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一轮复习非金属(氯、硫、氮元素)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非金属(氯、硫、氮元素)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非金属(氯、硫、氮元素)知识总结

非金属复习

一.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1.Cl2的物理性质和收集方法

Cl2是一种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可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Cl2,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2。

2.Cl2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a.①与铁反应:2Fe+3Cl22FeCl3。

b.②与铜反应:Cu+Cl2CuCl2。

(2)与非金属反应:

与H2反应:H2+Cl22HCl,

(3)与水反应:溶于水的氯气部分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 2+H2O H++Cl-+HClO。【注意】氯水的成分及性质模型

氯水性质的多重性:新制氯水的多种成分决定了它具有多重性质,在不同的化学反应中,氯水中参与反应的微粒不同。

(4)与碱反应:与NaOH 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 2+2OH -

===Cl -

+ClO -

+H 2O 。 (5)与还原性无机化合物反应(书写离子方程式):

①与碘化钾溶液反应:2I -

+Cl 2===I 2+2Cl -

②与SO 2水溶液反应:Cl 2+SO 2+2H 2O===4H +

+2Cl -

+SO 2-

4。

③与FeCl 2溶液反应:2Fe 2+

+Cl 2===2Fe 3+

+2Cl -

3.次氯酸的性质

(1)不稳定性:2HClO===2HCl +O 2↑。

氯水须现用现配,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冷暗处。 (2)强氧化性:

①能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有漂白性。 ②杀菌、消毒。 (3)弱酸性:

NaClO 溶液中通少量CO 2,化学方程式为:2NaClO +CO 2+H 2O===2HClO +Na 2CO 3。 4.漂白液和漂白粉

(1)漂白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 ,其漂白原理为漂白液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HClO 。 (2)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O)2和CaCl 2,其有效成分为Ca(ClO)2,其中Ca(ClO)2水解

使溶液呈碱性,其水解离子方程式为ClO -

+H 2O HClO +OH -

。漂白原理与漂白

液相同。

(3)根据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漂白粉的制备原理:

2Ca(OH)2+2Cl 2===CaCl 2+Ca(ClO)2+2H 2O ; ②漂白粉的失效原因:

Ca(ClO)2+CO 2+H 2O===CaCO 3↓+2HClO , 2HClO=====光

2HCl +O 2↑。

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氯离子的检验

1.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纯净氯气的装置

【特别注意】

氯气制取过程中的四注意:

(1)反应物的选择:必须用浓盐酸,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时,反应停止,故盐酸中的HCl不可能全部参加反应。

(2)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以减少HCl挥发。

(3)实验结束后,先使反应停止并排出装置中残留的Cl2,再拆卸装置,避免污染空气。

(4)尾气吸收:Cl2有毒,必须有尾气吸收装置,常用吸收剂为NaOH溶液或碱石灰,不用澄清石灰水,因澄清石灰水中Ca(OH)2浓度小,吸收慢且吸收不完全。

2.Cl-的检验

试剂:AgNO3溶液和稀HNO3

操作步骤:取待测液少许于一洁净试管中,滴加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含Cl-。

注意事项:检验Cl-时一般用稀HNO3的目的是排除CO2-3等离子的干扰。

三.卤素的性质和海水中元素的提取

1.卤素的结构和性质

(1)物理性质

①单质颜色逐渐变深(F2: 淡黄绿色气体;Cl2:黄绿色气体;Br2:红棕色液体;I2:紫

黑色固体)。

②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

(2)结构与化学性质

卤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ⅦA族,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卤素原子最外层都有7 个电子,都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①卤素单质和H2的反应:X2+H2===2HX。

②卤素单质和H 2O的反应:X2+H2O HX+HXO(X为Cl、Br) 。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

将氯水滴入溴化钠溶液:Cl2+2NaBr===2NaCl+Br2。

将溴水滴入碘化钾溶液:Br2+2KI===2KBr+I2。

结论:F、Cl、Br、I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其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2.海水中元素的提取流程及其原理

(1)海水中提溴

流程: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2Br-+Cl2===Br2+2Cl-;

②Br2+SO2+2H2O===4H++SO2-4+2Br-;

③2Br-+Cl2===Br2+2Cl-。

(2)海植物(海带)中提取碘

流程:

H 2O Cl 2 ↓ ↓

海带――→灼烧

海带灰―→过滤―→氧化―→提纯―→I 2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 2+2I -

===I 2+2Cl -

。 3.卤素离子的检验

(1)AgNO 3溶液——沉淀法

未知液――————→滴加AgNO 3溶液稀硝酸

生成?????

白色沉淀,则有Cl -

淡黄色沉淀,则有Br -黄色沉淀,则有I -

(2)置换——萃取法

未知液――————————→加适量新制饱和氯水振荡―——————————―→加入CCl 4下层或汽油上层

振荡

有机层呈?

????

红棕色或橙红色,表明有Br -

紫色、浅紫色或紫红色,表明有I - (3)氧化——淀粉检验I -

未知液――—————————————→加入适量新制饱和氯水或双氧水振荡――————→加入淀粉溶液振荡蓝色溶液,表明有I - 【特别提醒】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1)Br 2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液溴易挥发且有毒,通常用水液封来保存。 (2)I 2易升华,I 2使淀粉变蓝。

(3)Br 2和I 2都可被某些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汽油、苯)萃取。

(4)氟元素无正价,F 2与H 2O 发生置换反应生成O 2(2F 2+2H 2O===4HF +O 2),F 2与Xe 、Kr 等稀有气体可反应生成氟化物。

(5)氢氟酸是氢卤酸(HX)中唯一弱酸,且是与SiO 2反应的唯一酸,能腐蚀玻璃,应保存在铅制器皿或塑料瓶中。

(6)HX 的酸性:HF <HCl <HBr <HI ,HX 的还原性:HF <HCl <HBr <HI 。

四.硫及其氧化物

1.硫元素的存在形态

2.硫单质

(1)物理性质

(2

3.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

(2

①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与少量NaOH 溶液反应:SO 2+NaOH===NaHSO 3, 与足量NaOH 溶液反应:SO 2+2NaOH===Na 2SO 3+H 2O 。 ②具有还原性,能被Cl 2、Br 2、I 2、H 2O 2、KMnO 4等氧化剂氧化。

SO 2

—?????

――→卤水

SO 2+X 2+2H 2

O===2HX +H 2SO 4(X 为Cl 、Br 、I)

O 2

:2SO 2

+O

2

催化剂△2SO

3

――→FeCl 3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③具有氧化性:与H 2S 反应:SO 2+2H 2S===3S↓+2H 2O 。

④具有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原理:SO 2+有色物质―→无色物质――→加热

或见光有色物质+SO 2)。

【特别注意】常见的能用于漂白的物质的比较

(3)SO2对大气的污染与防治

①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及金属矿物的冶炼等。

②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形成酸雨(pH小于5.6)。

③治理:燃煤脱硫,改进燃烧技术。

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途径有两个:

途径1:空气中飘尘的催化作用,使2SO2+O2催化剂

2SO3、SO3+H2O===H2SO4。

途径2:SO2+H2O H2SO3、2H2SO3+O2===2H2SO4。

4.三氧化硫

(1)物理性质:熔点16.8 ℃,沸点44.8 ℃,在常温下为液态,在标准状况下为固态。

(2)化学性质: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与水反应:SO3+H2O===H2SO4(放出大量的热)

②与氧化钙反应:SO3+CaO===CaSO4

③与氢氧化钠反应:SO3+2NaOH===Na2SO4+H2O

五.硫酸的性质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1.硫酸的物理性质

(1)纯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沸点高,难挥发。

(2)溶解性:浓H 2SO 4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溶解时可放出大量的热,浓H 2SO 4稀释的方法是:将浓H 2SO 4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写出稀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铁:Fe +2H +

===Fe 2+

+H 2↑;

(2)MgO :MgO +2H +

===Mg 2+

+H 2O ;

(3)Ba(OH)2:Ba 2+

+2OH -

+2H +

+SO 2-

4===BaSO 4↓+2H 2O ;

(4)Na 2SO 3:SO 2-

3+2H +

===H 2O +SO 2↑;

(5)BaCl 2:Ba 2+

+SO 2-

4===BaSO 4↓。

3.浓H 2SO 4的特性

(1)填写下表

(2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 (3)常温下,铁、铝遇浓H 2SO 4发生钝化,可用铝槽车运浓H 2SO 4。 【特别注意】浓硫酸与金属的反应规律

(1)钝化:常温下浓硫酸使Fe 、Al 表面快速生成致密氧化膜而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 (2)与活泼金属(如Zn)反应,开始产生SO 2,硫酸浓度变小后,产生H 2。

(3)与不活泼金属(如Cu)反应,开始产生SO 2(加热),浓度变小后,稀硫酸不再与Cu

反应。如1 mol Cu 与含2 mol H 2SO 4的浓硫酸充分反应,生成的SO 2小于1 mol 。 (4)浓硫酸在与金属的反应中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浓硫酸在与非金属的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 4.SO 2-

4的检验

检验SO 2-

4的正确操作方法:

取少量待检液――————→加足量盐酸酸化无明显现象――————→滴加BaCl 2溶液

观察有无白色沉淀(判断有无SO 2-

4)

先加稀盐酸的目的是防止CO 2-

3、SO 2-

3、

Ag +

等的干扰,再加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 2-

3+2H +

===CO 2↑+H 2O 、SO 2-

3+2H +

===SO 2↑+H 2O 、Ag

+Cl -

===AgCl↓、Ba 2+

+SO 2-

4===BaSO 4↓。

【特别注意】SO 2-

4检验的易错点

(1)只加可溶性钡盐,不酸化。误将CO 2-

3、PO 3-

4、SO 2-

3等干扰离子判断成SO 2

4。因

上述离子会产生BaCO 3、Ba 3(PO 4)2、BaSO 3白色沉淀。

(2)误将Ag +

、Pb 2+

判断成SO 2-

4。如向待测液中滴加BaCl 2溶液,再加稀盐酸有白色

沉淀便断定含SO 2-

4。其错误是未注意溶液中不含SO 2-

4,

而含Ag +

或Pb 2+

时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Ag +

+Cl -

===AgCl↓(白色),Pb 2+

+2Cl -

===PbCl 2↓(白色)。

(3)误将SO 2-

3判断成SO 2-

4。如向待测液中滴加用稀盐酸酸化的Ba(NO 3)2溶液生成白

色沉淀,便误以为有SO 2-

4。该错误是未注意NO -

3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环境中发生反

应:Ba 2+

+SO 2-

3===BaSO 3↓(白色),3BaSO 3+2H +

+2NO -

3===3BaSO 4↓(白色)+2NO↑+

H 2O 。

六.氮气的性质及应用

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及氮的固定

2.氮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与氧气反应:N 2+O 2=====放电

2NO(导致汽车尾气中产生氮的氧化物和雷电固氮) ②与氢气反应:N 2+3H 2高温、高压

催化剂2NH 3(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

3.氮的氧化物

(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N 2O 、NO 、NO 2、N 2O 4、N 2O 3、N 2O 5等,其中属于

酸性氧化物的是N 2O 3、N 2O 5。 (2)NO 和NO 2的比较

(1)常见的污染类型

①光化学烟雾:NO 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

的一种有毒的烟雾。

②酸雨:NO 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随雨雪降到地面。

③破坏臭氧层:NO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2)常见的NO x尾气处理方法

①碱液吸收法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2+NO+2NaOH===2NaNO2+H2O

NO2、NO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NO2)≥n(NO)。一般

适合工业尾气中NO x的处理。

②催化转化

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2)或NO x与CO在一定

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2和CO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特别注意】

(1)解答氮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问题首先应明确原理

无论是单一气体(NO2),还是NO、NO2、O2中的两者或三者的混合气体,反应的

实质是3NO2+H2O===2HNO3+NO,2NO+O2===2NO2,故若有气体剩余只能是NO

或O2,不可能是NO2。

①若NO和O2通入水中,总关系式为4NO+3O2+2H2O===4HNO3。

②若NO2和O2通入水中,总关系式为4NO2+O2+2H2O===4HNO3。

(2)注意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的运用

有关氮的氧化物的计算,从反应实质看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可以从得失电子数相等或原子守恒的角度分析,简化计算过程。如NO x与O2、H2O转化为硝酸的计算,则反应中O2得到的电子数与NO x失去的电子数相等。

七.氨、铵盐

1.氨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700)。 (2)化学性质

①还原性

与氧气反应:4NH 3+5O 2=====催化剂

△4NO +6H 2O 。 ②与酸反应

与氯化氢反应:NH 3+HCl===NH 4Cl 。 现象:产生白烟。

应用:用于NH 3与挥发性酸的互相检验。 ③与水反应:NH 3+H 2O NH 3·H 2O ,NH 3·H 2O

NH +

4+OH -

,氨的水溶液叫氨

水,呈弱碱性。 (3)实验室制法:

(4)用途:化工原料,用于制硝酸、铵盐、纯碱、尿素,用作制冷剂。 【特别注意】实验室制取少量NH 3的两种简易方法

(1)加热浓氨水

①反应原理:NH 3·H 2O=====△

NH 3↑+H 2O 。 ②装置:见图甲。

(2)浓氨水中加固态碱性物质

①反应原理:浓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

加入固态碱性物质(如CaO 、NaOH 、碱石灰等),消耗水且使c (OH -

)增大,使平衡逆向移动,同时反应放热,促进NH 3·H 2O 的分解。 ②装置:见图乙。

2.铵盐及NH +

4的检验

(1)物理性质: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

a .NH 4Cl 受热分解:NH 4Cl=====△

NH 3↑+HCl↑。

b .NH 4HCO 3受热分解:NH 4HCO 3=====△

NH 3↑+CO 2↑+H 2O 。 ②与碱反应

铵盐与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 .在稀溶液中不加热:NH +

4+OH -

===NH 3·H 2O 。 b .加热时或浓溶液:NH +4+OH -

=====△NH 3↑+H 2O 。 (3)NH +

4的检验:

未知液――→OH -

呈碱性――→△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则证明含NH +

4。

八.硝酸的性质及应用

1.物理性质

硝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2.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反应:4HNO 3=====△

或光照2H 2O +4NO 2↑+O 2↑。

①市售浓硝酸呈黄色的原因是硝酸分解生成的NO 2溶解在硝酸里。 ②硝酸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冷暗处,不能用橡胶塞。 (2)强氧化性

硝酸无论浓、稀都有强氧化性,而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按要求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与金属反应

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8HNO 3(稀)===3Cu(NO 3)2+2NO↑+4H 2O ; 浓硝酸与铜反应: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 ②与非金属反应

如浓硝酸与C 的反应为C +4HNO 3(浓)=====△

CO 2↑+4NO 2↑+2H 2O ; ③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硝酸可氧化H 2S 、SO 2、Na 2SO 3、HI 、Fe 2+

等还原性物质。

如稀硝酸与FeSO 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 2+

+4H +

+NO -

3===3Fe 3+

+NO↑+

2H 2O 。 (3)与有机物反应

①硝化反应(与C 6H 6反应):C 6H 6+HNO 3――→浓硫酸

△C 6H 5NO 2+H 2O ; ②显色反应:蛋白质遇到浓硝酸变黄色。

3.用途

化工原料,用于制化肥、染料、炸药等。 【特别注意】

(1)硝酸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硝酸与非金属单质反应时,非金属单质被氧化成最高价氧化物或其对应的含氧酸,硝酸只表现氧化性,完全转化为还原产物。如:

C +4HNO 3(浓)=====△

2H 2O +CO 2↑+4NO 2↑ S +6HNO 3(浓)=====△

2H 2O +H 2SO 4+6NO 2↑ (2)硝酸与金属反应

①硝酸与金属单质反应一般不产生氢气。

②硝酸与金属单质反应时一部分被还原,一部分生成硝酸盐,故硝酸既表现了酸

性又表现了氧化性。

③浓硝酸与金属反应时,若金属过量,开始反应时浓硝酸被还原为NO2,随着反应

的进行,HNO3浓度降低,还原产物会变为NO。

④硝酸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其还原产物可能有多种价态的物质:NO2、HNO2、NO、

N2O、N2、NH4NO3等,这取决于硝酸的浓度和还原剂还原性的强弱,一般情况下,

硝酸的浓度越小,其还原产物的价态越低。

实验证明,硝酸浓度越大,得电子的能力越强,因而其氧化能力越强。

【特别注意】

九.环境保护

一、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1.环境污染

与化学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气污染问题:这是指由空气中的颗粒物、硫的氧化物(SO2、SO3)、氮的氧化物(NO、NO2等)、CO、碳氢化合物、氟氯代烃等造成的污染(其中SO2、NO x主要来源于化石类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气污染的具体表现主要有:形成酸雨、酸雾;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室内空气污染(指家用燃料的燃烧、烹调、吸烟产生的CO、CO2、NO、NO2、SO2等,各种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机物造成的污染等;其中CO 与血红蛋白作用会使血液失去输氧能力,导致CO中毒)。

二是水体污染:这是指过量有害物质进入水中造成的污染。导致水体污染的物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重金属污染,如重金属Hg、Cd、Pb、Cr等进入水中形成的污染,这些重金属主要来自于化工、冶金、电子、电镀等排放的工业废水。另一类是植物营养物质污染:

水中高浓度的N、P等植物营养物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形成的污染。它主要是由进入水中腐烂的含蛋白质的物质、含磷洗涤剂及大量使用的磷肥造成的。

三是固体废弃物造成的污染:主要是指生活垃圾、工业废料随意堆放造成的污染。目前最引人注意的是由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及废旧电池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垃圾污染范围广泛,对环境及生物的不良影响途径多样。

【特别提醒】当今环境污染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酸雨——形成原因主要是SO2和氮氧化合物。

(2)光化学烟雾——主要是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造成的。

(3)臭氧空洞——主要是氟氯代烃、氮氧化合物等的排放引起的。

(4)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大气中CO2等的含量的不断增加造成的。

(5)白色污染——聚乙烯等难降解塑料的大量使用。

(6)赤潮——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环境保护的措施

(1)工业废气携带颗粒物的回收利用。

(2)工业、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限制使用含磷洗涤剂。

(3)回收、限制难降解塑料,研制可降解塑料。

二、绿色化学

1.绿色化学有关概念

(1)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绿色化学的理想在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这是一门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污染的化学。

(2)绿色化学的研究主要围绕化学反应、原料、催化剂、溶剂和产品的绿色化开展的,因此化学反应及其产物具有以下特征: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包括催化剂、溶剂)下进行;

c.产品应该是环境友好的;

d.具有“原子经济性”,即反应具有高选择性、极少副产物,甚至实现“零排放”。

此外,它还应当满足“物美价廉”的传统标准。

2.原子经济性

美国著名有机化学家B.M.Trost在1991年首先提出“原子经济性”的概念:认为高效的有机合成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个原子,使之结合到目标分子中(如完全的加成反应:A+B===C),达到零排放。原子经济性可用原子利用率来衡量,其定义可表示为原子利用率=期望产品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100%。

经济性的反应有两个显著优点: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料,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物的排放。

高中化学卤族元素知识点归纳

卤族元素 [卤族元素] 简称卤素.包括氟(F)、氯(C1)、溴(Br)、碘(I)和放射性元素砹(At).在自然界中卤素无游离态,都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1)位置:VIIA (2)原子结构: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 不同点:F I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相似性: ①单质均为双原子非极性分子 ②主要化合价为 -1价,最高正价为+7价(F除外) ③都具有强氧化性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说明 (1)实验室里,通常在盛溴的试剂瓶中加水(即“水封”),以减少溴的挥发. (2)固态物质不经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升华是一种物理变化.利用碘易升华的性质,可用来分离、提纯单质碘. (3)Br2、I2较难溶于水而易溶于如汽油、苯、四氯化碳、酒精等有机溶剂中.医疗上用的碘酒,就是碘(溶质)的酒精(溶剂)溶液.利用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可将Br2、I2从溴水、碘水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叫做萃取).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H 2 + F 2 = 2HF (冷暗处爆炸) H 2 +Cl 2 = 2HCl (光照爆炸,点燃) H 2 +Br 2 2HBr H 2 +I 2 2HI 长期加热并不断分解 卤化氢:易溶于水,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①HClO 2 注意:将F 2通入某物质的水溶液中,F 2先跟H 2O 反应.如将F 2通入NaCl 的水溶液中,同样发生上述反应,等等. ②X 2 + H 2O HX + HXO (X=Cl 、Br 、I ) Cl 2 、Br 2、I 2与H 2O 的反应逐渐减弱,都是可逆反应。 (4)与金属反应 卤族元素与变价元素一般生成高价态化合物,但 Fe + I 2 = FeI 2 (碘化亚铁) (5)与碱的反应: 2F 2 + 2NaOH =2NaF + OF 2 + 2H 2O X 2(Cl 2 、Br 2、I 2)+2NaOH NaX + NaXO + H 2O (6)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2NaBr + C12(新制、饱和) = 2NaCl + Br 2 2Br - + C12 = 2C1- + Br 2 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Cl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Br 2的CCl 4层,显橙色. 2NaI + C12(新制、饱和) =2NaCl + I 2 2I - + Cl 2 =2C1- + I 2 ①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I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I 2的CCl 4层,显紫红色.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生成的I 2升华,故残留的固体为NaCl(C12足量时)或NaCl 和NaI 的混合物(C12不足量时). 2NaI + Br 2 =2NaBr + I 2 2I - + Br 2 =2Br - + I 2 ①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Br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I 2的CCl 4层,显紫红色.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生成的I 2升华,故残留的固体为NaBr(Br 2足量时)或NaBr 和NaI(Br 2不足量时). F 2 + NaX(熔融) =2NaF + X 2 (X =C1、Br 、I) 注意 将F 2通入含Cl -、Br -或I -的水溶液中,不是发生卤素间的置换反应,而是F 2与H 2O 反应. (7)碘单质(I 2)的化学特性.I 2 + 淀粉溶液 → 蓝色溶液 说明 ①利用碘遇淀粉变蓝的特性,可用来检验I 2的存在. △ △ 冷

高中化学元素关系图

硫(S)元素关系图 重要关系: ○9H2S→S:SO2、Cl2、Ca(ClO)2、Br2、I2、KMnO4、K2Cr2O7、KNO3、H2O、Fe3+、O2、浓H2SO4 ○21SO2→SO42-:H2O2、X2、HNO3、KMnO4、Ca(ClO)2、Na2O2 ○22H2SO4(浓)→SO2:Cu、C、S、P、HBr、HI、H2S ○23SO32-→SO42-:Cl2、Br2、I2、O2、KMnO4、K2Cr2O7、HNO3、H2O2、Na2O2 ○1Na2S+CuSO4====Na2SO4+CuS↓○2H2S+CuSO4====CuS↓+H2SO4 ○3Na2S+H2SO4(稀)====Na2SO4+H2S↑○4H2S+2NaOH====Na2S+2H2O ○5Na2S+FeSO4====FeS↓+Na2SO4○6FeS+H2SO4(稀)====FeSO4+H2S↑○72H2S+3O点燃2H2O+2SO2 ○8S+H2△H2S ○9H2S+Cl2====2HCl+S↓ 2H2S+SO2====3S↓+2H2O H2S+Br2====2HBr+S↓ H2S+I2====2HI+S↓ 5H2S+2KMnO4+3H2SO4====5S↓+K2SO4 +2MnSO4+8H2O 3H2S+K2Cr2O7+4H2SO4====3S↓+K2SO4 +Cr2(SO4)3+7H2O 3H2S+2HNO3(稀)====3S↓+2NO↑+2H2O H2S+H2O2====S↓+2H2O H2S+2FeCl3====S↓+2FeCl2+2HCl 2H2S+O2====2S↓+2H2O H2S+H2SO4(浓)====SO2↑+S↓+2H2O 2H2S+Ca(ClO)2====2S↓+CaCl2+2HCl ○10S+2Cu△Cu2S ○11Na2S2O3+2HCl====2NaCl+S↓+SO2↑+H2O ○12S+O SO2 ○133SO2+2Na2S====3S↓+2Na2SO3 ○14H2SO3+2H2S====3H2O+3S↓

中学化学常见地物质除杂表格的总结

化学常见的物质除杂总结 1.N 2(O 2 ) ——灼热的铜丝 2Cu+O 2 =2CuO 2.CO 2(H 2 S)——用饱和NaHCO 3 溶液 NaHCO 3 +H 2 S=NaHS+H 2 O+CO 2 ↑ 3.CO 2(CO)——灼热的氧化铜 CuO+CO=Cu+CO 2 4.CO 2(HCl)——用饱和NaHCO 3 溶液 NaHCO 3 +HCl=NaCl+H 2 O+CO 2 ↑ 5.H 2S(HCl)——用饱和NaHS溶液 NaHS+HCl=NaCl+H 2 S 6.SO 2(HCl)——用饱和NaHSO 3 溶液 NaHSO 3 +HCl=NaCl+H 2 O+SO 2 ↑ 7.Cl 2(HCl)——用饱和食盐水,HCl易溶而Cl 2 不溶 8.MnO 2(碳粉)——1.将混合物在氧气中点燃 C+O 2 =CO 2 2.通入灼热的氧化钙 C+CaO=Ca+CO 2 ↑(条件:高温) 3.通入灼热的氧化铁 3C+2Fe 2 O 3 =3CO 2 ↑+ 4Fe 9.碳粉(MnO 2)——加浓盐酸MnO 2 +4HCl(浓)=MnCl 2 +Cl 2 ↑+2H 2 O 10.C(CuO)——加稀盐酸CuO+2HCl=CuCl 2+H 2 O 11.Al 2O 3 (Fe 2 O 3 ) 方法一:将固体混合物溶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除去氧化铁,留下滤液。 Al 2O 3 +2OH -=2AlO 2 -+H 2 O 向滤液中通入过量的CO 2,过滤得到Al(OH) 3 ,加热使Al(OH) 3 分解。 AlO 2 -+2H 2 O+CO 2 =Al(OH) 3 +HCO 3 - 2Al(OH) 3====Al 2 O 3 +3H 2 O 方法二:1、将固体混合物溶于过量的盐酸溶液中,是混合物完全溶解。Al 2O 3 +6H+=2Al 3 ++3H 2 O Fe 2O 3 +6H+=2Fe 3 ++3H 2 O 2、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除去沉淀Fe(OH) 3, Fe3++3OH-=Fe(OH) 3 Al3++4OH-=AlO-+2H 2 O 3、向滤液中通入过量的CO 2,过滤得到Al(OH) 3 ,加热使Al(OH) 3 分解。AlO 2 -+2H 2 O+CO 2 =Al(OH) 3 +HCO 3 - 2Al(OH) 3=Al 2 O 3 +3H 2 O 注:如果是Fe 2 O 3 (Al 2 O 3 )就直接加氢氧化钠啊! 12.SiO 2(Al 2 O 3 )——加入稀盐酸Al 2 O 3 + 6HCl = 2AlCl 3 + 3H 2 O 13.FeCl 3(FeCl 2 )——通入氯气Cl 2 +2FeCl 2 =2FeCl 3 14.FeCl 2(FeCl 3 )——加入铁Cu+2FeCl 3 =CuCl 2 +FeCl 2 15.NaCl(NH 4Cl)——固体的话直接加热NH 4 Cl=NH 3 +HCl 16.C 2H 6 (C 2 H 4 )——通入溴水或者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H 2 =CH 2 +Br 2 →CH 2 Br-CH 2 Br 17.溴苯(Br 2)——加入氢氧化钠2NaOH+Br 2 =NaBr+NaBrO+H 2 O分液 18.硝基苯(NO 2)——加入氢氧化钠2NO 2 + 2NaOH = NaNO 2 + NaNO 3 +H 2 O分液 19.甲苯(苯酚)——加入氢氧化钠Ph-OH+NaOH=Ph-ONa+H 2 O分液 20.乙醛(乙酸)——加饱和碳酸钠2CH 3COOH + Na 2 CO 3 = 2CH 3 COONa+ H 2 O + CO 2 蒸馏 21.乙醇(水)——加氧化钙蒸馏 22.乙酸乙酯(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2CH 3COOH + Na 2 CO 3 = 2CH 3 COONa+ H 2 O + CO 2 分液 23.肥皂(甘油)——加入NaCl,发生盐析进行过滤 24.葡萄糖(淀粉)——加入稀硫酸水解C 6H 10 O 5 (淀粉)+H 2 O=C 6 H 12 O 6 (葡萄糖) 25.溴乙烷(乙醇)——用水,分液

高中卤族元素化学方程式汇编

高中卤族元素化学方程式汇编 高中卤族元素化学方程式汇编 Cl2+Cu Cu Cl2 3Cl2+2Fe 2FeCl3 Cl2+2 Na 2Na Cl Cl2 + H2 2HCl 3Cl2 +2 P 2PCl3 Cl2 + PCl3 PCl5 Cl2+H2O==HCl+HClO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l2+2FeCl2===2FeCl3 Ca(ClO)2+H2O+ CO2(少量)== Ca CO3↓+2 HClO Ca(ClO)2+2H2O+ 2CO2(多量)== Ca(HCO3)2↓+2 HClO Ca(ClO)2+2 HCl == Ca Cl2+2 HClO(强酸制弱酸) 2HClO 2HCl+O2↑ F2 + H2 === 2HF 2F2 +2H2O===4HF+O2 Br2 + H2 === 2H Br(500oC) I2 + H2 2HI 2Cl2+2NaBr===2NaCl+Br2 Cl2 +2 K I ===2 K Cl+I2 HCl + AgNO3 === AgCl↓+ HNO3 Br2 +2 K I ===2 K Br+I2 4HCl(浓)+MnO2 MnCl2+Cl2↑+2H2O HCl + AgNO3 === AgCl↓ + HNO3 HCl + AgNO3 =AgCl↓(白色)+HNO3 NaBr+AgNO3 = AgBr↓(浅黄色)+NaNO3 NaI + AgNO3 === AgI↓(黄色)+ Na NO3 2AgBr 2Ag+Br2(AgCl、AgI类似) Na2SO3+ H2O +Cl2== Na2SO4

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1.元素的存在形式有两种:游离态和化合态。 (1)钠镁铝只以化合态形式存在:钠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氯化钠,镁元素的存在形式有菱镁矿,铝元素的存在形式有铝土矿。 (2)铁元素有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的陨铁和化合态的铁矿石。 2.金属单质的用途: (1)利用钠元素的特征焰色(黄色)制高压钠灯,高压钠灯的透雾力强,可以做航标灯;利用钠单质的熔点低,钠钾合金常温下呈液态,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利用钠单质制备过氧化钠,利用钠单质还原熔融态的四氯化钛制备金属钛。 (2)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用来做照明弹。 (3)利用铝的良好导电性,做导线。利用铝块和铝粉的颜色都是银白色,铝粉制成银粉(白色涂料)。 3.金属化合物的用途: (1)过氧化钠做漂白剂,过氧化钠做水下作业、坑道下作业的供氧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做食品添加剂;氯化钠做为制备单质钠和氯气的原料,氯化钠做为制备氢氧化钠、氢气、氯气的原料。 (2)氧化镁的熔点高,做耐高温的材料:耐火管、耐火坩埚、耐高温的实验仪器。 (3)明矾做净水剂。 4.金属的分类: (1)根据冶金工业标准分类:铁(铬、锰)为黑色金属,其余金属(钠镁铝等)为有色金属。(2)根据密度分类:密度大于cm3的金属是重金属:如铁、铜、铅、钡,密度小于cm3的金属是轻金属:如钠、镁、铝。 5.氧化物的分类:二元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并且氧元素呈负二价的化合物是氧化物。(1)氧化物(根据氧化物中非氧元素的种类)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2)金属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3)非金属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 (4)氧化物(根据氧化物是否与碱或酸反应生成盐)分为成盐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CO 、NO)。 (5)成盐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6)酸性氧化物分为高价态的金属氧化物(Mn2O7)和非金属氧化物(CO2)。

专题复习5非金属元素 硅 氯 硫 氮 (复习)

必修1 专题复习5 非金属元素硅氯硫氮(学考复习) 专题1:硅及其化合物 1.在人们步入“5G”时代时,以光导纤维为基础的高速信息通道尤为重要。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是() A.铜合金B.橡胶C.聚乙烯D.二氧化硅 2.下列有关硅及其化合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SiO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B、H2SiO3可以用二氧化硅和水反应制得 C、普通玻璃是以纯碱、石灰石和石英为原料制成的 D、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用玻璃塞的原因是因为玻璃塞与NaOH溶液反应 3.2019年下半年,我市第一条横跨湘江的过江隧道将建成通车,在工程建设中用量最大的硅酸盐材料是() A.钢筋B.水泥C.玻璃D.陶瓷 4. 河沙的主要成分是SiO2,下列物质不能与SiO2发生反应的是 A.HF氢氟酸B.CaO C.NaOH溶液D.H2O 5.下列物质中,常用于在玻璃上刻蚀花纹的是 A.稀硫酸(H2SO4) B.氢氧化钠(NaOH)溶液C.氢氟酸(HF) D.碳酸钠(Na2CO3)溶液 6. 光导纤维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的骨架,其主要成分是: A. Si B. SiO2 C. H2SiO3 D. Na2SiO3 7.下面关于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硅的非金属性比碳强,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跟氢气起化合反应 B.硅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元素,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在所有的元素中居第一位 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自然界中可以以游离态存在 D.硅在电子工业中,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8.下列物质中主要成分不是二氧化硅的是() A.硅胶B.水晶 C.玛瑙D.硅石 9.下列物质中不与二氧化硅反应的是() A.烧碱B.氢氟酸 C.硝酸D.生石灰 10.证明生石灰中既混有石英,又混有石灰石的正确方法是() A.加入过量的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 B.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观察是否有固体溶解 C.加热至高温,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是否有硅酸钙生成 D.先加过量的盐酸搅拌,观察是否有不溶物剩余及气泡出现;若有不溶物则滤出,投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看其是否溶解 11.下列不属于传统硅酸盐产品的是() A.玻璃B.水泥 C.光导纤维D.陶瓷 12.碳化钛(TiC)、碳化硼(B4C3)、氮化硅(Si3N4)和碳化硅(SiC)等非氧化物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有关制备这些物质的条件选择不正确的是()

非金属元素氮硫及其化合物 复习学案

专题十五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C、H、N、O、Si、S、N、Cl等)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了解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基本的基础知识,尤其对本部分在实验中的考察要求要明白。 2.通过做题体会本部分的考察思想,掌握一般的答题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化学反应研究的兴趣,能够在对化学实验的探究过程中找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的动力 【情境连接】 近五年来,本讲内容多次出现在新课标高考试题中,考查的知识主要有:①卤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卤素及其化合物的实验及综合应用,共出现15次。例如:2011北京理综6题,2009山东理综10题,2010北京理综27题。②碳和硅对应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及应用,共出现14次;碳和硅对应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实验及综合应用,共出现4次。例如:2011天津理综7题,2010福建理综9题,2009年浙江理综28题,2008广东化学23题。③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是新课标高考的常考内容,主要的考点有:+4价硫的氧化性与还原性,SO2的漂白作用与HClO的比较,浓硫酸的特性,浓硫酸在有机反应中的作用,SO2、SO42-的检验,酸雨与大气污染及防治。2011年全国各省市对本专题的考查共8次,例如:2011年江苏单质第3题,2011年北京理综27题,2011年课标27题。④全国各省市对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考查共出现20次。主要的考点有N2、NH3的分子结构及性质,氮的氧化物、硝酸的重要性质及计算,NH3、NO、NO2的制备及检验等,例如:2011江苏单科19题,2009宁夏理综7题,2009海南化学4题。 【研读文本】 本讲内容的考查常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占分值比例较大。高考试题对本讲能力点考查以了解和综合应用为主,还涉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适中或稍难。 高考的考查形式主要有3种,一种是与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及其相互转化相结合;一种是以工业生产流程图为载体考查综合应用。三是以实验设计为中心考查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预测2012年高考对本讲知识的考查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考查卤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为主,题型为非选择题,分值约为6分。中等难度。 ?(2)考查以碳和硅单质及化合物性质及应用为主,延续选择题形式,分值约为

高中化学无机物除杂总结

除杂问题专题 除杂题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是:不增、不减、不繁。 气体的除杂(净化):气体除杂的原则: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减少被净化气体的量 注意的问题: 需净化的气体中含有多种杂质时,除杂顺序:一般先除去酸性气体,如:氯化氢气体,CO2、SO2等,水蒸气要在最后除去。 (2)除杂选用方法时要保证杂质完全除掉,如:除CO2最好用NaOH不用Ca(OH)2溶液,因为Ca(OH)2是微溶物,石灰水中Ca(OH)2浓度小,吸收CO2不易完全。 (3)除杂装置与气体干燥相同。 典型例题 (1)H2、CO2的化学性质。 (2)SO42-的特性。 评析:①利用H2、CO2的性质不同,加以鉴别。 如H2有还原性而CO2没有,将气体分别通入灼热的CuO加以鉴别。 CuO+H2Cu+H2O 或利用H2有可燃性而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气体分别点燃加以鉴别。 或利用CO2的水溶液显酸性而H2难溶于水,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加以鉴别。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H2不能。 ②属于除杂质问题,加入试剂或选用方法要符合三个原则:(1)试剂与杂质反应,且使杂质转化为难溶物质或气体而分离掉;(2)在除杂质过程中原物质的质量不减少;(3)不能引入新杂质。

在混合物中加入BaC l2,与H2SO4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将其除去,同时生成物是HC l,没有引入新的离子。 答案: 2.下列各选项中的杂质,欲用括号内物质除去,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CO中混有少量CO2(澄清石灰水) B CO2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NaOH溶液) C O2中混有少量H2 (灼热氧化铜) D N2中混有少量O2(白磷) 分析: A 澄清石灰水能吸收CO2,不能吸收CO ,可到达目的. B CO2与HCl都和NaOH反应,故不能达到目的. C O2和H2混合二者体积比不知道,通过灼热氧化铜可能爆炸,不能达到目的. D 白磷自燃且生成物为固体,除去O2,能达到目的. 回答除杂问题,一定要全面分析,既要除去杂质,又要使主要成分(被净化的气体)不变质。答案: A D 3.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但氯化钠晶体里混入了少量硫酸钠和碳酸氢铵,设计一组实验,配制不含杂质的氯化钠溶液。 提示:本题为除杂问题的实验设计,这样的问题一般要遵循“甲中有乙,加丙去乙,可产生甲,但不能产生丁”的原则。 答案:将不纯的氯化钠晶体溶于适量的蒸馏水中,滴加稍过量的Ba(OH)2溶液,使SO42 -及CO 32-(原HCO 3 -与OH-反应后生成)完全沉淀。再续加稍过量的Na 2 CO3溶液,以 除去过量的Ba2+。过滤,保留滤液在滤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用PH试纸控制),得不含杂质的氯化钠溶液。 分析:为了除去杂质NH4HCO3和Na2SO4,一般可提出两个实验方案:第一方案是利用NH4HCO3受热(35℃以上)易分解成气态物质的特性,先加热氯化钠晶体除掉NH4HCO3,再加Ba2+除掉SO42-;第二方案是用Ba(OH)2同时除掉两种杂质,这种方法简便,“一举两得”,故优先选用。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将不纯的氯化钠晶体溶于适量的蒸馏水中,滴加稍过量的Ba(OH)2溶液,使SO42-及CO32-(原HCO3-与OH-反应后生成)完全沉淀。 检验Ba(OH)2是否过量的方法:取少量滤液,滴几滴Na2SO4或稀H2SO4,如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则表示Ba(OH)2已过量。 ②再续加稍过量的Na2CO3溶液,以除去过量的Ba2+离子。过滤,保留滤液。 检验Na2CO3是否过量的方法,取少量滤液,滴加几滴HCl,如产生气泡则表示Na2CO3已过量。 ③在②之滤液中,滴加稀HCl至溶液呈中性(用PH试纸控制),就可得纯氯化钠溶液。 4、工业上制备纯净的氯化锌时,将含杂质的氧化锌溶于过量的盐酸,为了除去氯化铁杂

高中化学 卤族元素及溴、碘的提取

卤族元素及溴、碘的提取 1.我们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碘酒、食盐、食醋、84消毒液(内含NaClO),不能完成的任务是() A.检验奶粉中是否加有淀粉 B.除去煮水锅中的水垢 C.检验自来水中是否有Cl- D.洗去白色衣服上的番茄汁 解析:选C可用碘酒检验买来的奶粉中是否加有淀粉,加入碘酒,如果变蓝色证明含有淀粉,A不符合题意;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食醋中含醋酸,碳酸钙可以与醋酸反应,B不符合题意;实验室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缺少硝酸银溶液,所以无法完成检验,C符合题意;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利用84消毒液可洗去白色衣服上的番茄汁,D不符合题意。 2.(2018·江苏高考)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解析:选B A项,灼烧碎海带应在坩埚中进行,不能用烧杯,装置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浸泡液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用浓盐酸和MnO2制取氯气需要加热,装置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项,吸收Cl2应用NaOH溶液,装置丁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3.在玻璃中加入溴化银(AgBr)和CuO可制得变色镜片,其中所含物质及变色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溴化银应避光保存 B.变色镜片可反复变色 C.变色镜片颜色变深的过程发生了化合反应 D.变色镜片中的氧化铜在变色过程中质量不变 解析:选C根据题图知,溴化银见光易分解,所以AgBr应该避光保存,A正确;根据题图知,在强光照射条件下,溴化银分解生成Ag和溴,在暗光下,二者反应生成AgBr,所以变色镜片可反复变色,B正确;AgBr分解生成Ag和溴是分解反应,Ag和溴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AgBr是化合反应,C错误;催化剂在反应中只改变反应速率,但本身质量不变,CuO是催化剂,所以变色镜片中的CuO在变色过程中质量不变,D正确。 4.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E处棉花球变成黄色,说明Cl2的氧化性比Br2强 B.F处棉花球变成蓝色,说明Br2的氧化性比I2强 C.E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 D.G装置中NaOH溶液与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OH-+Cl2===ClO-+Cl-+H2O 解析:选B E处发生反应Cl2+2Br-===2Cl-+Br2,则E处棉花球变成黄色,说明Cl2的氧化性比Br2强,A、C正确;F处可能发生反应Cl2+2I-===2Cl-+I2,也可能发生反应Br2+2I-===2Br-+I2,F处棉花球变蓝色只能说明有碘单质生成,由于氯气的干扰,所以不能说明Br2的氧化性比I2强,B错误;G为尾气处理装置,装置中NaOH溶液与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l2===ClO-+Cl-+H2O,D正确。 5.海水综合利用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其联合工业体系(部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元素题型归纳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习题 知识网络 中子N 原子核 质子Z 原子结构 : 电子数(Z 个)核外电子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③、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①、主族(ⅠA ~ⅦA 共7个)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 ~ⅦB 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核外电子排布 ②、原子半径 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 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的依据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微粒半径的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如: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 Na +>Mg 2+>Al 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Fe 2+>Fe 3+ ①与水反应置换氢的难易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金属性强弱 ③单质的还原性 ④互相置换反应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3)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F 无正价,O 一般也无正价) (4)非金属元素:|最高正价数|+|负价数|=8 巩固练习 元素的金属性 或非金属性强 弱的判断依据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编排依据 X) (A Z 七 主七副 零 和八 三长三短一不全

高中化学金属Na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钠 1.、物理性质 颜色 硬度 导电性 密度 熔点 银白色 质软 易导电 比水 _ 比煤油__ 较低 2.化学性质——还原性 *(1)跟非金属(如O 2、Cl 2)反应: (黄色火焰) *(2)钠与水反应: ①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滴有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及解释: (3)钠与酸反应 离子方程式:2Na+2H +=2Na ++H 2↑ 钠与酸的反应比水反应更激烈,极易爆炸。 (4)钠与活泼氢的有机物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钠与盐溶液反应:先考虑钠与水反应生成碱,再考虑碱是否与盐反应。 例如:钠与CuSO 4溶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O 2 常温4Na+O 2=2Na 2O Cl 2:在氯气中燃烧:2Na+Cl 2 NaCl(白烟) 点燃2Na+O 2 Na 2O 2

3.钠的用途 (1)制取Na2O2等化合物; (2)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3)作强还原剂,将某些稀有金属从它们的卤化物中还原出来; (4)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4.钠的制取和存放 (1)制备:电解熔融氯化钠,化学方程式:2NaCl(熔融) 2Na+Cl2↑ (2)钠的存放:可保存在煤油里。(为什么不能用汽油或CCl4保存) 二、钠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 比较内容Na2O Na2O2 颜色、状态 氧的化合价 电子式 阴阳离子个数比 生成条件 物质类别 与水反应 与CO2反应 与盐酸反应 用途可制烧碱强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保存密封保存密封保存 Na着火用什么扑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非金属硫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练习题

1、知识点梳理. SO2和SO3的化学性质 【思考】SO2和SO3都是典型的酸性氧化物,因而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可以类比的 【知识小结1】截至目前,我们学到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有 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氮NO 【知识小结2】截至目前,常见的三种强酸的工业制取原理我们已经学习完毕,请归纳总结:1.工业制盐酸的反应原理:利用和反应制得后溶于水,对应方程式为: 2.工业制硫酸的反应原理:利用和反应制得后溶于水,对应方程式为:

3.工业制硝酸的反应原理:利用和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硫和氮的氧化物》练习题 一、选择题(可能有1-2个答案) 1.工业上制镁粉是将镁蒸气在某种冷却剂中冷却而制得的,下列物质:①空气;②CO2; ③Ar;④H2;⑤N2;⑥H2O中,可做冷却剂的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③⑥ D、③⑤ 2.下列现象的产生与人为排放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无关的是 A、闪电 B、光化学烟雾 C、酸雨 D、臭氧层空洞 3.除去混入NO中的少量NO2应将气体通过下列试剂中的 A、Na2CO3(aq) B、NaHCO3(aq) C、H2O D、浓H2SO4 4.氮的某种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若测得氮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这种氮的氧化物是 A、N2O B、NO C、NO2 D、N2O5 5.0.1mol某金属与足量的硫反应时,生成物的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了1.6g,则此金属可能是 A.Na B.Cu C.Fe D.Al 6.30mL0.1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将2×10-3molXO4-还原,则在还原产物中,X 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4 7.对酸雨的pH描述中最准确是 A.小于7 B.小于5.6 C.在5.6~7之间 D.等于5.6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卤族元素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卤族元素 1.氯气 (1)分子式Cl2电子式结构式Cl—Cl (2)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能溶于水(1:2)。 (3)化学性质: ①与金属反应将金属氧化成高价态Cu+Cl2=CuCl2(棕黄色烟) ②与非金属反应 H2+Cl2=2HCl(苍白色火焰,工业上制HCl), H2+Cl2=2HCl(爆炸) ③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HCIO是一种弱酸(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进行漂白、消毒杀菌等,在光照下易分解:2HClO=2HCl+O2↑ ④与碱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用于吸收多余Cl2) 2Cl2+2Ca(OH)2=CaCl2+Ca(ClO)2漂白粉(混合物)+2H2O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在空气中易失效变质: Ca(ClO)2+CO2+H2O=CaCO3↓+2HClO ⑤与还原性物质反应 Cl2+2Br –=2Cl–+Br2Cl2+H2S=2HCl+S↓ (4)制法: ①实验室制法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②业制法 2NaCl+2H2O=2NaOH+H2↑+Cl2↑ 2NaCl(熔融)=2Na+Cl2↑ 2.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性质的通性及递变性 ①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ⅦA族 ②原子结构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个同点:电子层数不同 ③主要性质的相似性:单质均为双原子非极性分子;主要化合价为?l价,最高正价为+7价(F除外);单质具有强氧化性。 ④主要性质的递变性。(从F到I)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逐渐增大;非金属性及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即氧化性F2>Cl2>Br2>I2;与H2化合生成HX的反应由易至难,且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即稳定性HF>HCl>HBr>HI;最高价氧化物的承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卤离的还原性增强,前面元素的单质能把后面的元素置换出来。单质的颜色变深,熔沸点升高。 (2)卤素及其化合物特性归纳 ①Cl2、Br2、I2与水反应类型相同,可用通式X2+H2O=HX+HXO,而F2特殊F2+2H2O=4HF+O2,由此得出它们与碱反应Cl2、Br2、I2相同,F2不同。 ②F2、Cl2、Br2与Fe作用得+3价铁,而I2+Fe=FeI2。 ③Cl–、Br –、I–跟AgNO3分别产生白色沉淀、浅黄色沉淀、黄色沉淀;而AgF可溶于水,无色溶液。

高中化学知识点测试: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类

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实验室里有4个药品橱,已经存放以下物品: 实验室新购进一些碘,应该将这些碘放在( ) A .甲橱 B .乙橱 C .丙橱 D .丁橱 2.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以制备非金属单质为主要目的的是( ) A .A B .B C .C D .D 3.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以制备非金属单质为主要目的的是( )

4.在①MgO、CuO、CaO、SO2;②C、Fe、S、P;③ZnCl2、BaCO3、HNO3、NaNO3三组物质中,每组各有一种物质在分类上与组内其他物质不同,这三种物质分别是( ) A.CuO、Fe、ZnCl2B.SO2、S、NaNO3 C.CaO、C、BaCO3D.SO2、Fe、HNO3 5.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非金属单质是() A.Na B.C C.Cl2D.NH3 二、填空题 6.人类冶炼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请写出它与水在一定条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熔点最低的金属是_________;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_________;人体内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 7.下列4组物质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它3种不同 A.CaO、Na2O、CO2、CuO B.H2、C、P、Cu C.Na2CO3、FeSO4、Cu(NO3)2、ZnCl2D.HCl、H2O、H2SO4、HNO3以上四组物质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8.现有①二氧化硫②蔗糖(C12H22O11) ③纯碱④铜⑤碘的酒精溶液⑥液溴⑦石墨⑧熟石灰⑨硫酸铝溶液⑩烧碱十种物质,若根据物质的组成或性质进行分类,则(填对应的编号) 下列各组物质中: ⑴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⑵能“导电”的是_________ ⑶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___________⑷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 ⑸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⑹属于“碱类物质”的是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 9.对的打“√”错误的打“×” (1)含水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_____) (2)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物质可能只有一种元素(___) (3)纯净物只由一种原子组成,而混合物由多种原子组成(______)

高中化学元素及化合物所有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元素及化合物所有化学方程式 非金属单质(F2 ,Cl2 , O2 , S, N2 , P , C , Si) 1, 氧化性: F 2 + H 2 === 2HF F 2 +Xe(过量)===XeF 2 2F 2(过量)+Xe===XeF 4 nF 2 +2M===2MFn (表示大部分金属) 2F 2 +2H 2 O===4HF+O 2 2F 2 +2NaOH===2NaF+OF 2 +H 2 O F 2 +2NaCl===2NaF+Cl 2 F 2 +2NaBr===2NaF+Br 2 F 2+2NaI ===2NaF+I 2 F 2 +Cl 2 (等体积)===2ClF 3F 2 (过量)+Cl 2 ===2ClF 3 7F 2(过量)+I 2 ===2IF 7 Cl 2 +H 2 ===2HCl 3Cl 2 +2P===2PCl 3 Cl 2 +PCl 3 ===PCl 5 Cl 2 +2Na===2NaCl 3Cl 2 +2Fe===2FeCl 3 Cl 2 +2FeCl 2 ===2FeCl 3 Cl 2+Cu===CuCl 2 2Cl 2+2NaBr===2NaCl+Br 2 Cl 2 +2NaI ===2NaCl+I 2 5Cl 2+I 2 +6H 2 O===2HIO 3 +10HCl Cl 2 +Na 2 S===2NaCl+S Cl 2 +H 2 S===2HCl+S Cl 2+SO 2 +2H 2 O===H 2 SO 4 +2HCl Cl 2 +H 2 O 2 ===2HCl+O 2 2O 2 +3Fe===Fe 3 O 4 O 2+K===KO 2 S+H 2===H 2 S 2S+C===CS 2 S+Fe===FeS S+2Cu===Cu 2 S 3S+2Al===Al 2S 3 S+Zn===ZnS N 2+3H 2 ===2NH 3 N 2+3Mg===Mg 3 N 2 N 2+3Ca===Ca 3 N 2 N 2+3Ba===Ba 3 N 2 N 2+6Na===2Na 3 N N 2+6K===2K 3 N

非金属元素(三)氮和磷

实验二十 非金属元素(三)氮和磷 【实验目的】 掌握氨和铵盐、硝酸、硝酸盐、磷酸盐、亚硝酸及其盐的主要性质。 【实验用品】 仪器:温度计、水槽 药品:()s NO NH 34、()s Cl NH 4、()()s OH Ca 2、()s KNO 3、()()s NO Cu 23、 3AgNO 、()s O 7H FeSO 24?、()s HPO Na 42、()()s S O NH 424、()s PCl 5、2NaNO (饱和,0.1 mol·L -1、0.5 mol·L -1)、724O P Na (0.1 mol·L -1)、3 N a P O (0.1 mol·L -1)、 42H P O Na (0.1 mol·L -1)、42PO NaH (0.1 mol·L -1 )、3 N a N O (0.5 mol·L -1 )、O H NH 23?(浓) 、S H 2(饱和溶液)、奈斯特试剂[]()KOH HgI K 43+、对氨基苯磺酸、α-萘胺、四氯化碳、酚酞溶液 材料:石蕊试纸、pH 试纸 【实验内容】 一、氨和铵盐的性质 1. 氨的实验室制备及其性质 (1) 制备 3 g ()s Cl NH 4及3 g ()()s OH Ca 2混合均匀后装入一支干燥的大试管中,按图20—1 (2)性质 ① 在水中的溶解 把盛有氨气的试管倒置在盛有水的大烧杯或水槽中,在水下打开塞子,轻轻

摇动试管,观察有何现象发生?当水柱停止上升后,用手指堵住管口并将试管自水中取出。 ② 氨水的酸碱性 试验上述试管内溶液的酸碱性。 ③ 氨的加合作用 在一小干锅內滴加浓氨水,再把一个内壁浓盐酸湿润过的烧杯罩在坩埚上,观察现象,写出反应式。 2. 铵盐的性质及检出 (1) 铵盐在水中溶解的热效应 试管中加入2 cm 水,测量水温后假再加入2 g ()s NO NH 34用小玻璃棒轻轻搅动溶液,再次测量溶液温度,记录温度变化,并做理论解释。()s Cl NH 4、 ()()s S O NH 424等铵盐溶于水时是吸热还是放热? (2) 铵盐的热分解 分别在三支已干燥的小试管中加入约0.5 g ()s Cl NH 4、()s NO NH 34、 ()()s S O NH 424,用试管夹夹好,管口贴上一条已湿润的石蕊试纸,均匀加热试 管底部。观察三种铵盐的热分解的异同,分别写出反应式。 (3) 铵盐的检出反应 ① 气室法检出 取几点铵盐溶液置于一表面皿中心,另一表面皿中心贴附有一条湿润的pH 试纸,然后在铵盐溶液中滴加6 mol·L -1NaOH 溶液呈碱性,将贴有pH 试纸的表面皿盖在铵盐的表面皿上形成“气室”,将气室置于水浴上微热,观察pH 试纸颜色的变化。 ② 取几滴铵盐溶液,加入2滴2 mol·L -1NaOH 溶液,然后加入2滴奈斯特试剂[]()KOH HgI K 43+,观察红棕色沉淀的生成。 二、亚硝酸及其盐的性质 1.亚硝酸的生成与分解 把已用冷水动过的约1 cm 饱和溶液2NaNO 溶液与约1 mL 3 mol·L -14 2SO H 混合均匀。观察现象,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又有什么变化?反应式为: 423422S O Na 2HNO S O H NaNO +=+ ()O H 蓝色O N 2HNO 2323+= ()棕色NO NO O N 232+= 2.亚硝酸的氧化性 取少量3 mol·L -1KI 溶液用42SO H 酸化,再加入几滴2NaNO 溶液,观察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