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9微波基础知识及测介电常数.

(整理)9微波基础知识及测介电常数.
(整理)9微波基础知识及测介电常数.

实验五微波实验

微波技术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尖端科学技术,它不仅在通讯、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量子电子学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科学研究中也是一种重要的观测手段,微波的研究方法和测试设备都与无线电波的不同。从图1可以看出,微波的频率范围是处于光波和广播电视所采用的无线电波之间,因此它兼有两者的性质,却又区别于两者。与无线电波相比,微波有下述几个主要特点

图1 电磁波的分类

1.波长短(1m —1mm):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利用这个特点,就能在微波波段制成

方向性极好的天线系统,也可以收到地面和宇宙空间各种物体反射回来的微弱信号,从而

确定物体的方位和距离,为雷达定位、导航等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应用。

2.频率高:微波的电磁振荡周期(10-9一10-12s)很短,已经和电子管中电子在电极间的飞越时间(约10-9s)可以比拟,甚至还小,因此普通电子管不能再用作微波器件(振荡器、放大器和检波器)中,而必须采用原理完全不同的微波电子管(速调管、磁控管和行波管等)、微波固体器件和量子器件来代替。另外,微波传输线、微波元件和微波测量设备的线度与波长具有相近的数量级,在导体中传播时趋肤效应和辐射变得十分严重,一般无线电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都不再适用,也必须用原理完全不同的微波元件(波导管、波导元件、谐振腔等)来代替。

3.微波在研究方法上不像无线电那样去研究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而是研究微波系统中的电磁场,以波长、功率、驻波系数等作为基本测量参量。

4.量子特性:在微波波段,电磁波每个量子的能量范围大约是10-6~10-3eV,而许多原子和分子发射和吸收的电磁波的波长也正好处在微波波段内。人们利用这一特点来研究分子和原子的结构,发展了微波波谱学和量子电子学等尖端学科,并研制了低噪音的量子放大器和准确的分子钟,原子钟。(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厂)

5.能穿透电离层:微波可以畅通无阻地穿越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为卫星通讯,宇宙通讯和射电天文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途。

综上所述微波具有自己的特点,不论在处理问题时运用的概念和方法上,还是在实际应用的微波系统的原理和结构上,都与普通无线电不同。微波实验是近代物理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目的

1.学习微波的基本知识;

2.了解微波在波导中传播的特点,掌握微波基本测量技术;

3.学习用微波作为观测手段来研究物理现象。

微波基本知识

一、电磁波的基本关系

描写电磁场的基本方程是:

ρ=??D , 0=??B

t B E ??-=??,t

D j H ??+=?? ⑴ 和

E D ?=, H B μ=, E j γ=。 ⑵

方程组⑴称为Maxwell 方程组,方程组⑵描述了介质的性质对场的影响。

对于空气和导体的界面,由上述关系可以得到边界条件(左侧均为空气中场量)

0=t E ,o

n E εσ=, ⑶

i H t = ,0=n H 。

方程组⑶表明,在导体附近电场必须垂直于导体表面,而磁场则应平行于导体表面。

二、矩形波导中波的传播

在微波波段,随着工作频率的升高,导线的趋肤效应和辐射效应增大,使得普通的双导线不能完全传输微波能量,而必须改用微波传输线。常用的微波传输线有平行双线、同轴线、带状线、微带线、金属波导管及介质波导等多种形式的传输线,本实验用的是矩形波导管,波导是指能够引导电磁波沿一定方向传输能量的传输线。

根据电磁场的普遍规律——Maxwell 方程组或由它导出的波动方程以及具体波导的边界条件,可以严格求解出只有两大类波能够在矩形波导中传播:①横电波又称为磁波,简写为TE 波或H 波,磁场可以有纵向和横向的分量,但电场只有横向分量。②横磁波又称为电波,简写为TM 波或E 波,电场可以有纵向和横向的分量,但磁场只有横向分量。在实际应用中,一般让波导中存在一种波型,而且只传输一种波型,我们实验用的TE 10波就是矩形波导中常用的一种波型。

1.TE 10型波

在一个均匀、无限长和无耗的矩形波导中,从电磁场基本方程组⑴和⑵出发,可以解得沿z 方向传播的TE 10型波的各个场分量为

)()sin(z t j x e a x a j H βωππβ-=, 0=y H , )()cos(z t j z e a

x a j H βωππβ-= 0=x E , )(0)s i n (z t j y e a x a j

E βωππωμ--=, 0=z E , ⑷ 其中:ω为电磁波的角频率,f πω2=,f 是微波频率;

a 为波导截面宽边的长度;

β为微波沿传输方向的相位常数β=2π/λg ;

λg 为波导波长,2

)2(1a g λ

λ

λ-= 图2和式⑷均表明,TE 10波具有如下特点:

①存在一个临界波长λ=2α,只有波长λ<λC 的电磁波才能在波导管中传播

②波导波长λg >自由空间波长λ。

③电场只存在横向分量,电力线从一个导体壁出发,终止在另一个导体壁上,并且始

终平行于波导的窄边。

④磁场既有横向分量,也有纵向分量,磁力线环绕电力线。

⑤电磁场在波导的纵方向(z)上形成行波。在z 方向上,Ey 和Hx 的分布规律相同,

也就是说Ey 最大处Hx 也最大,Ey 为零处Hx 也为零,场的这种结构是行波的特点。

图 2 TE 10波的电磁场结构(a ),(b ),(c) 及波导壁电流分布(d)

2.波导管的工作状态

如果波导终端负载是匹配的,传播到终端的电磁波的所有能量全部被吸收,这时波导中呈现的是行波。当波导终端不匹配时,就有一部分波被反射,波导中的任何不均匀性也会产生反射,形成所谓混合波。为描述电磁波,引入反射系数与驻波比的概念,反射

系数Γ定义为

φj i r e E E Γ==Γ/。

驻波比ρ定义为:

min

max E E =ρ 其中:max E 和m in E 分别为波腹和波节 图 3(a )行波,(b )混合波,(c)驻波 点电场E 的大小。

不难看出:对于行波,ρ=1;对于驻波,ρ=∞;而当1<ρ<∞,是混合波。图3为

行波、混合波和驻波的振幅分布波示意图。

常用微波元件及设备简介

1.波导管:本实验所使用的波导管型号为BJ —100,其内腔尺寸为α=22.86mm ,b =10.16mm 。其主模频率范围为8.20~12.50GHz ,截止频率为6.557GHz 。

2.隔离器:位于磁场中的某些铁氧体材料对于来自不同方向的电磁波有着不同的吸收,经过适当调节,可使其对微波具有单方向传播的特性(见图4)。隔离器常用于振荡器与负载之间,起隔离和单向传输作用。

3.衰减器:把一片能吸收微波能量的吸收片垂直于矩形波导的宽边,纵向插入波导管即成(见图

5),用以部分衰减传输功率,沿着宽边移动吸收片可改变衰减量的大小。衰减器起调节系统中微波功率以及去耦合的作用。

图 4 隔离器结构示意图 图5 衰减其结构示意图

4.谐振式频率计(波长表):

图6 a 谐振式频率计结构原理图一 图6 b 谐振式频率计结构原理图二

1. 谐振腔腔体 1. 螺旋测微机构

2. 耦合孔 2. 可调短路活塞

3. 矩形波导 3. 圆柱谐振腔

4. 可调短路活塞 4. 耦合孔

5. 计数器 5. 矩形波导

6. 刻度

7. 刻度套筒

电磁波通过耦合孔从波导进入频率计的空腔中,当频率计的腔体失谐时,腔里的电磁场极为微弱,此时,它基本上不影响波导中波的传输。当电磁波的频率满足空腔的谐振条件时,发生谐振,反映到波导中的阻抗发生剧烈变化,相应地,通过波导中的电磁波信号强度将减弱,输出幅度将出现明显的跌落,从刻度套筒可读出输入微波谐振时的刻度,通过查表可得知输入微波谐振频率。(图6a) 或从刻度套筒直接读出输入微波的频率(图6b)。两种结构方式都是以活塞在腔体中位移距离来确定电磁波的频率的,不同的是,图6a读取刻度的方法测试精度较高,通常可做到5×10-4,价格较低。而见图6b直读频率刻度,由于在频率刻度套筒加工受到限制,频率读取精度较低,一般只能做到3×10-3左右且价格较高。

5.驻波测量线:驻波测量线是测量微波传输系统中电场的强弱和分布的精密仪器。在波导的宽边中央开有一个狭槽,金属探针经狭槽伸入波导中。由于探针与电场平行,电场的变化在探针上感应出的电动势经过晶体检波器变成电流信号输出。

6.晶体检波器:从波导宽壁中点耦合出两宽壁间的感应电压,经微波二极管进行检波,调节其短路活塞位置,可使检波管处于微波的波腹点,以获得最高的检波效率。

7.匹配负载:波导中装有很好地吸收微波能量的电阻片或吸收材料,它几乎能全部吸收入射功率。8.环行器:它是使微波能量按一定顺序传输的铁氧体器件。主要结构为波导Y形接头,在接头中心放一铁氧体圆柱(或三角形铁氧体块),在接头外面有“U”形永磁铁,它提供恒定磁场H0。当能量从1-端口输入时,只能从2端口输出,3端口隔离,同样,当能量从2端口输入时只有3端口输出,1端口无输出,以此类推即得能量传输方向为1→2→3→1的单向环行(见图7)。

图7 Y行环形器图8 单螺调配器示意图

9.单螺调配器:插入矩形波导中的一个深度可以调节的螺钉,并沿着矩形波导宽壁中心的无辐射缝作纵向移动,通过调节探针的位置使负载与传输线达到匹配状态(见图8)。调匹配过程的实质,就是使调配器产生一个反射波,其幅度和失配元件产生的反射波幅度相等而相位相反,从而抵消失配元件在系统中引起的反射而达到匹配。

10.微波源:提供所需微波信号,频率范围在8.6~9.6GHz内可调,工作方式有等

幅、方波、外调制等,实验时根据需要加以选择。

11.选频放大器:用于测量微弱低频信号,信号经升压、放大,选出1kHz附近的信号,经整流平滑后由输出级输出直流电平,由对数放大器展宽供给指示电路检测。

12.特斯拉计(高斯计):是测量磁场强度的一种仪器,用它可以测量电磁铁的电流

与磁场强度的对应关系。

一、微波测量系统及驻波比的测量

由于微波的波长很短,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既是时间的函数,又是位置的函数,使得电磁场的能量分布于整个微波电路而形成“分布参数”,导致微波的传输与普通无线电波完全不同。此外微波系统的测量参量是功率、波长和驻波参量,这也是和低频电路不同的。

1.1 实验目的

1.了解波导测量系统,熟悉基本微波元件的作用。

2.掌握驻波测量线的正确使用和用驻波测量线校准晶体检波器特性的方法。

3.掌握大、中、小电压驻波系数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1.2 实验原理

探测微波传输系统中电磁场分布情况,测量驻波比、阻抗、调匹配等,是微波测量的重要工作,测量所用基本仪器是驻波测量线(见图9)。

测量线由开槽波导、不调谐探头和滑架组成。开槽波导中的场由不调谐探头取样,探头的移动靠滑架上的传动装置,探头的输出送到显示装置,就可以显示沿波导轴线的电磁场变化信息。测量线外形如图9A:

图9A: DH364A00型3cm测量线外形

测量线波导是一段精密加工的开槽直波导,此槽位于波导宽边的正中央,平行于波导轴线,不切割高频电流,因此对波导内的电磁场分布影响很小,此外,槽端还有阶梯匹配段,两端法兰具有尺寸精确的定位和连接孔,从而保证开槽波导有很低的剩余驻波系数。

不调谐探头由检波二极管、吸收环、盘形电阻、弹簧、接头和外壳组成,安放在滑架的探头插孔中。不调谐探头的输出为BNC接头,检波二极管经过加工改造的同轴检波管,其内导体作为探针伸入到开槽波导中,因此,探针与检波晶体之间的长度最短,从而可以不经调谐,而达到电抗小、效率高,输出响应平坦。

滑架是用来安装开槽波导和不调谐探头的,其结构见图9。把不调谐探头放入滑架的探头插孔⑹中,拧紧锁紧螺钉⑽,即可把不调谐探头固紧。探针插入波导中的深度,用户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出厂时,探针插入波导中的深度为1.5mm ,约为波导窄边尺寸的15%,

图9驻波测量线结构外形图

⑴水平调整螺钉用于调整测量线高度

⑵百分表止挡螺钉细调百分表读数的起始点

⑶可移止挡粗调百分表读数

⑷刻度尺指示探针位置

⑸百分表插孔插百分表用

⑹探头插孔装不调谐探头

⑺探头座可沿开槽线移动

⑻游标与刻度尺配合,提高探针位置读数分辨率

⑼手柄旋转手柄,可使探头座沿开槽线移动

⑽探头座锁紧螺钉将不调谐探头固定于探头插孔中

⑾夹紧螺钉安装夹紧百分表用

⑿止挡固定螺钉将可移止挡⑶固定在所要求的位置上

⒀定位垫圈(图中未示出)用来控制探针插入波导中的深度。

在分析驻波测量线时,为了方便起见通常把探针等效成一导纳Y u与传输线并联。如

图10所示。其中G u为探针等效电导,反映探针吸取功率的大小,B u为探针等效电纳,表示探针在波

导中产生反射的影响。当终端接任意阻抗时,由于G u 的分流作用,驻波腹点的电场强度要比真实值小,而B u 的存在将使驻波腹点和节点的位置发生偏移。当测量线终端短路时,如果探针放在驻波的波节点B 上,由于此点处的输入导纳y in →∞故Y u ”的影响很小,驻波节点的位置不会发生偏移。如果探针放在驻波的波腹点,由于此点上的输入导纳y in →0,故Y u 对驻波腹点的影响就特别明显,探针呈容性电纳时将使驻波腹点向负载方向偏移。如图11所示。所以探针引入的不均匀性,将导致场的图形畸变,使测得的驻波波腹值下降而波节点略有增高,造成测量误差。欲使探针导纳影响变小,探针愈浅愈好,但这时在探针上的感应电动势也变小了。通常我们选用的原则是在指示仪表上有足够指示下,尽量减小探针深度,一般采用的深度应小于波导高度的10%~15%。

图10 探针等效电路

图11 探针电纳对驻波分布图形的影响

一、 晶体检波特性校准

微波频率很高,通常用检波晶体(微波二极管)将微波信号转换成直流信号来检测的。

晶体二极管是一种非线性元件,亦即检波电流J 同场强正之间不是线性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大致有如下关系

αkE I = ⑸

其中:k,α是和晶体二极管工作状态有关的参量。当微波场强较大时呈现直线律,当微波场强较小时(P

校准方法:将测量线终端短路,这时沿线各点驻波的振幅与到终端的距离l 的关系应当为

g l

k E λπ2sin '= ⑹

上述关系中的l 也可以以任意一个驻波节点为参考点。将上两式联立,并取对数得到

g l

g A K gI λπ2sin 11+= ⑺

用双对数纸作出1gI —1gl |sin(2πl /λg )|曲线,若呈现为近似一条直线,则直线的斜率即是α,若不是直线,也可以方便地由检波输出电流的大小来确定电场的相对关系。

二、电压驻波比测量

驻波测量是微波测量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驻波测量可以测出阻抗、波长、相位和Q 值等其他参量。在测量时,通常测量电压驻波系数,即波导中电场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即

min

max E E =ρ ⑻ 测量驻波比的方法与仪器种类很多,本实验着重熟悉用驻波测量线测驻波系数的几种方法。 l .小驻波比(1.05<ρ<1.5)

这时,驻波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不大,且不尖锐,不易测准,为了提高测量准确度,可移动探针到几个波腹点和波节点记录数据,然后取平均值再进行计算。

若驻波腹点和节点处电表读数分别为I max ,I min ,则电压驻波系数为

n

nE n nE I I I I I I E E E E E E m in 2m in 1m in m ax 2

m ax 1m ax m in 2m in 1m in m ax 2m ax 1m ax ++++++=++++++= αρ ⑼ 2.中驻波比(1.5< <6)

此时,只须测一个驻波波腹和一个驻波波节,即直接读出I max I min 。

m in

m ax m in m ax I I E E αρ== ⑽ 3.大驻波比(ρ≥5)

此时,波腹振幅与波节振幅的区别很大,因此在测量最大点和最小点电平时,使晶体工作在不同的检波律,故可采用等指示度法,

也就是通过测量驻波图形中波节点附近场的

分布规律的间接方法(见图12)。

我们测量驻波节点的值、节点两旁等指示

度的值及它们之间的距离

)sin()(

cos *2/2g

g W W k λπλπρα=

图 12 节点附近场的分布

min I I k 最小点读数测量读数

=

I 为驻波节点相邻两旁的等指示值,W 为等指示度之间的距离。

当k=2时(若α=2)

)(sin 1

12g

W λπρ+= ⑿ 称为“二倍最小值”法。

当驻波比很大(ρ≥10)时,W 很小,有

W g

πλρ= ⒀

必须指出:W 与入g 的测量精度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因此必须用高精度的探针位置指示装置(如百分表)进行读数。

图13 实验装置示意图

1—微波信号源 2—隔离器 3—衰减器 4—频率计 5—测量线 6—检波晶体

7—选频放大器 8——喇叭天线 9——匹配负载 10—短路片 11—失配负载

1.3 实验要求及数据处理

1.开启微波信号源(DH1121C 或WY19B ),选择好频率,工作方式选择“方波”。

2.将测量线探针插入适当深度,用选频放大器测量微波的大小,选择较小的微波输

出功率并进行驻波测量线的调谐。

3.用直读频率计测量微波频率,并计算微波波导波长。

4.作短路负载时的I-l /曲线,通过此曲线求出实测波导波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5.根据短路负载的1gI —1gl |sin(2πl /λg )|曲线,求出α。

6.测量不同负载的驻波比(匹配负载、喇叭天线、开路及失配负载)。

7.(选做)微波辐射的观察。

在测量线与晶体检波器中间连接两个相对放置的喇叭天线,并拉开一段距离,将检波晶体的输出接到电流表上,用电流表测量微波的大小。

将金属板放人两个喇叭天线之间,观察终端和测量线的输出有何变化。再将金属栅框竖着和横着分别代替金属板,观察输出又有何变化。

移动晶体检波器,使两个喇叭天线呈垂直放置,然后分别将金属板和竖放及横放的金属栅框按图14(b)中所示的位置放置,再记录下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请用你所学过的知识解释上述现象。

用晶体检波器测量微波时,为获得最高的检波效率,它都装有一可调短路活塞,调节

其位置,可使检波管处于微波的波腹。改变其位置时,也应随之改变晶体检波器短路活塞

位置,使检波管一直处于微波波腹的位置。

图14 微波传输特性的观察

(a)栅网对微波的阻挡;(b)栅网对微波的反射;(c)金属板;(d)竖直栅框;(e)水平栅框

1.4 思考题

1.开口波导的ρ≠∞,为什么?

2.驻波节点的位置在实验中精确测准不容易,如何比较准确的测量?

3.如何比较准确地测出波导波长?

4.在对测量线调谐后,进行驻波比的测量时,能否改变微波的输出功率或衰减大小?

二、用谐振腔微扰法测量微波介质特性

微波技术中广泛使用各种微波材料,其中包括电介质和铁氧体材料。微波介质材料的介电特性的测量,对于研究材料的微波特性和制作微波器件,获得材料的结构信息以促进新材料的研制,以及促进现代尖端技术(吸收材料和微波遥感)等都有重要意义。

2.1 实验目的

1.了解谐振腔的基本知识。

2.学习用谐振腔法测量介质特性的原理和方法

本实验是采用反射式矩形谐振腔来测量微波介质特性的。反射式谐振腔是把一段标准矩形波导管的一端加上带有耦合孔的金属板,另一端加上封闭的金属板,构成谐振腔,具有储能、选频等特性。

谐振条件:谐振腔发生谐振时,腔长必须是半个波导波长的整数倍,此时,电磁波在腔内连续反

射,产生驻波。

谐振腔的有载品质因数Q L 由下式确定:

2

10f f f Q L -= ⒁ 式中:f 0为腔的谐振频率,f 1,f 2分别为半功率点频率。谐振腔的Q 值越高,谐振曲线越窄,因此Q 值的高低除了表示谐振腔效率的高低之外,还表示频率选择性的好坏。

如果在矩形谐振腔内插入一样品棒,样品在腔中电场作用下就会极化,并在极化的过程中产生能量损失,因此,谐振腔的谐振频率和品质因数将会变化。

图15 反射式谐振腔谐振曲线 图16 微找法TE 10n 模式矩形腔示意图

电介质在交变电场下,其介电常数ε为复数,ε和介电损耗正切tan δ可由下列关系式

表示:

εεε''-'=j , εεδ'''=

tan , ⒂ 其中:ε,和ε,,分别表示ε的实部和虚部。

选择TE 10n ,(n 为奇数)的谐振腔,将样品置于谐振腔内微波电场最强而磁场最弱处,

即x =α/2,z =l /2处,且样品棒的轴向与y 轴平行,如图16所示。

假设:

1.样品棒的横向尺寸d(圆形的直径或正方形的边长)与棒长九相比小得多(一般

d /h<1/10),y 方向的退磁场可以忽略。

2.介质棒样品体积Vs 远小于谐振腔体积V 0,则可以认为除样品所在处的电磁场发

生变化外,其余部分的电磁场保持不变,因此可以把样品看成一个微扰,则样品中的电场与外电场相等。

这样根据谐振腔的微扰理论可得下列关系式

00)1(2V V f f f S s -'-=-ε 0

41V V Q S L ε''=? ⒃ 式中:f 0,fs 分别为谐振腔放人样品前后的谐振频率,Δ (1/Q L )为样品放人前后谐振腔

的有载品质因数的倒数的变化,即

11)1(L LS L Q Q Q -=? ⒄ Q L0,Q LS 分别为放人样品前后的谐振腔有载品质因数。

2.2 实验装置

微波信号源最好要用扫源,也可用其他带有窄带扫频的信号源(推荐品种:DH1121C 型三厘米固态信号源,WY-19A 型速调管信号源)

晶体检波器接头最好是满足平方律检波的,这时检波电流表示相对功率(I ∝P)。

检波指示器用来测量反射式谐振腔的输出功率,量程0~100μA 。(推荐品种:DH2510型) 微波的频率用波长表测量刻度,通过查表确定微波信号的频率。

用晶体检波器测量微波信号时,为获得最高的检波效率,它都装有一可调短路活塞,调节其位置,可使检波管处于微波的波腹。改变微波频率时,也应改变晶体检波器短路活塞位置,使检波管一直处于微波波腹的位置。

图17 试验装置示意图

1— 微波信号源 2—隔离器 3—衰减器 4—波长表 5—测量线 6—测量线晶体

7—选频放大器 8—环形器 9—反射式谐振腔 10—隔离器 11—晶体检波器

2.3 实验内容

1.按图接好各部件。注意:反射式谐振腔前必须加上带耦合孔的耦合片,接入隔离器

及环形器时要注意其方向。

2.开启微波信号源,选择“等幅”方式,预热30分钟。

3.测量谐振腔的长度,根据公式计算它的谐振频率,一定要保证n 为奇数。

4.将检波晶体的输出接到电流表上,用电流表测量微波的大小,在计算的谐振频率附近微调微波频率,使谐振腔共振,用直读频率计测量共振频率。

5.测量空腔的有载品质因数,注意:f1,f2与f0的差别很小,约0.003GHz。

6.加载样品,重新寻找其谐振频率,测量其品质因数。

7.测量介质棒及谐振腔的体积。

8.计算介质棒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角正切。

2.4 思考题

1.如何判断谐振腔是否谐振?

2.本实验中,谐振腔谐振时,为什么"必须是奇数?

3.若用传输式谐振腔如何测量介质的介电常数,可否画出实验装置。

微波电路及设计的基础知识

微波电路及设计的基础知识 1.微波电路的基本常识 2.微波网络及网络参数 3.Smith 圆图 4.简单的匹配电路设计 5.微波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及常用的CAD 软件 6.常用的微波部件及其主要技术指标 7.微波信道分系统的设计、计算和指标分配 8.测试及测试仪器 9.应用电路举例

微波电路及其设计 1. 概述 所谓微波电路,通常是指工作频段的波长在10m?1cm(即 30MHz?30GHz)之间的电路。此外,还有毫米波(30?300GHz )及亚毫米波(150GHz ?3000GHz )等。 实际上,对于工作频率较高的电路,人们也经常称为“高频电路”或“射频(RF)电路”等等。 由于微波电路的工作频率较高,因此在材料、结构、电路的形式、元器件以及设计方法等方面,与一般的低频电路和数字电路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和许多独特的地方。 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领域,微波电路技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材料、工艺、元器件、以及设计技术等方面,都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并且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另外,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芯片的工作速度已经超过了1GHz 。在这些高速电路的芯片、封装以及应用电路的设计中,一些微波电路的设计技术也已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以往传统的低频电路和数字电路,与微波电路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相互间的借鉴和综合的技术应用也会越来越多。 2. 微波电路的基本常识 2.1电路分类 2.1.1按照传输线分类 微波电路可以按照传输线的性质分类,如:

J ER E I B 3 Di Er 图3同轴线 图1微带线 图2带状线

图4波导 DIELECTRIC ER 图5共面波导 2.1.2按照工艺分类 微波混合集成电路:采用分离组件及分布参数电路混合集成。 微波集成电路(MIC):采用管芯及陶瓷基片。 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采用半导体工艺的微波集成电路。 图6微波混合集成电路示例

最新软件测评师考试基础知识名师精编资料汇编

软件评测基础知识 软件测试基本概念 软件质量与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软件测试和软件质量保证是软件质量工程的两个不同层面的工作。软件测试只是软件质量保证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质量保证(QA)的工作是通过预防、检查与改进来保证软件的质量,它所关注的是软件质量的检查和测量。软件测试所关心的不是过程的活动,而是对过程的产物以及开发出的软件进行剖析。 软件测试定义:软件测试就是在软件投入运行前对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规格说明和软件编码进行的查错(包括代码执行活动与人工活动)。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软件测试是根据软件开发各阶段的规格说明和程序的内部结构而精心设计一批测试用例(即输入数据及其预期的输出结果),并利用这些测试用例去运行程序,以发现程序的错误。是在软件投入运行前,对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规格说明和软件编码的最终复审,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步骤。 软件测试目的:(1)测试是一个为了寻找错误而运行程序的过程;(2)一个好的测试用例是指很可能找到迄今为止未发现的错误的用例;(3)一个成功的测试是指揭示了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软件测试的目标是能够以耗费最少时间与最小工作量找出软件系统中潜在的各种错误与缺陷。 测试只能证明程序中错误的存在,但不能证明程序中没有错误。 软件测试原则:(1)尽早地并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2)程序员或程序设计机构应避免测试自己设计的程序;(3)测试前应当设定合理的测试用例;(4)测试用例的设计不仅要有合法的输入数据,还要有非法的输入数据;(5)在对程序修改之后要进行回归测试;(6)充分注意测试中的群集现象;(7)妥善保留测试计划、全部测试用例、出错统计和最终分析报告,并把它们作为软件的组成部分之一,为软件的维护提供方便;(8)应当对每一个测试结果做全面检查;(9)严格执行测试计划,排除测试的随意性。 软件测试对象:软件的测试不仅仅是程序的测试,软件的测试应贯穿于整个软件生命同期中。在软件定义阶段产生的可行性报告、项目实施计划、软件需求说明书或系统功能说明书,在软件开发阶段产生的概要测试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以及源程序等都是软件测试的对象。 软件测试过程模型:V模型、W模型、H模型。 软件测试模型的使用:在实际软件测试的实施过程中,应灵活地运用各种模型的优点,通常可以在W 模型的框架下,运用H模型的思想进行独立的测试。当有变更发生时,按X模型和前置模型的思想进行处理。同时,将测试和开发紧密结合,寻找恰当的就绪点开始测试,并反复进行迭代测试,以达到按期完成预定的目标。 软件问题分类:软件错误、软件缺陷、软件故障、软件失效。 软件测试类型: 按开发阶段分: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有效性测试)、系统测试 确认测试、验收测试 按测试实施组织分:开发方测试(验证测试或alpha测试)、用户测试(beta)、第三方测试(独立测试) 按测试方式分:动态测试、静态测试 按测试技术分:白盒测试、黑盒测试、灰盒测试 软件测试过程:用黑盒法设计基本的测试方案,再利用白盒法补充一些必要的测试方案。可以用以下策略结合各种方法: (1)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使用边界值分析的方法; (2)必要时用等价划分法补充测试方案; (3)必要时用错误推测法补充测试方案; (4)如果在程序的功能说明中含有输入条件的组合,最好在一开始就用因果图法,然后再按以上(1)、(2)、(3)步进行。 (5)对照程序逻辑,检查已设计出的设计方案。可以根据对程序可靠性的要求采用不同的逻辑覆盖标

电测听检查基础知识

电测听检查的几个基本概念 分贝刻度 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的能量范围极其广泛,引起听阈的最小声强为10-12 W/m2,引起痛觉的最小声强为1 W/m2,相差1万亿倍;以声压计,引起听阈的最小声强为20μPa,引起痛觉的最小声强为20μPa,相差100万倍。计数起来不方便。若以某一绝对声强为基准,将声强的绝对值转化为与该基准声强的比值,则该比值称为声强的级。 将声强的级取以10为底的对数,可将1012倍的差值转化为差值仅为12的对数计数,计数单位为贝尔(Bell),较为方便。但以贝尔为计数单位又嫌分级过粗;因此以1/10 B,即分贝(dB)为计数单位。’ 在声学计量上采用分贝的表示法,还有另外一个理由:美国科学家Stevens发现人耳对声音响度的感受也遵循对数变化的规律。声强每增减10倍,人耳所感受的声音响度增减l倍。 三、声压级声强级 声强的级(或声压的级),只是一种概念,它只有在规定了基准声强(或声压)数值之后,才转变成一个专门的声学术语——声强级或声压级。 (一)定义 声场中某点的声压级,是指该点的声压p与基准声压p0的比值,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20的值。p0为基准声压,在空气中取人耳在1 000 Hz所能听到的最小声压20μPa,作为基准声压,在水中取1μPa为基准声压。数值以分贝(dB)表示,国际标准推荐用LP代表声压级,但习惯上仍用英文缩写SPL(sound pressure level)表示 LP=20 lg(P/Po) (1) 声场中某点的声强级,是指该点的声强I与基准声强Io的比值,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10的值。I0为基准声强,在空气中为10-12W/m2。声强级记为L1,数值以分贝(dB)表示LI=10 lg(I/Io) I0的取值可由式(1),I=p2/ρc推算而来,Io=p02/ρc=(20μPa)2/415=(400×10-12)/415≈10-12W/m2,所以可以推导LI=10 lg(I/Io)=10 lg[(p2/ρc)/(p20/ρc)]=10 lg(p2/ P02)=20 lg(p/Po)=Lp。所以尽管声压级和声强级在物理概念上是不同的,但在数值上却 是一致的,在许多不太严格的情况下,对声音强度进行描述时两者是通用的。 四、倍频程刻度 对频率的计数也很少采用线性刻度,而多采用对数刻度,这与心理声学中人对音调的主观感受是一致的。频率采用对数刻度后,人耳最敏感的频率1 000 Hz也恰巧位于20~20 000 Hz这一频率范围的对数坐标的中部。如同声音的强度以分贝计量,对频率的计量采用倍频程(octave)计量。频率每增加1倍,称为1个倍频程,音乐上称为一个八度。 从听力学角度,频率跨度间的上下限频率相除为2的若干次幂,就称为若干倍频程。如频率从f至2f为1个倍频程;从f至4f为2个倍频程;从f至,f1/3为1/3个倍频程。 等响曲线 响度是人耳判别声音由弱到响的强度等级概念,它不仅取决于声音的强度,还与它的频率及波形有关。响度的单位叫做宋,1宋定义为一个来自听者对面的频率为1 kHz、声压级为40dB的平面行波的强度。如果另一个声音听起来比这一声音响n倍,就说这声音的响度为n宋。 1 kHz纯音声压级的分贝值,就定义为响度级的数值,单位叫方。因此40 dB SPL、1 kHz 纯音的响度级就是40方。对于任何其他频率的声音,当调节1 kHz纯音,使它听起来与这声音一样响时,则这1 kHz纯音的声压级分贝值,就定义为这声音的响度级方值。

软件测试技术知识点

一、软件测试的定义 软件测试是一个过程或一系列过程,用来确认计算机代码完成了其应该完成的功能,不执行其不该有的操作。 1.软件测试与调试的区别? (1)测试是为了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错误;调试是为证明软件开发的正确性。 (2)测试以已知条件开始,使用预先定义的程序,且有预知的结果,不可预见的仅是程序是否通过测试;调试一般是以不可知的内部条件开始,除统计性调试外,结果是不可预见的。 (3)测试是有计划的,需要进行测试设计;调试是不受时间约束的。 (4)测试经历发现错误、改正错误、重新测试的过程;调试是一个推理过程。(5)测试的执行是有规程的;调试的执行往往要求开发人员进行必要推理以至知觉的"飞跃"。 (6)测试经常是由独立的测试组在不了解软件设计的条件下完成的;调试必须由了解详细设计的开发人员完成。 (7)大多数测试的执行和设计可以由工具支持;调式时,开发人员能利用的工具主要是调试器。 2.对软件测试的理解?

软件测试就是说要去根据客户的要求完善它.即要把这个软件还没有符合的或者是和客户要求不一样的,或者是客户要求还没有完全达到要求的部分找出来。 (1)首先要锻炼自己软件测试能力,包括需求的分析能力,提取能力,逻辑化思想能力,即就是给你一个系统的时候,能够把整个业务流程很清晰的理出。 (2)学习测试理论知识并与你锻炼的能力相结合。 (3)想和做。想就是说你看到任何的系统都要有习惯性的思考;做就是把实际去做练习,然后提取经验。 总结测试用例,测试计划固然重要,但能力和思想一旦到位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软件测试工程师。 二、软件测试的分类 1.按照测试技术划分 (1)白盒测试:通过对程序内部结构的分析、检测来寻找问题。检查是否所有的结构及逻辑都是正确的,检查软件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设计说明的规定正常进行。--结构测试 (2)黑盒测试:通过软件的外部表现来发现错误,是在程序界面处进行测试,只是检查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实现。--性能测试 (3)灰盒测试:介于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之间的测试。

微波电路及设计的基础知识

微波电路及设计的基础知识 1. 微波电路的基本常识 2. 微波网络及网络参数 3. Smith圆图 4. 简单的匹配电路设计 5. 微波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及常用的CAD软件 6. 常用的微波部件及其主要技术指标 7. 微波信道分系统的设计、计算和指标分配 8. 测试及测试仪器 9. 应用电路举例

微波电路及其设计 1.概述 所谓微波电路,通常是指工作频段的波长在10m~1cm(即30MHz~30GHz)之间的电路。此外,还有毫米波(30~300GHz)及亚毫米波(150GHz~3000GHz)等。 实际上,对于工作频率较高的电路,人们也经常称为“高频电路”或“射频(RF)电路”等等。 由于微波电路的工作频率较高,因此在材料、结构、电路的形式、元器件以及设计方法等方面,与一般的低频电路和数字电路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和许多独特的地方。 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领域,微波电路技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材料、工艺、元器件、以及设计技术等方面,都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并且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另外,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芯片的工作速度已经超过了1GHz。在这些高速电路的芯片、封装以及应用电路的设计中,一些微波电路的设计技术也已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以往传统的低频电路和数字电路,与微波电路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相互间的借鉴和综合的技术应用也会越来越多。 2.微波电路的基本常识 2.1 电路分类 2.1.1 按照传输线分类 微波电路可以按照传输线的性质分类,如:

图1 微带线 图2 带状线 图3 同轴线 图4 波导

图5 共面波导 2.1.2 按照工艺分类 微波混合集成电路:采用分离元件及分布参数电路混合集成。 微波集成电路(MIC):采用管芯及陶瓷基片。 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采用半导体工艺的微波集成电路。 图6微波混合集成电路示例 图7 微波集成电路(MIC)示例

软件测试基本知识

软件测试基本知识 1、测试的定义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在软件发布前对软件开发各阶段产品的最终检查,是为了保证软件开发产品的正确性、完全性和一致性而检测软件错误、修正软件错误的过程。 软件测试是: ①程序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②测试是为了证明程序有错,而不是证明程序无错误; ③一个好的测试用例是在于它能发现至今未发现的错误; ④一个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软件开发的目的是开发出实现用户需求的高质量、高性能的软件产品,而软件测试是以检查软件功能和其他非功能特性为核心,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也是成功实现软件开发目标的重要保障。 2、测试的种类 从测试方法角度,测试分为: 1.黑盒测试:是功能测试、数据驱动测试或基于规格说明的测试。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者依据该程序功能上的输入输出关系,或是程序的外部特性来设计和选择测试用例,推断程序编码的正确性。 2.白盒测试:是结构测试、逻辑驱动测试或基于程序的测试。测试者熟悉程序的内部结构,依据程序模块的内部结构来设计测试用例,检测程序代码的正确性 从测试发生的时间顺序,测试分为: 1.单元测试:是对软件基本单元的测试 2.集成测试:对由个模块组装而成的系统进行测试,检查各模块间的接口和通信 3.验收测试:验证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及其它特性是否与用户的要求一致。 4.系统测试:是将通过验收测试的软件,作为整个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元素,与计算机硬件、外设、某些支持软件、数据等其它系统元素结合在一起,在实际运行环境下,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一系列确认测试。系统测试的目的在于通过与系统的需求定义作比较,发现软件与系统的定义不符合或与之矛盾的地方。 在MSF中,测试分为2大类:

软件测试基础知识汇总

黑盒测试主要是为了发现以下错误: 1、是否有不正确或遗漏的功能? 2、在接口上,输入能否正确地接受?能否输出正确的结果? 3、是否有数据结构错误或外部信息(例如数据文件)访问错误? 4、性能上是否满足要求? 5、是否有初始化或终止性错误? 黑盒测试用例方法包括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判定表驱动法、正交实验设计法、功能图法。 等价类划分法:把程序的输入域划分为若干部分,然后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少数代表性数据作为测试用例,每一类的代表性数据在测试的作用等价于这一类中的其他值。 边界值分析法:对输入或输出的边界值进行测试,通常边界值分析法是作为等价类划分的补充,其测试用例来自等价类的边界。 错误分析法: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从而对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因果图法: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入的各种组合情况,从而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判定表驱动法:判定表是分析和表达多逻辑条件下执行不同操作的。 正交实验法:从大量的数据中挑选适量的,有代表性的点,从而合理地安排实验的一种科学测试方法。 功能图法:由状态迁移图和布尔函数组成,状态迁移图用状态和迁移来描述,一个状态指出数据输入的位置(或时间),而迁移则指明状态的改变,同时要依靠判定表或因果图表示的逻辑功能。 折叠LR函数: lr_start_transaction 为性能分析标记事务的开始 lr_end_transaction 为性能分析标记事务的结束 lr_rendezvous 在Vuser 脚本中设置集合点 lr_think_time 暂停Vuser 脚本中命令之间的执行 lr_end_sub_transaction 标记子事务的结束以便进行性能分析

软件测试基础知识整理

软件测试基础教程 测试是软件生存周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过程,是产品发布、提交给最终用户前的稳定化阶段。 一、测试的分类: 从测试方法的角度分为: (1)手工测试:不使用任何测试工具,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测试用例来运行系统,测试各功能模块。 (2)自动化测试:利用测试工具,通过编写测试脚本和输入测试数据,自动运行测试程序。目前最常用的自动化测试工具是基于GUI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基本原理都是录制、回放技术。 > 从整体的角度分为: (1)单元测试:是针对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程序模块,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工作。一般包括逻辑检查、结构检查、接口检查、出错处理、代码注释、输入校验、边界值检查。单元测试的依据是系统的详细设计;一般由项目组开发人员自己 完成。 (2)集成测试: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进行测试。一般包括逻辑关系检查、数据关系检查、业务关系检查、模块间接口检查、外部接口检查。 (3)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是在所有单元、集成测试后,对系统的功能及性能的总体测试。 (4)确认测试:模拟用户运行的业务环境,运用黑盒测试方法,验证软件系统是否满足用户需求或软件需求说明书中指明的软件特性(功能、非功能)上的。 从测试原理上分为: . (1)白盒测试:是通过程序的源代码进行测试而不使用用户界面。这种类型的测试需要从代码句法发现内部代码在算法,溢出,路径,条件等等中的缺点或者错误,进而加以修正。 (2)黑盒测试:是通过使用整个软件或某种软件功能来严格地测试,而并没有通过检查程序的源代码或者很清楚地了解该软件的源代码程序具体是怎样设计的。测试人员通过输入他们的数据然后看输出的结果从而了解软件怎样工作。在测试时, 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盆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者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它 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和正确的输出。 黑盒测试方法主要有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错误推测法。 A、等价类划分:是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 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 用例设计方法。 B、边界值分析:长期的测试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 发生在输入输出范围的内部。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错 误。 C、错误推测法: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的 方法。错误推测方法的基本思想: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 殊情况,根据他们选择测试用例。例如,在单元测试时曾列出的许多在模块中常见的 错误。以前产品测试中曾经发现的错误等,这些就是经验的总结。还有,输入数据 和输出数据为0的情况。输入表格为空格或输入表格只有一行。这些都是容易发生错 误的情况。可选择这些情况下的例子作为测试用例。

最新整理电测听检查及听力图分析学习资料

电测听检查及听力图分析 一、电测听仪类型 电测听仪因用途不同大概分为以下五类: (一)纯音电测听仪: 以纯音听阈为主进行听能力测试的仪器。 (二)手动电测听仪: 频率、听力级的改变,结果记录均为人工操作的仪器。 (三)自描电测听仪: 频率、听力级的选用,信号的改变,听力结果曲线的描记是由受试者操作马达开关而自动完成的仪器。 (四)语言电测听仪:以语言为测试材料,以语言可懂度判断听力状况的仪器。 (五)筛选电测听仪:频率较少,通常用于较大范围人群体检筛查的仪器。 二、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电测听仪的构成主要取决以下因素: (一)人的听域范围在0 至20000Hz 以内,而满足日常生活的听域范围0 至10000Hz 即足够。通过听力学实践,人们认识到选取1000Hz 为中心的11 个频率作为气导域值测试点,基本能反映人的听力状况。这11 个频率分别是:125、250、500、1000、1500、2000、3000、4000、6000、8000 和10000。(二)声音向内耳传递时,空气传导占主流,颅骨亦有这方面的功能,根据颅骨的结构,人们选取了250、500、1000、2000、4000Hz 五个倍频程频率对骨传导状况进行测试。 (三)为了规避测试较差耳时,因颅骨的传递产生伪听力,需对好耳实施声掩盖,听力学实践证明:越接近测试声频率的掩盖越有效。国际通常的做法是从通过窄带滤波器的白噪声中获得相应的掩盖声。白噪声的特点是:6000Hz 以下能量分布基本均匀,6000Hz 以上能量明显衰减。 (四)充分满足听力测试的声能量是:气导130dB(SPL)、骨导80dB(SPL),而强度的衰减和提升起码要有1dB、5dB 两个阶。 (五)测试信号的显现,要有高质量的开关特性,不同时间间隔的通断控制,不同增量的幅度调制。 鉴于上述要求,目前的电测听仪主要工作原理是:纯音振荡器产生气、骨导所需要的高精度正弦信号,频率误差<±3%,80 年代以后的机器多采用CPU 控制的,由运放、A/D 转换器构成的数控振荡器。幅度调制往往是通过相关电路对该部分电路的控制实现的。由于光耦合开关无触点,最大程度的减少了自身噪音,所以测试信号的引出均采用光耦合开关,满足临床要求的测试对光耦开关的要求是:不小于60dB 的信号通断比,满足10ms<TKG<50ms 的开关特性。时间调制一般是通过相关电路对此开关的控制实现的。功率放大器多采用OTL 电路,其作用为最终的电声器件提供足够的电能量,保障气导130dB(SPL)、骨导80dB(SPL)的最大输出,且谐波失真分别<3%、5%。衰减器作为仪器的末级,即要完成测试信号5dB、1dB 阶的升降(目前大部分仪器该值可自定)又要匹配耳机、骨导器、音箱等负载。传声放大器是语言测听及医患沟通等声信号的前级处理。掩盖功能电路包括:白噪音振荡器、窄带滤波器、功放及衰减器,最终向患者提供以测试信号为中心频率,满足功率要求的白噪声、窄带噪声。 听力计是测定个体对各种频率感受性大小的仪器,通过与正常听觉相比,就可确定被试的听力损失情况。心理学上的听力计通常都是指纯音听力计。使用时,仪器主件自动提供由弱到强的各种频率刺激,自动变换频率,测听时被试戴上封闭隔音的耳机,当听到声音时,即按键,仪器可根据被试反应直接绘出可听度曲线。在医学上经常使用听力计来检查听力和测量听力的损失,听力损失的程度是用低于正常阈限的分贝数来衡量的。听力测定能评定一个人的听觉。因此,它在听力保护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仪器。 三、测试方法 纯音听阈测试包括气导听阈及骨导听阈测试两种,一般先测试气导,然后测骨导。检查从lkHz 开始,

软件测试基础知识总结

一、什么是软件测试? 1979年,myer:软件测试就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或系统的过程。 1983年,IEEE:软件测试即使用人工或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试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二、现代软件测试活动的内容? 制定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实施测试、提交缺陷报告、测试总结 三、软件测试的目的? GrenfordJ.Myers在《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一书中的观点: 1、测试是程序的执行过程,目的在于发现错误 2、一个成功的测试用例在于发现至今未发现的错误 3、一个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简单的说,测试的根本目的就是确保最终交给用户的产品符合用户的需求,在产品交给用户之前尽可能多的发现并改正问题。 四、测试一般要达到的目标? 确保产品完成了它所承诺或公布的功能,并且用户可以访问到的功能都有明确的书面说明; 确保产品满足性能和效率的要求; 确保产品是健壮的和适应用户环境的。 五、软件测试分类? 1、按测试策略分类: a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 静态测试 定义:不运行被测程序本身而寻找程序代码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或评估程序代码的过程。 Ps:通过分析或检查源程序的文法、结构、过程、接口等来检验程序的正确性,找出缺陷和可疑之处,例如不匹配的参数、不适当的分支嵌套和循环嵌套、未使用过的变量、空指针的引用等;可采用人工和软件工具进行;静态测试工具的代表:telelogic公司的logiscope 软件、PR公司的PRQA软件等。 静态测试特点: 不必动态地运行程序,也不必进行测试用例设计和结果判断等工作; 可由人工进行,充分发挥人得逻辑思维优势; 不需要特别的条件,容易展开。 静态测试要点: 代码审查(code inspection或code review)、代码走查(walkthrough)、桌面检查、技术评审(软件需求分析和设计评审)、静态分析(使用软件工具,包括控制流分析、数据流分析、接口分析和表达式分析) 动态测试 定义:实际运行被测程序,输入相应的测试实例,检查运行结果和预期结果的差异,判断执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从而检验程序的正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并分析系统运行效率和健壮性等性能。 组成:构造测试实例、根据测试实例运行程序、分析程序的输出结果。 主要方法: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动态测试特点: 实际运行被测试程序,取得程序运行的真实情况、动态情况,并进行分析; 必须生成测试数据来运行程序,测试质量依赖于测试数据;

软件测试必备基础知识

软件测试必备基础知识 一、基本概念 软件测试 在规定条件下对程序进行操作,以发现错误,对软件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对软件形成 过程的文档、数据以及程序进行测试 软件测试的目的 发现程序中存在的错误发现程序中存在的错误,而不是证明程序无错误。一个好的测试用例在于它能发现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一个成功的测试则是发现了至今未发现的错误。开始我们认为做测试无非是为了证明我们编的程序是无错误的,那是大错特错了。因为bug会因时间不同,条件不同而出现。永远无法证明我们的程序是绝对正确的。 为反馈信息做准备为开发者或软件项目经理提供反馈信息,以及为风险评估所准备的信息 软件测试的原则 所有的测试都应追溯到用户需求。因为软件的目的是使用户完成预定的任务,满足其 需求,而软件测试揭示软件的缺陷和错误,一旦修正这些错误就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应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由于软件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在软件生命周期各阶 段都可能产生错误,所以不应把软件测试仅仅看作是软件开发的一个独立阶段,而应当把 它贯穿到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去。在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就应开始进行测试工作,编写相 应的测试计划及测试设计文档,同时坚持在开发各阶段进行技术评审和验证,这样才能尽 早发现和预防错误,杜绝某些缺陷和错误,提高软件质量,测试工作进行得越早,越有利 于提高软件的质量,这是预防性测试的基本原则。 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下进行完全测试,找出软件所有的错误和缺陷是不可能的,软件 测试不能无限进行下去,应适时终止。因为,测试输入量大、输出结果多、路径组合太多,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完全测试是不现实的。

测试只能证明软件存在错误而不能证明软件没有错误。测试是无法显示潜在的错误和缺陷,继续进一步错误可能还会找到其它错误和缺陷。 充分关注测试中的集群现象。在测试的程序段中,若发现的错误数目多,则残存在其中的错误也越多,因此应当花较多的时间和代价测试那些具有更多错误数目的程序模块。 程序员应避免检查自己的程序。考虑到人们的心理因素,自己揭露自己程序中的错误是件不愉快的事,自己不愿意否认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由于思维定势,自己难以发现自己的错误。因此,测试一般由独立的测试部门或第三方机构进行。 尽量避免测试的随意性。软件测试是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活动,要严格按照测试计划进行,要避免测试的随意性。 软件测试对象 程序开发过程中的各个文档、源程序、目标程序及数据 软件测试的模型 V模型 从左到右,描述了基本的开发过程和测试行为,非常明确地标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并且清楚地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开发过程期间各阶段的对应关系。 左边依次下降的是开发过程各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右边依次上升的部分,即各测试过程的各个阶段。 V模型问题: "测试是开发之后的一个阶段,"测试的对象就是程序本身。 "实际应用中容易导致需求阶段的错误一直到最后系统测试阶段才被发现。 "整个软件产品的过程质量保证完全依赖于开发人员的能力和对工作的责任心,而且上一步的结果必须是充分和正确的,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则必将严重的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预期进度 W模型相对于V模型,W模型更科学。W模型是V模型的发展,强调的是测试伴随着整个软件开发周期,而且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需求、功能和设计同样要测试。测试与开发是同步进行的,从而有利于尽早地发现问题。 W模型也有局限性。W模型和V

电测听检查基础知识

电测听检查基础知识 第一章电测听仪类型、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电测听技术是一种主观测听法。在现代医学中,当人们发生听力障碍时,最初听力障碍程度的评估依据电测听的结果。近百年来电测听仪经历了机械式、电子管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的技术演进,80年代初期微电脑技术应用于电测听仪,使该设备向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的方向又迈出了一步。同时由于生产工艺的不断更新,电测听仪的传声器件耳机、骨导器的关键指标频率特性也取得长足的进展。 第一节电测听仪类型、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一、电测听仪类型 电测听仪因用途不同大概分为以下五类: (一)纯音电测听仪: 以纯音听阈为主进行听能力测试的仪器。 (二)手动电测听仪: 频率、听力级的改变,结果记录均为人工操作的仪器。 (三)自描电测听仪: 频率、听力级的选用,信号的改变,听力结果曲线的描记是由受试者操作马达开关而自动完成的仪器。 (四)语言电测听仪:以语言为测试材料,以语言可懂度判断听力状况的仪器。 (五)筛选电测听仪:频率较少,通常用于较大范围人群体检筛查的仪器。 二、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电测听仪的构成主要取决以下因素:(一)人的听域范围在0至20000Hz 以内,而满足日常生活的听域范围0至10000Hz即足够。通过听力学实践,人们认识到选取1000Hz为中心的11个频率作为气导域值测试点,基本能反映人的听力状况。这11个频率分别是:125、250、500、1000、1500、2000、3000、4000、6000、8000和10000。(二)声音向内耳传递时,空气传导占主流,颅骨亦有这方面的功能,根据颅骨的结构,人们选取了250、500、1000、2000、4000Hz 五个倍频程频率对骨传导状况进行测试。(三)为了规避测试较差耳时,因颅骨的传递产生伪听力,需对好耳实施声掩盖,听力学实践证明:越接近测试声频率的掩盖越有效。国际通常的做法是从通过窄带滤波器的白噪声中获得相应的掩盖

微波基本知识

微波加热技术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微波是什么? 问题2:微波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3:微波应用的频率有那些? 问题4:微波加热的原理是什么? 问题5:微波杀菌的机理是什么? 问题6:微波的穿透能力如何? 问题7:什么叫微波的选择性加热? 问题8:微波加热为什么称之为内部加热方式? 问题9:各种物质对微波的吸收能力如何? 问题10:微波的脱水效率如何? 问题1:微波是什么?答:微波与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一样都是电磁波,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KMHz的电磁波,即波长在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 问题2:微波是怎样产生的?答:微波能通常由直流或50MHz交流电通过一特殊的器件来获得。可以产生微波的器件有许多种,但主要分为两大类:半导体器件和电真空器件。电真空器件是利用电子在真空中运动来完成能量变换的器件,或称之为电子管。在电真空器件中能产生大功率微波能量的有磁控管,多腔速调管,微波三、四极管,行波管等。在目前微波加热领域特别是工业应用中使用的主要是磁控管及速调管。

问题3:微波应用的频率有那些?答:因为微波应用极为广泛,特别是通信领域,为了避免相互间的干扰,国际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对频率的划分作了具体规定。分给工业、科学和医学用的频率有 433 兆赫、915兆赫、2450兆赫、5800兆赫、22125兆赫,与通信频率分开使用。目前国内用于工业加热的常用频率为915兆赫和2450兆赫。微波频率与功率的选择可根据被加热材料的形状、材质、含水率的不同而定。问题4:微波加热的原理是什么?答:介质材料由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组成,在电磁场作用下,这些极性分子从原来的随机分布状态转向依照电场的极性排列取向。而在高频电磁场作用下,这些取向按交变电磁的频率不断变化,这一过程造成分子的运动和相互摩擦从而产生热量。此时交变电场的场能转化为介质内的热能,使介质温度不断升高,这就是对微波加热最通俗的解释。 问题5:微波杀菌的机理是什么?答:微波灭菌的机理在于,细菌、成虫与任何生物细胞一样,是由水、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无机物等复杂化合物构成的一种凝聚态介质。其中水是生物细胞的主要成分,含量在75~85%,因为细菌的各种生理活动都必须有水参与才能进行,而细菌的生长繁殖过程,对各种营养物的吸收是通过细胞膜质的扩散、渗透和吸附作用来完成的。在一定强度微波场的作用下,物料中的虫类和菌体也会因分子极化驰豫,同时吸收微波能升温。由于它们是凝聚态物质,分子间的作用力加剧了微波能向热能的能态转化。从而使体内蛋白质同时受到无极性热运动和极性转动两方面的作用,使其空间结构变化或破坏,而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变性

软件测试基础知识

软件测试基础知识(摘自《软件评测师教程》) 什么是软件测试? RE:“软件测试”的经典定义是在规定条件下对程序进行操作,以发现错误,对软件质量进行评估。 什么是软件质量? RE:在1991年软件产品质量评价国际标准ISO 9126中定义的“软件质量”是:软件满足规定或潜在用户需求特性的综合。 到1999年,软件“产品评价”国际标准ISO 14598经典的“软件质量”定义是:软件特性的总和,软件满足规定或潜在用户需求的能力。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什么? RE:测试的目的,是想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找出软件中潜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通过修正各种错误和缺陷提高软件质量,回避软件发布后由于潜在的软件缺陷和错误造成的隐患所带来的商业风险。 同时,测试是以评价一个程序或者系统属性为目标的活动,测试是对软件质量的度量与评估,以验证软件的质量满足用户的需求的程度,为用户选择与接受软件提供有力的依据。 软件测试的原则是什么? RE:A 所有的软件测试都应追溯到用户需求。 B 应当把“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作为软件测试者的座右铭。 C 完全测试是不可能的,测试需要终止。 D 测试无法显示软件潜在的缺陷。 E 充分注意测试中的群集现象。 F 程序员应避免检查自己的程序。 G 尽量避免测试的随意性。 什么是黑盒测试? RE: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它是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 黑盒测试法注重于测试软件的功能需求,主要试图发现下列积累错误::. A 功能不正确或遗漏; B 界面错误; C 数据库访问错误; D 性能错误; E 初始化和终止错误。 什么是测试用例? RE:测试用例就是设计一个情况,软件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能够正常运行并且达到程序所设计的执行结果。测试用例是将测试行为具体量化的方法之一。 使用测试用例的好处是什么? RE:A 在开始实施测试之前设计好测试用例,可以避免盲目测试并提高测试效率。 B 测试用例的使用令软件测试的实施重点突出、目的明确。 C 在软件版本更新后只需修正少部分的测试用例便可展开测试工作,降低工作强度,缩短项目周 期。 D 功能模块的通用化和复用化使软件易于开发,而测试用例的通用化和复用化则会使软件测试易 于开展,并随着测试用例的不断精化其效率也不断攀升。

微波技术基础课程学习知识要点

《微波技术基础》课程学习知识要点 第一章学习知识要点 1.微波的定义—把波长从1米到0.1毫米范围内的电磁波称为微波。微波波段对应的频率范围为: 3×108Hz~3×1012Hz。在整个电磁波谱中,微波处于普通无线电波与红外线之间,是频率最高的无线电波,它的频带宽度比所有普通无线电波波段总和宽10000倍。一般情况下,微波又可划分为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四个波段。 2.微波具有如下四个主要特点:1) 似光性、2) 频率高、3) 能穿透电离层、4) 量子特性。 3.微波技术的主要应用:1) 在雷达上的应用、2) 在通讯方面的应用、3) 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4) 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5) 微波能的应用。 4.微波技术是研究微波信号的产生、传输、变换、发射、接收和测量的一门学科,它的基本理论是经典的电磁场理论,研究电磁波沿传输线的传播特性有两种分析方法。一种是“场”的分析方法,即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在特定边界条件下解电磁波动方程,求得场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电磁波沿线的各种传输特性;另一种是“路”的分析方法,即将传输线作为分布参数电路处理,用克希霍夫定律建立传输线方程,求得线上电压和电流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电压和电流的各种传输特性。 第二章学习知识要点 1. 传输线可用来传输电磁信号能量和构成各种微波元器件。微波传输线是一种分布参数电路,线上的电压和电流是时间和空间位置的二元函数,它们沿线的变化规律可由传输线方程来描述。传输线方程是传输线理论中的基本方程。 2. 均匀无耗传输线方程为

() ()()()d U z dz U z d I z dz I z 22222 20 -=-=ββ 其解为 ()()() U z A e A e I z Z A e A e j z j z j z j z =+=---120121ββββ 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已知终端电压U 2和电流I 2,则: 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已知始端电压U 1和电流I 1,则: 其参量为 Z L C 00 0=,βπλ=2p ,v v p r =0 ε,λλεp r =0 3. 终端接的不同性质的负载,均匀无耗传输线有三种工作状态: (1) 当Z Z L =0时,传输线工作于行波状态。线上只有入射波存在,电压电流振幅不变,相位沿传播方向滞后;沿线的阻抗均等于特性阻抗;电磁能量全部被负载吸收。 (2) 当Z L =0、∞和±jX 时,传输线工作于驻波状态。线上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振幅相等,驻波的波腹为入射波的两倍,波节为零;电压波腹点的阻抗为无限大,电压波节点的阻抗为零,沿线其余各点的阻抗均为纯电抗;电压(电流)波腹点和电压(电流)波节点每隔λ4交替出现,每隔2λ重复出现;没有电磁能量的传输,只有电磁能量的交换。 (3) 当Z R jX L L L =+时,传输线工作于行驻波状态。行驻波的波腹小于两倍入射波,波节不为零;电压波腹点的阻抗为最大的纯电阻R Z max =ρ0,电压波节点的阻抗为最小的纯电阻R Z min =0ρ; ()()?????-=-= sin cos sin cos 011011Z z jU z I z I z Z jI z U z U ββββ()()?????+=+= sin cos sin cos 022022Z z jU z I z I z Z jI z U z U ββββ

软件测试必备基础知识总结

软件测试必备基础知识总结 作者:Kevin老师 什么是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是使用人工操作或者软件自动运行的方式来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的过程。本质:软件测试是为发现软件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例如场景:淘宝网用户登陆 大家都有在淘宝购物的经历吧,如果想要在淘宝进行购物,就必须登陆后才能进行。 那么能够登陆的前提是什么呢?必须是淘宝网的注册用户。 登陆的步骤是什么呢?在下图1中输入已经注册的用户名>输入已设定的密码>点击“登陆”按钮,步骤非常简单。 大家也一定会遇到过用户名和密码输入错误而无法登陆的情况,此时就需要重新的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再次登陆。 上述场景对淘宝中匹配的用户名和密码能够成功登陆而非匹配的用户名和密码不能登陆的简单验证就是“软件测试”。

图1 什么是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是将软件测试的行为活动做一个科学化的组织归纳,目的是能够将软件测试的行为转化成可管理的模式。基础内容包括:测试目标描述、输入数据、测试步骤、预期结果。可能会根据各个公司模板的不同,增加用例编号、模块、用例编写人、创建日期、前提条件等内容。 我们以“淘宝网用户登陆”这个场景为例进行用例设计,把场景中的描述语言转化为用例的设计方法如下: 用例模板实例 编号模 块 用例描述前提条 件 输入 数据 测试步骤预期 结果 实际 结果 1登 陆验证未登陆 用户不能够 购物 用户未 登陆 1.访问淘 宝网 2.购买任 一商品 弹出 用户 登陆 对话 框 2登验证输入正用户已用户 1.访问淘 1.登

陆确的用户名 和密码能够 登陆经注册名: Kevin 密码: 1234 56 宝网 2.购买任 一商品 3.在弹出 的用户登 陆对话框 中输入测 试数据中 的用户名 和密码 4.点击“登 陆”按钮 陆成 功 2.进 入付 款页 面 3登 陆验证输入错 误的用户名 和密码不能 够登陆 用户已 经注册 用户 名: Kevin 密码: 6543 21 1.访问淘 宝网 2.购买任 一商品 3.在弹出 的用户登 陆对话框 中输入测 试数据中 的用户名 和密码 4.点击“登 陆”按钮 1.登 陆失 败 2.未 进入 付款 页面 测试用例设计简单吧!接下来想一下登陆模块的扩展吧!例如:

电测听

电测听 一、目的 测定听力损失的类型; 确定听阈提高的程度(听觉的灵敏度); 观察治疗效果和病程中的听阈变化。 是临床听力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测听项目。 二、基本概念 听觉系统可视为一频谱分析器。这种频率分析功能,虽主要在内耳及其后逐级中枢,但实质上是从外耳、中耳即巳开始。人们期望从听力图对耳聋进行定性、定量和定位诊断,实际上听力图更多的反映外耳、中耳及内耳的功能变化,因一侧大脑皮层病变,几乎不影响纯音听力图。 三、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准确而符合标准的纯音听力计;符合标准的隔音室;经过严格训练的测试人员。 四、测试环境 测听室的环境噪声,可使测试纯音受到掩蔽,听阈提高。故测听室内环境噪声的声压级按GB7563-87要求,不应超过规定的数值。测试过程,测听室内不应出现无关事件或他人干扰。室温应在15~350C,相对湿度在30%~90%,定时换气。测试者能清楚看到被试者的行为,而被试者不应看到测试者的动作、仪器显示部分及测试结果。 五、测试步骤 测试前准备 耳镜检查了解外耳道及鼓膜情况。 详细记录包括姓名、年龄、听力计型号、日期,简单询问病史,从对答中了解受试者听力损失情况,初步了解听力损失程度。 仪器准备电源接通后预热10分钟。 去除受试者眼镜、头饰、助听器等,向受试者说明如何配合检查。 测试方法 先测较佳侧气导,从1kHz开始,后测2、3、4、6(8)kHz,再测125、250、500、1kHz。两次1kHz阈值差别大于10dB,应重测。如两倍频程频率阈值相差>20dB应测半倍频。骨导通常仅测0.25~4kHz。从250Hz开始。 六、纯音听力图分析要点 1.确定是否真实可信。 2.分析听力图时,除考虑外耳、中耳及内耳病变,还要考虑高级中枢功能、生理及心理状态。 500Hz以下为低频,500~2000Hz为语频(中频),3000Hz以上为高频。 0dBHL代表正常人对不同频率纯音听阈的声压级的均值。 听力计各纯音信号保持允许失真程度的强度极限,称为最大输出。 从0dB到最大输出间的区域代表人耳听觉的动态范围。 七、听力损失分级 目前倡用言语频率500~3000Hz。零级以上30~40dB范围,称听觉临界区域。 <25dB 正常; 26~40dB 轻度听力损失,听轻声或远声困难; 41~55dB 中度听力损失,1~1.5米外交谈困难; 56~70dB 中重度听力损失,大声说话才能听懂; 71~90dB 重度听力损失,距耳边可听大声讲话; >90dB 极重度听力损失,不能听懂大声喊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