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鉴赏

出师表鉴赏
出师表鉴赏

《出师表》赏析

诸葛亮

【作者介绍】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东汉琅琊阳都(现在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早年隐居邓县隆中(现在湖北省襄阳市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统一全国的策略,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后辅佐刘备联吴拒魏,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拜为丞相。建兴元年(223)刘禅继位,他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蜀国政事都由他裁决。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改善了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前后六次出师伐魏,争夺中原。但由于内部外部各种条件限制,终于未能成功,于建兴十二年病死五丈原军中。死后追谥忠武,有《诸葛亮集》传世。

【解题】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227),诸葛亮驻军汉中(现在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出师之前,向刘禅上疏,劝导他尊贤纳谏,发扬刘备品德,并推举可以倚重的文臣武将,表明自己出征的目的和决心。“出师表”就是关于队出征的奏疏。本篇文字最初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并无篇名。萧统编《文选》时收录了这篇文章,给加上《出师表》的篇名。建兴六年,诸葛亮出兵散关(现在陕西省宝鸡市西南),临行又上过一个表(见本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后人遂分称为前后《出师表》。但后《出师表》是不是诸葛亮所写,后世争议颇多。

表,古代臣子对君主有所陈请时所写的一种文字。《文心雕龙.章奏》解释道:“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议。”

【注评】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先帝:称已经去世的皇帝,这里指刘备。创业未半:创建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刘备以统一全国为己任,但到临死天下仍处于三国鼎立之中,所以这样说。而:转折连词,却。中道:即中途,半路上。崩殂:封建社会称帝王死亡叫崩,又称殂。刘备于汉灵帝末年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开始与其他军阀角逐,企图统一天下。曹丕篡汉称帝后,他也自称皇帝,建号章武,于章武三年(223)去世。今:目前。天下三分:指魏、蜀、吴三国的割据鼎立。当时三国都已建立帝号。益州疲弊:意思是蜀国力量薄弱。当时中国版图分为十二州,蜀据其一,即益州,其地相当今四川、云南和贵州的一部分。益州地处西南,土地较肥沃,但生产落后,所以对魏、吴来说,是国小兵弱。章武二年(222)刘备伐吴,被陆逊击败,损失惨重,因而诸葛亮这次出兵伐魏,仍感国力困乏。疲弊:困顿衰弱。诚:实在。危急存亡:形势危险急迫,关系到存或者亡。之:结构助词,的。秋:时刻,时期。○四句总提当时形势,警策刘禅发愤图强。起笔凝重,定下全篇基调。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然:连词,然而,但是。侍卫之臣:在君主左右随从护卫的臣子。这里指所有在朝的文臣。不懈于内:在朝廷以内尽力办事而不懈怠。懈:放松,偷懒。于:介词,在。内:指在朝廷之内。忠志之士:忠贞有志的人。这里指戍守征战的武将。忘身于外:在战场冲锋陷阵,奋不顾身。者:助词,用在复合句前一分句之末,上下两分句有解释和被解释的关系。盖:副词,承接上文,申述原因,有“大概”的意思。追:追念,怀念。殊遇:特别厚待。欲报之于陛下:想要报答在陛下身上。报:报答。之:代词,指先帝之殊遇。陛下:古代臣子对皇帝的称呼。这里指刘禅。陛:宫殿的台阶。○四句剖析人心。实际上这是对刘禅委婉而尖锐的规劝,言外之意是刘禅

是沾父亲的德泽,自己还没有慑服众人的威望。所以下文就告诫要继承和发扬刘备的作风。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遣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诚:副词,实在。宜:应该。开张圣听:扩大您圣明的听闻。开张:扩大。意思要后主广泛的听取意见。圣:古时臣下对君主的尊称。以: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光:发扬光大。遗德:遗留下来的美德。指刘备广开言路等思想品德。恢弘: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扩展、大力发扬。气:气概,精神。不宜:不应该。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即自轻自贱。妄:胡乱。菲薄:用作动词,小看,轻视。引喻失义:说话不合道理。引喻:称引,譬喻。失义:不适当,不恰当。义:宜。以:连词,表示结果,有“以致”的意思。塞:堵塞。谏:对君主、尊长或朋友规劝,使其改正错误。○广开言路是修明政治的先决条件,故首先提出。“诚宜”“不宜”,发起一篇告诫之意。

从分析形势入手,首先提出要广开言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藏(zāng)否(pǐ),不宜异同。宫中:指后主宫禁中的亲信。府中:指承相府中的官员。建典元年(223)刘禅命诸葛亮开府治事。俱为一体:都是一个整体。陟:迁升,提升。罚:惩罚。藏:善。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表扬。否:恶。这里用作动词,批评。异同:偏义复词,取“异”义。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zhāo)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若:连词,如果。作奸犯科:干坏事,违犯法律。奸:指奸邪事情。科:律条。及:连词,和。为忠善者:名词性“者”字结构,指尽忠为善的人。宜:副词,应该。付:交付,交给,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员,即主管部门。古代设官分职,事各有专司,故谓之有司。以:连词,表示目的。昭:显示。平:公平、公正。明:严明,英明。偏私:偏袒,照顾私情。内外:指“宫中”“府中”。异法:执法两样。○严明赏罚是修明政治的根本途径,故特别强调。诸葛亮提出这点,是因为鉴于汉末皇朝颠覆的教训:懦弱无能的皇帝容易亲信宫中近侍,受他们的牵制,而与朝中执政官员对立,造成互相倾轧的混乱局面,最后导致亡国。据《三国志〃蜀书〃董允传》记载,刘禅宠信宦官黄皓,董允常对禅劝谏,黄皓也不敢为非。董允死后,黄皓“操弄威柄,终至覆国”。此虽后事,但刘禅的弱点诸葛亮不会不有所觉察。这里的话是有针对性的。

接着提出要严明赏罚,秉法持正。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纬(yi)、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遣陛下。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均为皇帝近臣,侍中备应对顾问;侍郎掌管传达诏命等事。郭攸之:字演长,南阳(现在河南省南阳市)人,时任侍中。费讳:字文伟,江夏(mǐng)(现在河南省罗山县)人。原任太子舍人,刘禅即位后,由黄门侍郎迁为侍中,官至大将军。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现在湖北省枝江县)人,时任黄门侍郎。此:代词,这些人。良实:贤良忠实。志虑忠纯:志向和思想忠贞无二。是以“以是”,因此。以:介词,因为;是:指示代词,此。简拔:选拔。遗:留给。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愚:自称谦词。以为:认为。悉:副词,尽,完全,都。以:介词,拿。咨之:问他。咨:询问。之:代词,指郭攸之、费讳、董允。藏行:实行。裨补阙漏:补救过失和疏漏。裨补:弥补,补救。阙:同“缺”,过失,缺点。漏:疏忽,遗漏。有所广益:有更多的益处。○为保证出师以后蜀国内政稳定,诸葛亮对人事安排作了周密的考虑,向刘禅推举一批贤能,作为辅佐。

推举宫中贤臣。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向宠:襄阳宜城(现在湖北省宜城县)人,刘备时任门牙将。章武二年,刘备在秭归为吴军所败,唯有向宠的部队损失很少。刘禅时为中部督,后调升为中领军,是统率皇宫卫队的将领。性行淑均:性情品德贤良公正:晓畅:熟悉。昔日:过去,从前。称之曰能:称舞他能干。曰:动词,是,为。是以:“以是”。众议:大家商

议。举:推举。为:动词,做。督:指中都督。愚以为宫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以为:认为。营中:军队中。行阵和睦:军队协调肃整。睦:一作“穆”,都是“和”的意思。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任。指用人得当。

举荐可靠的将领,交代营中事宜。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tuí)也。亲贤臣:亲近贤臣。亲:形容词意动用法,亲近。远小人:疏远小人。远:形容词意动用法,疏远。此:指示代词,这。先汉:指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所以:……的原因。后汉:指东汉。这里实指东汉末年几位皇帝。倾颓:倾覆衰败。○规劝后主吸取历史教训。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在时:在世的时候。每:每次。臣:诸葛亮自称,我。论:谈论。未尝:未曾。痛恨:痛感遗憾。桓、灵:东汉的桓帝(刘志,公元147──167年在位)和灵帝(刘宏,168──189年在位)。两人在位时,宠信外戚、宦官,政治腐败,终于酿成汉末大乱。列举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任人唯亲的危害。侍中、尚书、长(zhā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侍中即指郭攸之、费祎、董允。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这里指陈震。陈震,字孝起,南阳人,建兴三年拜尚书。长史:丞相府协助丞相处理政务的官,这里指张裔。张裔,字君嗣,成都(现在四川省成都市)人,当时以射声校尉领留府长史。参军:丞相府的重要幕僚,这里指蒋琬。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现在湖南省湘乡县)人,当时任参军。诸葛亮往汉中,他和张裔统留府事,后官至大司马。贞良死节:坚贞正直,能以死报国。愿:希望。之:代词,指他们。汉室:汉朝。刘备为刘汉皇室后裔,以继承正统自命。之:结构助词,的。隆:兴盛。可:可以。计日而待:算着日子等待。意思是不要很长时间。○指出要图复兴,必须亲信忠良。

列举历史经验教训,强调依靠贤臣的重要性。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臣:诸葛亮自称。本:本来,原来。布衣:平民。古代平民的衣服,除年老者可以用丝外,都用麻类材料制成,所以“布衣”就成为平民的代称。躬耕:亲自耕种。于:副词,在。南阳:郡名,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据《三国志蜀书》引《汉晋春秋》:“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日隆中。”苟全:苟且保全。闻达:出名做大官。闻:扬名;达:发达,指做官。○自述早年志趣。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以:以为。卑鄙:出身低微,见识浅陋。这是谦词。猥自枉屈:降低自己身份。这是敬词。猥: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是违反常情的。这里用以表示尊敬对方。枉屈:屈尊。《诸葛亮传》载:“徐庶谓先主日:‘此人(指诸葛亮)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生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三顾:三次拜访。草庐:茅屋。咨:询问,商议。以:介词,拿,用。当世之事:当时的天下大事。由是:由此。感激:感动,激发。与现代汉语中“感谢”的意义不同。遂:副词,于是,便。许:答应。驱驰:奔走效劳。○诉说用世之由。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u)一年矣。后:后来;值:当,遇上,遇到。倾覆:失败挫折。指建安十三年(208)刘备在当阳(现在湖北省当阳县)长坂坡曹操击溃事。受任:接受任务。奉命于危难之间:指刘备逃奔夏口(现在湖北省武汉市),诸葛亮奉命到孙吴求救事。尔来:从那时到现在。二十有一年:从刘备访诸葛亮于隆中,到诸葛亮上表出师北伐,计二十一年。有:通“又”。○回顾与先帝患难与共的艰苦历程。自述出身经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知:知道,了一解。谨慎:谨严慎重。与现代汉语中偏重小心慎重的意义不同。寄:托付。大事:指章武三年(223)刘备在永安(即白帝城,现在四川省奉节县东北)病危时,嘱托诸葛亮辅佐刘禅、讨魏兴汉的事。《诸葛亮传》载,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流泪回答说:“臣敢竭股肱(gǔgōng)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又告谕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谨慎”

是对诸葛亮的精确评价。“诸葛一生唯谨慎”一语所本。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人不毛。夙夜:早晚,日夜。夙:早上。这句形容为了国事日夜焦虑操劳的情形。托付:委托。不效:没有成效。效:成就,成功。以:顺接连词。明:明智,这里指知人之明。渡泸:渡过泸水(即金沙江)。建兴三年(225),因南部诸郡叛乱,诸葛亮率军渡过金沙江征讨,思威并施,稳定了后方。著名的“七擒孟获”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战役中。据载泸水地方湿热,多瘴气,三四月就很少有人渡河,五月问连呼吸都感困难,渡河就更加困难了。不毛:这里指南方未被开发的地方。毛:指五谷或其他农作物。○述说受命以来的辛勤。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兵甲已足:建兴三年秋到五年间,诸葛亮依据蜀地丰富的物资,练兵讲武,准备大举。“兵甲已足”是说军队已有相当实力。兵甲:泛指武器装备。足:充足。奖率:奖励,统率。三军:全军。中原:本指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指曹魏统治区。庶:副词,表示可能或希望。希望,但愿。竭:尽,竭尽。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之词。驽:劣马,跑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攘除:排除,铲除。奸凶:奸恶之徒。这里指魏明帝曹睿等人。当时蜀、魏处于敌对地位,蜀汉以正统自居,因此诸葛亮这样说。下面所说的“贼”情况相同。旧都:指东汉的旧都洛阳。曹操掌权后迁都许昌(现在河南省许昌市),曹丕称帝,以洛阳为国都。蜀汉自称继承东汉政权,所以要“还于旧都”。所以:用来……的。报:报答。职分:职责,职务范围内应做的事情。○说明出师北伐,势在必行,并表明自己效忠蜀汉的赤心。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纬、允之任也。斟酌:(处理事务)斟情酌理,掌握分寸,意思是考虑事情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损益:减少或增加,这里是得失的意思。进尽忠言:无保留的提出诚恳的意见。则:那就(是,任:职责。○再吹叮咛依靠大臣理好朝政。

说明北伐时机成熟,表明兴复汉室的决心。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托:委托。以:前一“以”,介词,拿,把。后一“以”,连词,可译为“来”。讨贼:讨伐汉贼,即曹魏。效:功效,效果。治:惩处。告先帝之灵:上告刘备在天之灵。○出师誓言。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纬、允等之慢,以彰其咎;兴德之言:发扬圣德的言论i建议。即上文所谓“斟酌损益”的“忠言”。责:处分。慢:怠慢,疏忽。彰其咎:公布他们的过失。彰:显示,暴露。咎:过失,错误。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自谋:自行谋划,这里有端正自己态度的意思。‘咨诹善道:询问治理国家的好办法。咨诹;询问,征求。察纳雅言:识别并采纳正确的言论。雅:正。追:追念。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诏中有几句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不胜;非常,十分(用于感情方面)。○出师后朝臣、后主职责分明,再三关照,语重心长。

交代出师后朝政事宜,反复叮咛后主牢记刘备遗训。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今:现在。当:在……之际。涕零:落泪。不知所言:不知说些什么。○结语表明临行前百感交集,无限恋念之情。这本来是套语,但在本文却自然得体,读者竟不觉其为套语。

结束语。

【译文】

先帝创建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为三国,蜀汉贫弱困乏,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啊。可是在宫廷内侍卫的大臣毫不松懈,忠心耿耿的将士在外奋不顾身,原是为了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在陛下身上报答啊。(陛下)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臣下的意见,来

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的士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对你的忠心规劝啊!

宫廷的侍臣和相府的官吏,都属于国家这个整体,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该有所区别。如果他们中间有做坏事犯法的和尽忠做了好事的,都应该交有关的主管部门评判他们该受的惩罚和奖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有偏袒和私心,造成宫内和朝廷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些人都是贤良忠实的人,志向和心思忠诚专一,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以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施执行,这样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和疏漏,得到更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品性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先帝试用他时,称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了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问问他,就一定能使军队协调肃整,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时期兴隆旺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时期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到这件事,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作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正直能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就为期不远了。

我本来是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种地,只希望在乱世中保全生命,不要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下,见识浅陋,竟亲自屈驾三次到茅屋中来看望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天下大事,我因此深受鼓舞,于是答应替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遭到挫折,我在兵败之时接受重任,在危难之中奉行使命,从那时到现在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严慎重,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自从接受托付以来,我日夜忧虑,唯恐先帝的托付不能好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偏僻的地方去作战。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军队的军事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并率领全军,北上平定中原,我愿尽我平庸的才智,去铲除奸诈凶恶的敌人,复兴汉朝天下,迁回到原来的国都去。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至于考虑朝政的得失利弊,向陛下毫无保留的提出忠直诚恳的意见,那就是郭攸之、费讳、董允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请治我的罪,来禀告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盛德的建议,就该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的怠慢,来表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去征求询问治国的良策,识别、采纳正确的意见,深切的追念先帝留下的诏命。这样,我就受恩不浅,感激不尽了。

现在就要远离,面对这个奏章,我禁不住泪落纷纷,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简析】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nìng),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三国时期,曹魏国力最强,孙吴次之,而蜀汉最为弱小。当刘备病卒于白帝城(今四川奉节县东)时,他留给诸葛亮的是内外交困的局面和一个年幼无知、扶不起来的接班人。在这种危难关头,诸葛亮以丞相府的名义承担了蜀汉的全部实际责任,对内严明法纪,奖励耕战;对外安抚戎羌,东联孙吴,积极准备北

伐曹魏。经过几年的努力。蜀国力量有所加强,呈现“国以富饶”“风化肃然”的局面,于是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以图中原。就当时形势分析,且不说蜀魏两国实力悬殊,仅“劳师以袭远”这种策略也是兵家之大忌,但诸葛亮仍坚持铤而走险,(先后六次统兵伐魏)并表现出百折不回的意志,其根本原因是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是先主刘备的遗愿。后主刘禅尽管昏庸无志,(“乐不思蜀”的典故足以显示他的人品)诸葛亮还要竭忠尽智的辅佐他,尽管刘备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遗诏,他也不存半点僭越之心,因为后主是先主的遗孤。“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读葛亮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出师表》正是在淋漓尽致的解剖了这种精神的实质从而表现出这位社稷之臣的全部品格这一点上,显示了它独特而巨大的感染力。诸葛亮的忠肝义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在封建社会里被视为臣子的大节,普遍受到推崇:而当国家处于危难关头,这种精神更焕发出强大的感召力,如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所赞颂的“时穷节乃现”,“鬼神泣壮烈”,一封奏疏能干百年被视为“至文”而流传不朽,主要原因在这里。

由于本文是奏章,内容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由于诸‘葛亮要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因而文中兼叙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许国的经过。又由于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披肝沥胆相待,因而言词充满着殷切期望之情。全文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具体的说,前部分重在晓之以理,后部分重在动之以情。总的是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全篇文字从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本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前人特别指出在六百余字的篇幅里,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每句话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的口吻。清朝丘维屏说“武侯在国,目睹后主听用嬖昵小人,或难于进言,或言之不省,借出师时叮咛痛切言之,明白剀切中,百转千回,尽去《离骚》幽隐诡幻之迹而得其情。”这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屈原是在遵谗毁、被放逐的处境中写出《离骚》的,因而采取幽隐诡幻的表现手法。诸葛亮处境跟屈原正相反,但《出师表》感情充沛的特点和所表达的忠君爱国之情却是一脉相通的,率直质朴的语言形式是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统一的。本文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整齐工稳的排比对偶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体现了东汉末年骈体文开始兴起的时代风尚。本文有大量合成词,是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诸葛亮的提炼,后来都用为成语,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作奸犯科”“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言)”等,由此不难看出《出师表》的语言成就,仅凭这一点它都应该流传不朽。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异同

异同,在本文“不宜异同”一句中用作偏义复词,所谓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反义或近义的语素组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只有其中一个语素起表义作用,另一个只作为陪衬,没有实在意义。“不宜异同”所要表达的是“不。应该有差异”,只有“异”这一语素在起表义作用。由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不同,一个词在这里属偏义复词,在那里可能又不是了,如《汉书·朱云传》:“欲考其异同”,“异同”意思是相同与不相同之处。现代汉语中也有这种情况,如说“万一她有个好歹”,“好歹”指危险,用作偏义;而“不识好歹”一语中,“好歹”就不是偏义了。

痛恨

“痛恨”,现代词是极为仇恨的意思,为偏正结构。但《出师表》中的“痛恨”是联合结构,痛心遗憾的意思。先帝“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是说桓、灵“亲小人,远贤臣”,以致天下“倾颓”,所以刘备为之痛心,为之遗憾。桓:灵是先朝的皇帝,刘备作为皇族后裔,为他们的政治腐败感到痛心遗憾是可以理解的;但决不会表示极端仇恨。

卑鄙

“卑鄙”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意思是行为恶劣。《出师表》中的“卑鄙”是低微鄙陋的意思。“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不高。“先帝不以臣卑鄙”一句,是说先帝不把我看作是低微鄙陋的人,这样讲,含有自谦的意味。

感激

“感激”,现代汉语中和“感谢”是同义词;古代汉语中是感动、激发的意思,只有、“感”义,并无“谢”意。《出师表》中“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和“臣不胜受恩感激”两句,“感激”都是“感动”“激动”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文这两处,如果把“感激”解释为“感谢”,似乎也没有什么不通,但这却不是诸葛亮要表达的意思。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这是一个判断句,用固定格式“……者,……也”表原因判断,“者”提示原因。“不懈于内”动补结构,介词短语“于内”作补语,“忘身于外”同此。“报之于陛下”中“报之”是动宾结构,介词短语“于陛下”作“报”的补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这是一个多重复句,前后两句各为一个分句,并列关系,这是第一个层次。两个分句又是分别由两个并列关系的分句构成,这是第二个层次。“躬耕于南阳”一句中,“躬”,名词作状语,表示“耕”这一动作行为使用的方法,亲自。后两个单句中,“于乱世”“于诸侯”介词短语放在动宾短语“苟全性命”“不求闻达”的后面作补语。“全”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保全。下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与此相同,“于”相当于“在”。

出师表教材分析

《出师表》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要说的:是由家喻户晓的诸葛亮写的《出师表》该课出现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该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可以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出师表》是一篇情辞意切、感人肺腑,让人赞不绝口的文章作者通过表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贞,三条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叙述生平及出师北伐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更是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真正为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以及本课的实况和学生的实际特制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②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③积累名言警句,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①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②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愿望, ②领会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社会上用的人 三、教学重点 ①背诵全文 ②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难点 ①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②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 学生的文言文基础仍需增强;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 二.学法指导 1.朗读法:本文情辞恳切,动人肺腑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言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感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尤其象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读的作用就非同一般了 2.讨论法:关于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应由学生自主解决,生生互动,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培养协作的精神 3.探究法:提供有关本文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查找答案,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从探究中找出乐趣 4.“传授——接受”法与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传授——接受”法是传统的教学法,但一堂课与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这样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5.教具准备:多媒体、VCD光盘、三国形势图 6.课时安排:3课时 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情趣特设如下之学法:

出师表字词解释

出:出征。 师:军队。 先帝:这里指刘备。 创:开创,创立。 业:统一中原的大业。 而:竟 中道:中途。 崩殂(cú):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今:现在。 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疲弊,贫困衰落 益州,这里指蜀汉。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 三分:天下分为三个国家(即孙权,刘备,曹操三大势力。) 诸葛亮呈现出师表 (4)此:这。 诚:确实,实在。 之:助词,的。 秋:时。 然:但是。 侍,侍奉。 卫,守卫 懈:懈怠,放松。 于:在。 内:宫廷内。 忘身:奋不顾身。 盖:语气词。大概,原来是。 追:追念。 殊遇:优待,厚遇。 殊,不一般,特别。 之:代词。 于:向。

诚:实在,确实。 宜,应该。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 光:发扬光大。 遗德:遗留的美德。 恢弘:这里是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也作“恢宏”。 恢,大。 弘,大、宽。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妄,随便,胡乱。 菲薄,小看,轻视。 气,志气。 之,的。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喻:称引、譬喻。 义:适宜,恰当。 以,以致。 塞,堵塞。 忠,忠诚。 谏,规劝。 俱,全,都。 宫:指皇宫。 府:指朝廷。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陟(zhì):奖赏。 罚:惩罚。 臧否(pǐ):善恶,这里形容词用作动词。臧,善;否,恶。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作奸,做了奸邪的事情。 科,科条,法令。 及,和。 为,做。 有司,执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 论;凭定。 刑,罚。 以,来。 昭:彰显,显扬,显示。

《出师表》课文分析

《出师表》课文分析 一、分析第一自然段: 1、文中哪些句子指出了我们蜀国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 答:不利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有利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造成属国有利条件的原因是什么? 答: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作者向陛下提出了什么建议?提出这个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答:开张圣听(广开言路)。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4、不“开张圣听”的后果是什么? 答:以塞忠臣进谏之路也。 二、分析第二自然段: 5、“不宜偏私”的原因是什么? 答: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6、此段作者最担心的是什么? 答:内外异法(出现赏罚不明的情况)。 7、作者认为如何避免出现“内外异法”? 答:不宜偏私。 8、此段,诸葛亮又向陛下提出了什么建议?目的是什么? 答:赏罚分明(内外同法)。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三、分析第三、四自然段: 9、作者向陛下推荐的文官武将的标准有什么不同? 答:文官:着眼于思想品德;武将:赞赏德才兼备。 四、分析第五自然段: 10、“每与臣论此事”这句话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答: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自己话:先汉兴,后汉衰的历史事实及原因。 11、此段作者又向陛下提出了什么建议?最终目的是什么? 答:亲贤远小。目的: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自己话:实现兴复汉室的大业)。 12、结合3、4、5段的内容,作者认为“愿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是什么?答:(1)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2)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五、分析第六自然段: 13、“由是感激”中的“是”指的是什么? 答: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4、能够体现“临危受命”的意思是那一句? 答: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5、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目的是什么? 答:内容:述身世,讲经历; 目的:以表明诸葛亮竭忠尽智,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让后主刘禅明白先辈创业之艰难。

出师表原文及注释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出师表重点字词句

出师表 出师表 一、通假字 1.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二、古义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4.诚宜开张 ..圣听 5.晓畅 ..倾颓也..军事,6.此后汉所以 7.猥.自枉屈8.临表涕.零 三、一词多义 遗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效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②深追先帝遗诏②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论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任①受任于败军之际 ②每与臣论此事②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道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分①今天下三分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行①悉以咨之,然后施行能①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②将军向宠,性行淑均②先帝称之日能 言①进尽忠言为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②不知所言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四、词类活用 1.此皆良实 2.优劣得所 3.北定中原 4.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五、重点句 1、先帝创业未办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6、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7、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8、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9、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1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表读书笔记

诸葛亮出师表读书笔记 闲余,重拾初中课本读了几册,曾学过的课文似懂非懂的,现在读来如故友相逢,心里涌起儿时在地里野炊烟那种过于熟悉过于怀旧的味儿,每一篇都勾起特别的感触。 其中再读诸葛亮的《出师表》,又是一番滋味:既深深折服于诸葛亮在政治上的雄才大略,军事上运筹帷幄的谋略,从《三国演义》中的历次战争中的每次事件都能一窥其旷世奇才,更令人感动的是诸葛亮对蜀汉基业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忠贞精神。 刘备在时,一生惦念汉朝基业,恢复汉家一统成毕生所望,然而自知才智不济,但胸怀天下,也堪难能可贵,招揽天下英才以济自己不足,所幸茅庐三顾得到诸葛亮这位旷世奇才,既为刘备欣慰,也为历史所叹一一天缘其巧刘备而三国吗?隆中一对如预言一样竟描绘了后数十年的三国鼎立局面,成了以后刘备事业的蓝图。诸葛亮纵怀有卧龙之技,也仍能居于一草堂沉静下去躬耕读书抚琴,不主动求仕,这与出世后的挥斥方遒相比,可见诸葛亮的内心世界是何等沉静,三顾茅庐正彰显了诸葛亮不求闻达于诸侯的真名士风范。历史不容假想,若能、刘备不顾或一顾茅庐,还会有刘

备及以后的三国鼎立吗?还有替代诸葛亮的奇才出现吗?有 隆中对如此审时度势的精准分析吗? 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似乎就如隆中对为刘备谋了蓝图一样,也在那里定格了自己的命运一一忠于刘备,一生为刘备兴复汉室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再也没有个人的私情,自己限制了自己,从无贰心。刘备在世时诸葛亮如果还有知遇之恩,而到刘备即将崩殂之时,刘备深知刘禅昏弱,不堪托汉重任,要托汉于诸葛亮令取而代之之时,诸葛亮绝无非分之念。想必诸葛亮早以洞悉历史,清醒自己的身后功名一一做一代忠良正人,不只是为禀史册,更是自己内心的诉求,也是对世人的身体力范,如对他儿子的教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师表原文翻译及赏析

出师表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出师表原文翻译及赏析》的内容,具体内容:《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出师表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

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翻译: 臣诸葛亮上表进言: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但是,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的作战,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

出师表(注音版及注释)

出 ch ū师sh ī表bi ǎo 臣ch ?n 亮li àng 言y án :先xi ān 帝d ì创chu àng 业y a未w ai 半b àn 而?r 中zh ōng 道d ào 崩b ēng 殂c ú,今j īn 天ti ān 下xi à三s ān 分f ēn ,益y ì州zh ōu 疲p í弊b ì,此 c ǐ诚ch ?ng 危w ēi 急j í存c ún 亡w áng 之zh ī秋qi ū也y ě。然r án 侍卫sh ìw ai 之zh ī臣ch ?n 不懈b úxi a于y ú内n ai ,忠zh ōng 志zh ì之zh ī士sh ì忘 w àng 身sh ēn 于y ú外w ài 者zh ě,盖g ài 追zhu ī先帝xi ānd ì之zh ī殊sh ū遇y ù,欲y ù报b ào 之zh ī于陛下y úb ìxi à也y ě。诚ch ?ng 宜y í开k āi 张zh āng 圣sh ang 听t īng ,以y ǐ光gu āng 先 xi ān 帝d ì遗y í德d ?,恢hu ī弘h ?ng 志zh ì士sh ì之zh ī气q ì,不b ù宜y í妄w àng 自z ì菲f ěi 薄b ?,引y ǐn 喻y ù失sh ī义y ì,以y ǐ塞s āi 忠zh ōng 谏ji àn 之zh ī路l ù也y ě。 宫g ōng 中zh ōng 府f ǔ中zh ōng ,俱j ù为w ?i 一体y ìt ǐ,陟zh ì罚f á臧z āng 否f ǒu ,不宜b ùy í异同y ìt ?ng 。若ru ?有y ǒu 作奸犯科zu ?ji ānf ànk ē及j í为 w ?i 忠zh ōng 善sh àn 者zh ě,宜y í付f ù有司y ǒus ī论l ùn 其q í刑 x íng 赏sh ǎng ,以y ǐ昭zh āo 陛下b ìxi à平明p íngm íng 之zh ī理l ǐ,不宜b ùy í偏私pi āns ī,使sh ǐ内外n aiw ài 异y ì法f ǎ也y ě。 侍中sh ìzh ōng 侍郎sh ìl áng 郭gu ō攸y ōu 之zh ī、费f ai 祎y ī、董允 d ǒngy ǔn 等d ěng ,此c ǐ皆ji ē良li áng 实sh í,志zh ì虑l ǜ忠zh ōng 纯ch ún ,是sh ì以y ǐ先xi ān 帝d ì简ji ǎn 拔b á以y ǐ遗y í陛b ì下xi à。愚y ú以y ǐ为w ?i 宫g ōng 中zh ōng 之zh ī事sh ì,事无大小sh ìw úd àxi ǎo ,悉x ī以y ǐ咨z ī之zh ī,然后r ánh ?u 施行sh īx íng ,必 b ì能n ?ng 裨b ì补b ǔ阙qu a漏l ?u ,有y ǒu 所su ǒ广gu ǎng 益y ì。 将ji āng 军j ūn 向xi àng 宠ch ǒng ,性x ìng 行h áng 淑sh ū均j ūn ,晓xi ǎo 畅ch àng 军j ūn 事sh ì,试sh ì用y ?ng 于y ú昔x ī日r ì,先xi ān 帝d ì称ch ēng 之zh ī曰 yu ē能n ?ng ,是sh ì以y ǐ众zh ?ng 议y ì举j ǔ宠ch ǒng 为w ?i 督d ū。愚y ú以y ǐ为w ?i 营y íng 中zh ōng 之zh ī事sh ì,悉x ī以y ǐ咨z ī之zh ī,必b ì能n ?ng 使sh ǐ行 h áng 阵zh an 和h ?睦m ù,优y ōu 劣li a得d ?所su ǒ。 亲q īn 贤xi án 臣ch ?n ,远yu ǎn 小xi ǎo 人r ?n ,此c ǐ先xi ān 汉h àn 所su ǒ以y ǐ兴 x īng 隆l ?ng 也y ě;亲q īn 小xi ǎo 人r ?n ,远yu ǎn 贤xi án 臣ch ?n ,此c ǐ后h ?u 汉h àn 所su ǒ以y ǐ倾q īng 颓tu í也y ě。先xi ān 帝d ì在z ài 时sh í,每m ěi 与y ǔ臣ch ?n 论l ùn 此c ǐ事sh ì,未 w ai 尝ch áng 不b ù叹t àn 息x ī痛t ?ng 恨h an 于y ú桓hu án 、灵l íng 也y ě。侍sh ì中zh ōng 、尚sh àng 书sh ū、长ch áng 史sh ǐ、参c ān 军j ūn ,此c ǐ悉x ī贞zh ēn 良li áng 死s ǐ节ji ?之zh ī臣ch ?n ,愿yu àn 陛b ì下xi à亲q īn 之zh ī信x ìn 之zh ī ,则z ?汉h àn 室sh ì之zh ī隆l ?ng ,可k ě计j ì日r ì而?r 待d ài 也y ě。 臣ch ?n 本b ěn 布b ù衣y ī,躬g ōng 耕g ēng 于y ú南n án 阳y áng ,苟g ǒu 全qu án 性x ìng 命m ìng 于y ú乱lu àn 世sh ì,不b ù求qi ú闻w ?n 达d á于y ú诸zh ū侯h ?u 。先xi ān 帝 d ì不b ù以y ǐ臣ch ?n 卑b ēi 鄙b ǐ,猥w ěi 自z ì枉w ǎng 屈q ū,三s ān 顾g ù臣ch ?n 于y ú草c ǎo 庐l ú之 zh ī中zh ōng ,咨z ī臣ch ?n 以y ǐ当d āng 世sh ì之zh ī事sh ì,由y ?u 是sh ì感g ǎn 激j ī,遂su ì许x ǔ先xi ān 帝d ì以y ǐ驱q ū驰ch í。后h ?u 值zh í倾q īng 覆f ù,受sh ?u 任r an 于y ú败b ài 军j ūn 之zh ī际j ì,奉f ang 命m ìng 于y ú危w ēi 难n àn 之zh ī间ji ān , 尔ěr 来l ái 二ar 十sh í有y ǒu 一y ī年ni án 矣y ǐ。 先xi ān 帝d ì知zh ī臣ch ?n 谨j ǐn 慎sh an ,故g ù临l ín 崩b ēng 寄j ì臣ch ?n 以y ǐ大d à事sh ì也y ě。受 sh ?u 命m ìng 以y ǐ来l ái ,夙s ù夜y a忧y ōu 叹t àn ,恐k ǒng 托tu ō付f ù

出师表重点句子赏析

出师表重点句子赏析 《出师表》重点句子赏析如下: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翻译: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 宫中或府中而异.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 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 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 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翻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 告先帝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出师表》课文详解

《出师表》课文详解 1.先帝【指刘备】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途去世。崩殂:古代称指帝王之死。】;今天下三分,益州【指蜀汉地区】疲弊【民力贫弱困乏】,此诚【实在、果真】危急存亡之秋【时】也。然侍卫之臣不懈【懈怠,放松】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边疆】者。盖【副词,推断原因】追先帝之殊遇【特殊待遇】,欲报之于陛下【对皇帝的敬称,指刘禅。】也。诚宜开张【扩大】圣听【圣明的听闻】,以【用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恢弘【扩大、发扬】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轻视,看不起】,引喻【称引、譬喻】失义(恰当),以【以致】塞忠谏之路也。 【段意:向陛下论述当前的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提升】罚【惩罚】臧否【善恶,褒贬,这里指评论人物的好坏】,不宜异同【偏义复词,指不同】。若有作奸【奸邪的事情】犯科【科条法律】,及为【做】忠善者,宜付【交付、交给】有司,论(判定)其刑【处罚】赏,以昭【显示、表明】陛下平明之理【治理】。不宜偏【偏袒】私【有私心】,使内外异法【法令不同】也。 【段意: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董允等,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志【志向】虑【思虑】忠纯,是以【因此】先帝简拔【“简”同“拣”,挑选:简拔:挑选提拔】以【把(他们) 】遗陛下。愚【谦词,我】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全、都】以咨【询问,征求意见】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弥补】阙【“阙”同“缺”,缺点】漏【疏漏】,有所广益【有启发和帮助】。 【段意:推荐可信任的文官,强调品德条件。】 4.将军向宠,性【性格】行【品行】淑均【善良公正】,晓畅【通晓,熟悉】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推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军队的行列,指军队】和睦,优劣【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得所【得到合理的安排】也。 【段意:推荐武将向宠,评其人品,赞其才能。】 5.亲【亲近】贤臣,远【远离】小人【品质恶劣的人】,此先汉所以【……的原因】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倾覆衰败】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痛心遗憾】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忠贞优秀】死节【以死报国】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那么】汉室之隆【兴盛】,可计日【数着日子】而待也。 【段意:说明国家“兴隆”与“倾覆”,关键在于是否任人唯贤。】【以上1—5段是第一部分:向后主提出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三方面的建议。】 6.臣本布衣【指平民】,躬耕【亲自耕种】于南阳,苟全【苟且保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做官扬名。闻,扬名,达,显贵。】于诸侯。先帝不以【因为】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浅陋,出身低下】,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枉屈:屈身俯就。】自枉屈,三顾【拜访,探访】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由于这样】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即感动和激奋】,遂许【许诺,答应】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后值【遇到】倾覆【指兵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接受命令】于危难之间。尔来【从那以来】二十有【同“又”】一年矣。 【段意:追念先帝知遇之恩,称颂先帝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谨慎【小心慎重】寄【托付】受命以来,夙【早晨】夜忧虑,恐付托不效【成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金沙江】,深入不毛【不长草木,意思是荒凉的地方】。今南方已定【平定】,兵甲【兵器、盔甲,指武器装备。】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含有“希望”之意】竭【用尽】驽钝【驽:劣马。钝:刀刃不锋利。驽钝:比喻低下的才能】,攘除【排除,铲除】奸凶【奸邪凶恶之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用来……的事】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职责,职分。范围内应做的事】也。至于斟酌损益【考虑事情是否可行,采取适当的措施。损,减少;益,增加】,进尽忠言【毫无保留地提出忠诚的劝谏】,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段意:说明出师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并交代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以上6.7段是第二部分:关于出世北伐决策的说明。】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不效【成效】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过失、过错】,以彰【表明、显扬】其慢【怠慢,疏忽】。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询问】善道【好的治国道理】,察纳【认识采纳】雅【正确】言,深追先帝遗诏【遗命】。臣不胜受恩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段意:表明出师必胜的信念,强调本人、朝臣、后主三方面的职责,叮咛后主“深追先帝遗诏”。】 今当远离,临【面对】表涕【眼泪】零【零落,掉落】 【结束语,透露出复杂、矛盾的心情。】【以上8.9段是第三部分:结束全文。】

人教版《出师表》原文及课下注释

出师表1 先帝2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3,今天下三分,益州4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5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6,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7,以光8先帝遗德,恢弘9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10,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11府中12,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3。若有作奸犯科14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15,以昭陛下平明之理16,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17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18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19,是以先帝简拔20以遗21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22,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23,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24,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25。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26。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27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28,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9,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30,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31,猥32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33。后值倾覆34,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35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36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37,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38,深入不毛39。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40,攘除41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42,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43,以彰其咎44;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45,察纳雅言46。深追先帝遗诏47,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江苏广陵古籍刊印社1990年版)。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先帝:指刘备。 3崩殂(cú):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4益州:这里指蜀汉。 5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6殊遇:优待,厚遇。 7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 8光:发扬光大。 9恢弘:这里是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也做“恢宏”。 10引喻失义:讲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11宫中:指皇宫中。 12府中:指朝廷中。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出师表素材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 出师表 重点词语解释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死亡)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候) ③诚宜开张圣听(开扩,扩张) ④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⑤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⑥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好;应该) ⑦躬耕于南阳(亲自,自身) ⑧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低微鄙陋;屈尊就卑) ⑨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朝夕,日夜;效果) ⑩深入不毛(指地面所生长的草木) 临表涕零(落泪) 通假字 ①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②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表示整数再加上零数) 一词多义 ①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wèi,动词,给予)(以光先帝遗德(yí,形容词,遗留的)) ②论每与臣论此事(动词,谈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动词,评定)) ③效不效,则治臣之罪(动词,有效,成效)(机会)) ④行然后施行(xínɡ,动词,做,执行)(必能使行阵和睦(hánɡ,行列,文中指军队))

⑤以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⑥道咨诹善道(办法)(中道崩殂(道路)) ⑦为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俱为一体(是)) ⑧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到)(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古今异义 ①开张圣听开张今义:商店开业(古义:开扩,扩张) ②叹息痛恨痛恨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古义:痛心和遗憾)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今义:言行恶劣,不道德(古义:低微鄙陋) ④由是感激今义:因对方的行为或帮助而产生好感(古义:感动) ⑤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今义:秋季(古义:时) ⑥臣本布衣布衣今义:布的衣服(古义:平民百姓) ⑦临表涕零涕今义:鼻涕(古义:眼泪) 词类活用 ①北定中原(名词作状语,向北) ②攘除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③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形容词作动词,怠慢,懈怠) ④以光先帝遗德(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光大) ⑤此皆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⑥优劣得所(形容词作名词,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⑦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作动词,亲,亲近。远,疏远

2019巧借先主劝后主,肝肠寸断表忠心诸葛亮《出师表》赏析语文

巧借先主劝后主,肝肠寸断表忠心——诸葛亮 《出师表》赏析 千百年来,诸葛亮的《出师表》不知感动了多少忠勇之士,激励了多少肝胆之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真正能品出《出师表》滋味的,何止陆游一人?作为表中的上品,诸葛亮的《出师表》确实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细细品读,你一定会发现文中的许多奥秘,一定会被诸葛亮巧借先主劝后主的匠心所折服。 先主刘备征战几十年,最终没有实现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宏愿,不幸于公元223年病逝。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情景似乎历历在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业。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先主对诸葛亮如此信赖,如此倚重,一生忠心耿耿的诸葛亮怎敢怠慢,怎敢随便忘记先主的重托:“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此番表白,真乃诸葛亮的肺腑之言,赤诚之心可见一斑。于是先主临终之前吩咐后主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出师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此时距先主去世仅仅四年有余。 文章一上来就把先主抬了出来,营造了一种先帝壮志未酬、事业未竟、死不瞑目、令人扼腕的悲情氛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先帝那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遗憾、悲壮和凄惨,确实让人动容。读者从一开始就笼罩在那种浓浓的哀伤悲壮凄婉氛围之中,这种沉重而又凝重的氛围会感染你,刺激你,让你无法摆脱。在这种无限伤感、沉重压抑的氛围之下,你会立刻产生一种怜悯之心,悲愤之情,不自觉地进入了对先帝的深深追念之中。那种悲壮,那种伤心,怎不让人叹息,让人伤心,让人唏嘘!在对先帝的追思之中,你会不由地自责起来,警醒起来,觉得不努力,不奋斗就对不住死去的先帝,不忠贞负责就是对先帝最大的不敬和不孝。 然而,“天下三分,益州疲弊”的现实状况让诸葛亮忧心忡忡,提心吊胆。恶劣的生存处境,堪忧的发展形势,逼迫着蜀国必须兴利除弊,必须图谋崛起。处于“危急存亡之秋”微妙境况的蜀汉政权,如果不出师讨伐,似乎已经没有丝毫的退路可言。 在这种特殊的境况下出师,诸葛亮肯定有一百个不放心。面对年轻昏庸的小皇帝——刘禅,被誉为“诸葛一生唯谨慎”的孔明丞相,怎能自顾出师呢?诸葛亮显然有满肚子的话要对皇帝说,有许多的问题要向刘禅交代。诸葛亮虽然被刘禅尊称“相父”,可他们之间毕竟是不能随便逾越的君臣关系,诸葛亮也毕竟不是刘备,他必须选择恰当的方式向皇帝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于是他选择了上表,向皇帝陈述自己的看法。表,从形式上看,显得有些郑重,但内容上可

出师表文章内容分析

阅读本文应着眼于“出师”这两个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诸葛亮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跟后主刘禅之间既是君臣关系,又是辅政者与被辅政者的关系(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这次出师时,刘禅只有20岁,昏庸无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出师后国内政局不稳,前方必然会受到重大影响。因此,出师后的国内政局就成了辅政者诸葛亮最放心不下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为此,诸葛亮在这篇表文里一面劝勉刘禅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一面又向他举荐人才来管理“宫中”“营中”之事,并殷切地阐明亲贤远佞的道理。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国内政局稳定,有了“平明之理”,诸葛亮才能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力伐魏,可见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了出师。 二是要看诸葛亮怎样说明出师的理由。北伐的决策,实际上是诸葛亮的决策。当时在蜀国内部也有不同意见,有些人持静观态度,“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反对立即出兵。在这篇表文里,没有重提这种争论,只是对出师原因做了适当的说明。这种说明没有反复陈说得失利弊,而是抒情言志,作者把“北定中原”看做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为此,他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躬耕”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的“寄大事”说到这次北伐的决心,其间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这种方式既能打动君主,又有利于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 可将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作者指出当时的形势如何?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内外大臣表现如何?内外大臣如此,作者希望国君又当如何?由此得出作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 表文第一节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的建议,可是却从形势叙起,这能起振聋发聩的作用,又能激发继承遗志的感情。表文开笔即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深痛刘备壮志未酬身先死,深诫后人继承父业不可废,以追念先帝功业的语句领起,至忠至爱之情统领了全文。继而以“今天下三分”,点明天下大势,逐鹿中原,尚不知鹿死谁手;复直言“益州疲敝”,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笔势陡峭,峥嵘峻拔。 在凸显形势的情况下,垫以“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他们不忘先帝恩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还是有依傍的,有力量的,有希望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的建议,规劝不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表文将是否广开言路,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谈,从关系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说,使人闻之惊心,思之动心。如果表文只是一般地申述广开言路的意义,平平道来,那对一个昏聩愚钝的君主来说,显然是不会有多大触动的。 开张圣听危机存亡(1)先帝崩殂(2)天下三分(3)益州疲弊(不利)诚宜……不宜…… 广开言路追殊遇报陛下(1)不懈于内(2)忘身于外(有利)(正反) 作者提出的第二条建议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条建议? 由主而次,肌理缜密。以情动人,更要以理服人。说理应主次分明,先后有序。表文主要是向后主进言的,因而首揭“开张圣听”,以打开进言之路。在打通了忠谏之路的前提下,再言执法公平、亲贤远佞两项。谈执讼公平,又先总提“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不宜偏私,内外异法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作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这三段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最后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问题。三项建议,既可独立成项,又相互关联。广开言路,是开的忠谏之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广纳郭攸之、向宠等人的良言,才能“昭平民之理”,不让奸邪得势,造成内外异法,

《出师表》字词句翻译答案及全文翻译

《出师表》字词句翻译答案及全文翻译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出师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崩殂 ..死。(古时“崩”特制皇帝死。)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在,的确;这里是“时”的意思。 4、盖追先帝之殊遇 ..因为;优待,厚遇。 5、诚.宜开张圣听的确,确实。 6、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圣明的听闻。 7、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8、妄自菲薄 ....过分看轻自己。 9、引喻 ..失义称引、譬喻。 10、引喻失义.适宜、恰当。 11、引喻失义 ....说话不恰当。 12、以塞.忠谏之路堵塞。 13、宫中 ..指皇宫中。 14、府中 ..:指朝廷中。 15、陟罚臧否 ..善恶。 16、作奸犯科 ....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17、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惩罚。 18、使内外异法 ..:刑赏之法不同。 19、此皆良实 ..善良、诚实的人。 20、是以 ..先帝简拔 ..以遗.(wèi)陛下因此;选拔;给予。 21、愚以为 ...宫中之事我认为(“愚”是古人对自己的一种谦称)。 22、悉.以咨.之都;询问。 23、裨补阙漏 ..缺点和疏漏。 24、性行淑.均善。 25、性行淑均.平。 26、行阵 ..指部队。27、优劣得所 ....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28、亲.贤臣亲近。 29、未尝.曾经。 30、叹息痛恨 ..于桓、灵痛心遗憾。 31、贞良死节 ..为国而死的气节,这里指能够以死报国。 32、可计日 ..而待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 33、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34、猥.自枉屈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35、咨臣以.当世之事用。 36、遂许.先帝以驱驰 ..答应;奔走效劳。 37、后值倾覆 ..兵败。 38、尔来 ..二十有一年矣那时以来。 39、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所以;把。 40、夙夜 ..忧叹早晚。 41、以.伤先帝之明从而,以致(表明导致一种结果)。 42、深入不毛 ..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毛”在这里做动词,长草的意思) 43、庶.竭驽钝希望。 44、庶竭驽钝 ..比喻才能平庸,这里是诸葛亮自谦的说法。 45、攘除 ..奸凶排除,铲除。 46、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47、斟酌损益 ..损:除去;益:兴办,增加。 48、以.告先帝之灵来。 49、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50、以彰其咎.过失。 51、咨诹.善道询问。 52、临.表涕零面对。 二、句子翻译。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关键点:1、“诚”有“实在、的确”得意思;2、“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2、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关键点:1、“盖”在这里是连词,表示原因,可理解为“由于、因为”,翻译整句时有时可略;2、“之”,结构助词,的。) 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以至于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关键点:1、“宜”,应当;2、“妄自菲薄”,随意地看清自己;3、“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3、“以”,以致,表明导致一种结果。4、“塞sè”,堵塞。)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关键点:整句是告诫刘禅对离自己远的官吏和身边的近臣要用同一标准对待,不能因亲疏有异,而赏罚不公,导致人心不平。)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因而先帝才选留下来辅佐陛下。(关键点:1、文言中,“是以”和“以是”都是“因此”之意;2、“遗”读wèi 时,有“给予”“留下”“丢失”等意。)

出师表译文及重点词语句子翻译

出师表译文 先帝创办基业还不到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汉贫困衰弱,这实在是形式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边疆奋不顾身的原因,都是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在陛下身上报答啊。陛下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皇宫中或朝廷中而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做好事的人,应交给主管的官吏,判定他们受罚或奖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这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有更好的效果。 向宠将军,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当年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拿来问问他,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协作,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惋惜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苟且偷生,不谋求在诸侯前扬名做官。先帝不认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里来看望我,征询我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激动,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失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接受使命,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刘备)知道我做事谨慎,因此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诸葛亮)。自从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惟恐先帝所托不能实现,从而有损先帝的英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草的地方(作战)。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的进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来询问治国的好道理,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遗留下的诏令。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出征了,流着泪写了这篇奏表,不知说了些什么。崩殂危急存亡之秋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陟罚臧否以遗陛下 悉以咨之性行淑均叹息痛恨于桓、灵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由是感激 深入不毛庶竭驽钝至于斟酌损益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以咨诹善道 临表涕零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夙夜忧叹 遂许先帝以驱驰斟酌损益 1.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3.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4.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6.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7.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8.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9.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0.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1.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