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盛唐山水田园诗教案

3.盛唐山水田园诗教案
3.盛唐山水田园诗教案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第二章盛唐山水田园诗人

(比较法·简编)

主讲及拟稿:刘南平

第一节山水田园诗派的基本知识

一、山水田园诗的概念及发展脉络

所谓山水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田园诗则以士大夫的田园隐逸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山水田园诗往往和行旅、宦游、求仙等内容结合在一起。

二、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这是“概说”课“文学繁荣之因”的具体化,要整体地联系地变动地把握,不要孤立分割。

1、自然山水风光与文人学士关系日益密切的文化氛围促成山水田园诗派的形成。

说到底,这一文化氛围是文人心态与社会环境矛盾的聚生物,它有种种表现形态:

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为士人阶层游学、游宦,乃至漫游、饱览自然山水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物质条件,也为山水诗的创作提供了素材,为诗人们表现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找到了艺术形式。

⑵隐逸山水之风气的流行,是山水田园诗大量产生的直接原因。

盛唐诗人普遍存有一种挥之难去的隐逸情结(袁.新史P242),多有或长或短的隐居经历,因此便形成一种风气。其背景是:

唐代取士重视声名,引导士人学子或由隐而仕,走所谓“终南捷径”;或由仕而隐,名利双收。

仕途艰难,佛道盛行,故身在仕途而向往隐逸者为数实在不少。或求忘却烦扰,以求逍遥;或求远离污浊,以示高洁;或把回归自然视作精神享受,道德净化,心理慰籍,人性复归。

2、唐以前的山水描写及山水田园诗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发展提供了创作经验(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脉络)

汉代以前,山水风景还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诗经》、《楚辞》、汉诗中的山水描写尚处在从属地位,或是人物活动的背景,或是比兴的媒介。建安末,我国诗歌史上出现了最早的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曹操的《观沧海》;晋宋时代,“流行的玄言诗里开始出现一些山水诗句,作为玄言名理的印证或点缀”,“直到东晋后期出现了谢混《游西池》等少数集中力量刻画山水景物的诗篇,才开始给玄言气氛笼罩着的士族诗坛,带来了一点新鲜空气”(游P267—277);直

到刘宋初,我国出现了第一个山水诗人谢灵运,山水诗的地位随之得以确定。东晋末年,陶渊明的创作已奠定了田园诗的地位。盛唐的王维、孟浩然上承陶谢,完成了田园诗和山水诗的合流,山水田园诗臻于完美成熟,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

3、这一诗派的成员除了王孟外,还有:

盛唐: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母潜等;

中唐:刘长卿、韦应物、柳宗元;

晚唐:韦庄、司空图等。

第二节王孟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个性

一、题材

孟诗狭窄,唯山水隐逸,特点是多与漫游和家乡的万山、岘山、鹿门山有关,取材地域广阔;田园诗少;260多首诗中边塞诗只有2首《凉州词》。

王诗广阔,400多首诗中除山水隐逸题材外,还有政治、咏史、边塞、爱情、送别等题材的名篇佳作。

二、感情基调

孟诗比较单纯,主要是游子落拓失意的“孤寂恬淡”情绪;

王诗情调丰富,或慷慨豪迈,或宁静怡适,或空明寂静。

三、艺术风格

王孟山水田园诗都具有“淡”的风格。但孟诗之淡主要在笔法上,」以“冲淡醇厚”为主要风格,偶有“冲淡中有壮逸之气”的诗。王诗之淡主要在情调上,风格多样,以“淡远空灵”为主要风格,也不乏雄浑壮阔、刚健遒劲等风格。

我们将通过作品赏析,从每首诗的情思、结构、语言、画意、禅趣等几方面体会之。

四、诗体运用

王孟皆长于五言,尤其是五律。但

孟诗无歌行体,绝句也很少,仅6首,这是很特殊的现象。

王诗则歌行、律、绝皆优,最为出色的是五言律、绝,被誉为“五言宗匠”。“六言诗、杂言体乐府、楚辞体等,也莫不具有深厚的造诣。可以说是盛唐时代代表了各种诗体所达到的成就的一个全面的典型”(章p54)。

五、王孟创作个性与其生平的密切关系

孟浩然(689—740)主要活动在开元年间,但他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为出仕而隐,不得已而终身隐,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

他也有济时用世的强烈愿望,但“恨无知音赏”,“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田园作》),故早年隐居苦学,救患释纷,以求立义表,全高尚,获得社会声誉后再入仕。

40岁才到长安求仕,不料受到严重挫折——应进士不第。据王士源《孟浩然集序》:

间游秘省,秋月新雾,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句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坐嗟其清绝,咸搁笔不复为继。

又据《新唐书》本传:

维私遥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床下?”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此据小说家言,不足为信。

进士不第后便漫游吴越江淮,仅于开元25年张九龄贬镇荆州时(荆州长史),曾入幕,辟为从事,时间很短。重归故乡后对功名彻底绝望,隐居至死。诗云:拂衣去何处,高枕南山南,欲循五斗禄,其如七不堪!(《京还赠张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因守寂寞,还掩故园扉。(《留别王侍御维》)

早年隐是仕的准备,晚年隐是入仕失败后的退路,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心情自然是抑郁寂寞的。

这样一种生活在“开元盛世”,却徘徊于“朱紱心虽重,沧州趣每怀”(《留别王维》)的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不得已而终身布衣的生活经历——“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赠孟浩然》),使得他“虽然生活在盛唐,却很少感受到盛唐时代蓬勃向上的精神,也很少体验到盛唐的沸腾的生活,他好像是被遗弃在时代气氛以外的一个人”(袁),这就决定了他的诗歌创作「从题材到体裁乃至情感都与时代不合拍。」诗歌体裁狭窄,内容不够丰富,“最足以代表盛唐诗歌的边塞诗,孟浩然也只有两首《凉州词》。”(袁)盛唐很有成就的歌行体及绝句孟浩然竟然一首没有或只有6首。这种经历决定了他的诗作题材主要是漫游和隐居时期的山水田园诗,渗透在诗作中的感情很少能传达出时代精神,个人的孤寂抑郁成为主要情绪。

王维(700—?;700—761,字摩诘)的生平和创作以40岁(741,开元28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后期又呈现出前15年和后5年的区别。

前期政治上虽有过挫折①,但因官僚地主家庭出身的积极影响②,及与张九龄的密切关系③,使其政治上颇有进取精神,诗歌体裁也因之广阔,充满了盛唐时代的浪漫豪情。

①开元9年(721),21岁,中进士举,任大乐丞,因伶人舞只能让皇帝欣赏的黄狮子舞而坐累,贬为济州(今山东长清县西南)司库参军。

②如此家庭使其享有较好的受教育环境,“九岁知属辞,与弟缙齐名,资

孝友”(《新唐书》本传),“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闲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太平广记》引《集异记》)。

③张九龄是盛唐开明政治的最后一个代表,时任宰相,开元22年(734)擢拔王维为右拾遗,25年迁至监察御史、吏部郎中、给事中等职;并曾以监察御史身份奉命出使边塞慰问有功之军(诗作《使至塞上》即作于此时),在凉州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幕兼为判官,直到开元26年(738)崔死而失去靠山。

后期的前15年因张九龄罢相(开元24年,736),李林甫独揽朝政,失去进步政治的靠山,出身佛教世家的影响,使其在对现实日益不满的同时,佛教思想的抬头,开始了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但还没有完全丧失生活热情,加上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使他写了不少优秀的山水田园诗,与盛唐总体文化氛围——浪漫气质的时代仍有相一致处。

后期的后5年因深受安史之乱的迫害,虽然与杜甫同在长安一带,但他在现实面前闭上了眼睛,过着“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笃志奉佛生活,创作热情枯萎,再没什么好诗问世了。

六、作品赏析及创作个性阐述

(一)以孟浩然《宿建德江》《过故人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为例,说明孟诗的创作个性

教学重点:学会驾驭作家多篇作品的共同性;从不同角度看作品、看作家的创作个性。

1、孤寂恬淡的感情基调

《宿建德江》(落第后南游吴越时所作)以空阔冷清之景衬托诗人孤寂漂泊之情。此诗宛若一幅风景画,日暮时分,烟雨之中,旷野之外,高天之下,清江之上泛着一叶小舟,谁知与舟中主人为伴儿的竟只有映在水中的一弯冷月,如此空阔冷清之景,怎不让人感到游子漂泊的孤寂?

《过故人庄》以渴望知音的诗句透露出孤寂的苦闷。固然此诗传达出远离官场的喜悦和恬淡(“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但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希望不是也依稀透露出作者渴望知音的孤寂吗?

思考题:《过故人庄》怎样体现了孟浩然诗歌孤寂恬淡的感情基调?

《临(一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则以浩渺无边,生气盎然的洞庭之景,和期盼被人汲引而出仕之情,传达出不甘被盛世抛弃的孤寂。

2、冲淡淳厚的艺术风格

⑴或平淡得如话家常,几乎看不到作诗的痕迹。

《过故人庄》(朱P33):

如话家常的结构:应邀赴约点题起

(极普通的朋友顾盼观景承

往来生活)畅饮欢谈转

(自然流走的结构)辞别预约合

如话家常的语言(一时兴到的语言):

首联的“具”、“邀”、“鸡黍”、“田家”,颔联的“合”、“绿树”、“青山”、“开轩”等都很值得玩味。

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质朴得如古体的五律,全无秀句巧对的痕迹。

总之,这首诗从方方面面共同营造了“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境界,虽然如话家常,“淡到看不见诗了”(闻一多《唐诗杂论》),却“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典范。

思考题1:以《过故人庄》为例,谈孟浩然之接近陶渊明。

⑵或将浓郁醇厚之情冲淡(于冲淡中见浓郁)

《宿建德江》作于诗人落第后漫游吴越之时,可以说,游子的孤寂本来是天天都有的,但作者偏偏用一个“新”字,同时借助一系列动词、形容词将这“新愁”分散到每句诗当中,也是“语淡而味终不薄”。

3、“冲淡中有壮逸之气”的诗

《临(一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于应聘入张九龄幕府时)

诗旨:观湖起兴,抒发自己希望得到援引而能出仕的心情。

艺术:以气象开阔,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物象征盛唐国威,于壮逸之气中见诗人孤寂抑郁之情。可惜这类壮逸之气的篇什不多。

(二)王维前期作品中慷慨豪迈的积极进取精神和雄浑遒劲之风

1、《使至塞上》(朱P41)

教学重点:

⑴加深对王维前期创作特色的理解

⑵咬文嚼字与背景介绍紧密结合的体悟方法

这首诗作于开元25年(737)春,其一、二、四联极写抑郁孤寂之情,因为作者虽然是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宣慰战胜吐蕃的边军,但实际上是被挤出朝廷,故诗人一入手便说是“单车”“问边”。颔联紧承此意,把自己喻为被逐出“汉塞”的“征蓬”,进入“胡天”的“归雁”,一个堂堂大唐使者,却成了胡地的“归雁”,可见被挤出朝廷的失落、悲凉,尾联又与首联“单车”呼应,说到了边塞“萧关”,没有首将迫驾——“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这些叙事和比喻性写景,与颈联中“大漠”里的“孤烟”“落日”之景浑然一体,足以表现诗人抑郁孤寂之情。

但是,这个挫折没有使王维完全丧失进取之心,请注意“直”“圆”“大”“长”与“孤烟”“落日”“漠”“河”几个意象间的关系,这个既苍茫雄浑,又亲切温暖,还启人向上、向前的特定景物,不仅使诗人为之一振,还暗合尾联所写的奋

战在前线的首将的精神。因此,这首边塞诗最终表达的是,诗人以豪迈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战胜孤寂抑郁之情的战斗精神,既富时代特色,又很能体现王维前期诗歌刚健遒劲之风。

2、《观猎》

也是王维边塞诗的代表作,也很能体现王维前期诗歌创作的特色。

我读这首诗的突出印象是太像曹值的《白马篇》和鲍照的《代出自蓟北门行》了。请大家通过思考以下问题,比较这三首诗,说明王维前期诗歌创作的特色。

教学重点:

学会在比较中学习,既强化体悟训练,又强化归纳能力;追求教学方法的提纲挈领。系统化方法。

思考题2:这三首诗出现作者本人的形象没?如果没有,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是怎么传达出来的?请你沿着这样一个思路体会出这三首诗在抒情载体上有什么同中之异(概括主旨时要具体体现)?

思考题3:“极工于起调”,一入笔就渲染出全诗特定的气氛,笼罩全篇,是这三首诗的共同特色;沈德潜说此诗首联“若倒转便是凡笔”,为什么?这首诗的“诗眼”在哪儿?请你根据“诗眼”概括出该诗起、承、转、合的内容,并思考:颈联由颔联哪个词承接而来?尾联与首联相比,气氛有什么变化?从而体会此诗“颇似曹鲍”的创作手法——讲究诗歌结构,工于起承转合。

思考题4:这三首诗都很讲究炼字,请举例说明。

提示:《观猎》颔联“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中的“疾”和“轻”分别换为“锐”“疾”,好不好?

思考题5:虽然都很讲究炼字,但相比之下,王诗语言更精炼、更简约、更明快,艺术容量更闳深,为什么?请说明。

提示:这就涉及到三首诗诗体及表现手法的不同。

总之,王诗继承了曹鲍的刚健遒劲而创新为优秀的五律边塞诗。

(三)王维后其诗歌以山水田园的幽静恬美表现归隐之趣,特别能体现王维淡远空灵的诗风

思考题6:比较王维的《渭川田家》与《山居秋暝》

提示:

情(旨)同:归隐之趣。

表现手法:

⑴都有一个示旨的诗眼:归、留。

⑵都以幽美恬静之景传情,但:

《渭》:田家晚归图,充满乡土气息,与陶诗接近;

《山》:以“禅趣”描绘出一幅桃花源世界,也有陶诗的意趣。

⑶都富“画意”,《渭》风俗画,白描;《山》山水画,画技明显。

⑷都化用典故成句传情,但《渭川田家》最后两句化用《诗经》成句,暗示归隐之趣。

⑸都是五言诗。《渭》五古;《山》五律。

⑹都近陶之自然的风格,但《渭》以率真古朴为长;《山》以清新典雅见长。

(四)王孟诗歌的“画意”比较

王孟诗歌都可谓“诗中有画”,都可谓淡淡的写意画(“画意”的内涵),景物描写都做到了形似与神似的统一,比起谢灵运的“有句无篇”来,都具有浑融完整的风格,但是

孟诗这种作品的数量不及王维多,王维几乎首首诗中有画。

就景物与抒情主体的关系而言,孟诗的景物描写仍多作为主人公活动背景出现,物我两分;王诗则多是物我不分,尤其是融进禅意的山水诗更是如此。

就技巧而言,孟诗是随意点染,色彩清淡,似无作画的本意,即淡在笔法上;王诗则足见作者擅长绘画的功力,画面清丽丰润,淡在情调上。

王维“诗中有画”的技巧主要表现为:

1、善粗线条勾勒。如《汉江临眺(又作泛)》

楚塞三湘接,楚国地界连着与湘水相合的漓水、蒸水、潇水。

荆门九派通。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自庐江浔阳分为九/李善注郭

璞江赋/文选。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首联密,众水交流;颔联疏,天上地下。且若有若无,远胜色彩具体的描摹,王世贞称此联“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即以粗线条勾勒替代琐细描绘,注重画面的整体把握。颈联从“天地外”转而收拢笔墨:“郡是浮前浦,波澜动远空。”尾联“襄阳好风日,留醉于山翁”是借典抒情。山翁是晋朝人山简,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襄阳一习氏家庭有风景很好的园林,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面对汉江雄浑壮阔、若隐若见,飘逸流动的美景,情不自禁地想起留恋“襄阳好风日”的山简,也希望像他一样,陶醉在山山水水之中。

2、讲究构图

《使至塞上》“大漠”二句变平面为立体。“大漠”“长河”景深长,视角广,但仅仅是平面构图,有了“直”立的“孤烟”,滚动的“落日”,就有了立体感,画面也活泼起来。

《汉江临眺》前三联因颔、颈两联而变平面为立体。

《山居秋暝》“明月”二句的远近高低交错,层次感强。“明月”句由远及近,由高及低;“清泉”句由近及远。

3、讲究比例

《终南山》的最后两句与前六句是以人身和山势的对比,构成合理的比例,越发显出画面的尺幅万里之势,以壮阔雄浑之美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优美亲情。

4、讲究光和色

《使至塞上》“大漠”二句给广袤的黄土地、滚滚的黄河水,涂上一片夕阳红,红黄交融,暖色相生,使孤独的诗人顿感温暖和兴奋。

《山居秋暝》“明月”二句冷光相衬,“竹喧”二句冷暖色相生。和谐自然。

《鹿柴》、《竹里馆》、孟《宿建德江》(详后)。

5、讲究技法

《终南山》颔联用的是水墨晕染法,形成淡远迷离,烟云变灭的朦胧美。

孟《宿建德江》(详后)。

6、讲究动静相生

《山居秋暝》“明月”四句动静相生,于宁静中闻声息,使幽静的景物充满生机和怡然自乐的惬意,令人无限向往,“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二句水到渠成,归隐之趣不言自明。

《汉江临眺》的颈联。

《竹里馆》、《鹿柴》、《鸟鸣涧》、《使至塞上》“大漠”二句(详后)。

总之,由于这方方面面娴熟手法的运用,王诗往往是一幅幅极富层次感,物态神似,天趣盎然,气韵生动的写意画。

思考题7:用所学过的有关“诗中有画”的基本知识,分析孟浩然《宿建德江》的“画意”(注意“意”字,不能光讲“画”的理念,技巧,要讲出“画”与“情”的关系)

(五)王孟诗歌的“禅趣”“禅意”比较

隐逸山林道观使很多诗人与禅僧交往密切,作诗深受禅风的熏染,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几乎无一不如此。从观物方式到感性格调,都带有禅宗的文化意蕴,饶有禅意和禅趣(袁.新史P243)。其中王维最突出。

佛禅对王孟山水田园式的影响,主要在“无”“空”“动”“静”等佛理。

这种禅意“渗透到学人的日常生活里,就构成了一种随缘任运的态度”(吕瀓《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渗透到王孟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中,就形成了如下特点:

1、常在他们的诗中说“学无生”“闻无生”等。

2、“喜欢写独坐时的感悟,将坐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

以对山水的描绘,折射出禅趣。因为坐禅坐到心绪极静时,往往会产生心体近于寂灭的感觉,进入物我冥合的“无我”之境,即所谓“虚静”。

王维《竹里馆》(朱P42):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自弹自唱于幽深的竹林中,无人知晓,无须人知,唯月为伴,他人以为凄冷孤寂,诗人却自得其乐,因为空寂的竹林与诗人的孤独融为一体,已是物我两忘的“心空”之境了。

孟诗之例自学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教版)P245①。

思考题8:比较孟浩然《宿建德江》与王维《竹里馆》的“画意”与“禅趣”。

3、将动静不二的禅意渗透到山情水态的描写之中,营造出寂静与灵动互见的艺境。这是“画意”之动静相生观点的又一角度。

王诗例见前。

孟诗:“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皆“诗人静观寂照时感受到的自然界的轻微响动,以动写静,喧中求寂,超以象外而入于诗心,显示出心境的空明与寂静”(袁.新史P245②)。

4、直接以“心境如空”的“无我”境界契入空灵禅境的只有王维。孟浩然虽不乏带有禅意、禅趣的诗作,但不时流露出深感寂寞的孤独,尚未脱离“有我”之境,所以孟诗中常出现“余”“我”等字样,而王诗则总以“空”“寂”二字统领全诗,以对空山寂林的描写折射出“心空”“无我”的禅趣。

禅佛之理在王维笔下常常化为“山色有无中”的艺术感受,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等“有为无时无还有,无为有时有还无”的“无生无灭”“动静不二”的禅意、禅趣。

代表作:《辋川集》20首。是作者给辋川别业20景“各赋绝句”一首的组诗,既富画意,又富禅趣。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寂静的山涧中,芙蓉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不知已几许寒暑,既无世人知道它的存在,它也不知人世的变迁,是自我营造的世外桃源,近陶诗之特色!(画:色;静动。)是“身世两忘,万念皆寂”的“入禅”之作(胡应麟《诗薮》)。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明明有“人语响”,但诗人偏说“空山不见人”,或说这是宛若来自另一世界的回响,或说这就是所闻之“语”不过是缘合而生的幻想而已。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全由“心空”所致,就是在艺术地传达“无为有时有还无”,“有无不二”的禅意。这种“有”和“无”的变化还可以用另一种景观暗示——“返景入深林,复照青

苔上”——那照在青苔上的阳光,黎明时分,亭午时分何曾没来照过,但现在是黄昏,其亮度、热度、色调都发生了变化,“无有不常住,万物总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人应随缘任运”的禅理就这样艺术地感悟和传达出来了。

返景:朱:反照的阳光。袁:返照,即落日。徐:落日返照的光线。

画意:构图;光色(四季、四时);动静。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闲,一作间。该句是“桂花落人间”的倒文,意即月光照亮大地。古代神话说月中有桂,所以桂往往成为月的代称,如月魄称桂魄。桂花,即月花。我以为此解是避开了作为植物的桂花一般是秋季开花与诗中“春山”所示春季的矛盾。

但是,很多注家都认为这是指植物的桂花。为此有注释说:一,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写当是春花。二,文艺创作不一定照搬生活。传说王维画的《袁安卧雪图》尚有雪中碧绿的芭蕉。《鸟鸣涧》是诗人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五首诗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可以解释为山中此时实有的春桂(《唐诗鉴赏辞典》P183 )。

此诗的禅意在于本是万物复苏的春天,有落花,有惊鸟,有流水,诗人却冠以“空”,原来不是“春山空”,而是观景的人“心空”——“人闲”,是虚怀,非闲在,是无可无不可,是万念俱寂,所以才能身居动景之中,却处处感到寂静——“夜静”“山空”;这种化动为静,化有为无的艺术功力,显然与“身世两忘,万念皆寂”的“入禅”之功力分不开。近陶之“心远地自偏”,“虚室有余闲”。

画意:构图;光色;动静。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思考题9:黄培芳在《唐贤三昧集笺注》中说此诗“写景太多,非其至者”,你同意吗?请阐释。

这首诗与《辋川集》的内容和格调有很大区别,它不是写禅趣,而是写归隐之趣;不是空明寂静的情调,而是宁静恬适的情调,诗中有山、泉、松、石、月、竹、莲、浣女、渔夫等种种惬意之景,但诗人却以“空”字统领,不露痕迹地将隐逸之趣与禅意画意有机结合起来了,造成融自然美、社会美、人格美于一身的空灵的意境,是“拈花微笑的空灵境界,是禅的最高境界,也是王孟等人在山水诗创作中所追求的艺术极境”(袁.新史P245②),堪称王诗的上品。黄说就是没体悟到“空”字的统领作用,影响到对此诗浑融完整的理解。

(六)王诗在抒情方面(爱情诗、送别诗)以构思的精巧和语言的新鲜见长思考题10:比较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提示:

情同:真挚乐观(达观深厚)的客中送客(惜别)之情。

结构相同:别地、别嘱(起、合)。

表现手法:别景:勃:阔;维:清①

别情:勃:直接抒发与别理结合;维:间接抒发,谐音双关、酒

诗体:勃:五律;维:七绝。

《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诗,当时影响就很大,有“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已,至为三迭歌之”的记载;后有各种品评,如刘禹锡:“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白居易:“香风切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乐府诗集》作《渭城曲》;《诗薮》评为唐绝句之冠。。

王维被人称为“诗佛”,因其诗闲静淡远,富于禅趣画意,也因他这独特的成就而被视为“唐诗四杰”——王维、李白(诗仙)、杜甫(诗圣)、李贺(诗鬼)——之一。

本章的重点、难点是王孟“画意”“禅趣”比较。

思考题11:请从情思、结构、语言、画意、禅趣等几个方面说明孟诗“冲淡醇厚”和王诗“淡远空灵”的风格。

思考题12:说明王维下列诗中的“画意”与“禅趣”:《鹿柴》《鸟鸣涧》《竹里馆》《山居秋暝》。

思考题13:王孟田园诗与陶诗比较,哪一个更接近陶渊明的“豪华落尽见真淳”(把三位作家放在一起学习、复习、比较)?

其他的山水诗人:

储光羲(707—760?),时名很高。田园。《田家即事》《田家杂兴》《钓鱼湾》。

常建(708—765?)山水;艺术完整,意境孤僻。《题破山寺后禅院》。

祖咏、裴迪、綦母潜等自学。

教学参考书:

旧唐书.王维传.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 人民文学版.

中国文学史纲要(二).袁行霈编著.北大版.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编著. 高教版.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 复旦版.

中国文学概论.袁行霈著.高教社,90.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版.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国山水诗的艺术脉络).袁行霈著. 北大版.

古诗鉴赏之山水田园诗鉴赏专题

初三古诗鉴赏之田园诗鉴赏 一、明确概念 1.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代表诗人: A.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B.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人物。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1.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②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③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僻。 ③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3.①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2.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3.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4.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5.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三、表达的思想情感 主要情感: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厌弃官场,归隐田园,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 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①常出现的景物有: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世)、禅房、古寺、暮钟 ②常出现的人物有: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 ③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离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向往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 ①《过故人庄》(孟浩然) 4.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①《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后两句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

隋唐文学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和诗歌大家

1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隋唐文学: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和诗歌大家 第一章隋和初唐文学 1.隋代的代表作家有薛道衡,卢思道,隋唐之际独树一帜的诗人当属王绩。 2宫廷文人:魏征,上官仪,沈?缙冢?宋之问。沈宋的成就主要是使律诗进一步定型规范化。3.“文章四友”是指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其中以杜审言的成就,杜审言最善长五律,《诗薮》称他为初盛唐五律之冠。 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学主张,以至于创作实践上都有许多共同倾向,故合称“初唐四杰”。代表作品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诗》、《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杨炯《从军行》,卢照邻《行路难》,骆宾王《从军行》,《在狱咏蝉》,《代李敬业讨武氏檄》。初唐四杰总体创作特征(文学史地位):一、自觉的批判齐梁文风。因为四杰主张上都反对华而不实的绮靡文风,抒发真情实感。二、内容上都有较大开阔。 三、为结束齐梁文风,开启盛唐之音作出功不可没的贡献。 5.陈子昂比四杰更明确地批判了齐梁之风,为唐代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他在明确批判了六朝以来“采丽竞繁”,“逶迤颓靡”的不良文风,而且大力提倡汉魏与正始之音,并准确地概括出他们最主要

特色:“风骨”与“兴寄”。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是模仿阮籍《咏怀》八十二首的。 2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第二章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中有王维成就的是山水田园诗,诗风多样,基调自然优美,清雅冲淡。“1.其代表作品有:《山居秋暝》、《汉江临泛》、《鹿柴》、《辛画,画中有诗”识记篇名和重p170-173书夷坞》、《观猎》、《相思》、《送元二使安西》等() 点句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2.孟浩然作品主要有《归故园作》、) 与王维分辨开《春晓》等( 第三章盛唐边塞诗派1.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崔颢、李颀、王翰等。《芙蓉楼送辛渐》等。《出塞》、《闺怨》、2.王昌龄代表作有《从军行》、”被称为“七绝圣手王之涣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雀楼》等。李欣代表作有《古意》、《古从军行》。崔颢代表作有《黄鹤楼》、《赠王威古》。第四章李白清新自然是李白诗的重要风格,成就的特点。1.浪漫主义是李白诗歌最突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3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骚到屈赋的“各体皆工。从四言的《诗经》体,李白除律诗稍欠外2.(五律好),,到汉魏六朝盛行的乐府体、五七言古体、歌行体,再到初唐以来流行的绝体”句体、律体,李白都有不少佳作,其中以乐府

任务型学习教学设计+山水田园诗专题

山 水 田 园 诗 歌 专 题 [第一课时] 任务清单: 1、回忆你所知道的山水田园诗的相关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2、鉴赏代表诗人的代表作来检验表格内容,温故知新; 归园田居五首 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山水田园诗定义: 1、 定义: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2、分类:山水诗和田园诗。山水诗描写自然风光为主,写诗人对山水的审美,这一主体往往与旅行联系在一起:田园诗写农村的风光,但其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 代表作家: 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 代表诗作: 山水:《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夜归鹿门歌》《辋川集》《鸟鸣涧》等 田园:《归园田居》《过故人庄》《渭川田家》等 常见意象: 自然意象:菊花、五柳、东篱、三径、鸡、犬、荆扉、柴门、空林、空 山等 人物意象:隐士、山中人、松下客、野老、牧童、渔翁、浣女、农夫、林叟、邻人、樵夫等 常见手法: 借景抒情、白描等。 主题情感: 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等。 语言特点: 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等。

“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教案

山山水水总关情 ——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廉江中学许储铭 教学设想: 试图从诗歌题材的角度切入,按诗歌的类别引导学生把握中国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考虑到学生经过高一高二的学习,对山水田园诗已有一定了解,教学过程侧重于鉴赏方法的体悟与实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习,从而提升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目标: 学会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鉴赏不同情感类别的山水田园诗,认识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学生课堂学习材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确目标。 诗言志,诗缘情。鉴赏诗歌,我们要诵其诗、绘其景、品其情。今天的内容是山水田园诗。山山水水总关情,情感是诗歌的灵魂。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学会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下面我们一齐跟随诗人游山看水,走进田园,去探寻诗人心灵的世界。 二、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朗读《归园田居》《临洞庭湖赠张丞相》《题破山寺后禅院》。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①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②虚、太清均指天空。 ③古时云、梦为二泽,长江之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分变干变淤,成为 平地,只剩洞庭湖,人们习惯称云梦泽。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2、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把它写下来。 3、指名说答案。 4、师生共同评价。 5、总结,明确参考答案。 《归园田居》: 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回归恬淡田园的喜悦之情;对官场的厌恶之情。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一心求仕的迫切心情;希望有人引荐的企盼。 《题破山寺后禅院》: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游览古寺的喜悦之情,寄托了孤高、遁世的情怀。 6、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1)对大自然的喜爱 (2)对官场的厌倦 (3)对归隐生活喜爱、向往 (4)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5)写禅意、禅趣,寄寓孤高、幽独的情怀 7、常用术语: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8、学生齐读情感类别和术语。 三、总结方法。 1、小组讨论把握山水田园诗思想感情的方法。 2、小组代表发言。 3、教师总结把握山水田园诗思想感情的常用方法。 (1)知人论世(诗人生平)

高中语文《山水田园诗》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山水田园诗四首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兴衰与发展。 2、了解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 3、准确把握这四首诗的的思想内容及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会赏析它。 【教学难点】学会赏析(方法指导:仔细品味诗歌所创造的意境,结合诗人的生平遭遇来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关于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田园诗与山水诗在南北朝时期基本上分道而行,到唐初王绩开始合流。至初唐之交,描写山水别业的风尚盛行于朝野,沈宋、吴越诗人在山水诗创作中取得的成就已为盛唐山水田园诗开了先河。唐朝田园诗继承了陶谢山水田园诗的精神旨趣,在大自然中追求任情适意、快然自足的乐趣,领会老庄超然物外、与大化冥合为一的境界;从东晋以来形成的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关照方式,在盛唐进一步与仙境和禅境相融合,促使山水诗形成了优美空静的意境。艺术上,他们继承了重兴寄和感受、谢灵运重观赏和刻画的传统,形成寄情于自然美之中的基本表现方式。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2、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隐逸,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 3、内容:这类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4、艺术特色: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5、代表诗人: 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 二、学习《宿建德江》 (一)、孟浩然之生平:(689—740),四十岁以前一直住在襄阳,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然而却没有考上,从此也就不得不断了做官的念头,在江浙一带游历了几年之后,最终死在襄阳。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二)、孟浩然之山水田园诗 1、主要内容:1)隐居山林的逸趣:《过故人庄》2)怀才不遇的苦闷:《岁暮归南山》 3)客居在外的愁思:《宿建德江》 2、艺术风格:清幽淡远,孟浩然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以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形成了冲淡清旷的风格。 (三)、写作背景简介: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当时,孟浩然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自己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但是,孟浩然科举考试失利,未能中进士,失意东归。途经建德江时,愁绪无法排遣,然而,当黄昏来临,明月当空之际,这建德江周围的景物却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一首名垂千古的写景抒情小诗就这样诞生了。 (四)、基本解读: 1、这首诗写诗人的羁旅愁思。(主旨)全诗的诗眼是“愁”字。 2、起句“移舟泊烟渚”,泊,停船过夜。诗人停船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句点题,为下文抒情写景作准备。“日暮客愁新”,客,诗人自指。日暮,黄昏时分。“客愁新”,诗人又有了新的愁思。 3、三、四句并列写景,但有时间先后之分。“野旷天低树”是“日暮”泊舟所见:原野空旷,

浅谈盛唐的山水田园诗

浅谈盛唐的山水田园诗 ——以王维为例 琼州学院教科院10级小教数学班沈坚 【摘要】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以下主要讲述的是该诗派中代表人物王维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盛唐王维山水田园诗 一、关于王维 王维○1,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大乐丞,后谪官济州。曾在骐上,蒿山一带隐居,开元二十三年被张九龄提拔为右拾遗。后迁监察御史,出使凉州。天宝年间先后住在终南山,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安史之乱后被强迫任伪官。晚年笃奉佛,官终尚书右丞。王维是盛唐最负盛名的大诗人。 王维今存诗三百七十六首,其中山水诗一百零二首,田园诗三十五首,可见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就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其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谢灵运及同代山水田园诗人一样:具有质朴、自然、清新的风格,但他的山水田园诗,在熔铸陶诗的意趣和谢诗细腻逼肖的诗风的同时,继往开来,将山水田园诗的艺术大大推进了一步,他的诗个性与自然契合、情与景相融、意境开阔、形象鲜明、情调丰富多彩、富有诗情画意。这就使得他在这领域有很高的成就,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王维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会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王维的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 早在《诗经》、《楚辞》中就有一些描写山水田园生活的诗句。陶渊明、谢灵运这些前辈的诗歌给王维提供了创作基础。王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踵事增华,学陶之自然浑成,取谢之细丽精工,再加之独有的文学、绘画和音乐修养,成为诗坛上开宗立派的大师。 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2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为数不多,大部分作于中年之后,前后期诗作的思想内容呈现显著的不同。 王维早岁春风得意,充满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又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现在山水诗上则是选取雄伟壮丽的高山大川来加以描绘,用以寄托他豪迈开朗的思

《山居秋暝》教案设计精编版

《山居秋暝》教案设计 设计者:哈二十四中学李恩龙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能力:准确、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品味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优美意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美、发现美、欣赏美 教学重点:欣赏王维诗中的“画”,鉴赏诗歌的优美意境。 教学难点:更深层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设想: 本单元以“鉴赏古代诗词”为教学重点,要求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欣赏诗歌的优美意境。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且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 本诗短小精悍,自然清新,诗人通过精炼、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了让人神往的艺术境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充分调动学生审美感受为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感悟、联想、想象,去揣摩语言,品味意境,体会情感。 本诗的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代,涌现了一大批诗人及诗歌流派,山水田园诗派就是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流派之一,它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著名的山水诗——《山居秋暝》。 二、诵读 1.请学生读,强调要读出“诗味儿” 2.我们学校的李老师的朗读很不错,我们来听听他是如何读的(多媒体范读) 三、分析鉴赏 1、设问:老师为什么会读得好呢?——①读熟;②把握了诗歌的情感。 2.那么,怎样把握诗歌的情感呢? 首先,我想就要加进自己对诗意的想象和联想 .............——想象诗中所出现的场景,

联想我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如果换成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猜.”,猜出当时的 景物与画面。 3.学生自由诵读,想象诗中的画面(可以就某一句诗想象,也可以就全诗展开想象)。(猜.) 学生各抒己见,大致会有两个方面:“清新幽美的风景画”和“纯朴自然的风俗画”。引出苏轼对王维的评价——“诗中有画”。 学生在自由想象的过程中,会出现对诗意的不同理解,这就需要注意第二个问题——揣摩品味诗歌中具体的语言、炼字的效果,它到底都可能有哪些含义,你认为哪一个比较好,为什么。如果也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品”。 在这里,可以仔细“品”的词有: “空”:①树木遮住了人的活动,显得空旷。②幽静。可以联系“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等诗句。③心灵的净化。可以联系“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等诗句。这是一种对世俗的无欲无望。 “晚”①天气晚了;②归来的晚;③到了晚秋。(到了“晚秋”似乎不够合适,“晚秋”是萧瑟的,而且山中的溪水是很凉的,“浣女”还在洗衣就不符合生活逻辑了。而且有资料谈到这首诗,说是写于初秋。) “秋”:①从中可以看出季节;②还可以感觉到天气的情况——秋高气爽,空气清凉。 “明”、“照”:一“明”、一“照”,实际上就是在告诉我们,天上是一轮圆月,而不是一弯新月,而且非常澄澈。 “流”:这里表面上是在写水的动,而且发出响声;实际上是在“以动衬静”,有“鸟鸣山更幽”之效。 “喧”:这里不应该解释成“喧闹”,也不应是一个浣女,实际上是一群洗衣归来的姑娘的欢歌与嬉戏。 “下”①莲在渔舟下;②渔舟晚归;③渔民出去打鱼;④渔舟顺流而下(从律诗的对仗要求来看,我个人以为以第三种解释为好,但学生可以保留意见,更欢迎形成文字) 这些词不必逐一都讲,要看学生自己理解的程度,主要是为了提示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 4.同学们在想象的过程中,已经加入了自己对诗歌感情的体验与感悟 ................,而且你也 认为自己加进去的这个感情,就是作者当时的感情。这实际上就是你已经把自己 ...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教学设想 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节课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几个问题: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而深入体会陶渊明归隐后怡然自得的心境。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陶渊明),由上可知,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归园田居>其一》。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几做个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往返于官场与田园之间,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直到他63岁去世,终老乡村。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古代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古代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教学博苑 07-10 0655 古代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方法把握 教学难点:主旨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山水田园诗景与情的关系导入)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面对气象万千的自然风景、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诗人总会情动于衷,形诸于文。诗人以景传情,独抒性灵;我们就要诵其诗,绘其景,品其情。我们能不能诵读一下之前学过的山水田园诗呢? 二、概念: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三、表达的情感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①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②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②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①《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①《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2 0 1 5 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一、关于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 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分成山水诗和田园诗两类。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田 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山水田园诗的一般主题:(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3)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二、经典链接 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2007 年天津卷) 黄氏延绿轩(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 【参考答案】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类似的诗句还 有曾公亮的“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录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等,希望同学们注意积累。)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一般要描绘出其所描绘的景象,指出其所蕴涵的感情。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2007 年上海卷)

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 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答: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 【解析】赏析情景交融题,最重要的是说清作者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这一点说清了,得分要点也就抓住了。 三、方法点拨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

小学语文《山水田园诗》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及教学反思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古诗文诵读课 《山水田园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背诵《田园乐》《饮酒(其五)》《绝句》。 2.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诵读等活动,能结合课件插图理解诗文大意,初步感受山水田园诗之美,激发对中国经典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的优美。 教学准备:Flash课件 教学时间:3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 1.课件播放《读唐诗》,师生同唱。 2.同学们,就像我们刚才在歌中唱的那样:诗中有画,诗中有歌。大自然中的山水花鸟都被诗人写到诗歌里面去了。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别有天地》这一单元,阅读一组山水田园诗。 3.请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板书)齐读课题。 4.轻轻打开《语文经典读本》,翻到51页,快点看看,这一单元一共有哪几首古诗? 二、学习《田园乐》 1.(课件出示诗歌)下面先让我们随着王维去他的山庄看看吧。 2.自己先试着读读《田园乐》这首诗。 3.读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 4.谁想读给大家听? 注意学生如果出现错误,及时订正字音。 (预设:“朝”板书“朝烟”,诗句中的“朝烟”指的是早晨的烟雾,“朝”作“早晨”讲的时候要读“zhāo”,在读本上标上拼音。把这个词语读3遍)5.下面我们来接读吧。男同学读1、3句,女同学读2、4句。交换过来,看谁读得好。

6.一起读一读吧。 7.同学们,快看!(课件出示诗意图)红红的桃花瓣上,昨夜的雨珠晶莹欲滴;碧绿的柳丝笼罩在清晨的薄雾之中。院子里落花满地,黄莺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而住在山庄里的人们还沉浸在梦乡之中,真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啊! 8.(课件出示诗歌)想象着这幅画面,再来美美地读一读吧。(指名读) 9.老师看到有的同学读诗时,情不自禁地摇头晃脑。是啊,诗歌都是有节奏的,同学们有没有试过这样读古诗?(师打节拍示范) 10.都来试一试吧。(一起拍手读) 11.我们还可以和同桌拍手读。(师示范) 12.(课件出示诗意图)读了这么多遍,能背下来了吗?会背的同学站起来,看着图一起试试吧。 13.(课件出示诗歌)同学们,这首诗和我们以前读过的诗都不一样,看,它每句有几个字?这样的诗比较少见,叫做六言绝句,这样的诗特别适合像我们刚才那样打着节拍读。 三、学习《绝句》 1.(课件出示诗歌)读完六言绝句,我们再来读一首五言绝句吧。杜甫的这首《绝句》比较好读,同桌两个人读一读,遇到困难互相教一教。 2.谁想来读? 3.下面我们比赛读吧。(分排读)一齐读吧。 4.(神秘地)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和杜甫一块儿到春天的田野上游玩?做好准备,我们出发了。快看!(课件出示诗意图)看到这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你呢?(指名说) 5.那就高高兴兴地读一读吧! 6.听了同学的朗读,老师也觉得开心极了,不禁想唱上一曲,会唱《春晓》吗?我们配上这样的旋律唱起来吧。(师引唱《春晓》——《绝句》)7.下面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我们站起来一起唱吧。 8.喜欢唱诗吗?其实古时候的诗都是可以唱的,唱诗也是背诗的一种好方法。

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摘要:山水田园诗起源于晋代,其中代表是东晋时期的谢灵运和晋代的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已是代代经典相传的佳句,到了唐代,山水田园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王维和孟浩然成为当时的主流。这类诗歌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优美典雅,风格恬静清秀,语言清丽洗练。整首诗句都体会着作者的真实情感。关键词:山水田园诗王维孟浩然 东晋时期,陶渊明等人形成了一种东晋田园诗派,南朝山水诗派则以谢灵运、谢脁为主,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这些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中国唐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 唐诗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一种繁荣的局面,山水诗出现了丽日惊天的奇观,王维与孟浩然等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山水诗传统,形成了一个与边塞诗派交相辉映的山水田园派。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淡泊的思想感情,,意境幽深,色彩雅淡,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他们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在自然景物的观察上别有会心,能够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其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步。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一唐代山水田园诗产生的背景及特点 在盛唐时期,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国家昌盛,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优越,为四处游山玩水,欣赏风景提供了一定得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当时的唐朝盛行佛道思想,道家的崇尚自然以及追求自然的和佛教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当时的文人提供了精神条件。文人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就不免的对风景和自然发起兴趣,诗歌的创作中就逐渐转变成描绘山川美景,乡村的田园风光为主题。进过一定时期的发展,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不是影藏起来道德,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 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致。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中最有特点的一种诗体。 山水田园诗的具体风格以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为主。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二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 王维(701-761)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摩诘,太原祁人。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王维诗代表了全盛的开元天宝那个时代的精神和气象。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苏轼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其代表作有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沈子福归江东》等。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①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1)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3分) (2)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4分)(3)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4分) (4)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5分)(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1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5分)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6分) 4.[正宫] 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4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5分) 5.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5分)

山水田园诗鉴赏教学案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 复习目标: 1、掌握赏析山水田园诗的方法; 2、明确山水田园诗的鉴赏角度,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复习课时:9课时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分成山水诗和田园诗两类。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山水田园诗的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江水:时光的流逝。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二、诗歌意象含义 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云:游子飘泊。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菊:隐逸、高洁、脱俗。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柳:送别、伤感、春天的美好) 三、体验高考 1、(201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一般要描绘出其所描绘的景象,指出其所蕴涵的感情。

答案: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类似的诗句还有曾公亮的“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录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等,希望同学们注意积累。 2、(2010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阮郎归·初夏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赏析情景交融题,最重要的是说清作者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这一点说清了,得分要点也就抓住了。 答案要点: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技巧方法 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②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③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④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A、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B、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 本文是关于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山水田园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 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和佛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垫。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非为隐而隐,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此外,晋宋以来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2.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二、孟浩然 1.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山水诗居多,或写游历所见各地山水景色,或写家乡自然风光。其中往往在抒写孤高的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情绪,在以景自娱中融入了旅愁乡思的情怀。如《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志。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等。 2.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