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法考核评分标准

刮痧法考核评分标准
刮痧法考核评分标准

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护理操作(刮痧法)考核评分标准

刮痧法的操作规程及流程图

刮痧法 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从而达到疏通揍理,逐邪外出为目得得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场表现及既往史。 2、体质对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3、对疼痛得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1、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2、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得目得。 三、禁忌证 体型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 四、告知 1、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数日后方可消失。 2、刮痧部位得皮肤有疼痛、灼热得感觉。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刮具(牛角刮板、瓷匙等)、治疗盘内盛少量清水或药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确定刮痧部位。 4、检查刮具边缘就是否光滑、有无破损,以免划破皮肤。

5、治疗过程中,用力均匀,蘸湿刮具在确定得刮痧部位从上到下刮擦,方向单一,皮肤呈现出红、紫色瘀点为宜。 6、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调解手法力度。 7、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5、使用过得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刮痧法操作流程图

刮痧法操作步骤 一核对医嘱 内容:25床王力男中暑治疗:刮痧 刮痧部位:尺泽穴前臂内侧颈部正中及两侧 二评估病人 护士携带治疗卡至病室核对床尾卡 护士:您好,我就是您今天得当班护士,请问您叫什么名字? (王力) 护士:王老师,我核对一下您得腕带好吗?(好) 25床,王力,男.王老师,最近天气炎热,您就是不就是中暑了? (就是得) 护士:就是这样得,您得主管医生查房后,给您开出了刮痧治疗得得医嘱, 请问您以前接受过此项治疗吗?(没有) 护士:那由我来为您简单讲解一下好吗?(好得) 护士:刮痧治疗就就是用边缘钝滑得刮板在您相应穴位皮肤上进行反复得刮动,使皮下出现痧斑、痧点,以达到逐邪外出、开通腠理得目得,可以有效地缓解您中暑得症状,在治疗期间,您得皮肤会有轻微得疼痛与灼热感,在刮痧结束后,您得皮肤会留下紫红色得痧斑、痧点,这就是正常得治疗现象,一般3到5天就能自然消退了,您不必担心,您了解这些之后,接受这项治 疗吗?(接受) 护士:我为您做可以吗?(可以) 护士:王老师,您平时皮肤有没有轻轻磕碰就出现淤血瘀斑情况呢?(没有)那您对石蜡油过敏吗?(不过敏) 您对一般得疼痛能耐受吗?(能) 护士:那好,我评估一下您刮痧部位得皮肤好吗?(好得)

中医基本操作评分标准

(一)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 病例:1床,某某,男性,45岁,诊断:腰痛(风寒湿型);医嘱:拔罐(腰背部) 注:若有皮肤烫伤,衣裤等被烧坏均为不合格。 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年月日

拔火罐法 (一)目的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二)禁忌证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三)注意事项 1 、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 、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3、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二)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病例:1床,某某,女性,20岁,诊断:呕吐(寒邪犯胃);医嘱:穴位按摩,选穴:合谷、内关 注:若损伤皮肤,扣20分。 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年月日

穴位按摩法 (一)目的 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二)禁忌证 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三)注意事项 1 、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三)刮痧法操作评分标准 病例:1床,某某,男性,30岁,诊断:中暑;医嘱:刮痧;刮治部位:背部 注:刮破皮肤,扣20分。 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年月日

刮痧法 (一)目的 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禁忌证 体形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三)注意事项 1 、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 、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5、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刮痧评分标准(行业文书)

刮痧疗法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项目考核内容分值评分要求 评估10分1.核对医嘱、治疗卡、床头卡、腕带(床 号、姓名、住院号等)。 2.评估患者体质及局部皮肤情况、既往病 史、目前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患 者心理状态及对治疗疾病的信心,接受配 合程度。 3.评估环境环境清洁、舒适、安静,根据 季节关好门窗,调节室温,必要时用屏风 遮挡。 3 5 2 一项未核对或核对不准确扣2分, 扣完为止。 一项未评估扣1分,扣完为止 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扣完为止。 计划15分1.预期目标急性热病引起的意识模糊、 头昏脑胀,中暑、日射病引起的高热、 头痛,急性胃肠炎引起的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等症状得到解除或缓解。 2.准备 (1)护士自身准备:衣、帽、鞋穿 着整洁,戴口罩,修剪指甲, 洗手。 (2)用物准备:治疗盘、卫生纸、 弯盘、刮具(瓷勺、牛角刮板 等)、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根 据情况可准备液状石蜡等润 滑剂),必要时备浴巾。 (3)患者装备:说明治疗目的,缓 解紧张情绪。 2 4 7 2 回答不完善扣1分,不正确扣2 分 前五项不到位每项扣1分,未洗 手或洗手方法不正确扣2分,扣 完为止 每缺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 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扣完为止。 实施60分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治疗卡、 床头卡、腕带(床号、姓名、住院号 等)。与患者解释交流。 2.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刮痧部位, 注意防寒及保护患者隐私。 3.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 以免划破皮肤。 4.右手持刮痧工具,蘸上水或润滑剂, 在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按一定方向进 行刮拭,刮具与皮肤之间角度以45度 为宜。一般采用腕力,臂力,忌用蛮 力。用力要均匀,适中,由轻渐重, 5 3 3 12 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未向患者 解释交流全扣,交流不到位酌情 扣1-4分。 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 未检查刮具或检查不到位全扣 一项不合要求扣2分,扣完为止。

刮痧疗法操作流程

刮痧疗法 1、六部洗手法洗手——核对医嘱-——3床王**,女,中暑——刮痧治疗刮痧部位:尺泽穴、前臂内侧、颈部正中及两侧。 2、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请问您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了?我先查一下您的床位卡。您好,王老师,最近天气比较炎热,您是不是中暑了,医生查房给您开出了刮痧的治疗方法,您以前接触过这项治疗吗,没有,那我简单给您介绍以下。刮痧治疗就是用边缘钝滑的刮板在您相应穴位的皮肤上进行反复的刮动,使皮下出现痧斑、痧点,以达到逐邪外出,开通腠理的目的,有效的缓解您的中暑症状。在治疗期间,您的皮肤会有轻微的疼痛和灼热感,在刮痧结束后,您的皮肤会留下紫红色的痧斑、痧点,这是正常的治疗现象。一般3——5天就能自然消退,您不必担心。您了解这些以后,能接受这项治疗吗?那由我来为您操作好吗?王老师,您平时皮肤有没有轻轻磕碰就出现淤血瘀斑的现象,那您对精油过敏吗?您对一般的疼痛能够耐受吗?我看一下您刮痧部位的皮肤好吗?您的皮肤无异常,适合做这项操作。这项治疗大概需要20—30分钟,您要去卫生间吗?您稍等,我去准备用物,马上就回来。病室环境温湿度适宜,光线充足,适合操作。 3、检查用物、六部洗手法洗手,戴口罩,您好!王老师,请让我先核对一下您的腕带,王老师,我们现在开始治疗,关闭门窗、拉上床幔。 4、检查刮痧板、刮痧板边缘钝滑、无破损。

5、王老师我现在给您选穴,您感觉哪里有酸麻胀痛的感觉,请告诉我。 6、我给您铺一下治疗巾,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挠侧端凹陷处。我先给您试刮两下。这个力度可以吗?如果有什么不舒服,请及时告诉我,反复刮动20——30次,至皮肤出痧为宜。不出痧者不强行出痧。 7、王老师,您的皮肤已经出现了紫红色的痧点,同法刮颈部正中和两侧。 8、王老师,您的刮痧治疗做完了,有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您的皮肤出现了红色的痧点,这是正常的治疗反应,您感觉中暑的症状好些了吗? 9、撤治疗巾,王老师,我再核对一下您的腕带。 10、打开窗户,拉开帷幔,最后,我再简单给您说一下刮痧治疗后的注意事项。第一刮痧后您的局部要注意保暖、避免风寒,3小时之内不要洗澡。第二您要多饮水,有利于毒素的排出。第三您要多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西瓜、绿豆汤等。 11、王老师,您今天配合的非常好,谢谢您。您还有什么需要吗?那好,呼叫器在您枕边,有事按呼叫器,我也会随时来看您,祝您早日康复! 12、医疗垃圾分类处理、洗手、摘口罩、记录。(床号、姓名、年龄、症状、穴位、疗效)。

中医技术操作考核评分表

艾条灸法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考核者考核时间分数 项目总分要求及分值扣 分 扣分原因 评估4分核对治疗卡、自我介绍、双向核对患者信息,评估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患者体质及实施艾条灸的局部皮肤情况;心理状况;环境等。 素质要求3分服装鞋帽整洁(1分);仪表大方,举止端庄(1分);语言温柔,态度和蔼(1分)。 操作前准备物品 20 10分 流水洗手,用物备齐(治疗盘内盛艾条,艾盒,固定带,酒精灯,打火机, 磨口瓶,纱方,治疗盘外置弯盘、毛巾),携至床旁(4分)。核对病人,再 次介绍并解释、核对医嘱执行单(3分);保护患者隐私,关闭门窗,围帘 (3分)。 护士4分洗手、戴口罩(4分)。 病人6分 按穴位取舒适体位(3分);协助松开衣着;暴露局部皮肤,保暖,置固定 带于腰下,清洁皮肤(3分)。 操作流程选穴 50 4分遵医嘱选穴正确、测试局部感觉(4分)。 施灸20分 点燃艾条,灸法正确。艾条与皮肤距离符合要求,用固定带将艾盒妥善固定 于所选穴位上。询问患者感受,告知不得随意改变体位。 观察18分 治疗时间过半,取下灸盒弹去艾灰,并观察皮肤有无烫伤或小水泡,再次询 问患者感受,有无不适并再次核对穴位后再次施灸;施灸共10-20分钟,观 察皮肤情况,询问病人感觉,在施灸过程中告知注意事项。 灸毕8分松固定带,取灸盒,弯盘接艾灰。艾条彻底熄灭。 操作后整理 8 3分 协助患者舒适体位,再次核对(1分);整理床单元,开窗通风;(1分)整理 物品,正确处理用物(1分)。 洗手1分洗手,取口罩(1分)。 记录4分 记录部位、方法、时间、疗效,并签名(2分),询问能否复述注意事项, 再次告知(1分)回治疗室处理用物(1分)。 技能熟练10分操作时间少于10分钟(3分) 施灸部位、方法正确(3分)。 动作稳重、无脱落、无烫伤(4分)。 理论提问5分能答出二分之一(5分);能答出三分之一(3分)。 总分100分 提问:艾灸灸法的目的,禁忌症;注意事项?艾条灸法有哪些? 注:1.艾条灸方法常用者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2.若有艾灸火脱落烧伤皮肤,烧坏衣被均为不合格。 3、糖尿病患者施灸距离至少4cm,水肿患者5cm.点燃艾条插入深度为侧孔一半为宜。

刮痧法的详细操作步骤

刮痧法操作步骤 一核对医嘱 内容:25床王力男中暑治疗:刮痧刮痧部位:尺泽穴前臂内侧颈部正中及两侧 二评估病人 护士携带治疗卡至病室核对床尾卡 护士:您好,我是您今天的当班护士,请问您叫什么名字? (王力) 护士:王老师,我核对一下你的腕带好吗?(好)25床,王力,男。王老师,最近天气炎热,您是不是中暑了? (是的) 护士:是这样的,您的主管医生查房后,给您开出了刮痧治疗的的医嘱,请问您以前接受过此项治疗吗?(没有)护士:那由我来为您简单讲解一下好吗?(好的) 护士:刮痧治疗就是用边缘钝滑的刮板在您相应穴位皮肤上进行反复的刮动,使皮下出现痧斑、痧点,以达到逐 邪外出、开通腠理的目的,可以有效地缓解您中暑的 症状,在治疗期间,您的皮肤会有轻微的疼痛和灼热 感,在刮痧结束后,您的皮肤会留下紫红色的痧斑、 痧点,这是正常的治疗现象,一般3到5天就能自然 消退了,您不必担心,您了解这些之后,接受这项治 疗吗?(接受)

护士:我为您做可以吗?(可以) 护士:王老师,您平时皮肤有没有轻轻磕碰就出现淤血瘀斑情况呢?(没有)那您对石蜡油过敏吗?(不过敏)您 对一般的疼痛能耐受吗?(能) 护士:那好,我评估一下您刮痧部位的皮肤好吗?(好的)护士:皮肤无异常,适合次项治疗。 护士:王老师,这项治疗大约需要20至30分钟时间,您还需要去卫生间吗。(不用了) 护士:那好,请您稍等,我去准备用物,马上回来。 三评估室内环境: 护士: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适合此项治疗 四准备用物 核对物品(治疗盘治疗碗内盛石蜡油刮痧板治疗巾医嘱单) 五七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六携物至床旁,再次核对床头卡,病人腕带,医嘱 七护士:适时关闭门窗,遮挡窗幔。 八检查刮痧板 护士:刮痧板边缘钝滑,无破损 八定穴位 护士:王老师,我现在给您选穴,如果您感觉那里有酸麻胀重的感觉,请您告诉我好吗?(好的)

精深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使用手册簿2016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 使 用 手 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目录 1.刮痧技术 2.拔罐技术 3.麦粒灸技术 4.隔物灸技术 5.悬灸技术 6.蜡疗技术 7.穴位敷贴技术 8.中药泡洗技术 9.中药冷敷技术 10.中药湿热敷技术 11.中药涂药技术 12.中药熏蒸技术 13.中药热熨敷技术 14.中药离子导入技术 15.穴位注射技术

16.耳穴贴压技术 17.经穴推拿技术 18.中药灌肠技术 刮痧技术 刮痧技术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类、砭石类等刮板或匙,蘸上刮痧油、水或润滑剂等介质,在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瘀斑,通过其疏通腠理,驱邪外出;疏通经络,通调营卫,和谐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技术。 一、适用围 适用于外感性疾病所致的不适,如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各类骨关节病引起的疼痛,如腰腿痛、肩关节疼痛等症状。 二、评估 1.病室环境,室温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有出血性疾病、妊娠或月经期。 3.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三、告知 1.刮痧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感觉。 2.刮痧部位的皮肤有轻微疼痛、灼热感,刮痧过程中如有不

适及时告知护士。 3.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为正常表现,数日可消除。 4.刮痧结束后最好饮用一杯温水,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出痧后30分钟不宜洗冷水澡。 5.冬季应避免感受风寒;夏季避免风扇、空调直吹刮痧部位。 四、用物准备 治疗盘、刮痧板(牛角类、砭石类等刮痧类板或匙),介质(刮痧油、清水、润肤乳等),毛巾、卷纸、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遵照医嘱确定刮痧部位,排空二便,做好解释。 2.检查刮具边缘有无缺损。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4.用刮痧板蘸取适量介质涂抹于刮痧部位。 5.单手握板,将刮痧板放置掌心,用拇指和食指、中指夹住刮痧板,无名指小指紧贴刮痧板边角,从三个角度固定刮痧板。刮痧时利用指力和腕力调整刮痧板角度,使刮痧板与皮肤之间夹角约为450,以肘关节为轴心,前臂做有规律的移动。 6.刮痧顺序一般为先头面后手足,先腰背后胸腹,先上肢后下肢,先侧后外侧逐步按顺序刮痧。 7.刮痧时用力要均匀,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单一方向,不要来回刮。一般刮至皮肤出现红紫为度,或出现粟粒状、

中医操作技能规程及评分标准

中医技能操作告知规程 1、艾灸法: 操作前评估: 护士: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XX,现在我跟您核对一下您的名字与年龄,请问您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少岁了? 病人:马丽,36岁。 护士:马丽,您好,因为您腹胀,现在根据医嘱给您进行足三里(合谷)穴的穴位艾灸,希望您能配合。请问您以前做过这个治疗吗? 病人:做过 护士:艾条燃烧时有异味,这是属于正常的。您这样睡着舒服吗?我能看一下您艾灸部位的皮肤吗?因为操作需要一点时间,请问您需要我协助您上洗手间吗? 病人:这样睡着可以,我已经上了洗手间了。 护士:(艾灸部位的皮肤完好,无破损,环境符合操作要求)我现在去准备用物,请您稍等一下。 操作后评估: 护士:马丽,您好,我现在已经给您做完穴位艾灸的治疗了,请问您这样躺着舒服吗?您艾灸部位的皮肤无水泡,没有烫伤。如果艾灸部位的皮肤出现小水泡这也是属于正常现象,请您不用担心,床头铃我放在床旁,如您有任何不适,请随时按铃,我也会经常过来看你的,谢谢您的配合。(患者经过艾灸后,自觉症状缓解,无特殊不适,艾灸部位的皮肤无水泡,没有烫伤,用后物品处置符合消毒技术规范。) 2、穴位按摩法 操作前评估: 护士:您好,我是当班护士XX,现在我跟您核对一下您的名字与年龄,请问您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少岁了? 病人:马丽,36岁。 护士:马丽,您好,因为您呕吐剧烈,现遵医嘱给您合谷穴的穴位按摩,以减轻您的呕吐症状,希望您能配合。请问您以前做过这个治疗吗? 病人:做过 护士:请问您这样睡着舒服吗?我能看一下您按摩部位的皮肤吗?因为操作需要一点时间,请问您需要我协助您上洗手间吗? 病人:这样睡着可以,我已经上了洗手间了。

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项目分 值 要求 评 分 素质要求2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1 服装、鞋帽整齐,符合要求 1 评估10 (开始计时)核对医嘱,评估患者性别、年龄、文化层次、病情、主诉、发病原因、 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 3 病人的体质、局部皮肤情况、凝血功能、有无妊娠,解释操作的目的和意义。 2 病人的心理状况,对本操作的认识、合作态度。 2 病室温度、光线是否适宜,是否需要遮挡病人。 3 准备10 护士:六步洗手、戴口罩。 2 病人:核对、确认、解释。 3 用物:准备用物:治疗盘、95%酒精棉球(干湿适度)、长血管钳、火罐(检查罐口 是否光滑、有无裂纹)、打火机(酒精灯)、弯盘、盛水玻璃小瓶、必要时备毛毯、屏 风、垫枕。(少1件扣1分) 5 操 作过程60 备齐用物至床边,再次核对,取得合作。 3 定位:根据病情选择正确的穴位,至少选4个穴位。(边定位边口述),(1个部位不正 确扣3分) 13 选罐:根据部位选择合适的火罐。 2 体位:取合适体位,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2 检查: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有无损坏漏气。 2 拔 罐 点火:左手持罐,右手持血管钳夹取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中、下段环绕1-3 周后迅速抽出(点火方法不正确扣2分)。 6 吸附:将火罐扣在选定的部位,使其吸附于局部,轻提是否牢固。一般留罐10 分钟,以皮肤瘀紫发红为度。(实际以考官要求起罐为准)(部位不准确,1处扣2分) 10 灭火:将燃剩的棉球放入玻璃瓶中安全灭火(不可放在弯盘内燃烧) 2 观察:在留罐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询问患者反应和局部皮肤情况,同时注意保暖。 5 起罐:一手扶罐体,另一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周围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顺利起罐, 同时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5 健康教育:根据病情,做好相关健康指导,及相关注意事项。10 操 作后10 协助病人整理衣着,安置病人 4 整理用物,按垃圾分类处理用物 4 洗手、记录、签名(口述)。(结束计时) 2 总体评价8 操作熟练,患者感觉舒适。 2 火罐吸附紧密,局部皮肤紫红,无脱落、水泡、烫伤等。 4 沟通良好,体现人文关怀。 2 备注:1、掉罐、松罐、一次未拔上,每罐扣3分;烫伤不得分;水泡酌情扣分,每处4分。 2、操作总时间不超过9分钟。

刮痧操作规范

刮痧法操作规程 一、简介 刮痧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的一种疗法。此法可疏通腠理,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达到治疗的目的。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证,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民间广泛流传于治疗发痧(中暑)、绞肠痧、吊绞痧等证。 二、适应症 主要为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证。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民间广泛流传于治疗发痧(中暑)绞肠痧、吊脚痧等证。 三、禁忌症 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 2、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 3、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4、下肢静脉曲张,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刮,用轻手法。 5、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这种疗法,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 四、用物准备 治疗盘、铜钱或分币或瓷匙、圆药杯、植物油(冷开水)、纱布、弯盆。必要时备齐浴巾、屏风等物。 五、操作步骤 (一)、常用部位 1、头部:眉心、太阳穴; 2、颈部:喉头两侧、颈部左右侧面和颈后两侧;

3、背部:两肩部、脊中线、脊椎旁两侧和肩胛内缘向下、向外处; 4、胸部:胸中线和胸骨两旁; 5、四肢:肘和下肢的屈侧面。 (二)、操作步骤 l、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姓名、诊断、部位。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合作。根据刮痧的部位,取适当体位。协助病人松开衣着。充分暴露刮治部位,保暖。 2、核对、确定刮治部位(通常在颈部及背脊椎两侧),选用边缘光滑而无缺损的刮具,以免划破皮肤。 3、术者右手持铜钱或瓷匙蘸植物油(或水),在所选定的部位,从上至下,由内向外,朝单一方,向抓刮(不能来回地刮)。用力的轻重,以病人能忍受为度。 4、抓刮数次后,当植物油(或水).干涩时,需用蘸再刮,直至皮下呈现红色或红色为度,一般每一部位刮20次左右。 5、如刮背部,应向背椎左右两侧沿肋间呈弧线状对称地刮,每次刮8一10条,每条长6-15公分。 6、刮痧过程中应观察病人面色、局部皮肤颜色等变化。 7、刮痧完毕,协助病人穿衣裤,整理床单,安置舒适卧位,休息20-30分钟。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8、记录刮痧过程、部位、反应、疗效等情况。签名。 六、注意事项 1、病人体形过于消瘦、有皮肤病变、出血倾向者均不宜用刮痧疗法。 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3、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饮食要清淡,忌生冷油腻之品。 七、常见不良症状及预防和急救措施 1、晕刮出现的症状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

刮痧法操作流程

刮痧法规范及流程 刮痧法的定义:刮痧法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刮痧,就是利用刮痧器具,刮试经络穴位,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一.操作前准备 1. 评估:遵照医嘱要求对患者进行评估 ?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及既往史。 ?体质及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患者的心理状况。 2.物品准备 治疗盘、刮具、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必要时备浴巾、屏风。 3.患者准备 ?核对患者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并配合; ?然后帮助患者采取合理的体位,暴露刮痧部位并注意保

暖 二.操作流程 1.定位 遵医嘱再次核对,明确刮痧部位 2.刮痧的方法 刮治过程中,用力均匀,蘸湿刮具在确定的刮痧部位从 上至下刮擦,方向单一,皮肤呈现出红、紫色痧点为宜; 如果皮肤干涩,随时蘸湿再刮,直至皮肤红紫 3.观察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询 问患者有无不适,发现异常立即停刮并采取平卧位,报 告医生,配合处理。 4.刮毕 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 三.操作后整理 1.整理 ?.整理床单位,安排合理体位(如果有什么不适,请及时 按床旁呼叫器)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2.记录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刮痧后患者的反应,局部皮肤的情况 ?签名 四,刮痧的目的 ?缓解或解除外感时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症状。 ?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 疾病的目的 五.刮痧的作用 ?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 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调整阴阳 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进者 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 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 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舒筋通络 肌肉附着点和筋膜、韧带、关节囊等受损伤的软组织,可发出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的反射 人体刮痧经络图(6张)作用,使有关组织处于警觉状

刮痧法的操作规程及流程图知识讲解

刮痧法 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从而达到疏通揍理,逐邪外出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场表现及既往史。 2.体质对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1.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2.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禁忌证 体型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 四、告知 1.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数日后方可消失。 2.刮痧部位的皮肤有疼痛、灼热的感觉。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刮具(牛角刮板、瓷匙等)、治疗盘内盛少量清水或药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确定刮痧部位。

4.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破损,以免划破皮肤。 5.治疗过程中,用力均匀,蘸湿刮具在确定的刮痧部位从上到下刮擦,方向单一,皮肤呈现出红、紫色瘀点为宜。 6.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调解手法力度。 7.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5.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刮痧法操作流程图 →

刮痧法规范及操作流程

刮痧法规范及操作流程 刮痧法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从而达到疏通腠理、逐邪外出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体质及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二、目标 1、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2、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禁忌证 体形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 四、告知 1、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数日后方可消失。 2、刮痧部位的皮肤有疼痛、灼热的感觉。 五、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确定刮痧部位,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 4、刮治过程中,用力均匀,蘸湿刮具在确定的刮痧部位从上至下刮擦,方向单一,皮肤呈现出红、紫色痧点为宜。 5、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调节手法力度。 6、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 7、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 六、护理及注意事项 1、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2、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4、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七、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出现异常,妥善处理。 八、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刮痧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拔火罐法的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拔罐法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一种技术操作.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 1.3心理状况 2.目标 2.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3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3.禁忌症 3.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3.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4.告知 4.1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 4.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4.3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或烫伤。 5.物品准备 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 6.操作程序 6.1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6.3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 6.4点燃的火焰在火罐内转动,使其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叩至已选择的拔罐部位上,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适时留罐。 6.5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6.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安排舒适体位。 6.7清理用物,做好护理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 7.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7.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7.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7.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7.5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7.6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中医操作流程图

中医操作流程图 目录 1、毫针法操作流程图 2、电针法操作流程图 3、水针法(穴位注射)操作流 程图 4、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5、火针法操作流程图 6、皮肤针法操作流程图 7、艾条灸法操作流程图 8、艾炷灸法操作流程图 9、温针灸法操作流程图 10、盒疚法操作流程图 11、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图 附一、留罐法操作流程图 附二、闪罐法操作流程图 附三、走罐法操作流程图 附四、针罐法操作流程图 附五、刺络拔罐操作流程图 附六、刮痧拔罐操作流程图 12、穴位按摩操作流程图 13、穴位埋线操作流程图 14、耳穴压豆法操作流程图 15、刮痧法操作流程图 16、胸椎牵引法操作流程图 17、颈椎牵引法操作流程图 18、中药熏蒸操作流程图 19、中药熏洗法操作流程图 20、中药热奄包操作流程图 21、敷药法操作流程图 22、湿敷法操作流程图 23、贴药法操作流程图 24、换药法操作流程图 25、药熨法操作流程图 26、坐药法操作流程图 27、涂药法操作流程图

28、超声雾化吸入法操作流程图 29、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操 作流程图 1、毫针法操作流程图 评估 物品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皮肤消毒液、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可备毛毯、屏风 患者准备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服装、鞋帽整齐 态度和蔼,语言温柔 护士洗手,戴口罩 定穴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松开衣着,保暖;按腧穴选择合理体位,暴露针刺部位,保暖 拇(食)指循经按压腧穴, 询问患者感觉,以确定穴位。 消毒皮肤 选取毫针 进针 行针 按腧穴深浅和患者体质选择毫针,检查针柄有否松动、针尖有无弯曲带钩等情况 消毒局部(穴位)皮肤 由内向外擦拭,直径﹥5厘米 根据针刺部位。选择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取穴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

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刮痧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的一种疗法。此法可疏通腠理,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达到治疗的目的。 一、评估 1.核对患者,自我介绍,解释操作目的,与患者沟通时语言要适当 2.患者病情心理状况及配合程度,当前主要症状,发病相关因素。 局部皮肤情况 3.有无出血、异常、破溃、水肿、育龄女性有无怀孕等其他相关禁 忌症。 二、准备 1.护士:洗手、戴口罩 2.用物:治疗盘、治疗碗(内盛刮具及纱布2~3块),另一治疗碗盛少量清水 或药液、弯盘、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3.环境:安静、整洁、舒适,温度适宜 三、操作方法 1. 备齐用物,再次核对,解释操作方法,请患者配合,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2. 定位:根据病情或医嘱确定刮痧部位。充分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遮挡患者 3. 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 4.刮痧方法:手持刮具或瓷匙,蘸少许介质,在选定的刮痧部位由内而外、自上而下单一方向刮擦皮肤; 每一部位刮20次左右,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刮痧部位应尽量拉长,一般选3~5部位; 如刮背部,应在脊椎两侧/肩部、肋间隙隙时应呈弧线由内向外刮,每次刮8~10条,每条长6~15 cm。刮痧过程中应保持刮痧板的湿润,感到干涩时,要及时蘸取润滑剂再刮,直至皮下呈现红色或紫红色痧痕为度 1 / 2

5. 观察:在刮治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询问患者周身情况和局部皮肤的反应,并及时调整手法的力度 6. 刮毕,用纱布清洁局部皮肤,并用手掌按摩肩部 7.妥善安置患者,协助衣着,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 8.终末处理 9.洗手记录 四、评价 1.患者和家属能理解刮痧的目的和意义并主动配合 2.患者体位合理,感觉舒适,皮肤出现瘀斑,局部无破损,患者满意 五、护理及注意事项 1.病室空气流通,忌对流风,室温过低时采取保温措施,防止外感风寒,加重病情 2. 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并适时蘸取润滑剂,不能干刮,以免损伤皮肤。 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变化,及时调整力度。如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皮肤损伤等,应立即停刮,并通知医生及配合处理。 4.刮痧后指导患者卧床休息10~20分钟,及时饮250ml温开水或热果汁,饮食宜清淡,忌生冷油腻之食品。 5.牛角板使用后可用肥皂清洗擦干,或用乙醇消毒后,涂用食油或刮痧油,置于塑料袋中阴凉处保存。其他按照有关消毒隔离要求进行处理。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刮痧法的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刮痧法 刮痧法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从而达到疏通揍理,逐邪外出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1 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场表现及既往史。 1.2体质对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1.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4心理状况。 2 目标 2.1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2.2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禁忌证 体型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 4 告知 4.1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数日后方可消失。 4.2刮痧部位的皮肤有疼痛、灼热的感觉。 5物品准备 治疗盘、刮具(牛角刮板、瓷匙等)、治疗盘内盛少量清水或药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 6操作程序 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 6.3遵医嘱确定刮痧部位。 6.4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破损,以免划破皮肤。 6.5治疗过程中,用力均匀,蘸湿刮具在确定的刮痧部位从上到下刮擦,方向单一,皮肤呈现出红、紫色瘀点为宜。 6.6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调解手法力度。 6.7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 7护理及注意事项 7.1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7.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7.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7.4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7.5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拔罐法培训试题

拔罐法培训试题 一、选择题 [A 型题] 1.拔罐法最早称为() A 吮血疗法 B 角法 C 火罐气 D 吸筒疗法 E 拔罐法 2.拔火罐最为常用而又不易烫伤皮肤的方法是() A 闪火法 B 投火法 C 贴棉法 D 架火法 E 滴酒法 3.用纸片燃着投入罐内,将其吸拔于应拔部位上的方法称() A 闪火法 B 投火法 C 贴棉法 D 架火法 E 滴酒法 4.肌肤麻木适宜用() A 走罐 B 针罐 C 闪罐针 D 药罐 E 留罐 5.若肩背疼痛且范围较大应选下列哪种方法为好() A 走罐 B 针罐 C 闪罐针 D 药罐 E 刺血拔罐 6. 水罐法的操作不正确的是哪项() A 选用竹罐 B 在锅内加水煮沸 C 用镊子钳住罐口 D 提出水面甩去水液

E 乘热将罐扣在施术部位上 7.下述哪项不宜作药罐() A 生姜汁 B 辣椒液 C 两面针酊 D 风湿药酒 E 乙醇 8.下列哪项不是拔罐法的治疗作用() A 温经通络 B 散寒除湿 C 行气活血 D 补益气血 E 消肿止痛 9.下述哪项不属于拔罐的应用范围() A 感冒 B 皮肤溃疡 C 痛经 D 胃脘痛 E 丹毒 10.刺血拔罐适用于() A 咽喉肿痛 B 痄腮 C 咳嗽 D 神经性皮炎 E 过敏性紫癜 [B 型题] 1.水罐法应该用何种罐子() A 竹罐 B 玻璃罐 C 陶罐 D 抽气罐 E 金属罐 2.走罐法应用该何种罐子() A 竹罐 B 玻璃罐 C 陶罐 D 抽气罐 E 金属罐 3.吸拔时最安全的是() A 闪火法 B 投火法 C 贴棉法 D 架火法 E 滴酒法 4.吸拔时需侧面横拔的是()

A 闪火法 B 投火法 C 贴棉法 D 架火法 E 滴酒法 5.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压痛点的是() A 单罐 B 多罐 C 针罐 D 闪罐 E 刺血拔罐 6.罐子吸拔后立即取下,反复多次的是() A 单罐 B 多罐 C 针罐 D 闪罐 E 刺血拔罐 [X型题] 1、属于综合运用的拔罐法有() A 多罐 B 针罐 C 闪罐 D 刺血拔罐 E 药罐 2、下述病证哪些不属于拔罐法的应用范围() A 高热抽搐 B 咳嗽哮喘 C 胃脘疼痛 D 血友病 E 丹毒 3、下述部位哪些不宜拔罐() A 毛发 B 皱折 C 过敏 D 溃疡 E 癣痒 4、玻璃罐的优点是() A 罐口光滑 B 质地轻巧 C 价格低廉 D 可观察罐内情况 E 可随时调节吸力 5、留罐时间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 A 罐的大小 B 肌肉厚薄 C 季节 D 疾病性质 E 年龄

刮痧法操作流程(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刮痧疗法 【概述】 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适应症】 月经不调、痛经、催产、崩漏、不孕症,腰痛、带下病、闭经、盆腔炎等 【禁忌证】 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 2.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 3.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4.下肢静脉曲张,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刮,用轻手法。 5.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这种疗法,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 【操作方法】 1.头部:头部有头发覆盖,须在头发上面用面利法刮拭。不必涂刮痧润滑剂。为增强刮拭效果可使用刮板薄面边缘或刮板角部刮拭,每个部位刮30次左右,刮至头皮有发热感为宜。太阳穴:太阳穴用刮板角部从前向后或从上向下刮拭。头部两侧:刮板竖放在头维穴至下鬓角处,沿耳上发际向后

下方刮至后发际处。头顶部:头顶部以百会穴为界,向前额发际处或从前额发际处向百会穴处,由左至右依次刮拭。后头部:后头部从百会穴向下刮至后颈部发际处,从左至右依次刮拭。风池穴处可用刮板角部刮拭。头部也可采取以百会穴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刮拭。全息穴区:额顶带从前向后或从后向前刮拭。顶枕带及枕下旁带从上向下刮拭。顶颈前斜带或顶颞后斜带及顶后斜带从上向下刮拭。额中带、额旁带治疗呈上下刮拭,保健上下或左右方向刮拭均可。全息穴区的刮拭采用厉刮法。 2.面部面部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面部出瘀影响美观,因此手法须轻柔,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眼、口腔、耳、鼻病的治疗须经本人同意,才可刮出痧。刮拭的按力、方向、角度、次数均以刮拭方便和病患局部能耐受为准则。 3.背部: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肩部应从颈部分别向两侧肩峰处刮拭。用全息刮痧法时,先对穴区内督脉及两侧膀胱经附近的敏感压痛点采用局部按揉法,再从上向下刮拭穴区内的经脉。 4.胸部:胸部正中线任脉天突穴到膻中穴,用刮板角部自上向下刮拭。胸部两侧以身体前正中线任脉为界,分别向左右(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注意隔过乳头部位。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 5.腰部:腹部由上向下刮拭。可用刮板的整个边缘或3分之1边缘,自左侧依次向右侧刮。有内脏下垂者,应由下向上刮拭。 6.四肢:四肢由近端向远端刮拭,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患者,应从肢体未端向近端刮拭,关节骨骼凸起部位应顺势减轻力度。

中医技能考核评分表

文件3 1、耳穴压豆操作评分标准 一、耳穴压豆的适应症?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常用于失眠、疼痛、便秘、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护理干预,并起到协同治疗的目的。失眠(疼痛、便秘、恶心、呕吐)如何选穴? 二、耳穴压豆的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三、耳穴压豆的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耳穴压豆,准确选择穴位,用探针时力度要适度、均匀。2、耳廓皮肤有炎症、破溃或冻伤者不宜采用。3、常规操作以单耳为宜,一般可留置3~7天,两耳交替使用,指导患者正确按压,每日按压3~5次,每次1~2min。4、应密切观察患者耳穴贴是否固定良好,耳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溃,并询问病人感受,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通知医生配合处理。

考官签名:

2、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 注:若有皮肤烫伤,衣裤等被烧坏均为不合格。 拔火罐禁忌证(1)凝血机制不好,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疗法,如血友病、紫癜、白血病等。(2)皮肤严重过敏或皮肤患有疥疮等传染性疾病者不宜拔罐。(3)恶性皮肤肿瘤患者或局部破损溃烂、外伤骨折、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者,局部皮肤不宜拔罐。(4)妊娠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及乳部不宜拔罐,拔其他部位时,手法也应轻柔。(5)肺结核活动期,妇女经期不宜拔罐。(6)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严重水肿的患者不宜拔罐。(7)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拔罐。(8)重度神经质、全身抽搐痉挛、狂躁不安、不合作者,不宜拔罐。(9)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者,慎用拔罐。 拔火罐的适宜部位:应根据病症选取适当的治疗部位。以肌肉丰厚处为宜,常用肩、背、腰、臀、四肢近端以及腹部等。 考官签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