,主要包 括、、。

三、选择题 1.社区卫生服务是以人的()为中心的基层卫生服务。 A 需求 B 健康 C 家庭 D 经济 2.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是() A 以专家为基础的服务 B 以保健为基础的服务 C 以医疗为基础的服务 D 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 3.社区卫生服务对象是() A 病人 B 老年人 C 社区内的全体人群

D 重点保健人群 4.社区卫生服务是以()为导向的基层卫生服务。 A 健康 B 病人 C 需求 D 利用 5.老年人是属于() A 慢性病人群 B 亚健康人群 C 高危人群 D 重点保护人群 四、简答题 1.简述社区卫生服务主要内容。 2.简述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 3.简述个人健康档案中问题描述“S-O-A-P”的具体内容。

1.论述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要点。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的、经济的、方便的、综合的、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2.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是指向全社区人群提供最佳可能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使全体人群满意。良好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应该包括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者提供可及的、适宜的、有效的、高质量的又能充分利用社区资源,鼓励居民和社区积极参与,以达到增进社区全体人群健康、延长期望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3.居民健康档案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它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记录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重要工具。

社区管理学考试资料

社区管理期末复习指导 1.什么是社区?社区有哪些功能?答:社区是指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进行特定的社会活动的活动区域。 社会的功能:1,政治功能;2,教育功能;3,服务功能;4,娱乐功能;5,凝聚功能。 2.社区有哪些构成要素? 答:1,地域要素;2,人口要素;3,区位要素;4,结构要素;5,社会心理要素;6,约束要素;7,物质要素。3.什么叫社区管理?社区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社区管理是指在街道范围内,由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主导的,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区域性、全方位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 社区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区组织管理;2,社区党建管理;3,社区服务管理;4,社区文化、教育管理;5,社区环境管理;6,社区治安管理。 4.社区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答:社会管理的主要原则有:1,全体利益原则;2,自治和自助原则;3,组织和教育原则;4,协调性原则;5,前瞻性原则。 5.社区管理的体制是什么? 答:社区管理体制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同个方面:1,管理重心下移,社区的功能增强;2,“条包块管,以块为主”的管理格局;3,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框架;4,建立行政、经济、法律三大手段并举的运作机制。 6.社区规划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答:在社区规划中,以人为本思想的贯彻,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第一,一切为了人的需要的满足。第二,社区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第三,社区应该做到塑造人、陶冶人、提升人。第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为论述则加以下内容。 在以人为本的社区规划思想指导下,为了满足居民(村民)多方面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在规划设计的时候,使社区“多功能化”。今天的社区不能只具备单一的居住功能,而应当集居住、休闲、娱乐、审美、卫生保健、科学生活、环境美化、净化心灵等多种功能,以满足居民在安全、方便、舒适、自我价值等多方面的需要。 7.如何在社区管理中做到“小政府、大社会”? 答:为了做到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框架,最关键的是机构要精简、管理要统一、效能要高。为了做到这一点,可以按照下面的总体思路去规划社区的管理机构:第一,纯粹的行业行为由企业承担;第二,半行政化的服务行为由中介组织承担;第三,政府直接办的经济实行政企分开;第四,社会职能转交给社会组织。 8.社区景观包括哪此内容?什么是社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答:社区景观是指社区的外在景色,是一个社区的内在本质与外在形式的结 合,是人类精神和理想在社区领域的具 体体现,包括活动景观和实质景观两大 类。活动景观,主要包含的是市民的日 常生活、公共活动、节日集会等反映地 方民族特色、文化艺术传统、风俗习惯 等浓厚生活气氛的内容,它表现为动态 的“物”。实质景观指的是社区和自然环 境、文化古迹、建筑群以及道路等社区 各项功能设施的总体,它表现为静态的 “物”。 自然景观指的是自然界中原有的山川、 河流、地形、地貌、植被及一切生物所 构成的地域空间景观。人工景观主要包 括有社区空间结构(街道、广场)、建筑 形态以及社区街廊设施(社区街具、雕 塑等)。 9.目前社区中有哪些主要管理机构? 答:社区内具体的组织机构包括街道委 员会、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居民 自治性组织及中介组织等。 10.物业管理公司负责管理的基本内容 是什么? 答:物业管理涉及的领域广泛,其基本 内容按服务的性质和提供的方式可分为 常规性的公共服务、针对性的专项服务 和委托性的特约服务三大类。 11.街道委员会的职能是什么? 答:1)街道办事处主持城市社区工作的 组织、协调与管理工作,履行了行政职 能。2)街道主持社区工作的规划与操作, 履行了事业职能。3)街道主持社区工作 的资源开发,履行了经济组织的职能。 12.居委会的功能趋向。 答:居委会的功能趋向主要体现在四个 方面:1)社会治安的维护者;2)居民 安居乐业的服务者;3)居民意愿的传递 者;4)居民自我管理的组织者。 13.高度的法律意识对社区管理者有什 么特殊的意义? 答:第一,它为社区管理行为提供法律 监控;第二,它能为社区管理的合法行 为提供法律保护的依据,减轻或减少社 区管理的损失;第三,它还有助于调解 社区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各种纠纷;第四, 它有助于社区管理者为社区居民提供必 要的法律支持。 14.社区从业人员应具备哪些道德修 养? 答:1)优秀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革命情 操,诚实严谨,恪尽职守的态度,廉洁 奉公,公道正派的作风。2)在代表党和 政府有效地进行各种关系的协调中,不 牟私利,不循私情,为人正直,处事公 道,讲究信用,遵纪守法。3)在本职工 作中,尽心尽责,恪尽职守,能充分履 行自己的社会责任、经济责任和道德责 任。4)勤奋学习,钻研业务,积极进取。 熟悉和了解自己的岗位职业。5)积极主 动地联系群众,认真、耐心地听取群众 呼声,反映群众意见,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 15.社区管理者为什么要注意个人形 象? 答:作为社区管理者,其与各类公众直 接打交道的机会很多,他们的个人形象 往往会极大地影响着管理目标的实现。 因此,社区管理者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 形象。社区管理工作对其从业人员要有 体形、长相、仪表、风度等素质的要求。 社区管理是一种塑造形象的行为,社区 管理人员的形象应该首先塑造好,个人 形象不佳的人固然不宜当社区管理者, 但“奶油小生”、打扮妖艳的女郎也不会 讨人喜欢。社区管理者应该衣冠整洁、 举止大方,一言一行都表现出积极、认 真、向上的精神风貌。社会管理者应无 人为的个人形象缺陷,是其做好社区管 理工作的基本条件。 16.什么是文明社区?创建和管理文明 社区的措施有哪些? 答:文明社区是以行政区划的街道(镇) 为载体,以地域内的所有单位和居民的 共同参与为主体,以提高社区成员素质 为目标,以环境优美、生活安定、服务 完善、风气优良、组织健全、治安良好、 教育全面、文化丰富为特征,广大社区 居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创建和管理文明社区的措施:1)完善社 区管理体制,强化社区管理职能;2)开 展社区同创共建,实现社区资源共享;3) 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努力提高创建实效; 4)充分依靠社区群众,发挥党员模范作 用;5)加强分类指导,营造良好外部环 境。 17.文明社区的内容体系是什么? 答:文明社区的内容体系按照内容特征 可细化为以下八个方面:1)社区意识。 2)社区共建。3)社区教育。4)社区文 化。5)社区服务。6)社区环境。7)社 区安全。8)社区风尚。 18.简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区 的“两个文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目标、 社区意识。 答:物质文明主要指人类社会物质生活 条件的进步状况,主要表现在生产工具 的进步,人类控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提 高,以及由此而来而产生社会物质财富 的增长和富裕,标志着人们物质生活水 平的提高。 精神文明是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主 观世界的改造,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 活的发展所取的成果。 “两个文明”主要指社区内物质财富的 增长与富裕,及以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提 高为内容的社区物质文明建设,和以社 区内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发展的成果为 内容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全 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 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实现以思想道 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 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以 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为主要 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以社 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为主要标 志的城乡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在全国 范围形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 发展的局面。 社区意识是指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 和归属感,是文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共 同思想基础和精神体现。 19.如何做一名称职的居委会主任?等 老师提示再做。 20.如何做一名称职的街道办主任?等

管理学 复习资料整理 专升本

1、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性的科学。 2、管理:是一种在正式组织内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其他人的活动的活动过程,以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无法取得的效果。 3、为什么说管理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有限性? 答:由于每个企业能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整个社会能用于社会生产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就要求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以可用的资源尽可能多地实现某种想要达到的任务或目标。 由于管理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有限性,所以管理的目的就是使组织的目标能有效地实现。每一个组织都要通过有效的管理,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问题,使组织的有限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 4、为什么说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答:(1)管理成效:指管理活动的效果;组织成效:指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 (2)管理者的管理活动是通过作用于被管理者的业务活动而对组织的成效产生影响的。 (3)正因为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在协调被管理者的业务活动从而影响组织成效的过程中要受到工作方面和非工作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所以高的 管理成效有可能导致低的组织成效,而低的管理成效却有可能导致高的 组织成效。 (4)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不存在线性的相关关系并不是说管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是无关紧要的,相反的,它更说明了要提高组织成效就必 须提高管理成效。因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管理成效会有 助于提高组织成效。另一方面,从长远的观点看,影响组织成效高低的 其他因素也是管理活动的结果,组织完全有可能通过自己的有效的管 理活动使之形成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其他因素。 (5)在现实中,管理者既不是软弱无能的,也不是万能的,管理者的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是互动的,我们既不能迷信“管理万能论”,也不 能相信“管理象征论”。

管理学原理考点整理

管理 管理与非管理的区别 管理者: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 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沟通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和决定组织的大政方针,注重良好环境的创造和重大决策的正确性。 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工作,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注重日常事务管理。 基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 组织:指一种由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方式、低资源浪费)效果:所从事的工作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结果、高目标达成)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确定目标,制定战略,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组织:明确要完成的任务,任务分类组合,谁去完成任务,信息与决策过程等; 领导:指导和激励参与者,进行沟通,解决冲突等。 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保证其按计划完成等。 管理职能的表现形式 决策与计划:产生方案、制定计划 组织:设计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

领导:确定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控制:识别和纠正偏差 明兹伯格的管理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者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危机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处理不同小组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概念技能:把观点(子)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附加模块 古典方法 1.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 泰罗(假定工人都是“经济人”) 实验:搬运铁块实验、铁砂和煤炭的铲掘实验 内容: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配合(人事管理原则)、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密切配合以达“双赢”

护理管理学复习题5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护理管理学202004平时作业5 卷面总分: 100 及格分数: 60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社区护理组织形式 A.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B.社区卫生服务所 C.老年人社区护理组织 D.社区服务队 标准答案:C 2.属于社区健康教育评价指标的是 A.护理服务满意率 B.卫生知识达标率 C.差错事故发生率 D.慢性病患者访视率 标准答案:B 3.下列关于护理教学查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B.能全面观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C.能强化理论联系实践 D.对带教老师的水平没有影响 标准答案:D 4.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管理属于

A.传染病一级预防 B.传染病二级预防 C.传染病三级预防 D.传染病四级预防 标准答案:B 5.社区护理最突出的特点是 A.随医学模式转变而出现的新领域 B.专业性极强 C.需运用管理学 D.面向社区和家庭 标准答案:D 6.关于社区护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理论的结合 B.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C.以个人、家庭和整个社区为服务对象 D.是一种动态的基层护理服务 标准答案:B 7.英联邦社区护理中最重要的服务形式是 A.社区护理组织 B.家庭护理组织 C.老年人社区护理组织 D.健康访视组织

标准答案:D 8.慢性病自我管理任务不包括 A.医疗行为管理 B.增强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C.角色管理 D.情绪管理 标准答案:B 9.下列哪项不属于护理临床教学的基本内容 A.临床理论教学 B.临床见习 C.医疗制度教学 D.毕业实习? 标准答案:C 10.关于社区妇女保健管理,正确的是 A.定期体检,建立档案 B.预防为主,保健为中心? C.健康教育为主 D.指导、监督为主 标准答案:B 11.临床教学中学校的职责是

(完整版)00153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总结归纳重点(1)

质量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1、“3C”是指变化、顾客和竞争。 2、质量:一组固有特征满足要求的程度。 3、质量特性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类:①技术或理化方面的特性。这些特性可以用理化检测仪器精确测定。例如机械零件的耐磨性、汽车的耗油量;手表的防水、防震;②心理方面的特性; ③时间方面的特性;④安全方面的特性;⑤社会方面的特性。 4、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产品分成了四大类①服务②软件③硬件④流程性材料 5、狩野纪昭讨论了三种主要的质量特性:① 魅力特性指如果充足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② 必须特性是指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兴奋和满意,但一旦不足却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③线性特性是指那些提供得越充分就越能导致满意,而越不充分就越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例如,商场售货员的服务态度。 6、“大质量”观认为①产品是所有类型的产品;②过程包括制造、支持和业务在内的所有过程;③质量被视为经营问题;④顾客是所有受影响的人,不论内外。 7、促进重视质量的主要原因有:①科学技术的增长在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同时,更提出了对质量重视的严格要求;②政府对于质量的管制;③消费者权益运动日益高涨;④在质量方面的国际竞争日益增强。 8、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9、在质量管理活动中频繁地应用着三个管理过程,即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些过程称为“朱兰三步曲”。在质量管理“三步曲”中,质量计划明确了质量管理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10、全面质量管理(TQM)是现代质量管理发展的最高境界。ISO8402:1994将其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足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1、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效。包括高质量、低成本、高收益、顾客忠诚和员工的活性化。主要表现在:①高质量是全面质量管理最直接的成效;②高质量会意味着更低的成本;③高质量会带来更高的收益;④全面质量管理为组织造就忠诚的顾客;⑤全面质量管理还为组织造就了活性化的雇员。 12、当前,质量正在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关注的焦点。 13、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14、质量成本可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 15、内部故障成本是交货前发现的不良有关的成本。包括:①废品损失;②返工费;③复检和筛选费;④停工损失;⑤不合格品处理费等。 16、外部故障成本是产品到达顾客手中之后发现的与不良有关的成本。包括:①保修费;②索赔费;③诉讼费;④退货费;⑤降价费等。 17、预防成本是指为了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保持最低而发生的成本。在质量成本中,预防成本与内部故障成本成反比。 18、质量成本计算方法有:①质量成本法,这一方法着重于质量成本分析;②过程成本法;③质量损失法 19、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质量检验阶段②统计质量控制阶段③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956年美国的费根堡姆首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QC)”概念。 20、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三全”管理。即全过程、全员和全面的质量。 第二章 1、朱兰主编的《质量控制手册》被人们称誉为“质量管理领域中的圣经”。 2、休哈特开创了统计质量控制这一领域,被人们称为“现代质量控制之父”。 3、石川馨在质量管理领域的贡献之一是开发了在欧美被称为石川图的因果图。 4、美国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准则中体现了11种核心价值观:(1)具有远见的领导(2)顾客驱动的卓越(3)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4)对雇员和合作伙伴的重视(5)敏捷性(6)注重未来(7)管理创新(8)基于事实的管理(9)公共责任与公民义务(10)注重结果与创造价值(11)系统的视野。 5、ISO9000族标准的主要核心标准有:①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②ISO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③ISO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6、质量奖、TQM、ISO9000之间的关系。①TQM或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最大的概念。通过设立国家质量奖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做法为许多国家所采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日本的戴明奖、美国的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和欧洲质量奖。这些奖项均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原则。从一定意义上讲,称为“卓越绩效模式”的各种评奖准则可以看作TQM的具体实施细则。②卓越绩效标准与ISO9000族标准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即与ISO9001的关系与ISO9004的关系。就基本目的而言,ISO9000族标准的目的旨在促进企业间及国际间的贸易活动。③ISO9001是关于质量体系要求的一个标准,用于双方合同或第三方认证的场合。与这一角色相对应,ISO9001只是关注那些最直接地影响着产品质量的职能。它不涉及经济效果和成本效率这样的问题,而只是涉及那些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特定的人事方面和特定的销售及营销方面。因此,ISO9001的范围比卓越绩效模式或是质量奖的范围要窄。 7、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②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③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最大的收益”。④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⑤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提高组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1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信息的一般定义: 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信息管理界的“信息”定义 信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企业管理界的“信息”定义 信息:管理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情况的情报、资料等的统称。 信息的特征 ?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任何物质都是信息的母体。信息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信息产生的广延性与无限性 ?信息在时空上的传递性 ?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 ?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由于人们的认知能力各不相同,他们从同一事 物中获取的信息及信息量也不相同。 ?共享性 ?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 时效性:事物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而脱离源事物的信息会逐渐失去效用。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导致政府和各行各业都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化。 信息化的核心点: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充分地开发和利用。 信息化的层次可以分为5个: (1)产品信息化; (2)企业信息化;(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 (3)行业信息化;(如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点)(4)国民经济信息化 (5)社会生活信息化 信息管理的对象:信息、信息活动 信息管理的定义 狭义的信息管理:对信息内容的管理。

广义的信息管理:不仅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而且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如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 信息管理:个人、组织、社会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组织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信息管理内涵剖析: (1)概括了信息管理的三个要素——信息、技术、人员 (2)体现了信息管理的两个方面——信息资源、信息活动 (3)反映了管理活动的基本特征——规划、组织、控制 信息资源:可供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信息资源有三要素:信息生产者、信息、信息技术 信息管理流程: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信息的创建(生产/发布):机构、网络、规范性 信息采集 信息组织:序化、有效的系统 信息存储:共享、保护、备份、恢复 信息利用:价值实现 信息清理(销毁/回收) 第2章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的分类 a)人与自然的信息交流(非生物与其他生物) b)人与人的信息交流 c)人与人信息交流的社会性特征 信息交流的定义: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认知主体之间借助符号系统所进行的数据、知识和事实等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共时信息交流:横向(克服交流的空间障碍) 历时信息交流:纵向(消除交流的时间障碍) 申农-维弗的通信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