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二课时 条形统计图(2)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二课时 条形统计图(2)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二课时 条形统计图(2)

《条形统计图(2)》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96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

图。

2.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用1格代表2个单位。

[教学难点]能正确完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调查了全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早餐是什么(出示例2统计表)。这是统计的结果,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你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吗?教师准备了两种条形统计图,请你选择一个,并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

学生自己选择统计图并涂色完成。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指名展示完成的统计图。

2.从学生制作的两种统计图里各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统计图一起展示。

3.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统计图。

(1)他们表示数据的竖条对吗?

(2)为什么表示同样的数据他们所涂的竖条不是同样高呢?下面小组讨论:

①两个图的每格分别代表几个人?

②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

③你认为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围绕这三个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3)小组代表汇报各组的看法。

(4)教师归纳小结。

因为这里的数据比较大,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用1格代表2人,用半格表示1人。

(5)请选择第一种图的学生,现在用第二种图表示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注重体现学生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他们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然后利用数学知识和学生认知结构之间的矛盾冲突,充分体验“1个格代表2个单位”的必要性,从而突破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由不平衡状态向新的平衡状态发展。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教材第97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将例1中8月的数据和这里9月的数据正确填在一张统计表里,再把统计表里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月的数据不能看混淆了,各月的数据要在相应的统计图里表示,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检查。

(2)比较表示8月份天气的两个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教材“练习十九”第3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把第一组和全班的调查结果用条形图表示出来。注意比较两种统计结果,想一想:每格代表几人才合适?可以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学生完成统计图,并小组交流:通过条形统计图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3.教材“练习十九”第4题。

引导学生先观察这个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向学生说明这个统计图是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统计图的项目,这样的统计图是横式条形统计图。组织学生先调查同学的上学方式,再完成统计图。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2)

1格表示2个单位

半格表示1个单位

[课后反思]

条形图,关键是掌握好画图的步骤:为了使图形大小适当,先要确定横轴和纵轴的长度并画出来;确定单位长度,根据要表示的数据大小和数据种类,确定两个轴的单位长度,在横、纵轴上从0开始等距离分段,用长短不同的直条来表示具体数量,直条的宽度要适当,每个直条的宽度要相等,直条之间的距离也要相等;要注明各直条所表示的统计对象、单位和数量,写上统计图的名称、制图日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