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精准大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6章 常见自然灾害

(对应学生用书第112页)

一、洪涝灾害

1.洪涝灾害的概念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洪涝灾害的分布

(1)从气候因素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从地形因素看,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此外,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3.洪涝灾害产生的危害

(1)淹没农田、聚落等。

(2)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3)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4)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5)洪涝过后易引发瘟疫,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二、干旱灾害

1.干旱与干旱灾害

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2.旱灾频发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其中以非洲最严重。

3.旱灾的危害

(1)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产。

(2)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3)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

(4)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4.我国旱灾的成因及分布

(1)成因: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2)多发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尤以华北地区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三、台风灾害

1.概念: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结构: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

3.危害

(1)狂风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2)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4.我国台风灾害时空分布

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四、寒潮灾害

1.概念: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8 ℃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 ℃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分布

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势力强大的寒潮可影响到低纬度地区。

3.危害

(1)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

(2)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

4.影响我国的寒潮

主要发生在冬半年,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五、地震灾害

1.定义: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2.地震的要素

(1)震级:地震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2)烈度: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因素有关。

(3)震源:地震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

(4)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

(5)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6)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7)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危害

(1)造成房屋倒塌。

(2)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

(3)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5)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从而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

4.分布地区

(1)地震易发区: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不稳定。

(2)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3)我国的地震灾害

①地震灾害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

②发生频繁的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六、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1)定义:滑坡是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滑坡多发源?????

???岩体比较破碎

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山地丘陵区

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3)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

堵塞河道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2.泥石流

(1)定义: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发生条件?

??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

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3)危害???摧毁聚落

破坏森林、农田、道路

淤塞江河

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3.我国的滑坡和泥石流

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尤以西南地区最为多发。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

1.长江流域发生洪水与人类活动无关。(×)

2.华北春旱和长江流域伏旱成因相同。(×)

3.寒潮多发生于冬季。(×)

4.冬春季节是我国东南沿海台风频发季节。(×)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

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这种自然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有:①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②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大;③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2.图中B地地处内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

3.在人类活动中,砍伐森林、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

三、区域认知——趣味思考

华北地区冬季降水比春季少,为什么我们不说它“冬旱”更为严重?

[提示]春季正值冬小麦返青季节,需水量大,降水少可能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冬季,春小麦越冬,处在休眠状态,降水少不影响小麦的生长与收成,因此不造成灾害。

(对应学生用书第14页)

常见气象灾害的成因与防御措施

[例1]下面为一组剖面示意图,该组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至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图回答(1)~(2)题。

(1)图示t4时期河流断面处的河水年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B.年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

C.洪峰流量减小,且出现频率降低

D.春夏季流量增大,秋冬季流量减小

(2)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下降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④城市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加快了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③④

[思维流程]

(1)A(2)D 1.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

(1)洪涝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①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使得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全国大部分地区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比重高达80%。

②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湖泊萎缩,使上中游涵养水源能力和中下游蓄水、排水能力减弱。

(2)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以淮河、黄河、长江为例)

①淮河的治理

上游建水库和蓄水工程;中游利用湖泊洼地蓄洪,加固干流的堤防;下游开辟入海河道,分流排泄洪水。

②黄河的治理

上游兴建水利枢纽蓄积洪水,中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③长江的综合利用和治理

(3)洪水中的自救和互救

①防洪准备

②洪水应急

③洪水中的救助

命题视角一分析常见气象灾害的成因和防御

1.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冷冻灾害主要是由气温的异常变化造成的,主要受灾体是

农业,主要包括对农作物的直接损害和对农业基础设施的间接危害。图中的信息显示,P地区位于三山夹峙地带,并且向北敞开,成为北方冷空气容易进入并且堆积的区域;同时山地地形,地势高,气温低。第(2)题,冷冻灾害的防御措施主要包括预报预警、提高防灾意识和加强防灾管理、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等。

[答案](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

(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

2.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读图,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解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可从地形地势特点、河流水文水系特点、城市靠近海洋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特殊的天气现象(台风)等方面综合分析。

[答案]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排洪通道少,且易受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台风常带来强降雨。

3.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米~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米~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解析]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其中工程措施应“因河制宜”。由题目的图文信息知,里下河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这是洪涝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防治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应包括开挖入海河道、修建蓄洪工程、退耕还湖等方面,而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监测、重视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

[答案]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工程(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命题视角二掌握灾害中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方法

地球上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灾难。在灾难事故死亡的人中,立即死亡者不到1/3,大部分的死亡者属于“丧失生命机会的人”。据此回答4~5题。

4.生活中一旦灾害突然发生,不应该做的事情是()

A.择机逃离现场

B.保持清醒的头脑

C.立即乘电梯逃生

D.切断电、火、煤气等灾源

5.汛期郊游时,避开山洪的正确做法是()

A.迎着山洪流动方向前行

B.选择山谷、植被好的地方宿营

C.遇雷雨天气务必带好雨具

D.选择地势高、较平坦的地方宿营

4.C 5.D[第4题,灾害发生时,立即乘电梯逃生是不正确的。第5题,汛期郊游,要选择地势高且平坦的地方宿营,以避开山洪。]

常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避[例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思维流程]

(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一、地震的成因与防避

1.地震的成因及分布

2. 震级和烈度的不同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多个烈度,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如下表所示:

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的四个地震多发区,南北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交界处或板块内部的构造断裂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